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辐射量和单位

电离辐射量和单位
电离辐射量和单位

电离辐射量和单位

撰写时间:2012-6-8 文章作者:质检总局计量司文章来源:《我们身边的电离辐射》

在人类发现和认识电离辐射的过程中,如何定义适当的物理量用以正确表述对电离辐射量的测量,一直是电离辐射计量学的重要任务。自从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并很快付诸医学应用开始,伴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度量X射线。直到1925年第一届国际放射学大会,产生了第一个关于辐射测量和标准化的专业组织“国际辐射单位委员会”(ICRU)。后来,在该组织的名称中又强调并且加入了测量,确定为“国际辐射单位与测量委员会”(简称ICRU未变)。ICRU的成立,为全球电离辐射量和单位的标准化工作奠定了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历经50年的技术发展,ICRU在不断完善科学定义的基础上于1974年提出建议,并于1975年通过第15届国际计量大会决议确定(1)对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制单位s-1采用专名贝可勒尔(Becguerd),记号为 Bq,1Bq=1s-1;(2)对吸收剂量的国际制单位[焦·千克-1],采用专名“戈瑞”(Gray),记号为Gy。从此,开始了全世界范围内辐射量和单位的国际制单位推行工作。

我国一直十分重视统一单位制的工作。早在1959年6月25日国务院就发布了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确定米制单位为我国的基本计量单位。1977年5月27日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管理条例(试行)》在第三条中明确规定“逐步采用国际制单位”。1978年8月原国家标准计量局设立“国际单位制办公室”。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1984年 6月9日原国家计量局以文件的形式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1985年9月6日颁布的《计量法》以国家法律的形式强调“国际单位制计量单位和国家选定的其他计量单位,为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受旧的习惯势力的影响,使得国际制单位的使用还存在不少问题。旧的、应被淘汰的单位还在使用,甚至流行,新旧单位制混用,单位制表示不严格、不规范等现象还普遍存在。

ICRU是世界公认的电离辐射计量量和单位方面的权威机构。在ICRU建议下,1975年5月27日第十五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关于在电离辐射领域采用国际制单位的决议。但是后来ICRU不断修改、规范、定义有关量和单位。

1980年,ICRU在第19、25号报告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出版了专门论述电离辐射领域量和单位的第33号报告《辐射量和单位》。第33号报告全部采用国际制单位,以取代以前出版的第19号报告,此后ICRU又接连发表了第39、42、47、60号报告。

电离辐射自发现至今仅仅百余年,和常用的物理、化学量相比,其国际制单位的完善还在不断进行中。在这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一些量的定义和单位存在某些问题,并且不断发生变化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但是从计量学的角度,保持量和单位的相对稳定还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国对于电离辐射计量领域的改制工作相当谨慎。

1982年7月26日原国家标准局发布了我国第一个电离辐射的量和单位标准GB3102.10-1982《核反应和电离辐射的量和单位》。1993年我国根据国际单位制的变化,修订了国家标准量和单位的系列标准,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国际标准保持了一致。在推行国际制单位的工作中,把核反应与电离辐射的量和单位编排在一起。但是在电离辐射领域采用国际制单位的工作并未真正实施。直到2004年1月15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主持召开了全国电离辐射领域量和单位改制领导小组第一次工作会议,才真正开始了我国电离辐射领域量和单位改制的实施。

为了让大家对电离辐射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我们将以ICRU第60号报告中的量为基础,介绍它的国际制单位,附带介绍一些重要量和单位的演变。考虑到让广大读者了解有关方面的技术进展,在附录中将ICRU 60号报告中的内容作了简要介绍。

1. 概述

辐射量按描述某种特性和变化规律分为5个类型:1) 描述原子核的自发转变现象的量(活度、衰变常数);2) 描述辐射场性质的量(注量、注量率、能注量、能注量率);3)描述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时转换关系的量(相互作用系数、截面等);4)描述辐射场与实际效应间相互关系的量(照射量、吸收剂量、比释动能等);5)辐射防护领域使用的量(剂量当量、周围剂量当量、定向剂量当量和个人剂量当量等)。

?描述原子核自发转变现象的量

电离辐射可以由放射性物质产生。放射性物质的数量按照一定的规律减少,因此,有了描述放射性核素发生衰变的量——活度A;描述放射性核素衰变规律的量——衰变常数λ;描述发射γ光子的放射核素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常数Γδ。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国标GB3102.10—1993中没有空气比释动能率常数Γδ这个量,而在ICRU报告(19号、33号和60号)中这个量一直做为通用量存在,并被广泛使用。

?描述辐射场性质的量

辐射测量和辐射效应研究要求不同程度描述(感兴趣)观测点处的辐射场,由此产生了描述辐射场特性的量。辐射场的特性用辐射学量表征,这些量既用于自由空间也用于材料中。用来表征辐射场的量归纳为两类,一类涉及粒子数,一类涉及粒子输运的能量,这些量主要有10个,分别是:①辐射能ER;②粒子注量Φ;③粒子注量率;④能注量Ψ;⑤能注量率;⑥粒子流密度J(s);⑦粒子数密度n;⑧总中子源密度S;⑨粒子辐射度P;⑩能量辐射度γ。

?描述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时转换关系的量

相互作用系数是描述辐射和物质相互作用的量。因此,这些系数一般都是针对指定的辐射类型、指定的能量、指定的材料以及确定的作用条件与作用类型等。它们包括了:①相互作用的可能性(作用几率),即截面的概念;②某种物质对不带电粒子的各类衰减系数;③物质对带电粒子的各类阻止本领;④各类射程和各种电离以及形成每对离子平均损失的能量;⑤线能量转移;⑥辐射化学产额等11个量。应该注意的是:这些系数的定义以及引用时,必须认真注意其对各种因素的依赖关系。?描述辐射场与实际效应间相互关系的量

描述辐射场与实际效应间相互关系的量是剂量学量。这些量是为了提供辐射场与实在或潜在效应间相互关系的物理估量。包括了授予能、比(授予)能、吸收剂量、比释动能、照射量等。

剂量学量是为了对有关辐射的真实效应或潜在效应提供一种物理学上的度量,因此,这些量实质上是描述辐射特性的量(如注量、能注量)与相互作用系数的乘积。尽管剂量学量本身可以用这种乘积计算,但在实际使用中剂量学量通常是被测量出来的。

?辐射防护领域使用的量

辐射防护领域使用的量包括剂量当量、周围剂量当量、定向剂量当量以及个人剂量当量等。

在我国国家标准中,这部分涉及电离辐射的量和单位共计68个。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涉及和使用到的量主要有9个,这里不包括描述辐射特性的量和相互作用系数有关的量。因为描述辐射特性的量主要涉及的是粒子数与粒子输运的能量,而相互作用系数有关的量大都表示的相互作用几率。

常用电离辐射量和单位以及单位换算表如表3。

表3 常用电离辐射量和单位一览

2. 电离辐射量的定义

电离辐射量的定义与定名经历了辐射物理学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定义与定名。单位制的演化过程反映了对一个物理量的认识不断深化、不断科学、不断严格的过程。这部分主要按照常用的9个电离辐射量和单位进行介绍。

?(放射性)活度

①定义

在给定时间特定能态的放射性核素总量的活度A是dN除以dt所得的商,即

其中:dN是从给定能态在时间间隔dt自发核转变的数量。

单位:s-1。

活度单位的专名是贝可勒尔(becquerel),符号是Bq。

活度的非法定计量单位居里(Ci)已废止使用。1 Ci = 3.7×1010Bq。

根据活度A的定义和此后讲到的衰变常数λ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放射性核素的活度A 决定于核素的性质即衰变常数l(或半衰期T1∕2)和存在于特定能态的放射性原子核数目N,即

在实际应用中,还常常采用比活度Am,用以表示样品中单位质量物质中的放射性活度,其单位为Bq/kg。例如:环境样品与建筑材料样品检测结果中,226Ra、232Th和40K的含量常用比活度Bq/kg 表示,还有的表示为单位体积中的活度值Bq/m3和Bq/L,例如氡浓度测量结果一般表示为Bq/m3,国外有些仪器表示为Bq/L。

活度广泛应用在医院的核医学诊断检测、环境保护监测、同位素生产研究、放射生物学、放射毒理学、地质、冶金、建筑材料等工业、农业、国防各个领域,是用于描述辐射源的量。它是电离辐射计量学的基本量。

②活度的历史演化

活度是表征放射性核素特征的一个物理量,这个量及单位经过多次变化。自从1896年法国科学家贝可勒尔观察到铀的放射性现象以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当原子核发生放射性衰变时,发射出的辐射可能包含α、β和γ辐射中的一种或几种。由于这种复杂情况,我们在研究放射性的时候,要注意单位时间内的核衰变数和发射的粒子数可能不同(即一次衰变可能放出多个粒子)。

居里单位最早是在1910年提出的,1居里表示与1克镭相平衡的氡的数量(约为标准状况下0.66mm3的氡气),根据当时的测量数据相当于3.4~3.72×1010蜕变∕秒,并建议把居里单位推广应用到铀族的其他衰变产物。

1946年,美国国家标准局(NBS)建议采用“卢瑟福(rd)”单位,1卢瑟福=106蜕变∕秒,这个单位没有通行。

1950年,国际标准、单位及常数委员会规定:1居里=3.7×1010蜕变∕秒,适用于任何放射性物质。除了“居里”表示放射性活度外,历史上还曾用过“克镭当量”表示过g辐射源的放射性活度,但它从未被有关国际组织所认可。

1962年,ICRU规定居里为放射性活度的专用单位,1Ci=3.7×1010s-1。

1975年,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在它所召开的第十五届国际计量大会上,正式通过决议: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制单位[s-1]采用专名贝可勒尔(Becquerel),记号为Bq,1Bq=1s-1。这是为了纪念天然放射性的发现者、杰出的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

?衰变常数

定义:放射性核素在特定能态的衰变常数λ是dP除以dt所得的商,即

其中:dP是给定核素在时间间隔dt内从该能态经受自发核转变的概率。

单位:s-1。

衰变常数是放射性核素的特征常数,不同的放射性核素衰变常数不同,它不随外界条件和元素的物理、化学形态的改变而改变。

?半衰期

定义:在单一的放射性衰变过程中,放射性活度降至初始数量的一半所需要的平均时间。

几种常用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列于表4中。

表4 几种常用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

?照射量

①定义

照射量X是dQ除以dm所得的商,即

其中:dQ是光子在质量为dm的空气中所释放或产生的全部电子(电子和正电子)在空气中完全被阻止所产生的一种符号离子的总电荷的绝对值。

单位:C∕kg。

照射量单位没有专名。

照射量的非法定计量单位伦琴(R)已废止使用。1R=2.58×10-4C∕kg。

在dQ中包括俄歇电子所产生的电离,不包括辐射过程(即韧致辐射和荧光光子)所发射的光子引起的电离。这一差别在高能情况下是显著的,除此之外,上述照射量的定义是空气比释动能的电离等效。根据定义我们可以看出:照射量X是用空气被电离的最终结果描述光子辐射场特性的量。因此,照射

量只限于用来度量X或γ辐射。可以在自由空间中确定照射量,也可以在其他物质内部某一点处确定照射量。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只有能量在几keV到几MeV范围内的X或γ辐射,才能较严格地在“电子平衡”条件下精确地测量照射量。

照射量还可以根据光子的能注量Ψ和空气的质量能量吸收系数(μen∕ρ)以及空气中每形成一个离子对所消耗的平均能量W写成另外一种形式:

其中:e是基本电荷。

根据比释动能K的第二种公式,

由于,因此照射量X的公式又可写为:

其中:g是光子释放的电子在空气中通过辐射过程损失的能量的份额; μtr∕ρ是空气的质量能量转移系数。

当轫致辐射忽略不计时,在带电粒子平衡条件下(1-g)近似等于1,照射量X与空气比释动能Ka的公式中只有比值(e∕W)的差别。因此,可以说,照射量X是空气比释动能Ka的电荷当量。

按照定义,进行X射线照射量的量值复现装置通常采用平行板自由空气电离室。其实物照片详见图13。

图13 复现照射量的平行板自由空气电离室

照射量率是dX除以dt所得的商,即

其中:dX是经时间间隔dt照射量的增量。

单位:C∕(kg·s)。

②照射量的历史演变

照射量及其单位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变化。自从1895年11月X射线被发现以后,首先应用于医学,随后是其他领域。其后,各国物理学家和放射学家根据X射线的生物效应和物理化学效应,提出了各种不同的量度方法,如早期提出的有红斑量,还企图利用荧光物质在X射线照射下的发光,某些材料的变色及胶片感光程度等,但这些方法都难以稳定重复,逐渐被电离法所代替。

用电离法的量度出现过三种单位:1) 1908年法国维拉德提出用测量电离的方法来确定X射线的量,后人称此单位为“e”单位;2) 1921年法国梭罗蒙(I. Solomon)提出R单位(1R单位的X射线在空气中产生的电离与1g镭元素离开电离室2cm,经过0.5mm铂的过滤后所产生的电离相同);3) 1923年德国本根(H. Behnken)所建议的单位,称为伦琴单位,也用符号R,此单位是以1cm3的空气受到X射线照射后,在空气中产生的电离电荷为基础的,实质上就是后来被大家所采用的伦琴单位。1925年在伦敦召开的第一届国际放射学大会上由于无法取得一致意见,因此,决定成立一个专门委员会研究这个问题,这就是后来的ICRU。

由于电离室使用起来方便、灵敏、稳定和测量结果可以重复,于是它成为人们选中的测量方法。但是由于电离室室壁材料不同,即其他情况完全相同的两个充空气电离室在相同的辐射场内会得出不同的电离电流值。为了完全消除壁效应并使探测器响应只依赖于空气中的电离,Duane、Friedrich、泰勒(L. S. Taylor)、本根等人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研制了自由空气电离室。

1928年第二届国际放射学大会正式通过伦琴作为X辐射量的国际单位,其定义为:1伦琴是当次级电子被全部利用,而且室壁效应被免除的时候,它在0℃和 76厘米汞柱压强下的1立方厘米空气中产生这样的导电性,使得在饱和电流下测得的电荷量为1个静电单位。伦琴用符号“r”表示。

在这个定义中没有说明量度的量是什么?概念不够明确,但它毕竟为国际统一度量打下了基础。1937年第五届国际放射学大会把伦琴单位推广应用于γ辐射。决定X射线或γ射线的量或剂量的国际单位是伦琴,定义的措辞有了重大修改。

“1) X射线或g射线的量或剂量的国际单位是伦琴,用符号R标记。

2) 伦琴是X或g射线的量,它在每0.001293克空气中所伴有的微粒发射,在空气中产生的任一种符号离子的电量为1个静电单位。”

应该注意到在这个定义中:1) 由于出现了“量或剂量”的说法,而“剂量”又未加定义,因而出现新的含混不清。即量或剂量到底是不是一回事?2) 剂量的含义是什么?是当作X射线本身的某一度量,还是把它当作传递给空气的电离?3) 定义中的“伴随的微粒发射”是伦琴概念的重要变化,是空腔电离室在理论和实验的贡献。

1956年ICRU正式明确,把上述定义的以“伦琴”为单位的那个量称为照射剂量,它是根据对空气产生电离的本领大小而对X或γ射线所作的量度,伦琴作为照射剂量的单位。

ICRU在这一年的报告中强调指出照射剂量和吸收剂量这两个概念的区别。照射剂量(伦琴)或照射剂量率(伦琴∕分钟)是根据其电离本领大小来表示X或γ射线源的输出量,或用来表征物体暴露在其中的辐射场。

ICRU还认为,过去“伦琴”被定义为X或g射线的“量”或“剂量”的单位,这种名称含糊不清。辐射的“量”一般也可以理解为能量通量密度的时间积分;“剂量”这个字眼也过于宽泛,容易引起混淆。所以,ICRU想把“剂量”这个词在使用上与它过去和伦琴单位的联系彻底割断。当初ICRU 就打算采用术语照射量,而不采用照射剂量,但遭到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的反对,因为在放射学上几十年来一直把这个量当做一种剂量看待,而且许多国家在辐射防护的法律条文中也使用这种用语。为了照顾习惯,ICRU采取了权宜之计,把这个量称为“照射剂量”。

1962年ICRU第10a报告有较大的修改,其主要内容:

1) 将以伦琴为单位的量的名称,由原来的照射剂量改为照射量,从而使其终于完全与“剂量”一词脱离关系。伦琴(R)只能是照射量的单位,不能是其他量的单位。

2) 提出比释动能(kerma)的量,比释动能的名称由英语kinetic energy released in material(在物质中释放出的动能)缩写而成,以erg∕g、J∕kg等单位表示,不能以拉德为单位,拉德只用于吸收剂量。

3) 规定把粒子或粒子通量密度对时间的积分称为注量(fluence);相应地把强度对时间的积分称为能注量(energy fluence)。

4) 提出质能转移系数μk∕ρ的概念。它等于任一点的比释动能与光子或中子的能注量的比率。人们比较熟悉的质能吸收系数μen∕ρ比μk∕ρ小。质能吸收系数中不包括光子或中子所释放的次级带电粒子通过发射轫致辐射而损失的能量。

此后1971年ICRU出版了第19号报告,专门论述了电离辐射量和单位。1980年4月出版的第33号报告全部采用国际制单位。1984年5月ICRP 第42号出版物《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使用的重要概念和量汇编》中明确指出:“照射量这个量曾经用于X和γ辐射的测量,现在它除了作为参考标准的一个量以外,日渐趋于淘汰,取而代之以空气比释动能,……”

ICRU在第33号报告中指出:“由电子发射的轫致辐射被吸收后产生的电离不包括在dQ之中。若无这种差别,上面定义的照射量就是空气比释动能的电离当量。”

在ICRU 第33号报告中又指出:“对于涉及光子的许多应用来说,由于在瞬时带电粒子平衡条件下,以戈瑞为单位的空气比释动能和以戈瑞为单位的空气、水或软组织的吸收剂量之间还存在着更近似的数值相等关系,因此,可以很方便地用以戈瑞为单位的空气比释动能来作辐射测定。”

这样,照射量作为一个剂量学量的地位和作用便归于结束。

照射量及其单位的历史演变,是一个物理量不断完善,不断严格规范的过程。照射量的使用范围已经渐渐缩小,甚至完全停止使用。其在剂量学中的地位也逐步让位于空气比释动能。这就是我们所说在电离辐射领域量和单位改制中不仅有单位制的变化,还有伴随所使用物理量的改变。但是,回顾照射量的演变及其历史作用,对于理解新的单位空气比释动能的定义、用途、以及在剂量学系统中的作用非常有益。

?比释动能

①定义

比释动能K是dEtr除以dm所得的商,即

其中:dEtr是不带电粒子在质量dm的物质中释放的全部带电粒子的初始动能之和。dEtr包括俄歇(Auger)电子的动能。

单位:J∕kg。

比释动能单位的专名为戈瑞(gray,Gy)。

比释动能的非法定计量单位拉德(rad)已废止使用。1rad=10-2Gy。

根据定义,比释动能适用于X和γ以及中子辐射等不带电粒子。在使用中,由于比释动能K可以用能注量Ψ、注量Φ与相互作用系数的乘积求得。所以,比释动能K还可以表示为如下形式:

其中,μtr∕ρ为物质对相应粒子的质能转移系数;单位注量的比释动能K∕Φ称作能量为E的不带电粒子对指定物质的比释动能系数。

实践中还常常需要测量某一特定物质内的另一物质中一点的比释动能或比释动能率,此时被测的质量元必须小到对不带电粒子场不引起明显的扰动。最常见的例子是:在肿瘤放射治疗前,用水箱测量参考点或校准点(水下一点)处的空气比释动能Ka。

另外,当达到电子平衡,且轫致辐射可以忽略时,吸收剂量与比释动能接近相等。

②比释动能的历史演变

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后期,放射物理学工作者对剂量学概念和单位进行了大量的讨论。大家普遍认为,有必要弄清楚剂量学的量和单位的定义是否严格,所有从逻辑推理上看必须存在的量是否有了定义,剂量学术语与其他物理学领域中通常使用的量和单位是否有密切联系。

1958年罗奇(W. C. Roesch)首先提出了比释动能。他指出:有一个量对剂量学是十分重要的,但却没有定义和命名,他把这个量叫做KERM。KERM是γ辐射和中子在被辐照介质中有关点的单位质量内转移给次级带电粒子的动能。由于γ辐射和中子在沉积能量过程中分两个步骤,即1)将能量传递给带电粒子;2)通过库仑相互作用将该能量沉积在物质内,所以需要KERM这样一个量来确切描述这类辐射同物质的相互作用。正象吸收剂量是描述一个点上的过程2)的结果那样,KERM是描述过程1)的。布鲁斯(W. R. Burrus)独立地提出同样的观点,他将量KERM称为“分出剂量”(removal dose),“分出剂量”的一个特定形式称为“碳剂量”(Carbon dose),即碳中的“分出剂量”。

?吸收剂量

①定义

吸收剂量D是除以dm所得的商,即

其中:是电离辐射授予质量为dm的物质的平均能量。

单位:J∕kg。

吸收剂量单位的专名是戈瑞(gray,Gy)。

吸收剂量的非法定计量单位拉德(rad)已废止使用。1rad = 10-2Gy。

吸收剂量是用来度量当电离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在单位质量物质中吸收电离辐射能量多少的一种物理量。定义中提到的“……授予……的平均能量”,应当包括授出而变为热能和改变物质结构的化学能。吸收剂量是辐射剂量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量,它广泛应用于放射治疗的剂量测量和肿瘤剂量分布的测量分析,辐射防护以及材料、电子器件的辐射损伤研究、辐射改性、辐射加工、辐射灭菌工业生产等。吸收剂量可以用量热计、化学剂量计等多种测量方法进行严格测量。当物质内存在一气体空腔时,若空腔内气体与周围物质的质量组织本领已知,吸收剂量还可以采用电离法进行准确测量。

吸收剂量率是dD除以dt所得的商,即

其中:dD 是经时间间隔dt吸收剂量的增量。

单位:J∕(kg?s)。

如果用单位专名戈瑞(gray,Gy),则吸收剂量率单位的专名是戈瑞每秒(Gy∕s)。

②吸收剂量的历史演变

早在1948年帕克(H. M. Parker)曾建议用rep和rem为单位表示物质吸收辐射的能量,这二个单位按照当时的意义,分别取义于“物理伦琴当量”和“生物伦琴当量”。

根据帕克最初提出的定义,“1物理伦琴当量是电离辐射的剂量,它在组织中产生84尔格∕厘米3

的能量吸收”。当时采用的W值(即高速电子在空气中每产生一对离子所消耗的平均能量)为32.5电子伏。按此推算,84尔格是在1伦琴照射下,每克空气所吸收的能量,而不是每克(或每立方厘米)组织所吸收的能量。 1949年9月,在加拿大的巧克河会议上,决定将1物理伦琴当量改为相当于每克组织吸收93尔格∕厘米3。其后由于所采用的W值由32.5电子伏改为34 电子伏,故把1物理伦琴当量理解为相当于每克组织吸收98尔格。总之,物理伦琴当量并没有作为一个正式的剂量单位被ICRU采用和普遍接受,也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在吸收剂量及其单位——拉德正式确定和普遍采用之后,它就逐渐归于淘汰。

“生物伦琴当量”当时理解为“生物剂量”的单位,1生物伦琴当量是人或哺乳动物受到任何电离辐射照射时所接受的一种剂量,这种剂量“在生物学上”相当于1 伦琴的X或γ辐射的剂量。生物剂量(rem数)等于物理剂量(rep数)乘上一个相对生物效应系数(RBE)。但是这里所涉及的概念是含混不清的。

1950年ICRU建议:“剂量应该通过在所关心的位置上每单位质量的受照射物质所吸收的能量(尔格∕克)来表示”。但又补充说明:“鉴于伦琴是一个确立已久的有用的单位,它仍将作为X和γ辐射的量或剂量的单位”。

1953年ICRU正式提出了“吸收剂量”和它的单位“拉德”(rad,取义于radiation absorbed dose,即辐射吸收剂量),其定义是:“任何电离辐射的吸收剂量,是电离粒子在有关的部位上给予每单位质量的被照射物质的能量,吸收剂量的单位是拉德,1拉德等于100尔格∕克。”

1962年ICRU第10a号报告把定义简化为:“吸收剂量是电离辐射给予一个体积元中物质的能量”,并建议“剂量”这个术语保留给“吸收剂量”,同时对吸收剂量与品质因数、修正因子的乘积给出了“剂量当量”这一术语。1971年ICRU第19号报告把定义中的能量改为平均能量。

1975年第15届国际计量大会上,根据ICRU在1974年7月所提出的建议,通过了下列两项决议:

1) 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制单位[s-1]采用专名“贝可勒尔”(becquerel),记号为Bq;

2) 吸收剂量的国际制单位[J·kg-1]

吸收剂量是辐射剂量学和辐射防护领域的重要量。它是关于辐射的能量在被照射物质内的沉积,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电离辐射和任何被照射的物质。

?剂量当量

辐射防护中使用的量是自20世纪50年代引入关键器官概念以来体系变化最大的。由于辐射防护中使用的量往往需要标志出某个给定器官的吸收剂量以及相关生物效应的修正,而这些修正是建立在生物统计学的基础上,因此这些量不是严格意义的可测量,而是从所研究的某处的吸收剂量推导计算得出的,或采用标准模型内一点的剂量当量等效确定的。因此,在辐射防护量的使用中,应严格注意其定义所限定的条件。

在国家标准GB3102.10—1982中给出的辐射防护量与ICRU第33号报告的相关内容相符。到了1993年出版的GB3102.10—1993中给出的这部分量发生了变化,用于描述周围辐射水平的吸收剂量指数

DI与剂量当量指数HI不再出现。用于环境及场所区域监测目的的周围剂量当量H*(d)和定向剂量当量H′(d,Ω),把外部辐射场与有效剂量和皮肤剂量当量联系起来。个人剂量当量Hp(d)是按照ICRU 第47号报告将深部个人剂量当量和浅表个人剂量当量合并的一个量。这是由于在ICRU第33号报告后,ICRU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对防护剂量学深入研究的结果。1995年 ICRP通过的第74号报告中明确给出了为防护监测目的所用的各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指出可由两种途径确定实用量(周围剂量当量H*(d)、定向剂量当量H′(d,Ω)和个人剂量当量Hp(d))。其一是由物理量(注量F、比释动能K、吸收剂量D)用品质因数Q(L)和标本模型得到;其二是监测仪器籍以实验刻度和计算得到。这里重点介绍剂量当量H、剂量当量率、周围剂量当量H*(d)、定向剂量当量H′(d,Ω)和个人剂量当量Hp(d)等5个量的定义与国际制单位。

①剂量当量

剂量当量H是组织内某一点的Q与D的乘积,即

其中:D是该点的吸收剂量;Q是该点的品质因子。

单位:J∕kg。

剂量当量单位的专名是希沃特(Sv)。

剂量当量的非法定计量单位雷姆(rem)已废止使用。1rem =10-2Sv。

②剂量当量率

剂量当量率是dH除以dt所得的商,即

其中:dH是在时间间隔dt内剂量当量的增量。

单位:J∕(kg?s)。

剂量当量率单位的专名是希沃特每秒(Sv∕s)。

③周围剂量当量

辐射场中某一点的周围剂量当量H*(d)是由相应的扩展和齐向场在ICRU球内某一深度d所产生的剂量当量。该深度是在对着齐向场辐射方向的半径上的。

单位:J∕kg。

周围剂量当量单位的专名是希沃特(Sv)。

周围剂量当量的非法定计量单位雷姆(rem)已废止使用。

周围剂量当量的任何表述都应指明参考深度d,d用mm表示。

对于辐射防护来说,需要表述在任一位置上的周围辐射水平。在描述齐向扩展场中一点的周围剂量当量时ICRU球是与人体相当的组织等效模体。d为ICRU球的参考深度。对于强贯穿辐射推荐的深度d 是10mm,对于弱贯穿辐射推荐的深度d值为0.07mm,即皮肤表层的真皮层深度。在研究区域监测的周围剂量当量时,齐向扩展场是一种假设的辐射场,该场的注量及其能量分布与参考点处的实际辐射场相同,但注量是单方向的。

在ICRU第33号报告和GB3102.10—1983中的吸收剂量指数DI被确定为周围辐射水平的表述方式之一。1985年ICRU发表第39建议,为了辐射防护监测的目的,用两个量:周围剂量当量H*和定向剂量当量H′来代替指数量。ICRU第43号报告说明了用于区域监测的周围剂量当量H*和定向剂量当量H′的详细考虑,认为在适当条件下测定它们就可以提供对于大多数通常遇到的外照射辐射的适当的保守估计。

④定向剂量当量

辐射场内某点的定向剂量当量H′(d,Ω),是由相应的扩展场在ICRU球内某一深度d所产生的剂量当量。该深度是在指定方向Ω的半径上。

单位:J∕kg。

定向剂量当量单位的专名是希沃特(Sv)。

定向剂量当量的任何表述都应指明参考深度d和方向Ω,d用mm表示。

⑤个人剂量当量

个人剂量当量Hp(d)是身体某一指定点以下某一适当深度d处软组织的剂量当量。

单位:J∕kg。

个人剂量当量单位的专名是希沃特(Sv)。

个人剂量当量的任何表述都应指明参考深度d,d用mm表示。

在ICRU第39号和第43号报告中引入了深部和浅表两个剂量当量分别用于强贯穿辐射和弱贯穿辐射。在第51号报告中进行了变更和相应的解释。为了简化用于个人监测的量ICRU第51号报告用个人剂量当量Hp(d)取代了深部和浅表两种个人剂量当量。

在用于辐射防护的这5个量中,周围剂量当量H*(d)、定向剂量当量H′(d,Ω)和个人剂量当量Hp(d)是ICRU为了物理测量而定义的实用量,在辐射防护剂量学中占有重要位置,是辐射防护剂量评价和剂量限值实施的重要基础。

3. 各电离辐射量的相互关系

具有活度A的放射性核素遵循以衰变常数λ(或半衰期T1∕2)描述的衰变规律释放出具有确定能量的、一定数目的带电粒子或g光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形成用注量与能注量描述的辐射场(或辐射束);当遇到确定物质后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用相互作用系数来描述相互作用发生的几率;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交换能量,其结果用剂量学量(比释动能、吸收剂量)来描述,还可以采用描述辐射场特性的量与相互作用系数的乘积来描述;辐射对在现场工作的人员会造成一定伤害,为了评价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科学地掌握射线对不同器官产生的生物效应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产生了用于辐射防护的实用量和防护量。这就是辐射能量传输到人体的基本过程。这个过程反应了电离辐射各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其示意图如图14。

图14 电离辐射各量之间关系图

4. 电离辐射量和单位应用中的十进位关系

在电离辐射量和单位的实际应用中常遇到这样一些问题:用于辐射加工的钴—60 γ辐射源的活度很大,而环境仪表校准用辐射源的活度非常小,表示它们的活度值如果都采用贝克(Bq),跨度高达十几个量级,甚至二十个量级,表示起来实在不方便。国际计量局(BIPM)历经数十年的努力,统一了国际单位制(SI制)的十进制倍数和十进制分数单位的词头,为不同量级的使用和进位关系带来极大方便。SI制词头和符号如表5所示。

表5 SI词头的表示方法

按照表5的规定我们便可以根据辐射源活度的单位与其十进制关系表示为表6的方式。

表6 电离辐射量及其进位关系应用举例

把非法定计量单位换算成为SI的法定计量单位时也常常会遇到进位关系的应用,例如:活度的单位居里(Ci)换算成为贝可勒尔(Bq)时,其换算关系如下:

1 Ci=3.7×1010 Bq=37 GBq=37 000 MBq

(文章摘自《我们身边的电离辐射》,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年。)

5 电动习题答案 郭硕鸿 第五章

第五章 电磁波的辐射 1. 若把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所有矢量都分解为无旋的(纵场)和无散的(横场)两部分,写出E 和B 的这两部分在真空中所满足的方程式,并证明电场的无旋部分对应于库仑场。 解: 首先将电磁场分成两部分: (1) (2)(3)L T L T L T E E E B B B J J J ?=+?=+??=+? 其中角标L 表示纵场角标T 表示横场。所以有: ????????? ??=??=??=??=??=??=??T ) 9(0 )8(0)7(0 )6(0)5(0 )4(0 T T L L L J B E J B E 将 (1)(3) 代入电荷守恒定律有: 0)(0=??++???=??+??T t J J t J L ρρ (10) 由(9)得:

0L J t ρ???+=?? 将(1)(2)(3)代入真空中的麦氏方程组得 ()(11) ()()(12)()0(13) ()(14) 000000E E L B B L E E L t B B L E E L B B J J L L t t ρεμμμεμε? ??+=?T ???+?T ??+=-?T ?? ???+=?T ? ???T ??+=+++?T T ??? 由(11) 及(7)式得: 0ερ =??L E (15) 由(13)及(8)式得: 0B L =?? (16) 由(5)、(16)及横场定义(8)知0L B = 将(16)及(4)式代入(12)得 t B E ??- =??T T (17) 将(5)式代入(10)式得: 0)(0=????+??L L E t J ε 0L (E )0L J t ε????+=? (18) 由(8)式及(4)式得

放射卫生学复习题

第一章作用于人体的电离辐射 1、天然本底照射的类型: 主要有宇宙辐射、宇生放射性核素辐射、原生放射性核素辐射(陆地辐射)(源自百度百科) 2、各种类型的放射性核素致成人年有效剂量:(数据源自课件,与往年数据有异) 1)天然辐射(总计):2.4mSv 宇宙射线:0.38mSv 宇生放射性核素:0.01 mSv (14C是12μSv,22Na是0.15μSv,3H是0.01μSv,7Be是0.03μSv )原生放射性核素:外照射0.46mSv,内照射(Rn除外)0.23 mSv 氡及其子体: 1.2 mSv(室内:1.0mSv;室外:0.095mSv) 吸入照射:1.26 mSv,食入照射0.29mSv 2)人工辐射源:医学照射(X射线诊断):0.4mSv 大气层核试验:0.005mSv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0.002mSv 核能发电0.0002mSv 人工辐射源对职业人员的照射年有效剂量:0.6mSv 3、人类活动增加的辐射: 磷酸盐加工(对居民产生的剂量贡献最大)、金属矿石加工、铀矿开采、锆砂、钛色素生产、化石燃料、石油和天然气提取、建材、钍化合物、废金属工业、含铀的矿物质存放 4、被确定为职业照射的人类活动增加的辐射是:机组人员所受的宇宙辐射 5、新建房屋和已建房屋,氡及其短寿命子体的浓度限值是多少? 关注的是222Rn,年平均值为400Bq/立方米,新建住房年平均值≦100Bq/立方米,已建住房年平均值≦200Bq/立方米 6、理解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 天然辐射源:自然界存在的能释放出放射线的物质 人工辐射源:人工生产的能释放电离辐射的装置或经加工提炼的天然辐射源 7、理解地球辐射带、地磁纬度效应 地球辐射带指地球周围空间大量高能带电粒子的聚集区,又称为Vallen辐射带 地磁纬度效应:在赤道有最小的辐射强度和剂量率,而接近地磁两极处则最大 8、何为宇生放射性核素和原生放射性核素 宇生放射性核素:宇宙射线与大气层粒子相互作用产生的放射性核素,如3H、7Be、14C 及22Na等。 原生放射性核素:自地球形成以来就存在于地壳中的放射性核素。如40K、238U系、232Th 系 9、理解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 确定性效应:效应的发生存在剂量阈值,效应的严重程度与剂量有关的一类辐射效应。如放射性皮肤损伤、生育障碍。 随机性效应:效应的发生不存在剂量阈值,发生几率与剂量成正比,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的一类辐射效应。主要指致癌效应和遗传效应。 第二章辐射防护目的与三原则 10、放射卫生防护的三项基本原则是什么,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辐射及其防护基本知识

辐射及其防护基本知识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辐射及其防护基本知识一、什么是原子和原子核? 世界上物质有千千万万,结构各不相同,但都是由基本元素组成的。 目前己发现了118种元素,其中92种是天然的,26种是人造的。构成元素的最小单元是原子,各元素都有各自的原子。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组成的,它们是质子、中子和电子,而原子核是原子中带正电的核心,它是由质子 和中子组成的,而电子在不同轨道上围绕原子核不停地运动。 二、什么是同位素? 同位素是指一种元素的所有原子,包含有相同的质子数,但中子数可 能不同,即那些原子序数相同而原子质量数不同,也就是核里质子数相同 而中子数不同,在元素周期表内占据着同一位置的那些物质。 三、什么是放射性同位素? 同位素又分为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稳定同位素原子核的质 子数、中子数以及核结构都是稳定不变的,多数原子核属于这一类;原子 核不稳定,能自发地放出射线而变成另一种核素(即改变了原子核中质子 数和中子数)的同位素叫放射性同位素。有些元素的同位素虽然原子核的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不会改变,但其核结构能自发地发生改变,例如核外电 子能级的改变而放出电磁辐射,它们也属于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有天然的和人工制造的两种,天然的也要经过人工提纯后才能使用。 四、什么是衰变和射线?

原子核放出射线而变成另一种核素的现象叫衰变。在这种现象中,最初那个原子核叫母体,放出射线后生成的新核素称为子体。 不稳定的同位素的原子核能自发地发生变化而放出某种粒子(α、 β-、β+)或射线(γ射线)的现象称为核衰变。核衰变不受外界因素影响,而是由放射性元素核内部能量状态决定的。 放射性核素有三个重要特点,它们是: ㈠、能自发的放出射线,与此同时衰变成别的核素。射线一般有α、β、γ三种,有时又依此称为甲种射线、乙种射线、丙种射线。一种核素衰变时,不一定都能放出这三种射线。质量较轻的同位素一般只放出β、γ射线,质量较重的放射性同位素,多数能放出α射线。 α射线穿透能力很弱,一张纸便可挡住。但其能量容易传递给物质,所以要特别注意防止放出这类射线的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 β射线就是高速运动的电子,穿透能力比α射线强,但不太厚的铝片便可以把它挡住。 γ射线是不带电的中性粒子,静止质量等于零,习惯上也称光子。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同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情况不大相同。γ射线不能使物质直接电离和激发,也没有射程的慨念。它与物质作用有三种主要的形式,即:较低能量的γ射线,在物质中主要产生光电效应;中等能量时,主要产生康普顿效应;能量较高时,主要是电子对效应。 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发生的任何一种效应,都会产生次级电子,次级电子从γ射线中获取能量的多少,取决于相互作用的形式和γ射线

电离辐射的点滴知识

电离辐射 一、基本概念 电离辐辐是指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总称。包括α射线、β射线、γ射线、X射线、中子射线等,如生产上测料位用的料位仪、X射线探伤及测厚仪、测水份用的中子射线、医学上用的X射线诊断机、γ射线治疗机、核医学用的放射性同位素试剂。电离辐射又分直接致电离辐射和间接致电离辐射。α射线、β射线、质子等带电荷,可以直接引起物质电离;X射线、γ光子和中子等不带电荷,但是在与物质作用时产生“次级粒子”从而使物质电离。红外线、紫外线、微波、激光等也称辐射,但不是“电离辐射”。 1、射线的性能 所有致电离粒子都具有穿透、荧光、干涉、衍射、折射和反射性能,其中工业探伤应用的是射线的穿透、感光性能;医院透视用的是射线的穿透、荧光性能;同位素仪表用的是射线的穿透、电离性能;化学成分分析则应用的是其衍射性能等。 2、电离辐射剂量和单位 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会引起人体的某些变化。人们为了研究这种影响,借用了医药中“剂量”一词,称电离辐射剂量,用以度量电离辐射的程度。随着辐射防护科学的发展,“剂量”一词的含义语来愈丰富。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概念。 1)、照射(剂)量,指X射线、γ射线在空气中产生电离作用的能力大小。以前的或者说人们习惯的专用单位是伦琴,简称伦,符号为R 。

2)、照射(剂)量率,是指单位时间里的照射(剂)量,常常以伦/小时、微伦/秒表示,符号分别为R/h 与μR/S,或者写作Rh-1与μRS–1。 现在现场使用的测量“照射量率”的仪表,其单位是μGy h-1读作“微戈瑞每小时”。 照射(剂)量率通常是指场所X射线、γ射线的辐射强度,而不是人体受照射剂量。 3)、吸收剂量,这可以指人体受到电离辐射后吸收了多少能量。其专用单位是“戈瑞”,简称戈,符号为Gy;或毫戈瑞、微戈瑞。 4)、当量剂量。人体吸收剂量产生的效应,除了与剂量多少有关外,还与其它因素(比如辐射类型、射线能量大小和照射条件)有关,因此要根据其它因素进行修正,修正后的吸收剂量叫“当量剂量”。 5)、有效剂量。人体受到照射时,常常是多个器官受到照射。器官不同,产生的效应也不同,所以,要进一步细化为“有效剂量”。当量剂量和有效剂量的单位都叫“希沃特”,简称希,符号为Sv,常常用毫希:mSv。 6)、待积当量剂量和待积有效剂量。这是为了计算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内后长时间(一般地说,成人取50年,儿童取70年)对人体组织和器官造成的当量剂量和有效剂量。 新旧辐射量单位对照表

电磁场与电磁波基础知识总结

电磁场与电磁波总结 第一章 一、矢量代数 A ?B =AB cos θ A B ?=AB e AB sin θ A ?(B ?C ) = B ?(C ?A ) = C ?(A ?B ) ()()()C A C C A B C B A ?-?=?? 二、三种正交坐标系 1. 直角坐标系 矢量线元x y z =++l e e e d x y z 矢量面元=++S e e e x y z d dxdy dzdx dxdy 体积元d V = dx dy dz 单位矢量的关系?=e e e x y z ?=e e e y z x ?=e e e z x y 2. 圆柱形坐标系 矢量线元=++l e e e z d d d dz ρ?ρρ?l 矢量面元=+e e z dS d dz d d ρρ?ρρ? 体积元dz d d dV ?ρρ= 单位矢量的关系?=??=e e e e e =e e e e z z z ρ??ρ ρ? 3. 球坐标系 矢量线元d l = e r d r e θr d θ + e ?r sin θ d ? 矢量面元d S = e r r 2sin θ d θ d ? 体积元?θθd drd r dV sin 2= 单位矢量的关系?=??=e e e e e =e e e e r r r θ? θ??θ 三、矢量场的散度和旋度 1. 通量与散度 =?? A S S d Φ 0 lim ?→?=??=??A S A A S v d div v 2. 环流量与旋度 = ?? A l l d Γ max n 0 rot =lim ?→???A l A e l S d S 3. 计算公式 ????= ++????A y x z A A A x y z 11()z A A A z ?ρρρρρ?????=++????A 22111()(sin )sin sin ????=++????A r A r A A r r r r ? θθθθθ? x y z ? ????= ???e e e A x y z x y z A A A 1z z z A A A ρ? ρ?ρρ ?ρ?????=???e e e A 21s i n s i n r r z r r A r A r A ρ?θθθ?θ??? ??=???e e e A 4. 矢量场的高斯定理与斯托克斯定理 ?=??? ?A S A S V d dV ?=?????A l A S l S d d 四、标量场的梯度 1. 方向导数与梯度 00()()lim ?→-?=??l P u M u M u l l cos cos cos ????= ++????P u u u u l x y z αβγ cos ??=?e l u u θ grad ????= =+????e e e +e n x y z u u u u u n x y z 2. 计算公式 ????=++???e e e x y z u u u u x y z 1????=++???e e e z u u u u z ρ?ρρ? 11sin ????=++???e e e r u u u u r r r z θ? θθ 五、无散场与无旋场

辐射安全知识问答

辐射安全知识问答 1、什么是辐射?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品,温度在绝对零度(-273. 15℃)以上,都在以电磁波和粒子的形式向外界传送能量,永不停息,这种传送能量的方式,就是辐射。通常将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辐射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却能够用仪器可以探测到。 2、什么是电离辐射? 一些波长很短、频率很高的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等,其携带的能量大到能够破坏分子间的化学键,甚至把原子中的电子打出来,使原子电离,因此被称作“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在医学、工业、农业和科学研究中有多种有益用途。 3、什么是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涵盖的范围很广:从无线电波、微波到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都属于电磁辐射。所有电磁波都由光子组成,但不同电磁波频率不同,其光子携带的能量也不同。组成我们现代生活重要部分的一些电磁场的人造来源,如电力、无线电波、微波等,其波长较长、频率较低,光子没有能力直接破坏化学键,被称为“非电离辐射”,这类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很小。 4、一般的天然放射性有哪些? 天然辐射无处不在,食物、房屋、天空、大地、山水草

木乃至人们体内都存在着放射性照射。平均每人每年受到的天然放射性剂量为2.4mSv(毫希),其中,来自宇宙射线的为0.4毫希,来自地面Y射线的为0.5毫希,吸入(主要是室内氯)产生的为1.2毫希,食入为0.3毫希。 5、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哪些活动会接触放射性? 我们的很多活动都会接触放射性。例如:我们摄入空气、食物、水造成的辐射照射剂量每年约为1.5毫希;乘飞机旅行2000千米约为0. 01毫希;每天抽20支烟,每年约为0.5~1.0毫希;一次X光检查约为0.1毫希等。 6、哪些生产实践活动会涉及电离辐射? 核工业系统的核原料勘探、开采、冶炼、加工及反应堆的运行、研究,核技术利用的高能辐照杀菌、利用射线测厚、放射免疫分析、放射治疗、无损检测等活动均会涉及电离辐射。 7、射线种类主要有哪些? 射线主要有五种,即α射线、β射线、γ射线、中子和X射线。 8、射线对人的照射方式有哪些? 照射方式分为外照射和内照射。 外照射指的是辐射源位于人体外,产生的辐射对人形成照射。外照射情况下,穿透能力强的粒子如高能电子、X射线、Y射线、中子形成的危害较大。

辐射防护基础知识试题

科目:辐射防护基础知识 考试用时:本次考试时间为9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阅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错选不得分) 1. 以下哪个标记是为“电离辐射”或“放射性”的标识:( ) A. B. C. D. 2. 原子核半径尺度为:( ) A. 10-15 m B. 10-12 m C. 10-10 m D. 10-6 m 3. β衰变一共有多少种模式:( ) A. 一种 B. 两种 C. 三种 D. 四种 4. 在下列给出的屏蔽材料中,屏蔽γ射线宜选用以下哪种:( ) A. 聚乙烯塑料 B. 混凝土 C. 有机玻璃 D. 铝合金 5. 原子核所带电性为:( ) A. 电中性 B. 负电 C. 不带电 D. 正电 6. 以下不属于γ射线与物质作用机制的有:( ) 姓名:_ _ _______ 单位/部门:_ __________ 岗位:___ __ ___ - -- - - -- - - - -密 - - - - - - - - 封 - - -- - -- - 线 - - - - - - - - 内 - - - - - - - - 不 - - - - - - - - 得 ____ 岗位:___ __ ___ -- - 内 - -- - - -- - 不 - - - - - - - -得

A. 光电效应 B. 碰撞散射 C. 康普顿散射 D. 电子对效应 7. 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是:( ) A. 居里 B. 毫克镭当量 C. 贝克勒尔 D. 伦琴 8. 下列数字中,有可能是组织权重因子W T 的是:( ) A. B. C. 20 D. 9. 有效剂量的单位是:( ) A. 戈瑞 B. 伦琴 C. 希伏 D. 拉德 10. 以下哪一个是放射性货包的标识:( ) 下列属于职业照射的情况是:( ) A. 客机飞行员所受的来自宇宙射线的照射 B. 乘坐头等舱的商务精英所受的来自宇宙射线的照射 C. 核电厂职员工体检时所受的照射 D. 普通公众所受的来自土壤、建筑物的放射性照射 12. GB 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中规定 姓名:_ _ _______ 单位/部门:_ _ _________ 岗位:___ __ ___ -- - - - - - -- - -密 - - - - - - - - 封- - - - - - - - 线 - - - - - - - - 内 - - - -- - - - 不- - - - - - - - 得

上海市辐射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

上海市辐射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 考核实施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辐射环境监测人员资格管理,贯彻落实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和《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环发〔2006〕114号),参考环保部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发布的《辐射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实施细则》,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为环境管理和社会提供辐射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的监测、数据分析和评价、质量管理以及与监测活动相关的所有网络成员单位的监测人员,均应取得《上海市环境监测技术人员上岗合格证》(以下简称“合格证”)。持有合格证的人员(以下简称“持证人员”)方能从事相应的监测工作,未取得合格证者,只能在持证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工作,监测质量由持证人员负责。 第三条本细则适用于上海市辐射环境监督站(以下简称“市辐射站”)对全市辐射监测网络成员单位的持证上岗考核。全市辐射监测网络成员单位包括各区县辐射环境监测机构及各行业环境监测站。 第二章考核工作管理 第四条市辐射站成立辐射环境监测人员考核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主管网络成员单位监测人员持证上

岗考核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考核办公室。 第五条考核办公室设在技术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编写《辐射环境监测持证上岗考核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负责建立考核专家库和理论考核试题库,负责考务工作的指导和协调,负责辐射环境监测人员的颁证和考核换证及其他日常事务。 第六条考核专家库由市辐射站及(或)其他单位辐射监测专家组成。项目考核前,考核办公室根据考核人数从考核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相应数量的掌握该考核项目分析方法的人员(每个考核项目至少2人),并确定1人为组长,经领导小组批准后成立考核组。 第七条考核组负责根据考试大纲编写基础理论考核试卷、主持现场基础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填写持证上岗考核报告等工作。 第三章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 第八条考核由基础理论、实际操作考核两部分组成。实际操作考核包括现场基本技能考核、现场样品分析考核两种方式。 第九条基础理论考核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公共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辐射环境保护基本知识、辐射环境监测基础理论知识、辐射环境保护标准、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知识、常用数据统计知识、数据处理和评价模式等内容;第二部分为申请项目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采样方法、样品预处理方法、分析测试方法和监测规范等内容。

辐射基本知识

1、什么是辐射 辐射是指以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周围空间或物质发射并在其中传播的能量(如声辐射、热辐射、电磁辐射、粒子辐射等)的统称。例如物体受热向周围发射热量叫做热辐射;受激原子退激时发射的紫外线或X射线叫做原子辐射;不稳定的原子核衰变时发射出的粒子或γ射线叫做原子核辐射,简称核辐射。 辐射可分为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两大类。非电离辐射又称电磁辐射,如无线电波、红外辐射、可见光、微波、紫外线等。波的频率和能量较低,不足以使原子中的电子游离而产生带电的离子;电离辐射通常又称放射性,如α、β、γ射线有足够的能量使受照射物质的原子电离,会对生物体构成损伤,而有效控制的辐照则可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什么是放射性 放射性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世界上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每个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原子核。大多数物质的原子核是稳定不变的,但有些物质的原子核不稳定,会自发地发生某些变化,这些不稳定的原子核在发生变化的同时会发射出特有的射线,这种物质就是人们常说的放射性。 有的放射性物质在地球诞生时就存在了,如铀、钍、镭等,它们叫做天然放射性物质。另一方面,人类出于不同的目的

制造了一些具有放射性的物质,这些物质叫人工放射性物质。 3、什么是同位素和核素 在中子和质子组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这一类原子称为同位素。会发生放射性衰变的同位素称为放射性同位素。其核内具有一定数目的中子和质子以及特定能态的原子称为核素。例如氢同位素有三种核素,1H、2H、3H,元素符号的左上角标出原子质量数,它们分别被取名为氢、氘(音刀)、氚(音川),其中,3H具有放射性,称为放射性同位素。在自然界里,1H、2H、3H天然含量的原子数百分比分别为99.9852%、0.0148%、3H几乎为零。 4、放射线有哪些种类?它们有什么特点? 放射线包括α、β、γ及中子。 α射线由高速运行的氦原子核(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组成的,通常也称α粒子,α衰变时大多数粒子能量在4-9MeV 范围。因α粒子质量重,电离本领大,射程短,一般用普通纸张即可屏蔽住。 β射线是高速运行的电子流,有正负电子之分。负电子是够

三基三严-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知识考试题

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知识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总共10 分)1.核素和同位素。 2.韧致辐射。 3.外照射和内照射。 4.吸收剂量: 5.平均电离能: 二、选择题(每题2分,总共20 分) 1.1896 年,法国科学家()发现天然放射现象,成为人类第一次观察到核变化的情况,通常人们把这一重大发现看成是核物理的开端。 A ?卢瑟福 B ?贝克勒尔C.汤姆逊D ?居里夫人 2.下列人体组织和器官中哪一种的辐射敏感性最低:() A ?心脏 B ?淋巴组织 C ?肌肉组织 D ?骨髓 3.下面哪种粒子的穿透力最弱() A . 丫光子 B . B粒子C. a粒子D .中子 4. 丫光子把全部能量转移给某个束缚电子,使之发射出去,而光子本身消失的过程叫做()A .电子对效应B .康普顿效应C.光电效应D .穆斯堡尔效应5.世界人口受到的人工辐射源的照射中,居于首位的是() A .大气层核实验 B .医疗照射C.地下核试验D .核能生产 6.在相同能量的下列射线中,哪种射线的穿透力最强?() A. a射线 B. B射线 C. 丫射线 D.质子7.在下述医疗照射中,每次检查的有效剂量最大的是哪种?() A . CT B.血管造影C.介入治疗D.胸部X射线透视 8.在医学上X射线可用于透射的机制是() A .穿透能力强 B .电离能力强C.射线能量大D .不同组织的吸收不同 9.辐射致癌属于那种效应:() A .急性B.遗传C.确定性D.随机性 10.剂量率与点源距离的关系:() A .正比B.反比C.平方正比D.平方反比 三、填空题(每空1分,总共20 分)

1. X 射线在医学上的用途较广,目前主要有两种诊断方式:__________ 和 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 射线机主要包括:和。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然辐射源按起因分为: _____ 、和三类。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体受到的照射的辐射源有两类,即: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主要的人工辐射源是: _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___ 。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辐射防护检测的对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体检测有四个领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丫射线与物质发生的相互作用主要有光电效应、___________ 和_________ < 四、判断题(每题2分,总共20 分) 1. 地球上的天然辐射源都是来自宇宙射线。 () 2. 原子核的质量等于组成原子核的中子和质子质量之和。() 3. 放射性衰变符合指数衰减规律。() 4. B粒子的能谱是连续的。() 5. B衰变不仅放出B粒子,还要放出一个中微子。() 6. 大多数气体探测器都工作于有限正比区。() 7. 闪烁体都很容易潮解。() 8. 吸能核反应的发生有一定的阈能。() 9. 发生自发裂变的条件是自发裂变能Qf,s< 0。() 10. 一种粒子与某种原子核的核反应反应道只有一个。() 五、简答题(每题10 分,总共30分) 1. 什么是密封源和非密封源? 2. 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应用中,必须遵循辐射防护的哪三原则? 3. 辐射防护的四个标准是什么?

核辐射科普知识

核辐射科普知识 核辐射 目录 一、辐射定义 二、辐射单位 三、天然辐射 四、人工辐射 五、辐射防护 六、核辐射效应 七、辐射环境 八、核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九、核电站事故一览 十、预防核辐射 一、辐射定义 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就叫核辐射,核爆炸和核事故都有核辐射。核辐射主要是α、β、γ三种射线: α射线是氦核,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大; β射线是电子流,照射皮肤后烧伤明显。这两种射线由于穿透力小,影响距离比较近,只要辐射源不进入体内,影响不会太大; γ射线的穿透力很强,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γ辐射和X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宇宙、自然界能产生放射性的物质不少,但危害都不太大,只有核爆炸或核电站事故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才能大范围地对人员造成伤亡。电磁波是很常见的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主要由功率(与场强有关)和频率决定。通讯用的无线电波是频率较低的电磁波,如果按照频率从低到高(波长从长到短)按次序排列,电磁波可以分为: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远红外线、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宇宙射线。以可见光为界,频率低于(波长长于)可

见光的电磁波对人体产生的主要是热效应,频率高于可见光的射线对人体主要产生化学效应。 二、辐射单位 常用辐射单位: 核电站 物理量老单位新单位换算关系 活度居里(Ci) 贝可[勒尔](Bq) 1Ci=3.7× 1010Bq 照射量伦琴(R) 库仑/千克(C/kg) 1R=2.58×10-4C/kg 吸收剂量拉德(rad) 戈[瑞](Gy) 1Gy=100rad 剂量当量雷姆(rem) 希[沃特](Sv) 1Sv=100rem 三、天然辐射 天然辐射主要有三种来源:宇宙射线、陆地辐射源和体内放射性物质。据有关资料统计,天然辐射造成的公众平均年剂量值如下表所列。照射成分年有效剂量(毫希) 正常本底地区照射量升高的地区宇宙射线0.38 2.0 宇生放射性核素0.01 0.01 天然辐射 陆地辐射:外照射0.46 4.3 陆地辐射:内照射(氡除外) 0.23 0.6 陆地辐射:氡及其衰变物的内照射

辐射防护知识.

辐射防护知识 1、四种常见的射线: 在我们的周围到处存在着射线—太阳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宇宙射线,这些射线都是电磁波。由于光子的能量较低,强度较小,它们大多是没有危害的。核射线就和它们有很大的不同。 1)它们由α、β和中子组成同γ射线一样具有很短的波长。 2)它们的能量高到足以使分子离子化导致生物组织遭到破坏。 核射线有时也叫做“离子射线”。受到射线照射的生物体可能使机体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这取决于射线源的强度和广度以及采取的防护措施。通常情况下穿透力较强的射线是γ射线和中子射线,它们破坏性较小,但是防护困难。α、β射线穿透力较弱,破坏性较大,但是防护比较简单。所有这些放射源都是向四周空间时刻放射射线。 2γ射线和X射线 X和γ射线都是电磁波(光子)。唯一的区别是来源:γ射线是属于原子核发射出来的辐射;X射线指的是在原子核外部产生的辐射。 它们和光速一样快,能穿透大多数物体,在介质中穿过波长不会发生变化但强度会逐渐减弱。Gamma射线在空气中传播几乎不受影响,它可以被几英尺的水,数英尺的混凝土,几英寸的钢或铅完全阻挡。由于它不容易被减弱,所以能轻易的检测到它的存在,同时人体也容易被它照射到。多数放射源在释放Gamma射线时都伴随着释放出α、β射线或中子射线。X射线能量比γ射线能量稍低。 3、辐射危害 1、职业照射 2、公众照射 3、医疗照射 4、潜在照射 4.吸收剂量 对X射线、γ射线,吸收剂量在0.25戈瑞以下时,人体一般不会有明显效应;但是,剂量再增加,就可能出现损伤。当达到几个戈瑞时,就可能使部分人死亡。接受同样数量的“吸收剂量”,受照射时间越短,损伤越大;反之,则轻。吸收同样数量剂量,分几次照射,比一次照射损伤要轻。 表1、常用放射线单位及换算关系

放射卫生基础知识

放射卫生基础知识 自古以来,人类就受到环境中电离辐射不同程度的影响,宇宙射线和各种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天然辐射源的照射,人均年当量剂量约为 2.4mSv。随着核能开发,核反应堆、核电站的兴建,以及放射性核素和各种射线装置等人工辐射源在各个领域日益广泛的应用,人类得益,但也可能受到直接或潜在的辐射危害,如医疗照射、事故照射和环境污染等。因此,在发展和应用核能、放射性核素和各种射线装置为人类造福的同时,应研究如何免受或少受电离辐射的危害,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公众及其后代的健康和安全,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切实做好放射卫生防护工作。 一、放射防护的任务 放射防护的任务是:既要积极进行有益于人类的伴有电离辐射的实践活动,促进核能利用及其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又要最大限度地预防和缩小电离辐射对人类的危害。放射防护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而研究和制定放射防护标准是极其重要的内容。 二、放射防护的目的 放射防护的目的是: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使之达到被认为可以接受水平。确保放射工作人员、公众及其后代的健康和安全。 (一)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 确定性效应是一种具有剂量阈值的效应,从理论上讲,只要将受照射剂量控制在阈值以下,就不会发生确定性效应。因此,必须确保人员在其一生中或全部工龄期间,任何一个组织,器官所受到的电离辐射的累积当量剂量,均应低于发生确定性效应的剂量阈值。 (二)将辐射随机效应的发生几率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1.什么是随机性效应(stochastic effect):指效应的发生率(不是严重程度)与照射剂量的大小有关,这种效应在个别细胞损伤(主要是突变)时即可出现。不存在阈剂量。遗传效应和辐射诱发癌变等属于随机性效应。 2.什么是可以接受的水平:众所周知,人类在生活、工作和改造环境的一切活动中,都伴有一定几率的危险性,例如工伤事故,交通事故、自然灾害、各种疾病等。辐射随机性效应带来的危险,只要不超过其他被公认为安全职业可能产生的危险,或者不超过日常生活中正常可能承担的危险,这样就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 3.危险度在放射防护标准中的应用:要进行危险程度的比较,ICRP的第26号出版物在考虑随机性效应的防护标准时,采用发危险度(risk)的概念。 对于辐射危害来说,危险度是指单位当量剂量引起某种随机性效应的发生几率。如要估计某器官致死性癌症的危险度,就要统计受照群体的人数的剂量,发现受照群体中患致死性癌症的人数,超过相似情况下对照群体患致死性癌症的预期数,可视为是由辐射诱发的,由此估计出单位当量剂量致癌的危险度。例如,一个100万人的群体,每个人的红骨髓受到1Sv的照射,若受照人群中红骨髓诱发致死性白血病的人数比对照人群多2000人,则危险度为2000/1000000×1,即记作20×10-4·Sv。

辐射安全与防护知识培训试题 答案

辐射安全与防护知识培训试题科室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60分) 1、放射性活度 放射性活度:处于某一特定能态的放射性核在单位时间内的衰变数,记作A,A=dN/dt=λN,表示放射性核的放射性强度。根据指数衰变规律可得放射性活度等于衰变常数乘以衰变核的数目。放射性活度亦遵从指数衰变规律。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贝可勒尔(Bq),常用单位是居里(Ci)。由于有些放射性核一次衰变不止放出一个粒子或γ光子,因此,用放射探测器实验计数所得的不是该核的放射性活度,还需利用放射性衰变的知识加以计算。 2、放射源 放射源是指用放射性物质制成的能产生辐射照射的物质或实体,放射源按其密封状况可分为密封源和非密封源。密封源是密封在包壳或紧密覆盖层里的放射性物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料位计、探伤机等使用的都密封源,如钴钴-60、铯-137、铱-192等。非密封源是指没有包壳的放射性物质,医院里使用的放射性示踪剂属于非密封源,如碘-131,碘-125,锝-99m 等.放射源发射出来的射线具有一定的能量,它可以破坏细胞组织,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当人受到大量射线照射时,可能会产生诸如头昏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机体损伤,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但当人只受到少量射线照射时,一般不会有不适症状,也不会伤害身体 3、吸收剂量 描述X和γ射线的辐射量分为电离辐射常用辐射量和辐射防护常用辐射量两类。前者包括照射量、比释动能、吸收剂量等。后者包括当量剂量、有效剂量等。所谓“剂量”是指某一对象接收或“吸收”的辐射的一种度量。电离辐射传给单位质量的被照射物质的能量叫吸收剂量,吸收剂量的大小,一方面取决于电离辐射的能量,另一方面还取决于被照射物质的种类。它适用于任何电离辐射和任何被照射的物质。吸收剂量(D)的单位和比释动能相同,SI单位是焦耳千克-1表示,其特定名称为戈瑞 4、辐射事故的处理 1.立即撤离有关工作人员,封锁现场,控制事故源,切断一切可能扩大污染范围的环节,防止事故扩大和蔓延。放射源丢失,要全力追回,对放射源脱出,要将源迅速转移至容器内。 2.对可能受放射性核素污染或者损伤的人员,立即采取暂时隔离和应急救援措施,在采取有效个人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组织人员彻底清除污染并根据需要实施医学检查和医学处理。 3.对受照人员要及时估算受照剂量。 4.污染现场未达到安全水平之前,不得解除封锁,将事故的后果和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 5、半衰期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时所需要的时间,叫半衰期。原子核的衰变规律是:其中:No是指初始时刻(t=0)时的原子核数t为衰变时间,T为半衰期N是衰变后留下的原子核数。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长短差别很大,短的远小于一秒,长的可达数万年。 6、核医学诊治中常见的事故

辐射及其防护基本知识

辐射及其防护基本知识一、什么是原子和原子核? 世界上物质有千千万万,结构各不相同,但都是由基本元素组成的。目前己发现了118种元素,其中92种是天然的,26种是人造的。构成元素的最小单元是原子,各元素都有各自的原子。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组成的,它们是质子、中子和电子,而原子核是原子中带正电的核心,它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而电子在不同轨道上围绕原子核不停地运动。 二、什么是同位素? 同位素是指一种元素的所有原子,包含有相同的质子数,但中子数可能不同,即那些原子序数相同而原子质量数不同,也就是核里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在元素周期表内占据着同一位置的那些物质。 三、什么是放射性同位素? 同位素又分为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稳定同位素原子核的质子数、中子数以及核结构都是稳定不变的,多数原子核属于这一类;原子核不稳定,能自发地放出射线而变成另一种核素(即改变了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同位素叫放射性同位素。有些元素的同位素虽然原子核的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不会改变,但其核结构能自发地发生改变,例如核外电子能级的改变而放出电磁辐射,它们也属于放射

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有天然的和人工制造的两种,天然的也要经 过人工提纯后才能使用。 四、什么是衰变和射线? 原子核放出射线而变成另一种核素的现象叫衰变。在这种现象中,最初那个原子核叫母体,放出射线后生成的新核素称为子体。 不稳定的同位素的原子核能自发地发生变化而放出某种粒子(α、β-、β+)或射线(γ射线)的现象称为核衰变。核衰变不受外界因 素影响,而是由放射性元素核内部能量状态决定的。 放射性核素有三个重要特点,它们是: ㈠、能自发的放出射线,与此同时衰变成别的核素。射线一般有α、β、γ三种,有时又依此称为甲种射线、乙种射线、丙种射线。一种核素衰变时,不一定都能放出这三种射线。质量较轻的同位素一 般只放出β、γ射线,质量较重的放射性同位素,多数能放出α射线。 α射线穿透能力很弱,一张纸便可挡住。但其能量容易传递给物质,所以要特别注意防止放出这类射线的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 β射线就是高速运动的电子,穿透能力比α射线强,但不太厚的铝片便可以把它挡住。 γ射线是不带电的中性粒子,静止质量等于零,习惯上也称光子。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同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情况不大相

电离辐射基本知识

第二章电离辐射基本知识一、基本概念 ?1. 原子结构 ?(1)原子核:质子、中子?(2)核外电子 2. 放射性 ?某些物质的原子核不稳定,会自发地发生变化,同时发射出各种射线的现象。 ?不受温度、压力、电磁场等外界条件的影响,只和时间相关。3. 同位素 ?(1)核素:某种原子具有一定特征的名称。质子数、中子数、能态可不同,如1H(氕)、2H (氘)、3H(氚);Te m ?(2)同位素:不同中子数或不同能态的核素。(3)同质异能素:是同位素的一种特殊类型 4. 放射性核素和核衰变 ?(1)稳定性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 ?能自发地转变为别的原子核或自发地发生核能态变化,变化时伴有射线的发射——放射性同位素?(2)核衰变方式: ? a.α 衰变:α 射线为氦(He) ? b.?-衰变: ?-射线为电子(e-) ? c.?+衰变: ?+射线为正电子(e+) ? c.γ 衰变:γ 射线为光子(3)半衰期(half-life) ?某种放射性核因发生自发性核衰变而减少到原来核数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是放射性核素的一个特征常数 ?T1/2 = 0.693/λ(λ:衰变常数) ?N = N0e-λT1/2

(4)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y) ?指单位时间内放射性核的衰变数,即衰变率,单位 Bq ? 1 Bq = 1dps ? 1 Ci = 3.7×1010Bq = 2.22 ×1012 dpm 二、电离辐射的种类 1. X 线 ?(1)X 线的特征 ? a. 基本特征 ?X 射线在电磁辐射中的特点属于频率高、波长短、能量大的射线 ?X 射线的频率约在 3×1016~3×1020 Hz之间,波长约在10~10-3 nm之间 ?X 线诊断常用的 X 线波长范围为 0.008~0.031 nm(40~150 kV)b. X 射线的波粒二象性 ?X 射线同时具有波动性和微粒性,统称为波粒二象性。?X 射线在传播时,它的波动性占主导地位,具有频率和波长,且有干涉、衍射等现象发生。 ?X 射线在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它的粒子特性占主导地位,具有质量、能量和动量。 (2)X 射线产生的基本条件 a. 有电子源(阴极); b. 有高速运动的电子流(管电压); c. 有阻碍带电粒子流运动的障碍物(靶),用来阻止电子的运动,可以将电子的动能转变为 X 射线光子的能量。 靶的原子序数低→产生 X 线的能量小、波长长; 靶的原子序数高→产生 X 线的能量大、波长短。 (3)X 射线发射的形式 ? a. 连续辐射(韧致辐射,bremsstrahlung):高速带电粒子(电子)撞击靶面,与靶原子核相互作用后损失的能量各不相同,由此产生一束波长不等、连续的混合 X 射线。 ?与管电压相关,管电压越高,波长越短,但有极限。 ? b. 特征辐射(标识辐射,characteristic radiation):高速电子与原子内层电子相互作用,将内层电子击出至外层,外层电子跃迁时将多余的能量以光子形式放射出来,由于不同靶物质的原子结构不同,放射出的 X 线的波长也各不相同。 ?这种由电子跃迁产生的辐射与管电压无关,而与靶物质的原子序数相关。 ?原子序数越高,击出所需的能量就越大,所需的管电压越高,波长越短 ?。

辐射防护基础知识精彩试题

科目:辐射防护基础知识 考试用时:本次考试时间为9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阅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错选不得分) 1. 以下哪个标记是为“电离辐射”或“放射性”的标识:( ) A. B. C. D. 2. 原子核半径尺度为:( ) 姓名:_________ 单位/部门:___________ 岗位:________ -----------密--------封--------线--------内--------不--------得--------答--------题-----------

A. 10-15 m B. 10-12 m C. 10-10 m D. 10-6 m 3. β衰变一共有多少种模式:( ) A. 一种 B. 两种 C. 三种 D. 四种 4. 在下列给出的屏蔽材料中,屏蔽γ射线宜选用以下哪种:( ) A. 聚乙烯塑料 B. 混凝土 C. 有机玻璃 D. 铝合金 5. 原子核所带电性为:( ) A. 电中性 B. 负电 C. 不带电 D. 正电 6. 以下不属于γ射线与物质作用机制的有:( ) A. 光电效应 B. 碰撞散射 C. 康普顿散射 D. 电子对效应 7. 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是:( ) 单位/部门:___________ 岗位:________ 线--------内--------不--------得--------答--------题-----------

A. 居里 B. 毫克镭当量 C. 贝克勒尔 D. 伦琴 8. 下列数字中,有可能是组织权重因子W T的是:() A. 0.12 B. 1.0 C. 20 D. 0.5 9. 有效剂量的单位是:() A. 戈瑞 B. 伦琴 C. 希伏 D. 拉德 10. 以下哪一个是放射性货包的标识:() A. B. C.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