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全套试题带答案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全套试题带答案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全套试题带答案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第15章动物的运动

一、知识网络

1、动物通过运动可以主动出击去获取食物,可

以逃避敌害和迁移到适宜的栖息场所,还可

以完成求偶和交配等,有利于动物的存活,

有利于生殖和繁衍种族。

2、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运动方式不同,

主要是对其生活环境的适应。

3、滑翔:大型鸟类双翅左右伸展不动,身体从

某一高处向下飘行,好像滑雪一样顺坡而下,

这种飞行方式叫滑翔,是最省力的方式。4、运动形成过程: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

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

二、基本知识

1.在不同的动物,其运动方式也不一

样,但都表现出与生活环境的。

2.动物能够迅速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一方面寻找

和摄取,迁移到适宜自身生活

的,另一方面有效地躲避的

危害,所以动物的运动对动物自身的和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的主要运动方式

有:、、、。

4.动物的栖息场所大体可以分为:、

、三大类,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表现出与其相适应。

5.一般情况下,鸟类在飞行时要交替使用

飞行、等方式。

6.一个运动通常是由骨骼肌协调完成

的,而运动中消耗的能量来自于骨骼肌细胞内

的氧化分解。

7.根据形状不同,骨可以分为、、

和、不规则骨,如肩胛骨属于,椎骨属于。

8.一块骨包括了、、

和三部分。

9.骨干内侧和骺端的骨组织成蜂窝状,称为;

而骨干外周部的骨组织致密,称为。

10.骨质中有水分、、和。

11.骨连结有、、三种形

式,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

12.全身的骨通过组成骨骼。

13.人体的骨骼肌有块,可分

为、、三大肌群。

14.躯体运动的形成是由、和三

部分共同完成。其中为杠杆,为

支点,为动力。

15.屈肘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

伸肘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

16.骨骼肌受到传来的刺激可以产

生,它牵拉绕活动,于是

躯体就产生运动。

17.若骨的骨髓是黄骨髓,判断该骨的主人是(填

“儿童”或“成年”)

三、能力提高

18.下列哪种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其他三种不同()

A.豹

B.乌贼

C.狗

D.象

19.下列动物中,运动方式不是游泳的是()

A.沼虾

B.鲸

C.中华鲟

D.水螅

20.下列可以利用附肢在水中划水前进的生物是

()

A.水母

B.海龟

C.蛙

D.河豚

21.青蛙的四肢善于()

A.爬行

B.行走

C.游泳和跳跃

D.逃避敌害

22.一般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是()

A鼓翼飞行

B.滑翔飞行

C翼膜飞行

D.以上方式都是

23.青蛙的运动方式很多,既可以在水中游泳有可以

在陆地上跳跃,下列那些结构与它的运动有关?

()

A.后肢肌肉发达,趾间有蹼

B.前肢短小

C.皮肤光滑

D.以上都对

24.动物不运动对下列生命活动没有直接利害的是

()A.主动捕食

B.逃避敌害

C.生长发育

D.完成求偶和交配

25.下列鸟类中,趾间没有蹼的是()

A.麻雀

B.天鹅

C.野鸭

D.家鸭

26.下列动物利用身体上多对步足爬行的是()

A.蜈蚣

B.蜻蜓

C.响尾蛇

D.扬子鳄

27.下列对运动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凡是在空中飞的都是鸟类

B.生活在水中的动物都用鳍游泳

C.每种动物都固定生活在同一个环境里,因而

运动方式单一

D.昆虫因为有翅而扩大了生活范围

28.蝗虫具有的运动方式有()

①游泳②跳跃③奔跑④飞行⑤爬行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③⑤

29.蝗虫、青蛙、袋鼠、山雀都能使身体腾空而跳

跃,这主要依靠的结构是()

A.前肢

B.后肢

C.四肢

D.皮肤

30.春暖花开,当我们坐在小船中欣赏湖光山色的时

候,你知道用于划水的桨与鱼的哪种结构的作用相同()

A.躯干部

B.尾部

C.鳞片

D.鳍

31.下列骨中,不属于前肢骨的是()

A.股骨

B.肱骨

C.尺骨

D.指骨

32.当人的双臂处于自然状态时,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B.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D.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

33.一块骨属于()

A.细胞间质

B.细胞

C.器官

D.组织

34.通过燃烧骨,可以知道骨中含有()

A.有机物

B.骨干

C.骨髓

D.无机物

35.在生活中看到老人要注意避让,是因为老年人的

骨()

A.易碎,弹性小

B.弹性小,比较柔韧

C.坚硬而有弹性

D.硬度大,弹性大

36.运动系统是由下列哪组器官构成的()

A.肌肉、关节、骨骼

B.骨、关节、骨连结

C.骨骼、骨骼肌、骨连结

D.骨、骨连结、骨骼肌

37.对骨折的愈合起重要作用的是()

A.红骨髓

B.血管

C.神经

D.成骨细胞

3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骨髓腔中始终存在着红骨髓

B.骨髓腔中的骨髓都有造血功能

C.红骨髓在人成年后都会变成黄骨髓

D.成年人体内的黄骨髓在特殊条件下可以转变

成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

39.骨骼肌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A.支点作用

B.动力作用

C.杠杆作用

D.协调作用

40.下列各项中,能引起头部运动的是()

A.三角肌

B.背阔肌

C.胸锁乳突肌

D.肋间肌

41.刚出生的婴儿骨的弹性大,硬度小,不容易站立,

这是因为骨中()

A.有机物约占2/3

B.有机物多于2/3

C.有机物约占1/3

D.有机物多于1/3

42.将一根鱼肋骨用稀盐酸浸泡,取出冲洗后晾干,

鱼骨将会()

A.变重、变软

B.变轻、变软

C.变重、变硬

D.变轻、变硬

43.人体的下列关节中,活动范围最大的是()

A.肩关节

B.肘关节

C.膝关节

D.髋关节44.随着年龄的增长,骨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

()

A.都增加

B.都减少

C.无机物含量增加

D.有机物含量增加

4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骨骼肌的功能的是()

A.支持功能

B.保护内脏器官

C.维持体温

D.参与运动

46.骨髓、前肢骨、骨关节依次属于()

A.骨骼、骨骼肌、骨组织

B.骨连结、骨干、活动连接

C.骨组织、骨、骨连结

D.骨质、不活动连接、半活动连接

47.骨骼肌在体内所受到的刺激是()

A.神经传来的兴奋

B.体液传来的化学物质的刺激

C.体外的外力作用

D.有机物分解产生的能量

48.把骨骼肌固定在骨上的结构是()

A.关节

B.肌腱

C.肌腹

D.关节韧带

49.下列哪项不是运动系统的组成部分是()

A.骨

B.关节

C.肌肉

D.神经、血管

50.骨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是()

A.连接作用

B.杠杆作用

C.支点作用

D.支持作用

5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骨骼肌长地粗壮,收缩

有力,这是因为()

A.肌纤维变粗了

B.骨纤维数量增多了

C.肌肉反应灵活了

D.肌肉收缩速度加快了

52.下列表示骨骼肌附着于骨上的模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53.用猪骨头熬汤,可见汤中有油出现,油来自

于()

A.骨膜上的脂肪

B.骨松质内的脂肪

C.红骨髓内的脂肪

D.黄骨髓内的脂肪

54.关节最怕脱臼,脱臼就是指()

A.关节从关节腔中滑脱出来

B.关节软骨发生了强烈碰撞

C.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脱出来

D.关节头从关节囊中滑脱出来

四、综合应用

55.明辨是非

(1)在水中生活的动物的运动形式是游泳。()(2)蝗虫的运动方式有爬行、跳跃、飞行等方式。

()

(3)行走是人独特的运动方式()(4)所有的动物都能够主动运动()(5)骨组织的营养物质供应主要依靠骨膜中的血管()(6)成人的骨中,有机物大约占三分之二,无机物大约占三分之一()(7)老年人的骨中缺钙,所以无机物含量降低。

()(8)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是骨骼肌()(9)人体的肩关节、髋关节、肘关节、膝关节都只能在一个平面上转动()(10)陆地上的动物只有行走、奔跑。()56.连线题

①将下列动物的运动方式与他们相应的结构用线

连起来

乌贼蹼

蜜蜂步足

蜈蚣翅

中华鲟漏斗及腕

野鸭鳍

②将动物与它们善于进行的运动方式连起来。

桃花水母飞行

猎豹奔跑

麻雀跳跃

乌龟游泳

大熊猫爬行

袋鼠行走

57.看图回答问题:

为什么河里的鱼喜欢逆水而游?鱼顺水捕食,要花费很多力气去追逐食物,而逆水游泳就不同了,只要一张嘴,就能吃到食物;再说,鱼逆水游泳虽然游得较慢,但容易控制方向。而顺水游泳,很容易失去控制,被冲到危险区域,另外,鱼呼吸要不停地吞水,水进入鳃里的氧气才能被吸收,鱼逆水游泳时,吞水比较容易,呼吸也比较顺畅,因此,河里的鱼喜欢逆水而游。鱼游泳时的动力来自。鱼游泳是靠控制方向。鱼在水里生活,其呼吸器官是。

58.下图是企鹅在雪地上的运动

世界上还有许多地方,即使你有强壮有力的腿,也无法行进的,如南极的茫茫雪原,杂草丛生的、泥泞的沼泽地区等。漫步在南极茫茫雪原的绅士---企鹅,给了人类极大的启示。它们在紧急情况时,可以以30公里/时的时速运动,这是因为经过两千多万年的进化,企鹅的运动器官已变得非常适宜于在雪地运行。它只要扑倒在地,把肚子贴在雪地表面上,蹬动双脚滑雪,便可飞速向前。受它的启发,人们已研制出一种越野汽车,可在雪地与泥泞地带快速前进,速度可达50公里/时。

想一想:企鹅是怎样以30公里/时的速度在雪地上运行的?

59.下列的表格内容是小明在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

时,根据实验内容完成的。

操作项目

实验组

对照组ⅠⅡ

实验方法

用酒精灯火

焰烧鱼骨

用稀盐酸浸

泡鱼骨

不做处

结果

鱼骨成灰白

鱼骨呈透明

没有变

鉴别方法

用解剖针敲

对折弯曲

敲击和

弯曲

结果

一敲击变成

粉末

非常柔韧

坚硬,有

弹性

(1)通过上面的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2)骨燃烧后的剩余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

(3)在稀盐酸中被溶解后剩余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

(4)在做探究实验中,是否有设置对照组的必要?

(5)将已充分燃烧的骨浸入稀盐酸中,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60.下图关节模式图

(1)请填出图中所标的结构名称。

1. 2.

3. 4. 5.

(2)关节是由、、和三部分组成的。

(3)我们通常说的脱臼是指从中脱落出来的现象。

(4)关节囊和关节周围的韧带增强了关节的和。

61.骨在动物的运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对哺乳动物骨的解剖研究发现,动物体内的长骨是由骨膜、骨质、骨髓三部分构成的。骨膜是一层致密的结缔组织膜,它上面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骨膜由多种细胞和一些结缔组织组成。

有人用家鸽做过这样的实验,把家鸽身上一段长骨的骨质、骨髓剥离掉,保留完整的骨膜,经过一段时间的喂养,发现家鸽被剥离去掉的那一段长骨又重新长好了。

白血病患者的造血功能不正常,也就是不能产生正常的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彻底根除白血病,需要移植同型的骨髓,恢复身体的造血功能。

请你根据图和上述资料填空分析:

1. 2. 3. 4.

5. 6. 7. 。

(1)骨膜有怎样的生理功能?

。(2)骨髓移植为什么能根治白血病?

。(3)当发生骨折时,为什么会感觉到非常疼痛?

。(4)骨折后,对骨的修复起重要作用的是

。(5)人成年后身体不再长高,原因()

A.软骨层骨化成骨

B.红骨髓变为黄骨髓

C.成骨细胞不再分裂

D.生长激素不再分泌

(6)哺乳动物骨的成分与人类近似,现在取某种动物的骨2.4克,放在酒精灯上煅烧,煅烧

至只留下灰白色粉末,称其质量为1.6克,

该动物约处于()A老年期.

B.幼年期

C.成年期

D.不可确定

62.下图表示人骨中某种物质在各年龄段含量的变

化:

(1)这类物质是。

(2)当骨受到外力冲击时,最容易发生骨折的是阶段,原因是。(3)骨的柔韧性、弹性较好的时期是图中的阶段。

63.联系所学内容分析青少年要注意正确的坐、立、

行走的姿势?

年龄阶段

··

第16章动物的行为

一、知识网络

1、动物行为:动物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活动表

现,包括动物的各种动作、鸣叫、体色变化等。

2、先天性行为:动物生下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

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也叫本能行为,可以遗传给下一代。所有的动物都有先天性行为。

实例:蜘蛛结网、鸟类迁徙。

3、后天学习行为:出生后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

得的行为

实例:幼年黑猩猩模仿成年黑猩猩,用蘸水树枝取白蚁。

4、动物行为意义:对动物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有

重要作用

5、取食行为:动物必须不断地从外界获取食物维

持生存的行为。不同动物,取食方式不同,部分动物有贮存食物的习性。

实例:水螅依靠触手捕食。

6、领域行为:动物生存需一定的空间,即动物生

存的领域。占有者使用姿态、气味、鸣叫等方式警示周围的动物,以保护自己的领域。

实例:狗撒尿做标记。

7、攻击行为:同种动物个体间由于争夺食物、配

偶、领域发生相互攻击或争斗行为。

明显特点:双方的身体很少受到致命伤害

实例:两只雄海象争夺领域

8、防御行为:动物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

实例:乌贼释放墨汁

9、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包括雌雄两

性动物的识别、占有繁殖的空间、求偶、交配、孵卵以及对后代的抚育等。

实例:鸟类的筑巢10:节律行为:随外界变化产生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

类型:潮汐节律、日节律、月节律、年节律、周节律、生物钟

实例:鸟类的迁徙

11:社群行为:一起生活的动物群体内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具有的一系列行为。

实例:蜜蜂、蚂蚁的社群生活

12、动物行为的研究案例

(1)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写成《昆虫记》

(2)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证明蜜蜂能分辨不同颜色

(3)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探究发现了诱发动物行为的原因

(4)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被称为“现代动物学之父”

13、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实地观察、借助仪器观察)

(2)实验法

二、基本知识

1.动物体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叫

做,它受和的调节,

受的控制。

2.不依赖个体生活经验,生来就会的行为属

于行为,也称为行为,它是通

过进化而来的。

3.学习是指动物借助个体和经历,使自身的行为发生适应性变化的过程。学习可以使动物对环

境的改变作出的反应。最简单的学习行为

是一种。

4.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能给金鱼喂食,这是因为它

虽然失去了自己的后代,而它哺育后代的本能并没

有,这是动物的。

5.5竹节虫静止不动时可以使不容易发现

它,这有利于和的延续。

6. 深海中的鮟鱇有猎物的手段;黑猩猩能

利用猎取食物;海岸边的乌鸦能对它捕获的

食物进行 ;松鼠有的习性。

7.动物的繁殖行为主要包括雌雄两性的、占

有的空间、、交配、孵卵以及对后

代的等。

6.动物体内存在一个,它是一种以体内

的反应为基础的复杂机制,它让动物的

活动具有节律性。

7.草履虫依靠的摆动获取食物;水螅依

靠捕食小型生物;响尾蛇依靠灵敏的发

现食物;开阔的草原上,捕食动物依靠

和发现食物,靠和捕捉食物;

茂密的森林中,捕食动物往往采取“”方

式,出其不意地捕获猎物。

8.观察动物行为时,可以用直接观察,也

可以借助和进行观察。

三、能力提高

11、下列不是动物行为的一项是()

A.青蛙冬眠

B.燕子迁徙

C.鱼心脏跳动

D.母鸡保护小鸡

12、下列现象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马戏团内狗表演算术

B.鹦鹉说“你好”

C.动物园里羊拉车

D.失去狼仔的母狼喂养人的婴儿

13、处在繁殖时期的雄三刺鱼,当把几个模型放在

水里,哪怕模型与它非常相像,它也只会对涂上红

颜色的三刺鱼模型发起猛烈攻击,这是因为()

A.模型的形状与真鱼不相像

B.模型的大小与真鱼不相像

C.雄三刺鱼辨别对方的依据是颜色

D. 模型的大小、形状、颜色与真鱼不相像

14、动物的行为是指()

A.动物对内外刺激所做的反应

B.动物的心理活动

C.动物的各种动作

D.动物内部的生理活动

15、动物园猴子互相抓对方的虱子,他们的行为属于

()

A.先天性行为

B.后天学习行为

C.经验行为

D.适应行为

16.黑猩猩能叠放木箱,取下挂在高处的香蕉,对这种行为的解释不准确的是()

A.这是可以学习获得的

B.这是后天学习行为

C.这种行为是可以遗传的

D.这是受到环境刺激形成的

17.在行为学上对夜行性动物的习性的正确解释是

()

A.白天找不到食物

B.白天温度太高

C.白天天敌太多

D.昼夜节律行为

18.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①蚯蚓走迷宫②母猴哺育小猴③大山雀偷饮牛奶④蜜蜂筑巢⑤乌鸦不再害怕稻草人⑥幼崽饥饿时发出叫唤声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19.一种蝴蝶---眼蝶遇到敌害时,抬起前翅,暴露出翅上的“眼斑”(似眼睛),眼蝶的这种行为属于()

A.攻击行为

B.防御行为

C.繁殖行为

D.社群行为

20.涡虫喜欢生活在石块或其他物体下方,这属于()

A.先天性行为

B.后天学习行为

C.不属于动物行为

D.即使先天性行为也是后天性学习行为

21.攻击行为与防御行为的本质区别是()

A.行为过程是否引起伤亡

B.行为双方是否同种

C.行为双方是否同性别

D.行为双方是否得利

22.一些昆虫有趋光性,这种趋光性是一种()

A.先天性行为

B.后天学习行为

C.生理现象

D.偶然活动

23.乌鸦刚刚见到稻草人时十分害怕,多次见稻草人后最可能的反应是()

A.仍然害怕

B.没有任何反应

C.喜欢它,靠近它

D.恨它啄它

24.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使得动物更能够 ( )

A.找到配偶

B.寻找食物

C.遭遇敌害

D.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25.下列各项中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A.小鱼逐渐长成大鱼

B.鸡的小肠蠕动,加速消化

C.狗出门沿途撒尿

D.雄蛙长有鸣囊

26.下面有关防御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A.防御行为发生在同种动物个体之间

B.防御行为的方式一般为逃避、躲藏

C.防御行为的意义在于保护个体的安全和维护种族延续

D.防御行为对动物来说都是有效的

27、蜥蜴被捕捉后往往会自断尾巴,它的这种行为属于()

A.攻击行为

B.防御行为

C.节律行为

D.繁殖行为

28.下列动物行为中,不属于防御行为的是()

A.比目鱼的体色能随环境颜色的变化而改变,有利于隐藏自己

B.乌贼遇到危险时,会从墨囊中喷出墨汁,染黑海水

C.黄鼬受到威胁时能释放臭气

D.招潮蟹在涨潮前钻入洞穴,退潮后钻出洞穴

29.与生物钟无关的动物行为是()

A.青蛙每到冬天就冬眠

B.公鸡清晨报晓

C.乌龟缩头缩尾

D.大雁南来北往

30.在动物的社群行为中,最占优势者()

A.最后享用食物者

B.主要表现在攻击行为上总是胜利者

C.往往是一个雌性个体

D.遇到敌害时最受保护者

31.在狒狒的群体中()

A.个体彼此平等,不分贵贱

B.存在明显的等级制度

C.多数个体是最占优势者

D.个体形态上没有差异,十分相似

32.动物在攻击行为中尽量不伤害对方的身体,这主要有利于()

A.个别动物的生存.

B.种族延续

C.个体发育

D.控制种群量.

33.昆虫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多样保护自己安全的自卫行为。下列哪种行为不能确保昆虫在紧急状态下度过险情()

A.枯叶蝶静止似枯叶

B.家蚕吐丝作茧

C.蜜蜂蜇人

D.金龟子假死

34.下列不属于动物社群行为特点的是()

A.各成员既有明确分工,又有密切合作

B.每个成员对于维持群体的生活都是必要的

C.如果各个体分开,都能独立生活下去

D.各个成员适应不同的职能而出现了形态、结构的差异

35.下列昆虫中,具有社群行为的一组是()

A.苍蝇、蚊子

B.蜜蜂、蚂蚁

C.蝗虫、蟋蟀

D.螳螂、蜻蜓

36.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的攻击行为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不会发生()

A.食物短缺

B.争当群体中的统治者

C.遇到天敌

D.占领巢穴,争夺配偶

37.有些无毒的昆虫长有像毒昆虫一样的鲜艳色彩,这种行为对于无毒昆虫来说()

①有利于逃避敌害②是一种繁殖行为③有利于保护自己④有利于种族延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8.雄孔雀在繁殖季节频频在雌孔雀面前开屏,这种繁殖行为属于()

A.求偶

B.育雏

C.两性识别

D.占领繁殖空间

39.白居易诗曰:“须臾十来往,犹思巢中肌。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这描绘的是母燕

的()

A.贮食行为

B.攻击行为

C.防御行为

D.繁殖行为

40.人们养蜂取蜜,是利用蜜蜂的()

A.贮食行为

B.攻击行为

C.防御行为

D.繁殖行为

41.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攻击行为的是()

A.两只雌性盘羊为争夺一只雌性盘羊而发生争斗

B.一只狗和一只猫为争夺一块骨头而相互追赶

C.一只老鹰追赶一直奔跑的野兔

D.龙虾举起鳌钳反击天敌的进攻

42.在攻击行为中,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是()

A.双方的身体很少受到致命的伤害

B.一方受重伤失去战斗力后结束

C.你死我活的战斗

D.双方的身体很少直接接触,各显神威

43.雌性细腰蜂每天送食物哺育幼虫的依据()

A.根据洞穴的大小来决定

B.根据食物的多少

C.没有规律

D.察看洞穴所收集的信息决定

44.对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描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法和观察法是同等重要的两种方法

B.单纯的观察法中可以没有实验法

C.实验法中可以没有观察法

D.观察法中不仅可以肉眼看,还可以借助仪器进行观察

45.现代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是()

A.实验法和观察法

B.解剖法和观察法

C.对照法和观察法

D.建立资料库

46.被称为“现代动物行为之父”的科学家是()

A.弗里施

B.廷伯根

C.劳伦斯

D.法布尔

47.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是

()A.用摄像机拍设猎豹的运动,研究猎豹追击猎物的

方法

B.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刚毛,研究蚯蚓的运动特点

C.通过闭路电视观察大熊猫的生仔过程

D.用线绑住鱼鳍,研究鱼鳍对于鱼游泳的作用

四、综合应用

48.分析资料,回答问题:

①狮子在领地周围撒尿

②一只幼蛛从出生就会自行结网,而且结网技巧一点不比成年蜘蛛差

③幼小的黑猩猩能模仿成年的黑猩猩,用一根蘸水的树枝从洞穴中钓取白蚁作为食物,成年黑猩猩会利用经验解决问题

④狗看见主人回家,主动上去迎接

⑤很多年前,英格兰的一只大山雀偶然打开了人们放在外面的牛奶瓶盖,偷喝了牛奶,不久那里的大山雀都学会了偷喝牛奶

⑥失去雏鸡的老母鸡与失去母猫的小猫一起生活

⑦猴子表演骑自行车

⑧公鸡打鸣

⑨幼袋鼠钻进母袋鼠的育儿袋里

⑩蜜蜂采蜜

(1)上面提供的资料中,哪些属于先天性行为?哪些属于后天学习行为?

(2)两种行为对于动物有何意义?

(3)先天性行为有何局限性?

49.资料分析:

A.在迷宫的一端安上电极,而另一端是潮湿的暗室,其中还有食物。当蚯蚓爬到安有电极的一端时,它就会受到电击。经过多次尝试和错误后,蚯蚓能够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

B.若干年以前英格兰的一只大山雀偶然打开了人们放在外面的牛奶瓶盖,偷喝了牛奶,不久那里的大山雀都学会了偷喝牛奶。

C.成年黑猩猩能够利用经验来解决问题。如下雨时,它会从树上摘下宽大的树叶当伞用;人们把黑猩猩爱吃的香蕉挂在高处,黑猩猩徒手拿不到,于是,它把几个木箱堆叠在一起,然后爬到木箱顶上,这样就可以拿到原来拿不到的香蕉了。

(1)蚯蚓、大山雀和黑猩猩的行为分别属于哪种动物行为?

(2)蚯蚓、大山雀和黑猩猩的学习能力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50.探究蚱蜢的保护色:

步骤:找两块各为10平方米的的场地,一块是草地,另一块是无草的泥土地。捕捉绿色、褐色的蚱蜢各20只。在每只蚱蜢的胸部用线缚住,但缚得不要过紧,以免把它勒死,也不要把线缚在它的脚上,避免它挣扎时把足扯断逃跑,影响观察的正确性。线的另一头系在一根竹签上,然后分别将这些竹签插到两块地里。安插时,要将绿色、褐色的蚱蜢混杂,每个一定的距离插一只,分散安放。

安放好后,每天上午、下午各观察统计一次两种颜色的蚱蜢数目,两天后,分别检查不同颜色的蚱蜢被飞鸟等动物吃掉的总数目。如果实验场地很少有飞鸟飞来,也可将小鸡放进去。

结果:在草地上,褐色的蚱蜢被吃掉的数目比绿色的蚱蜢多;在无草的泥土场地上,绿色蚱蜢被吃掉的数目比褐色的蚱蜢多。

(1)从实验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这种现象属于动物的什么行为?这种行为对于动物个体生存有什么意义?

(3)还有哪些动物有这样的行为,请举5例. 51.“探究蚂蚁的行为”的方法步骤为:

①在校园或其他便利的地方寻找一个蚂蚁窝;②不要干扰蚂

蚁的活动,用放大镜观察每只蚂蚁的行为。连续观察一星期,记录所观察到的蚂蚁的各种行为.③利用一个旧的可乐瓶,剪去上半段,放入干湿适当的土壤,再取一些蚁穴的土壤盖在可乐瓶内的土壤上。④捕捉10只蚂蚁(最好有蚁后)以及蚁卵和幼虫等,放进可乐瓶中。投入少许食物,盖上玻璃板,放

置在暗处。⑤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蚂蚁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的研究活动,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注意保持土壤合适的湿度。

(1)上述步骤①②运用什么方法在研究蚂蚁的行为?步骤③④⑤又是运用什么方法在研究蚂蚁的行为?

(2)利用观察法探究蚂蚁的行为时,要注意哪些方面?

(3)通过探究,你认为蚂蚁的食性有什么特点?(4)你观察到蚂蚁的哪些行为?

(5)在一个蚂蚁群中,蚁后负责产卵,雄蚁与蚁后交尾,工蚁负责打扫蚁穴、哺育幼蚁、寻找食物等,兵蚁负责保卫,所以蚂蚁具有行为。

(6)这种行为对于蚂蚁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52、联系实际:大多数雄鸟在进入成熟期后都会唱一种本鸟特有的歌,以显示其性成熟或宣告它拥有的领域。鸟类这种唱歌的行为是先天性的行为还是后天学习的行为?

经过长期观察发现,有一种白冠麻雀,雏鸟出生后的几个月内总能听到雄鸟的歌声,长大后它也会唱歌了。但开始时音调并不准,称为“亚歌”,练习一段时间才能准确的歌唱,称为“正歌”。于是科学家Peter Marler等人假设鸟类的唱歌是由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先天性成分,又有后天学习成分,并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将新孵出的雏鸟养在完全隔音的室中,分成三组:

第一组不让听到任何成年雄鸟的歌,结果鸟长大后不能唱出“正歌”。

第二组让听到本种成年雄鸟的歌,待这些雏鸟开始唱“亚歌”时,使其成为聋鸟,结果鸟长大后也不能唱出“正歌”。

第三组同时听到本种雄鸟歌声和和另一种鸣麻雀歌声的磁带,结果成年后只会学唱本种雄鸟的歌,而不会唱鸣麻雀的歌。

通过这些观察和实验,你认为鸟类唱歌与先天性的遗传因素、后天性的学习有怎样的关系?

53、阅读:

将一只母鸡关在笼内,只许它伸出头来啄食,再用木板、铁丝等做一个食物槽。食物槽上的有色塑料插片(一个为红色,一个为黑色)可以通过铁丝的拉动将食物杯盖住。食物杯为一凹窝,可放母鸡吃的谷粒。在实验前,让母鸡饿36小时,然后在一只上面有红色插片的食物杯里放上几粒谷子,再把杯子靠近母鸡,母鸡欲啄食时,迅速将红色插片盖上。当母鸡啄到黑色插片时,拉开插片,杯里无谷粒。当母鸡再啄到红色插片时,拉开插片,便可吃到谷子。通过多次训练后,母鸡就会只啄红色插片,而再也不去啄黑色插片了。

(1)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2)在做上述实验前,为什么要使母鸡挨饿?

(3)母鸡行为的研究运用的是什么方法?

54、背景资料:

在大白菜、卷心菜、小白菜等蔬菜的叶上,常能看到一些深绿色的小肉虫,这就是菜青虫。大白菜、卷心菜、小白菜、萝卜、油菜等植物的花,都由四片花瓣组成,这四片花瓣呈十字形排列,因此,在分类学上,这些植物都属于十字花科。菜青虫是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

小明为此做了“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活动。下面是小明的探究过程,请帮忙完成。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

1.寻找有菜青虫卵的叶片,找到后将菜青虫的卵做隔离饲养,孵化出幼虫。

2.准备白菜叶、芹菜叶。

3.把虫子先饿一段时间,把两片同等大小的叶片放在同一水平线上,不要太远,然后在同一起点放上10只菜青虫,看它爬向哪片叶子。

4.重复第3步10次,记录分别爬向两种叶片的菜青虫只数,并求平均值。

现象:有10只菜青虫爬向白菜叶。

得出结论:。

问题:

(1)为什么要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

(2)他设计的对照实验是什么?

(3)本实验的变量是什么?

第17章生物圈中的动物

一、知识网络

1、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1)植食性动物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的消费者

(2)肉食性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的消费者(3)杂食性动物既能吃植物,也能吃动物的消费者

2、动物是食物链结构的成分。

(1)食物链: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的各种生物之间,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的营养联系

形成的。

(2)食物网:自然区域的多条食物链交织而成。

(3)生态平衡:在一定地域内,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能够在较长时间内

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

衡。

(4)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各生物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其中任一环节出了问题,都

会影响其他生物生活,并破坏生态平

衡。

3、动物对环境的影响:

(1)动物对植物生活有利:帮传粉、传播种子,促进植物的繁殖和分布

(2)动物对植物生活的不良影响:以之为食,有些动物直接或间接地对

4、动物与人类关系密切:人的衣、食、住、行

处处离不开动物。

5、我国动物种类多样:地形和气候复杂,为动

物提供了丰富的生态环境。

6、我国特产的珍稀动物:大熊猫、金丝猴、扭

角羚、白唇鹿、白鳍豚、褐马鸡、黑颈鹤、扬子鳄、大鲵、白鲟、中华鲟。

7、动物资源面临威胁: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环

境的破坏,使动物物种的灭绝速度逐渐加快。

8、我国动物资源的多样性:(1)物种多样性。

(2)遗传多样性

(3)生态系统多样性

9、动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1)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2)易地保护保护濒危物种

(3)制定法律加强教育和管理

(4)合理开发和利用动物资源

二、基本知识

1.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的者,动物是生物圈中的者。

2.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的消费者称为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的消费者称为动物;既能吃植物,也能吃动物的消费者称为动物。

3.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的关系。

4.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任何一个环节上的生物消失,都会影响其他生物的生活,并破坏生物之间与。

5.在一个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是和。

6.动物不仅能环境,而且能够环境。

7.许多种蜂类和蛾类是出名的传粉昆虫,有些鸟类以植物的果实为食。总之,动物能促进植物的和。

8.我国的脊椎动物有多种,占世界动物总数的,其中哺乳类多种,鸟类多种,爬行类多种,两栖类多种,鱼类多种。

9.我国有许多种闻名世界的特产珍稀动物,

如:、、。

10.生物物种的灭绝是个漫长的过

程,但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破坏,

却使动物物种的灭绝速度逐渐。

11.有人估计,鸟类和哺乳动物在1600—1700

年期间,大约每年灭绝一种;在

1850—1950年期间,大约每年灭绝一

种;20世纪后期以来,每年就有两种

鸟灭绝。

12.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

施。

13.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

14.我们保护动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

只是反对、。15.到2005年,我国已经有个自然保

护区加入到“”中。

16.我们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地开发

利用,解决好

和的矛盾。

17.动物的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一样,也包括

物种、和。18.保护动物多样性就需在、

和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措施。

19.动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包括:

和、。

三、能力提高

20.下列生物中不属于消费者的是()

A.鸡

B.鸭

C鱼

D.白菜

21.下列关于肉食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肉食动物增多会促使植物数量减少

B.一个生态系统中的肉食动物的数量等于草

食动物的数量

C. 一个生态系统中的肉食动物的数量比草

食动物的数量多

D. 肉食动物减少会促使植物数量减少

22.老鼠对人类有害并列为“四害”之一,我们

对它应()

A.想尽办法赶尽杀绝

B.顺其自然,不加控制

C.大力保护并减少其天敌的数量

D.设法控制其数量,减少危害

23、生物圈中已知的动物约有()

A.100万种

B.150万种

C.200万种

D.250万种

24、动物在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中,

是作为参与的()

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

D.既是分解者,又是消费者

25.下列属于对人类不利的行为是()

A.蛇吃掉大量老鼠

B.啮小蜂将卵产在美国百蛾的幼虫内

C.瓢虫捕食蚜虫

D.将兔引入澳大利亚

26.下列动物中能帮助植物传粉的是()

A.猫头鹰

B.蜜蜂

C.蝗虫

D.松鼠

27.蜂鸟吸食花蜜可以帮助植物()

A.传播花粉

B.传递花蜜

C.传播种子

D.除去花蜜

28.在一块农田中,螟虫吃植物,蛙吃螟虫,蛇吃蛙,猫头鹰吃蛇,这些生物之间构成了()

A.食物网

B.食物链

C.生物圈

D.生态系统

29.生态平衡是一种()

A.绝对平衡

B.动、植物的数量相对平衡

C.动态平衡

D.永久平衡

30.在水稻→虫→青蛙这条食物链中,如果大量

捕杀青蛙,最终造成的后果是()

A.水稻减产

B.水稻增产

C.虫的数量减少

D.虫和水稻的数量都减少

31.对植物生活会造成不良影响的动物是()

A.青蛙、蜘蛛

B.蝗虫、老鼠

C.猫头鹰、蛇

D.啄木鸟、乌鸦

32.马、牛、羊等从食性上分属于()

A.植食动物

B.肉食动物

C.杂食动物

D.腐食动物

33.下列各种动物中食性与众不同的是()

A.猫头鹰

B.狮子

C.鹿

D.狼

34.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关系是()

A.绝对独立

B.相对孤立

C.互不相干

D.相互适应,相互依存

35.下列属于杂食动物的是()

A.老鼠

B.蚯蚓

C.鹿

D.金鱼

36、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

的过程中,形成了()

A.相互竞争、相互排斥的关系

B.相互独立、互不相干的关系

C.相互适应、绝对统一的关系

D.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37、在生物圈中,能把无机物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的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不是

38、下列动物中不能帮助植物传粉的是()

A.菜粉蝶

B.蜜蜂

C.蜂鸟

D.麻雀

39.下列哪项不是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A.动物通过食物链维持了生物之间的协调与

平衡

B.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C.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D.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对植

物造成很大的危害

40.下列几个实例中,能反映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关系的是()

A.青蛙捕食蝗虫

B.狐狸体内有寄生虫

C.牛吃草

D.蜜蜂帮助植物传粉

41.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各种生物的数

量()

A.不平衡

B.动态平衡

C.相等

D.绝对平衡

42.动物帮助植物传播花粉和种子,有利于植

物()

A.繁殖和分布

B.躲避不良环境

C.增强抵抗力

D.进行光合作用

43.下列关于消费者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消费者就是动物

B.消费者就是不劳而获,只管享用的生物

C.消费者是指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的

生物

D.消费者是指以绿色植物为食的生物

44.生活在长江流域,属于我国最稀少的濒危动

物的是()

A.白鳍豚.

B.大熊猫

C.金丝猴

D白鹮

45.下列关于扬子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B.栖息在浅海区域

C.身体扁长,四肢短,全身被革质甲片覆盖

D.食性广,吃鱼、虾、蚌、蛙

46.下列哪种动物在我国已绝迹()

A.东北虎

B.野骆驼

C.野马

D.白头叶猴

47.享有“森林医生”美称的鸟是()

A.家鸽

B.啄木鸟

C.大山雀

D.猫头鹰

48.下列关于动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动物与人类关系密切,人类的衣、食、

住、行都离不开动物

B.加强对动物资源的保护和科学管理是一

项重要任务

C.我国有许多闻名世界的特产珍稀动物,

如:大熊猫、白鲟等

D.有些动物会咬伤人,有些会传播疾病,

动物越少越好

49.下列我国特产珍稀动物中,属于爬行动物

的是()

A.褐马鸡

B.扬子鳄

C.金丝猴

D.中华鲟

50.20世纪后期以来,动物灭绝速度飞快,每

几年就有两种鸟灭绝()

A.3年

B.10年

C.5年

D.30年

51.下列是我国处于濒临灭绝状态的动物的

是()

A.金丝猴、野骆驼

B.新疆虎、野马

C.大熊猫、大鲵

D.鸭嘴兽、考拉

52.我国的脊椎动物占世界动物种类总

数()

A.15%

B.17%

C.20%

D.14%

53.下列各项属于我国特产珍稀动物是()

①白鳍豚②鸭嘴兽③中华鲟

④大熊猫⑤袋鼠⑥扬子鳄

A.①②③④

B.②④⑤⑥

C.①③④⑥

D.②③④⑤

54.野生鸟类都应得到保护,尤其是被列为我国

珍稀保护动物的有()

A.啄木鸟、猫头鹰、丹顶鹤

B.丹顶鹤、褐马鸡

C.猫头鹰、丹顶鹤、鸵鸟

D.丹顶鹤、文山雀、猫头鹰

55.下列哪种动物不是我国珍稀动物()

A.中华鲟

B.扬子鳄

C.华南虎

D.青蛙

56.下列哪种动物不是珍稀鸟类()

A朱鹮

B.褐马鸡

C.丹顶鹤

D.孔雀

57.下列哪项是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根本措

施()

A.保护动物的数量

B.保护动物的栖息环境

C.保护动物种类

D.保护动物的遗传物质

58.我国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是为了

保护()

A.斑头雁、棕头鸥

B.大熊猫、金丝猴

C.麋鹿、扭角羚

D.褐马鸡、绿孔雀

5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动物物种之间的差异是由各自的遗传

物质决定

B.任何一种动物都生活在固定的生态环

境中

C.生态系统多样性为不同种类的动物提

供了各自的栖息环境

D.动物的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

60.下列不属于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A.保护珍稀动物资源

B.保护代表不同地带的生态系统

C.为了在保护区内创造新物种

D.保护动物的栖息地

61.我国相继颁布了一些法律和文件来强有

力地保护动物的多样性,下列与保护动物

的多样性无关的法律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6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的措施是()

A.依靠宣传教育

B.依靠法律手段

C.将受到威胁的生物易地保护

D.建立自然保护区

63.动物物种多样性的基础是 ( )

A.遗传多样性

B.变异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细胞多样性

64.正确对待动物的行为是()

A.合理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动物资源

B.将有益的动物保护起来,将有害的动物

彻底消灭

C.掠夺珍稀濒危动物

D.禁止开发和利用所用动物

65.下面是我们身边发现的一些行为,你认为

哪些行为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A.适量地食用野兔、野鸡等野味

B.灭绝果子狸和钉螺

C.安放人工鸟巢或饲养台

D.以人工饲养的动物为食

66.动物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一样,包括()

①物种多样性②数量多样性③遗传多样性

④生态系统多样性⑤变异多样性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④⑤

67.下列哪个是为了保护金丝猴而建立的自然保护区?()

A.四川王朗自然保护区

B.九寨沟自然保护区

C. 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

D.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68.下列未被列入我国珍稀哺乳动物保护生物的是()

A.金丝猴

B.白鳍豚

C.藏羚羊

D.沙皮狗

69.下列各项因素中不会对水生动物产生不利因素的是()

A.人为捕杀

B.森林面积减少

C.生活污水排入湖泊

D.水葫芦的入侵

70.下面对动物多样性保护的错误理解是()

A.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

B.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

C.禁止人类开发和利用一切野生动物

D.禁止人类以任何借口伤害野生动物

四、综合应用

71.连线题:

四川省卧龙自然保护区斑头雁

四川省王朗自然保护区朱鹮

陕西省洋县自然保护区大熊猫

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金丝猴72.分析资料:

为消灭危害甘蔗的一种甲虫,澳大利亚从

国外引进了一种体重可达三四斤重的蛙。

未曾想到,这种人类的朋友在澳大利亚这

片土地上却成为人类的敌人。这种“新移

民”很快帮助农民消灭了甘蔗田里的甲虫。

但是,消灭了害虫后,这种蛙就大吃起益

虫。除了益虫,它们还吃纸团、硬纸板、

烟头等等。它们还能从肛门喷出一种毒汁,这种毒汁不仅伤害人,还会使猫、狗、小

牛、小羊毙命。

请分析:

(1)蛙由人类的朋友成为人类的敌人的直接原因是。

(2)蛙在生物圈中属于。

(3)从这个事例,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73.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

关系,主要是的关系,这样就形

成了。

(2)此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

为。

(3)如果人类大量捕杀蛙,会给这个生态系统

造成怎样的影响?

74.用一句话回答:假如生活中没有了动物会是

什么样?

75.在生物圈中生物物种的灭绝是个自然过程,

但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却是动

物物种的灭绝速度加快。请你分析一下,导致

动物物种灭绝速度加快与人类的哪些活动有

关?我们应该怎么做?

76.请识别下列几种我国特产珍稀动物:

77.动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中,你认为哪一

种措施最有效?说说你的理由。

第18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一、知识网络

1、微生物的种类:

(1)单细胞微生物:细菌、放线菌、蓝藻(2)多细胞微生物:各种霉菌、食用菌、药用菌

(3)无细胞结构微生物:病毒、类病毒、朊病毒

2、微生物的生活:

腐生生活

(1)代谢方式寄生生活

自养生活

(2)繁殖特点:速度极快

3、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1)微生物与食品:一些真菌在食品和发酵工业中被广泛利用,有的可以直接食用。(2)微生物与疾病:一些寄生微生物可使人、动物、和植物患病

(3)微生物与医药:提取抗生素

4、微生物应用前景

(1)利用有益的微生物:大多数微生物对人有益

(2)控制有害的微生物:少数微生物对人有害

二、基础知识

1、在生物圈中,凡是、的低等生物,统称为。

2、微生物有、以及没有。

3、里有微生物生活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是微生物的主要活动场所。

4、微生物个体小,其与的比值大,能够迅速地与周围环境进行

和的交换。

5、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6、在生态系统中,寄生微生物属于。

7、酵母菌是一类真菌,在食品和发酵工业上被广泛利用。

8、人体的各种传染病主要是由引起的。

9、我们要控制有、,使微生物更好地与人类相处。

10、抗生素的作用是治疗由引起的疾病。

11、酵母菌和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酵母菌有成形的,所以酵母菌比细

菌(填“高等”或“低等”)。酵母菌在食品制作方面的应用有______、

____、 ___。

三、能力提高

12、下列几组生物中都属于微生物的一组是

()

A.细菌、衣原体、跳蚤、类病毒

B.霉菌、海带、单细胞藻类、酵母菌

C.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蓝藻、朊病毒

D.小蝌蚪、病毒、支原体、水绵

13微生物分布十分广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微生物无处不在,任何条件下都可生存

B.微生物只是在高温条件下度不能生存,

其他条件都可以。

C.微生物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条件

D.微生物离不开陆地,否则不能生存

14.下列微生物属于单细胞的是()

A.青霉菌

B.酵母菌

C.足癣菌

D.类病毒

15.病毒属于()

A.单细胞微生物

B.多细胞微生物

C.无细胞结构的微生物

D.非生物.

16.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含有

17.在适宜的条件下,大肠杆菌的繁殖速度极快,繁殖一次的时间大约为()

A.2~3秒钟

B.2~3分钟

C.20~30秒钟

D.20~30分钟

18.下列没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是()

A.痢疾杆菌

B.酵母菌

C.类病毒

D.大肠杆菌

19.多细胞的微生物有()

A.支原体

B.衣藻

C.霉菌

D.放线菌

20.蘑菇属于一种()

A.植物

B.真菌

C.病毒

D.细菌

21.在各种环境中都能找到微生物,说

明()A.微生物个体小,容易被风吹到各处B.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C.微生物的代谢强度高,生长繁殖速度快

D.微生物的结构太小,受到的伤害小

22.微生物在生物圈中()

A.种类多、数量多、分布广

B.种类少、数量少、分布广

C.种类多、数量少、分布窄

D.种类少、数量少、分布窄

23.下列微生物属于多细胞的是()

A.枯草杆菌

B.乳酸菌

C.根瘤菌

D.曲霉菌

24.下列哪种表述是最准确的?一个细菌就是一个()

A.细胞

B.生物

C.个体

D.器官

25.根瘤菌、黏球菌等能固定空气中()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水蒸气

D.氮气

26.微生物之所以多而广,与它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他的生活特点是()

A.代谢类型多,代谢强度高

B.代谢类型多,代谢强度低

C.代谢类型少,代谢强度高

D.代谢类型少,代谢强度低

27.微生物生存所需的营养可以来自于()

①人体②自身合成③动植物遗体④铸铁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③

28.在很长时间内,人们没有看见过细菌是什么样子,主要是因为()

(完整版)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汇总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第21章生命的发生和发展 一.生命起源过程: 原始大气与现代大气的主要区别是原始大气没有氧气。 三.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是化石,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 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 六、寒武纪:三叶虫时代,寒武纪出现的海口虫—脊椎动物的祖先;中生代:恐龙时代。在地质年代早期只有最简单的生物,越是地质年代晚期,生物种类越多和现存生物也较接近;这说明现在的各种各样的生物是漫长历史的产物,生物经历了由漫长的演变过程。七.生物进化历程: 原始单细胞藻类→原始多细胞藻类→原始苔藓→原始蕨类→原始种子植物(植物进化系统树) 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无脊椎动物……→原始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动物进化系统树) 八.生物进化趋势: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 九.达尔文—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 概念:在生存斗争中,通过激烈的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过程: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竞争实现的,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意义:生物通过遗传、变异、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 人工选择:按照人们的喜爱精心选择和培育形成的,如宠物狗、金鱼、毛质好的绵羊等。 十、四个现代类人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类人猿与人类来自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两足直立行走 直立人有:元谋人、北京猿人智人有:山顶洞人 第22章物种的多样性 第1\2节生物的分类和植物的主要类群 一、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 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还为水生动物提供氧气,也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③可作为水域是否被污染的指示植物(赤潮现象) 二、苔藓植物的植物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有茎、叶的分化,但茎很细小,叶又小又薄,如葫芦藓、墙藓;另一种没有茎、叶的分化,植物体只是扁平的叶状体,如地钱。 特征: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并且植株很矮小。 生活环境:阴湿的地面或背阴的墙壁上。 苔藓植物的应用:①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②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汇总

10. 四个现代类人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为什么类人猿与人类有相似的特征:它们来自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由于环境的改变,也有不同之处,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两足直立行走。 11.人类的进化历程: (能直立行走)(具有语言能力) 森林古猿—→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现代人 (树栖生活)(语言能力?)(着衣、持标枪、长矛狩猎、制造石器)重要变化:脑容量显著增大;直立行走、手足分工;语言发展、制造工具。 注:直立人有:元谋人、和县直立人、蓝田直立人、北京猿人 智人有:金牛山人、丁村人(早期)、柳江人、资阳人、山顶洞人(晚期)12.根据肤色和鼻形等不同的特征,将现代人分为四个人种:蒙古利亚人(黄)、高加索人(白)、尼格罗人(黑)、澳大利亚人(棕)。 动物的主要类群

1.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一类是无脊椎动物。 2.原生动物特征:身体微小,是最低等,结构最简单的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多数生活在水中,少数寄生在动物体内。 应用:1.可以净化污水,2。过量繁殖可以引起赤潮现象3。能使人患病3.腔肠动物特征:有口无肛门,体内有消化腔,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事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生活在水中,如水螅。有触毛。 4.线形动物特征:身体细长,有口有肛门,如蛔虫、蛲虫,寄生在牲畜体内使人患病。 5.扁形动物:身腹扁平,有口无肛门,两侧对称,有些寄生在人或动物体内可使人患上寄生虫病。 6.环节动物:身体由环状体节构成(如沙蚕,蚯蚓),细长柔软,蠕动,肌肉收缩加刚毛支持进行运动。呼吸:靠体表皮肤呼吸(分泌黏液), 应用:1.疏松土壤,增加土壤肥力,2.促进物质循环,3.可作为药用 7.棘皮动物:生活在海水中,五辐射对称,如:海星、海胆、海参。 8.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有外套膜,靠贝壳保护身体(如乌贼、章鱼、扇贝、蛾螺等) 9.节肢动物:身体有许多体节,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一个类群。分为昆虫纲(蝗虫)、甲壳纲(虾)、蛛形纲(蜘蛛)、多足纲(蜈蚣)。 昆虫的特征: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里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11.鱼纲 主要特征:鱼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腮呼吸,用鳍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 鱼类适于在水中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1.躯干和尾部肌肉发达,鳍维持身体平衡,鳔调节身体比重。2.黏液和鳞片有保护和减少阻力的作用,侧线有感觉作用,3.呼吸:鳃:鳃丝(内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 鱼在游泳时,靠躯干部和尾鳍产生前进的动力。靠胸、腹、背、臀鳍来保持平衡。靠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应用:1.是蛋白质的来源,还可以制成药品饲料,蚕食蚊虫,防止疾病。 著名的四大家鱼:青、草、鲢、鳙鱼,根据它们的栖息水层和食性不同的特点,进行混合放养,充分利用了池塘水体的空间和各种天然饲料,增加鱼的产量。 12.两栖动物: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在水陆地生活,用肺呼吸,受精在水中完成。变态发育,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辅助呼吸作用,心脏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 应用:1.是农业害虫的天敌,也是多种药物的来源。 13.爬行纲:主要特征:体表都覆盖有鳞片,防止水分散失,用肺呼吸,心脏二心房一心室,体内受精,变温动物,是摆脱水的真正陆地动物。 应用:1.可作皮制品和名贵药材;2.是一些有害动物的天敌;扬子鳄是国家特有的珍稀爬行动物。 14. 鸟纲(鸟类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点是与它的飞行生活相适应的) 鸟类适应于飞翔的形态结构特点是:身体呈流线型;前肢特化成翼;胸骨突出,形成龙骨突;体表被覆羽毛等,减少空气的阻力。适应于飞翔的生理功能是:气囊的存在使其具有双重呼吸的功能(具有散热作用);心脏发达;胸肌发达;食量大、粪便及时排出等。有喙无齿,心脏4腔,卵生,体温恒定 应用:1、维持生态平衡,控制农林鼠害、虫害,2、是人类重要的食品 15. 哺乳动物:体表被毛、牙齿有门、犬、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有4个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哺乳(后代成活率高)。例如兔与狼的牙齿,两者的区别是有无犬齿,这说明了它们食性不同。门齿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适于磨碎食物,犬齿适于撕裂食物。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复习提纲 (打★号的为重点复习内容) 第15章 动物的运动 第1节 动物运动的方式 ★1、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种族繁衍都有重要意义。 2、动物的栖息环境大体上可分为:水中、陆地和空中三大类,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3、水中动物的介绍有:草履虫,水母,乌贼,青蛙等。鱼类的前进主要依靠尾部与躯干部的作用。(鱼鳍的作用:胸鳍、腹鳍与平衡有关;尾鳍与方向有关;动力来自于尾部和躯干的摆动) 4、昆虫一般是两对翅(飞行)(三对足-爬行,有的后肢发达如蝗虫、蟋蟀还可以跳跃;有的幼虫在水中时还可以游泳), 第2节 动物运动的形成 ★ 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神经系统的调节与其他系统的配合) ★ 2、运动系统起着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3、骨的形态有: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4、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 骨髓三部分。 ★5、骨膜中含有血管、神经以及成 骨细胞等,其中血管为骨提供营养。关节软骨 软骨层 骨松质 骨密质 骨髓腔 骨髓 长骨 的结 构 骨质

骨的生长包括两个方面:长长和长粗。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骺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 6、骨质包括骨密质与骨松质,由水、无机盐和有机物三部分组成。无机盐的主要成分是钙盐,使骨坚硬;有机物的主要成分是骨胶蛋白,使骨有韧性。 7、骨髓: 幼年时骨髓腔与骨松质内的骨髓都为红骨髓,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内的红骨髓被脂肪取代,称为黄骨髓,暂时失去造血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可恢复造血功能;终生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骨松质内。 ★8、骨的生长包括两个方面:长长和长粗。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骺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 9、人体内的钙约有99%以骨盐形式沉积在骨组织内,骨是人体最大的“钙库”。 ★10、骨的成分和特性 ★11、关节的结构:(结合图形记忆) 关节面 关节头 覆盖着一层关节软 骨。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 关节腔:内有滑液,能减少关节面之间的 摩擦 图注:①关节软骨,②关节腔,③关节囊, ④关节头,⑤ 关节窝,⑥关节面 ① ② ③ 关节的结构 ④ ⑤ ⑥

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第七单元生命的演化 第21章生命的发生和发展 第1节生命的起源 一.教学目标: 1.比较区别神创论、自然发生论、生生论、宇宙生命论和化学进化论等有关生命起源的几种主要观点; 2.简单评述科学家通过实验否定自然发生学说的过程; 3.描述多数学者公认的化学进化的大体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 1.雷迪实验和巴斯德实验; 2.化学进化过程和米勒实验; 3.原始地球条件下的化学进化过程。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地球上现在存在的生物是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每一个生物的新个体都是由上一代个体经过生殖过程产生的。那么最早的生物是从哪里来的?第一个生物是怎样形成的呢? 这些问题是这一章我们要讨论的问题。 我们首先要讨论最早的生物是如何形成的。 【学生活动】:曾有一个学说,称为“神创论”,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是上帝创造的。上帝最初创造了多少种生物,地球上现在就有多少种生物;而且生物之间没有任何亲缘关系。 【教师设问】:我们是否能接受这一观点。如果生物是由上帝创造的,上帝又是谁创造的?如果生物不是上帝创造的,地球上的生物又是从哪里来的?——古代的人们认为:生物可以从非生命物质直接转变而来。如腐肉生蛆、腐草化萤、白石生羊等。

【导出】:“自然发生论”。 【讨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怎样推翻这一观点?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17世纪意大利医生雷迪第一次用实验证明腐肉不能生蛆,蛆是苍蝇在肉上产的卵孵化形成的。雷地的实验严谨而且有说服力,说明较大的动物不能自然发生。 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做了一个最令人信服却十分简单的“鹅颈瓶实验”。他将肉汤装入带有弯曲细管的瓶中,弯管是开口的,空气可以无阻挡地进入。巴斯德将瓶中的液体煮沸使液体中的微生物全部被杀死,然后放冷静置,结果瓶中没有出现微生物。若打断曲颈管,一段时间后,瓶中就出现微生物了。巴斯德的实验彻底推翻了生物可以由非生物直接转变形成。 【导出】:“生生论”:生物只能来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 如果生物不能由非生物直接转变形成,地球上的生命又是如何产生的?天外来客?经过人类不断的研究探索,现代科学家认为:在今天的地球条件下,生命不可能从非生命物质直接转变形成,但在地球形成初期,地球的自然条件与现在不同,那时的地球具备形成最简单生命的条件。根据研究认为原始地球形成于46亿年前。这时的地球温度极高,原始大气中无氧气,也无臭氧层。 【提问】:在这种环境下,会不会有生命存在? 在这种条件下,紫外线、闪电、宇宙射线可以直接作用于原始大气中的各种气体成分。经过长期的作用,原始大气中的一些气体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 以后,地球表面温度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集成雨降落到地面上,汇集在地球表面的低洼处形成原始海洋。原始大气中的有机物也随着降雨汇集到原始海洋中。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原始海洋状况:含有有机物,营养丰富;有一定温度;没有多少盐分、矿物质(矿物质是长期冲刷岩石由江河带来的),所以有人称原始海洋是一锅营养丰富的热汤。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5单元: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 第15章:动物运动知识点总结 1、动物的运动方式:水中运动的主要方式是游泳;陆地运动方式:爬行、行走、奔跑、跳跃。空中运动基本方式:飞行 动物运动的意义: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表现出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动物通过运动可以主动出击去获取食物,可以逃避敌害和迁徙到适宜的栖息场所,还可以完成求偶和交配等,这些都有利于动物的存活,有利于生殖和繁衍种族。 2、骨的结构:骨膜、骨质(骨密质和骨松质)、骨髓。课本13页图 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有关;骺骨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骨髓充填在骨髓腔和骨松质的间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类。幼年为红骨髓,有造血功能;成人的一些骨髓腔中的骨髓含有很多脂肪细胞,呈黄色,且不能产生血细胞,称为黄骨髓,没有造血功能。当机体严重缺血时,部分黄骨髓可转变为红骨髓,重新恢复造血的能力。 骨的成分:在成人骨中,有机物约占1/3,无机物约占2/3,所以骨既有硬度又有弹性;在儿童少年的骨中,有机物多于1/3,则这种骨的弹性大,硬度小;老年人的骨中无机物多于2/3,则这种骨的硬度大,易骨折。 骨连接:关节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骨骼:种类分中轴骨(如颅骨、椎骨、肋骨、胸骨)、附肢骨【肢骨(肱骨和股骨)和带骨(锁骨、髋骨) 骨骼肌:肌腱和肌腹 3、运动的形成: 运动系统:骨——杠杆;关节——支点;骨骼肌——动力 屈肘和伸肘运动肌肉的变化 当神经传来兴奋,骨骼肌收缩,牵引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的收缩为动力形成的。骨骼肌要受神经系统的协调和控制。运动所需的能量来源于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第16章:动物的行为知识要点 1、动物的行为: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先天性行为:一出生就会(如本能)(课本24页) 后天学习行为:后天学习形成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全新经典教案

全册教案导学案说课稿试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生物 全册教案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从简要阐述动物的运动出发,引导学生总结动物的几种运动方式,由此导入课,微生物也是可以运动的,故放在同一单元中,这可与植物在固定的生长环境相比较。 此外,应该注意的是生物圈中许多动物的活动范围往往不局限于特定的环境中,而是跨越多种环境,教材对此做了说明,避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绝对化。 所有动物的运动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动物的行为。这是动物对环境的各种刺激作出的反应,同时对来自身体内部的各种刺激产生反应。它受到神经和激素的共同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根据行为的发生和功能可细分,便于更好的理解纷繁多样的世界形成的规律。 动物的运动是动物生存和发展的必要。运动着的动物是在一个时时刻刻不断变化的生物圈中活动,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分子,它是个消费者,是食物链结构的成分并且影响着环境。环境的恶化给动物的生存造成了很大的威胁,这让学生能够了解我国的动物资源现状及培养爱护动物的意识。 教材在本章具体内容的处理上,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1)本单元还重点学习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所以本单元对其他动物的其他结构和生理的内容做了较大的简化,可通过别的途径加以补充。(2)在“区分先天性和后天学习行为”一课中以研究蜗牛和行为为实例,在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抓住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实质性区别,即动物行为的形成过程是否需要后天的尝试与学习。然后再分析决定和影响动物行为的主要因素,从而为学生理解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及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打下基础。(3)本章内容较多,涉及解剖学、生态学、行为学、微生物学等学科内容,所以要把握重难点,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兴趣。 总之,教师应合理设计,把握重难点,因地制宜全选或部分选择

北师大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及概念图 第15章 动物的运动 一、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与繁衍后代都有重要意义。 动物的生活环境大体上可分为: 水、陆地与空中三大类。 1、水中: 动物的主要运动方式:游泳 水中动物有:草履虫,水母,乌贼,青蛙等。鱼类的前进主要依靠尾鳍与尾部的摆动。 2、陆地:爬行、行走、奔跑与跳跃 注意:行走不就是人类所特有的运动方式(能行走就能奔跑)。 3、空中: 飞行, 注: 飞行不就是鸟类特有的运动方式。 鸟类飞行的方式: 鼓翼飞行 鸟类在飞行时常常就是鼓翼飞行与滑翔交替(省力的方式)进行 二、动物运动的形成: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与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与骨连结构成了骨骼,也可以说运动系统由骨骼与骨骼肌构成。 运动系统起着支持、保护与运动的作用。 1.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 (1)骨的种类:按形状分为长骨:股骨与肱骨;短骨:腕骨;扁骨:肩胛骨与肋骨;不规 则骨:椎骨。 (2)骨的结构: 骨膜:血管为骨组织提供营养物质。神经起调节作用。 骨膜内层有成骨细胞会不断产生新的骨细胞,与骨的长粗与骨折后的修复有关。 骨密质:骨干外周的骨组织致密 骨质: 骨松质:骨干内侧与骺端的骨组织呈蜂窝状 骨髓:骨干中央的空腔(骨髓腔)与骨松质的腔隙内容纳着骨髓,骨髓有两种: :幼年时都就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骨松质的腔隙内始终保留红骨髓。 :成年时骨干中央的腔隙内(骨髓腔)的骨髓被脂肪取代转化为黄骨髓, 器官。人体有206块骨。

长长:与骺端软骨层的细胞 有关 (3)骨的生长 长粗:与骨膜内的成骨细胞有关 ②人的不同时期骨的成分与特性的变化: (2)关节:运动中起支点的作用 ①关节的结构: (结合图形记忆) 关节头 表面覆盖着一层关节软骨。 关节窝 由结缔组织构成。 内有滑液,能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②关节的特性:强调结构与特性相适应 灵活性:A 、关节面上覆盖一层关节软骨可减轻震荡与摩擦 B 、关节腔内有滑液可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一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一 第15章 动物的运动 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繁衍后代都有重要意义。 1、动物的栖息环境大体上可分为: 水、陆地和空中三大类。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2、动物在水中的主要运动方式:游泳 水中动物有:草履虫,水母,乌贼,青蛙等。鱼类的前进主要依靠尾部与躯干部的作用。(鱼鳍的作用:胸鳍、腹鳍与平衡有关;尾鳍与方向有关;动力来自于尾部和躯干的摆动) 3、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有: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跃 (1)爬行:如蜗牛、马陆、蛇(特点:四肢不能将身体支撑起来) (2)行走:如猫、狗、大象、马。 记住:行走不是人类所特有的运动方式(能行走就能奔跑)。 (3)跳跃(特点:后肢较发达)如青蛙,袋鼠,跳蚤等 4、动物在空中的运动方式:飞行,包括鸟类(翼)、昆虫(翅)、与蝙蝠(借助翼膜飞行)等。 注:飞行不是鸟类特有的运动方式。 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鼓翼飞行,鸟类在飞行时常常是鼓翼飞行与滑翔(省力的方式)交替进行。 5、强调:①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运动方式也有所不同,表现出对其生活环境的适应。 ②动物的结构与运动方式相适应。如:蛙在水中用蹼游泳,在陆地上用发达的后肢跳跃, 蜈蚣靠步足爬行,大象靠四肢行走。 ③同种动物有多种运动方式,但以其中一种为主。 ★6、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和骨连结构成了骨骼,也可以说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构成。 7、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与其他系统的配合下,运动系统起着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8、骨的形态有: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9、骨的结构: 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 骨膜:骨膜中含有血管、神经以及成骨细胞等,其中血管为骨提供营养。神经起调节作用。 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 骨密质:骨干外周的骨组织致密 骨质 骨松质:骨干内侧和骺端的骨组织呈蜂窝状 骨髓: 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骨松质的腔隙内始终保留红骨髓。 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 强调:结构认识后,可以理解:一块骨就是一个器官。人体有206块骨。 10、骨髓: 幼年时骨髓腔与骨松质内的骨髓都为红骨髓,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内的红骨髓被脂肪取代,称为黄骨髓,暂时失去造血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可恢复造血功能;终生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骨松质内。 长长:与骺端软骨层的细胞有关 ★11、骨的生长包括两个方面:长长和长粗 长粗:与骨膜内的成骨细胞有关 12、骨的成分和特性 ①实验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说明骨中含有硬脆的无机物和柔韧的有机物. ----骨煅烧时烧掉的是有机物,剩下的是灰白色的硬脆易碎的无机物,说明骨中含有无机物。 ----骨放在稀盐酸浸泡,溶解掉的是无机物并有气泡产生,剩下的是柔韧可弯曲打结的有机物, 说明骨中含柔韧的有机物,(将脱钙骨煅烧则完全燃烧)。 13、骨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1)无机盐主要是钙盐,使骨有一定的硬度。人体内的钙约有99%以骨盐形式沉积在骨组织内,骨是人体最大的“钙库”。 (2)有机物主要成分是骨胶蛋白,使骨有一定的韧性。 因此,骨的物理特性表现在硬度和弹性两个方面,硬度主要由无机物体现,弹性主要由有机物体现。14、骨中有机物和无机物按一定的比例组成,使骨既坚硬又有弹性。 人的不同时期骨的成分和特性的变化: 时期 有机物 无机物 骨的特性 儿童少年期 多于1/3 少于2/3 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易变形 成年期 约占1/3 约占2/3 既坚硬又有弹性 老年期 少于1/3 多于2/3 弹性小,易骨折 15、骨连结:骨与骨之间靠纤维、软骨或骨组织相连。 ①不活动的骨连结:颅骨的连结等 骨连结的类型 ②半活动的骨连结:椎骨的连结等(椎间盘有弹性,减缓对脑的震荡) ③可活动的骨连结:也称关节:肩关节,膝关节等 16、关节的结构: (结合图形记忆) 关节面 关节头 覆盖着一层关节软骨。 关节窝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分泌滑液。 关节腔:内有滑液,能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17、关节的特性:: 灵活性:A.关节面上覆盖一层关节软骨可减轻震荡和摩擦 B.关节腔内有滑液可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牢固性:A.关节头陷入关节窝内 B.关节囊包绕关节 C.关节周围及关节腔内有韧带加固 18、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就是脱臼。 19、骨骼:人体有206块骨,全身的骨由骨连结构成骨骼,分为中轴骨和附肢骨两大部分。 20、全身的骨骼肌有600多块,一块骨骼肌就是一个器官。 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一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一 第15章动物的运动 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繁衍后代都有重要意义。 1、动物的栖息环境大体上可分为:水、陆地和空中三大类。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2、动物在水中的主要运动方式:游泳 水中动物有:草履虫,水母,乌贼,青蛙等。鱼类的前进主要依靠尾部与躯干部的作用。(鱼鳍的作用:胸鳍、腹鳍与平衡有关;尾鳍与方向有关;动力来自于尾部和躯干的摆动) 3、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有: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跃 (1)爬行:如蜗牛、马陆、蛇(特点:四肢不能将身体支撑起来) (2)行走:如猫、狗、大象、马。记住:行走不是人类所特有的运动方式(能行走就能奔跑)。(3)跳跃(特点:后肢较发达)如青蛙,袋鼠,跳蚤等 4、动物在空中的运动方式:飞行,包括鸟类(翼)、昆虫(翅)、与蝙蝠(借助翼膜飞行)等。注:飞行不是鸟类特有的运动方式。 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鼓翼飞行,鸟类在飞行时常常是鼓翼飞行与滑翔(省力的方式)交替进行。 5、强调:①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运动方式也有所不同,表现出对其生活环境的适应。 ②动物的结构与运动方式相适应。如:蛙在水中用蹼游泳,在陆地上用发达的后肢跳跃,蜈蚣靠步足爬行,大象靠四肢行走。 ③同种动物有多种运动方式,但以其中一种为主。 ★6、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和骨连结构成了骨骼,也可以说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构成。 7、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与其他系统的配合下,运动系统起着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8、骨的形态有: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9、骨的结构: 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 骨膜:骨膜中含有血管、神经以及成骨细胞等,其中血管为骨提供营养。神经起调节作用。 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 骨密质:骨干外周的骨组织致密 骨质骨松质:骨干内侧和骺端的骨组织呈蜂窝状 骨髓: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骨松质的腔隙内始终保留红骨髓。 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 强调:结构认识后,可以理解:一块骨就是一个器官。人体有206块骨。 10、骨髓:幼年时骨髓腔与骨松质内的骨髓都为红骨髓,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内的红骨髓被脂肪取代,称为黄骨髓,暂时失去造血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可恢复造血功能;终生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骨松质内。长长:与骺端软骨层的细胞有关 ★11、骨的生长包括两个方面:长长和长粗长粗:与骨膜内的成骨细胞有关 12、骨的成分和特性 ①实验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说明骨中含有硬脆的无机物和柔韧的有机物. ----骨煅烧时烧掉的是有机物,剩下的是灰白色的硬脆易碎的无机物,说明骨中含有无机物。 ----骨放在稀盐酸浸泡,溶解掉的是无机物并有气泡产生,剩下的是柔韧可弯曲打结的有机物, 说明骨中含柔韧的有机物,(将脱钙骨煅烧则完全燃烧)。 13、骨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1)无机盐主要是钙盐,使骨有一定的硬度。人体内的钙约有99%以骨盐形式沉积在骨组织内,骨是人体最大的“钙库”。 (2)有机物主要成分是骨胶蛋白,使骨有一定的韧性。 因此,骨的物理特性表现在硬度和弹性两个方面,硬度主要由无机物体现,弹性主要由有机物体现。 14、骨中有机物和无机物按一定的比例组成,使骨既坚硬又有弹性。 时期有机物无机物骨的特性 儿童少年期多于1/3 少于2/3 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易变形 成年期约占1/3 约占2/3 既坚硬又有弹性 老年期少于1/3 多于2/3 弹性小,易骨折 15、骨连结:骨与骨之间靠纤维、软骨或骨组织相连。 ①不活动的骨连结:颅骨的连结等 骨连结的类型②半活动的骨连结:椎骨的连结等(椎间盘有弹性,减缓对脑的震荡) ③可活动的骨连结:也称关节:肩关节,膝关节等 16、关节的结构: (结合图形记忆) 关节面关节头覆盖着一层关节软骨。 关节窝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分泌滑液。 关节腔:内有滑液,能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17、关节的特性:: 灵活性:A.关节面上覆盖一层关节软骨可减轻震荡和摩擦 B.关节腔内有滑液可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牢固性:A.关节头陷入关节窝内 B.关节囊包绕关节 C.关节周围及关节腔内有韧带加固 18、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就是脱臼。 19、骨骼:人体有206块骨,全身的骨由骨连结构成骨骼,分为中轴骨和附肢骨两大部分。 20、全身的骨骼肌有600多块,一块骨骼肌就是一个器官。 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1)肌腱:由结缔组织构成,分别附着于相邻的骨上。 肌腹:属于肌肉组织,是骨骼肌收缩的部分,内有血管和神经。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试卷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共 60分) 1、 蛇和水母的运动方式分别是( ) A 、行走、漂浮 B 、爬行、漂浮 C 、行走、游泳 D 、爬行、游泳 2、 进食时不小心被鱼骨头卡住咽喉时,喝一点醋能使鱼骨较易咽下,其原因是醋能 A 、刺激咽喉扩张 B 、消化鱼骨 C 、使鱼骨变脆 D 、使鱼骨变软 3、 关节包括关节囊、关节腔和下列哪一项 A 、关节头 B 、关节面 C 、关节窩 D 、关节软骨 4、 我们在做引体向上,屈肘运动时,主要收缩的肌肉是 A 、肱二头肌 B 、肱三头肌 C 、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 D 、关节囊 5、 以下是动物的某些行为,其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①被蜜蜂蜇过的猴子,不再取食蜂蜜 ②涡虫在强光的刺激下,转移到光线较暗处生活 ③母鸡孵卵 ④老鼠走迷宫而取道食物 ⑤蜘蛛结网 ⑥老马识途 A 、①④⑤ B 、②③⑤ C 、②④⑥ D 、①③⑥ 6、 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是 A 、用声波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观察到海豚对声波反应敏捷 B 用摄影机拍摄猎豹的运动,研究猎豹追击猎物的方法 C 用望远镜观察鸟类繁殖期的活动 D 动物园用闭路电视研究东北虎生育幼虎的过程 7、 在北京奥运会上,外国运动员到北京参赛,开始的几天,由于时差的原因,白天没劲,想睡,晚上兴 奋难以入睡,这主要是 A 、舟车劳累 B 、体内的生物钟还未调拨过来 C 饮食不习惯 D 、出国前超负荷训练 8在公共汽车上,年轻人应主动给老年人让座,这是关爱老人的一种美德。这样做可以防止老年人跌倒 骨折,因为老年人骨的成分时 13、自然界中,每天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动物的遗体并未堆积如山,这是 A 、有机物占1/3,无机物占2/3 B C 有机物多于1/3,无机物少于2/3 D 9、 动物具有“学习”能力,这有利于 A 、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B 、哺育后代 10、 下列属于我国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鸟类是 A 、绿孔雀 B 、褐马鸡 C 、野鸭 11、 下列关于保护动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保护野生动物只是专业动物学工作者的事 C 保护多样性就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 12、 下列不属于建立自然保护区意义的是 A 、保护珍稀动物资源 B C 为了在保护区内创造新物种 D 、无机物占1/3,有机物占2/3 、有机物少于1/3,无机物多于2/3 C 、找到配偶 D 、逃避敌害 D 、麻雀 B 、保护动物多样性是全体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D 、保护多样性与动物资源开发利用矛盾不可能解决 、保护代表不同地带的生态系统 、保护动物的栖息地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知识点填空(上)

第15章动物的运动 1、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其中骨骼包括()和()两部分。 2、(1)长骨由()、()、()三部分组成。 (2)骨膜中的()与骨的长粗和()有关。骨骺端的软骨层细胞与骨的()有关。 (3)骨质包括致密坚硬的()和结构疏松、呈蜂窝状的(),其中()内含有终生可造血的()。 (4)幼年时,骨髓腔内的骨髓填充的骨髓是(),具有()功能。成年后,骨髓腔内的红骨髓转化为(),失去造血功能,在一定条件下,比如大量失血时,骨髓腔内的部分()可转化为(),恢复造血功能。 (5)儿童和少年的骨中,()的含量多于(),硬度(),弹性(),容易变形。成年人的骨中,有机物的含量约等于(),无机物的含量约等于(),既坚硬又有弹性。老年人的骨,()的含量多于(),弹性小,易骨折。 3、(1)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骨连接是(),其基本结构包括()、()()三部分。关节面包括:()和()。 (2)脱臼是指()从()中滑脱出来。 (3)与关节灵活性有关的结构是:()和(),其中滑液是由()分泌,并存在于()中。与关节牢固性有关的结构有:()和关节周围的()。 (4)列举人体比较重要的几个关节:肩关节、()、()、()、腕关节、踝关节。 4、人体有()块骨,()多块骨骼肌。 5、(1)每块骨骼肌包括()和()两部分,每块骨骼肌和骨都是一个()。(2)其中两端的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的()附着于相邻的骨上,中间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的()具有收缩性,可牵引骨运动。 6、屈肘是,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伸肘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 7、运动是以()为杠杆,()为支点,()的收缩为动力形成的。 第16章动物的行为 1、法布尔研究昆虫,主要运用的是(),他的著名著作是《》; ()被称为“现代行为学之父”。 2、(1)动物行为的研究有()法和()法,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对研究对象施加影响。 (2)联系:两种研究方法同等重要,()法要以()法为基础。 第17章生物圈中的动物 1、据图回答: (1)该图是一个简单的(),一共有()条食物链,食物链是通过生物之间()关系建立起来的。 (2)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 (3)该食物网中,能量沿()依次单向流动,且逐级()。其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数量最少的生物是()。 (4)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草属于(),兔属于(),蘑菇属于()。(5)一些很难分解的化学农药会沿食物链逐级(),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复习提纲71670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复习提纲 第15章动物的运动 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 1、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种族繁衍都有重要意义。 2、动物的栖息环境大体上可分为:水、陆地和空中三大类,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3、水中动物的介绍有:草履虫,水母,乌贼,青蛙等。鱼类的前进主要依靠尾部与躯干部的作用。(鱼鳍的作用:胸鳍、腹鳍与平衡有关;尾鳍与方向有关;动力来自于尾部和躯干的摆动) 水中:动物的主要运动方式:游泳(游动) 陆地:主要靠附肢的活动进行运动,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跃 爬行:如蜗牛、马陆、蛇(特点:四肢不能将身体支撑起来) 行走:如猫、够、大象、马。记住:行走不是人类所特有的运动方式(能行走也能奔跑)。跳跃(特点:后肢较发达)如青蛙,袋鼠,跳蚤等 空中:飞行为主,滑翔是省力的运动方式,鼓翼飞行是基本方式。一般情况下,鸟类在飞行时交替使用鼓翼飞行与滑翔等。注:飞行不是鸟类特有的运动方式。 4、昆虫一般是两对翅(飞行)(三对足-爬行,有的后肢发达如蝗虫、蟋蟀还可以跳跃;有的幼虫在水中时还可以游泳), 第2节动物运动的形成 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神经系统的调节与其他系统的配合) 2、运动系统起着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3、骨的形态有:长骨(股骨)、短骨(跟骨)、扁骨(顶骨)和不规则骨(蝶骨)。 4、骨的结构:包括骨膜(内有神经和血管,其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骨质和骨髓三部分。 5、骨膜中含有血管、神经以及成骨细胞等,其中血管为骨提供营养。骨的生长包括两个方面:长长和长粗;骺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 6、骨质包括骨密质与骨松质,由水、无机盐和有机物三 部分组成。无机盐的主要成分是钙盐,使骨坚硬;有机物 的主要成分是骨胶蛋白,使骨有韧性。 有机物决定了骨的柔软性和弹性。无机物决定了骨的硬度 和脆性。 骨密质:位于骨干外周部分的骨组织,致密坚硬,白色, 有较强的抗压能力; 骨松质:位于骨干内侧和骺端的骨组织,呈蜂窝状(一生 容纳红骨髓),红色。 7、骨髓:幼年时骨髓腔与骨松质内的骨髓都为红骨髓, 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内的红骨髓被脂肪取代,称为 黄骨髓,暂时失去造血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可恢复造血功 能;终生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骨松质内。 8、人体内的钙约有99%以骨盐形式沉积在骨组织内,骨是人体最大的“钙库”。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提纲及概念图 第7单元生命的演化 第21章生命的发生和发育 第一节生命的起源 一、讨论地球上的生命是怎样发生的 1、神创论:生命是由神或上帝创造的。如女娲造人和上帝造人 2、自然发生论: 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随时自发地发生的.(腐草化萤、腐肉生蛆) 3、生生论: (1)雷迪实验: (2)巴斯德实验:A实验过程、B结论:生物只能来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 4、化学进化论:认为生命是在漫长的宇宙进化中发生的,是宇宙进化到某一阶段的 产物。

化学进化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由非生命物质通过化学途径演变为原始生命的过程。 (1)原始地球: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火山喷发,熔岩横流。 (2)原始大气: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没有氧气。 现在大气:水蒸气、氮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有氧气。 (3)米勒实验 (4)推测原始生命出现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已得到证实) 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 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 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即 宇宙射线、紫外线 随水流入 原始大气 有机小分子 有机高分子 多分子体系 原始生命 热能、 闪电 原始海洋 原始海洋—生命诞生的摇篮 生命发生的开端―――有机小分子的形成 电极 模拟原始大气 冷凝装置 冷却水 沸水 含有有机小分 子的溶液

5、宇宙生命论: 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或构成生命的有机物,来自其他宇宙星球或星际尘埃. 6、其他学说 热泉生态系统学说:热泉喷口附近的环境要以为生命的出现以及其后的生命延续提供所需的能量和物 质.关于生命的起源与进化问题一般认为经历了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阶段和生命发展的生物进化阶段。 第二节生物的进化 一、生物进化的化石记录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最有力的证据) 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 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种类少,结构简单而低等; 越晚近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种类多,结构复杂而高等。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在地层中还发现了一些中间过渡类型的化石,揭示了不同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如始祖鸟和古鸟化石证实,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动物。 生物进化的历程: 植物:原始生命体→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动物:原始生命体→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软体、节肢动物

北师大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15章动物的运动 一、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繁衍后代都有重要意义。 动物的生活环境大体上可分为:水、陆地和空中三大类。 1.水中:动物的主要运动方式:游泳 水中动物有:草履虫;水母;乌贼;青蛙等。鱼类的前进主要依靠尾鳍与尾部的 摆动。 2?陆地: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跃 注意:行走不是人类所特有的运动方式(能行走就能奔跑)。 3.空中:飞行; 注:飞行不是鸟类特有的运动方式。 鸟类飞行的方式:鼓翼飞行 v ” ■■■ ” 鸟类在飞行时常常是鼓翼飞行与滑翔交替(省力的方式)进行 二、动物运动的形成: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和骨连结构成了骨骼;也可以 说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构成。 运动系统起着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1.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 (1)骨的种类:按形状分为长骨:股骨和肱骨;短骨:腕骨;扁骨:肩胛骨和肋 骨;不规则骨:椎骨。 (2)骨的结构: 骨膜:血管为骨组织提供营养物质。神经起调节作用。 骨膜内层有成骨细胞….会不断产生新的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有关。 風丿骨密质:骨干外周的骨组织致密 骨、r 骨质.:: I骨松质.:骨干内侧和骺端的骨组织呈蜂窝状 '骨髓.:骨干中央的空腔(骨髓腔)和骨松质的腔隙内容纳着骨髓;骨髓有两种:

一块骨就是一个器官。人体有206块骨。

.长长:与骺端软骨层的细胞有关 L长粗:与骨膜内的成骨细胞有关 (3)骨的生长 ■ Irfa I I 1 ②人的不同时期骨的成分和特性的变化: (2)关节:运动中起支点的作用 ①关节的结构:(结合图形记忆) 关节头. r关节固]表面覆盖着一层关节软骨。I关节窝J —J-P _/ 关节%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 J关节腔.:内有滑液;能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②关节的特性:强调结构与特性相适应 灵活性:A.关节面上覆盖-层关节软骨可减轻震荡和摩擦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 教学目标 1、说出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 2、说明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 3、学会利用各种媒体收集资料的方法; 4、观察动物的不同运动方式,提高观察生物运动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不同环境中动物的运动方式。 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运动方式与环境相一致; 2、如何理解运动的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思考、练习 学情分析 学生来自农村,动物的运动方式有不少直接经验,本节只要稍加说明就可以了。 教学过程 1、“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的教学 教学时,先以学生获得的资料为基础,依据教材上的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动物的运动方式,不必评价正确与否。当学生对动物的运动方式作出具体的分类后,要及时地导入水生动物的运动方式的教学。一方面,通过列举典型的实例帮助学生认识水生动物的运动方式;另一方面,通过相应的类比使学生认识到每种运动都需要一定的动力。最后,引导学生认识游泳是水中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并启发他们思考水对水中动物运动的影响。 ①、举例说出哪些动物的活动范围比较广泛? 多数学生认为鸟类和哺乳类动物。 ②、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它们的生活环境(如水、陆地、空中)有什么关系? 相适应。水中生活的动物一般以游泳为主,陆地上动物以行走、爬行、奔跑、跳跃为主,动物在空中以飞行运动为主。 ③、说出动物与人造的运动机器(如飞机、汽车、轮船)的运动有什么异同? 现代的各种交通工具,均需要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才能工作,若在崇山峻岭或沼泽中则无法工作。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其运动器官和体形都进化得适应某种恶劣环境,并有着惊人的运动速度。 动物运动需要氧化分解有机物,利用有机物中贮存的能量;人造机器的运动也需要能量,这些能量来源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复习提纲 (打★号的为重点复习内容) 第15章 动物的运动 第1节 动物运动的方式 ★1、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种族繁衍都有重要意义。 2、动物的栖息环境大体上可分为:水中、陆地和空中三大类,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3、水中动物的介绍有:草履虫,水母,乌贼,青蛙等。鱼类的前进主要依靠尾部与躯干部的作用。(鱼鳍的作用:胸鳍、腹鳍与平衡有关;尾鳍与方向有关;动力来自于尾部和 如蝗虫、蟋蟀还可以跳跃;有的幼虫在水中时还可以游泳), 第2节 动物运动的形成 ★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神经系统的调节与其他系统的配合) ★2、运动系统起着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3、骨的形态有: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4、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 ★5、骨膜中含有血管、神经以及成骨细胞等,其中血管为骨提供营养。 骨的生长关节软骨 软骨层 骨松质 骨密质 骨髓腔 骨髓 长骨的结构 骨质

包括两个方面:长长和长粗。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骺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 6、骨质包括骨密质与骨松质,由水、无机盐和有机物三部分组成。无机盐的主要成分是钙盐,使骨坚硬;有机物的主 7、骨髓:幼年时骨髓腔与骨松质内的骨髓都为红骨髓,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内的红骨髓被脂肪取代,称为黄骨髓,暂时失去造血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可恢复造血功能;终生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骨松质内。 ★8、骨的生长包括两个方面:长长和长粗。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骺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 9、人体内的钙约有99%以骨盐形式沉积在骨组织内,骨是人体最大的“钙库”。 关节面关节头覆盖着一 层关节软骨。 关节窝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 关节腔:内有滑液,能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图注:①关节软骨,②关节腔, ① ② ③ 关节的结构 ④ ⑤ 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