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的萌发 习题附答案电子教案

种子的萌发 习题附答案电子教案
种子的萌发 习题附答案电子教案

种子的萌发习题附答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

1.为了探究光照对绿豆发芽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植绿豆,并对阳光、温度、水加以控制(如下表所示)。下列对他实验设计所提意见中,正

花盆阳光温度水

①向阳处20 ℃充足

②暗室20 ℃不充足

A.两个花盆都应放在向阳处

B.两个花盆都应放在暗室中

C.两个花盆都应保证充足的水分

D.两个花盆的温度都应维持在0 ℃

解析:由题意可知,实验目的是探究光对绿豆发芽的影响,而实验操作步骤中的实验变量有阳光和水,为达到实验目的,应除了是否有光照外,其他都应相同且适宜。

答案:C

2.下列最适合种子萌发的环境是()

A.潮湿松软的土壤

B.干旱疏松的土壤

C.冰冻的土壤

D.潮湿板结的土壤

答案:A

3.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大豆种子萌发是否需要某种环境条件,制定了如下表

实验装置编号

放入种

子的数量

提供的环境条件

光照水分温度空气

110粒有光适量20 ℃充足

210粒无光适量20 ℃充足

分析上表可知,该兴趣小组准备探究的问题是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

A.光照

B.适量的水分

C.适宜的温度

D.充足的空气

解析:在1号和2号的对照实验中,光照是唯一的变量,所以该兴趣小组探究的问题是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光照。

答案:A

4.以下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不属于环境条件的是()

A.贮藏多年的良种

B.用地膜覆盖的苗圃

C.春播遇到倒春寒天气

D.播种后被洪水淹没的菜地

解析: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包括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氧气。“用地膜覆盖”是为了保温、保湿,以利于种子萌发;“春播遇到倒春寒”是温度不适宜,不利于种子的萌发;“播种后被洪水淹没”是缺乏空气,不利于种子的萌发。“贮藏多年的良种”可能使种子的胚失去活性,破坏了其内在条件,而不是环境条件。

答案:A

5.小娟同学为了探究种子萌发需要水分和氧气,用三粒菜豆种子A、B、C为主要材料,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该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A.A和B可形成对照

B.B和C可形成对照

C.清水中缺乏营养

D.种子太少具偶然性

答案:D

6.在上海世博园内,英国馆最大的亮点是由6万根蕴含植物种子的透明亚克力杆组成的巨型“种子殿堂”,日光将透过亚克力杆照亮“种子殿堂”的内部,并将数万颗种子呈现在参观者面前。这些有生命力的种子保存在亚克力杆中不萌发,被控制的种子萌发条件是()

A.空气、水

B.温度、光

C.空气、光

D.温度、水

答案:A

7.下列四粒玉米种子的不同部位受到了损伤(阴影部位),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一定不会萌发的是()

解析: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为:种子的胚必须是完整的,是活的,并且度过了休眠期。C 图中的胚受到损坏,一定不会萌发。

答案:C

8.早春播种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其主要好处是()

A.防止病虫害

B.保持适宜的温度

C.保持空气的流通

D.保持充足的水分

答案:B

9.下列关于测定发芽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测定发芽率要保证完全准确,最好检测所有的种子

B.测定发芽率时应当尽量挑选个大的种子才能保证发芽率高

C.测定种子发芽率要保证种子正常萌发的环境条件

D.测定发芽率要尽量节省种子,所以随便挑几粒种子测一下就可以了

第四单元第一章第4节种子的萌发

第一章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 第四节种子的萌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实施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知道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 2.知道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能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结构的对应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培养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初步树立内、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 2.通过了解种子的休眠特性、种子的寿命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实验,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教学难点 阐明种子各部分结构与幼苗各部分的发育对应关系。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分组进行培育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萌发的实验装置。(菜豆和玉米种子数粒,玻璃杯或塑料瓶数个,其他废弃装置,清水等)每小组分工合作,隔两天种下菜豆和玉米种子数粒,细心培育。 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萌发过程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俗话说“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王亮想种一些丝瓜,该如何挑选种子?播种时要注意哪些外界因素呢?你能帮他出谋划策吗? 二、合作探究 1.课前安排小组完成活动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2.课上各小组展示装置及活动卡内容。 3.教师问(1)1、2、3号瓶分别代表种子萌发时的什么外界条件?(2)你的实验装置中有几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什么?(3)光照是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呢?该如何设计实验呢? 4.引导学生观察外界条件(水分、空气、温度)都适宜的一组,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种子都能萌发。(教师提问要根据各小组的展示即时提问。其中第三问是在没有小组设计这个因素的情况下提出) 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外界条件都适宜了,还不能萌发? 引出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教师出示自己制作的装置(外界条件都适宜的一组内有煮熟的种子和胚被虫子吃掉的种

八年级生物上册 4_1_4 种子的萌发(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济南版

第四节种子的萌发导学案(第2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说出种子萌发的过程。 2.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部位的发育对应关系。 二、重点难点 重点:种子萌发的过程 难点:种子结构与幼苗各部位的发育对应关系。 三、学具准备 1、学生准备 2、教师准备 四、自主预习: 自主解惑(独学) 1、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使种皮变软(水怎样进入种子内部的?),____________加强,贮存在子叶或胚乳内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转化成可被细胞吸收利用的物质,输送到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交流(对学) 2、种子在萌发初期,_________生长最快,突破______向地生长,发育成_______;随后胚轴__________,_________突破种皮____________生长,发育成茎和叶,通过这个过程,种子的____________就发育成了幼苗。 合作交流(群学) 3、幼苗在长出第一片绿叶之前,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依靠_______________提供营养,所以播种时需要选择籽粒________、完好无损的种子,才能保证种子的正常萌发和萌发后幼苗的茁壮成长。 预习诊断: 测一测,本节知识你掌握了吗? 1、水稻种子萌发时消耗的营养物质来自于 A 、水分 B 、空气 C 、种子本身贮藏的营养物质 D 、肥料 2、水稻种子萌发时,把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输送给胚的结构是 A 、胚根 B 、子叶 C 、胚芽 D 、胚轴 3、你知道菜豆种子是怎样萌发的吗?仔细观察右图你会发现,种子萌 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 )

A.子叶 B.胚根 C.胚芽 D.胚轴 4.在适宜的条件下,下列种子能够萌发的是() A.去掉胚乳的玉米种子 B.虫蛀空了的水稻 C.切去胚的小麦种子 D.籽粒饱满的菜豆种子 5.玉米种子在萌发出幼苗后变得空瘪的原因是胚乳里的营养物质() A.被土壤微生物分解掉 B.胚根吸收掉 C.胚吸收发育成幼苗 D.土壤动物吃掉 五、情境导入 六、预习反馈展示交流请各小组踊跃展示你的预习成果! 知识点一、种子萌发的过程Array问题1:种子萌发中,通常先形成根,这样有何意义? 问题2:萌发过程中,种子的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问题3:在菜豆萌发的过程中,子叶发生什么变化?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问题4:萌发中,胚有什么变化? 问题5:菜豆种子与玉米种子萌发过程有何异同? 归纳:种子萌发时各部分的变化: 吸水:种子萌发时,首先_____膨胀,_____变软,细胞_________ 逐渐增强 转运:子叶或胚乳内的营养物质被逐渐转化为可以被细胞吸收 利用的物质,输送到_____、_____、_____ 胚根发育:胚根突破种皮,发育成___ 胚轴、胚芽发育:胚轴_____,胚芽发育成_______

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3.2.1种子的萌发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 【学习目标】 1、描述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3、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运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假设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3)制定、实施计划: (4)实验现象:1号种子;2号种子;3号种子;4号种子。(5)结论:种子的萌发需要、和。 知识点二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胚是完整的、的,种子成熟且不在期。 知识点三种子萌发的过程

知识点四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1、抽样检测:从检测对象中抽取 作为样本进行检测,以样本的检测结果来反映 的方法。 2、抽样的方法 :样本 要合适;要做到 ,不能凭主观想法挑选样本; 检测的方法要科学等。 2、 种子的发芽率= ×100% 【课内探究】 1、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种子是否需要光照呢?如果让你设计实验方案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该如何设计实验方案? 2、下图表示对四粒种子分别进行处理后的情况,阴影部分表示切除,哪些种子能够萌发?哪些种子不能够萌发?说出你的理由。 3、将颗粒完整饱满的种子分成甲、乙两组,在25℃左右分别播种,甲组种在肥沃的土壤中,乙组种子贫瘠的土壤中 哪组先发芽? 数 供检测的种子数

【效果评价】 1、张大妈播下花生种子后,连续几天降雨导致水浸田,造成出芽率低,原因主要是() A.温度较低 B.缺少阳光 C.缺少空气 D.缺少肥料 2、为探究温度对绿豆发芽的影响,小明同学设计了一组对照实验,在甲和乙两个相同花盆中种了品种和数量相同的绿豆,并对光、温度和水加以控制,如表中①、②两处分别是() 花盆阳光温度水 甲向阳处30℃充足 乙①20℃② A、向阳处、不充足 B、暗室、不充足 B、 C、向阳处、充足 D、暗室、不充足 3、在适宜的条件下,下列种子能够萌发成幼苗的是() A.去掉胚乳的玉米种子 B.被虫蛀空的水稻种子 C.胚被破坏的小麦种子 D.种皮破损的菜豆种子 4、花生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 ( ) A.胚根 B.胚芽 C.子叶 D.胚轴 5、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时,有四位同学分别发表了各自的意见,你认为正确的是() A.为了避免浪费,用三五粒种子测一下就行了 B.测发芽率时应当尽量挑个大的种子 C.测发芽率时应当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 D.不可能对检测对象逐一检测,应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

《种子的萌发》导学案

课题: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第21课时) 班级:组名:姓名:批阅情况:。【抽测反馈】 1、种子的主要部分是,胚由、、、四部分构成。种子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或中。 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以外,其他条件的实验,叫做。 3、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学习目标】 1、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自身条件以及种子萌发的过程 2、学会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重点难点】 学会设计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自主学习】 1、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植株的生长、、、和的过程。 2、(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宜的、一定的和充足的。(2)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有完整且活的,且子粒饱满,度过期。 3、种子萌发的过程:当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同时或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轴。随后,胚根突破种皮,形成;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和。 4、不能对检测对象逐一检测时可采用,即从监测对象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进行检测。 5、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中,发芽率=

【展示提升】 1、阅读教材P89-91,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提出问题: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呢? (2)作出假设:种子的萌发需要 (3)制定计划 编号1号瓶2号瓶3号瓶4号瓶 水量不洒水洒少量清水, 使餐巾浸润 洒少量清水, 使餐巾浸润 倒入较多清水,直至 水即将从瓶口流出 为止 种子数量撒10粒种子, 然后拧紧瓶盖 撒10粒种子, 然后拧紧瓶盖 撒10粒种子, 然后拧紧瓶盖 撒10粒种子,然后 拧紧瓶盖 环境温度室温室温低温室温 请在表格中该瓶具有哪项条件就打“√”,不具备的条件则打“×”。 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1号瓶 2号瓶 3号瓶 4号瓶 (4)实施计划 编号1号瓶2号瓶3号瓶4号瓶结果不萌发萌发不萌发不萌发原因 (5)得出结论:种子的萌发需要 (6)讨论: ①2号瓶所提供的条件与其他三只瓶依次对比你会发现: 号与号对照,不同的变量是,其他条件相同。 号与号对照,不同的变量是,其他条件相同。 号与号对照,不同的变量是,其他条件相同。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本实验属于实验,对照组是,设计了组

第四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种子的萌发

课 题种子的萌发年级八 总计第 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①通过探究活动,说出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 ②阐明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能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部分的发育对应关系能力目标: ①通过探究活动、演示试验,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描述果实和种子形成过程中子房的各个部分结构发育的结果。 教学重难点1.种子萌发的条件。 2.种子萌发的过程,及种子结构与幼苗各部分的发育对应关系。 突破措 施 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学准 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方法和手段、改进建 议) 一、问题导学,自主学习 学点一:种子萌发的条件(兴趣小组同学分组演示探究实验的设计思路、探究方法、得出的结论,共同分析实验结果;结合教材p17—p18 然后完成以下问题,) 1、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 2、在外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大米种下去能萌发吗?煮熟的种子种下去能萌发吗?为什 么?

3、你能说出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吗? 4、有些种子虽然胚是完整的并且是活的,外界条件也适宜但是它们成熟后不能立即萌发你 知道为什么吗? 学点二:种子萌发的过程(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并且自学教材p19—p20,然后完成下列问题) 1、种子萌发的过程大致分哪几个阶段? 2、你能说出幼苗的各部分(根、连结根与茎的部位、茎、叶)是由胚的哪一部分发育来的吗? 3、胚各部分的发育顺序是怎样的? 4、比较菜豆和玉米种子萌发过程的异同?(结合图4.1-19、4.1-20) 二、质难问疑,合作探究(解决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通过以上学习你有哪些问题不明白,寻求同学帮助。(先同桌讨论→再小组合作→全班合作) ⑴你认为比较困难的问题是: ⑵通过小组学习,你们仍然有疑惑的问题或新发现的问题是: 三、精讲点拨(解决全班学生都不会的问题) 如: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贮藏在种子内的营养物质转化为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供种子萌发利用;如淀粉变成了糖可让学生咀嚼萌发和未萌发的小麦种子,从中发现萌发的小麦种子有甜味,没有萌发的小麦种子没有甜味来感受萌发种子中的物质变化。从而使学生明白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是种子发生内部变化必需的。 四、拓展升华,知识延伸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是怎样理解“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是新植物的幼体”? 五、达标自测,智能提高在萌发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贮藏在种子内种子的营养物质转化为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供种子萌发利用;如淀粉变成了糖可让学生咀嚼萌发和未萌发的小麦种子,从中发现萌发的小麦种子有甜味,没有萌发的小麦种子没有甜味来感受萌发种子中的物质变化。从而使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种子的萌发》 教科版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风雷学校陈晓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进行对比实验并做记录。 2.运用感官和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观察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演示:课件 分组: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浸泡2天的蚕豆、黄豆的种子、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植物妈妈利用哪几种方法将种子散播到了远处? 讨论:种子在怎样的环境下可以萌发呢? 板书课题:种子的萌发 二、探究过程 1.激趣引入 上课了,我先展示一张有花生、玉米等种子的图片,然后问学生:“看了这张图片,你想知道什么?”有的说想知道种子是怎样长成植物的,有的说想知道种子是怎么得来的,还有的说想知道种子为什么会长成植物……学生回答了很多,我接着鼓励学生: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可真多,但我们这节课不可能一一来研究那么多的问题,相信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都能解决,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种子是怎样慢慢发芽的,然后板书课题。 这样引题主要是激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动脑思考,提出问题的能力。 2.观察种子 我给学生提示观察方法,提出明确的观察目标:“请同学们认真仔细的观察这两种不同种子的图片,看一看,想一想他们都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观察后发现种子的颜色、大小、形状不一样。又让学生观察浸泡过的种子和干种子的图片,经过对比学生能很快的发现浸泡的种子变大了。这时我问:种子为什么会变大呢?学生们回答说因为种子喝了水。我趁热打铁:对,种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种子的萌发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学案 【学习目标】 1. 描述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 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3. 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运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重点难点】 重点: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 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难点: 在“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活动中,对照实验的设计及实验现象的分析【新知探究】 探究任务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自主探究: 1.种子萌发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环境条件: 自身条件: 2.怎样探究种子萌发需要哪些环境条件? (1)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提出了什么问题? (2)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作出了什么假设? (3)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设计了什么探究方案? 合作交流: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光照对菜豆种子萌发的影响,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请根 1.此实验能否探究光照对菜豆种子的萌发的影响?为什么? 2.在这个实验设计中,应该修改的内容是什么? 3.若要将种子邮寄给远方的朋友,种子袋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才能防止其萌发? 探究任务二:种子萌发的过程 自主探究: 1.种子萌发的过程是怎样的?

2.什么是种子的发芽率?如何测定? 合作交流: 下列关于抽样检测某袋种子的发芽率的做法,你认同的是 A. 选用三五粒种子即可 B. 尽量挑选个大的种子 C. 随机抽取少量种子作样本,设置重复组,取平均值作测定结果 D. 整袋种子都用上 附:参考答案 探究任务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自主探究: 1.种子萌发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自身条件:胚是完整的,并且是活的,不处于休眠期 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 2.怎样探究种子萌发需要哪些环境条件? (1)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提出了什么问题? 种子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才能萌发? (2)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作出了什么假设? 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合作交流: 1.此实验不能否探究光照对菜豆种子的萌发的影响。实验中有两个变量,变量不唯一。 2.在这个实验设计中,应该修改的内容是水分都改为适量。 3.若要将种子邮寄给远方的朋友,种子袋应该采取低温、晒干、隔绝空气等措施 探究任务二:种子萌发的过程 自主探究: 1.种子萌发的过程是怎样的? 种子在萌发时,首先吸收水分。同时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逐渐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 2.什么是种子的发芽率?如何测定? 萌发的种子数占供检测种子数的百分率,就叫种子的发芽率。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播种,经一定时间后,计算萌发的种子数占播种的总种子数的百分率。合作交流: C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与反思 进入中学以后,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直观的、感性的、零碎的知识点变成了更为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对于生物学科而言,有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它有生活经验作为基础,更有利于了学生的接受。通过“生活经验”推测种子萌发的条件,在原有知识引领的前提下让学生自主思考,既达到了激发兴趣的目的,又增加了学生求知的热情。“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将知识反映于实际,通过实验观察的现象,到选择其一条件深入探究,让学生更系统的掌握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针对重点的解决,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探究实验的思路,逐一分解影响的条件进行验证。通过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进一步认识和表述、归纳总结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教师在此基础上加以点拨,引导学生建立运用探究实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面对难点的突破,则在前期所有条件共同作用下产生结果的基础上,通过“滥竽充数”这一典故的启示,启发学生思考,“是否这些条件都同时发挥了作用”,继而引导学生逐一对影响条件加以验证,再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在设立对照组时注意保证变量的单一。教师仅仅起到点拨的作用,设计必要的铺垫,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在这样的氛围中可以更好的发挥其主体地位,达到能力上提升的目的。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设计完整的探究实验方案并操作;探索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 难点:如何将多个变量逐一分开分别设计对照组和实验组;通过探究实验最终得岀结论。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学生:集体合唱 一、音乐《赋得古原草送别》 教师:一曲优美的歌曲,拉开了我们这节课的 序幕。这首动听歌曲的歌词是不是很熟悉? 教师:对,这正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学生:《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人在描写送别友人之情的同时,还为我们生 动描述了植物顽强的生命周期。“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包含了植 物从生到死不平凡的一生。 二、播放动画 教师:一个简单的动画,让我们如身临其境般 感受了植物艰辛的一生。那谁可以总结下,植学生: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物这一生都要经历哪些重要阶段。 发育和繁殖、衰老和死亡 教师:虽然历程艰辛,但是它们从未放弃过最 初的梦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被子植物的 一生,从第一个阶段,种子的萌发开始认识它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感受植物艰辛的一生,触动学生心灵,在知识传递的同时,加深对学生的情感引领。以动画,让学生归纳岀植物的一生历程。

种子的萌发学案

《种子的萌发》学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 2、运用实验法完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习设置对照实验和控制变量。 3、能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 学习过程: 种皮 回忆种子的结构: ,有些种子(例如玉米)还具有,它和子叶的作用是贮存。 回忆探究的基本过程: 提出问题: 一、探究任务一:种子萌发的环境(外界)条件: 自主探究,我能行 1、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外界)条件实验中,分别对1、 2、 3、4号瓶子进行了处理,从中我们可以得出: 1号瓶的实验条件是:没有水,但是有空气,有适宜的温度。 2号瓶的实验条件是:。 3号瓶的实验条件是:。 4号瓶的实验条件是:。2、从以上实验处理我们发现,只有号瓶中的条件是和我们所作出的假设条件是一致的,它在该实验中起到作用。 3、我们分别把2号和1号,2号和3号,2号和4号作为一组,那么: a组、2号和1号:变量是,并且只有一个变量,构成一组,探究的是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b组、2号和3号:变量是,并且只有一个变量,构成一组,探究的是种子的萌发需要; c组、2号和4号:变量是,并且只有一个变量,构成一组,探究的是种子的萌发需要; 4、从探究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种子的萌发所需要的环境(外界)条件

是。 合作交流,共同进步 种子的萌发和光照有没有关系呢?请各小组讨论完成《同步学习》P69合作交流题,并用小黑板展示你的成果。 二、探究任务二: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自主探究,我能行 1、种子在具备适合萌发的外界条件以后,是不是所有的种子都能够萌发呢?比如说干瘪的种子或被昆虫叮咬坏的种子,再比如煮熟的种子或者是正处于休眠期的种子,它们都能萌发吗?请参照课本P92回答。 2、种子萌发除了必须的环境(外界)条件外,还要确保胚是的、的,而且要度过。 合作交流,共同进步 假设爸爸妈妈让你去种子站帮忙购买一袋玉米种子,你应当怎么选购?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得到了哪些知识? 四、强化训练,巩固提升: 完成《同步学习》P70即时巩固部分。

第四节种子的萌发练习题2

第四节种子的萌发 1.早春播种,常用“地膜覆盖”的方法促进早出苗,其主要目的是() A.种子萌发需要避光B.增加二氧化碳以抑制呼吸C.保温、保湿有利于种子萌发D.防止鸟类取食种子2.下列种子能萌发的是() A.干燥的种子B.被昆虫咬坏胚的种子C.干瘪的种子D.满足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的种子 3.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如图为花生种子在土壤中萌发的4个阶段。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A.第1阶段吸收土壤中有机物B.第2阶段胚根最先突破种皮 C.第3阶段开始进行呼吸作用D.4个阶段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4.将甲、乙两组种子分别种在肥沃和贫瘠的土壤中,温度适宜、浇水后其发芽情况是 ( )。 A.同时发芽B.甲组先发芽C.乙组先发芽D.都不发芽 5.种子在实验和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春耕播种时,应该挑选粒大饱满且度过休眠期的种子 B.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时,应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胚芽 C.保存种子时适当降低温度、保持环境干燥,增加氧气含量 D.燃烧的蜡烛伸入装有萌发种子的密闭容器中熄灭,原因是容器内二氧化碳增多 6.如图为菜豆种子结构和种子萌发后的幼苗形态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②③④⑤组成种子的胚B.图甲中的①发育成图乙中的⑧ C.种子萌发过程中结构⑦逐渐变小D.图甲中的②发育成图乙中的⑥ 7.为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两 个玻璃杯中不同位置固定6张滤网,在每张滤网上放10 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加入凉开水至中间的滤网(如 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绿豆种子结构中,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B.①和③两组进行对照,探究的问题是种子的萌发需 要一定的水分吗?C.②和⑤两组进行对照,可验证种子切除胚不能萌发的假设 D.①~⑥组中,只有第②组种子萌发,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绿豆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胚8.某校兴趣小组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的实验方案及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八年级生物上册4.1.4种子的萌发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济南版

第四节种子的萌发 一、学习目标:(----知道你该掌握什么吗?) 1、通过探究活动,说出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 2、说出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能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部位的发育对应关系。 3、通过探究活动、演示实验,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 二、重点难点:(----这些可能是你学习有困难的吧!) 1、影响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和外界环境条件。 2、种子萌发的过程以及种子结构与幼苗各部位的发育对应关系。 三、学习过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一)前置测评: 1、在果实的发育过程中,子房壁发育成,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_ ,最终雌蕊的子房发育成。 2、菜豆种子的结构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点 (二)问题探究:(----试试你的能力如何!) 1、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有哪些? 2、探究活动: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课前分组做实验,小组讨论后,完成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材料用具: 方法步骤:(1) (2) (3) (4)设计表格进行记录

实施计划:(1) (2)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1) (2)你的实验结果与其他小组的相同吗?若不相同,找出其中的原因。进一步探究:你还能设计其它变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吗? 3、结合课本21页相关链接回答:什么是种子的休眠?影响种子休眠的因素有哪些? 4、演示实验: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老师要求:课前做好) 目的要求: 材料用具: 方法步骤:(1) (2)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1)比较菜豆和玉米种子萌发过程的异同。 (2)种子萌发的过程大致分哪几个阶段? (三)跟踪巩固:(----你知道了吗?) 1、种子的萌发不仅需要、和等外部条件,种子本身还必须具有而且以及供胚发育的。 2、种子萌发的过程: (1)种子首先后,体积膨大,涨破。 (2)或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

第四节种子的萌发练习题1

第1页(共5页) 第四节种子的萌发 一.选择题 1.玉米播种后,连续几天下大雨,结果出苗很少,其主要原因是( ) A .土壤中养分流失 B .土壤中水分不足 C .土壤的温度过低 D .土壤中空气不足 2.下列有关种子萌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只要外界环境条件适宜种子就会萌发 B .种子萌发初期细胞的干重会降低 C .种子萌发的营养直接由光合作用提供 D .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胚芽 3.将浸泡后的菜豆种子剥去种皮,并做如图所示的处理。在适宜种子萌发的条件下培养。其中不会发芽的是( ) A . B . C . D . 4.现有一批新购买的玉米种子,要对其进行发芽率测定,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 A .外形观察 B .抽样检测 C .检测一半 D .全部检测 5.为了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小王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请你选出最佳修改意见( ) A .都应适量浇水 B .都应放在25℃的环境中 C .都应放在0℃的环境中 D .都需要提供充足的光照 6.如图是探究“大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装置。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 A .选择的种子要有完整的、活的胚且度过休眠期 B .该实验探究的是空气、温度、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C .该实验不能说明种子萌发与光照有关 D .甲和丁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用来探究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分 7.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某生物小组的同学在学校的实验田里种植向日葵,下列做法对于向日葵正常出芽没有意义的是( ) A .在晴天进行播种 B .播种后及时浇水 C .在松土后进行播种 D .播种后用地膜覆盖

第2页(共5页) 8.图甲是菜豆种子萌发过程示意图,图乙是菜豆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质量变化示意图,其中X 为鲜重变化曲线,Y 为有机物质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种子吸水萌发,其中H 是由子叶发育而来的 B .图乙中,X 曲线的ab 段,质量增 加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大量吸水 C .图甲中,种子萌发时,胚乳中的营 养物质逐渐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 D .图乙中,Y 曲线的ae 段,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进行呼吸作用水分大量散失 9.如图为大豆生长发育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外界条件适宜种子就能萌发 B .大豆长成幼苗后,主要由④提供营养物质 C .③将来可发育成大豆的茎和叶 D .①和③的细胞具有分裂能力 10.如图表示豆科植物的一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②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芽 B .③的地上部分主要是由种子的胚轴发育而来的 C .过程④→⑤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 D .⑤所示豆荚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 11.某同学进行了“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实验,对4组实验分别进行了如下设计:关于实验设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设计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水、空气和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B .本实验设计了3组对照实验,理论上2号瓶里的种子可能萌发 C .1号瓶和4号瓶对照,可以说明水和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D .每组实验只选用了一粒种子,偶然性比较大,实验结论不科学 12.下列曲线图中,能正确反映大豆长成豆芽过程中有机物质量变化的是( )

种子的萌发案例分析

初中生物教学《种子的萌发》案例分析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描述种子萌发的环境和自身条件 (2)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能力目标:运用实验法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运用抽样检测法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实践活动,培养爱护植物 的情感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种子的萌发条件 【教学难点】: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的原因,以及种子萌发时 内部物质的转化。 手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分析得出结论为主 设计思想: 采取观察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提 前在课下进行实验,让学生从实验的现象入手,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适当给以提示,最后由学生观察由教师完成 课本上的有关实验,归纳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关于种子萌发过

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前实验进行观察,并通过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及挂图来描述,最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关键的问题:一粒饱满的且胚完好的种子在得到充分的外界条件下是否一定能够萌发成幼苗?从而将话题引入种子的休眠和寿命的问题中。 教学过程: (课前可提前一至两周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并随机的发给学生一些种子,让其根据自己的经验,让种子萌发。观察其萌发过程中的变化,并对实验的过程进行记录。) 一、导入: 当你步入茂密的大森林,抬头仰望那参大的大树时,你能想到些什么呢?教师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 尽,春风吹又生。”为背景,让学生解释其含义,并体味这诗 句是对植物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俗话说:“一大之计在于晨, 而一年之计在于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那么 植物的一生从什么开始呢?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了问 题的情景,导入了新课。并提出下列问题: 1、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及其作用是什么? 2、种子中含有哪些物质? 3、如果你是农民,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种子种在田里? 组织学生回答问题。然后教师总结:种子里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这是种子能够发育成幼苗的内部条件。那么,是否种子具备了这些自身的内部条件就能萌发成幼苗呢?

第四节种子的萌发练习卷

初一生物双休日2生物指导姓名等级班级 1.一株绿色开花植物,形成果实和种子,一般必须完成两个主要的生理活动,它们是()A.开花和传粉B.开花和受精C.传粉和受精D.自花和异花传粉 2.下列不属于风媒花特征的是() A.花小,花粉多而轻B.有花蜜,花大而鲜艳 C.无花瓣,无花萼D.柱头常有分叉和黏液 3.玉米开花时,如遇到连绵阴雨,果实产量就会下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雨水多,气温低,所以花粉不能正常形成B.花粉被雨水冲落,影响了风力传播 C.因为连绵的阴雨,昆虫不能进行传粉D.因为连绵的阴雨,影响了开花 4.人工辅助授粉的意义是() A.可以弥补自然授粉的不足B.使植物提前开花、结果,产生种子 C.协助植物的自花传粉D.虫媒花在自然环境下授粉的几率很低 5.花粉落到柱头上萌发形成花粉管,伸长的花粉管里精子的数目是() A.1个B.2个C.3个D.4个 6.一个精子与一个卵细胞融合后,形成() A.一个受精卵B.一个受精卵和一个受精极核 C.两个受精卵D.多个受精卵 7.被子植物的卵细胞存在于下列哪一结构中?() A.花粉B.花粉管C.胚珠D.柱头 8.如图是绿色开花植物受精过程示意图.有关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提示:③为卵细胞,④为极核) A.①分别和③、④结合的过程B.②中的一个精子和③结合的过程 C.①和④结合的过程D.②中两个精子分别和③、④结合的过程 9.花粉管进入胚珠的路线是() A.柱头、子房、花柱、珠孔B.珠孔、子房、花柱、柱头 C.柱头、花柱、子房、珠孔D.柱头、花柱、子房、珠被 10.如图是双受精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填写各部分名称: A.,B.,C.,D., E.,F.,G,H.,I..(2)花粉管内有两个精子,当花粉管到达[H] 后,其中一个精子与[D] 结合,形成;另一个精子与结合,形成.植物的这种受精方式叫,是绿色开花植物所特有的现象. 11.如图是花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花为性花,理由是. (2)花粉成熟后从[ ] 中散落出来,落到雌蕊的柱头上萌发出[ ] .若此过程中,12花粉的传播是由昆虫或其他小动物完成的,则图中结构[3]具有的明显特征是. 小明家栽了一棵葫芦,小明每天都细心观察,他发现一共开了8朵花,却只结了一个葫芦,葫芦成熟后,把它剖开发现50粒种子。小明提出了以下问题,请你回答: (1)这棵葫芦开了8朵花,为什么只结了一个葫芦? 。 (2)传粉受精时,最少需要粒花粉和个精子。 (3)葫芦花与桃花相比主要有哪些不同? 。 (4)如果把每朵葫芦花在未开之前套上塑料袋,能否结出葫芦来?。原因:13.如图是花的三个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是单性花,是两性花;是雄花, 是雌花。 (2)花药中含有许多花粉粒,的子房中含有胚珠。 (3)若甲和丙着生在同一植株上,这样的植物叫;若甲和丙着生在不同植株上,这样的植物叫。 (4)丙的传粉方式是,如果乙是靠昆虫传粉,乙类花的特点是 .

第4单元第1章第4节 种子的萌发(1)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师生课前准备相关的实验材料用具。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 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2分钟 上节课我们在观察种子结构的时候 有的同学带来了煮熟的玉米种子,那么 我们把煮熟的玉米种子种在适宜的环 境中,它会萌发吗? 种子萌发到底需要什么条件? 猜测:不会。 根据生活经验 猜想种子萌发 需要的条件。 结合学生的实 际生活经验,激 发学生的思考: 种子萌发需要 什么条件?自 然的引出新课。 展示目标1分钟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读标识标 使学生明确目 标

循序渐进突破难点20分钟一.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 问题导入:很多同学播种过种子,或见 过农民播种,展示图片: 松土浇水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样的 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萌发? 进一步引导:我们怎样验证种子萌发是 否需要这些条件呢? 展示一个实例: 各抒己见: 粒大饱满的种 子,需要水、 温度、空气、 土壤、阳光、 肥料等条件。 观看老师的示 范试验步骤, 进一步明确探 究实验的六个 步骤。 通过列举自己 做过或见过播 种的事例,分析 这样播种的原 因,可以大大提 高学生探究的 热情。 整个探究实验 过程始终如一 的贯穿着单一 的变量的实验 设计思路。教学 的难度层层深 入,从开始教师 的引导,到学生 自行设计方案, 最后兴趣小组 展示设计结果, 一环扣一环教 会学生控制实 验变量,设计对 照实验。(目标 2) 大胆放手,创造 性的使用教材, 把教材的验证 实验改成探究 实验,由学生自

探究活动: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出示准备的实验材料用具:大豆、玉米、清水、培养皿、纱布、土壤、标签、透明的和黑色塑料袋等。 布置任务:现在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科学探究的步骤来完成实验,任意选定一个或多个条件作变量设计实验方案,根据实验需要来选取材料用具实施方案,预测结果,得出结论。 教师提醒: 强调指导:1、实验过程中要设置对照实验,在实验中变量只有一个,其它实验条件都相同;2、种子的数量不能太少,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2.注入适量的水与过量的水,变量是空气,不是水的多少,因为水淹没种子的目的是隔绝空气。 过渡:由于种子萌发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让我们在课余时间一起来观察实验过程,记录实验结果,最终得出实验结论。我们一起来欣赏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的实验结果。 请同学们观察,通过实验现象,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以小组为单 位进行制定 实验方案 小组代表讲述 本小组的实验 计划,其他学 生对实验计划 进行修改、补 充形成比较完 整的实验计 划。 学生按照计划 进行分组实 验。 生物兴趣小 组的同学展示 课前的实验结 果:描述实验 过程(提出问 题、作出假设、 实验过程、得 出结论) 把实验装置放 在温暖的地 己设计、动手做 实验。既充分体 现了学生的主 体地位,又极大 地调动了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观察生 物兴趣小组课 前做的实验分 析种子萌发的 外界条件是:适 量的水分、充足 的空气和适宜 的温度。 问题的设置,有 利于加深对设 计控制变量,设 计对照实验的

《种子发芽》导学案

武乡镇王庄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新授课)

四年级科学《种子发芽实验(一)》导读单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阐明种子发芽的环境条件。 2、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学会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并通过收集资料,初步具有进一步获取课本以外科学信息的能力。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培养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 导学问题: 一、填空。 1、绿豆、黄豆等家中常见的种子,在储藏罐或塑料袋中密封保存时,一般()发芽。 2、妈妈从菜市场买回来的豆芽上面看不到沾有泥土,这说明豆子发芽的条件可能不包括()。 3、只改变一个条件来研究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的实验方法,叫做()实验。 二、选择。 1、下列常见的食物中,()不是种子。 A.花生 B.大蒜 C.菜豆 D.青豆 2、在验证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的实验中,让其中一组种子得到水,而另外一组则始终保持干燥,这一组保持干燥的种子叫做()。 A.对照组 B.观察组 C.比较组 D.实验组 3、种子吸收水分后,不可能()。 A.裂开 B.收缩 C.生长 D.膨胀 三、排序。 ()根开始形成。()长成植株。()种壳分裂。()长出地面。 我的问题: 自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纠错复评

四年级科学《种子发芽实验(一)》生成单 班级姓名 合作探究 4、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二、实验探究题 种子发芽与空气的关系 材料和工具:两只杯子、黄豆、塑料小棒、水。 方法步骤:(1)用清水将黄豆浸泡一夜。 (2)在杯子里加入同样多的水。 (3)把涨大的黄豆分别绑在两根塑料小棒上,放入杯子中。使其中一根小棒上的黄豆完全浸没在水中,另外一根小棒上的黄豆始终能同时接触到水和空气。 (4)在一周内,观察哪个杯子里的黄豆发芽了,哪个杯子里的黄豆没有发芽。观察与思考:黄豆种子发芽与空气是否有关系? 我的收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自我评价教师评价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种子的萌发

5、种子的萌发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进行对比实验并做记录。 2、运用感官和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观察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演示:课件 分组: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植物妈妈利用哪几种方法将种子散播到了远处? 讨论:种子在怎样的环境下可以萌发呢? 板书课题:种子的萌发

二、探究过程 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首先要了解种子的内部构造。 (2)介绍实验材料。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 (3)演示解剖方法。示范用镊子剥蚕豆皮的方法,强调要领:a.不要着急;b.把剥了皮的蚕豆从开口的那边小心掰开,放在培养皿中。 (4)分组研究。研究重点:种子可以分成几部分?注意比较三种种子的异同。 (5)汇报交流。 (6)认识种子的各部分(画图)。双子叶与单子叶的例举。推测:种皮、胚根、胚芽和子叶在蚕豆种子生长过程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2、观察发芽天数不同的蚕豆种子 (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种子的各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2)发放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3)观察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外形。 (4)解剖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5)汇报交流研究发现。 (6)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三、小结 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蚕豆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 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四、质疑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2种子发芽-导学案-鄂教版

种子发芽 【学习目标】 1.认识种子的结构,能描述出种子的各部分名称。 2.大胆猜想,设计探究种子发芽的实验过程。 3.观察、记录种子发芽的情况,知道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养成认真细致、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难点】 1.设计实验方案,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2.学会运用对照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实验方法。 【学习过程】 一、新知学习 1.植物的一生是从什么开始的? 2.种子要顺利长成一株植物首先得先发芽,怎样做才能让种子发芽呢? 3.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4.大米所含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水稻种子的__________。 5.一粒种子能萌发长成一棵大树,是因为种子中包含新植物体的幼体是__________。二、达标检测 1.下列最适合种子萌发的环境是()。 A.潮湿松软的土壤 B.干旱疏松的土壤

C.冰冻的土壤 D.潮湿板结的土壤 2.以下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不属于环境条件的是() A.贮藏多年的良种 B.用地膜覆盖的苗圃 C.春播遇到倒春寒天气 D.播种后被洪水淹没的菜地 3.早春播种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其主要好处是() A.防止病虫害 B.保持适宜的温度 C.保持空气的流通 D.保持充足的水分 4.玉米种子萌发成幼苗后,种子变空瘪的原因是() A.被胚芽吸收掉 B.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掉 C.被胚吸收发育成幼苗 D.被土壤中的其他生物吸收了 5.下列关于测定发芽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测定发芽率要保证完全准确,最好检测所有的种子 B.测定发芽率时应当尽量挑选个大的种子才能保证发芽率高 C.测定种子发芽率要保证种子正常萌发的环境条件 D.测定发芽率要尽量节省种子,所以随便挑几粒种子测一下就可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