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音材料性能标准

隔音材料性能标准
隔音材料性能标准

1.1.红外线分光光度测定法和/或热分析

对供应的材料/部件进行红外和/或热分析。在首次检验中建立的红外光谱和温谱图须视为参考标准,须将其制成档案存放在指定材料实验室内。当在相同环境下进行检测时,所有样品须产生与参考标准相符的红外光谱和温谱图。

1.2.调节和试验条件

本规范涉及的所有检验值都是在人工受控环境下的检验结果,首先,将待测材料置于相对湿度为23±2℃和50±5%的受控环境下至少24小时。然后将其置于相同环境下进行检验,除非另有说明。

1.3.成品部件要求

除以下最低要求外,产品组合必须在运输、安装、使用和服务中能够经受正常处理磨损,不得出现损毁、破裂或永久变形。对特定取样区域的要求,会在工程图纸中重点说明。

1.4.外观

所有外露材料的外观特性必须符合相关系统工程部门的要求。

1.5.环境检测

该组合部件在检测后,不得出现可视、明显的外观损坏,如:

- 褶皱

- 变形

- 浮泡

- 分层

-将影响正常功能或导致负面视觉效果的扩展、萎缩或翘曲。

此外,在检测中出现的任何外观损坏须立即上报。

检测方法:采用NVH或安装在一个实际或模拟支持底座上的、核准的替代组件,使用核准的保存方法。该组件须符合规定的环境循环要求。以最低环境标准为基础的自动程序检测循环。须符合材料工程部门的事先协定。斜坡速度1至5℃每分钟(数据表实际记录的斜坡速度)。

1.5.1.适用于内部部件

-5小时-35±2℃环境

-30分钟23±2℃,50%R.H环境

-5小时80±2℃环境

-30分钟23±2℃,50%R.H环境

-2小时50±2℃,95±5%R.H环境

-30分钟23±2℃,50%R.H环境

-5小时-35±2℃环境

-30分钟23±2℃,50%R.H环境

-5小时80±2℃环境

1.5.

2.适用于发动机/车身底板部件

-5小时-35±2℃环境

-48小时38±2℃,95%R.H环境

-48小时150±2℃环境

-5小时-35±2℃环境

-48小时38±2℃,95%R.H环境

-48小时150±2℃环境

1.5.3.长期受热

对事先未受热组件进行检测

1.5.3.1.适用于内部部件

7天80±2℃环境

1.5.3.

2.适用于发动机/车身底板部件

7天150±2℃环境

1.6.物理特性

1.6.1.抗张强度

从成品部件平坦区域取下样品。在测试初始阶段,检测皮带间距25毫米/分钟的测试速度为100mm。

1.6.1.1.原始值(N/cm2)10 -150

从工程图纸中引用特定数值。

1.6.1.

2.湿度老化后的变化–30%,最大值

(48小时38±2℃,95±2%R.H.环境;1小时室温环境下)

1.6.1.3.湿度老化后的变化–15%,最大值

(14天38±2℃环境;1小时室温环境下)

1.6.1.4.浸水后的变化,-30%,最大值

(在室温下浸泡在蒸馏水内48小时)

1.6.

2.挤压与恢复

(仅适用于填密材料)

(SAE J1352 或类似)

在加载15kg后,原始厚度的70%不该出现挤压变形。

在移开负载后,至少65%的挤压距离应该恢复原样。

1.6.3.压缩变形最大值12%

(仅适用于泡沫材料)

(ISO 1856, 方法A/ASTM D 3574,检测D)

1.6.4.撕裂强度(N/cm, 分钟)50

(ASTM D 3574,检测F,适用于泡沫材料)

将从产品部件平坦区域取出标本。

1.6.5.拉伸强度(仅适用于碾压板)

(FLTM BN 151-05,30分钟浸泡)

割取长250mm的样品几份。每一受检样品都需浸泡在第3.8节列出的一种液体当中。样品必须能够达到下列要求之一:

-拉伸强度值达到9N/50mm,分钟

-覆盖材料的附着力须超过织物的粘结强度

1.7.绝缘体对各检验试剂的反应性能

(ASTM D 8960)

成品部件或代替物浸泡在下列各检验试剂4个阶段过程中,不该溶解,出现胶粘性,或出现分层。

检验试剂:

(1)脱离子水

(2)3%盐溶液

(3)美国材料实验协会(ASTM)D 471, 1号油

(4)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运输部制动液,或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运输部5.1

(5)硫酸(蒸馏水稀释,按重量计算10%)

(6)耐贮藏冷却剂WSS-M97B44-D(蒸馏水稀释,按重量计算50%)

(7)传动液WSA-M2C295-A

(8)风挡玻璃清洗器溶媒50%甲醇或乙醇

(9)动力方向盘流体WSA-M2C295-A

或最新投放市场的类似液体

1.8.隔潮材料% 最大值30

(1)从待测部件截取一块200x200mm样品,并将切割边密封,如利用涂腊密封。

(2)测量样品(200x200mm)的重量,应接近0.1g。

(3)将样品悬挂于38±2℃和95±2℃R.H环境下24小时。

(4)置于室温环境下1小时。然后测量样品重量是否仍然接近0.1g,确定增加的重量占原重量的百分比。

1.9.低温韧性

(铝箔/仅适用布基层压板)

将套管置于-35℃环境下5小时,箔片不出现破裂或分层,然后将其包裹在直径是套管最小直径的两倍的心轴上,或使用直径为12.7mm的心轴(对于扁平箔片)。受测样品的长度应为300mm。

1.10.隔音性能

本规范并没有对隔音性能进行规定,但是,各部件的隔音性能须进行规定,并在工程图纸中明确性能要求。

1.10.1.机载降噪(仅适用于隔音板)

(SAE J1400)

降噪性能须符合工程图纸的要求。

1.10.

2.吸音(仅适用于吸音系统)

(美国材料实验协会C 384/美国材料实验协会E 1050)

吸音性能须符合工程图纸的要求。

1.10.3.减振(仅适用于减振器)

(美国材料实验协会E 756/SAE J1637)

减振性能须符合工程图纸的要求.

1.11.隔热性能

当在最高机车使用温度环境下对被保护部件/材料检测时,被测表面不得达到最高使用温度。

1.11.1.导热性,最大(W/M/度K)

(美国材料实验协会C 518,C177)

导热性能须符合工程图纸的要求

1.11.

2.隔热性

(仅适用于隔热器)

当在最高机车使用温度环境下对被隔热材料检测时,隔热材料不得出现褶皱、弯曲、灼痕、发光、冒烟、棱削、分层、发出刺鼻气味或出现放热反应。

1.11.3.底板隔热性能,最大值底板系统表面60℃

(内部隔音和隔热系统)

(SAE J1361,2小时)

根据福特隔热研究小组进行的底板隔热制图研究,在最高底板温度下进行检测(不得插入其他材料)。

对其他材料的隔热性能检测均符合工程图纸的要求。

1.11.4.热套管隔热性能

(SAE J2302)

1.1

2.气味,最大值(仅适用于内部部件)最大值等级2

(FLTM RO 131-01)

1.13.成雾

(仅适用于内部部件)

(SAE J1756, 3小时,100℃环境,21℃冷却板,测后环境调节1和16小时)

雾号,分钟

形成透明薄膜,产生液滴或晶体,引起退货。

1.14.防霉性能

在98±2%相对湿度和38±2℃环境的人工高湿度试验室下放置7天,受测材料不得出现可视发霉现象和/或发出刺鼻气味。

1.15.可燃性

(SAE J369/ISO 3795)

1.15.1.燃烧速率,最大值100毫米/分钟

适用于发动机/车身底板部件

1.15.

2.燃烧速率SE 10秒种

1.15.3.燃烧速率(受测样品温度150℃)SE 20秒种

在燃烧后,火焰在规定的时间内扑灭,并不得再次出现火光或阴燃现象。

1.16.可燃性不可燃

(VDE 8471, 部件2/ICE 695 部件2.1,热金属线:750℃)

仅适用于发动机/车身底板部件。

1.17.耐腐蚀性分钟等级4

(SAE J1389)

1.18.附加要求

工程图纸、工程部件规范和/或性能规范中须对材料和/或制造部件进行明确规定。工程图纸须对所有重要部件的上述性质进行明确的规定。

隔音材料性能标准

1.1.红外线分光光度测定法和/或热分析 对供应的材料/部件进行红外和/或热分析。在首次检验中建立的红外光谱和温谱图须视为参考标准,须将其制成档案存放在指定材料实验室内。当在相同环境下进行检测时,所有样品须产生与参考标准相符的红外光谱和温谱图。 1.2.调节和试验条件 本规范涉及的所有检验值都是在人工受控环境下的检验结果,首先,将待测材料置于相对湿度为23±2℃和50±5%的受控环境下至少24小时。然后将其置于相同环境下进行检验,除非另有说明。 1.3.成品部件要求 除以下最低要求外,产品组合必须在运输、安装、使用和服务中能够经受正常处理磨损,不得出现损毁、破裂或永久变形。对特定取样区域的要求,会在工程图纸中重点说明。 1.4.外观 所有外露材料的外观特性必须符合相关系统工程部门的要求。 1.5.环境检测 该组合部件在检测后,不得出现可视、明显的外观损坏,如: - 褶皱 - 变形 - 浮泡 - 分层 -将影响正常功能或导致负面视觉效果的扩展、萎缩或翘曲。 此外,在检测中出现的任何外观损坏须立即上报。 检测方法:采用NVH或安装在一个实际或模拟支持底座上的、核准的替代组件,使用核准的保存方法。该组件须符合规定的环境循环要求。以最低环境标准为基础的自动程序检测循环。须符合材料工程部门的事先协定。斜坡速度1至5℃每分钟(数据表实际记录的斜坡速度)。 1.5.1.适用于内部部件 -5小时-35±2℃环境 -30分钟23±2℃,50%R.H环境 -5小时80±2℃环境 -30分钟23±2℃,50%R.H环境

-2小时50±2℃,95±5%R.H环境 -30分钟23±2℃,50%R.H环境 -5小时-35±2℃环境 -30分钟23±2℃,50%R.H环境 -5小时80±2℃环境 1.5. 2.适用于发动机/车身底板部件 -5小时-35±2℃环境 -48小时38±2℃,95%R.H环境 -48小时150±2℃环境 -5小时-35±2℃环境 -48小时38±2℃,95%R.H环境 -48小时150±2℃环境 1.5.3.长期受热 对事先未受热组件进行检测 1.5.3.1.适用于内部部件 7天80±2℃环境 1.5.3. 2.适用于发动机/车身底板部件 7天150±2℃环境 1.6.物理特性 1.6.1.抗张强度 从成品部件平坦区域取下样品。在测试初始阶段,检测皮带间距25毫米/分钟的测试速度为100mm。 1.6.1.1.原始值(N/cm2)10 -150 从工程图纸中引用特定数值。 1.6.1. 2.湿度老化后的变化–30%,最大值 (48小时38±2℃,95±2%R.H.环境;1小时室温环境下) 1.6.1.3.湿度老化后的变化–15%,最大值 (14天38±2℃环境;1小时室温环境下) 1.6.1.4.浸水后的变化,-30%,最大值 (在室温下浸泡在蒸馏水内48小时)

轻钢龙骨隔墙和传统砖墙隔音效果对比

轻钢龙骨隔墙和传统砖墙隔音效果对比传统实心粘土砖墙是隔声性能非常好的,它与轻钢龙骨隔墙隔声特性的比较,两者的计权隔声量大致肃同,分别为55dB和56dB。但图示曲线表明砖墙的隔声量除160,125和100Hz高于填充吸声材料的四层轻钢龙骨隔墙外,其他率的隔声量大多均低得多,但1砖墙的厚度为260mm(包括两面高10mm抹灰厚度),面密度480kg/m?,填吸声材料的轻钢龙骨隔墙的厚度为107mm,面密度为40.3kg/m。两者相比砖墙比轻钢龙骨隔墙厚2倍多,面密度重10倍以上。这些数据充分体现轻钢龙骨墙优良的隔声性能以及墙体结构轻薄的特点。 1、轻钢龙骨隔墙增加板的层数,可提高隔墙墙的隔声量。从二层板增加到四层板时,每增加一层,轻钢龙骨隔墙的计权隔声量大致提高2—3dB。同时还能使吻合频率隔声低谷的隔声量有较大的提高,约5~7dB。 2、轻钢龙骨隔墙内的空气层填充矿物棉类的吸声材料时隔声量的提高十分明显.计权隔声量约提高7-8dB。同时还能提高板墙的防火、保温、隔热性能及节能效果。 3、轻钢龙骨隔墙如果用双排龙骨可进一步提高隔声性能,六层双排龙骨板墙可能组成

高隔声结构。计权隔声量预计在60dB以上。 4、轻钢龙骨的板材可根据板墙厚度,板的层数组成不同等级隔声量的隔墙,在工程中按实际需要选择.使隔声设计更加科学合理。 5、轻钢龙骨隔墙单排龙骨二层板墙可用于一般建筑的分隔墙,三层和四层板墙可用于宾馆客房、高级住宅的分户隔墙。而双排龙骨六层的高隔声板墙.因其质量轻,特别适合高层建筑中新建或原有建筑中改建播音室、录音室、审听室、声学实验室(如消音室、混响室、隔声试验室)、低噪声器具噪声检测室及听力测试室等。 安徽三箭建材有限公司是2007年创立的,是具有独立的法人公司。主要生产各种规格轻钢吊顶龙骨产品,墙体龙骨产品,以及配套的各种规格的配件和各种钢结构产品的加工。公司加工车间15000平方米,拥有八条龙骨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10000吨,产品主要销往省内和全国各地,并辐射非洲地区。

金属材料性能及国家标准

金属材料性能 为更合理使用金属材料,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掌握各种金属材料制成的零、构件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应具备的性能(使用性能)及其在冷热加工过程中材料应具备的性能(工艺性能)。 材料的使用性能包括物理性能(如比重、熔点、导电性、导热性、热膨胀性、磁性等)、化学性能(耐用腐蚀性、抗氧化性),力学性能也叫机械性能。 材料的工艺性能指材料适应冷、热加工方法的能力。 (一)、机械性能 机械性能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特性。 1 、强度:材料在外力(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材料单位面积受载荷称应力。 2 、屈服点(бs ):称屈服强度,指材料在拉抻过程中,材料所受应力达到某一临界值时,载荷不再增加变形却继续增加或产生 0.2%L 。时应力值,单位用牛顿 / 毫米 2 ( N/mm2 )表示。 3 、抗拉强度(бb )也叫强度极限指材料在拉断前承受最大应力值。单位用牛顿 / 毫米 2 ( N/mm2 )表示。 4 、延伸率(δ):材料在拉伸断裂后,总伸长与原始标距长度的百分比。 5 、断面收缩率(Ψ)材料在拉伸断裂后、断面最大缩小面积与原断面积百分比。 6 、硬度:指材料抵抗其它更硬物压力其表面的能力,常用硬度按其范围测定分布氏硬度( HBS 、 HBW )和洛氏硬度( HKA 、 HKB 、 HRC ) 7 、冲击韧性( Ak ):材料抵抗冲击载荷的能力,单位为焦耳 / 厘米 2 ( J/cm2 ) . (二)、工艺性能 指材料承受各种加工、处理的能力的那些性能。 8 、铸造性能:指金属或合金是否适合铸造的一些工艺性能,主要包括流性能、充满铸模能力;收缩性、铸件凝固时体积收缩的能力;偏析指化学成分不均性。 9 、焊接性能:指金属材料通过加热或加热和加压焊接方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金属材料焊接到一起,接口处能满足使用目的的特性。 10 、顶气段性能:指金属材料能承授予顶锻而不破裂的性能。 11 、冷弯性能:指金属材料在常温下能承受弯曲而不破裂性能。弯曲程度一般用弯曲角度α(外角)或弯心直径 d 对材料厚度 a 的比值表示, a 愈大或 d/a 愈小,则材料的冷弯性愈好。 12 、冲压性能:金属材料承受冲压变形加工而不破裂的能力。在常温进行冲压叫冷冲压。检验方法用杯突试验进行检验。 13 、锻造性能:金属材料在锻压加工中能承受塑性变形而不破裂的能力。(三)、化学性能 指金属材料与周围介质扫触时抵抗发生化学或电化学反应的性能。 14 、耐腐蚀性:指金属材料抵抗各种介质侵蚀的能力。 15 、抗氧化性:指金属材料在高温下,抵抗产生氧化皮能力。 >> 返回 金属材料的检验

产品质量检验规范

产品质量检验规范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1.目的:规定与产品有关的采购物资(如原材料、包材、外加工品、采购物品等)进货检验的方式和标准,确保产品质量达到预期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对外购、外协的原材料、辅助物料、包材及外加工品、表面处理、热处理件等的检验过程。 3.职责:采购人员提供到货清单及有关质量证明资料(说明书、合格证、材质报告、热处理报告、型式试验报告、图纸及合同约定的文件)。仓管员依据采购计划对供方来料的规格,数量等进行接收,做好待检标识,并按规定填好《产品报检单》附带有关质量证明资料进行送检。 进货检检员(IQC):根据仓管员的报检信息,对照《国家、行业标准》、《检验作业指导书》、技术图纸和相关附表进行验收作业。 4.缺陷定义: A类为致命缺陷:预计能引起产品功能丧失的或会造成安全事故的,顾客会索赔的。如:功能性能,抗拉强度不良,化学成份不达标、错装,漏装等。 B类为严重缺陷:可能严重影响产品功能或引起产品局部功能失效。如:特殊特性,主要尺寸不良等。 C类轻微缺陷:符合产品标准,不影响产品的使用功能,但不符合产品特性内控标准,影响产品外观或整体观赏。如:外观不良、产品标识不良、包装不良等。 5. 操作流程:

6.进货检验不合格处理流程:

7.验收原则:进货检验员接仓管员的《产品报检单》应对待检物料及时进行检验。(1)正常情况,接报检通知后1小时至3个工作日内应完成检验。(除相关试验有时间规定以外) (2)紧急情况,进货到货后质量部应首先安排急需物料的检验。 (3)异常情况,不超过7个工作日应完成验证工作。(除相关试验有时间规定以外) (4)特殊情况下,如:晚班无检验员或检验条件不具备等,可由生产部以《紧急放行申请单》提出,经上报批准后先上线试用,试用不合格退回仓库,通知质量部按不良品处理。 8.外协配件原材料检验和试验: (1)对原材料的性能试验按《检验作业指导书》、《国家、行业标准》,且要求原材料供方在每批交货中提供对应的检测报告及材质证明书,检验员对照产品原材料的标准核查各项实测结果及有效性。对金属配件每年至少两次对原材料机械性能及化学成份进行抽查(公司不能检测时可委外),试棒至少3根,按AC=0接收准则。 (2)对配件的毛坯件抽样按GB/T-2828.II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见附表。 (3)对外购、外协加工件的相关尺寸检测按《检验作业指导书》、技术图纸执行,抽样标准GB/T-2828.II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见附表。 (4)表面热处理工序的测试抽样判定:按附表1中接收执行。 (5)抽检的结果记录按5.3执行。 9.相关文件: 《国家、行业标准》《检验作业指导书》《控制计划》《设备操作规程》 《生产作业指导书》《产品质量检验规范》《包装规范》《不合格品控制程序》10.相关表单:

吸音棉技术规范

产品名称:车用内饰吸音棉 平台:使用于汽车内饰如(前后内饰板,门槛ABC立柱等产品)

1.0总则: 此吸音棉技术规程使用于:汽车内饰如,前后门内饰板、门槛、ABC立柱等平台产品; 2.0汽车内部设计:汽车噪声不但增加驾驶员和乘员的疲劳,而且影响汽车的行驶安全。另一方面,噪声对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也有严重不良影响,会造成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从而导致胃病及胃溃疡病的发病率提高,使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病率比正常情况明显提高。噪声对视觉器官也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汽车需要有吸音棉来分散外界声音对人体造成伤害。 2.1作为汽车乘坐舒适性的重要评价指标,汽车噪声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生产厂家的设计水平及工艺水平。因此,控制汽车噪声在适当水平也是汽车设计者追求的方向。汽车内隔音降噪材料应运而生,将车体振动所产生的中高频噪音,通过将声能转换为吸音棉内部的细旦纤维的动能,并导成热能而消失。达到吸音降噪的功能。 3.0供货状态 3.1尺寸性能要求按照图纸及物料规范; 3.2 材质要求(如和图纸冲突,以图纸为准); 3.3 吸音棉材质:Polypropylene:65%+Polyester:35% 4.0 产品外观 4.1所有吸音棉外观不能有杂质;

4.2 颜色要求用白色; 5.0 包装储存 5.1 针对不同产品用不同的瓦楞纸箱包装; 5.2 仓储:严格执行按GBT6543-2008; 5.3 搬运储存包装防护作业规范; 规定: 公司所有吸音棉成品搬运高度≤2M,储存高度≤2 M(车间堆放高度≤2M),成品有限高标识则按标识执行,但搬运/储存总高度不得高于前述标准. 任何情况通道必须保持畅通。 5.4 来料储存; 5.4.1 有来料必须作出标准包装:任何物料不得裸放,要求包装基本统一,材料用纸箱/胶箱,同样包装数量必须一致,一批货只能有一个尾数.堆放原则: 堆放高度≤2M,考虑材料重量及纸箱承受力,最下层之包装箱不得变形,材料不得受挤压.如用胶箱包装则堆放层数≤5 层,摆放所有标识朝外。 5.4.2 在库原物料/半成品/成品防护规范。 5.4.3 环境: 库区必须干净清爽,通透性良好,光线充足,做好防盗,防火,防潮,保证物料不因环境因素造成遗失/品质变异.各仓位物料做好三定工作(定位,定品,定量)。 5.4.4 所有入库零件原物料/成品必须做好分类包装,保证仓位中材料包装统一,每批装数量一致,且同种材料只能有一个尾数,每包装必须有标识(P/N,数量,进料时间).所有材料不得裸放,注意各材料特性予以封装,做好材料防尘防氧化作业.各仓位物料卡物

隔音材料对比

隔音材料对比标准 理论上说来,任何一种材料(物质)都不同程度的具有减震、隔音、吸音的能力,哪怕是一张纸、一块布。汽车隔音降噪网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常见隔音材料给大家做分析和对比,从而帮助汽车隔音爱好者正确选择合适的材料来进行隔音施工。从前面的论述我们可以清楚,阻隔噪音传播的有效途径主要是:密封、止震、隔音、吸音。在减震基础上再进行隔音、吸音以及密封处理,就可以达到安静舒适的效果。在全车进行隔音降噪的过程中,使用的隔音产品本身具有的吸音性能好坏也会直接影响到降噪的效果。 车用降噪产品分成四类:A、减震材料B、吸音材料C、隔音材料D、密封材料,目前市面上有很多隔音品牌,但多数品牌并没有生产和研发能力,只是将不同工业用料拿来变相使用,甚至冒充国外品牌牟取暴利。从轻量化的发展趋势来讲,理想的汽车隔音材料绝对不是减震、隔音、吸音产品的分别粘贴,而应该是一种产品对这几种隔音原理的综合运用。汽车隔音降噪网探寻的是在这多个方面综合性能最佳的材料,而不是多种材料。 汽车隔音降噪网认为,在汽车上使用的隔音降噪材料应该尽可能满足以下标准: ?材料要轻,轻量化是整个汽车制造领域发展的大趋势,轻量化材料施工后不会使车身自重增加太多,增加油耗。 ?在宽频带范围内隔音性能和吸音性能好,隔音吸音性能长期稳定可靠。 ?有一定强度,安装和使用过程中不易破损,不易老化,耐候性能好,使用寿命长。 ?外观整洁,没有污染。 ?防潮防水,耐腐防蛀,不易发霉。 ?不易燃烧,最好能防火阻燃。 ?环保材料,不含石棉、玻璃纤维、重金属铅等有害物质。 ?材料本身便于施工,如:便于裁剪,粘贴牢固等。 常见隔音吸音材料对比分析

常用高分子材料性能检测标准

1 GB/T 1033-1986 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 2 GB/T 1034-1998 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 3 GB/T 1036-1989 塑料线膨胀系数测定方法 4 GB/T 1037-1988 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气性试验方法杯式法 5 GB/T 1038-2000 塑料薄膜和薄片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压差法 6 GB/T 1039-1992 塑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7 GB/T 1040-1992 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8 GB/T 1041-1992 塑料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9 GB/T 1043-1993 硬质塑料简支梁冲击试验方法 11 GB/T 1408.1-1999 固体绝缘材料电气强度试验方法工频下的试验 13 GB/T 1409-1988 固体绝缘材料在工频、音频、高频(包括米波长在内)下相对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因数的试验方法 14 GB/T 1410-1989 固体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试验方法 15 GB/T 1411-2002 干固体绝缘材料耐高电压、小电流电弧放电的试验 16 GB/T 1446-2005 纤维增强塑料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17 GB/T 1447-2005 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18 GB/T 1448-2005 纤维增强塑料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19 GB/T 1449-2005 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20 GB/T 1450.1-2005 纤维增强塑料层间剪切强度试验方法 21 GB/T 1450.2-2005 纤维增强塑料冲压式剪切强度试验方法 22 GB/T 1451-2005 纤维增强塑料简支梁式冲击韧性试验方法 23 GB/T 1458-1988 纤维缠绕增强塑料环形试样拉伸试验方法 24 GB/T 1461-1988 纤维缠绕增强塑料环形试样剪切试验方法 25 GB/T 1462-2005 纤维增强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 26 GB/T 1463-2005 纤维增强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 27 GB/T 1633-2000 热塑性塑料维卡软化温度(VST)的测定 28 GB/T 1634.1-2004 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 29 GB/T 1634.2-2004 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2部分:塑料、硬橡胶和长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30 GB/T 1634.3-2004 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3部分:高强度热固性层压材料 31 GB/T 1636-1979 模塑料表观密度试验方法 32 GB/T 1843-1996 塑料悬臂梁冲击试验方法 33 GB/T 1844.1-1995 塑料及树脂缩写代号第一部分:基础聚合物及其特征性能 34 GB/T 1844.2-1995 塑料及树脂缩写代号第二部分:填充及增强材料 35 GB/T 1844.3-1995 塑料及树脂缩写代号第三部分:增塑剂 36 GB/T 2035-1996 塑料术语及其定义 37 GB/T 2406-1993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氧指数法 38 GB/T 2407-1980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炽热棒法 39 GB/T 2408-1996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法和垂直法 40 GB/T 2409-1980 塑料黄色指数试验方法 41 GB/T 2410-1980 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试验方法 42 GB/T 2411-1980 塑料邵氏硬度试验方法 43 GB/T 2546.2-2003 塑料聚丙烯(PP)模塑和挤出材料第2部分: 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 44 GB/T 2547-1981 塑料树脂取样方法

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各种不同材料对声音的隔声性能不同; 2、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培养乐于探索敢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预习过程】 0分贝的声音 【学习过程】 学习活动: 把闹钟放入一只盒子中,听听它的指针走动的声音,盖上盒盖,再听听指针走动的声音;在盒中塞满泡沫塑料后盖上盒盖,再听听指针走动的声音。发现第一次听到的声音较强,而后两次的声音也有强弱之分。即不同的材料隔音效果并不相同。请你根据这一现象提出探究性问题。 1、提出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出猜想和假设:

给你报纸、海绵、棉花三种材料,猜测一下隔音效果的好差,按由好到差的排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 设计要求: ①使用各种不同的材料,要用尽可能相同的方式阻隔闹钟声音的传出。 ②要能有确定声音等级的方法。 ③因为要进行比较,所以要注意控制某些条件保持不变。 设计方案: 把同一闹钟装入同一盒子中,取不同的隔音材料装入盒中。 从听到最响的位置开始,慢慢远离声源,测得听不到指针走动声音时的位置与声源间的距离。 比较使用不同材料时这段距离的大小就可以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 ●你是否想到了有哪些更好的方法 4、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听不到秒表指针走动声音时的实际距离记入表格:

5、交流和合作 隔音效果好的材料都有哪些特点 6、为什么只用一只闹钟呢为什么用同一只盒子

绝热材料的性能和种类

绝热材料的性能和种类 基本性能和选用要求 绝热材料的基本性能要求应是:具有密度小、机械强度大、导热系数小、化学性能稳定对设备及管道没有腐蚀,以及能长时间在工作温度下运行等性能。 设计采用的各种绝热材料,其性能必须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或省市级产品标准的规定,对新材料必须通过部、省、市级鉴定后方可采用。对绝热材料及其制品的基本性能要求,有以下具体规定。 一、绝热层材料的性能要求 (1) 绝热层材料应具有明确的随温度变化的导热系数方程式或图表。对于松散或可压缩 的绝热材料,应提供在使用密度下的导热系数方程式或图表。 (2) 保温材料在平均温度低于350℃时,导热系数不得大于0.12 W/ (m·℃),保冷材料在平均温度低于27℃时,导热系数应不大于0.064 W/ ( m·℃)。 (3) 保温硬质材料密度一般不大于300 kg/m 3;软质材料及半硬质制品密度不得大于220 kg/m 3;保冷材料密度不得大于220 kg/m3;对强度要求特殊的除外。 (4) 耐振动硬质材料抗压强度不得小于0.4MPa;用于保冷的硬质材料抗压强度不得小 于0.15MPa ;如需要,尚需提供抗折强度。 (5) 吸水率要小,保温材料的质量含水率不得大于7.5% ,对于有防水要求的材料,防 水率不得小于95%(原棉不作防水率要求) 。软质保温材料的回弹率不得小于90%。保冷材料的质量含水率不得大于1% ,用于直埋管道上的保温材料,含水率应小于3%。如需要,尚需提供防潮性能(吸湿性、吸水性、增水性)的数据。 (6) 绝热层材料按被保温对象外表面温度的不同,其燃烧性能应符合GB 8624 规定的如下要求。 a. 外表面温度T o> 100℃时,绝热层材料应符合不燃性类 A 级材料性能要求。 b. 外表面温度T o≤100℃时,绝热层材料应符合难燃类B1 级材料的性能要求。

产品质量检验标准

CaiNi accessories factory
第 1 页 共 1 页
采 妮 饰 品 厂
产品品质检验标准
一、目的: 产品及产品用料检验工作,规范检验过程的判定标准和判定等级,使产品出货的品质满足顾 确保本工厂产品和产品用料品质检验工作的有效性。 二、本标准的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采妮工厂所有生产的产品及产品用料的品质检验。 三、权责: 1、品质部:检验标准及检验样本的制定,产品检验及判定、放行。 2、生产车间、物控部:所有产品及产品用料报检和产品品质异常的处理。 3、总经理:特采出货及特采用料的核准。 四、定义 1、首饰类: A、项链/手链/腰链 F、发夹 G、手表带 B、耳环 H、领夹 C、胸针 D、介子 E、手镯 J、皮带扣
规范工厂
客需求,
I、袖口钮/鞋扣钮
K、其他配件类(服装、皮包、眼镜等等) 2、产品用料: A、铝质料类 F、钛金属 B、铜料类 G、皮革类 C、铅锡合金 H、不锈钢类 D、锌合金 E、铁质料类 J、包装用料类
I、水晶胶类
K、硅料类(玻璃珠、玻璃石、宝石、珍珠、玛瑙) 3、客户品质等级分类及说明: 1)客户品质等级分类: 品质部根据客户订单注明的: “AAA”、“AA”、“A”三个等级分别对客户品质标准进 行分类 。 2)客户品质等级说明: A、 “AAA”: 品质标准要求比较严格,偏高于正常标准和行业标准。 B、 “AA”: 品质标准要求通用国际化标准和行业标准吻合。 C、 “A”: 品质要求为一般市场通用品质标准。
第 1 页 共 1 页

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产品检验规范汇总

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产品 质量检验规范 南京劲风机械有限公司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的验收的依据和方法,以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标准、合同和技术协议的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公司对采购的物资及外协产品的检验。 2 职责 2.1物资供应部对所采购物资的特性(技术要求)的完整性、符合性及质量证明书的完整、可靠性负责。 2.2质量管理部负责采购物资、外协产品的检验和记录的保存。 2.3 技术开发部负责编制采购物资的采购规范。 2.4工艺定额部负责编制外协件的技术协议。 2.5 生产运行部库房负责外购产品的储存管理。 3 原材料的检验 3.1 检查验收依据 a) 有关的国家标准; b) 产品专用标准、图纸; c) 订货合同或技术、工艺部门提供的有关采购规范或技术协议; 3.2 材料进厂验收 3.2.1 质量证明书的审查、确认 材料检验员在接受检验任务后应在两日内完成材料质量证明书的核实工作。核实内容如下: a) 核实供货方应在公司合格供方名单内,材料质量证明书印章与其单位名称一致,且印章应清晰。原材料质量证明书所列项目和数据必须符合相应标准、技术协议及合同的要求; b) 核实原材料质量证明书原则上应是原件,当供方只能提供复印件时,必须加盖供方红色印章,供方经办人姓名、日期,且复印件上原钢厂的质量专用章应清晰可辩、不得有涂改,否则为质证书不合格; c) 根据3.3的规定,确定复验项目和取样数量,并及时开出《取样通知单》,以便取样。 3.2.2 编写材料检验号 材料检验员对材料质量证明书审查合格后,按材料炉批号编制材料检验号填写在质量证明书上。 3.2.3 实物验收 材料检查员应在材料到货后两日内完成以下工作:

不同玻璃的隔声性能比较

声波的穿透力比较强,厚实的墙体其隔音性能较好,但门窗的玻璃往往成了阻挡噪音最薄弱的环节。下表列出了一些市场产品的隔音性能对比数: 产品名称 中空玻璃 3+6A+3(12mm) 频率(Hz)1001251602002503154005006308001000隔声量(dB)282621232326211924273033 BER隔音玻璃 (8.8mm) 频率(Hz)1001251602002503154005006308001000隔声量(dB)4230.434.031.633.339.341.335.840.941.744.545.5 中空玻璃 3+6A+3(12mm) 频率(Hz)1250160020002500315040005000隔声量(dB)36404446393445 BER隔音玻璃 (8.8mm) 频率(Hz)1250160020002500315040005000隔声量(dB)44.245.843.741.637.941.446.3 不同玻璃的隔声性能比较: 样品类别 频率(Hz) 125250500100020004000北环大道环境噪声72.374.872.172.669.161.7 普通中空玻璃隔声量23223339.53943 三玻中空玻璃隔声量28.325.832.838.943.644 隔声中空玻璃隔声量2932.5384042.547.5真空玻璃222731353731 BER玻璃隔声量3439.340.945.543.741.4注:BER玻璃为全频段隔声材料 中空玻璃其实不隔音 一般人们常认为中空玻璃的隔音性能好,其实是一种误解.中空玻璃不是真空玻璃,常用的中空玻璃由两块3-6mm厚的玻璃相距 5-12mm组成,小的中空玻璃使得两玻璃间的空气层呈现为较强的”刚性”,没有起到空气弹簧作用,丧失了一般双层板构造的优点.同时,由于双层结构存在共振,小的中空距离使共振现象产生在中﹑低频,致使隔音量有所下降.另外,目前市场上的中空玻璃在制作上多用铝条将两片玻璃粘在一起,铝条的”声桥”作用也使隔声性能变差.所以,中空玻璃结构的隔声性能比单层玻璃好不了多少.当然,不可否认,中空玻璃的保温性能是很好的,这一点在寒冷的北方地区有优势,但在炎热的南方地区,室内外温差不大的情况下,中空玻璃的

产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标准

附件一:产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标准 星海城栏杆、空调百叶工程技术要求 一、工程范围 1. 招标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所述:按招标图纸、工程规范及当地政府的法律及规范要求 做施工图设计,以下各项内容的主要材料及配件的供应、加工、安装、测试及保修:另:具体内容详见投标报价清单。 1.1 栏杆、 1.2 铝合金百叶 二、工期要求: 工期安排:详见合同 施工单位应该在任何阶段与总承包单位及其他专业承包单位配合,在施工过程中不断按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进度计划,以满足实际进度的需求。 三、设计规范、依据及验收标准。 本工程须符合设计、图纸和相关国家、地方及行业标准,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02年版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10 《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 GB50327 《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6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5 《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 GB 8923 《漆膜一般制备法》 GB1727 《漆膜厚度测定法》 GB1764 《测定漆膜耐湿热、耐盐雾、耐候性(人工加速)的漆膜制备法》 GB 1765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 50325 建筑设计蓝图 甲方提供的栏杆方案图纸、铝合金百叶窗方案图纸。 四、栏杆技术要求 1.材料设备及配件要求 1.1主材:本工程招标范围所有室内栏杆选用202不锈钢,室外栏杆采用Q235钢制喷 塑栏杆,具体规格及壁厚详栏杆方案图纸。 1.2焊条:采用Q235钢及HPB235钢筋时选用E43型焊条。 2.设计、制作、安装

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综合实践活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章声现象的学习,学习过程中接触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以及过程。在他们对实验比较感兴趣的时候,引导他们自己进行实验探究材料的隔声性能,会加深他们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为以后学习物理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各种不同材料对声音的隔声性能不同; 通过活动,初步了解控制变量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乐于探索敢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如何辨别和了解材料的隔声性能。 【难点】初步了解控制变量法。 教学过程 教师: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噪声的控制方法。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我将手机放在鞋盒子中,盖上盖子,有什么感受,声音有什么变化?现在我这边有可以发出声音的秒表、手机音乐,还有很多不同的材料,思考一下,利用这些材料提出可以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现在前后左右自由分组,小组内讨论交流,提出探究问题。 学生:自行分组,交流讨论,派出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教师:对问题进行总结,确定要探究的问题。探究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需要哪些器材?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器材,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改正,确定实验器材。(声源的选择),猜想一下实验的结果?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教师:写出预测的隔声性能的顺序。那现在如何来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学生讨论设计,得出方案,同大家呈现。 教师:其他小组一起说说自己不同的设计,得出一个最佳的方案。(反映材料性能的方法:1、在一定的距离处,比较声音的响度。2、一边听声音,一边后退,直到听不到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发声体的距离。)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 教师:如何设计实验表格,记录数据? 学生:讨论,得出结果。 教师:现在挑选一组上台进行实验操作,其他小组仔细观察,看他们在实验过程中有哪些问题,需要改进的地方。 学生: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其他小组监督观察。 教师:现在看一看实验结果同预测的结果是否一致? 学生:对比得出结果。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控制哪些条件? 学生:交流讨论,回答问题。(同一个声源、同一个人包,同一个人听,远离的方向要相同,同一个人测量数据、同一个盒子里等。) 教师:这种控制其他变量不变,只改变一种变量的方法就是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 教师:所以通过实验结果,到底有什么特点材料的隔声效果好?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列举一下在生活中隔声的例子? 学生:结合生活,思考回答。 教师:大雪过后,我们会发现世界都安静了,这是为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因为雪刚下没被人踩时,是蓬松的,多孔的,当声音进入这外径小内径大的孔洞时,能够被反射回来的就只有很少一部分。在这里雪就是一个很好地吸声物质。 教师:回顾一下我们整个探究的流程。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课后还可以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更多材料的隔声性能。

材料性能标准

一材料机械性能 1.取样根据DIN EN 10002-1或者宝钢标准 2.试样分2种:长度*宽度 1)80*20 (mm) 2)50*12.5 (mm) 3. 机械性能 主要的机械性能有抗拉强度,延伸率,屈服强度 抗拉强度(бb )指材料在拉断前承受最大应力值。 当钢材屈服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内部晶粒重新排列,其抵抗变形能力又重新提高,此时变形虽然发展很快,但却只能随着应力的提高而提高,直至应力达最大值。此后,钢材抵抗变形的能力明显降低,并在最薄弱处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此处试件截面迅速缩小,出现颈缩现象,直至断裂破坏。钢材受拉断裂前的最大应力值称为强度极限或抗拉强度。 屈服强度又称为屈服极限,是材料屈服的临界应力值。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后,进入屈服阶段后,变形增加较快,此时除了产生弹性变形外,还产生部分塑性变形。当应力达到B点后,塑性应变急剧增加,应力应变出现微小波动,这种现象称为屈服。这一阶段的最大、最小应力分别称为上屈服点和下屈服点。由于下屈服点的数值较为稳定,因此以它作为材料抗力的指标,称为屈服点或屈服强度(σs或σ0.2)。 延伸率(δ ):材料在拉伸断裂后,总伸长与原始标距长度的百分比。 Lo:起始测量长度,Lu:断后测量长度 Le:仪器测试长度,△Lm:在最大力时的延长 So:试验长度内的起始截面,Su:断裂后最小的试验截面 断裂延伸:Lo-Lu *100% Lo

断裂收缩:So-Su*100% So 最大力矩的总延伸率:Agt=△Lm*100% Le 为了避免试样可能出现甩掉的情况,此时试样的断裂位于界限之外,可采用下面的方法: A)在试验之前可以把起始测量长度划分为N等分的小段。 B)在实验结束后,可以用X表示没个短的断裂块的测量标记,可以用Y表示在长的断裂块上的分段划线,它离开断裂位置的距离应该尽可能的大,和到测量标记的距离一样,如果X和Y之间的分段距离的数目为n个,就可以按照下面所述确定断裂伸长 1)当N-n的结果为偶数时间参照图,X和Y之间的距离和Y到分段划线之间的距离就可以进行测量,其为在(N-n)/2距离处位于Y的另一边的距离 断裂伸长可以按照下面的方程进行计算: A=XY-2YZ-Lo *100% Lo 2)当N-n的结果为奇数时参照图,X和Y之间的距离和Y到分段划线Z‘和Z“之间的距离就可以测量,其为在N-n-1 和N-n+1距离处位于Y另外一边的距离 2 2 断裂伸长可以按照下面的方程进行计算 A=XY+YZ‘+YZ“-Lo *100% Lo

设备产品检验规范标准

源通和公司作业指导书产品检验规范文件编号文件版本制定日期 2014-11-12 生效日期 ※※封面※※ 产 品 检 验 规 范 制定:审核:批准: 文件分发明细 副本:□总经理□管理者代表□ 财务部□仓库□市场部□采购部□研发部□工程部□生产部□品管部□行政人事部□计划物控部正本:文控中心副本编号: 制修订记录 文件版本修订日期制修订页次制修订摘要 A.0 1-8 第一版 页版本目录 页 次

1 2 3 4 5 6 7 8 版本 A.0 A.0 A.0A.0A.0A.0A.0A.0 1. 目的: 建立一套本公司通用之成品检验标准、以适合品管部在执行标准时有章可依;完善公司质量作业标准,规范产品检验方式,确保产品质量满足客户质量要求。 2. 范围: 公司所有充电器产品均适合本标准。 3. 权责: 品管部:负责公司产品外观、电性等各类检验工作。 4. 定义: 4.1 致命不合格(CR :可能影响产品的安全使用或导致产品主要性能失效的不合格; 4.2 严重不合格(MA :可能影响产品性能失效或降低性能或影响产品形象的不合格; 4.3 轻微不合格(MI :任何不符合规定要求又不严重影响产品外观或性能的不合格; 4.4 自检:由 QA 根据现有设备自行检验; 4.5 外检:由产线测试或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测试; 4.6 实验室:由公司实验室做可靠性测试; 5.支持文件: 采用 GB2828.1-2012(Ⅲ级正常检验单次抽样计划进行随机抽样 , 依下表选定其 AQL 值, 列表如下: 5.1《成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QWPG-003 5.2《抽样计划作业指导书》 QWPG-004

ASTM E 96 E 96M-2005 材料透湿性能的标准试验方法

Designation:E96/E96M–05 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Water Vapor Transmission of Materials1 This standard is issued under the?xed designation E96/E96M;the number immediately following the designation indicates the year of original adoption or,in the case of revision,the year of last revision.A number in parentheses indicates the year of last reapproval. A superscript epsilon(e)indicates an editorial change since the last revision or reapproval. This standard has been approved for use by agencies of 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 1.Scope 1.1These test methods cover the determination of water vapor transmission(WVT)of materials through which the passage of water vapor may be of importance,such as paper, plastic?lms,other sheet materials,?berboards,gypsum and plaster products,wood products,and plastics.The test methods are limited to specimens not over11?4in.(32mm)in thickness except as provided in Section9.Two basic methods,the Desiccant Method and the Water Method,are provided for the measurement of permeance,and two variations include service conditions with one side wetted and service conditions with low humidity on one side and high humidity on the other. Agreement should not be expected between results obtained by different methods.The method should be selected that more nearly approaches the conditions of use. 1.2The values stated in inch-pound units are to be regarded separately as the standard.Within the text,the SI units are shown in parentheses.The values stated in each system are not exact equivalents;therefore each system must be used inde-pendently of the https://www.360docs.net/doc/0015540725.html,bining values from two systems will result in non-conformance with the standard.However derived results can be converted from one system to other using appropriate conversion factors(see Table1). 1.3This standard does not purport to address all of the safety problems,if any,associated with its use.It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user of this standard to establish appro-priate safety and health practices and determine the applica-bility of regulatory limitations prior to use. 2.Referenced Documents 2.1ASTM Standards:2 C168Terminology Relating to Thermal Insulation D449Speci?cation for Asphalt Used in Dampproo?ng and Waterproo?ng D2301Speci?cation for Vinyl Chloride Plastic Pressure-Sensitive Electrical Insulating Tape E691Practice for Conducting an Interlaboratory Study to Determine the Precision of a Test Method 3.Terminology 3.1De?nitions of terms used in this standard will be found in Terminology C168,from which the following is quoted:“water vapor permeability—the time rate of water vapor transmission through unit area of?at material of unit thickness induced by unit vapor pressur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speci?c surfaces,under speci?ed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onditions. 3.1.1Discussion—Permeability is a property of a material, but the permeability of a body that performs like a material may be used.Permeability is the arithmetic product of per-meance and thickness. water vapor permeance—the time rate of water vapor transmission through unit area of?at material or construction induced by unit vapor pressur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speci?c surfaces,under speci?ed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onditions. 3.1.2Discussion—Permeance is a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not a property of a material. 3.2water vapor transmission rate—the steady water vapor ?ow in unit time through unit area of a body,normal to speci?c parallel surfaces,under speci?c conditions of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at each surface.” 4.Summary of Test Methods 4.1In the Desiccant Method the test specimen is sealed to the open mouth of a test dish containing a desiccant,and the 1These test methods are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ASTM Committee C16on Thermal Insulation and are the direct responsibility of Subcommittee C16.33on Thermal Insulation Finishes and Vapor Transmission. Current edition approved May1,2005.Published June2005.Originally approved https://www.360docs.net/doc/0015540725.html,st previous edition approved in2000as E96–00e1. 2For referenced ASTM standards,visit the ASTM website,https://www.360docs.net/doc/0015540725.html,,or contact ASTM Customer Service at service@https://www.360docs.net/doc/0015540725.html,.For Annual Book of ASTM Standards volume information,refer to the standard’s Document Summary page on the ASTM website. TABLE1Metric Units and Conversion Factors A,B Multiply by To Obtain(for the same test condition) WVT g/h·m2 1.43grains/h·ft2 grains/h·ft20.697g/h·m2 Permeance g/Pa·s·m2 1.7531071Perm(inch-pound) 1Perm(inch-pound) 5.72310?8g/Pa·s·m2 Permeability g/Pa·s·m 6.8831081Perm inch 1Perm inch 1.45310?9g/Pa·s·m A These units are used in the construction trade.Other units may be used in other standards. B All conversions of mm Hg to Pa are made at a temperature of0°C. Copyright?ASTM International,100Barr Harbor Drive,PO Box C700,West Conshohocken,PA19428-2959,United States.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