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圆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圆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圆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巩固圆的特征,通过系列的训练,熟练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灵活、全面地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

4、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地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课前准备:

1、小黑板

2、A3纸数张

3、当堂检测题

4、双面胶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分钟)

1、开门见山,引入课题。

师:(拿出一个呼啦圈)这是什么图形?

生:圆。

师:圆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今天我们对圆的有关知识进行一下系统的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圆的整理和复习)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请一个声音最宏亮的同学读复习目标,其余同学“认真倾听,用心思考”!

1、巩固圆的特征,通过系列的训练,熟练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灵活、全面地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回忆整理、交流探索

1、老师在课前已经让大家翻阅了这部分内容,那么谁来说说,我们在这一单元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预设:圆的周长;圆的画法;圆的面积;圆的各部分名称;圆环的面积)

2、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圆这一单元的重点内容,但特别零乱,怎样使这些知识更有条理呢?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些知识要点和它们之间的联系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要求整理的结果一定要简洁、清晰、一目了然。[每组一张A3纸,把知识整理到A3纸上,要求字体工整、尽量大,可以使用黑色、蓝色、红色等,以便稍后展示。](学生分组整理,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大家都整理好了吗?谁愿意把你们小组整理的结果展示给大家?

(a)、学生汇报、师生互评

[预设:

我们小组是用树形图的方式整理的,根据知识之间的联系,把圆这部分内容分为三部分: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的认识包括……圆的周长包括…………生评:你们小组整理得很好,能抓住知识要点,注意到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我们小组是用表格的方式整理的……

生评:……

我们小组是用大括号的方式……

生评……

(b)、教师展示与生交流

师:老师在课前也对圆这部分知识进行了整理,想在这里和大家交流一下,大家想不想看看?师:请看大屏幕。

(课件演示)

师:看完了老师的整理,你能给老师提点意见吗?

(师生互评)

4、师生共同评价各组的整理情况。

5、小结(师来到黑板前)这是我们用不同方式对圆这部分知识进行的整理,虽然方式不同,但都能抓住主要内容,并注意到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我们今天的交流,大家一定对圆这部分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我们的整理水平,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四)、实践应用[第1、2题口答,第3题学生板演]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智慧城堡,在那里一展我们的风采,好吗?

1、走入知识宫,展示我的才华。(填空)

(1)圆是平面上的()线图形。()决定圆的位置,()决定圆的大小。

(2)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圆的()。

(3)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最长。

(4)圆是轴对称图形,圆的对称轴是(),圆有()条对称轴。

(5)圆的半径与它的直径的比是()。

(6)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是()。

2、当回法官判是非(在题后括号内打“√”或“×”)。

(1)圆是轴对称图形,它只有一条对称轴是直径。()

(2)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

(3)圆周率π的值是3.14。()

(4)大圆的圆周率大,小圆的圆周率小。()

(5)圆的半径是2分米,这个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6)圆的半径扩大2倍,面积也扩大2倍。()

3、应用题

(1)、已知自行车轮胎的外直径是70厘米,它每分钟可以转100周。小明骑着这辆自行车从家到学校用了10分钟。小明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米?

(2)、在草地的木桩上拴着一只羊,绳长3米,这只羊能吃到草的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米?(3)、一个圆形花圃的半径是3米,花圃的外面筑了一条宽为1米的环形小路。这条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用铁丝做成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3.14cm,如果这个正方形的周长重新围成一个圆,则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五、自我检测:

A组(必做题)

1、判断题

(1)圆的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

(2)半径2厘米的圆,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3)一个圆的半径扩大4倍,它的面积扩大8倍。()

(4)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圆中,圆的面积最大。()

(5)半圆的面积就是圆面积的一半.()

(6)半圆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

2、选择题

(1)、圆周率π的值()3.14。

A大于B小于C等于

(2)、一个半圆的周长是()。

Aπr B 2πr Cπr+r Dπr+d

(3)、下面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A长方形B等腰三角形C任意梯形D半圆形

(4)、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是()

A直径是两个半径B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

C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5)、一个钟表的分针长10cm,从2时走到4时,分针针尖大约走过了()cm。

A. 31.4

B. 125.6

C. 314

3、应用题

(1)街心花园花坛的周长是62.8d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有一个圆形鱼池的半径是5米,如果绕其周围走一圈,要走多少米?

B组(选做题)

1、一个挂钟,时针长3厘米。经过一昼夜,时针的尖端所行的路程是多少厘米?

2、在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上剪一个最大的圆,还剩下多少平方厘米的纸没用?

3、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

四、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附板书:

圆的整理和复习

圆的认识周长面积

r=d÷2,d=2r。C=πd S =πr

圆是轴对称图形C=2πr =π(d ÷2 )=π(c ÷π÷2 )

共圆中国梦教学设计

共圆中国梦 一、教材分析 《共圆中国梦》是本教材第四单元第八课的第二框内容。本课从新时代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入手,真实的展示了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介绍了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即实现中国梦,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国梦,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展现了各行各业中国人的自信,介绍了自信的中国人的形象,引导学生做一个踏实奋斗、勇担责任的自信追梦人。做自信中国人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条件和必然结果。本课对于学生努力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个人梦想,积极承担自己所担负的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做自信的中国人有着极为重要的引领作用。并且本课对于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提高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懂得青少年所担负的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做自信的中国人。 2.能力目标:理解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培养信息搜集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辨别和判断自信的中国人的表现,提高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结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制订圆梦计划,提高公共参与能力。 3.知识目标:懂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了解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原因,了解自信中国人的表现。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懂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教学难点:懂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走中国道路,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件只中心小学:徐丽平 一、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也是学生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教材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 ,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学具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认识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掌握圆的特征和圆的画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也为下面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及圆柱圆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情景中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 2.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探究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圆内或等圆内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3. 在观察操作过程中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发展同学们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点: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四、学具准备:直尺,圆形纸片。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六、教学媒体设计 1、设计思路:圆各部分名称、特征等,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出来,达到了激发兴趣、引发思辨、突破难点、思维延伸的效果。充分利用学生喜闻乐见

的动态演示将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目标有机融合,使多媒体更有效、更高效的为教学、为学生服务,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2、自主学习设计: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在此理论基础上,本节课充分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探索过程,让学生在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中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特征。 七、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设想:根据“活动教育”课题的研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按“谈话直接揭题,明确目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练习反馈,巩固新知——拓展认识——知识总结——分享收获”的活动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小组学习这种主要形式,引导学生实践、探索形成圆的表象,掌握圆的特征,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真正做到以活动促发展。 教学过程分析: 首先,直接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呢?.... 让我 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 (板书:圆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对探索圆的真切欲望,兴趣,又直接引出,为下一步研究圆做好铺垫。 其次,初步感知,师:在生活中,你们在哪见到过圆形?如何可以画出一个圆? 然后,自主探究,发现体验:1.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1) 在折一折

九年级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掌握直线与圆的各位置关系所表现的数量特征。 2、指导学生从观察直线与圆的相对运动中归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分类思想。 3、通过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类比研究直线与圆位置关系中的数量问题, 培养学生联想、类比、推理能力以及化归,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 4、指导学生从图形运动中揭示直线与圆的不同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的性质和判定。 难点: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研究及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海上日出是非常壮美的景象,那么太阳在升起的过程中它与海平线有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呢? 二、新授新课 1、基本概念 我们对刚才的景象进行数学的抽象不难发现,直线和圆在相对运动过程中会有三种不同的位置关系.请大家观察直线与圆处在不同位置关系时有哪些不同点(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发现问题) 发现:直线与圆处在不同位置关系时直线与圆的公共点个数不同.(将公共点个数确立为直线和圆位置关系分类的原则,对三种分类进行定义) 直线与圆相交直线与圆相切直线与圆相离 2、数量特征: 直线与圆的相对运动会产生不同的位置关系,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数量来刻画这些位置关系吗?(指导学生体会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的联系,从中感受数与形的相互结合与转化) (1)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取决于哪两个数据? 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取决于点到圆心的距离OP和圆的半径r.将二者进行比较得: 点P在圆O外<=>OP﹥r

点P在圆O上<=>OP= r 点P在圆O内<=>OP< r (2)与上述结论进行类比,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取决于哪几个数据? (3)、猜想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中r和d满足的关系: 直线与圆相离<=> d﹥r 直线(切线)与圆相切<=> d﹦r 直线(割线)与圆相交<=> d﹤r 3.证明: 观察多媒体演示找出证明的突破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可转化为点(垂足) 与圆的位置关系来研究数量特征(指导学生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与发展,培养学生 的化归思想,使其形成严谨,求实的学习习惯) (1)直线与圆相离<=>垂足P在圆O外<=> d﹥r (2)直线与圆相切<=>垂足P在圆O上<=> d﹦r (3)直线与圆相交<=>垂足P在圆O内<=> d﹤r 4、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 练习1.已知圆的半径是7.5cm,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当d=10 cm时,直线 与圆有个公共点,当d=5 cm时,直线与圆有个公共 点,当d=7.5cm时直线与圆有个公共点。 练习2、已知⊙A的半径为3.5 ,点A的坐标为(-3,-4),则⊙A与X轴的位 置关系是_____,⊙O与Y轴的位置关系是______。 练习3.如果⊙O的半径为r ,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5,若⊙O与直线l 至少有一个公共点,则r需满足的条件是。 三、例题讲解 例1.在RT△ABC中,, AC = = ∠以C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 cm C o= , BC 3 , 90cm 4 与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1)r=2cm (2) r=2.4cm (3) r=3cm 分析:(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取决于哪两个数据? 答:d与r,题目已给出半径r,我们需求出直线到圆心的距离d,即点C到AB CD⊥,垂足为D,则CD为圆心到线段AB的距离。 的距离。过点C作AB (2)怎样求CD?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郭畅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第九中学 郭畅

课题:§20.2.3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课程类型:新课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经历探索两个圆位置关系的过程;了解圆和圆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了解 两圆圆心距d、半径R和r的数量关系的联系。 2.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 想。还有类比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体现数学学习的快乐,在快乐中领悟数学之美,体现知识源于实践, 又运用于生活。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类比的思想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培 养学生永无止境的探索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圆与圆的五种位置;两圆的圆心距、半径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两圆相交、内含中的三个数量R、r与d的关系. 教学方法:采用“创设情境法”、“任务驱使法”,“引导发现法”为主, 并以讨论法、演示法相结合,设计“实验——观察——讨论——归纳”的教学 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圆规,铅笔、刻度尺等. 教学过程: [活动1] 温故而知新(2分钟) 1复习:直线和圆有哪几种位置关系?(图文并茂的帮助学生回忆旧知。更直观、更省时。)2引入:那两圆的位置关系又怎么样呢? [板书: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活动2]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3分钟) 2009年7月22日上午天空晴朗,忽然,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 (通过欣赏“日食”过程的天文现象引入[课件展示] 。 创设情境,展示图片.学生观察日食多媒体课件, 重点观察日食中两圆位置的变化与图片中几种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活动3] 探索新发现(20分钟) 1:确定五种位置关系 在两张透明纸上画两个不同的圆,把两张纸叠和在一起,模拟日食,类比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定义,在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后,画出两圆的位置关系。 问题1:分别在两张透明的纸上画两个半径不同的⊙O1与⊙O2,把两张纸叠合在一起,固定其中的一张而移动另一张,你能发现⊙O1与⊙O2有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每种位置关系有多少个公共点? 问题2:请你与同伴交流后,画出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2探索有趣的对称性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教案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材说明;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一册《圆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并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能正确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步骤。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自主发现、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1)学生活动,观看动画片 出示问题: 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轴应安装在哪里? 2、如果车轮做成正方形的、椭圆形的,我们坐上去会是什么感觉呢? [教师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告诉大家,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圆形。这里,教师采用学生感兴趣动画表演入手,既直

观形象,又易于发现,进而抽象出“圆”。学生从“看”入手,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状态。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参与,利于学习。] (2)师生对话(学生可相互讨论后回答)。 教师:日常生活中或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 学生:在钟面、圆桌、人民币硬币上……都有圆。 教师: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 学生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感觉:……闭封的、弯曲的。 教师(多媒体演示:圆形物体→圆):这(指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以前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共同特征,都是由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指圆)这种图形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教师(鼓励表扬学生):对,这个图形就是圆,你能说说什么是圆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这时,教师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在脑子里想圆的形状,睁开眼睛再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一想,能否记住它。) 教师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并请学生回答:你还想认识圆的什么?学生说:还想认识圆的圆心、直径、半径……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4.4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同步教案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 1.从具体的事例中认识和理解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并能概括其定义.会用定义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使学生掌握圆的切线的判定方法和切线的性质,能够运用切线的判定方法判断一条直线是否是圆的切线,综合运用切线的判定和性质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使学生了解切线长的概念和切线长定理.会根据切线长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2.切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概念. 3.切线长定理概念. 难点: 1.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性质与判定的应用. 2.理解运用切线的判定定理解决问题. 3.切线长定理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1.复习导入、回顾旧知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 如何判定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首先利用唐诗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体会这里蕴涵的数学意境,再让学生观察太阳升起的过程,我们能发现什么?引出课题. 3.探究发现,建构知识

练习一 让学生动手在纸上画一个圆,把直尺的一边看作直线,移动直尺.通过实验,观察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会有哪几种情况?公共点最少时有几个?最多时有几个?引导学生说直线与圆的公共点个数的变化情况,由此给出相离、相切、相交的定义. 设两圆的连心线长为,则判别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依据有以下几点: (1)当21r r l +>时,圆1C 与圆2C 相离; (2)当21r r l +=时,圆1C 与圆2C 外切; (3)当<-||21r r 21r r l +<时,圆1C 与圆2C 相交; (4)当||21r r l -=时,圆1C 与圆2C 内切; (5)当||21r r l -<时,圆1C 与圆2C 内含. 利用刚学过的知识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圆最多有两个公共点.( ) (2)若直线与圆相交,则直线上的点都在圆内.( ) (3)若A.B 是⊙O 外两点,则直线AB 与⊙O 相离.( ) 根据例题引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能否像“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一样类比迁移进行数量分析? 接下来复习提问什么叫点到直线的距离,连结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所有点的线段中,最短的是垂线段. 思考问题:设⊙o 的半径为r ,直线a 到圆心o 的距离为d ,在直线和圆的不同位置关系中,d 与r 具有怎样的大小关系?反过来,你能根据d 与r 的大小关系来确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吗? 4.例题解析 例1如图24-43,.Rt △ABC 的斜边AB=10cm ,.∠A=30°.

高中数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给定圆的方程,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2.通过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学习,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思想. 3.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体会到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优越性,逐步养成自觉应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根据给定圆的方程,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用坐标法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 ㈠复习导入、展示目标 问题:如何利用代数与几何方法判别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前面我们运用直线与圆的方程,研究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节课我们用圆的方程,讨论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㈡检查预习、交流展示 1.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呢? 2.如何判断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呢? ㈢合作探究、精讲精练 探究一:用圆的方程怎样判断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 例1.已知圆 C 1:01322 2 =++++y x y x ,圆C 2 : 02342 2 =++++y x y x ,是 判断圆C 1 与圆C 2 的位置关系. 解析:方法一,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就是看由它们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有无实数解;方法二,可以依据连心线的长与两半径长的和或两半径长的差的绝对值的大小关系,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解:(法一) 圆C 1 的方程配方,得4 923)1(2 2 = +?? ? ??++y x . 圆心的坐标是??? ??- -23,1,半径长2 3 1 =r . 圆C 2 的方程配方,得4 1723)2(2 2 = +? ? ? ??++y x .

圆心的坐标是?? ? ??--23,2,半径长 2 172= r . 连心线的距离为1, 217321+= +r r ,2 3 1721-=-r r . 因为 2 17 312317+<<-, 所以两圆相交. (法二) 方程 01322 2 =++++y x y x 与02342 2 =++++ y x y x 相减,得 2 1 = x 把2 1= x 代入01322 2=++++y x y x ,得 011242 =++y y 因为根的判别式016144>-=?,所以方程011242 =++y y 有两个实数根,因此两 圆相交. 点评:巩固用方程判断圆与圆位置关系的两种方法. 变式2 2 2 2 (1)(2)(2)1(2)(5)16x y x y ++-=-+-=与的位置关系 解:根据题意得,两圆的半径分别为1214r r ==和,两圆的圆心距 5.d == 因为 12d r r =+,所以两圆外切. ㈣反馈测试 导学案当堂检测 ㈤总结反思、共同提高 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 (1)由两圆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有几组实数解确定; (2)依据连心线的长与两半径长的和12r r +或两半径的差的绝对值的大小关系. 【板书设计】 一.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1)相离,无交点 (2)外切,一个交点 (3)相交,两个交点;

放飞梦想 共筑中国梦主题班会教案

《放飞理想,共筑中国梦》主题班会 南华初中三年级 1 班 班主任:续得前 一、活动目标 1.通过交流畅谈,让学生明晰自己的少年梦想。 2.讲述纯美梦想,思考实现梦想需要如何行动? 3.同学们要体会自己的未来也是祖国的未来,个人的梦想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 二、活动过程 1.开始仪式: 中队长:全体整队,各小队出列 小队长:立正、报数 报告中队长,本小队原有(18)人,实到(18)人,报告完毕。 中队长:接受你的报告。 中队辅导员:接受你的报告,并祝你们中队会圆满成功。 中队长:稍息。出旗,敬礼。 礼毕,唱队歌。 中队长:我宣布,三(1)中队,放飞梦想,共筑中国梦主题班会现在开始。有请主持人。

2.学生活动: 主持人(男):尊敬的老师们! 主持人(女):亲爱的同学们! 主持人(合):大家好! 主持人(男):三(1)班“放飞理想,共筑中国梦”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主持人(女):理想是个诱人的字眼。 主持人(男):理想是灯塔,指引人生前进的方向,照亮人生前进的路程。 主持人(女):一个没有梦想的人,就像鸟儿没有翅膀,就像打桩的没有准备。 主持人(男):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坚定的方向,就没有生活; 主持人(女):罗勃朗宁曾把他的《索尔》中说过:人类的伟大不在于他们在做什么,而在于他们想做什么。 主持人(男):福尔摩斯也说:世界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什么方向走。 主持人(女):是啊,"想做什么"、"朝什么方向走\"指的就是我们头上的一颗指路明星--理想。下面请听我们带来的小合唱《七色光之歌》。 主持人(男):真好听。就如歌词中所说,今天我们在阳光下成长,明天我们去创造七彩世界。 主持人(女):是啊,每个人都有一个理想,下面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理想。 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站在那三尺讲台上,为好些天真的孩子们讲课。望着那一双双渴望得到新知识的大眼睛时,我会为自己是一名教师而感到骄傲。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泰州市泰东实验学校吴红江 教材简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圆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惟一一个曲线图形。教材编排思路是从情境入手,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掌握圆规画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借助于例3和练一练,引导学生认识圆的相关概念,掌握圆的基本特征。教学这部分内容,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使学生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为以后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学会用圆规画规定大小的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并形成圆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纸圆、、尺、圆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师:摸图形的游戏: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摸出圆形,并说说为什么一下就摸到了? (设计思路:通过寻宝活动,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自己动手画出宝物的位置,为认识圆心和半径打下基础。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和学习认知的习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自然过渡。) 2、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到过圆形?师:今天,张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些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 3、你能画出一个圆吗? 学生借助手中的工具画圆。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肖海霞 学习目标:1、理解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由点到圆心的距离决定; 2、理解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3、会画三角形的外接圆,熟识相关概念 学习过程 一、点与圆的位置三种位置关系 生活现象:阅读课本P53页,这一现象体现了平面内...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如图1所示,设⊙O 的半径为r , A 点在圆内,OA r B 点在圆上,OB r C 点在圆外,OC r 反之,在同一平面上.....,已知的半径为r ⊙O ,和A ,B ,C 三点: 若OA >r ,则A 点在圆 ; 若OB <r ,则B 点在圆 ; 若OC=r ,则C 点在圆 。 二、多少个点可以确定一个圆 问题:在圆上的点有 多个,那么究竟多少个点就可以确定一个圆呢? 试一试 画图准备: 1、圆的 确定圆的大小,圆 确定圆的位置; 也就是说,若如果圆的 和 确定了, 那么,这个圆就确定了。 2、如图2,点O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 上的任意一点,则有OA OB 图2 画图: 1、画过一个点的圆。 右图,已知一个点A ,画过A 点的圆. 小结:经过一定点的圆可以画 个。 图 1 o B A A

2、画过两个点的圆。 右图,已知两个点A 、B ,画经过A 、B 两点的圆. 提示:画这个圆的关键是找到圆心, 画出来的圆要同时经过A 、B 两点, 那么圆心到这两点距离 ,可见, 圆心在线段AB 的 上。 小结:经过两定点的圆可以画 个,但这些圆的圆心在线段的 上 3、画过三个点(不在同一直线)的圆。 提示:如果A 、B 、C 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那么经过A 、B 两点所画的圆的圆心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 而经过B 、C 两点所画的圆的圆心在 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上,此时,这 两条垂直平分线一定相交,设交点为O , 则OA =OB =OC ,于是以O 为圆心, OA 为半径画圆,便可画出经过A 、B 、C 三点的圆. 小结: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 个圆. 三、概括 我们已经知道,经过三角形三个顶点可以画一个圆,并且只能画一个.经过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外心.这个三角形叫做这个圆的内接三角形.三角形的外心就是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如图:如果⊙O 经过△ABC 的三个顶点, 则⊙O 叫做△ABC 的 ,圆心O 叫 做△ABC 的 ,反过来,△ABC 叫做 ⊙O 的 。 △ABC 的外心就是AC 、BC 、AB 边的 交点。 四、分组练习 A B C B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公开课教案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哈尔滨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李立 2014.10.1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的种类; (2)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3)会用点到直线的距离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学会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分析、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3、情态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几何图形及其判断方法. 难点:用坐标法判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三、教学设想: (一)创设情境 请同学们观察一段海上日出的视频,并提出问题:直线与圆存在几种位置关系?进而,引出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二)讲解知识

1.复习提问: (1)初中阶段,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如何定义? (2)若已知直线方程及圆的方程如何求它们的交点? (3)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圆的标准方程、圆的一般方程? 2.用判别式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例题示范: 已知:直线的方程为: 圆的方程为: 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边分析边引导学生回答,教师示范板书。并引导学生总结求解过程,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得出结论: 相离0?? (2)练习2:已知:圆的方程: 直线的方程: 问:当 为何值时,直线与圆相切? 由学生示范解题过程并引导学生讲解,启发学生思考:是否还有其它方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3.比较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与半径r 的大小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观察图形,引导学生总结三幅图中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与半径r 的大小得出结论:相离r d >?;相切r d =?;相交r d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前进镇中心学校——明虹 设计说明:圆的认识是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扩展。由直线发展到曲线,是知识的一个升华,一个质的飞跃,对新接触圆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本教学设计遵循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具体突出以下两点: 1.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实践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它能加深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操作机会,学生通过摸一摸、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获取圆的有关知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实现自主学习。 2.在合作交流中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积累的知识、经验及个性差异会导致对知识理解的侧重点不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能够使学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实现知识的建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重视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现圆的基本特征,以及同一个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在不断地交流、讨论、探究中明确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及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会用圆规画圆。 2、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字母表示圆的各部分名称,明确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特征以及二者的关系。 3、在认识圆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程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明确同圆或等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教师准备PPT课件各种平面图形卡片圆规 学生准备圆形实物圆规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圆)关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请你们想一想,生活中你们在哪里见到过圆?(生自由回答) 师: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课件出示教材57页主题图) 师:圆把我们的世界点缀得如此美丽、神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各种圆形图案带来了美的享受,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圆的欲望。) 二、探究感悟,掌握特征 1、感受圆的曲线特征。老师课件出示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活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圆和我们学过的其他的平面图形有什么区别?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师:请同学们拿起自己准备的圆闭上眼睛摸一摸圆的边,想象一下圆的形状。(设计意图:通过摸圆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圆,通过想象、验证、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初步感知圆的基本特征。) 2、学生自主尝试画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4.2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二课时)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24.2.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2).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以及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作圆的方法,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等概念. 2.经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3.通过探索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的问题,进一步体会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 1.经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的探索过程,并能掌握这个结论. 2.掌握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作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经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的探索过程,并能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作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经过一点、两点可以作无数个圆,那么,经过三点可以作多少个圆?本节课我们将进行有关探索. 二、新课教学 1.思考: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A,B,C能不能作圆?如果能,如何确定所作圆的圆心?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作图. 对于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作圆的问题,因为所求的圆要经过A,B,C三点,所以圆心到这三点的距离要相等.因此,这个点既要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又要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上. (1)连结AB、BC. (2)分别作线段AB、BC的垂直平分线l1和l2,设交点为O,则OA=OB=OC.(3)以O为圆心,OA(或OB,OC)为半径作圆,⊙O就是所要求作的圆.

因为过A,B,C三点的圆的圆心只能是点O,半径等于OA,所以这样的圆只有一个,即: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2.有关定义. 由右上图可以看出,经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可以作一个圆,这个圆叫做三角 形的外接圆,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这个三角 形的外心. 3.思考:经过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能作出一个圆吗? 如右图,假设经过同一条直线l上的A,B,C三点可以作一个圆.设这个圆 的圆心为P,那么点P既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l1上,又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l2上,即点P为l1与l2的交点,而l1⊥l,l2⊥l,这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矛盾.所以,经过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不能作圆. 上面证明“经过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不能作圆”的方法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证明不同,它不是直接从命题的已知得出结论,而是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设经过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可以作一个圆),由此经过推理得出矛盾,由矛盾断定所作假设不正确,从而得到原命题成立.这种方法叫做反证法. 反证法的步骤为第一步假设结论不成立;第二步是由结论不成立推出和已知条件或定理相矛盾.第三步是肯定假设错误,故结论成立. 三、巩固练习 1.已知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分别作出它们的外接圆,它们外心的位置有怎样的特点? 解:如下图.O为外接圆的圆心,即外心.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的外心在斜边上,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的外部.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2.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24.2.1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 1.理解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并会 运用它解决 一 些实际问题; 2.会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作圆,理解三角形 的外心和外接圆的概念; 3.结合本节内容的学习,体会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学习重点: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育人目标 领悟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相互探 讨和动手操作,体验数学知识的探究和发现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养成有理有据的科学态度,形成数学思想,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成功喜悦 (一)问题情境引入新知 爱好运动的小华、小强、小兵三人相邀搞一次掷飞镖比赛。他们把靶子钉在一面土墙上,规则是谁掷出落点离红心越近,谁就胜。如下图中A 、B 、C 三点分别是他们三人某一轮掷镖的落点,你认为这一轮中谁的成绩好? 一、感知与尝试 (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C .

(2)在圆上到圆心的距离和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 二、合作与探究(1) 如图,设⊙O 的半径为r ,A 点在圆内,B 点在圆上,C 点在圆外,那么 反过来也成立,如果已知点到圆心的距离和圆的半径的关系,就可以判断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二、合作与探究(2) 例:如图已知矩形ABCD 的边AB=3厘米,AD=4厘米 (1)以点A 为圆心,3厘米为半径作圆A ,则点B 、C 、D 与圆A 的位置关系如何? (2)以点A 为圆心,4厘米为半径作圆A ,则点B 、C 、D 与圆A 的位置关系如何? O A B r C A B C A D

二、合作与探究(3) 例:如图已知矩形ABCD的边AB=3厘米,AD=4厘米 (3)以点A为圆心,5厘米为半径作圆A,则点B、C、D与圆A的位置关系如何? 二、合作与探究(4)应用新知 过一点画圆 二、合作与探究(5)过两点画圆A D C B A A

初中数学《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_答题技巧

初中数学《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_答题技巧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了解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以及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作圆的方法,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等概念.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2.通过探索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的问题,进一步体会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2.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 1.经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的探索过程,并能掌握这个结论. 2.掌握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作圆的方法. 3.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等概念. 教学难点 经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的探索过程,并能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作圆. 教学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索交流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三张 第一张:(记作3.4A) 第二张:(记作3.4B) 第三张:(记作3.4C)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知道经过一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作一条直线.那么,经过一点能作几个圆?经过两点、三点……呢?本节课我们将进行有关探索. Ⅰ.新课讲解 1.回忆及思考 投影片(3.4A) 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作法. 2.作圆的关键是什么? [生]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作法:如下图,分别以A、B为圆心,以大于AB长为半径画弧,在AB的两侧找出两交点C、D,作直线CD,则直线CD就是线段A B的垂直平分线,直线CD上的任一点到A与B的距离相等. [师]我们知道圆的定义是: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定点即为圆心,定长即为半径.根据定义大家觉得作圆的关键是什么? [生]由定义可知,作圆的问题实质上就是圆心和半径的问题.因此作圆的关键是确定圆心和半径的大小.确定了圆心和半径,圆就随之确定. 2.做一做(投影片3.4B) (1)作圆,使它经过已知点A,你能作出几个这样的圆?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两圆连心线的性质; 2.通过两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和数形结合能力; 3.通过演示两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分析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两圆的五种位置与两圆的半径、圆心距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两圆位置关系及判定. (一)复习、引出问题 1.复习:直线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各是怎样定义的? (教师主导,学生回忆、回答)直线和圆有三种位置关系,即直线和圆相离、相切、相交.各种位置关系是通过直线与圆的公共点的个数来定义的2.引出问题:平面内两个圆,它们作相对运动,将会产生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呢? (二)观察、分类,得出概念 1、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分别得出两圆: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包括同心圆)这五种位置关系,准确给出描述性定义: (1)外离:两个圆没有公共点,并且每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时,

叫做这两个圆外离.(图(1)) (2)外切:两个圆有唯一的公共点,并且除了这个公共点以外,每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外切.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图(2)) (3)相交:两个圆有两个公共点,此时叫做这两个圆相交.(图(3)) (4)内切:两个圆有唯一的公共点,并且除了这个公共点以外,一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内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内切.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图(4)) (5)内含:两个圆没有公共点,并且一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内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内含.两圆同心是两圆内含的一个特例.(图(6)) 2、归纳: (1)两圆外离与内含时,两圆都无公共点. (2)两圆外切和内切统称两圆相切,即外切和内切的共性是公共点的个数唯一 (3)两圆位置关系的五种情况也可归纳为三类:相离(外离和内含);相交;相切(外切和内切). 教师组织学生归纳,并进一步考虑:从两圆的公共点的个数考虑,无公共点则相离;有一个公共点则相切;有两个公共点则相交.除以上关系外,还有其它关系吗?可能不可能有三个公共点? 结论:在同一平面内任意两圆只存在以上五种位置关系. (三)分析、研究 1、相切两圆的性质. 让学生观察连心线与切点的关系,分析、研究,得到相切两圆的连心线的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 2.学科:数学 3.课时:1课时 4.学生准备: 上网搜索资料,了解生活中有哪些圆。 二、教学课题: 圆的认识 三、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了几种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平面几何图形中点、线、面以及轴对称图形等基本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圆的概念是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见实物或实物图形中引出的。“圆的认识”是使学生对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从直线段、图形扩大到曲线图形,不仅对进一步学习 圆的周长和面积是十分重要的基础,也是将来学习立体图形的基础,同时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两次剪圆,感知对圆的认识;通过讨论、猜测、验证,理解对圆的认识;通过画圆,知道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提高对圆的认识;通过建构,掌握对圆的认识;通过应用,使学校数学向生活数学延伸,升华对圆的认识。 2.通过欣赏生活中的圆、用圆设计的图案,发现数学美,提高学习的兴趣。

3.通过介绍圆,培养主动建构的能力;通过学生系列的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态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 四、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把问题的探究交给学生,真正让学生自己掌握知识。 五、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课吗? 生:想 师:这不,体育课上,老师要组织一次投篮比赛,请愿意参加的同学到前面来? 这时老师请几位同学排成一排,把篮筐放在前面,师:如果让他们这样进行比赛,你有什么想法吗? 大胆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入课题并板书: 圆的认识 二、从生活中找圆: 1、师: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圆?生:说出自己发现的圆。硬币、光盘、圆桌、车轮……师:照这样说下去,咱们能说得完吗? 生:说不完! 师:谁能一句话来总结一下? 师:对,正所谓“圆无处不在” 2、师: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 教师放映课件:生活中的圆

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中考复习教案)

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中考复习教案) 一、复习目标: 1、探索并了解点和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2、理解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3、掌握切线的判定定理及切线的性质定理,熟练运用它们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 二、复习重点和难点: 复习重点: 1、熟练运用切线的判定定理和切线的性质定理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 2、掌握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其性质和判定方法。 复习难点: 1、利用切线的判定定理和切线的性质定理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 2、利用切线的性质和判定进行证明或计算时如何正确添加辅助线。 三、复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有三种:点在圆外,点在圆上,点在圆内. 设圆的半径为r,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则 点在圆外?d>r.点在圆上?d=r.点在圆内?d<r. 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相交、相切、相离. 设圆的半径为r,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则 直线与圆相交?d<r;直线与圆相切?d=r;直线与圆相离?d>r 3.切线的性质和判定 (1)切线的定义:直线和圆有唯一公共点时,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 (2)切线的性质: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3)切线的判定方法一: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4)切线的判定方法二: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注意:证明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的方法有两种:(1)当直线与圆有一个公共点时,把圆心和这个公共点连结起来,然后证明直线垂直于这条半径,简称“作半径,证垂直”;(2)当直线和圆的公共点没有明确时,可过圆心作直线的垂线,?再证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简称“作垂线,证半径.”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圆的认识 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4.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经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线绳、图钉、铅笔头、圆规、实物投影仪、计算机软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想问一下,大家喜欢动画片吗7(喜欢)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一段动画片,想看吗?(想)请大家屏幕,(出示课件)这四个小动物在举行自行车比赛,最后结果怎样呢?请往下看,现在比赛还没有结束,你能猜一下,最后谁能得第一?(小狗),为什么呢?(因为小狗的车轮是圆的)。那小白兔的车轮也是圆的,那你为什么不说它得第一呢2(因为小白兔的车轮的车轴没在中间)那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跑起来就又快又稳呢?学完这节课,你就会明白的。

[评析:通过有趣的动画引入课题,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为学习新知识提出了要思考的问题,从思想上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的认识。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新课教学 1.实物举例。 一年级的时候,咱们已经初小认识过圆了,谁来说一说,除了车轮是圆的以外,在我们周围的物体上哪里还有圆?(学生举例,可能举以下实物。) ①硬币的边是圆的;②圆桌的边也是圆的;③有些钟表的外形象也是圆的;④咱们研究的都是平面图形,而足球是一个球体,它不是一个平面图形,我们以后再研究。刚才咱们举出这么多例子,那到底什么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圆呢?请大家观察屏幕,(出示课件)如果我们沿着这些物体的外沿画下来,就得到了一个圆,大家看明白了吗?(明白了。) 圆和咱们原来学过的三角形。四边形相比有什么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