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诊断治疗专家共识(更新版)

2011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诊断治疗专家共识(更新版)
2011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诊断治疗专家共识(更新版)

万方数据

?800-史堡出赶苤查!Q!!生!旦笙iQ鲞筮里塑坚!也』!!!!婴丛生:墨!P!!塑曼笪!Q!!。Y!!:!Q:丛!:1

4.Ms伴发的抑郁焦虑障碍Ⅲ驯:Ms患者终牛的抑郁障碍患病率为19%~54%。在社区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4l%的患者有抑郁,其中29%为中一重度抑郁。对11507l例社区人群调查,发现332例Ms患者,抑郁的患病率为25.7%。对3000例16岁以上MS患者的死因调查显示,15%的患者死于自杀。约35.7%的Ms患者伴发各种焦虑障碍,其中18.6%为广泛性焦虑、10%为惊恐发作。

伴随抑郁障碍的Ms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和认知功能差、重返T作的比例低、长期健康结局差、生命质量低下。MS患者的自杀风险是普通人群的7倍(自杀观念30%,自杀尝试6%一12%)。

5.癫痫伴发的抑郁焦虑障碍Ⅲ…:癫痫患者的抑郁障碍患病率为8%一48%(平均29%)。难治性复杂部分性发作患者中,58%有抑郁发作、32%有焦虑障碍。医院或社区的调查均表明癫痫患者发作间期的焦虑障碍患病率为10%~25%。癫痫控制不良者容易伴发抑郁障碍,在适于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抑郁障碍的患病率更高。

癫痫患者伴发的抑郁焦虑障碍会显著地增加患者及照料者的痛苦、增加医疗资源的使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且此现象在难治性癫痫患者中最为突出。伴发的抑郁焦虑障碍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远超过癫痫发作频率或程度。癫痫患者的自杀率是普通人群的4倍,伴发焦虑障碍达12倍,伴发抑郁障碍则达34倍。

6.原发性头痛伴发的抑郁焦虑障碍皑…J:对712例在头痛门诊就诊的原发性头痛患者进行问卷调查,27%的患者有中-重度抑郁,其中偏头痛人群为17.1%、转化型偏头痛为36.1%、紧张型头痛(tension—typeheadache,TTH)为28.3%。偏头痛患者终身的抑郁障碍患病率约为30%~80%,是普通人群的3~4倍。有先兆的偏头痛和转化型偏头痛者的抑郁焦虑伴发率更高。频发型和慢性rI-rH者抑郁焦虑障碍的伴发率可达2/3。对J2l例青少年慢性每日头痛者调查,有抑郁障碍者为30%、焦虑障碍为36%、高度自杀危险者占20%。研究证实抑郁障碍是偏头痛发生慢性化的重要危险因素。

二、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机制

几乎所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都会伴发精神症状,从情感(抑郁、躁狂)到认知(痴呆)和感知(幻觉、错觉),且其症状轻重常与神经系统症状相平行。早期的研究认为癫痫、卒中、痴呆和PD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情感障碍主要是对疾病所导致的神经功能损害的心理反映。以后的研究提示社会、经济、文化、家庭支持、应激、认知行为、神经系统疾病患病前的个人精神病史、精神病家族史等冈素也是影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情感障碍发生及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大量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证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情感障碍存在明确的生物学基础。不难理解,能引起神经系统症状(运动、感觉、语言、癫痫)的脑的功能或结构的异常自然也会引起情感、认知或感知的功能异常¨^“。

1.中枢神经系统结构破坏:一些研究认为PSD为直接的脑损害所致,并提示优势半球和前部半球损害更容易发生PsD。虽然早期的荟萃分析未见PsD与卒中部位存在相关性,但近期一项荟萃分析认为PsD与左侧前额叶-皮质下环路损害有关∞㈨J。研究认为卒中后早期发生的抑郁障碍可能多与心理反应有关,而卒中后6~24个月迟发的抑郁障碍,则主要与脑的神经递质系统的功能重组有关。

近年来提出的“血管性抑郁”(vaf;culardepression)是老年期抑郁的重要病因,容易伴随有执行功能损害和淡漠,主要是额叶和底节部位的脑向质病变、小血管病变及“无症状卒中”等累及了情感调节中枢结构(基底节、丘脑、额叶、边缘系统)旧引。炎性脱髓鞘病变累及这些部位也是MS伴发抑郁的机制之一。起源于边缘系统的或左侧颞叶的癫痫患者容易发生抑郁,而且抑郁障碍本身就町以是癫痫发作的一部分。

2.单胺能神经传递损害:在AD及PD的早期,甚至是认知或运动症状出现前,30%~50%的患者即可有情感障碍,认为与疾病病理过程累及脑干的5.羟色胺(5-HT)能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有关。除此之外,1-氨基丁酸能神经传递损害是癫痫患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重要机制。在PD中,多巴胺能神经递质损害可能与淡漠、忧郁及缺乏始动性有关,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缺乏的致抑郁作用nr能比5?HT重要[圳。

3.其他机制:已有初步的研究提示神经系统疾病与情感障碍可能具有共同的遗传背景或易感性口”“。50%的伴发抑郁障碍的癫痫患者有家族史。炎症、免疫异常等复杂机制参与了卒中、PD、MS的抑郁障碍的发病一。4娜1。常见的各种治疗药物(如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抗癫痫药、B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也会诱发或加重情感障碍。

三、神经系统疾病伴发的抑郁焦虑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

抑郁障碍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心境或情感障碍。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焦虑障碍是自发、持续、痛苦的,并且会影响日常功能,从而导致异常行为。本共识中所用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术语主要是指抑郁和焦虑状态,即严重程度达中等或以上,超出患者所能承受或自我调整能力,并且对其生活和社会功能造成影响,但并不一定达到或符合精神疾病的具体诊断标准。

(一)抑郁障碍的主要I临床表现

1.核心症状:(1)大部分时间内总是感到不开心、闷闷不乐,甚至痛苦;(2)兴趣及愉快感减退或丧失,对平时所爱好、有兴趣的活动或事情不能像以往一样愿意去做并从中获得愉悦;(3)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感到生活枯燥无意义。感到度日如年;经常想到活在世上没有什么意义、甚至生不如死;严重者有自杀的危险。

2.非核心症状:(1)生理症状,如体重减轻、入睡困难、眠浅多梦、易惊醒和早醒、食欲减退或缺乏、闭经等;(2)焦虑症状,如明显的紧张不安、焦虑和运动性激越等;(3)其他

万方数据

症状,如犹豫不决、自我贬低等认知异常。

(二)焦虑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

1.过分焦虑:焦躁(如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心烦意乱)和紧张不安(如经常感到心情紧张、不能松弛,甚至在下班后或无事时也如此)。

2.过分担心:总是感到心神不定,好像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将要发生或是对一些平时从不担心的小事也担惊受怕,并且无法控制这种担心。

3.恐惧或害怕:患者对某些场合或境遇等表现出特别的紧张、害怕与敏感,担心大难临头和意外发生,担心自己会失控、发疯或失态;常伴有明显的心悸、胸闷、气急等自主神经症状与体征,严重者为此而回避来试图减轻紧张与焦虑。

(三)常见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临床特点神经系统疾病伴随的抑郁障碍,具有与经典的抑郁障碍不同的特点:(1)许多患者并不主动叙说情绪症状或因之而就医,而是以睡眠问题、疲乏、头痛、遗忘、头晕或疼痛等躯体症状为主诉;有些则是原有神经系统症状的恶化,如痴呆患者的认知衰退、PD患者的运动症状加重、MS患者的疲乏、头痛患者的头痛加重等;(2)这些患者的抑郁症状并非如经典型者那样严重,而是轻型抑郁(minordepression)、心境恶劣或不符合诊断标准的“亚综合征抑郁”(subsyndromaldepr{es8ion)多见;(3)患者的情感症状是从轻到重的连续,而非正常或发作的二元区分;(4)与经典的抑郁症患者能认识到情绪抑郁相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会“掩饰”或不认识到自己有抑郁。

1.PsD:虽然常见,但常因失语、运动或认知损害等难以主动表述而不被早期识别。同样,卒中导致的注意力差、纳差、失眠、精神运动迟缓等也容易与抑郁的自主神经症状相混淆。观察发现患者存在对周围环境反应表现迟钝、漠然、被动,情感反应与表达变少,意志要求减退与兴趣索然等,均高度提示存在PsD。除少数达到重症抑郁外,多数患者表现为轻度抑郁(长期的情绪低落和兴趣减少,还伴随有失眠或过多睡眠、疲乏无力、自我评价低、工作能力下降、社会活动退缩、注意力差、激惹、愉悦感减少、流泪、自卑等)。要注意区别PsD与忽略或假性延髓麻痹的情感失禁。

2.AD:许多流行病学研究提示抑郁很可能是AD的前驱症状。AD伴随的抑郁障碍的典型表现为缺乏兴趣和快感,易有自主神经性症状、昼夜情绪波动、激惹、焦虑、恐惧及错觉,而典型的白罪、自杀观念则较少。抑郁障碍有随认知症状加重而逐渐减少的趋势。VaD患者。特别是皮质下小血管病性者,抑郁障碍持续时间长,突出表现为始动性差、精神运动迟缓、执行功能障碍和淡漠,对抗抑郁治疗的反应差。

3.PD:PD伴发的抑郁障碍可在疾病早期或运动症状前期m现,但多数与运动症状出现时间平行。PD患者常见的精神运动迟缓、淡漠、兴致缺乏、身体语言减少、自主神经症状等易与抑郁的症状混淆。要注意心境低落、兴趣和愉悦减少是抑郁的核心症状∽J。同样,患者常见的失眠、注意力差、疲乏、震颤、不安和自主神经症状又易与焦虑症状混淆,

?80l?

要注意过多担心和恐惧回避行为是鉴别要点。PD患者可有明显的情感波动,持续数分钟,每天多次。晚期患者出现运动波动,抑郁焦虑情绪更易与“开-关”现象伴随。PD患者的抑郁障碍与长病程及病情程度相关。伴有认知功能损害的患者容易伴发抑郁障碍。

4.Ms:Ms患者的抑郁与病程和严重程度无显著相关,抑郁症状不似其他临床症状容易发生缓解和复发,如不治疗则易持续存在。精神运动迟缓、睡眠异常、淡漠、认知改变和疲乏是Ms与抑郁共有的表现,易导致诊断困难。抑郁障碍多见于Ms复发期和激素治疗期,伴认知功能损害者易伴发抑郁障碍。

5.癫痫:10%一20%的癫痫患者在围发作期(peri—ictal),即癫痫发作和发作后,出现抑郁-激惹情绪、紧张和头痛,持续lh至3d,多见于颞叶癫痫、小发作和部分性癫痫持续状态者。多数患者为发作间期(inte卜ictal)的抑郁障碍,表现为抑郁情绪、失眠、头痛、害怕、焦虑、激惹、发作性激惹或欣快,症状时轻时重。青少年患者更容易表现为激惹、激越、冲动。颞叶和额叶癫痫及左侧痫灶者容易发生抑郁。抑郁发病与癫痫病程的关系大于与起病年龄或发作频率的关系。

四、诊断思路

(一)初查和识别

除询问神经系统疾病的表现外,着重询问患者的睡眠、食欲、体重、心境、快感、乏力、激越、迟滞、注意、自卑和自责、轻生观念等内容,以筛查抑郁综合征。如果患者有明确的抑郁症状,则需要更多的时间与患者会谈或建议转诊,对照诊断标准以进一步明确抑郁症诊断。

采用一些简便易行的问卷可以有效地筛选抑郁障碍,如采用“90秒钟四问题提问法”(表1)筛查,其诊断敏感性达96%、特异性为57%一67%。当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经验,可针对性地询问:“你是否感到悲哀或糟糕透顶?”“你做什么才能会使自己高兴起来?”“你的兴趣有什么变化吗?”“你是否感到很自卑?”“你对未来怎么看?”“你是否觉得活着没有意义?”“你是否认为生不如死?”“你是否有过伤害自己的想法?”等。对焦虑症状的询问。一般先围绕躯体或生理症状,如是否有心慌、气急、多汗、尿频、入睡困难等,然后侧重心理或精神症状,如心神不宁、烦躁不安、莫名紧张与担心等。如询问患者:“最近是否经常感到放心不下来,遇事特别紧张不安?”“是否有明显的胸闷、心悸,感到憋气或呼吸困难?”“是否经常感到潮热、脸红或多汗?”“是否

表l90秒钟四问题提问法

过去几周(或几月)你是否感到无精打

采、伤感.或对生活的乐趣减少了?

除了不开心之外。是否比平时更悲观或

想哭?

你经常有日.醒吗(事实上你并不需要那

么驴醒来)?

你近来是否经常想到活着没意思?

“是”为阳性

“是”为阳性

每月超过1次为阳性

“经常”或“是”为阳性

万方数据

?802?虫堡囱型盘盍!Q!!生!旦筮!Q鲞箜竺塑竖蝤!』!!!!婴丛型:墅P!!巴垃!垫!!,Y丛:!Q,№:2

对人多拥挤、闭塞、社交等某些场合或境遇特别恐惧或害怕?”等。

另外,在诊疗过程巾要仔细观察患者的言谈举止和面部表情,以觉察患者内心的情感活动。如患者手足无措、言语急促、肢体颤抖、愁眉苦脸、叹息、流露ff{的悲观、自责和绝望等,这些非青许}性的行为活动表现更能真实地反映患者的情感。即使患者口头上否认有情绪低落、不开心或不紧张,但可能是苦不由衷或对医生缺乏足够信任而不愿表达。因此,临床医师的耐心、细心询问和“察言观色”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抑郁焦虑患者才不至于被漏诊或误诊。

(二)萤表应用和疾病诊断

精神症状量表∞钆的使用主要是帮助医生和患者识别是否存在抑郁焦虑症状,辅助诊断,并非诊断工具。常用的评定量表分自评和他评,其中自评鼍表包括抑郁自评量表(senratingdepression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Irating粕xietyscale,sAs)、医院用抑郁量表(hospitaldepre酶ionscaJe,HDS)、医院用焦虑母表(hospitalanxjetyscale,HAS);他评蟹表包括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jlfondepressj册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眦ietyscale,HAM-A)等。需要注意,量表的评分仅仅反映患者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疾病诊断仍需要参照有关诊断标准㈣J。

如果上述抑郁和焦虑症状给患者带来痛苦或难以忍受,并且对其生活与工作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对照相应的诊断标准,达到临床中等严重程度或以上的话,可给予症状学或综合征诊断.或转诊精神专科。

(三)常见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障碍的诊断

1.Ms:2005年的Goldman专家共识推荐使用Beck抑郁问卷(Beckdepressioninventory,BDI),界定值为13分旧J。

2.AD:推荐使用2008年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院的AD抑郁虽表(NIMH—dAD)H“,研究证实该量表对AD患者伴发的抑郁障碍识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传统的抑郁量表。

3.PsD:多数研究提示常用的评估量表有效,但缺乏卒中针对性。近来,卒中后抑郁分级量表(post-strokedep船sionmti“gscale,PsDRS)被推荐,但还需要进一步证实‘训。

4.对癫痫伴发的抑郁:研究发现目前常用的抑郁量表,如HAM-D、BDI、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抑郁量表(centerforepidemiolo画calstudies.d。pressionscale,CEs—D)对抑郁障碍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相近。而采用神经系统疾病抑郁问卷一癫痫(Neumlo画caldi鲥deTsdepressioninventoryforepilepsy,NDDI-E)则能显著提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值得推荐J㈠。

5.PD:推荐使用美国国立神经病卒中研究院(NINDs)和NIMH联合工作组制定的PD伴发抑郁障碍的诊断草案一-。

6.偏头痛及慢性头痛:推荐使用HAM—D和其他临床常用的量表。

五、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处理

(一)处理的目标

缓解症状,达到临床治愈,最大限度减少病残率与自杀率,提高生命质量,恢复社会功能,预防复发。

(二)处理基本原则

1.药物治疗:(1)急性期应积极控制症状,达到临床治愈,疗程为6—8周。如足剂量治疗4—8周无效,宜改用同类其他药物或作用机制不同的另一类药物。(2)巩固期应维持急性期治疗有效药物的剂量,酌情持续4—6个月。(3)维持治疗酌情处理,如需终止维持治疗,应缓慢减量,以减少撤药综合征。

2.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注意个体化和灵活性,高度重视心理治疗(解释、支持性治疗、认知治疗等)和家庭社会支持,以实现综合十预。

3.注意药物相互作用:蛋向结合率高的抗抑郁药如与其他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联用,可使血浆中游离型抗抑郁药浓度升高,作用增强。诱导或抑制代谢酶CYP(细胞色素‰)的药物会影响抗抑郁药的代谢。

4.情况严重或治疗反应差者应及时精神专科会诊或转诊。

(三)常用药物

1.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能选择性抑制5.HT的再摄取、升高突触问隙5一HT含量,对M受体、H.受体及d.肾上腺素能受体亲和力较弱,对心脏快钠通道也没有亲和性。代表药为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及艾司西酞普兰,为一线抗抑郁药。SSRIs适用于各种类型和不同程度的抑郁及某些类型神经症。用药后2—4周起效。抗胆碱能和心血管不良反应较三环抗郁剂(TCAs)轻。禁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及其他5.HT激动剂合用。

2.选择性5-HT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代表药为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文拉法辛低剂量作用为阻滞5.HT再摄取,与SSRIs相当,中高剂量则同时阻滞5一HT与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药物起效快(1—2周),有线性的量效关系,可获得更高的临床治愈率,为一线治疗药物。适用于抑郁伴焦虑者,对严重、难治性抑郁症疗效好。度洛两汀对多巴胺再摄取也有抑制作用,对肝药酶CYP2D6有中度抑制作用,能增加经CYP2D6代谢的药物的曲线下面积和血浆峰浓度。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尤其是伴有躯体症状的抑郁障碍。

3.去甲肾上腺素能及特异性5一HT能抗抑郁药(NassA):有米氮平和米安色林。可阻断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突触前膜d,自身受体和异质受体,增强去甲肾上腺素及5一HT能的传递,并特异性阻断5-H12A、5-H.12c和5-H1r3等受体,对H.受体也有一定的亲和力。具有抗抑郁、抗焦虑及改善睡眠作用。此类药物的抗抑郁作用与其他抗抑郁药相当或更优,起效快(1周内)、抗抑郁谱广、耐受性好,同时有抗焦虑和改善睡眠作用等特点。此类药物常见的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生堡凼整盘查垫!!生竺旦箜!Q鲞筮竺趟垦丛!』地!堡丛鲤:墅也塑蛙!垫!!:!尘:!Q:堕!:!

发病,但一项为期2年的对550例患者的观察,未见治疗组与安慰剂组间有明显差别。患者常用的抗痉挛的药物(巴氯芬、丹曲林)有增加抑郁风险。

6.头痛与抑郁焦虑障碍:已有较多证据表明TcAs和sNRI能够有效预防偏头痛和1TrH,而ssRIs等其他抗抑郁剂则无效。由于TCAs预防偏头痛的剂量小于抗抑郁治疗剂量,故当偏头痛患者伴随抑郁障碍时,单用小剂量的TCAs无效,应选择SNRI或联合治疗。sSRIs使用后早期可能会加重偏头痛或TTH的发作。预防偏头痛常用的氟桂利嗪和B阻断剂有加重抑郁障碍的风险。阿片类镇痛剂及非甾体抗炎药有诱发抑郁障碍的作用。曲坦类药物与ssRIs联合使用有增加5-HT综合征的危险。

专家共识组名单(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陈海波(卫生部北京医院);洪震(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胡学强(中山大学附属三院);季建林(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贾建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李舜伟(北京协和医院);李焰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潘集阳(暨南大学附属医院);潘小平(广东省广州市第一医院);王春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王拥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魏镜(北京协和医院);于欣(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参考文献

[1]AgrawalN,Rickard8H.DetectionaIIdtreatme呲ofdepressioninneumlo西caldisorders.JNeumlNeumsur:gPsychiatry,20ll,

Epub“ead0f叫nt.

[2]Lykets嘴cG,KozauerN,RabinsRV.Psychiatricmanifestation8ofneumlogicdi8ease:Wherea心weheaded?Dia王oguesClin

Neumsci。2007,9:lll—124.

[3]schi脑RB.Depre鹪i∞inneum蛔calpractice:dia卯osis,treatIIIent,implications.SeIlIinNeuml,2009,29:220-233.

[4]Bened枷F,BemasconiA,Ponti画aA.Depre鹪i伽锄dneuTologicaldi酆ders.Curr0pinPsychiatry,20()6,19:14一18.

[5]TuckerGJ.Neuml唧caldisorde埽明ddepression.se“nclinNeumpsychiatry,2002,7:213-220.

[6]RickardsH.Dep陀鹅ioninneumlogicaldi鲫Ide璐:anupdate.

CurrOpjnPsychiatIy。2006,19:294-298.

[7]RickardsH.Depre鸫ioninneumlo西caldi∞rders:Parkin湖’sdisea鸵,mulliple跎lemsis,期d

s啪ke.JNeumlNeuf∞urgPsYchiatry,2005,76:48-52.

[8]付朝伟,徐飚.詹思延,等.中国四城市综合医院神经内科患者抑郁、焦虑现况凋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803—807.

【9]Pohjasv眦T,【.eppavuofiA,siinI,eta1.F呷encyandcliTIicaIdetemin柚ts0fP∞tst『oke

dep煳i∞.S呐ke,1998,29:

23ll-2317.

[10]HackenML,Yapac,ParagV,eta1.Fmqlle眦yofd8pH.ssi伽亦erstIDke:Asyste咖tic托viewofobservalionalstlIdi髓.‰ke,

20D5,36:1330一1340.

[11]Go—onw,HibbardM.Poststroked印re镐i∞:Anex姗inati叩0fliteratum.ArchPh”MedRehabiI.1997.78:658J663.

[12]GaeteJM,Bq90u鹪lavskyJ.P0st3tl娃edepre鞲i∞.E即etRevNeuFo出eTapeu“cs,2008,8:75J92.

[13]zube『IkoGs,zubenkowN,McPIle聊ns,et丑I.A∞¨abo啊tive

study

oftlIe伽er秘enoeandPIinicalfb砒u瞄ofthernajordepre鲻ivesyIldmme0fAlzheimer’sdisea鸵.AmJPsychia扛y,2003,160:

857_866.

[14]HoItzerR,S咖Tne鹤N。we学曙inDJ,eta1.DepR翳ive叩pt0雌in,Uzhein坝。,sdi∞a鸵:叫umIoour耻aIldt蜘po甜陀Ialionto

function∞dco印itive咖tIls.JAmGeriatrS0c,2005,53:2083—2089.

[15]ModregoPJ,Ferr曲d既J.D8p他船i叩inpatientswithmiIdcognitivejmpai唧entincre鹊estlle^skofdevelopingdementiaofAlz|leimer

type:Apmspectivecohort8tudy.ArchNeuml,2004,6l:1290—1293.

[16]P0tterGG,ste雎n8Dc.conmbutionofdepressiont0cognitiveimpai咖ent跚ddementiainolderadults.NeumIogist,2007,13:

105一117..

【17]RingHA,sem—MestresJ.Neumpsychiatryoftllebasalgangh.JNeumlNeurosurgP8ychiatry,2002,72:12-21.

f18]OkunMs,wattsRL.Depfe8sionassociatedwithParkin鲫n’sdisease:Cliflidfeatures彻d岫atlllen£.Neurolo舒,2002,58Suppll:S63一s70.

[19]Ehrtu,Aarsl卸dD.PsychiamcaspectsofParkin∞n’sdisea辩.CurrOpinPsychiatry,2005,18:335-341.

[20]KesslerRc,Be嘲undP,Demler0,eta1.1’}leepidemioIogyofmajordepressivedisorder:resunsf南m山eNationaIComorbidity

SurveyReplication(NCS—R).JAMA,2003,289:3095_3105.[21]JarIssensAc,BuljevacD,v锄D00mPA.Predictionof舭xiet)r

and

distre翳followingdi啦;110sis

of

Tnultiplesclemsi8:atwo-ye眶10ngitu(iinalstudy.Multscler,2006.12:794-801.

[22]sieP筘rtRJ,AbemethyDA.Depressioninmulliple8clemsi8:areview.JNeumlNeumsurgPsychiaⅡy,2005,76:469.475.

[23]GoldmanConsen8usGmup.711leGoldm蚰C仰sensusstatement叩depressioninmultiple8clemsis.MullScler,2005,ll:328.337.[24]Tbllez—zenlenoJF,P砒tensB,JelleN,eta1.Psychiat—ccomorb油fyinepiJepsy:apopula“on—based硼alysis.Epjl印sja,2007,48:2336_2344.

[25]ch^stensenJ,VestergaardM,Monen咖PB,咀a1.Epil8psy蛐dri8kofsuicide:apopulation.basedcasecontrolstudy.

LancetNeuml,2007,6:693石98.

[26]GaitatzisA,T—mbleMR。s8nderJw.Thepsychia喇ccomorbid畸

of

epilepsy.

ActaNeurologicaSc卸di眦“ca,2004,l10:207?220.

[27]LiptonRB,BigaJME.L棚kingto山efuture:re∞archdesignsforstudyofheadachedisea辩pmgression.Headache,2008,48:58—66.

[28]RadatF,swend∞nJ.Psychiatriccomorbid时inIlli目raine:areview.CephalaI|;ia,2005,25:165—178.

[29]wangsJ,Ju蛐gKD,FuhJL,eta1.Psychiatriccon'0rbidity肌d叫icidedskinadolescentswitlIcIlmnicdailyheadache.

NeumJogy,2007,68:1468—1473.

[30]Jelin8kisE,MagIlus帅nJE,BeckerWJ.Facto陪associatedwitlIdepre蹄ioninpatients陀fb捌tohead北hespecialists.Neumlq盯,

2007,68:489—495.

[31]HadidiN.1锄t-Jaeob∞nDJ,“ndqIlislR.P惦ts仃oked。pre鹪i蚰andfunrtionaloutcome:acriticalreview0fIite哪u坤.Heart&Lung,2009,38:15l—162.

【32]Vat8jaR,pohjasv娜T,LeplmvouriA,eta1.Magnetiefeson卸ceimagingcorrelatesofdepre孵ion硪盯i∞helIlicstI’】ke.

Arch(kn

Psychiatry,200l,58:925.931.

[33]Alex叩叫l∞Gs,MurphycF,Gunni“g—Dix曲Ⅲ.eta1.Micr璐tnIctu糟Jwhitematterabn㈣alj£ies曲dremi鹪ionofge^at^cdep瞄si明.AmJPsychiatry,2008,165:238-244.

[34]FrisinaPG,Hamutuni锄V,LibowLS.11leneumpatIlologica重b踮isf打deDre够ioninPhrki嗍’sdi鸵岫e.Parkin舯ni蛐Rel砒Disord.2009,J5:144一j48.

[35]Ram跏bbuR.Tobi略R,Buch姐AM,cla1.sef帅t帆intraIIs哪InergenePmmoterregionpolymorphismass唧iatedwitlI

poststroke嘲jordepressi帅.JNeumpsychjatryClinNeu螨ci,

2006。18:96啪.

[36]B蛳mFJ。

Ampt-emI,Moml鹤B.etaI.

Dep麟i∞in

Parkinson’sdi捌鼬eis陀laledt0a学en撕cpoly瑚orphi舢ofthe

咖nahinoid

receptorgene(CNRl).PIla皿aco铲nonIi∞J,2005,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第一节意识障碍 意识(Consciousness)--概念 指个体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得感知能力 包括意识水平(觉醒度)与意识内容(认知功能) 意识障碍分为: 意识水平受损(觉醒度下降) 意识内容改变(认知功能减退) 维持意识清醒得重要结构 1、脑干上行性网状激活系统 2、广泛得大脑皮质神经元完整性(中枢整合机构) 意识障碍--临床分类 一、以觉醒度改变为主得意识障碍 (一) 嗜睡(somnolence) ?意识障碍早期表现 ?患者处于睡眠状态 ?唤醒后定向力基本完整, 能配合检查 ?停止刺激后继续入睡 (二) 昏睡(stupor) ?较深得睡眠状态(沉睡) ?较重得疼痛或言语刺激方可唤醒 ?简单模糊作答, 旋即熟睡 (三) 昏迷(a) ↗严重得意识障碍 ↗强刺激不能唤醒,意识完全丧失 ↗起病状态、症状、体征可能提示昏迷病因 二、以意识内容改变为主得意识障碍 (一) 意识模糊( confusion ) (二) 谵妄( delirium ) 三、特殊类型得意识障碍 (一) 去皮层综合征 (二) 无动性緘默症 (三) 植物状态 第二节认知障碍 失语(Aphasia)---概念:大脑皮层语言功能区病变导致得言语交流能力障碍常见得失语类型

1.Broca 失语(Broca aphasia, BA) 又称表达性失语运动性失语, 病变: 优势半球Broca区(额下回后部) 口语表达障碍 ?典型非流利型口语, 语量少, 讲话费力 ?发音及语调障碍, 找词困难, 电报式语言 ?口语理解相对好 ?复述、命名、阅读、书写不同程度障碍 2.Wernicke失语(Wernicke aphasia, WA) 听觉性失语理解性失语 病变: 优势半球Wernicke区(颞上回后部) 严重听理解障碍 听不懂,答非所问, 难以理解 流利型口语,语量增多, 发音清晰, 语调正常 较多语义错语(帽子 袜子), 新语 不同程度得复述、命名、读、写障碍 3.命名性失语(Anomic aphasia, AA) 又称遗忘性失语 ↗病变: 优势半球颞中回后部或颞枕交界区 特点 ↗命名不能, 能述其用途 ↗在供选择名称中能选出正确得名词 ↗流利型,自发言语赘语多 ↗听、读、写、复述障碍轻 4、完全性失语(Global aphasia, GA) 也称混合性失语 病变: 优势半球大病灶, 如大脑中动脉供血区 所有语言功能均严重障碍,口语,听理解,复述,命名,阅读,书写 第四节痫性发作与晕厥 痫性发作(Seizure)---概念 大脑皮质神经元过度异常放电引起得短暂脑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形式多样 痫性发作(Seizure)---病因 原发性神经系统疾病:特发性癫痫、脑外伤、脑卒中、脑炎等 系统性疾病:电解质紊乱、尿毒症、肝性脑病、高血压脑病、高热等 晕厥(syncope) 概念:由于大脑半球及脑干血供减少导致伴有姿势性张力丧失得短暂发作性意识丧失原因:血压突然下降;心输出量减少; 急性广泛性脑供血不足 病理机制:大脑及脑干得低灌注 晕厥-分类及病因 1.反射性晕厥 2.心源性晕厥 3.脑源性晕厥 4.其她

2011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诊断治疗专家共识(更新版)

万方数据

?800-史堡出赶苤查!Q!!生!旦笙iQ鲞筮里塑坚!也』!!!!婴丛生:墨!P!!塑曼笪!Q!!。Y!!:!Q:丛!:1 4.Ms伴发的抑郁焦虑障碍Ⅲ驯:Ms患者终牛的抑郁障碍患病率为19%~54%。在社区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4l%的患者有抑郁,其中29%为中一重度抑郁。对11507l例社区人群调查,发现332例Ms患者,抑郁的患病率为25.7%。对3000例16岁以上MS患者的死因调查显示,15%的患者死于自杀。约35.7%的Ms患者伴发各种焦虑障碍,其中18.6%为广泛性焦虑、10%为惊恐发作。 伴随抑郁障碍的Ms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和认知功能差、重返T作的比例低、长期健康结局差、生命质量低下。MS患者的自杀风险是普通人群的7倍(自杀观念30%,自杀尝试6%一12%)。 5.癫痫伴发的抑郁焦虑障碍Ⅲ…:癫痫患者的抑郁障碍患病率为8%一48%(平均29%)。难治性复杂部分性发作患者中,58%有抑郁发作、32%有焦虑障碍。医院或社区的调查均表明癫痫患者发作间期的焦虑障碍患病率为10%~25%。癫痫控制不良者容易伴发抑郁障碍,在适于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抑郁障碍的患病率更高。 癫痫患者伴发的抑郁焦虑障碍会显著地增加患者及照料者的痛苦、增加医疗资源的使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且此现象在难治性癫痫患者中最为突出。伴发的抑郁焦虑障碍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远超过癫痫发作频率或程度。癫痫患者的自杀率是普通人群的4倍,伴发焦虑障碍达12倍,伴发抑郁障碍则达34倍。 6.原发性头痛伴发的抑郁焦虑障碍皑…J:对712例在头痛门诊就诊的原发性头痛患者进行问卷调查,27%的患者有中-重度抑郁,其中偏头痛人群为17.1%、转化型偏头痛为36.1%、紧张型头痛(tension—typeheadache,TTH)为28.3%。偏头痛患者终身的抑郁障碍患病率约为30%~80%,是普通人群的3~4倍。有先兆的偏头痛和转化型偏头痛者的抑郁焦虑伴发率更高。频发型和慢性rI-rH者抑郁焦虑障碍的伴发率可达2/3。对J2l例青少年慢性每日头痛者调查,有抑郁障碍者为30%、焦虑障碍为36%、高度自杀危险者占20%。研究证实抑郁障碍是偏头痛发生慢性化的重要危险因素。 二、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机制 几乎所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都会伴发精神症状,从情感(抑郁、躁狂)到认知(痴呆)和感知(幻觉、错觉),且其症状轻重常与神经系统症状相平行。早期的研究认为癫痫、卒中、痴呆和PD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情感障碍主要是对疾病所导致的神经功能损害的心理反映。以后的研究提示社会、经济、文化、家庭支持、应激、认知行为、神经系统疾病患病前的个人精神病史、精神病家族史等冈素也是影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情感障碍发生及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大量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证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情感障碍存在明确的生物学基础。不难理解,能引起神经系统症状(运动、感觉、语言、癫痫)的脑的功能或结构的异常自然也会引起情感、认知或感知的功能异常¨^“。 1.中枢神经系统结构破坏:一些研究认为PSD为直接的脑损害所致,并提示优势半球和前部半球损害更容易发生PsD。虽然早期的荟萃分析未见PsD与卒中部位存在相关性,但近期一项荟萃分析认为PsD与左侧前额叶-皮质下环路损害有关∞㈨J。研究认为卒中后早期发生的抑郁障碍可能多与心理反应有关,而卒中后6~24个月迟发的抑郁障碍,则主要与脑的神经递质系统的功能重组有关。 近年来提出的“血管性抑郁”(vaf;culardepression)是老年期抑郁的重要病因,容易伴随有执行功能损害和淡漠,主要是额叶和底节部位的脑向质病变、小血管病变及“无症状卒中”等累及了情感调节中枢结构(基底节、丘脑、额叶、边缘系统)旧引。炎性脱髓鞘病变累及这些部位也是MS伴发抑郁的机制之一。起源于边缘系统的或左侧颞叶的癫痫患者容易发生抑郁,而且抑郁障碍本身就町以是癫痫发作的一部分。 2.单胺能神经传递损害:在AD及PD的早期,甚至是认知或运动症状出现前,30%~50%的患者即可有情感障碍,认为与疾病病理过程累及脑干的5.羟色胺(5-HT)能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有关。除此之外,1-氨基丁酸能神经传递损害是癫痫患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重要机制。在PD中,多巴胺能神经递质损害可能与淡漠、忧郁及缺乏始动性有关,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缺乏的致抑郁作用nr能比5?HT重要[圳。 3.其他机制:已有初步的研究提示神经系统疾病与情感障碍可能具有共同的遗传背景或易感性口”“。50%的伴发抑郁障碍的癫痫患者有家族史。炎症、免疫异常等复杂机制参与了卒中、PD、MS的抑郁障碍的发病一。4娜1。常见的各种治疗药物(如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抗癫痫药、B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也会诱发或加重情感障碍。 三、神经系统疾病伴发的抑郁焦虑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 抑郁障碍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心境或情感障碍。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焦虑障碍是自发、持续、痛苦的,并且会影响日常功能,从而导致异常行为。本共识中所用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术语主要是指抑郁和焦虑状态,即严重程度达中等或以上,超出患者所能承受或自我调整能力,并且对其生活和社会功能造成影响,但并不一定达到或符合精神疾病的具体诊断标准。 (一)抑郁障碍的主要I临床表现 1.核心症状:(1)大部分时间内总是感到不开心、闷闷不乐,甚至痛苦;(2)兴趣及愉快感减退或丧失,对平时所爱好、有兴趣的活动或事情不能像以往一样愿意去做并从中获得愉悦;(3)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感到生活枯燥无意义。感到度日如年;经常想到活在世上没有什么意义、甚至生不如死;严重者有自杀的危险。 2.非核心症状:(1)生理症状,如体重减轻、入睡困难、眠浅多梦、易惊醒和早醒、食欲减退或缺乏、闭经等;(2)焦虑症状,如明显的紧张不安、焦虑和运动性激越等;(3)其他 万方数据

老年男性患者的焦虑和抑郁 - 副本

老年男性患者的焦虑和抑郁 ——一例老年男性患者的诊疗经过 摘要: 病史: 患者男性,62岁,金矿退休工人,因胸闷气短入院。在当地诊所就诊时,医生说它有“心衰”,他坚信不移,遂来到我门诊,经过诊察后,告知他没有心脏病。没几天他又来了,要求住心内科进一步检查。 入院后,患者自觉胸闷气短,伴有前胸针刺样疼痛,疼痛持续可达数小时,发作时,有出汗,烦躁不安,紧张,有恐惧感。 患者终日怀疑自己有病,精神紧张,饮食不佳,睡眠差,近一年体重减轻约10斤。 既往有57年前因“脊髓灰质炎”进行了右下肢畸形矫正术,现走路仍一瘸一拐。20年前进行了阑尾炎手术治疗。 有烟酒嗜好。在家中排行老大,有一个弟弟1个妹妹,有一个女儿。 检查: 心电图:正常心电图。入院次日夜间21点再次出现胸闷气短,复查心电图仍未见异常。

心脏彩超:主动脉瓣轻度反流,三尖瓣轻度反流,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 胸部X线检查未见显著改变。 肝胆胰腺脾双肾彩超未见明显异常。 冠状动脉CT造影显示:左主干近端轻度狭窄,前降支轻度狭窄,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无狭窄病变,钙化积分181分,为中度钙化。 化验:心肌酶、NT-proBNP未见异常。 血生化:肝肾功能未见异常,LDL-C 1.42mmol/L(2.07-3.37),血糖3.77 mmol/L(3.91-6.14)。 凝血系列检查未见异常。 血尿便常规未见异常。 因排除了心脏器质性病变,遂请精神科医生会诊。 请精神科医师会诊,检查:患者神志清楚,接触良好,能诉说病史,但反应慢,情绪紧张,烦躁,感觉没意思,食欲不佳,心烦时 脾气差,自知力完整,睡眠差,初步印象:焦虑抑郁状态,给予黛 力新半片早晚各服一次,给艾司唑仑1片睡前服用。 讨论: 焦虑抑郁状态,更年期妇女容易发病,但是有一部分老年男性也会发病,患者往往十分痛苦,内科医师虽然努力对患者进行心理 疏导,但奏效甚微,精神科医师认为不属于精神病,治疗起来疗效 也不佳。

老年人会出现抑郁症的情况

老年人也经常会出现抑郁症的情况,一般的抑郁症会多表现为躯体症状,家人往往会忽视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对于老年抑郁症有一个很好的认识,下面广州协佳医院为大家介绍一些老年抑郁的症状。 病人有明显的自卑感。我认为别人看不起他,恨他,鄙视他,偶尔表现出怀疑。但这种怀疑不同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怀疑。它主要是由情绪障碍引起的,是由抑郁症引起的。 情绪不稳定很容易激动。有些病人可以表达焦虑、烦躁和焦虑,因此他们会叹息或殴打他们的乳房。有些病人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刺激,经常发脾气。 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活动受到抑制。经常感到无聊,感觉“愚蠢”,甚至很简单的问题都很难解决,所以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显著降低。因此,患者往往认为自己是无用的,增加自卑和自责。 由于不同程度的抑制,患者会感到疼痛和虚弱。一些简单的日常活动,如散步、穿衣、吃饭等等,都需要很大的决心和巨大的努力。甚至有这样的病人,渴的时候,水瓶在房子里,他几乎感觉不到水。患有严重抑郁症的患者可以整天静坐,称之为抑郁“昏迷”。 失眠是抑郁症的常见症状之一,尤其是早期觉醒。病人早上醒来。在这一点上,病人可能处于非常低的情绪状态,处于恐惧状态。因此,许多抑郁症患者采取自杀行动在这个时候。下午和晚上,病人的情绪略好于早晨。晨吐和午后也是抑郁症的一个特征。 许多抑郁症患者有自杀的念头,自杀的人并不多。这种自杀往往是精心策划、坚决策划的,甚至以极其痛苦的方式实现目标。因此,抑郁症的自杀行为应该引起其他家庭成员的关注。另外,抑郁症患者也可以表现在身体上:食欲不振、食欲不振、体重减轻、便秘、腰酸背痛等。 老年人作为弱势群里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关注和照顾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希望上述的能容能够帮大家更多的了解老年抑郁。

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Word版

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 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意识模糊、谵妄。 —意识内容变化—嗜睡、昏睡、昏迷。—意识觉醒度下降 一、 以觉醒度改变的意识障碍: A 、 嗜睡。 B 、 昏睡。 C 、 昏迷: a 、 浅昏迷。 b 、中昏迷。 c 、 深昏迷——瞳孔散大,生命征明显改变。 大脑和脑干功能丧失——脑死亡。标准: 1、对外界无反应,脊髓反射可存在。 2、脑干反射消失,瞳孔散大固定。 3、自主呼吸停止。 4、脑电图显示无脑电活动,体感诱发电位示脑干功能丧失。 5、TCD ——无脑血流灌注。 6、经各种抢救无效,时间持续≥12小时。 7、 除外药源性、内分泌性、中毒性、低温的原因。 二、 以意识内容改变的意识障碍: 1、意识模糊:注意力下降、反应淡漠、定向力下降、活动下降、语言受损。 2、 谵妄(急性所致):对外界的认识和反应下降,伴幻觉,波动性症状。 三、 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 1、去皮质综合症: 双侧大脑皮质广泛受损——对外界无反应、眼球仅无意识活动、睡眠周 期存、脑干反射存。 2、无动性缄默症: 脑干上部丘脑网状激活系统障碍——肌张力下降、无锥体束征、睡眠周 期存、外界无反应。 3、植物状态: A 、 大脑半球严重受损+脑干功能保存:反射性睁眼、睡眠周期存、脑干 反射存、外界无反应。 B 、 持续植物状态:脑外伤——植物持续状态(≥12月),其它原因的则 为≥3月。 四、 鉴别诊断: 1、闭锁综合症: 脑桥基底部障碍:双侧锥体束、皮质脑干束障碍——意识清楚、仅能眨 眼、眼球垂直运动示意,不能水平运动。

2、意志缺乏症: 双侧额叶障碍——清醒状态,但无始动性、不语少动、额叶释放反射。 3、木僵: 精神障碍——伴有蜡样屈曲、违拗症、情感性自主神经改变。 五、伴发不同症状和体征意识障碍的病因诊断: 认知障碍 认知:外界信息——加工处理——心理活动——获取知识or应用知识。 认知包括:记忆、语言、视空间、执行、计算、理解、推断。 一、记忆障碍: A、瞬时记忆≤2秒。 B、短时记忆≥1分钟。 C、长时记忆。 根据长时记忆分: A、遗忘:a、顺行性。b、逆行性。c、系统成分性。d、选择性。e、暂 时性。 B、记忆减退:指识记、保持、回忆、再认均减退。 C、记忆错误:a、记忆恍惚——似曾相识。b、错构——在时间顺序上 错构。c、虚构。 D、记忆增强:指对远事记忆异常性增加。 二、失语: 包括:自发说话、听理解、复述、命名、阅读、书写。 根据解剖-临床来分类: (一)、外侧裂周围失语:共同特点均有复述障碍。 1、Broca失语: 优势额下回后部——自发性说话障碍为主,仅简单的句式or词,其 他各方面均有障碍。 2、Wernicke失语: 优势颞上回后部——听理解障碍,言语增多,词不达意,其它各方面 均有障碍。 3、传导性失语: 优势缘上回、Wernicke——外侧裂周围弓状束障碍——Wernike区与 Broca区联系障碍——言语流利、大量错词、句式完整、听理解障碍 较轻、其它各方面亦受损、复述障碍最重。 (二)、经皮质性失语综合症:共同特点:复述相对保留。 1、经皮质运动性失语: 优势额叶分水岭区障碍——优势Broca附近or优势额叶侧面——类 似于Broca失语,但较Broca失语轻。 2、经皮质感觉性失语: 优势颞顶叶分水岭区障碍——优势Wernike区附近——类似于 Wernike,较Wernike轻。

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

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 1.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 部位在神经肌肉接头的突触后膜,该膜上的AchR受到损害后,受体数目减少。主要临床表现为骨骼肌极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休息和应用胆碱酯酶抑制治疗后明显减轻。 发病机制:神经肌肉接头的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被自身抗体攻击而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表现: a.发病年龄:两个高峰:20-40、40-60 b.无明显诱因,隐袭起病,呈进展性或缓解与复发交替性发展,部分严重者呈 持续性。发病后2-3年可自行缓解,仅表现为眼外肌麻痹者可持续3年左右,多数不发展至全身肌肉。 c.全身骨骼肌均可受累,但在发病早期可单独出现眼外肌、喉部肌肉无力或肢 体肌无力,颅神经支配的肌肉较脊神经支配的肌肉更容易受累,常从一组肌群无力开始,逐步累及到其他肌群。 d.骨骼肌易疲劳或肌无力呈波动性,肌肉持续收缩后出现肌无力甚至瘫痪,休 息后症状减轻或缓解,晨轻暮重现象。 一侧或双侧眼外肌麻痹:上睑下垂、斜视、复视、眼球固定 面部肌肉或口咽肌麻痹:表情淡漠、苦笑面容;连续咀嚼无力、进食时间长、说话带鼻音、饮水呛咳、吞咽困难。 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麻痹:颈软、抬头困难、转颈耸肩无力。 四肢肌受累以近端为重,表现为抬臂、梳头、上楼梯困难。 注意: 1.腱反射通常不受影响,感觉正常。 2.呼吸肌受累出现呼吸困难者为重症肌无力危象,是本病致死的直接原因。 3.首次采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都有明显的效果,这是本病的特点。 e.肌无力危象:早期迅速恶化或进展过程中突然加重,出现呼吸困难,以致不能维持正常的换气功能时,称重症肌无力危象。 1.肌无力危象:疾病发展严重的表现,注射新斯的明明显好转。 2.胆碱能危象:抗胆碱酯酶药物过量引起的呼吸困难,之外常伴有瞳孔缩小、汗多、唾液分泌增多等药物副作用现象。注射新斯的明后无效,症状反而更加重。 3.反拗性危象:在服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期间,因感染、分泌、手术等因素导致患者突然对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无效,而出现呼吸困难;注射新斯的明后无效,也不加重症状. f辅助检查: 疲劳试验:适用于病情不严重者,尤其是症状不明显者,眨眼30次;两臂持续平举;持续起蹲10-20次。 新斯的明实验:1.5mg新斯的明,0.5mg阿托品; 神经肌肉电生理检查; 重复神经电刺激(RNES):典型改变为低频(2-5HZ)和高频(>10HZ)重复刺激运动神经时,若出现动作电位波幅的递减,且低频刺激递减在10%-15%以上,高频刺激递减在30%以上则为阳性,(检查前停服康胆碱酯酶药物12-18小时)否则可出现假阴性。

神经系统疾病康复指南

颅脑损伤康复指南 【概述】 1.概念:颅脑损伤是由于外界暴力作用于头部所致的脑部损伤,可导致意识 丧失、记忆缺失及神经功能障碍。具有发生率高、伤情复杂严重、导致的功能障碍多以及多发生于青壮年的特点。导致颅脑损伤的原因包括:交通事故、工伤、暴力打击伤、火器伤等 2.临床分类: 按损伤方式:开放性和闭合性 按损伤机制及病理改变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分别是: (1)脑震荡:这是一种很轻的原发性脑损伤,表现为伤后立即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而无明显结构上的变化。意识丧失历时数十分钟,同时可伴 有面色苍白、冷汗、双瞳孔放大或缩小全身松弛、生理反射消失。清 醒后上述表现消失,而出现头痛、头昏、眩晕、轻度恶心、呕吐等, 并有逆行性遗忘,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2)脑挫裂伤: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脑损伤,伤后立即发生意识障碍,昏迷时间可为数小时数日、数周、数月不等,同时伴有立即出现的阳性神 经系统体征,如偏瘫、失语、偏盲、去皮质或去大脑强直发作等。生 命体征变化也与损伤程度有关,轻者只有短暂的脉搏快弱、呼吸浅慢、 血压偏低等征,而重者可因出现呼吸衰竭、呼吸骤停而死。 (3)脑干损伤:是一种极为严重的致命性损伤,一般是指包括中脑、脑桥和延髓在内的损伤。根据发生机制不同,分为原发性脑干损伤和继发性 脑干损伤(多由脑疝造成)。1)原发性脑干损伤:是一种特殊部位的脑 挫伤,重者多短期内死亡,轻者保持相对稳定。表现为伤后立即陷入深 度而持久的意识障碍,昏迷达数周或数月,并表现出严重的生命体征 紊乱,也可出现去大脑强直发作。常伴有双瞳孔对称性散大或缩小或 不等大,光反射消失或迟钝,也可有眼外肌麻痹。2)继发性脑干损伤: 常为脑疝所致,脑疝有颞叶沟回疝和小脑扁桃体疝之分。颞叶沟回疝 常为意识障碍逐渐恶化,并出现病灶侧瞳孔先缩小后散大,光反射迟 钝以至于消失,对侧肢体瘫痪加重。如未加控制,将出现频繁的去大脑 强直发作,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小脑扇桃体疝直接压迫延髓,常有 剧烈的头痛,以枕后或前额为显著,颈项强直或强迫头位,并有血压升 髙,脉搏徐缓而洪大,一般无意识障碍,甚至有临死前数分钟内神志清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资料

第五节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 一、颅脑先天发育异常 【病理基础】颅脑先天畸形及发育异常是由胚胎期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所致。分类方法很多,本节从诊断和鉴别诊断出发,按病变的解剖部位进行分类可分为中线部位的病变、神经皮肤综合征、神经元和脑回形成异常。 中线部位的病变:脑膜和脑膜脑膨出、胼胝体发育不良、chiari畸形、Dondy-Walker综合征、透明隔囊肿、透明隔缺如、胼胝体脂肪瘤等。神经皮肤综合征:结节性硬化、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sturge-weber 综合征)、神经纤维瘤等。 神经元和脑回形成异常:无脑回畸形、小脑回畸形、脑裂畸形、脑灰质异位。 【临床表现】轻者无明显临床表现。重者可有智力障碍、癫痫、瘫痪及各种神经症状体征,容易伴有其他器官和组织发育异常和疾病。【影像学表现】 1、脑膜和脑膜脑膨出:CT和MRI表现颅骨缺损、脑脊液囊性肿物或软组织肿物、脑室牵拉变形并移向病侧。 2、胼胝体发育不良:CT和MRI表现两侧侧脑室明显分离,侧脑室后角扩张,第三脑室上移,插入两侧脑室之间。可伴有其他发育畸形如胼胝体脂肪瘤、多小脑畸形等。 3、chiari畸形:小脑扁桃体向下延伸至枕骨大孔平面以下5mm以上,邻近第四脑室、小脑蚓部及脑干位置形态可正常或异常,常伴有脊髓

空洞症和Dondy-Walker综合征。 4、Dondy-Walker综合征:在MRI矢状面后颅凹扩大,直窦和窦汇上移至人字缝以上,小脑发育不全等,并发脑积水。 5、无脑回畸形:CT和MRI均显示大脑半球表面光滑,脑沟缺如,侧裂增宽,蛛网膜下腔增宽,脑室扩大。 6、脑裂畸形:脑皮质表面与侧脑室体部之间存在宽度不等的裂隙,裂隙两旁有厚度不等灰质带。 7、脑灰质异位:CT和MRI均见白质区内异位灰质灶,多位于半卵圆中心,并发脑裂畸形。 8、结节性硬化:CT表现为两侧室管膜下或脑室周围多发小结节状钙化。 9、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sturge-weber综合征):CT和MRI表现病侧大脑半球顶枕区沿脑沟脑回弧条状钙化。伴有脑发育不全和颅板增厚。 10、神经纤维瘤病:CT和MRI表现颅神经肿瘤(听神经、三叉神经和颈静脉孔处),常并发脑脊髓肿瘤、脑发育异常和脑血管异常。二、颅脑损伤 (一)脑挫裂伤(contusion and laceration of brain) 【病理基础】脑外伤引起的局部脑水肿、坏死、液化和多发散在小出血灶等。可分为三期 1、早期:伤后数日内脑组织以出血、水肿、坏死为主要变化。 2、中期:伤后数日至数周,逐渐出现修复性病理变化(瘢痕组织和

老年人焦虑症表现

老年人焦虑症表现 1.痛苦,但查不出病 病人多方奔走于综合医院,见医生就滔滔不绝地说:浑身难受,不能躺,不能坐,不愿吃,不能睡,不能干活等。 检查:头胀,脑门冒汗,但颅脑CT无异常;胸口发堵,但24小时动态心电图无异常; 厌食,胃胀气,但胃肠透视、胃镜检查无异常;血化验正常。 偶有病人血压、血糖偏高,但无病史,与痛苦程度也不符。 无器质性病理改变的疼痛、紧缩感、颤抖、出汗、头昏、气短、恶心、腹痛、衰弱等,是焦虑症躯体焦虑的复杂表现。其原因是过度的内心冲突,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交感神经系统亢奋。 2.依赖,但意识不到 依赖医院,依赖亲人。病人常在儿女们的搀扶簇拥下,由西医转到中医,由门诊转到住院处,一年四季时常看医生,或住上几次院。儿女们付出很大精力,病情却不见好转,甚至愈演愈烈。弗洛伊德把这种现象解释为“后增益效应”,即神经症(包括焦虑症)产生后,病人缺乏安全感,需要呵护关照,达到精神上和

物质条件上的满足。南辕北辙式的过度治疗和家人无微不至的照料,使病人因病“受益”,于是神经症持续下去。 3.担忧,但不现实 身体本无疾病,或有一点无伤大雅的小病,却担忧自己的病治不好,不断地问医生;担忧看病花钱多,其实病人家境好,儿女都劝其别心疼钱;过分不放心老伴,不放心儿孙等等。提示“杞人忧天”式的恐惧担忧是焦虑症的核心症状。其主要表现是,与现实处境不符的持续恐惧不安和忧心忡忡。

老年焦虑症的防治措施 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首先要乐天知命,知足常乐。古人云:“事能知足心常惬。”老年对自己的一生所走过的道路要有满足感,对退休后的生活要有适应感。理智的老年人不注意过去留下的脚印,而注重开拓现实的道路。其次是要保持心理稳定,不可大喜大悲。“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要心宽,凡事想得开,要使自己的主观思想不断适应客观发展的现实。不要企图让客观事物纳入自己的主观思维轨道,那不但是不可能的,而且极易诱发焦虑、抑郁、怨恨、悲伤、愤怒等消极情绪。其三是要注意“制怒”,不要轻易发脾气。 自我疏导 轻微焦虑的消除,主要是依靠个人,当出现焦虑时,首先要意识到自己这是焦虑心理,要正视它,不要用自认为合理的其他理由来掩饰它的存在。 其次要树立起消除焦虑心理的信心,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运用注意力转移的原理,及时消除焦虑。当你的注意力转移到新的事物上去时,心理上产生的新

神经系统疾病总结

神经系统疾病 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的以感觉、运动、意识、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中枢神经系统受致病因素影响(尤其是未能查出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时)而以精神活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称为精神病。俗话中常称精神病为“神经病”,实误。但神经病与精神病常可并存,如散发性脑炎往往以精神症状为首发症状,麻痹痴呆患者亦可早期即出现神经症状。 临床表现 (1)神经系统遭受损伤时正常功能丧失,此即缺失症状。例如大脑内囊出血时运动及感觉传导束损伤,对侧肢体瘫痪,感觉消失。 (2)正常情况下,高级中枢能抑制下级中枢的活动,高级中枢损伤后,对低级中枢的抑制解除,其功能活动便增加,此即释放症状。如内囊出血后,大脑皮质对皮质下运动中枢的抑制解除,皮质下中枢活动增加,引起瘫痪肢体的肌张力增高(痉挛性瘫痪)。锥体外系疾病时的不自主运动(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也是释放症状。 (3)刺激症状指神经系统局部病变或全身性病变促使神经细胞活动剧烈增加,如周围神经损伤后产生的灼性神经痛,大脑缺氧时皮质细胞活动过度可致惊厥发作。 (4)休克症状指中枢神经系统急性病变时的暂时性功能缺失,如内囊出血时突然神志昏迷(脑休克),脊椎骨折后出现驰缓性截瘫(脊髓休克)。休克期过后,逐渐出现缺失症状或释放症状。 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体征可表现为意识障碍、感知觉障碍、运动障碍(如瘫痪、不自主运动、步态异常、共济失调等)、肌张力异常(增高见于锥体束病变、锥体外系疾病、僵人综合征、破伤风、手足搐搦症等,锥体外系时的肌张力增高称肌僵直;减低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肌炎,周围神经病变,脊髓后根、后索、前角灰质病变,肌萎缩侧索硬化,小脑病变等),头痛、头晕、眩晕、反射异常、肌萎缩以及排尿、排粪、性功能障碍等。脑脊液亦常有异常。 诊断 定位诊断:指出病损在神经系统具体部位,有助于疾病性质的决定。依据:不同部位的病变综合征 定性诊断: 病因诊断:许多疾病病因不明,因此难以作出病因诊断 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方面,病史和体格检查十分重要,脑脊液检查和其他实验室检查、肌电图、脑电图也往往能提供重要线索。神经科检查包括病史、精神状态评估、体格检查和实验室诊断性检查。 病史 要求病人描述目前的状态,确切地讲清楚这些症状在什么地方、时间发生,发生频率,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及是否影响日常工作生活。神经系统症状可包括头痛、疼痛、衰弱、全身状况差、知觉降低、感觉异常、无力和精神混乱。 病人应告诉医生过去和现在的疾病或手术史,严重者应了解血缘近亲的情况,过敏症状和目前所用药物情况。 此外,医生要询问病人是否有与工作或家庭有关的困难,或是否遇到任何困惑,因为这些情况会影响健康和机体抗病的能力。 精神检查

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理疗

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理疗 (一) 脑血管意外 1.理疗目的改善脑部血液循环,解除脑血管痉挛,促进渗出物的吸收,减轻痉挛症 状,防止肌萎缩,减轻瘫痪症状,降低肌张力,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2.理疗方法 ( 1) 超声波疗法:头部病灶区,相当于皮质运动区及皮质感觉区所在部位。 0.75-1.25W/C m2,每次15min,1 次/d,共15 次。 (2)低频脉冲电流脊髓通电疗法:采用方波,频率150-250Hz,80C m电极置于腰 骶部接阴极。电流强度3-6mA ,每次30-60min, 隔日 1 次,共15-30 次。 适用于1-3 个月的恢复期,可促进肢体功能和感觉障碍失语的恢复。 (3)音频电疗法:两个100C m电极,分别置于偏瘫的上肢腕部及下肢的踝部。电 流强度以能引起肌肉收缩为宜,每次20-30min,1次/d,共15-20次。适用于病情稳定 3 个月后,可促进神经功恢复。 (4)微波疗法:频率915MHz,直径14 cm圆形辐射器或10 cm X20 cm长方形辐射器 置于脑栓塞病灶区,距离3-5 cm,输出功率20-30W.每次15-30min , 1 次 /d ,共10-15 次。 (5)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法:10-50C m?电极置于肌肉神经运动点,60C m?电极置于 颈后获下腰部。选用断调波组,一般选择频率20-40Hz, 对痉挛性轻瘫频率 80-150MHz,调制深度75 %,脉冲时间2-3s,间歇10-15min , 1 次/d, 共15-40 次。 ( 6) 电体操疗法:常用断续直流电(方波或三角波) ,也可用间动电的断续波或调

解中频电的断调波等。60C川电极置于瘫痪肢体的肌腹部接阴极; 100C川电极接阳极,如为上肢则放在第3-7颈椎间,下肢则放在胸10 至腰 5 之间。频率10-20Hz, 脉冲时间150-500ms ,刺激强度以能引起肌肉明显收缩为宜,每次20-30min,1次/d,共15-30次。适用于3个月以上的瘫痪患者的功能恢复。 二)脑外伤(脑震荡及脑挫力裂伤) 1.理疗目的当休克期过后病情稳定时即可进行理疗。目的是改善脑组织的血液循 环,促进吸收,消炎消肿,加速神经细胞功恢复,减少创伤愈合过程中的瘢痕形成或粘连,减轻后遗症和缓解症状。 2.理疗方法 (1)超声疗法:根据病情,选定治疗区,偏瘫者治疗其对侧的相当于中央前回区,偏 侧感觉障碍者治疗其对侧的相当于中央后回区。语言障碍者治疗区对应于优势半球的第三额回后部。脑干、小脑病变治疗枕外隆以下的凹陷区。接触移动法。成人脉冲超声0.75-1.25W/C 「儿童采用连续超声1W/C m2,每次15min,1 次/d,共 15 次。 ⑵ 直流电离子透入疗法:治疗前,先在眼内滴入几滴 1 % -2 %碘化钾溶液, 再将两个直径3-4 cm小园电极,浸以10 %碘化钾溶液置于双眼部接阴极;另一50C m 电极置于枕后接阳极。电流强度2-4mA ,每次15-20min.1 次/d,共10-15次。适用于脑震荡、脑挫伤早期。 (3) 电睡眠:两个20C m 圆电极,放置双眼接阴极,另两个20C m 圆电极,置于两

老年抑郁症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和医学水平的提高,大众医疗保健知识的普及,人类平均寿命在逐渐延长。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从1950~1990年40年间,世界人口的平均寿命从46.6岁提高到64.7岁。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益突出,上海、北京等大城市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老年人所占比例正在高速地增长,1999年我国已进入老龄化国家。预计2025年我国人口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所占比例可达15%。经调查发现近半数以上的老年人患有各种慢性躯体疾病,其中25%的老年人有程度不同的精神障碍。65岁以上老年人情绪障碍发病率占12%-25%。 目录 1 症状体征 老年抑郁症与青壮年患者两者之间临床表现有否质的差别,尚无统一意见。至少本病受老化过程心理和生理变化的影响仍具有一些特点(马辛,1994)。 1.焦虑、抑郁和激越的混合状态老年病人对忧伤的情绪往往不能很好表达,常用“没有意思,心里难受”或表现对外界事物无动于衷,常否认或掩饰心情不佳,甚至强装笑脸。其亲属及熟人也可能意识不到患有严重情感疾病,而只以为是些躯体的“不舒服”。见到医生就抓住双手不停地诉说躯体不适,有时躯体焦虑完全掩盖了抑郁。也有的无故报怨人们对他不好,以致使人无所适从。 2.兴趣索然病人不能体验乐趣是较常见的特点。病人不但对以往生活的热情和乐趣下降,越来越不愿意参加正常活动,如社交、娱乐,甚至闭门独居、疏远亲友。有的病人能说能笑能娱乐,但就是不能体验出“快乐”。有的病人经治疗好转会见家属时能流出眼泪时反而体验到“快乐”。 3.精力下降主观上感到精力不足,疲乏无力,重者终日卧床事事需人扶持。老年病人常被误认为患有严重躯体疾病而送到综合医院接受昂贵的医学检查,导致延误治疗时机。 4.自我评价低病人对自身的状态评价过低,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自责自罪。 5.自杀观念和行为老年人常不明确地表达,如可能说“打一针让我死吧”,却否认有自杀的念头。老年抑郁症有慢性化趋势,也有不堪忍受抑郁的折磨,自杀念头日趋强烈,以死求解脱。 6.心境昼夜节律改变病人心境昼重夜轻的节律变化常作为内源性抑郁诊断指征之一,特别是伴有早醒时。病情轻些的老年人,入睡前感到轻松些,讲“一天可过来了”或能体验到晚上电灯打开后心情平稳些。 7.躯体或生物学症状(Bridges KW,1985) 情绪反应不仅表现在心境上,并且总是伴有机体的某些改变。患者的躯体主诉主要集中以下几种。 (1)心血管系统:多诉说心慌气短、恶心、呕吐、胸部憋闷、心前区疼痛、背痛等心脏性神经官能症的症状。老年病人可为此多次送到急救中心。 (2)消化系统:食欲减退是最常见的。自诉腹部胀满、胃口不好、反酸水、腹疼、便秘、腹泻、多伴有体重减轻等胃肠功能性紊乱的症状。口干、便秘也是常见的症状。个别患者也有出现饥饿感或贪食相反症状,曾遇见1例70岁的老年女性患者先是出现饥饿感,逐渐加重,最后在看病时也带着馒头、点心等食物,

第3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第三章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概述 匿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包括意识障碍、认知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和平衡障碍等■睁表现。第二章中,对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同时也对结构损害融‘生的临床症状进行了描述,为掌握结构损害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在神■}实践中,就诊患者提供的信息往往是症状,这就需要临床医师从症状人手,结合病史隧体,对症状进行定位和定性,以指导诊断和治疗。因此,应当培养医学生对神经科纷豳[杂的临床症状具有独立分析、去伪存真、抓主删次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临床科学思■本章主要从神经科常见症状人手,沿着从症状到疾病这一分析思路叙述,以符合临床翰蒙,并提高医学生对神经科疾病的诊断能力。 第一节意识障碍 E意识是指个体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感知能力。意识障碍可分为觉醒度下降和意识昏容变化两方面。前者表现为嗜睡、昏睡和昏迷;后者表现为意识模糊和谵妄等。意识的■持依赖大脑皮质的必奋。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ascending 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m)■瞪各种感觉信息的侧支传人,发放兴奋从脑干向上传至丘脑的非特异性核团,再由此弥■.投射至大脑皮质,使整个大脑皮质保持兴奋,维持觉醒状态。因此,上行网状激活系统鬣双侧大脑皮质损害均可导致意识障碍。匿}、以觉醒度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鬣,匿 (一)嗜睡(somn01ence)陲是意识障碍的早期表现。患者表现为睡眠时间过度延长,但能被叫醒,醒后可勉强配除检查及回答简单问题,停止刺激后患者又继续入睡。} (二)昏睡(sopor)} 是一种比嗜睡较重的意识障碍。患者处于沉睡状态,正常的外界刺激不能使其觉醒,额经高声呼唤或其他较强烈刺激方可唤醒,对言语的反应能力尚未完全丧失,可作含糊、筒单而不完全的答话,停止刺激后又很快入睡。。 i (三)昏迷(coma) 是一种最为严重的意识障碍。患者意识完全丧失,各种强刺激不能使其觉醒,无有目的的自主活动,不能自发睁眼。昏迷按严重程度可分为三级: 1.浅昏迷意识完全丧失,仍有较少的无意识自发动作。对周围事物及声、光等刺激全无反应,对强烈刺激如疼痛刺激可有回避动作及痛苦表情,但不能觉醒。吞咽反射、咳嗽反射、角膜反射以及瞳孔对光反射仍然存在。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 2.中昏迷对外界的正常刺激均无反应,自发动作很少。对强刺激的防御反射、角膜反射和瞳孔对光反射减弱,大小便潴留或失禁。此时生命体征已有改变。 3.深昏迷对外界任何刺激均无反应,全身肌肉松弛,无任何自主运动。眼球固定, I者荆韵女.各种晤射消嬖.七,I、何名砖鳖生命值f千户右明晶曲亦.怦哪不蜘ⅢIl|向乐前 神经病学 有F降。 大脑和脑干功能全部丧失时称脑死亡,其确定标准是:患者对外界任何刺激均无反应,无任何自主运动,但脊髓反射可以存在;脑干反射(包括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头骺反射、

卒中后抑郁——指南与实践

卒中后抑郁——指南与实践 一个跨越了百年历史的话题 19世纪时,卒中和抑郁的关系被首次提出来,但一般认为心情不好是残疾损伤的合理后果。 到了20世纪70年代,Robinson发现,减少大鼠的脑血供可影响儿茶酚胺、激素的浓度,造成“战或逃反应”(急性应激反应);而且随着这些物质浓度的降低,卒中大鼠的行动更为迟缓,在车轮上的运动意愿亦降低。 1977年,John Hopkins大学的研究者发现,在同样造成下肢功能完全丧失的情况下,卒中患者中约1/2有抑郁,而骨科患者中仅有1/5。这一研究结果提示脑部损伤与心理并发症有密切关系。 2012年,Duke大学的Nada发现,短暂性缺血发作(TIA)患者与造成功能损害的卒中患者一样都会出现抑郁。 卒中后抑郁的患病率较高 国内PRIOD研究结果显示,约30%的患者卒中发病后2周时便出现抑郁,1年的累计卒中后抑郁患病率高达42%(图1)。另有研究提示,卒中后抑郁发病率高,风险存在时间长,卒中发作15年后,抑郁的患病率仍高达31.2%(图2)。而Kim等研究结果显示在综合医院内,PSD 以轻度抑郁为主(图3)。

卒中及卒中后抑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卒中及卒中后抑郁对人类健康带来显著的负性影响,如卒中复发、合并心血管病及周围血管病、认知功能下降或痴呆、失业或社会关系紊乱、肢体残疾或语言障碍、植物状态或长期卧床甚至死亡等。即便是轻度的抑郁,也会对早发型卒中患者的社会功能造成明显的损伤(图4)。 多项指南提出——应重视卒中后抑郁的筛查

1.AHA/ASA指南(2014)推荐:卒中存活患者应定期接受筛查,评估是否出现抑郁; 2. 加拿大卒中最佳实践推荐:卒中后情绪、认知和疲劳实践指南(2015)推荐:所有卒中患者都应视为PSD高风险人群,PSD可出现在康复的任何阶段(A级证据);鉴于PSD的高患病率,需要筛查检测抑郁,以及有强证据支持治疗症状性PSD,因此所有卒中患者都应筛查抑郁症状(B级证据);应使用有效工具筛查卒中后抑郁,最大可能检出抑郁(B 级证据)。 多项指南推荐——应对卒中后抑郁进行抗抑郁治疗 1. 加拿大卒中最佳实践推荐:卒中后情绪、认知和疲劳实践指南(2015)推荐:轻度抑郁症状的患者可初始进行“观察等待*”(B级证据);如果抑郁持续并干扰日常功能和康复、或病情加重则考虑药物治疗(B级证据);正式评估后被诊断为抑郁障碍的患者应考虑使用抗抑郁药物(A 级证据); 2. AHA/ASA指南(2014)推荐:如果有抑郁,则接受抗抑郁药治疗,特别是SSRI类药物(I类建议;B级证据);抗抑郁药对有卒中和广泛性焦虑的患者有益处(IIa建议;B级证据)。 3.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2015)中关于共病躯体疾病的抑郁的药物治疗推荐:脑卒中患者可使用西酞普兰、舍曲林、艾司西酞普兰(A级推荐);帕罗西汀、氟西汀及抗精神病药由于会增加心血管或卒中风险,应慎用(D级推荐)。

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综合征

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综合征 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综合征 Bell sigh(贝尔征):面神经炎患者,闭眼时双眼球向外上方转动, 露出白色巩膜,称为贝尔征。 Fisher综合征:表现为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及腱反射消失三联 征,伴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 CTS(腕管综合征):各种原因致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出现桡侧三个手指感觉障碍、麻木、疼痛及大鱼际肌萎缩称腕管综合征。 Froin征:椎管严重梗阻时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细胞数正常,蛋白含量超过10g/L时,黄色的脑脊液流出后自动凝固,称为Froin 征。 Meige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眼睑痉挛和口-下颌肌张力障碍。 帕金森综合症: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步态障碍。 Charcot三主征:眼震、意向震颤和吟诗样语言。 Lhermitte sigh(莱尔米特征):被动屈颈会诱导出现刺激感或闪电样感觉,自颈部沿脊柱放散至大腿或足部,称为莱尔米特征。 手足口综合征:EV71 颅高压三主征: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 脑膜刺激征:颈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

巴宾斯基等位征:1 Chaddock征2 Oppenheim征3 Schaeffer征4 Gordon征5 Gonda征6 Pussep征 无动性缄默征:又称睁眼昏迷。病变在脑干上部和网状激活系统,病人无目的的注视,似觉醒状态但缄默不语,肢体不能活动。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脊髓梗死正常发生在脊髓前动脉供血区,以中胸段和下胸段多见,病损水平的相应部位出现根痛,短时间内即发生截瘫,痛温觉丧失,大小便障碍,深感觉保留,称为~ parinnaud 综合征:上丘的破坏性病变可引起两眼向上同向运 动不能。 Millard-Gubler 综合征:一侧脑桥病变时可出现同侧面神经和 展神经麻痹,对侧偏瘫。 Brow-Sequard 综合征:又称为脊髓半切综合征,损伤平面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和深感觉缺失,对侧痛温觉缺失。 Weber综合征:一侧中脑大脑脚受损,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及对侧 中枢性偏瘫。 Froster-Kenndey综合征:一侧额叶底部病变(肿瘤)时出现,同侧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及嗅觉丧失,对侧视乳头水肿。 Gerstmann 综合征:优势半球角回(angular gyrus)的损害导致计算不能,不能识别手指,左右侧认识不能和书写不能。

最新整理神经康复题目word版本

单选, 1:在运动控制中主要起乘上启下作用的神经中枢结构是 c A 脊髓 b小脑 c脑干 d 大脑皮层 e 基底节 2:长期使用电脑键盘打字易损伤下列哪个神经 a A正中神经 b尺神经 c 桡神经 d 肌皮神经 e臂丛神经 3:关于肌张力的描述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d A肌张力增高见于上运动神经元病变 b肌张力减低见于下运动神经元病变 c 肌张力减低的同时肌力也相应减低 d肌张力增高伴有震颤称齿轮样肌张力增高 e肌张力检查需要患者很好的配合 4:查体发现患者对别人和自己讲的话均不理解,发音清晰,语调正常,但错语较多,难以理解。最可能的失语类型是 b A Broca失语 B Wernicke 失语 C 命名性失语 D 传导性失语 e 失读5: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b A 上睑下垂 b内斜视 c 复视 d 外斜视 e 光反射消失 6.脑卒中不包括( e ) A 脑血栓形成 B 脑栓塞 C 脑出血 D 蛛网膜下腔出血 E 脑炎 7.患者,女,65岁,因脑卒中入康复科治疗。入院时FIM指数评分30分,经训练后增加到80分,此时患者要求出院,据此患者FIM指数结果,提示该患者出院后的ADL (B) A.基本能完成B需要部分帮助 C.需要很大帮助 D.完全需要帮助 E.难以判断 8.患者,男,53岁,脑梗死2个月,上肢可随意出现曲肌共同运动,肌张力增 高,被动伸直肘关节时在肘关节活动范围末出现突然卡住和释放。 (1)该患者运动评价为(C) A.Brunnstorm 1期 B. Brunnstorm 2期 C. Brunnstorm 3期 D. Brunnstorm 4期 1 E. Brunnstorm 5期 (2)按修订后的Ashworth量表评定该患者肌张力为A A.1级 B .1加级 C .2级 D .3级 E.4级 9、血管损害最常见的原因是 A A 动脉粥样硬化 B.动脉炎 C.血管畸形 D.血管外伤 E.肿瘤 10、按盖尔维斯顿定向遗忘实验,一般认为脑外伤患者脱离了PTA应该要求其 GOAT实际得分达到 A;100分B;75分C;72分 D65分 E;25分 11、下列脑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可能机制中,哪一项不是主要的 A;损伤因素的解除B神经再生 C功能重组D;突触改变 E;特定能力学习 12、瘫患儿主要损伤部位是( c) A 大脑皮层 B 锥体束 C 手足徐动型脑锥体外系或基底神经节 D 小脑 13、下列反射属于原始反射的是(A ) A 侧弯反射 B 牵张反射 C 背屈反射 D 伸展反射 14、患儿因肌肉收缩在时间、力量、范围和方向上不协调,造成语言不清晰属( 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