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

运动训练
运动训练

运动训练

名词解释: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

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

在教练员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运动。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规律以及有效地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

战术意识:又称战术素养,指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

竞技能力:运动员的参赛能力,有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

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

运动水平:

运动训练方法: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种办法。

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是根据项目比赛的特点和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得满意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定向地科学安排训练过程的阶段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指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 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负荷后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产生的疲劳,通过生物适应过程,提高机体机能和取得理想效果的训练原则。

运动训练手段: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

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是具体的有目的的身体活动方式,是运动训练方法的具体体现。

模拟训练法:运动员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反复进行实战性练习,并在与比赛条件相似的环境下

安排训练.故又称为适应性训练或灵敏训练。

重复训练法:同一练习,重复训练法师指多次重复,两次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间歇训练法: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动作结构和负荷强度,间歇时间提出严格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

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持续训练法:持续训练法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循环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是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动设置为若干个练习站,运动员按照顺序、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

比赛训练法: 比赛训练法是指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比赛条件下,按比赛规则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

运动员体能:运动员以三大供能系统为能量代谢活动的基础,通过骨骼肌的做功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

运动技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也是决定运动员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

特长技术:运动员所掌握的技术“群”中那些对其获取优异运动成绩有决定意义的、能够展现个人特点或优势、使用概率和得分概率相对较高的技术。

技术风格:指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它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的,较为成熟或定型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

竞技战术:运动员心理能力:指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依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运动智能:运动员以一般智能为基础,运用包括体育运动理论在内的多学科知识,参加运动训练和运动比赛的能力

高原现象:运动员多年训练过程,常常在专项提高训练阶段的训练中达到较高水平后,会出现竞技水平停滞不前,甚至有下降现象

判断:

1、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科学(+)

2、教练员在训练实施过程中的作用无关大局(——)

3、运动员从事专项训练的目标就是夺得比赛胜利,具有专一性因此,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也必然一样(——)

4、速度素质练习一般安排训练课后半部分进行(——)

5、一般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训练的各个时期都应该把它放在重要位置(——)

6、若一堂课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有氧能力的大负荷课后无氧能力的恢复可忽略不计(——)

7、运动负荷,实际上主要指的是生理负荷(——)

8、运动训练方法的创新途径是唯一的(——)

9、随着现代竞技体育发展运动员成绩明显提高竞技能力已没有可发展的空间(——)

10、优秀运动员在比赛前的负荷安排过程中往往采用连续的人负荷训练课,以便让运动员的机体产生更大的超量恢复(——)

11、运动竞赛,实际上就是为了再现运动员已经获得的竞技能力(+ )

12、技能类的集体对抗性项目的体能训练其中有很大成分是在技战术的训练中实现的(——)

13、若两次的训练总时间相等完成动作数量相等而只是完成动作的难度不同,则它们的总负荷也应不同(+ )

14、运动负荷实际上主要指生理负荷(——)

15、对于有些项目,速度的练习通常安排在其他练习之后(——)

16、运动训练原则简要的说就是训练的规律(——)

17、竞技体育由运动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三部分构成(——)

18、恢复过程其实就是超量恢复(+ )

19、体能是以人体三大系统为能量代谢活动的基础,通过骨骼肌做功表现的运动能力(+ )

20、竞技体育是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教育活动(+ )

21、基础训练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专项竞技能力(+ )

22、依理论研究所涵盖的领域,可能运动训练理论分为一般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 )

23、竞技体育的竞争性主要表现在“竞”和“技”两个方面(+)

24、大运动量实际上就是强调练习的总时间(距离和重量)、总次数(组数)等(+)

25、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对象其实就是在解决各运动项目的训练实践中的问题(+)

26、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在训练过程中指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

27、训练诊断主要体现在大周期训练的开始或结束(——)

28、小周期的负荷安排主要是把握每次训练课总负荷的量度(大、小)(+ )

29、优秀运动在训练过程产生的“高原现象”是在高原上训练时产生的反应(——)

30、在对抗项目中全年安排反周期的规律往往第一大周期的过渡期与第二大周期的准备时间划分没有明显界限(——)

选择题:

1、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为(竞技水平)

2、无论从活动时间、活动容量,还是从人们投入的力度来看在竞技体育(运动训练)

3、运动训练中实施有效控制原则理论基础是(现代控制论)

4、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体育产业的总产量达到630多亿美元,成为美国经济中的第22位支柱产业,其中竞技体育产业占绝大部分,这说明竞技体育可以(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5、在技能主导类项群中,射击射箭项目运动竞技能力的决定因素是(心理)

6、一般智能的训练包括观察力训练,思维训练,想象力训练和(记忆力训练)

7、变换训练法可以分为负荷变换训练法,内容变换训练法和(形式变换训练法)

8、比赛前,跳远的完整技术训练常采用()

9、在集体项目运动队的组建和调整中,需要考虑以下因素:保持处于不同竞技能力发展阶段球员之间的适宜比例,保持队内运动员适宜的平均累积配合训练年限,从全国各省队公开选拔运动员和尽可能多采用()方式进行运动员更新。

10、运动训练理论研究的三个层次不包括(周期训练理论)

11、分解训练法是为了集中精力完成专门训练任务,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诺干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它可以分成四种类型,有单纯分解训练法,递进分解训练法,顺进分解训练法和(逆进分解训练法)

12、训练周是人们组织训练过程活动极为重要的基本单位,根据训练的任务和内容的不同,可以把周的训练分为基本训练周,比赛周,恢复训练周和(调整训练周)

13、技术风格是莫运动员或运动队经常表现的,区别于其它的运动员或运动队的较为成熟和定型化了的技术系统,影响运动员技术风格的因素有运动员的神经类型,运动员的种族特征和(运动员的特长技术)14、在年度训练过程中,不同训练水平,不同项目的运动员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年度训练计划,对初学者和青少年运动员而言,一般选择的年度训练周期类型是(单周期训练计划)

对于竞技提高阶段运动员选择双周期的训练计划;处于最佳状态和保持阶段运动员选择三周期或多周期

15、训练周是人们组织训练过程活动极为重要的基本单位,根据训练的任务和内容的不同,可以把周的训练分为基本训练周,比赛周,恢复训练周和(调整训练周)

16、下列不属于评定练习负荷强度的指标的是(距离);属于有速度、远渡、高度

17、在技能主导类项群中,射击射箭项目运动竞技能力的决定因素是(心理)

18、构成运动员竞技能力有体能、(技战术能力)、智能能力、心理能力。

19、决定运动员技术能力的客观因素有竞赛规则、场地设施和(技术环境)。

20、下列哪个因素是形成运动技术的重要基础。(协调能力)

21、儿少柔韧性练习,多采用(缓慢式活动、主动活动)

22、构成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体系有专项运动实践、专项运动理论、一般训练学理论

23、常用心理训练的方法目标设置包括设置技能、(注意集中技能)、想象技能、放松技能

24、运动训练过程包括准备部分、(实施部分)、指导部分、控制部分

25、在年度训练过程中,下列哪个是构成年度训练计划的基本单位(大周期)

26、属于运动训练方法体系的有一般训练方法、群组训练方法和(专项训练方法)

27、技战术的表现特点,可以将战术分为阵形战术,(体力分配战术),参赛目的战术,心理战术

简答题:

1、简述运动成绩的定义及其决定因素

运动成绩定义: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点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对手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原因:一是运动员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二是对手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三是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2、运动技术的特征是什么

一是运动技术的不可分割性;二是运动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性;

三是运动技术相对稳定与即时应变的统一性;四是运动技术的个体差异性。

3、简述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的科学基础

一是人体技能能力的适应性机制;二是机体在过度负荷影响下劣变性;

三是训练调整时机与恢复时限要求。

4、简述产生高原现象的原因

一是随着运动员进入青年期,各生理系统发育日臻完善,遗传效应减缓或停滞。不依人们的主观意志而转移的自然规律;

二是由于多年按同一教练按同一思路训练,对所采用的习惯性训练方法和手段高度适应,难以引起积极的适应性反应,训练效果自然减弱;

三是训练不当(过度负荷、局部损伤)及环境的不良影响;

四是运动员由于训练、经济、人际关系、自我发展等各方面的原因。主观上努力下降。

5、运动训练方法创新途径有哪些

一是从专项训练实践中创新;二是在不同层次训练理论指导下创新;

三是从其他运动项目移植并创新;四是受多学科知识的启示而创新。

6、运动训练的基本环节

7、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

一是合理地安排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二是体能训练应与技术、战术、心理、智能训练有机结合;三是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运动素质的训练;四是在运动员身心疲惫时,加强运动员教育,提高他们对身体训练重要意义的认识,提高意志品质。

8、不同训练周类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基本训练周:通过负荷的改变引起新的生物适应,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赛前训练周:使运动员的机体适应比赛的要求和条件,把各种的竞技能力集中到专项竞技中去。

比赛周:为运动员在各方面培养理想的竞技状态,做直接的准备和最后的调整,并参加比赛,力求实效预期的目标。

恢复周:消除运动员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疲劳,促使超量恢复的出现,准备投入新的训练。

9、简述影响运动员技术风格的因素

一是运动员的特长技术;二是运动员的神经类型;三是运动员的种族特征。

10、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是完成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将心理训练付诸实施;二是变自发使用为自觉运用;

三是由个别、零散运用变成系统运用;四是持之以恒,融会贯通,全面发展。

11、简述影响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

一是激励人类自我奋斗精神;二是推进竞争合作的道德教育;三是提高现代社会的生活品味;

四是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五是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六是促进经济与社会的迅速发展

七是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论述题:答题方法(知识点一句接着是举例一段)

1、结合自己的专项叙述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p255

一是深刻把握项目制胜规律。加举例

二是抓住战术意识培养这一核心环节。加举例

三是着重培养运动员战术运用能力。加举例

四是处理好个人战术行为与集体战术配合的关系。加举例

五是重视战术组合。加举例

2、叙述速度素质的训练方法举例说明p181

3、阐述逆进分解训练法的应用过程并举例说明p138

逆进分解训练法与顺进分解训练法相反,应用把训练内容分成诺干个部分,先训练最后一个部分,逐次增加训练内容到最前一部分如此进行直至掌握完整的技术或战术。

在标枪训练中首先学习的是原地挥臂投掷动作;掌握后,结合挥臂投掷训练交叉步;掌握后将挥臂投掷、交叉步、持枪加速跑串一起训练,直至掌握完整的标枪技术动作。

4、运动员心理能力与体能技能与战术能力的关系p261

运动员的心理能力与其体能及技战术能力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他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和相辅想成。良好的心理能力能有效促进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和提高技、战术水平,同时也是运动员比赛中正常或超常发挥的前提和保证。

体能和技战术能力又是心理能力的载体和物质基础。心理能力训练必须与体能训练和技战术训练相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其中就是技能和心理之间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艺是技能水平胆是胆量一种心理品质,高水平技能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优良的心理能力又促进技能进一步提高。

运动训练的常用手段

运动训练的常用手段 1、周期性单一练习手段 (1)周期性单一练习手段释义 周期性单一练习手段是指周期性重复进行单一结构动作的身体练习。由于该类型练习动作相对简单、动作环节相对较少,因此,较易使练习者学习、掌握,并强化主要环节的训练。由于该练习的动作方式较易设计,因此,可以作为体能主导类速度性、耐力性运动项群的主要练习手段和其他项群的基本练习手段。 (2)周期性单一练习手段举例 ①周期性单一练习手段举例 A、各种快跑练习 不同距离或时间的跑的练习。步法可为向前跑、垫步跑、交叉步跑、后蹬步跑、并步跑。 B跳推杠铃练习 立姿,两脚自然站立,与肩同宽。两手翻握轻重量杠铃放置胸前。全身用力时,两脚交叉步或并步跳起,同时,两手上推杠铃到头顶至两臂伸直。连续练习若干次,练习若干组。 C拉测功仪练习 坐在功仪上,按划船动作,做全身性拉浆练习。练习时上下肢配合,全力做6~10分钟,做若干组。 ②局部周期性练习 A、快速挥臂练习 原地站立,头上方悬吊重沙袋,做扣排球动作。连续挥臂拍击沙袋若干次,练习若干组。B卧推杠铃练习 仰卧卧推凳上,两手与肩同宽握杠,由胸前上推杠铃至两臂伸直。连续上推若干次练习 若干组。 C拉橡皮带练习 立式上身前俯或俯卧式,两手由前方向后体侧拉橡皮带。反复多次3~10分钟。练习若 干组。 2、混合性多元练习手段 (1)混合性多元练习手段释义 多元练习手段是指将几种单一结构的动作混合进行的身体练习。由于该类练习动作相对 复杂、动作环节相对较多,因此有利于形成复杂动作的神经联系。提高技能的储备量,有利 于学习、掌握较为复杂的技术动作。 (2)混合性多元练习手段举例 ①全身混合性练习 A、跑动跨跳练习 中速跑,每跑3步跨步跳1次,连续跨跳10次。如固定距离可计时进行。每组练习3?5次,练习2?3组。

运动训练计划和训练总结

[转贴]闲聊客老哥贡献的训练计划和训练总结的理论讲义 运动训练计划和训练总结 [内容提要] 本章围绕着运动训练计划及运动员训练总结的基本内容、特点及要求,着重介绍训练计划的概念、作用、分类及设计依据。在介绍有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实践运用的指导。特别是对已制定出的训练计划在实施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和必须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说明。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在实际训练过程中,能够加深对教练员制定的训练计划的目的和意义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提高 执行训练计划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第一节运动训练计划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一、训练计划的概念与作用 (一)运动训练计划的概念 人们在从事任何一项有步骤的活动或工作之前,势必会对这一即将采取的行动进行一番考虑,然后再做出具体安排,这一过程就是行为活动或工作之前的理论设计过程。所设计出的行为步骤的理论性文字提纲,就是进行这一工作的具体计划。毫无疑问,运动训练计划就是在训练过程开始之前,为实现训练任务和目标,对训练内容、步骤及其要求所作出的理论设计和安排。 既然是为实现预定目标设计和安排的内容,、步骤和要求,那么,就可以把训练计划作如下理解:训练计划是为实现预定目标而选择的达到目标的进程通路,如图9-1所示。 要达到预定目标的通路,有多种选择,妈即可选择各式各样的方案。训练计划的制定就是对这些不同途径 进行正确选择的过程。 运动训练计划应该具备两个基本属性:准确的预测性和灵活的可调性。预测性是指对根据拟订计划实施训练而可能取得的成效的预测,它体现着训练计划的目标:可调性是指在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训练计划预期目标与实际训练效果可能出现明显偏差时,对训练计划所能进行的修正空间。计划的设计是在训练目标建立的基础上进行的,训练目标和任务的确定是训练计划的核心。所以,计划本身就必须具备尽可能准确的预见性。但是,运动训练的具体过程受着主观和客观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训练计划的预测性不可能达到完全准确。实践中所制定的训练计划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而进行一些修正或变动,以保持与训练目标的一致性。因此,训练计划又须具备一定的可调性。 (二)运动训练计划的作用 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是运动训练的中心环节,它贯穿于整个训练实践活动之中,其重要作用和地 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运动训练总体过程具有先导作用 在制定一个完整的训练计划时,首先要进行的工作就是对运动员进行初始状态的准确诊断,根据诊断结果制定出针对性的训练目标。这两项工作对训练过程起到了重要的先导作用。 初始状态的诊断为训练计划的设计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和依据,这些信息和依据是否客观准确,直接影响着训练指标的建立是否具德基本的可行性。可见,这一工作十分重要。若忽视了这项工作,将加大训练过程 的盲目性,导致训练脱离预定总目标的情况发生。 2.运动训练的进程具有指导作用 总休训练计划之中包含着干个阶段性计划,也就是说,训练的总目标之中,包含着若干阶段性目标。通过训练计划的制定,把训练过程的目标,具体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而又彼此相互联系的训练任务,再根据这些独立的训练任务,制定出具有特定要求的练习。运动员按照这些特定要求,逐一完成规定的练习,进而 使之逐步接近,直至完成训练的总目标。 训练阶段的划分及其任务的建立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出现的时机,即与重大比赛的时间能否一致。如果阶段划分和阶段任务的建立与客观条件不相吻合,计划本身也就失去了指导作用。计划所囊括的训练过程的时间跨度越大,其指导意义就越大。

运动训练专业《运动人体科学概论》课程考试大纲

2016年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 运动训练专业《运动人体科学概论》课程考试大纲 一、命题指导思想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运动人体科学概论》课程学业水平考试,遵照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建立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制度的意见(试行)》(苏教职[2014]36号)、《关于印发<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教职[2015]7号)要求,以《运动人体科学概论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运动人体科学概论》课程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方法为主要考查内容,注重考查学生对《运动人体科学概论》课程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同时兼顾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要力求科学、准确、公平、规范,试卷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必要的区分度。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考试范围 本课程考试范围包括十二个主要知识点,注重考查学生对运动人体科学概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适度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安排如下: 序号主要知识点 1 绪论 2 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3 运动系统 4 神经和内分泌系统 5 氧运输系统 6 运动与营养 7 身体素质 8 运动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 9 年龄、性别、环境与运动 10 功能检查与评价 11 按摩 12 运动伤病的防治 (二)考试能力要求 1.了解(A)要求对某一概念、知识内容,能够准确再认、再现,即知道“是

什么”。相应的行为动词:了解、认识、知道。 2.理解(B)要求对某一概念、知识内容,在了解基础上,能够深刻领会相关知识、原理、方法,并藉此解释、分析现象,辨明正误,即明白“为什么”。相应的行为动词:理解、熟悉、领会。 3.掌握(C)要求能够灵活运用相关原理、法则和方法,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即清楚“怎么办”。相应的行为动词:掌握、应用、运用。 (三)考试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了解A 理解B 掌握C) 考试内容考试 要求 说明 绪论运动人体可科学概 述 A/C 了解《运动人体科学概论》的意义、目的 任务基本内容;了解蛋白质、糖类、脂、 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的主要功能;了解稳 态、反应、适应的概念;掌握细胞的组成、 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概念;掌握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人体化学组成 人体基本组成 人体功能活动概述 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物质与能量代谢概 述 A/B 了解运动时人体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特 点;了解酶的特点及运动中三大供能系统 活动的关系。理解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 概念及三个阶段;理解三大能源物质在体 内分解代谢的过程。 人体运动的能量供 应 运动 系统 骨 A/C 了解骨的主要构造和功能、人体运动主要骨骼的位置和名称。了解关节的主要构造和辅助构造、人体运动主要关节的位置和名称了解肌肉的大体构造、肌肉的物理和生理特性;了解体育运动对骨、关节、肌肉的影响;掌握少年骨的特点及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掌握关节的运动及影响关节运动幅度的因素;掌握少年关节的特点及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掌握少年肌肉的特点及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节肌肉 神经和内神经系统及其整合 功能 A/C 了解神经系统的作用及组成;了解反射弧 的组成和牵张反射;了解生长激素、甲状

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定义汇总情况

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定义汇总 第一章 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体育活动。竞技体育是一种具有高度社会性的实践活动,包含着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四个组成部分。 运动选材:“运动员选材”就是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训练。选材时,应注意考虑各个运动项目的特点,力求使用科学的测试和预测方法,努力提高选材的成功率。 运动训练:“运动训练”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运动训练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最重要的途径。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运动竞赛:“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竞赛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系,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运动员通过训练不断提高的竞技能力,只有通过运动竞赛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同时满足民众对竞技观赏的社会需求。 运动管理:无论是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还是运动竞赛,都必须在专门的管理体制组织管理下才能得以实施并得到理想的效果。因而,竞技体育管理也是竞技体育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运动训练团队:运动训练团队通常由教练员、运动员、管理工作人员、科研人员、医务人员组成。 思考题: 1、试述近百年来竞技体育发展的主要表现 2、试述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与现代社会价值 3、试述运动训练学的定义及主要学科特征 4、试述依研究容组构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 5、试述运动训练学理论的三层次结构及理论研究的主要容 第二章 运动成绩:是一个使用极其广泛的基本概念。但是,在运动训练和竞技比赛实践中,不同项目的人们对运动成绩的解释和应用却有着很大的区别。为了保持理论表述的严肃性和准确性,从适用于所有运动项目的一般训练学的角度,我们将“运动成绩”这一概念定义为“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及竞技结果的综合评定”。这一评定既包括竞赛的胜负或名次,也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 比赛名次:是运动成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论哪一个运动项目,比赛结束时都必须要分出名次。在许多情况下,比赛名次的意义甚至超过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的价值。 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任何一个竞技项目比赛的运动成绩,不论是竞技水平,还是比赛名次,都是由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以及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这三方面因素

运动训练 名词解释

历年名词解释 1、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与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2、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3、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规律的综合应用学科 4、项群训练理论:揭示具有共同特点的项目群组训练规律的科学理论。 5、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为竞技水平,是运动成绩组成部分 6、运动成绩:是指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这一评定既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包括运动竞赛的胜负或名次。 7、竞技能力: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8、训练水平: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反映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 9、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可由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弥补和补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的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 10、运动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11、训练规律: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12、竞技需要原则即指根据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13、动机激励原则:是指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为的训练原则。 14、有效控制原则:是指要求对运动训练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训练原则。 15、系统训练原则是指持续地、循序渐进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16、周期安排原则:指周期性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依运动员机体的生物节奏变化规律,竞技状态形成与发展的周期性规律。以及运动竞赛安排的周期性特点,按一定的动态节奏,循环往复,逐步提高地安排训练内容和负荷量度。 17、适宜负荷原则:是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 18、区别对待原则:是指对于不同专项、不同的运动员或不同的训练状态、不同的训练任务及不同的训练条件,都应有区别地组织安排各自相应的训练过程,选择相应的训练内容,给予相应的训练负荷的训练原则。 19、直观教练原则:是指在运动训练中运用多种直观手段,通过运动员的视觉器官,激发活跃的形象思维,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培养运动员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训练原则。 20、适时恢复原则即是指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并通过生物适应过程产生超量恢复,提高机体能力的训练原则。 21、训练负荷:运动训练过程中,以身体练习或心理练习为基本手段,对运动员机体施加的训练刺激。运动员机体对训练负荷刺激的反应表现在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前者称心理负荷,后者称生理负荷。 22、运动训练方法:是指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总分:23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2,分数:12.00) 1.运动训练原则对运动训练的指导意义在于 ( ) (分数:1.00) A.不同的训练原则适用于不同的训练项目 B.运动训练原则是运动员进行运动训练所要遵守的基本准则 C.运动训练原则是组织运动训练所要遵守的基本准则 D.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解析: 2.运动训练原则是指 ( ) (分数:1.00) A.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B.运动训练系统内部与外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发展趋势 C.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D.运动训练过程中遵循的模式化要求 解析: 3.考虑到运动员的承受能力与训练效果,只有优秀运动员才可以应用的负荷增加方式是 ( ) (分数:1.00) A.直线式 B.阶梯式 C.波浪式 D.跳跃式√ 解析: 4.依据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征,在运动训练中应遵循的原则是 ( ) (分数:1.00) A.竞技需要原则 B.适宜负荷原则 C.有效控制原则 D.周期安排原则√ 解析: 5.要求对运动训练实施有效控制的依据是 ( ) (分数:1.00) A.专项竞技需要的特异性 B.运动训练过程的多变性√ C.人体生物适应的长期性 D.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性 解析: 6.下列不属于构成负荷量的因素是 ( ) (分数:1.00) A.次数 B.高度√ C.时间 D.组数 解析: 7.运动训练中实施有效控制原则的理论基础是 ( ) (分数:1.00)

田径运动训练方法

田径运动训练方法 一:短跑的训练方法 (一)学习掌握直道途中跑技术 (1)集体原地弓步摆臂练习。 要求:深吸一口气,注意肩部放松下沉。练习过程中体会摆臂的正确动作。 (2)两人一组的摆臂练习。 要求,练习者的同伴手扶练习者肩部(预防耸肩动作)。同时注意观察练习者的脸、颈、肩和双臂动作,及时提醒练习者注意这些动作要放松。 (3)慢跑中摆臂练习。注意随着跑速的提高,加大摆臂的幅度和速度。 (4)手扶肋木做跑的模仿练习。注意折叠前摆和蹬摆协调配合两个技术环节。 (5)跑的专门性练习接加速跑。要求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体会膝、踝关节的放松和途中跑各环节的正确技术。 (6)站立式起跑60~80米的放松大步跑练习。注意摆臂配合。要求在神经系统和肌肉不紧张的情况下,通过反复中速跑练习,体会和掌握途中跑技术。 (7)加速跑20~30米后接不减速的轻松惯性跑练习。要求学生体会放松跑的效果,并通过反复跑的练习提高快速跑中的放松能力。以下几个练习主要是在技术掌握到一定程度后,用来提高素质和巩固技术熟练程度采用的。 (8)三至四个人一组的50~60米快速跑的练习。要求练习者既有竞争意识,又要动作放松自然,步伐开阔,上肢、下肢以及躯干的姿势和动作正确。 (9)让距离跑。将学生分成前后两排,位置左右错开,跑得较快的学生编在后排,开始时,做原地高抬腿跑或站立,当听到口令后迅速跑出,后排学生追赶前排的同学。 (10)行进间30~40米计时跑。要求加速时先逐渐增大步幅,后加快节奏的方法进行。 (11)接力游戏。可以采用迎面接力或沿跑道依次接力,主要是通过改变练习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紧张活泼的气氛中进一步掌握技术动作。 (二)学习掌握起跑后加速跑技术教学方法 (1)正面斜撑肋木,做推手摆臂练习。两人一组,互要观察练习者面、颈、肩各部位的放松情况和摆臂的幅度和方向,及时指出错误动作,并帮助纠正。 (2)正面斜撑肋木,做高抬腿跑练习。要求,练习者认真体会大腿快速有力的前摆动作。注意前摆时脚离地面不太高,后蹬时,充分伸展髋、膝、踝三关节。 (3)直体前倒接加速跑20~30米后做不减速惯性跑练习。要求,两脚开立同肩宽提起足跟,直体前倒。当身体失去平衡瞬间,迅速跑出。要求认真体会加速跑的动作要领。 (4)由体前屈开始,加速跑20~30米后接不减速的惯性跑。要求两脚开立同肩宽,一臂在前自然放松,一臂屈臂在后。然后前移,至身体失去平衡时迅速跑出。 (三)学习掌握蹲踞式起跑技术教学方法 (1)游戏,提高快速反应的能力。 ①黑与白。把练习者分成两排对面站立,也可采用背向站立或迎面行进等形式,命名一队为"白队",一队为"黑队"。当游戏开始时,教师喊"黑"或者"白"的口令,两队听 到口令后互相追拍。 ②喊号接球游戏。练习者站成一个圆圈,顺时针报数。教师持一球站于圆心,游戏开始时,教师将球抛起后喊号,被叫的学生迅速起动,跑到圆心接球。 (2)采用各种姿势听不同信号起跑。 (3)学习安装起跑器,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小组自行安装。

主动运动训练和被动训练的区别及作用

主动训练和被动训练的区别及作用 陈太衡 一、主动运动训练和被动运动训练的区别 ★在康复训练中治疗师是以主动运动训练为主,还是以被动运动训练为主,主要基于对康复认识和理念的不同: ●主动运动训练:以患儿为核心。首先治疗师不是一个“医者”只 是一个帮助者,两者就像运动员和教练之间的关系,治疗师以挖掘与提高患儿自身的运动功能和运动能力为主,以解除障碍和创造条件让患儿更好的去运动。 ●被动运动训练:以治疗师为核心。治疗师以“医者”自居,患儿 只是一个被动接受治疗的病人,患儿就是一个被“修理”的器具,治疗师着眼于肢体的“紧”和“松”,以降低静态性降肌张力为

目的。 ●被动运动训练的治疗师不能理解“生命的意义在于运动”的真正 含义。 ★目前康复治疗的特点是以被动运动训练为主,而且比较有市场,其原因: 1、训练过程机械化,不费脑力,患儿在治疗师的控制之下,患者听话治疗师比较有“成就”感。 2、患儿在静态下即时“效果”好:肌肉肌腱容易被拉松,异常姿 势易被抑制。 3、治疗师不清楚肌张力分为静态性肌张力、姿势性肌张力和运动 性肌张力,被动运动只能降低静态性肌张力,不能降低姿势性肌张力和运动性肌张力。 4、家长也认为孩子就是一个病人,应该躺着被动接受治疗,治疗 师应该卖力的给病人做训练,使紧张的肢体“松”下来,只要肢体“松”下来运动功能和运动能力就建立起来(治疗者也是这么认为),但往往事与愿违。 5、治疗师卖力做训练,家长很认可。 ★在康复训练中最常见的被动方法有: 1、关键点控制(Bobath技术的主要手法)。

2、局部牵伸、关节压缩、被动屈伸、局部刺激(体表、本体感受 器)等。 3、神经易化技术(V ojta、Rood等)图为V ojta 4、上田法。

运动训练名词解释(整理后)

运动训练名词解释 2003年真题名词解释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 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地体育活动。 周期安排原则:是指周期性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依运动员机体 的生物节奏变化规律、竞技状态与发展的周期性规律,以及运动竞赛安排的周期性特点,按一定的动态节奏,循环往复、逐步提高地安排内容和负荷。 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次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的休息练习方法。 灵敏素质:是指各种突然变化的条件下,运动员能够迅速、准确、协调地改变身体运动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以适应变化着的外环境的能力。 竞技战术: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 行动。其主要构成有战术观念、战术指导思想、战术意识、战术形式和战术行动等。 2004年真题名词解释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地体育活动。 系统训练原则:系统地不间断地坚持从事运动训练,并有序地选择训练内容和训练手段,有序地安排训练负荷的训练原则。 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次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的休息练习方法。 技术风格:所谓技术风格,是指某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他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的,较为成熟和定型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训练课结构:所谓训练课的结构是指训练课的各组成部分及其进行的顺序,一般训练课通常依次由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组成。 2005年真题名词解释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地体育活动。 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做竞技水平,是运动成

口部操及发声训练完整版

口部操及发声训练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口部操 第一节口部操 (一)口的开合联系 张嘴时像打哈欠(打槽牙、挺软腭),闭嘴时如啃苹果(松下巴),练习主要是为口的开合打基础,要领是开口的动作要柔和,不要像平时真的打哈欠一样,两嘴角尽量向斜上方抬起,上下嘴稍放松,舌自然放平。每天坚持练习50次左右。 (二) 咀嚼练习 张开嘴咀嚼和闭上嘴咀嚼反复循环进行,口部松弛,舌头自然放平,多次练习。 第二节唇部操 (一)喷。双唇紧闭,堵住气流,突然放开发出PO音。注意不要满唇用力,把力量集中在唇的中央三分之一,唇齿相依,不裹唇,阻住气流,然后突然连续喷气出声,发出“PO PO”的音。(30 次) (二)咧。顾名思义,我们就要先把双唇撅起来,然后呢,向嘴角用力,向两边伸展。(20次) (三)撇。先把双唇撅起来,然后向左歪、向右歪、向上抬、向下压交替进行。(20次) (四)绕。双唇紧闭,撅起,然后,左转360度,再向右转360度,这样交替进行,这里应该注意到向左转多少圈,那么向右就应该转多少圈。(左右各15个) 第三节舌部操 (一)伸。把口开大,提颧,要感觉鼻孔略微张开一些,然后努力地把舌头往外伸,舌尖越尖越好,舌体集中,舌尖向前、向左右、向上下尽力伸展,伸完了以后,再往回缩,缩到最大的程度。(15个)这一练习主要练习使舌体集中、舌尖能集中用力。” (二)刮。舌尖抵下齿背,舌体用力,用上门齿的齿沿刮舌尖和舌面,使舌面能逐渐上挺隆起,这样反复进行。(15个)这一练习对于打开后声腔和纠正“尖音”、增加舌面隆起的力量很有效。口腔开度不好的人、舌面音J、 Q、X 发音有问题的人可以多练习。 (三)捣。把一个像枣核一样的物体,竖放在舌面上,比如说,一个橄榄核,一个枣核,或者一小块糖,两尖,两头正对着前舌,这是竖放,用舌面挺起的动作使它翻转起来,反复进行。 (四)弹。先把力量集中在舌尖,抵住上齿龈,堵住气流,堵住呼出的气流,突然打开爆发出te音。应该注意,舌的中纵线,前后的中纵线要用力,爆发出这个te te,越有力越好。(15个) (五)顶。先闭唇,用舌尖来顶左右的内颊,交替进行,左边一下右边一下,左边一下右边一下。 (六)转。闭唇,把舌尖伸到口腔前庭,也就是把舌尖伸到齿唇的中间,先向顺时针方向环绕360度,然后再按逆时针方向环绕360度,交替来进行。(20个)

运动训练学

运动训练学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 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体育活动。 2.现代世界竞技体育活动就是由国际奥委会及其单项联合会为核心组织进行的。 3.竞技体育包含着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四个组成部分。 4.“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这一社会行为的起始,是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 的儿童少年或后背力量参加运动训练的工作。 5.激烈的竞争性成为竞技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的特点之一。 6.竞技运动的现在社会价值:一激励人类自我奋斗精神;二推进竞争合作的道德教育; 三提高现代社会的生活品位;四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五显示国家(地区)和社会(地区)团体的综合实力;六促进经济与社会的迅速发展;七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情绪。 7.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地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 8.本源性、综合性以及实践性是运动训练学的主要学科特征。本源性是运动训练学最具特 色的学科特征。 9.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的基本内容包含着运动训练原则、运动训练内容(练什么)、运动 训练负荷(练多少)、运动训练方法及运动训练安排(怎样练)五个板块。 10.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是运动训练理论中两个至为重要的基本概念。 11.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 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也包括竞赛的胜负或名次。 12.任何一个竞技项目比赛的运动成绩都是由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内因、最根本、最重 要)、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以及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竞赛规则、评定手段、裁判员的道德业务水平)所决定的。 13.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可由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 一定范围内予以拟补和代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的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运动员竞技能力非均衡结构的补偿效应。 14.指导运动训练实践重要的运动训练原则主要有: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导向激励与 有效控制原则,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集群组训与区别对待原则,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共同组成五对范畴。 15.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的科学基础:一训练目标的导向性与训练内容的趋向性;二 竞技需要的特异性与训练行为的专项性;三竞技能力的层次性与训练手段的选择性。 16.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的科学基础:一人体生物适应的长期性;二竞技能力形成的 连续性与训练效应的不稳定性;三人体生物适应过程的周期性。 17.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的科学基础:一人体机能的适应性机制;二机体在过度负荷 影响下的劣变性;三训练调整时机与恢复时限要求。 18.训练负荷存在着结构属性、机能属性、和个体属性。 19.从计量的角度看,负荷量可用持续的时间、一次练习或若干练习所完成的工作量等指标 予以表述。评价负荷强度时,则常常使用速度、远度、高度、练习的负重量、练习的难度等指标。 20.运动训练方法与运动训练手段的关系:一运动训练方法是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是由人们提炼出来的比较概念化的认识,如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而运动训练手段则是具体的、有目的的身体活动方式,是运动训练方法的具体体现。二运用同一种训练方法去发展某一种竞技能力时,可采用不同的训练手段,如运用重复训练法发展中跑运动员的快速耐力时,可以采用6x600米跑,也可以采用8x400米跑,还可以采用

运动训练管理概述

第二章运动训练管理概述 [内容提要]本章分为四节,主要从运动训练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为纵线介绍了运动训练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其中,第一节介绍了运动训练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重点阐述了运动训练管理学的概念;第二节讲述了运动训练管理学的性质、学科体系及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三节从系统、要素、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为切入点,探讨了运动训练管理系统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管理者、被管理者和管理环境;第四节主要阐述了运动训练管理的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表现的周期性、目的性、控制性、递增性和递套性等特点。 [重要概念]运动训练管理学;系统;要素;运动训练管理过程 第一节运动训练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运动训练管理学的概念 运动训练管理是对运动训练事物的管理,是管理在运动训练领域的具体表现。它以管理学作为理论基础,以体育中运动训练问题作为实践对象,追求的是运动训练实践的最佳管理效果。结合管理及体育管理的概念,运动训练管理描述如下:运动训练管理就是指运动训练管理行为的实施者,通过采用管理和运动训练的方法,以实现运动训练管理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创新等职能,创造和谐的环境,充分发挥各种运动训练资源的合力作用,实现既定运动训练目标的过程。运动训练管理学是研究运动训练管理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孙汉超对运动训练管理的定义为管理者遵循运动训练的客观规律,运用有效的手段,为不断提高功效,实现训练工作的目标,而对运动训练系统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的综合活动过程。综上所述,对运动训练管理概念的描述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 1.运动训练管理实质是管理者对运动队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的一种综合活动。 2.运动训练管理的基础在于包括教练员在内的运动队的各种管理人员对运动员的管理活动,其中心环节是教练员和运动员的管理活动。 3.运动训练管理活动必须具备科学的指导、医学监督、文化教育、物资保证、管理制度、项目布局等必要的条件。 4.运动训练管理具有明显的目的,是一个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过程。 二、运动训练管理学的形成与演变 (一)运动训练管理学形成的影响因素 1.竞技体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竞技体育的管理无论是在计划经济时代还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一

运动训练学真题(1)

2016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 运动训练学 简答: 1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2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 3周期训练的科学基础和训练学要点? 4周训练课的不同要求和类型? 5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的关系? P13页 答案1:《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是指在特定的专项上通过训练夺得比赛胜利和创造优异成绩;,专一性并不排斥有利于专项竞技能力提高的其他项目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因此只要有利于提高专项运动成绩的方法和手段都可以交叉使用。 《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任何一个运动员竞技能力都是由体能、技能、战术和心理能力以及心智构成的,构成了竞技能力的整体性,然而各子能力之间互相促进和制约或者优势互补体现出整体和子能力的互补性。 《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和组织实施的阶段性,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运动员在每个特定时刻状态前后互相都是延续的,一段时间的延续会对竞技能力有所提高,一段时间的剪短也会对竞技能力产生制约;同时每一个连续的运动过程必然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目标任务和特点。 《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和裂变性,外部对人体负荷会产生一个适应的过程没在一定范围内机体应激性也会越强烈,竞技能力得到提高;负荷超出最大承受能力,会对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产生消极影响,称为裂变性。 《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和应变性, <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和导向性,现代科技通过对运动员状态诊断,目标建立、计划制定的鞥到都直接干预到运动训练中,同时引导着运动训练朝着高科技化,准确化的方向发展。

答案2: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候克服或者对抗阻力的能力;训练的基本要求如下: 《1注意不同肌群力量的对应发展 《2选择有效的训练手段 《3处理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 《4注意激发练习的兴趣 《5儿童少年力量训练应该注意的事项 答案3: 一:周期训练原则是指周期性的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其训练的科学基础如下:《1物质运动周期性的普遍规律;由于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是周而复始呈现周期性的,而运动训练的也是一样有这个普遍规律决定的,新的一个运动周期都不应该只是上一个运动周期的简单重复,而是达到新的一个水平。 《2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征;人体竞技能力的提高,明显的表现出周期性特点,不断适宜增加负荷使得机体不断适应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呈现出周期性特征。 《3适宜比赛条件出现周期性特征;运动训练的终极目的是提高运动成绩,运动成绩只有在比赛中表现出来才能得到承认,同时也只有在适宜的比赛条件下,才能使得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充分发挥出来。 二:周期安排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1掌握各种周期的序列结构,按照一个训练周期包含时间跨度不同,了解各个周期的时间构成和应用范畴,对于教练员在训练实践中贯彻周期安排训练原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2选择适宜的周期类型;贯彻周期安排原则时候,要选择适宜的周期类型,可以根据任务的不同,把训练周期分为基本训练周、赛前训练周和比赛周和恢复周等等。 《3处理好决定训练周时间的固定因素与变异因素的关系; 《4注意周期之间的衔接;把一个完整训练过程分成若干小周期之后,不可以忽略各个周期之间的衔接,重视相互之间的连续性。

运动训练的概念与特点

运动训练的概念与特点 运动训练是指以教练员和运动员为主体,在各方面人员的积极参与下,为全面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争取比赛胜利而专门组织的一种准备性的体育教育过程。 运动训练是为提高竞技运动能力和运动成绩而专门进行的一种体育实践活动,是对人的运动能力的改造和提高的过程。 ?运动训练是一个专门组织的教育过程 —运动训练要培养人、提高人,侧重于人的运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运动训练以不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主要目的—以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创造和保持优异运动成绩,争取比赛胜利为主要目的。 ?运动训练必须在教练员和运动员双方积极参与下实现 —运动员是运动训练的主体,教练员是这一过程的直接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运动训练的特点 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和训练任务的多向性 一名运动员不可能同时在不同性质的项目上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即使最有天才的运动员也只能是某一项目或相近项目的世界冠军? 因为每一个运动项目对人体运动能力都有其特殊的要求。 2、训练内容的复杂性与训练手段、方法的多样性 由于运动训练功能和任务的多样性和训练过程的复杂性,运动训练的内容也表现出相应的特点,与此相适应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也越来越丰富。运动训练中不同阶段、不同时期要解决的具体任务是不同的。 3、运动训练过程的长期性和训练安排的系统性 各运动项目达到优异运动成绩所需的训练年限不同,但大多数项目需要经过多少年左右的系统训练? 运动能力提高的过程本质上是运动员有机体对训练刺激产生适应并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长时间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的变化和提高。

4、运动训练负荷的极限性和负荷安排的应激性 现代竞技运动训练中的一个公理:只有能承受稿水平的负荷的能力才能达到高水平的运动成绩? “付出超人的代价,就会有超人的成绩”。 专项运动成绩实际就是运动员对专项负荷强度的承受能力,承受负荷强度的能力越高,运动成绩就越好,反之就越差。也就是说,训练中运动员如果不能承担打负荷乃至极限负荷的训练,就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 5、训练参与的个体性和训练安排的针对性 无论是个人项目还是集体项目,运动员基本上都是以个人为单位参加的,在个人参与的基础上,形成群体间的协调配合。运动员个体的形态、机能、运动素质以及技战术掌握的程度和心理发展的水平等决定着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优异运动成绩的取得。 6、运动训练效果及运动成绩的表现性和表现方式的差异性 运动训练的效果及通过训练提高的运动技术水平和成绩,必须通过比赛来表现。只有在正式比赛中表现出来才能得到承认,而且也只有在最重大的比赛中创造出优异运动成绩才最有意义,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竞技运动的社会价值? 这是由竞技运动的本质,以及作为竞技运动组成部分的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的关系所决定的。 7、运动竞技的激烈性与运动训练安排的科学性与计划性 体育竞技实际上也是各个国家科技水平的竞赛,现代训练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越来越高。 现代体育竞技日趋激烈,胜负往往取决于一些微小因素上夺得的微小优势,有时仅是一厘米、百分之一秒之差,甚至在运动成绩相等的情况下决定胜负。如果不通过各种科学的训练理论、方法和手段去尽可能地夺取那些微小因素上的微小优势,是很难取胜的。

北体考博试题-运动训练方向

北体考博试题-运动训练方向

北体博士资料 2004年 教学论 一、简答题[在以下3道题中,任选2道题回答, 每题10分,共20分] 1、什么是教学?为什么说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2、简述教学与学生发展的关系。 3、简析班级授课的优缺点。 二、论述题[在以下3道题中,任选2道题回答,每题15分,共30分] 4、教学目标有哪些作用?怎样确定体育课教学目标,请举例说明。 5、运用教学论的有关原理,试述怎样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6、试述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学改革提出的要求。运动生理学 一、简答题[在以下3道题中,任选2道题回答, 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肌肉收缩形式及其生理特点。 2、简述个体乳酸阈提出的生理学依据。

3、简述间歇训练法的生理学特点。 二、论述题[在以下3道题中,任选2道题回答,每题15分,共30分] 4、试述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方法。 5、影响最大摄氧量的生理学因素。 6、试述运动员心脏及其特征。 运动训练学 一、简答题[共4道题,第1题必答10分,其余 每题15分,任选2题回答,共40分] 1、简述运动训练的研究内容。 2、试述运动训练计划的定义及其基本内容。 3、何谓“超量恢复集中效应”。 4、简述战术意识的含义和内容。 二、分析论述题[共4道题,任选3题,每题20分,共60分] 1、你认为我国在雅典奥运会中夺金点有哪些项目?并任举一个运动项目分析其面临的形式。 2、请从训练学角度分析我国男子足球、短跑、拳击、篮球、公路自行车、网球中任意一个项目竞技水平与世界水平有明显差距的原因。 3、试述周期安排原则的含义、科学依据及应用该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主动运动训练和被动训练的区别及作用

主动运动训练和被动运动训练的区别及作用 主讲:陈太衡整理:陈太衡 (注:这是我在“心随意动驶向成功”QQ群里的一次讲课,做了整理和修改) 一、主动运动训练和被动运动训练的区别 ★以上是主动运动训练和被动运动训练的区别,治疗者在康复训练中是以主动运动训练为主,还是以被动运动训练为主,主要基于治疗者对康复训练的认识和康复理念不同: ●主动运动训练:以患者为核心,治疗者只是一个老师和帮助者, 患者与治疗者就是运动员和教练的关系,以挖掘与提高患者自身的运动功能和运动能力为主。 ●被动运动训练:以治疗者为核心,患者只是一个被动接受治疗的 病人而已,治疗者主要着眼于患者肢体的“紧”和“松”,以被动的降肌张力为目的。 ●采取被动运动训练的治疗者除了对康复训练的认识和理念不同

外,还有一点就是不能理解“生命的意义在于运动”的真正含义。 ★在目前的临床康复治疗中,更多的治疗者主要以被动运动训练为主(这也是目前临床康复训练的特点),而且被动运动训练很有市场: 1、治疗过程机械化,不费脑力,患者在治疗者的控制之下。 2、即时“效果”好(即肢体肌肉容易被拉松,异常姿势被抑制见 效快等),治疗者看起来很卖力,家属很认可。 3、家属一般认为患者就是一个病人,就是应该躺着被动的接受治 疗,训练者就应该卖力的给病人做训练,使紧张的肢体“松”下来,紧张的肢体“松”下来了就好了(采取被动治疗的治疗者也是这么认为的)。(注:其实治疗者和家长想通过拉啊、摇啊把肌张力降下来的美好愿望,往往事与愿违。) ★在康复训练中最常见的被动方法有: 1、关键点控制(Bobath技术的主要手法)。 2、局部牵伸、关节压缩、被动屈伸、局部刺激(体表、本体感受 器)等。 3、神经易化技术(V ojta、Rood等) 4、牵拉、扩大关节活动范围、穿戴矫形器、站斜板、站站立架等。 5、经络导频、脑循环、体外反博、高压氧等仪器治疗。 6、脑神经营养药、肉毒毒素等临床治疗。 7、传统的中医中药、针灸、推拿(按摩)、穴位注射等。

论述课外体育锻炼与体育教学课外运动训练三者的关系

. 论述课外体育锻炼与体育教学、课外运动训练三者的关系。(15)答:⑴三者的相同之处:三者同属于学校体育的范畴,都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都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途径或组织形式。三者都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并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形式的教育性活动。在活动的具体目标上虽有差异,但三者的活动最终指向都在于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实现与完成。由于三者同属学校体育范畴且目标(任务)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以及基本手段的同一性,三者活动效果也具有一定的同一性。 ⑵三者的不同之处:①主要目标或任务的不同:体育课教学: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课外体育锻炼:侧重复习、巩固、运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习的体育知识、技能。课外运动训练:侧重提高少数有竞技运动潜力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②要求的不同:体育课:必修课,具有强制性。课外体育锻炼:多数情况下是自由、自愿,不具有强制性。课外运动训练:只对有条件且经过选拔的少数学生实施。 ③内容的不同:体育课:受体育教学大纲的限制。课外体育锻炼:内容丰富多样,一般不受限制。课外运动训练:与运动项目密切相关的身体和技战术训练。④组织形式的不同:体育课:课堂教学的形式。课外体育锻炼:灵活多样,一般不作形式上的要求。课外运动训练:按训练计划,以队、组或个人的形式。⑤承受的身心负荷不同:体育课:负荷较为适中。课外运动训练:负荷适中,较明显的个人和项目特点。课外运动训练:较大的负荷,较明显的个人和专项特征。⑥效果的评价不同:

体育课:方法和标准不因人而变,具有统一性。课外体育锻炼:方法和标准灵活多样。课外运动训练:根据专项技术和相应竞赛规则进行评价。 ⑶三者的相互关系: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核心,课外体育锻炼是体育教学的继续、延伸或补充。课外运动训练是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的促进因素,可以检验和提高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的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