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西游记概述

中药西游记概述
中药的西游开始于公元十世纪以前,也就是宋朝之前。当时的阿拉伯人到福建的泉州“互市”,所谓的互市:就是以阿拉伯的货物来交换中国的货物,中国人也以阿拉伯人所需要的东西,来换取中国人需要的东西。互市的地方就是以泉州的开元寺为中心。
当然,中国人也造了大船运货往阿拉伯,就在这些交流中,中国的药物也传入阿拉伯。而后再传入欧洲,欧洲人对中药感到十分惊奇,并且也认为确实效果神奇。因此,很早就采用中药治病(其实,大家还可以留意下西方旧小说的描述。在《基督山伯爵》里,在《福尔摩斯探案集》里都有为数不少关于中药的记录有兴趣不妨找来重温下)。

到了元朝,马可波罗在中国做官,离开时带回去大量的中国物品回意大利,有指南针,火药,印刷品以及很多的中药。

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欧洲有三位植物学家Kaempeer,Franz,Thunberg先后到日本及中国收集药物种子。带回荷兰,瑞士种植所以西方各国的药典中都把中国的人参,茯苓,白术,甘草、黄连,大黄,肉桂,龙胆草,荜澄茄,当归、丁香,薄荷,苏合香,远志,茴香,豆蔻、杏仁,芥子,蜂蜜,五倍子,艾叶等等,制成药粉,药片,药膏,药液;他们的药液是用酒浸制的名为酊剂,作为配方之用。

后来,西方医药发明了化学药品,除了各种新药,还将中国的药品化验后列出化学分子式,制造出中药的复制品。

一次大战中,航运中断,中药无法运去,于是只得完全采用化学复制品。但战争结束,又继续向中国采办中药。

二战时,中药的供应又再次中断,而战事结束,仍然向中国购药。至今,在西方国家还有很多原料药依靠中国出口,而以中药为原料研制的新药也屡见不鲜。(其实,中药,原料药的出口是破坏我们生态环境的出口,真是大地不能承受之重啊)
继续说中药西游,这一站,法国!
法国的医药,与英美的医学不相联系,好像自成一体。这里有一段历史,听我慢慢说来。古代的越南叫做安南。安南边境紧邻中国的云南,中国的文化传入极早,秦始皇时期曾派重兵征服安南。从此两国来往甚密,中国的药物也传入彼邦。因为安南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所以安南生产中药,最著名的是肉桂。中国官方也常常向安南采办。及至中法之战开始,清廷割地求和,把安南的主权让给法国,法国就将安南改为越南,并且一举吞并了老挝和柬埔寨,改称之为越南三邦。法国统治越南三邦既久,发现越南出品的中国药物实在有功效。于是召集专家组织法国科学研究所出

版法文本的植物医药学,有《越南汉药志》将中文原名全部用中文列入书中,剩下的都是法文内容全是中药的研究报告。而且将汉药的原料运回法国,制成了很多新药。如苦参子治疗痢疾;黄连作为解毒剂。在法国药中都赫赫有名。其种类之繁多,比各国药典中所列的中药品种更多,效果更大。
法国人向来自大,瞧不起英美。他们的药物特色之一,就是化用了很多中药,而我们中国人,恐怕还不知道(正如一位TX所说我们的知识产权就这样被巧取豪夺了真是悲哀)

第二站,德国!
在中药广受自己人抨击的时候,当国人主张生活西化,不西化就不科学,不合潮流的时候,德国人悄悄的来了,带着他们认为中药是发明新药的源泉的观点来了(这一点和法国人不谋而合)。
德国的默克,奇喜,里德尔大药厂都有专门陈列中药的展室,除了展示药材标本之外,他们详细的介绍了中药的产地情况及采摘时的情形。
举个例子:其中大黄一种就有十数瓶之多,区别为哪是山西产,内蒙产,西藏产,上海产等大小纹路各有不同,并皆精美。。。
当时中国医药界都知道德国有一家大药厂采买当归,提出精英制成妇女痛经良药Eumenol,贩运于欧美各邦以及中国,因而大获其利。。。
里德尔药厂出过一本小书名为《大清国药剂》里面详细记载了很多有价值的中药材资料,图文资料齐备,考据详尽。特别鸣谢某德国神父及德国领事之力。以上文章出自早年留学德国的医药学博士黄胜白之手,黄先生本人是个著名的西医。可叹,那么好的中药,中医却不知科学研究中国药物的方法;而懂科学方法的人又不懂中医,无法上手,纠结啊纠结!

我们的中药难道只有在别人手里大放光华!中药在意大利的遭遇,意大利是欧洲的古国,向来信仰植物性药物(见于庞贝壁画)。

马可波罗用船运中药到达威尼斯后,继而开始自行种植生草药,设立植物性苗圃,并且将《黄帝内经》译成意大利文,意大利神父还收购《本草品汇精要》藏入国家图书馆,研究中药者代代有传人(伤心的是,我们自己国家反而没有这本彩图本的巨著了,真是万分可惜!)。

意大利神父来华传教,学习汉文汉语,进而研究中医中药,将中药种子带回去、将中医典籍翻译过去、还将中国医家的诊脉方法传入意大利,并且聘请阿拉伯人深通中医者教导诊脉和用药方法。原本中医的早期医学发明摇身一变成了西方医学的基本学术(知识产权啊知识产权)。

古代中国药方喜欢用酒浸,成为药酒。意大利人也纷纷效尤,其中

最著名的就是马爹利酒(Martini),特别注明此酒中含有中药。包括当归,大黄,肉桂等既能补血,又可强身还能润肠通便,此类药酒,种类繁多不下百种。当时的欧洲进服中国药酒蔚然成风,一时时尚。
今天的意大利国家公布的《药典》写明采用中药的仍达三百种之多,足见中药的影响之深远

这次说到英国了!
英国的西医发达,生草药医生也多。有生草药学会,会员众多,而且出版典籍也多。伦敦惠而康医学博物馆举行的中国医药展览会,所收录的中药资料详尽,很有参考价值

近年来,全世界提倡食疗和天然药物,因此无数医家写成好多生药书籍名为Herbs Books,皆以中国药为主。在七十年代,书籍种类就达到二百八十多种。西方医家认为中药有根治性,连锁性,综合性之疗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及副作用,能治疗许多西医束手无策的病症,认为中药是世界上还未完全开发的宝藏(一直以来,西方医药界对于中药的研究和开发已经远远领先于我们自己。。。)

以下六种是英国药典中记录并被最多使用的中药:
陈皮糖浆
乌头药酒
薄荷
儿茶药酒
姜糖
黄芪胶


说完英国,再看瑞士!
瑞士是个中立国家,二次大战未受战火,因而全欧洲出版的研究中药的书籍,都可以在当地的书店买到。

瑞士虽然西药店众多,但中药店也不罕见,甚至还有药粉批发厂(什么肉桂粉啦,大黄粉啦,都有的)。中药配剂甚多,还有中文标注。
因为感觉化学类西药副作用太多,瑞士人也和英国人一样转而研究中药药剂,然后制成丸药或者粉剂出售。亦有三五种中药混合制剂,定名之后用于治疗伤风感冒或者胃肠道疾病,患者也很认同。特别是夏天,藿香散可是他们的最爱。

继续
中药在日本,一段避不开的故事。中药的种子,最初是由秦代徐福带到日本熊野县。徐福到达熊野的时候,正值一个大雾的夜晚,士人认为是天神下降。不久,秦亡汉立,士人有病,徐福派医诊治,并赠以药品,屡次大疫,均经扑。故日本人称中医中药为汉医汉药。

汉朝亡了之后,到了唐朝。日本派遣僧人到中国来学习文学,医药,音乐,佛学。并且采取中国高级的药物,以供皇室藩王应用。此类中药,均聚存于正仓院。

唐代时,中国有江都僧人鉴真和尚,率领僧侣弘扬佛法。在京都东大寺驻节,施诊给药,口碑载道。当时日本皇后患病,屡医无效,始由大臣举荐鉴真和尚往诊。经将皇后顽疾治愈。日皇赐他良田百顷。鉴真亦擅长建筑,自绘图样,建

成昭提寺,至今仍在,鉴真晚年目不能视,依然讲经治病,声誉大著昭提寺日益扩大,剃度为僧者数千人。鉴真大师圆寂的时候,僧徒为之雕刻木像,面目酷肖,栩栩如生,艺术价值极高,被日本政府视为国宝。其僧徒弟子学得中国建筑方法。因此,日本寺院均用中国建筑方法建成许多寺院,并形成专门学科,今称为“宗教艺术建筑学”。(中国和日本的历史真是让人不得不联想到功夫熊猫里的师傅和大龙一声叹息)

日本当地也有土产药物
名为“和汉药”
较后时间,著名汉医
代有传人,当时均用中文书写
日本最伟大的药物书籍
称为“本草图谱”
由祖父子三代完成
印成九十二册
其中汉方汉药近千种

日本家庭,常采用夏枯草,葛根汤,中将汤等
作为家庭自疗良药
近世更是设立了极多“汉药研究所”
他们认为当归含有维生素B12
苦参,黄连含有抗生素
最近还研究出抗癌药品
发现猪苓有效抗癌
日本老人至今仍认为
未吃过中药“六神丸”者
“死不瞑目”
至今,日本汉方医学院,针灸学院各地都有
明治天皇曾经想废除汉方
但很快被议员否决了
汉医汉药的研究
日本从来没有停止过,
甚至比我们自己的研究投入更多

回到主题说中药
说完中药在日本,不得不说到韩国
一个最近让人上火的国家
中医传入韩国始于汉代
中国汉代书籍运到高丽的,非常丰富
当时的高丽知识分子都能用中文写作
读音也是汉代的音韵
后来
高丽国的世宗大王觉得中国的字太多了
不易认识,才发明了拼音文字
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圈圈叉叉文

由于韩国一向使用中文
所有中国的医术大量的被韩国人收购
如《医方类聚》一书
明英宗七年(1442年)出刻本
韩国有,而中国反而没有了
(原因就不说了,又是民族之争)
此书内容极为丰富
好多中国古代的医术典籍都收集在里面
共计有二百六十卷
五百三十万字
 到了近代
日本人占领高丽,高丽亡国
青年人读书,
只可以从小学读到中学为止
没有资格念大学
当然,
医科大学的大学生没有一个高丽人

日本投降时,
李承晚是大总统
日军司令曾说,
高丽全国没有一个西医
是否可以留下日本的西医
结果李承晚断然拒绝
把日本西医一并当作俘虏驱逐出境
同时,
号召留在中国,
美国当西

医的高丽人回国服务
可这样也就只有数十人而已
只能在医院担任急救工作
但是,
当时韩国的中医依然存在

当时有一位西医出身的教育家
创立了“东洋医科大学”
学校设立西医和汉医科
可惜,
他们那边的中医只会开方
并不会系统的编写讲义
有学生,但没有教授

于是,当时校方派人到香港去
请一名中国名中医编写中医讲义
这位中医便是三四十年代上海知名中医陈存仁先生
陈先生用六个月的时间
完成了包括内科外科儿科药物学诊断学。。。
厚厚的十四大册讲义
并且从发扬中医中药的角度考虑
几乎没有收他们报酬
而后韩国再召集汉学家将之全部译成中文
(后来东洋医科大学经费不足停办了
庆熙大学接手过来,
他们的医学院仍然用的是陈先生的讲义)

当时,
庆熙大学要聘请陈先生为教授
但韩国文教部又规定要有韩文的博士论文才可以
结果陈先生就写了中英文的《中国医药史》
他们自己把他翻成韩文后,再授予博士学位
此后汉医汉药遍及整个韩国

庆熙大学后来将汉医学院改为汉医大学
里面不但有动物标本馆,医药图书馆
而且开发电脑仪器治疗,
研习电脑诊脉
证明中医诊脉的科学价值
他们的针灸部门
还研究电脑探穴机
试图用西医手法说明中医的针灸穴位
其实是人类神经汇集点
(他们又开始说韩医针灸是世界标准了
怎么世界上有这么恶心的一群人)

(想起他们汉医改韩医就火冒
陈先生在天有灵,
不知会不会后悔为他们编写中医讲义)
 继续,中药的世界之旅
中医中药下南洋
首先是泰国
泰国接近我国云南
初时从中国传入佛教
佛教僧人也便用中药治病
(插话,泰国自己的文字,
有考证说是由我国篆文变化而成
后来又用发音造字)

郑和当年带去的船队
有人留在了泰国
他们在当地种植中药
又在当地抓蛇,用蛇类制造药材
现在泰国的中药已经超过一万种了
当然也都有泰文名字

泰国有一个时期特别混乱
有一个姓郑的中国人
率领一班武士,在泰国各族大举征伐
后来居然统一了泰国
大家拥护他为郑王
在现在的泰国,还有郑王庙
里面还有郑王从中国带去的酸枝木坑床
当时的泰国是中国的势力范围
中医中药非常发达
就算是土著居

民也很信赖中医中药

接下来是马来西亚
在郑和到来之前
马来亚都是巫人,没有准确的历史
(马来亚就是今天的马来西亚加新加坡)
郑和到了那边,就把中国的文化技术带过去
开井取水,建造房屋
搭建桥梁和寺庙
而更多的中国人也在郑和抵达之后
从云南大批的迁徙到马来亚去谋生
尤其是潮州人,其次是福建人
他们在那边开垦锡矿,造树胶厂
差不多大的工业都操纵在中国人手中
而真正的巫人,因天热人懒,很贫困
文化也落后,经济上都被中国人支配

马来亚的博物馆中,大多数都是中国展品
在博物馆的前面,有一副巨幅壁画
描绘的便是郑和船只抵达,册封土王
直到后来英国人侵入成为殖民地。。。。

马来西亚的中医中药很发达
在各地开业的中医数不胜数
更不用说华人主体的新加坡了
插播一味中药的世界之旅
这里说的是大黄
大黄在宋代就被俄罗斯人进口了
每年的运载数量要以吨计算
传入西方后
被认为是首屈一指的通便剂
俄罗斯便以高价转售给欧洲各国
获利甚多

到了宋朝末年
成吉思汗攻入中原
首先要夺取大黄
在蒙古特设买卖城收购
经西卑的伊尔库兹克输向莫斯科
再转售欧洲

欧洲人知道大黄的效果了
但不知原生植物属于哪种哪类
直到一八七一年
俄国上校布尔茨瓦尔斯基
在我国的青海偷盗大量的大黄种子
栽种到列宁格勒的植物园中
植物学家茅斯基才为它命名为Rheumofficinale
有一种最好的大黄
叫做“锦纹大黄”
产于四川,又叫蜀军
所谓锦纹,就是切开之后,
有很明显的锦纹显出
这种大黄通便之功效显著
又没有一般通便药物服用之后产生的腹痛现象

锦纹大黄畅销欧洲,俄国借此狠狠发了大笔横财
后来,中外交通打开
法国人布利抵达四川西部
掘取大黄的根茎,送往巴黎
经过植物学家白元氏培植成功
他们还把中国的甘草也带回去培植
中国的中草药就这样被动的走向了世界

插播一味中药的世界之旅
这里说的是大黄
大黄在宋代就被俄罗斯人进口了
每年的运载数量要以吨计算
传入西方后
被认为是首屈一指的通便剂
俄罗斯便以高价转售给欧洲各国
获利甚多

到了宋朝末年
成吉思汗攻入中原
首先要夺取大黄
在蒙古特设买卖城收购

经西卑的伊尔库兹克输向莫斯科
再转售欧洲

欧洲人知道大黄的效果了
但不知原生植物属于哪种哪类
直到一八七一年
俄国上校布尔茨瓦尔斯基
在我国的青海偷盗大量的大黄种子
栽种到列宁格勒的植物园中
植物学家茅斯基才为它命名为Rheumofficinale
有一种最好的大黄
叫做“锦纹大黄”
产于四川,又叫蜀军
所谓锦纹,就是切开之后,
有很明显的锦纹显出
这种大黄通便之功效显著
又没有一般通便药物服用之后产生的腹痛现象

锦纹大黄畅销欧洲,俄国借此狠狠发了大笔横财
后来,中外交通打开
法国人布利抵达四川西部
掘取大黄的根茎,送往巴黎
经过植物学家白元氏培植成功
他们还把中国的甘草也带回去培植
中国的中草药就这样被动的走向了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