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浙江物理学考复习讲义-学生版

2018年6月浙江物理学考复习讲义-学生版
2018年6月浙江物理学考复习讲义-学生版

2018年6月浙江物理学考复习讲义

浙江物理学考研究工作室

目录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3)

第1节.运动的描述 (3)

第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1)

第二章相互作用 (19)

第1节.重力弹力摩擦力 (19)

第2节.力的合成与分解 (26)

第3节.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 (31)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36)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36)

第2节.牛顿运动定律力学单位制 (41)

第3节.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45)

第四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 (52)

第1节.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53)

第2节.平抛运动 (57)

第3节.圆周运动 (62)

第4节.万有引力与航天 (70)

第五章机械能 (77)

第1节.功功率 (77)

第2节.动能定理 (81)

第3节.机械能守恒定律 (86)

第4节.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 (91)

第六章静电场 (96)

第1节.电场力的性质 (96)

第2节.运动能的性质 (102)

第3节.电容器与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107)

第七章恒定电流 (112)

第1节.电流电阻电功率及焦耳定律 (112)

第2节.电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119)

第八章磁场 (127)

第1节.磁场的描述 (127)

第2节.磁场对电流及运动电荷的作用 (131)

[浙江考试标准]

第1节 运动的描述

考点一|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1.质点

(1)用来代替物体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

(2)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就可以看做质点.

(3)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2.参考系

(1)参考系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但被选为参考系的物

体,我们都假定它是静止的.

(2)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同一参考系.

(3)选取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

3.坐标系

(1)建立目的

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

(2)建立原则

建立坐标系的原则是确定物体的位置方便简捷.

(2015·浙江10月学考)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如图所示,七架战机保持“固定队列”在天安门广场上空飞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1-1

A.以某飞机为参考系,其他飞机是静止的

B.以飞行员为参考系,广场上的观众是静止的

C.以某飞行员为参考系,其他飞行员是运动的

D.以广场上的观众为参考系,飞机是竖直向上运动的

1.(2017·宁波联考)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14年8月在南京举行,该届青奥会在“三大场馆区”的15个不同竞赛场馆进行了26个项目比赛,向世界奉献了一届精彩的青奥会.在评判下列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时,运动员可视为质点的是()

2.以下情景中,人或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是()

A.研究一列火车通过长江大桥所需的时间

B.乒乓球比赛中,运动员发出的旋转球

C.研究航天员翟志刚在太空出舱挥动国旗的动作

D.用GPS确定打击海盗的“武汉”舰在大海中的位置

3.飞机着地后还要在跑道上滑行一段距离,机舱内的乘客透过窗户看到树木向后运动,乘客选择的参考系是()

A.停在机场的飞机B.候机大楼

C.乘客乘坐的飞机D.飞机跑道

4.图1-1-2是为了定量研究物体的位置变化作出的坐标轴(x轴),在画该坐标轴时规定原点在一长直公路上某广场的中心.公路为南北走向,规定向北为正方向.坐标轴上有两点A和B,A的位置坐标为x A=5 m,B的位置坐标为x B=

-3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A点位于广场中心南5 m处

②A点位于广场中心北5 m处

③B点位于广场中心南3 m处

④B点位于广场中心北3 m处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考点二| 时间和位移

1.时刻和时间

(1)时刻是指某一瞬间,时间间隔表示某一过程.

(2)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来表示,时间用线段来表示.

2.位移

(1)定义:表示质点的位置变动,它是质点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2)与路程的区别: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2016·浙江4月学考)某同学绕操场一周跑了400 m,用时65 s.这两个物理量分别是()

A.路程、时刻B.位移、时刻

C.路程、时间D.位移、时间

1.下列关于矢量和标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取定正方向,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位移x甲=3 m,x乙=-5 m,

则x

甲>x

B.甲、乙两运动物体的位移大小均为50 m,这两个物体的位移必定相同C.温度计读数有正有负,所以温度是矢量

D.温度计读数的正负号表示温度高低,不表示方向,温度是标量

2.下列涉及研究位移的是()

A.高速公路路牌标示“中山20公里”

B.汽车行程计量表

C.雨滴在3 s内下降10 m

D.登山运动员攀登一座高为500 m的高山

C[A、B指的是路程,D指的是高度差,与运动员的运动无关,只有C指的是位移,故选项C正确.]

3.(2017·奉化市调研)如图1-1-3所示,三位旅行者从北京到上海,甲乘火

车直达,乙乘飞机直达,丙先乘汽车到天津,再换乘轮船到上海,这三位旅行者中( )

图1-1-3

A .甲的路程最小

B .丙的位移最大

C .三者位移相同

D .三者路程相同

4.如图1-1-4所示的时间轴,下列关于时刻和时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1-1-4

A .t 2表示时刻,称为第2 s 末或第3 s 初,也可以称为2 s 内

B .t 2~t 3表示时间,称为第3 s 内

C .t 0~t 2表示时间,称为最初2 s 内或第2 s 内

D .t n -1~t n 表示时间,称为第(n -1)s 内

5.如图1-1-5所示,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 的圆弧由A 到C ,则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别为( )

图1-1-5

A.5π2R ,A 指向C ;10R

B.5π2R ,A 指向C ;5π2R

C.10R ,A 指向C ;5π2R

D.10R ,C 指向A ;5π2R

考点三| 速度

1.速度

(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状态量.

(2)定义式:v=Δx Δt.

(3)决定因素:v的大小由v0、a、Δt决定.

(4)方向:与位移同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

2.平均速度

(1)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

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v=Δx

Δt,其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2)平均速度反映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它与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相对应.

3.瞬时速度

(1)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物体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是矢量.瞬时速度的大小叫速率,是标量.

(2)瞬时速度能精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它是在运动时间Δt→0时的平均速度,与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相对应.

(3)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它与平均速度的大小没有对应关系.

(2015·浙江10月学考)小李乘坐高铁,当他所在的车厢刚要进隧道

时,看到车厢内显示屏上的示数为216 km/h,他立即观察手表秒针走动,经过20 s车厢出了隧道,则该隧道的长度约为()

图1-1-6

A.600 m B.1 200 m

C.2 160 m D.4 320 m

1.汽车启动后,某时刻速度计示数如图1-1-7所示.由此可知此时汽车( )

图1-1-7

A .行驶了70 h

B .行驶了70 km

C .速率是70 m/s

D .速率是70 km/h

2.教练员分析运动员百米赛跑的全程录像带,测得运动员在第1 s 内的位移是8 m ,前7 s 跑了63 m ,跑到终点用了10 s ,则( )

A .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10 m/s

B .运动员在第1 s 末的瞬时速度是8 m/s

C .运动员在百米终点的冲刺速度为10 m/s

D .运动员在第7 s 内的平均速度是9 m/s

3.一个朝着某方向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是v ,紧接着

t 2内的平均速度是v 2,则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

A .v

B.23v

C.43v

D.56v

4.用如图1-1-8所示的计时装置可以近似测出气垫导轨上滑块的瞬时速度.已知固定在滑块上的遮光条的宽度为4.0 mm ,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为0.040 s ,则滑块经过光电门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 )

图1-1-8

A .0.10 m /s

B .100 m/s

C.4.0 m/s D.0.40 m/s

考点四| 加速度

1.速度变化量

(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改变的物理量,是过程量.

(2)定义式:Δv=v-v0.

(3)决定因素:Δv由v与v0进行矢量运算得到,由Δv=aΔt知Δv由a与Δt 决定.

(4)方向:由Δv或a的方向决定.

2.加速度

(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状态量.

(2)定义式:a=Δv

Δt=

v-v0

Δt.

(3)决定因素:a不是由v、Δt、Δv来决定,而是由F

m来决定.

(4)方向:与Δv的方向一致,由合外力的方向决定,而与v0、v的方向无关.

3.判断物体加速或减速的方法

(1)当a与v同向时,物体加速;

(2)当a与v反向时,物体减速.

(2015·浙江10月学考)如图1-1-9所示,一女同学穿着轮滑鞋以一定

的速度俯身“滑入”静止汽车的车底,她用15 s穿越了20辆汽车底部后“滑出”,位移为58 m.假设她的运动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从上述数据可以确定()

图1-1-9

A.她在车底运动时的加速度

B.她在车底运动时的平均速度

C.她刚“滑入”车底时的速度

D.她刚“滑出”车底时的速度

1.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B.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能为零

C.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可能很大

D.加速度很大时,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很快变大

2.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B.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C.加速度大小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

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

3.沿直线做匀变速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0.5 s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1.5 s内的平均速度大2.45 m/s,以质点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质点的加速度为

() A.2.45 m/s2B.-2.45 m/s2

C.4.90 m/s2D.-4.90 m/s2

第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考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基本规律

(1)速度公式:v=v0+at.

(2)位移公式:x=v0t+1

2at

2.

(3)位移速度关系式:v2-v20=2ax.

这三个基本公式,是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石.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

2.两个重要推论

(1)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还等

于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即:v=v t

2=

v0+v

2.

(2)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Δx=x2-x1=x3-x2=…=x n-x n

-1

=aT2.

3.v0=0时的四个重要推论

(1)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的比为:

v1∶v2∶v3∶…∶v n=1∶2∶3∶…∶n.

(2)1T内、2T内、3T内…位移的比为:

x1∶x2∶x3∶…∶x n=12∶22∶32∶…∶n2.

(3)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位移的比为:xⅠ∶xⅡ∶xⅢ∶…∶x n=1∶3∶5∶…∶(2n-1).

(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为:

t1∶t2∶t3∶…∶t n=1∶(2-1)∶(3-2)∶…∶(n-n-1).

1.下列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匀变速直线运动是运动快慢相同的运动

B.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变化量相同的运动

C.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直在增加

D.匀变速直线运动就是速度变化快慢相同的运动

2.(2017·舟山学考模拟)汽车由静止开始匀加速前进,经过10 s速度达到5 m/s,则在这10 s内()

A.汽车的平均速度是0.5 m/s

B.汽车的平均速度是2.5 m/s

C.汽车的平均速度是5 m/s

D.汽车的位移是50 m

3.在一次交通事故中,警察测量出肇事车辆的刹车痕迹是20 m,设该车辆的刹车加速度大小是10 m/s2,该路段的限速为60 km/h.则该车() A.刹车所用的时间为1 s B.超速

C.不超速D.行驶速度为60 km/h

4.(2017·嘉兴市联考)有一列火车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计时,第1 min内,发现火车前进了180 m,第2 min内,发现火车前进了360 m.则火车的加速度为()

A.0.01 m/s2B.0.05 m/s2

C.36 m/s2D.180 m/s2

5.假设某无人机靶机以300 m/s的速度匀速向某个目标飞来,在无人机离目标尚有一段距离时发射导弹,导弹以80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1 200 m/s的速度在目标位置击中该无人机,则导弹发射后击中无人机所需的时间为()

A.3.75 s B.15 s

C.30 s D.45 s

考点二| 自由落体运动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1.自由落体运动

(1)条件:物体只受重力作用,从静止开始下落.

(2)运动特点:初速度v0=0,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基本规律:①速度公式:v=gt.

②位移公式:h=1

2gt

2.

③速度位移关系式:v2=2gh.

2.自由落体加速度

(1)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

(2)在地球上其大小随地理纬度的增加而增大,在赤道上最小,两极处最大.

3.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1)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的重量决定的,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

(2)伽利略认为,重物和轻物应该下落得同样快,他猜想落体应该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即它的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

(3)日常生活中常会见到,较重的物体下落得比较快,这是由于空气阻力对不同物体的影响不同.

(4)由于自由下落物体运动时间太短,当时直接验证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很困难,伽利略采用了间接的验证方法,他让一个铜球从阻力很小的斜面上滚下,做了上百次的实验,证明了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然后将此结论合理外推到自由落体运动上.

(5)伽利略的科学方法:观察现象→逻辑推理→猜想假说→实验验证→修正推广.

4.竖直上抛运动规律

(1)运动特点:加速度为g ,上升阶段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下降阶段做自由落体运动.

(2)基本规律:①速度公式:v =v 0-gt .

②位移公式:h =v 0t -12gt 2.

③速度位移关系式:v 2-v 20=-2gh .

④上升的最大高度:H =v 202g .

⑤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t =v 0g .

(2016·浙江4月学考)宇航员在月球上离月球表面高10 m 处由静止释

放一片羽毛,羽毛落到月球表面上的时间大约是( )

A .1.0 s

B .1.4 s

C .3.5 s

D .12 s

(2016·10月浙江学考)其探险者在野外攀岩时,踩落一小石块,约5 s

后听到石块直接落到崖底的声音,探险者离崖底的高度最接近的是( )

A .25 m

B .50 m

C .110 m

D .150 m

1.伽利略为了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斜面实验”,如图1-2-1所示,对于这个研究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2-1

①斜面实验放大了重力的作用,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路程

②斜面实验“冲淡”了重力的作用,便于小球运动时间的测量

③通过对斜面实验的观察与计算,直接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④根据斜面实验结论进行合理外推,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2.已知广州地区的重力加速度为9.8 m/s2,在此地区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下落过程,物体的速度每秒增加9.8 m/s

B.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速运动

C.释放物体瞬间,物体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

D.物体越重,下落的越快

3.质量不等的两个物体从相同高度处做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下落所用时间不同B.落地时速度不同

C.下落的加速度相同D.落地时速度变化量不相同

4.蹦床运动要求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起、腾空并做空中运动.为了测量运动员跃起的高度,训练时可在弹性网上安装压力传感器,利用传感器记录弹性网所受的压力,并在计算机上作出压力—时间图象,假如作出的图象如图1-2-2所示.设运动员在空中运动时可视为质点,则运动员跃起的最大高度是(g 取10 m/s2)()

图1-2-2

A.1.8 m B.3.6 m

C.5.0 m D.7.2 m

5.一小石块从空中a点自由落下,先后经过b点和c点,不计空气阻力.经过b点时速度为v,经过c点时速度为3v,则ab段与ac段位移之比为() A.1∶3 B.1∶5

C.1∶8 D.1∶9

考点三| 运动学图象

1.x t图象

(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②切线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

(3)两种特殊的x t图象

①匀速直线运动的x 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②若x 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2.v t图象

(1)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加速度的方向.

(3)两种特殊的v t图象

①匀速直线运动的v t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4)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

①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②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

(2015·浙江10月学考)下列v t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

1.跳伞运动员从静止在空中的直升飞机上下落,在打开降落伞之前做自由落体运动,打开降落伞之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描述跳伞运动的v t图象是下图中的()

2.(2017·杭州市联考)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1-2-3所示,该质点()

图1-2-3

A.在第1秒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B.在第2秒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C.在第2秒内发生的位移为零

D.在第3秒末和第5秒末的位置相同

3.t=0时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直线运动,以出发点为参考点,它们的位移—时间(x t)图象如图1-2-4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2-4

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0~t1时间内,甲与乙的平均速度相同

C.t1时刻,甲、乙位置相同,瞬时速度相同

D.t1时刻,甲在乙的前方,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

4.一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其运动过程的v t图象如图1-2-5所示.

图1-2-5

(1)摩托车在0~20 s这段时间的加速度大小a;

(2)摩托车在0~75 s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大小v.

[浙江考试标准]

第1节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考点一| 重力

1.重力的理解

(1)产生: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注意: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竖直向下的一个分力.

(2)大小:G =mg ,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注意:①物体的质量不会变;②G 的变化是由在地球上不同位置处g 的变化引起的.

(3)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注意:竖直向下是和水平面垂直,不一定和接触面垂直,也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每一部分都受重力作用,可认为重力集中作用于一点即物体的重心.

①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物体的几何形状;物体的质量分布.

②不规则薄板形物体重心的确定方法:悬挂法.注意:重心的位置不一定在物体上.

2.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2016·浙江4月学考)如图2-1-1所示是某人在投飞镖,飞镖在飞行途

中受到的力有( )

图2-1-1

A .推力

B .重力、空气阻力

C .重力、推力

D .重力、推力、空气阻力

1.质量为2 kg 的物体被一根细绳悬吊在天花板下静止(g 取9.8 N/kg).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重力大小等于19.6 N

B .物体对绳的拉力与物体重力的大小、方向均相同,所以它们是同一个力

2018年6月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题(解析版)

1. 已知集合{1,2}A =,{2,3}B =,则A B =( ) A. {1} B. {2} C. {1,2} D. {1,2,3} 答案: B 解答: 由集合{1,2}A =,集合{2,3}B =,得{2}A B =. 2. 函数2log (1)y x =+的定义域是( ) A. (1,)-+∞ B. [1,)-+∞ C. (0,)+∞ D. [0,)+∞ 答案: A 解答: ∵2log (1)y x =+,∴10x +>,1x >-,∴函数2log (1)y x =+的定义域是(1,)-+∞. 3. 设R α∈,则sin( )2πα-=( ) A. sin α B. sin α- C. cos α D. cos α- 答案: C 解答: 根据诱导公式可以得出sin()cos 2π αα-=. 4. 将一个球的半径扩大到原来的2倍,则它的体积扩大到原来的( )

B. 4倍 C. 6倍 D. 8倍 答案: D 解答: 设球原来的半径为r ,则扩大后的半径为2r ,球原来的体积为3 43 r π,球后来的体积为33 4(2)3233r r ππ=,球后来的体积与球原来的体积之比为3 3323843 r r ππ=. 5. 双曲线22 1169 x y -=的焦点坐标是( ) A. (5,0)-,(5,0) B. (0,5)-,(0,5) C. ( , D. (0, , 答案: A 解答: 因为4a =,3b =,所以5c =,所以焦点坐标为(5,0)-,(5,0). 6. 已知向量(,1)a x =,(2,3)b =-,若//a b ,则实数x 的值是( ) A. 23- B. 23 C. 32 - D. 32 答案: A 解答:

2018年6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学考科目考试历史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18年6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学考科目考试 历史试题 姓名:准考证号: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7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退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3.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先使用2B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根据甲骨卜辞,商朝的最高统治者称玉.天上的至上神则称为帝。王每每出师征讨,必先卜帝是否授佑。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C.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D.最高执政集团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希望人类回归朴索和安 宁,与宇宙及他人都保持和谐,维持人类生存永恒”的新思想。 这种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有 A.孔子、孟子 B.老子、庄子 C.墨子、庄子 D.荀子、韩非子 3.右图为中国古代一幅著名书法作品,其字体的特征是 A.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B.工整清晰,飞酒活泼 C.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D.奔放跃动,极富写意性 4.某学校拟组织一次以“浙江古代文明成果”为主题的图片展。 下列素材可以入选的有 ①越窑的青瓷②大邑的白瓷 ③钱山漾的绢片④马王堆的素纱禅衣 A.①③ B.②③ C.①④D,②④ 5.一个类似桌面的大轮盘,分为若干格.活字字模按韵排列在格内。排版时,两人合作,一人读稿,一人转动字盘,取出所需的字模,排入版内。印刷完毕后,将字模还原放入格内,既省时又方便。此项技术的发明者是

高中物理学考公式大全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高中物理学考公式大全 一、运动学基本公式 1.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 速度公式:(无位移)at v v t +=0 位移公式:(无末速度)2 02 1at t v x + = 推论公式(无时间):ax v v t 2202=- (无加速度)t v v x t 2 0+= 2、计算平均速度 t x v ??=【计算所有运动的平均速度】 2 0t v v v += 【只能算匀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3、打点计时器 (1)两种打点计时器 (a )电磁打点计时器: 工作电压(6V 以下) 交流电 频率50HZ (b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220v ) 交流电 频率50HZ 【计数点要看清是相邻的打印点(间隔 )还是每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间隔0.1s)】 (2)纸带分析 (a (b)求某点速度公式:t x v v t 22==【会根据纸带计算某个计数点的瞬时速度】 二、力学基本规律 1、不同种类的力的特点 (1).重力:mg G =(2r GM g ∝ ,↓↑g r ,,在地球两极g 最大,在赤道g 最小) (2). 弹力: x k F ?= 【弹簧的劲度系数k 是由它的材料,粗细等元素决定的,与它受不受力以及在弹 性线度内受力的大小无关】 (3).滑动摩擦力 N F F ?=μ;【在平面地面上,FN=mg ,在斜面上等于重力沿着斜面的分力】 静摩擦力F 静 :0~F max ,【用力的平衡观点来分析】 2.合力:2121F F F F F +≤≤-合 力的合成与分解: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牛顿运动定律 (1)惯性:只和质量有关 (2)F 合=ma 【用此公式时,要对物体做受力分析】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性质相同、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这是与平衡力最明显的区别) (4)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

浙江物理学考公式汇总

学考公式汇总 1.平均速度的定义: x v t =(通用);x v t = 加速度的定义式: 0v v a t -= v a t = 2.速度与时间的关系:0v v at =+; v a t = 3.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012x v t at =+; 212 x at = 4.速度与位移的关系:2202v v ax -=; 22v a x = 5.自由落体公式:v gt =;212 h gt = ;22v gh = 6.竖直上抛公式:0v v gt =-;2012h v t gt =-;2202v v gh -=- 7.平均速度: 02 2t v v x v v t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瞬时速度) 8.实验公式: (1) 2 2n n t s s v v T ++==;21n n s s aT +-=(连续的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移差为常 数,也是判断运动是否是匀变速运动的一种方法) 9.线速度:22s r v r rn t T πωπ?====? 角速度:22v n t T r θπωπ?====? 10.向心加速度:2222n n F v a r r r T m πω??==== ??? 11.向心力:2222n n v F m m r m r ma r T πω??==== ??? 12.万有引力:122 m m F G r =(条件:质点或均匀球体) 13.万有引力等于重力:2Mm mg G R =?2 22 GM g R gR M G GM gR ?=???=???=??

14.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2 2222n Mm v G m m r m r ma r r T πω??==== ??? 15. 推出:2n v T GM a r ω??=??????=??????=????=???? 规律:r 越大越慢。 2324r M GT π= 16.cos W Fl α=,条件:恒力做功(或大小不变的变力,且力的方向总与速度方向成α角,此时l 表示路程) 17.功率:W P t = 一般用计算平均功率,P Fv =一般用来计算瞬时功率。 18.动能定理:22211122W mv mv =-,W 表示合力的功或总功。 19.机械能守恒定律:1122p k p k E E E E +=+ 20.库仑定律:122q q F k r =,条件:真空中静止的点电荷。或均匀带电球。 21.电场强度:F E q =,方向:正电荷受电场力的方向。但与F 、q 均无关。 22.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关系:12AB P P W E E =-,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反之增加 23.电势能差:AB A B BA U U ??=-=- 24.磁场力:F BIl =, f qvB =, 方向:左手定则????? 手心——磁感线穿入四指——电流(正电荷运动的方向,负电荷运动的反方向)拇指——力的方向

2018年6月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8年6月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 2018年6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间.或(jiān) 赊.账(shē) 翩.翩起舞(piān) B.提供.(gōng) 芜.杂(Wú) 蜗.角虚名(Wō) C.惊愕.(è) 蝉蜕.(tuō) 百无聊赖.(lài) D.草窠.(kē) 咀嚼.(jué) 沁.人心脾(qìng)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家长引导孩子过“六一”节时要重内涵、轻形式,淡化“礼物情节”。 B.综艺节目可以插科打诨,但不能娱乐至上,助涨艺术创作的浮躁风气。 C.为减少误判,“视频助理裁判”首次亮相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绿荫场。 D.处在互联网时代的乌镇奏出了一曲曲古韵与现代科技相融合的新声。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农业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大规模的别有洞天 ....的二十四节气摄影展。 B.《魅力中国城》以详实的内容、生动的画面呈现 ..了欣欣向荣的时代景象。 C.仅.凭主人语言控制,智能家电就可完成点播歌曲、电影,甚至聊天等任务。 D.2020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为中国冰雪运动发展带来千载难逢 ....的机遇。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取决于政府是否具有开阔的视野和进取的精神。 B.中日防灾减灾论坛吸引了约240名左右嘉宾,大家就关心的话题展开交流。 C.根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共享出行”领先于世界。 D.浙江省推出的“最多跑一次”改革,以“便利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5.在下列不同场合,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运动会上,有同学鼓励室友:“加油!你是最棒的!” B.王小乐在“个人述职”结束时,说:“感谢聆听!” C.看望老师后,老师送你到门口。你说:“恕不远送!”

高二物理所有公式汇总

高二物理所有公式汇总 一、冲量与动量(物体的受力与动量的变化) 1.动量:p=mv{p:动量(kg/s),m:质量(kg),v:速度(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2.冲量:I=Ft{I:冲量(N?s),F:恒力(N),t: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F决定} 3.动量定理:I=Δp或Ft=mvt–mvo{Δp:动量变化Δp=mvt–mvo,是矢量式} 4.动量守恒定律:p前总=p后总或p=p′也可以是 m1v1+m2v2=m1v1′+m2v2′ 5.弹性碰撞:Δp=0;ΔEK=0{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 6.非弹性碰撞Δp=0;0<ΔEK<ΔEKm{ΔEK:损失的动能,EKm: 损失的最大动能} 7.完全非弹性碰撞Δp=0;ΔEK=ΔEKm{碰后连在一起成一整体} 8.物体m1以v1初速度与静止的物体m2发生弹性正碰: v1′=(m1-m2)v1/(m1+m2)v2′=2m1v1/(m1+m2) 9.由9得的推论-----等质量弹性正碰时二者交换速度(动能守恒、动量守恒) 10.子弹m水平速度vo射入静止置于水平光滑地面的长木块M, 并嵌入其中一起运动时的机械能损失 E损=mvo2/2-(M+m)vt2/2=fs相对{vt:共同速度,f:阻力,s相 对子弹相对长木块的位移} 注:(1)正碰又叫对心碰撞,速度方向在它们“中心”的连线上;

(2)以上表达式除动能外均为矢量运算,在一维情况下可取正方向化为代数运算; (3)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合外力为零或系统不受外力,则系统动量守恒(碰撞问题、爆炸问题、反冲问题等); (4)碰撞过程(时间极短,发生碰撞的物体构成的系统)视为动量守恒,原子核衰变时动量守恒; (5)爆炸过程视为动量守恒,这时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增加; (6)其它相关内容:反冲运动、火箭、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 二、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 1.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mol;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米 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d=V/s{V:单分子油膜的体积(m3),S:油膜表面积(m2)} 3.分子动理论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4.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1)rr0,f引>f斥,F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4)r>10r0,f引=f斥≈0,F分子力≈0,E分子势能≈0 5.热力学第一定律:W+Q=ΔU {(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W>0:外界对物体做正功(J),Q>0:物体吸收热量(J),ΔU>0:内能增加(J),涉及到第一类永动机不可造出} 6.热力学第二定律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说明地理2018年6月学考用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 (2017版) 地理 (适用于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中在校学生及相关人员)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编制

一、考试性质与对象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全面衡量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的考试。其主要功能一是引导普通高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必修课程教学要求;检测高中学生的学业水平,监测、评价和反馈高中教学质量;二是落实《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若干意见》等要求。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高中学生毕业的基本依据。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考试的对象是高中在校学生,以及相关的往届生、社会人员和外省在我省异地高中就读的学生。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说明》是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地理(2014版)》的要求,按照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和特点,结合本省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制定而成的。 二、考核要求 (一)知识考核要求 地理学科知识考核要求划分为“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认知层次。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应用地理基础知识的能力 (1)了解重要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名称、分布;重要地理数据。 (2)理解重要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 (3)了解我国及世界各大洲、部分国家的主要地理特征。 (4)了解当前国内外发生的重要事件及其蕴含的地理学科知识。 (5)了解并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外在资源开发、经济和人口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2. 掌握地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能力 (1)阅读各类地理图表、文字和数据资料,获取地理信息。 (2)设计和绘制地理图表,进行各种地理计算。 (3)对地理思维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 3. 注重地理思维的能力 (1)分析、比较和归纳不同区域的主要地理特征。 (2)分析、解释各类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3)分析和评价各类地理资料,分析、评价和反思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各种活动,发现地理问题、解释地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品质考核要求 考试内容主要是从地理认知的视角来表述“知识与技能”的内容,但其中也表明地理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要求。在这些内容要点的落实过程中,还应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从而积累并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1.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湘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地理I、地理II、地理III等模块的有关内容。 2.对所列考试内容的考查程度不超过《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指导意见 地理》(2014版)规定的要求。 考试内容及要求见下表。

浙江省2018年6月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8年6月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和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间.或(jiān) 赊.账(shē) 翩.翩起舞(piān) B.提供.(gōng) 芜.杂(Wú) 蜗.角虚名(Wō) C.惊愕.(è) 蝉蜕.(tuō) 百无聊赖.(lài) D.草窠.(kē) 咀嚼.(jué) 沁.人心脾(qìng)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家长引导孩子过“六一”节时要重内涵、轻形式,淡化“礼物情节”。 B.综艺节目可以插科打诨,但不能娱乐至上,助涨艺术创作的浮躁风气。 C.为减少误判,“视频助理裁判”首次亮相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绿荫场。 D.处在互联网时代的乌镇奏出了一曲曲古韵与现代科技相融合的新声。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农业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大规模的别有洞天 ....的二十四节气摄影展。 B.《魅力中国城》以详实的内容、生动的画面呈现 ..了欣欣向荣的时代景象。 C.仅.凭主人语言控制,智能家电就可完成点播歌曲、电影,甚至聊天等任务。 D.2020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为中国冰雪运动发展带来千载难逢 ....的机遇。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取决于政府是否具有开阔的视野和进取的精神。 B.中日防灾减灾论坛吸引了约240名左右嘉宾,大家就关心的话题展开交流。 C.根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共享出行”领先于世界。 D.浙江省推出的“最多跑一次”改革,以“便利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5.在下列不同场合,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运动会上,有同学鼓励室友:“加油!你是最棒的!” B.王小乐在“个人述职”结束时,说:“感谢聆听!” C.看望老师后,老师送你到门口。你说:“恕不远送!” D.辩论会上,正方对反方说:“你这样胡搅蛮缠,就不够意思了……” 6.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比喻)

高中物理学考公式及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学考公式及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学考公式概念总结 一、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 t x v = (定义式) 平均速度的方向即为运动方向 v -平均速度 国际单位:米每秒m/s 常用单位:千米每时 km/h 换算关系 1m/s=3.6km/h (2) (3)加速度t v v t v a 0 t -= ??= 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也叫速度的变化率 {以Vo 为正方向,a 与Vo 同向(做加速运动)a>0;反向(做减速运动)则a<0} 注: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0v ):m/s ; 加速度(a):m/s 2; 末速度(t v ):m/s ; 时间(t):秒(s); 位移(x):米(m ); 路程(s):米(m ); 三个基本物理量:长度 质量 时间 对应三个基本单位:m kg s (3) 基本规律: 速度公式 at v v t +=0 位移公式 2012 x t at v =+ 几个重要推论: (1)ax v v t 22 02=- (o v 初速度,t v 末速度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比如刹车):a 为负值,) (2)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3) 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 =022t t V V x V t +== 2 s V = 注意 公式在什么条件下用比较好(在什么条件不知或不需要知道或者也用不到时,该用哪个公式) (at V V t +=0 不涉及到X ) (202 1 X at t V += 不需要求t V ) (X 2202a V V t =- 不涉及到

2018年6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题(附答案)

A B C D 2018年6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题(附答案) 本题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7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3.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城内。作图时可先使用2B 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4.可能用到的相关参数:重力加速度g 均取10m/s 2。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符号的是( ) A .m /s B .kg C .m /s 2 D .kg ·m /s 2 2.下列电学元器件属于电容器的是( ) 3.如图所示,船夫用撑杆撑船前行,则( ) A .船对人的力小于人对船的力 B .船对水的力大于水对船的力 C .人对撑杆的力与撑杆对人的力大小相等 D .撑杆对河底的力大于河底对撑杆的力 4.2018年6月5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风云二号H 星”。假设该卫星质量为m ,在离地面高度为h 的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地球质量为M ,半径为R ,引力常量为G ,则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大小为( ) A .2h Mm G B .h R Mm G + C .2R Mm G D .2 )(h R Mm G + 5.一户外健身器材如图所示。当器材上轮子转动时,轮子上A 、B 两点的( ) A .转速n B >n A B .周期T B >T A C .线速度v B >v A D .角速度ωB >ωA 6.如图所示的瓢虫,其身上的星数(斑点数)显示了它的种类。在下列研究瓢虫的具体情形中,可将瓢虫视为质点的是( ) A .研究瓢虫的转身动作 B .研究瓢虫的飞行路线 C .观察瓢虫的翅膀扇动 D .记录瓢虫身上的星数 (第3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 (第7题图)

2018年6月浙江省学考选考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思想政治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8年6月学业水平考试试题思想政治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T涂黑,错误的请将答題纸相应题号后的F涂黑) 1.“物以稀为贵”和“货多不值钱”两种现象都反映了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2.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缩小收入差距 3.在利益的驱动下,经营者往往会哄而上、一哄而下,反映了市场调节的滞后性。 4.言论自由不等于自由言论,这意味着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时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 5.政府为公民提供多种求助或投诉途径,坚持了便民利民的工作态度。 6.“国无常俗,教则移风”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 7.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需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8.“静即含动,动不舍静”是运动与静止辩证统一的生动写照。 9.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10.吐故纳新既体现联系又体现发展,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1.小王生日当天,妈妈花98元买了一个蛋糕。这里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12.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居民消费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也带来了不同消费观念的碰撞。对此,我们应坚持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④勤俭节约,紧缩消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从2015-2017年浙江省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及其增长情况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注:数据来自2015年、2016年和2017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和人均消费支出增长奉均为扣除价格因素后的数据 ①人们消费水平提高的根本原因是收入增加 ②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提高得益于收入差距缩小 ③人们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支出和对也越多 ④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般也较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从2018年5月1日起,我国下调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减轻企业税负,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进技术改造。这主要是为了 A.增加财政收入 B.调节个人收入分配 C.防止偷税漏税 D.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15.2017年我国对外开放推向纵深,开放型经济水平进一步提高。下列数据反映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是 A.全年货物出口153321亿元 B.全年货物进口124602亿元 C.全年对外直接投资额8108亿元 D.全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8776亿元

2020年高中物理学考必记公式(供参考)

- 1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物理受 力情况 物理运 动情况 牛顿第 二定律 运动学 公式 加速度 a 0v v x t 2 +=高中物理学考必记公式 一、运动学基本公式 1.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 速度公式(无位移):0v v at =+ 位移公式(无末速度):201x v t at 2 =+ 推论公式(无时间):2 2 v v 2ax -= (无加速度): 2、计算平均速度 t x v ??= 【计算所有运动的平均速度】 0v v v 2 += 【只能算匀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3、打点计时器 (1)两种打点计时器 (a )电磁打点计时器: 工作电压(6V 以下) 交流电 频率50HZ (b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220v ) 交流电 频率50HZ 【计数点要看清是相邻的打印点(间隔0.02s )还是每隔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间隔0.1s)】 (2)纸带分析 (a )求加速度公式: (b)求某点速度公式:t x v v t 22==【会根据纸带计算某个计数点的瞬时速度】 二、力学基本规律 1、不同种类的力的特点 (1).重力:mg G =(2r GM g ∝ ,↓↑g r ,,在地球两极g 最大,在赤道g 最小) (2). 弹力: x k F ?= 【弹簧的劲度系数k 是由它的材料,粗细等元素决定的,与它受不受力以及在弹 性线度内受力的大小无关】 (3).滑动摩擦力 N F F ?=μ;【在平面地面上,F N =mg ,在斜面上等于重力沿着斜面的分力】 静摩擦力F 静 :0~F max ,【用力的平衡观点来分析】 2.合力:2121F F F F F +≤≤-合 力的合成与分解: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牛顿运动定律 (1)惯性:只和质量有关 (2)F =ma 【用此公式时,要对物体做受力分析】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性质相同、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这是与平衡力最明显的区别) (4)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切记:一定要先求出加速度) 四、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的速度:与曲线的切线方向相同 特殊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中间时刻速度公式:0t 2 v v v v 2 +== 自由落体运动公式: 速度公式:gt v = 位移公式:2 2 1gt h = 位移和速度的公式: gh v 22= 受力分析顺序:1.重力2.弹力3.摩擦力4.其他力

2018年6月浙江省数学学考试卷和答案解析

2018年6月浙江省数学学考试卷及答案 一 选择题 1. 已知集合{1,2}A =,{2,3}B =,则A B =( ) A. {1} B.{2} C.{1,2} D.{1,2,3} 答案:B 由集合{1,2}A =,集合{2,3}B =,得{2}A B =. 2. 函数2log (1)y x =+的定义域是( ) A. (1,)-+∞ B.[1,)-+∞ C.(0,)+∞ D.[0,)+∞ 答案:A ∵2log (1)y x =+,∴10x +>,1x >-,∴函数2log (1)y x =+的定义域是(1,)-+∞. 3. 设R α∈,则sin( )2 π α-=( ) A. sin α B.sin α- C.cos α D.cos α- 答案:C 根据诱导公式可以得出sin( )cos 2 π αα-=. 4. 将一个球的半径扩大到原来的2倍,则它的体积扩大到原来的( ) A. 2倍 B.4倍 C.6倍 D.8倍 答案:D 设球原来的半径为r ,则扩大后的半径为2r ,球原来的体积为3 43 r π,球后来的体积为 33 4(2)3233 r r ππ=,球后来的体积与球原来的体积之比为3 3323843 r r ππ=. 5. 双曲线 22 1169 x y -=的焦点坐标是( ) A. (5,0)-,(5,0) B.(0,5)-,(0,5) C.(0) , D.(0, , 答案:A 因为4a =,3b =,所以5c =,所以焦点坐标为(5,0)-,(5,0). 6. 已知向量(,1)a x =,(2,3)b =-,若//a b ,则实数x 的值是( )

A. 23- B.23 C.32- D.3 2 答案: A (,1)a x =,(2,3)b =-,利用//a b 的坐标运算公式得到320x --=,所以解得2 3 x =-. 7. 设实数x ,y 满足0 230x y x y -≥??+-≤? ,则x y +的最大值为( ) A. 1 B.2 C.3 D.4 答案:B 作出可行域,如图: 当z x y =+经过点(1,1)A 时,有ax 2m z x y =+=. 8. 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45B =,30C =,1c =,则b =( ) A. 2 B.2 答案:C 由正弦定理sin sin b c B C = 可得sin 1sin 4521sin sin 302 c B b C ??====?9. 已知直线l ,m 和平面α,m α?,则“l m ⊥”是“l α⊥”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B 因为“直线和平面垂直,垂直与平面上所有直线”,但是“直线垂直于平面上一条直线不能判断垂直于整个平面”所以是必要不充分条件。 10. 要得到函数()sin(2)4 f x x π =-的图象,只需将函数()sin 2g x x =的图象( ) A. 向右平移 8π个单位 B.向左平移8 π 个单位

浙江物理学考公式汇总

浙江物理学考公式汇总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学考公式汇总 1.平均速度的定义: x v t =(通用);x vt = 加速度的定义式: 0v v a t -= v a t = 2.速度与时间的关系:0v v at =+; v at = 3.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012x v t at =+; 212 x at = 4.速度与位移的关系:220 2v v ax -=; 22v ax = 5.自由落体公式:v gt =;212 h gt = ;22v gh = 6.竖直上抛公式:0v v gt =-;2012h v t gt =-;2202v v gh -=- 7.平均速度: 022t v v x v v t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瞬时速度) 8.实验公式: (1) 2 2n n t s s v v T ++==;21n n s s aT +-=(连续的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移 差为常数,也是判断运动是否是匀变速运动的一种方法) 9.线速度:22s r v r rn t T πωπ?====? 角速度:22v n t T r θπωπ?====? 10.向心加速度:2222n n F v a r r r T m πω??==== ??? 11.向心力:2 222n n v F m m r m r ma r T πω??==== ??? 12.万有引力:122m m F G r =(条件:质点或均匀球体)

13.万有引力等于重力:2Mm mg G R =?2 22 GM g R gR M G GM gR ?=???=???=?? 14.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2 2222n Mm v G m m r m r ma r r T πω??==== ??? 15. 推出:2n v T GM a r ω??=??????=??????=????=????规律:r 越大越慢。 2324r M GT π= 16.cos W Fl α=,条件:恒力做功(或大小不变的变力,且力的方向总与速度方向成α角,此时l 表示路程) 17.功率:W P t = 一般用计算平均功率,P Fv =一般用来计算瞬时功率。 18.动能定理:22211122W mv mv =-,W 表示合力的功或总功。 19.机械能守恒定律:1122p k p k E E E E +=+ 20.库仑定律:122q q F k r =,条件:真空中静止的点电荷。或均匀带电球。 21.电场强度:F E q =,方向:正电荷受电场力的方向。但与F 、q 均无关。

高中物理学考公式及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学考公式概念总结 一、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 t x v = (定义式) 平均速度的方向即为运动方向 v -平均速度 国际单位:米每秒m/s 常用单位:千米每时 km/h 换算关系 1m/s=3.6km/h (2)加速度t v v t v a 0 t -= ??= 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也叫速度的变化率 {以Vo 为正方向,a 与Vo 同向(做加速运动)a>0;反向(做减速运动)则a<0} 注: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0v ):m/s ; 加速度(a):m/s 2 ; 末速度(t v ):m/s ; 时间(t):秒(s); 位移(x):米(m ); 路程(s):米(m ); 三个基本物理量:长度 质量 时间 对应三个基本单位:m kg s (3) 基本规律: 速度公式 at v v t +=0 位移公式 20 1 2x t at v =+ 几个重要推论: (1)ax v v t 22 02 =- ( o v 初速度, t v 末速度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比如刹车) :a 为负值,) (2)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3) 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 =022t t V V x V t +== 2 s V =注意 公式在什么条件下用比较好?(在什么条件不知或不需要知道或者也用不到时,该用哪个公式?) (at V V t +=0 不涉及到X ) (202 1X at t V += 不需要求t V ) (X 22 02a V V t =- 不涉及到时间 t 求位移)(0X 2t V V V t += = 不知道 a ) (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 (a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T 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用来求纸带问题中的加速度,注意单位的换算) (6)自由落体: ①初速度Vo =0 ②末速度gt V t = ③下落高度2 2 1gt h =(从Vo 位置向下计算) ④推论2 2t V gh = 全程平均速度 2 t V V = 平均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 =g =9.8m/s 2 ≈10m/s 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二、相互作用: 1、重力G =mg (方向竖直向下,g =9.8m/s 2 ≈10m/s 2 ,作用点在重心,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弹力,胡克定律:x F k =弹(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3、求 1F 和2F 两个共点力的合力: (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2 aT x =?

2017高中物理学考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学考公式大全 一、运动学基本公式 1.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 速度公式:(无位移)at v v t +=0 位移公式:(无末速度)202 1at t v x += 推论公式(无时间):ax v v t 220 2 =- (无加速度)t v v x t 2 0+= 2、计算平均速度 t x v ??=【计算所有运动的平均速度】 2 0t v v v += 【只能算匀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3、打点计时器 (1)两种打点计时器 (a )电磁打点计时器: 工作电压(6V 以下) 交流电 频率50HZ (b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220v ) 交流电 频率50HZ 【计数点要看清是相邻的打印点(间隔 )还是每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间隔0.1s)】 (2)纸带分析 (a (b)求某点速度公式:t x v v t 22==【会根据纸带计算某个计数点的瞬时速度】 二、力学基本规律 1、不同种类的力的特点 (1).重力:mg G =(2r GM g ∝ ,↓↑g r ,,在地球两极g 最大,在赤道g 最小) (2). 弹力: x k F ?= 【弹簧的劲度系数k 是由它的材料,粗细等元素决定的,与它受不受力以及在弹 性线度内受力的大小无关】 (3).滑动摩擦力 N F F ?=μ;【在平面地面上,FN=mg ,在斜面上等于重力沿着斜面的分力】 静摩擦力F 静 :0~F max ,【用力的平衡观点来分析】 2.合力:2121F F F F F +≤≤-合 力的合成与分解: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牛顿运动定律 (1)惯性:只和质量有关 (2)F 合=ma 【用此公式时,要对物体做受力分析】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性质相同、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这是与平衡力最明显的区别)

高中物理学考公式及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学考公式及知 识点总结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高中物理学考公式概念总结 一、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 t x v = (定义式) 平均速度的方向即为运动方向 v -平均速度 国际单位:米每秒m/s 常用单位:千米每时 km/h 换算关系 1m/s=3.6km/h (2)加速度t v v t v a 0 t -= ??= 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也叫速度的变化率 {以Vo 为正方向,a 与Vo 同向(做加速运动)a>0;反向(做减速运动)则a<0} 注: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0v ):m/s ; 加速度(a):m/s 2; 末速度(t v ):m/s ; 时间(t):秒(s); 位移(x):米(m ); 路程(s):米(m ); 三个基本物理量:长度 质量 时间 对应三个基本单位:m kg s (3) 基本规律: 速度公式 at v v t +=0 位移公式 2012 x t at v =+ 几个重要推论: (1)ax v v t 22 02=- (o v 初速度,t v 末速度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比如刹车):a 为负值,) (2)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3) 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 =022t t V V x V t +== 2 s V =注意 公式在什么条件下用比较好(在什么条件不知或不需要知道或者也用不到时,该用哪个公 式) (at V V t +=0 不涉及到X ) (202 1 X at t V += 不需要求t V ) (X 2202a V V t =- 不涉及到 时间 t 求位移)(0X 2t V V V t +== 不知道 a ) (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 常数: (a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T 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用来求纸带问题中的加速度,注意单位的换算) (6)自由落体: ①初速度Vo =0 ②末速度gt V t = ③下落高度2 2 1gt h =(从Vo 位置向下计算) ④推论22t V gh = 全程平均速度 2 t V V = 平均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 =g =9.8m/s 2≈10m/s 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二、相互作用: 2 aT x =?

2018年6浙江省数学学考试卷及答案.docx

2018 年 6 月浙江省数学学考试卷及答案 一 选择题 1. 已知集合 A {1,2} , B {2,3} ,则 A I B ( ) A. {1} B. {2} C. {1,2} D. {1,2,3} 答案: B 由集合 A {1,2} ,集合 B {2,3} ,得 A I B {2} . 2. 函数 y log 2 ( x 1) 的定义域是( ) A. ( 1, ) B. [ 1, ) C. (0, ) D. [0, ) 答案: A ∵ y log 2 (x 1) ,∴ x 1 0 , x 1 ,∴函数 y log 2 ( x 1) 的定义域是 ( 1, ) . 3. 设 R ,则 sin( ) ( ) 2 A. sin B. sin C. cos D. cos 答案: C 根据诱导公式可以得出 sin( ) cos . 2 4. 将一个球的半径扩大到原来的 2 倍,则它的体积扩大到原来的( ) A. 2 倍 B. 4 倍 C. 6 倍 D. 8 倍 答案: D 设球原来的半径为 r ,则扩大后的半径为 2r ,球原来的体积为 4 r 3 ,球后来的体积为 3 4 (2 r )3 32 r 3 32 r 3 ,球后来的体积与球原来的体积之比为 3 8 . 3 3 r 3 4 3

5.双曲线 x 2y 2 1 的焦点坐标是() 169 A.(5,0) , (5,0) B.(0,5) , (0,5) C. ( 7,0), (7,0) D.(0,7), (0,7) 答案: A 因为 a 4 , b 3 ,所以 c 5 ,所以焦点坐标为(5,0) , (5,0) . 6. r r (2, r r 已知向量 a( x,1) , b3) ,若 a //b ,则实数 x 的值是() A. 2233 3 B.3 C.2 D.2答案: A r r (2,r r 2 0 ,所以解得x 2 Q a( x,1) ,b3) ,利用 a / /b 的坐标运算公式得到3x. 3 7.设实数 x ,y满足x y0,则 x y 的最大值为( )2x y30 A.1 B.2 C. 3 D. 4 答案: B 作出可行域,如图: 当 z x y 经过点A(1,1)时,有z max x y 2 . 8.在ABC 中,角 A , B , C 的对边分别为 a ,b, c ,已知 B45o,C30o,c 1 ,则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