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4月份 月考检测化学试题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4月份 月考检测化学试题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4月份 月考检测化学试题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4月份月考检测化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及现象实验结论

A 常温下,将同样大小、形状的锌与铝分别加入到相同体积98%的

浓硫酸中,观察到前者反应速率更快

锌比铝活泼

B将盐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产生气泡氯的非金属性大于碳

C向溶液X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如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溶液X中一定含有2

4

SO-

D 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

石蕊试纸变蓝

该溶液中一定含

4

NH+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

A.常温下浓硫酸有强氧化性,铝遇浓硫酸钝化,无法比较Al与Zn的活泼性,故A错误;B.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要比较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即根据HClO4酸性比

H2CO3强,可判断出氯的非金属性大于碳,故B错误;

C.向溶液X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Cl2,出现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可能为氯化银或硫酸钡,原溶液中可能含有银离子、亚硫酸根离子,不一定含有2

4

SO-,故C错误;D.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4

NH+,故D正确;

答案为D。

2.图是利用二氧化硅制备硅及其化合物的流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反应②③说明SiO2属于两性氧化物

B .由反应④说明酸性,H 2SiO 3>H 2CO 3

C .硅胶吸水后,经干燥可以重复再生

D .图中所示转化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C

【详解】

A .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能和强碱反应,反应方程式为SiO 2+2NaOH=Na 2SiO 3+H 2O ;但也能和特殊的酸氢氟酸反应,反应方程式为:SiO 2+4HF=SiF 4↑+2H 2O ,二氧化硅只是能和特殊酸反应,和其它酸不反应,和酸的反应没有普遍性,所以不能说明其具有两性,A 错误;

B .高温下SiO 2能与Na 2CO 3固体反应生成Na 2SiO 3和CO 2,不是在常温下进行,且不是在水溶液中进行,不能说明硅酸的酸性强于碳酸,B 错误;

C .硅胶吸附水后,可通过热脱附方式将水份除去重复使用,C 正确;

D .图中二氧化硅与氢氟酸、氢氧化钠、碳酸钠的反应,硅酸钠与盐酸的反应、硅酸的分解、硅酸的生成,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D 错误; 答案选C 。

【点睛】

解答本题时,注重物质的性质及化学与生活,把握物质的性质及发生的反应,注意虽然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但它能和特殊的酸(氢氟酸)反应。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晶体硅常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B .碳酸钠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 .明矾常用于自来水的消毒杀菌

D .高压钠灯常用于道路和广场照明

【答案】D

【详解】

A .二氧化硅用于制造光导纤维,晶体硅可用于制造晶体管及太阳能电池,A 错误;

B .碳酸氢钠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而碳酸钠溶液碱性强,对人会产生一定的腐蚀作用,因此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B 错误;

C .明矾具有净水作用但无强氧化性,因此常用于自来水的净化,但不能对水进行消毒杀菌,C 错误;

D .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穿透力强,因此常用于道路和广场照明,D 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

4.下列反应在指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A .HClO ???→光照HCl

B .Fe 2H O ???→高温Fe 2O 3

C .S 2O ???→点燃SO 3

D .S Fe

Δ??→Fe 2S 3 【答案】A

【详解】

A .HClO 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分解,生成HCl 和O 2,A 正确;

B .Fe 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Fe 3O 4和H 2,B 不正确;

C .S 在O 2中点燃,只能生成SO 2,不能生成SO 3,C 不正确;

D .S 与Fe 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只能生成FeS ,D 不正确;

故选A。

5.一定量的锌与100 mL 18.5 mol·L-1的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A 33.6L(标况)。将反应液稀释至1 L,测得溶液的c(H+)=0.1mo1·L-1,则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气体A为SO2和H2的混合物B.气体A中SO2与H2的体积之比为4︰1 C.反应中共消耗97.5g Zn D.反应中共转移3 mol电子

【答案】B

【分析】

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为33.6

22.4

=1.5mol,溶液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1×

1

2

=0.05mol,参加

反应是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1×18.5-0.05=1.8mol,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减小,设生成xmol二氧化硫,ymol氢气,则有 x+y=1.5 2x+y=1.8 ,解x=0.3,y=1.2;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2n(Zn)=2n(SO2)+2n(H2)=2×0.3+2×1.2,所以n(Zn)=1.5mol,据以上分析解答。

【详解】

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为33.6

22.4

=1.5mol,溶液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1×

1

2

=0.05mol,参加

反应是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1×18.5-0.05=1.8mol,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减小,设生成xmol二氧化硫,ymol氢气,则有 x+y=1.5 2x+y=1.8 ,解x=0.3,y=1.2;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2n(Zn)=2n(SO2)+2n(H2)=2×0.3+2×1.2,所以n(Zn)=1.5mol,

A、由以上分析可知气体为二氧化硫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正确,不选A;

B、气体为二氧化硫和氢气,体积比为0.3:1.2=1:4,错误,选B;

C、由以上分析可知,反应中共消耗金属锌的质量为1.5×65=97.5g,正确,不选C;

D、由以上分析可知,根据金属锌计算转移电子数为1.5×2=3mol,正确,不选D;

故答案选B。

6.下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a b c

A Al AlCl3Al(OH)3

B NO NO2HNO3

A.A B.B C.C D.D

【答案】B

【详解】

试题分析:A项:用Al(OH)3无法一步生成Al,故错。B项:可以。如2NO+O2=2NO2,

3NO2+H2O=2HNO3+NO,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故正确。C项:SiO2无法一步生成H2SiO3,H2SiO3无法一步生成Si,故错。D项:H2SO4无法一步生成FeS2,故错。故选B。

考点:无机推断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无机推断的知识,要求学生对课本中的化学反应要熟悉掌握,识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7.下表中,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

A.氢氧化钠可以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粘性的硅酸钠所以要用橡胶塞,表述I、II 都正确;

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是因为生成次氯酸,不是氯气具有漂白性;

C.酸性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酸,二者有联系;

D.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漂白原理是次氯酸钙与酸反应产生的次氯酸生效,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加入白醋能增强漂白能力,D正确。

8.将一定质量的镁、铜组成的混合物加入到稀硝酸中,金属完全溶解(假设反应中还原产全部是NO)。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3mol/L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比原合金的质量增加5.1g,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当生成沉淀达到最大值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一定为100mL

B.当金属全部溶解时,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一定是0.4mol

C.当金属全部溶解时收集到NO气体的体积为2.24L

D.参加反应的金属的总质量一定是6.6g

【答案】B

【解析】

【分析】

将一定量的镁和铜组成的混合物加入到稀硝酸中,金属完全溶解,发生反应为3Mg+8HNO3(稀)=3Mg(NO3)2+2NO↑+4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3mol/L 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发生反应为Mg(NO3)2+2NaOH=Mg (OH)2↓+2NaNO3、Cu(NO3)2+2NaOH=Cu(OH)2↓+2NaNO3,沉淀为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铜,生成沉淀的质量比原合金的质量增加5.1g,则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铜含有氢氧根的质量为5.1g,氢氧根的物质的量为5.1g÷17g/mol =0.3mol。金属在反应中均失去2个电子,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镁和铜的总的物质的量=0.3mol÷2=0.15mol;

【详解】

A、若硝酸无剩余,则参加反应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等于0.3mol,需要氢氧化钠溶液体积=0.3mol÷3mol/L =0.1L=100mL,硝酸若有剩余,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大于100mL,A错误;

B、根据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0.15mol×8/3 =0.4mol,B正确;

C、镁和铜的总的物质的量为0.15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生成的NO物质的量为

0.3mol÷3 =0.1mol。若为标准状况下,生成NO的体积为0.1mol×22.4L/mol=2.24L,但NO不一定处于标准状况,收集到NO气体的体积不一定为2.24L,C错误;

D、镁和铜的总的物质的量为0.15mol,假定全为镁,质量为0.15mol×24g/mol=3.6g,若全为铜,质量为0.15mol×64g/mol=9.6g,所以参加反应的金属的总质量为3.6g<m<9.6g,D 错误;

答案选B。

9.将一定量的锌与浓度为18.5mol/L的100mL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26.88L标准状况下的气体,反应后测得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1.0mol/L,则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n(SO2)/n(H2)=1/1 B.n(SO2)/n(H2)=4/1

C.n(SO2)/n(H2)=1/4 D.n(SO2)/n(H2)=3/2

【答案】A

【详解】

根据题意,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2SO4=ZnSO4+SO2↑+2H2O,

Zn+H2SO4=ZnSO4+H2↑,设反应生成SO2的物质的量为x mol,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为y mol,列方程为x+y=26.88÷22.4=1.2mol,2x+y=18.5×0.1-1.0×0.1÷2=1.8,解得

x=0.6mol,y=0.6mol,则n(SO2)/n(H2)=1/1,答案选A。

10.有50mL某气体,可能含有CO2、O2、NH3中的一种或几种,将其通过浓H2SO4没有发现体积变化。通过足量Na2O2后,体积变为30mL,则该气体可能为()

A.CO2为20mL,NH3为30mL B.NH3为40mL,O2为10mL

C.CO2为30mL,O2为20mL D.CO2为40mL,O2为10mL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有50mL某气体,可能含有CO2、O2、NH3中的一种或几种,将其通过浓H2SO4没有发现体积变化,说明不含有NH3;通过足量Na2O2后,体积变为30mL,说明含有CO2气体,根据反应方程式:2Na2O2+2CO2 =2Na2CO3+ O2,根据方程式可知,每有2体积的CO2发生反应,气体的体积会减少1体积,则反应减少的气体的体积是50mL-30mL=20mL,则含有CO2的体积是40mL,反应产生的O2体积是20mL,还有10mL的O2,故选项D正确。考点:考查混合气体的组成与性质的知识。

11.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氯气和碘离子反应生成碘单质和氯离子,氯气的氧化性比碘单质强,碘遇到淀粉显蓝色,故正确;B、铜和硝酸反应不是置换反应,故错误;C、溶液中可能是硫酸

根离子,或亚硫酸根离子,故错误;D、铝常温下在浓硝酸中钝化,故错误。

考点:氧化性的比较,硝酸的性质,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12.一定条件下,氨气和氟气发生反应:4NH3+3F2→NF3 +3NH4F,其中产物NF3分子结构和NH3相似。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NF3分子含有极性共价键B.NF3属于共价化合物

C.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 3:1 D.上述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属于共价分子

【答案】D

【分析】

4NH3+3F2=NF3+3NH4F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为+3价,F元素的化合价由0降低为-1,NH4F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以此来解答。

【详解】

A.NF3分子中含有氮氟化学键,该化学键是极性共价键,故A不选;

B.NF3分子结构和NH3相似,都属于共价化合物,故B不选;

C.在4NH3+3F2=NF3+3NH4F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为+3价,F元素的化合价由0降低为-1,氧化剂是氟气,还原剂是氨气,有方程式可知,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3:1,故C不选;

D.NH4F是离子化合物,为离子晶体,故D选;

故选:D。

13.在1L溶液中含有Fe(NO3)3和H2SO4两种溶质,其浓度分别为0.2mol·L-1和1.5 mol·L-1,现向该溶液中加入39.2 g铁粉使其充分反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溶液中Fe3+物质的量为0.8 mol

B.反应后产生13.44 L H2(标准状况)

C.由于氧化性Fe3+>H+,故反应中先没有气体产生后产生气体

D.反应后溶液中Fe2+和Fe3+物质的量之和为0.9 mol

【答案】D

【分析】

硝酸铁和硫酸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2摩尔和1.5摩尔,铁的物质的量为39.2/56=0.7mol,氧化性比较,硝酸氧化性最强,先反应,然后铁离子反应,最后氢离子反应。

Fe+4H++NO3-=Fe3++NO+2H2O

1 4 1 1

0.6 2.4 0.6 0.6

Fe+2Fe3+=3Fe2+

1 2 3

0.1 0.2 0.3

铁完全反应,没有剩余,溶液中存在0.6mol铁离子,0.3摩尔亚铁离子。

【详解】

A.反应后溶液中铁离子为0.6mol,错误,不选A;

B.没有产生氢气,错误,不选B;

C.先硝酸反应,错误,不选C;

D.铁离子与亚铁离子物质的量和为0.9mol,正确,选D。

答案选D。

14.将11.2 g的Mg—Cu混合物完全溶解于足量的硝酸中,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x(假定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产生21.4 g沉淀。根据题意推断气体x的成分可能是()

A.0.3 mol NO2和0.3 mol NO

B.0.2 mol NO2和0.1 mol N2O4

C.0.6 mol NO

D.0.1 mol NO、0.2 mol NO2和0.05 mol N2O4

【答案】D

【分析】

向Mg—Cu混合物与足量的硝酸反应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产生21.4 g沉淀为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所以沉淀中m(OH-)为21.4 g-11.2 g=10.2 g,物质的量为

10.2g

=0.6 mol,根据电荷守恒可知,11.2 g的Mg—Cu提供的电子为0.6 mol,据此

17g mol

分析;

【详解】

A. 生成0.3 mol NO2和0.3 mol NO,N元素获得电子为0.3 mol×(5-4)+0.3 mol×(5-2)=1.2 mol,得失电子不相等,A错误;

B. 生成0.2 mol NO2和0.1 mol N2O4,N元素获得电子为0.2 mol×(5-4)+0.1 mol×2×(5-4)=

0.4 mol,得失电子不相等,B错误;

C. 生成0.6 mol NO,N元素获得电子为0.6 mol×(5-2)=1.8 mol,C错误;

D. 生成0.1 mol NO、0.2 mol NO2和0.05 mol N2O4,N元素获得电子为0.1 mol×(5-2)+0.2 mol×(5-4)+0.05 mol×2×(5-4)=0.6 mol,得失电子相等,D正确;

答案选D。

15.铜跟1mol/L的硝酸溶液反应,若C(NO3-)下降了0.2mol/L,则C(H+)下降A.0.2mol/L B.0.8mol/L C.0.6mol/L D.0.4mol/L

【答案】B

【解析】

【详解】

由铜和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Cu+2NO3-+8H+=3Cu2++2NO↑+4H2O可知,参加反应的硝酸根和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8,所以当c(NO3-)下降了0.2mol/L,则c(H+)下降0.8mol/L,B正确,选B。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反应的实质,即能知道根据离子方程式求解。典型错误就是根据化学方程式求解,因为参加反应的硝酸中,有一部分(四分之三)硝酸根没有参加反应只有四分之一的硝酸根被还原为NO 。

16.现有Fe 、Al 、Si 三种单质的混合物,取一半投入足量的NaOH 溶液中,将剩余的一半投入足量的稀硫酸中,若经测量两次实验产生的气体质量相等,则原混合物中Fe 、Al 、Si 三种单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为( )

A .6:4:3

B .1:1:1

C .2:3:4

D .3:7:6

【答案】A

【详解】

取一半固体投入足量的NaOH 溶液中,Al 、Si 与氢氧化钠反应放出氢气;将剩余的一半投入足量的稀硫酸中,Fe 、Al 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测量两次实验产生的气体质量相等,说明Fe 与硫酸反应放出的氢气和Si 与氢氧化钠反应放出氢气一样多,根据2442Fe H SO FeSO H +=+ 、223222Si NaOH H O Na SiO H ++=+↑ ,Fe 、Si 的物质的量比一定为2:1,故A 正确。

17.将43.8g Al 、Cu 组成的合金溶于足量的NaOH 溶液中,产生6.72L 气体(标准状况)。另取等质量的该合金溶于过量的稀硝酸中,生成13.44LNO(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 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为

A .39.2g

B .44.8g

C .58.8g

D .66.4g 【答案】C

【详解】

合金溶于足量的NaOH 溶液中,金属铝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气体氢气6.72L ,物质的量为0.3mol ,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以知道n(Al)=0.3×23

=0.2mol ,故金属铝的质量为0.2×27=5.4 g ,金属铝提供电子的量是0.6 mol ,将合金溶于过量稀硝酸中,分别生成Al 3+ 、 Cu 2+离子,根据电子守恒,金属共提供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3.44×

322.4=1.8 mol 故Cu 共提供的电子物质的量为1.8-0.6=1.2 mol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 溶液,铝离子全部转化为偏铝酸根离子,不会出现沉淀,所得沉淀为氢氧化铜,由电荷守恒可以知道,反应中金属铜提供的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生成碱的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即n(OH -)=1.2 mol ,所以反应后沉淀的质量等于43.8-5.4+1.2×17=58.8 g ;C 正确;

故答案选C 。

18.CuSO 4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有关制备途径及性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途径①所用混酸中H2SO4与HNO3物质的量之比最好为3:2

B.相对于途径①、③,途径②更好地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

C.1molCuSO4在1100℃所得混合气体X中O2可能为0.75mol

D.Y可以是葡萄糖

【答案】C

【详解】

A、根据反应式3Cu+8H++2NO3-=3Cu2++2NO↑+4H2O可知,硫酸与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3︰2,选项A正确;

B、途径①③中均生成大气污染物,而②没有,所以选项B正确;

C、1mol硫酸铜可以生成0.5mol氧化亚铜,转移1mol电子,所以生成0.25mol氧气,选项C不正确;

D、醛基能被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氧化,生成氧化亚铜,葡萄糖含有醛基,D正确;

所以正确的答案选C。

19.一定量的锌与100 mL 18.5 mol·L-1的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甲33.6 L(标准状况)。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 L,测得溶液的c(H+)=0.1 mol·L-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反应中共消耗1.8 mol H2SO4B.气体甲中SO2与H2的体积比为4∶1 C.反应中共消耗97.5 g Zn D.反应中共转移3 mol电子

【答案】B

【分析】

Zn和浓硫酸发生:Zn+2H2SO4(浓)=ZnSO4+SO2↑+H2O,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浓度减小,

稀硫酸与Zn发生:Zn+ H2SO4(稀)=ZnSO4+H2↑,则生成的气体为SO2和的H2混合物,根据反应的有关方程式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列方程组计算。

【详解】

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33.6

22.4/

L

L mol

=1.5mol,溶液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为

1

2

×1L×0.1mol/L=0.05mol,

参加反应的n(H2SO4)=0.1L×18.5mol/L-0.05mol=1.8mol,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减小,

设反应生成xmolSO2,ymolH2,

Zn+2H2SO4(浓)=ZnSO4+SO2↑+H2O

x 2x x

Zn+ H2SO4(稀)=ZnSO4+H2↑

y y y

x+y=1.5

2x+y=1.8

解之得 x=0.3,y=1.2

所以反应会生成0.3mol的二氧化硫和1.2mol的氢气。

A.由以上计算可知,反应中共消耗1.8mol H2SO4,故A正确;

B.气体A为SO2和H2的混合物,且V(SO2):V(H2)=1:4,故B错误;

C.反应中共消耗金属Zn的质量m(Zn)=(0.3mol+1.2mol)×65g/mol=97.5g,故C正确;D.在反应Zn+2H2SO4(浓)=ZnSO4+SO2↑+H2O 中,生成0.3mol的二氧化硫转移电子为0.6mol,反应Zn+ H2SO4(稀)=ZnSO4+H2↑中,生成1.2mol氢气转移电子2.4mol,所以反应中共转移3mol电子,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方程式的相关计算,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浓硫酸和稀硫酸性质的不同,从质量守恒的角度解答该题,计算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关系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新制氯水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色

B.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

C.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的反应产物为Fe2O3和H2

D.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答案】B

【详解】

A.氯水中生成了盐酸和次氯酸,盐酸具有酸性,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漂白,所以向新制氯水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先变红色后褪色,故A错误;

B.硝酸分解生成二氧化氮、氧气和水,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气体,浓硝酸溶解了二氧化氮而呈黄色,故B正确;

C.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的反应产物为Fe3O4和H2,故C错误;

D.浓硫酸能将有机物中H、O元素以2:1水的形式脱去而体现脱水性,故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使蔗糖脱水生成炭黑,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睛】

氯水由于存在氯气和水的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所以氯水含有氯气分子,水,盐酸和次氯酸,与不同的试剂反应时,起作用的微粒不同;①与硝酸银反应:氯离子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②与碳酸钠反应: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③与有色布条作

用:次氯酸有漂白性,有色布条褪色;④与石蕊试液作用:先变红后褪色,因为溶液中有酸,显酸性,有次氯酸有漂白性;⑤与二氧化硫作用:黄绿色退去,二氧化硫和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硫酸和盐酸。

21.如图装置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X中试剂Y中试剂

A用MnO2和浓盐酸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Cl2饱和食盐水浓硫酸

B用Na2SO3与浓盐酸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SO2饱和Na2SO3溶液浓硫酸

C用Zn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H2NaOH溶液浓硫酸

D CaCO3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CO2饱和NaHCO3溶液浓硫酸

A.A B.B C.C D.D

【答案】D

【分析】

X之前的装置为发生装置,而集气瓶不能进行加热;X和Y装置为除杂装置,Y之后的装置为气体的收集装置,其中导管长进短出,为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详解】

A.用MnO2和浓盐酸制取Cl2需要加热条件,图示装置不能完成,故A错误;

B.用Na2SO3与浓盐酸制取SO2,二氧化硫气体中会混有氯化氢气体,应用饱和的亚硫酸氢钠进行除杂,若用亚硫酸钠,二氧化硫会与亚硫酸钠发生反应,故B错误;

C.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所以应用向下排空气法进行收集,而图示方法用的是向上排空气法,故C错误;

D.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可以用饱和的碳酸氢钠进行除杂,后进行干燥可得到纯净的二氧化碳,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22.某固体X可能含有Na2O2、Fe2O3、Al2O3、SiO2、K2SO4、Na2SO3、NH4NO3、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进行如下实验以确定其组成: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 .溶液1中不可能含有Cl -

B .气体1可能是二种气体的混合物

C .固体1可能是二种固体的混合物

D .固体X 中,K 2SO 4和Na 2SO 3两种物质至少含一种

【答案】D

【详解】

固体X 可能含有Na 2O 2、Fe 2O 3、Al 2O 3、SiO 2、K 2SO 4、Na 2SO 3、NH 4NO 3、MgCl 2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Fe 2O 3、Al 2O 3、SiO 2都难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K 2SO 4、Na 2SO 3、NH 4NO 3、MgCl 2都为溶于水的盐;加入足量水,有气体1产生,则X 中一定含有Na 2O 2,Na 2O 2与水的反应为2Na 2O 2+2H 2O=4NaOH+O 2↑,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热;

A.因为MgCl 2与NaOH 反应生成Mg(OH)2沉淀和NaCl ,Mg(OH)2不溶于NaOH 溶液,而固体X 中加入足量水得到的固体1能与NaOH 溶液反应得到溶液2,故固体1中不含Mg(OH)2,X 中不含MgCl 2,溶液1中不可能含Cl -,A 正确;

B.若X 中还含有NH 4NO 3,则固体X 加入足量水后还会发生反应:

NH 4NO 3+NaOH ΔNaNO 3+NH 3↑+H 2O ,气体1可能是O 2、NH 3的混合物,B 正确;

C.若X 中还同时含有Al 2O 3、SiO 2,X 与足量水反应后可能溶解部分Al 2O 3、SiO 2,还有未溶解的Al 2O 3、SiO 2在固体1中,Al 2O 3、SiO 2都能溶于NaOH 溶液,C 正确;

D.溶液1中加入盐酸/BaCl 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1中可能含SO 42-、SiO 32-等,即溶液1中不一定含SO 42-,则原固体X 中不一定含有K 2SO 4、Na 2SO 3,D 错误;

答案选D 。

23.下列有关S 和2SO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硫粉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可以生成3SO

B .空气吹出法提取海水中的溴常用2SO 作氧化剂

C .将2SO 通入()32Ba NO 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

D .2SO 具有漂白性,所以能使品红溶液和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

【答案】C

【详解】

A .硫粉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也只能生成2SO ,A 不正确;

B .空气吹出法提取海水中的溴,常用2SO 作还原剂,将溴还原为易溶于水的氢溴酸而富

集,B 不正确;

C .二氧化硫的水溶液显酸性,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有强氧化性,可以将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因此,将2SO 通入()32Ba NO 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C 正确;

D .2SO 具有漂白性,所以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是其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不是因为其有漂白性,而是因为其有还原性,D 不正确。

综上所述,有关S 和2SO 的叙述正确的是C 。

24.下列有关含硫物质转化判断正确的是( )

A .0.1molCu 与足量的硫充分反应,生成物的质量比该单质的质量增加了1.6g

B .如图是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装置。B 中盛装的是浓硫酸,作用是干燥SO 2

C .Cu 投入稀硫酸中加热,没有明显变化,加入一定量的H 2O 2溶液,金属Cu 逐渐溶解,反应中H 2O 2起催化作用

D .25.0mL0.100mol?L -1的Na 2S 2O 3溶液恰好把224mL(标况)Cl 2转化为Cl -,则S 2O 23-将转化为S

【答案】A

【详解】

A .2Cu+S =?Cu 2S ,0.1mol 铜和足量的硫充分反应,生成物的质量增加△m =m (S)=

12n (Cu) ×32g/mol=12

×0.1mol×32g/mol=1.6g ,故A 正确; B .由题中图示可知,B 中盛装的是浓硫酸,若是干燥SO 2,装置中导管应该长进短出,所以该装置不符合洗气要求,是为了实验安全的作用,故B 错误;

C .铜投入稀硫酸中加热,没有明显现象,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金属铜逐渐溶解,反应中过氧化氢起氧化剂作用,发生的反应为Cu+H 2O 2+H 2SO 4=CuSO 4+2H 2O ,故C 错误;

D .25.0mL0.1mol/L 的Na 2S 2O 3溶液恰好把224mL(标况)Cl 2转化为Cl -,则

n (Cl 2)=0.224L 22.4L /mol

=0.01mol ,转移电子为0.02mol ,n (Na 2S 2O 3)=0.1mol/L×0.025L=0.0025mol ,设S 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失电子变为x 价,根据得失电子相等,则0.0025mol×2×(x -2)=0.02mol ,解之x =+6,Na 2S 2O 3转化为Na 2SO 4,故D 错误;

答案为A。

25.将Mg、Cu组成的26.4g混合物投入到适量的稀硝酸中,固体完全溶解,将产生的气体和6.72L(标准状况下)氧气混合通入水中,恰好全部被水吸收.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4mol/L﹣1的NaOH溶液,使金属离子完全沉淀.则形成沉淀的质量是

A.63.8 g B.53.6 g C.46.8 g D.43.2 g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Mg、Cu与稀硝酸发生反应变为Mg2+、Cu2+,硝酸得到电子被还原变为NO,在反应过程中金属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与硝酸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NO与氧气反应又转化为硝酸,则转移的电子就是氧气得到的电子,氧气是6.72L÷22.4L/mol=0.3mol,则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是n(e-)=0.3mol×4=1.2mol。当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时,金属形成Mg(OH)2、Cu(OH)2沉淀,结合的OH-的物质的量与金属单质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因此形成沉淀的质量就是金属质量与氢氧根离子的质量和,m(OH-

)=nM=1.2mol×17g/mol=20.4g,所以沉淀的质量是26.4g+20.4g=46.8g,答案选C。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守恒方法在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中的应用的知识。

【名师点晴】许多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守恒规律可以达到快速解题的目的,常见的守恒关系有:①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某种原子总数不变的原子守恒;②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荷守恒;③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守恒、原电池或电解池中两极通过的电子总数相等;④从守恒思想出发还可延伸出多步反应中的关系式,运用关系式法等计算技巧巧妙解题。

二、实验题

26.亚硝酰氯(NOCl)是一种红褐色液体或黄色气体,沸点为-5.5℃,遇水和潮气分解。

回答下列问题:

(1)NO与Cl2在通常条件下可反应得到NOCl。某实验小组用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C12,Cu和稀HNO3制NO。

①制取NO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选用下列部分装置预制备一瓶干燥纯净的氯气,各玻璃导管接口连接顺序为____(气流方向从左至右)。

(2)文献中记录的一种利用浓盐酸和NaNO2浓溶液反应制取NOCl的原理及装置如下所示:

反应原理:NaNO2+2HCl=NOCl↑+NaCl+H2O。制取装置图:

①仪器X的名称为_______,用它代替分液漏斗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C的U形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

(3)取少量产品NOCl滴入盛有水的试管中,液面上方有白雾且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在试管口变为红棕色,NOCl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3Cu+8H++2NO3―=3Cu2++2NO↑+4H2O b→e→f→i→h→d→c→g 恒压分液漏斗

便于浓盐酸顺利滴入三颈烧瓶中有红褐色液体生成防止水蒸气进入U形管中,同时除去尾气中NOCl等酸性气体 3NOCl+2H2O=HNO3+3HCl+2NO↑

【分析】

(1)①Cu和稀HNO3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

②浓盐酸与MnO2共热反应制得的C12中混有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应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用酸性干燥剂干燥氯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并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中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2)①仪器X的名称为恒压分液漏斗,与分液漏斗相比,恒压分液漏斗能起到平衡气压的作用,便于浓盐酸顺利滴入三颈烧瓶中;

②由题意可知,亚硝酰氯沸点为-5.5℃,温度低于-5.5℃时会冷凝变为红褐色液体;注意亚硝酰氯遇水和潮气分解,冷凝收集时要注意防止水蒸气进入U形管中;

(3)由题意可知,亚硝酰氯液体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盐酸和一氧化氮气体;

【详解】

(1)①Cu和稀HNO3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Cu+8H++2NO3―=3Cu2++2NO↑+4H2O,故答案为3Cu+8H++2NO3―=3Cu2++2NO↑+4H2O;

②浓盐酸与MnO2共热反应制得C12,制得的C12中混有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将气体通过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除去极易溶于水的氯化氢气体,再将气体通过盛有五氧化二磷的干燥管,干燥氯气,因氯气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因氯气有毒,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防止污染空气,则制备一瓶干燥纯净的氯气,各玻璃导管接口连接顺序为b→e→f→i→h→d→c→g,故答案为b→e→f→i→h→d→c→g;

(2)①仪器X的名称为恒压分液漏斗,与分液漏斗相比,恒压分液漏斗能起到平衡气压的作用,便于浓盐酸顺利滴入三颈烧瓶中,故答案为恒压分液漏斗;便于浓盐酸顺利滴入三颈烧瓶中;

②由题意可知,亚硝酰氯沸点为-5.5℃,装置C中冰盐水的作用是冷凝亚硝酰氯,则U 形管中可收集到红褐色亚硝酰氯液体;因亚硝酰氯遇水和潮气分解,则装置D中碱石灰的

作用是防止水蒸气进入U形管中,导致亚硝酰氯遇水和潮气分解,同时吸收尾气中NOCl 等酸性气体,故答案为有红褐色液体生成;防止水蒸气进入U形管中,同时除去尾气中NOCl等酸性气体;

(3)由题意可知,亚硝酰氯液体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盐酸和一氧化氮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OCl+2H2O=HNO3+3HCl+2NO↑,故答案为3NOCl+2H2O=HNO3+3HCl+2NO↑。

【点睛】

亚硝酰氯沸点低,遇水和潮气会分解,制备和收集时,应注意防止亚硝酰氯与水蒸气接触是解答关键,也是易错点。

27.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设计实验探究氨的催化氧化。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先将C处铂丝网加热至红热,再将A处产生的气体通过B装置片刻后,撤去C处酒精灯。部分实验现象如下:C处铂丝继续保持红热,F处铜片逐渐溶解。

(1)装置A中使用的药品是NHHCO3固体,则A需要的仪器有试管、导管橡胶塞和__(填选项序号)。

a.锥形瓶

b.酒精灯

c.烧瓶

d.蒸发皿

(2)装置B的作用是___。

(3)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4)该装置存在的主要缺陷是__。

(5)如图所示的E装置可防止F中溶液倒吸进入D中,请在图中画出装置E中的导气管。___

(6)若进入F装置的物质成分和质量一定,可向F中加入下列物质中的__(填字母)使铜片溶解的质量增多。

A.Na2CO3 B.NaCl C.CuSO4 D.H2SO4

(7)乙小组认为可将甲小组的装置中A、B部分换成如图2所示装置(其余部分相同)进行实验。烧瓶中加入的是过氧化钠固体,则分液漏斗中加入的最佳试剂是__,U型管中加入的试剂是__。

【答案】b 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产生C中所需的反应物氧气

4NH3+5O24NO+6H2O 缺少尾气处理装置或 D 浓氨水碱石灰

(或氢氧化钠)

【分析】

若装置A中使用的药品是NH4HCO3固体,酒精灯加热生成氨气、水、二氧化碳,B中过氧化钠可除去水、二氧化碳,并生成氧气(或A、B中改为过氧化钠与氨水制备气体、碱石

灰干燥后通入C 中),C 中发生4NH 3+5O 24NO+6H 2O ,D 中浓硫酸吸收多余的氨气、且吸收水,E 可防止F 中溶液倒吸进入D 中,则E 中连接D 的为短导管,NO 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则F 中发生3Cu+8H ++2NO 3-

═3Cu 2++2NO↑+4H 2O ,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具有硝酸的强氧化性,可溶解更多的Cu ,图中缺少尾气处理装置,以此来解答。

【详解】

(1)若装置A 中使用的药品是NH 4HCO 3固体,则A 需要的仪器有试管、导管、橡胶塞和酒精灯,故答案为:b ;

(2)装置B 的作用是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产生C 中所需的反应物氧气;

(3)装置C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 3+5O 2

4NO+6H 2O ;

(4)该装置存在的主要缺陷是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5)装置E 要防倒吸,故E 中的导气管为或;

(6)F 中发生的反应是铜和稀硝酸的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 ++2NO 3-═3Cu 2++2NO↑+4H 2O ,,反应中消耗的氢离子物质的量大于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所以向溶液中只要加入氢离子,就可以溶解更多的铜,所以应该加入硫酸,故答案为D ; (7)将甲小组的装置中A 、 B 部分换成图中装置(其余部分相同)进行实验,烧瓶中加入的是过氧化钠固体,则分液漏斗中加入的最佳试剂是浓氨水;U 型管中加入试剂是碱石灰(或氢氧化钠)。

28.胆矾(42CuSO 5H O ?)是一种重要的硫酸盐,在生产工业中应用广泛。以下是一种实验室制备胆矾的流程:

(1)若Ⅹ是浓硫酸,“酸浸”时加热会生成一种有毒的无色气体,该气体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2)若X 是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酸,常温下“酸浸”会生成另一种有毒的无色气体,该气体遇空气变红棕色,则“酸浸”时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3)“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____和_________。

(4)“结晶”时的操作为_________、冷却结晶。

(5)实验室可采用沉淀法测定所得胆矾晶体中42CuSO 5H O ?的含量,经加水充分溶解,加入足量2BaCl 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最后得到沉淀28g (约0.12mol )。在过滤前,需要检验2-

4SO 是否沉淀完全,检验方法是:静置后,向上层清液中__________,该实

验流程获得胆矾的产率为_________。

(6)为确定用浓硫酸“酸浸”可能产生的气态氧化物,设计如下实验:

用集气瓶收集两瓶气体,倒置在水槽中,分别缓慢通入适量2O 或2Cl ,如下图所示。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以下现象:

①装置A 中集气瓶里总是还有气体,装置B 中集气瓶充满溶液;

②水槽里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通入2O 或2Cl 后,实验现象均为红色由浅变深。 请写出B 中通入氯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SO -2323Cu 8H 2NO 3Cu 4H O 2NO ++++=++↑ 漏斗 玻璃棒 蒸发浓

缩 滴加少量2BaCl 溶液,若无沉淀产生,则证明2-

4SO 沉淀完全 60% 22224SO Cl 2H O H SO 2HCl ++=+

【分析】

铜粉经酸浸后得到硫酸铜溶液,经过滤1除去不溶性杂质,再将硫酸铜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析出42CuSO 5H O ?晶体,经过滤2,得到42CuSO 5H O ?晶体,并根据物质的性质、守恒关系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1)浓硫酸与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2SO 和水,则该有毒的无色气体是2SO ;

(2)若X 是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酸,常温下“酸浸”会生成另一种有毒的无色气体,该气体遇空气变红棕色,则该气体为NO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元素守恒配平该反应

的离子方程式为-2323Cu 8H 2NO 3Cu 4H O 2NO ++++=++↑;

(3)“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还有漏斗和玻璃棒;

(4)硫酸铜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析出42CuSO 5H O ?晶体,再经过滤2,得到42CuSO 5H O ?晶体;

(5)实验室可采用沉淀法测定所得胆矾晶体中42CuSO 5H O ?的含量,经加水充分溶解,得到硫酸铜溶液,加入足量2BaCl 溶液,生成4BaSO 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最后得到4BaSO 沉淀约0.12mol ,根据元素守恒可知,胆矾晶体中42CuSO 5H O ?的实际产量为0.12mol ,又铜粉的质量为12.8g ,即铜的物质的量为0.2mol ,42CuSO 5H O ?的理论产量为0.2mol ,故该实验流程获得胆矾的产率为0.12100%=60%0.2

?;在过滤前,需要检验2-

4SO 是否沉淀完全,检验方法是:静置后,向上层清液中滴加少量

2BaCl 溶液,若无沉淀

产生,则证明2-

4SO 沉淀完全;

(6)A 装置中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溶液显酸性,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紫色溶液变红,再通入氧气,发生反应2SO 2+O 2+2H 2O=2H 2SO 4,酸性增强,红色由浅变深;B 装置中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溶液显酸性,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紫色溶液变红,再通入氯气,发生反应22224SO Cl 2H O H SO 2HCl ++=+,酸性增强,红色由浅变深。

【点睛】

第(2)、(6)问分别书写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难度不大,但是学生们仍然容易出错,就是错写成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学生们做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按要求作答,可以用笔进行重点圈画,提醒自己是写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

29.已知SiO 2、SO 2和CO 2都是酸性氧化物,化学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Mg 和Na 的化学性质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Ⅰ.用上图所示装置进行Mg 和SO 2的实验,其中A 是制备SO 2的发生装置。用80%的H 2SO 4溶液与Na 2SO 3固体制取SO 2 。

(1) 写出装置B 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 中NaOH 溶液的作用是___。

(2)你认为该装置不足之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答出两点即可)。 Ⅱ.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实验室制Si ”的研究,它们以课本为基础,查阅资料得到以下可供参考的信息:①工业上在高温时用C 还原SiO 2可制得Si ②Mg 在点燃的条件下即可与SiO 2反应 ③金属硅化物与稀H 2SO 4反应生成硫酸盐与SiH 4④Si 和SiO 2均不与稀H 2SO 4反应 ⑤SiH 4在空气中自燃他们在研究报告中记载着“……选用合适的物质在适宜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再用足量稀硫酸溶解固体产物;然后过滤、洗涤、干燥;最后称量……在用稀硫酸溶解固体产物时,发现有爆鸣声和火花,其产率也只有预期值的63%左右”。 (3) 该小组“实验室制Si ”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估计“用稀硫酸溶解固体产物时,发现有爆鸣声和火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3Mg+SO 2 = 2MgO+MgS 吸收多余的SO 2,防止污染环境 在A 和B 之间没有连接一干燥装置;C 装置未与大气相通;在镁下方未垫一不锈钢片,镁与玻璃管反应;未设计一防倒吸装置 2Mg+SiO 2Δ2MgO+Si 金属镁与生成的硅继续反应生成硅化镁,硅化镁与

安徽省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安徽省舒城干汊河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年级化学试卷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考生注意:1.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填写在试卷上不得分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O 16 N14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共价化合物——硫酸、纯碱、水 B.分散系——空气、水玻璃、盐酸 C.非电解质——液氯、乙醇、NH3 D.强氧化剂——盐酸、硫酸、硝酸 2.实验室配制1 mol·L-1盐酸250 mL,下列不需用的仪器是 A.250 mL容量瓶B.托盘天平 C.胶头滴管D.烧杯 3.下列与化学概念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合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B.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C.催化剂能改变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D.石油是混合物,其分馏产品汽油为纯净物 4.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标准状况下,6.02×1023个分子所占的体积约是22.4 L ②0.5 mol H2所占体积为11.2 L ③标准状况下,1 mol H2O的体积为22.4 L ④标准状况下,28 g CO与N2的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22.4 L ⑤各种气体的气体摩尔体积都约为22.4 L·mol-1⑥标准状况下,体积相同的气体的分子数相同 A.①③⑤B.④⑥ C.③④⑥D.①④⑥ 6.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Y原子的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Z单质可制成半导体材料,W与X属于同一主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元素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

高一化学第一次月考质量分析

高一化学第一次月考质量分析 发表日期:2006年3月28日 一、对本次试卷的分析 本次试卷总体上较全面的考查了本阶段所学内容,非选择题部分难度适中,选择部分个别题目稍嫌超前或偏难,学生由此感觉整份试题比较难。 二、学生成绩的分析 本次考试参考人数836人,全年级的平均分为64.46分,及格率为65%,不及格人数平均每班有20人左右,情况比预想的要差,对部分学生的学习信心打击也比较大。从各班情况来看,除个别班级外,差异不是很大,说明整个年级面临的问题大致相同。虽然试卷客观上偏难,但如此多的低分表明:在化学学科方面,掉队同学有增多的趋势。 三、学生答题情况的分析 除试题中偏难题外,错误最多的是一些基本符号、化学式及重要的化学用语(如同位素、电子式、离子方程式的表示等)。不少学生对这些一知半解,或平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不应有的错误。 其次是重要知识的掌握不够到位。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特点、典型元素和物质(如最活泼的金属、非金属,高氯酸、氢氧化铝等)等课堂上强调的知识学生答题情况仍不是很好,示课堂听课的效率有待提高。 再次是一些基本规律的运用不够熟练、灵活,如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等不少学生不能将具体题目与之相联系。 四、阶段教学工作总结与计划 本月以来,备课组针对第五章内容较抽象、难学的特点,本着打好基础、逐步加深的宗旨展开教学,但从考试情况来看,学生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这一方面与试题有关,另一方面,反映出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未能及时得到发现和解决,学习化学的信心和兴趣还有待加强。因此,下一阶段,我们准备作好以下工作:在进行新课学习的同时继续巩固本章知识的掌握,突出真正的重点;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层次性,尤其在作业的布置上体现这一点,;尽可能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并作好平时的形成性检测。

(工作总结)高中化学老师工作总结

高中化学老师工作总结 高中化学老师工作总结 范文一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9)、(10)两个班级的化学教学工作,本学期主要的教学任务就是完成“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任务,而化学反应原理是一本比较抽象的模块,它是继必修课程《化学1》、《化学2》之后的选修课程,她从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以及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研究化学反应现象,探索化学反应规律。对于这个模块的教学,务必建立在学生有必须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方来展开教学的,这一个学期高二的教学中的确面临了很大的压力和问题。,下方我对本学期的教学做以下几点的总结: ●一、能认真完成学期初制定的教学工作计划,完成备课组的教研活动,在每一次上课前能 认真备好课,以及在课堂上能上好每一堂课。因为高二的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相对来说比较薄弱,而化学反应原理又比较抽象,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改变自我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到达教学的效果和目的。 ●二、作为高二化学备课组长,本学期能与同伴展开群众备课,并构成统一的教案,这样能 从各方面提高我们实际教学的潜力,能按时出好每一份练习,对于每个专题学习完之后能及时进行专题的考试,及时检查自我在教学中的不足,及时改善。 ●三、这一个学期的教学是虽然是一个选修模块的教学,但是从高考考试大纲的要求中,明 白这一部分在高考中属于必考的资料,而且占的比重也是比较大,所以在高二年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向高三年的老师借了相关的资料和考试大纲,再结合我们教学大纲,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并能在原有教材的教学上补充了高考所要求的资料。 ●四、有时光我就去听同组老师的课,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十分多的知识,及时纠正了 自我教学上的不足之处。作为一个老师经验和方法真的十分重要,在平时教学中要不断给自我充电,不断提高自我,不能有所怠慢,学生的问题不能忽视,他们的问题提出,不仅仅体现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另一个方面也是对我的提高。 ●五、在对学生作业的批改过程中,采用多种方式,比如面批,学生在对化学用语这一方面 经常出错,所以在这一方面我下了比较大的工夫,在布置学生作业之前我总是先进行题目的筛选,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六、在本学期高二基础学段的教学中,我能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的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架 起“桥梁”,设置了一系列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展开用心的讨论,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帮忙学生巩固知识,应用知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2021-2022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2021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试卷说明:本场考试10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Fe:56 Cu:64 Zn:65 Ag:108 一、选择题(共30分) 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和使用 B.NaHCO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明矾可用于水的杀菌消毒 D.从海水中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2. 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NH3 B.乙醇 C.Cu D.NaCl 3.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可将下列各组混合物分离的是 A.硝酸钠氢氧化钠 B.氧化铜二氧化锰 C.氯化钾碳酸钙 D.硫酸铜氢氧化钠 4.下列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分离水和CCl4 B.干燥Cl2 C.转移溶液 D.蒸发食盐水 5.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6 g Fe和足量的盐酸完全反应失去电子数为0.3 N A B.22.4L SO2含有N A个SO2分子 C.1.6g CH4所含的电子数为N A D.标况下,4.48L的水中含有H2O分子的数目为0.2N A 6.能证明SO2具有漂白性的是

A.品红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溶液红色消失 B.溴水中通入SO2气体后,溶液褪色 C.滴入酚酞的NaOH溶液中通入SO2气体,红色消失 D.酸性KMnO4溶液中通入SO2气体后,溶液褪色 7.足量的两份铝粉分别与等体积的盐酸和NaOH 溶液反应,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1,则盐酸和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2:3 B.3:1 C.1:2 D.1:1 8.下列图示的四种实验操作名称从左到右依次是() A.蒸发、蒸馏、过滤、萃取B.过滤、蒸馏、蒸发、萃取 C.过滤、蒸发、蒸馏、分液D.萃取、蒸馏、蒸发、过滤 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硫酸铝与氨水反应:Al3++3OH-=Al(OH)3↓ B.碳酸钙溶于醋酸:CaCO3+2H+ =Ca2++H2O+CO2↑ C.氯气跟水反应:Cl2 + H2O = 2H++ Cl-+ClO- D.NaHCO3溶液中加入盐酸:H++HCO3= CO2↑+H2O 10.下列对有关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A.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2+ B.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均降低,原理不相同 C.向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一定含有SO42 D.常温下,浓硫酸可以用铁质容器储运,说明铁与冷的浓硫酸不反应 11.离子方程式H++ OH-= H2O可表示的化学方程式是() A.盐酸与氢氧化铜的反应 B.硫酸氢钠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C.硫酸与氢氧化镁的反应 D.盐酸与氨水的反应 12.把7.4 g Na2CO3·10H2O和NaHCO3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溶于水配成100 mL溶液,其中c(Na+)=0.6 mol·L-1。若把等质量的固体混合物加热至恒重,残留固体的质量是()A. 3.18 g B. 2.12 g C. 4.22 g D.5.28 g 13.仅用下表提供的玻璃仪器(非玻璃仪器任选)或实验装置(图1、图2)就能实现相应实

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渭南高级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u :64 O :16 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8小题,每题3分,共54分) 1.中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已确定第116号元素L v的名称为鉝.关于 L v的叙述错误的是() A.原子序数116 B.中子数177 C.核外电子数116 D.相对原子质量293 2.下列过程中,只破坏共价键的是() A.酒精溶于水 B.HC l溶于水得盐酸 C.将N a2SO4熔融呈液态 D.从NH4HCO3中闻到了刺激性气味 3.对滴有酚酞试液的下列溶液,操作后溶液颜色变深的是() A.明矾溶液加热 B.小苏打溶液中加入少量N a C l固体 C.氨水中加入少量NH4C l固体 D.CH3COON a溶液加热 4.活化分子是衡量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重要依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增大压强,可使活化分子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 B.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 C.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 D.升高温度,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大大增加 5.已知:△G=△H-T△S,△H为焓变,T为热力学温度,△S为熵变,当△G <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G>0时反应不能自发进行,据此,下列吸热反应中,在高温下不能自发进行的是() A.CO(g)═C(s)+O2(g) B.2N2O5(g)═4NO2(g)+O2(g) C.(NH4)2CO3(s)═NH4HCO3(s)+NH3(g) D.M g CO3(s)═M g O(s)+CO2(g)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氨水能导电,所以NH3为电解质 B.室温下,水的电离平衡常数为1.0×10-14mol2·L-2 C. 相同温度下,等浓度的(NH4)2CO3和(NH4)2F e(SO4)2中的c(NH4+)后者大 D.硫化氢的电子式为 7.常温时,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物质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N a2CO3②N a HSO4③CH3COOH④N a HCO3.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②>①>③>④ D.②>③>④>① 8.在25℃时,用蒸馏水稀释1mol/L氨水至0.01mol/L,随溶液的稀释,下列各项中始终保持增大趋势的是()

高一化学月考质量分析

高一化学月考质量分析 一、对本次试卷的分析 本次试卷总体上较全面的考查了本阶段所学内容,非选择题部分比较容易,,选择题部分难度不大,整个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所以学生感觉比较容易 二、学生成绩的分析 本次考试参考人数815人,全年级的成绩分布如下: 90分以上 1名 80----89 32名 70----79 171名 60----69 204名 及格率为50%,情况比预想的要差,从各班情况来看,除个别班级外,差异不是很大,说明整个年级面临的问题大致相同。虽然试卷客观上比较荣翻译,但如此多的低分表明:在化学学科方面,掉队同学有增多的趋势。 三、学生答题情况的分析 除试题中一道题偏难外,错误最多的是一些基本概念对不少学生对这些一知半解,或平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不应有的错误。 其次是重要知识的掌握不够到位。课堂上强调的知识学生答题情况仍不是很好,示课堂听课的效率有待提高。再次是一些基本公式的运用不够熟练、灵活,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及粒子数目几个物理量之间的转换关系不清楚、等不少学生不能将具体题目与之相联系。 四、阶段教学工作总结与计划 本月以来,备课组针对第一章内容较抽象、难学的特点,一方面打好基础、另一方面,慢慢加深难度的做法,从学生的成绩来看,反映出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未能及时得到发现和解决,学习化学的信心和兴趣还有待加强。因此,下一阶段,我们准备作好以下工作:在进行新课学习的同时继续巩固本章知识的掌握,突出真正的重点;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层次性,尤其在作业的布置上体现这一点,;尽可能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并作好平时的形成性检测。

高一化学教学期末总结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高一化学教学期末总结,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高一化学教学期末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了高一(1)、(2)、(7)班的化学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已经如期、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 今年我在备课时,参考和分析了很多有关资料,尽量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方式,认真写好教学纲要,尽量使知识点的教学有条理性,学生较易学和理解。同时课后及时对刚上完的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记录自己的不足和收获,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进行改进,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虚心请教其他老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时,我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同科组

老师的课(尤其是同级的老师),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也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 三、认真批改作业,及时进行针对性评价 作业是一种很好的信息反馈方式,从作业中能够发现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布置作业要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对市面上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选编习题,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我认真分析并记录了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针对性的评讲,并及时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做到有的放矢。 四、根据学生实际,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我教的三个班中,大部分同学上课还是很认真,学习劲头也较浓,只是个别班后进生面太大了,后进生基础太差,考试成绩也就差,有些学起来就没信心,更不想去学。针对这种情况,我通过找他们个别谈话和分析他们的作业、试卷了解原因,对于对化学不感兴趣的,我就用一些实际例子跟他们说说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或聊一些有趣的化学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对于没有努力去学的学生,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对于由于基础太差,抱着破罐

高一上第四次月考化学试卷(答案解析)

【精品】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高一上第四次月考化学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实验室中对于少量金属钠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A.保存在水中B.密封,保存在广口瓶中 C.用铝箔包裹,密封在广口瓶中D.密封,保存在煤油中 2.加入适量的H2SO4溶液,可使下列离子在溶液中的数目显著减少的是 A.Cl- B.NO3- C.Na+ D.CO32- 3.自然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Fe B.Cu C.Al D.Ca 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CO32-+2H+=CO2↑+H2O B.往CuCl2溶液中加入钠2Na+Cu2+=2Na++Cu C.铁与稀硫酸反应 Fe+2H+= Fe2++H2↑ D.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H++SO42-+Ba2++OH-= H2O +BaSO4↓ 5.铝在人体中积累可使人慢性中毒,世界卫生组织将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而加以控制。铝在下列使用场合中,必须加以控制的是() A.制造炊具B.制防锈油漆C.制铝合金窗D.炼铝厂制造铝锭 6.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2.4L CO中一定含有6.02×1023个分子 B.在标准状况下,22.4L CH4与18g H2O所含有的电子数均为10 N A C.常温常压下,16g O2与16gO3含有的分子数相同 D.0.1 mol/L K2SO4溶液中含有K+为0.2 N A 7.下列各组离子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Na+、Mg2+、Cl-、OH-B.H+、Ca2+、CO32-、NO3- C.Cu2+、K+、SO42-、NO3-D.Na+、H+、OH-、Ca2+ 8.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定有氧元素参加B.氧化反应一定先于还原反应发生C.氧化剂本身发生氧化反应D.一定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向)9.下列描述的一定是金属单质的是()

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新版

2019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卷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54分)。 1.下列离子中,电子数大于质子数,且质子数大于中子数的是 A.OH- B.Mg2+C.OD- D.D3O+ 2.将下列各种液体分别与溴水混合并振荡,静置后混合液分成两层,下层几乎呈无色的是A.氯仿B.苯C.酒精D.KI 溶液3.下列变化全部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石油裂解,煤的气化B.煤的干馏,石油分馏 C.金属导电,熔融氯化钠导电D.金属的焰色反应,浓硫酸吸水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①甲基的电子式;②Cl﹣的结构示意图:; ③乙烯的分子式:CH2=CH2 ④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Cl;⑤乙酸分子的比例模型:;⑥氯乙烷的结构式:A.④B.③④⑤C.④⑤⑥D.①③④⑤⑥5.试推测第82 号元素X 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 A.X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有两种B..单质是能导电的固体 C.单质不能与氢气直接化合D.X 是非金属元素

6.氧化还原反应及盐与酸或碱的复分解反应遵循“强制弱”的规律,个别反应不符合该规律.下列反应中属于个别反应的是 A.2Fe3++Cu=2Fe2++Cu2+ B.Cu2++H2S=CuS↓+2H+ C.Cl2+2I﹣=2Cl﹣+I2 D.Al3++3NH3?H2O=Al(OH)3↓+3NH4+ 7.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的是 A.环己烷B.苯乙烯(C6H5CH=CH2) C.丙烯(CH3CH=CH2)D.乙烷 8.氢气和氮气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已知H﹣H 键、N≡N、H﹣N 键能分别为为Q1、Q2、Q3kJ?mol﹣1.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3Q1+3Q2<2Q3B.Q1+Q2<Q3C.3Q1+Q2<6Q3 D.3Q1+Q2<2Q3 9.合成金刚石的新方法化学原理为:①Na+CO 2C(金刚石)+C(石墨)+Na2CO3(未配平);方法比人工首次制得金刚石的旧方法②C(石墨)=C(金刚石)容易得多.以下表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②中既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又有新化学键的形成 B.新方法利用的是化学变化,旧方法利用的是物理变化 C.在反应①中每生成12g 金刚石需要消耗46g 金属钠 D.反应①和反应②中所得的金刚石都是还原产物

高一化学月考总结与反思

高一化学月考总结与反思 高一化学月考总结与反思 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掌握 和应用,导致答题错误。 2、语言表述不清楚,逻辑性较差,缺乏条理性。表现在不能用 精练的、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具体的反应现象,或对反应现象叙述不清;回答问题不能抓住重点问题去阐述,不能答出关键点。 3、能力与方法问题。阅读理解、综合分析与归纳、语言表达、 科学探究等能力较差,对化学学科中常用的科学方法不熟悉。表现 在不能正确归纳出不同化学反应的相似之处;不会进行探究性学习; 根据现象总结结论的能力较差。 今后教学的建议: 2、答卷中反映出学生不会审题、字迹潦草、写错别字、化学式 书写错误、语言表达不规范等,这说明在规范答题训练方面有缺陷,要在平时的作业训练及测试评讲中加强答题规的训练,注意科学性 和规范化,以减少答题的失误,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3、提高优秀率,降低低分率。 高一化学月考总结与反思[篇2]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及养成看书学习的良好习惯,本试卷以考查课本的概念,习题的变形题为主,基本没有难题,但知识 点覆盖广,对重点知识,学生平时又不够重视,易混淆的内容占较 大的比例,所以成绩的区分度高,最高分100分,最低分8。 一、试题评析

本次考试的试题设计总体以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考试范围是高一化学第一章到第三章第三节。试题主要检查学生双基落实情况,强调基础,具体如下: 1、试卷分值100分,共17题,时间为40分钟,重点对氧化还 原反应、离子反应以及物质的量的计算的考查。 2、本试卷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注重对实验内容的考查,实验内容 27分,占总分值的27%。既适应了当前试题的变化趋势,又体现了 课改的精神。 二、答卷情况分析: 年段平均分57.4,及格率45.32%,优秀率9.37%,最高分100分,最低分8。 存在问题: 1、对物质的分类理解不够,如第10题,对电解质的考查,错选的学生都是对概念的理解不到位,只要知道电解质是对化合物而言 的话,并可以排除BCD选项了。 2、审题不够认真,如11题,是求液面上升的高度,却误为剩余高度,又如16题,最后是要求气体的体积,很多学生却求出了气体 的物质的量。 3、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规范,或者是乱写,如,红色石蕊试纸写为红色PH试纸。 4、对氧化还原这一节的理解不够,导致有关被氧化的物质的质 量的计算失分较重。如16,17题。 5、对平时学过的知识没有掌握清楚,平时做过的练习,没有及 时的巩固,没有反思错误的原因。如第3、5、6、9题等。 6、化学计算始终是学生的薄弱点。本次考试计算题难度适中, 且做过类似的作业题目。但因学生理解能力较差审题马虎,计算能 力差等原因,导致得分率很低。且从试卷上反映出解题不规范现象 相当普遍。

高一化学期末教学总结

高一化学期末教学总结 高一化学期末教学总结1 对化学平衡这节课,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来看,我觉得授课教师李丽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资源的辅助性和必要性在这节课上得到了体现。下面我从以下两点进行反思。 首先,处理较好的一些突发事件。在用Excel做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坐标图的时候,出现了很多情况,比如,有的组只取了一个点来做图;有的组没有从零点开始找点,有的组只找了起始点和变化点,从这点可以看出来,有些学生对如何选取点来做图还不清楚,也就是说他们对数学中的函数图像还根本没有理解。有的组只做了正反应随时间变化的图像,那说明有的学生还没有理解可逆反应中存在着两个速率。有的组把速率和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做到了一起,那说明有的学生还没有理解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含义,事实上,还是在数学上的一些基本概念上不够理解。对于这些突发事件的处理上,我采取先找到一张做的比较准确的图像,带大家一起来分析如何找点做图像和图像的含义。在大家对准确的图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后,再找出一些有问题的图像让大家一起来分析问题所在。一方面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概念,;另一方面,加深了同学们对做图的理解和记忆。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只找了其中的几个例子来进行分析。 接下来谈谈这节课上出现的问题。课件上出现的问题。蔗糖溶解实验课件中,应该是不断向水中加入蔗糖,直到从宏观上看到加入的蔗糖不再溶解为止。由于时间关系,这点做的不够完整、准确。在蔗糖溶解的微观过程,开始溶解时和溶解一段时间后的课件中,小球逐渐减少的过程是不断重复的,这样容易给学生造成错误的印象,应该到最后画面停止,然后放个重来一次的按扭,让学生理解开始溶解时和溶解一段时间后,蔗糖的溶解速率都是大于结晶速率,所以加入的蔗糖最后都溶解了。 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课堂的应变能力不够。整节课有点前松后紧。在上课前应该预计到学生做图用的时间应该较多,而当时没有采取一定的变通措施。比如可以由原来的每个人做一个图像变为两个人做一张图像;或者课前做一定的准备,在做第二张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的时候,可以由老师提供一个做好的c—t图来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因为在做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的时候,学生已经了解到

百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化学(含答案)

百校联盟高一考与练·月考卷 化学第四次月考 (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Fe56 Cu64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危险警告标识”与对应“化学试剂”不符的是 2.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日益加重,下列行为造成的环境问题与其名称不符的是 A.工业废气中的固体悬浮物和矿山开采地的粉尘(雾霾) B.超市用的塑料袋随意丢弃(白色污染) C.工业上CO2的排放(酸雨) D.刻制印刷电路时使用过的腐蚀液直接排放到河流(河流和地下水污染) 3.有关物质及其用途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SO2(漂白纸浆、毛、丝、草帽辫等) ②氢氟酸(在玻璃上雕刻赏心悦目图案) ③Fe3O4(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 ④ClO2(自来水消毒剂) ⑤Al(OH)3(胃酸中和剂) ⑥Na2O2(作呼吸面具或潜水艇的供氧剂) A.①②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⑥ D.全部 4.在某澄清透明的酸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a+、K+、SO32-、SO42- B.Na+、Fe2+、Cl-、MnO4- C.Na+、K+、SiO32-、NO3- D.Al3+、NH4-、SO42-、Cl- 5.硅及其化合物在材料领域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取普通玻璃是以纯碱、黏土、石英砂为主要原料 B.二氧化硅是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常用材料

C.石棉(CaMg3Si4O12)表示为CaO·3MgO·4SiO2 D.水晶、玻璃、陶瓷的主要成分都属于硅酸盐制品 6.下列试剂的贮存方法和解释均正确的是 ①NaOH溶液应保存在带有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中,防止与空气中的CO2反应 ②金属Na保存在煤油中,防止与空气中的O2和H2O反应 ③浓硫酸应该保存在带橡胶塞的玻璃试剂瓶中,防止因浓硫酸粘性大而打不开瓶塞 ④漂白粉应密封保存,防止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⑤装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试剂瓶应放在同一贮存柜中,是因为两种试剂都具有挥发性 A.①② B.③④ C.② D.②⑤ 7.在3L由KNO3、Al(NO3)3、Ca(NO3)2组成的混合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大小如图所示,则此溶液中Ca2+的物质的量是 A.0.25 mol B.0.5 mol C.0.75 mol D.1.5 mol 8.下列对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向某溶液通入Cl2后,再滴入少许KSCN溶液,溶液变血红色,则原溶液中一定有Fe2+ B.向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 C.向某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无色无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有CO32- D.向某溶液中滴加氣水和CCl4,震荡后下层溶液显紫色,则原溶液中一定有I- 9.实现下列微粒的变化,一定需要加入还原剂的是 A.Fe2+→Fe3+ B.HClO→HCl C.Cl2→Cl- D.SO2→S 10.利用如图所示装置不能完成对应实验的是

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i N-14 0-16 Na-23 Al-27 Cu-64 Zn-65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8年4月22日是第49个世界地球日。今年地球日活动周主题为“珍惜自然资源呵护美丽国土”。下列有关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A.推广使用煤、石油、天然气,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B.普通锌锰于电池不含环境污染物,可以随意丢弃 C.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实行“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D.将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迁至偏僻的农村地区,提高贫穷地区居民收入 2.有机化合物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蚕丝和棉花的主要成分均是纤维素 B.糯米中的淀粉一经水解就酿成了酒 C.用加酶洗衣粉涤羊毛织品效果更好 D.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 3.轴烯是一类独特的星形环烃。下列有关三元轴烯( )与苯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A.均含有碳碳双键 B.均为平面结构 C.互为同分异构体 D.均能发生加成反应 4.硒(Se)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与互为同位索 B. 与属于同种原子 C. 与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D. 与是硒元素的两种不同核素 5.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 ,所用试剂和分离方法均正确的是 混合物所用试剂分离方法 A 甲烷(乙烯) 酸性高锰酸钾洗气 B 苯(乙酸) 氢氧化钠溶液分液

C 氯气(HCl) 氢氧化钠溶液洗气 D 乙醇(水) 金属钠蒸馏 6.现欲用纯净的CaCO3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生成CO2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OE段化学反应速率最快 B. FG段收集的二氧化碳最多 C.由图像无法推断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D.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溶液,可以降低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 7.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3 B.VII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一定位于IIA族 D.元素周期表中从第3列~12列中的元素均为副族元素 8.右图为氢氧燃料电池工作原理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M处通人氢气,a极是电池的正极 B.该电池的总反应为2H2+O2=2H2O C.N处通入氧气,在b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D.该电池产物为水,属于环境友好型的绿色电源 9.已知某反应中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A.该图像可以表示氯化铵与消石灰反应的能量变化 B.该反应过程中,一定有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成化学能 C.该反应过程中,形成新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小于断裂旧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 D.因为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所以该反应一定需要加热才可进行 10.下列反应过程中,同时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的是 A.2H2+O2 2H2O B. NH3 +HCl=NH4Cl

高中化学月考反思

高中化学月考反思 高中化学月考反思 高中化学月考反思1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已有一年,在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们是否对自己以往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行为进行了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思考,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回顾,运用教学标准要求不断检验自己,追求的是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 教学反思是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对于化学教师而言,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有助于提高教师自我教育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有助于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进一步完善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有助于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试图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促进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改革。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现在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连一些化学实验现象都只是教师的口述,而不给他们亲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的机会。

这就导致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纲要》中明确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 情感体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新课程付诸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新,决不能守旧。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化学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 例如,在讲到原子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然后制成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通过闪烁的方式及叠加的手段,展现电子云的特征。在比较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这两个概念时,动画模拟甲烷和氯气如何断键,氯原子与碳原子形成新键;乙烯中碳碳双键断裂,两个氯原子分别接到两个碳原子上,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反应机理。特别是有机化学部分,有机

最新高一化学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高一化学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通用6篇)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年级(4)(5)(9)(10)四个班的化学教学任务,从学生总体的化学成绩来看,这四个班的化学成绩一般,学生的基础较薄弱,学习化学的方法基本上停留在初三的学习阶段,主要靠死记硬背来学习,没有找到一种自身学习的方法,再者,很少主动学习,因而造成学习效率不高。 一学期来,本人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严格执行文科会考为中心目标,理科高考为目的化学教学。已经如期、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高一化学必修2模块的教学,同时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习进行复习,并做好补缺查漏工作。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下面就本人的工作做一个小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 本学期除了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教育教学,主要的目标就是激发学生兴趣,点燃对化学“喜爱”的火花,增强责任感,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注重夯实学生基础,改进学习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吸引学生,每节课都以饱满的热情走上讲台,以激情的教学吸引学生,以精彩的表演感动学生,让学生入迷。尽可能做到学生渴望上化学课,爱听化学课,想听化学课,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学习化学的兴趣浓厚了,学习成绩也就慢慢提高了。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同时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水平。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的编排有了大的改革,比以前系统,但知识点间的联系较差,因此在备课时,认真参考和分析了很多有关资料,尽量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方式,认真写好教学纲要,尽量使知识点的教学有条理性,学生较易学和理解。 化学实验是为学生学习化学提供感性认识最为有效的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等能力的有效方法,还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动机的途径。因此,我们不但不能因为(9)(10)班学生是文科学生,实验要求较低而削弱化学实验,而通过实验来调动文、理科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培养文、理科生的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正确的科学价值取向。 认真批改作业,及时进行针对性评价。作业是一种很好的信息反馈方式,从作业中能够发现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布置作业要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对网上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选编习题,力求每一节练习都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我认真分析并记录了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作业过程出

2021-2022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B卷 文

2021-2022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B卷文 可能用到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P—31 S –32 Cl–35.5 Ca—4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实验室中对于少量金属钠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A.保存在水中 B.密封,保存在广口瓶中 C.密封,保存在煤油中 D.用铝箔包裹,密封在广口瓶中 2、加入适量的溶液,可使下列离子在溶液中的数目显著减少的是 A.B.C.D. 3、自然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Fe B.Cu C.Al D.Ca 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CO 32-+2H+=CO 2 ↑+H 2 O B.往CuCl 2溶液中加入钠2Na+Cu2+=2Na++Cu C.铁与稀硫酸反应 Fe+2H+= Fe2++H 2 ↑ D.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H++SO 4 2-+Ba2++OH-= H 2 O +BaSO 4 ↓ 5、铝在人体中积累可使人慢性中毒,世界卫生组织将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而加以 控制。铝在下列使用场合中,必须加以控制的是() A.制造炊具B.制防锈油漆 C.制铝合金窗D.炼铝厂制造铝锭 6、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2.4L CO中一定含有6.02×1023个分子 B. 在标准状况下,22.4L CH 4 与18g H 2 O所含有的电子数均为10 N A C.常温常压下,16g O 2 与16gO 3 含有的分子数相同 D.0.1 mol/L K 2 SO 4 溶液中含有K+为0.2 N A[来 7、下列各组离子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Na+、Mg2+、Cl-、OH- B.H+、Ca2+、CO 3 2-、NO 3 - C.Cu2+、K+、SO 4 2-、NO 3 - D.Na+、H+、OH-、Ca2+ 8、下列有关氧化还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定有氧气参加 B.一定有电子转移 实用文档

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

泉港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年级化学科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Zn-65 Cu-64 Fe-56 Al-27 第Ⅰ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6分) 1.下列过程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煤的干馏、石油的裂化 B .石油的分馏、硫酸铜晶体遇浓硫酸失去结晶水 C .煤的液化、碘的升华 D .煤的气化、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化学反应中一定有化学键断裂,同时也有化学键形成 B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必是共价化合物 C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必是离子化合物 D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3.下列物质中, 属于电解质的是( ) A. 浓硫酸 B. Al C. 蔗糖 D.HCl 4.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描述,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羟基的电子式为: B .HClO 的结构式:H —Cl —O C .丙烷分子的比例模型: D . S 2- 的结构示意图: 5.下列大小比较全都正确的是( ) A .离子半径:Na +>Mg 2+>Al 3+>Cl — ;原子半径:Na>Mg>Al>Cl B .稳定性:HF>H 2O>NH 3>CH 4 ; 还原性: HF < H 2O < NH 3< CH 4 C .碱性:CsOH>KOH>Mg(OH)2>NaOH ; 金属性:Cs>K>Mg>Na D .酸性:HClO>H 2SO 4>H 2CO 3;非金属性Cl>S>C 6.下列烷烃在光照下与氯气反应,生成一种一氯代烃的是( ) 7.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 2转化成葡萄糖是太阳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 B .油脂属于酯类化合物,油脂的水解反应叫皂化反应 C .淀粉与纤维素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D .浓硝酸溅在皮肤上,使皮肤呈黄色是由于浓硝酸和蛋白质发生了颜色反应 8、能说明苯分子中碳碳键不是单、双键相间交替的事实是( ) ①苯不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 ②苯环中碳碳键均相同 ③苯的邻位二氯取代物只有一种 ④苯的对位二氯取代物只有一种 ⑤ 在一定条件下苯与H 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 :O :H ¨ ¨

陕西省渭南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2019年—2020年渭南高级中学高一第一学期 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共18道,每题3分,共54分) 1. 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化学史事实的是( ) A.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进展 B. 英国化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牛胰岛素 C.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D.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找到了元素的内在规律 【答案】B 【解析】 【详解】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1771年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故A正确; B.结晶牛胰岛素是中国科学家于1965年合成的,而不是英国化学家合成的,故B错误;C.英国科学家道尔顿于19世纪初提出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故C 正确; D.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找到了元素的内在规律,故D正确。 故选:B。 2.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上方有白色烟雾 B. 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烟,产物溶于水,溶液呈蓝绿色 C.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红色的浓烟,产物溶于水,溶液呈浅绿色 D. 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白色固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可形成白雾,不会出现烟,A项错误; B. 氯气具有强氧化性,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铜,现象为:产生棕黄色的烟,加入少量水形成蓝色溶液,B项正确; C. 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棕褐色的氯化铁,可发出棕褐色的烟,物溶于水,溶液呈黄色,C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