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字图书馆服务特点及类型

论数字图书馆服务特点及类型
论数字图书馆服务特点及类型

论数字图书馆服务特点及类型

论数字图书馆服务特点及类型

【摘要】

本文阐述了数字图书馆服务的四大特点、八大类型。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服务;特点;类型

一、特点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具有以下四大特点

(一)图书馆资源空间的数字化。除了专门企业提供的主流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产品外,图书馆自身也在构建特色数据资源库,逐渐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数字化资源空间。用户可以方便的通过网络跨越时空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源。图书馆的用户服务桥梁,也就成了跨越时空的桥梁。

(二)图书馆资源内容的复杂化。数字图书馆是一个融多种信息资源予一体的信息资源库,包括书目信息、各种数据库、指向其他资源的线索、复杂的网络信息(从多个方面向外发散)。其格式相当复杂,用户使用不同的资源,需要使用不同的检索软件支持。有时要对路径、一些参数、进行必要的设置。图书馆用户服务如此复杂。

(三)图书馆物理空间的模糊化。图书馆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馆藏,而“网络有多大,图书馆就有多大”,“网络通到哪,图书馆就连到哪”,成了图书馆物理空间的真正内涵,这给用户带来了更为广阔的信息资源利用空间,用户服务的手段、内容也越加丰富多样。

(四)图书馆服务处在新经济和信息革命的大潮中。21世纪将是个人及其能力在多元化经济社会中发挥作用的世纪。而图书馆具有社会教育的圣神职能,因而在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和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反过来看,在信息浩如烟海,综合性竞争日趋激烈的经济时代,只有增强全社会的图书馆意识,提高图书馆理念,才能最大限度的产生社会效益,发挥图书馆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确立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图书馆社会理念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图书馆工作开展的好坏和作用发挥的大小,及社会效益的高低,只有图书馆工作者产生的社会效益使公众得到实惠,公众对图书馆社会理念达成共识,其能动性才会促进和推动图书馆的发展,使图书馆事业在新经济和信息革命的大潮中取得应有的地位,就在未来的信息服务竞争中取得应有的地位。就是这四大特点决定了现代图书馆服务内容的丰富多彩,服务类型的琳琅满目。

二、类型

琳琅满目的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对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的研究,实际上就是对数字图书馆服务外延的研究;而外延与内涵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内涵决定外延。由于图书馆资源空间的数字化,内容的复杂化,物理空间的模糊化,服务精神的合作、和谐、团结性、实用性,为每个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咨询、教育服务,因而,其服务模式多种多样,琳琅满目,以满足形形色色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目标的要求。为此,可分为八类:

(一)历史类。图书馆服务有传统图书馆服务和现代图书馆服务。传统图书馆服务以馆藏文献为依托,以借阅活动为核心,面向有限读者服务。现代图书馆服务则是以图书馆资源为依托,以文献信息服务为核心,面向所有用户的服务。如果说,传统图书馆服务主要是以图书馆建筑为坐标的有形化服务,那么现代图书馆服务是以知识资源为坐标,图书馆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的复合型服务。

(二)对象类。图书馆服务有读者服务、用户服务和社会服务。读者服务建立的读者概念与阅读行为有关,读者服务离不开文献、阅读设备和阅读空间。用户服务超越了图书馆以借阅证判别读者的局限性,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点击图书馆网站,利用图书馆网上资源,对用户具有现实意义。社会服务是指图书馆服务超越个体、群体的需求,承担社会的责任和历史的使命,为国家兴盛,为民族复兴,为世界和平发挥图书馆的特定作用。

(三)使命类。图书馆服务优科学服务、教育服务和文化服务。

1.科学服务:促进科学成就和科技创新;促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激发儿童和青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保证市民获取各种社区服务;为地方企业、社团群体提供充足的信息服务。

2.教育服务:养成并强化儿童早期的阅读;支持个人和自学教育以及各级正规教育;提供个人创造力发展的机会;支持并参与各年龄群体的扫盲活动计划,在必要时组织发起这样的活动。(《公共图书馆宣言》1994年)。

3.文化服务。加强文化遗产意识,提高艺术鉴赏力;提供接触各种表演艺术文化展示的计划;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支持文化多样性的发挥;支持口述传统文化的保存和传播。

高校图书馆要针对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来开展服务,亦有教育、科学、文化服务的使命。

(四)资源类。图书馆有文献服务、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

1.文献服务:利用图书馆的基本资源开展多种服务,如期刊服务、专利服务、学位论文服务等。

2.信息服务:比文献服务上了一个层次,重要体现在运用了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如OPAC、数据库检索、信息咨询等。

3.知识服务:是更高水平的服务,是运用知识和智慧开展的服务,如学科馆员服务、查新服务等。

(五)手段类。图书馆服务有手工服务、计算机辅助服务,自动化服务、数字图书馆服务等。随着“My Ibrany”个人图书馆服务的产生,自助服务和自我服务成为一种趋势。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服务的新形势和新功能,新的服务总是不断的出现,以跟上时代的步伐。

(六)组织类。图书馆服务有文献推荐,服务宣传、读者、用户教育、服务活动组织,服务管理(制度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管理等),读者研究、服务研究等。图书馆服务组织的活动多种多样,要结合图书馆的性质和任务开展服务活动,而服务活动从根本上要以理解图书馆服务为前提。

(七)加工形式类。

1.目录:将一批相关的文献著录结果(款目)予以编排所形成的揭示和报道文献信息的工具。中国最早的专科目录是《七略》,世界上最早的目录是《各种著名学者及其著作一览表》。

2.文摘:对一份文献(或称一个文献单元)的内容所作的简略、准确的描述。通常不包含对原文的补充、解释或评论。是情报工作者

处理和传递情报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 3.综述:对某一时期内某一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获技术成就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分析研究,进而归纳整理,综合而成一种情报研究成果。可为读者提供有关课题的内容、意义、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一般可分为综合性综述、专题性综述和摘要性综述三种类型。

4.集成:是开发与利用网络信息资料的方式之一。基础是信息集成。把信息资源诸要素有机的链接成一个整体的动态过程。是优化要素、体系重构的过程。将整个动态过程以网络方式展示给他的用户,使用户能得到动态的、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一致的面向主题的信息服务。

5.整合:就是将分散的事物、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织在一起,化多为少,化复杂为简单,化零散为整体,化模糊为明晰的过程。

(八)传递类

1.单项主动传递:是指情报中心在了解服务对象需要的基础上,想尽一切办法进行收集、整理出情报材料后,即主动的、及时的向情报用户进行提供。这是情报传递中的高级阶段。它未有固定的形式,一般说来基层情报中心向科技人员传递情报很容易做到。

2.多向主动传递:这种传递其主要形式是二次文献的报道,但也包括查阅目录卡片。因为一次文献浩如烟海,读者想要查阅与己需要的有关文献,不可能全部阅读。在这种情况下,情报中心为了更好的满足用户需要的情报,而承担一次文献加工的任务,经过整理,以一次文献形式传递给用户。使用户既节约时间又能查找到所需要的情报,这就是多向主动传递。它实际上是情报工作者对情报的搜集、加工、整理、检索等环节的综合性劳动成果。是情报传递的最基本的基础传递类型,也就是二次文献的报导,它是情报部门主动进行的,是针对整个社会的需要,而不只是传递给特定对象的,所以称为多向主动传递或叫无向主动传递。

3.单向被动传递:这种情报传递是指情报中心开展的咨询服务。就是情报中心在不了解情报用户需求的情况下,根据用户提出的难题、难点,以及所需要的情报资料等,研究开展那些服务咨询项目,以便回答读者提出的咨询问题。所以,读者提出问题,情报工作者回

答咨询问题,这种传递情报方式称为单项被动传递。

4.多项被动传递:它的最主要形式是指情报中心,或图书馆开展的书刊资料阅览和借阅服务。这种传递形式是在事先没有确定的情报读者而是广泛的接待数人到阅览室查阅资料,或者借阅书刊。这种情况,读者是主动的,情报工作者是被动的,所以称为多项被动传递。虽然服务是被动的,但服务目的是要尽力达到满足读者所需要的情报。

我们把数字图书馆常用的服务模式概括为十大类,即知识服务、信息服务、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含个性化服务)、集成、整合、共享服务、三推服务(推送、推拉、推荐)、二自服务(自导、自助)、快捷服务、检索服务、人性化服务。

参考文献:

[1]潘陈.图书馆观念创新浅议.图书馆论坛,2005,2

[2]匡华.数字图书馆建设论.科学发展观与图书馆服务创新,2005

[3]柯平.理解图书馆服务.图书馆建设,2006,3

[4]来新夏.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简明辞典,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

[5]张润生.图书情报工作手册,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

------------最新【精品】范文

浅谈数字图书馆建设发展趋势的探析

浅谈数字图书馆建设发展趋势的探析 一、数字图书馆的特征 1.数字图书馆海量存蓄和媒体多样化 图书馆的基础是书刊文献信息资源,而数字图书馆的基础是数字信息资源。由于社会的进步促使信息产量飞速增长,网络的普及和电子出版物等及科技新型手段使得信息的发布和使用更便利。这样的形式对图书馆来说信息的收集量,处理量和储存量也相应的不断增大。从图书馆存储信息的度量单位由KB、MB、到CB、TB甚至PB就是一个数字图书馆需要拥有海量存储的极好例子。 数字图书馆的存储介质由传统的纸质转变为多种媒体、数字信号可以处理多种媒体的信息,如文字、声音、图像、动画、三维体、虚拟空间等。对于这些不同的媒体可以采用不同的文件存储格式和压缩方式,目前,常见的在电子图书采用的文件格式TXT、DOC、PDF、HTML、SGML、XML、WAV、MP2、GIF、JPEG、MPEG等。这些媒体信息仅仅对其数字化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图书馆的专业人员对信息内容加以再加工,根据各种媒体的特性进行标引、数据加工、限制、缩放等。 2.具有良好的网络应用环境和管理方法 一个良好的、高速的网络运行环境是运行数字化图书馆的基础。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中,人们对数字信息的存取已经突破了数字信息存放的地点的限制,然而在网络空间中,我们还是需要人为的加上一些限制,必须重视网络空间的安全。在数字图书馆中也应根据各种应用

本身的需要来划分不同的层次,网上用户的使用层次也根据各馆的政策和规定检索不同层次的信息。读者在对传统的图书馆的使用中,往往被图书馆的地理位置所束缚,图书馆和图书馆之间的相互使用性,无法更好的发挥。而数字图书馆已远远超越了地理位置的限制,通过网络和计算机,将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数字图书馆有组织的连接起来,同时它还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约速,读者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去获得任何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 3.具有智能的数字信息资源的检索软件简单的将传统的图书馆中惯用的检索手段如关键词、提名、布尔逻辑等查询方式应用于数字图书馆,但远远无法解决数字图书馆中浩瀚的信息资源的查准和查全的问题,而数字图书馆中存储的海量和多媒体信息需要有智能化的搜索引擎、交互式智能化而又简单易用的多媒体检索工具、让读者在数字化图书馆系统的各种数据库和知识库中获取有组织的、连续性的、真正所需的信息资源,让使用者不必预先了解或学习检索各种类数据库的技术和方法,这就是意味着数字图书馆必须有异物平台的统一检索界面的功能,并可根据读者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主动服务。数字图书馆在检索方法上的要求是以人工智能为基础,读者可以通过自己熟悉的自然语言,不断地与系统进行交互,逐步缩小搜索目标,并将检索结果予以知识化关系,最终获得确切的信息资源,检索的结果可以有多种形式的显示、表达或演示甚至构造虚拟现实。 4.拥有多种媒体、多种语言、全文检索 数字图书馆所收藏的资源信息不限于印刷体,而是具有声音、图

大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某某大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

目录 1 项目背景 (2) 1.1图书馆概况 (2) 1.2现状和问题 (2) 1.3项目目标 (3) 2 项目范围 (4) 3 系统解决方案 (4) 3.1 技术解决方案 (5) 3.2 业务解决方案 (6) 3.3 系统实施策略 (8) 3.4 实施阶段和交付成果 (9) 4 项目费用预算 (11) 4.1 项目费用一览表 (11) 4.2 硬件配置清单及预算 (11) 4.3 网络配置清单及预算 (11) 5 项目实施的组织架构 (12) 6 项目实施的风估 (13)

某某大学图书馆信息化项目规划方案设计 1 项目背景 1.1图书馆概况 某某大学图书馆成立于195*年。她历史悠久、藏书丰富、建筑宏伟、环境幽雅,文化底蕴浓厚。她是学校的图书文献信息中心,是参与学校教学、科研、学术等活动的重要机构,是育人德学的核心机构,也是学校服务社区的窗口。 图书馆现由@@馆和@@馆组成,总建筑面积达4.7万平方米。其中@@分馆1987年建成使用,建筑面积0.4407万平方米。@@分馆2006年建成交付使用,建筑面积4.3265万平方米。入口门禁系统实行计算机管理,可以采集进馆人员的数据和产生详细的进馆记录,各种不同功能的阅览室20多个,可同时接纳*000多位读者进馆阅览。馆内设有:文献建设部、流通阅览部、网络技术部、学科建设服务部、办公室等部门,现有工作人员120人。经过50余年的发展,我馆馆藏纸本文献总量已达*25万余册(件)、中外文期刊近4800余种。除纸本资源外,在图书馆网站上还运行有Ei、SD、 CNKI、万方、书生等商家的电子期刊论文全文或摘要、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电子图书、报纸等多种类型的数字资源,供全校师生使用。 1.2现状和问题 现状:某某大学图书馆在信息化建设上,馆内有500多个有线信息点,无线网络覆盖整个图书馆,每层公共区域都为读者配备了检索机;图书馆网络中心也通过兆光纤与学校网络中心相连,可供千读者获取图书馆文献信息;与省内高校图书馆和省级科技信息研究机构建立协作,可以跨空间享用资源。图书馆建设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1999年已实行馆藏资源的微机化管理; 2006年新馆采用“大开间、大开

论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及其管理

科技信息 1.引言 随着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数字化信息革命和计算机网络革命已席卷全球,网络信息、电子刊物以其快速、简捷、方便等优点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重要来源之一也必须由原来的传统服务方式向数字信息服务方式转变。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建立配套的文献保障系统成为各国政府、高等院校及图书馆的共识。与此同时,人们期待网络信息服务提供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的服务方式。这一些都在驱使图书馆建设向数字图书馆方向发展,并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在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以1997年的“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项目”为开端。经过十年的运作,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已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作为中国图书馆建设的子项目,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在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的总体框架内进行自主建设,在各省的院校间业已建立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并在相应的规约基础上形成了一定规模。从各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情况看,目前联盟规模在不断扩大,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章程也处在不断完善之中;数字资源日益丰富,硬件设施逐步升级;服务质量不断优化,资源利用率不断上升;对外影响不断扩大,但同时部分院校由于资金匮乏、势单力薄,有些数字图书馆建设已经陷入了步履维艰的尴尬境地。 2.高校数字化图书馆构建的基本要求 2.1引进和自建数据库 引进数据库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高校图书馆都不可能走数字资源完全自建的道路。不同高校图书馆会因规模、专业设置以及承担区域中心等任务的不同,选择以不同的方式引进不同的数据库。 在引进一个数据库之前,要对数据库覆盖面、与本校学科结合的程度、读者需求、数据库公司的实力、是否有更好的替代产品等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了解。大型的综合型数据库,一般比较昂贵,对硬件设备有较高要求,采用包库购买方式是比较理性的选择。数据库商一般会将用户购买的资源以光盘方式交给用户,也可以考虑将数据库升级为本地镜像站点。 自建数据库是体现本校特色极佳的方法,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自建数据库之前,要做好充分调研,了解目前国内其他高校图书馆已经做了哪些工作,本校的学科特色是什么,数字资源获取的途径是否畅通等。处于图书馆数字化初期的学校,可按学校的学科发展规划,对重点发展学科做好前期资源积累准备工作,待条件基本具备立刻启动建设项目。在建库过程中,坚持按标准建设,遵循客观性、完整性、一致性、规范性等原则。 2.2网络建设 网络建设可分三个方面,第一方面,图书馆内部的自动化集成管理即图书馆自动化局域网络管理。基础网络的建设应尽量做到选型一致,以使维护量减少,技术支持到位,而精心施工则是保证网络长期畅通的有力手段。第二方面是图书馆局域网加入到校园网并通过Web 服务器在校园网内提供馆藏信息、读者信息、新书报道、提出采访建议、预约借书、网上数据库检索等多种信息服务,实现校内资源共享。第三方面,连通国家信息网络乃至国际信息网络参与全国乃至国际性资源共享。通过文献信息服务网络和文献信息资源及数字化建设,初步实现系统的公共检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协调采购、联机合作编目等功能,基本建成中国现代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 2.3组织模式与个性化服务 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要构筑一个能与之相匹配的新的组织模式。通常可以从三个层面去理解:一是从数字图书馆构成要素去理解,包括数字资源、网络化存取和分布管理;二是从技术层面去理解,主要包括用户接口、预处理系统、查询系统和对象库等基本构件;三是从社会组织系统方面去理解。 个性化服务包括针对不同的用户,进行页面整体效果设计及制作,为用户提供感观上更为合理的设计风格、板块分布、主题与点缀物的互相衬托效应,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通过引导使用户了解系统的内容,如提供如何使用系统的信息,强调颜色与画面,提供系统说明、帮助和出错信息说明;另外,还要正视用户差异,包括要造就不同水平用户的操作,适于不同速度的操作,方便的设置水平和速度以适应个人情况。 2.4人力资源要求 高素质的人才是推动数据库建设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培训、学习、经验交流,保持信息沟通渠道通畅,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传统图书馆时代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基本模式是人与书的结合,或者说是以书为媒介与读者的结合。因此,数字图书馆工作人员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敏锐的信息意识和综合的信息处理能力之外,还要有较强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能力以及良好的服务意识。 3.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人本管理 所谓人本管理,是在深刻认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基础上,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随着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人本管理推进了管理理念、组织形式以及服务方式的变革,成为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有力保证。在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应注意建设与数字化进程配套的图书馆文化,提高组织的柔性化,改善馆员激励,重视读者的作用,将有效实施人本管理的组织体系与构建图书馆数字化体系结合起来,实现人本管理的创新。 3.1建设与数字化进程配套的图书馆文化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大潮中,数字化图书馆必须加强建设反映图书馆数字化趋势和要求的新文化。而要建设这种新文化,需要不断总结和推广数字化的成功经验,需要采取相应的物质和精神激励措施,需要推动建立新的行为准则,需要推动和不断加强馆员培训,推动全体馆员素质的提升等等。 人对知识的掌握和驾驭及由此带来的创新,使人在提高服务水平中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显得更加重要;在图书馆内部应积极营造创新氛围,不拘一格选人才,包括既懂专业又懂管理、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使图书馆有勃勃生机和创新活力。 3.2提高组织的柔性化 图书馆数字化要求组织要有充分的柔性化,以适应千变万化的环境。馆员有很强的学习和适应能力,是图书馆各类有形资产中最具柔性的资源,要求馆员完成以前需由采购、编目、加工以及服务等馆员等分别完成的工作,因而工作范围和部门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他们更多地以项目小组形式工作,每个人都参与决策的制订,有问题时共同协商。这些将促使业务处理过程更专业化,同时还可以减缓陈旧性,提高决策合理性,减少传统结构中存在的多界面。 3.3改善馆员激励机制 在团队式工作条件下,人的自我价值已不再在于权利和等级,而在于创造和工作。馆员对级别、地位的看法发生根本变化,知识和能力将构成图书馆价值的基础。组织的核心由职权转向人际关系能力和善于把握方向的能力。通过改善激励体系和方法并科学有效地实施,一定能使馆员各尽其用、发挥特长与潜力,人人能在自己的领域不断实现自我价值,不断取得他应得到的经济的、社会的和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 4.面临的问题 从现阶段来看,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已初具规模,但并不完善。而建设数字图书馆工程的主要目的,是要有效利用和共享图书信息资源,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现阶段面临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基础理论建设滞后于图书馆的发展 我国图书馆数字化的基础理论研究在早期很大程度上是模仿西方,包括概念、模式、框架、发展方向等都直接从西方引进。在各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产生了多种理论并存、多种模式并生的状态。 4.2经营模式的困扰 近几年,高校图书馆开放与不开放、开放程度大小、是否应该追求经济效益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图书馆管理者。高校图书馆主要服务于本校的教学、科研,随着图书馆数字化的发展,向社会开放的物质基础已经具备,对社会开放,为社会服务也是大势所趋,只是缺少这方面的正确引导和规范,以及规范开放度大小的合理标准。 4.3信息来源与资源共享不完善 图书馆数字化势必要求大容量的、全面的、多样化的、能满足各种需求的信息的支持。但由于高校图书馆之间缺乏数字交流的平台,数字化的资源共享还做得很不够,实质内容并不多,馆与馆之间,所谓的共享仅停留在提供目录等简单的交流层面上。目前绝大多数高校数据库都存在着一些诸如信息不全面,内容重复,更新周期长等不足。除此之外,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在特色化、专业化方面也存在着诸多不足。 4.4资金不足,制约图书馆的发展 高校图书馆情况稍好一些,但是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书价上涨过快,再加上有限的资金使用不当,以致高校文献资源建设出现严重的入藏率下降,质量下滑的问题。有的高校为了应付检查评估,可能某个阶段突击购书、进设备,造成重复购书,设备利用率不高, 论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及其管理 青岛农业大学姜翠娥 [摘要]本文阐明了图书馆数字化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论述了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要素及管理重点,并对现阶段高校图 书馆数字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相关对策。 [关键词]图书馆数字化管理 (下转第97页)— —96

浅谈高校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性

浅谈高校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10-03-10T14:17:02.530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年2月上旬刊供稿作者:车新新 [导读] 在21世纪时代,是知识的时代、是科技的时代、是竞争的时代、是网络的时代 车新新(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摘要: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实质上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它把各种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用数字技术存贮,以便于跨越区域、面向对象的网络查询和传播。它涉及信息资源加工、存储、检索、传输和利用的全过程。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飞速发展。网络数字化图书馆已成为21世纪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世界各地的文献、数据等信息资源通过互联网在进行着全球性的共享与传播。世界各国都纷纷启动了自已的数字图书馆项目。当前高校数字图书馆由于缺少特色信息资源和特色信息服务,造成文献资源利用率低,用户难以查找。很难满足现代读者的需求。因此,怎么建立一个有特色化与信息化的数字图书馆、独树一帜的数字馆藏成为各高校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特色化信息化数字图书馆 1 走特色化是高校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21世纪时代,是知识的时代、是科技的时代、是竞争的时代、是网络的时代。高校如果没有特色信息资源就无法吸引读者,无法起到让读者认知的过程,就会失去数字图书馆应起的作用。也就失去了数字图书馆的价值。在任何时候,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生命力,有了特色就有了竞争力。 高校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学科建设,科研重点,普及教育的同时,充分利用人才优势及本校的资源优势。把高校图书馆的现代理念、信息资源,文献资源等,利用技术手段建设成有本校特色的数字图书馆,形面多元化,多学科,多层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资源格局。开展一系列的有特色的服务,更科学、更有效的合理利用文献资源、信息资源以满足读者需要。 数字图书馆是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所支持的数字信息资源系统,是下一代因特网上信息资源的管理模式,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因特网上信息分散不便使用的现状。它整合了海量资源、多元化服务,使以往分散的资源和服务衔接起来,使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所以加强对数字图书馆关键技术和高新技术的研究是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中之重。高新技术是数字化的关键,没有它们的支持,数字图书馆建设是无法实现的。 我们从数字图书馆的定义、定位、功能要素、内容结构、特点及设计原则等内容入手,可以从数据集成、管理集成和服务集成三个方面探讨 1.1 数据集成数字化图书馆对于存储系统的需求是数据集中存储,有较高的可用性、扩展性、便于管理等特点。可以开发一些新兴的数据集成方式(如长城集团的SAN存储技术,SAN就是采用将信息存储设备与服务器分开,网络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对存储设备的直接存取访问,这种通过网络实现对存储设备的直接存取,把存储设备当作标准网络设备的新的网络存储方式。) 1.2 管理集成系统依托原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为基础,实现数据全MARC存储,标准MARC著录功能,实现了全MARC著录和条目式著录并存;在传统的C/S与B/S相结合的系统模式下新增在线流通功能,为系统最终实现纯B/S结构奠定了基础;在馆藏资源数字化集成的过程中,要有选择性的对特色馆藏图书、期刊及文献资料进行数字化,对特色的馆藏图书进行整合及深层次加工,分析,建立专题性资料库、全文特色安生据库,并提供目录体系检索、主题检索和全文检索等。 1.3 服务集成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存储技术的相互渗透、连接,已形成全方位的信息服务网络。用户对信息的需求不再只对单一的载体所含的信息感兴趣,他们对信息的需求往往需要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得到满足。用户关心的不再是获取信息的过程,而是对其获取的结果感兴趣,他们往往要求图书馆能够围绕他们关心的信息提供一系列信息资料,用户对图书馆的评价,取决于图书馆能否提供他们所需的全方位信息。信息资源分布的分散性和信息技术利用的分离状态使图书馆的作用凸现,而集成化图书馆服务可以按个性和客观需求,在网络环境下集中获取所需信息。服务要求集成化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提供服务的网络化信息资源的全面、丰富性;二是能满足信息用户对信息类型和信息媒体多样化的需求,如提供包括文字型、数据型、图像视频型、音频型、软件型等各种数据库等。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探讨,足已说明数字图书馆是一项高新技术所支持下的数字信息资源系统。对将来知识的大量获取及学术交流等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发展好高校数字图书馆是每所高校的重中之重。 2 高校数字图书馆特色化及信息化建设要根据各专业特色进行数字化建设,为达到读者要求必须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2.1 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定位一定要准确,要“因校制宜、因需制宜、因人制宜”将有限的经费投入到各馆的重点特色化建设中去。要充分的利用学校的科研优势、学术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密切围绕本馆资源优势与核心群体实际需要进行考察、调研,制定出切实可行,利于本校发展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方案。 2.2 统一标准严格规范数字资源的标准化建设是数字图书馆实现共享的关键。标准化建设主要指在数字化文献的采集与一次、二次开发过程中,必须遵守网络传输协议、数据通讯格式、数据加工标准和有关文献分类标引、著录规则等标准化原则和要求,确保数字信息资源符合网上传输与资源共享要求。只有按标准建设的数字资源才具有通用性、开放性和共享性,才能在网络上流通无障碍,真正实现“虚拟馆藏”的共享服务。所以学校在建数字图书馆初就要非常重视标准化建设。 2.3 要统筹安排共建共享,统一经费使用高校数字图书馆需要建立起相应的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体制,统筹安排,共享共建。各高校数字图书馆之间不断地协调资源建设,走联合之路,互通有无,发挥高校图书馆界的整体优势。建立与社会之间、校际之间、馆际之间的共享通道。在经费管理使用中,要抓住重点,体现核心。以满足读者为已任。 2.4 数字化管理人才的培养是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重要保障在建设数字图书馆中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有良好的图书馆管理知识及专业知识,又要有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及系统维护技术。所以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要不断的加大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定期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以适应数字图书馆对人才的要求。 3 结论 特色化的数字图书馆是各高校发展的必然,对高校有深远的意义。学校应抓住机遇,加强资金投入与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强各高校数

浅谈数字移动图书馆的系统功能与推广措施

浅谈数字移动图书馆的系统功能与推广措施 发表时间:2016-09-06T15:36:06.453Z 来源:《文化研究》2016年4月作者:陈少芸 [导读] 性能与操作也越来越完善,全方位实现了不同设备间之间的无缝对接,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数字移动阅读事业的发展。 陈少芸 汕头市澄海区图书馆广东汕头 515000 【摘要】近年来,移动网络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移动阅读越来越关注,很多方便携带,并且可以不分地点、时间以及空间等为用户提供阅读服务的终端设备越来越多,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等。传统的图书馆虽然信息资源非常丰富,但是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加上各类移动阅读终端的涌现,愿意到图书馆阅读的用户越来越少。因此,为了顺应数字信息时代的发展,移动图书馆就此诞生,数字移动图书馆以多种移动终端作为阅读的载体,把图书馆内部的海量信息资源与服务逐步推广到移动领域,满足了用户随时随地阅读的需求。本文主要就数字移动图书馆的系统功能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推广措施。 【关键词】数字移动图书馆;系统功能;推广措施 1.前言 数字移动图书馆主要是指各类用户可以运用移动终端,采用无线连接的方法获取图书馆内部的信息资源与服务,是现代图书馆于移动网络环境中运营的一种全新服务方式。其借助多种移动终端设备,实现了图书馆的移动数字化的运营,具备便携性、网络化、互动性以及用户海量性等多种优点,运用无线通信网络将图书馆和移动终端读者联系在一起,通过移动终端作平台,为广大读者提供数字化移动服务,从而为各类用户的阅读提供方便。 2.数字移动图书馆系统功能分析 2.1资源建设功能 数字移动图书馆的资源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即图书馆自主采集的资源、图书综合处理后展出第三方外购资源以及图书馆自行采集信息的网络资源,各类信息均先由资源系后台的审核系统完成人工审核,然后将资源信息发布出来,通过这种自动收集,人工审核发布资源的方式,可有效提高资源信息来源本身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而且经过人工方式筛选与编辑,也能确保信息内容的实效性。 2.2资源整合功能 数字移动图书馆中拥有完善的资源整合体系,可以在相同的检索平台之下,对多个数据库信息进行同时检索,进而提升用户获取各类信息资源的效率,具体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可依据常用标准,将参与图书馆馆藏的文献资源与信息全面显示出来。(2)自动去重功能,将所有同类型的文献均显示在一条记录下,并将所有参加馆相关的馆藏信息显示出来;(3)可对各类分布数据进行自动更新和同步,全面支持的随时更新、日更新以及月更新。对书目的具体数据可通过自动采集参加馆的OPAC数据,实现每天更新。(4)可根据当前的规范,对各类采集数据进行自动识别,如果数据不符合相关的的标准则会地做出提示,可有效提高参与馆的信息资源质量;(5)可在所在电子资源文献之间构建有效链接,方便用户更快找到需要的信息。 2.3资源检索功能 (1)统一的资源检索功能。该功能主要是从用户角度出发,为用户提供一致的检索界面,让用户在不熟悉各类文献库检索界面与检索语言的情况下,也可以利多种方式进入到电子资源数据库查找的资源。(1)可以为用户提供大量的索引电子资源元数据库,让用户可以通过数据库对所有参加图书馆的中、外文数据资源进行访问,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电子资源服务。(2)一站式检索服务。为用户提供相同的检索界面与检索语言,让其不需要将复杂网址或界面记下来,并且将检索方式划分为本地与异地两种,提升用户检索的效率。(3)检索功能,数字移动图书馆可以为用户提供全面的信息检索方式,如全文、相关度、组合、位置以及词根检索等。而且拥有可扩展知识库,可以特殊用户提供特殊检索功能。(4)可对检索结果进行排序,依据资源的相关度算法控制功能,用户可以对相关度计算进行管理与调整,以此来让参与馆馆藏记录和集中的检索结果实现混合显示与控制,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让本地馆藏的相关资料得到优先显示,还能为读者推荐相关性最高的资源。(5)管理功能。管理功能主要包括资源配置、学科管理以及用户管理,管理人员可以对各种信息资源访问进行合理的限制、监控以及统计等管理,并依据移动图书馆运行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访问控制策略,提升各类资源的使用率。(6)扩展功能:数字移动图书馆中的资源检索系统具备很强的扩展性与维护性,可以随时增加相关的信息资源。(7)数字资源评分功能,资源检索系统可以对数字图书馆中数字资源的获取难度、网络运行速度以及使用效果进行全方位评估,引导用户入更快、更准确的进行相关站点获取资源信息[1]。 2.4导航功能 (1)期刊导航功能。准确全面的将参加馆的中外纸本、电子期刊以及免费的在线期刊资源显示出来,对其进行整合后集成期刊资源,为用户创造一致的搜索与浏览界面,让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浏览,例如根据名单、收藏单位列表、两级或者两级以上的主题分类列表、数字与字母列表以及数据库的具体名称列表等。构建电子期刊与数据库链接,通过“深圳文献港”让用户依据访问与使用略读,进行阅读与下载任务。 (2)导航数据库,将各个参与馆独有的电子文献资源与在线免费学术资源全面显示出来,为广大用创造一致的搜索与浏览界面。提供一个统一的接口数据库名称检索功能,实现用户的多渠道浏览,例如数据库名称列表、列表集合、主题分类列表、文学类型列表等。 2.5资源获取功能 (1)根据用户的身份和对用户访问资源的权限进行确认,并为用户提供与其权限范围对应用的文献检索服务。(2)构建馆际相互借阅和文献相互传递的服务系统,使得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业务不再局限于各个参加馆间,实现信息资源的全面共享和获取。(3)对参加馆独有的馆藏,可以为用户提供各个参加馆馆藏的状态查询功能。对自动化系统中的书目记录,可以提供OPAC内嵌集成接口,让用户可以直接登录或者预约、续借图书。(4)拥有用户报错与失效链接等报错机制,构建用户使用帮助功能,例如递交求助与问题反馈等功能。 3. 移动数字图书馆推广措施 3.1 提升思想认识,加强数字移动阅读建设 近年来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有效结合,人们在移动阅读方面的需求与意愿日益增强。因此,各类图书馆管理员或决策者应该充分识到数字移动阅读服务的重要性,了解数字移动图书馆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力加强移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加大人力、物

试论图书馆空间的书库管理创新模式.doc

试论图书馆空间的书库管理创新模式-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身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大,所以人们对阅读的要求就越来越高,由此,社会图书馆的发展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尽管这样,就现目前而言,我国的图书馆发展仍旧缓慢,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图书馆中普遍的存在着书库空间的被限制而导致的,要想很好的解决我国图书馆发展缓慢这一现象,对图书馆书库空间的治理尤为重要,只有对图书馆书库空间实施行之有效的管理工作,才能最大限度的促进我国图书馆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图书管;书库空间;创新模式 图书馆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但是图书馆本身的面积却无法因此而扩大,在这种情况下,解决的办法就应该着重思考研究对图书馆书库的设计,引进新技术,誊出一些使用率较为低下的纸质书进行清理,对书库的布局和原理进行相应的改变,多种不同功能的书库之间进项合作,实现资源共享的最大化。 一、构建图书馆书库空间的管理新模式 为了更好的解决图书馆书库紧张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可以对图书馆书库的构建采取管理新模式。管理新模式一般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需要建立起一个总库,在充分的利用图书馆的空间资源构建两个分库,这两个分和总库的作用都是不一样的。总库也可以称之为备库,是主要的图书资源所存放的地方,所以这个备库的图书占有量要占据总图书数量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而且是不对外开放的,因为这里面存在的图书资源是利用密集式的存放方式进行长时间的存放,处于对管理的需要,这里的图书不

被开放,不仅有效节约资源,而且可以保障两个分库的图书资源充足。 其次是过渡库,也叫高频库,顾名思义,过渡库的存在是为了存放那些借阅较为频繁的资源,这里面的图书一般都是近期借阅过得或者是正要别借阅的,为了保证读者的需求,也考虑到图书是可以被多次借阅的资源,所以这座图书库的资源应该的一万部以下。 最后是临时库,读者在临时库中可以借阅到任何的资料,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接纳从过渡库中被借走之后又还回来的图书资源,在这就是针对一些新到的书进行存放。对于这里面的图书资料,一般会被存放一周左右的时间,就会被送到过渡库,过渡库里面的书是随机存放的,而且采用就近原则,这样别的读者进行检索的时候就很容易找到这些资料。 二、图书馆书库管理新模式的优劣势 1.优点 首先这种管理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书库紧张的局面,而且三个书库的有效轮换,有利于对图书的管理,而且,在图书的存放上也不用担心新书没有多余的空间;其次,新模式管理下由于总库的图书不开放对于总库的照明和电器设备都不用供电,因此节约了大量的电力,同时对装饰和卫生的支出也相对较少;再次,信息技术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劳动力,读者通过网络信息就可以查询到自己需要的书籍在什么地方,减少劳动力;最后,管理新模式下能有效的利用空余的空间,建设现代化阅读设备。 2.缺点 在进行管理新模实施之前势必会进行大量的投入,针对较

知网数字图书馆使用指引-中国知网

《中国基础教育文献资源总库》使用手册 目录 1.平台介绍 (1) 2.登录 (1) 3.文献分类导航 (3) 4.检索 (5) 4.1一框检索 (5) 4.2高级检索 (8) 4.3专业检索 (9) 4.4作者发文检索 (10) 4.5句子检索 (10) 5.检索结果 (10) 5.1排序 (11) 5.2设置显示记录数 (11) 5.3切换显示模式 (11) 5.4筛选 (12) 5.5导出/参考文献 (13) 5.6计量可视化分析 (14) 5.7相关学者 (15) 6.知网节 (17) 7.在线预览 (18) 8.下载 (20) 9.CAJ浏览器的使用 (21) 10.出版物导航检索 (25) 10.1期刊导航 (25) 10.2报纸导航 (29) 10.3博硕士导航 (31) 10.4会议导航 (32)

1.平台介绍 《中国基础教育文献资源总库》(简称CFED)是经国家批准正式出版,以光盘和网络为载体,连续出版的国家级专业资源库,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十五”国家重点电子出版项目、“十一五”国家重大出版工程项目《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和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CFED以数字化方式全文收录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期刊、报纸、博硕士论文、会议论文等出版资源,是当前中国基础教育领域内,最具权威、文献信息量最全最大的动态资源系统,是中国最先进的基础教育知识服务与数字化学习平台。它能有效地支持基础教育中的教育教学、科研选题、论文撰写、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教育管理、校本资源建设等活动,并可支持各级各类文献检索课程和信息素养课程的教学与研究。 CFED包括《中国基础教育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基础教育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基础教育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基础教育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 文献量 数据库名称文献来源收录时间 中国基础教育期刊全文数据库2194种期刊1994~今1500万 中国基础教育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518种报纸2000~今103万 中国基础教育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87家院校1999~今14万 中国基础教育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72家单位1999~今14万 2.登录 在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0013331330.html,/,即可登陆CNKI中小学数字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浅谈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摘要]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无论是企业还是组织都走上信息化管理模式,以适应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节奏。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正面临着全方位的技术革新,根据高校图书馆技术、信息检索和资料查询服务的需要,构建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 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加强信息化科学管理,更好地为读者、为学校服务。[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弊端对策 伴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正日益普及和广泛,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必然要融入进计算机网络大应用的环境中来。加快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进程,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 需要,是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信息化整体建设的 需要。为促进社会文化和学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工作者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时代的挑战,加强资料的管理与服务,为社会最大限度地提供信息资源,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图书馆信息化就是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处理、传输、应用知识和信息资源,使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更强和收益更多的一个动态过程。通过项目的系统集成能够有效保证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工作需求,承载未来新型图书馆业务工作。由于各个图书馆长期以来自成系统,严重影响了高校图书馆整体水平的提高,造成了发展不均衡与整体水平不高的局面。要实现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必须从高校图书馆实际出发,找准定位,突显馆藏特色,提高馆员的业务素质,改善管理软硬件设施,实现图书

馆的信息化建设,确保其良好运转。下面就谈谈自己对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几点肤浅看法。 1.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存在的弊端 图书馆作为信息中心,它应该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发展。随着国家加大对各高校资金的投入力度,学校图书馆的建筑物、书籍、网络、现代信息等硬件设备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传统的管理模式面着极大的挑战,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图书馆势在必行。信息化管理仍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人本管理。 1.1馆藏图书明显不足 高校图书馆一直没有把图书的采购工作作为难点来抓,工作方法也过于形式化。把当年经费花光,照着书目报进行简单地筛选就算完成任务,图书经费紧缺,书源不足,客观上也限制了采购人员对采购方针的有效执行,导致藏书结构不合理。采购时对市场热门书的过分青睐,而忽视了科技书籍。新设学科与专业的基本馆藏不足,在采购过程中对出版发行信息的收集缺乏前瞻性。原有图书破损严重,内容陈旧,购置新书不多,导致藏书结构不合理,制约了图书信息化功能的发挥。 1.2服务水平不高 计算机是高效开发利用文献信息资源的现代技术手段,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服务网络平台的建设不十分理想,没有很好地发挥计算机

读书笔记——《数字图书馆著作权》

《面向数字图书馆的著作权制度创新》读书笔记《面向数字图书馆的著作权制度创新》该书作者马海群教授,目前为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主要从事信息管理与民商法学学科教学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政策与法律、知识产权与信息管理等。马海群教授于2011年撰写的这本书,是信息资源管理系列及法律图书专类作品中的佳作。本书主要探讨了我国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著作权问题。而版权问题,在我国一直是一个十分头疼的大难题,盗版猖獗、大众版权意识薄弱、创作者维权成本高昂等等,这一系列矛盾随着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迅速建设,也逐渐蔓延到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著作权问题上。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这本书的主要目标,书中,作者提出了许多的制度创新的途径,如著作权适度保护、完善著作权合理使用、法定许可等权利限制制度、包容新的作品使用与传播方式、改进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确立数字图书馆的信息网络传播者权等等方法,十分值得业界同仁的参考和学习。 这本在我床头放了两个多月的“最佳入眠读物”,不同于漫画小说般阅读起来轻松,相反,书中许多内容晦涩难懂,需要静下心来仔细思考阅读,这也是它在枕边陪伴我两个多月的原因。很庆幸我攻克了下来,收获匪浅,了解了数字图书馆的内容,也读懂了目前数字图书馆中的一些前沿技术。了解到数字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的著作权问题,并通过作者的解读,学习到在著作权制度方面的一些制度创新,以下我就阅读这本书后的所感所想,做一点浅议。 数字图书馆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与知识组织的方式,或者说新的信息技术体系,它能高效的传播信息,这预示着它对人类社会无限的社会价值、现实价值。随着数字信息资源的发展,网络技术日益发达,信息资源的日益数字化,数字环

适用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方案学校版

全县中小学数字图书馆 建设方案-学校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3) 1.1 图书馆发展趋势 (3) 1.2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3) 1.3 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 (4) 1.4 行知数字图书馆解决方案优势 (5) 第二章、数字图书馆介绍 (6) 2.1数字图书馆技术特点 (6) 2.2 数字图书馆主要功能 (6) 2.2.1前端功能 (6) 2.2.2 管理后台 (7) 2.3 数字图书馆资源 (8) 2.3.1电子图书 (8) 2.4* 学校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示意图 (10) 第三章、数字图书馆的软硬件配置 (11) 第四章、服务及支持 (11) 4.1售前 (11) 4.2 售中 (11) 4.3 售后 (12) 第五章、成功案例/ 样板工程 (12)

第六章、数字图书馆软硬件配置清单 (14)

第一章、概述 1.1 图书馆发展趋势 学校图书馆、社会公共图书馆、企事业单位图书馆承担着资源积累、数据加工、知识传播、信息服务的多重职能,数字图书馆建设是图书馆最终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智能终端和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数字图书馆带来了全新的资源存储方式,随时随地的阅读体验,新颖的服务模式。 国家教育部、教育厅、市教委十三五计划文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摘要中提到: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十三五期间,政府投入数千亿资金建立数字图书馆,各地方政府的数字图书馆专项资金专款专用接入到各地学校、文化馆、社区活动中心、图书馆和农家书屋。 1.2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数字图书馆是一种面向各级学校的信息服务中心、数字资料中心、图书管理中心、电子传播中心等机构的网络应用软件平台,它是架构校园信息高速公路的核心框架,它提供一个面向知识管理、知识检索、知识学习、知识传播的全方位解决方案。 数字图书馆是一种基于B/S架构的软件平台,所有的数据资料均

数字图书馆建设发展趋势的探讨

数字图书馆建设发展趋势的探讨 摘要:文中针对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为目的探讨了数字图书馆储存和媒体多样化,对不同的媒体采用不同的存储与压缩方式,根据不同的读者拥有多种语言检索,主动地为读者提供所需的信息资源,提供导航式和个性化服务,分析了数字图书馆模式的组成即:网络和通讯;信息资源,数据库管理和检索系统以及附加的咨询系统。实现数字图书馆的相关标准和规X,采用不同的元数据格式,利用网络接口等功能全文检索信息资源。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读者信息资源数据库 每个读者都有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借阅书刊,在书的海洋中遨游的经历,但是数字图书馆却是内容无限、图文并茂、无边无界的数字化的空间。对数字图书馆有各种各样的定义。数字图书馆不是简单的将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或者仅仅建立一个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怎样才是真正的数字图书馆的内容和含义呢?所谓数字图书馆,就是拥有多种媒体,内容丰富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是一种能为读者方便、快捷地提供信息的服务机制,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由分布的大规模和组织的数据库和知识库进行一致性的访问,并获取自己所需的最终信息资料。 一、数字图书馆的特征 1.数字图书馆海量存蓄和媒体多样化 图书馆的基础是书刊文献信息资源,而数字图书馆的基础是数字信息资源。由于社会的进步促使信息产量飞速增长,网络的普及和

电子出版物等及科技新型手段使得信息的发布和使用更便利。这样的形式对图书馆来说信息的收集量,处理量和储存量也相应的不断增大。从图书馆存储信息的度量单位由kb、mb、到cb、tb甚至pb 就是一个数字图书馆需要拥有海量存储的极好例子。 数字图书馆的存储介质由传统的纸质转变为多种媒体、数字信号可以处理多种媒体的信息,如文字、声音、图像、动画、三维体、虚拟空间等。对于这些不同的媒体可以采用不同的文件存储格式和压缩方式,目前,常见的在电子图书采用的文件格式txt、doc、pdf、html、sgml、xml、wav、mp2、gif、jpeg、mpeg等。这些媒体信息仅仅对其数字化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图书馆的专业人员对信息内容加以再加工,根据各种媒体的特性进行标引、数据加工、限制、缩放等。 2.具有良好的网络应用环境和管理方法 一个良好的、高速的网络运行环境是运行数字化图书馆的基础。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中,人们对数字信息的存取已经突破了数字信息存放的地点的限制,然而在网络空间中,我们还是需要人为的加上一些限制,必须重视网络空间的安全。在数字图书馆中也应根据各种应用本身的需要来划分不同的层次,网上用户的使用层次也根据各馆的政策和规定检索不同层次的信息。读者在对传统的图书馆的使用中,往往被图书馆的地理位置所束缚,图书馆和图书馆之间的相互使用性,无法更好的发挥。而数字图书馆已远远超越了地理位置的限制,通过网络和计算机,将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数字图书馆有

数字图书馆门户系统_功能

数字图书馆门户系统 一.系统开发背景 本系统是由JALIS(江苏省图工委)和南京昂克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专业图书馆门户系统,本系统是在众多图书馆业资深专家的设计指导下由南京昂克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完成;同时本项目也是JALIS重点省级项目。 南京昂克科技也是江苏汇文软件的紧密合作伙伴,已经联合开发了多款软件并在高校图书馆里普遍应用;其中的虚拟联合目录已经被JALIS为江苏省高校统一采购并且正常投入运行,非书资料管理系统也已经在全国拥有近百家用户,还有汇文双机热备系统、电子阅览室无盘系统、图书馆vpn系统等都已经被众多图书馆采用。 二.系统开发运行环境

三.数字图书馆门户系统定义 数字图书馆门户(Digital Library Portal)是一种图书馆资源与服务集成的应用框架,是数字图书馆面向读者的统一服务窗口,能有效集成图书馆内外的各类资源和应用,通过内容聚合和统一认证,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内容和图书馆服务。 四.数字图书馆门户系统功能介绍 数字图书馆门户网站作为一个综合型服务门户,其主要包括统一用户界面访问,统一认证服务,统一检索服务,统一资源整合服务,统一资源导航服务,用户个性化服务等。在一般的图书馆建设中,数字图书馆门户主要包含以下功能:

五.数字图书馆门户系统主要特性 在实际的门户应用中,对于最终用户,除了基本功能,如用户注册、登录、浏览、检索、公告、帮助、个人信息等。其他主要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单点登录:用户只需在门户登录一次就能在门户上直接进入其他系统,所进入的系统都显示登录状态,并且通过portlet直接从各应用系统中获取信息,用户无需再次登录。 2、应用集成:在同一门户页面中展现与个人相关的多个应用中的信息与服务内容,提供交互功能,每个读者登录门户后都可以定制自己的门户页面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源与信息充分体现个性化和人性化; 3、安全性:通过门户,不同权限的用户只能访问所授权的应用和资源中的

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服务中的-中国图书馆学会

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服务中的 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指南 (2010年7月15日) 第一条在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服务过程中均涉及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为指导全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和服务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传播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和《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特制订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中的知识产权是指在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服务过程中涉及到的作品的著作权及其相关权益、专利权、商标权等。 第三条在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服务过程中,应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坚持公益性原则、利益平衡原则、实用性原则,确保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 公益性原则是指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服务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应以促进知识的创建与传播,保障公众获取信息的权利,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为出发点,不以营利为目的。 利益平衡原则是指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服务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既要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利益,也要保护图书馆及社会公众的利益。 实用性原则是指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服务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方案、手段要具有可操作性,要符合数字图书馆建设实践的需要,符合知识产权保护的需要,要有利于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第四条在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服务过程中,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规定,区分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及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对于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要进一步确认哪些作品已过权利保护期,哪些作品仍处于权利保护期,在此基础上开展下一步工作。 第五条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包括: 1、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 2、时事新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