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远程开放教育模式下的教师角色的浅析

有关远程开放教育模式下的教师角色的浅析
有关远程开放教育模式下的教师角色的浅析

有关远程开放教育模式下的教师角色的浅析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改变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使教师由“教学”转变为“导学”,教师的角色也因此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习者学习的向导、参谋、设计者、帮助者、管理者和激励者等。为“扮演”好教师的多重角色、发挥其“导学”作用,作为从事开放教育的一线教师,就要适时自觉地转变教育观念,熟练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跟踪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不断更新知识、完善自我,以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求。

【关键词】远程开放教育;角色;扮演;引导;指导;诱导;辅导;督导;疏导

“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要求从以教师为中心、课堂面授为主的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向教师“导学”、学习者自主学习、多种媒体支持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模式转变。这是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形式上的具体体现。这一教育模式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分散化、个别化自主学习,但它并非对教师作用的否定,反而对教师的“导学”作用更为重视,更为强调,教师的内涵或角色也由此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在此仅就远程开放教育模式下的教师角色定位谈点粗浅认识。

一、远程开放教育模式下的教师角色多重性

长期以来,教师由于受传统教育的思维定势和习惯心理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习惯“三中心论”,即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学习者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被牢牢地禁锢在课堂上学习书本知识。传统教育观也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这已成为千古不变的真理。随着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讯技术的发展并广泛地运用于教育,其对教育产生重大的影响,也改变着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曾描述:“当信息高速公路投入使用,上亿本书的内容就可以为人所用。读者可以问问题、印课文、在屏幕上读它,甚至用他选择的声音让计算机把文章读出来。信息高速公路就是他的导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传统职责在很大程度上被现代教育技术——电子教师所替代。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不再以信息的传播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为主,而是从“教师”转变为“导师”,从“教”学习者,转变为“导”学习者。

纵观远程开放教育试点的实施过程,教师的多重角色和“导学”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六导”和“六者”上。

第一、引导,充当向导、引路人(者)。远程开放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模式,要使学习者对它有所了解、从而为入学后学习观念的转变奠定基础,教师就必须发挥导引作用,“引”其入门。这一引路过程可以利用书面文字材料(如《开放教育百问》、招生简章、各专业教学计划等)、电视广播(如录像资料等)、网上广告、当面解说释疑等形式,分三个步

骤进行:首先,通过开放教育的管理制度、“导学”手段、教与学的模式、支持服务体系等项的介绍,使学习者了解什么是开放教育,明确开放教育与传统面授教育、函授教育的不同特点,帮助他们建立起初步的远程开放教育概念印象;其次,通过专业培养目标、方向和学制的介绍,通过专业教学计划和开设的主干课程等的说明,帮助学习者自主选择专业;再次,通过对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及依据不同专业方向构成的选修课的不同模块、课程的免修、免考与学分替代等的介绍,通过对课程学分、课程主要要求及难易程度的说明等,在学习者对所开课程有较清醒认识的基础上,使之能够自主、科学、合理地选择课程。教师这一角色的“扮演”、作用的发挥是在招生宣传和入学前教育中进行的。

第二、指导,充当参谋、指导者。学习者经报名、验证、注册后进入远程开放教育学习系统,要进行自主学习和个别化学习,必须合理选择学习媒体。为此,教师要从学习者的需要和可能两方面指导其选择媒体,当好学习者的参谋。一般来说,中央电大为所有必修课程和大部分选修课程准备了文字主教材、学习指导书、广播电视课(录音录像带)、CAI课件(磁盘或光盘)、IP课件、直播课堂、网上辅导材料(包括平时作业、综合练习、课程辅导、问题解答、在线交流等)等。这些媒体是为满足不同条件和需要的学习者准备的。其中,文字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是必备的,其他媒体对每位学习者既无可能也无必要全部拥有。如出差较多的人,不能按时收看电视课,但可以听录音带;上班的人不能看直播课堂,但能看直播课堂的重播或转录的录像带、光盘;有计算机但没有网络利用的人,可以通过办学单位的下载来利用网上辅导资料,也可以利用磁盘和光盘学习,等等。教师可以对多种媒体主要内容及作用、使用媒体需要的条件等给予介绍,并提出几种建议方案供学习者参考,指导每位学习者进行合理选择,力争使各媒体之间优势互补,又体现资源共享、经济实用原则。教师的这一参谋角色是学习者进行学习前准备所必不可少的。

第三、诱导,充当设计、鼓动者。当学习借助于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转化为其内在需要时,就能充分调动起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在远程开放教育模式下,教师借助于交互式的课程设计与组织、多种媒体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刺激,诱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为学习者创造特有的知识(再)发现的环境,推动学习者主体参与知识建构活动,这正符合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人类认识发生的始源性机制就是主体参与。为此,教师必须对课程的多种媒体进行精心策划、组织和一体化设计,采取适当技巧弥补多媒体教学设计上的情感缺失,注重情感关怀,以丰富教学环境。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措施诱导、鼓励学习者尝试和坚持使用多种媒体帮助自我学习,并从中掌握获取各种信息的途径、方法。正像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认为的那样,有效的学习有赖于学习者主体的能动参与,教师和学校的作用就是为学习者创造一个知识“再发现”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习者进行自我教育。教师这一角色的“扮演”或作用的发挥,旨在帮助学习者转变学习观念,维持学习动力,开发主体潜能。

第四、辅导,充当参与、帮助者。远程开放教育模式下的学习者自主学习和个别化学习,是有教师辅导帮助的自主学习和个别化学习,这是它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如自学考试等)的重要特征。在远程开放教育中,学习者的学习起点多种多样,知识能力因人而异,学习目标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的辅导帮助将贯穿于学习者课程内容学习的全过程。具体体现在:

(1)在大致统一的学习进度安排下,教师先采取集中面授方式对课程内容做总体介绍(包括课程学习大纲和考试大纲、课程体系结构、各章应注意的问题等),让学习者对课程内容和学习要求有一个基本了解,便于学习者自主和个别化学习。(2)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教师提出学习方法建议。包括:指导学习者如何看书;如何找出要点,提出难点,发现疑点;如何做读书笔记;如何进行知识系统化整理,写出难点试析,疑点化解,创新心得等;指导学习者如何获取学习支持服务;如何带着问题参加讨论、提问和辅导;如何运用理论、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如何进行备考和考试等。提供方法建议旨在帮助学习者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和增强其学习能力。这一学习方法指导对学习者至关重要。因为,21世纪的教育有四大支柱,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和学会共处,而“学会求知”首当其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提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3)针对课程具体内容进行辅导。传统面授教育对此采取教为中心、课堂面授、全面讲解方式,其突出缺点在于: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在远程开放教育模式下,教师则采取学为中心、集中与分散辅导结合、重难点精讲方式,利用多种形式(如集中面授辅导、当面个别辅导、在线交流、小组讨论、电话答疑、网上辅导、E-mail回复及信函辅导等)解疑答难,充当学习者学习的信息源,为学习者扫除学习上的种种障碍,增强其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教师这一角色的“扮演”及“扮演”是否到位、作用是否发挥,是关乎开放教育试点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第五、督导,充当管理、监督者。现代远程教育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实现了教与学的“时空分离”,并以此为其主要特征。这种教与学的“时空分离”带来了“师生分离”和“教管分离”,造成教师控制的先天不足,弱化了教学管理,使得远程开放教育过于依赖学习者主体参与和学习者自我管理能力。在没有教学管理压力环境下,缺乏自我管理学习能力的学习者很难自主完成学业。基于此,教师就必须加大对教学过程的控制力度。具体应从读书笔记的检查、课程分章作业的完成、学习进度的跟踪、平时作业的收缴、批阅和讲评、各种媒体的使用和邮件收发记载、考核结果的评价和反馈等环节入手,加强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检查、监控和指导,从而既保证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又借此培养、提高学习者的自我管理学习的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并进而将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监控管理责任逐渐由教师转给学习者,由学习者进行自我管理和监控。教师的这一角色对保证学习者学习的有效性和教学活动展开的有序性是尤为重要的。

第六、疏导,充当知音、友人、倾听者。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在突破了学习的时空界限的同时,带来了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的分离状态。这一“师生分离”状态虽然提供了相对宽松、自由和开放的学习环境,却使学习者在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时减少了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更减少了学习者和教师之间的交流,由此产生的孤独感在家庭压力、经济压力等的共同作用下就会造成学习者的心理障碍。在普通高校中,心理障碍问题虽然存在,但由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而并不突出。在远程开放教育中,这种心理障碍则会逐渐增多并日益突出;另一方面,教育过程的核心问题是个人之间也即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核心问题是无法、也不可能为教育技术所取代。多媒体技术的介入,使教学系统由传统的“人——人”模式转变为“人——机——人”的模式,这种模式带来的师生分离不仅是时空上的分离,更多的是感情上的隔离。因为学习者面对的是一个虽近在眼前,但从不注意自

己,更不认识自己的、只会重复那几句老话而且远在天边的人,如何能产生师生共鸣?虽然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它的交互性,但目前受技术条件、学习者习惯、师资配备等因素的影响,交互的频度、广度、深度还有很大局限性。即使技术上能够做到双向视频交流,也会因教师注意力有限而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再者,现代远程教育带来的时空分离、师生分离等,致使学习者得不到同步激励,从而使学习失去热情。人类行为学研究表明人类活动的积极性与激励程度有关,1964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了期望理论,认为人类工作的积极性(动力)来源于对工作的满意评价(效价)和完成工作的可能性估计(期望值),即:动力=效价×期望值。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价”和完成学习的“期望值”,对于激励他们完成艰苦的学习非常重要。传统教学的优点在于教师在实时教学中可以及时地肯定、认同学习者的每一点进步,使学习者不断地看到自己的成绩以及这些成绩所得到的社会承认,提高学习积极性。但是现代远程教育的“时空分离”、“师生分离”等会使学习活动失去重要的外部激励机制,学习者所谓的“自我学习”、“自我评价”满足不了人类本身的“社会尊重”和“自我实现”两大高层需要,降低了学习效价,从而影响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

针对上述问题,在远程开放教育模式下,教师首先必须重视与学习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接受必要的心理咨询知识培训、掌握必备的心理咨询方法、原则基础上,用一副善于倾听的耳朵和极具亲和力的语言帮助学习者释放不良情绪、舒解心理压力、降低心理负担,减轻心理负荷、增强学习者的心理承载力,使之成为心智健康的人;其次,必须重视师生之间必要的直接接触,开通师生情感交流的渠道,设法弥合师生的感情隔阂,提高学习者对教师及其课程的认同感,进而做到“情”通“理”达。因为人类感情的需要非虚拟接触所能满足,网上教学是难以取代传统高校教学中师生的情感交流、人格感染和精神激励的;最后,教师要在多媒体教学设计中注入人文关怀,在具体教学环节的设计和管理中引入赏识教育,在检查笔记、批阅作业、评价考核、解疑答难过程中及时肯定成绩、鼓励创新,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位学习者,以维持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度和持久力。教师这一角色的“扮演”涉及学习者学习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开掘、培养和训练,对学习者心智的健康、学业的完成、终身学习能力的获取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二、顺应时代发展 扮演好教师的多重角色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远程开放教育模式下,教师的角色是多重的、职责是多方面的。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扮演好教师的多重角色,我们需做的努力也是多方面的。

第一、观念转变到位是完成教师角色转换的思想基础。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要求教师更新观念,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从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从封闭教育向开放教育转变。然而,囿于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巨大惯性,教师要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突围”出来,完成向“导学”角色的转换并实现重心转移,是十分艰难的。因为,对大多数在应试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教师而言,传统教育打下的烙印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消除的。全面系统地传授、灌输知识对他们既已成定势又驾轻就熟,还深得对十几年面授教育习以为常的学习者的青睐。教师已习惯于被看作是掌握知识、占有知识、传递知识的人,是知识的垄断者和传播者,是“讲坛上的圣人”。因此要使教师从“独奏者”角色过渡到“伴奏者”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习者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但是,教师观念转变的缓慢、滞后和不到位会带来教育教学模式有效转换的艰巨性。事实上这种转换

过程越长,对适合于开放教育的微观教学模式的构建就越难,对保证教学质量的负面效应就越大。有鉴于此,作为从事开放教育的一线教师,要适时自觉地进行“角色”的转变,并清醒意识到现代教师职责“已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观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从而切实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积极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观念,确立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指导思想,自觉地调整教师与学习者的关系,努力成为学习者学习知识的参与者、启发人、引路人,完成从知识的讲授者向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管理者的转变,以适应现代学习化社会的需要。

第二、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实现教师角色转换的技能基础。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并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无疑是对传统教育的一次革命。传统教师的形象是作为知识的讲解者出现,一张嘴、一本书和一支粉笔打天下,教师苦练的基本功是“三字一话”,曾几何时,这些规矩受到无情的冲击,教师的基本功变成了“三机一画”,即录像机、电视机、计算机和自制动画。教学手段的变化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条件下的远程开放教育,其最本质的问题就是:如何利用多种媒体创设虚拟学习环境以整合教与学的行为。因为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一方面要在一定距离间隔的情况下重建教与学的关系,另一方面要从远处把一个教育环境置于学习者的正常生活环境中,特别是在学习个别化的前提下,实现教与学行为的重新整合。这就要求教师熟练掌握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利用计算机进行备课、制作电子教案,游刃有余地在网上作业,任意浏览、下载教学所需的资料,并会制作网页和CAI课件,进行网上教学。——对教师而言,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已成当务之急。

但是,在学习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过程中,有几个基本方面是必须予以解决的。一是教师要克服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神秘感、恐惧感和焦虑感。要认识到:对教师而言,只需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初步知识和操作技能,了解一些常用的应用软件,就可以在教学上使用多媒体技术了。进而在消除疑惑的基础上,大胆尝试,勇于实践,刻苦钻研,努力提高自身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熟练程度;二是教师要尝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资源的设计和开发。现代教育技术再先进也仅是学习的工具,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远程开放教育的目的是要达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构建远程教学的新模式。也就是说光有路、有车还不行,还要有充足的货,要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供学习者选用,否则教学资源匮乏将严重影响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会使传统的面授教学得以回归。——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能力应成为教师必备的重要素质;三是教师在设计开发教学资源时需考虑:从教学角度出发设计应注重内容的精当性和教学的可用性,即内容精练适当又能满足教与学的互动要求。从学习角度出发设计应侧重学习的个性化和人性化,即想方设法建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基本问题引入——多角度地鉴别——给出不同的案例——浏览不同观点,得出自身的答案”,唯有此,才能彻底纠正传统的、线性的、被动的观看方式,从而转变为交互式、多结局、主动参与的方式,以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同时注重包括兴趣、情绪、意志、性格、态度等在内的人的非智力因素的关照和培养。从技术角度出发设计应偏重于设计本身的科学化和装饰的适当性,以实现教学资源的标准化、合理化,防止装饰得过于“严肃化”或“幼稚化”,以免造成学习者学习精力的分散和情绪的低落。当然,上述要求对教师而言看似很高,却是教学资源开发设计的发展方向。我们理当努力。

第三、不断更新知识,把握和跟踪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是教师扮演好其多重角色的内在要求。首先,巨大的“数字差别”警醒我们,严峻的社会现实迫使我们急起直追。《 望新闻周刊》(2000年第47期)专题文章曾指出:我国同发达国家存在明显信息差距。我国与西方七国相比,人均计算机占有率相差32-90倍之间,互联网普及率相差143-176倍之间。我国各地区之间的信息差距,大大高于经济发展水平。例如东部、中部、西部因特网普及率之比为197∶45∶32。城乡之间信息差距十分悬殊,网络用户城市普及率为农村的740倍,且呈现扩大趋势。——面对如此的“数字鸿沟”,我们惟有借助现代远程教育来完成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以便为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目标而努力;其次,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知识大爆炸要求人们加快知识更新的步伐。由于知识所具有的两大特性,即知识的时效性和无限增殖性,加之伴随科技进步而产生的知识“半衰期”的迅速缩短,使人们一方面面对着快速增长的新知识和日益复杂的工作局面,一方面已经掌握的知识又愈来愈不能适应新的发展需要。在社会中生活的每一个个体都深切体会到,惟有连续不断的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至于落伍和被淘汰。——这也是终身教育理念为人们所认同并得以广泛传播的现实原因。终身教育是进入21世纪的一把钥匙,作为教师,我们只有紧握这把钥匙,不断追踪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技术的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顺应时代要求与时俱进;再者,在远程开放教育模式下,教师面对的学习对象要求教师不断参与继续教育。远程学习者是一大批学习能力不齐、文化基础相异、思维方式有别的学习者,教师要“扮演”多重角色,发挥其“导学”作用,做到指导到位而不越位,除要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外,更要有宽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服务意识。因为,作为远程开放教育质量控制关键因素的教师,其业务水平的高低、服务意识的强弱、观念转变的快慢等都将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质量。凡此种种,惟有不间断的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最终解决问题;最后,教师的成长由“自在”到“自为”再到“自由”,除了通常所说的知识增长、技能训练等条件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重视对教育问题的思考与分析、对教育实践的观察和反思,即要具备教育问题意识和教育反思能力。教育思想贵在“思想”、“思考”、“思索”等功夫,教育认识的提高离不开对教育历史的总结,教育思想的深化就在于对过去教育实践的反思,教育理论的创新需要对教育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洞察。没有教育问题意识,就不可能进入教育研究的境界;没有教育反思的能力,就不可能获得教师应有的智慧和素养,从而也就不可能“扮演”好教师的多重角色。因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也是最终要失败的。为此,着眼于我国教育现代化以及当前教育改革实践中的思想建设,潜心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实践过程的探索和研究,这种尝试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对远程开放教育模式下教师“导学”作用的发挥也是不无益处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