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MBA联考写作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8年MBA联考写作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8年MBA联考写作真题及答案解析

(1/1)论说文

第1题

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哈佛大学教授本杰明?史华慈(Benjamin L Schwartz)在二十世纪末指出,开始席卷一切的物质主义潮流将极大地冲击人类社会固有的价值观念,造成人类精神世界的空虚,这一论点值得商榷。

首先,按照唯物主义物质决定精神的基本原理,精神是物质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因此,物质丰富只会充实精神世界,物质主义潮流不可能造成人类精神世界的空虚。

其次,后物质主义理论认为:个人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一旦得到满足,就会把注意点转移到非物质方面。物质生活丰裕的人,往往会更注重精神生活,追求社会公平,个人尊严等等。

还有,最近一项对某高校大学生的抽样调查表明,有69%的人认为物质生活丰富可以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有22%的人认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没有什么关系,只有9%的人认为物质生活丰富反而会降低人的精神追求。

总之,物质决定精神,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会促进人类精神世界的发展,担心物质生活的丰富会冲击人类的精神世界,这是杞人忧天罢了。

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参考范文] 有失偏颇的论证

上述论证通过一系列分析得出一个结论: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会冲击人类的精神世界,会促进人类精神世界的发展。但是,该论证在论证方法,推理过程中都存在不妥之处。现分析如下:

首先,唯物主义原理中提到的物质决定精神,此“物质”并不是现实生活中的物质,二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唯物主义原理中的物质是指客观存在的一种哲学范畴,而现实生活中的物质是可以指金钱、生活资料等。而原文作者试图将两者混为一谈,有偷换概念之嫌,不能做为推出原文结论的依据。

其次,“物质潮流主义潮流不可能造成人类精神世界的空虚”此论断太过绝对。人性的物质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当物质逐渐将人淹没的时候,各种亲情友情可能荡然无存,会采取各种极端手段去攫取物质资料,这时候人类的精神世界怎么谈得上丰富呢?

再次,即使基本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满足之后,注意力会转移到非物质生活,但是也不能说明物质主义潮流不会冲击精神世界。也许在物质追求的驱使下会产生一些低俗的精神生活,比如网红经济赚钱了,大学生网红沉迷于直播等,这又是对人类精神世界造成负责面影响。

最后,仅仅通过一项会对高校大学生的抽样调查就得出物质生活丰富就能丰富人的精神,这种论证方式是以偏概全的。高校大学生这个群体只是广大社会成员中的一小部分,他们尚未踏入社会,对于物质与精神的理解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未免会显得有些不成熟。

上文通过以上不合理的论证,得出的结论也难免有草率,轻断之嫌。

详细解答:(1)什么是物质主义潮流?作者没有给出清晰的界定。在论证中混淆了,物质与物质主义。

(2)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中的“物质”与现实世界中的物质是不同的,论证者有偷换概念之嫌。

(3)物质主义潮流真的不可能造成人类精神世界的空虚吗?这一断定未免过于绝对。

(4)以后物质主义的理论质疑本杰明教授的理论,需要预设后物质主义的理论是正确的,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