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生态环境概况

县域生态环境概况
县域生态环境概况

县域生态环境概况

一、地形地貌

滑县土壤结构分为粘土和风沙土两种,东粘西沙,面积95%为黄河流域,5%为海河流域,应用地下水占总面积得98%。处于黄河冲积平原的西部边缘,地势比较平坦,起伏较小,总体呈西南高、东北低之势,海拔在50-65m之间,东西地面比降1/7000,南北地面比降1/5000。由于地处黄河故道,历史上受黄河多次泛滥的影响形成了“九堤、四坡、十八洼”的地形特点。

二、气侯、气象

滑县地处豫北古黄河冲积平原,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气候湿润,雨量较充沛,平均气温13.7度,平均降水量634.3毫米,日照2365.5小时,无霜期201天,适宜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棉花、红薯等农作物生长。

三、水资源

(1)地下水

滑县地下水较为丰富,在第四系全新统地层中含有8个含水层组。全县95%以上地下水呈弱碱性,pH在7—9之间,矿化度2g/L 以下的地下水占总面积的95.7%,绝大部分水质较好。

(2)地表水

流经滑县的地表水大部分属黄河流域,滑县西部及西北部边界地带属卫河水系海河流域。卫河自浚县曹湾村东入滑县县境,经道口桥上村至军庄北复入浚县,境内河长8km。

金堤河是滑县的主要排洪、排污河道,也是延津、封丘、长垣、濮阳、范县、台前等的一条大型排涝河道。金堤河在滑县境内的主要支流有黄庄河、柳青河、瓦岗河、贾公河、城关河、大宫河等。

黄庄河位于滑县东部,该河自长垣县东角城入滑县县境,在秦寨入金堤河。境内长度32.35km,黄庄河接纳了长垣县的大量城市和工业废水,水质污染严重。

柳青河发源于封丘县,是封丘县全境的主要河流,自半坡店入滑县县境,在田庄与黄庄河汇合,滑县境内全长51.76km,是滑县从西南到东北贯穿全县的最长河流。

贾公河起于双庙村,在大王庄入金堤河,全长27.5km,流域面积117km2。城关河原名贾公河分洪道,起源于柴郎柳,在白家庄入金堤河,是县城的主要纳污河,河长27.3km,流域面积160km2。

大宫河是1958年开挖的大型引黄河道,在封丘县西南部三义寨由黄河引水向东北,自西小庄以下称为金堤河。金堤河流经濮

阳县北部纵贯全境后,经范县北部边界、台前县北部,在北张庄入黄河。在滑县境内金堤河流域面积1659km2,境内长度25.9km。金堤河近年来接纳了长垣县、封丘、滑县的大部分工业和城市污水,已失去了工农业使用功能。

流经道口镇的河流有卫河、大宫河及两河间的调节渠。枯水期主要接纳工厂及城市污水,水质污染严重,已超过V类标准。根据安阳市地表水功能区划,滑县境内卫河和金堤河水质为V类功能区。

四、植被、生物多样性

该区域主要为农田,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大豆、玉米等。林木主要有杨树、榆树、槐树、松柏等。动物有喜鹊、猫头鹰、啄木鸟等。

五、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情况

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部分城市污染工业项目特别是重污染工业项目逐渐向农村转移,“十五小”和“新五小”企业在个别地方死灰复燃;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带动农副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由此造成新的污染日益突出;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中化肥、农药以及新的化学品用量居高不下,直接危及农产品安全;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居环境“脏、乱、

差”现象还比较普遍,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排放增多,畜禽粪污以及秸秆等处理率低,农村面源污染加剧。通过近年采取推进林业生态县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和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建设农村乡镇垃圾转运设施、推进农村规模化养殖、发展农用沼气、引导农民改厨改厕改圈等一系列措施,有效遏制了农业面源污染进一步加重的趋势;建设了一批循环农业试点和生态示范村,改善了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

生态环境

一、我国生态环境基本状况 1、成绩: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并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保护和改善,使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主要表现在:植树造林,防治沙漠化,水土保持,国土整治,草原建设,及天然林资源的保护等,并逐步完善了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问题:虽然环境保护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全国生态环境状况仍然面临严峻形势,问题依旧大于成绩。目前我国环境总体在恶化,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生态赤字逐渐扩大。突出表现在: (1)、大江大河的源头地区生态恶化加剧,沿江湖泊、湿地等日益萎缩,水源涵养、调蓄洪峰等功能衰退严重,旱涝灾害频繁发生。特别是北方地区的江河断流、湖泊萎缩、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加剧了植被退化、土地沙化。 (2)、水土流失严重。建国初期,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平 方公里,现在,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经达到356万平方公里,形势十分严重。特别严重的地区主要有,黄土高原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以及长江中上游和横断山脉地区。 (3)、土地沙漠化严重。我国北方的沙漠、戈壁以及沙漠化地区已超过14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15.5%,目前有5900多万亩农田、7400万亩草场、2000多公里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和乡村受到沙漠化威胁,是世界上受沙漠化之害最深的国家之一。 (4)、森林资源锐减。近年来,我国森林面积大幅减少,森里采伐量远远超过森里生长量,滥砍乱伐、毁林开荒现象十分严重,森林赤字明显,当代人已经过早地消耗了后代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 (5)、地下水位下降。由于对地下水的过分开采,导致华北地下水位每年平均下降12厘米。 (6)、大气污染严重。现代社会里,随着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的大量排放,空气中有害物质以及颗粒粉尘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今年来,酸雨不断蔓延,不仅影响着大陆,而且也影响着临近地区。 (7)、水资源污染及短缺。我国属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虽然总体达2.8万亿立方米,但人均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部分河流开发利用过度,已超过国际警戒线;另外,水污染现象也愈演愈烈,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等不断被排入江河中,使水体污染不断加重。 (8)、人口压力。目前,我国人口已逾13亿,是世界上第一 人口大国,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最大障碍,也是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最大压力。人口众多,迫于压力,人们不得不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砍滥伐等,人口问题是我国面临的最大压力。 二、生态环境恶化原因 1、原生环境问题(第一环境问题),这是由自然环境的自身变化引起的,没有或很少有人为因素参与。这是经过较长自然蕴蓄过程后发生的,主要受自然力操纵,如,地震、火山、泥石流、台风、旱涝等。 2、次生环境问题: (1)、落后的生产方式与人口压力。中国经历了漫长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生产,生产力最重要因素是劳动者体力,而客体要素是耕地,新增劳力只有获得

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其解决措施---中特考试

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 及解决措施 摘要: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我国也面 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本文详细介绍了我 国目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深入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给出了解决这些问 题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生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解决措施 0前言 生态环境是指以特定生物体(包括人类)为中心,多元复合生态系统各要素和生态关系的总和,强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协同进化性,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主体提供的环境功能。当系统的整体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协同进化性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时,就变成了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一般可以分成两类:(一)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二)城市化和工农业高度发展而引起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污染、噪声污染、农药污染等环境污染。 1 我国目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人类发展的源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我国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当前的生态问题突出表现在: (1)空气污染,空气中有害物质以及颗粒粉尘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特别是北方地区,大面积出现雾霾情况。 (2)森林资源匮乏,林草覆盖率低。近年来,我国森林面积大幅减少,森里采伐量远远超过森里生长量,滥砍乱伐、毁林开荒现象十分严重,森林赤字明显,当代人已经过早地消耗了后代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 (3)水土流失面广量大,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 (4)水资源严重短缺,且地区分布不均,河流断流日趋严重,湖泊退化愈演愈烈。

环境生态学

912-环境生态学考试大纲 一、考核目标 全日制攻读环境工程专业学位入学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环境生态学”和“环境科学与工程概论”。要求考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相关学科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现状和动态,分析和解决环境生态、环境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三、考查知识点范围 (一)基本范畴 “环境生态学”约占90分,“环境科学与工程概论”约占60分。 (二)主要知识点: 1 基本概念 环境生态学的形成和发展历程;环境生态学的概念;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 环境的概念、类型;环境因子分类;环境科学的形成与发展,研究对象和任务;环境问题,典型环境污染事件及其成因。 2 生物与环境 自然环境的圈层结构;自然环境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生态因子基本概念和分类;生态因子相关原理(限制因子、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生态幅);生物内稳态及耐受限度;生态系统中主要环境因子(光、温度、水、土壤)的生态作用和生物适应性。 3 种群—群落生态 种群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种群空间格局(地理分布、内分布、集群和阿利规律);种群动态、调节(学说)和繁殖;种内关系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种间关系及其类型。 生物群落的概念和特征;生物群落结构要素及形成原因;群落交错带及其边缘效应;生物群落演替(概念、类型和系列)和主要影响因素;生物群落演替的几种理论。 4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生物生产、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流、调节等);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概念和特征;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概念、类型和一般特点;生态系统中物种流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流动的基本概念;生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wtt为大家整理的生态环境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1 生态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整个外部世界的总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能量基础、生存空间基础和社会经济活动基础的综合体。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类的健康。迁安工业比较发达,尤其是近几年铁矿大量开采,给我市的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通过实地调查及各种渠道了解,发现了现存的几点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存在问题 (一)受传统生活习惯影响,少数村民保护生态环境意识不强。由于受传统生产、生活习惯影响,部分农民缺乏生态环保意识。秸秆乱堆、垃圾乱倒、生活污水乱排的现象还比较严重,个别村甚至出现了"垃圾围村"的现象;少数农民在施用化肥、农药、农膜以及畜禽养殖过程中,缺乏标准化生产意识,随意性比较大,容易造成农村土壤、水体污染;有的偏僻地区缺乏秸秆处理能力,就一烧了之,不仅污染了大气,也白白浪费了可利用资源。这些现象的存在,与中央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二)农村区域工业环境污染仍然存在,个别地区表现突出。一是农村区域工业企业污染治理不稳定。有的企业经过多年治理虽然能够达标排放,但受经济利益驱使,环境污染治理主动性不强,环保意识淡漠,个别企业治污达标不稳定和偷排偷放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极少数小作坊式企业或偏远地区小民营企业,治污设施落后或形同虚设,所产生的污水、废气、废渣直接排往农田、河道、水库。有的排污企业离居民生活区很近,排放的污染物造成村内饮用水污染。 (三)农村区域水土保持工作不尽如人意。一方面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问题比较突出。北部山区有的采选矿主重采选、轻治理,尾矿砂乱堆乱放淤塞河道等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需要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仍很庞大。 (四)农村饮水不安全和饮水困难村比重较大。据年统计,农村饮水不安全和饮水困难村很多,涉及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 53.7%。饮水不安全的主要问题是含氟超标、苦咸水、未经处理的各类不合格地表水、污染严重的地下水及其它水质不达标的水等;饮水困难的主要问题是地下水位下降导致水量不足、北部山区居住分散打井成本过大、个别村地质条件复杂水源难找、村民只能到较远的地方拉、运水吃等。 (五)农村新能源利用发展不均衡。一方面,全市除沼气外的其它新能源利用率普遍不高。一些安全、无污染的能源,如太阳能等在适用地区都没有达到普遍利用的程度;另一方面,全市沼气

环境生态学讲义(第一章绪论)

环境生态学讲义: 第一章绪论 一、生态学概述 生态学现实意义 生态学基本理论 生态学方法论 二、环境生态学定义 一般认为,环境生态学是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映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即用生态学的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金岚盛连喜等,1991) 三、环境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1、产生:20世纪60年代—对传统行为和观念的反思 美Rachel Carson (1962) 2、理论发展、完善阶段:20世纪70年代—引起世界反响的“严肃忧虑” 《增长的极限》the Club of Roma 《人类环境宣言》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1972) 3、实际应用阶段:20世纪80年代—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挑战 第一本《环境生态学》(1987 )(B. 福尔德曼)教科书 《我们共同的未来》WCED(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我国第一本系统的环境生态学教材出版(金岚,1991) 四、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体系 1、研究内容 ?经典生态学基本理论 ?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机制变化和规律研究 ?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 ?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 ?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 2、学科任务 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生态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和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各种措施 3、发展趋势 人为干扰的方式和强度 退化生态系统的特征判定 人为干扰下的生态演替规律 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技术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生态系统管理 生态规划和生态效应预测 4、环境生态学与相关学科 1)生态学 ?定义:研究生物及人类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不同层次的生物体系

城市生态环境调查报告优秀范文

城市生态环境调查报告优秀范文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下面有小编整理的城市环境污染的社会调查报告模板,欢迎阅读! 我们周围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就像是鱼和水那样,密不可分,谁也离不开谁。为了我们能够对我们身边的环境进一步了解,能更加有针对性的对我们周边受污染的环境进行有效的治理。我特意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对我们周边的人进行了民意调查。本次调查是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和问卷是发电子版到受访者的邮箱并提醒她、他进行填写的方式进行的。本次发出问卷是35份,收回33份,最后有效的问卷有32份。调查的范围涉及了个高校的在校大学生,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我们现在的学生或者是市民对保护环境的意识还是不够的。调查显示真正知道世界环境日或者有意识去关注环境污染指数的受访者只有50%。主动去关注污染方面的文章也就更少了,只有%。然而在他们身边环境的受污染程度是达到61%的。而这些污染的环境有45% 是来自工业三废的影响的。而剩下的55%是由生活所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主要是白色污染,由于伴随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社

会生活正向便利化、卫生化发展。为了顺应这种需求,一次性泡沫塑料饭盒、塑料袋等也开始频繁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些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包装材料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另一方面,这些包装材料在使用后往往被随手丢弃,造成白色污染。白色污染是我国城市特有的环境污染,在各种公共场所到处都能看见大量废弃的塑料制品,他们从自然界而来,由人类制造,最终归结于大自然时却不易被自然所消纳,从而影响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其主要的表现形式是使用一次性的塑料袋,一次性饭盒,一次性筷子等难降解的化学物质做成的包装材料。这种新型功能的塑料,其特点是在达到一定使用寿命废弃后,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由于其化学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引起某些性能损失及外观变化而发生降解,对自然环境无害或少害。例如淀粉填充塑料,首先其所含淀粉在短时间内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泌的淀粉酶迅速分解而生成空洞,导致薄膜力学性能下降,同时配方中添加的自氧剂与土壤中的金属盐反应生成过氧化物,使聚乙烯的链断裂而降解成易被微生物吞噬的小碎片被自然环境所消纳,同时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在去年奥运年的时候国家就已经实行塑料袋的禁用。但是在我的调查数据中显示35%的人群还没有真正地去执行。不过我们知道这是需要一个过渡期的。对于政府社在环境保护方面做法和成效方面。55%的受访者的态度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措施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措施 目录 1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 (1) 1.1 土壤污染 (1) 1.2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 (1) 1.3 农村地表水污染 (1) 1.4 乡镇工业污染 (2) 1.5 生态破坏和生态退化 (2) 2 中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特点 (2) 2.1污染来源及类型多 (3) 2.2 污染物种类复杂 (3) 2.3 污染途径 (3) 2.4 污染负荷大 (3) 2.5污染范围大 (3) 3 中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原因 (3) 3.1 环境一直薄弱 (3) 3.2 缺乏科学的规划布局 (3) 3.3 环保机制不完善 (3) 4 中国农村环境问题治理措施 (4) 4.1 强化农业从业者的环境保护意识 (4) 4.2 确立环保法规,完善环保制度 (4) 4.3 加大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多渠道融资 (5)

4.4.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技术革新,确保先进技术应用于污染治理 (5) 5 结语 (6)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措施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农村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村民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及农村城镇化的进程,更关系到食品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的稳定[1~2]。济发展中,由于农业生产方式的粗放,农村生活污染物的乱排乱放以及农业基础设施的薄弱,农村环境污染形势严峻。尤其是在一些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环境污染已经严重阻碍了农村的社会发展和农民的生活改善[3~4]。因此,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显得必要而迫切。 1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 1.1 土壤污染 我国土壤污染主要表现为氮、磷肥过多,有机肥、微量元素缺少;其次塑料薄膜、购物袋等难降解白色垃圾及废电池等有毒固废随意丢弃对土地也产生了较大危害[5]。呈现出多源、复合、量大、面广、持久、有毒的现代环境污染特征,正从常量污染物转向微量持久性毒害污染物,在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尤其如此。我国农村大约有1.5亿亩耕地收到污染,其中2008年耕地面积净减少1.93万hm2。 1.2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 在新农村建设中,由于基础设施及管理体制落后,生污染物一般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现象;我国每年约有1.2亿t的农村生活垃圾露天堆放。没有垃圾收集系统或装置,随意堆积垃圾于房前屋后;绝大多数农村厕所简易,无化粪池,卫生状况不佳,易生蚊蝇;兽禽多以散养为主,且人畜共屋,兽禽粪便未经处理,一部分流失于环境。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推进,一些过去只是在城市出现的生活垃圾也成为农村垃圾的主要组成部分,不可降解垃圾占比迅速增加。农村垃圾大都集中露天堆放,形成恶臭熏天、蚊蝇乱飞的“垃圾山”[6]。目前,我国农村约有6.5亿常驻人口,每年产生生活垃圾约1.1亿t,其中有0.7亿t未做任何处理,相当于每年推出200多座百层“垃圾高楼”。农村生活垃圾已成为农村环境脏乱差的最突出表现。 1.3 农村地表水污染 受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兽禽养殖和农田径流以及乡镇企业等方面的污染,

保护生态环境调查报告模板

保护生态环境调查报告模板 生态环境和我们的日子有着密别可分的关系,下面小编整理了爱护生态环境调查报告模板,欢迎阅读! 爱护生态环境调查报告模板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日子的基本条件。党和政府把环境爱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伴随着基本国策、伴随着新的世纪正迈着希翼的足步,作为地球村的重要成员,草木葱郁,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家园。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地点,人类要在地球上安居乐业,就要保护地球,保护大自然。地球是茫茫宇宙间唯一一艘载有生命的航船,我们人类是这艘船上的乘客。当船漏水的时候,谁能说解救地球与我无关?山别孤独水孤独,因此水绕着山;梦别孤独心孤独,因此梦把心牵住;树别孤独鸟孤独,因此鸟在树上住;我们别能让水孤独,别能让心孤独,自然环境是人类栖息之地,也是人类日子的物质之源, 又是人们的游赏对象。古往今来的旅游者,都将观光赏景视作一种休养生息、调节日子、消除疲劳的乐事。所以,有很多的旅游者,为了能充分地享受大自然的美。他们别辞穷苦,爬山涉水、找幽探胜,留连于清溪碧流之间、忘返于奇山异峰之中、逗留于滨海沙滩之畔、闲逛于林荫绿地之下,而沉醉在优美的意境里,滋生一种超尘拔谷的情怀,自由邀翔的灵性,去纵情地领受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美,以陶冶情操、愉悦心情、启迪睿知,得到享受。可见一具群峰巍峨,清泉飞溅,林海绿浪,鸟语花香的优美环境,能吸引人们前去游玩、揽胜、搜奇和欣赏。反之,一具污水横流,垃圾遍地、黑烟布满,嗓声刺耳的恶劣环境,怎会是人们憧憬的旅游之地呢?所以,爱护好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是进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尤其在当前,随着历史的进步,时代的前进,经济建设的进展,日子水平的提高,更加激起人们的旅游兴趣。在新的旅游热潮的事情下,我们更应重视搞好环境爱护工作。现就进展旅游与爱护环境的关系,谈几点初浅的看法。 一、惟独环境美,才有旅游价值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不管是山川的自然体面,依然田园的秀媚景色,或是滨海的波涛浪花,基本上美好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环境,既可使人们留连忘返,沉醉在美的意境里,也可使人们得到陶冶情操,激发热情,充满活力。江山这样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算是形象地说明了大自然的美对人们的精神感应作用。所以,人们经过遨游风景区,观赏自然体面,瞻仰名胜古迹,赞美能工巧匠的高明艺术,享受大自然的美,而获得精神日子上的满脚。 固然,由于旅游者的种类、年龄、性别、职业、阅历、性格及思想意识、文化素质、宗教信仰、审美水平、具体环境等的别同,对美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异,正如孔夫子所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那样。如有一些旅游者在遨游名胜古迹时,常常会对一些古代建造、文物古迹,以及与文化传说有联系的风物,感到特别的兴趣。对这些人文景致的观赏,实际上包括了对古代人们改造自然,制造美好日子的赞叹。旅游者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进行遨游,既增长知识,又获得美的享受。这种知识的获得和美的观赏,往往是联系一起的,从而进一步增添了遨游的兴味。 但是,大自然的美,都与绿色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因为绿色是生命之色,绿色的环境能引起人们愉快的精神状态,并使人们得到良好的歇息,而保持旺盛的精力;绿色还有净化空气,改变自然环境的作用。因此经过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能够达到维护生态平衡,为人类制造合理的生存环境,为人们提供较多的接近自然美,享受自然美的机会。所以,爱护好绿色森林资源,算是维护优美环境的关键。因为森林一旦破坏,绿色生命之美也随之销声匿迹,呈如今人们眼前的,将是一幅荒山秃岭、穷山恶水、垃圾遍地、嗓声刺耳的凄凉衰败的景象,是人们所别愿一顾的厌烦之地。 因而,惟独环境美,才具有旅游价值。因此,我们这一代人别仅负有爱护和利用好

县域生态环境概况

县域生态环境概况 一、地形地貌 滑县土壤结构分为粘土和风沙土两种,东粘西沙,面积95%为黄河流域,5%为海河流域,应用地下水占总面积得98%。处于黄河冲积平原的西部边缘,地势比较平坦,起伏较小,总体呈西南高、东北低之势,海拔在50-65m之间,东西地面比降1/7000,南北地面比降1/5000。由于地处黄河故道,历史上受黄河多次泛滥的影响形成了“九堤、四坡、十八洼”的地形特点。 二、气侯、气象 滑县地处豫北古黄河冲积平原,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气候湿润,雨量较充沛,平均气温13.7度,平均降水量634.3毫米,日照2365.5小时,无霜期201天,适宜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棉花、红薯等农作物生长。 三、水资源 (1)地下水 滑县地下水较为丰富,在第四系全新统地层中含有8个含水层组。全县95%以上地下水呈弱碱性,pH在7—9之间,矿化度2g/L 以下的地下水占总面积的95.7%,绝大部分水质较好。

(2)地表水 流经滑县的地表水大部分属黄河流域,滑县西部及西北部边界地带属卫河水系海河流域。卫河自浚县曹湾村东入滑县县境,经道口桥上村至军庄北复入浚县,境内河长8km。 金堤河是滑县的主要排洪、排污河道,也是延津、封丘、长垣、濮阳、范县、台前等的一条大型排涝河道。金堤河在滑县境内的主要支流有黄庄河、柳青河、瓦岗河、贾公河、城关河、大宫河等。 黄庄河位于滑县东部,该河自长垣县东角城入滑县县境,在秦寨入金堤河。境内长度32.35km,黄庄河接纳了长垣县的大量城市和工业废水,水质污染严重。 柳青河发源于封丘县,是封丘县全境的主要河流,自半坡店入滑县县境,在田庄与黄庄河汇合,滑县境内全长51.76km,是滑县从西南到东北贯穿全县的最长河流。 贾公河起于双庙村,在大王庄入金堤河,全长27.5km,流域面积117km2。城关河原名贾公河分洪道,起源于柴郎柳,在白家庄入金堤河,是县城的主要纳污河,河长27.3km,流域面积160km2。 大宫河是1958年开挖的大型引黄河道,在封丘县西南部三义寨由黄河引水向东北,自西小庄以下称为金堤河。金堤河流经濮

谈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及其危害和原因

谈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及其危害和原因 由于人们对于经济效益的热衷和对金钱的崇拜,世界范围内自然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以破坏环境来换取表面上的经济增长的现象随处可见。我国面临的生态问题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我国当前面临的生态问题及其危害与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我国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但是可耕地资源十分有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面积急剧减少。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建筑占地最为严重,包括住房、工厂等的修建。在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荒村或者是“村中荒”现象。荒村现象大多是由于整村迁移导致的。“村中荒”则是由于宅基地外要导致的,村子面积不断扩大,但村中间的老宅或倒塌、或用来放置废弃物品。这些都体现了农村建设规划的不科学、不合理。其次是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占地。 二、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 我国目前有沙漠化土地约7.1×105km2,占国土面积的7.4%;戈壁面积5.7×105km2,占国土面积的 5.9%。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正以 2.1×103km 的速度扩展。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尤为突出,这些地区原本就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的脆弱生态环境之下;加上人类的过度开发,如伐木毁林,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质量退化,最终变成沙漠。 三、森林资源缺乏且急剧减少 我国森林资源极度缺乏,是世界森林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森林资源的缺乏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缺乏、林地面积急剧减少是由于人类过度的伐木开垦、毁林造田,以及火灾、病虫害等原因引起的。 四、水土流失日益加重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是世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造成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从自然方面来看,主要有多山,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冲刷;降水集中,多暴雨,冲刷力强;植被稀少,对地面的保护性差,易造成水土流失。从人为方面来看,主要有乱砍滥伐,植被破坏严重;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及其他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五、淡水资源严重缺乏 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奇缺的国家。虽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 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拥有十三亿多人口,若按人均计,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我国淡水资源奇缺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因素,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这导致有些地区水灾频发,有些地区又极度干旱。二是人为因素,我国国民惜水、节水意识薄弱,节水措施不到位,这导致水资源浪费现象随处可见。 六、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大量物种面临灭绝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然而,近年来我国生物多样性成骤减趋势,且大量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同时也使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我国生物多样性骤减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种生存环境的改变与破坏,人类掠夺式的开发与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入侵或不合理的引种等,此外人类非法收集、采挖、走私等行为也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七、各种污染严重 各种污染日趋严重,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光污染、噪音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等。其中,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尤为严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把经济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和重心,为了追求经济增长,大肆发展第二产业,人们长期只片面的注重经济效益而

保护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范文

保护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范文 有些人经常随便地把一次性饭盒、一次性塑料杯,还有白色的塑料袋,往小河随手一扔,就一走了之了。里面的污染物会渗透到深水里。水就会污染,也会造成白色污染。 生态环境就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和。下面有整理的保护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党和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伴随着“基本国策”、伴随着新的世纪正迈着希望的脚步,作为地球村的重要成员,草木葱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家园。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地方,人类要在地球上安居乐业,就要爱护地球,爱护大自然。地球是茫茫宇宙间唯一一艘载有生命的航船,我们人类是这艘船上的乘客。当船漏水的时候,谁能说拯救地球与我无关?山不孤独水孤独,所以水绕着山;梦不孤独心孤独,所以梦把心牵住;树不孤独鸟孤独,所以鸟在树上住;我们不能让水孤“独”,不能让心孤独,……自然环境是人类栖息之地,也是人类生活的物质之源,又是人们的游赏对象。古往今来的旅游者,都将观光赏景视作一种休养生息、调节生活、消除疲劳的乐事。因此,

有不少的旅游者,为了能充分地享受大自然的美。他们不辞穷苦,爬山涉水、寻幽探胜,留连于清溪碧流之间、忘返于奇山异峰之中、逗留于滨海沙滩之畔、漫步于林荫绿地之下,而沉浸在优美的意境里,滋生一种超尘拔谷的情怀,自由邀翔的灵性,去尽情地领受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美,以陶冶情操、愉悦心情、启迪睿知,得到享受。可见一个群峰巍峨,清泉飞溅,林海绿浪,鸟语花香的优美环境,能吸引人们前去游玩、揽胜、搜奇和观赏。反之,一个污水横流,垃圾遍地、黑烟弥漫,嗓声刺耳的恶劣环境,怎会是人们向往的旅游之地呢?因此,保护好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尤其在当前,随着历史的进步,时代的前进,经济建设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激起人们的旅游兴趣。在新的旅游热潮的情况下,我们更应重视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现就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的关系,谈几点初浅的看法。 一、只有环境美,才有旅游价值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无论是山川的自然风光,还是田园的秀丽景色,或是滨海的波涛浪花,都是美好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环境,既可使人们留连忘返,沉浸在美的意境里,也可使人们得到陶冶情操,激发热情,充满活力。“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就是形象地说明了大自然的美对人们的精神感应作用。因此,人们通过游览风景区,欣赏自然风光,瞻仰名胜古迹,赞叹能工巧匠的高超艺术,

环境生态学概述

环境生态学 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理科二班刘倩倩学号:201202045222

1.(1).生态学的概念:生态学(Ecology),是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于1869年定义的一个概念: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目前已经发展为“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有自己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的比较完整和独立的学科。它们的研究方法经过描述——实验——物质定量三个过程。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概念和方法的引入,促进了生态学理论的发展。如今,由于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紧密相关而产。 (2)生态学的意义: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生物的生存、活动、繁殖需要一定的空间、物质与能量。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对周围环境某些物理条件和化学成分,如空气、光照、水分、热量和无机盐类等的特殊需要。各种生物所需要的物质、能量以及它们所适应的理化条件是不同的,这种特性称为物种的生态特性。任何生物的生存都不是孤立的:同种个体之间有互助有竞争;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也存在复杂的相生相克关系。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不断改造环境,环境反过来又影响人类。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与多样化,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近代生态学研究的范围,除生物个体、种群和生物群落外,已扩大到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多种类型生态系统的复合系统。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几大问题都是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2.列举生物群落竞争,共生,寄生,腐生,他感的例子。 (1).竞争: 举例:牛与羊、农作物和杂草、大草履虫和小草履虫等。 (2). 共生包括偏利共生和互利共生: 1.偏利共生 仅一方有利称为偏利共生。如兰花生长在乔木的枝上,使自己更易获得阳光和根从潮湿的空气中吸收营养。藤壶附生在鲸鱼或螃蟹背上。鲫用其头顶上的吸盘固着在鲨鱼腹部等,都是被认为对一方有利,另一方无害的偏利共生。 2.互利共生 对双方都有利称为互利共生。世界上大部分的生物量是依赖于互利共生的。草地和森林优势植物的根多与真菌共生形成菌根,多数有花植物依赖昆虫传粉,大部分动物的消化道也包含着微两种生物的互利共生,有的是兼性的,即一种从另一种获得好处,但并未达到离开对方不能生存的地步;另一些是专性的,专性的互利共生也可分单方专性和双方专性。

调查报告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模板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模板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模板一 生态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整个外部世界的总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能量基础、生存空间基础和社会经济活动基础的综合体。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类的健康。迁安工业比较发达,尤其是近几年铁矿大量开采,给我市的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通过实地调查及各种渠道了解,发现了现存的几点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存在问题 (一)受传统生活习惯影响,少数村民保护生态环境意识不强。由于受传统生产、生活习惯影响,部分农民缺乏生态环保意识。秸秆乱堆、垃圾乱倒、生活污水乱排的现象还比较严重,个别村甚至出现了垃圾围村的现象;少数农民在施用化肥、农药、农膜以及畜禽养殖过程中,缺乏标准化生产意识,随意性比较大,容易造成农村土壤、水体污染;有的偏僻地区缺乏秸秆处理能力,就一烧了之,不仅污染了大气,也白白浪费了可利用资源。这些现象的存在,与中央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二)农村区域工业环境污染仍然存在,个别地区表现突出。一是农村区域工业企业污染治理不稳定。有的企业经过多年治理虽然能够达标排放,但受经济利益驱使,环境污染治理主动性不强,环保意识淡漠,个别企业治污达标不稳定和偷排偷放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极少数小作坊式企业或偏远地区小民营企业,治污设施落后或形同虚设,所产生的污水、废气、废渣直接排往农田、河道、水库。有的排污企业离居民生活区很近,排放的污染物造成村内饮用水污染。 (三)农村区域水土保持工作不尽如人意。一方面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问题比较突出。北部山区有的采选矿主重采选、轻治理,尾矿砂乱堆乱放淤塞河道等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需要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仍很庞大。 (四)农村饮水不安全和饮水困难村比重较大。据年统计,农村饮水不安全和饮水困难村很多,涉及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53.7%。饮水不安全的主要问题是含氟超标、苦咸水、未经处理的各类不合格地表水、污染严重的地下水及其它水质不达标的水等;饮水困难的主要问题是地下水位下降导致水量不足、北部山区居住分散打井成本过大、个别村地质条件复杂水源难找、村民只能到较远的地方拉、运水吃等。 (五)农村新能源利用发展不均衡。一方面,全市除沼气外的其它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农业生态学课程论文》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农资职31102班张梦瑶 【摘要】:根据统计数据,列举了我国当前所面临的水土流失与沙漠化、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空气质量恶化与大气环境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对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策略与措施。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人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和谐是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开发创造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力度和影响程度也越来越大。 气候、土壤、生物、水和矿产等自然资源,既是生物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得以安定和经济得以发展的基本保证。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全球变化趋势的出现,将进一步加重资源短缺与人类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迫切需要我国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此,必须增强全民的资源与环境意识。在发达国家、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自觉行为。在我国却有很大差距,其关键是缺乏必要的宣传和教育,现阶段的我们就是要了解我国资源与环境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增强他们的资源与环境意识,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生态与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土地荒漠化程度加快 我国是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受其危害的人口近4亿。荒漠化给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造成了可利用土地面积的减少,生产力下降,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恶化,旱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全国每年由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 (二)森林资源锐减 我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森林生长量,森林资源日益枯竭。森林资源号称“地球之肺”,对地球的大气环境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67万平方公里。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的表土总量达50亿吨,相当于全国耕地每年被剥去1厘米厚的肥土层,经济损失达100亿元。占国土面积38.2%的沙土流失区域内的河流以高含沙量著称,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抬升,长江每年带走泥沙近5亿吨。由于淤积,全国范围内水库库容量也在不断缩小。 (四)草原生态呈衰退趋势 我国拥有草地面积4亿多公顷,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利用条件较差的山地或高海拔地区,此类地区又多为大江大河的源头,而平原草地却因利用条件便

环境生态学重点知识点

环境生态学重点知识点-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环境生态学知识点 第一讲生物与环境 第一节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 一、环境的概念 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分为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为地球环境,包括:大气圈对流层、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生物圈,又称为地理环境。 二、环境的类型 1. 按环境主体分:以人为主体的人类环境、以生物为主体生物体以外的环境 2. 按环境性质分: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3. 按环境范围大小分:微环境、内环境、区域环境、地球环境、宇宙环境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 一、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地球上生物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的能量源泉——光 (一)光照强度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黄化现象是光与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最极端的典型例子,黄化是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 光合作用饱和点是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的效率与光强成正比,但到达一 定强度光合效率不会再增加,若继续增加光强,光合效率 下降,这点谓之饱和点。 光补偿点植物同化器官中,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 氧化碳相等时的光照强度。 按照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程度分为: 阳地植物:适应强光照地区生活。蒲公英、蓟、杨、柳、桦、槐等 阴地植物:适应弱光照地区生活。连线草、铁衫、红豆衫、人参、三七(二)光质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光质变化规律空间变化随纬度增加而减少,随海拔升高而增加; 时间变化冬季长波光增多,夏季短波光增多;中午短波光最多,早 晚长波光较多。 生物的适应 植物不同的光质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色素形成,向光性,形态建成的诱导等的影响是不同的。例如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只是可见光区。 动物可见光对动物生殖,体色变化,迁徙,毛羽更换,生长及发育等都有影响;紫外光有致死作用,特别是细菌,病毒及微生物,但昆虫 对紫外光有趋光反应。 (三)生物对光周期的适应 光周期现象生物对昼夜周期变化发生各种生理、生态反应的现象。 植物的光周期临界暗期指在昼夜周期中能诱导植物开花所需的最短或最长 的暗期长度。 根据植物对日照长度的反应类型分为:长日照、短日照、长短日照植物

生态调查报告范文4篇

生态调查报告范文4篇 我市历史上是个山清水秀、生态良好、风调雨顺、资源丰富的地方。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政策等因素导致生态环境建设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使全市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大量的森林植被遭到破坏,森林蓄积量和覆盖率逐年下降,到XX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0.1%,比1980年相比下降近6%。草原遭到破坏,人们盲目扩大耕地面积,大量草原被开垦。从1986年到现在年平均开垦草原XX公顷以上,目前平原乡镇草原基本已经全部退化(具体数目前正在普查中)。早年的讷谟尔河两岸草塘因围垦造地,使其丧失了应有的生态功能。其结果导致了水土流失严重、水源涵养能力下降、生态多样性遭到破坏、物种不断减少、自然灾害时有发生。森林草原植被的破坏不但恶化了环境,而且严重影响了人们生产生活,制约了全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此,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做大做强矿泉生态和旅游休闲特色产业经济,着力打造“生态、休闲、养生、宜居”城市,走出了一条特色化的生态发展之路。 大力实施森林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XX年以来共完成各类造林面积14.7065.365万亩。其中:“三北”防护林造林0.41万亩,退耕地造林1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5万亩,封山育(造)林面积

5.5715万亩,重点公益林培育林间空地造林面积1.46万亩,重点公益林培育疏林补植面积0.9万亩。 不断加大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力度。XX年以来实际完成退耕还草1900亩、草原治理900亩。加强草原管理,坚决制止和打击毁草开荒案件,累计查处毁草开荒案件120余起,解决草原纠纷36起,累计种植牧草780亩,青贮玉米1000亩。 全面推进国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加强地质环境治理,XX 年8月投资200万元完成了团结乡地质灾害治理项目。严格基本农田保护,保护区面积12.5万公顷,占全市耕地面积的84.37%。完成省重点小流域治理面积达1.8万公顷,全市水土流失治理率达24.39%。XX年完成团结矿泉稻土地一期工程250公顷,讷谟尔河流域土地项目585.77公顷,全市退化土地治理率达到14.6%。XX年10月辟建山口省级自然保护区一处,总面积为994.899平方公里。 积极开展城乡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一是围绕建设“矿泉旅游文化名城”发展战略目标,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城市环境质量。XX年至XX年四年累计投资3897.98万元,共完成市政工程64项。其中硬化道路15条,总面积62497平方米;栽植行道树1325株,绿化防护林5200余株;改造自来水干线4条2210米,排水管线12条8058延长米;新增和改造人行道13段,面积

中国生态环境状况)

中国生态环境状况 中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1 主要表现 水土流失严重: 建国初期,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平方公里。据1992年卫星遥感测算,中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7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7%。中国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的地区(从北到南)主要有:西辽河上游,黄土高原地区,嘉陵江中上游,金沙江下游,横断山脉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山地丘陵区。 沙漠化迅速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沙漠化受害最深的国家之一。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超过14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5%。80年代,沙漠化土地以年均增长21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近25年共丧失土地3.9万平方公里。目前约有5900万亩农田,7400万亩草场,2000多公里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工矿、乡村受到沙漠化威胁。 草原退化加剧: 70年代,草场面积退化率为15%,80年代中期已达30%以上。全国草原退化面积达10亿亩,目前仍以每年2000多万亩退化速度在扩大。由于草原退化,牧畜过载,牧草产量持续下降。 森林资源锐减: 中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昔日郁郁葱葱的林海已一去不复返。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林木生长量。若按目前的消耗水平,绝大多数国营森工企业将面临无成熟林可采的局面。森林赤字是最典型的生态赤字,当代人已经过早过多地消耗了后代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 生物物种加速灭绝: 据估计,中国的植物物种中约15-20%处于濒危状态,仅高等植物中濒危植物就高达4000-5000种。近30多年来的资料表明,高鼻羚羊、白鳍豚、野象、熊猫、东北虎等珍贵野生动物分布区显著缩小,种群数量锐减。属于中国特有的物种和国家规定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有312个种和种类,正式列入国家濒危植物名录的第一批植物有354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