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水文学题库

工程水文学题库
工程水文学题库

第六章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本章学习的内容和意义: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时,为了建筑物本身的安全和防护区的安全,必须按照某种标准的洪水进行设计,这种作为水工建筑物设计依据的洪水称为设计洪水。设计洪水包含三个要素,即设计洪峰流量、设计洪水总量和设计洪水过程线。按工程性质不同,设计洪水分为:水库设计洪水; 下游防护对象的设计洪水; 施工设计洪水; 堤防设计洪水、桥涵设计洪水等。推求设计洪水有多种途径,本章研究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目的是解决水库、堤防、桥涵等工程设计洪水的计算问题。

本章习题内容主要涉及:防洪标准及其选择;洪峰、洪量样本系列的选样,资料的可靠性、一致性、代表性审查;特大洪水的处理,即不连续系列的经验频率和统计参数的计算方法;典型洪水的选择及放大方法;入库洪水、分期洪水、洪水地区组成等内容。

一、概念题

(一)填空题

1.设计洪水的标准按保护对象的不同分为两类:第一类为保障

的防洪标准;第二类为确保水库大坝等水工建筑物自身安全的洪水标准。

2.设计洪水的标准按保护对象的不同分为两类:第一类为保障防护对象免除一定洪水灾害的防洪标

准;第二类为确保的洪水标准。

3.设计洪水的标准高时,其相应的洪水数值就;则水库规模亦,造价亦;水库安

全所承担风险则。

4.目前我国的防洪规划及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采用先选定,再推求与此

相应的洪峰、洪量及洪水过程线。

5.设计永久性水工建筑物需考虑及两种洪水标准,通常称前者为设计

标准,后者为校核标准。

6.目前计算设计洪水的基本途径有三种,它们分别是、

、。

7.通常用、及三要素描述洪水过程。

8.洪水资料系列有两种情况:一是系列中没有特大洪水值,称为系列;二是系列中有特大

洪水值,称为系列。

9.用矩法计算不连续系列(N年中有a次特大洪水) 统计参数时,假定实测洪水(n年) 除去实测特大洪

水( l次)后构成的(n-l)年系列的和与除去特大洪水后的(N-a)年系列

的相等。

10.在设计洪水计算中,洪峰及各时段洪量采用不同倍比,使放大后的典型洪水过程线的洪峰及各历时的洪量分别等于设计洪峰和设计洪量值,此种放大方法称为 法。

11.在洪水频率计算中加入特大洪水时,计算不连续系列水文统计参数的方法有 和 。

12.在洪水峰、量频率计算中,洪水资料的选样采用 法。 13.对特大洪水进行处理时,洪水经验频率计算的方法有 和 。 14.采用典型洪水过程线放大的方法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两种放大方法是 和 。

15. 对于同一流域,一般情况下洪峰及洪量系列的V C 值都比暴雨系列的V C 值 ,这主要是洪水受 和 影响的结果。

16.一般说来,设计洪水的径流深应 相应的设计暴雨深, 而洪水的V C 值应 相应暴雨的V C 值。

17.入库洪水包括 、 和 。 18.入库洪水过程线较坝址洪水过程线,洪峰变 ,峰现时间 。 19.分期设计洪水各分期的划分是依据 。 20.分期洪水的选样是采用 。 21.分期洪水系列的V C 值比年最大洪水系列的V C 值 。 22.洪水地区组成的计算方法有 和 。

23.在进行设计洪水成果合理性分析时,将1d 、3d 、7d 洪量系列的频率曲线画在同一张频率格纸上,它们不应 ,且间距 。

24.同一个测站,1d 洪量系列的V C 值,一般 于3d 洪量系列的C V 值。 25.年最大洪峰流量系列的V C 值,一般 于年平均流量系列的C V 值。 26.特大洪水的重现期,一般要通过 确定。

27.某站30年实测洪水系列中有一特大洪水,在进行频率计算时没有进行特大洪水处理,设计洪水计算结果将会偏 。

28.典型洪水同频率放大法推求设计洪水,其放大的先后顺序是 、 、 。

29.设计洪水最长历时的选取决定于。

30.洪水事件是随机事件,某水库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在水库运行期间,连续两年发生等于、大于该标准洪水的可能性是。

(二)选择题

1.一次洪水中,涨水期历时比落水期历时[ ] 。

a.长

b.短

c.一样长

d.不能肯定

2.设计洪水是指[ ]。

a.符合设计标准要求的洪水

b.设计断面的最大洪水

c.任一频率的洪水

d.历史最大洪水

3.设计洪水的三个要素是[ ] 。

a. 设计洪水标准、设计洪峰流量、设计洪水历时

b. 洪峰流量、洪水总量和洪水过程线

c. 设计洪峰流量、1d洪量、3d洪量

d. 设计洪峰流量、设计洪水总量、设计洪水过程线

4. 大坝的设计洪水标准比下游防护对象的防洪标准[ ]。

a.高

b.低

c.一样

d.不能肯定

5. 选择水库防洪标准是依据[ ]。

a.集水面积的大小

b.大坝的高度

c.国家规范

d.来水大小

6.在洪水峰、量频率计算中,洪峰流量选样的方法是[ ]。

a.最大值法

b.年最大值法

c.超定量法

d.超均值法

7.在洪水峰、量频率计算中,洪量选样的方法是[ ]。

a. 固定时段最大值法

b. 固定时段年最大值法

c. 固定时段超定量法

d. 固定时段超均值法

8.确定历史洪水重现期的方法是[ ]。

a.根据适线确定

b.按暴雨资料确定

c.按国家规范确定

d.由历史洪水调查考证确定

9.某一历史洪水从发生年份以来为最大,则该特大洪水的重现期为[ ]。

a. N=设计年份 - 发生年份

b. N=发生年份 -设计年份 + 1

c. N=设计年份 - 发生年份 + 1

d. N=设计年份 - 发生年份 - 1

10.某河段已查明在N 年中有a 项特大洪水,其中l 个发生在实测系列n 年内,在特大洪水处理时,对这种不连续系列的统计参数Q 和V C 的计算,我国广泛采用包含特大值的矩法公式。该公式包括的假定是[ ]。

a. l n a N Q Q --=;l

n a

N --=σ

σ

b. Vn N

V

C C =;l

n a

N --=σ

σ

c. l n a N Q Q --=;Vn N

V

C C =; d. l n a N Q Q --=;Sn N S C C =;

11.对特大洪水进行处理的内容是[ ]。

a. 插补展延洪水资料

b. 代表性分析

c. 经验频率和统计参数的计算

d. 选择设计标准 12. 资料系列的代表性是指[ ]。

a. 是否有特大洪水

b. 系列是否连续

c. 能否反映流域特点

d. 样本的频率分布是否接近总体的概率分布 13.三点法配线适用于[ ]。

a.连续系列和不连续系列

b.连续系列

c.不连续系列

d.视系列的长短而定 14. 对设计站历年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对比分析的目的是[ ]。

a.检查洪水的一致性

b.检查洪水的可靠性

c.检查洪水的代表性

d.检查洪水的大小

15.对设计流域自然地理、水利化措施历年变化情况调查研究的目的是[ ]。

a.检查系列的一致性

b.检查系列的可靠性

c.检查系列的代表性

d.检查系列的长短 16.对设计流域历史特大洪水调查考证的目的是[ ]。

a.提高系列的一致性

b.提高系列的可靠性

c.提高系列的代表性

d.使洪水系列延长一年 17. 对设计流域洪水资料长短系列的统计参数相互对比的目的是[ ]。

a.检查系列的一致性

b.检查系列的可靠性

c.检查系列的代表性

d.检查系列的长短 18. 对设计站与上下游站平行观测的流量资料对比分析的目的是[ ]。

a.检查洪水的一致性

b.检查洪水的可靠性

c.检查洪水的代表性

d.检查洪水的大小

19.在同一气候区,河流从上游向下游,其洪峰流量的C V 值一般是[ ]。

a.下上V V C C >

b. 下上V V C C <

c.下上V V C C =

d. 下上V V C C ≤ 20. 在峰、量相关分析中,随洪量统计历时的加长,则[ ]。

a.相关程度愈高

b.相关程度愈低

c.相关程度不变

d.相关程度可能高也可能低 21. 用典型洪水同倍比法(按峰的倍比)放大推求设计洪水,则[ ]。

a.峰等于设计洪峰、量等于设计洪量

b.峰等于设计洪峰、量不一定等于设计洪量

c.峰不一定等于设计洪峰、量等于设计洪量

d.峰和量都不等于设计值 22. 用典型洪水同频率放大法推求设计洪水,则[ ]。

a.峰不一定等于设计洪峰、量等于设计洪量

b.峰等于设计洪峰、量不一定等于设计洪量

c.峰等于设计洪峰、各历时量等于设计洪量

d.峰和量都不等于设计值 23.用典型洪水同倍比法(按量的倍比)放大推求设计洪水,则[ ]。

a.峰等于设计洪峰、量等于设计洪量

b.峰等于设计洪峰、量不一定等于设计洪量

c.峰不一定等于设计洪峰、量等于设计洪量

d.峰和量都不等于设计值 24.一般水库在由典型洪水放大推求设计洪水时,常采用[ ]。

a.同频率放大法

b.同倍比放大法

c.可任意选择两种方法之一

d.同时用两种方法 25.选择典型洪水的原则是“可能”和“不利”,所谓不利是指[ ]。

a. 典型洪水峰型集中,主峰靠前

b.典型洪水峰型集中,主峰居中

c. 典型洪水峰型集中,主峰靠后

d.典型洪水历时长,洪量较大 26. 典型洪水同频率放大的次序是[ ]。

a.短历时洪量、长历时洪量、峰

b. 峰、长历时洪量、短历时洪量

c.短历时洪量、峰、长历时洪量

d. 峰、短历时洪量、长历时洪量 27.对放大后的设计洪水进行修匀是依据[ ]。

a.过程线光滑

b.过程线与典型洪水相似

c. 水量平衡

d.典型洪水过程线的变化趋势 28. 入库洪水包括[ ]。

a.入库断面洪水、区间洪水、库面洪水

b. 洪峰流量、洪量、洪量水过程线

c.地面洪水、地下洪水、库面洪水

d. 上游洪水、中游洪水、下游洪水 29.入库洪水过程线较坝址洪水过程线[ ]。

a.峰值相同、同时出现

b.峰值变小、提前出现

c.峰值变大、提前出现

d.峰值变小、推后出现 30.推求分期设计洪水的原因是[ ]。

a.各分期的洪水成因和洪水大小不同

b. 水库库容的大小不同

c.各分期灌溉和发电用水不同

d. 各分期气候变化无常 31.分期设计洪水各分期的划分是[ ]。

a.设计流域的大小和工程规模

b. 设计流域洪水季节性变化规律和工程要求

c. 根据工程设计标准选定

d. 根据设计规范选定 32.分期洪水的选样是采用[ ]。

a. 各分期年最大值法

b. 全年年最大值法

c. 各月年最大值法

d. 季度年最大值法 33. 分期洪水系列的V C 比年最大洪水系列的V C [ ]。

a. 小

b.大

c. 相等

d. 可能大也可能小 34.洪水地区组成的计算方法有[ ]。

a. 同倍比法和同频率法

b. 典型年法

c. 同频率法

d. 典型年法和同频率法

(三)判断题

1.设计洪水的标准,是根据工程的规模及其重要性,依据国家有关规范选定。[ ]

2.一次洪水过程中,一般涨水期比落水期的历时短。[ ]

3.水利枢纽校核洪水标准一般高于设计洪水标准,设计洪水标准一般高于防护对象的防洪标准。[ ]

4.由于校核洪水大于设计洪水,因而校核洪水控制了水工建筑物的尺寸。[ ]

5.在同一地区,通常大流域洪峰系列的V C 值比小流域洪峰系列的V C 值要小。[ ]

6.在同一条河流上,上游站的洪峰系列的V C 值一般比下游站洪峰系列的V C 值要小。[ ]

7.在同一测站,其年平均流量系列的V C 值比年最大洪峰流量系列的V C 值要大。[ ]

8.在一般情况下,年最大洪量的均值随时段长(T )的增加而增加,其时段平均流量则随时段长(T )减小而减小。[ ]

9.推求某一流域的设计洪水,就是推求该流域的设计洪峰和各历时设计洪量。[ ] 10.同倍比放大法不能同时满足设计洪峰、设计峰量具有相同频率。[ ]

11.同频率控制缩放法,一般情况下只适用于设计洪水过程线,而不适用于设计年径流。[ ] 12.同倍比缩放法用洪量放大倍比计算出来的设计洪水过程线,不能保证各时段洪量同时满足同一设计频率的要求。[ ]

13.同频率放大法计算出来的设计洪水过程线,一般来讲各时段的洪量与典型洪水相应时段洪量的倍比是相同的。[ ]

14.所谓“长包短”是指短时段洪量包含在长时段洪量内,在用典型洪水进行同频率放大计算时,采用的是“长包短”的方式逐段控制放大。[ ]

15.在统计各时段洪量时,所谓“长包短”是指短时段洪量在长时段洪量内统计,在选取各时段洪量样本时,不一定要采用“长包短”方式。[ ]

16.在用同倍比放大法中,已求得洪峰放大倍比为5.1=Q K ,洪量放大倍比为2.1=W K ,则按峰放大后的洪量小于设计洪量,按量放大的洪峰大于设计洪峰。[ ]

17.对某一地点洪水频率计算中,不同频率洪水的设计值是不一样的,但洪水系列的均值、离势系数

V C ,偏态系数S C 则不随频率而变化。[ ]

18.在洪水频率计算中,某一地点同一频率不同时段洪量的设计值是不一样的,但不同洪量系列的均值、离势系数V C ,偏态系数S C 是一样的。[ ]

19.对某一地点典型洪水过程线放大计算中,同倍比放大法中以峰控制推求时的放大倍比与同频率放大法的洪峰放大倍比应是相等的。[ ]

20.在某一地点典型洪水过程线放大计算中,同倍比放大法中以量控制推求时的放大倍比与同频率放大法中最长时段洪量的放大倍比是相等的。[ ]

21.同频率放大典型洪水过程线,划分的时段越多,推求得的放大倍比越多,则放大后的设计洪水过程线越接近典型洪水过程线形态。[ ]

22.在洪峰与各时段洪量的相关分析中,洪量的统计历时越短,则峰量相关程度越高。[ ] 23.一般来说,设计洪水的径流深应小于相应天数的设计暴雨深,洪水的V C 值应小于相应暴雨的V

C 值。[ ]

24.一般来说,设计洪水的V C 值应大于相应暴雨量的V C 值,设计洪水的径流深应大于相应天数的设计暴雨深。[ ]

25. 入库洪水无实测资料,只能用间接方法推求。[ ]

26. 同一设计频率情况下,入库设计洪水比坝址设计洪水洪峰增大,峰现时间提前。[ ] 27.分期设计洪水是指一年中某个时期所拟定的设计洪水。[ ]

28.划定分期洪水时,应对设计流域洪水季节性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结合工程的要求来考虑。[ ]

29.分期设计洪水的选样,采用年最大值法。[ ]

30.分期洪水系列的V C 值应小于年最大洪水的V C 值。[ ]

(四)问答题

1.一次洪水中,是涨水期长还是落水期长?为什么?

2.什么叫设计洪水,设计洪水包括哪三个要素?

3. 大坝的设计洪水标准与下游防护对象的防洪标准有什么异同?

4. 按工程性质不同,设计洪水可分为哪几种?

5. 推求设计洪水有哪几种途径?

6. 如何选取水利工程的防洪标准?

7. 水库枢纽工程防洪标准分为几级?各是什么含义?

8.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的工程,在工程运行的n 年内,其风险率怎样? 9. 在什么情况下可用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10.洪水的峰、量频率计算中,如何选择峰、量样本系列? 11.什么叫特大洪水?特大洪水的重现期如何确定?

12.在洪水计算中应用哪些方法来提高资料的代表性?为什么要对特大洪水进行处理? 13. 如何进行特大洪水处理?

14. 从哪几方面分析论证设计洪水成果的合理性?

15.某河段已查明在N 年中有a 项特大洪水,其中l 个发生在实测系列n 年内,在特大洪水处理时,对这种不连续系列的统计参数Q 和V C 的计算,我国广泛采用包含特大洪水的矩法公式。试分析该公式包括一些什么假定?这些假定与实际情况符合吗?为什么?

16.由流量资料(包含特大洪水)推求设计洪水时,为什么要对特大洪水进行处理?处理的内容是什么?

17.水文资料的“三性审查”指的是什么?如何审查洪水资料的代表性? 18.三点法配线只适用于估算不连续系列的统计参数吗?为什么?

19.在洪水峰、量频率计算工作中,为了提高资料系列的可靠性、一致性和代表性,一般要进行下列各项工作,试在表1-6-1的相应栏中用“+”表明该项措施起作用,用“-”表明该项措施不起作用。

表1-6-1 水文系列三性审查

20.选择典型洪水的原则是什么?

21.典型洪水放大有哪几种方法?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

22. 设计洪水过程线的同频率放大法和同倍比放大法各适用于什么条件?

23 用同频率放大法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有何特点?写出各时段的放大倍比计算公式? 24. 典型洪水同频率放大的次序是什么?

25.依据什么对放大后的设计洪水过程线进行修匀?

26.简述有长期流量资料(其中有特大洪水)时,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方法步骤? 27.指出设计洪水和设计年径流频率计算的主要异同点? 28.什么叫入库洪水?入库洪水包括哪几部分? 29. 入库洪水与坝址洪水有何差异: 30.如何计算入库洪水? 31.如何推求入库设计洪水? 32.什么叫分期设计洪水

33.在划定分析洪水时,如何进行分期划分? 34.分期设计洪水的计算方法如何?

35.如何进行分期设计洪水成果的合理性检查? 36.简述洪水地区组成的计算方法。

二、计 算 题

1.某水库属中型水库,已知年最大洪峰流量系列的频率计算结果为Q =1650 m 3

/s 、6.0=V C ,

V S C C 5.3=。试确定大坝设计洪水标准,并计算该工程设计和校核标准下的洪峰流量。给出-P Ⅲ型曲

线模比系数P K 值表如表1-6-2。

表1-6-2 -P Ⅲ型曲线模比系数P K 值表(V s C C 5.3=)

2.对于设计洪水,其中的频率标准P 实质是工程的破坏率,设某工程洪水设计频率为P=1%,试计算该工程连续50年都安全的概率是多大?风险率有多大?

3.某水库洪水设计频率为P=2%,试计算该工程连续20年都安全的概率是多大?风险率是多大

4.已求得某桥位断面年最大洪峰流量频率计算结果为Q =365 m 3

/s 、72.0=V C ,V S C C 3=。试推求该桥位断面5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P Ⅲ型曲线离均系数Φ值表见表1-6-32。

表1-6-3 -P Ⅲ型曲线离均系数Φ值表

5.某水库坝址断面处有1958年至1995年的年最大洪峰流量资料,其中最大的三年洪峰流量分别为7500 m 3/s 、4900 m 3/s 和3800 m 3

/s 。由洪水调查知道,自1835年到1957年间,发生过一次特大洪水,洪峰流量为9700 m 3/s ,并且可以肯定,调查期内没有漏掉6000 m 3

/s 以上的洪水,试计算各次洪水的经验频率,并说明理由。

6.某水库坝址处有1960~1992年实测洪水资料,其中最大的两年洪峰流量为1480m 3/s 、1250 m 3/s 。此外洪水资料如下:①经实地洪水调查,1935年曾发生过流量为5100 m 3/s 的大洪水,1896年曾发生过流量为4800 m 3/s 的大洪水,依次为近150年以来的两次最大的洪水。②经文献考证,1802年曾发生过流量为6500 m 3/s 的大洪水,为近200年以来的最大一次洪水。试用统一样本法推求上述各项洪峰流量的经验频率。

7.已知某水文站七天洪量(W 7d )与三天洪量(W 3d )为直线关系,该站多年平均七天洪量d W 7=41万m 3,多年平均三天洪量d W 3=32万m 3

,相关系数r=0.930,七天洪量的均方差与三天洪量的均方差之比

21.137=d

d

σ

σ

。已知某年最大三天洪量为85万m 3

,试插补该年最大7天洪量。

8.某水文站有1960~1995年的连续实测流量记录,系列年最大洪峰流量之和为350098 m 3/s ,另外调查考证至1890年,得三个最大流量为Q 1895=30000m 3/s 、Q 1921=35000m 3/s 、Q 1991=40000m 3/s ,求此不连续系列的平均值。

9.某水库坝址处有1954年至1984年实测年最大洪峰流量资料,其中最大的四年洪峰流量依次为:15080m 3

/s ,9670m 3

/s ,8320m 3

/s 和7780m 3

/s 。此外,调查到1924年发生过一次洪峰流量为16500m 3

/s 的大洪水,是1883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且1883年至1953年间其余洪水的洪峰流量均在10000m 3

/s 以下,试考虑特大洪水处理,用独立样本法和统一样本法分别推求上述五项洪峰流量的经验频率。

10.已知某河下游站年最大流量(y )与上游站年年最大流量(x )相关点据具有直线关系,并求得上游站年最大流量的均值x =860m 3/s ,Vx C =0.52;下游站年年最大流量均值y =1230m 3/s ,Vy C =0.50,相关系数r=0.92。试根据上游站1935年最大流量2500 m 3/s ,插补下游站1935年最大流量。

11.某水文站有1950~2001年的实测洪水资料,其中1998年的洪峰流量2680 m 3/s ,为实测期内的特大洪水。另根据洪水调查,1870年发生的洪峰流量为3500 m 3/s 和1932年发生的洪峰流量为2400 m 3/s 的洪水,是1850年以来仅有的两次历史特大洪水。现已根据1950~2001年的实测洪水资料序列(不包括1998年洪峰)求得实测洪峰流量系列的均值为560 m 3/s ,变差系数为0.95。试用矩法公式推求1850年以来的不连续洪峰流量序列的均值及其变差系数为多少?

12.某水文站根据实测洪水和历史调查洪水资料,已经绘制出洪峰流量经验频率曲线,现从经验频率曲线上读取三点(2080,5%)、(760,50%)、(296,95%),试按三点法计算这一洪水系列的统计参数。给出S 与C S 关系表和-P Ⅲ型曲线离均系数Φ值表如下:

表1-6-4 P=5-50-95%时S 与C S 关系表

表1-6-5 -P Ⅲ型曲线离均系数Φ值表

13.某水库坝址具有1968~1995年共28年实测洪峰流量资料,通过历史洪水调查得知,1925年发生过一次大洪水,坝址洪峰流量6100 m 3/s 。实测系列中1991年洪水为自1925年以来的第二大洪水,洪峰流量4900m 3/s 。试用三点法推求千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给出S 与C S 关系表和-P Ⅲ型曲线离均系数Φ值表如下:

表1-6-6 P=5-50-95%时S 与C S 关系表

表 1-6-7 -P Ⅲ型曲线离均系数Φ值表

14.已求得某站三天洪量频率曲线为:d W 3=2460(m 3

/s.d )、60.0=V C ,V S C C 2=,选得典型洪水过程线如下表,试按量的同倍比法推求千年一遇设计洪水过程线。 表1-6-8 某站典型洪水过程线

15.已求得某站洪峰流量频率曲线,其统计参数为:Q =500m 3

/s 、60.0=V C ,V S C C 3=,线型为P-Ⅲ型,并选得典型洪水过程线如表1-6-9,并给出-P Ⅲ型曲线模比系数P K 值表如表1-6-10,试按洪峰同倍比放大法推求百年一遇设计洪水过程线。

表1-6-9 某站典型洪水过程线

表1-6-10 -P Ⅲ型曲线模比系数P K 值表(V s C C 3=)

16.已求得某站年最大三天洪量频率曲线的统计参数:P W =2160万m 3,5.0=V C ,V S C C 5.3=,线型为P ─Ⅲ型,并选得典型洪水过程线如表1-6-11。试按同倍比放大法(按三天洪量的倍比)推求该站千年一遇设计洪水过程线。-P Ⅲ型曲线离均系数Φ值表见表1-6-12。

表1-6-11 典型洪水过程线表

表1-6-12 -

PⅢ型曲线离均系数Φ值表

17.已求得某站百年一遇洪峰流量和1天、3天、7天洪量分别为:Q m,p=2790m3/s、W1d,p=1.20亿

m3,W3d,p=1.97亿m3,W7d,p=2.55亿m3。选得典型洪水过程线,并计算得典型洪水洪峰及各历时洪量分别为:Q m=2180m3/s、W1d=1.06亿m3,W3d=1.48亿m3,W7d=1.91亿m3。试按同频率放大法计算百年一遇设计洪水的放大系数。

18.已求得某站千年一遇洪峰流量和1天、3天、7天洪量分别为:Q m,p=10245m3/s、W1d,

p =114000()

[]h

s

m?

/3、W3d,p=226800()

[]h

s

m?

/3、W7d,p=348720()

[]h

s

m?

/3。选得典型洪水过程线如表1-

6-13。试按同频率放大法计算千年一遇设计洪水过程线。

表1-6-13 典型设计洪水过程线

19.某水文站有1950~1989年的实测洪水资料,其中1983年的洪峰流量2510 m3/s,为实测期内的特大洪水。另根据洪水调查,1886年发生的洪峰流量为3100 m3/s和1932年发生的洪峰流量为2100

m3/S的洪水,是1850年以来仅有的两次历史特大洪水。现已根据1950~1989年的实测洪水资料序列,求得其一般洪峰流量的均值为510 m3/s,变差系数为1.25。试用矩法公式推求1850年以来的不连续洪峰流量序列的均值及其变差系数为多少?

20.某水文站根据实测洪水和历史调查洪水资料,已经绘制出洪峰流量经验频率曲线,现从经验频率曲线上读取三点(2470,3%)、(760,50%)、(200,97%),试按三点法计算这一洪水系列的统计参

数。给出S 与C S 关系表和-P Ⅲ型曲线离均系数Φ值表如下:

表1-6-14 P=3-50-97%时S 与C S 关系表

表1-6-15 -P Ⅲ型曲线离均系数Φ值表

21.已求得某流域下游设计断面发生频率P=1%的三天设计洪量P W 下,=1230万m 3

,上游断面也发生同频率的洪水P W 上,=820万m 3

,试计算区间发生相应洪水的三天洪量是多少。

22.已求得某流域下游设计断面发生频率P=0.1%的7天设计洪量P W 下,=4300万m 3

,区间也发生同频率的洪水P W 区,=1860万m 3

,试计算上游断面发生相应洪水的7天洪量是多少。若选择一次典型洪水,各分区7天典型洪量分别为下,典W =2870万m 3

、区,典W =1150万m 3

、上,典W =1720万m 3

,试计算各分区典型洪水的放大倍比。

23.已求得某流域下游设计断面发生频率P=1%的3天设计洪量P W 下,=2150万m 3

,典型洪水各分区3天典型洪量分别为下,典W =1150万m 3

、区,典W =530万m 3

、上,典W =620万m 3

,试用典型年法计算各分区设计洪量。

工程水文学试题___B卷

《工程水文学》试卷(A )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 得分 __________ 一、 名词解释(20分) 1、水文循环:指的是水从陆地表面或海洋表面蒸发,水蒸气上升到空中汇集成雨 重新降落到地面或海洋表面,一部分水参与径流汇入河流海洋,另一部分水再次 蒸发,循环以上过程。这个循环过程叫做水文循环。 2、流域:河流接受补给的区域成为一条河流的流域,流域的面积就是集水线所 包含的汇水面积。 3、水位:江河湖海及水库等水体在某一点的水面到标准基面的高程为这一点的 水位。 4、重现期:某一水文现象重复出现一次的时间,也成多长时间一遇。 5、设计洪水:指的是某一设计频率的洪峰,洪量及洪水过程线 二、填空:(32分) 1、某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200mm ,多年平均蒸发流量为800 mm ,问 该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 400 mm ,多年平均径流系数为 0.33 。 2、 某水尺零点高程为21.236,水尺读数为0.32 m ,则水位 21,556m 。 3、 垂线测点流速V O .2=2.1 m/s ,则垂直线平均流速 V= _____ m/s 4、 随机事件A ,在n 次试验中,实际出现了 m 次,其比值m/n 叫做事 : i i i

件A在n次试验中出现的频率_______ ,当试验次数n充分大时,则m/n可作 概率近似值。 5、P=10%,相应设计年径流量Q p=800m3/s,它表示年径流量Q 大于800m3/s的丰水年, 平均10 年一遇。 6、推求水文设计值时,水文资料都要进行可靠___________ 、一致性和还原 性 ______ 、 代表性 ________ 三性审查。 7、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主要有折减系数法和定点定面 法推求设计面暴雨量。 8、某工程量设计洪水的设计标准为百年一遇,它意味当地每年都存在着超过设 计流量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为1/100 ,这项工程每年的失事 概率为1/100 。 三、某河流无实测水文资料,根据水文比拟法,已求得设计断面年径流统 计参数Q=51.0 m3/s,C v=0.20、C S=2CV,求设计枯水年P=90%的设计年径流。根据下列代表年推求设计年径流量的年分配。(15分) 枯水代表年 附:皮尔逊皿型频率曲线的模化系数K p值表(C S=2C V)

工程水文学_复习题及答案_FXT392210_1112

《工程水文学》复习题 一、概念题 1、标准地下退水曲线: 2、径流系数: 3、洪峰流量模数: 4、露点: 5、流域面积: 6、对流雨: 7、河网密度 8、连序系列 9、水文测站 10、水循环 11、重现期 12、设计洪水 13、流量历时曲线 14、推移质输沙率 15、单位水样含沙量 16、多年平均输沙量 二、填空题 1. 地球上的水以____态,____态,____态三种形式存在于自然界的____ 、_____ 和_____ 中。 2. 空气中的水汽凝结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即要有吸附水分的_______, 以及使空气湿度_____________状态。 3. 按水文循环的规模和过程不同,水文循环可分为_______循环和________循环。 4. 水循环的重要环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一条河流,沿水流方向,自上而下可分为、、、、五段。 6. 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在垂直方向彼此相重合,且在流域出口河床下切较深的流域,称__________流域;否则,称流域。 7. 对流层内,与降水有关的气象因素主要有:、、、、等。 8. 按暖湿空气抬升而形成动力冷却的原因,降雨可分为______雨, ______雨, ______雨, ______雨。 9. 对流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0. 计算流域平均雨深的方法通常有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1.流域总蒸发包括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 12. 降雨初期的损失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华水研究生入学试题及题解

第二篇 第三篇研究生入学试题及题解 Ⅰ、研究生入学试题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200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工程水文学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只允许选择一个答案) 1、偏态系数C s >0,说明随机变量x[ ]。 a、出现大于均值x的机会比出现小于均值x的机会多 b、出现大于均值x的机会比出现小于均值x的机会少 c、出现大于均值x的机会与出现小于均值x的机会相等 d、出现小于均值x的机会为零 2、减少抽样误差的途径是[ ]。 a、增大样本容量 b、提高观测精度 c、改进测验仪器 d、提高资料的一致性 3、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时,一般假定[ ]。 a、设计暴雨的频率大于设计洪水的频率 b、设计暴雨的频率等于设计洪水的频率 c、设计暴雨的频率小于设计洪水的频率 d、设计暴雨的频率大于、等于设计洪水的频率 4、降雨在流域上分布不均匀是单位线变化的主要原因,当暴雨中心在上游时,所形成的单位线[ ]。 a、峰值大,洪峰出现时间迟 b、峰值大,洪峰出现时间早 c、峰值小,洪峰出现时间早 d、峰值小,洪峰出现时间迟 5.在湿润地区用蓄满产流法计算的降雨径流相关图的上部表现为一组[ ]。 a、非平行直线 b、非平行曲线

c 、间距相等的平行直线 d 、间距相等的平行曲线 二、填空题 (每题2分,共10分) 1、包气带土壤中所能保持的水分的最大值称为 。 2、我国计算日平均水位的日分界是从 时至 ;计算日降水量的日分界是从 时至 时。 3、在洪水峰、量频率计算中,洪水资料的选样采用 方法。 4、流域汇流时间是指 。 5、相关分析中两变量具有幂函数(y =ax b )的曲线关系,此时回归方程中的参数一般采用 的方法确定。 三. 是非题 (每题2 分,共 10 分) 1、按照蓄满产流的概念,仅在蓄满的面积上产生净雨。( ) 2、水文频率计算中配线时,减小V C 可以使频率曲线变陡。( ) 3、在干旱地区,当降雨满足初损后,若雨强i 大于下渗率f 则开始产生地面径流。( ) 4、纳希瞬时单位线U (0,t )的参数n 减小时,单位线U (0,t )的峰现时间提前。( ) 5、三点法配线只适用于估算不连续系列的统计参数。( ) 四. 问答题 (每题 10 分,共30 分) 1、简述暴雨资料充分时,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方法步骤。 2、水文资料的“三性审查”指的是什么?如何审查资料的代表性? 3、由流量资料(包含特大洪水)推求设计洪水时,为什么要对特大洪水进行处理?处理的内容是什么?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已知某流域年降雨量(P )与年径流深(R )相关点据具有直线关系,并求得年雨量的均值P =1300mm ,P V C ,=0.16;年径流深的均值R =780mm ,R V C ,=0.15,相关系数r=0.98。试求(1)当年降雨量为1400mm 时,相应的年径流深为多少?(2)当年径流深为500mm 时,相应的年降雨量为多少? 2、某水库坝址处有1960~1992年实测洪水资料,其中最大的两年洪峰流量为1480m 3/s 、1250 m 3/s 。此外洪水资料如下:(1)经实地洪水调查,1935年曾发生过流量为5100 m 3/s 的大洪水,1896年曾发生过流量为4800 m 3/s 的大洪水,依次为近150年以来的两次最大的洪水。(2)经文献考证,1802年曾发生过流量为6500 m 3/s 的大洪水,为近200年以来的最大一次洪水。试用统一样本法推求上述5项洪峰流量的经验频率。

工程水文学复习题样本

√水文现象变化的基本规律可分为二个方面, 它们是: 动态物理规律( 成因规律) 和统计规律。 √按水文循环的规模和过程不同, 水文循环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自然界中, 海陆之间的水文循环称大循环。√自然界中, 海洋或陆面局部的的水循环称小循环。 √水循环的重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单位河长的落差称为河道纵降比。√河流某一断面的集水区域称为流域。 √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在垂直方向彼此相重合, 且在流域出口河床下切较深的流域, 称闭合流域; 否则, 称不闭合流域。√日雨量大于等于50mm的降水成为暴雨。√当气温下降, 空气达到饱和水汽压时的温度成称为露点。 √按暖湿空气抬升而形成动力冷却的原因, 降雨可分为锋面雨、地形雨、对流雨和气旋雨。 √每日8时至次日8时降水量为当日降水量。 √水面蒸发量每日8时观测一次, 将今日8至明日8时的蒸发水深, 作为本日的水面蒸发量。 √中国计算日平均水位的日分界是从0时至24 时。√计算日平均流量的日分界是从0时至24时。 √由各次观测或从自记水位资料上摘录的瞬时水位值计算日平均水位的方法有算术平均法和面积包围法两种。 √水位流量关系可分为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和不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两类, 同一水位只有一个相应流量, 其关系呈单一的曲线, 这时的水位流量关系称为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 同一水位不同时期断面经过的流量不是一个定值, 点绘出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其点据分布比较散乱, 这时的水位流量关系称为不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 √土壤中的水分按主要作用力的不同, 可分为吸湿水、薄膜水、毛管水和重力水等类型。 √包气带土壤中所能保持的水分最大量称为田间持水量。 √在充分供水条件下, 干燥土壤的下渗率(f)随时间(t)呈递减变化, 称为下渗曲线。 √以埋藏条件为依据, 地下水可划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和承压水三种类型。 √流域总蒸发包括水面蒸发、土壤蒸发和植物蒸发。√河川径流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产流过程和汇流过程。 √河川径流的成分包括地面径流、壤中流和地下径流。√汇流过程包括坡地汇流和河网汇流两个阶段。 √某一时段的降雨与其形成的径流深之比值称为径流系数( 应当是径流深与降雨之比值) 。 √流域出口断面的流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值称为径流模数。 √计算流域平均降水量( 雨深) 的方法一般有器测法、雷达探测、利用卫星云图估算。

工程水文学题库

第六章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本章学习的内容和意义: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时,为了建筑物本身的安全和防护区的安全,必须按照某种标准的洪水进行设计,这种作为水工建筑物设计依据的洪水称为设计洪水。设计洪水包含三个要素,即设计洪峰流量、设计洪水总量和设计洪水过程线。按工程性质不同,设计洪水分为:水库设计洪水; 下游防护对象的设计洪水; 施工设计洪水; 堤防设计洪水、桥涵设计洪水等。推求设计洪水有多种途径,本章研究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目的是解决水库、堤防、桥涵等工程设计洪水的计算问题。 本章习题内容主要涉及:防洪标准及其选择;洪峰、洪量样本系列的选样,资料的可靠性、一致性、代表性审查;特大洪水的处理,即不连续系列的经验频率和统计参数的计算方法;典型洪水的选择及放大方法;入库洪水、分期洪水、洪水地区组成等内容。 一、概念题 (一)填空题 1.设计洪水的标准按保护对象的不同分为两类:第一类为保障 的防洪标准;第二类为确保水库大坝等水工建筑物自身安全的洪水标准。 2.设计洪水的标准按保护对象的不同分为两类:第一类为保障防护对象免除一定洪水灾害的防洪标 准;第二类为确保的洪水标准。 3.设计洪水的标准高时,其相应的洪水数值就;则水库规模亦,造价亦;水库安 全所承担风险则。 4.目前我国的防洪规划及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采用先选定,再推求与此 相应的洪峰、洪量及洪水过程线。 5.设计永久性水工建筑物需考虑及两种洪水标准,通常称前者为设计 标准,后者为校核标准。 6.目前计算设计洪水的基本途径有三种,它们分别是、 、。 7.通常用、及三要素描述洪水过程。 8.洪水资料系列有两种情况:一是系列中没有特大洪水值,称为系列;二是系列中有特大 洪水值,称为系列。 9.用矩法计算不连续系列(N年中有a次特大洪水) 统计参数时,假定实测洪水(n年) 除去实测特大洪 水( l次)后构成的(n-l)年系列的和与除去特大洪水后的(N-a)年系列

2004-2005学年河海大学第一学期《工程水文学》试题(B卷)及答案

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工程水文学》试题(B卷)及答案 (水务工程专业03级)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在横线上填上所选结果的序号(单选,每题2分) 1、如果平原地区的雨量站稀疏且分布不均匀,采用(2)计算面平均雨量比较合适。 (1)算术平均法;(2)加权平均法;(3)等雨深线图法 2、河道的糙率增大则河道过水能力(2);河道的比降增大则河道的过水能力。 (1)增大;(2)减小;( 3)不变 3、霍顿下渗公式中的参数f0,f c,K与(3)有关。 (1)降雨强度;(2)土壤含水量;(3)土壤性质 4、闭合流域多年平均雨量1000mm,多年平均径流深350mm,流域最大蓄水能力100mm,则多年平均蒸发量为(2) mm。 (1)550;(2)650;(3)750 5、在流域径流形成和消退过程中,(1)退水速度最快。 (1)地表径流;(2)表层流;(3)地下径流 6、流域内修建大型水库后,通常情况下多年平均径流深(2)。 (1)增加;(2)减少;(3)不变 7、设事件A、B相互独立,且P(A)=0.4;P(B)=0.05,则P(AB)=(2);P(A+B)=(4)。 (1)0.2;(2)0.02;(3)0.45;(4)0.43;

8、某堤防设计标准P=0.05。今后十年内发生河道水位超过堤顶高程的概率(3)。 (1)0.0510 ;(2)1 - 0.0510 (3)1-( 1-0.05 )10 9、已知均值EX = 100.0mm,离差系数Cv = 0.40,离均系数φp=6.5,则设计值x p=(1) mm。 (1)360.0;(2)260.0;(3)260.5 10、城市化地区一般不采用直接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方法,主要原因是流量资料不满足(1)。 (1)一致性;(2)代表性;(3)可靠性 11、如果设计枯水流量为2.5 m3/s,则供水保证率为(1)。 (1)P( Q>2.5 m3/s );(2)1-P( Q>2.5 m3/s );(3)1 / P( Q>2.5 m3/s ) 12、在一般情况下,月降雨径流相关图的精度(3)年降雨径流相关图。 (1)高于;(2)等于;(3)低于 13、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是假定设计暴雨的频率(3)设计洪水的频率。 (1)大于;(2)小于;(3)等于 14、已知某流域按三小时时段的一次净雨过程为11.5,3.0,25.0,13.5,4.5(mm),产生的地下径流总量为30.0mm,则分析出该次雨洪事件的稳定入渗率f c=(2) mm/h。 (1)2.0 ;(2)2.5 ;(3)6.0 15、一般情况下,采用等流时线方法推求出的流域流量过程线洪峰 (1)实测洪峰。

《工程水文学》考试大纲及知识点整理

2012年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 《工程水文学》考试大纲 一、理解地球上的水量平衡原理。 在水文循环过程中,对任意区域、任一时段进入水量与输出水量之差额必等于其蓄水量的变 化量,这 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可列出水量平衡方程。对某一区域,有 I?O=?S 式中:I、O——给定时段内输入、输出该区域的总水量; ?S——时段内区域蓄水量的变化量,可正可负。 二、水文现象有哪些基本规律和相应的研究方法? 上可分为成因规律和统计规律两类,相应地,水文计算方法则分为成因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也有将水文规律分为三类的,即成因规律、统计规律和地区综合规律,相应地,水文计算方法则分为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地区综合法。 三、试述水文学的定义。工程水文学与水文学有何联系?主要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 研究自然界各种水体的存在、循环和分布,物理与化学特性,以及水体对环境的影响和作用,包括对生物特别是对人类的影响。 水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为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行管理提供水文依据的一门科学。 工程水文学是水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大规模开展,为满足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的迫切需要,水文工作者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大量的、深入的试验研究,使水文学发展到工程水文学阶段。 水文计算、水利计算、水文预报(水文分析与计算及水文预报)。 四、何谓年径流?它的表示方法和度量单位是什么? 一年期间通过河流某一断面或流域出口断面的总水量。 径流可以用年径流总量W(m3)、年平均流量Q(m3/s)、年径流深R (mm)及年径流模数M(mm/s·km2)等表示。

五、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有哪些?水文循环的内因和外因是什么?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 2. 水循:水具有固、液、气三态互相转化的物理特性。 3. 水循:太阳辐射和地球的重力作用。 六、简述水文测站的类型并说明水文测站布设的基本内容。 :基本站和专用站。 2. 布设 建站包括选择测验河段和布设观测断面。 水文测站一般应布设基线、水准点和各种断面,即基本水尺断面、流速仪测流断面、浮标测流断面及比降断面。 (1)基本水尺断面上设立基本水尺,用来进行经常地水位观测。 (2)测流断面应与基本水尺断面重合,且与断面平均流向垂直。若不能重合时,已不能相距过远。 (3)浮标测流断面有上、中、下三个断面,一般中断面应与测流仪测流断面重合。上、下断面之间的间距不宜太短,其距离应为断面最大流速的50~80倍。 (4)比降断面设立比降水尺,用来观测河流的水面比降和分析河床的糙率。 七、什么是流域?流域的分水线是什么?简述流域的类型。 地面水和地下水的区域称为流域,也就是分水线包围的区域。 邻流域的分界线,称为分水线。 分水线有地面、地下之分。 八、径流的形成过程如何?影响径流的主要因素是哪三个? 是指降水所形成的,沿着流域地面和地下向河川、湖泊、水库、洼地等流动的水流。 流域内,自降雨开始到水流汇集到流域出口断面的整个物理过程,称为径流形成过程。径流形成过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为了便于分析,一般把它概括为产流过程和汇流过程两个阶段。

工程水文学复习题

工程水文学复习题

《工程水文学》课程 练习3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得分: 分 1.对于超渗产流,一次降雨所产生的径流量取决于[ D ]。 a 、降雨强度 b 、降雨量和前期土壤含水量 c 、降雨量 d 、降雨量、降雨强度和前期土壤含水量 2.一次暴雨的降雨强度过程线下的面积表示该次暴雨的[ B ]。 a 、平均降雨强度 b 、降雨总量 c 、净雨总量 d 、径流总量 3.在湿润地区,当流域蓄满后,若雨强i 大于稳渗率f c ,则此时下渗率f 为[ c ]。 a 、 f >i b 、f =i c 、f =f c d 、f <f c 4.以前期影响雨量(Pa )为参数的降雨(P )径流(R )相关图P -Pa -R ,当Pa 相同时,应该P 越大,[ c ]。 a 、损失相对于P 愈大,R 愈大 b 、损失相对于P 愈大,R 愈小 c 、损失相对于P 愈小,R 愈大 d 、损失相对于P 愈小,R 愈小 5. 用典型暴雨同倍比放大法推求设计暴雨,则 [d ]。 a 、务历时暴雨量都等于设计暴雨量 b 、各历时暴雨量都不等于设计暴雨量 c 、各历时暴雨量可能等于、也可能不等于设计暴雨量 d 、所用放大倍比对应历时暴雨量等于设计暴雨量,其他历时暴雨量不一定等于设计暴雨量 6.用同频率法计算设计暴雨相应的前期影响雨量Pa,p ,其计算公式为[ b ]。 a 、 m p p a p a I x P x P =-+=)(, b 、m p p a p a I x P x P ≤-+=)(, c 、m p p a p a I x P x P >-+=)(, d 、m p a p a I x P x P ≤-+=)(, 7.在等流时线法中,当净雨历时t s 小于流域汇流时间m τ时,洪峰流量是由[d ]。a 、全部流域面积上的部分净雨所形成 b 、全部流域面积上的全部净雨所形

工程水文学习题册简答

第一章绪论 三、简答题 1.工程水文学与水文学有何联系?主要包括哪两方面的容? 答:工程水文学是水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大规模开展,为满足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的迫切需要,水文工作者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大量的、深入的试验研究,使水文学发展到工程水文学阶段。它主要包括水文分析与计算及水文预报两方面的容。 2.工程水文学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有何作用? 答:工程水文学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的作用主要是:(1)规划设计阶段,为规划设计工程位置、规模提供设计洪水、设计年径流等水文数据;(2)施工阶段,为施工设计提供设计水文数据,为指导现场施工,提供施工水文预报;(3)运用管理阶段,提供各类水文预报成果,确保工程安全和发挥最大效益;同时,还需不断进行水文复核,提供新情况下的设计水文数据。 第二章流域径流形成过程 三、简答题 1. 如何确定河流某一指定断面控制的流域面积? 答:(1)搜集指定断面以上河流所在地区的地形图;(2)在地形图上画出地面集水区的分水线;(3)用求积仪量出地面分水线包围的面积,即流域面积。 2. 蒸发折算系数K值的大小随哪些因素而异? 答:蒸发器折算系数K值的大小主要随下列因素影响而变化: (1)蒸发器的类型; (2)地理环境情况; (3)季节月份的不同。 3. 对于闭合流域来说,为什么径流系数必然小于1? 答:因为流域出口的径流过程是相应的降雨扣除损失后的净雨形成的,显然,其径流量必然比相应的降雨量小,所以径流系数必然小于1。 4. 河川径流是由流域降水形成的,为什么久晴不雨河水仍然川流不息? .答:河川径流是流域降雨通过产流、汇流过程形成的,汇流包括地面汇流和地下汇流,前者主要受控于河网、湖泊的调蓄作用,后者主要受控于地下水库的调蓄作用,使径流过程变远远比降雨过程平缓和滞后,尤其是地下汇流速度极其缓慢,使河川径流常年不断。

工程水文学课后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工程水文学课后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水资源?怎样理解水资源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水资源是指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与煤、石油等矿产资源不同,水资源的数量具有可更新补充的特点,但随着城市和农业的发展,人口和用水量的急剧增长,人类对水资源需求量日益增长,而可利用的水资源是有限的,可更新补充的水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必须十分重视,珍惜利用。 2、中国的水资源有哪些特点? 中国的水资源总量不算少,但人均水量低;地区上分布极不均匀;与耕地、人口分布不相匹配;年内、年际变化大。 3、实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战略有何意义? 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应当使预期得到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亦即正面效益与因开发利用所导致的不利于环境的副作用,亦即负面效益相平衡,并力求前者稍大于后者以利人类社会的不断完善和进步。 4、水资源与水文学有何关系? 水文学是研究地球水圈的存在与运动的科学。主要研究地球上水的形成、循环、时空分布、化学和物理性质以及水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为人类防治水旱灾害、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不断改善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提供科学依据。 5、水文分析计算在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是什么? 规划设计阶段水文学计算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工程规模;施工阶段要修建一些临时性建筑,也需要进行水文计算;运用管理阶段,需知道未来一定时期的来水情况, 据此编制水量调度方案。 6、水文分析计算经常采用哪些研究方法?根据是什么? 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地理综合法。

第二章水循环与径流形成 1、何谓自然界的水循环?产生水循环的原因是什么? 水圈中各种水体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地面和地下径流的往复循环过程成为水循环,海陆间的水循环成为大循环,局部的水循环成为小循环。产生水循环的内因是水在通常环境下气、液、固易于转化;外因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 2、何谓水量平衡原理?水量平衡方程中经常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根据物质不灭定律可知,在水循环过程中,对于任一区域,在任一时段内,进入的水量与输出的水量之差额必等于其蓄水量的变量,这就是水量平衡原理。水量平衡方程中考虑的因素有:降水量和蒸发量。地表、地下径流量以及地下蓄水量的变量。 3、比较大的河流自上而下可分为哪几段?各段有什么特点?如何确定河流某一指定断面控制的流域面积? 一条河流自上而下可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五段。河源是河流的发源地;上游,河流的上游连接河源,水流具有较高的位置势能,在重力作用下流动,受河谷地形的影响,水流湍急,落差大,冲刷强烈;中游,河槽地势渐趋平缓,两岸逐渐开阔,河面增宽,水面比降减小,两岸常有滩地,冲淤变化不明显,河床稳定;下游,与河口相连,一般处于平原区,河床宽阔,河床坡度和流速都较小,淤积明显,浅滩和河湾较多;河口,河流的终点。 通常可在适当的比例尺的地形图上定出流域分水线,然后用求积仪量出它所包围的面积,成为流域面积,用F表示,单位为km2。 4、河流与流域有哪些主要特征? (1)降雨形成的地表水,在重力作用下沿着陆地表面曲线形凹地流动,依大小 可分为江(河)、溪、沟等,其间并无精确分界,统称河流 基本特征:河流长度,自河源沿主河道至河口的距离;河流断面,横断面和纵断面;河道纵比降,单位河长的落差,即J二丁;河网密度,河流平均单位面积内河流的总长度。 (2)汇集地面和地下水的区域称为流域,也就是分水线包围的区域。

《工程水文学》网上作业题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工程水文学网上作业题 第1章绪论 一、填空题 1、水资源通常是指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包括()和()2个方面。 2、对人类最为实用的水资源,是陆地()量、江河()量和浅层地下()量。 3、江河径流和浅层地下淡水的补给来源是()。 4、降水量和江河径流量在各年之间和年内各月之间水量都不均衡,多水年和年内的多水期常造成()灾害,少水年和年内的少水期常发生()灾害。 5、从数量上看,降水量和江河径流量都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年内的多水期称汛期或()期,年内的少水期称非汛期或()期。 6、评价一个区域的水资源数量指标一般包括()量、()水资源量、()水资源量、()总量等。 7、常用统计时段内的()年降水量和()年降水量的比值表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该比值称为极值比。 8、当采用极值比表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时,极值比大表示降水量的()变化大,反之亦然。 9、广义的水文学包括()水文学、()水文学、水文气象学和()水文学。 10、在学科分支方面,工程水文学属于()水文学范畴。 11、工程水文学的主要内容为水文测验、水文()和水文预报,由于水文测验和水文预报现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水文()是工程水文学的主要内容。 12、水文分析计算可为水利水电工程的()阶段、()阶段和()阶段提供水文数据。 13、在水利水电工程的()阶段、()阶段和()阶段,一般都要进行水文计算。 14、自然界中的水文现象极其复杂,但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性、()性和()性。 15、由于水文现象具有()性,因此可将数理统计方法应用于水文分析计算。 16、按照要求不同,工程水文学的研究方法通常可以分为3类,即()法、()法和()法。 二、名词解释 1、水资源 2、水文学 3、成因分析法 三、简答题 1、我国水资源具有哪些特点? 2、按照年降雨量和年径流深的大小,可将我国划分成哪几个地带? 3、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4、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是什么? 四、论述题 1、实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战略有何意义? 2、水文分析计算在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是什么? 3、水文现象有哪些基本特性? 4、水文分析计算经常采用哪些研究方法?其根据是什么 第2章水循环与径流的形成 一、填空题

四川大学工程水文学2006年考题

2006年《工程水文学》课程试卷及部分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16分) 水循环 水量平衡原理 水文比拟法 设计保证率 经验频率曲线 正常蓄水位设计洪水一回运用完全年调节 二填空题(22分) 1.水文现象的基本规律:和、。 答:地区性、随机性、周期性 2.不稳定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有:、、 。 答:受洪水涨落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受河床冲淤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受变动回水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 3.流域面平均降雨量计算方法:。 答:算术平均法、垂直平均法、等雨深线法 4.某流域多年平均流量Q0=15m3/s,流域面积F=1000km2,流域多年平均年降雨量H0=815mm,则该流域多年径流模数M0 =,多年平均蒸发量E0 =。 答:0.015 m3/s·km2,342mm 5.频率P=90%,其对应的重现期为T= 。 答:5年 6.日调节水电站的装机容量由组成。 答:N 日、(N 备 ) 、 (N 备(季 ) 7.水文资料“三性审查”包括:、。

答:可靠性、一致性和代表性 8.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的关系有。 答:完全相关、零相关、相关关系 9.设计年径流量年内分配计算时,典型年选择原则是:、 。 答:与设计年径流接近的年份、对工程较不利的年份 10.某水文变量频率曲线,当均值和Cv不变,Cs值时,则该线上端变陡,下端变缓,中部右突。 答:增大 11.在一定的兴利目标下,设计年径流的设计频率愈大,则相应的设计年径流量就愈_ _ ___,要求的水库兴利库容就愈___ __。 答:小、大 三、选择填空题(15分) 1.某水文站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当受洪水涨落影响时,则[d____]。 a、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上抬 b、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下降 c、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呈顺时绳套状 d、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呈逆时绳套状 2.在水文频率计算中,我国一般选[a____]作为理论频率曲线。 a、皮尔逊Ⅲ型分布 b、正态分布 c、对数正态分布 d、极值分布 3.对设计流域历史特大洪水调查考证的目的是[c____]。 a、提高系列的一致性 b、提高系列的可靠性 c、提高系列的代表性 d、使暴雨系列延长一年 4.相关分析在水文分析计算中主要用于[d____]。 a、推求设计值; b、推求频率曲线; c、计算相关系数; d、插补、延长水文系列。 5.无调节水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最优工作位置是[a____] a、基荷 b、腰荷 c、峰荷 d、基荷和峰荷 6.偏态系数Cs>0,说明随机变量[b____]。 a、出现大于均值的机会比出现小于均值的机会多; b、出现大于均值的机会比出现小于均值的机会少;

工程水文学第四章习题含答案分析

第四章习题 【思考题】 1、选择题 水文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具有[D_]。 a、不可能性; b、偶然性; c、必然性; d、既具有必然性,也具有偶然性。 水文统计的任务是研究和分析水文随机现象的[C]。 a、必然变化特性; b、自然变化特性; c、统计变化特性; d、可能变化特性。 2、是非题 由随机现象的一部分试验资料去研究总体现象的数字特征和规律的学科称为概率论?(×) 偶然现象是指事物在发展、变化中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的现象?(√) 3、简答题 什么是偶然现象?有何特点? 何谓水文统计?它在工程水文中一般解决什么问题?

1、选择题 一棵骰子投掷一次,出现4点或5点的概率为[A]。 a、; b、; c、; d、 一棵骰子投掷8次,2点出现3次,其概率为[C]。 a、; b、; c、; d、 2、是非题 在每次试验中一定会出现的事件叫做随机事件?(×)随机事件的概率介于0与1之间?(√) 3、简答题 概率和频率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两个事件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相应出现的概率为多少?

1、选择题 一阶原点矩就是[A]。 a、算术平均数; b、均方差 c、变差系数; d、偏态系数 偏态系数Cs﹥0,说明随机变量x[B]。 a、出现大于均值的机会比出现小于均值的机会多; b、出现大于均值的机会比出现小于均值的机会少; c、出现大于均值的机会和出现小于均值的机会相等; d、出现小于均值的机会为0。 水文现象中,大洪水出现机会比中、小洪水出现机会小,其频率密度曲线为[C]。 a、负偏; b、对称; c、正偏; d、双曲函数曲线。 2、是非题 x、y两个系列的均值相同,它们的均方差分别为σx、σy,已知σx>σy,说明x系列较y系列的离散程度大。 【答案】Y 统计参数Cs是表示系列离散程度的一个物理量。 【答案】N 3、简答题 分布函数与密度函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不及制累积概率与超过制累积概率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什么叫总体?什么叫样本?为什么能用样本的频率分布推估总体的概率分布? 统计参数、σ、Cv、Cs的含义如何?

工程水文学计算题

2.已知某水文站流域面积2000F =2Km ,某次洪水过程线如表1-7-2所示,已计算得该次洪水的总径流深R=86.6mm 。试推求该次洪水的地面径流总量W s 和地面径流深R s 以及地下径流深R g (用水平分割法分割地下径流)。 表1-7-2 某水文站一次洪水过程 2.解: 地面、地下径流过程水平分割计算时间:5月2日14时~5月6日8时;地下径流量为100s /m 3。 ⑴地面径流总量: ()361n 1i i s m 10832.140360066520t 100Q W ?=??=????? ? ????-=∑ -= ⑵地面径流深: mm 4.702000 100010832.140F 1000W R 6 s s =??=?=

⑶地下径流深: mm 2.164.706.86R R R s g =-=-= 4.已知某水文站流域面积2712km ,1982年6月14~16日实测流量资料见表1-7-4,已计算出该次洪水的径流深R=116.4mm 。试用斜直线分割地下径流,推求该次洪水的地面径流总量W s 和地面径流深R s 以及地下径流深R g (提示:该次洪水的地面径流终止点为6月17日2时)。 表1-7-4 某水文站实测流量资料 4.解: 该次洪水过程的起涨时间为:6月14日11时,地面流量终止时间为:6月17日2时。 ⑴地面径流总量:

()()3 6n 0 1n 1i i n 02.17.611.14.6,g 2.17.611.14.6s m 108.1836003)5.6196.2358(3600321)3821(21360031.2329)3821(21t 212Q Q t Q Q Q 21 W W W ?=??-=???+-???? ? ???++=???+-???? ????∑++=-=-=-- ⑵地面径流深: mm 4.69271 1000108.18F 1000W R 6 s s =??=?= ⑶地下径流深:mm 474.694.116R R R s g =-=-= 5.按表1-7-5所给资料,推求某水文站6月22日—25日的前期影响雨量a P . 表1-7-5 某水文站实测雨量与蒸发能力资料 5.解: ⑴求流域土壤含水量日消退系数 95.0100 5 1I E 1K m m =-=- = ⑵计算6.22~25日的a P 6月22日:mm 100mm 100)100100(95.0)P P (K P 1t ,g 1t a 取为>+?=+=-- 23日:a P =0.95?(10+100)=104.5>100mm ,取为100mm

工程水文学_复习题

工程水文学本科复习题 一、概念题 标准地下退水曲线:1、标准地下退水曲线:取多次洪水过程线的退水部分,沿时间轴平移使其尾部重合,作出光滑的下包线,该下包曲线称为标准地下退水曲线。 2、径流系数:流域出口断面的流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值称为径流系数 3、洪峰流量模数:流域出口断面的洪峰流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值称为洪峰流量模数 4、露点: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的条件下,气温下降,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5、流域面积:指河流某断面以上地面分水线所包围的水平投影面积 6、对流雨:因地表局部受热,气温向上递减率增大,大气稳定性降低,因而使地表的湿热空气膨胀,强烈上升而降雨,称这种降雨为对流雨 7.河网密度:流域平均单位面积内的河流总长度。 8.连序系列:系列中没有特大洪水值,在频率计算时,各项数值直接按大小次序统一排位,各项之间没有空位,序数m是连序的。 9.水文测站:在流域内一定地点(或断面)按统一标准对所需要的水文要素作系统观测以获取信息并进行处理为即时观测信息而指定的地点。 10、水循环:地球上的广大水体,在太阳的辐射作用下,被蒸发成水汽,随风向各处输送,并在适当的气象条件下,成云致雨,降落在地面或海洋上,前者又形成地面、地下径流,回归大海。地球上这种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再蒸发……的循环过程,称水文循环。形成水文循环的原因,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水具有固、液、气三态转化的特性;再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 11、重现期:事件的平均重现间隔时间,即平均间隔多少时间出现一次 12、设计洪水:符合设计标准要求的洪水称为设计洪水。设计洪水三要素包括:设计洪峰流量、设计洪水总量和设计洪水过程线。 13、流量历时曲线;流量累积频率曲线,表示出现大于或等于某一流量的累积频率 14、推移质输沙率:单位时间内通过测验断面的推移质总重量 15、单位水样含沙量:在与断面平均含沙量关系稳定的垂线上取样测得的含沙量 16、多年平均输沙量:年输沙量的多年平均值 二、填空题 1. 地球上的水以__汽__态,__液__态,__固__态三种形式存在于自然界的__空中__ 、__海洋__ 和__陆地___ 中。 2. 空气中的水汽凝结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即要有吸附水分的___微粒____, 以及使空气湿度_达到或超过饱和__状态。 3. 按水文循环的规模和过程不同,水文循环可分为____大___循环和____小____循环。 4. 水循环的重要环节有___蒸发_____,___降雨_____,___下渗____,____径流_____。 5. 一条河流,沿水流方向,自上而下可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五段。

工程水文学》试题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考试 《工程水文学》试题土木类—A卷 学号: 姓名: 院系: 专业: 得分 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一次降水形成径流的损失量主要包括[ ]。 a.植物截留、填洼、补充土壤缺水和蒸发 b.植物截留、填洼和蒸发 c.植物截留、填洼、补充土壤吸着水和蒸发 d.植物截留、填洼、补充土壤毛管水和蒸发 2. 在洪水峰、量频率计算中,洪峰流量选样的方法是[ ]。 a.最大值法 b.年最大值法 c.超定量法 d.超均值法 3. 百年一遇洪水,是指[ ]。 a. 大于等于这样的洪水每隔100年必然会出现一次 b. 大于等于这样的洪水平均100年可能出现一次 c. 小于等于这样的洪水正好每隔100年出现一次 d. 小于等于这样的洪水平均100年可能出现一次 4.降雨在流域分布不均匀是单位线变化的主要原因,当暴雨中心在上游时,所形成的单位线[ ]。 a. 峰值小,洪峰出现时间早 b.峰值大,洪峰出现时间早, c. 峰值小,洪峰出现时间迟 d. 峰值大,洪峰出现时间迟 5.水流挟沙力多指水流所能挟带的[ ]的含沙量。 a. 悬移质 b.推移质 c.悬移质中冲泻质 d.悬移质中床沙质 二、 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 特大洪水经验频率计算方法,。

2. 计算设计净雨的主要方法有: 、 、 和 。 3.谢尔曼单位线求解过程中有两个基本假定,它们分别是 假定和 假定。 4. 桥孔长度的计算方法有 、 。 5. 当净雨历时大于等于流域汇流时间在流域出口形成的洪峰称为 汇流造峰;当净雨历时小于流域汇流时间在流域出口形成的洪峰称为 汇流造峰。 三、 问答题(共40分) 1. 何谓水文资料的“三性审查”?如何分析水文样本资料的代表性?(10分) 2. 净雨与径流有何区别与联系?(5分) 3. 简述推理公式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假定(10分) 4. 什么是桥孔长度和桥孔净长?有哪几种计算方法?(10分) 5. 小桥涵的进水口河床为什么要进行加固处理?(5分) 四、 计算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已求得某桥位断面年最大洪峰流量频率计算结果为Q =365 m 3/s、,7 2.0=V C V S C C 3=。试推求该桥位断面5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P Ⅲ型曲线离均系数Φ值表见下表。 2. 已知某流域单位时段h 6t =Δ,单位净雨深10mm 的单位线如下表;50年一遇的设计净雨有两个时段(时段长△t=6h ),分别为25mm 和35mm ;经分析,设计条件下的地下径流(基流)为50m 3/s ,试推求50年一遇的设计洪水过程。 某流域6h10mm 的单位线 时间(6h ) 0 1 2 3 4 5 6 7 8 单位线q(m 3/s) 0 430 630 400 270 180 100 40 0 3. 某桥跨越次稳定性河段,设计洪峰流量8800m 3/s ,其中河槽流量8000m 3/s ;设计水位下河床全宽360m ,其中河槽宽度300m ,河槽平均水深6.0m ,河滩平均水深3.5m ,试用经验公式法计算桥孔净长为多少?

工程水文学1-2章习题含答案

1.为什么我国的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答案】因为降水是水文循环过程中输送的水汽在适当的条件下形成的,而这些水汽主要来自海洋的蒸发,在向内陆的输送中,距离海洋愈近,水汽愈丰沛,形成降水的条件愈有利,所以降水丰沛;水汽输送途中,随着不断的降水,气流中的水汽不断减少,形成降水的条件愈来愈不利,使西北内陆的降水量也就逐渐减少。 2.为什么我国夏季常常发生大洪水? 【答案】我国处于北半球温带地区,附近洋面夏季接受太阳辐射量大,蒸发强度高,大量的水汽随强劲的东南气流自海洋上空源源不断地输入我国广大地区,且夏季降水的天气系统,如台风雨、锋面雨等特别活跃,常常形成高强度、大范围、长历时的大暴雨,从而引发大洪水及特大洪水。 3.使水资源具有可再生性的原因,是由于自然界的所引起(b) a、径流 b、水循环 c、蒸发 d、降水 4.自然界中,在海陆间的水循环称为(c) a、内陆水循环 b、小循环 c、大循环 d、水文循环 5.时段的长短对水量平衡计算没有影响,对吗? 【答案】不对。时段越长,水量平衡方程这中的蓄水变量相对其他各项将愈小,当时段很长时,甚至可以忽略不及,如多年平均水量平衡那样。 【思考题】 1.如何确定河流某一指定断面控制的流域面积? (1)搜集指定断面以上河流所在地区的地形图; (2)在地形图上画出地面集水区的分水线; (3)用求积仪量出地面分水线包围的面积,即流域面积。 2.实际上,从哪些方面判别一个流域是否为闭合流域? (1)流域在非岩溶地区,没有暗河、天坑;

(2)径流系数小于1; (3)出口断面能下切至岩层。 3.毁林开荒为什么会加剧下游的洪水灾害? (1)毁林开荒使山区的植被受到破坏,暴雨时将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使下游河道淤塞,排水不畅; (2)裸露的坡地,下渗差,暴雨时产生地面径流大,汇流速度快,将使洪峰大大增高。 4.围垦湖泊,为什么会使洪水加剧? 围垦湖泊,主要使湖泊的蓄洪容积大大减小; 同时,被围垦的土地,还要大量排渍,使河流洪水显著加剧。 【思考题】 1.对流层中气温随高程变化的曲线有层结曲线和状态曲线,二者一致吗? 【答案】层结曲线是因为不同高程的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不同,所形成的气温自地面向高空递减的曲线,其递减率约为平均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5 ;状态曲线则为气块上升过程中,因气块膨胀消耗内能,气温随上升高度递减的曲线,坡度较前者陡。所以,二者不一致。 2.为什么气旋区的气流呈反时针旋转?并为云雨天气。 【答案】气旋为有闭合等压线包围的低压区,空气在向低压中心辐合时,因受地球偏转力的作用,在北半球该力总是指向运动方向的右方,从而使气流呈反时针旋转。向低压区辐合的暖湿空气,上升过程中,动力冷却作用,导致云雨天气。 3.在高压区,高空气流运动的方向是(d) a.指向高压一侧; b.指向低压一侧; c.与等压线平行,围绕高压中心呈反时针旋转; d.与等压线平行,围绕高压中心呈顺时针旋转。 4.露点是表示空气状态的一种指标(c) a.压力; b.温度; c.湿度; d.密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