清华大学普通生物学课件总结1细胞与环境

清华大学普通生物学课件总结1细胞与环境
清华大学普通生物学课件总结1细胞与环境

第一部分

1.生命的基本特征

u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v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基本功能;

w生命过程具有自组装的能力;

x生命通过繁殖而延续,DNA是生物遗传的基本物质;

y生物对外界环境具有应激和适应性

z生物体的自我调节机制,确保生命系统的稳态

{生物具有个体发育和系统演化的历史。

一、细胞学说

核心点: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及其细胞产物组成的

现代“细胞理论”

1.细胞是生命的最小单位

2.细胞是所有生物的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3.所有的细胞在化学组成上非常相似

4.细胞所需的能量和组成成分是在细胞内产生的

5.细胞是由先前存在的细胞经细胞分裂而产生

6.细胞是生殖和遗传的基础与桥梁;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

7.细胞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

二、细胞的基本共性

1所有细胞表面均具有脂蛋白体系构成的细胞膜;

2所有的细胞都有两种核酸(DNA与RNA)作为遗传信息复制与转录的载体;

3所有的细胞都具有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机器;

4所有的细胞都是一个处理、加工、合成生物大分子和进行能量代谢的生化工厂;

5所有生物体的细胞可以进行分裂增殖。

三、原核细胞

1原核细胞的特征

细胞内没有核膜和具有专门结构与功能分化的细胞器

遗传的信息量小,遗传信息载体仅由一个环状DNA构成

2古细菌与真细菌

古细菌在形态结构、代谢和能量转换同原核细胞相似,但在遗传信息加工,分子进化特征更接近真核细胞

最小最简单的细胞—支原体

四、真核细胞

1原核和真核生物的区别

大小组织形式代谢细胞器

2真核细胞的组成特征与结构

真菌、植物与很多原生生物都有细胞壁不同生物的细胞壁组分不同:纤维素、几丁质等及其他辅助成分保护作用和支持作用

(1)细胞膜真核细胞内的区域化区域化的结果就是细胞器的形成

(2)细胞器由膜包裹的细胞结构。也被接受的是:亚细胞水平上的结构功能单位

(3)细胞核遗传、代谢与细胞功能的控制中心

组成核被膜与核孔复合体核纤层染色质核小体染色体核仁核基质

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单位组蛋白和DNA组成核小体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遗传结构装置和基因表达的比较

特征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遗传信息量小大

基因组n 2n

DNA 环状、裸露DNA 线形、染色体

重复序列罕见大量存在

内含子无有

RNA聚合酶一种复合体三种:polⅠ、Ⅱ、Ⅲ

DNA复制无明显周期性有明显周期性(S期)

转录与翻译同时、同地先转录(核)后翻译(质)

加工与修饰无有复杂的加工过程

表达调控操纵子形式多层次、多环节

3真核基因表达在不同层次上的调控

(1)光面内质网sER 脂类合成与转运

粗面内质网rER 蛋白质合成与转运

粗面内质网中合成的多数蛋白都被糖基化 1 寡聚糖整合到蛋白质上 2 包括可溶性分泌蛋白和膜蛋白3位点在天冬酰胺酸的NH2基团(N-linked)

膜脂是在ER形成的脂肪酸经过多种酶促反应在膜上的形成脂类磷脂转移因子在磷脂双层形成中的作用(加入新的脂分子加入新的膜组分)

(2)游离的和膜附着的核糖体

游离核糖体合成细胞内所需蛋白,主要为可溶性蛋白,也包括一些细胞器的膜蛋白

膜附着合成可溶性分泌蛋白和细胞膜膜蛋白进入到内质网

The signal hypothesis (信号假说)

背景:在游离核糖体中的合成的蛋白不进入内质网;而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形成的蛋白进入到内质网为什么?

在ER上合成的蛋白质,起始合成的数个氨基酸(称为信号多肽)被ER识别而转运到ER内部,信号多肽再被蛋白酶切掉。

(3)高尔基复合体由一系列的嵴和小泡组成,细胞中数目不等

功能:多糖合成, 糖基化,糖基剪切,蛋白质、脂类分选与运输

(1)高尔基体参与的蛋白质运输分选系统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泡—细胞外侧

(2)高尔基体参与的多糖的代谢合成与寡聚糖的加工——多糖的主要合成位点糖基化, 在丝氨酸、苏氨酸或羟基赖氨酸的羟基上加一个寡聚糖寡聚糖的加工

(4)溶酶体大小形状各异单层膜内呈酸性,含多种酸性水解酶

酸性水解酶消化细胞碎片或生物大分子及及体外摄入颗粒,消化的分子被细胞利用,残余排除植物与真菌的液泡是一种溶酶体

进入溶酶体降解的途径主要有三种:吞噬、内吞、及自噬

(5)线粒体

组成外膜内膜膜间腔嵴基质

具有环状DNA, 核糖体,DNA复制及蛋白质合成

功能: 线粒体主要功能是进行氧化磷酸化,合成ATP,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直接能量

(6)叶绿体

外膜内膜膜间腔基质类囊体基粒

具有环状DNA,核糖体,DNA复制及蛋白质合成

功能: 光合作用, 储存营养;并且核苷酸碱基,大部分氨基酸和所有脂肪酸的合成(在动物

细胞,这些在细胞质中合成)

(7)过氧化物酶体

组成: 单层膜含高浓度氧化酶

功能: 进行氧化作用, 脂肪酸的降解:每次产生两碳的乙酰辅酶A

特殊的过氧化酶体—乙醛酸循环体仅存在于植物中通过乙醛酸循环可将脂肪酸转为碳水化合物

(8)细胞骨架

(1)三种细胞骨架类型(根据蛋白质的组成成份)

细胞微管: 微管蛋白肌动蛋白丝: 肌动蛋白中间纤维丝:多种多样,依纤维丝不同而不同

(1) 肌动蛋白丝直径5-9nm 细胞形态、细胞迁移、肌肉收缩

(2) 细胞微管直径25nm 细胞器定位、细胞内运输、细胞分裂、细胞运动

(3) 中间纤维丝直径10nm 机械支撑、抗压力胁迫

(9)中心粒和中心体

9个三联体细胞微管排列的桶状结构通常成对以直角排列存在于动物细胞中,在高等植物及某些原生动物中不存在与周围的蛋白质一起形成中心体

中心体是细胞微管的组织中心,参于纺锤体的形成,调控细胞分裂.参与纤毛的形成

(10)真核细胞鞭毛或纤毛

细胞表面突出的由细胞微管形成的细胞结构两种类型:不动和运动的在中心粒上组装形成

功能细胞运动、细胞分裂、信号传导、动物发育

第二部分

一、细胞膜

1.生物膜的功能与结构组成

功能-分界与通透性屏障功能的组织区域化运输细胞间的通讯信号传导

结构组成-脂双层跨膜蛋白内部蛋白网络外部蛋白和糖脂

膜脂主要组份:磷脂胆固醇糖脂其他(只有动物细胞含胆固醇)

脂双层的形成:形状、双亲特性( Shape, Amphipathic nature:a polar end and a non-polar end)

糖脂和糖蛋白:糖仅存在于细胞膜的外侧糖链与细胞识别有关膜上碳水化合物富集的区域,称糖萼

膜蛋白的特点、功能及其与膜的结合方式:特点-糖基化,漂移性,大的蛋白质复合体功能-运输酶细胞表面受体

细胞识别细胞粘连附着于细胞骨架结合的形式: 直接与膜相连脂类介导的蛋白质介导的

2.生物膜的特点

(1)生物膜的流动性-流动镶嵌模型:生物膜是磷脂双分子层嵌有蛋白质的二维流体

膜脂的流动性(脂双层的流动性取决于它的组成成分,特别是脂肪酸链长度和不饱和性大小)、膜蛋白的运动性(膜蛋白的侧向运动受4种方式的限制)

(2)生物膜两侧不对称性-糖脂只在外侧;磷脂:内外层种类和数量不同

(3)流动不均一性--膜的分区现象脂筏富含鞘磷脂、胆固醇和某些膜蛋白,形成微区,参与信号传导及运输作用

冰冻蚀刻技术–研究细胞膜结构的技术

3.物质的跨膜运输主要形式-扩散膜蛋白协助的运输(载体蛋白、通道蛋白) 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

(1).扩散作用扩散速度取决于浓度差,分子特性(大小,疏水性)

细胞的渗透作用–水的扩散作用高渗等渗低渗超低渗(指外界浓度高低)

细胞以三种不同的机制避免渗透膨胀:动物泵出离子,植物有刚性细胞壁,原生动物定期排出水分

(2).膜蛋白协助的运输-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

蛋白质介导的需要能量的运输,浓度从低到高–主动运输

蛋白质介导的不需要能量,而靠浓度梯度驱动的运输–被动运输

1'通道蛋白介导的运输-被动运输

多数通道蛋白只让无机离子通过,故称离子通道

离子通道的特点:选择性;门控的;速度快离子通道的门控方式-电压化学机械

2'载体蛋白介导的运输

1"被动运输-和运输物结合,通过载体蛋白的构象变化转运

2"主动运输又有三种-偶联运输ATP驱动的运输光驱动的运输

偶联运输:Na+和葡萄糖的结合是协作性的,即一方的结合促进另一方的结合

ATP驱动的运输:Na+梯度的作用-营养运输到细胞调控pH 渗透平衡,保持细胞体积

钙泵真核细胞质膜或内质网膜;使细胞内Ca保持低浓度

质子泵植物、真菌、细菌细胞质膜,利用质子梯度驱动膜转运

光驱动的运输

(3)大分子大颗粒物质的跨膜运输

1'内吞:胞饮作用,吞噬作用,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胞饮作用:内吞液体或溶质,形成较小的内吞小泡(100纳米左右)

吞噬作用:吞噬较大的颗粒、或微生物或死细胞,形成较大的内吞泡(大于0.25微米)-

LDL(低密度脂蛋白)的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2'胞吐作用:逆过程与恒持性分泌、调节性分泌有关

二、细胞连接-细胞间或细胞-基质间的接触部位形成特殊的连接结构, 称之细胞连接

依功能分为三种类型:屏蔽连接锚定连接通讯连接

1.屏闭连接:将相邻的质膜紧密连接在一起阻止溶液中的分子沿细胞间隙渗入细胞的另一侧。具有封闭(阻止可溶性物质的扩散)、隔离(将上表皮细胞的游离端与基底面细胞膜上的膜蛋白相互隔离)和支持功能。

紧密联结是屏蔽连接的主要形式,存在于脊椎动物的上皮细胞。

2.锚定连接:通过细胞骨架系统将相邻细胞或细胞与基质相连的结构,连接形成一个坚挺、有序的细胞群体。

1'中间纤维有关的:桥粒(细胞间)半桥粒(细胞与基质)

桥粒:铆接相邻细胞,提供细胞内中间纤维的锚定位点,形成整体网络,起支持和抵抗外界压力与张力的作用。相邻细胞间形成的。主要分布在承受拉力的组织中,如皮肤、口腔、心肌中

2'肌动蛋白有关的:粘着带(细胞间)粘着斑(细胞与基质)

粘着带: 呈带状环绕细胞,位于紧密连接下侧粘着斑: 位于细胞与基质之间

3.通讯连接类型:间隙连接胞间连丝

间隙连接:通过小分子转运,实现代谢物共享、信号传递。存在于大多数动物组织,缝隙直径为2-4纳米。基本单位为连接子,有6个相同或相似蛋白组成一个通道。分子量小于1000的分子可通过,如蔗糖, cAMP等

胞间连丝:植物细胞间,形成共质体;通讯作用。通道直径为20-40纳米,中间有一个胞间管,允许分子量小于800的分子进出,但运输是受到调控的。

第三部分

1.线粒体和叶绿体是两个能量转换器官

光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ATP——生命的基本活动

2.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

3.生物氧化——细胞主要的获能方式

(1)生物氧化是指糖、脂类、蛋白质等有机化合物在细胞内氧化分解为CO2和H2O,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2)生物氧化的特点:

(1)发生在生物个体中,有多种酶的参与和调控;

(2)在温和条件下进行(体温、生理pH);

(3)是一个复杂的氧化还原过程,包括电子转移和质子的转移;

(4)能量的释放是逐步的,并以ATP的形式储存和传送。

(3)动物细胞生物氧化可分为三个阶段:

1. 生物大分子转变为小分子,胞外进行

2. 小分子转变为乙酰辅酶A, 大部分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

3. 乙酰辅酶A 参与柠檬酸循环, 被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产生能量

(糖、脂肪及部分氨基酸都在线粒体中降解为乙酰辅酶A)

(4)生物氧化以糖为代表的过程

1'糖酵解一分子葡萄糖降解为两分子丙酮酸,净产生2个分子的ATP和两个分子的NADH,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不需要O2,维持细胞基本能源供应的形式,也是生物进化中古老的代谢途径

2'柠檬酸循环(或克氏循环或三羧酸循环) 在有氧的条件下,丙酮酸转化为乙酰辅酶A进入柠檬酸循环

在细胞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细胞内物质代谢的最后共同途径

3'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高能电子经过一系列的传递最终导致发生氧化磷酸化

(1)线粒体内膜的三种蛋白复合物起着电子传递和质子泵的作用

(2)电子能量逐步降低,电子传递复合物的还原势逐步升高,易得到电子

(3)电子传递链与氧化磷酸化均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质子驱动力:跨内膜的电位梯度和质子浓度梯度

氧化磷酸化的一般机制——细胞产能的化学渗透偶联学说:电子传递时释放的能量使传递链中的蛋白质复合体将质子由内膜的内测通过主动运输到达外侧,造成膜两侧的质子浓度梯度,外高内低,但质子不能自由通过内膜,只有通过ATP合酶的质子通道才能进入膜内。膜两侧的质子浓度就是一种势能,一旦质子通过通道,ATP合酶就利用这个能量合成ATP

发酵——无氧条件下,有机物降解而产生能量的途径乳酸发酵乙醇发酵

4'葡萄糖的生物氧化与ATP的产生的统计

NADH=2.5 ATP FADH2=1.5ATP所以10NADH =25 2FADH =3 外加4ATP Total 32 Transport 2 NADH 进入线粒体takes 2 ATP

Actual total: 30 ATP 有的30有的32

(5)生物氧化也提供了形成生物大分子的前体分子

4.叶绿体与光合作用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器官

(1)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反应:由光所引起的一系列光物理和光化学反应,即光能驱动ATP和NADPH生成及水裂解释放氧气的过程,发生在类囊体片层中

暗反应:利用光反应生成的ATP和NADPH固定CO2生成糖类的过程,发生叶绿体基质中;

(2)光与叶绿素的光吸收主要为红光和蓝紫光色素的吸收光谱

(3)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光合磷酸化)

1'光反应系统作用:将光能转化为电子能结构组成:

天线色素复合体:叶绿素或一些类黄素与蛋白质形成的复合体,供光能的收集

反应中心:蛋白质叶绿素复合体,光能转变为电子能

两种反应中心:PSI :反应中心色素P700, PSII:反应中心色素P680

2'光反应系统II

光能将中心叶绿素(P680)中的电子激发为高能状态

高能电子被转移到电子载体进入到电子传递链

电子能量降低,用于合成ATP

失去的电子来自于水,水的氧化产生氧气

3'光反应系统I

光反应系统II的电子(能量已很低)传递给P700,P700被光激发产生另一个高能电子,电子传递继续进行,将NADP+合成NADPH

4'光合磷酸化指光反应中合成ATP的过程

和生物氧化中氧化磷酸化过程类似

5'电子传递发生在类囊体膜上两个光系统配合电子流向还原势高的载体最终的电子受体是氧化的NADP+,NADP+被还原形成高能量的NADPH(NAPDP+ + H+ + 2e =NADPH) 产生的质子电化学梯度用于合成ATP 光能最终转化为ATP和NADPH

(4)暗反应:碳的固定,由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Rubisco)催化,产生蔗糖和淀粉

固定CO2是由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所催化3分子的CO2形成1分子的3-磷酸甘油酸消耗9分子的ATP和6分子的NADPH

Calvin循环(卡尔文)具体过程不要求

(5)光呼吸作用与C3, C4植物

光呼吸: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固定CO2的酶)也催化核酮糖二磷酸和氧气的反应,有氧时,形成一个二碳化合物和一个三碳化合物。二碳化合物最终分解为CO2,而没有能量的产生。C3植物: CO2被固定后的起始产物为三碳化合物

C4植物:CO2被固定后的起始产物为四碳化合物,其再释放CO2用于CO2的固定。

主要作用:避免失水(适应干旱),减少光呼吸,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第四部分

(一)细胞的分裂

1.细胞周期

(1)分裂间期G1期S期G2期细胞生长,染色体与中心粒复制

(2)有丝分裂期M期

动物细胞M期的主要阶段有丝分裂(核分裂) 细胞质分裂

前期:染色体浓缩,形成姊妹染色体,中心粒分开,纺锤体开始形成

前中期:核膜破裂,染色体同纺锤体相连

中期:染色体位于赤道板

后期:姊妹染色体分开,向两极分开

末期:染色体去浓缩,核膜形成

胞质分裂:由肌动蛋白丝和肌动蛋白形成的收缩环,将细胞缢裂为二

(3)有丝分裂某些事件

1)核被膜在细胞有丝分裂中有规律地解体与重建

核纤层:由核纤层蛋白组成,参与核膜重建,保持核膜完整。前中期时,核纤层被磷酸化首

先解体,随后核膜解体。末期时,与染色质接触,参与核膜重建

2)纺锤体:由中心体形成,含有三种微管(星体微管动粒微管极微管)

3)染色体分离:后期A 和后期B

1. 极微管间的滑力

2. 星极微管的拉力

3.动粒微管缩短产生的拉力

4)细胞器的分配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不能重新合成。

它们被分配到子细胞中在子细胞中分裂(叶绿体,线粒体)、或利用原有的片段再生(内质网、高尔基体)

5)动物的胞质分裂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形成收缩环,缢裂

植物的细胞分裂与细胞壁的形成

分裂前期以前,细胞板形成的位置已经确定了

成膜体:后、末期时在细胞中部由交叉的纺锤体微管及其周围一些结构而形成的一个复合体。高尔基小泡(含有细胞壁形成的前提物质)聚集融合参与形成细胞板

细胞板两侧的膜同细胞膜融合形成新的细胞膜,新的细胞壁形成

2.细胞周期调控系统与检验点(checkpoint)

A.Checkpoints的主要作用是确保后代基因组稳定性, 而对细胞周期的进程不是必要的

B.蛋白质激酶与其依赖的细胞周期蛋白是细胞周期的重要调控因子

细胞周期蛋白:随着细胞周期的进程蛋白质的量发生变化。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的蛋白质激酶:同细胞周期蛋白结合后才有活性。通过下一个检测点后,周期蛋白降解。

三个周期蛋白与依赖它的蛋白质激酶复合物对所有真核细胞周期的进程都是必须的:G1/S-Cdk, S-Cdk

3.减数分裂有性生殖的必要过程

细胞从双倍体变成单倍体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产生具有丰富基因组合的不同配子

1)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自由分配;2)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DNA发生重组

(二)细胞的分化

1.分化的分子机制---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看家基因,组织特异性基因)

细胞分化的实质在于细胞合成特异性蛋白特异性蛋白合成的基础在于基因的特异性表达2.影响细胞分化的因素

卵细胞质不均一性与发育---母体信息的翻译调控细胞间相互作用激素或形态素的作用环境的影响

(三)干细胞

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胚胎干细胞:分化形成任何一种细胞

组织干细胞:分化形成某些细胞类型,如造血干细胞

(四)细胞衰老细胞经过一定次数分裂之后而不能继续分裂增殖的状态。

机制:端粒缩短与细胞衰老;氧化损伤的积累与细胞衰老。

(五)细胞死亡细胞死亡的调控有两种不同途径:

细胞凋亡:自我调控的,由一系列的生化过程导致的细胞自我降解的过程

坏死:细胞的膜系统破裂,DNA降解,常引起炎症反应。由细胞损伤引起。

凋亡的生物学功能:确保正常发育:清除正常发育中多余细胞、无用细胞、突变细胞、有害细胞或衰老细胞;维持组织、器官细胞数目相对平衡,避免组织增生或萎缩。

第五部分

一、生物与环境概述

1.生命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组织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2.生态学(Ecology):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制约和协调关系的科学

生态系统(Ecosystem):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组分和非生物组分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及信息流动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环境因子:生物体外部的全部环境要素。

生态因子:影响生物生存包括:非生物组分: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组分:从种群到群落(生物因子),人类(人为因子)

3.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制约

Liebig 的最小因子法则:各种生物的生长发育不是受到现有的总资源多少所控制,而是受到相对最为匮乏的一种资源的限制。

Shelford的耐受性法则:生物的生长不仅在某种生态因子缺乏时受到影响,也会在该因子过量时受到影响。也就是说, 生物对生态因子的忍受是有一定范围的

每种生物对环境因子的耐受范围,称生态幅

根据生物耐受性范围的宽窄, 生物可分为狭适性和广适性

限制性因子学说: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 但是其中必有一种或几种因子是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它们制约了生物体进一步的生长或发育。这些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性因子。

4.影响生物生存、扩展及延续的几个重要生态因子

A.水特性保持温度的稳定性是很好的溶剂具有组织非极性物质的作用在3.98 C 时密度最高

作用生物体的组成代谢活动生存环境

B.阳光能量、光质、光照周期

C.温度基本代谢,细胞结构

二、种群

1. 物种与种群

物种:在形态、行为、生活习性、结构与组成、及遗传物质相似的个体称为一个物种。对具有有性生殖的个体来讲,能够互相交配并能产生具有生殖能力的后代的个体,称为一个物种。它是分类学上的基本单位。

种群: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它是物种的存在单位也是物种的繁殖和进化单位。

种群的研究及其意义:定量测定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了解影响种群波动的因素,揭示种群变化的规律。宗旨是如何控制或预测种群的变化为人类服务。

2. 种群的特征

2.1 种群的大小

出生率:

生理出生率(最大出生率): 在理想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出生率到.

生态出生率(实际出生率): 在一定时期内,种群在特定条件下实际出生数量内外

因素共同作用影响的结果..

影响出生率的因素:a.性成熟速度b.每次产仔数c每年生殖次数d.生殖年龄的长短

死亡率:

生理死亡率(最小死亡率):最适条件下个体因衰老而死亡,,其种群死亡率降到最低

生态死亡率(实际死亡率):在一定条件下的实际死亡率许多个体死于各种生物或非生物影响的因素

出生率和死亡率一般都以种群中每单位时间每100个体的出生或死亡数来表示

种群的兴衰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相互作用:

2.2 种群的结构与特征年龄结构含有种群未来数量动态信息,预示种群未来的增长趋势种群年龄组:生殖前期、生殖期、生殖后期

种群年龄结构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种群密度调查法

标志重捕法:N=M×n/m(N-种群个体总数;M-标志个体数;m-重捕中带标志个体数,n-重捕个体数)

标志重捕法的限制因素:

1)标志的个体与群体均匀混合;

2)标志方法不会影响动物的行为或生存;

3)无异常的个体迁入或

种群的个体分布型

分布型:均匀分布型、随机分布型、集团分布型

3. 种群的数量动态学变化

A.种群在资源(食物、空间)无限条件下呈指数增长

dN/dt=(b-d)N dN/dt 种群瞬时增长量, N 种群大小;b 和d 代表瞬时出生率和死亡率;r=b-d表示种群瞬时增长率,则得:dN/dt=rN

r >0 种群数量增长;r <0 种群数量下降;r =0 种群数量不变

B.种群在资源有限条件下呈逻辑斯谛增长(logistic growth)

环境资源决定的种群数量称环境容纳量(carrying capacity),以K表示

指数增长方程引入环境容纳量,添加逻辑斯谛系数(k-N)/K, 则有:dN/dt=rN((k-N)/ K)

N>K, ((k-N)/ K)<0 种群数量下降;

N 0 种群数量上升;

N = K, ((k-N)/ K)= 0 种群数量不变.

逻辑斯涕系数对种群增长有一定制约作用,致使种群数量趋向环境容纳量,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

种群增长的J型和S型曲线

C.生物的两种生活史对策: r对策和k对策

r对策: 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缺乏亲代保护;种群的死亡率主要由环境变化引起,与种群密度无关,靠机会生存。只有平衡点,没有灭绝点,种群密度低时,可以迅速回升。

k对策: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具有亲代保护。种群的死亡率主要受种群密度制约,而非剧烈环境变化影响;能很好适应环境、利用资源。具有平衡点和灭绝点,种群密度低时,必然走向灭绝。

D. r类k类

环境条件可变,不确定的稳定或可测,较为确定

死亡率灾难性,非直接, 非密度制约的较为直接,密度制约的

存活率低高

种群大小可变,不平衡,常小于K值, 稳定,平衡的,常处K值附

不饱和,每年需移植近,饱和,不必重新移植

竞争松弛,可变常保持

选择有利性快速发育,生育提早缓慢发育,竞争力强,S曲线,

体型小,繁殖1次延迟发育,体型大,多次繁殖

寿命短,常少于一年长,常长于一年

E.种群数量的调节

密度制约和非密度制约因子影响或调节种群数量调节种群数量因子:

密度制约因子生物因子如捕食、食物等

非密度制约因子非生物因子如气候等,外来生物入侵

种群的密度制约调节是自我调节的稳定过程。它使种群的数量稳定在某一个水平上。

三、群落

1. 群落的概念和特点

在同一时间内,生活在同一空间的所有种群的复合体。

a) 与周围环境相互影响、相互联系;b) 不同种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c) 具有动态变化性:季节变化,年度变化d) 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特定区域或生境e) 物种多样性及有优势种f) 群落结构呈现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特征

A.群落的垂直分布分布的状况取决于环境条件与生物的特点,如阳光,温度,食物的来源,水中的溶氧等。

森林群落:林冠层、下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表层

草原群落:草本层、地表层和根系层

水生群落:表水层、斜温层、静水层和底泥层

2. 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

2.1 陆地生物群落森林、草原、荒漠、苔原

2.2 水生生物群落内陆水生物群落:流水(河流)和静水(湖泊)

海洋生物群落:地球表面的70%,平均深度4 000M 海洋生物群落根据位置和海水的深度分为:海岸带、浅海带、远洋带,海底带等。

3. 群落的演替

3.1 群落演替:自然界的进化或演变中,一个群落会被另一个群落所替代,最终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群落。群落的这种依次取代现象就称为群落演替(succession)

3.2 群落演替的规律:

群落是相对稳定的,但是动态的,可变的,可由一种群落演变成另一种群落

原生演替:群落的演替的地点是没有被生物群落所占有过的裸岩、沙丘湖底。比较缓慢。次生演替:原来形成的群落被毁灭掉,在被毁灭群落的基质上所进行的群落演替。

演替比较快速:有大量的种子存在;大量植物的根系存在;土壤的结构适合于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3.3顶级群落

群落的演替是有规律的可以预测的;群落的演替终点是顶级群落

特点:与环境达到平衡,群落结构复杂稳定。

热带雨林是一种顶级群落

3.4从湖泊到森林的演替

裸底阶段:底部没有有机质

沉水植物阶段:积累有机物,有根植物

浮叶根生植物阶段:湖面变浅,叶片浮面

挺水植物阶段:挺水植物繁衍,沼泽植物

4. 群落中物种之间的关系

A.植食和捕食是群落中最常见的种间关系.

B.竞争:两个物种利用同一有限资源而发生竞争.结果或者一个物种排除另一物种;或者在重叠分布区产生形态分化而共存。

C.共生物种之间在生活中的一种亲密联系的关系。

互惠共生: 对双方互相有利的种间关系

共栖: 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种获利而另一种不受影响(但是没有绝对的不受影响)。

D.寄生与拟寄生

寄生指生活在一起的2种生物一方获利,另一方受害但不死亡; 拟寄生总是导致寄主死亡(昆虫对昆虫的寄生)。

E.植物间的拮抗EG.一种鼠尾草分泌化学物质,使周围成为不毛之地(拮抗)

5. 生态位

生物种群在群落中的生活方习性和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占有的地位。或者是种群生存、繁殖和活动的软件和硬件的总和。

在同一个群落内,不同物种都有自己特有的生态位。

生态位的多样性是群落结构相对稳定的基础。生态位的重叠导致物种间的竞争与排斥;生态位的分离,导致物种间的协调平衡。

四、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1. 生态系统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在一个给定的区域里,所有的生命有机体与它们周围的无机体所组成的一个结构和功能单位。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存在有生命活动的外表层,包括有机体及其生成物、与有机体相关的无机环境。地面上23 km 到地面下12 km,绝大多数生物通常生存于地球陆地之上和海洋表面之下各约100 m厚的范围内。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的的总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A.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核心;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地区特点和立体结构;生态系统表现明显的时间特征,具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

B.生态系统的代谢活动是通过物流与能流过程实现的;

C.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程度的开放性,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及信息传递,从而维持系统的有序状态。

D.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方面具有复杂的动态平衡特征;

2. 食物链与食物网

2.1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生态系统中储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通过一系列食与被食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生物序列,称为食物链。

捕食食物链:以活的生物为起点的食物链。植物-昆虫-鼠-蛇-鸟

腐食食物链:以死亡的动植物或腐败有机物为起点的食物链。植物残体–蚯蚓–节肢动物–鸟类

生物群落中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使多条食物链彼此交联,形成食物网

不同生态系统,各类食物链的比重不同。生态系统中,各类食物链总是协同起作用的。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就越稳定。食物网不仅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并推动生物进化,是自然界发展演化的动力。

2.2食物链中的功能类群

生产者自养生物消费者异养生物还原者或称分解者

3. 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3.1 A.初级生产力: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绿色植物或藻类借助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为化

学能, 或者将Co2转变成为有机化合物的能力或量。

初级生产量:经光合作用所生产的所有有机物的总和。(一般指一年内,在特定区域上如一个湖泊,森林或草原等)

生物量:在某个时间点,单位面积上所积累的所有有机物的量(不强调“生产”,强调的是目前的状况)

B.陆地初级生产力与海洋初级生产力

陆地的初级生产量主要由维管植物所提供,少部分由藻类、地衣及苔藓提供。

海洋的初级生产量主要由藻类所提供,少部分由维管植物和其他生物如自养细菌所提供。影响初级生产力的因素生态系统不同,影响的因素也不同。对于陆地生态系统来讲,水分,温度为主要因素;对于水生生态系统来讲,光强、无机物的含量为主要因素

C.净初级生产效率日光能转化为初级生产力的效率

3.2 次级生产力:单位时间内由消费者和分解者所生产的有机物的水平。如动物吃食其它动植物等有机物而转变为自身的干重.

消费者及分解者属于次级生产者;初级生产力到次级生产力的转换损失很多能量;海洋的净次级生产力比陆地高

4.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4.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A.能流和营养级

能流:各类生物以地球生态系统初级生产者的总生产量为起点,能量按食物链顺序的流动,即能流。

营养级:能流过程中,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全部生物种的总合,称为一个营养级。

营养级和食物链的环节是有限的(通常4 个)。营养级越高,归属该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就越少。

分解者属于特殊的营养级,与各个营养级相连,从有机废物或生物的尸体中获得能量

B.能量转化效率能量转化效率:能量从一个营养级传到下一个营养级的百分比。十分之一定律:营养水平每上升一级所得能量只有原来营养级总能量的大约10%

能量流动是单方向的,不可逆的

C.生态系统中,当能量传递其营养级由低向高推进时,每级的个体数目、生物量或所含能量呈塔型分布,称生态金字塔。

数量(个体数目)金字塔,生物量(干重)金字塔及能量金字塔。

4.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A.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在生态系统乃至生物圈内,各种化学元素沿特定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又从生物体再回归到环境,这种不断流动和循环的过程。

生物富集作用:生态系统中同一营养级上众多种群或个体,从环境中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于分解的化合物,致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

B1.水循环1)主要在海洋与大气间进行;蒸发量等于降水量;2)海洋的蒸发量大,降水量小;多余的水分流向陆地;3)而陆地的蒸发量小,降雨量大;地表流水进入海洋;3)降到陆地上水量的1/3回归海洋;4)地下水(不被蒸发,植物根系达不到)

B2.气体型循环(碳、氧、氮的循环)

碳的循环1)碳是生物的主要组成元素,占干重的49%;2)大气层和海洋是两大炭库(岩石圈和化石燃料含大量的碳,但在碳循环中未起积极作用)3)光合作用吸收CO2, 生物呼吸和人类活动释放CO2;

氮的循环1)氮是核酸、蛋白质的主要元素;2)大气中79% 是氮气;3)气体氮不能被直接利用;植物可利用NH4 )人为,自然条件,固氮生物可把氮转化为氨;有机物中的氮源

被分解者转化为铵;5 )反硝化细菌可把硝酸盐转化为氮

B3.沉淀型循环(钙、钾、纳、镁、磷等盐类的循环)

磷的循环1)生物能量ATP,遗传物质与生物膜的主要组成元素;2)岩石层、土壤和沉积层是主要储存库;3)沉积及岩石风化是主要的循环形式,当地形式循环。

4.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A.生态系统中信息流(传递、接受和感应)存在于不同组织水平,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动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神经系统和外分泌系统进行的

信息传递影响生物的多种行为取食:视觉、味觉、听觉信号对动物取食的影响;居住:物理信号和食物信号影响栖息地的选择。防护行为:拟态(mimicry)、警戒色(warning color)、保护色(protective color).植物的向光性生长。性行为:性外激素(pheromone);生物的群集作用:食物、环境和信息素的作用

C.生物的信息传递可以表现在多个层次

个体获取环境信息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定位、方向、感光、测温、化学感受、磁场感应等)种群内不同个体之间进行合作或竞争所进行的信息传递(求偶、繁殖、觅食、抵抗侵略、社会行为等)

不同种群个体之间竞争或捕捉与反侵害所进行的信息传递(警戒、驱逐、识别等)

D.生物信息在生态系统中作用

保障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保障生物种群的繁衍;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信息在生产实践中应用

光信息的应用:调节控制生物的发生发展;化学信息的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激素防治害虫;声信息的应用:超声处理种子;声纳捕鱼;

5. 生态平衡及其重大问题

A.生态平衡(ecological equilibrium)的概念:在生态系统内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能量与物质输入、输出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如遇外来干扰,能通过自我调节(或人为控制)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

B.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内两个方面的稳定:一方面是生物种类(即生物、植物、微生物.有机物)的组成和数量比例相对稳定;另一方面是非生物环境(包括空气、阳光、水、土壤等)保持相对稳定。

C.生态平衡的特点自然生态系统经过由简单到复杂的长期演代,最后形成相对稳定状态;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内部调节能力;生态平衡是动态的;生态平衡失调:当外来干扰超过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而不能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

D.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的生态平衡受到严重威胁与危害

自然环境方面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升高;全球暖化的加剧;臭氧空洞的扩大;森林和湿地面积的剧减;大气和水域污染的加剧;

生物方面物种灭绝速度加快和生物多样性的下降等

全球变化–global changes

全球变化的含义和基本特性

全球变化是在一定的自然或人为的因素驱动下,通过一系列系统过程的变异,使地球系统状态和功能发生整体或部分改变,从而表现出具有时空变化特征的全球环境特征,影响着整个地球的可持续性。

最基本的驱动力:人类活动(人口和科技)

三个直接变化过程:

a. 地球表面的覆盖变化

b. 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变化

c. 生物物种侵入和消失:引种、捕获、改变生境

两个直接后果:

1. 气候变化a)地球温度上升温室效应:地球表面发射的红外光被温室气体所吸收,再发射到地球而增加地球的温度

b) 不同地区降雨剧增或减少c) 酸雨的形成

2.生物物种的数目、种类锐减、灭绝速度加快

6. 低碳经济

5.低碳经济

相对于使用化石能源高排放CO2的传统经济活动而言,采用各种措施降低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CO2排放的经济。

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先提出低碳经济。

提出的背景:温室效应及气候变化

低碳经济的意义:

1)保护环境;2)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的两个方面:

生产经济的低碳消耗;消费经济的低碳消耗

实施的措施:

1)节约能源;2)能源转型,寻找低碳排放的其他能源方式

清华大学普通生物学笔记第一章第一节

第一章第一节绪论 生命科学:研究生物体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研究生命现象,揭示生命活动规律和生命本质的科学 研究对象: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细胞组织与器官、个体、生态系统(生物圈) 前沿领域:神经科学、合成生物学、冷冻电镜显微学、免疫治疗、基因组治疗 课程分支:细胞生物学工程、分子生物学工程、高等植物学、高等动物学 要诀: 1.多样性与统一性 2.结构与功能 3.生物演化与适应性 第一章第二节细胞结构基础(上) 细胞质膜的结构与基本组成 细胞质膜: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类、蛋白质、糖类组成的生物膜 结构/功能上分割细胞与外界环境 ●流动镶嵌模型 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蛋白质镶嵌、覆盖其中 1.生物膜的流动性 2.膜蛋白分布不对称 冷冻蚀刻技术 ●脂筏模型 磷脂层为骨架,存在胆固醇和鞘脂富集区作为筏,载有执行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一、生物膜的结构总结: 1.磷脂双分子层是组成生物膜的基本结构成分 2.膜蛋白分布不对称 3.生物膜的流动性 4.生物膜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二、生物膜的组成 1.膜脂:甘油磷脂(亲水头部:胆碱、甘油;亲油尾部:烃链)、鞘脂、固醇 (1)基本成分:甘油磷脂,占整个膜脂50%以上 ·磷脂酰胆碱(卵磷脂)、磷酯酰丝氨酸、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 ·内质网合成 2.膜蛋白:整合膜蛋白、外周膜蛋白、锚定膜蛋白 ·功能: (1)作为膜转运蛋白选择性介导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 (2)酶 (3)作为细胞表面受体与激素结合之后将信号传递到胞内 (4)糖蛋白的糖链可作为细胞之间的识别标志 (5)形成细胞间的连接 (6)作为细胞骨架的附着点形成锚定连接 3.糖链 ·只分布在膜外侧,多为寡糖链

(完整word版)普通生物学试题库

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课程考试试题()卷 类别继续教育学院拟题人 适用专业 (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无效)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细胞呼吸全过程可分为糖酵解、丙酮酸氧化脱羧、和电子传递链。 2、细胞核包括核被膜、核质、和核仁等部分。 3、线虫的体细胞数目,因此是研究细胞发育的良好的实验材料。 4、细胞周期包括和分裂间期两个时期。 5、DNA和RNA的结构单体是。 6、血液分为血细胞和两部分。 7、存在于生物体内而在自然界不存在的元素是。 8、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主要是指。 9、动物自身不能合成维生素,必须从食物中摄取,或由其体内提供。 10、生物的自养方式可分为两种,即光能自养和。 11、抗原分子的某些化学基团其分子构相与抗体或淋巴细胞表面受体互补结合,从而能引发免疫反应,这些基团叫做。 12、基因的化学实质是DNA,在某些病毒中是。 13、常见的发酵过程有酒精发酵和。 14、新的表现型可以不通过 ____,只通过基因重组就可产生。 15、维管植物中用种子繁殖的有_________、被子植物。 16、真核细胞中,不饱和脂肪酸都是通过途径合成的。 17、是已知的最小的能在细胞外培养生长的原核生物。 18、发达是种子植物生活史的特点。 19、植物的生长发育主要是植物体内的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20、质膜具有透性,其主要功能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21、分生组织的显著特征是细胞具有能力。 22、免疫作为一种防护机制的特点是识别自身和外物、记忆、。23、世代交替是指植物生活史中,有性世代和的规律地交互进行的现象。 24、神经组织是由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的。 25、依照五界系统,生物可分为原核生物、植物、动物、原生生物和等五界。 26、神经未受剌激时的膜电位称。 27、同物种的种群之间存在着隔离。 28、同一物种的种群之间存在着隔离。 29、光敏色素以红外吸收形式和两种形式存在。 30、根据神经冲动通过突触方式的不同,突触可分为电突触和。 31、鱼类可分为软骨鱼纲和纲。 32、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有和去甲肾上腺素。 33、染色体数目变异包括整倍性和变异。 34、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经到达所作用的靶细胞或靶器官。 35、维管植物可分为蕨类植物和两类。 36、由肋间肌舒缩引起的呼吸动作为呼吸。 37、突触的兴奋性和抑制性取决于神经递质的性质和突触后膜上的性质。 38、依据方式可将真核多细胞生物划分为植物界—动物---界和真菌界。 39、世代交替是指植物生活史中,和配子体有规律地交互进行的现象。 40、吗啡、海洛因等药物的副作用是可抑制内啡肽的产生,这是一种反馈,从而产生药物依赖性。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的形成能导致物种的爆发式产生。 A. 多倍体; B. 渐变群; C. 瓶颈效应 2. 病毒感染细胞后,相邻细胞会产生。 A. 干扰素; B. 类毒素; C . 外毒素 3. 藻类不具有下列特征。 A. 光合自养; B. 根、茎、叶分化; C. 多细胞生殖器官 4. 真菌的营养方式为。 A. 腐生; B. 腐生和寄生; C. 腐生、寄生和化能自养 5.地衣是____。 A. 植物; B. 原生生物; C. 藻菌复合体 6.在生物体内,放能反应主要与。

新教师培训的心得体会

新教师培训的心得体会 新教师的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下面是由心得体会网培训心得体会频道为大家推荐的 新教师培训心得范文,欢迎参考。 我有幸参加了组织举办的“清华大学—江西省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公共管理高级研修班”。可以说,这期研修班起点高、模式新颖、效果良好。整个课程体系设计科学合理,既 关注了当今公共管理和理论前沿,又关注了教育管理的工作实际,既有前瞻的视野,又有丰 富的案例分析。虽然本期研修班只有短短的17天时间,但我觉得感触很多,收获也很大。 下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汇报一下个人的感受: 要向周围的同学们学习。在这次培训班中,每次课大部分同学们都很早来到教室,讲 课时认真的听,仔细的记,积极地参加讨论,培训班的大部分同学对待学习的认真态度都 互相影响着。从大家的身上我感到了一种活力,一种动力。 作为新教师的我们,在此次上岗之前所培训的这三天半的时间里,我真的学到了很多 老师所应该具备的一些专业知识,专业水准和专业素质,现做如下的总结: 1,通过第一天李校的讲话让我知道了金桥中专教师工作计划中的指导思想:“以服 务为宗旨”,让我更清楚地明白了我们是教师,我们的职责就是服务学校,为家长培育出 一个好的子女而服务,尤其我们机电组是一个大组,学生多为男生,干的就是“车、钳、电、铆、焊”这些手艺活,更应该好好培养他们,为以后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作贡献。 2,“爱”这个字在何老师的讲座中提到过多次,这个字现在让我深有体会,你对你 的学生付出一分爱,他们就会还你十分,若你对自己的学生付出十分爱,他们当然就会还 你一百分,所以我们要更好的去爱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在我当11机电2班的副班主任时,学生会亲切的叫我一声“二姐”,此时我的心里永远 都是幸福的,当刚接手调皮捣蛋的11高级班时,我没把自己当成高高在上的班主任,而 是和他们一起做卫生,整理宿舍,慢慢地他们接受了我,而且也会把我当朋友、亲人一样 对待。 (一)师德工作的重要性。师德是教师内在的素质、品德,而师风则是师德的直接体现,它可以直接反应教师的内在素质,内在品德,可以直接向领导、家长、学生反应你这位教 师合格与否。所以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培养良好的师德是非常重要的。 3,“责任”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职责,教师的总要做的就是责任,对学校,对家长,对孩子都要负责,好好的上完每一节课,看好每一个自习,值好每一班岗都是我们应尽的 责任。

超声诊断学各章总结汇总

超声波:是指声波振动频率超过20000Hz的机械波,进入人体不同的组织会遇到不同的声特性阻抗,正是各种不同的声阻抗差别构成了人体组织超声显像的基础。 超声诊断学:研究和应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并结合解剖学,病理学 及临床医学的相关知识对疾病进行诊断的科学。 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优点和局限性:见书本的第1, 2页(一定要看一下) A型诊断法:幅度调制显示法(现在多不用,眼科)B型诊断法:辉度调制显示法,获取器官断层解剖图像 M型诊断法:获取距离时间曲线图(心脏检查)D型诊断法:获取血流方向,估计速度大小 朝向探头的血流为红色,背向的为蓝色,判断动静脉需要用频谱多普勒显像第六章、肝超声诊断 一、肝脏的超声解剖----肝脏的五叶八段: 五个肝叶:右前叶、右后叶、方叶、左外叶、尾状叶 八个肝段:左外叶上(S2)、下段(S3),右后叶上(S7)、下段 (S6), 右前叶上(S8)、下段(S5),方叶(S4)和尾状叶 (S1) 肝内血管: 1、Glisson系统----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肝管在肝内逐级分支并 始终走行在一起,外有Glisson鞘包绕,共同组成Glisson系统 2、肝静脉系统-----(肝左、中、右三支肝静脉会注入下腔静脉)

3、肝门的解剖肝门是指肝内大血管、胆囊等结构进出肝的部位。第一肝门:亦称肝门,位于肝脏面横沟处,为门静脉、肝动脉、胆管、淋巴管及神经出入口。 第二肝门:位于肝膈面下腔静脉沟,是三支肝静脉与下腔静脉汇合 处,人体直立时约高于第一肝门5cm。 二、肝脏的超声检查方法 体位:仰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坐位、半卧位扫查方 法:沿肋骨间隙、沿肋缘下、剑突下 三、正常肝脏的超声表现 形态及大小在上腹部作纵断层,肝脏为类三角形,膈面圆钝而下缘成锐角,左叶小于45。,右叶小于75。。正常肝脏的轮廓清晰,光滑而平整。 肝内结构:肝内的液性管腔结构与韧带,编称为肝内的纹理结构。正常时肝内纺理清晰而均齐,门静脉(PV)内径小于1.4CM , 总胆管(CBD)内径小于0 .6 CM。 肝内回声特点:正常肝实质呈中等或弱回声光点,其强度和频率皆均匀。 正常肝脏声像图:M型超声(右图)示靠近第二肝门附近的肝 实质随心动周期变化而有伸缩,提示肝质地柔软。 正常肝彩色多普勒血流图:肝的血管系统包括门静脉、肝动脉和肝静脉。门静脉和肝动脉为入肝血流,呈红色;肝静脉为引流血管,内为出肝血流,呈蓝色。 四、肝脏疾病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肝脏占位性病变超声诊断-----病史、体征;病变回声特性;彩色血流

清华数理基科班课程

清华大学基础科学班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基础科学班是清华大学为加强基础科学教学与研究,于1998年开始试办的一个跨系跨学科的教学试验计划。通过强化数学和物理学的教学,基础科学班的本科生应掌握扎实的数学与物理学基础理论,并具有较强的物理实验技能和接受一定的科学研究的实际训练。同时安排一定教学环节加强学生与国际同行进行交往能力的训练,以及人文科学精神的熏陶。基础科学班的学生从三年级开始逐步向物理学、数学及校内其它对数理基础要求较高的学科分流发展,学生根据自己的志趣与能力,选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基础科学班的目标是培养能从事数学、物理等基础科学教学和科研的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同时也为对数理基础要求高的其它学科培养有良好的数理基础的新型人才。 二、学制、专业与学位授予 本科学制4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对完成并符合本科培养方案要求的学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并按照数理基础科学专业毕业。 三、基本学分要求 培养方案总学分:170学分。其中课程学习140学分,实践环节30学分。 (1)“课程学习”中包括如下课程: 15门数学和物理学主干课(以下简称主干课,必修课),共55学分。 人文社科类课程(必修/限选),共35学分。 除上述课程外,其他课程均为选修课,共50学分。课程结构要求如下: ①①4门荐选的数理主干课,18学分(完成15门必修数理主干课,并进一步完 成这4门荐选数理主干课的学生,可被优先考虑参加免试推研的选拔)。 ②②生化类基础课程不少于6学分。 ③③工程技术类基础课程不少于8学分。 ④④Seminar导师要求选修的与Seminar方向相关的专业基础/专业课程不少于 12学分。 ⑤⑤剩余学分(≤6)的课程由学生任选。 (2)“实践环节”是必修课,共30学分,包括:军事理论技能训练3学分,基础英语强化训练3学分,专题研究(Seminar)6学分,交叉学科前沿专题3学分,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 四、课程结构及其学分分布 1. 人文社科类课程(12门,35学分)(注:此大类完全按照学校要求) “两课”(5门,14学分) ?10610022 思想道德修养2学分必修 ?10610013 毛泽东思想概论3学分必修

工程经济学期末复习

一、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判断) (一)、选择部分 1.被称为工程经济学之父的是(C ) A.惠灵顿 B.戈尔德曼 C.格兰特 D.里格斯 ★考核知识点: 工程经济学的产生,参见P3 附1.1.1(考核知识点解释): 1930年,格兰特(Eugene L. Grant)教授的《工程经济原理》(Principles of Engineering Economy)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工程经济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系统化的学科。他提出的工程经济评价的理论与原则,初步建立了工程经济学的体系,得到了社会公认,因此被誉为“工程经济学之父”。 2.下列不属于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中建设投资的是(C ) A.设备购置费 B.土地使用费 C.应收及预付款 D.涨价预备费 ★考核知识点: 投资的构成,参见P12 附1.1.2(考核知识点解释): 按形成资产法,建设投资由形成固定资产的费用、形成无形资产的费用、形成其他资产的费用和预备费四部分组成。具体P13图2-1所示。 3.某设备原值为11000,估计可使用5年,预计5年后残值为1000元,若采用直线折旧,则年折旧额为( A ) A.2000 B.1800 C.1500 D.2200 ★考核知识点: 折旧的计算方法(平均年限法),参见P21 附1.1.3(考核知识点解释): 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折旧法,是按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固定资产净残值和折旧年限平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4.以下属于现金流入的是(D ) A.固定资产投资 B.经营成本 C.税金 D.销售收入

★考核知识点: 现金流量(现金流入)的概念,参见P28 附1.1.4(考核知识点解释): 对于某一具体工程项目而言,现金流入是指在项目整个寿命期所取得的收入,如销售收入、营业收入、固定资产残值变现收入、垫支流动资金的回收等。 5.工商银行贷款年利率为12%,按月复利计息,则实际利率为(C )。 A.12% B.13% C.12.68% D.10% ★考核知识点:实际利率的计算公式,参见P33 附1.1.5(考核知识点解释): 实际利率是指当计息周期小于一年时,在采用复利计息方式的情况下,将各种不同计息期的利率换算成以年为计息期的利率。计算公式: 6.某投资方案的动态投资回收期为5年,基准动态投资回收期为6年,则该方案( A )。 A.可行 B.不可行 C.无法确定 D.以上答案均不对 ★考核知识点:动态投资回收期的判别准则,参见P62 附1.1.6(考核知识点解释): 用动态投资回收期对项目进行经济评价时,需要将计算所得到的项目动态投资回收期与同类项目的历史数据及投资者意愿等确定的基准动态投资回收期进行比较。当项目动态投资回收期小于基准动态投资回收期时,项目可行,否则不可行。 7. 一个方案的采纳将提高另一方案的经济利益,这两个方案之间是(A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非相关性 D.互不相容★考核知识点:方案的相关性,参见P75 附1.1.7(考核知识点解释): 正相关性是指一个方案的采纳将提高另一方案的经济利益,例如建设住宅小区与改善该住宅小区周边环境之间存在正相关性。 8.盈亏平衡分析是通过找到项目(B ),据此分析项目承担的风险大小的一种()方法。 A.亏损最低点,不确定性分析 B.亏损到盈利的转折点,不确定性分析 C.亏损到盈利的转折点,确定性分析 D.盈利最高点,确定性分析★考核知识点:盈亏平衡分析的概念,参见P94 附1.1.8(考核知识点解释):

超声诊断学教程第二章超声心动图学

超声心动图学 第一节正常超声心动图 概述 超声心动图()是利用超声原理诊断心血管疾病的一种技术,自1954年瑞典学者首先把超声心动图用于临床以来,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已经成为无创诊断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引起临床的重视。它包括M型、二维、频谱和彩色多普勒等项技术。 1.M型超声心动图( ) M型超声心动图是根据心脏组织结构密度,在距体表相应的深度产生不同强弱的反射光点的一种技术,其纵轴为光点运动的幅度,横轴为时间,主要用于心脏和血管内径的测量,观察瓣膜及室壁的运动情况,共分为: (1) 心底波群:心前区胸骨左缘第三肋间探测可见,所代表的结构自前向后分别为胸壁、右室流出道、主动脉根部及左房。主动脉瓣(波形)为六边形盒子形状。 (2) 二尖瓣波群:胸骨左缘第3~4肋间探测时,可见具有特征的二尖瓣前、后叶波形。舒张期二尖瓣前叶波形为类似字母“M”的双峰曲线(E、A峰),二尖瓣后叶波形类似字母“W”,为前叶曲线的倒影;收缩期二尖瓣前后叶闭拢成一直线(段)。

(3) 心室波群:在第4肋间探及从前向后所代表的解剖结构分别为胸壁、右室前壁、右室腔、室间隔、左室腔和腱索、左室后壁。 2.二维超声心动图(切面超声心动图)( ) 将超声探头置于胸壁上,顺序扫描心脏结构,从而获取心脏各个部位的切面回声,可观察不同断面上的解剖轮廓、结构形态、空间方位、连续关系、房室大小及室壁和瓣膜的运动。除了经胸壁超声心动图,还有经食管、经心脏表面、血管内超声。 常用切面有: (1) 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探头置于胸骨左缘第3肋间,指向右胸锁关节,可清晰显示右室、左室、左房、室间隔、主动脉、主动脉瓣、二尖瓣。

清华大学普通生物学课件总结1细胞与环境

第一部分 1.生命的基本特征 u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v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基本功能; w生命过程具有自组装的能力; x生命通过繁殖而延续,DNA是生物遗传的基本物质; y生物对外界环境具有应激和适应性 z生物体的自我调节机制,确保生命系统的稳态 {生物具有个体发育和系统演化的历史。 一、细胞学说 核心点: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及其细胞产物组成的 现代“细胞理论” 1.细胞是生命的最小单位 2.细胞是所有生物的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3.所有的细胞在化学组成上非常相似 4.细胞所需的能量和组成成分是在细胞内产生的 5.细胞是由先前存在的细胞经细胞分裂而产生 6.细胞是生殖和遗传的基础与桥梁;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 7.细胞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 二、细胞的基本共性 1所有细胞表面均具有脂蛋白体系构成的细胞膜; 2所有的细胞都有两种核酸(DNA与RNA)作为遗传信息复制与转录的载体; 3所有的细胞都具有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机器; 4所有的细胞都是一个处理、加工、合成生物大分子和进行能量代谢的生化工厂; 5所有生物体的细胞可以进行分裂增殖。 三、原核细胞 1原核细胞的特征 细胞内没有核膜和具有专门结构与功能分化的细胞器 遗传的信息量小,遗传信息载体仅由一个环状DNA构成 2古细菌与真细菌 古细菌在形态结构、代谢和能量转换同原核细胞相似,但在遗传信息加工,分子进化特征更接近真核细胞 最小最简单的细胞—支原体 四、真核细胞 1原核和真核生物的区别 大小组织形式代谢细胞器 2真核细胞的组成特征与结构 真菌、植物与很多原生生物都有细胞壁不同生物的细胞壁组分不同:纤维素、几丁质等及其他辅助成分保护作用和支持作用 (1)细胞膜真核细胞内的区域化区域化的结果就是细胞器的形成 (2)细胞器由膜包裹的细胞结构。也被接受的是:亚细胞水平上的结构功能单位 (3)细胞核遗传、代谢与细胞功能的控制中心 组成核被膜与核孔复合体核纤层染色质核小体染色体核仁核基质 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单位组蛋白和DNA组成核小体

工程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工程经济学概论 1.什么是工程经济学,其研究的对象与内容是什么? 2.什么是技术?什么是经济?两者间的关系如何?工程经济学为什么十分注意技术与经济的关系? 3.为什么在工程经济分析时要强调可比条件?应注意哪些可比条件? 4.从技术与经济互相促进又相互制约两方面各举一个实例说明。 1.解答: 工程经济学是运用工程学和经济学有关知识相互交融而形成的工程经济分析原理和方法,能够完成工程项目预定目标的各种可行技术方案的技术经济论证、比较、计算和评价,优选出技术上先进、经济上有利的方案,从而为实现正确的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一门应用性经济学科。 工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工程项目技术经济分析的最一般方法,即研究采用何种方法、建立何种方法体系,才能正确估价工程项目的有效性,才能寻求到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点。工程经济分析的对象是具体的工程项目,不仅指固定资产建造和购置活动中的具有独立设计方案,能够独立发挥功能的工程整体,更包括投入一定资源的计划、规划和方案并可以进行分析和评价的独立单位。 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为如何通过正确的投资决策使工程活动收到尽可能好的经济与社会效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工程技术实践的经济效益,寻求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与方法。 (2)研究如何最有效地利用技术和资源,促进经济增长的规律。 (3)研究工程技术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互推动、最佳结合的规律及实现方法。 2.解答: 技术是在科学的基础上将其利用来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手段。在经济学中,经济是指从有限的资源中获得最大的利益。 关系:在人类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活动中,经济和技术不可分割,两者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经济发展是技术进步的动力和方向,而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和手段,经济发展离不开技术进步。 工程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经济类学科,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最小的投入获得预期产出或者说以等量的投入获得最大产出是工程经济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工程经济学十分注意技术与经济的关系。 3.解答: 因为工程经济分析的实质是对可实现某一预定目标的多种工程技术方案进行比较,从中选出最优方案。要比较就必须监理共同的比较基础和条件。但是各个工程、项目方案总是在一系列技术经济因素上存在着差异,就在方案比较之前,首先考虑方案之间是否可比,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合理可靠的分析结果,因此在工程经济分析时要强调可比条件。 工程项目进行经济效益比较时应注意研究技术方案经济比较的原则条件,分析各可行技术方案之间可比与不可比的因素,探讨不可比向可比转化的规律及处理办法,以提高工程经济分析工作的科学性,应遵循四个可比原则: (1)满足需要的可比原则;(2)消耗费用的可比条件;(3)价格指标的可比原则;(4)时间的可比原则。 4.解答: 相互促进: 科学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先导,对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经济的发展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例如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制及其商品化,不断提高着人们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能力,并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武器与手段;经济实力越强,投入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制及其商品化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数量就越大,并为研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出新的研究课题和更高的要求。 相互制约: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试题

普通生物学试题二 一.选择题 1.在人体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新的细胞核形成时,最多可形成几个小的核仁,然后再汇集成一个大的核仁( ) A.5个B.10个C.46个D.23个2.溶酶体中的水解酶的最适pH约为( ) A.1.80 B.4.8 C.7.0 D.8.0 3.下列物质与细胞松驰素B的作用相反的药物是( ) A.长春花碱B.紫杉醇 C.秋水仙素D.鬼笔环肽 4.下列与真核细胞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心粒和中心体是同源的细胞器 B.粗面型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直接运输到高尔基体进行加工、包装 C.微体在动植物细胞中都有,但种类有所不同,如乙醛酸循环体,在植物细胞中有,但动物细胞中没有 D.线粒体内膜上蛋白质的数量和种类均高于其外膜 5.上皮细胞之间的牢固连接主要是依靠下列哪一种连接方式( ) A.桥粒B.紧密连接 C.间隙连接D.胞间连丝 6.青霉素的杀菌作用的原理是( ) A.抑制核糖体的50S亚基的活性 B.抑制肽链的延伸 C.抑制细菌转肽酶的活性 D.抑制乙酰胆酯酶的活性 7.反应1:A──→B+C,△G=+20.920kJ/mol·L;反应2:C+D──→D,△G=-18.320kJ/mol·L。试问:这两个反应的K eq值( ) A.反应1的K eq值大于反应2 B.反应2的K eq值大于反应1 C.两者相等 D.无法确定8.过氧化物酶的颜色是棕色的,其原因是( ) A.含有血红素B.含有叶绿素 C.含有Cyt D.含有NAD 9.柠檬酸循环途径中,通过下列哪一项与线粒体内膜上的电子传递链连接起来( ) A.柠檬酸合成酶B.异柠檬酸脱氢酶 C.琥珀酸脱氢酶D.苹果酸脱氢酶10.在人的骨骼肌细胞中,利用肌糖原进行无氧呼吸时,将一个含有10个葡萄糖残基的肝糖原片段,经无氧呼吸后,可向肌纤维提供多少分子A TP( ) A.20个B.30个C.40个D.360个11.下列哪一种物质是天冬氨酸脱氨后的产物( ) A.丙氨酸B.α-酮戊二酸 C.草酰乙酸D.苹果酸 12.在光合作用中,合成一个葡萄糖分子需要A TP 和NADPH的数量分别是( ) A.12、12 B.18、12 C.18、18 D.3、2 13.下列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4植物光合作用效率而在于C3植物的原因之一是光呼吸弱 B.CO2对C4植物光合作用的限制作用远大于C3植物 C.C3植物的叶肉细胞常有明显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之分,而C4植物通常不明显 D.在强光下,C4植物对光能的利用率远大于C3植物 14.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位置最先形成的结构是( ) A.细胞板B.成膜体 C.细胞膜D.细胞壁 15.下列哪一种生物的细胞有丝分裂时,核膜不解体,染色体不是靠微管的牵引,而是附着在核膜上,随核膜的延伸而分开( ) A.硅藻B.绿藻C.甲藻D.苔藓16.在哺乳动物体内,下列哪一种细胞的分裂周期最短( )

(完整版)超声诊断学各章重点(人卫版)

超声诊断学各章重点 主要掌握:疾病诊断的适应症禁忌症,检查前的准备 掌握特殊声像图典型疾病的典型声像图和一些老师提过的解剖知识绪论 超声波是指声波振动频率超过20000Hz的机械波,进入人体不同的组织会遇到不同的声特性阻抗,正是各种不同的声阻抗差别构成了人体组织超声显像的基础。 超声诊断学:研究和应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并结合解剖学,病理学及临床医学的相关知识对疾病进行诊断的科学。 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优点和局限性:见书本的第1,2页(一定要看一下) A型诊断法:幅度调制显示法(现在大多不用,眼科) B型诊断法:辉度调制显示法获取器官断层解剖图像 M型诊断法:获取距离时间曲线图(心脏检查) D型诊断法:获取血流方向,估计速度大小 朝向探头的血流为红色,背向的为蓝色, 判断动静脉需要用频谱多普勒显像 第六章肝超声诊断 一、肝脏的超声解剖: 肝脏的五叶八段:五个肝叶:右前叶、右后叶、方叶、左外叶、尾状叶 八个肝段:左外叶上(S2)、下段(S3),右后叶上(S7)、下段(S6),右前叶上(S8)、下段(S5),方叶(S4)和尾状叶(S1) 肝内血管: 1、Glisson系统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肝管在肝内逐级分支并始终走行在一 起,外有Glisson鞘包绕,共同组成Glisson系统 2、肝静脉系统(肝左、中、右三支肝静脉会注入下腔静脉) 3、肝门的解剖肝门是指肝内大血管、胆囊等结构进出肝的部位。 第一肝门:亦称肝门,位于肝脏面横沟处,为门静脉、 肝动脉、胆管、淋巴管及神经等出入口。 第二肝门:位于肝膈面下腔静脉沟,是三支肝静脉与下腔静脉汇合处,人体直立时约高于第一肝门5cm。 二、肝脏的超声检查方法 体位:仰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坐位、半卧位 扫查方法:沿肋骨间隙、沿肋缘下、剑突下 三、正常肝脏的超声表现 正常声像图 形态及大小在上腹部作纵断层,肝脏为类三角形,膈面圆钝而下缘成锐角,左叶小于45°,右叶小于75°。正常肝脏的轮廓清晰,光滑而平整。肝内结构:肝内的液性管腔结构与韧带,编称为肝内的纹理结构。正常时肝内纺理清晰而均齐,门静脉(PV)内径小于1.4CM,总胆管(CBD)内径小于0.6CM。肝内回声特点:正常肝实质呈中等或弱回声光点,其强度和频率皆均匀。 正常肝脏声像图:M型超声(右图)示靠近第二肝门附近的肝实质随心动

盛世清北-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考研难度解析

盛世清北-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考研难度解析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英文名 Tsinghua Shenzhen International Graduate School,简称Tsinghua SIGS)是在国家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时代背景下,由清华大学与深圳市合作共建的公立研究生教育机构,致力于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研究生院,成为服务社会和引领发展的一流人才培养基地、学科交叉融合的国际创新研究中心,以及产学研合作和国际化办学的典范。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是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的基础上建立的。2001年创建的深圳研究生院在探索高等教育改革、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做出了许多积极的贡献;2014年设立的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在高水平深度国际合作办学方面探索了有益的经验,为国际研究生院的创建和发展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将围绕能源材料、信息科技、医药健康、智慧城市、海洋工程、环境生态和创新管理6+1个主题领域,展开面向地区及产业需求、与企业深度合作的研究生培养,通过教育模式创新,打造新型专业学位项目,吸引全球优秀生源,培养技术领军人才和创新管理人才。2025年,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将达到在校生5000人的办学规模,到2030年,全日制在校生最终规模达到8000人。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是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的,录取标准、培养要求、学位授予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完全一致。录取通知书、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由清华大学颁发,入学和毕业院系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一、招生目录

盛世清北老师解析: 1、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2020年首次面向全国招生,其招生专业为085400电子信息专业学位10个研究方向,085100建筑学专业学位1个研究方向,085500机械专业学位1个研究方向,085600材料与化学专业学位2个研究方向,085700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2个一坛酒方向,085800能源动力专业学位1个研究方向,085900土木水利专业学位1个研究方向,125300会计专业学位1个研究方向,125604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学位1个研究方向,070300化学1个研究方向,120400公共管理3个研究方向,0831J4精准医学与公共健康1

清华大学工程经济学检测题

《工程经济》课程知识测验 一、判断以下说法的对错,T或F : (每题2.5分,共50分) 1. 在静态盈亏平衡分析中若考虑所得税,则所得税率的高低并不会影响平衡点的产量大小。 F 2.当折现率=MARR,一个项目的净将来值NFV大于零,则该项目的内部收益率一定超过MARR。T 3. 当给定发生在第N 年时的一个固定金额F,若利率增高,其等值的年金金额也增高。 F 4. 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公司的销售收入。 F 5. 经营杠杆度DOL的大小可以反映项目经营风险的大小。T 6. 一般情形下,投资项目的期末残值不是一个敏感因素。T 7. 一项可折旧资产的当前帐面价值等于其初始价值扣除其累计折旧额。F(还需要减去相关资产减值准备) 8. 一笔6000元的投资在随后的4年中每年末产生1500的现金收益,则这笔投资的内部收益率为零。 F 9. 对于独立项目,无论采用NPV还是IRR,对项目投资决策的判断是一致的。F 10. 对于互斥项目方案,采用NPV或IRR指标,对项目投资决策的判断可能是出现互相矛盾,这时可以采用增量IRR指标分析,做出决策判断。T 11.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如果通胀对投资项目的收入和成本支出增加的影响是相同的,则不会减少企业的经济效益。T 12.在通货膨胀条件下,计算NPV指标需要采用通胀调整后的折现率。一般采用通胀调整折现率的精确值较采用近似的通胀调整折现率计算得出的项目NPV 值小。 F 13 如果在项目期末发生固定资产的变卖收入,则该收入应必须缴纳企业收入所得税。T 14. 在项目期末发生的流动资产回收的收入无需缴纳企业所得税。T 15.IRR指标对再投资收益率的假设为它自身,所以理论上,NPV指标比IRR 较为合理。 F 16.ERR指标通过改变再投资收益率的假设,因而消除了IRR指标可能出现多个根的情形,因而ERR指标在理论上更加合理。T 17.在风险条件下,由于每个人的风险偏好不一致,所以不存在一个公共的风险条件下的决策准则。 18. 按照经验公式,当一国希望其GDP在十年中实现倍增,则其年均增长率应不低于7.2%。T 19. 按照IRR的定义,IRR是项目总投资所赚取的投资收益率。F 20. 按照AIRR的定义,当IRR

(完整版)陈阅增普通生物学重点整理(原创)

第一、二、三章 1生物的特征:①特定的组构②新陈代谢③稳态和应激④生殖和遗传⑤生长和发育 ⑥进化和适应 2、生物界的分界以及阶元: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分类阶元:界、门、纲、目、科、属、种 3、生物界的结构层次特点:生物界是一个多层次的有序结构,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在细胞这一层次上还有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4、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科学观察、假说和实验、模型实验。 5、多样性中存在着高度统一的特点。 6、同位素示踪: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显示某种原子在生物体内的来去踪迹。 7、多聚体:由相同或相似的小分子组成的长链 8、单糖的结构和功能:①有许多羟基,所以单糖属于醇类②有羰基 细胞中用作燃料的分子主要是葡萄糖,葡糖糖和其他单糖也是细胞合成别的有机分子的的原料。 9、脂肪的功能:①脂质中主要的贮能分子②构成一些重要的生理物质③维持体温和保护内脏,缓冲外界压力④提供必需的脂肪酸⑤脂溶性维生素的来源,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⑥增加饱腹感。 10、磷脂的结构:结构与脂肪内似,分子中只有两个脂肪酸,另一个酸是磷酸。 11、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通过酸、碱或者蛋白酶的彻底水解。可以产生各种氨基酸。因此,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氨基酸。 12、生物体离不开水的七个特征:①水是极性分子②水分子之间会形成氢键③液态水中的水分子具有内聚力④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使水能缓和温度的变化⑤冰比水轻⑥水是极好的溶剂 ⑦水能够电离。 13、DNA双螺旋的结构特点:两个由磷酸基团和糖形成的主链缠绕在一起,含氮碱基主动伸出,夹在双螺旋之间。①两条DNA互补链反向平行②DNA双螺旋的表面存在一个大沟和一个小沟,蛋白质分子通过这两个沟与碱基识别③两条DNA链依靠彼此之间形成的碱基结合在一起 ④DNA双螺旋结构比较稳定。 14、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趋势:①“一切生物学的关键问题必须在细胞中找寻”细胞是一切生命活动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②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核心内容:遗传与发育的关系问题,两者的关系是,遗传在发育过程中实现,发育又以遗传为基础。③细胞生物学的主要发展趋势:用分子生物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方法,深入研究真核细胞 基因表达的调节和控制,以期从根本上揭示遗传与发育的关系、细胞衰老、死亡及癌变的机理等基本的生物学问题,为生物工程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④两个基本点:一是基因与基因产物如何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包括细胞内外信号是如何传递的;二是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如何构建和装配成细胞的结构,并使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得以进行。⑤蛋白质组学:生命科学的研究已经进入后基因组时代,随着一大批模式生物基因组结构的阐明,研究的重心将回归到在细胞的水平研究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即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同时对糖类的研究将提升到新的高度。 15、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差异: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裹形成的细胞核,而真核就有;另外原核细胞中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而真核细胞中有多种细胞器。 16、真核细胞细胞核的结构;细胞核包括核被膜、核基质、染色质和核仁。核被膜是包在核外的双层膜,外膜可延伸于细胞质中的内质网相连;染色质是核中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含有大量的基因片段,是生命的遗传物质;核仁是核中颗粒状结构,富含蛋白质和RNA,产生核糖体的细胞器。染色质和核仁都被液态的核基质所包围。

2017年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考研-考研参考书-复试分数线-复试真题

2017年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管专业考研-考研参考书-复试分数线-复试真题一、清华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招生报考统计(育明考研课程中心) 专业名 称招生人数专业方向 01-05方向初 试科目 06方向初试科目复试科目 120400公共管 理 招生总数 5人 01公共政策(科 技、环境、社保、 教育、卫生) ①101思想政 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3数学三 ④848公共管理 基础 ①101思想政治理 论 ②201英语一 ③685逻辑学 ④895生物学专业 基础综合或896管 理学专业基础综合 (1)笔试:(每 人120分钟)科 目:公共管理与 公共政策 (2)面试内容: ①个人自述;② 英文材料;③综 合案例分析 北京 总部 01-05 方向2 人 深研院 06方向 3人 02政府管理 03国际经济政治 与国际组织 04公民社会与治 理 05区域发展与政 策 06医院管理 育明教育考研课程中心王老师解析: 1、清华公共管理专业考研的报录比约为12:1(竞争较为激烈) 2、清华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共有6个专业方向:01公共政策(科技、环境、社保、教育、卫生)02政府管理03国际经济政治与国际组织04公民社会与治理05区域发展与政策06医院管理 3、01-05方向统一招生,初试和复试是一样的,录取后再分方向,属于北京本部的名额,一般官方公布约2-3人,实际录取会多1-2名计划外生源。 4、06方向医院管理是从2013年开始招第一届,其初试与其他5个方向不同,复试是统一在清华进行,属于深圳研究生院的招生名额,每年约有2-3人。 5、考试科目:初试科目③,01-05方向的考生选择303数学三;06方向的考生选择685逻辑学。科目④:01-05方向的考生选择848公共管理基础(政治学20%、管理学30%、经济学50%);06方向考生选择895生物学专业基础综合或896管理学专业基础综合。 (清华公管考研具体情况可以咨询育明王老师/扣扣:一伍肆六,柒零玖,叁六玖)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

普通生物学笔记(陈阅增) 普通生物学讲课文本 绪论 思考题:1.生物的分界系统有哪些?2.生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什么是动物学?4.什么是细胞学说?其意义是什么?5.学习和研究动物学有哪些方法? 一、生物分界:物质世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二部分组成。 非生物界:所有无生命的物质,如:空气、阳光、岩石、土壤、水等。 生物界:一切有生命的生物。 非生物界组成了生物生存的环境。生物和它所居住的环境共同组成了生物圈。 生物的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各种生物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及对环境的适应方式等方面有着千差万别,变化无穷,共同组成了五彩缤纷而又生机勃勃的生物界。 最小的生物为病毒,如细小病毒只有20nm纳米,它是一种只有1600对核苷酸的单一DNA链的二十面体,没有蛋白膜。最大的有20-30m长的蓝鲸,重达100多吨。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1.除病毒以外的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2.生物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同化作用或称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把从食物中摄取的养料加以改造,转换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把能量储藏起来的过程。 异化作用或称分解代谢:是指生物体将自身的组成物质进行分解,并释放出能量和排出废物的过程。 3.生物都有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现象。 任何生物体在其一生中都要经过从小到大的生长过程。在生长过程中,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都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才能从幼体长成与亲代相似的 个体,然后逐渐衰老死亡。这种转变过程总称为发育。当生物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就能产生后代,使个体数目增多,种族得以绵延。这种现象称为繁殖。 4.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在繁殖时,通常都产生与自身相似的后代,这就是遗传。但两者之间不会完全一样,这种不同就是变异。生物具有遗传性才能保持物种的相对稳定和生物类型间的区别。生物的变异性才能导致物种的变化发展。 (二)动物的基本特征:动物自身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通过摄取食物从外界获得自身建设所需的营养。这种营养方式称为异养。 (三)生物的分界:地球上生活着的生物约有200万种,但每年还有许多新种被发现,估计生物的总数可达2000万种以上。对这么庞大的生物类群,必须将它们分门别类进行系统的整理,这就是分类学的任务。 1.二界分类: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将生物分为二界:植物界、动物界。 2.三界分类:1886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E.Haeckel)提出三界分类法:

超声诊断学重点总结 超声诊断学笔记(期末考研复试)

超声诊断学笔记 ——2012级临床五年五班整理 ?绪论 超声波:其本质为高频变化的压力波。其频率超过成人听觉阈值的上限,以波动的形式 在物质内传播而不能在真空内传播。 超声波的一般性质 1、波形:①.纵波:介质中质点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平行者称为纵波。②横波:介质中质点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垂直着称为横波。③表面波 2、频率:每秒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超声波的频率在20kHz以上,诊断用超声波频率多在1~20MHz间。 3、周期:为一次完整的压力波变化(或振动)所需时间。 4、声传播速度:超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同一介质温度高低不同亦具差别。(血浆1571m/s,软组织1500m/s。) 5、波长:为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一次完整周期所占空间长度。 波长,频率与声速间的关系:λ=c/f 超声波的发生 诊断用超声波一般应用压电元件所产生的压电效应,即电能与机械能的相互转换而产生。 压电效应:指力的作用下,压电元件的一对面上产生电场,其符号相反。 超声场 凡加力后产生电场的变化,称为正压电效应,而加电场后产生厚度的变化称为逆压电效应。 探头向前方辐射超声能量所到达的空间,称超声场。 近场:在声束的平行区至扩散区交点L以内的范围称为近场。 远场:从声束的扩散点开始,即为远场。 超声波的传播:从探头发出超声波以波动形式向人体内部行进并带入声能。 ?声特性阻抗:声特性阻抗又称声阻抗率,指某点的声压和质点速度的复数比, 等于介质中声速和其密度的乘积Z=ρ×c. ?界面:两种声阻抗不同的物体的相接触处称界面。 1散射:小界面对入射声束呈散射现象 2反射:大界面对入射声束呈反射现象 3折射:在界面两侧介质中声速不等且入射角>0时,则透射声束偏离入射声束的方向传播。 4会聚及发散:平行声束通过圆球形病灶,如病灶内声速与其周围不等,则在病灶后方产生声束的会聚或发散。 超声波的衰减 衰减:超声波携带的能量,在其传播过程中必然受到损失,使声强逐渐降低,称为衰减。人体组织的衰减与其组织中所含成分有关,通常含液者衰减甚低,实质性组织中随其含蛋白质的百分数增高而增高。含气脏器属人体内最高衰减 人体组织中的衰减与散射有关,某些病变(如脂肪肝)时散射较大,致使传人深部的声强显著下降。(骨>软骨>肌腱>肝肾>血>尿液与胆汁) 超声生物效应:超声波携带能量,进入人体组织后可产生三大效应,即热效应,空化效应,增流效应。 超声生物效应的安全性:热指数,机械指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