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大地测量学》试题参考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整理)《大地测量学》试题参考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整理)《大地测量学》试题参考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大地测量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子午圈:过椭球面上一点的子午面同椭球面相截形成的闭合圈。

2、卯酉圈:过椭球面上一点的一个与该点子午面相垂直的法截面同椭球面相截形成的闭合的圈。

3、椭园偏心率:第一偏心率e = 第二偏心率e'=

a b

4、大地坐标系:以大地经度、大地纬度和大地高来表示点的位置的坐标系。P3

5、空间坐标系:以椭球体中心为原点,起始子午面与赤道面交线为X 轴,在赤道面上与X 轴正交的方向为Y 轴,椭球体的旋转轴为Z 轴,构成右手坐标系O-XYZ。P4

6、法截线:过椭球面上一点的法线所作的法截面与椭球面相截形成圈。P9

7、相对法截线:设在椭球面上任意取两点A 和B,过A 点的法线所作通过B 点的法截线

和过B 点的法线所作通过A 点的法截线,称为AB 两点的相对法截线。P15

8、大地线:椭球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线。

9、垂线偏差改正:将以垂线为依据的地面观测的水平方向观测值归算到以法线为依据的方

向值应加的改正。P18

10、标高差改正:由于照准点高度而引起的方向偏差改正。P19 11、截面差改正:将法截弧方向化为大地线方向所加的改正。P20

12、起始方位角的归算:将天文方位角以测站垂线为依据归算到椭球面以法线为依据的大

地方位角。P22

13、勒让德尔定理:如果平面三角形和球面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则平面角等于对应球面角

减去三分之一球面角超。P27

14、大地元素:椭球面上点的大地经度、大地纬度,两点之间的大地线长度及其正、反大

地方位角。P28

15、大地主题解算:如果知道某些大地元素推求另外一些大地元素,这样的计算称为大地

主题解算。P28

16、大地主题正算:已知P1点的大地坐标,P1至P2的大地线长及其大地方位角,计算P2

点的大地坐标和大地线在P

2点的反方位角。

a 2-b2 a 2-b2

x=NcosB= a cos B 1 - e 2 sin 2 B 17、大地主题反算:如果已知两点的大地坐标,计算期间的大地线长度及其正反方位角。 18、地图投影 : 将椭球面上各个元素(包括坐标、方向和长度)按一定的数学法则投影到平面上。P38

19、高斯投影:横轴椭圆柱等角投影(假象有一个椭圆柱横套在地球椭球体外,并与某一条子午线相切,椭球柱的中心轴通过椭球体中心,然后用一定投影方法,将中央子午线两侧各一定范围内的地区投影到椭圆柱上,再将此柱面展开成投影面)。 P39

20、平面子午线收敛角:直角坐标纵轴及横轴分别与子午线和平行圈投影间的夹角。

21、方向改化:将大地线的投影曲线改化成其弦线所加的改正。

22、长度比:椭球面上某点的一微分元素与其投影面上的相应微分元素的比值。 P70

23、参心坐标系:依据参考椭球所建立的坐标系(以参心为原点)。

24、地心坐标系:依据总参考椭球所建立的坐标系(以质心为原点)。

25、站心坐标系:以测站为原点,测站上的法线(垂线)为 Z 轴(指向天顶为正),子午线方向为 x 轴(向北为正),y 轴与 x,z 轴垂直构成左手系。

二、填空题: 1、 旋转椭球的形状和大小是由子午椭园的 5 个基本几何参数来决定的,它们分别是 长半轴、短半轴、扁率、第一偏心率、第二偏心率 。

2、决定旋转椭球的形状和大小,只需知道 5 个参数中的 2 个参数就够了,但其中至少有一个 长度元素 。

3、传统大地测量利用天文大地测量和重力测量资料推算地球椭球的几何参数,我国 1954 年北京坐标系应用是 克拉索夫斯基 椭球,1980 年国家大地坐标系应用的是 7 5国际椭球(1975年国际大地测量协会推荐) 椭球,而全球定位系统(GPS )应用的是 WGS-84(17届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推荐) 椭球。

4、两个互相垂直的法截弧的曲率半径,在微分几何中统称为主曲率半径,它们是指M 和 N 。

5、椭球面上任意一点的平均曲率半径 R 等于该点 子午曲率半径 M 和 卯酉曲率半径N 的几何平均值。

6、椭球面上子午线弧长计算公式推导中,从赤道开始到任意纬度 B 的平行圈之间的弧长表

B 示为: 2 B B

C X= ?0MdB = a (1 - e )[ A - sin 2B + 2 4 sin 4B - ]。

7、平行圈弧公式表示为:r= 。 8、克莱洛定理(克莱洛方程)表达式为 lnsinA+lnr=lnC(r*inA=C)

9、某一大地线常数等于椭球半径与该大地线穿越赤道时的 大地方位角的正弦乘积或者等于该点大地线上具有最大纬度的那一点的平行圈半径。

10、拉普拉斯方程的表达式为 A =- (- L ) sin 。

11、若球面三角形的各角减去 球面角超的三分之一,即可得到一个对应边相等的平面三角形。

12、投影变形一般分为 角度变形 、 长度变形 和 面积 变形。

13、地图投影中有 等角投影 、 等距投影 和 等面积 投影等。

14、高斯投影是横轴椭圆柱等角投影,保证了投影的角度的不变性,图形的相似形性,以及在某点各方向上的长度比的同一性。

15、采用分带投影,既限制了长度变形,又保证了在不同投影带中采用相同的简便公式进行由于变形引起的各项改正数的计算。

16、椭球面到平面的正形投影的一般公式表达为:

?x

=

?y

?x

=-

?y

。?q ?l ?l ?q

17、由平面到椭球面正形投影一般条件表达式为:?q

= ?l 、?l =-

?q

。?x ?y ?x ?y

18、由于高斯投影是按带投影的,在各投影带内经差l 不大,l/p 是一微小量。故可将函数x =x(l, q) ,y =y(l, q) 展开为经差l 的幂级数。

19、由于高斯投影区域不大,其中 y 值和椭球半径相比也很小,因此可将(l, q) 展开为

y 的幂级数。

20、高斯投影正算公式是在中央子午线P'点展开l 的幂级数,

高斯投影反算公式是在中央子午线P" 点展开 y 的幂级数。

21、一个三角形的三内角的角度改正值之和应等于该三角形的球面角超的负值。

22、长度比只与点的位置有关,而与点的方向无关。

23、高斯—克吕格投影类中,当m0=1 时,称为高斯-克吕格投影,当m0=0.9996 时,称为横轴墨卡托投影(UTM 投影)。

24、写出工程测量中几种可能采用的直角坐标系名称(写出其中三种):

国家3度带高斯正形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抵偿投影面的3度带高斯正形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任意带高斯正形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

25、所谓建立大地坐标系,就是指确定椭球的形状与大小,椭球中心以及椭球坐标轴的方向(定向)。

26、椭球定位可分为局部定位和地心定位。

27、参考椭球的定位和定向,就是依据一定的条件,将具有确定参数的椭球与

地球的相关位置确定下来。

28、参考椭球的定位和定向,应选择六个独立参数,即表示参考椭球定位的三个平移

参数和表示参考椭球定向的三个绕坐标轴的旋转参数。

29、参考椭球定位与定向的方法可分为两种,即一点定位和多点定位。

30、参心大地坐标建立的标志是参考椭球参数和大地原点上的其算数据的确立。

31、不同大地坐标系的换算,包含9 个参数,它们分别是三个平移参数、

三个旋转参数、一个尺度参数和两个地球椭球元素变化参数。

32、三角网中的条件方程式,一类是与起算数据无关的,称为独立网条件,包括图形条件

、水平条件和极条件。

33、三角网中的条件方程式,一类是与起算数据有关的,称为起算数据条件或强制符合条件条件,包括方位角(固定角)、基线(固定边)及纵横坐标条件。34、写出条件平差时三角形中角度改正数与边长改正数的关系式:

s 02 s 02 s 02 s 02 ki ki ki ki ki s 02 s 02 s 02 s 02 A V ”= (v - cos C ?v -cos B ? v ) 。 a b c

A 35、写出间接平差时三角网中方向误差方程式的一般形式:

V ki = -k ?y 0 + ki x ki ?x 0 - ki y ki ?y 0 - ki x ki ?x 0 + ki y ki

+ l ki , l ki =0 - N - Z k 。

36、间接平差时,一测站所有方向误差方程式中的常数项之代数和为 0 。

37、 写 出 间 接 平 差 时 边 长 误 差 方 程 式 的 一 般 形 式 : V Skj =

- cos 0x

- sin 0y + cos 0x + sin 0y + l ski 。

38、大地经度为 120°09′的点,位于 6°带的第 21 带,其中央子午线经度为 12 3 。

39、大地经度为 132°25′的点,位于 6°带的第 23 带,其中央子午线经度为135 。

40、大地线方向归算到弦线方向时,顺时针为 正 ,逆时针为 负 。

41、坐标平差中,史赖伯约化前三角网方向误差方程式的一般形式为 V ki = -

k ?y 0 + ki x ki ?x 0 - ki y ki ?y 0 - ki x ki ?x 0 + ki y ki

+ l ki 。 42、地面上所有水平方向的观测值均以 垂线 为依据,而在椭球上则要求以该点的法线 为依据。

43、高斯平面子午线收敛角由子午线投影曲线量至纵坐标线,顺时针为 正 ,逆时针为负 。

44、天文方位角是以测站的 垂线 为依据的。

三、选择与判断题:

1、包含椭球面一点的法线,可以作 2 法截面,不同方向的法截弧的曲率半径 4 。

①唯一一个 ② 多个

③相同 ④不同

2、子午法截弧是 2 方向,其方位角为 4 。

①东西 ②南北 ③任意

④00 或 1800 ⑤900 或 2700 ⑥任意角度

3、卯西法截弧是 1 方向,其方位角为 5 。

①东西 ②南北 ③任意

④00 或 1800 ⑤900 或 2700 ⑥任意角度

4、任意法截弧的曲半径 R A 不仅与点的纬度 B 有关,而且还与过该点的法截弧的 3 有关。

①经度 l ②坐标 X ,Y ③方位角 A

5、主曲率半径 M 是任意法截弧曲率半径 R A 的 2 。

①极大值 ②极小值 ③平均值 6、主曲率半径 N 是任意法截弧曲率半径 R A 的 1

。 h k k i i ki k k i i k k i i

①极大值②极小值③平均值

7、M、R、N 三个曲率半径间的关系可表示为1。

①N >R >M②R >M >N③M >R >N④R >N >M

8、单位纬差的子午线弧长随纬度升高而2,单位经差的平行圈弧长则随纬度升高而1。

①缩小②增长③相等④不变

9、某点纬度愈高,其法线与椭球短轴的交点愈2,即法截线偏3。

①高②低③上④下

10、垂线偏差改正的数值主要与1和3有关。

①测站点的垂线偏差②照准点的高程

③观测方向天顶距④测站点到照准点距离

11、标高差改正的数值主要与2有关。

①测站点的垂线偏差②照准点的高程

③观测方向天顶距④测站点到照准点距离

12、截面差改正数值主要与4有关。

①测站点的垂线偏差②照准点的高程

③观测方向天顶距④测站点到照准点距离

13、方向改正中,三等和四等三角测量4。

① 不加截面差改正,应加入垂线偏差改正和标高差改正;

② 不加垂线偏差改正和截面差改正,应加入标高差改正;

③ 应加入三差改正;④不加三差改正;

14、方向改正中,一等三角测量3。

① 不加截面差改正,应加入垂线偏差改正和标高差改正;

② 不加垂线偏差改正和截面差改正,应加入标高差改正;

③ 应加入三差改正;④不加三差改正;

15、地图投影问题也就是1。

①建立椭球面元素与投影面相对应元素间的解析关系式

②建立大地水准面与参考椭球面相应元素的解析关系式

③建立大地坐标与空间坐标间的转换关系

16、方向改化2。

① 只适用于一、二等三角测量加入

② 在一、二、三、四等三角测量中均加入

③只在三、四等三角测量中加入

S ,在高斯平面上投影长度为 s,平面上两点间直线长度为 D, 17、设两点间大地线长度为

则1。

①SD②sD③sS④Ss

18、长度比只与点的2有关,而与点的1无关。

①方向②位置③长度变形④距离

19、测边网中3。

①不存在图形条件②不存在方位角条件

③不存在基线(固定边)条件④不存在固定角条件

20、我国采用的1954 年北京坐标系应用的是2。

①1975年国际椭球参数②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参数

MN ③WGS -84 椭球参数 ④贝塞尔椭球参数

21、我国采用的 1980 图家大地坐标系应用的是 1 。

①1975 年国际椭球参数 ②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参数

③WGS -84 椭球参数 ④贝塞尔椭球参数

22、子午圈曲率半径 M 等于 3 。

① M = a (1 - e 2 ) W 3 ② M = r cos B

③ M = c V 3

④ M > N 23、椭球面上任意一点的平均曲率半径 R 等于 4 。

① N = W 2 ③ R = N V

② M ④ R = = R > N 24、子午圈是大地线( 对 )。

25、不同大地坐标系间的变换包含 7 个参数( 错 )。

26、平行圈是大地线( 错 )。

27、定向角就是测站上起始方向的方位角( 对 )。

28、条件平差中,虽然大地四边形有个别角度未观测,但仍可以列出极条件方程式( 对 )。

29、高斯投影中的 3 度带中央子午线一定是 6 度带中央子午线,而 6 度带中央子午线不一定是 3 度带中央子午线( 错 )。

30、高斯投影中的 6 度带中央子午线一定是 3 度带中央子午线,而 3 度带中央子午线不一定是 6 度带中央子午线( 对 )。

31、控制测量外业的基准面是 4 。

①大地水准面 ②参考椭球面 ③法截面 ④水准面

32、控制测量计算的基准面是 2 。

①大地水准面 ②参考椭球面 ③法截面 ④高斯投影面

33、同一点曲率半径最长的是( 2 )。

①子午线曲率半径 ②卯酉圈曲率半径 ③平均曲率半径

④方位角为 450 的法截线曲率半径

34、我国采用的高程系是( 3 )。

①正高高程系 ②近似正高高程系

③正常高高程系 ④动高高程系

四、问答题:

1、 大地坐标系是大地测量的基本坐标系,其优点表现在什么方面?

要点:以旋转椭球体建立的大地坐标系,由于旋转椭球体是一个规则的数学曲面,可以进行严密的数学计算,而且所推算的元素(长度、角度)同大地水准面上的相应元素非常接近。

2、 什么是大地线?简述大地线的性质。

要点:椭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程曲线叫做大地线。

大地线是一条空间曲面曲线;大地线是两点间唯一最短线,而且位于相对法截线之间, a 1 - e 2

并靠近正法截线,与正法截线间的夹角为= 1 ? ;大地线与法截线长度之差只有百万分之 3

一毫米,所以在实际计算中,这样的差异可以忽略不计;在椭球面上进行量测计算时,应当以两点间的大地线为依据。在地面上测得的距离,方向等,应当归化到相应的大地线的方向和距离 。P16

3、 何为大地线微分方程?写出其表达形式。

所谓大地线微分方程,是指表达 dL,dB,dA 各与 dS 的关系式。 dB = cos A dS

M

dL = sin A dS N cos B

dA = sin A tgBdS N

4、 简述三角测量中,各等级三角测量应如何加入三差改正?

要点:在一般情况下,一等三角测量应加入三差改正,二等三角测量应加垂线偏差改正和标高改正,而不加截面差改正;三等三角测量可不加三差改正,但当=> 10' 时或 H > 2000m 时,则应加垂线偏差改正和标高改正,这就是说,在特殊情况下,应该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作具体分析,然后再作出加还是不加入改正的规定。

5、 简述大地主题解算直接解法的基本思想。

要点: 直接解算极三角形 P 1NP 2。比如正算问题时,已知数据是边长 S,P 1N 及角 A 12, 有三角形解算可得到另外的元素 l,β及 P 2N ,进而求得未知量 L = L + l , B = 900 - P N , A = 3600 - 2 1 2 2 21

常用的直接解法是白塞尔解法。

6、 试述控制测量对地图投影的基本要求。

要点:首先应当采用等角投影;

其次,在所采用的正形投影中,还要求长度和面积变形不大,并能够应用简单公式计算由于这些变形而带来的改正数。

最后,要求投影能够方便的按照分带进行,并能按高精度的、简单的、同样的计算公式和用表把各带连成整体。

7、 什么是高斯投影?为何采用分带投影?

要点:高斯投影又称横轴椭圆柱等角投影。它是想象有一个椭圆柱面横套在地球椭球体外面,并与某一条子午线(此子午线称为中央子午线或轴子午线)相切,椭圆柱的中心轴通过椭圆柱体中心,然后用一定投影方式,将中央子午线两侧各一定经度范围内的地区投影到椭球柱面上,再将此柱面展开即成为投影面。

由于采用了同样法则的分带投影,这既限制了长度变形,又保证了在不同投影带中采用相同的简便公式和数表进行由于变形引起的各项改正的计算,并且带与带间的互相换算也能采用相同的公式和方法进行。 P40

8、 简述正形投影区别于其它投影的特殊性质。

要点:在正形投影中,长度比与方向无关,这就成为推倒正形投影一般条件的基本出发点。

9、 叙述高斯投影正算公式中应满足的三个条件。

要点:中央子午线投影后为直线;中央子午线投影后长度不变;投影具有正形性质,

即正形投影条件。

10、叙述高斯投影反算公式中应满足的三个条件。

要点:x 坐标轴投影成中央子午线,是投影的对称轴;x 轴上的长度投影保持不变;正形投影条件,即高斯面上的角度投影到椭球面上后角度没有变形,仍然相等。

11、试述高斯投影正、反算间接换带的基本思路。

要点:这种方法的实质是把椭球面上的大地坐标作为过度坐标。首先把某投影带内有关点的平面坐标(x,y)1利用高斯投影反算公式换算成椭球面上的大地坐标(B,l),进而得到L=L0+l,然后再由大地坐标(B,l),利用投影正算公式换算成相邻带的平面坐标(x,y)2 在计算时,要根据第2 带的中央子午线来计算经差l,亦即此时l=L-L0

12、试述工程测量中投影面和投影带选择的基本出发点。

要点:1)在满足工程测量精度要求的前提下,为使得测量结果得一测多用,这时应采用国家统一3 度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将观测结果归算至参考椭球面上。

2)当边长的两次归算投影改正不能满足要求时,为保证工程测量结果的直接利用和计算的方便,可以采用任意带的独立高斯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归算结果可以自己选定。可以采用抵偿投影面的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高斯正形投影;具有高程抵偿面的任意带高斯正形投影。P89

13、控制测量概算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要点:1)系统地检查外业成果质量,把好质量关2)将地面上观测成果归算到高斯平面上,为平差计算作好数据准备工作;3)计算各控

制点的资用坐标,为其它急需提供未经平差的控制测量基础数据。

14、简述椭球定向的平行条件和目的。

要点:平行条件:椭球短轴平行于地球自转轴;大地起始子午面平行于天文起始子午面。

目的在于简化大地坐标、大地方位角同天文坐标、天文方位角之间的换算。P113 15、列条件方程式时,选择及构成图形方式应注意哪些方面?

要点:1)图形条件基本上按三角形列出,在个别情况下,凡是实线边构成的多边形也可以构成图形条件;2)水平闭合条件只是按角度平差时才产生;3)极条件只是在大地四边形、中点多边形及公共点的扇形中产生,且每种图形只列一个极条件;4)由多余起算数据产生起算数据条件,多余起算数据的个数即为该点条件式个数,但对于由固定边围成的闭合形式的三角形,由于他们同属于一个固定点组成,故不产生坐标条件。5)对于环形三角锁,虽然只有一套起算数据,但也产生起算数据条件。P134

五、论述与计算题:

1、举例说明依据控制网几何条件,查寻闭合差超限的测站。

要点:

2、确定控制网按角度和边长条件平差时的条件式数目和各条件类型,并列出由点B 到

点C 的坐标条件。

3、某控制网,若按方向坐标平差,试确定史赖伯约化前后未知数和误差方程式的个数。

4、说明大地纬度、归化纬度、等量纬度、底点纬度的含义,它们各有什么用途。

5、为缩小实地距离与高斯平面上相应距离之差异,应如何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城市控制网相应

的计算之基准面以及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6、高斯投影应满足哪些条件?椭球面上的观测值化算为高斯平面上的观测值需经过哪些改正?写出计算公式。

7、正投影的本质特征是什么?试推导高斯投影长度比的计算公式,并依据该公式说明高斯投影变形的特性。

高斯投影公式为:x =X +N 2 * sin B * cos B * l 2

y =N * cos B * l +N 6 * (cos B)3 * (1 -t 2+2) * l 3

8、试简述将地面测量控制网归化到高斯投影面上的主要工作内容。

9、简述控制测量的发展趋势。

10、简述大地测量仪器的发展动态。

(完整word版)小学语文必备文学常识、基础知识(已整理好的)

一、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21、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二、中国文学之最: 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试题及答案(最新整理)

电大专科统计学原理计算题试题及答案 计算题 1某单位40名职工业务考核成绩分别为 68 89 88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58 81 54 79 76 95 76 71 60 9065 76 72 76 85 89 92 64 57 83 81 78 77 72 61 70 81 单位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 — 70分为及格,70 — 80分为中,80 — 90 分为良,90 — 100分为优。 要求: (1)将参加考试的职工按考核成绩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并编制一张考核成绩次数分配表; (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及采用的分组方法; (3)分析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情况。 解:(1) (2)分组标志为”成绩",其类型为" 的开放组距式分组,组限表示方法是重叠组限; (3)本单位的职工考核成绩的分布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的形态, 说明大多数职工对业务知识的掌握达到了该单位的要求。 2.2004年某月份甲、乙两农贸市场农产品价格和成交量、成交额资料如下 价格(元/斤) 甲市场成交额(万元) 乙市场成交量(万斤) 品种

试问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较高?并说明原因 解:先分别计算两个市场的平均价格如下: 甲市场平均价格 X m 5.5 1.375 (元 /斤) m/x 4 乙市场平均价格 X xf 5.3 1.325 (元 / 斤) f 4 说明:两个市场销售单价是相同的,销售总量也是相同的,影响到两个市场 平均价格高低不同的原因就在于各种价格的农产品在两个市场的成交量不同 3. 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 36件, 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Word基础知识整理模板

别告诉我你很会用Word! 别告诉我你很会用Word! 据说,80%以上的人看了这个,都相见恨晚,你会么?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1. 问:WORD 里边怎样设置每页不同的页眉?如何使不同的章节显示的页眉不同? 答:分节,每节可以设置不同的页眉。文件――页面设置――版式――页眉和页脚――首页不同。 2. 问:请问word 中怎样让每一章用不同的页眉?怎么我现在只能用一个页眉,一改就全部改了?

答:在插入分隔符里,选插入分节符,可以选连续的那个,然后下一页改页眉前,按一下“同前”钮,再做的改动就不影响前面的了。简言之,分节符使得它们独立了。这个工具栏上的“同前”按钮就显示在工具栏上,不过是图标的形式,把光标移到上面就显示出”同前“两个字来。 3. 问:如何合并两个WORD 文档,不同的页眉需要先写两个文件,然后合并,如何做? 答:页眉设置中,选择奇偶页不同/与前不同等选项。 4. 问:WORD 编辑页眉设置,如何实现奇偶页不同? 比如:单页浙江大学学位论文,这一个容易设;双页:(每章标题),这一个有什么技巧啊? 答:插入节分隔符,与前节设置相同去掉,再设置奇偶页不同。 5. 问:怎样使WORD 文档只有第一页没有页眉,页脚? 答:页面设置-页眉和页脚,选首页不同,然后选中首页页眉中的小箭头,格式-边框和底纹,选择无,这个只要在“视图”――“页眉页脚”,其中的页面设置里,不要整个文档,就可以看到一个“同前”的标志,不选,前后的设置情况就不同了。 6. 问:如何从第三页起设置页眉?

答:在第二页末插入分节符,在第三页的页眉格式中去掉同前节,如果第一、二页还有页眉,把它设置成正文就可以了 ●在新建文档中,菜单―视图―页脚―插入页码―页码格式―起始页码为0,确定;●菜单―文件―页面设置―版式―首页不同,确定;●将光标放到第一页末,菜单―文件―页面设置―版式―首页不同―应用于插入点之后,确定。第2 步与第三步差别在于第2 步应用于整篇文档,第3 步应用于插入点之后。这样,做两次首页不同以后,页码从第三页开始从1 编号,完成。 7. 问:WORD 页眉自动出现一根直线,请问怎么处理? 答:格式从“页眉”改为“清除格式”,就在“格式”快捷工具栏最左边;选中页眉文字和箭头,格式-边框和底纹-设置选无。 8. 问:页眉一般是---------,上面写上题目或者其它,想做的是把这根线变为双线,WORD 中修改页眉的那根线怎么改成双线的? 答:按以下步骤操作去做: ●选中页眉的文字,包括最后面的箭头●格式-边框和底纹●选线性为双线的●在预览里,点击左下小方块,预览的图形会出现双线●确定▲上面和下面自己可以设置,点击在预览周围的四个小方块,页眉线就可以在不同的位置。 9. 问:Word 中的脚注如何删除?把正文相应的符号删除,内容可以删除,但最后那个格式还在,应该怎么办?

统计学(计算题部分)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计算题) 1 ?某单位40名职工业务考核成绩分别为: 68 89 88 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 58 81 54 79 76 95 76 71 60 90 65 76 72 76 85 89 92 64 57 83 81 78 77 72 61 70 81 单位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分为中,80—90 分为良,90—100分为优。 要求: (1)将参加考试的职工按考核成绩分组并编制一张考核成绩次数分配表; (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及采用的分组方法; (3)根据整理表计算职工业务考核平均成绩; (4)分析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情况。 解:(1 ) (2)分组标志为"成绩",其类型为"数量标志”;分组方法为:变量分组中的开放组距式分组,组限表示方法是重叠组限; (3)平均成绩: - xf 3080 x 77 f 40(分) (4)本单位的职工考核成绩的分布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的形态,平均成绩为 77分,说明大多数职工对业务知识的掌握达到了该单位的要求。 2 ?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36件, 标准差为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要求:⑴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和标准差; ⑵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解: (1 )

丄15 15 25 3835 34 45 1329.5。(件) X

上限=x 77 3.34 80.3(分) (2)利用标准差系数进行判断: V 甲 9.6 X 36 0.267 V 乙 8.986 0.305 X 29.5 因为 > 故甲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3?采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的方法,在 2000件产品中抽查200件,其中合格品190件. 要求:(1)计算合格品率及其抽样平均误差 (2) 以%的概率保证程度(t=2)对合格品率和合格品数量进行区间估计。 (3) 如果极限误差为%,则其概率保证程度是多少 解:(1)样本合格率 p = n1/ n = 190/200 = 95% 抽样平均误差: (2)抽样极限误差△ p= tp = 2X % = % 下限:X △ p=95%% = % 上限:x △ p=95%+% = % 贝总体合格品率区间:(% %) 总体合格品数量区间( %x 2000=1838件 %X 2000=1962件) (3)当极限误差为%时,则概率保证程度为 % (t=A/^ ) 4 ?某单位按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方式抽取 40名职工,对其业务情况进行考核, 考核成绩 平均分数77分,标准差为10。54分,以%的概率保证程度推断全体职工业务考试成绩的区 间范围。 解: 计算抽样平均误差: 计算抽样极限误差: 2 1.67 3.34 全体职工考试成绩区间范围是: 下限=X x 77 3.34 73.66(分) 8.986 (件) P ) ■- n 10.54 40 1.67 X )2 f p

教育统计学试题库

教育统计学 一、选择题 1、当一组数据用中位数来反映集中趋势时,这组数据最好用哪种统计量来表示离散程度?( B ) A. 全距( 差异量) B. 四分位距(差异量) C. 方差(差异量) D. 标准差(差异量) 2、总体不呈正态分布,从该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1000 的一切可能样本的平均数的分布接近于:( D ) A. 二项分布 B.F 分布 C. t 分布 D. 正态分布 3、检验某个频数分布是否服从正态分布时需采用:( C ) A. Z检验 B. t 检验 C. X 2检验 D. F 检验 4、对两组平均数进行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时,在下面哪种情况下不需要进行方差齐性检验?( B ) A. 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相等且小于30; B. 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相等且大于30; C. 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不等,n1小于30, n2大于30; D. 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不等,n1大于30, n2小于30。 5、下列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C ) A. 若r1=0.40 , r2=0.20,那么r1 就是r2 的2 倍;

B. 如果r=0.80 ,那么就表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达到80%; C. 相关系数不可能是2; D. 相关系数不可能是-1 。 6、当两列变量均为二分变量时,应计算哪一种相关?( B ) A. 积差相关(两个连续型变量) B. ?相关 C. 点二列相关(一个是连续型变量,另一个是真正的二分名义变量) D. 二列相关(两个连续型变量,其中之一被人为地划分成二分变量。) 7、对多组平均数的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时需计算:( A ) A.F值 B. t 值 C. x 2 值 D.Z 值 8、比较不同单位资料的差异程度,可以采用何种差异量?( A ) A. 差异系数 B. 方差 C. 全距 D. 标准差 二、名词解释 1. 分层抽样:按与研究内容有关的因素或指标先将总体划分成几个部分,然后从各部分(即各层)中进行单纯随机抽样或机械抽样,这种抽样方法称为分层抽样。 2. 描述统计:对已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概括,显现其分布特征的统计方法称为描述统计。 3. 集中量:集中量是代表一组数据典型水平或集中趋势的量。它能反映频数分

Word的基本知识点及操作方法

Word的基本知识点及操作方法 教学内容: 1、了解WORD2000的启动和退出以及WORD2000的窗口组成。 2、掌握文档的建立、打开和保存。 3、掌握文本编辑中的汉字输入、文字的插入、删除、移动、复制、粘贴、剪切等。 4、掌握文本编辑中的查找和替换。 5、插入特殊字符、图片、文本框、艺术字、图形等。 6、掌握分栏(不带回车)。 7、表格的建立和编辑、单元格的拆分及合并、表格线条的设置、文字的对齐等。 8、掌握文档的排版与打印,如设置字体、字号、文字颜色、页面、页码、段落格式等。 9、使用WORD绘图功能画简单图形、使用WORD画流程图第一部分。 第一课时WORD的介绍 1、WORD2000的启动与退出(1)启动①常规启动:在Windows98桌面上单击“开始”按钮,将指针依次指向“程序”“MicrosoftWord”,再单击②快捷方式:双击桌面上WORD2000的快捷方式图标启动要求学生练习启动WORD[补:讲解快捷方式的建立1、直接通过具体文件创建快捷方式 2、通过右键新建快捷方式找到文件或者盘符例题:A、请在桌面创建计算器的快捷方式B、请在桌面创建C盘的快捷方式C、请在D盘创建指向网易的快捷方式](2)退出①单击窗口右上角的“关闭”按钮②单击“文件”菜单中的“退出”命令注意点:请同学区分“文件”菜单中“关闭”和“退出”命令的功能分别是什么。 2.WORD2000的窗口组成: (1)标题栏:标题栏显示文档的名称。打开一个文档或新建一个文档后,该文档的名称就出现在标题栏(补充知识:对标题栏的两种不同操作可以完成拖动和关闭以及最大化) (2)菜单栏:菜单栏包含文件、编辑、视图、插入、格式等九个类别。要求学生用3分钟时间读一遍每个菜单里的内容组成,告诉学生,熟悉菜单是快速

Word文字处理软件练习题及答案

Word文字处理软件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Word 2010文字编辑中,不能实现的功能是()。 A. 把文档的标题文字设置成不同的颜色 B. 把选定的英文单词翻译成相应的中文词 C. 打开一个低版本的文档 D. 把当前文档保存成一个低版本的文档 2、在Word中,打开文档是指()。 A. 为指定的文档创建一个空白文档窗口 B. 为指定的文档开辟一块硬盘空间 C. 把文档的内容从内存中读出并且显示出来 D. 将指定的文档从硬盘调入内存并且显示出来 3、在Word的文档编辑中,如果选定的文字块中含有几种不同字号的汉字,则在工具栏的“字号”下拉列 表中,显示出的字号是()。 A. 选定文字块中的第一个汉字的字号 B. 选定文字块中最后一个汉字的字号 C. 文字块中使用最多的字号 D. 空白 4、启动Word有多种方式,在下列给出的几种方式: (1)在桌面上双击Word快捷方式图标 (2)在“快速启动”栏中单击Word快捷方式图标 (3)在“开始”菜单的“所有程序”级联菜单中单击Word程序名 (4)通过“开始”菜单的“搜索程序和文件”找到Word应用程序后,单击该程序图标 正确的说法是() A. 只有(1)是正确的 B. 只有(2)、(3)是正确的 C. 只有(2)、(3)、(4)是正确的 D.(1),(2)、(3)、(4)都正确 5、在Word中,要把整个文档中的所有“电脑”一词修改成“计算机”一词,可能使用的功能是()。 A. 替换 B. 查找 C. 自动替换 D. 改写 6、Word的主要功能是()。 A. 文档的编译 B. 文档的编辑排版 C. 文档的输入输出 D. 文档的校对检查 7、在Word的“页面设置”对话框中,不能设置的选项为()。 A. 字体 B. 页边距 C. 纸张方向 D. 纸张大小 8、在Word 2010中,要在文档中加入页眉,页脚,应该使用()选项卡中的相关命令按钮。 A. “插入” B. “开始” C. “页面布局” D. “文件” 9、在Word中输入文本时,当输入满一行时会自动换到下一行,这样的换行是插入了一个()。 A. 硬回车符 B. 分页符 C. 分节符 D. 软回车符 10、在Word 2010中,在“字体”对话框的“高级”选项卡中不能实现的功能是() A.缩放 B. 间距 C. 位置 D. 字形 11、在Word中,能将剪贴板上的内容拷贝到“插入点”处的操作是() A. 单击“开始”选项卡中的“剪切”按钮 B. 单击“开始”选项卡中“复制”按钮 C. 单击“开始”选项卡中“替换”命令 D. 按Ctrl+V键 12、在Word 的“字体”对话框中,不能设置的字符格式是() A. 上标 B. 加下划线 C. 字符间距 D. 首行缩进 13、下面哪种方法可以选择一个矩形的文字块( )。 A. 按住Ctrl键,再按下鼠标左键,并拖动到矩形字块的右下角 B. 不能一次选定,只能分步来选 C. 按住Alt键,再按下鼠标左键,并拖动到矩形字块的右下角 D. 按住Shift键,再按下鼠标左键,并推动到进行字块的右下角 14、在Word主窗口中,要给一段选定的文本加上边框,应从()选项卡中选择“边框和底纹”命令。 A. “插入” B. “视图” C. “开始” D. “文件” 15、在编辑Word文档中,“Ctrl+A”表示( )。

计算机一级word操作知识点

操作部分提纲 第一部分文字录入 1、注意打出来的内容和题目参照内容要对齐。 2、注意一些比较特殊的标点符号 \ 是顿号、_是破折号——^是省略号……@是分隔号·其他特殊符号可以通过输入法状态栏上的软键盘输入,如ωπ●★ 3、注意数字、英文字母和一些标点的状态:全角/半角,中文标点/英文标点 234234wordword;,。;,.;,.正常状态下的设置是半角字符、中文标点,但是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更改第二部分文件管理 1、所有操作在考生文件夹中完成。 2、新建文件、文件夹(注意看清楚是什么类型) 3、重命名: (1)注意重命名之前有无扩展名显示,有的话必须加,没有的话不能加。 (2)如果要更改文件的扩展名(如将abc.bmp改名为123.doc),必须先将其扩展名显示出来(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然后才能够更改。 (3)扩展名必须是小数点,不能是中文的句号。 (4)当需要输入中文名时,可以用shift+ctrl组合键进行切换。 4、搜索文件:在需要搜索的文件夹中单击工具栏上的“搜索”按钮。 (1)文件名的表示:?表示一个字符,*表示一串字符。 (2)搜索位置:看清楚当前位置。 (3)日期:创建日期、修改日期、访问日期。 (4)大小:如果题目要求搜索刚好4KB的文件,只需要看文件详细资料上的整数的显示。 (5)高级选项:是否搜索子文件夹(默认为是)。 5、复制、移动:看清楚要求。 6、更改属性:隐藏、只读、存档。如果要把隐藏属性取消,必须要先将该文件 显示出来(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 7、建立快捷方式: (1)选定对象,单击右键-建立快捷方式。 (2)将该快捷方式移动(剪切)到题目要求的位置。 (3)改名:不需要扩展名。 8、注意几种常见的文件类型:txt代表文档文件,doc代表word文档,bmp代表 位图文件 9、建议在操作前先设置好显示扩展名和隐藏文件。 第三部分word操作 一、文档的编辑

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试题及答案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对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进行普查时,调查对象是 A 所有工业企业 B 每一个工业企业 C 工业企业的所有生产设备 D 工业企业的每台生产设备 2.一组数据的均值为20, 离散系数为, 则该组数据的标准差为 A 50 B 8 C D 4 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 520 B 510 C 530 D 540 4.已知一个数列的各环比增长速度依次为5%、7%、9%,则最后一期的定基增长速度为 A.5%×7%×9% B. 105%×107%×109% C.(105%×107%×109%)-1 D. 5.某地区今年同去年相比,用同样多的人民币可多购买5%的商品,则物价增(减)变化的百分比为 A. –5% B. –% C. –% D. % 6.对不同年份的产品成本配合的直线方程为 , 回归系数b= -表示 A. 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增加个单位 B. 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个单位 C. 产品成本每变动一个单位,平均需要年时间

7.某乡播种早稻5000亩,其中20%使用改良品种,亩产为600 公斤,其余亩产为500 公斤,则该乡全部早稻亩产为 A. 520公斤 B. 530公斤 C. 540公斤 D. 550公斤 8.甲乙两个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数的均值和标准差如下: 甲车间: =70件, =件乙车间: =90件, =件 哪个车间日加工零件的离散程度较大: A甲车间 B. 乙车间 C.两个车间相同 D. 无法作比较 9. 根据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计算年平均增长速度的方法是 A 用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连乘然后开方 B 用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连加然后除以年数 C 先计算年平均发展速度然后减“1” D 以上三种方法都是错误的 10. 如果相关系数r=0,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 A. 相关程度很低 B.不存在任何相关关系 C. 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D.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 二. 多选题 (每题2分,共14分) 1. 下列数据中属于时点数的有 A. 流动资金平均余额20万元 B. 储蓄存款余额500万元 C. 商品销售额80万元 D. 固定资产300万元 E. 企业职工人数2000人 2. 在数据的集中趋势的测量值中,不受极端数值影响的测度值是

统计学计算题整理

: 典型计算题一 1、某地区销售某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下: 根据资料计算三种规格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 解: 36== ∑∑ f f x x (元) 点评: 第一,此题给出销售单价和销售量资料,即给出了计算平均指标的分母资料,所以需采用算术平均数计算平均价格。第二,所给资料是组距数列,因此需计算出组中值。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平均价格。第三,此题所给的是比重权数,因此需采用以比重形式

表示的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计算。 2、某企业1992年产值计划是1991年的105%,1992年实际产值是1991的的116%,问1992年产值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 解: %110% 105% 116=== 计划相对数实际相对数计划完成程度。即1992年计划完成程度为 110%,超额完成计划10%。 点评:此题中的计划任务和实际完成都是“含基数”百分数,所以可以直接代入基本公式计算。 3、某企业1992年单位成本计划是1991年的95%,实际单位成本是1991年的90%,问1992年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 解: 计划完成程度 %74.94% 95% 90==计划相对数实际相对数。即92年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是 94.74%,超额完成计划5.26%。 点评:本题是“含基数”的相对数,直接套用公式计算计划完成程度。 4、某企业1992年产值计划比91年增长5%,实际增长16%,问1992年产值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 解: 计划完成程度%110% 51% 161=++= 点评:这是“不含基数”的相对数计算计划完成程度,应先将“不含基数”的相对数还原成“含基数”的相对数,才能进行计算。 5、某企业1992年单位成本计划比1991年降低5%,实际降低10%,问1992年单位成

统计学计算题

第二章 六、计算题. 1.下面是某公司工人月收入水平分组情况和各组工人数情况: 月收入(元)工人数(人) 400-500 20 500-600 30 600-700 50 700-800 10 800-900 10 指出这是什么组距数列,并计算各组的组中值和频率分布状况。 2.抽样调查某省20户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单位:百元)如下: 88 77 66 85 74 92 67 84 77 94 58 60 74 64 75 66 78 55 70 66 ⑴根据上述资料进行分组整理并编制频数分布数列 ⑵编制向上和向下累计频数、频率数列 答:⑴⑵

第三章 六、计算题. 要求:⑴填满表内空格. ⑵对比全厂两年总产值计划完成程度的好坏。 ⑵该企业2005年的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为110.90%,而2006年只有102.22%,所以2005年完成任务程度比2006好。 ⒉某工厂2006年计划工业总产值为1080万吨,实际完成计划的110%,2006年计划总产值比2005年增长8%,试计算2006年实际总产值为2005年的百分比? 解:118.8% 3.某种工业产品单位成本,本期计划比上期下降5%,实际下降了9%,问该种产品成本

计划执行结果? 解:95.79% 4.我国“十五”计划中规定,到“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钢产量规定为7200万吨, 根据上表资料计算: ⑴钢产量“十五”计划完成程度; ⑵钢产量“十五”计划提前完成的时间是多少? 解:⑴102.08%;⑵提前三个月 5.某城市2005年末和2006年末人口数和商业网点的有关资料如下: 计算:⑴平均每个商业网点服务人数; ⑵平均每个商业职工服务人数; ⑶指出是什么相对指标。 ⑶上述两个指标是强度相对指标。 6.某市电子工业公司所属三个企业的有关资料如下:

WORD复习备考:基础知识与答案模板

WOR复习备考基础知识与答案 1. 问:WORD里边怎样设置每页不同的页眉?如何使不同的章节显示的页眉不同? 答:分节,每节可以设置不同的页眉。文件一一页面设置一一版式一一页眉和页脚——首页不同 2?问:请问word中怎样让每一章用不同的页眉?怎么我现在只能用一个页眉,一改就全部改了? 答:在插入分隔符里,选插入分节符,可以选连续的那个,然后下一页改页眉前,按一下“同前”钮,再做的改动就不影响前面的了。简言之,分节符使得它们独立了。这个工具栏上的“同前”按钮就显示在工具栏上,不过是图标的形式,把光标移到上面就显示出”同前“两个字来 3?问:如何合并两个WORD文档,不同的页眉需要先写两个文件, 然后合并,如何做? 答:页眉设置中,选择奇偶页不同/与前不同等选项 4?问:WORD编辑页眉设置,如何实现奇偶页不同?比如:单页浙江大学学位论文,这一个容易设;双页:(每章标题),这一个有什么技巧啊? 答:插入节分隔符,与前节设置相同去掉,再设置奇偶页不同 5?问:怎样使WORD文档只有第一页没有页眉,页脚? 答:页面设置-页眉和页脚,选首页不同,然后选中首页页眉中的小箭头,格式—边框和底纹,选择无,这个只要在“视图”一一“页眉页脚”,其中的页面设置里,不要整个文档,就可以看到一个“同前” 的标志,不选,前后的设置情况就不同了 6?问:如何从第三页起设置页眉? 答:在第二页末插入分节符,在第三页的页眉格式中去掉同前节,如果第一、二页还有页眉,把它设置成正文就可以了 ?在新建文档中,菜单一视图一页脚一插入页码一页码格式一起始页码为0,确定;

?菜单一文件一页面设置一版式一首页不同,确定; ?将光标放到第一页末,菜单一文件一页面设置一版式一首页不同一应用于插入点之后,确定。第2步与第三步差别在于第2步应用于整篇文档,第3步应用于插入点之后。这样,做两次首页不同以后,页码从第三页开始从1编号,完成。 7.问:WORD页眉自动出现一根直线,请问怎么处理? 答:格式从“页眉”改为“清除格式”,就在“格式”快捷工具栏最左边;选中页眉文字和箭头,格式-边框和底纹-设置选无 8?问:页眉一般是------ ,上面写上题目或者其它,想做的是把 这根线变为双线,WORD中修改页眉的那根线怎么改成双线的? 答:按以下步骤操作去做: ?选中页眉的文字,包括最后面的箭头 ?格式-边框和底纹 ?选线性为双线的 ?在预览里,点击左下小方块,预览的图形会出现双线 ?确定 ▲上面和下面自己可以设置,点击在预览周围的四个小方块,页眉线就可以在不同的位置 9?问:Word中的脚注如何删除?把正文相应的符号删除,内容可以删除,但最后那个格式还在,应该怎么办? 答:步骤如下: 1、切换到普通视图,菜单中“视图”一一“脚注”,这时最下方出现了尾注的编辑栏。 2、在尾注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分隔符”,这时那条短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3、再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这是那条长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完整word版)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基本知识整理归纳

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基本知识 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是: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 一)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定义:是指使企业稳定的拥有一定质量和数量的人力,以实现组织目标而拟订的一套措施,从而求得人员需求量和人员拥有量之间在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匹配。 □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1、得到和保持一定数量具备特定技能、知识结构和能力的人员。2、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3、发现企业组织中潜在的人员过剩或不足。4、建设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增强企业对未知的适应能力。5、减少企业在关键技术环节对外部招聘的依赖性。 □人力资源的核查:是指核查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及分布状况。□人力资源信息包括:个人自然情况、录用资料、教育资料、工资资料、工作执行评价、工作经历、服务与离职资料、工作态度、工作或职务的历史资料等。 □人力资源管理的五大要素:获取、整合、保持与激励、控制与调整、开发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有:直觉预测方法(定性预测)和数学预测方法(定量预测)。 □人力资源供给包括:1、内部拥有量预测2、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量

□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的定义:工作分析,又叫职务分析、岗位分析,它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常规性技术,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它是借助于一定的分析手段,确定工作的性质、结构、要求等基本因素的活动。□工作分析的作用:1、选拔和任用合格人员。2、制定有效的人事预测方案和人事计划。3、设计积极的人员培训和开发方案。4、提供考核、升职和作业标准。5、提高工作和生产效率。6、建立先进、合理的工作定额和报酬制度。7、改善工作设计和环境。8、加强职业咨询和职业指导。 □工作分析的程序:准备阶段、计划阶段、分析阶段、描述阶段、运用阶段、运行控制 □工作分析的信息包括:1、工作名称2、雇佣人数3、工作单位4、职责5、工作知识6、智力要求7、熟练及精确度8、机械设备工具9、经验10、教育与训练11、身体要求12、工作环境13、与其它工作的关系14、工作时间与轮班15、工作人员特性16、选任方法 □工作分析所获信息的整理方式有:1、文字说明2、工作列表及问卷3、活动分析4、决定因素法 二)员工招聘与配置 □员工招聘的定义:是指按照企业经营战略规划的要求把优秀、合适的人招聘进企业,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 □常用的招聘方法有:招聘面试情景模拟、心理测试、劳动技能测试。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及参考答案

"

}

| 1、某生产车间3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件)如下: 30 26 42 41 36 44 40 37 37 25 45 29 43 31 36 36 49 34 47 33 43 38 42 32 34 38 46 43 39 35 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分成如下几组:25—30,30—35,35—40,40—45,45—50,计算各组的频数和频率,编制次数分布表; (2) 根据整理表计算工人平均日产零件数。(20分) 解:(1)根据以上资料编制次数分布表如下:

则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为: 17.3830 1145 == = ∑∑f xf x # 要求:(1)建立以产量为自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指出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的平均变动是多少 、 (2)当产量为10000件时,预测单位成本为多少元(15分) x bx a y n x b n y a x x n y x xy n b c 5.28080 10703 125.232105.2615 1441502520250512503210128353)(2 2 2-=+==+=?+=-=-=-=--=-??-?= --= ∑∑∑∑∑∑∑因为,5.2-=b ,所以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 即x 增加1单位时,单位成本的平均变动是:平均减少元 (2)当产量为10000件时,即10=x 时,单位成本为 — 55105.280=?-=c y 元

>课程的测试,甲班平均成绩为81分,标准差为分;乙班的成绩分组资料如下: 计算乙班学生的平均成绩,并比较甲.乙两班哪个班的平均成绩更有代表性 解:乙班学生的平均成绩∑∑=f xf x ,所需的计算数据见下表:

统计学试题库及试题库答案解析

统计学题库及题库答案 题库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调查时间就是指( ) A 、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B 、进行调查的时间 C 、调查工作的期限 D 、调查资料报送的时间 2、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就是( )。 A 、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 、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 、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 、每一个工业企业 3、对比分析不同性质的变量数列之间的变异程度时,应使用( )。 A 、全距 B 、平均差 C 、标准差 D 、变异系数 4、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条件下,若要求允许误差为原来的2/3,则样本容量( ) A 、扩大为原来的3倍 B 、扩大为原来的2/3倍 C 、扩大为原来的4/9倍 D 、扩大为原来的2、25倍 5、某地区组织职工家庭生活抽样调查,已知职工家庭平均每月每人生活费收入的标准差为12元,要求抽样调查的可靠程度为0、9545,极限误差为1元,在简单重复抽样条件下,应抽选 ( )。 A 、576户 B 、144户 C 、100户 D 、288户 6、当一组数据属于左偏分布时,则( ) A 、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就是合而为一的 B 、众数在左边、平均数在右边 C 、众数的数值较小,平均数的数值较大 D 、众数在右边、平均数在左边 7、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组限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 )。 A 、520 B 、 510 C 、 500 D 、490 8、用组中值代表组内变量值的一般水平有一定的假定性,即( ) A 、各组的次数必须相等 B 、变量值在本组内的分布就是均匀的 C 、组中值能取整数 D 、各组必须就是封闭组 9、n X X X ,,,21 就是来自总体 ),(2 N 的样本,样本均值X 服从( )分布 A 、),(2 N B 、、)1,0(N C 、、),(2 n n N D 、) ,(2n N 10、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指标就是( ) A 、估计标准误 B 、两个变量的协方差 C 、相关系数 D 、两个变量的标准差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及参考答案

1、某生产车间3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件)如下: 30 26 42 41 36 44 40 37 37 25 45 29 43 31 36 36 49 34 47 33 43 38 42 32 34 38 46 43 39 35 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分成如下几组:25—30,30—35,35—40,40—45,45—50,计算各组的频数和频率,编制次数分布表; (2) 根据整理表计算工人平均日产零件数。(20分)

则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为: 17.3830 1145 == = ∑∑f xf x (2)当产量为10000件时,预测单位成本为多少元?(15分) x bx a y n x b n y a x x n y x xy n b c 5.28080 10703 125.232105.2615 1441502520250512 503210128353)(2 2 2-=+==+=?+=-= -=-=--=-??-?= --=∑∑∑∑∑∑∑因为,5.2-=b ,所以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 即x 增加1单位时,单位成本的平均变动是:平均减少2.5元 (2)当产量为10000件时,即10=x 时,单位成本为 55105.280=?-=c y 元

>课程的测试,甲班平均成绩为81分,标准差为9.5分;乙班的成绩分组资料如下: 计算乙班学生的平均成绩,并比较甲.乙两班哪个班的平均成绩更有代表性? 解:乙班学生的平均成绩∑∑=f xf x ,所需的计算数据见下表: 7555 4125 == = ∑∑f xf x (比较甲.乙两班哪个班的平均成绩更有代表性,要用变异系数σν的大小比较。) 甲班 %65.2075 49 .1549.1524055 13200 )(2 == = === -=∑∑ x f f x x σ νσσ

统计学试题库及答案

统计学试题库及答案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统计学》试题库答案在最后面,答案仅供参考 知识点一:统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一、填空题 1、统计是、和的统一体,是统计工作的成 果,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2、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和。 3、统计工作可划分为、、和四个阶段。 4、随着的改变,总体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标志是说明,指标是说明。 6、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的具体数值称 为。 7、变量按分,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职工人数、企业数属于 变量;变量按分,可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8、社会经济统计具有、、、等特点。 9、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包括和两个基本部分。 10、统计标志按是否可用数值表示分为和;按在各个单位 上的具体表现是否相同分为和。 11、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标志,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指标。 12、数量指标用表示,质量指标用或平均数表示。 13、在统计中,把可变的和统称为变量。 14、由于统计研究目的和任务的变更,原来的变成,那么原 来的指标就相应地变成标志,两者变动方向相同。 二、是非题 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3、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4、一般而言,指标总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 5、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6、某同学计算机考试成绩80分,这是统计指标值。 7、统计资料就是统计调查中获得的各种数据。 8、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 9、质量指标是反映工作质量等内容的,所以一般不能用数值来表示。

word 基本操作知识点归纳

基本操作及WORD操作 文档格式设置 1、字体设置:关键打开字体对话框 字体(中文、西文)5、6、9、16、23、25、 字形、字号、加粗、下划线 颜色(自定义)3、24、 字符间距(开始/字体对话框)0、3、5、10、34、47、50; 上标、下标、下划线23、50(精2下标)(精5上标、下标) 字体对齐:两端、左、右、居中、分散。(段落)3、 阴影边框(应用于文字)3、6、22、 (精1)(精3字符间距、双删除线)(精4)(精5) 2、底纹和边框设置:文字、段落(段落/边框和底纹)注意应用范围(精2) 阴影:左下移偏量47 3、段落设置:左右缩进、首行缩进、行距、段前、段后(打开段落对话框)(3、 4、 5、 6、7、8、9、10、11、12、13、14、15、16、17、19、23、24、25、26、34、 44、45、46、47、50、52、54、56、60)(精2)(精3) 段落拆分、复制、合并11、12。 段落移动(5、32) 4、首字下沉设置:下沉行数、距正文距离(插入/首字下沉)(8、9、29、32、38、42)(精4) 5、项目号、编号的应用:(段落/项目符号和编号)0、1、15、17、22、25、2 6、2 7、2 8、38、42、54 、60(精1)(精4) 6、符号的插入:插入/符号 7、查找和替换:(开始/ 编辑/替换) 一般替换:3、6、7、11、14、15、17、36、38、40、42、44、50、52 高级替换、格式替换24、34 8、分栏的应用:(页面布局/分栏/更多分栏)栏宽、间距分隔符(3、8、13、14、15、21、23、24、25、27、29、33、34、36、44、45、46) 9、页面设置:打开页面设置对话框(精1) 页边距(上下左右)5、11、12、19、22、37、52、54、60)、 纸型(12、16、31、36、37、50)、 每页显示N行(页面布局/页面设置对话框);22(精1) 页面垂直对齐:19、54、60 插入页码:插入/页眉和页脚/ 页码位置、页码格式(插入/页码/格式)(精4)(9、10、12、20、44、45、50、52) 插入/页眉和页脚(8、21、29、30、44、47、56) 装订线47 页面颜色:页面布局/页面颜色(31、45 页面边框:边框和底纹(33、37 10、插入文件:插入/文件找到所需文件,插入。0、4(精3)(精4) 11、插入分页符:插入/页(分页)光标放在要分页的位置 或页面布局/页面设置(分隔符/分页符)20、21(精1) 12、插入脚注:12、22、28(精1)

统计学计算题

计 算 题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 (一)基本概念及计算公式 1)组距 连续变量分组(~)a b 的组距:b a - 2)组中值啊 (1)分组(~)2 a b a b +的组中值为: 1 2 (2)上开口组(如"80以上")的组中值=本组下限+ 邻组(较小组)组距1 102 (3)下开口组(如"以下")的组中值=本组上限-邻组(较大组)组距 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与显示 (一)基本概念及计算公式 1)有关指标概念 ??? ??? ??????????????????? ?????? ??? ??? ??? ?????? ???? 时期指标数量指标=绝对指标=总量指标时点指标部分1)结构相对指标=全部2)比较相对指标=两个的指标之比指标部分1相对指标3)比例相对指标= 质量指标部分24)强度相对指标=但的指标之比5)动同类现象性质不同不同时间态相对指标=同两个有联一事物的指标之比平均指系标 2)反映集中趋势的指标 (1)众数 01 M L+ 12 d ?=??+? (2)中位数 -12 M L+ m e m f S d f -=?∑ (3)算术平均数 ()x x n n ∑=适用于个离散数据 ()xf f x x f f ∑= =∑∑∑适用于分组数据 (4)几何平均数 3)反映离散程度的指标 (1)极差(全距):数列中的最大值—最小值 (2)平均差 || ..()x x M D n n ∑-= 适用于个离散数据 ||..()x x f M D f ∑-= ∑适用于分组数据

(3)方差 () 2 2()x x n n σ∑-= 适用于个离散数据 () 2 2()x x f f σ∑-= ∑适用于分组数据 (4)标准差 ()n σ适用于个离散数据 ()σ= 适用于分组数据 (5)离散系数(变异系数,标准差系数) v x σ = (6)成数的方差和标准差 设成数为p , 则 方差 2(1) p q p p σ==- 标准差 σ (二)应用举例 1. 现有甲、乙两国钢产量和人口资料如下: 试通过计算动态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指标。 1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