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与环境物探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绝版

工程与环境物探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绝版
工程与环境物探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绝版

不一、填空题

1. 组成地壳的不同岩土介质往往在密度、弹性、电性、磁性、放射性及导热性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将会引起相应的地球物理场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局部变化,这种变化称为_____地球物理变化______。

2. 按照介质的物理性质分类,物探方法可以分为__纵波___、_磁场____、__电磁___、_振动____、__放射____、__地热___大类。

3. 工程物探的特点主要要求探查目标对象_____、埋藏____、分辨率_高___。

4. 电法勘探是以岩、矿石之间的 电学性质 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这些差异有关的电场或电磁场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从而查明地下地质结构和解决工程地质问题。

5. 电法勘探按照场源分为_天然_____和___人工_____,按电流性质分为___直流____和____交流_____。

6. 影响岩石电阻率的主要因素有:_矿物结构______、___空隙排列_____、__含水性______、_温度______。

7.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集 剖面法 和 测探法 法于一体的一种多装置、多极距的组合测量方法,它具有一次布极即可进行多装置数据采集以及通过求取比值参数而能突出异常信息的特点。

8. 视电阻率计算公式中,I

U K MN S ?=ρ,其中K 称为___装置系数________,主要与_电极距____有关。

9. 影响水的电阻率的主要因素是_矿化度______和__温度______。

10. 激发极化法是以岩、矿石的 激发极化效应 的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大地激发效应来探查地下地质情况或解决某些水文地质问题的一种勘探方法,其视极化率的定义为_二次场______和___总场_____比值,它表征了不同岩矿石的激发极化性质。

11. 地下溶洞、采空区等是一种地质灾害,在通常情况下,视电阻率值为高阻,但在实际测量中,常常为低阻,原因是__封闭性不好,有低阻填充物____。

12. 地震勘探按照有效波类型分___反射波_______地震法、_折射波_____地震法和__投射波___地震法三种。反射波地震勘探,首先用人工方法使__人工方法使地表________产生振动,振动在地下__传播______形成地震波,地震波遇到岩层__分界面_______时,会产生__反射____成反射波.反射波到达地表时,引起地表的_质点振动________.检波器把地表的__机械振动_______转换成____电信号_______,通过电缆把电振动输送到数字地震仪器里, 记录在磁带上的,这就成为_____数字__________地震记录。对数字磁带地震记录,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地震资料__处理_________,得到各种时间剖面,再对时间剖面进行地震资料___解释_______,并根据解释的结果做出工程设计,完成地震勘探。

13.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_____形变_______,当外力去掉以后,物体能立刻__恢复__原状,这样的特性称为___弹性________.具有这种性能的物体叫___弹性波_______;弹性体在___外力______作用下所发生的___体积______或___形状_____的变化,就叫做_____弹性________形变.

14. 根据炮点和接收点的相对位置,地震测线分为__纵测线___和____非纵测线观测系数___两大类。

15. 地震勘探工作主要分为_采集___, 处理 和_解释 三大部分工作。

16. 炮点和接收点之间的___相对位置______关系,被称为___观测系数________

17. 反射系数的大小取决于弹性分界面上下地层的__波阻抗______的大小.

18. 一般进行时深转换采用的速度为___平均速度__________.研究地层物性参数变化需采

用__层__速度;用于计算动校正量的速度称为___叠加____速度,它经过倾角校正后即得到___均方根速度___。

19. 几何地震学的观点认为:地震波是沿__射线_______路径在介质中传播,传播过程中将遵

循___最小_________时间原理.

二、选择题

1、视电阻率的单位为: B 。

A 欧姆

B 欧姆·米

C 欧姆/米

D 欧姆/立方米

2、地下水的电阻率一般为:B

A >1000Ω.m

B 0.1~10Ω.m

C 1.e-10 ~1Ω.m

D 2.5 e 5Ω.m

3、以下关于联合剖面法测量的装置类型描述正确的是:A 。

A 由两个三极组成,AMN

B 同时移动测量;

B 测量极不动,移动供电极AB 测量 ;

C 测量极MN 不动,增大AB 间距测量;

D 供电极AB 极交换供电,保持不动,MN 移动测量;

4、以下关于电阻率测深法,描述正确的是: B

A 测量深度是由供电电流的大小决定的,供电电流越大,测量深度越深。

B 测量深度是由供电电极AB 距离决定的,AB 距离越大,测量深度越深。

C 测量深度是由测量电极MN 距离的决定的,MN 距离越大,测量深度越深。

D 测量深度与电极距离无关,是由测量的电压电流和地下岩石的多种因素决定的。

5、以下电测深曲线类型属于 B 。

A.H 型

321ρρρ<> B K 型 321ρρρ>< C.A 型 321ρρρ<< D Q 型3

21ρρρ>>

6、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最有效的物探方法是_____A__________勘探.

A.地震;

B.重力;

C.电法;

D.磁法.

7、地震勘探最主要的是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___地震法.(P2)

A.折射波;

B.透射波;

C.反射波.

8、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遇到两种地层的分界面时,一部分能量返回

原地层形成___B_____.

A.透射波;

B.反射波;

C.滑行波.

9、在反射波地震法勘探中,_____B ________就是有效波.

A.多次波;

B.反射波

.

ρ

10、共反射点记录反映的是地下界面上_____A________.

A.一个点;

B.许多点.

11、在同一反射界面条件下,多次反射波比一次反射波_____A________.

A.传播时间长;

B.反射能量强.

12、面波的传播速度比折射波的传播速度________A__________.

A.低;

B.高;

C.相等.

13、接收点与炮点之间的距离叫________B________.

A.道距;

B.炮检距;

C.偏移距.

14、当炮点位于排列左侧时就叫_________A___________.

A.小号放炮;

B.大号放炮;

C.中间放炮.

15、若地下界面有倾角,且地层倾向指向大桩号方向,就采用_________进行观测.

A.小号放炮;

B.大号放炮;

C.中间放炮.

16、对共反射点道集记录,经过动校正后,各道反射波的传播时间,都校正成_A___反射时间.

A.垂直;

B.标准.

17、水平迭加能使多波受到压制,反射波得到______B________.

A.突出;

B.增强;

C.压制;

D.变化不明显.

18、物质的弹性和塑性是相对的____________A______________.

A.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

B.是不变的.

19、纵波的特点是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_____C__________.

A.垂直;

B.不垂直;

C.一致;

D.不一致.

20、横波的特点是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________A__________.

A.垂直;

B.不垂直;

C.相同;

D.不相同.

21、质点在一秒钟内_______B______叫振动频率.

A.行的距离;

B.振动次数.

22、质点振动时偏离平衡位置的____B_________,叫振幅.

A.时间;

B.最大位移.

23、波在_____B______里传播的距离,叫波长.

A.一定时间;

B.一个周期;

C.一种介质.

24、射线和波前的关系是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

A.相互平行;

B.相互斜交;

C.相互垂直;

D.无关联.

25、费玛原理为地震波沿射线传播的时间与沿其它任何路程传播的时间比较__A______.

A.为最小; A.为最大; C.不一定; D.都相同.

26、当入射角增大到i,透射角增加到90°时,这时的透射波叫__D___.

A.面波;

B.多次波;

C.折射波;

D.滑行波.

27、地震波沿测线传播的速度,称为__________B__________(当观测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时的传播速度为波的真速度).

A.真速度;

B.视速度.

28、由视速度定理可知,真速度________A___________视速度.

A.不大于(小于等于);

B.不小于;

C.永远等于.

29、直达波就是从震源_____D_________到达检波器的波.

A.反射;

B.折射;

C.滑行;

D.直接.

30、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反映的是反射界面上的____B___________.

A.一点;

B.一段.

31、在炮点附近,观测不到_____B_________.

A.直达波;

B.折射波;

C.反射波.(盲区)

32、速度最大的岩石是( 1 )

(1)花岗岩 (2)变质岩 (3)粘土 (4)页岩

33、岩石的孔隙度越大,一般有( 3 )

(1)地震波传播速度越大 (2)岩石密度越大 (3)岩石密度越小 (4)有效孔隙度一定大

34、岩石埋深越大,其( 1 )

(1)密度越大 (2)密度越小 (3)孔隙度增大 (4)孔隙度不变

35、连续介质地震波射线为( 2 )

(1)直线 (2)曲射线 (3)双曲线 (4)抛物线

36、水平迭加能使( 1 )

(1)反射波能量增强 (2)多次波能量增强 (3)干扰波能量增强 (4)面波能量增强37、物理地震学认为,地震波是( 3 )【物理学中的地震波与工程物探中的地震波概概

念不同。】

(1)一条条射线 (2)沿射线路径在介质中传播 (3)一种波动 (4)面波

38、根据反射波和干扰波频率上的差别采用( C ).滤波的方法,压制干扰波.突出反射

波.

A:褶积. B:二维. C:频率.

39、一个地震信号,?用它的振幅值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表示出来这种表示叫做( C )表示.

A:波数域. B:频率域. C:时间域:

40、数字滤波有两个特点一是( ),二是有限性.

A:连续性. B:离散理. C:可控性.

41、用反子波和地震记录作褶积,就得到( C ).

A:波阻抗. B:地震子波. C:反射系数.

42、地震记录上首先接收到的是直达波和(C )

A:声波. B:反射波. C:浅层折射波.

43、当地形高差比较大时,一般要作( C )校正.

A:井口. B:低降速带. C:基准面.

44、因为地震波的能量差异很大,?一般浅层能量强,深层能量弱,小炮检距的振幅大,大炮检

距的( A ),振幅控制就是要把这种差别很大的振幅控制在某一范围内.

A:振幅小. B:振幅大.

45、当地下界面有倾角时.水平选加存在着反射层的( B )问题.

A:选加. B:偏移. C:干涉.

46、为了解决水平选加存在的问题,可进行( B )处理.

A:偏移归位. B:动校正. C:相干加强.

三、判断题

1、地震波的速度是指地震波在岩层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地震速度.( T)

2、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仅与岩石的密度有关.( F )

3、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遇到两种地层的分界面时,只要波阻抗不同,便会产生波的反射。

(F )

4、地震速度随岩石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T )

5、反射波的振幅与反射界面的反射系数无关。.(F)

6、电阻率测深过程中,随着AB距离增大,MN电压减小,必要时需要加大MN距离。(? )

7、在直立良导矿脉上方,联合剖面曲线出现正交点。(T )

8、CSAMT是一种激发极化法。(2 )

9、野外放炮得到的原始记录,一般都是共中心点记录。( ?)

10、波的到达时间和观测点距离的关系曲线,叫做时距曲线。(T)

11、电测深勘探中,增加MN极距,可以增大勘探深度。(F)。(适当增加供电极距AB可以增加勘探深度)

四、简答题

1 、什么是地球物理勘探及其应用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是指存在于地球内部及其周围的、具有物理作用的物质空间。例如,地球内部及其周围具有重力作用的物质空间,称为重力场,天然或人工建立的具有电(磁)力作用的物质空间称为电(磁)场;质点振动传播的物质空间,称为弹性波场等等。

2 、物探的多解性及其原因?

(1)探测对象与周围岩石间必须具有明显的、可以探测到的物理性质差异或物质分布的不均匀性。

(2)探测对象要有一定的规模,且埋藏不能太深,足以产生仪器可以发现和圈定的地球物理异常;

(3)各种干扰场相对异常场应足够微弱,或具有不同特征,以便能够予以

3、简述影响岩、矿石电阻率的主要因素及岩、矿石电阻值变化的一般规律。

岩石电阻率影响因素

(1)岩石矿物成分:只有含有相当数量良导体的矿物才具有较低电阻率。

(2)介质结构:结构不同,产生各向异性、导致各方向电阻率不同;

(3)含水性:孔隙度大、湿度大、电阻率低;

(4)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电阻率降低;

(5)人为因素影响:如接地条件等,可克服

结论:影响岩、矿石电阻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①在金属矿产普查和勘探中,岩、矿石中良导电矿物的含量及结构是主要影响因素。

②在水文、工程地质调查和沉积区构造普查、勘探中,岩石的孔隙度、含水饱和度及矿化度等成了决定性因素。

③在地热研究、地震地质及深部地质构造研究中,温度及地应力变化却成了应考虑的主要

因素。

4、具有片状和针状结构岩石的横向电阻率Rn总是大于其纵向电阻率Rt;,试作物理解释。答:横向电阻率是指电流垂直于层理方向流过时测得的电阻率,纵向电阻率指电流平行于岩柱体底面流过时所测得的电导。在片状和针状岩石中电流垂直于这些层理流过时受的单位距离上的电阻较大,而电流平行于平行于这些面流过的单位距离上的电阻较小。

5 、什么是电阻率和视电阻率概念?有何异同点?影响视电阻率因素有哪些?

视电阻率及其影响因素

1 视电阻率概念:以等效均匀断面的方式来计算不均匀地电断面地下介质的电阻率,成为视电阻率。它反映了在该电场分布范围内,各种岩石电阻综合影响的结果。

视电阻率虽然不是岩石的真电阻率,但却是地下电性不均匀体和地形起伏的一种综合反映。

2 影响视电阻率的因素:

(1)电场有效作用范围内地层电阻率

(2)电极装置的类型和电极距;

(3)测点的位置;

(4)电场有效作用范围内各种地质体的分布情况,包括形状、大小、厚度、埋深、相互位置和各自的电阻率;

(4)地形地物

6根据位势的叠加原理,推导出对称四极视电阻率测量计算公式(P212)

7 、根据电流密度在地下的分布规律,用视电阻率微分表达式,定性分析倾角不同的低阻和高阻脉状体上联合剖面法、曲线的变化规律。

8、画出中间梯度法测量排列示意图(供电电极、测量电极及测线排列位置示意图)(P210)

9、绘出下列地电断面图及其对应的测深rs断面图:

(1)水平三层岩层(H、A、K、Q型);

(2)水平覆盖层下有一个电阻率分别为r­1和r2的两种岩石垂直接触界面;

(3)低阻覆盖层下有一高阻基岩凸起;

(5)低阻覆盖层下有一高阻基岩凹陷。

10、有哪几个弹性常数?其物理意义是什么?

五个弹性常数

(1)杨氏模量

弹性体在弹性限度内单向拉伸时,应力与应变的比值称为杨氏模量(拉伸模量) 虎克定律

(2)泊松比

介质的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的比值称为泊松比

弹性体受力纵向伸长(缩短)与横向收缩(膨胀)的比值

(3)体变模量

法向(正)应力与体应变的比值

(4)切变模量

剪切应力与剪切应变的比值, 是阻止切应变的一个量度。对于液体 ,即不产生切应变,液体只有体积变化。

(5)拉梅系数

拉梅系数在数学推导中为简化而引入的物理量,没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11 简述惠更斯-菲涅尔原理?

表述:波在传播过程中,任意时刻的波前面上的每一点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新的点震源,由它产生二次扰动,形成元波前,且以后时刻的新波前面的位置就是该时刻波前面所激发的所有二次波的包络面。

反映了波传播的空间位置、形态。根据这个原理可以由已知t 时刻波前面去求出t +Δt 时刻的波前面的位置。

12 何谓真速度,何谓视速度?二者的关系如何?

1、真速度为观测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是所得的速度。

2、视速度—当波的传播方向与观测方向不一致(夹角θ)时,观测

到的速度并不是波前的真速度V ,而是视速度Va 。同样,此时的波

长为视波长λa

()()()()()3222321112E K E E μλμλμλνλμλμμννλνν+?=?+??=?+???=+???=?+??=?+-??弹性模量:泊松比:体变模量:切变模量:拉梅系数:

视速度

真速度,所以(由此可以看出,视速度总是大于真速度)

为平面波波前与地面的夹角视速度示意图

?视速度V*的变化反映了地震波入射角的变化

?当a=0度时,

?当a=90度时,

13何谓横波,何谓纵波?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二者的关系如何?

P-wave (纵波)

纵波是体波的一种,这类波的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平行。也被称为:首至波、压缩波、疏密波等。

S-wave (横波)

横波也是体波的一种,这类波的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也称其为:次至波、剪切波等。

14单层倾斜界面的反射波时距曲线有哪些特征?(P50)

单层倾斜岩层的反射波的时距曲线也是双曲线,但对称轴不是时间轴。双曲线的顶点偏向界面上倾方向,据此特点可以判断反射截面的倾斜方向。(具体----见教材50页)

15写出任意多层倾斜界面的时距方程表达式?

16什么叫正常时差?它有什么特点?

17在水平层状介质的条件下,反射波的时距曲线应如何处理才能近似成双曲线?

18写出平均速度、均方根速度、射线速度的表达式?

19写出地震数据处理的流程。

20为什么水平叠加时间剖面需要做偏移归位?

21画出单边激发12道地震仪作4次叠加的观测系统图。

22试述瑞利面波法的基本原理?

名词解释

地球物理场、物探、正演、反演、视电阻率、地电断面

地球物理场:地球内部及其周围的,具有物理作用的空间。

地球物理勘探:通过观察和研究各种地球物理场的变化来解决地质问题的一种勘查方法。

正演:是指地球物理解释论中,由地质体的赋存状态(形态、产状、空间位置)和物理参数(密度、磁性等)计算该地质体的场的异常或效应过程。(已知地质体的赋存状态和物性可统称为:模型)

反演:地球物理反演是由地球物理异常的分布确定地质体的赋存状态(形态,产状,空间位置)和物性参数(密度、磁性、电性、弹性、速度)的过程。

视电阻率:以等效均匀断面的方式来计算不均匀地电断面地下介质的电阻率,称为视电阻率。

地电断面:电发勘探中,通常将根据地下地质体电性(电阻率、介电常数、极化率、磁导率等)差异而划分界限的垂直断面,称为地电断面。

工程与环境物探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绝版

不一、填空题 1. 组成地壳的不同岩土介质往往在密度、弹性、电性、磁性、放射性及导热性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将会引起相应的地球物理场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局部变化,这种变化称为_____地球物理变化______。 2. 按照介质的物理性质分类,物探方法可以分为__纵波___、_磁场____、__电磁___、_振动____、__放射____、__地热___大类。 3. 工程物探的特点主要要求探查目标对象_____、埋藏____、分辨率_高___。 4. 电法勘探是以岩、矿石之间的 电学性质 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这些差异有关的电场或电磁场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从而查明地下地质结构和解决工程地质问题。 5. 电法勘探按照场源分为_天然_____和___人工_____,按电流性质分为___直流____和____交流_____。 6. 影响岩石电阻率的主要因素有:_矿物结构______、___空隙排列_____、__含水性______、_温度______。 7.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集 剖面法 和 测探法 法于一体的一种多装置、多极距的组合测量方法,它具有一次布极即可进行多装置数据采集以及通过求取比值参数而能突出异常信息的特点。 8. 视电阻率计算公式中,I U K MN S ?=ρ,其中K 称为___装置系数________,主要与_电极距____有关。 9. 影响水的电阻率的主要因素是_矿化度______和__温度______。 10. 激发极化法是以岩、矿石的 激发极化效应 的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大地激发效应来探查地下地质情况或解决某些水文地质问题的一种勘探方法,其视极化率的定义为_二次场______和___总场_____比值,它表征了不同岩矿石的激发极化性质。 11. 地下溶洞、采空区等是一种地质灾害,在通常情况下,视电阻率值为高阻,但在实际测量中,常常为低阻,原因是__封闭性不好,有低阻填充物____。 12. 地震勘探按照有效波类型分___反射波_______地震法、_折射波_____地震法和__投射波___地震法三种。反射波地震勘探,首先用人工方法使__人工方法使地表________产生振动,振动在地下__传播______形成地震波,地震波遇到岩层__分界面_______时,会产生__反射____成反射波.反射波到达地表时,引起地表的_质点振动________.检波器把地表的__机械振动_______转换成____电信号_______,通过电缆把电振动输送到数字地震仪器里, 记录在磁带上的,这就成为_____数字__________地震记录。对数字磁带地震记录,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地震资料__处理_________,得到各种时间剖面,再对时间剖面进行地震资料___解释_______,并根据解释的结果做出工程设计,完成地震勘探。 13.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_____形变_______,当外力去掉以后,物体能立刻__恢复__原状,这样的特性称为___弹性________.具有这种性能的物体叫___弹性波_______;弹性体在___外力______作用下所发生的___体积______或___形状_____的变化,就叫做_____弹性________形变. 14. 根据炮点和接收点的相对位置,地震测线分为__纵测线___和____非纵测线观测系数___两大类。 15. 地震勘探工作主要分为_采集___, 处理 和_解释 三大部分工作。 16. 炮点和接收点之间的___相对位置______关系,被称为___观测系数________ 17. 反射系数的大小取决于弹性分界面上下地层的__波阻抗______的大小.

《环境工程学》试卷、习题集及答案(三篇)

《环境工程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COD;2. 厌氧生物处理法;3. 泥龄;4. 好氧硝化;5. A/A/O法; 6. 反电晕; 7. 二次扬尘; 8. 电场荷电; 9. FGD;10. SCR法。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BOD是化学性水质指标之一,其含义是()。 A 溶解氧; B 化学需氧量; C 生化需氧量。 2.废水处理方法很多,其中混凝沉淀法可去除废水中的()。 A 可生物降解有机物; B 不溶性有机物; C悬浮物质。 3.废水二级处理技术属于()。 A 生物方法; B 化学方法; C物理方法。 4.A2/O法产生的污泥量比活性污泥法()。 A 多; B 少; C 一样。 5.下列哪种技术属于废水三级处理技术() A 臭氧氧化; B 气浮; C 好氧悬浮处理技术。 6.脱硫技术很多,跳汰选煤脱硫技术属于()。 A 炉前脱硫技术; B 炉内脱硫技术; C 炉后脱硫技术。 7.电除尘器最适宜捕集的粉尘是()。 A 低比电阻粉尘; B 中比电阻粉尘; C 高比电阻粉尘。 8.常被用来作为高效除尘器的前级预除尘器的是()。 A 机械力除尘器; B 电除尘器; C 过滤式除尘器。 9.既能捕集颗粒污染物,又能脱除部分气态污染物的除尘器是()。 A 机械力除尘器; B 电除尘器; C 湿式除尘器。 10.SCR法烟气脱硝的主要机理是()。 A 催化转化; B 化学吸收; C 化学吸附。 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MLSS,MLVSS,SVI,SBR分别为、、、。 2.活性污泥法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为、、、。 3.SCR法烟气脱硝机理分为、、、。 4.影响湿法脱硫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 5.控制颗粒污染物的主要方法包括:、、、。 四、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什么是废水的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

基础工程试题1

《基础工程》试卷A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计10分) 1. 一般认为:埋深不超过(C)m的称为浅基础。 A、4 B、6 C、5 D、3 2. 对采用筏基和箱基的高层建筑实测结果表明,与简化法的计算值相比,上部结构的实测内力一般( A )计算值。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小于等于 3. 高层建筑筏基的砼强度等级不应低于(),多层建筑墙《大于10米小于24米》下筏基可采用( C)。 A.C30,C15 B.C25,C20 C.C30,C20 D.C40,C25 4. 单桩静载荷试验在桩身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前提下,对于砂类土不应少于( C )天。 A.15 B.7 C.10 D.14 5. 《铁桥地基规范》规定:一般情况下,钻孔灌注桩的摩擦桩中心间距不得小于(B )倍成孔直径。 A.2 B.2.5 C.3 D.1.5 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计30分) 1、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包含(ABC) A.选址勘察 B.初勘 C.祥勘 D.普勘 2、地基基础常规设计满足下列条件时可认为是可行的(ABD) A.沉降较小 B.沉降均匀 C.基础挠度大 D.基础刚度大 3、防止不均匀沉降损害的建筑措施(ABCDE) A.设计楼型简单 B.合理布置墙体C.设置沉降缝 D.调整设计标高E·相邻基础的 间隔距离 4、有关文克尔地基模型下面表述正确的是(ABC) A.地基表面某点的沉降与其他点处的压力无关 B.对柔性基础其基底反力呈非线性变化 C.对刚性基础其基底反力呈线性变化 D.对柔性基础其基底反力呈线性变化 5、箱形基础的特点( ABCD ) A.刚度大 B.稳定性好 C.降低沉降 D.充分利用空间

工程与环境物探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绝版

不 一、填空题 1. 组成地壳的不同岩土介质往往在密度、弹性、电性、磁性、放射性及导热性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将会引起相应的地球物理场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局部变化,这种变化称为_____地球物理变化______。 2. 按照介质的物理性质分类,物探方法可以分为__纵波___、_磁场____、__电磁___、_振动____、__放射____、__地热___大类。 3. 工程物探的特点主要要求探查目标对象_____、埋藏____、分辨率_高___。 4. 电法勘探是以岩、矿石之间的 电学性质 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这些差异有关的电场或电磁场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从而查明地下地质结构和解决工程地质问题。 5. 电法勘探按照场源分为_天然_____和___人工_____,按电流性质分为___直流____和____交流_____。 6. 影响岩石电阻率的主要因素有:_矿物结构______、___空隙排列_____、__含水性______、_温度______。 7.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集 剖面法 和 测探法 法于一体的一种多装置、多极距的组合测量方法,它具有一次布极即可进行多装置数据采集以及通过求取比值参数而能突出异常信息的特点。 8. 视电阻率计算公式中,I U K MN S ?=ρ,其中K 称为___装置系数________,主要与_电极距____有关。 9. 影响水的电阻率的主要因素是_矿化度______和__温度______。 10. 激发极化法是以岩、矿石的 激发极化效应 的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大地激发效应来探 查地下地质情况或解决某些水文地质问题的一种勘探方法,其视极化率的定义为_二次场______和___总场_____比值,它表征了不同岩矿石的激发极化性质。 11. 地下溶洞、采空区等是一种地质灾害,在通常情况下,视电阻率值为高阻,但在实际测量中,常常为低阻,原因是__封闭性不好,有低阻填充物____。 12. 地震勘探按照有效波类型分___反射波_______地震法、_折射波_____地震法和__投射波___地震法三种。反射波地震勘探,首先用人工方法使__人工方法使地表________产生振动,振动在地下__传播______形成地震波,地震波遇到岩层__分界面_______时,会产生__反射____成反射波.反射波到达地表时,引起地表的_质点振动________.检波器把地表的__机械振动_______转换成____电信号_______,通过电缆把电振动输送到数字地震仪器里, 记录在磁带上的,这就成为_____数字 __________地震记录。对数字磁带地震记录,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地震资料__处理_________,得到各种时间剖面,再对时间剖面进行地震资料___解释_______,并根据解释的结果做出工程设计,完成地震勘探。 13.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_____形变_______,当外力去掉以后,物体能立刻__恢复__原状,这样的特性称为___弹性________.具有这种性能的物体叫___弹性波_______;弹性体在___外力______作用下所发生的___体积______或___形状_____的变化,就叫做_____弹性________形变. 14. 根据炮点和接收点的相对位置,地震测线分为__纵测线___和____非纵测线观测系数___两大类。 15. 地震勘探工作主要分为_采集___, 处理 和_解释 三大部分工作。 16. 炮点和接收点之间的___相对位置______关系,被称为___观测系数________ 17. 反射系数的大小取决于弹性分界面上下地层的__波阻抗______的大小. 18. 一般进行时深转换采用的速度为___平均速度__________.研究地层物性参数变化需采用__层__速度;用于计算动校正量的速度称为___叠加____速度,它经过倾角校正后即得到___均方根速度___。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试题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我国大耜提出的六界分类系统为:、、、、、。 2、病毒的分类依据有多种,按照核酸分类,病毒可分为、。 3、细菌的原生质体包括,和三大部分。 4、根据古菌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性,古菌可分为、、三大类型。 5、在《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中,将古菌分为五大类群:、、、、。 6、放线菌的革兰氏染色反应:除为外,其余均为。 7、在废水生物处理中起重要作用的三种原生动物包括,和。作为指示生物,指示处理效果差的是和。 8、真菌中的、和在有机废水和有机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中都起着积极作用。 9、从化学组成来看,酶可分为和两类。 10、、、、四种元素是所有生物体的有机元素。 11、微生物最好的碳源是,尤其是、,它们最易被微生物吸收和利用。 12、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中,根据形态特点,细菌可分为四种形态,即、、、。 13、按培养基组成物的性质不同,可把培养基分为、、。 14、好氧活性污泥的组成中,微生物成分主要是。 15、菌种复壮法有、、三种。 16、污水生物处理法很多,根据微生物与氧的关系分为和两类。 17、原生动物可划分为四个纲,即、、和。 18、在污废水生物处理中,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的作用体现在:、和。 19、现在普遍接受的五界分类系统为:、、、、。 20、部分细菌有特殊结构:、、、、和。 21、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水平上研究生物的研究生物的进化和系统发育。沃斯以的相关性,将一类有别于细菌的、在特殊环境的单独列出,与细菌和真核生物并列于系统发育树中。 22、细胞质膜的化学组成包括、、。 23、微生物学家根据rRNA序列的不同,将所有细胞生物分为三大域,即、、。 24、根据专性宿主分类,病毒可分为、、、、、。

大学考试—工程地质及土力学——试题库及答案

某岩石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白云石,由石灰岩或白云岩变质而成。呈白色、浅红。块状构造,等粒状变晶结构。该岩石可初步确定为 A. 石灰岩 B. 大理岩 C. 花岗岩 D. 片麻岩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对于浅基础,一般发生整体剪切破坏的地基是 A. 中等密实的砂土地基 B. 松砂地基 C. 软土地基 D. 硬粘性土地基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下列有关侵入接触的叙述,哪项正确? A. 侵入接触一定是岩浆岩体与岩浆岩体之间的一种接触关系 B. 侵入接触是沉积岩与变质岩之间的一种接触关系 C. 侵入接触是沉积岩与岩浆岩之间的一种接触关系 D. 沉积岩形成时间较晚,岩浆岩形成时间较早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某直径7cm的土样进行直剪试验,已知其抗剪强度指标c=10kPa,φ=20°,当固结压力为200kPa时,破坏时的最大推力为 A. 0.318kN B. 318kPa C. 0.318kPa D.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粘性土坡滑动面的形状一般为 A. 垂直平面 B. 水平面 C. 近似圆弧面 D. 斜面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列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动力地质作用的是 A. 沉积作用 B. 风化作用 C. 搬运作用

变质作用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下列风化作用中,属于物理风化的是 A. 植物腐蚀作用 B. 冰冻风化 C. 水解作用 D. 碳酸化作用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现场十字板剪切试验得到土的抗剪强度为τf,则可认为是 A. CD试验的指标cd B. 不排水强度cu C.

有效强度指标c’ D. CU试验的指标ccu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原状土试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与重塑土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之比称为土 A. 灵敏度 B. 不排水强度 C. 强度提高系数 D. 固结系数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已知土样试验数据为:含水量33%,液限33%,塑限18%,则该土的液性指数为: A. 0.5 B.

最新环境工程学试卷(A)-(4)

山东轻工业学院 10/11学年第一学期《 环境工程学》期末考试试卷 (A 卷) (本试卷共9页) 一、选择题(本题满分25分) 1. Monod 公式说法错误的是: A. 米-门公式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采用纯酶进行动力学试验,并根据中间产物学说提出的关于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之间的关系式。 B. 在废水生物处理工程中,米-门公式是常用的一个反应动力学公式,在具体应用中要采用微生物浓度代替酶浓度。 C. Monod 公式是在米-门公式的基础上提出的,它反映了微生物增长速度和微生物本身的浓度、底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D. 米-门公式和Monod 公式中的饱和常数含义不同。 2.城市污水处理厂,平流式沉砂池的设计最小流速应为( )m /s 。 A. 0.15 B. 0.3 C. 0.6 D. 1.0 3.城市污水处理厂,沉砂池砂斗容积不应大于( )d 的沉砂量。 A. 2 B. 3 C. 4 D. 5 4.城市污水处理厂,沉淀池的有效水深宜采用( )m 。 A. 1~2 B. 2~4 C. 4~5 D. 5~6 5.沉淀池出水堰最大负荷,二次沉淀池不宜大于( )L /(s·m)。 A. 0. 5 B. 1. 0 C. 1. 7 D. 2. 9 6.生物滤池的布水设备应使污水能( )在整个滤池表面上。布水设备可采用活动布水器,也可采用固定布水器。

A. 集中分布 B. 不集中分布 C. 不均匀分布 D. 均匀分布 7.低负荷生物滤池的设计当采用碎石类填料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当采用固定喷嘴布水时的喷水周期宜为( )min。 A. 1~3 B. 3~5 C. 5~8 D. 8~10 8.塔式生物滤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填料应采用塑料制品,滤层总厚度应由试验或参照相似污水的实际运行资料确定,一般宜为( )m。 A. 2~4 B. 4~6 C. 6~8 D. 8~12 9.曝气池的布置,应根据普通曝气、阶段曝气、吸附再生曝气和完全混合曝气各自的工艺要求设计,并宜能调整为按( )运行。 A. 两种或两种以上方式 B. 两种方式 C. 一种方式 D. 两种以上方式 10.( )一般宜采取在曝气池始端1/2~3/4的总长度内设置多个进水口的措施。 A. 普通曝气池 B. 吸附再生曝气池 C. 完全混合曝气池 D. 阶段曝气池 11.( )的吸附区和再生区可在一个池子内时,沿曝气池长度方向应设置多个出水口;进水口的位置应适应吸附区和再生区不同容积比例的需要;进水口的尺寸应按通过全部流量计算。 A. 普通曝气池 B. 吸附再生曝气池 C. 完全混合曝气池 D. 阶段曝气池 12.完全混合曝气池可分为合建式和分建式。合建式曝气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的表面水力负荷宜为0. 5~1. 0m3/(m2·h) 。 A. 曝气区 B. 沉淀区 C. 导流区 D. 出水区 13. 氧化沟宜用于要求出水水质较高或有脱氮要求的中小型污水厂,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氧化沟前可不设( )。 A. 沉砂池 B. 初次沉淀池 C. 粗格栅 D. 细格栅 14. 采用( )叶轮供氧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叶轮的线速度采用3.5~5m/s。曝气池宜有调节叶轮速度或池内水深的控制设备。

标准化物探考试题库

标准化物探考试题库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2018年矿井物探标准化考试题库(100题) 一、填空题(共35题) 1、物探依据物理性质不同可分为电法勘探、磁法勘探和重力勘探等。 2、电阻率法是以不同岩矿石之间导电性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人工电场的分布规律和特点,实现解决各类地质问题的电法勘探。 3、实践中,人们常把AB/2的深度看作电阻率法的影响深度,而把AB/4的深度看作勘探深度来看待。 3、煤矿安全生产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标准化装备管理中明确要求地质工作至少采用 1 种有效的物探装备。 4、煤矿严格执行有掘必探原则,对掘进巷道进行超前探测工作,实行物探先行、化探跟进、钻探验证组合方法进行探测。 5、瞬变电磁法是利用不接地回线或电极向地下发送脉冲式一次电磁场,用线圈观测由该脉冲电磁感应的地下涡流产生的二次场的空间和时间分布,解决有关地质问题。 6、地面瞬变电磁场为半空间分布,井下瞬变电磁场为全空间分布。 7、井下超前物探直流电法最常用的施工方法是三点源探测法。 8、根据同煤经地字【2016】460号文件要求掘进工作面至少采用 2 种物探方法。 9、根据同煤经地字【2016】460号文件要求超前物探成果严禁作假,一旦发现按“有掘必探”假探、不探进行处理。

10、综采工作面回采前可采用电法、地震勘探法进行隐伏地质构造的探测。 11、井下瞬变电磁法超前物探施工应至少布置三条测线,分别是 顺层测线、朝上测线、朝下测线。 12、超前物探原始数据及报告必须及时保存、备份并及时上传至信息平台。 13、YDZ(B)直流电法仪的最大发射电流不大于_65_mA,施工时的发射电流不小于__20__mA。 14、直流电法施工布置时,如果在电极周围浇水是为了__减小 ______电极周围的接地电阻。 15、YDZ(B)直流电法仪主要两类施工方法,分别是__超前___探测和测深探测,其中测深勘探又分为___三极____测深和对称四极测深。 16、在三极超前探测施工中,需布置3种电极,分别是____发射 ____电极,___测量__电极和无穷远电极。如果所有电极的间距均为4米,那么A1前方的盲区为__14__米。 17、钻孔超前探水方法采用极化率和电导率二个参数。 18、矿井瞬变电磁法经常使用的工作装置形式一般有两种,分别是中心回线装置、重叠回线装置。 19、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防治水工程中用物探和钻探 等手段查明疏干、带压开采工作面隐伏构造、构造破碎带及其含(导)水情况,制定防治水措施。

《环境工程概论》期末试题B答案修订

《环境工程概论》期末考试试卷参考答案(B) 一、选择题(6分,每小题1分) BDBDBA 二、填空(15分,每空1分) 1. 竖流式、斜流式(或斜板(管)沉淀); 2. 大阻力配水系统、小阻力配水系统; 3. 氯消毒、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 4.0.3; 5. 风玫瑰图; 6. 水体浸泡、雨水淋溶; 7. 最终处置或无害化处置; 8. 常压或低压下的稀溶液、溶液中末发生化学反应的那部分溶质的分子浓度; 9. 电晕电极、集尘极; 三、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4分)(本题评分主体意思2~3分,其他情况酌情加分) 1. 亏氧量是指在某一温度时,水中溶解氧的平衡浓度(即该温度下的饱和溶解氧量)与实际浓度(即实际溶解氧量)之差。 2. 投配率指每日加入消化池的新鲜污泥体积或高浓度污水容积与消化池客积的比率 3. 气体吸附指气体混合物与适当的多孔性固体接触时,利用固体表面存在的未平衡的分子引力或化学键力,把混合物中其一组分或某些组分吸留在固体表面上的分离气体混合物的过程。 4. 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原有成分之间,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经过

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 5. 固体废物与垃圾:凡人类一切活动过程产生的,且对所有者己不再具有使用价值而被废弃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质,通称为固体废物。各类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俗称废渣;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则称为垃圾。 四、简答题(30分,每小题6分)(评分依据详见各题) 1. 简述分析自由沉淀与絮凝沉淀过程的区别。 答:根据悬浮颗粒的浓度及特性可将其在水中的沉降过程分为四种基本类型:①自由沉降——沉淀过程中悬浮固体之间互不干扰,颗粒各自单独进行沉淀,颗粒沉淀轨迹呈直线。沉砂池、初次沉淀池内的初期沉淀为此类型。②絮凝沉降——在沉降过程中各颗粒之间相互粘结,其尺寸、质量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增大,沉速亦随深度而增加。混凝沉淀池、初次沉淀池的后期、以及二次沉淀池的初期为此类型。(每部分3分,其他情况酌情加分) 2. 简述活性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控制? 答:可分为丝状菌大量繁殖和非丝状菌引起的膨胀。丝状菌膨胀原因:含溶解性碳水化合物多的污水往往发生由浮游球衣细菌引起的丝状膨胀;水温较低;营养物质、溶解氧不足等;非丝状菌性膨胀主要发生在污水水温较低而污泥负荷太高时。微生物的负荷高,细菌吸收了大量的营养物,但由于温度低,代谢速度较慢,就积贮起大量高黏性的多糖类物质。(3分) 措施:①可调整、加大空气量,及时排泥,在有可能时采取分段进水,以减轻二次

工程物探习题

1. 组成地壳的不同岩土介质往往在密度、弹性、电性、磁性、放射性及导热性等方面存在 差异,这些差异将会引起相应的地球物理场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局部变化,这种变化称为_____地球物理变化______。 2. 按照介质的物理性质分类,物探方法可以分为__纵波___、_磁场____、__电磁___、_ 振动____、__放射____、__地热___大类。 3. 工程物探的特点主要要求探查目标对象_____、埋藏____、分辨率_高___。 4. 电法勘探是以岩、矿石之间的 _____ 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这些差 异有关的电场或电磁场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从而查明地下地质结构和解决工程地质问题。 5. 电法勘探按照场源分为_天然_____和___人工_____,按电流性质分为___直流____和 ____交流_____。 6. 影响岩石电阻率的主要因素有:_矿物结构______、___空隙排列_____、__含水性______、 _温度______。 7.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集剖面法和测探法法于一体的一种多装置、多极距的组合测量方法,它具有一次布极即可进行多装置数据采集以及通过求取比值参数而能突出异常信息的特点。 8. 视电阻率计算公式中, ,其中K称为___装置系数________,主要与_电极距____有关。 9. 影响水的电阻率的主要因素是_矿化度______和__温度______。 10. 激发极化法是以岩、矿石的激发极化效应的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大地激 发效应来探查地下地质情况或解决某些水文地质问题的一种勘探方法,其视极化率的定义为_二次场______和___总场_____比值,它表征了不同岩矿石的激发极化性质。 11. 地下溶洞、采空区等是一种地质灾害,在通常情况下,视电阻率值为高阻,但在实际测 量中,常常为低阻,原因是__封闭性不好,有低阻填充物____。 12. 地震勘探按照有效波类型分___反射波_______地震法、_折射波_____地震法和__投射波 ___地震法三种。反射波地震勘探,首先用人工方法使__人工方法使地表________产生振动,振动在地下__传播______形成地震波,地震波遇到岩层__分界面_______时,会产生__反射____成反射波.反射波到达地表时,引起地表的_质点振动________.检波器把地表的__机械振动_______转换成____电信号_______,通过电缆把电振动输送到数字地震仪器里, 记录在磁带上的,这就成为_____数字__________地震记录。对数字磁带地震记录,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地震资料__处理_________,得到各种时间剖面,再对时间剖面进行地震资料___解释_______,并根据解释的结果做出工程设计,完成地震勘探。 13.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_____形变_______,当外力去掉以后,物体能立刻__恢复__原

标准化物探考试题库

2018年矿井物探标准化考试题库(100题) 一、填空题(共35题) 1、物探依据物理性质不同可分为电法勘探、磁法勘探和重力勘探等。 2、电阻率法是以不同岩矿石之间导电性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人工电场的分布规律和特点,实现解决各类地质问题的电法勘探。 3、实践中,人们常把AB/2的深度看作电阻率法的影响深度,而把AB/4的深度看作勘探深度来看待。 3、煤矿安全生产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标准化装备管理中明确要求地质工作至少采用 1 种有效的物探装备。 4、煤矿严格执行有掘必探原则,对掘进巷道进行超前探测工作,实行物探先行、化探跟进、钻探验证组合方法进行探测。 5、瞬变电磁法是利用不接地回线或电极向地下发送脉冲式一次电磁场,用线圈观测由该脉冲电磁感应的地下涡流产生的二次场的空间和时间分布,解决有关地质问题。 6、地面瞬变电磁场为半空间分布,井下瞬变电磁场为全空间分布。 7、井下超前物探直流电法最常用的施工方法是三点源探测法。 8、根据同煤经地字【2016】460号文件要求掘进工作面至少采用 2 种物探方法。 9、根据同煤经地字【2016】460号文件要求超前物探成果严禁作假,一旦发现按“有掘必探”假探、不探进行处理。 10、综采工作面回采前可采用电法、地震勘探法进行隐伏地质构

造的探测。 11、井下瞬变电磁法超前物探施工应至少布置三条测线,分别是顺层测线、朝上测线、朝下测线。 12、超前物探原始数据及报告必须及时保存、备份并及时上传至信息平台。 13、YDZ(B)直流电法仪的最大发射电流不大于_65_mA,施工时的发射电流不小于__20__mA。 14、直流电法施工布置时,如果在电极周围浇水是为了__减小______电极周围的接地电阻。 15、YDZ(B)直流电法仪主要两类施工方法,分别是__超前___探测和测深探测,其中测深勘探又分为___三极____测深和对称四极测深。 16、在三极超前探测施工中,需布置3种电极,分别是____发射____电极,___测量__电极和无穷远电极。如果所有电极的间距均为4米,那么A1前方的盲区为__14__米。 17、钻孔超前探水方法采用极化率和电导率二个参数。 18、矿井瞬变电磁法经常使用的工作装置形式一般有两种,分别是中心回线装置、重叠回线装置。 19、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防治水工程中用物探和钻探等手段查明疏干、带压开采工作面隐伏构造、构造破碎带及其含(导)水情况,制定防治水措施。 20、按照DZ/T0187-2016地面磁性源瞬变电磁法技术规程中规定,常用物探工作测网比例尺1:2000时,点距为 10 米。

工程物探

工程物探

《工程物探》课程地震部分 实验报告 系别: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 姓名: 学号:

折射波法实验内容 一﹑实验仪器 检波器、大线、铁锤、炮线、地震仪主机 二、现场仪器布置 1. 振源和一组检波器布置在一条直线上(纵测线),排列相对较长; 2.采用相遇法观测系统接收; 3.检波器用大线与仪器相接,检波器个数与通道数和大线类型有关。 4.振源激振时通过触发开关控制检测仪开始记录。 三、实验参数设置 记录号:工区名称+序号 记录道数:24 每道采样数:1024 采样间隔:0.5ms 偏移距:5m 四、实验数据的整理与编写实验报告 1.实验数据整理步骤 (1)从仪器中把采集的地震记录数据导出,显示、选择质量好的可用于解释的资料,并打印。 (2)在地震记录上解释直达波和折射波,人工读或利用地震波显示软件拾取直达波和折射波的距离和初至时间。 (3)绘制相遇法时距曲线观测系统图。 (4)利用t0 解释法获得地质剖面图。 2.折射波法基本原理 以水平界面的两层介质进行简要的说明,假设地下深度为h,有一个水平的速度分界面R,上、下两层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且V2>V1。 如图 4 所示。从激发点O 至地面某一接收点 D 的距离为X,折射波旅行的路程为OK、KE、ED 之和,则它的旅行时t 为:

(1—1)为了简便起见,先作如下证明:从O,D 两点分别作界面R 的垂线,则OA =DG=h,再自A、G 分别作OK,ED 的垂线,几何上不难证明∠BAK=∠ EGF=i,因已知,所以: (1—2)和(1—3)上式说明,波以速度V1旅行BK (或EF)路程与以速度V2旅行AK (或EC)路程所需的时间是相等的。将式(1—3)的关系和式(1—1)作等效置换,并经变换后可得: (1—4)这就是水平两层介质的折射波时距曲线方程。它表示时距曲线是一条直线,若令x=0,则可得时距曲线的截距时间t0(时距曲线延长与t 轴相交处的时间值) (1—5) 2、折射波分层解释的t0法 折射波t0解释法是常用的地震折射波解释方法,它是针相遇时距曲线观测系统采集发展起来的解释方法。 t0法解释的主要原理与方法如下: t0法又称为t0差数时距曲线法,是解释折射波相遇时距曲线最常用的方法之。 当折射界面的曲率半径比其埋深大得很多的情况下,t0法通常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且具有简便快速的优点。 如图 6 所示,设有折射波相遇的时距曲线S1和S2,两者的激发点分别是O1和O2,

工程物探试题库

工程物探试题(一) 一、解释概念(共16分) 1.观测系统 2.惠更斯原理 3.频谱 4.波动曲线 5.静校正 6.地球物理勘探 7.折射定理 8.视速度 二、填空题(共13分) 1.地震波在岩土介质中传播,岩土介质可视为介质,产生的波可视为波,按传播方向与介质振动方向的不同,波主要可细分为、和波,同一岩土层波速大小关系为。 2.原始地震记录上主要包含的地震波、、、和。 3.浅层折射波法勘测时,常用的观测系统为,资料处理的主要流程、、。 4.影响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因素有:、、 、和。 三、简答题:(共20分) 1.地震波传播过程中其能量衰减有什么规律?(4分) 1.(4分) 2.什么是多次覆盖观测系统?有什么优越性?(4分) 3. 为什么水平叠加时间剖面需要做偏移归位?(4分) 4.t0法的原理。(8分) 四、证明题:(共12分) 假设均匀介质一个水平界面情况下。 证明:1.直达波时距曲线是反射波时距曲线的渐近线。

2.该界面产生的折射波时距曲线在盲区半径点与反射波时距曲线相切。 五、(共24分)假设地质模型如图1所示。 1.推导R界面共激发点反射波理论时距曲线方程 2.写出R界面共中心点时距曲线方程。 3.讨论两方程共同点和不同点。 4.绘制R界面直达波、反射波和折射波时距曲线。 5.绘出图2水平叠加后时间地震剖面。 地面 h1=50m v1=800m/s R v2=1000m/s 图1 地面 (a)(b) 图2 六、(共15分)已知4次覆盖,接收道数N=24,道间距ΔX=4米, 偏移距=1个道间距,单边放炮多次覆盖的观测系统。 求: 1.为达到满覆盖次数,炮间距应为多少? 2.排列长度和最大炮检距为多少? 3.写出共CDP点道集?

环境工程复习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我国环境标准体系由三类两级构成,其中,三类指的是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和方法标准,两级指的是地方级环境标准和国家级环境标准。 2、环境问题按成因可分为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和社会环境问题,按地域范围可分为区域性环境问题和全球性环境问题。 3、生态平衡包括结构上的平衡、功能上的平衡,以及输入和输出物质数量上的平衡。生态系统的平衡是相对地平衡,而不是绝对地平衡。生态平衡是动态平衡,不是静态平衡。 4、常用的混凝剂有铝盐、铁盐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P104 5、化学沉淀法常用的沉淀药剂有氢氧化物、硫化物、碳酸钠。处理过程中一般要控制好反应条件,防止沉淀物再次溶解。 6、我国固体废物处理的技术原则(三化技术政策)是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 7、钠碱法脱硫所用的吸收剂是碳酸钠、氢氧化钠等。 8、除尘装置的主要性能指标是处理量、除尘效率和阻力降。 P160 9、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有营养物质、温度、pH、溶解氧、有毒物质等。 10、目前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气候变暖、臭氧空洞、酸雨、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污染等。 11、“三致”效应指的是致癌、致畸、致突变。 12、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性质和程度,主要取决于剂量、作用时间、多种因素的联合作用和个体敏感性等因素。 13、对人体健康危害最严重的重金属元素是Pb、Cr、Cd、Hg。其中,引起水俣病的是汞。食品中最主要的两类污染物是黄曲酶素和亚硝酸盐。 P26 14、大气污染物按化学成分可分为七类,分别是颗粒物、硫化物、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卤化物、放射性物质。 15、世界三大酸雨区是北美地区、北欧地区和我国西南地区。我国南方与北方相比,南方酸雨危害更加严重,其中我国酸雨的三大片区是西南地区、华东地区和中南地区。 P333 16、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治技术有电磁屏蔽技术、吸收法控制微波污染、远距离控制和自动化作业、线路滤波、合理设计工作参数,保证射频设备在匹配状态下操作、个人防护等;放射性污染防治的关键是做好放射性三废的处理和处置工作。 二、名词解释 生态平衡——指某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协调,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接近相等,结构与功能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在外来干扰下,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最初的状态。 环境问题——环境的各要素及关系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偏离其固有特性值,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环境——环境是指某一中心以外的空间和事物。 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不断演变,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平衡状态。 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又不危及后代的发展。其中包含了两点共识:一是强调发展,包括经济数量的增长,经济质量的提高,生产过程的节能、少废等等。二是强调发展的协调性,指发展必须与环境、资源、生态、社会等协调。 大气稳定度——指整层大气的稳定程度,是用来描述环境大气层结对其中作垂直(绝热)运动的气团起什么影响的一种热力性质。 COD(化学需氧量)——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所消耗的氧量,单位为mg/L。 BOD(生化需氧量)——在有氧条件下,由于微生物活动,降解有机物所需的氧量,单位为mg/L。 P95 赤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它是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地增殖造成的。即是水体富营养化使得某些藻类(如裸甲藻)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致使另一些生物死亡,使海水呈现出优势藻类的本色。 P332 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是由空间共同移送的电能量和磁能量所组成,而该能量是由电荷移动所产生,从频率的概念而言,主要是射频电磁场频段。 三、问答题 1、氨法处理低浓度二氧化硫废气的原理是什么? 答:氨法吸收是将氨水通入吸收塔中,使其与含SO2 的废气接触,发生如下反应: 2NH3+H2o + SO2 = (NH4)2SO3;(NH4)2SO3+SO2+H2O=2NH4HSO3 ,在吸收过程中所生成的酸式盐NH4HSO3对SO2不具有吸收能力,随吸收过程的进行,吸收液中的NH4HSO3数量增多,吸收液吸收能力下降,此时需向吸收液中补充氨,使部分NH4HSO3转变为(NH4)2SO3,以保持吸收液的吸收能力。 NH4HSO3+ NH3=(NH4)2SO3 因此氨法吸收是利用(NH4)2SO3—NH4HSO3的不断循环的过程来吸收氨气中的SO2。补充的NH3并不是直接用来吸收SO2,只是保持吸收液中(NH4)2SO3的一定浓度比例。NH4HSO3浓度达到一定比例的吸收液要不断从洗涤系统中引出,然后用不同的方法对引出的吸收液进行处理。 P89 2、何谓惯性除尘?其除尘原理是什么? 答:惯性除尘——指使含尘气体冲击挡板或使气流急剧改变流动方向,然后借助粒子的惯性力将尘粒从

《环境工程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环境工程学复习题 (课程代码272336) 一、名词解释 1、堆肥化 参考答案:利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微生物,通过人为的调节和控制,促进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腐殖质转化的生物过程。 2、逆温 参考答案:指对流层中某层次出现气温上热下冷的现象。 3、中位径(d c50) 参考答案:指粒子群中将颗粒质量平分一半时所对应的颗粒的粒径。 4、富营养化 参考答案:水体中N、P营养物质富集,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的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下降,使鱼类或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水质恶化的现象 5、农业退水 参考答案:农作物栽培、牲畜饲养、农产品加工过程中排出的污水。 6、水环境容量 参考答案:在满足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的前提下的最大允许污染负荷量,或称纳污能力。 7、污泥负荷 参考答案:指单位时间单位微生物质量所承受的有机物的量,单位为kgBOD5/(kgMLVSS·d)。 8、物理性污染 参考答案:物理环境中声、振动、电磁辐射、放射性、光、热等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的强度过高或过低,危害人体健康、生态环境、仪器设备,造成的污染或异常,就是物理性污染。 9、热解 参考答案:指将有机物在无氧或缺氧状态下进行加热蒸馏,使有机物产生裂解,经冷凝后形成各种新的气体、液体和固体,从中提取燃料油、油脂和燃料气的过程。 10、自养型微生物 参考答案:自养型微生物以无机物为底物(电子供体),其终点产物为二氧化碳、氨和水 1 / 20

等无机物,同时放出能量。 11、容积负荷 参考答案:单位为:kgBOD5/(m3·d),指单位时间单位反应器容积所承受的有机物的量。 12、废物固化 参考答案:指用物理-化学方法将有害废物固定或包封在惰性基材中,使之呈现化学稳定性或密封性的一种无害化处理方法。 13、理论烟气体积 参考答案:燃料在供给理论空气量下完全燃烧,且生成的烟气中只有CO2、SO2、H2O、N2这四种气体,此时烟气所具有的体积为理论烟气体积(又称湿烟气体积)。 14、表面水力负荷 参考答案:单位为m3/(m2·d),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沉淀池表面积的污水流量。 15、噪声 参考答案:噪声是声波的一种,具有声音的所有特征。从物理学的特点来看,噪声是指声波的频率和强弱变化毫无规律、杂乱无章的声音。 16、放射性废物 参考答案:放射性废物是含有放射性核素或被放射性核素污染,其浓度或活度大于国家审管部门规定的清洁解控水平,并且预计不再利用的物质。 17、破碎比 参考答案:指在破碎过程中,原废物粒度与破碎产物粒度的比值。表示废物粒度在破碎过程中减小的倍数,也表征废物被破碎的程度。 18、浸出率 参考答案:指固化体浸于水中或其它溶液中时,其中有害物质的浸出速度。 19、堆肥 参考答案:指废物经过堆肥化处理,制得的成品。 20、焚烧 参考答案:在高温炉内(800-1000。C),废物中的可燃组分与空气中的O2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转化为高温气和性质稳定的固体残渣并释放热量的过程。 21、吸声系数 参考答案:材料吸收的声能与入射到材料上的总声能的比值。 22、滤波器 2 / 20

隧道工程施工质量安全培训试题(答案)

隧道工程施工质量安全培训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l分。每题得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铁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中周边位移与拱顶下沉得监测频率按位移速度与开挖面距离取值。以下不符合《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中按开挖面距离确定得就是(D )。 A、开挖面距量测断面距离(0~1)B 2次/d; B、开挖面距量测断面距离(1~2)B 1次/1~2d; C、开挖面距量测断面距离(2~5)B 1次/2~3d; D、开挖面距量测断面距离(2~5)B 1次/3~5d; 2、监控量测必测项目在采用( D )施工时必须进行;选测项目应根据工程规模、地质条件、隧道埋深、开挖方式及其她特殊要求,有选择地进行。 A、盾构法 B、矿山法 C、喷锚构筑法 D、全断面开挖法 3、净空变化、拱顶下沉与地表下沉(浅埋地段)等必测项目应设置在( C )断面。 A、相关 B、相邻 C、同一

D、间隔 4、净空变化、拱顶下沉量测应在每次开挖后12h内取得初读数,最迟不得大于(C )h,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必须完成。 A、16 B、20 C、24 D、36 5、隧道在坑道开挖后,在岩体松散破坏之前,及时修筑一层柔性薄壁衬砌,通过施工中得量测监视,确定围岩变形稳定之后,修筑防水层及第二次衬砌,此施工方法称为( B )。 A、盾构法 B、新奥法 C、矿山法 D、侧壁导坑法 6.新奥法施工常用台阶法、全断面法、分部开挖法等方案,其施工得核心就是(C )。 A.超前注浆加固 B.根据土质确定合适得开挖进尺 C.现场监控测量 D.及时支护 7.关于新奥法工程监测,观点正确得就是(D )。

物探试题及答案

物探试题及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一、填空题 1.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的物探方法,主要有勘探,勘探,勘探和勘探,其中是有效的物探方法是地震勘探。 答:地震;重力;电法;磁法。 2.用方法(如爆炸,敲击等)产生振动,研究振动在的传播规律,进一步查明地质构造和有用矿藏的一种方法,叫地震勘探。 答:人工;地下;地下;物探。 3.地震勘探分地震法、地震法和地震法三种,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主要是地震法,其它两方法用的较少。 答:反射波;折射波;透射波;反射波。 4.反射波地震勘探,首先用人工方法使产生振动,振动在地下形成地震波,地震波遇到岩层时,会产生成反射波。 答:地层;传播;分界面;反射。 5.反射波到达地表时,引起地表的。检波器把地表的转换成,通过电缆把电振动输送到数字地震仪器里,记录在磁带上的,这就成为地震记录。 答:振动;机械振动;电振动;数字磁带。 6.对数字磁带地震记录,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地震资料,等到各种时间剖面,再对时间剖面进行地震资料,做出地震,并提出进行钻探,这样就完成了地震勘探工作。 答:处理;解释;构造图;井位。

7.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当外力去掉以后,物体能立刻层状,这样的特性称为。具有这种性能的物体叫。 答:形变;恢复;弹性;弹性体。 8.、物体在作用下,弹性体所发生的或的变化,就叫做形变。 答:外力;体积;开关;弹性。 9.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若去掉外力以后,物体仍旧其受外力时的开关,这样的特性称为。这种物体称为。 答:形变;保持;塑性;塑性体。 10弹性和塑性是物质具有两种互相的特性,自然界大多数物质都具在这两种特性,在外力作用下既产生形变。也产生形变。 答:对立;同时;弹性;塑性。 11.弹性和塑性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主要表现为形变或形变。这取决于物质本身的物质,作用其中上的外力作用力延续时间的,变化快慢,以及物体所处、压力等外界条件。 答:弹性、塑性;物理;大小;长短;温度。 12.当外力作用,而且作用时间又,大部分物质主表现为弹性性质。 答:很小;很短。 13.当外力作用,且作用时间时,所有物质都表现为塑性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