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的最大风口

结合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握制造业转型升级方向,推出“智能制造”专题,深入剖析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现状,挖掘各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点。

一、智能制造——引领新一轮制造业革命

1.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性

中国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虽然我国制造业体量比较大,但我国制造业存在能耗比较高,产业附加值比较低等诸多问题,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

中国制造业微笑曲线:国内很多企业已经实现了技术突破和品牌建设,如果叠加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定制化程度,就可以向微笑曲线更高端方向发起挑战,实现弯道超车,获取更高利润率。

智能制造生态系统:中国制造的传统竞争不断被削弱,原有的依靠廉价成本要素投入、产能规模优势的制造业扩张模式将落下帷幕,在这样的趋势下,生产方式会趋于扁平化。

2.智能制造产业链及投资逻辑

国内很多企业已经实现了技术突破和品牌建设,如果叠加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定制化程度,就可以向微笑曲线更高端方向发起挑战,实现弯道超车,获取更高利润率。

目前,国内汽车、家电等行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已经较高,其他3C、食品饮料、化工等行业正在加快自动化和信息化进程。但是,互联化还是相对较为遥远的事情,智能化可能要等待更长的时间。智能制造的落地节奏:从硬件到软件,从物理到网络。

3.中国制造业2025主攻智能制造

《中国制造2025》提出:加快机械、航空、船舶、汽车、轻工、纺织、食品、电子等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提高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统筹布局和推动智能交通工具、智能工程机械、服务机器人、智能家电、智能照明电器、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推动形成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研发、制造和产业组织方式等。

二、智能生产——工厂/车间数字化

行业总体结构:智能生产是以智能工厂为核心,将人、机、法、料、环连接起来,多维度融合的过程。智能生产的侧重点在于将人机互动、3D打印等先进技术应用于整个工业生产过程,并对整个生产流程进行监控、数据采集,便于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形成高度灵活、个性化、网络化的产业链。生产流程智能化是实现工业4.0的关键。

1.市场热点一:3D打印

3D打印经过了20年的培育期,龙头公司开始实现显著盈利,市场认可度快速上升,行业收入增长加速。根据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技术产品从导入期进入成长期的过程中往往表现出加速增长的特征,判断目前3D打印产业正在进入加速成长期。

2.市场热点二:人机交互

未来各类交互方式都会进行深入融合,使智能设备会更加自然地与人类生物反应及处理过程同步,包括思维过程、动觉,甚至一个人的文化偏好等,这个领域充满着各种各样新奇的可能性。

3.市场热点三:传感器

中国已经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结构,在材料、器件、系统、网络等各方面水平不断完善,自主产品已达6000种,国内建立了三大传感器生产基地,分别为:安徽基地、陕西基地和黑龙江基地。政府对国内传感器产业提出了加快力度加快发展的指导方针,未来的传感器发展将向着智能化的方向改善。

三、智能装备——强化基础能力

行业总体结构:通过先进制造、信息处理、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集成与融合,可以形成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执行、自主学习及维护等自组织、自适应功能的智能生产系统以及网络化、协同化的生产设施,这些智能化装备已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础能力。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核心能力主要体现在关键基础零部件、智能仪表和控制系统、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智能专用装备等四大领域。

1.市场热点一:工业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由零部件企业、本体企业、代理商、系统集成商、最终用户构成。中国已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2009-201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平均增速达到了58.9%。

由于造价、使用、维护、安全防护等方面应用门槛比较高,工业机器人很难被中小企业所采用。为了降低使用门槛,工业机器人技术始终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之中,未来有望在更多的行业得到推广应用。

2.市场热点二:数控机床

目前,我国数控机床基本以低档经济型和中档普及型数控机床为主,高档数控机床仍以外商为主。国内数控机床产业近几年增长趋势显著,数控切削机床占切削机床的比例已从最初的10%以下迅速提高到30%以上。国内工业化发展对高档数控的需求却与日俱增,未来机床企业需通过技术引进、海内外并购、自主创新等路径向数控机床高端化领域发力。

3.市场热点三:海洋工程装备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是“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十大产业之一。目前,我国海工装备的国际市场份额,已从2010年的不足20%增长到35%,跃居世界首位。外商在中国投资的海洋工程装备项目主要集中在江苏、辽宁、山东、河北、浙江和广东6省。

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南海开发进程以及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对海上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空间开发等相关装备的需求将更为急迫,也对我国高端海洋装备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智能产品——供给侧改革

行业总体结构:从个人3D打印设备到智能汽车,各种智能产品在最近几年纷纷爆发。目前市场上的智能产品主要有智能工业产品、智能交通产品、智能医疗产品、智能终端产品、智能家居产品、智能物流/金融产品、智能电网、其他智能产品等。无论多炫酷的科技,最终都是要服务于人类、融入日常生活。因此,真正实用的功能和更低的使用门槛才是智能产品的发展方向。

1.市场热点一:可穿戴设备

2014年以来,智能硬件飞速发展,与智能手机阵营的平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百花齐放,各厂家发布了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可穿戴摄像、虚拟现实眼镜等各类产品。通过与智能家居、车联网、智能交通的结合,智能可穿戴设备独立于智能手机的发展趋势会进一步延伸,这会导致新的互联网入口和新的生态圈出现。

2.市场热点二:无人机

无人机产业链大致可分为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细分领域,具体可分为产品研发试验、飞控系统开发、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生产、任务载荷制造、无人机整机组装、无人机销售、无人机操控培训、运营服务业务、一体化应用服务等环节。

民用无人机行业用户由商业机构、公共管理机构、科研/高校、农户等专业级用户和消费级用户组成。专业级用户的主要需求是采集数据,消费级用户的主要需求是娱乐。

3.市场热点三:智能汽车

智能汽车是汽车产业未来发展方向,整个产业尚属于起步阶段,目前国际大厂布局中国抢食智能汽车市场,国内厂商把握机遇快速成长。随着国家标准规范的出台,智能汽车市场发展也将进一步加速。

五、智能服务——服务业智能化

行业总体结构:智能服务系统是信息交互、信息传送、执行反馈相互协作的系统。在智能服务中,信息感应与服务反应是面向一个服务系统的,具备与对象进行信息交互、需求判断与功能选择的联动系统。智能服务的体系结构可以分为三层:交互层-传送层-智能层。

1.市场热点一:智能物流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智能服务的不断推进,智能物流成为服务业智能化的首要的行业。

2.市场热点二:充电服务

随着新能源汽车走进千家万户,充电设施的相对缺乏更加凸显。截至2014年底,我国建成充换电站780座,交直流充电桩3.1万个。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集中充换电站1.2万座,分散充电桩480万个,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3.市场热点三:智能检测

2014年我国检验检测服务营业收入1630.89亿元,环境检测、食品安全检测等热点领域发展迅猛。《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实施意见》提出全面整合全国范围内各行业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并进入市场化进程,与非官方背景的机构同台竞争。

六、产业模式变革——互联网+制造业

行业总体结构:互联网与各行各业融合创新步伐加快,其产生的化学反应和放大效应不断变革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营销服务模式,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汽车、家电、消费品等行业加快拥抱互联网,众包众设研发模式、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创新应用模式不断涌现。

1.市场热点一:电子商务

传统行业内的生产企业有望借助电商、大数据等手段来优化产业的运营模式,通过网络零售、网络分销环节的数据化倒闭产业转型,给企业带来全新的业务增长。

2.市场热点二:个性化定制

定制消费趋势预示着个性化消费时代的到来。这既是一种新的消费现象,也蕴含着深刻的经济背景,它将引发传统产销模式的重大变革。

七、区域投资机会——产业集群及投资环境评估

智能制造产业集群: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已初步形成七大产业集聚区,其中环渤海地区和长三角地区是装备制造的核心区。以数控机床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研发和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及西北地区,其中以辽、鲁、京、沪、苏、浙和陕等地区最为集中。此外,关键基础零部件及通用部件、智能专用装备产业在豫、颚、粤等地区也都呈现较快的发展态势,其中以洛阳、襄樊、深圳最为突出。同时,工业机器人将石未来智能装备发展的一个新热点,京、沪、粤、苏将是国内工业机器人应用的主要是市场。

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产学研相结合模式;龙头企业带动模式;依托国内外产业转移吸引落后模式。

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影响因素:区位要素、市场要素、技术要素、人才要素、产业链配套等。

1.区域投资环境评估

2.智能制造咨询业务

2019年绿色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2019年绿色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招标文件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 二O一九年五月

目录 第一章投标邀请 (2) 第二章投标人须知 (10) 投标人须知前附表 (10) 投标人须知 (12) (一)总则 (12) (二)招标文件 (12) (三)投标文件的编制 (14) (四)投标文件的递交 (18) (五)开标 (20) (六)评标 (21) (七)中标 (22) (八)合同书的签署 (22) (九)中标服务费 (23) 第三章评标办法 (24) 第四章投标文件格式............................................................................................错误!未定义书签。(一)投标文件商务部分........................................................................................错误!未定义书签。(二)投标文件技术部分........................................................................................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相关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合同书格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智能制造技术

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 车辆15-2班刘博洋智能制造,源于人工智能的研究。一般认 为智能是知识和智力的总和,前者是智能的基 础,后者是指获取和运用知识求解的能力。智 能制造应当包含智能制造技术和智能制造系 统,智能制造系统不仅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地充 实知识库,而且还具有自学习功能,还有搜集与理解环境信息和自身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和规划自身行为的能力。 一、智能制造的制造原理 从智能制造系统的本质特征出发,在分布式制造网络环境中,根据分布式集成的基本思想,应用分布式人工智能中多Agent系统的理论与方法,实现制造单元的柔性智能化与基于网络的制造系统柔性智能化集成。根据分布系统的同构特征,在智能制造系统的一种局域实现形式基础上,实际也反映了基于Internet 的全球制造网络环境下智能制造系统的实现模式。 二、智能制造系统 智能制造系统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系统,它突出了在制造诸环节中,以一种高度柔性与集成的方式,借助计算机模拟的人类专家的智能活动,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构思和决策,取代或延伸制造环境中人的部分脑力劳动,同时,收集、存储、完善、共享、继承和发展人类专家的制造智能。由于这种制造模式,突出了知识在制造活动中的价值地位,而知识经济又是继工业经济后的主体经济形式,所以智能制造就成为影响未来经济发展过程

的制造业的重要生产模式。智能制造系统是智能技术集成应用的环境,也是智能制造模式展现的载体。 一般而言,制造系统在概念上认为是一个复杂的相互关联的子系统的整体集成,从制造系统的功能角度,可将智能制造系统细分为设计、计划、生产和系统活动四个子系统。在设计子系统中,智能制定突出了产品的概念设计过程中消费需求的影响;功能设计关注了产品可制造性、可装配性和可维护及保障性。另外,模拟测试也广泛应用智能技术。在计划子系统中,数据库构造将从简单信息型发展到知识密集型。在排序和制造资源计划管理中,模糊推理等多类的专家系统将集成应用;智能制造的生产系统将是自治或半自治系统。在监测生产过程、生产状态获取和故障诊断、检验装配中,将广泛应用智能技术;从系统活动角度,神经网络技术在系统控制中已开始应用,同时应用分布技术和多元代理技术、全能技术,并采用开放式系统结构,使系统活动并行,解决系统集成。 由此可见,IMS理念建立在自组织、分布自治和社会生态学机理上,目的是通过设备柔性和计算机人工智能控制,自动地完成设计、加工、控制管理过程,旨在解决适应高度变化环境的制造的有效性。 三、智能制造系统的综合特征 (1)自律能力 即搜集与理解环境信息和自身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和规划自身行为的能力。具有自律能力的设备称为“智能机器”,“智能机器”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独立性、自主性和个性,甚至相互间还能协调运作与竞争。强有力的知识库和基于知识的模型是自律能力的基础。 (2)人机一体化

智能制造的现状与未来

智能制造的现状与未来 杜超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系,南京,210000) 摘要: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推动我国各领域进步,由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集于一身的智能制造技术已出现。智能制造以一种高度柔性与高度集成的方式,通过计算机来模拟人类专家实现生产制造过程。综述国内外智能制造发展现状,结合德国提出的“工业”和我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论述智能制造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智能制造;工业;中国制造2025;未来发展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hao Du (Aerospace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tics,Nanjing 210000) Abstract: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various fields in our country.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has emerged with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s a highly flexible and highly integrated way, through the computer to simulate human experts to achieve manufacturing proces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at home and abroad is reviewed,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s discus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industrial " submitted by German and the "China made 2025" submitted by China. Key words: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ial ; China made 2025; future development 引言 近年来,在工业领域与信息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工业领域主要包括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而在信息技术领域主要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这些变革带来了制造业的新一轮革命,特别是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高度融合产物的智能制造得到了长足发展。与以往发生的工业革命相同,西方发达国家在新的一轮制造业革命中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创新战略、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日本的新产业创造战略;欧盟的智能制造系统(IMS2O20)路线图计划、德国的“工业”计划;韩国的高级先进制造技术计划(G-7)等[1]。中国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1 智能制造的概念 智能制造技术[2]是指在制造工业的各个环节,以一种高度柔性与高度集成的方式,通过计算机来模拟人类专家制造的智能活动,对制造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构思和决策,旨在取代或延伸制造环境中人的部分脑力劳动;并对人类专家的制造过程进行收集、存贮、完善、共享、继承和发展。智能制造技术是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人工智能等学科相互渗透和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的研究对象是世界范围内的整个制造环境的集成化与自组织能力,包括智能制造处理技术、自组织加工单元、自组织机器人、智能

智能制造背景下的感知系统

智能制造背景下的感知系统 目录 摘要 (2) 智能感知技术 (2) 感知技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 基于人体分析 (3) 基于行为分析 (3) 基于车辆分析 (4) 基于图像分析 (4) 智能感知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

用 (5) 我国发展感知信息技术具备有利条件 (6) 我国在发展感知技术方面的不足与改进方法 (7) 世界各国对于智能制造的发展动向 (7) 结束语 (9) 参考文献 (10)

摘要:当前,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加速创新、融合和普及应用,一个万物互联智能化时代正在到来。感知信息技术以传感器为核心,结合射频、功率、微处理器、微能源等技术,是未来实现万物互联的基础性、决定性核心技术之一。尤其是,感知信息技术不同于传统的计算和通信技术,无需遵循投资巨大、风险极高、已接近物理极限的传统半导体的“摩尔定律”,而是在成熟半导体工艺上的多元微技术融合创新,即“More than Moore”/“超越摩尔”。 关键词:智能感知技术互联网

智能感知技术 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什么是智能感知技术。所谓的智能感知技术就是重点研究基于生物特征、以自然语言和动态图像的理解为基础的“以人为中心”的智能信息处理和控制技术,中文信息处理;研究生物特征识别、智能交通等相关领域的系统技术。 当前,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加速创新、融合和普及应用,一个万物互联智能化时代正在到来。感知信息技术以传感器为核心,结合射频、功率、微处理器、微能源等技术,是未来实现万物互联的基础性、决定性核心技术之一。尤其是,感知信息技术不同于传统的计算和通信技术,无需遵循投资巨大、风险极高、已接近物理极限的传统半导体的“摩尔定律”,而是在成熟半导体工 艺上的多元微技术融合创新,即“More than Moore”/“超越摩尔”。 PC时期Wintel联盟垄断了整整20年,移动互联网时期ARM+安卓又 形成了新一轮垄断。在如今的感知时代,“超越摩尔”是我国一个打破垄 断束缚的难得历史机遇,如果加大在此领域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已有的半导体产业基础和市场优势,有很大可能在未来智能时代实现赶超发展,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 感知技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其次,我们要重视感知技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信息技术从计算时代、通讯时代发展到今天的感知时代经历了三个浪潮:PC的普及产生了互联网,

工信部再制造产品认证通过企业汇总

工信部再制造产品认证通过企业名录 1.国机重工(常州)机械再制造科技有限公司 2.富士施乐爱科制造(苏州)有限公司 3.常州汉科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4.秦皇岛天业通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5.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6.贵州永安电机有限公司 7.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8. 六安市微特电机有限责任公司 9.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复强动力有限公司 10. 潍柴动力(潍坊)再制造有限公司

11. 山东豪迈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2. 泰安大地强夯重工科技有限公司13.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14. 湖北华博三六电机有限公司 15. 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16. 哈尔滨电机厂(昆明)有限责任公司17. 陕西天元智能再制造股份有限公司18. 大连华锐重工特种备件制造有限公司 19.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20.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21.卡特彼勒再制造工业(上海)有限公司 22.武汉千里马工程机械再制造有限公司 23.洛阳瑞成轴承有限责任公司 24.北京南车时代机车车辆机械有限公司 25.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26.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27.青岛迈劲工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28.荆州裕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29.天津光电久远科技有限公司 30.浙江金龙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31.南阳防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2.广东省东莞电机有限公司 33.西安泰富西玛电机有限公司 34.重庆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5.重庆第二机床厂有限责任公司

36.武汉华中自控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37.江西亿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38.南京田中机电再制造有限公司 39.洛阳瑞成轴承有限责任公司 40.上海电科电机科技有限公司 41.中国石油集团济柴动力总厂 (再制造事业部) 42.上海宝钢设备检修有限公司 43.安徽皖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44.三立(厦门)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45.山东能源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46.松原大多油田配套产业有限公司 47.胜利油田胜机石油装备有限公司 48.富美科技有限公司 49.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50.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 51.河北新四达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52.江苏环球特种电机有限公司 53.江苏大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54.浙江特种电机有限公司 55.文登奥文电机有限公司 56.开封盛达电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57.河南豫通电机股份公司

《浅谈智能制造平台安全措施与应用》

《浅谈智能制造平台安全措施与应用》 摘要:随着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及我国“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智能制造、自动化装备等细分产业得到重点关注,建立智能制造平台可有效缩短生产周期、提升生产效率,为企业智能制造化水平的提升带来长远效益。同时,研究智能制造平台也成为很多学校和科研单位的重点,研究系统安全措施更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保证柔性生产线电气控制系统有效协调运行,设备的安全、稳定,保证人身安全,避免安全事故出现始终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智能制造;安全措施;应用 一、智能制造平台的组成与安全要求 1.智能制造平台组成 智能制造平台主要由加工和运储系统组成,用于水晶纪念碑的生产制造。 两台数控机床主要完成从毛坯料到底座的加工工作,搬运机器人主要完成物料传输过程中的搬运、抓取等工作。分拣机器人安装视觉识别系统,对物料进行拍照识别,分拣物料底座毛坯和水晶,所有工业机器人全部通过工业网络与控制器进行实时通信,由控制器控制机器人完成全自动运行。水晶激光雕刻机通过工业总线与系统相连,在系统调配下保持节拍。 运储系统由两台复合型无人搬运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AGV)和立体库组成,AGV负责物料和成品的转运,立体库用于物料和成品的储存,实现物料从毛坯底料到成型出库的全自动生产流程。 2.智能制造平台的安全要求 全套系统实现手动和自动控制,不仅要满足基本生产,还要兼顾教学要求。(1)人身安全要求 第一、设备全自动运行过程中,人员不能进入生产和运储区域,如果误进入设备需要停止工作。第二、AGV运行过程中要保证不碰到设备和人员,手动运行过程中遇到前方人员需要及时停止。第三、避免由于人员失误操作而引起的人员和设备损伤。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任何意外情况都需要停止运行设备,并报警等待处理。 (2)设备安全要求 第一、在手动与自动切换过程中要保证物料信息变化准确,手动放置和取走物料不能影响生产流程或者造成撞击。第二、机器人在运行过程中,多个机器人有交叉区域,在交叉区域中要避免碰撞并保证时效。第三、在机床和雕刻机工作过程中,保证机器人不动。由于设备的开关门工作也由机器人完成,因此,还要保证关门后设备可以正常工作。 二、智能制造平台的安全措施 1.区域联锁保护 两台机器人工作区域存在重复情况,因此要避免两台机器人同时在相同区域工作,机器人出入时设备也要保证正常运行。本系统中,针对控制核心设备机器人的工作区域进行了标定和判断,对机器人运行空间进行分割。当某一机器人进入标记好的工作区域后,通过工业以太网传递给周围机器人和设备,避免其他设备进入相同区域,只有当该机器人移出该区域后,其他机器人才可以进入,并在进入后再次标记,达到区域联锁保护的目的。而控制器同样通过通信网络接收信息,协调调度,使工作区域利用最大化。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不降低或者少降低工作效率,采用设备间区域联锁保护很好地处理了设备间交叉运行问题,将数

智能制造与工业4.0

智能制造与工业4.0 摘要:“工业4.0”概念最早出现于德国政府2011年11月公布的《高技术战略2020》,2013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工业4.0再度亮相,并迅速上升为德国国家战略。“工业4.0”是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即智能化时代,其要求企业信息化从车间延伸到整个工厂乃至整条供应链,将物联网及服务全面引入制造业,实现智能制造、智能经营。 关键词:工业4.0;智能制造;工业革命 一、工业4.0 “工业4.0”是德国率先实施的全球市场运动,对全球未来工业走向有着深远影响。“工业4.0”这一概念为全球产业界展现了一幅全新的工业蓝图:在一个智能、网络化的世界里,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简称CPS)将渗透到所有的关键领域,涵盖自动化、生产技术、汽车、机械工程、能源、运输以及远程医疗等众多工业部门和应用领域,在CPS的不断推动下,工业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将逐步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重组,传统行业界限消失,并衍生出新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最终实现全面灵活的智能制造。 工业生产过程更加灵活坚强。“工业4.0”使动态的、适时优化的和自我组织的价值链成为现实,并带来诸如成本、可利用性和资源消耗等不同标准的最优化选择。包括在制造领域的所有因素和资源间形成全新的循环网络、智能产品独特的可识别性、个性化产品定制以及高度灵活的工作环境。 全新商业模式和合作模式。这些模式将力争确保潜在的商业利润在整个价值链、所有利益相关人之间公平地共享,包括那些新进入的利益相关人。同时,“工业4.0”、“网络化制造”、“自我组织适应性强的物流”和“集成客户的制造工程”等特征,使它追求新的商业模式,从而率先满足动态的商业网络,这将引发一系列融资、发展、可靠性、风险、责任和知识产权、技术安全问题。 工作方式和环境全新变化。全新的协作工作方式使工作可以脱离工厂,通过虚拟的、移动的方式开展。员工将拥有高度的管理自主权,可以更加积极地投入和调节自己的工作。同时,随着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的巨大改变,可以大幅度提升老年人和妇女的就业比例,确保人口结构的变化不影响当前的生活水平。促进形成全新的信息物理系统平台。全新的信息物理系统平台能够联系到所有参与人员、物体和系统,将提供全面、快捷、安全可靠的服务和应用业务流程,支持移动终端设备和业务网络中的协同制造、服务、分析和预测流程等。

标题智能制造安全监测与运营管理平台

AII测试床申请模板智能制造安全监测与运营管理平台 标题:智能制造安全监测与运营管理平台 引言/导读 360企业安全技术(北京)集团有限公司是360公司继个人安全市场后专注于为政府、军队、企业,教育、金融等机构和组织提供企业级网络安全技术、产品和服务的网络安全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齐向东,注册资本 1.33亿人民币,总部设立在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6号院2号楼(电子城.国际电子总部),同时公司在上海、成都、广州、大连等地设有分支机构。公司拥有4000余名网络安全技术、产品和服务人员。截止目前已经为90%部委、72%央企、100%大型银行以及上百万中小企业提供了网络安全产品和服务。 本项目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工业互联网先进技术,在实现供水设备智能互联的基础上,通过对采集数据的实时分析、深度学习和数据挖掘,整合供水设备从设计、生产、安装、运营、维保、报废到优化的全生命周期八大环节的数据,开发基于目标用户的设备个性化需求系统、设备标准化设计系统、设备最优化智能生产系统、移动施工管理系统、设备远程监管系统、设备故障预警系统、故障专家自诊断系统、维保快速响应系统等服务应用,并通过APP、Web等人机交互工具为不同用户提供多层次、多元化的用户界面,构建供水设备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管理平台。 一、关键词 安全监测、运营管理 二、发起公司和主要联系人联系方式 发起单位:360企业安全技术(北京)集团有限公司 主要联系人:崔君荣 cuijunrong@https://www.360docs.net/doc/0013232188.html, 陶耀东 taoyaodong@https://www.360docs.net/doc/0013232188.html, YYYY-MM-DD Version 0.1

三、合作公司 上海威派格智慧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四、测试床项目目标和概述 ?主要目标 “智能制造安全监测与运营管理平台”主要实现对智能制造企业工控系统通信数据和安全日志进行快速、自动化的关联分析,及时发现智能制造行业工控系统异常和针对工控系统的威胁,通过可视化的技术将这些威胁和异常的总体安全态势展现给用户,通过对告警和响应的自动化发布、跟踪、管理实现安全风险的闭环管理。 通过建设智能制造安全监测与运营管理平台,实现企业内网IT和OT安全的统一管理,企业内部通过全网流量监测,提前洞悉企业内部各种工业安全威胁,降低智能制造企业在进行工业互联网转型过程中的安全门槛,促进智能制造相关产业高速发展。 ?总体概述 智能制造安全监测与运营管理平台主要包括流量传感器、日志采集探针、关联规则引擎和分析平台4个硬件模块。如下图所示:

600984建设机械关于在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投资建设智能装备维修再制造2020-12-09

证券代码:600984 证券简称:建设机械公告编号:2020-151 陕西建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在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投资建设智能装备维修再制造生产基地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投资标的名称: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工业集中发展区庞源工程装备智能装备维修再制造生产基地项目 ●投资金额:100,540万元 ●特别风险提示:投资项目可能受宏观经济、行业竞争、市场需求变化、项目审批、政策不确定性、庞源租赁的资金能力以及运营管理等多种风险因素的影响,投资收益存在不确定性。该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为庞源租赁自有资金及自筹、融资解决,未来会增加庞源租赁的负债率提高的风险。该项目建设周期较长,预计项目建设5年后方能达产,项目建设未来能否如期完成存在不确定性,存在项目建设风险。 ●该项目建成后的再制造塔机能力、塔机出租业务以及营业收入等相关数据均为预计数字,未来以项目建设完成后的实际数字为准。 一、对外投资概述 (一)对外投资的基本情况 为适应行业发展和产业布局需要,提高生产再制造能力、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陕西建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庞源机械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庞源租赁”)拟在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工业集中发展区投资建设庞源工程

装备智能装备维修再制造生产基地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本项目预计投资金额100,540万元。 (二)董事会审议情况 2020年12月8日下午公司召开了第七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上海庞源机械租赁有限公司拟在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投资建设智能装备维修再制造生产基地的议案》;经公司9名董事审议一致通过此项议案,公司董事会同意庞源租赁拟在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工业集中发展区投资建设庞源工程装备智能装备维修再制造生产基地项目事项。 本项目事项尚须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批准。 本项目事项不构成《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规定的重大资产重组,亦不构成关联交易。 二、投资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四川庞源成都智能制造项目 项目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工业集中发展区 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该基地总占地104.7274亩,总用地面积69818.26 ㎡,总建筑面积38730.08㎡,拟建设一个集制造、再制造、租赁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基地,提高公司各类产品研发、制造、再制造技术水平和产品装配的质量及生产效率。 预计投资金额:本项目总投资100,540万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19,342万元,设备(含租赁设备)购置及安装费58,175万元,其他费用5,301万元,基本预备费8,282万元,建设期利息7,947万元,流动资金1,493万元。以上数据均为测算数据,实际数据以未来公司披露的数据为准。 预计项目建设期2年,第3年开始投产,第5年开始达产,建成达产后再制造塔机生产能力500台/年,建筑机械租赁能力500台/年。资金来源为庞源租赁自有资金及自筹、融资解决。 预计项目建设周期:2年。 三、项目实施主体基本情况 公司名称:上海庞源机械租赁有限公司

国内外大数据发展现状和趋势(2018)

行业现状 当前,许多国家的政府和国际组织都认识到了大数据的重要作用,纷纷将开发利用大数据作为夺取新一轮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抓手,实施大数据战略,对大数据产业发展有着高度的热情。 美国政府将大数据视为强化美国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把大数据研究和生产计划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在美国的先进制药行业,药物开发领域的最新前沿技术是机器学习,即算法利用数据和经验教会自己辨别哪种化合物同哪个靶点相结合,并且发现对人眼来说不可见的模式。根据前期计划,美国希望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在多个领域的突破,包括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工程技术、国土安全、生物医药等。其中具体的研发计划涉及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卫生研究院、国防部、能源部、国防部高级研究局、地质勘探局等6个联邦部门和机构。 目前,欧盟在大数据方面的活动主要涉及四方面内容:研究数据价值链战略因素;资助“大数据”和“开放数据”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活动;实施开放数据政策;促进公共资助科研实验成果和数据的使用及再利用。 英国在2017年议会期满前,开放有关交通运输、天气和健康方面的核心公共数据库,并在五年内投资1000万英镑建立世界上首个“开放数据研究所”;政府将与出版行业等共同尽早实现对得到公共资助产生的科研成果的免费访问,英国皇家学会也在考虑如何改进科研数据在研究团体及其他用户间的共享和披露;英国研究理事会将投资200万英镑建立一个公众可通过网络检索的“科研门户”。 法国政府为促进大数据领域的发展,将以培养新兴企业、软件制造商、工程师、信息系统设计师等为目标,开展一系列的投资计划。法国政府在其发布的《数字化路线图》中表示,将大力支持“大数据”在内的战略性高新技术,法国软件编辑联盟曾号召政府部门和私人企业共同合作,投入3亿欧元资金用于推动大数据领域的发展。法国生产振兴部部长ArnaudMontebourg、数字经济部副部长FleurPellerin和投资委员LouisGallois在第二届巴黎大数据大会结束后的第二天共同宣布了将投入1150万欧元用于支持7个未来投资项目。这足以证明法国政府对于大数据领域发展的重视。法国政府投资这些项目的目的在于“通过发展创新性解决方案,并将其用于实践,来促进法国在大数据领域的发展”。众所周知,法国在数学和统计学领域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 日本为了提高信息通信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培育新产业,同时应用信息通信技术应对抗灾救灾和核电站事故等社会性问题。2013年6月,安倍内阁正式公布了新IT战略——“创建最尖端IT国家宣言”。“宣言”全面阐述了2013~2020年期间以发展开放公共数据和大数据为核心的日本新IT国家战略,提出要把日本建设成为一个具有“世界最高水准的广泛运用信息产业技术的社会”。日本著名的矢野经济研究所预测,2020年度日本大数据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兆日元。 在重视发展科技的印度,大数据技术也已成为信息技术行业的“下一个大事件”,目前,不仅印度的小公司纷纷涉足大数据市场淘金,一些外包行业巨头也开始进军大数据市场,试图从中分得一杯羹。2016年,印度全国软件与服务企业协会预计,印度大数据行业规模在3年内将到12亿美元,是当前规模的6倍,同时还是全球大数据行业平均增长速度的两倍。印度毫无疑问是美国亦步亦趋的好学生。在数据开放方面,印度效仿美国政府的做法,制定了一个一站式政府数据门户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0013232188.html,.in,把政府收集的所有非涉密数据集中起来,包括全国的人口、经济和社会信息。 我国大数据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期,未来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 ?目前大数据企业所获融资数量不断上涨,二级市场表现优于大盘,我国大数据行业的市

智能制造计划(2016-2025)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是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必由之路,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形势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紧孕育兴起,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形成历史性交汇。智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已成为制造业重要发展趋势,对产业发展和分工格局带来深刻影响,推动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不断推出发展智能制造的新举措,通过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等协同推进,积极培育制造业未来竞争优势。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但与先进国家相比,大而不强的问题突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增长动能转换等相互交织,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对于推进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以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为代表的关键技术装备取得积极进展;智能制造装备和先进工艺在重点行业不断普及,离散型行业制造装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步伐加快,流程型行业过程控制和制造执行系统全面普及,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大大提高;在典型行业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一些可复制推广的智能制造新模式,为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初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目前我国制造业尚处于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数字化并存,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发展不平衡的阶段。发展智能制造面临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装备受制于人,智能制造标准/软件/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薄弱,智能制造新模式成熟度不高,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供给能力不足,缺乏国际性的行业巨头企业和跨界融合的智能制造人才等突出问题。相对工业发达国家,推动我国制造业智能转型,环境更为复杂,形势更为严峻,任务更加艰巨。我们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立足国情、着眼长远,加强统筹谋划,积极应对挑战,抓住全球制造业分工调整和我国智能制造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引导企业在智能制造方面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署,

智能制造装备

智能制造装备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智能制造装备 智能制造装备的定义是: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功能的制造装备,它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集成和深度融合。“十二五”发展目标总体目标:经过 10 年的努力,形成完整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总体技术水平迈入国际先进行列,部分产品取得原始创新突破,基本满足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国防建设的需求。 到015 年:——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产业销售收入超过 10000 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5%,工业增加值率达到 35%。智能制造装备满足国民经济重点领域需求。——重点领域取得突破。传感器、自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伺服和执行部件为代表的智能装置实现突破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大成套装备及生产线系统集成水平大幅度提升。——组织结构优化升级。培育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打造一批“专、精、特、新”的专业化企业,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集聚区。——创新能力显着提升。基本建成完善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创新体系,骨干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 5%。培养一大批知识复合型、具有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 到00 年:——将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培育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导产业。建立完善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产业销售收入超过 30000 亿元,实现装备的智能化及制造过程的自动化,使产业生产效率、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得到显着提高,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明显降低。发展概况发展内容根据《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价值链与市场前瞻分析报告》[1] 分析,重点推进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自动化成套生产线,智能控制

长江经济带产业蓝皮书-皮书数据库

皮书发布责任声明 (一)本新闻稿经本皮书主编授权发布。 (二)本新闻稿仅代表皮书报告作者(或课题组)的观点,不代表作者(或课题组)所在单位立场,也不代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立场。 (三)任何媒体、个人未经同意不得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名义发布皮书新闻稿。 (四)任何媒体(包括网络)、个人对本书的报道请以本新闻稿为准,涉及作者及发布会现场嘉宾的言论,报道时请与作者和嘉宾本人联系确认。 注:本声明面向媒体,在皮书新闻稿发布时使用。 《长江经济带产业蓝皮书: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报告(2017)》新闻稿 News Release 2017年11月26日,由《长江经济带产业蓝皮书》编委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长江经济带产业蓝皮书: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报告(2017)》新书发布会在武汉成功举办。 长江通道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最重要的东西轴线,在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科学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作出的既利于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决策举措。“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并称为新时期“三大国家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2017)强调“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2016年颁布实施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四带”战略定位(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引领全国转型发展的创新驱动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提出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六大战略重点任务(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城镇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提升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和效率,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的重要支撑,也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的内在要求。 由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吴传清教授组织编撰的《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报告(2017)》是长江经济带产业蓝皮书系列的第一部报告。这部报告以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为研究对象,分为总报告、分报告、专题报告、附录四大部分,共收录10份报告。 总报告篇收录长江经济带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报告研究内容显示,长江经济带工业、服务业、农业竞争力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地区差异显著;技术进步有利于提升长江经济带产业竞争力水平;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的空间协同和产业协同效应有待提高。 分报告篇共收录五份研究报告,涉及长江经济带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高耗能产业、服务业、农业发展研究。报告内容表明:长江经济带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平均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上游地区发展水平始终落后于下游地区,创新效率整体平均水平不断上升,呈现不均衡—均衡—不均衡的空间分异特征;长江经济带装备制造业产业相邻相似状况得到改善,呈现出明显地区差异,空间溢出效应明显;长江经济带高耗能产业集聚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上中下游地区集聚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资源禀赋、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对高耗能产业动态集聚水平具有正向影响,环境规制、财政政策对高耗能产业动态集聚水平具有负向影响;长江经济带服务业整体呈良好发展态势,大部分沿线省市发展潜力巨大,且长江经济带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由技术效率推动向技术进步推动转变;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主产区,近年来长江经济带农业经济状况和生产状况均呈良好发展态势,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改善,地区差异较大。 专题报告篇共收录四份研究报告,涉及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工业转移与承接、特大城市工业发展、省域文化产业发展案例研究。报告主要研究结论有: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

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分析 (一)产业发展状况 1、核心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进入产业化阶段 目前,我国智能测控装置和部件在仪器仪表、包装和食品机械、工程机械、环保机械、重机、印机等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核心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进入产业化阶段。其中,仪器仪表 领域、包装和食品机械领域发展较为突出,但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整体技术水平依然较低,关键核心部件 亟待突破。以工业机器人为例,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因缺少核心技术,使之仍处于 单件小批量的生产状态,产品性价比较低。 2、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设备取得标志性成果 我国在石油石化、机械加工、食品制造等领域的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设备取得标志性成果。如,在石油 石化智能成套设备领域,国产全自动油田固井车研制成功、国内首套褐煤提水装置试验成功、国内首套年 产1万吨烷基化废酸再生装置实现高水平中交、自主研发“千万吨级炼油加氢装置循环氢压缩机高压干气 密封及其控制系统”和“大型煤化工煤制丙烯装置丙烯制冷压缩机大轴径干气密封”两项科技成果问世。 在智能化食品制造生产线领域,乳品无菌化数字示范车间年产无菌包装乳品9000万瓶,减少乳品加工环节 的原料及成品损耗约15%,节省加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约20%,降低消毒液用量约70%。无菌化饮料吹灌 旋数字化车间可为客户产品质量提升约10%,生产效率提高约15%,降低能源消耗约20%,降低人工约20%,降低设备成本、占地成本约20%。在智能化纺织成套装备领域,我国开发出现场“无人化”操作的染色工 艺、智能染色系统、筒子纱微波烘干机、元明粉自动称量系统、装卸纱机器人、自动物流系统、中央控制 软件系统等,研制出新产品三类18种84台/套。 3、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正积极寻求创新发展 近年来,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重点领域已初步建立了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创新体系。电工电器、液压 气动密封件、工程机械和重机等重点领域已建立六个公共服务平台。同时,江苏、上海、广东、洛阳等一 些省市相继成立工业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013年4月,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牵头的“中国机器人 产业联盟”成立。另外,骨干企业的研发经费逐年提升,重点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已超过5%。如,湖北力帝机床、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深圳精密达、上海派芬自动控制技术和深圳正弦电气的研发经 费占销售收入比重均达8%以上。北人集团、上海电气、辽宁大族冠华、杭州科雷机电、湖北力帝机床、西 安西电电力等企业新产品产值率达80%以上。 (二)产业布局

机械制造工艺学论文

一.我国机械工业的现状、差距和任务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装备部,是为国民经济提供装备和为人民生活提供耐用消费品的产业。不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机械设备。机械工业所提供装备的性能、质量和成本,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有很大的和直接的影响。机械工业的规模和技术水平是衡量国家经济实力和科技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世界各国都把发展机械工业作为发展本国经济的战战略重点之一。 1. 我国机械工业的现状 改革开放20年来,机械工业充分利用国内外两方面的技术资源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主要表现在: (1)增强了提供大型成套设备、关键设备及汽车的能力; (2)企业产品开发能力和制造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 (3)产品结构正向合理化方面发展; (4)科技体制改革深化,绝大部分研究所已进入经建设主战场。 2. 我国机械工业的差距 (1)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基础薄弱; (2)全员劳动生产率低; (3)产品质量不够高、能耗高、国际竞争乏力。 3. 今后的任务 机械工业科技发展的知道思想是:根据“科技兴国”的战略,紧紧围绕机械工业振兴的目标大力以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推进机械工业的振兴,为实现机械工业的振兴,科技发展分两步走“九五”期间为第一阶段,重点是为机械工业的振兴打好技术基础;2000年—2010年为第二阶段,重点是提高和基本形成企业的产品自主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九五”期间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重点有以下五个方面: (1)国民经济重大工程所需的成套技术装备及其关键技术。 (2)汽车产品规模生产的关键技术与装备。 (3)先进的制造技术。 (4)综合自动化技术和工程。 (5)环境保护与现代农业工程技术和装备。 二.现代生产制造系统及制造技术的展望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改变了或正在改变着制造技术的传统面貌。制造技术的内涵不断地扩展,它与当代最新科技成果不断地交叉、融合,已经形成了“现代制造技术”的全新概念。作为制造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展望,下面总结了几项目前正在研究的热点技术。 1. 并行工程技术 并行工程这一概念是80年代中期首先由美国提出的。所谓并行工程技术,就是一体化和并行的设计产品及其各种相关过程的系统化工作模式,它要求产品开发人员在设计一开始就考虑生周期的所有因素,包括质量、成本、工作进度和用户要求等。其宗旨是改善设计与制

智能制造十大核心技术

2016 智能制造十大核心技术 所谓(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 IM)是指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 智能系统,它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诸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通过 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之间的协同,去扩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类专家在制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 使得企业的竞争要素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之前的材料、能源两种资源为核心转变为材料、 能源和信息三种资源为核心的竞争,从而产生了两种生产力,即以传统的材料和能源为代表 的工业生产力和以信息为代表的信息生产力,这三种资源、两种生产力合在一起,形成未来 企业竞争的核心。 1、赛博物理系统 CPS :即赛博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Systems ,是一个综合计算、 网络和物理环境的多维复杂系统,通过3C(Computing 、Communication 、Control)技术的有机融合与深度协作,实现大型工程系统的实时感知、动态控制和信息服务,让物理设备具有计算、通信、精确控制、远程协调和自治等五大功能,从而实现虚拟网络世界与现实物理世界的融合。CPS可以将资源、信 息、物体以及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创造物联网及相关服务,并将生产工厂转变为一个智能环境。 2、人工智能 AI :即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ee) ,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 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3、增强现实技术 AR :即增强现实技术,Augme nted Reality ,它是一种将真实世界信息 和虚拟世界信息无缝”集成的新技术,是把原本在现实世界的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很难体验到的实体信息(视觉、声音、味道、触觉等信息)通过电脑等科学技术,模拟仿真后再叠加,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被人类感官所感知,从而达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物体实时地叠加到了同一个画面或空间同时存在。增强现实技术,不仅展现了真实世界的信息,而且将虚拟的信息同时显示出来,两种信息相互补充、叠加。增强现实技术包含了多媒体、三维建模、实时视频显示及控制、多传感器溶合、实时跟踪及注册、场景融合等新技术与新手段。 4基于模型的企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