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情的有效课后作业探究

基于学情的有效课后作业探究
基于学情的有效课后作业探究

“基于学情的有效作业探究”的主题校本研修活动

一、活动背景

1、区局对校本研修工作高度重视,学校校本教研工作有序开展,并决定把“有效课后作业”作为校本教研的重点。力图探索符合“校情、轻负、高效”的课后作业,调动学生积极性,巩固课堂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2、目前教师布置作业及学生完成作业过程存在的问题:个别教师作业布置草率,针对性不强,未能充分体现课堂教学重点、难点知识,作业千篇一律,一些学生吃不饱,一些学生吃不了,甚至消极被动应付、誊抄作业。

二、活动目标

通过“基于学情的有效作业探究”活动,培养教师分析作业、重整作业、优化作业的能力。力图探索符合“校情、轻负、高效”的作业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巩固课堂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并将具体策略转化为教学常规,转化为教师的具体教学行为,形成基于学情、基于目标的有效作业体系、教学实践体系。

三、方法流程

什么是有效作业呢?标准是什么?如何搞好基于学情的有效作

业探究这项活动呢?这些问题时刻困惑着我们。浙江的课堂观察给了很大的启示,我们决定以课后作业为突破口,以作业观察为方法,通过观察作业,作业有效性就不难解决了。于是首先想到对学生作业中信息进行分析,从学生层面来看:学生喜欢度,积极性、完成时间、

难易程度等方面思考;其次从教师教学来看:作业布置是否体现了教学目标,和学情联系是否密切,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形成了有效作业观察的基本方法流程——有效作业四环六步探究法。四环即作业预设、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交流反思,六步即作业预设、作业布置、作业观察、作业批阅、信息统计处理、反馈与交流。作业预设,教师要根据学情、课标、考纲设计有效作业,并明确设计意图,考查的知识点。信息获取主要是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作业过程中自我感受、作业批改来获取信息。交流反思就是针对统计信息反思作业设计的情况,反思教学,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不足又应如何改进。

四、量表设计

根据初步实践、研究流程和有效作业基本标准我们设计了五组相关量表

(一)作业预设

课题:执教人:班级:

作业设计意图总体设计思路

(二)信息反馈表

表一作业完成时间统计表

时间:统计人:调查人数:

时间

作业

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二作业错因分析统计表

时间:统计人:调查人数:原因

知识能力方法技巧非智力因素题目

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三学生作业完成形式观察表

时间:班级:观察人:

题目

形式

独立自主查阅资料同伴互助式

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四学生自我反馈表

时间:班级:反馈学生:

兴趣浓兴趣较浓兴趣一般备注

兴趣态度

难中易

感知难易

补充

题型

相关知识点

(三)题 目 性 能 统 计 表

表一 适量性

时间: 统计人: 调查人数:

数目 难易度

总体评价

较少 适中 较多

基础训练 能力达标 拓展提升训练

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二 题目形式

时间: 统计人: 调查人数:

作业 形式

适应度

你应该认为采用何种形式

差 中 好

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三题目功能

时间:统计人:调查人数:

巩固知识拓展与提升方法与技巧功能

作业

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业适切性

表一教学目标相关性

时间:统计人:调查人数:

作业知识点

关联程度

覆盖面能力是否达标优中差

备注:课标目标:

大纲目标:

教学目标:

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二作业与学情关系

时间:统计人:调查人数:

普通生中等生优等生融合度

完成率准确率完成率准确率完成率准确率

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三变式训练

时间统计人

层次性

作业

难中易

备注:根据原题难易度提供其他层次的题型。

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四对接高考

时间统计人调查人数

功能作业高考考点高考考查形式典型考题链接程度

好中差

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反思课堂

课题执教人班级

作业反思优点

不足

改进措施

五:有效作业内涵、基本标准

通过前期初步实践观察,我们对有效作业已有如下初步的认识。

(一)有效作业的内涵

作业是学生为达到学习目标、完成既定任务而开展的学习活动。

对有效作业的理解,可以从质量与过程两个基本视角进行考察。从质量视角看,有效作业就是有效果与有效率的作业。所谓有效果就是指达成预期的目标,而有效率就是以少的投入取得高的产出。达成或超过预期的目标,是能够实现期望目标的增值的教学。有效作业是一个动态的转化过程:有效作业从有效的“理想”转化为有效的“思维”,再转化为一种有效的“实践”。从过程视角看,有效作业是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与条件下,师生之间有效教与有效学的交流和互动、以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的实践活动。

(二)有效作业的标准

第一:有效作业主要依据是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作业对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是衡量作业有效性的重要标准,教师选择、编制的作业必须有助于达成学习目标,学生通过作业可以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因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为明天的社会培养人才。

第二,有效作业是高效率的作业——即学生在较短时间可以完成的作业,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作业。教学活动的效率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教学投入与教学产出的比例。教学投入包括师生的精神投人与物质投入,教学产出直观表现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的相对量。为取得一定的效果而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或投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取得较少的效果都是无效或者低效的教学行为。因此,没有效率的制约,仅依赖教学效果来判断作业的有效性必然导致学生作业时间的膨胀,从而剥夺学生的休息娱乐时间,引起学生厌学。

第三,有效作业是高质量的作业——每个学生、教师、乃至社会都有效率的作业。有效作业必须是总体上有效的作业,不是对个别学生有效的作业,它要体现作业的效率并实现作业的公平,为追求作业效率而出现的仅对个别学生有效的作业是不公平的。有效作业的效益包括个体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教学是由师生的共同活动构成的,所以有效作业的个体效益不仅包括学生的成长,还包括它所带来的教师的满足感和进一步完善的愿望,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社会效益是由学生的成长与教师的专业成长所带来的社会发展进步,是间接的效益。

第四,有效作业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作业。有效作业是为了学生有效地学,而有效学习的结果是学生学习的成功,学习成功又给予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激励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进而引发学生的再次成功,如此不停地反复,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持续有效学习。

六:有效作业的设计策略

(一)依据挑战性学习目标,精选、精编习题

作业对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是衡量作业有效性的重要标准,教师选择、编制的作业必须有助于达成学习目标。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学情并与制定挑战性学习目标。学情是指学生的起点能力与学习情意,在进入新的学习单元或新的学习课题时,学生原有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相关知识、技能对新学习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必须分析并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即起点能力。学生的学习情意则主要是学生的情感与意志,包括学习兴趣、动机等。挑战性学习目标是,每个学生的学习目标都在自己“最近发展区”内,都是对自己已有水平的挑战与跨越,其着眼点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在精选、精编习题时,应根据所拟定的挑战性学习目标,认真分析目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各组成成分,做到紧扣教学内容,目标明确,有的放矢。需要说明的是,教科书中的习题是编写者精心设计、编制的,设计作业时要很好地利用,但这些习题适合的对象是同一年级的平均水平,教师应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学情,精选、精编一些补充习题。国外学者分析了来自249所

学校的2002篇作业,各类作业的频率分布如下:巩固类占43%,进一步理解类占16%,扩大知识领域类占20%,运用类占16%,系统化类占3%,在实践中运用和检验知识、技巧类占2%。这一分析表明,大多数作业要求的是机械学习,极少需要学生动脑筋。借鉴上述对作业的研究,教师特别要注意精心选择、编制一些能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系统整合和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的习题,并注意作业承载的教育价值和为预设作业准备的素材。

(二)预设弹性作业,满足学生差异性学习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学生作业的结构和内容应依据学生的差异而设定。为此,可设置弹性作业。具体做法是:教师依据挑战性学习目标,设置对大多数学生的有效作业,同时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再分别作适当的调整,重点是达成学习目标。

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呈正态分布的,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占大多数。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情、教学内容与挑战性学习目标,先设置处在大多数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所有学生都应该完成的,在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学生做有所得的作业。这些紧紧围绕目标的作业,有助于大多数学生达成教学目标。

七:远景规划

今后我们将在有效课后作业研修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研修领域,拟将对各个类型作业进行研究,包括课前预习作业、随堂作业、从作业形式方面,包括书面作业、口头作业,探究作业等,形成完整的作业体系。

八:研修感想

校本研修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是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有机结合的典范,是实事求是的精神体现,是教育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教育可持续的缩影。

校本研修工作要积极开展,必须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只有教师们都积极参与了,才能凝聚众人智慧,拓展思路,解决实际问题。才能走出研修的误区——校本研修是专家干的,和我们普通教师没多大关系,我们也没有能力。校本研修方能破解神秘,走向神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