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基础概念

通信基础概念
通信基础概念

通信子系统

:共计14 个子系统。1、传输系统2、电话交换及接入系统3、数据通信系统4、专用移动通信系统5、调度通信系统6、会议电视通信系统7、应急通信系统8、时钟及时间同步系统9、通信防雷及接地系统10、综合视频监控系统11、通信电源(即动力)及环境监控系统12、综合网管系统13、综合布线系统14、通信线路。整个电信网按网络功能分为三个部分:传输网、交换网和接入网。SDH(同步数字体系)光传输设备:是一种将复接、线路传输及交换功能融为一体、并由统一网管系统操作的综合信息传送网络。接入网:

是指骨干网络到用户终端之间的所有设备。其长度一般为几百米到几公里,因而被形象地称为“最后一公里”。接入即为本地交换机与用户之间的连接部分,通常包括用户线传输系统、复用设备、交叉连接设备或用户/网络终端设备。铁路运输调度通信:是指铁路干线局线调度通信、列车调度通信、货运调度通信、电力牵引调度通信及其它根据运输组织的需要而设置的独

立的调度通信系统。(即:4 大调)TDCS 铁路调度指挥系统:TDCS 系统是个全路联网的调度指挥系统,它由铁路调度指挥系统:部中心 TDCS 系统,铁路局 TDCS 系统,车站系统三层机构有机地组成的;TDCS 系统的重点在直接指挥车站的路局 TDCS 系统一层,路局 TDCS 实现对全路局的行车进行实时、集中、透明指挥,用自动化的手段调整运输方案,通过计算机网络下达行车计划和调度命令,实现自动报点和车次号自动跟踪,改变过去车站值班员用电话向调度员人工报点、调度员用电话向车站下达计划和命

令,车站手抄再复诵的落后方式。FAS 系统,是基于 GSM-R (铁路综合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技术的新一代数字通信调度系统,具有适应铁路运输特点,符合铁路通信信号一体化技术发展趋势,技术水平高,应用范围广的综合竞争优势,在京津、武广和郑西客运三条高速铁路已得到成功应用。区段通信:是指为铁路沿线各基层部门进行指挥调度、办理行车、维护、

管理或一般公务联系,而设置的各部门专用通信的总称。站场通信:供铁路车站、车场进行作业指挥和业务联系用的通信系统的总称,它包括站场有线通信、站场无线通信。车站客运信息系统:包括车站综合布线系统、客运广播系统、电视监控系统、通告及引导显示系统、时钟系统等为旅客提供服务的各种信息系统。C3:用 G 网传输信号,C2:用轨道电路传输信号、但仍用 G 网通话。什么是CTC:是调度集中。即: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调度集中是调度中心(调度员)对某一区段内的信号设备进行集中控制、对列车运行直接指挥、管理的技术装备。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是综合了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采用智能化分散自律设计原则,以列车运行调整计划控制为中心,兼顾列车与调车作业的高度自动化的调度指挥系统。TCC:列控中心。是我国 CTCS-2 级列控系统地面信号控制的核心设备、套管内光纤识别用全色谱序号颜色 1 蓝 2 桔 3 绿 4 棕 5 灰、GSM-R 数字移动通信组织系统图 4、数据通信网系统图 6、应急通信系统图 6 白 7 红 8 黑 9 黄 10 紫 11 粉红 12 青绿松套管色谱为国标色谱,其颜色的选择符合 YD/T901-1997 的规定套管号颜色 1 蓝色 2 橙色 3 绿色4 棕色 5 灰色 6 白色 7 红色 8 黑色 9 黄色 10 紫色 11 粉红色12 自然色GSM- R网络简介:一个 GSM-R 移动通信网络由若干个功能实体组成。各个功能实体所实现的功能的集合就是 GSM-R 网络提供给用户的基本业务与补充业务。GSM-R 移动通信网络主要由基站子系统(BSS)网络子系统、(NSS)、操作与维护子系统(OSS)三部分组成。基站子系统模块(BSS):主要由基站控制器(BSC)、基站收发信台(BTS)组成。通过无线接口(Um)与移动台(MS)相连,A 接口与 NSS 相连。BTS 是网络固定部分与无线部分之间进行通信的中继,MS 通过空中接口与 BTS 进行连接,是移动通信网络的无线接入部分,是终端用户最直接感受网络质量的部分。基站:即公用移动通信基站,是无线电台站的一种形式,是指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直放站:属于同频放大设备,是指在无线通信传输过程中起到信号增强的一种无线电发射中转设备。直放站的基本功能就是一个射频信号功率增强器。以太网:当前广泛使用,采用共享总线型传输媒体方式的局域网。是通信协议标准,它不是具体的网络,是一种技术规范。

路由器所谓路由就是指通过相互连接的网络把信息从源地点移动到目标地点的活动。路由器是互联网的主要节点设备。MODE(猫):调制器和解调器合在一起的总称。使数字数据能在模拟信号传 ODEM:调制器和解调器合在一起的总称。MODEM 的主要功能就是将数据在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之间转换,以实现在电话线上的传输。现在的 MODEM 基本上都带有传真和语音功能,所以通常叫做调制解调器:它能把计算机的数字信号翻译成可沿普通调制解调器:是一种计算机硬件,电话线传送的脉冲信号,而这些脉冲信号又可被线路另一端的另一个调制解调器接收,并译成计算机可懂的语言。这一简单过程完成了两台计算机间的通信。调制解调器,它的作用是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翻译员”。电子信号分两种,一种是“模拟信号”,一种是“数字信号”。我们使用的电话线路传输的是模拟信号,而 PC 机之间传输的是数字信号。所以当你想通过电话线把自己的电脑连入 Internet 时,就必须使用调制解调器来“翻译”两种不同的信号。连入 Internet 后,当 PC 机向 Internet 发送信息时,由于电话线传输的是模拟信号,所以必须要用调制解调器来把数字信号“翻译”成模拟信号,才能传送到 Internet 上,这个过程叫做“调制”。所谓调制:就是把数字信号转换成电话线上传输的模拟信号。所谓解调:即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合称调制解调器。过载:就是负荷过大,超过了设备本身的额定负载,产生的现象是电流过大,用电设备发热,线路长期过载会降低线路绝缘水平,甚至烧毁设备或线路。超过了设备的额定负载能力就是过载。如电动机发生堵转,吊车吊不动等等。过流:顾名思义就是电流过大,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用电设备过载(如上述)、线路短路(含接地短路)、设备绝缘破坏等等。超过电路设计所限定的额定电流值就是过流。如热继电器动作,过流继电器保护动作,断路器跳闸等。什么是LED?是发光二极管的缩写,是一种半导体固体发光器件。利用固体半导体芯片作为发光材料,在半导体中通过载流子发生复合放出过剩的能量而引起光子发射,直接发出红、橙、黄、绿、青、蓝、紫和白色的光。 LED 产品就是利用 LED 作为光源制造出来的高科技产品。什么是E1?欧洲的 30 路 PCM(脉冲编码调制)简称 E1,2B+D: 2B+D:意思是,在一对用户线的物理通路上,双向同时提供 2 个 64Kbps 的 B 信道和一个 16Kbps 的 D 信道。B 指的是承载信道;D 指的是指令(信令)信道。光纤直放站光纤直放站主要由光近端机、光纤、光远端机几个部分组成。光端主机(MU),就是直放站近端机。光纤直放站近端机的作用从下行来说:主要是耦合信源小区信号,把射频信号转换为光信号,远端把光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并

放大;上行则倒推。在用户侧的直放站的设备叫做远端机。远端机主要是将基站的信号通过近端机传输过来并在某一个信号弱的地区放大,再通过分布系统来覆盖这一地区的信号。光近端机和光远端机都包括射频单元和光单元。信号的传输分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在下行链路中,光近端机接收来自基站的无线信号,通过电/光转换,电信号转变为光信号从光近端机输入至光纤并传输到光远端机,光信号再转为电信号,进入射频单元进行放大。信号经过放大后送入远端天线发送出去,为电信号,覆盖目标区域。上行链路的工作原理与下行链路类似,天线至光远端机,再到近端机,回到基站。在实际应用时,近端机是一个,而远端机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组网上可并联也可串联,组网方式也可

以多样化,调度通信系统:调度所型调度交换机、车站型调度交换机、调度台、值班台、其他各类固定终端(电话分机)、网管终端及录音仪等设备组成。调度电话分机:由行车调度、电力调度、动车底调度、综合维修救援调度、旅客服务调度、安全监控调度等分机。铁路应急通信系统主要由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传输网络、应急接入三部分组成。PCM 脉冲编码调制是Pulse Code Modulation的缩写。(又叫脉冲编码调制):数字通信的编码方式之一。主要过程是将话音、图像等模拟信号每隔一定时间进行取样,使其离散化,同时将抽样值按分层单位四舍五入取整量化,同时将抽样值按一组二进制码来表示抽样脉冲的幅值。

抽样是把模拟信号以其信号带宽2倍以上的频率提取样值,变为在时间轴上离散的抽样信号的过程。

量化:抽样信号虽然是时间轴上离散的信号,但仍然是模拟信号,其样值在一定的取值范围内,可有无限多个值。显然,对无限个样值一一给出数字码组来对应是不可能的。为了实现以数字码表示样值,必须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样值分级“取整”,使一

定取值范围内的样值由无限多个值变为有限个值。这一过程称为量化。

编码:就是把量化后的模拟信号转变成数字信号的过程就是编码

同步: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传送的信号都是数字化的脉冲序列。这些数字信号流在数字交换设备之间传输时,其速率必须完全保持一致,才能保证信息传送的准确无误,这就叫做“同步”。光纤通信是以光波作为信息载体,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介的一种通信方式。

光纤通信的特点:

(1)通信容量大、传输距离远;

(2)信号串扰小、保密性能好;

(3)抗电磁干扰、传输质量佳;

(4)光纤尺寸小、重量轻,便于敷设和运输;

(5)材料来源丰富,环境保护好;

(6)无辐射,难于窃听;

(7)光缆适应性强,寿命长。

《通信的基本概念》word版

◆通信的基本概念 ?通信---- 由一地向另一地进行消息的有效传递 ?信道---- 载荷着信息的信号所通过的通道(或称媒质) ◆信息及其度量 ?信息---- ?传输信息的多少可直观地使用“ ”进行衡量◆信息及其度量 ?信息----指消息中包含的有意义的内容 ?传输信息的多少可直观地使用“信息量”进行衡量?消息中的信息量I与消息发生的概率P(x)紧密相关 消息出现的概率愈小,则消息中包含的信 息量就() 概率为0时(不可能发生事件),信息量 为() 概率为1时(必然事件),信息量为( ?消息中的信息量I与消息发生的概率P(x)紧密相关 消息出现的概率愈小,则消息中包含的信 息量就(愈大) 概率为0时(不可能发生事件),信息量 为(无穷大) 概率为1时(必然事件),信息量为( 0 ) ◆I与 P(x)的关系式 当a取2时,单位为比特(bit)

当a取e时,单位为奈特(nit) 当a取10时,单位为哈特(hart) ◆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通信系统----指传递信息所需的一切设备的总和 通信系统的任务----将不同形式的消息从发送端传递到接收端 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由信源,发送设备,信道,接收设备,信宿和噪声源六部分组成◆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 ?信源和信宿 ?信源编码和信源解码 ?信道编码和信道解码 ?调制和解调 ?信道 ?噪声源 ?信源—把消息转换成原始的电信号,完成非电/电的转换 ?信宿—把复原的电信号转换成相应的消息,完成电/非电的转换 ?信源编码—有两个作用:一是进行模/数转换;一是数字压缩(即降低数字信号的数 码率) 信源译码是信源编码的逆过程 ?信道编码器—对传输的信号码元按一定的规则加入保护成分(监督元),组成所谓的 “抗干扰编码” ?信道译码器—按一定规则进行解码,从解码的过程中发现错误或纠正错误,从而提高 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调制—把各种数字基带信号转换成适应于信道 传输的数字频带信号(已调信号)

通信基本概念名词解释

常用参数缩写解释 参数缩写含义解释参数缩写含义解释 小区名称小区号 基站地址时间 基站名称广播控制信道 基站编号基站色码 载频号经度 位置区号码纬度 帧丢失率小区地识别码 话音质量评估时间提前 路径损耗原则参数帧号码 小区重选信道质量标准参数不连续传输 计录测试标志(切换,掉话等)跳频状态消息内容微小区 当前地基站色码邻小区地广播控制信道 当前地广播控制信道邻小区广播控制信道当前地国家移动码邻小区平均地接收电平当前地移动网号邻小区基站色码 当前地位置区号码邻小区路径损耗原则参数当前服务小区号邻小区小区重选标准参数当前地小区识别码平均地接收电平 业务信道移动配置指数偏移信道接收质量业务信道地跳频序列码平均地接收电平 业务信道号信道接收质量 业务信道时隙天线型号 业务信道类型天线覆盖角 业务信道模型天线下倾角 独立专用控制信道天线水平极化角 无线接续超时计数最大值天线照片文件名无线接续超时计数当前值发信功率电平 同频平均地接收电平基站地最大时隙 同频基站色码手机地最大时隙 邻频平均地接收电平十六制字符 发信功率电平邻小区编号 邻频基站色码十六制字符 邻小区编号 基本概念名词解释 基站识别码()

使移动台能区分相邻地各个基站. 国家色码,识别 注:它不唯一地识别运营者,主要是用来区分国界各侧地运营者. 基站色码,识别基站 在定义地时候,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以确保相邻不使用相同地.因此,为了防止可能出现地僵局,建议中给出了所有成员国地定义. 小区全球识别码() 是用来识别一个位置区内地小区.它是在位置区识别码()后加上一个小区识别码(). 小区识别码,识别一个位置区内地小区,最多为. :不连续传输 在系统中,传输方式有普通和不连续传输()两种摸式.所谓不连续传输就是在通话期间:进行地话音编码;在通话间隙:传输低速编码.目地是降低空中地总地干扰电平,节省无线发射机电源地耗电量. 当在上使用时,并非所有均可传输,但以下帧总被传输,因此可用来评价期间地质量和信号电平. (平均接收电平): 描述收到信号强度(电平)地统计参数,作为功率控制和切换过程地依据. 参数范围:() 收信信号电平将被映射到之间地某个值. < … … > 注:定义每个载波地需. (信号接收质量): 描述收信无线链路信号质量地统计参数,该参数作为功率控制和切换过程依据. 参数定义(表:) < 假定值 假定值 假定值 假定值 假定值 假定值 假定值 > 假定值

数据通信基本知识

数据通信基本知识 -------------------------------------------------------------------------- 所有计算机之间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的通信都涉及由传输介质传输某种形式的数据编码信号。传输介质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设备间起互连和通信作用,为数据信号提供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另一个节点的物理通路。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中采用的传输介质可分为有线和无线传输介质两大类。 一、有线传输介质(Wired Transmission Media) 有线传输介质在数据传输中只作为传输介质,而非信号载体。计算机网络中流行使用的有线传输介质(Wired Transmission Media)为:铜线和玻璃纤维。 1. 铜线 铜线(Copper Wire)由于具有较低的电阻率、价廉和容易安装等优点因而成为最早用于计算机网络中的传输介质,它以介质中传输的电流作为数据信号的载体。为了尽可能减小铜线所传输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涉(Interference),我们使用两种基本的铜线类型:双绞线和同轴电缆。 (1)双绞线 双绞线(Twisted Pair)是把两条互相绝缘的铜导线纽绞起来组成一条通信线路,它既可减小流过电流所辐射的能量,也可防止来自其他通信线路上信号的干涉。双绞线分屏蔽和无屏蔽两种,其形状结构如图1.1所示。双绞线的线路损耗较大,传输速率低,但价格便宜,容易安装,常用于对通信速率要求不高的网络连接中。 (2)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由一对同轴导线组成。同轴电缆频带宽,损耗小,具有比双绞线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和更好的传输性能。按特性阻抗值不同,同轴电缆可分为基带(用于传输单路信号)和宽带(用于同时传输多路信号)两种。同轴电缆是目前LAN局域网与有线电视网中普遍采用的比较理想的传输介质。 2.玻璃纤维 目前,在计算机网络中十分流行使用易弯曲的石英玻璃纤维来作为传输介质,它以介质中传输的光波(光脉冲信号)作为信息载体,因此我们又将之称为光导纤维,简称光纤(Optical Fiber)或光缆(Optical Cable)。 光缆由能传导光波的石英玻璃纤维(纤芯),外加包层(硅橡胶)和保护层构成。在光缆一头的发射器使用LED光发射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或激光(Laser)来发射光脉冲,在光缆另一头的接收器使用光敏半导体管探测光脉冲。 模拟数据通信与数字数据通信 一、通信信道与信道容量(Communication Channel & Channel Capacity) 通信信道(Communication Channel)是数据传输的通路,在计算机网络中信道分为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物理信道指用于传输数据信号的物理通路,它由传输介质与有关通信设备组成;逻辑信道指在物理信道的基础上,发送与接收数据信号的双方通过中间结点所实现的逻?quot;联系",由此为传输数据信号形成的逻辑通路。逻辑信道可以是有连接的,也可以是无连接的。物理信道还可根据传输介质的不同而分为有线信道和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1.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或至少一方可以在运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 2.自由空间:是一个理想的空间,在自由空间中,电波沿直线传播而不被吸收,也不发生反射、折射、绕射和散射等现象。 3.单工通信:指通信双方设备交替地进行收信和发信。根据通信双方是否使用相同频率,单工制又分为同频单工和双频单工。双工通信:也叫全双工通信,指通信双方收发信机均同时工作。即一方讲话的同时也可以听到对方的讲话,双工制一般使用一对频道。半双工通信:通信双方有一方使用双工方式,而另一方则采用双频单工方式。 4.小区制:是把整个服务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小区,每个小区分别设置一个基站,负责本区移动通信的联络和控制。同时,又在移动业务交换中心的统一控制下,实现小区之间移动通信的转接以及移动用户与市话用户的联系。 5.小区:指基站使用不同的电磁波覆盖不同的区域,即分为不同的小区,通常一个基站分为三个小区。 6.相邻小区(邻区):两个覆盖有重叠并设置有切换关系的小区,一个小区可以有多个相邻小区。 7.频率复用:相同的频率可以用于覆盖不同的小区,只要这些小

区两两相隔的距离足够远,相互间的干扰就可在接受的范围之内,这一为整个系统中所有基站选择和分配频率的设计过程叫做频率复用或频率规划。 8.切换(Handover):当移动用户处于通话状态时,如果出现用户从一个小区移动到另一个小区的情况,为了保证通话的连续,系统要将对移动台的连接控制也从一个小区转移至另一个小区。这种将正在处于通话状态的移动台转移到新的业务信道上(新的小区)的过程称为切换。 9.漫游:指移动用户离开了其归属的局而到其它交换局管辖范围内登记成为移动用户。 10.切换发生的原因:信号的强度或质量,下降到由系统规定的一定参数以下,此时移动台被切换到信号强度较强的相邻小区,这种切换一般由移动台发起。由于某小区业务信道容量全被占用或几乎全被占用,这里移动台被切换到业务信道较空闲的相邻小区,这种一般由上级实体发起。切换与漫游的目的是实现蜂窝移动通信的“无缝隙覆盖”。 11.载波:基站用于传送信息的电磁波的频率。 12.信道(Channel):移动通信中移动台与基站之间的信息通道,分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 13.信道号:移动通信使用载频所对应的信道编号。 14.物理信道:是指一个时隙(约577us,156.25个比特)。在GSM900频段的上行(890~915MHz)或下行(935~960MHz) 频率范围内分配

第二章 数据通信基础 习题与答案

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习题与答案 一、判断题 1.(√)计算机中的信息都是用数字形式来表示的。 2.(√)信道容量是指信道传输信息的最大能力,通常用信息速率来表示,单位时间内传送的比特数越多,表示信道容量越大。 3.(×)波特率是指信息传输的错误率,是数据通信系统在正常工作情况下,衡量传输可靠性的指标。 4.(×)在单信道总线型网络中,带宽=信道容量×传输效率。 5.(√)在共享信道型的局域网中,信号的传播延迟或时延的大小与采用哪种网络技术有很大关系。 6.(√)DTE是指用于处理用户数据的设备,是数据通信系统的信源和住宿。 7.(√)DCE是数据通信设备,是介于数据终端设备与传输介质之间的设备。 8.(×)Modem属于DTE。 9.(√)在单工通信的两个节点中,其中一端只能作为发送端发送数据不能接收数据,另一端只能接收数据不能发送数据。 10.(√)在半双工通信的双方可以交替地发送和接收信息,不能同时发送和接收,只需要一条传输线路即可。 11.(×)在全双工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进行信息的发送与接收,只需要一条传输线路即可。 12.(√)在局域网中,主要采用的是基带数据传输方式。 13.(√)信道带宽的单位是赫兹。 14.(×)数据通信系统主要技术指标中的信道容量=吞吐量×传输效率。 15.(×)比特率和波特率是两个相同的概念。 16.(√)基带传输与宽带传输的主要区别在于数据传输速率不同。 17.(√)分组交换是以长度受到限制的报文分组为单位进行传输交换的。 18.(√)电路交换有建立连接、传输数据和拆除连接三个通信过程。 19.(√)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线路利用率高,但实时性差。 20.(√)ATM(即异步传输模式)是一种广域网主干线常采用的技术。 21.(√)数据传输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信道内传输的信息量,即比特率。 22.(×)使用调制解调器进行网络数据传输称为基带传输。 23.(√)信元交换适宜于对带宽要求高和对服务质量要求高的应用。 24.(×)波特率是一种数字信号的传输速率。 25.(×)分组交换属于“存储一转发”交换方式,它是以报文为单位进行传输转换的。 26.(×)奇偶检验是一种复杂的检错方法,有很强的检错能力。 二、填空题 1.数据一般分(模拟)数据和(数字)数据两种类型。 2.在数字传输中,(码元)是构成信息编码的最小单位。 3.(吞吐量)是单位时间内整个网络能够处理的信息总量,单位是字节/秒或位/秒。 4.数据通信系统是由( DTE )、( DCE )和通信线路等组成。 5.根据数据信息在传输线上的传送方向,数据通信方式有(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和(全双工通信)三种。 6.数据传输方式有(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和(宽带传输)三种。 7.数据交换技术有(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和(信元交换)四种。 8.一个完整的信元长度为( 53 )B,其中( 5 )B是信元头,( 48 )B为信元数据。

通信原理基础知识整理

通信常识:波特率、数据传输速率与带宽的相互关系 【带宽W】 带宽,又叫频宽,是数据的传输能力,指单位时间能够传输的比特数。高带宽意味着高能力。数字设备中带宽用bps(b/s)表示,即每秒最高可以传输的位数。模拟设备中带宽用Hz表示,即每秒传送的信号周期数。通常描述带宽时省略单位,如10M实质是10M b/s。带宽计算公式为:带宽=时钟频率*总线位数/8。电子学上的带宽则指电路可以保持稳定工作的频率围。 【数据传输速率Rb】 数据传输速率,又称比特率,指每秒钟实际传输的比特数,是信息传输速率(传信率)的度量。单位为“比特每秒(bps)”。其计算公式为S=1/T。T为传输1比特数据所花的时间。 【波特率RB】 波特率,又称调制速率、传符号率(符号又称单位码元),指单位时间载波参数变化的次数,可以以波形每秒的振荡数来衡量,是信号传输速率的度量。单位为“波特每秒(Bps)”,不同的调制方法可以在一个码元上负载多个比特信息,所以它与比特率是不同的概念。 【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的关系】 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的关系式为:Rb=RB*log2 N。其中,N为进制数。对于二进制的信号,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在数值上是相等的。 【奈奎斯特定律】 奈奎斯特定律描述了无噪声信道的极限速率与信道带宽的关系。 1924年,奈奎斯特(Nyquist)推导出理想低通信道下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公式:理想低通信道下的最高RB = 2W Baud。其中,W为理想低通信道的带宽,单位是赫兹(Hz),即每赫兹带宽的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是每秒2个码元。对于理想带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则是:理想带通信道的最高RB= W Baud,即每赫兹带宽的理想带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是每秒1个码元。 符号率与信道带宽的确切关系为: RB=W(1+α)。 其中,1/1+α为频道利用率,α为低通滤波器的滚降系数,α取值为0时,频带利用率最高,但此时因波形“拖尾”而易造成码间干扰。它的取值一般不小于0.15,以调解频带利用率和波形“拖尾”之间的矛盾。 奈奎斯特定律描述的是无噪声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或码元速率)与信道带宽之间的关系。 【香农定理】 香农定理是在研究信号经过一段距离后如何衰减以及一个给定信号能加载多少数据后得到了一个著名的公式,它描述有限带宽、有随机热噪声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或码元速率)与信道带宽、信噪比(信号噪声功率比)之间的关系,以比特每秒(bps)的形式给出一个链路速度的上限。

(整理)通信的基本概念

◆通信的基本概念 通信---- 由一地向另一地进行消息的有效传递 信道---- 载荷着信息的信号所通过的通道(或称媒质) ◆信息及其度量 信息---- 传输信息的多少可直观地使用“”进行衡量◆信息及其度量 信息----指消息中包含的有意义的内容 传输信息的多少可直观地使用“信息量”进行衡量 消息中的信息量I与消息发生的概率P(x)紧密相关 消息出现的概率愈小,则消息中包含的信 息量就() 概率为0时(不可能发生事件),信息量 为() 概率为1时(必然事件),信息量为( 消息中的信息量I与消息发生的概率P(x)紧密相关消息出现的概率愈小,则消息中包含的信 息量就(愈大) 概率为0时(不可能发生事件),信息量 为(无穷大) 概率为1时(必然事件),信息量为(0 )◆I与P(x)的关系式 当a取2时,单位为比特(bit)

当a取e时,单位为奈特(nit) 当a取10时,单位为哈特(hart) ◆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通信系统----指传递信息所需的一切设备的总和 通信系统的任务----将不同形式的消息从发送端传递到接收端 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由信源,发送设备,信道,接收设备,信宿和噪声源六部分组成 ◆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 信源和信宿 信源编码和信源解码 信道编码和信道解码 调制和解调 信道 噪声源 信源—把消息转换成原始的电信号,完成非电/电的转换 信宿—把复原的电信号转换成相应的消息,完成电/非电的转换 信源编码—有两个作用:一是进行模/数转换;一是数字压缩(即降低数字信号的数码率) 信源译码是信源编码的逆过程 信道编码器—对传输的信号码元按一定的规则加入保护成分(监督元),组成所谓的“抗 干扰编码” 信道译码器—按一定规则进行解码,从解码的过程中发现错误或纠正错误,从而提高系统 的抗干扰能力 调制—把各种数字基带信号转换成适应于信道 传输的数字频带信号(已调信号)

数据通信基本知识03794

数据通信基本知识 所有计算机之间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的通信都涉及由传输介质传输某种形式的数据编码信号。传输介质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设备间起互连和通信作用,为数据信号提供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另一个节点的物理通路。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中采用的传输介质可分为有线和无线传输介质两大类。 一、有线传输介质(Wired Transmission Media) 有线传输介质在数据传输中只作为传输介质,而非信号载体。计算机网络中流行使用的有线传输介质(Wired Transmission Media) 为:铜线和玻璃纤维。 1. 铜线 铜线(Copper Wire)由于具有较低的电阻率、价廉和容易安装等优点因而成为最早用于计算机网络中的传输介质,它以介质中传输的电流作为数据信号的载体。为了尽可能减小铜线所传输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涉(Interference) ,我们使用两种基本的铜线类型:双绞线和同轴电缆。 (1) 双绞线 双绞线(Twisted Pair) 是把两条互相绝缘的铜导线纽绞起来组成一条通信线路,它既可减小流过电流所辐射的能量,也可防止来自其他通信线路上信号的干涉。双绞线分屏蔽和无屏蔽两种,其形状结构如图 1.1 所示。双绞线的线路损耗较大,传输速率低,但价格便宜,容易安装,常用于对通信速率要求不高的网络连接中。 (2) 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 由一对同轴导线组成。同轴电缆频带宽,损耗小,具有比双绞线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和更好的传输性能。按特性阻抗值不同,同轴电缆可分为基带(用于传输单路信号)和宽带(用于同时传输多路信号)两种。同轴电缆是目前LAN局域网与有线电视网中普遍采用的比较理想的传输介质。 2. 玻璃纤维目前,在计算机网络中十分流行使用易弯曲的石英玻璃纤维来作为传输介质,它以介质中传输的光波(光脉冲信号)作为信息载体,因此我们又将之称为光导纤维, 简称光纤(Optical Fiber) 或光缆(Optical Cable) 。 光缆由能传导光波的石英玻璃纤维(纤芯),外加包层(硅橡胶)和保护层构成。在光缆一头的发射器使用LED光发射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或激光(Laser)来发射光脉冲,在光缆另一头的接收器使用光敏半导体管探测光脉冲。 模拟数据通信与数字数据通信 一、通信信道与信道容量(Communication Channel & Channel Capacity) 通信信道(Communication Channel) 是数据传输的通路,在计算机网络中信道分为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物理信道指用于传输数据信号的物理通路,它由传输介质与有关通信设备组成;逻辑信道指在物理信道的基础上,发送与接收数据信号的双方通过中间结点所实现的逻?quot; 联系",由此为传输数据信号形成的逻辑通路。逻辑信道可以是有连接的,也可以是无连接的。物理信道还可根据传输介质的不同而分为有线信道和 无线信道,也可按传输数据类型的不同分为数字信道和模拟信道。信道容量(Channel

无线通信基本原理、基本概念(1).doc

无线通信基本原理、基本概念 1、无线频段的划分 2、我国常用移动通信使用频段 (a ) GSM900:上行:890?915MHz ,下行:935?960MHz ,每载波带宽 200 KHz ; GSM1800:上行:1710?1720MHz ,下行:1805?1815MHz ,每载波带宽 200 KHz ; (b ) CDMA2000 :上行:825?835MHz ,下行:870?880MHz ,每载波带宽 1.23MHz ; (C )PHS : 1900?1920MHz ,每载波带宽 300KHz ; (d )集群:上行806?821MHz ,下行851?866MHz ,每载波带宽25KHz ; 3、波长入、频率f 的关系为 c=f* 入 式中:C 为光速,数值为3X 108 m/s ,f 单位为Hz ,入单位为m 。 4、波传播的几种方式 表面波传播:以绕射方式,沿着地球表面传播。 天波传播:通过高 空电离层反射传播。 空间波传播:通过直线传播和地面反射传播。 散射传播:利用大气对流层和电离层的不均匀性来散射传播。 长波一般通过表面波传播;中波、短波一般通过表面波或天波传播;微波 一般通过空间波、散射波传播。 5、仙农(Shannon )定理 C=Blog 2(1+S/N ) 上式中C 为信道容量,B 为信道带宽,S/N 为信噪比。 扩频通信即据此原理。 6、TDD 、FDD 、TDMA 、FDMA 、CDMA 的区别 a ) b )

a ) TDD (时分双工) 收发信共用一射频频带,上、下行链路使用不同的时隙来进行通信。 b ) FDD (频分双工) 收发信使用一个不同的射频频率来进行通信。 C )TDMA (时分多址) 传送给不同终端用户的信息通过同一载波的不同时隙来区分。 d ) FDMA (频分多址) 传送给不同终端用户的信息通过不同载波来区分。 CDMA (码分多址) 传送给不同终端用户的信息通过不同码调制来区分。 7、大尺度路径损耗和小尺度路径损耗 大尺度路径损耗:无线信号经长距离上的场强变化,又叫慢衰落。自由空 间损耗即属于典型的大尺度路径损耗。 小尺度路径损耗:无线信号经过短时间或短距离传播后其幅度快速衰落, 又叫快衰落。多经传播是引起小尺度传播的主要原因。 8、平衰落和选择性衰落 平衰落:发射信号的频谱特性在接收机内仍能保持不变的衰落。 选择性衰落:发射信号的频谱特性在接收机内发生了畸变的衰落。 9、极化 波的极化是指电场的取向随时间变化的方式。 电场矢量的两个正交分量具有不同振幅和相位关系时,可能形成三种不同 的极化:线极化、园极化和椭圆极化。 i L 厂 选择性衰落 ------- ? ----- ? f r ---- \ 功率谱密度 功率谱密度 平衰落 f fO 发信频谱图 fO 收信频谱图 功率谱密度 发信频谱图 fO 收信频谱图

南邮801通信原理基础知识99题及对应答案--平界

南邮801通信原理基础知识99题 1、数字通信系统的有效性主要性能指标是______或______;可靠性主要性能指 标是______或______。 2、信源编码可提高通信系统的______;信道编码可提高通信系统的______。 3、一离散信源输出二进制符号,在______条件下,每个二进制符号携带的1比 特信息量;在______条件下,每个二进制符号携带的信息量大于1比特。 4、消息所含的信息量与该信息的________有关,当错误概率任意小时,信道的 _______称为信道容量。 5、香农公式标明______和______指标是一对矛盾。 6、在t 秒内传输M 个N 进制的码元,其信息传输速率为______;码元传输速率 为______。 7、某随机信号)(t m 的平均功率为0P ,则信号)(2 t m A 的平均功率 ______。 8、使用香农公式时,要求信号的概率分布为______,信道噪声为______。 9、窄带平稳高斯随机过程的同相分量与正交分量统计特性______,且都属于 ______信号,它的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的分布是_______,均值为______, 包络一维分布服从______分布,相位服从______分布,如果再加上正弦波后 包络一维分布服从______莱斯分布______。 10、设某随机信号的自相关函数为)( R ,______为平均功率,______为直流功 率,______为交流功率。 11、某信道带宽为3kHz ,输出信噪比为63,则相互独立且等概率的十六进制数 据无误码传输的最高传码率为______。 12、随参信道的三个特点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13、由电缆、光纤、卫星中继等传输煤质构成的信道是______信道,由电离层反 射、对流层散射等传输煤质构成的信道是______信道。 14、经过随参信道传输,单频正弦信号波形幅度发生______变化,单频正弦信号 频谱发生______变化。 15、窄带信号通过随参信道多径传输后,其信号包络服从______分布,称之为 ______型衰落。

通信企业管理基本概念解析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信号幅度在某一范围内可以连续取值的信号称为模拟信号,信号幅度仅能够取有限个离散值的信号称为数字信号。 将模拟信号取样后产生的信号,它虽然在时间上是离散的,但幅值上仍然是连续的,因此仍然是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的优势: (1)抗干扰能力强,无噪声累积 (2)数据形式统一,便于计算处理 (3)易于集成化,小型化 (4)易于加密处理 数字通信系统虽然需要占用较宽频带,技术上也较为复杂,但与其所具有的巨大优势相比不构成问题的主要方面。因此,数字化通信已经成为当代通信领域主要技术手段。 调幅、调频、调相 调幅是指载波信号的幅度随调制信号变化而变化。 载波频率ω(t)随调制信号的瞬时幅值变化而变化的调制称为调频。 载波瞬时相位θ(t)随调制信号瞬时幅值呈线性关系变化的调制称为调相。 幅频特性与幅时特性 信号的时域特性表达的是信号幅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简称为幅时特性。 信号的频域特性表达的是信号幅度随频率变化的规律,简称为幅频特性。 它们是以傅立叶理论为基础。 多媒体系统 多媒体系统指的是多种表示媒体结合在一起的系统。多媒体系统与多种媒体系统的重要的区别在于媒体之间的同步性。 多媒体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部件包括用户视听设备、多媒体终端和通信网络。 多媒体通信业务主要包括会话型业务、分配型业务、检索型业务和消息型业务等四种类型。数字通信系统 传送数字信号的通信系统称为数字通信系统。 一般来讲,数字通信的信源往往是模拟信号,需要进行模拟/数字转换之后才能进行传输。

通信传输方式 (1)单工与双工通信方式(2)串行与并行通信方式(3)同步与异步通信方式。 移动通信 移动通信指移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所进行的通信。 相对于固话通信而言移动通信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频率资源有限(2)易受外界干扰 (3)具有无线通信的各种效应:a.多径效应 b.阴影效应 c.多普勒效应 d.远近效应 (4) 系统设备复杂(5) 对移动设备的要求高6) 安全与保密问题 光纤通信 光纤通信是以光波信号作为载体,以光导纤维作为传输媒介的一种通信手段。 特点:(1)传输损耗小,中继距离长(2)传输频带宽,通信容量大(3)抗电磁干扰,保密效果好(4)体积小、重量轻、便于运输和敷设(5)原材料丰富、节约有色金属、有利于环保。(6)技术上较复杂:光纤质地脆弱易断,需要增加适当保护层加以保护,保证其能承受一定的敷设张力;切断和连接需要高精度溶接技术和器具。 光纤的传输特性主要包括传输损耗、色散和非线性效应。 光纤损耗: 光纤损耗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吸收和散射造成的;其次,光纤结构不完善也有可能导致损耗。 光纤通信系统主要由电端机、光端机、光中继器和光缆组成。 在发送端,电发送端机把信源消息转换成电数字信号,光发送端机使用该电数字信号来调制光源,产生光脉冲信号并直接送入光缆传输,到达远端的光接收端机后,用光检测器把光脉冲信号还原成电数字信号,再由电接收端机恢复成原始消息,送达信宿。光中继器起到放大信号,增大传输距离的作用。 微波通信 微波通信是指以微波频率作为载波,通过中继接力方式实现的一种通信方式。 微波通信的特点:(1)频带宽,传输容量大;(2)适于传送宽频带信号;(3)天线增益高,方向性强;(4)外界干扰小,通信线路稳定可靠;(5)投资少,建设快,通信灵活性大;(6)中继通信方式。 在对微波通信频率进行配置时一般应考虑的因素有以下几点:(1)整个频率的安排要紧凑,使得每个频段尽可能获得充分利用;(2)在同一中继站中,一个单向传输信号的接收和发射必须使用不同的频率,以避免自调干扰;(3)在多路微波信号传输频率之间必须留有足够的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路由器及RIP协议 一、路由器基本原理及功能 路由器是连接不同网络的设备,实现在不同网络中转发数据单元。 1.路由表中包含了下列关键项: 目的地址(Destination):用来标识IP包的目的地址或目的网络。 网络掩码(Mask):与目的地址一起来标识目的主机或路由器所在的网段的地址。将目的地址和网络掩码“逻辑与”后可得到目的主机或路由器所在网段的地址 输出接口(Interface):说明IP包将从该路由器哪个接口转发。 下一跳IP地址(Nexthop):说明IP包所经由的下一个路由器的接口地址。路由优先级(Priority):也叫距离管理,决定了来自不同路由来源的路由信息的优先权 2.路由信息的来源(Protocol/Owner) 在路由表中有一个Protocol字段:指明了路由的来源,即路由是如何生成的。路由的来源主要有3 种: 链路层协议发现的路由(Direct):开销小,配置简单,无需人工维护,只能发现本接口所属网段拓扑的路由。链路层一定要UP 手工配置的静态路由(Static):静态路由是一种特殊的路由,它由管理员手工配置而成。通过静态路由的配置可建立一个互通的网络。静态路由无开销,配置简单,适合简单拓扑结构的网络。 动态路由协议发现的路由(RIP、OSPF等):当网络拓扑结构十分复杂时,手工配置静态路由工作量大而且容易出现错误,这时就可用动态路由协议,让其自动发现和修改路由,无需人工维护,但动态路由协议开销大,配置复杂。 3.路由的花费(metric) 标识出了到达这条路由所指的目的地址的代价,通常路由的花费值会受到线路延迟、带宽、线路占有率、线路可信度、跳数、最大传输单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动态路由协议会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因素来计算花费值(如RIP用跳数来计算花费值)。该花费值只在同一种路由协议内有比较意义,不同的路由协议之间的路由花费值没有可比性,也不存在换算关系。静态路由的花费值为0。 二、路由匹配原则 1.最长匹配原则-使用路由表中达到同一目的地的子网掩码最长的路由。 2.Cost/metric值越小的路由越优先? 不同的路由协议发现的路由Cost没有比较意义 3.在Router A上被优选的路由,Router B上也一定优选? 路由选优完全是“单机行为” 三、路由协议原理 1.静态路由 在组网结构比较简单的网络中,只需配置静态路由就可以使路由器正常工作。接口静态路由优先级是0,这意味着它是直接连接网络的路由。

移动通信网络与业务的一些基本概念培训资料

移动通信网络与业务的一些基本概念

一、简介 1995年问世的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只能进行语音通话。 1996到1997年出现的第二代GSM、CDMA等数字制式手机(2G)便增加了接收数据的功能,如接收电子邮件或网页。 二代GSM、CDMA等数字手机 (2G),第三代手机(3G)一般地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未来的3G必将与社区网站进行结合,WAP与web的结合是一种趋势。 3G与2G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线漫游,并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同时也要考虑与已有第二代系统的良好兼容性。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比特/每秒)、384kbps(千比特/每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此数值根据网络环境会发生变化)。 二、标准 1、GSM是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的缩写。由欧洲电信标准组织ETSI制订的一个数字移动通信标准。GSM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的简称。它的空中接口采用时分多址技术。自90年代中期投入商用以来,被全球超过100个国家采用。GSM标准的设备占据当前全球蜂窝移动通信设备市场80%以上。

GSM 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移动电话标准。全球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0亿人正在使用GSM电话。所有用户可以在签署了"漫游协定"移动电话运营商之间自由漫游。GSM 较之它以前的标准最大的不同是它的信令和语音信道都是数字式的,因此GSM被看作是第二代(2G)移动电话系统。这说明数字通讯从很早就已经构建到系统中。GSM是一个当前由3GPP开发的开放标准。 操作维护中心(OMC):操作维护系统中的各功能实体。依据厂家的实现方式可分为无线子系统的操作维护中心(OMC-R)和交换子系统的操作维护中心(OMC-S)。与移动台(MS)、基站子系统(BSS)、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访问位置寄存器(VLR)、归属位置寄存器(HLR)、设备识别寄存器(EIR)、认证中心(AUC)等功能单元总体结构组成GSM系统. 2、3G是第三代通信网络,目前国内支持国际电联确定三个无线接口标准,分别是中国电信的CDMA2000,中国联通的WCDMA,中国移动的TD-SCDMA,GSM设备采用的是时分多址,而CDMA使用码分扩频技术,先进功率和话音激活至少可提供大于3倍GSM网络容量,业界将CDMA技术作为3G的主流技术,国际电联确定三个无线接口标准,分别是美国CDMA2000,欧洲WCDMA,中国TD-SCDMA。原中国联通的CDMA现在卖给中国电信,中国电信已经将CDMA升级到3G网络,3G主要特征是可提供移动宽带多媒体业务。 三、移动通信技术: 与传统的TDMA、FDMA或CDMA方式相比,智能天线引入了第四维多址方式:空分多址(SDMA)方式。

通信原理学习知识点

名师整理精华知识点 通信原理知识点 一、基本知识点 1 信号分析与变换。通信系统的组成和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傅立叶变换、卷积和相关信号的能量谱;信号通过线性系统的分析方法。 2 随机信号分析。随机过程、平衡随机过程的概念;随机信号的传输特性、随机信号的统计特性和功率谱概念;通信系统中的噪声特性分析方法。 3 线性调制系统。线性调制系统的调制、解调及噪声性能分析方法。 4角度调制系统。角度调制系统的基本概念、调制及解调方法和噪声性能分析方法。 5 数字信号的带基调制。信源编码基本方法、量化噪声分析方法及脉冲编码调制(PCM)原理及增量调制概念。 6 数字信号的带基传输。带基数字信号的码制、数字信号的带基传输系统、奈氏定理和误码特性分析方法;信道均衡和部分响应系统。 7 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以二元调制为重点,掌握ASK、FSK、PSK发送和接收的数学模型;误码率的分析方法。 8 信道复用原理。频分复用、时分复用、正交调制复用和多址通信方式等基本概念。 9 差错控制编码基本原理。 二、可选知识点 1 最佳接收原理。最佳接收原理、准则及匹配滤波相关接收等概念及方法。 2 信息论基础。熵、互信息、信道容量和信道/信源编码定理。 3 无线信道。多普勒频移和频率选择性衰落。 4 带基传输。信道均衡和部分响应系统。 5 数字调制。恒包络调制(MSK、GMSK)、多载波调制(OFDM)。 6 信源编码。霍夫曼(Huffman)编码、相关模拟信道的编码。 7 信道编码知识扩展。Turbo/LDPC编码等。 8 同步问题。帧同步、码同步和网同步。 三、基本实验 1、通过仿真信号波形,如正弦波、方波、调幅波和调频波,了解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计算机仿真的一般方法。 2、仿真数字基带中常用数字信号波形及其功率谱,如单极性归零码;同时可以仿真单极性不归零码、双极性归零码、双极性不归零码等,通过对比更好地掌握各种波形的特性。 3、通过仿真升余弦滚降系统的输入输出波形、输出波形的眼图和功率,了解升余弦系统的特性。 4、设计模拟调制系统并对其进行测试,如振幅调制与解调系统,双边带调制与解调系统,单边带调制与解调系统。 5、设计数字调制系统并对其进行测试,如振幅键控调制与解调系统,移频键控调制与解调系统,移相键控调制与解调系统。

通信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通信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给新同事的培训教材。 草于2003年 传输带宽/传输速率(波特率/比特率) 这是两个容易让大家忽略的概念,其中带宽是一个信道传输占用频带宽度的概念,它的单位是Hz ,而传输速率则是另外不同一个概念,表示单位时间内经过传输信道的码元的数量,又叫波特率,如果传送的码元是二进制的,那么该码元携带的信息量为1个比特(假设1、0出现同概率)所以传输速率又可以称作比特率或信道容量,单位为bps 。两者之间可以通过香农公式进行换算。 )1log(N S W C + = 其中 C ――信道比特率(比特/秒); N ――高斯噪声功率; W ――信道带宽(单位为:Hz ); S --信道内所传信号的平均功率。 比如:56k 的modem ,传输带宽为模拟语音信号的带宽4kHz ,而其传输速率可以达到56kbps 。 分贝(db ) 分贝是一个通信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尤其是在表示传输信道损耗性能时更加重要,它是一个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之间的比值。由于人耳对信号的感知不是与信号的能量成线性关系,而是成一个对数关系,所以为了方便,人们用电话的发明者Bell 来表示这个比值, 功率放大10倍称为一个贝尔。 贝尔数 = lg 功率比 由于这个比值太大,人们就常用bell 的10分之一来表示,这就是分贝。 比如:一个一分为二(均分)的分光器,每个支路信号比原来信号衰减了3个db 。 Dbm 规定1mw 的信号为0dbm ,基于这个数值的其他的信号,就有了一个唯一的数值。Dbm 不在是一个比值,而是一个功率数。 分贝毫瓦(dbm ):分贝毫瓦即是相对于1毫瓦的功率。 Dbm 值=10lg(某点功率值/1mW) 显然10mW 的信号表示为Dbm 就是10dbm 。100mW 就是20dbm 。 PCM30/32时分复用 这就是大家平时常说得2M 数字电路。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汇总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汇总 一、数据通信的构成原理、交换方式及适用范围 1.数据通信的构成原理 DTE是数据终端。数据终端有分组型终端(PT)和非分组型终端(NPT)两大类。分组型终端有计算机、数字传真机、智能用户电报终端(TeLetex)、用户分组装拆设备(PAD)、用户分组交换机、专用电话交换机(PABX)、可视图文接入设备(V AP)、局域网(LAN)等各种专用终端设备;非分组型终端有个人计算机终端、可视图文终端、用户电报终端等各种专用终端。 数据电路由传输信道和数据电路终端设备(DCE)组成,如果传输信道为模拟信道,DCE 通常就是调制解调器(MODEM),它的作用是进行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转换;如果传输信道为数字信道,DCE的作用是实现信号码型与电平的转换,以及线路接续控制等。传输信道除有模拟和数字的区分外,还有有线信道与无线信道、专用线路与交换网线路之分。交换网线路要通过呼叫过程建立连接,通信结束后再拆除;专线连接由于是固定连接就无需上述的呼叫建立与拆线过程。计算机系统中的通信控制器用于管理与数据终端相连接的所有通信线路。中央处理器用来处理由数据终端设备输入的数据。 2.数据通信的交换方式 通常数据通信有三种交换方式: (1)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是指两台计算机或终端在相互通信时,使用同一条实际的物理链路,通信中自始至终使用该链路进行信息传输,且不允许其它计算机或终端同时共亨该电路。 (2)报文交换 报文交换是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内存或外存),当所需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往需接收的交换机或终端。这种存储_转发的方式可以提高中继线和电路的利用率。 (3)分组交换

通信原理基础知识

通信原理基础知识 通信原理基础知识专栏 本课程为计算机通信专业、网络工程专业,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开设。其目的是使计算机学院毕业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通信知识背景,了解和掌握现代通信的基本原理及相关技术,尤其是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为进一步学习后续通信和网络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阅读全文] 第1章通信系统概述 更多.. 通信按传统理解就是信息的传输与交换,信息可以是语音、文字、符号、音乐、图像等等 第1节通信的基本概念 第2节通信的发展历程 第3节通信的发展趋势 第4节本书概述 第2章传输介质 更多.. 传输介质是连接通信设备,为通信设备之间提供信息传输的物理通道;是信息传输的实际载体 第1节传输介质的基本概念 第2节双绞线 第3节同轴电缆 第4节无线信道 第5节无线信道的微波频段 第6节光纤 第3章信号的传输技术 更多..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定义,传输是指通过物理介质传播含有信息的信号的过程 第1节传输技术概述 第2节模拟信号的调制传输 第3节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第4节数字信号的调制传输 第5节光信号的传输 第4章信号的数字化处理技术 更多..通信系统中的信号可以分为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两大类,与模拟信号相比,由于数字信号在传输、交换、处理等过程中有极大的优越性,因此目前的通信系统普遍是以数字信号为主的数字通信系统

概述 第1节模拟信号的数字化 第2节多路复用技术 第3节数字复接技术 第4节同步技术 第5节同步数字系列(SDH) 第5章信号的交换 更多..“交换”即是在通信网大量的用户终端之间,根据用户通信的需要,在相应终端设备之间互相传递话音、图像、数据等信息 第1节交换技术概述 第2节数字程控交换 第3节ATM交换 第4节以太网交换 第5节光交换 第6章话音通信 更多.. 公用交换电话网即PSTN(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它是以电路交换为信息交换方式, 以电话业务为主要业务的电信网。PSTN同时也提供传真等部分简单的数据业务 第1节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 第2节信令与信令网 第3节智能网 第7章数据通信基础 更多.. 数据通信是指计算机和其他数字设备之间通过通信节点、有线或无线链路进行数字信息的交换 第1节数据通信的演变 第2节数据通信概述 第3节数据通信系统主要任务 第4节数据传输方式 第5节数据通信关键技术 第6节数据通信系统技术指标 第7节数据通信网 第8节OSI参考模型与协议 第8章局域网 更多.. 局域网是一种地理范围有限的网络,是一种使小区域内的各种通信设备互联在一起的通信网络 第1节局域网概述 第2节局域网技术 第3节以太网 第4节家庭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