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12课《干点家务活》第1课时 人教(新版)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12课《干点家务活》第1课时 人教(新版)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12课《干点家务活》第1课时 人教(新版)

《干点家务活》教学设计第1课时

课程标准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提出健康、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它旨在使儿童从小知道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能力,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生存的关系,为其一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打下基础。《干点家务活》一课符合“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第3条“任务或活动”。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提出负责任生活中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提出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它旨在使儿童获得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体验,初步懂得和谐的集体生活的重要性,发展主体意识,形成开朗、进取的个性品质,为其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打下基础。《干点家务活》一课符合“积极向上”的第4条“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并为此而高兴”,以及“有应对挑战的信心与勇气”的第9条“敢于尝试有一定难度的、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自身的道德需求,也是社会的要求。它旨在使儿童形成对集体和社会生活的正确态度,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负责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为其成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民打下基础。《干点家务活》一课符合“学会做事,学会关心”的第1条“做事认真负责,有始有终,不拖拉”,以及第2条“爱父母长辈,体贴家人,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做好一些简单家务的方法。

2.初步认识到参与家务劳动是分担家庭责任,并从中体验成长和进步的快乐。

3.从小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学习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的方法,了解参与家务劳动的意义。

教学难点

学习解决做家务劳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教材分析

《干点家务活》一课旨在引导学生以参与家务劳动的形式承担家庭责任,从家务劳动中体验成长和进步的快乐,认识到分担家务是热爱和体贴家人的一种表达方式。重点指导学生认知做家务有很多好处,可以开动脑筋,增长本领,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把家务做好的方法,还要学会解决做家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本课教学内容有四个话题:我做过的家务活、做点家务很不错、再来学一招、这时怎么办。话题一旨在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做过的家务活,树立劳动光荣的意识;话题二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家务劳动的意义;话题三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掌握更多干好家务活的方法;话题四旨在指导学生学会解决做家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尚小,生活自理能力和自制能力较弱。部分学生有做家务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部分学生有和家长一起做家务的经历,但是缺乏更多家务锻炼的机会和家长正确的指导。所以他们对做家务的意义和方法缺乏认识和了解,遇到家务过程的困难容易畏难和退缩。他们正处在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期,针对以上特点,本课将以“调查、展示、实践”等多种活动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做家务的意义,分享适用有效的做家务方法,在别人的帮助下学会更多做家务的好方法,同时学会解决做家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上课当天穿系鞋带的鞋子。

2.教师准备:

(1)抹布、扫帚、拖把等劳动工具;

(2)通过家长QQ群搜街学生家务劳动照片和小视频。

(3)自制ppt课件;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活动一家务活小调查

课前老师通过家长QQ群调查了同学们会做的家务活,有的家长还传来了大家干家务活的照片和小视频。现在呀,老师想请大家说说,你们会做哪些家务活呀?(贴苹果树)每个苹果代表一种家务活,看看这棵高大的苹果树能结出哪些家务活的果实。(指名说,依次贴家务劳动小苹果)同学们可真棒,真是家务劳动的小能手!

老师还想进一步了解同学们做过的家务活。请8位组长将桌上盖有棒棒章信封打开,将《家务活调查表》分发给小组里的每位同学。(出示课件:《家务活调查表》)在调查表中,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会做的家务活,在横线上写出你还会做什么家务活。(2分钟左右时间)大家填好后,小组内交流一下,看看哪些家务活大家都会做,不会做也没有关系,我们可以学着做。待会儿请几名同学来汇报。

设计意图:基于学生已有生活认知的教学才是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视频交流和苹果树的教学方式生动活泼,分享交流又使对做家务的指导走向深入。

活动二家务活我能行

这10个又大又红的苹果代表了10种家务活,你能摘到几个苹果呢?家务劳动的小能手们,愿意选择一种家务活现场展示一下吗?其他同学,你们可是今天的评委哟,安静地仔细观察,看看这些同学的家务活做得怎么样,咱们也来评一评。(摘苹果放到果篮里,换取一个劳动的果实)

系鞋带可是一件特别难的家务活,茂茂同学在妈妈的指导下学会了系鞋带,还编了一首儿歌呢,你们也想学一学吗?(播放微课视频)细心的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发现茂茂系鞋带时还需要提醒他什么吗?老师呀,根据茂茂学系鞋带的视频制作了一个微视频,发到了家长QQ群里,请同学们回家学着根据微视频中的录像、图片学会和练习系鞋带,并且在家和家长学着叠衣服、叠被子,现在我们就来比一比赛一赛吧。(相机摘下剩余的苹果)

小学生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劳动快乐又光荣。家务劳动小能手们,听,这首音乐课上学过的歌曲《劳动最光荣》,让我们一起拍拍手、唱一唱吧。

设计意图:本环节鼓励学生结合课内信息及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来讨论干点家务活的好处,充分交流后教师再予以补充、总结与提升,激发学生乐于做家务的愿望。

通过简短的儿歌视频,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愿望,体验劳动最光荣。

活动三做点家务好处多

做家务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哪些好处呢?瞧,悠悠(吴沛瑾)小朋友扫地有什么收获?(播放扫地视频)(板贴:动脑筋)你们也有过动脑筋干家务的小例子吗?

芊芊(范译文)小朋友第一次洗碗时发生了什么事呢?(播放洗碗视频,11秒暂停)让我们采访一下这位同学:你第一次洗碗,把衣服弄湿了,为什么却很开心呢?(瞧,虽然第一次洗碗,把衣服弄湿了,但是她很开心,因为她学会了洗碗,增长了本领,所以她很开心)(板贴:长本领、很开心)

外婆在择菜,咱们来看看元宝(谢元杰)小朋友是怎么做的。(播放择菜视频)元宝小朋友,你为什么要帮外婆择菜呢?(家人每天工作和做家务很辛苦,我们来做家务也是一种孝敬长辈、爱家人的表现。)(板贴:爱家人)设计意图:小学生学习做家务,是对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锻炼,几个小视频中展现的做家务的过程,既有成功也有困难,引导学生了解做家务的意义,分享适用有效的做家务方法,在别人的帮助下学会更多做家务的好方法,同时学会解决做家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活动四大家都来做家务

1.(播放小视频一组家务劳动场景)(播放家人劳动视频)瞧,涵涵(吴毅涵)小朋友和家人一起打扫除,干得真带劲!做家务能让我们动脑筋、长本领、

很开心、爱家人,真不错(板贴:真不错)!会做的家务活咱们可以经常做,不会做的家务活咱们可以学着做。

2.老师还要提醒同学们:做家务活时要注意安全,尽量选择适合自己的家务活,有些危险的家务,例如有可能会引起烫伤、摔伤、刀伤、触电等家务活,不能单独行动,还需要让家长一起参与指导。通过视频,激发孩子动手做家务的积极性。

3.咱们能坚持每天做家务吗?请8个组长将桌上盖有“笑脸章”的信封打开,将《家务活记录表》分发给小组的每位同学,这份表格带回家,请在家长的指导下做家务,记录并评价你一个星期的家务劳动情况。能够坚持每天干家务的家务“小能手”,将会颁发“笑脸章”。另外,回家别忘了通过家长QQ群下载播放微课视频,学习系鞋带,下节课可要进行比赛哦!希望同学们每天坚持做家务,养成做家务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通过家务劳动的教育和实践,可以提高对劳动意义的认识,逐步培养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我的家乡变化多》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主题:我周围生活新变化 课时:一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刘莉/新郑市第二实验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基于课程内容 (1)健康、安全地生活 生活中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中的卫生保健设施。 (2)愉快、积极地生活 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定出自己可行的目标,并努力去实现;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敢于尝试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或活动。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关心他人,友爱同伴,乐于分享与合作;认真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爱护动植物,节约资源,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喜欢提问和探寻问题的答案;对周围环境充满,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学习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生活和探究活动;能与同伴交流、分享、反思探究的过程或结果;能对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

或看法;学习利用图书、电视、网络等多种方式收集需要的资料;在成人的帮助下,能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或信息。 2.学情分析 基于课程内容 (1)健康、安全地生活 学生基本能够爱护学校家庭公共设施,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但是部分学生自控能力不强需要再进行引导。 (2)愉快、积极地生活 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收集家乡变化的资料,但是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稍弱,需要家长、老师的帮助。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学生对实践作业充满兴趣,愿意去收集资料,和同伴交流,初步了解家乡的变化,然而学生年龄小,对家乡变化的对比体验不深刻,老师引导进一步激发学生为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到高兴与自豪的情感体验。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二年级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较弱,资料收集不全面,需要老师、家长的帮助,在课堂上小组讨论环节要注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教材分析 《我的家乡变化多》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中第四课,是本课第一个话题《我家门前新事多》和第三个话题《我的家乡更美好》的整合。通过调查、交流,对家乡的变化有所了解,感受家乡的发展。本节课的重点是交流搜集的关于家乡变化的资料,感受家乡发展,为家乡的进步感到骄傲;难点是在了解家乡变化的过程中提高收集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交流搜集的关于家乡变化的资料,感受家乡发展,为家乡的进步感到骄傲。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13课《万里一线牵》优质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万里一线牵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万里一线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3万里一线牵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现代通信的主要方式及特点。 2.情感与态度 (1)感受现代通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2)了解古代人们的主要通信方式。 3.行为与习惯 (1)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来解决问题。 (2)遵守通信中的道德规范,注意通信礼仪。 4.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视频、分析具体案例等形式,学会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了解现代通信的主要方式及特点,感受现代通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2.难点 正确运用书信等基本通信方法,注意通信交完中的文明礼仪。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 (1)了解古代通信手段。 (2)采访长辈调查通信方式在几十年发生的变化,完成教材86页表格。 教学过程 活动一:神通广大的现代通信 1.师:同学们,咱们中国人过春节有拜年的习俗。今年过年,你给谁,用什么方式拜过年呢? 2.生:给爷爷奶奶打电话;给老师发短信;给远方的朋友寄信等。 3.师:刚才我们谈论到的打电话、寄信件、发短信等方式都能把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通信”。通信就是信息的传递。 4.(课件出示82页图片)师:请同学们为李红出出主意,她可以用什么方式给爸爸送上祝福呢? 5.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抒己见。 6.全班交流。 7.师小结:不论你走到哪里,现代通信都能传递信息,使你能够时刻与亲人、朋友保持联系真是神通广大! 8.师:生活中,我们的通信方式各有不同。这些通信方式各有什么特点呢?

2020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

2019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 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话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 重要时期。品德与生话课程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 的特点而设置;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 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 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在当今世界;民 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国际竞争的加剧推动着基础教育课程向着更加重视公民道德教育;更加重视创新意识培养的方向发展。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 历史重任;要求基础教育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学 生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 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生活性 本课程视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 生活的过程。

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二)活动性 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 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 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三)综合性 本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具有综合性.课程设计体现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我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体现品德教育和生 活教育有机融合;教学活动体现儿童的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实现生活、教学、发展 的三位一体。 (四)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教学目标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 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 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课程评价走向开放、多元;全面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12课《干点家务活》第1课时 人教(新版)

《干点家务活》教学设计第1课时 课程标准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提出健康、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它旨在使儿童从小知道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能力,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生存的关系,为其一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打下基础。《干点家务活》一课符合“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第3条“任务或活动”。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提出负责任生活中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提出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它旨在使儿童获得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体验,初步懂得和谐的集体生活的重要性,发展主体意识,形成开朗、进取的个性品质,为其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打下基础。《干点家务活》一课符合“积极向上”的第4条“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并为此而高兴”,以及“有应对挑战的信心与勇气”的第9条“敢于尝试有一定难度的、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自身的道德需求,也是社会的要求。它旨在使儿童形成对集体和社会生活的正确态度,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负责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为其成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民打下基础。《干点家务活》一课符合“学会做事,学会关心”的第1条“做事认真负责,有始有终,不拖拉”,以及第2条“爱父母长辈,体贴家人,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做好一些简单家务的方法。 2.初步认识到参与家务劳动是分担家庭责任,并从中体验成长和进步的快乐。 3.从小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学习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的方法,了解参与家务劳动的意义。 教学难点 学习解决做家务劳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教材分析 《干点家务活》一课旨在引导学生以参与家务劳动的形式承担家庭责任,从家务劳动中体验成长和进步的快乐,认识到分担家务是热爱和体贴家人的一种表达方式。重点指导学生认知做家务有很多好处,可以开动脑筋,增长本领,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把家务做好的方法,还要学会解决做家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本课教学内容有四个话题:我做过的家务活、做点家务很不错、再来学一招、这时怎么办。话题一旨在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做过的家务活,树立劳动光荣的意识;话题二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家务劳动的意义;话题三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掌握更多干好家务活的方法;话题四旨在指导学生学会解决做家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学情分析

最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在当今世界,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国际竞争的加剧推动着基础教育课程向着更加重视公民道德教育,更加重视创新意识培养的方向发展。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重任,要求基础教育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话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品德与生话课程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设置,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生活性 本课程视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 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二)活动性 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三)综合性 本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具有综合性.课程设计体现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我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体现品德教育和生活教育有机融合;教学活动体现儿童的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实现生活、教学、发展的三位一体。 (四)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教学目标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课程评价走向开放、多元,全面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 品德与生活教育应当引导儿童在体验自身生活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学会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在服务自我、他人和集体的行动中,学会关心、学习做人;在与自然以及周围环境的互动中,主动探究,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童年是一个蕴藏著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童年生活具有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点,它本身蕴藏着丰富的发展内涵与价值。 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并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是每个儿童的权利。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在()里。(60分) 1.同学不小心摔伤了膝盖,正伤心地掉眼泪,你应该()。 ①嘲笑他娇气,不坚强②假装没看见,转身离开 ③上前安慰,并扶他到医务室 2.你很想看同桌的童话书,于是你就()。 ①趁同学不在,偷偷拿来看②告诉同学,经同意后才看③从同学手中抢过来看 3.课间正高兴玩皮球的你看见有同学也想玩,你应该()。 ①自己玩尽兴后再给同学玩②不愿意让他玩 ③很乐意地和他一起玩 4.上学路上碰到老师,你应该()。 ①绕道而行②低头跑到老师前面去③上前问好 5.你有事到办公室去找老师,看见老师正和同事在讨论教学问题,于是你()。 ①打断他们的谈话,告诉老师有事找他 ②等他们讨论后,再告诉老师事情 ③转身离开,不告诉老师 6.周一早上学校升旗仪式上,所升旗帜是()。 ①彩旗②队旗③五星红旗 7.()是收获的季节。 ①春天②夏天③秋天④冬天 8.妈妈上班回家很累,你应该()。 ①立即给妈妈端茶并问候妈妈②立即让妈妈检查作业 ③立即让妈妈给自己做好吃的 9.看见有位盲人叔叔正在你前面艰难地上楼道,你应该()。 ①叫他给你让路②在后面看他怎样上楼道③扶他一起上楼道

10.体育课训练跑步时,你觉得很累,应()。 ①放弃,不训练了②坚持跑下来③休息一会再跑 11.课堂上当同学回答问题时,我们应()。 ①和其他同学小声议论②安静认真倾听③心不在焉的四处张望 12.我们上下楼梯要靠()行走。 ①左②中③右 13.明明早上贪睡上学迟到了,他应()。 ①向老师撒谎说自己生病了②如实告诉老师原因,并请求谅解③什么也不说 14.做游戏时,当有同学不遵守规则时,应()。 ①大声和他争吵②耐心说服,让他遵守规则 ③叫其他同学不理他,并不和他做游戏 15.教室是我们()的地方。 ①游戏②生活③学习 16.看见教室的图书角乱了,你应该()。 ①叫其他同学去整理②自己主动整理③不去管它 17.做清洁扫除时,当你分配到不太想做的任务时,你应该()。 ①不乐意接受,要求调换任务②很乐意接受,并认真完成 ③勉强接受,但马虎完成 18.当妈妈教你如何才能洗干净袜子时,你应该()。 ①不想学②嫌麻烦,让妈妈帮自己洗 ③认真学习方法,并按照妈妈教的方法洗 19.冬天来了,我们这里的大部分树木开始()。 ①长叶②开花③落叶 20.元旦联欢会上,同学们邀请歌唱得很棒的你为大家表演节目,你应该()。 ①很不高兴,不愿意表演②很害羞,让同学陪你才表演 ③很高兴,大方上台表演 二、判断。正确的在()里打“√”,错误打“×”。(26分)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备课

齐村镇侯宅子学校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备课 年(班)级:_一___ 学科:道德与法治__执教人:孙炳英_ 2016年9月

全册教材备课 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十五个二级主题和三十个三级框题以思维导示。图的形式呈现。各主题单元均选用具有活动题材,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本册《道德与法治》是山东省第一套经教育部审查通过的小学阶段的教材,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等,并突出法制教育相关内容。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科学性、现实性、综合性和活动性的原则。 教材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利用典型案例立足于儿童视角和问题导向,进行深入浅出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基于生活的法律意识、公民意识,引导学生健康、安全、积极、有创意的生活。 教学目的要求: 1.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校园生活,感受校园生活的快乐。 2.引导学生确在校的一些基本规范。 3.培养孩子们的法律意识,公民意识,引导学生健康、安全、愉快、积极地生活。 4.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孩子们良好习惯的养成,法律教育的启蒙,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教学难点: 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知道自己承担的任务。 教学措施:

1.利用案例深入浅出地对孩子们进行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法律的启蒙教育,引导孩子们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创设适宜的环境与条件,结合实际地培养孩子的品德及好奇心,引导他们的探索欲望。 3.利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孩子的实际情况及社会中的新信息不断提高对孩子们道德与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突破性。 教具学具准备: 国旗图片、多媒体课件、画纸、彩笔、卡片、跳绳 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9课时 第二单元… … … … 9课时 第三单元… … … … 8课时 第四单元… … … … 6课时

道德与法治网络教学案例

道德与法治网络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媒介素养和"信息节食",了解网络规则能力目标学会"信息节食";掌握正确地传递网络正能量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正确的网络生活意识和习惯;养成遵守网络规则的意识;养成利用网络合理表达诉求的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网络的正面作用,学会利用网络优势正确上网。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网络生活方式。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下列图片)同学们先欣赏图片,再谈谈感受。教师过渡:通过上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网络有利也有弊,这几幅图片,告诉我们要学会正确运用网络。今天我们就学习《合理利用网络》。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活动一:小军的一天(展示下列材料)自从有了网络,小军忙了起来:天气预报觉得很有趣,他收藏了起来,小学的知识很好,收藏起来;谁整理的古代诗词很好,收藏起来;这么美的图片,收藏起来;这么多名人故事,收藏起来,初中的物理、化学、数学知识,收藏起来在小军的生活中,"收藏"成为主要方式。21教育网 1.思考:初中生小军这一天忙不忙? 2.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教师总结:小军的一天是忙碌的。小

军之所以这么忙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媒介素养。不能辨别信息,大量有价值和无价值的网络信息让小军应接不暇。网络影响了他的生活。 教师总结:(1)要提高媒介素养。(2)要学会"信息节食"。活动二:"谣言"来了(展示下列图片) 1.思考:面对网络谣言,我们应该怎么做? 2.如何处理不良信息?提示:生活中网络传播的各种信息很多,今天某地发生了什么事,后天某地将发生什么事。我们要学会辨别,不要被谣言左右,成为谣言的传声筒。 教师总结:(1)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2)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活动三:利用网络骂人不行(材料展示)王某与张某同住一个村镇,因生活琐事导致二人相互猜疑,多次发生口角纠纷。xx年8月,张某在网上注册了一个"陌陌号",并通过该"陌陌号"发表动态信息辱骂王某。第三天,该信息被他人发现并告知了王某,王某立即向公安机关报警。民警经调查核实,张某确实通过互联网使用污秽语言辱骂了王某,就依法对张某作出了行政拘留3日的治安处罚。王某认为张某的行为给自己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将张某告上法院,请求判令张某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1万元。 1.思考:张某利用网络骂人不行吗? 2.张某受到处罚,给我们什么警示?提示:网络也要遵守规则,有道德规则,也有法律规则,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教师强调: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3课我想和你们一起玩教案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3课《我想和你 们一起玩》教案 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知道主动融入大家,了解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了解共同玩耍对生活和情绪的影响,有融入大家的能力。以下是为您整理的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3课《我想和你们一起玩》教案,供您参考, 篇一: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喜欢和同学在一起,体验和同学一起玩儿愉悦,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 2、培养初步的群体观念和合作意识,懂得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乐群情感。 教学过程:环节一: 师:同学们课间玩儿得一定很开心,你们玩儿了什么游戏?都是跟谁一起玩儿得? 学生畅谈自己玩儿的游戏及游戏时的伙伴 师:跟小伙伴玩儿游戏真是让人开心的事。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跟小伙伴在游戏中玩儿的快乐跟大家一起分享吧!

学生讲故事。 师根据学生的故事提炼总结:我发现和小伙伴一起玩可以相互帮助;我发现和小伙伴一起玩儿可以相互学习;我发现和小伙伴一起玩儿可以加深了解,... 师:和小伙伴一起玩儿,有这么多收获,所以,要学会和大家友好相处啊。 环节二: 师:有一个叫布丁的小孩子,也很想和你们一起玩儿,但是他遇到困难了。你们能帮帮他吗? 播放根据教材第50页绘本制作的动画片《小布丁》,只播放故事的开头。 师:小布丁遇到什么困难了?你们有过类似的经历吗?你们是怎样做的? 学生描述自己遇到过的情况和自己的做法。 师:小布丁后来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继续观看动画片 学生讨论交流。 师总结:同学们,想跟不熟悉的伙伴一起玩,需要我们大胆地尝试,主动伸出友谊之手,这样才能被他们接纳、才能跟他们玩儿得开开心心。 环节三: 师:大家刚才介绍说自己跟小朋友们一起玩得很开心,

最新人教部编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在当今世界,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国际竞争的加剧推动着基础教育课程向着更加重视公民道德教育,更加重视创新意识培养的方向发展。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重任,要求基础教育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话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品德与生话课程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设置,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 一、课程性质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生活性本课程视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 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二)活动性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三)综合性本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具有综合性.课程设计体现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我的内在整合; 课程内容体现品德教育和生活教育有机融合;教学活动体现儿童的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实现生活、教学、发展的三位一体。 (四)开放性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教学目标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课程评价走向开放、多元,全面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 品德与生活教育应当引导儿童在体验自身生活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学会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在服务自我、他人和集体的行动中,学会关心、学习做人; 在与自然以及周围环境的互动中,主动探究,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童年是一个蕴藏著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童年生活具有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点,它本身蕴藏着丰富的发展内涵与价值。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并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12课《干点家务活》教案

部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 12. 干点家务活 ——“我做过的家务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部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和我的家》第12主题《干点家务活》第一话题:我做过的家务活。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我爱我家”安排了四个活动主题:“我和我的家”“家人的爱”、“让我自己来整理”、“干点家务活”。四个主题内在联系紧密。 学生通过前三主题的学习,已经知道了自己生命的来历开始,感受自己与家人血脉相连的深厚情感,懂得爱自己的父母长辈。教材编写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活动的形式展开教学,便于学生体验、交流。 学情分析: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对自己的家庭还是相当熟悉的,对父母也是很有感情的,这为上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挑战还是存在的:1.学生年龄小做过的家务活有限。2.该怎样使用劳动工具,把家务活干好经验不足。所以,在教学中要针对上述挑战实施有效教学,突破难点、重点,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一员,有责任分担家务。 2. 树立为家人服务的意识。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父母的爱。

教学重点: 1. 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一员,有责任分担家务。 2. 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父母长辈的爱,乐意为长辈分担家务。 教学难点: 1.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父母长辈的爱。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相关教学素材,准备相应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填好家务劳动调查表格,准备上课交流。 活动过程: 活动一情感体验,导入新课 同学们,因为父母的爱你来到了,你的家里。在家里你。得到家人的爱。为了让家人更加幸福,父母每天出去工作。工作非常辛苦,下班回家还要做很多家务活,他们多么辛苦和劳累啊!(板书:家)想一想,你的父母下班回到家要干哪些家务活呢?(出示图片)看到父母这么辛苦、劳累,你想不想减轻父母的负担?你是怎么做的?(出示课题) 看一看,你的想法和图上小朋友的一样不一样。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听、看、思、说的活动,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父母每天都很辛苦。自己是家庭的一员,有责任分担家务,树立为家人服务的意识】

道德与法治课教案设计

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一、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制》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讲述的是《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本课立足于学生的日常生活,重视学生的行为体验。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的法规、公约和守则──如交通标志、足球比赛规则、法律制裁等,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规则,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规则无处不在,认识生活离不开规则。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能够根据生活体验,列举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则或制度,体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各项规则,理解越是文明的社会,规则和制度就越多,这些规则和制度是文明生活的保障。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列举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则或制度,师生共同探讨它们各自的作用,从而进一步理解规则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亲身感受我们身边的生活有各种各样的规章、守则、公约。体验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治理,感受生活中的规则无处不在,认识生活离不开规则;初步形成自觉遵守各项规则制度的意识,做守法的好公民。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规则或制度的作用。 难点:理解规则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 问题情境法、感受信息法、讨论法等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罗大佑的《游戏规则》。让学生感受规则 师:会唱的同学一起唱,不会唱的同学一起把拍子打起来! (学生跟着一起唱) 〖歌曲完毕〗 师:你对我笑一笑我跟你握握手每个人都有一套游戏规则 脸上你看不到手中你抓不紧心里头心照不宣游戏规则 好象是为大家好象是为自己目的可能都一样游戏规则 有时候你会输有时我不会赢输赢是一半一半游戏规则 歌德说: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那么对于规则,如果我们也游戏规则,会怎样呢? 出示图片,图片中显示在交通非常拥挤的马路上,有一个人快速横冲马路的情景,我并用声音和圆圈的标志指出这个人的做法。提出问题:这个的做法会导致什么后果?为什么? (二)生生互动,探讨课题 根据教材内容,分三步走:生活中的行、体育运动、法律都离不开规则。对于生活中的行,让学生猜一猜各种交通标志的意义?并且让学生以讲解员的身份来猜。并结合农村实际,让学生“想一想”?对于生活中的体育运动,通过学生认真观看FLASH动画,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课堂抢答:同学们看到了哪些运动?这些运动需要规则吗?引出足球需要规则吗?有哪些规则?制定这些规则的目的是什么?假如没有裁判执法,赛场上会出现什么场面等问题?对于生活中国家制定的规则----法律,采用FLASH动画的形式,让学生感

2020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最新].pdf

2020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人教版)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 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话态度、认知能力发展 的重要时期。品德与生话课程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 发展的特点而设置,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 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 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 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在当今世界,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 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国际竞争的加剧推动着基础教育课程向着更加重 视公民道德教育,更加重视创新意识培养的方向发展。在我国,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重任,要求基础教育 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 和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 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一)生活性本课程视

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 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 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二)活动性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 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 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三)综合性本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具有综合性.课程设计体现儿童与自然、儿童与 社会、儿童与自我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体现品德教育和生活教育有 机融合;教学活动体现儿童的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知识学习与社会 参与、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实现生活、教学、发展的三 位一体。(四)开放性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教 学目标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 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 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课程评价走向开放、多元,全面关注儿童 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二、课程基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12课《干点家务活》教案(1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第12课《干点家务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三单元“我爱我家”的最后一课。本单元从认识自己和 家人间的关系开始,经过体验家人的爱,发现家人间的相互关怀,到学习自己整理自己的物品,再到这一课学着做家务活,实现了一个升华,就是鼓励学生主动帮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承担起一定的家庭责任。因而,这成为本单元的最高目标要求。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做家务的基本技能,体会父母长辈劳动的艰辛,愿意积极主动地分担家务。 二、学情分析:学生们刚刚一年级,由于年纪小、动手能力有限等原因,他们在 家里面动手做家务的经历并不是很多,一直处于被照顾状态下的他们很少能意识到多为父母长辈着想,不知道可以为家人做什么。有的同学即使在家里做过家务,也因为方法不正确、没有技巧的原因而效果并不太好。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懂得做家务是爱父母长辈的表现。通过有关家务的分享、交流和实际体验,掌握基本的家务劳动技能。 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务劳动,体验劳动的辛苦,学习必要的做家务的方法。在课堂中与同学老师分享、交流劳动的经验,借鉴同学们好的家务方法,将学习到的劳动技能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做家务的乐趣,养成勤劳、负责、自立的品质,承担起一定的家庭责任,用实际行动关爱自己的家人。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在劳动中有所启发,明白做家务对个人成长的好处,以及对家人的帮助。与同学分享、交流劳动经验,掌握简单的家务劳动技能。 教学难点:分享、交流家务劳动经验,掌握一些家务劳动技巧。认识到自己对于家庭的责任。

五、教学方法与教具: 教学方法:启发、小组合作讨论、演示 教具:多媒体、衣服形状的彩纸、校服 六、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听儿歌《小帮手》,一边听歌一边跟着老师动手做一做。 2.师:听了这首儿歌,同学们想到了自己做过的哪些家务活呢? 3.师:在这首儿歌中,我们学习到摆碗筷的时候要怎么做呢,先做什 么,后做什么? (二)我们一起来采摘 1.请同学讲讲自己都做过哪些家务活。 2.联系46页的家务成果树,看同学们都能采摘多少苹果。(学生根据 自己实际体验填写空的苹果框框。) (三)我学做一做 1.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根据自己做过的家务介绍相应的好的方法,挑 选出最实用的一个介绍给大家。(联系日常洗碗、扫地等简单家务事。) 2.师:同学们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学习过如何叠衣服了,那谁来给大家 演示一下衣服是怎样叠的呢?(学生展示叠校服,请叠衣服的同学给大家讲讲叠衣服的具体步骤。) 3.师:我们的书上也给我们传授了叠衣服的技巧,但是它的方法到底 好不好呢?我们要来验证。(发放上衣和裤子形状的彩纸,跟着同学们一起验证、巩固叠衣服的要领。) 4.诵读记忆叠衣服的技巧。 (四)做家务有好处 1.师:同学们还记得每次做完家务以后爸爸妈妈都是怎样夸奖你的吗? 听到夸奖你心里开心吗? 2.师:做家务除了给我们带来家人的夸奖,还让我们得到了怎样的锻

论文:浅谈如何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论文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不难看出,“回归生活”体现了本课程在基本理念上的变革。它所针对的是以往课程在相当程度上的脱离生活甚至背离生活的倾向。新课程所倡导的是:回归生活的品德发展、社会性发展的教育。因而,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将道德与法治引进课堂,让课堂面向社会生活,充分发挥“小课堂、大社会”的作用。 关键词:儿童,活动,品德课堂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不难看出,“回归生活”体现了本课程在基本理念上的变革。它所针对的是以往课程在相当程度上的脱离生活甚至背离生活的倾向。新课程所倡导的是:回归生活的品德发展、社会性发展的教育。因而,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将道德与法治引进课堂,让课堂面 向社会生活,充分发挥“小课堂、大社会”的作用。 一、寓教育于活动中,让课堂绽放生命活力。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活动化教学的特点。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儿童期是道德与法治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教学中,我结合教学实际,选用并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进行教学,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课堂活动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12课《早睡早起》优质教案

《12 早睡早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2、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早睡早起的好处。 3、学生早睡早起行为训练。 教学重点 体会睡眠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钻研好教材,备好课,整理好自己的教学思路;做好教具准备,如课件、多媒体设备等。 2、学生准备:做好预习。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谈话:俗话说:“早睡早起身体好”,这句话是有科学道理的。因为人的一生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睡眠是人最重要的一种休息方式。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来探讨睡眠的重要性。 一、由调查学生睡眠习惯进行谈话引入 1、谈话内容(略)。 2、板书课题。 二、出示资料,深化认识 1、教师读资料。 小学生一天的睡眠时间应该多少?最少10小时,而成人一般只睡8小时。什么小学生要规定睡10小时呢?这是因为少年儿童与成年人不一样。出生不久的婴儿,一天几乎要睡近20小时,这是因为他全身器官都很稚嫩,大脑皮层经常处于保护性抑制状态,才有利于健康发育。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旺盛时期,器官组织尚未成熟,生理机能还不完善,容易产生疲劳,每天应有比成人更多的睡眠时间,才能满足身体健康的需要。我们的大脑有一种特殊的功能,人们成为“生物钟”。如果每天晚上九点睡觉,早上六点半起床,就会养成习惯:晚上一到九点半,你就会感受睡意袭来,并可

迅速进入梦乡。早上六点半也会自然醒来。良好的习惯一养成,就应坚持下去。 2、提问:听了老师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 3、知道了早睡早起的重要性,请你们结合自己的行为,谈一谈以后怎样保证足够的睡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学生结合实际谈谈不早睡的害处 1、睡晚了不利于消除疲劳; 2、产生头晕; 3、精神不振; 4、身体抗病能力下降; 5、记忆力减退。 四、了解保证充足睡眠的方法。 师:小学生怎样才能保证充足的睡眠呢?(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1、睡前不吃零食; 2、不看刺激性的电视和书籍; 3、洗手、洗脚排便; 4、脱掉外衣,盖好被褥; 5、室内光线柔和。 讲解完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准备怎样改正。 五、亲子空间 1、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合作,制定一份作息时间表,把它张贴在床头或者书桌上,并自觉遵守。 2、比比谁的星星多。(家长参与评价与监督。) (1)一周起床、睡觉情况调查表(一) 项目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七 起床时间 睡觉时间 (2)一周起床、睡觉情况调查表(二) 项目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七 自觉做到 爸爸妈妈督促 六、板书 早睡早起身体好 1、有充裕的时间吃早餐; 2、空气好有利身体发育;

2018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 2017 年春小学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 1、我们爱整洁 教学 我们爱整洁 内容 教学1、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什么叫整洁,人和环境为什么要整洁。 目标2、培养学生爱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在平时生活中如何做才算整洁,培养学生爱整洁的良好习惯。 重难点 教具PPT、手帕、书包、文具盒、书本等若干件(干净与不干净的),脸学具盆若干。 教学过程:二次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已经是小学生了,很多事情已不需要爸爸妈妈 帮助了。能告诉大家,你每天起床后都做了些什么吗?(穿衣、扣 扣子、穿鞋、系带子??) 很多同学都非常能干,学会料理自己的事了。那你会整理 房间、打扫教室卫生,并保持它们的整齐清洁吗?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我们爱清洁》,看一看什么叫整洁和怎样做到爱整洁。 二、学习新课: 1、在家爱整洁。 ⑴出示课件 , 领会“整洁”的含义。 ①出示:这块手帕干净吗?这一块呢?这个书包不仅外面 脏,再看里面的书本放得怎样?我们说:这个书包不干净、不整洁。 ②投影片:这个小朋友的家干净又整齐。我们说:他的家 很整洁。 ⑵了解“按时”的含义。 ①你们知道清晨大约是指什么时候?(天刚亮) ②你每天几点钟起床?是谁叫醒你的?每天都在这个固 定的时间起床,就叫按时起床,“按时”是一种良好的习惯。⑶提问: 起床后,你做些什么事?怎样做的?⑷讲述:我们所做的 这些事都是围绕着个人卫生来做的。 你们看,××同学穿的衣服多整齐,××同学的手、脸洗得真干净,

--- ××的头发(小辫)梳得真整齐??他们真整洁。 ⑸除了个人卫生做得好,你房间里的被子谁叠?枕头、床单谁铺、谁掸?桌子谁来抹?我们应当自己的事自己做。(看投影片或录像片) ①指定学生复述自己平时的做法。②突出:叠、铺、掸、 抹。表现:四四方方、平平展展、 一尘不染。 2、在学校爱整洁。 了解学校环境整洁的内容与保持环境整洁的方法。 ⑴清扫教室的步骤是怎样的? ⑵为什么要先开窗户,再洒水、擦黑板、扫地、抹桌椅?不这样做会怎样?步骤颠倒又会怎样?为什么? ⑶老师为什么要夸奖我们?是怎样夸的? 3、身心健康与环境整洁。 1、为什么生活在干净、整齐的环境里才会真开心? 2、怎样才能长久保持这样的美好环境?(指定学生上台 表演、操作) 3、小结全课学习内容。 三、反馈检测 1、游戏。 比赛穿衣、系鞋带。请四位同学脱掉外衣,解开鞋带,看谁最先穿好衣服、系好鞋带。 2、思考题。 说一说怎样才算整洁?你做得怎样? 板书设计: 1、我们爱整洁 按时起床:穿衣、洗漱 在家里整理房间:叠、铺、掸、抹 打扫教室卫生:开窗、洒水、擦黑板、 扫地、抹桌椅 在学校 保护校园环境:不乱丢、不践踏??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