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沙地区铁路路基设计规范条文修编

风沙地区铁路路基设计规范条文修编
风沙地区铁路路基设计规范条文修编

风沙地区铁路路基设计

(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修编草稿)

8.1 一般规定

8.1.1风沙地区路基设计,应按近期与远期防护相结合、铁路建设与防治同时进行的原则,采取工程与植物防沙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

8.1.2风沙地区路基宜以路堤通过,路堤高度一般不宜小于1.0m,高速铁路、Ⅰ级铁路根据基床填料来源、土质改良及加固经济比选结果确定适宜的最小路堤高度。并应根据风沙范围、对路基危害程度、风沙活动特征、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有效的防护措施。

8.1.3 当横向取、弃土时,取土坑和弃土堆应设在背主导风向侧。取土坑内边缘距路堤坡脚不应小于5m,弃土堆内边缘距堑顶不应小于10m,并应采取防风沙措施。

8.1.4路基工程应避免在大风季节施工。施工时应保护原有地表硬壳及植被,对车辆和施工机械应划定行驶路线。线路两侧各500m范围内的天然植被和地表硬壳均不得破坏。

8.2 基床

8.2.1风沙地区路堤基床应符合下列要求:

1高速铁路及Ⅰ级铁路基床表层不得采用砂类土作填料;Ⅱ级、Ⅲ级及Ⅳ级铁路基床表层采用粉、细砂作填料时,应采取土质改良措施。

2 高速铁路及Ⅰ级铁路基床底层采用粉、细砂作填料时,应采取土质改良或加固措施。

8.2.2风沙地区路堑基床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高速铁路及Ⅰ级铁路基床表层应采取换填措施,填料应符合有关规定。

2 高速铁路及Ⅰ级铁路基床底层、Ⅱ级铁路基床表层土质为粉、细砂时,应采取换填、土质改良或其它加固措施。

8.3 路堤

8.3.1粉、细砂路堤边坡形式应采用直线型。边坡高度h≤6m时,边坡坡率应采用1:1.75;边坡高度为6m<h≤12m时,应采用1:2。

8.3.2当大风地区采用碎石类土作填料,且路堤边坡无防护措施时,路基每侧应加宽0.3~0.5m。

8.4 路堑

8.4.1粉、细砂路堑边坡形式应采用直线型。边坡高度h≤6m时,边坡坡率应采用1:1.75;6m<h≤12m时,采用1∶2。戈壁风沙流地区的浅路堑,宜采用展开式,其边坡坡率宜缓于1∶4。

8.4.2粉、细砂地层应设置侧沟并铺砌加固。干早与极干旱荒漠带,一次降雨能全部渗入沙层不产生径流时,可不设侧沟。

8.4.3路堑地段应根据沙源、风向及一次最大积沙量情况,在侧沟外设置宽度不小于2m的积沙平台;不设侧沟时,积沙平台宽度不应小于3m。积沙平台应采用卵石土、碎石土、粗砾土、黏性土或水泥砂浆块板等覆盖。

8.5 路基边坡防护

8.5.1路基本体为粉砂、细砂及易被吹蚀的粉土时,应对路肩、坡面以及路堤坡脚或堑顶外2~5m范围的地表进行防护。当基床采用其它填料时,宜根据情况对路肩和坡面采取防风蚀措施。

8.5.2路基边坡防护型式及结构尺寸,应根据路基土质、风沙活动规律,材料来源和施工条件等确定。有条件时应优先采用植物防护措施,也可采用碎石类土、黏性土或土工网(垫)植草、坡面栽砌卵石方格、铺砌水泥砂浆块板等防护。8.5.3防护材料应根据当地情况选用卵石土、碎石土、粗砾土、黏性土、矿碴、片石、水泥砂浆块板、土工合成材料或其他不易被风吹蚀的材料。施工期间的临时防护可选用草席、树枝、土工合成材料等。

8.6 路基两侧防护

8.6.1路基两侧应结合当地的治沙经验,采取固沙、阻沙、输沙和封沙育草、保护天然植被等多种防护措施,构成严密的、整体性的防沙结构体系。

8.6.2两侧防沙体系应自路堤坡脚(或堑顶)外依序设置防火带、防护带、植被保护带等。防护带内工程防护和植物防护措施应相互协调配合,发挥整体效能。

8.6.3防沙林和采用草类等易燃材料的防护带,应在路基坡脚或堑顶外选用卵石上、碎石土、粗砾土等铺设防火带。防火带宽度应符合《铁路工程设计防火

规范》(TB10063)的规定。

8.6.4路基两侧应根据沙源、风况、沙丘活动情况和天然植被状况等因素,分别按严重、中等和轻微风沙地段设置防护带和植被保护带,其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严重风沙地段,迎主导风向侧防护带宽度宜为250~300m,植被保护带宽度不宜小于400m;背主导风向侧防护带宽度宜为100~200m,植被保护带宽度不宜小于150m。

2中等风沙地段,迎主导风向侧防护带宽度宜为150~200m,植被保护带宽度不宜小于300m;背主导风向侧防护带宽度宜为100m左右,植被保护带宽度不宜小于100m。

3轻微风沙地段,迎主导风向侧防护带宽度宜为100m左右,植被保护带宽度不宜小于200m;背主导风向侧防护带宽度宜为50m左右,植被保护带宽度不宜小于50m。

4 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及Ⅰ级铁路的防护带和植被保护带宽度应取大值。

8.6.5路基两侧的植被保护带范围内应在植被保护区边缘处,设置严禁采樵、放牧和开垦等护林标志或带刺铁丝网、护林沟堤等设施。

8.6.6大风地区路基防风设置原则应满足以下要求:

1大风地区路基两侧,除应设置各种防沙的设施外,在风力集中的风口地段,迎主导风向侧应采取降低风速或挡风措施。

2根据列车遇大风行车限速、停轮的运营目标,确定挡风措施防护的环境风风速及防护段落。

3路堤及浅路堑地段应设置于路肩,挡风墙距线路距离应根据环境风风速、列车运行速度等综合确定;路堑地段宜设置路堑堑顶外;挡风墙高度宜为3.0m~4.0m。

4结合工程所处环境风风速以及路基形式,挡风墙可采用土堤式挡风墙、对拉式挡风墙、悬臂式(扶臂式)挡风墙、柱板式挡风墙、防风走廊等。

8.6.7 防沙工程长度应沿线路两端适当延长,并宜形成封闭的防护型式。

8.7 工程防沙措施

8.7.1工程防沙措施适用于无植物防沙条件或为植物固沙创造条件的风沙地区

路基。防护措施应在查明风沙源头和径路的基础上尽量前移远离线路。

8.7.2防护类型应依据风沙活动特征、输沙量、地形和防护材料性质等综合确定,一般可采用下列防护措施:

1平铺卵石土、碎石土、粗砾土、矿碴、炉碴等粗颗粒土;当地缺少覆盖材料时,可以采用乳化沥青或乳化渣油固沙;也可以采用土工网等固沙新材料;

2设置草方格、石方格、苇把、树枝栅栏、黏性土埂等沙障;当地材料缺少时,也可采用沥青毡沙障或土工网沙障;沙障规格一般为矩形或正方形,边长1m~2m,高度不小于0.1cm。

3设置挡沙沟堤、土坯墙、干砌片石墙、挡风墙等不透风高立式沙障;设置树枝栅栏、荆条笆栅栏、芦苇栅栏、废枕木栅栏、土工合成材料栅栏、钢筋混凝土栅栏等透风高立式沙障;高立式沙障设置于设防带外缘,距路基坡脚100~300m为宜。

8.7.3 高立式沙障和挡沙沟堤距路基坡脚或堑顶迎主导风向侧不应小于200m,背主导风向侧不应小于100m。在沙源丰富地段,可向外适当增加沙障排数,其排间距离不宜小于障高的20倍。

8.7.4 单一挡沙沟堤宜在沙源较少地段使用。当沙源较多时,可在其外侧设置防沙栅栏,距挡沙沟堤的距离不宜小于20m。

8.7.5 防沙工程跨越沟谷或漫流区时,应采取防止被水流冲毁的措施,增加防护设施。

8.8 植物防沙措施

8.8.1有水源可利用或年平均降水量大于250mm时,应采用植物固沙;在年平均降水量为100~250mm,且湿沙层含水率大于3%的地区,宜采用植物固沙。

8.8.2防护林带应根据当地造林经验和水源条件,采用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相结合,以灌木为主的混交林或纯林。每条林带宽度宜为20~40m。每两条林带间应设林间空地,其宽度可采用30~40m。防护林带数量应按下列原则布置:1严重风沙地段,迎主导风向侧设4~5条,背主导风向侧2~3条;

2中等风沙地段,迎主导风向侧设3~4条,背主导风向侧2条;

3轻微风沙地段,迎主导风向侧设2条,背主导风向侧1条。

8.8.3树(草)种应选择生长良好、固沙能力强的当地沙漠植物,引种外地树

(草)种时,应经过栽培试验,成功后推广应用。先锋植物与后期植物应互相配合。

8.8.4植物应配置合理、密度适宜,宜采用稀疏结构林带。

8.8.5植物的灌溉应优先采用喷灌和滴(渗)灌。

8.8.6植树造林初期应采取工程防沙过渡措施,同时应在距林带20m以外设置阻沙设施。

青藏铁路风沙路基调查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 五道梁至雁石坪风沙路基调查报告 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地路处 一、概述: 青藏线是铁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标志性工程,受到国家、各部委以及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具有重要的经济、政治、军事等意义。根据目前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和各级领导的有关指示精神,青藏线建设必须实现“三大目标”,即从格尔木至拉萨行车时间最短、少维修或免维修、实现无人化管理。因此路基工程建设标准须围绕“三大目标”来制定和实施。 为贯彻执行各级领导关于青藏铁路建设的指示精神,建设世界一流的高原铁路,确保设计质量,真正实现青藏线工程的“三高”(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目标,在2003年4月补强设计说明的基础上,我院地路处组织有关专业人员,于2003年6月23日至7月1日,对望昆至布强格段在建铁路的沙害进行了现场调查,基本查清了目前在建工程出现的沙害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具体段落和工程处理意见。 本次调查新增风沙路基工点57处,总长58.806km。其中沙害相对轻微地段14处,累计长度15.640km;沙害相对较严重地段18处,累计长度15.985km;沙害相对严重地段24处,累计长度26.821km;沙害极严重地段1处,长度0.360km。

二、自然地理特征: 青藏线五道梁至雁石坪段沙害地段平均海拔4500m以上,气候寒冷,空气稀薄,人烟稀少,无木本植物生长,自然条件较差。 1、可可西里山区(DK1072+000~DK1124+500) 本段主要包括在楚玛尔河南岸、五道梁、可可西里山、红梁河、曲水河、地貌上呈沟梁相间,可可西里山走向近东西,海拔4500~4700m,相对高差100~300m。红梁河河谷及山梁分布有流动沙地。 2、北麓河盆地(DK1124+500~DK1145+400) 本段包括秀水河、北麓河滩及阶地,海拔4500m,属冲、洪积高平原地貌,地形略有起伏,低丘与洼地相间,冲沟发育,地表植被稀疏。局部分布沙丘、沙地。 3、尺曲谷地(DK1165+500~DK1193+200) 本段主要为尺曲河流阶地,海拔4580~4600m,地形平坦,微有起伏,冲沟较发育,地表植被稀疏。 4、乌丽盆地(DK1193+200~DK1202+500) 本段主要为乌丽冲、洪积盆地地貌,盆地内地形平坦,海拔4580~4600m,局部地段冲沟发育,地表植被稀疏。 5、乌丽山区(DK1202+500~DK1217+700) 本段主要乌丽低高山区,海拔4500~4700m,山顶平缓,岩坡陡,基岩裸露,植被稀疏。 6、沱沱河盆地(DK1217+700~DK1245+000) 盆地东宽西窄,其边缘为洪积扇,中部为沱沱河河谷及其阶地,地形略有起伏,地势开阔,地表植稀疏,广布沙地。

中国高铁发展战略 范文

中国高铁发展战略 1,高速铁路的概念 根据国际铁道联盟的定义,高速铁路,简称高铁,是运营速度超过250km/h(新建线)或200km/h(既有线改造)的铁路系统。高铁除了在列车营运速度达到一定标准外,车辆、路轨、操作都需要配合提升。 不同的国家,对高铁的速度要求不同,但要求都较高,截止到2012年,世界上主要运行高铁的国家最高时速大约为300公里(中国、德国、日本、意大利、英国),310公里(西班牙)和320公里(法国),上海磁浮示范运营线则最高可达431公里的时速。 2.高铁发展的历史背景 铁路是人类发明的首项公共交通工具,在十九世纪初期便在英国出现。直至二十世纪初发明汽车,铁路一向是陆上运输的主力。二次大战以后,汽车技术得到改进,高速公路亦大量建成,加上民航的普及,使铁路运输慢慢走向下坡。特别在美国,政府的投资主要放在公路的建设上,不少城市内的公共交通曾一度被遗弃。 早在20世纪初前期,当时火车“最高速率”超过时速200公里者寥寥无几。直到1964年日本的新干线系统开通,是史上第一个实现“营运速率”高于时速200公里的高速铁路系统。 世界上首条出现的高速铁路是日本的新干线,于1964年正式营运。日系新干线列车由川崎重工建造,行驶在东京-名古屋-京都-大阪的东海道新干线,营运速度每小时271 公里,营运最高时速300公里。 从日本建立起第一条高速铁路以后,高速铁路的发展就再也没有停过,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建设高速铁路的热潮。主要体现在:一是修建高速铁路得到了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一般都有了全国性的整体修建规划,并按照规划逐步实施;二是修建高速铁路的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更广层面的共识,特别是修建高速铁路能够节约能源、减少土地使用面积、减少环境污染、交通安全等方面的社会效益显著,以及能够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等等。不仅如此,高速铁路还具有载客量大、运输能力大、速度快、安全性好、正点率高、能源消耗低、环境影响小、经济效益好等优点,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极具竞争力。 3.中国高铁的发展现状 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列车开通运营,经过短短5年发展,中国高铁总里程已接近1万公里,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铁体系,搭建了世界最先进的高速铁路动车组技术平台。 中国 多年来,中国不断吸收、消化、学习和借鉴世界先进的高铁技术,并且把这些技术通过自主创新形成了中国自己的技术。 中国高铁自开通运营以来,客流需求旺盛,运量持续增长。2007年动车组投入运营至2012年,全路动车组列车累计发送旅客15.7亿人次。动车组旅客发送量占全路比重由2007年的4.3%增长到目前的26.7%以上。与2007年相比,2012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增加5.4亿人,增长39.6%。 中国高铁的盈利能力随着2013年初铁道部实行铁路政企分开后不断提高。中国铁路总公司于6月正式实施货运组织改革,提出全面参与现代物流业竞争,借助高铁网络优势,试水高铁快运。三季度全路货物发送量日均完成865万吨,同比增长4.8%,环比增长3.3%,扭转了上半年同比持续下滑的局面。 4.中国高速铁路发展规划 目前,持续高速发展的国民经济对交通运输的巨大需求得不到满足,铁路运输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巨大制约。针对这种情况,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规划发展如下:

风沙、极干旱戈壁荒漠地区无砟轨道养护工艺

风沙、极干旱戈壁荒漠地区无砟轨道养护工艺 发表时间:2019-12-17T09:38:41.6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作者:王龙龙1 冯贵新2 张春林3 张玉山4 [导读] 摘要:混凝土外观裂纹作为无砟轨道的质量通病之一,表现方式及形成机理不尽相同,随着环境温度变化及动荷载作用而发展变化,特别是温度、雨雪等不可避免环境交替作用加剧裂纹发展变化、出现冻融灾害,对铁路行车运营造成影响。 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湖北省十堰市 442000摘要:混凝土外观裂纹作为无砟轨道的质量通病之一,表现方式及形成机理不尽相同,随着环境温度变化及动荷载作用而发展变化,特别是温度、雨雪等不可避免环境交替作用加剧裂纹发展变化、出现冻融灾害,对铁路行车运营造成影响。混凝土裂纹主要形成于施工养护阶段,养护及时、水分充足环境对混凝土裂纹控制及强度至关重要。兰新二线多处于严寒、温差大、风沙大、日照强、干旱缺水等恶劣 自然气候条件下。是在极端条件多场耦合作用下进行无砟轨道施工,水资源匮乏,施工养护需从根本上解决。 关键词:风沙;极干旱戈壁荒漠环境;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混凝土;高性能;耐久性;养护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工程是西北地区第一条高速铁路,全线跨越甘肃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省区,沿线气候有较大差异。从气温特点而言,全线极端最低气温-21.7~- -41.5℃,均处于严寒地区。就自然气象而言,日照强烈、昼夜温差大,最大年气温差乌鲁木齐地区高达72.1℃,轨温差达102℃。就环境特点而言,张掖至乌鲁木齐段途经安西风区、烟墩风区、百里风区、三十里风区及达坂城风区等五大风区,风区总长度约580公里,常年风沙较大。就降雨量而言,常年干旱少雨,年平均降水量52.2mm,年平均蒸发量2567.3mm。年降雨量远小于蒸发量,干旱缺水,施工环境恶劣。 为研究、解决特殊气候环境下无砟轨道裂纹控制及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根据铁路总公司工管中心要求,甘青公司于2011年组织分别在甘青段、新疆段进行了无砟轨道线外试验,设计及相关单位等分别就各区域特殊性对无砟轨道结构形式等做出了相应优化、调整。无砟轨道混凝土施工质量及养护方式确定须进一步研究,为前线无砟轨道提供依据、保障。LXS-16标从施工养护对混凝土裂纹的影响出发,研究极端环境条件下对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行之有效、经济合理的养护措施。 1 施工养护对混凝施工质量的意义及作用 养护作为无砟轨道混凝土施工中最后一道工序、确保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实现过程,养护方式选定及过程控制尤为关键,直接关系到混凝土施工完成其强度增长及裂纹控制情况。混凝土养护原则为充分保持其自身水分,减小水分散失,处于水分充足、均衡的环境条件下。特别是西北地区大风、极度干旱少雨的环境条件,养护时间越早,养护有效性越强,养护效果越好,养护应在内部结构中的水挥发之前,从保持混凝土表面水分开始,当混凝土表面从全湿到半湿转化时进一步进行养护。 表1 兰新二线自然气候条件 2 养护措施选择 无砟轨道作为西北地区的首次尝试,全线自然环境恶劣,无相关经验、依据可循,无砟轨道混凝土质量直接决定无砟轨道成败。LXS-16标作为全线铺轨及联调联试起点,无砟轨道施工直接制约着后续工作进展。为给无砟轨道上道施工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外观裂纹必须得到有效根治。LXS-16标从配合比选定、施工工艺及过程控制多角度统筹分析、全盘考虑,于2012年4月至6月间率先进行无砟轨道线外试验段施工。本文从混凝土养护角度出发,通过多种养护方式综合分析、比较,寻求解决大温差、极度干旱缺水、大风沙等严酷自然环境条件下无砟轨道混凝土裂纹控制及行之有效的施工养护措施。通过新型养护样式与传统养护方式比对,说明其切实有效性及经济合理性。 2.1 各种养护方式机理 2.1.1覆盖滴灌方案

风沙地区铁路路基设计规范条文修编

风沙地区铁路路基设计 (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修编草稿) 8.1 一般规定 8.1.1风沙地区路基设计,应按近期与远期防护相结合、铁路建设与防治同时进行的原则,采取工程与植物防沙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 8.1.2风沙地区路基宜以路堤通过,路堤高度一般不宜小于1.0m,高速铁路、Ⅰ级铁路根据基床填料来源、土质改良及加固经济比选结果确定适宜的最小路堤高度。并应根据风沙范围、对路基危害程度、风沙活动特征、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有效的防护措施。 8.1.3 当横向取、弃土时,取土坑和弃土堆应设在背主导风向侧。取土坑内边缘距路堤坡脚不应小于5m,弃土堆内边缘距堑顶不应小于10m,并应采取防风沙措施。 8.1.4路基工程应避免在大风季节施工。施工时应保护原有地表硬壳及植被,对车辆和施工机械应划定行驶路线。线路两侧各500m范围内的天然植被和地表硬壳均不得破坏。 8.2 基床 8.2.1风沙地区路堤基床应符合下列要求: 1高速铁路及Ⅰ级铁路基床表层不得采用砂类土作填料;Ⅱ级、Ⅲ级及Ⅳ级铁路基床表层采用粉、细砂作填料时,应采取土质改良措施。 2 高速铁路及Ⅰ级铁路基床底层采用粉、细砂作填料时,应采取土质改良或加固措施。 8.2.2风沙地区路堑基床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高速铁路及Ⅰ级铁路基床表层应采取换填措施,填料应符合有关规定。 2 高速铁路及Ⅰ级铁路基床底层、Ⅱ级铁路基床表层土质为粉、细砂时,应采取换填、土质改良或其它加固措施。 8.3 路堤 8.3.1粉、细砂路堤边坡形式应采用直线型。边坡高度h≤6m时,边坡坡率应采用1:1.75;边坡高度为6m<h≤12m时,应采用1:2。

8.3.2当大风地区采用碎石类土作填料,且路堤边坡无防护措施时,路基每侧应加宽0.3~0.5m。 8.4 路堑 8.4.1粉、细砂路堑边坡形式应采用直线型。边坡高度h≤6m时,边坡坡率应采用1:1.75;6m<h≤12m时,采用1∶2。戈壁风沙流地区的浅路堑,宜采用展开式,其边坡坡率宜缓于1∶4。 8.4.2粉、细砂地层应设置侧沟并铺砌加固。干早与极干旱荒漠带,一次降雨能全部渗入沙层不产生径流时,可不设侧沟。 8.4.3路堑地段应根据沙源、风向及一次最大积沙量情况,在侧沟外设置宽度不小于2m的积沙平台;不设侧沟时,积沙平台宽度不应小于3m。积沙平台应采用卵石土、碎石土、粗砾土、黏性土或水泥砂浆块板等覆盖。 8.5 路基边坡防护 8.5.1路基本体为粉砂、细砂及易被吹蚀的粉土时,应对路肩、坡面以及路堤坡脚或堑顶外2~5m范围的地表进行防护。当基床采用其它填料时,宜根据情况对路肩和坡面采取防风蚀措施。 8.5.2路基边坡防护型式及结构尺寸,应根据路基土质、风沙活动规律,材料来源和施工条件等确定。有条件时应优先采用植物防护措施,也可采用碎石类土、黏性土或土工网(垫)植草、坡面栽砌卵石方格、铺砌水泥砂浆块板等防护。8.5.3防护材料应根据当地情况选用卵石土、碎石土、粗砾土、黏性土、矿碴、片石、水泥砂浆块板、土工合成材料或其他不易被风吹蚀的材料。施工期间的临时防护可选用草席、树枝、土工合成材料等。 8.6 路基两侧防护 8.6.1路基两侧应结合当地的治沙经验,采取固沙、阻沙、输沙和封沙育草、保护天然植被等多种防护措施,构成严密的、整体性的防沙结构体系。 8.6.2两侧防沙体系应自路堤坡脚(或堑顶)外依序设置防火带、防护带、植被保护带等。防护带内工程防护和植物防护措施应相互协调配合,发挥整体效能。 8.6.3防沙林和采用草类等易燃材料的防护带,应在路基坡脚或堑顶外选用卵石上、碎石土、粗砾土等铺设防火带。防火带宽度应符合《铁路工程设计防火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历程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历程 2010年12月03日 12月3日,中国自主研发的"和谐号"CRH380高速动车组列车在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段试验运行最高时速达486.1公里。这是中国铁路创造的世界纪录,更是世界铁路发展史上值得书写的重要章节,因为,高速铁路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的宝贵结晶,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有力支撑。 目前,中国高速铁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确保了运营持续安全,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提供了安全、快捷、舒适、经济的运输服务,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如今,中国铁路每天开行"和谐号"高速动车组列车1000多列,发送旅客近百万人。而且高速铁路开通后,既有铁路通道的货运能力得到了巨大释放,为实现货运增量、丰富货运产品体系、提升货运服务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人在建设和发展高速铁路的历史进程中,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在营业里程上不断快速扩展,而且锤炼了"勇攀科技高峰,争创世界一流"的高速铁路精神,形成了以"运行高速度、安全高可靠、服务高品质"为基本内涵的高速铁路文化体系。 作为带动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速铁路不仅大大加快了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进程,而且对国家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是加快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助推器。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历史起点 在中国,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铁路取得了长足进步,为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与其他行业相比,铁路发展相对滞后,运输能力严重不足,"一票难求、一车难求"的现象十分突出,铁路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从世界范围看,速度作为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某种运输方式或某种交通工具的兴衰。铁路自诞生以来,正是由于它在运输速度和运输能力上的巨大优势,才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成为世界各国交通运输的骨干,极大地推动着社会进步和历史进程。曾几何时,由于忽视了普遍提高行车速度,铁路在速度方面的优势迅速缩小,甚至消失。速度慢成了阻碍铁路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铁路以高速客运为突破口开始了新一轮的复兴。高速铁路的问世,使一度被人们称为"夕阳产业"的铁路焕发了青春,出现了新的生机。客运高速化是世界铁路发展的趋势。在许多国家,越来越多的旅客把乘坐舒适便捷的高速列车作为出行的首选。 建设现代化的中国铁路,必须在速度上"突出重围"。高速铁路具有速度快、运量大、节约土地、节能环保等明显优势。发展高速铁路,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于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作用。 2003年,中国政府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做出了加快发展铁路的重要决策,中国铁路进入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七年来,铁路系统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立足中国国情和路情,着眼快速扩充铁路运输能力、快速提升铁路技术装备水平,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高速铁路、机车车辆、高原铁路、既有线提速、重载运输等技术迈入世界先进行列,运输效率世界第一,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高速铁路的发展成就。中国铁路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我国高速铁路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由追赶者到引领者的历史性跨越。

高速公路风沙路基施工工法(全面)

高速公路风沙路基施工工法 中铁二局机械筑路公司榆神高速A2-5经理部 1、前言 高等级公路风沙路基施工技术对我公司来说是一项新技术,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经济战略的实施,该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对我公司扩展西部市场,快速、优质、高效地建设我国西部大通道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我公司承建的榆神高速公路33.6千米位于我国著名毛乌素沙漠地区,线路沿线均为风积沙,其中风沙填筑路基占了 11.5千米.我们以此施工方法做到了:路基质量优质化、施工进度高效化、风沙防治生态化、施工环境人文化,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在施工实践中,我们对此施工方法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充实、完善、总结形成本工法. 2、工法特点 2.1 施工简单 风积沙在天然条件下呈松散状态,内聚力几乎为零,抗剪性能极差,一般机具难以行驶,普通钢轮压路机根本无法碾压至规定的压实度 .本工法很好的解决了该问题,方法简单易行,并满足压实度质量要求. 2.2 施工效率高 施工简单易行,施工效率大大提高. 2.3 施工质量高 填筑的风积沙路基具有整体稳定性好、沉降量小、沉降速度快、水稳性好等优点. 2.4 文明、环保 沙漠地区具有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日照强烈,冷热剧变,风力强大 ,风沙频繁,植被稀疏,种类单一,水资源不足,水量不平衡等自然特征.本施工方法满足我国特殊地区环保要求. 2.5 针对性强

目前,在国内还没有成熟的沙漠地区高等级公路风沙路基施工工艺和方法.本工法成功解决了风沙路基填筑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指导同类型风沙路基施工. 3、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公路、铁路和场坪等风沙路基填筑施工. 4、工艺原理 本工法的施工工艺原理就是:根据沙漠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风积沙在天然条件的物理性质为出发点,结合路基质量要求,通过试验确定风沙填料合格及采用干振法(或饱水振动法)测定最大干密度 ;填筑路段清表填前碾压,测放控制桩点;然后从取土场用运输设备将风积沙填料运至填筑现场(必须用能在沙面上行走的运输设备),装载机或推土机初平、平地机精平(松铺厚度在40厘米左右),洒水车洒水浸润(含水率控制在12~15%)1~2小时,此时填层含水基本均匀(含水率在5%左右),立即用推土机碾压直至密实合格(试验确定的最佳遍数,环刀法、K30承载板、核子密度仪检测压实度 ).检测合格后进入下一道工序或封闭道路禁止车辆通行.整段路基填筑完成后,进行边坡粘土包边、表层覆盖等环保措施,整修路基,及时完成封层施工. 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施工工艺流程(见图5.1) 5.2 操作要点 5.2.1 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全面熟悉设计文件和设计技术交底,进行现场核对和调查,发现问题及时按有关程序上报监理及业主,并提出修改意见申请变更设计. 根据设计文件要求和调查的现场实际情况(对路基范围内的地质、水文情况进行详细调查),核实工程数量,按工期要求、人员、设备、试验等准备情况,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计划方案 ,上报监理工程批准,并及时提交开工申请报告.

高速铁路路基设计规范标准

6 路基 6.1一般规定 6.1.1路基工程应加强地质调绘和勘探、试验工作,查明基底、路堑边坡、支挡结构基础等的岩土结构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查明不良地质情况,查明填料性质和分布等,在取得可靠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开展设计。 6.1.2路基主体工程应按土工结构物进行设计,设计使用年限应为100 年。 6.1.3基床表层的强度应能承受列车荷载的长期作用,刚度应满足列车运行时产生的弹性变形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要求,厚度应使扩散到其底层面上的动应力不超出基床底层土的承载能力。基床表层填料应具有较高的强度及良好的水稳性和压实性能,能够防止道砟压入基床及基床土进入道床,防止地表水侵入导致基床软化及产生翻浆冒泥、冻胀等基床病害。 6.1.4路基填料的材质、级配、水稳性等应满足高速铁路的要求,填筑压实应符合相关标准。 6.1.5路堤填筑前应进行现场填筑试验。 6.1.6路基与桥台、横向结构物、隧道及路堤与路堑、有砟轨道与无砟轨道等连接处均应设置过渡段,保证刚度及变形在线路纵向的均匀变化。 6.1.7路基工后沉降值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地基处理措施应根据地形和地质条件、路堤高度、填料及工期等进行计算分析确定。对路基与桥台及路基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地层变化较大处和不同地基处理措施连接处,应采取逐渐过渡的地基处理方法,减少不均匀沉降。路基施工应进行系统的沉降观测,铺轨前应根据沉降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评估,确定路基工后沉降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轨道铺设。 6.1.8路基支挡加固防护工程应满足高速铁路路基安全稳定的要求,路基边坡宜采用绿色植物防护,并兼顾景观与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节约土地等要求。 6.1.9路基排水工程应系统规划,满足防、排水要求,并及时实施

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

2.3.3.路基工程施工方案 2.3.3.1.路基工程概况 2.3.3.1.1.路基主要工程数量 本标段线路里程DK164+800~GDK179+300.路基长约 1.79Km,占本标段线路总长12.3%。区间路基土石方102.92万施工方,站场路基土石方448.44万施工方,路基主要工程数量见表2.3.3-1。 2.3.3-1表路基工程主要工程数量表

2.3.3.1.2.路基工点类型 本标段路基工点类型主要有:风沙路基、边坡防护路基、黄土路基、黄土路堑。 2.3.3.2.路基面形状和宽度、路基基床、过渡段 2.3.3.2.1.路基形状 路基面形状为三角形路拱,由路基中心线向两侧人字排坡。曲线加宽时,路基面仍保持三角形。 由中心向两侧设4%的排水坡。路基排水设施的纵坡,不应小于2‰,地面平坦地带或反坡排水地带,仅在困难下,方可减少1‰,单面排水坡段长度不宜大于400m,必要时增设横向排水设施引入附近的沟渠或涵洞。排水设施如侧沟、天沟、排水沟或截水沟应按1/50频率设计,沟顶应高出设计水位0.2m。2.3.3.2.2.路基宽度 区间直线地段路基面宽度:路堤宽度:单线7.8m;路堑宽度:单线7.7m。曲线地段路基面加宽按照规要求加宽。 2.3.3.2.3.路基基床 ⑴路堤基床表层填筑A组填料,厚0.6m;基床底层填筑1.9m掺5%水泥改良土。路基本体填筑C组填料。路堤边坡坡率1:1.5~1:1.75; ⑵路堑基床表层换填0.6m厚的A组填料和0.1m厚的中粗砂夹铺一层两布一膜;基床底层1m厚换填掺5%水泥改良土。路堑边坡坡率1:1.25。 2.3.3.2.4.过渡段 GDK174+282 GDK165+150 GDK174+407.00 设置路隧过渡段,GDK164+900、GDK168+905.00、GDK174+300设置路涵过渡段,GDK169+328.29设置路桥过渡段。 2.3.3.2.5.路基工程施工要点 2.3.3.2.5.1.路基工程管控

高速铁路路基设计规范标准

6 路基 6、1 一般规定 6、1、1 路基工程应加强地质调绘与勘探、试验工作,查明基底、路堑边坡、支挡结构基础等得岩土结构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查明不良地质情况,查明填料性质与分布等,在取得可靠地质资料得基础上开展设计。 6、1、2 路基主体工程应按土工结构物进行设计,设计使用年限应为100年。 6、1、3 基床表层得强度应能承受列车荷载得长期作用,刚度应满足列车运行时产生得弹性变形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得要求,厚度应使扩散到其底层面上得动应力不超出基床底层土得承载能力。基床表层填料应具有较高得强度及良好得水稳性与压实性能,能够防止道砟压入基床及基床土进入道床,防止地表水侵入导致基床软化及产生翻浆冒泥、冻胀等基床病害。 6、1、4 路基填料得材质、级配、水稳性等应满足高速铁路得要求,填筑压实应符合相关标准。 6、1、5 路堤填筑前应进行现场填筑试验。 6、1、6 路基与桥台、横向结构物、隧道及路堤与路堑、有砟轨道与无砟轨道等连接处均应设置过渡段,保证刚度及变形在线路纵向得均匀变化。 6、1、7 路基工后沉降值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地基处理措施应根据地形与地质条件、路堤高度、填料及工期等进行计算分析确定。对路基与桥台及路基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地层变化较大处与不同地基处理措施连接处,应采取逐渐过渡得地基处理方法,减少不均匀沉降。路基施工应进行系统得沉降观测,铺轨前应根据沉降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评估,确定路基工后沉降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轨道铺设。 6、1、8 路基支挡加固防护工程应满足高速铁路路基安全稳定得要求,路基边坡宜采用绿色植物防护,并兼顾景观与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节约土地等要求。

2020年(发展战略)中国特色高铁发展方向

(发展战略)中国特色高铁发展方向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前景及趋势(转) ? ?崂啤五厂?1位粉丝?中级粉丝2 ?1楼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前景及趋势 转自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所谓高速铁路,通常是指最高运行时速于200km之上的铁路。铁路作为壹种经济的、大运量的交通工具,于许多国家的经济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且为本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近年来,随着航空、海运和公路等运输方式于我国迅速崛起和发展,铁路运输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这种发展趋势就促使铁路必须进行内部体制改革以及运输手段的技术创新,-进壹步加速铁路的高速化、重载化和多式运输的立体化,进而实现铁路路网的现代化。 1、国内外高速铁路的发展简介自1964年日本建成世界上第壹条高速铁路以来,法国、英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和美国等发达国家也相继修建了高速铁路。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法国高速铁路,其最高商业运行时速已突破300km,同时新壹代的TGV高速列车创造了时速515.3km的超高速记录。 据关联资料统计表明,到2000年底,世界高速铁路的总长已达6858km。目前全世界已投入运行和正于修建的高速铁路里程超过1.4万km,约占铁路总营业里程的2%.欧洲有关部门做出的长远规划是到2015年,全欧高速铁路网总长达到3万km,其中新建路段9100km,约占30%.和此同时,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做出了自己相应的规划和目标。高速铁路的诸多特点和优势,使得传统的铁路运输重新焕发

了生机,且于世界各地得到了蓬勃发展,从而加速了高速铁路现代化的步伐,为世界高速铁路网的形成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速铁路的规划和建设虽然起步较晚,可是发展非常迅速。 2003年10月12日,随着长春开往北京的T60次列车经由沈阳北站驶入秦沈客运专线,预示着中国建设的第壹条高速客运铁路线--“秦沈客运专线”正式开通,也标志着我国从此迈入了高速铁路时代。不仅如此,我国仍自行设计制造了“中华之星”高速列车,而其以每小时250km的试验速度更是迈出了中国高速铁路建设的重要壹步,奏响了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的凯歌,揭开了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的序幕。秦沈客运专线和高速列车的成功试验,是中国铁路步入高速化的起点,也是中 国高速铁路的试点,这对于资源有限,交通处于瓶颈的中国来说,是壹种最好的选择和发展方向。据有关权威部门的研究结果显示[2],于我国,民航、公路、铁路单位运输量平均能耗比约为11∶8∶1,于完成相同工作量的情况下,铁路是消耗能源最少的,完成单位换算周转量占用的土地,我国公路是铁路的20多倍。所以,我国大力发展高速铁路是节省资源消耗的必然选择,也是符合我国的实际国情。能够预测,于不远的将来,我国实现类似欧美国家的高速铁路网络已不再是梦。 2、缩短差距是我国高速铁路网发展的迫切要求 2.1、找准差距是加快中国铁路发展的重要 前提

风积沙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标准

风积沙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标准-----------------------作者:

-----------------------日期:

风积沙路基填筑施工工艺 利用风积沙填筑路基,既可治理沙害,又可造地还田。而且在灌区、水田、软基内填筑风积沙路基,对于阻断毛细水、提高路基稳定性均起到好的效果。同时对于某些工程项目,又可解决缺乏路基填料的问题。采用风积沙填筑路基,也可大大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使项目早日投入运营,提前进行资金回收。 风积沙不同与一般常规的路基填料,所以对于风积沙路基的施工必须采取特殊的施工工艺和压实方法,确保风积沙路基的施工质量。同时,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对风积沙路基进行封闭保护,减少风蚀现象,避免污染环境和周围耕地。 一、风积沙路基填筑施工工艺 1、施工程序:基底清理测量放线→填料前基底清理碾压→基底检测→拉运土方分层填筑→推土机摊土粗平→分格浇水→平地机整平→压路机碾压→质量检测→下步工序施工。 2、测量放线:首先放出路基的中心线,每20m一桩,然后在路基两侧适当的位置进行拴桩。再根据每填筑层顶面标高放出每层风积沙填筑的边

线。边线采用竹竿控制,每20m一桩,桩上必须插红色三角测量旗帜。竹竿长度一般为60cm左右,上面间隔30cm涂刷红、白漆。 3、虚铺厚度:风积沙的压实工艺与传统路基填料的压实工艺有明显的不同,风积沙的压实主要靠水沉法,传统的压路机碾压方法对风积沙压实效果不太明显。经现场试验发现,只要洒水均匀合适,压路机碾压(静压)2~3遍,风积沙的压实度就完全满足规范要求。采用压路机过度碾压反而造成风积沙表面松散,压实度下降。风积沙填筑的虚铺厚度至今尚无具体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一般虚铺厚度控制在 30cm~50cm。而第一层风积沙的虚铺厚度一般应偏大,宜在50cm以上。虚铺厚度的控制方法必须采用边桩竹竿挂线的方式。 4、高程控制:现场施工时,以原地面压实后的高程作为原始高程。由于风积沙施工后,表面风积沙因失水后松散现象严重,对每层风积沙均要进行高程检测没有必要,也没有意义。一般情况下,风积沙路基每填筑4层进行高程检测和核实每层的填筑厚度。同时进行中线偏位的检测,以便在施工过程中随时纠正中线偏差。 5、上土数量控制:根据每层的虚铺厚度、平均宽度和长度,计算每个断面计划所需的材料用量。再根据拉料车的每车拉运量,计算每个断面计划所需的车数。在每个断面内,确定卸车间距和车数。 6、上土:采用大吨位自卸汽车进行风积沙的运输,自卸车尽量采用同一种型号的汽车。自卸车将风积沙拉运至现场后,按照确定后的卸车间距

高速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培训试题及答案

高速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培训试题 单位: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有一种或多种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多选少选不得分,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铁道行业标准可以分为两种,分别为( AB )。 A.产品标准 B.工程建设标准 C.强制性标准 D.推荐性标准 2.每套移动模架首次拼装后应采用不小于( C )倍的施工总荷载进行预压。 A. 1.0 B. 1.1 C. 1.2 D. 1.2 3.高速铁路简支箱梁梁体徐变变形观测点每孔梁不少于( B )个。 A. 4 B. 6 C. 8 D. 10 4.高速铁路工程验收标准的两部分内容是( CD )。 A. 一般规定 B. 检验项目 C. 主控项目 D. 一般项目 5.高速铁路工程验收单元有( ABCD ) A. 单位工程 B. 分部工程 C. 分项工程 D. 检验批 6.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满足( AC )。 A. 所含的检验批均应符合合格质量的规定; B. 检验批验收记录签认完成; C. 所含的检验批的质量验收记录应完整; D. 参加验收的人员具有相应的资格。 7.高速铁路工程中不受条件限制的钢筋连接方式有( BD )

A. 闪光对焊 B. 机械连接 C.搭接焊 D. 绑扎连接 8.高速铁路工程施工质量过程组成资料有( ABCD ) A. 验收标准规定的质量验收记录 B. 质统表与程检表 C. 资料管理规程规定施工记录 D. 试验检测报告 9.高速铁路工程桥梁钻孔桩笼式检孔器应( C ) A.检查长度宜为3~4倍设计桩径,且不宜小于5m。 B.检查长度宜为3~4倍设计桩径,且不宜小于6m。 C.检查长度宜为4~5倍设计桩径,且不宜小于5m。 D.检查长度宜为4~5倍设计桩径,且不宜小于6m。 10.高速铁路桥梁工程钻孔桩孔底沉渣厚度应( AC ) A.柱桩不大于50mm B. 柱桩不大于100mm C. 摩擦桩不大于200mm。 D.摩擦桩不大于300mm。 11.铁路混凝土结构凿毛的要求有( BCD ) A. 人工凿毛不小于2.5MPa B. 人工凿毛不小于5MPa C. 机械凿毛不小于10MPa D. 接缝面露出75%以上新鲜混凝土面 12.悬臂浇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纵向预应力筋张拉应满足( AD ) A.梁段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95%,弹性模量达到设计值的100% B. 梁段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100%,弹性模量达到设计值的100% C. 混凝土的龄期不小于5天 D. 混凝土的龄期不小于7天 13.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对成桩工艺性试验要求( BC ) A. 试验根数不少于2根 B. 试验根数不少于3根 C. 监理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应参加工艺性试桩,并确认试验结论

铁路路基施工方案

哈家咀段路基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依据本工程队的设计文件、招、投标文件的技术要求。 2)兰州至中川机场线路施工设计图。 3)《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 —2005、《铁路路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2 —2009、《铁路路基填筑工程连续压实控制技术规程》TB10108 —2011、《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 —2010 。。 4)现场踏勘、调查工地周边环境条件所了解的情况和收集的信息。 5)国家法律、法规及甘肃省有关规定和当地民众的民俗风情。 二编制原则 1)遵守国家和甘肃省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文件要求。 2)按照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做好环保、水保等保护工 作。 3)认真做好施工调查研究,充分考虑当地自然环境和施工条件,进行施工方案比选,因地制宜的制定施工方案。 4)努力改进施工工艺,提高机械化施工水平,以求先进的施 5)先重点后一般,全面规划重点突破,强调施工组织设计的

科学性、实施性、可操作性、严密性和可靠性。 三编制范围 新建兰州至中川机场铁路项目哈家咀段路基DK40+500 / DK41+801.23 、DK42+471.60 ?DK42+753.30 段范围内的路基 工程。 四工程概况 本段路基工点位于兰州市永登县树坪镇,线路与机场高速及 201省道并行。DK40+500?DK41+801.23 段位于碱沟河谷阶地 地区,地形起伏较大,河谷切割较深,工程与河床平行,行走于 碱沟一级阶地上。DK42+471.60 ?DK42+753.30 段位于李麻沙 沟阶地区,该段谷地地形起伏较大,沟谷切割较深,河谷宽约100? 400m,高程1681?1796m。工程与沟床近平行,行走于李麻沙沟一阶级地上。 工点处涉及地层: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砂质黄土,黏质黄土、 细沙、中砂、砾砂、细圆砾土,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砂质黄土,

川藏铁路风沙路基的防护措施分析

川藏铁路风沙路基的防护措施分析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川藏线途经雅鲁藏布江沿岸两侧,沿线地形受风的影响显著,风向多与河谷走向一致,10月下旬至次年5月为干风季节,风速一般为8~9级,最大可达11~12级,形成移动或半移动沙丘。铁路路基部分经过移动或半移动沙丘,这些沙丘被铁路路基阻断后,在大风季节会在路基迎风和背风侧重新堆积形成沙埋及风蚀现象,增加工程设计防护难度,产生路基病害。 除沙埋病害及风蚀病害外,受气候因素及植被环境的控制,川藏线局部地区沙漠化十分严重,全线分布约20处风沙地段,约有15处以路基形式通过。拉萨河宽谷区路基病害较为严重,风积沙主要分布于拉萨至协荣段落,尤其是在协荣车站一带尤为严重,此段全部为半固定沙丘、沙垄地形,风沙路基处理困难,增大了路基防护设计难度,增加了工程投资。因此,项目组经现场踏勘,多方论证,确定严重的风沙段落采用桥梁或隧道通过,无法避让或不适合桥梁、隧道的情况下采用路基通过。路基通过地段设计难点在于防沙、固沙措施的确定,以及活动沙丘的长期监测工

作的布置。 1路堤填料选择及防护 风沙地区路基应避免采用长度大于30m和深度大于6m的路堑,故设计中路基以填方为主,填方路基应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路堑开挖多为浅表层开挖,主要成分为粉土、粉细砂、细砂等,无法满足铁路对填料的要求,故本线填方选择本着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就近选取开山石作为路基填料,可以满足填料最小强度及压实度要求。风沙路基为避免风沙的侵蚀,增大迎风面,降低风速,故边坡率应较缓,路堤边坡率设计可取1∶~1∶2,路堤边坡两侧根据堤高不同选用空心砖撒草籽间植灌木护坡或人字型截水骨架内空心砖撒草籽间植灌木护坡,路肩采用C25混凝土护肩,以确保路堤边坡不发生风蚀破坏。 2路堑边坡形式及防护 根据《铁路路基设计规范》要求,风沙地区路堑宜采用敞开式、缓边坡路基横断面,挖方边坡坡率应根据挖方深度、风力、风向、路侧地形及防护措施确定;深路堑边坡坡脚应设置积沙平台,以便于养护。结合川藏线实际情况,经现场踏勘,确定路堑采用展开式,且设置路堤式路堑,路堑侧沟外侧留4m积沙平

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完整版)

2.3.3.路基工程施工方案 2.3.3.1.路基工程概况 2.3.3.1.1.路基主要工程数量 本标段线路里程DK164+800~GDK179+300.路基长约1.79Km,占本标段线路总长12.3%。区间路基土石方102.92万施工方,站场路基土石方448.44万施工方,路基主要工程数量见表2.3.3-1。 2.3.3-1表路基工程主要工程数量表

2.3. 3.1.2.路基工点类型 本标段路基工点类型主要有:风沙路基、边坡防护路基、黄土路基、黄土路堑。 2.3.3.2.路基面形状和宽度、路基基床、过渡段 2.3.3.2.1.路基形状 路基面形状为三角形路拱,由路基中心线向两侧人字排坡。曲线加宽时,路基面仍保持三角形。 由中心向两侧设4%的排水坡。路基排水设施的纵坡,不应小于2‰,地面平坦地带或反坡排水地带,仅在困难下,方可减少1‰,单面排水坡段长度不宜大于400m,必要时增设横向排水设施引入附近的沟渠或涵洞。排水设施如侧沟、天沟、排水沟或截水沟应按1/50频率设计,沟顶应高出设计水位0.2m。 2.3. 3.2.2.路基宽度 区间直线地段路基面宽度:路堤宽度:单线7.8m;路堑宽度:单线7.7m。曲线地段路基面加宽按照规范要求加宽。 2.3.3.2.3.路基基床 ⑴路堤基床表层填筑A组填料,厚0.6m;基床底层填筑1.9m掺5%水泥改良土。路基本体填筑C组填料。路堤边坡坡率1:1.5~1:1.75; ⑵路堑基床表层换填0.6m厚的A组填料和0.1m厚的中粗砂内夹铺一层两布一膜;基床底层1m厚换填掺5%水泥改良土。路堑边坡坡率1:1.25。2.3.3.2.4.过渡段 GDK174+282 GDK165+150 GDK174+407.00设置路隧过渡段,GDK164+900、GDK168+905.00、GDK174+300设置路涵过渡段,GDK169+328.29设置路桥过渡段。 2.3.3.2.5.路基工程施工要点 2.3. 3.2.5.1.路基工程管控

高速铁路路基设计规范标准

6路基 6.1 一般规定 6.1.1 路基工程应加强地质调绘和勘探、试验工作,查明基底、路堑边坡、支挡结构基础等的岩土结构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查明不良地质情况,查明填料性质和分布等,在取得可靠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开展设计。 6.1.2 路基主体工程应按土工结构物进行设计,设计使用年限应为 100 年。 6.1.3 基床表层的强度应能承受列车荷载的长期作用,刚度应满足列 车运行时产生的弹性变形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要求,厚度应使扩散到其底层面上的动应力不超出基床底层土的承载能力。基床表层填料应具有较高的强度及良好的水稳性和压实性能,能够防止道砟压入基床及基床土进入道床,防止地表水侵入导致基床软化及产生翻浆冒泥、冻胀等基床病害。 6.1.4 路基填料的材质、级配、水稳性等应满足高速铁路的要求,填筑压实应符合相关标准。 6.1.5 路堤填筑前应进行现场填筑试验。 6.1.6 路基与桥台、横向结构物、隧道及路堤与路堑、有砟轨道与无砟轨道等连接处均应设置过渡段,保证刚度及变形在线路纵向的均匀变化。 6.1.7 路基工后沉降值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地基处理措施应根据地 形和地质条件、路堤高度、填料及工期等进行计算分析确定。对路基与桥台及路基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地层变化较大处和不同地基处理措施连接 处,应采取逐渐过渡的地基处理方法,减少不均匀沉降。路基施工应进行系统的沉降观测,铺轨前应根据沉降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评估,确定路基工后沉降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轨道铺设。 6.1.8 路基支挡加固防护工程应满足高速铁路路基安全稳定的要求,路基边坡宜采用绿色植物防护,并兼顾景观与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节约土地等要求。 6.1.9 路基排水工程应系统规划,满足防、排水要求,并及时实施

沙土路基

沙土路基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风沙或沙漠地区新建和改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路基施工,其他等级公路可参照执行。 2 施工准备 2.1技术准备 1.认真审核施工设计图纸,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并经有关方面签认。 2.结合工程情况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请有关单位批准,向施工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3.对路基范围内地质、水文情况进行详细调查。通过取样、试验确定其性质和范围。 4.根据设计文件提供的资料,对取自挖方或用于路堤填料位置的沙土每隔一定距离进行复查和取样试验。对于土方路基地段的土样也应取样进行复查和取样试验。 5.用于填筑路基的沙土、粘性土及用于石灰土封层的石灰应做下列试验项目。 (1)沙土:颗粒分析试验;相对密度试验(视比重);确定最大干密度。 (2)粘性土:液限、塑限、塑性指数、天然稠度或液性指数;颗粒分析试验;含水量试验;密度试验和相对密度试验;重型击实试验;有机质含量试验和易溶盐含量试验(必要时)。 (3)石灰:有效CaO、MgO含量分析。 2.2 材料要求 路基填筑所采用的沙土的沙质应纯净、无杂物,填筑路基时不得和其他填料进行混合填筑。灰土封层的石灰剂量、质量要满足设计要求;土的塑性指数应在10~15范围,土块最大粒径不应大于15mm。石灰土7d无侧限抗压强度应达到0.5MPa以上。粘土包边所用粘土材料的塑性指数应在15~20之间。 2.3 机具设备 1.适宜于在沙土环境作业的机械:履带式推土机、履带式铲运机、履带式挖掘机和前后轮驱动的振动压路机等。 2.辅助机械:装载机、蛙式打夯机、洒水车、自卸车等。 3.施工测量和检验试验设备:全站仪或经纬仪、水准仪、钢尺、灌砂筒、环刀、平整度检测仪、弯沉仪等。 2.4 作业条件 1.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既有房屋、道路、河沟、通讯、电力设施、上下水道、坟墓及其他建筑物,均应协助有关部门事先拆迁或改造;对于路基附近的危险建筑应予以适当加固;发现文物古迹时通知文物部门,妥善保护。 2.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树木、灌木丛、草皮等均应在施工前砍伐、移植或清理掘除,砍伐的树木应移置于路基用地之外,进行妥善处理,并将挖穴填平碾压密实。 3.在填方地段的原地面应进行表面清理,清理深度应根据腐土厚度决定,清出的腐土应集中堆放,填方地段在清理完地面后,应整平压实到规定要求,确保地表面以下300mm范围内沙层的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方可进行填方作业。 4.在施工前应根据施工设计图纸和有关规范规定进行试验路段施工,总结出沙土路基施工适宜的施工方法、程序,以便指导大面积施工。试验路段位置应选择地质条件,断面形式均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路段长度宜为l00m-200m。通过试验段来确定碾压遍数、虚铺厚度、合理的机械配置和施工组织。 5.对填方高度小于lm的流动沙丘路段,应先将厚沙丘推平,并进行填前碾压,达到规定压实度后进行填筑施工。 6.填方路基基础经有关单位验收合格并办理签认手续,方可进行路基填筑施工。 7.施工前已准备充足的保护线路两侧的防护材料(如粘性土、砂砾石等)。 8.施工范围内道路畅通,水、电满足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