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课程标准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标准解读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却是绝对的。一方面,不可能找到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另一方面,再小的区域,其内部仍然存在着差异。所以,区域才可以一直逐级划分下去。由于各要素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它们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地理环境在地域分异上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本条“标准”旨在通过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认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从本条“标准”的要求来看,首先应通过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认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其次,通过分析自然带的分布,归纳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一般指地带性分布规律。对于地带性这一概念的不同理解,教师也要心中有数。

对于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在科学界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地理环境存在着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布规律;另一种认为,只有纬度地带性称得上地带性规律,其他都是非地带性。在高中阶段,不必拘泥于讨论此问题,可以从不同空间尺度的地域分异的角度说明,即全球范围内存在着自低纬到高纬的纬向地域分异规律;中纬度地区存在着自沿海到内陆的经向地域分异规律;高山地区存在着自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因海陆分布、地形、河湖等引起的属于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带的界线是对地理环境客观现实的反映,同时又是人为主观划分的,所以需要说明,各自然带之间的界线,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现实中总是由一种自然带的典型景观逐渐过渡到另一种自然带的典型景观。

(2)教学重点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3)教学目标

●能够举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表现。

●能够结合世界自然带的分布情况,归纳、分析、比较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并

能分析形成的原因。

●能举例说明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和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实践

意义。

(4)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读图教学法、组织讨论法

二、知识结构(见第二章第四节目标检测后)

三、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并以土壤的形成为例,分析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从总体上看,全球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这个整体的不

同地区,却经常表现出极为显著的地域差异,可以说地球上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这节课我们一起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表现(板书)

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无处不在。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组织讨论】集体完成课本P78活动题。

参考答案:1.从图中可以看出,地球陆地表层主要有森林自然带景观、草原自然带景观、荒漠自然带景观等。森林自然带可以分为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等;草原自然带可以分为热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荒漠自然带可以分为热带荒漠带、温带荒漠带。

2.略。

3.各自然带内部存在着差异。如教材图3-8中热带草原带内,河谷地带和地势较高的高原上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河谷地带水源充足,草类茂盛,是多种动物良好的栖息地。

【举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组织学生看课本P79“阅读材料”,亲历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板书)

1、地域分异及地域分异规律的概念

地球表层的差异性表现为大小不等、内部具有一定相似性的一系列地域单元,并由此产生各地域单元自然每件的差异,这就是地域分异。地域分异表现出一定的有序性和普遍性,就是地域分异规律。

2.地域分异规律的具体表现

【看书归纳】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及其成因。

规律: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大体上沿纬线延伸、随纬度变化,呈纬向带状分布的差异。

成因:太阳辐射能带来的热量在地球表面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减少,即以热量为基础。

【举例分析】集体完成课本P79活动题,分析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参考答案:1.从海南岛到漠河的景观变化,反映的是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因为各地景观大体上沿纬线沿伸、随纬度变化。2.影响纬度地带性分异的基本因素是太阳辐射能带来的热量在地球表面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减少。

【看书归纳】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及其成因。

规律: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从沿海向内陆有规律地更替。

成因:在同一纬度带内,降水量从沿海到内陆逐步降低,即以水分条件为主。

【举例分析】集体完成课本P80活动题,分析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并比较与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的差异。

依次更替。形成原因是太阳辐射能带来的热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减少

3.自然景观由森林→草原→荒漠→草原→森林依次更替。形成原因是从亚欧大陆东西沿海到内陆降水量逐步降低

【看书归纳】垂直分异规律及其成因。

规律:在一定高度的山区,从山麓到山顶自然环境及其各组成要素出现逐渐变化更迭的现象

成因: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随着高度上升,温度降低,降水增加,即水热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举例分析】集体完成课本P81活动题,分析垂直分异规律。

参考答案:1.在一定高度的山区,从山麓到山顶随着水热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引起自然环境及其各组成要素出现逐渐变化更迭的现象,这就是垂直分异。

2.(1)因为珠穆朗玛峰南坡纬度低,海拔低,相对高度大,所以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2)珠穆朗玛峰南坡降水量比北坡多,因为南坡处在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3)珠穆朗玛峰南坡处在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因而积雪量大,雪线较北坡低。

【看书归纳】地方性分异规律及其成因。

规律:自然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组合沿一定地势剖面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常常表现出有序性和重复性。

成因: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的

影响

【举例分析】集体完成课本P82活动题,分析地方性分异规律。

参考答案:从图3-11可以看出,在较小尺度地域内,由于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的影响,自然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组合沿一定地势剖面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就是地方性分异现象。

三、主要陆地自然带(板书)

陆地自然带在整个地球表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绿色植物是陆地自然带中的生产者,而植物群落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决定着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微生物)的种类与构成。

四、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如:农业生产上必须注意因地制宜地确定大农业产业构成、作物构成和品种构成,确定土地利用方式。

四、板书提纲

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表现

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垂直分异规律

地方性分异规律

三、主要陆地自然带

四、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五、教后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