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谈比较文学与文学比较

钱锺书谈比较文学与文学比较
钱锺书谈比较文学与文学比较

钱锺书谈比较文学与"文学比较"

近一年中,我曾数次去拜访我所敬重的前辈学者、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会顾问钱

锤书先生,听钱先生就比较文学及一些有关问题发表了许多精辟见解。比较文学目前已

在我国引起广泛兴趣与注意,北京大学集中好几个系和研究所的力量成立了大陆上第一

个比较文学研究会,全国性的学会也正在酝酿中。在此形势感召之下,我决定不揣浅陋

,把与钱先生几次谈话中涉及比较文学这个题目的内容略加整理,追记如次。

比较文学在西方发展较早,它的史前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代,而作为一门学

科,也从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开始在法国和德国逐渐形成。比较文学是超出个别民

族文学范围的研究,因此不同国家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自然是典型的比较文学研究领域

。从历史上看来,各国发展比较文学最先完成的工作之一,都是清理本国文学与外国文

学的相互关系,研究本国作家与外国作家的相互影响。

早期的法国学者强调rapports d

e fait〔实际联系〕,德国学者强调研究Vergleichende Literaturgeschichte〔比较的

文学史〕,都说明了这种情况。钱锺书先生说他自己在著作里从未提倡过"比较文学",

而只应用过比较文学里的一些方法。"比较"是从事研究工作包括文学研究所必需的方法

,诗和散文、古代文学和近代文学、戏剧和小说等等,都可以用比较的方法去研究。"比

较文学"作为一个专门学科,则专指跨越国界和语言界限的文学比较。钱先生认为,要发

展我们自己的比较文学研究,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清理一下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的相互关

系。中外文化交流开始得很早,佛教在汉代已传入中国,而马可·波罗(Marco Polo,一

二五四?--一三二四?)于元世祖时来中国,则标志着中西文化交流一个重要阶段的开始

。《马可·波罗游记》在西方发生巨大影响,在整个文艺复兴时代,它是西方最重要的

、几乎是唯一重要的有关东方的记载。研究马可·波罗的权威学者本涅狄多(I.F.Bened

etto)曾把马可·波罗的《游记》与但丁《神曲》和托

马斯·阿奎那《神学总汇》(Summ

a Theologica)并举为中世纪文化的三大"总结",并非过奖。在《神曲·天堂篇》第八章

,但丁描写金星天里一个幸福的灵魂为欢乐之光辉包裹,如吐丝自缚的蚕,这个新奇比

喻毫无疑问是来自中国文化的影响。早在六世纪时,拜占廷帝国(即中国史书所载"拂

PS=1488>"国)就从中国走私蚕种而发展起养蚕和丝绸业。据拜占廷史家普罗柯庇(Proco

pius)记载,两个拜占廷人在皇帝查士丁尼一世(Justinian I)唆使下,从中国把蚕卵和

桑种藏在一根空心手杖里偷偷带到君士坦丁堡,从此使西方也发展起绫罗绸缎来。以昆

虫学家的眼光看来,蚕吐丝作茧不过是蚕的生活史中由成虫变成蛹所必经的阶段,但在

诗人的眼中,吐丝的春蚕却成为为爱情或为事业献身的感人形象。李商隐《无题》"春蚕

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中国诗中千古传唱的名句,而在西方文学中,除刚才

提到的但丁之外,德国大诗人歌德也曾以春蚕吐丝喻诗人出于不可遏制的冲动而创作,

辞意与义山诗颇为贴合:

Wenn ich nicht sinnen oder dichten soll

So ist das Leben mir kein Leben mehr.

Verbiete du dem Seidenwurm zu spinnen,

Wenn er sich schon dem Tode nher spinnt.

Das kstliche Geweb' entwickelt er

Aus seinem Innersten,und lβt nicht ab,

Bis er in seinen Sarg sich eingeschlossen.

--Torquato Tasso,V.ii.

如果我不再思考或写作,

生活对于我也就不再是生活。

你岂能阻止蚕儿吐丝结网,

哪怕它是把自己织向死亡。

它从体内织出这珍贵的柔丝,

一息尚存,决不停息,

直到把自己封进自制的棺材里。

--《塔索》,第五幕第二场

此外如元杂剧《赵氏孤儿》,已经有不少文章论述过它在欧洲的流传以及它对英、

法某些作家的影响。钱先生指出此剧不仅在英、法文学中产生影响,意大利诗人麦塔斯

塔西奥(Pietro Metastasio,1698-1782)的歌剧《中国英雄》(L'Eroe Cinese)也采用

这个题材,并且在剧本前言(argomento)中声明这一点;这个问题值得让留心中意文学关

系的学者去进一步研究。

外国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是还有大量工作可做的研究领域。自鸦片战争以来,

西学东渐,严复、林纾的翻译在整个文化界都很有影响,而"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

,更有意识地利用西方文化、包括俄国和东欧国家文学的外来影响冲击封建主义旧文化

的"国粹"。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郁达夫、闻一多以及活跃在当时文坛上的许许

多多作家、诗人和理论家,都从外国文学中吸取营养,做了大量翻译介绍外国文学的工

作。郭沫若自己曾说他写诗受泰戈尔、歌德和惠特曼影响,他诗中那种奔腾呼号,与他

研习德国浪漫诗人显然有密切的关系。当时的重要作家无一不精通一种或数种外语,深

深浸淫于外国文学的影响之中,因此,研究现代中国文学而不懂外语、不了解外国文学

,就很难摸到底蕴。有人不必要地担心,以为一谈借鉴和影响,就似乎会抹杀作家的独

创性,贬低他作品的价值,这其实是一种狭隘的偏见。现代中国文学受外国文学的影响

是毋庸讳言的,但这种文学借鉴不是亦步亦趋的模仿,而是如鲁迅所说"放出眼光,自己

来拿"。因此,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不是来源出处的简单考据,而是通过这种研究认识文

学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特点和创新之处。

就中外文学,尤其是中西文学的比较而言,直接影响的研究毕竟是范围有限的领域

,而比较文学如果仅仅局限于来源和影响、原因和结果的研究,按韦勒克(RenéWelle

k)讥诮的说法,不过是一种文学"外贸"(the"foreign trade"of literatures)。比较文

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我们认识总体文学(littérature générale)乃至人类文化的基

本规律,所以中西文学超出实际联系范围的平行研究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极有价值的

。这种比较惟其是在不同文化系统的背景上进行,所以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意义。钱锺

书先生认为文艺理论的比较研究即所谓比较诗学(comparativepoetics)是一个重要而且

大有可为的研究领域。如何把中国传统文论中的术语和西方的术语加以比较和互相阐发

,是比较诗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进行这项工作必须深入细致,不能望文生义。中国古代

的文学理论家大多是实践家,要了解其理论必须同时读其诗文,否则同一术语在不同的

人用起来含义也不同,若不一一辨别分明,必然引起混乱。钱先生最近发表的"诗可以怨

"(见《文学评论》今年第一期),就是比较诗学的一篇典范论文,其中对韩愈两篇文章中

的用语,就有幽眇精微的辨析。韩愈《送孟东野序》里说"物不得其平则鸣",并不同于

司马迁所说"发愤所为作",而他在《荆潭唱和诗序》里说"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

好",才是"诗可以怨"一个明确的注脚。在这篇文章里,钱先生旁征博引,用大量材料令

人信服地说明中国和西方都认为最动人的是表现哀伤或痛苦的诗,很多诗人和理论家在

说明这一点时不仅看法相近,而且取譬用语也常常巧合,这就指出了比较诗学中一个根

本性的规律。钱先生认为,研究中国古代的文艺理论不仅要读诗话、词话、曲论之类的

专门文章,还应当留意具体作品甚至谣谚、训诂之类,因为很多精辟见解往往就包含在

那片言只语当中。研究文论还应留意画论、乐论,象文论中品诗言"韵",就是取譬音乐

而最早见于谢赫论画的"六法",这与印度和西方文艺理论中以不绝余音喻含蓄有致的韵

味,如出一辙(参见《管锥编》第四册,第1352页)。同时,对于脱离创作实践的空头理

论,钱先生不甚可许。他强调从事文艺理论研究必须多从作品实际出发,加深中西文学

修养,而仅仅搬弄一些新奇术语来故作玄虚,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毫无补益;他举了一些

现代法、美文论家滥用"结构主义"的例子,批评了象克利斯蒂瓦(Julia Kristeva)这样

一类人的理论。

各国文学要真正沟通,必须打破语言的障碍,所以文学翻译是必然的途径,也是比

较文学所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钱先生在《林纾的翻译》(见《旧文四篇》)一文中,对

文学翻译问题提出了许多见解,认为"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

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

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钱先生在谈到翻译问题时,认为我们不仅应当重视翻译

,努力提高译文质量,而且应当注意研究翻译史和翻译理论。在各国翻译史里,早期的

译作往往相当于译述或改写,以求把外国事物变得尽量接近"国货",以便本国读者容易

理解和接受。严复译赫胥黎《天演论》,态度不可谓不严肃,"一名之立,旬月踟蹰",

但实际上加进了许多译者自己的阐释。林纾根本不懂外文,他的译作是根据别人的口述

写成,遇到他认为原作字句意犹未尽的地方,往往根据自己作文标准和"古文义法"为原

作者润笔甚至改写。英国十六、十七世纪的翻译,这种改译的例子也很多,《剑桥英国

文学史》及马蒂生(F.O.Matthiessen)、斯宾干(J.E.Spingarn)等人都有论述。黑格尔《

美学》第一卷第三章有论剧作家处理题材的不同方式一节,说法国人出于对本国文化的

骄傲(aus dem Hochmut),把外国题材一概本国化(sie haben sie nur nationalisiert

)。这和施莱尔马赫(F.D.E.Schleiermacher)论翻译分两派的话正相发明:一派让作者安

然不动,使读者动身上外国去,另一派让读者安然不动,使作者动身到本国来。意大利

诗人列奥巴蒂(GiacomoLeopardi)论德、法两国的翻译不同,和于两国语言性质的不同,

也和黑格尔的话印证。钱先生用黑格尔《美学》中的论述来谈论翻译问题,显然是把翻

译当成一门艺术来看待,因此适用于其他艺术的美学原则,也应当适用于文学翻译。就

目前情况看来,我们对翻译重视得还不够,高质量的译文并不很多,翻译理论的探讨也

还不够深入,这种种方面的问题,也许我国比较文学的发展会有助于逐步解决。

比较文学在我国真正引起学术界普遍注意,可以

说是最近几年内的事,而一旦大家

注意起来,希望促其进一步发展的时候,对于比较文学的性质、内容、方法等等理论问

题,就有探讨的必要。钱锺书先生借用法国已故比较学者伽列(J.M.Carré)的话说:"比

较文学不等于文学比较"(La littérature comparée n'est pasla comparaison,lit

téraire.)。意思是说,我们必须把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的比较文学与纯属臆断、东拉西

扯的牵强比附区别开来。由于没有明确比较文学的概念,有人抽取一些表面上有某种相

似之处的中外文学作品加以比较,既无理论的阐发,又没有什么深入的结论,为比较而

比较,这种"文学比较"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实上,比较不仅在求其同,也在存其异,

即所谓"对比文学"(contrastive literature)。正是在明辨异同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认

识中西文学传统各自的特点。不仅如此,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应能加深对作家和作品的

认识,对某一文学现象及其规律的认识,这就要求作品的比较与产生作品的文化传统、

社会背景、时代心理和作者个人心理等等因素综合起

来加以考虑。换言之,文学之间的

比较应在更大的文化背景中进行,考虑到文学与历史、哲学、心理学、语言学及其他各

门学科的联系。因此,钱先生认为,向我国文学研究者和广大读者介绍比较文学的理论

和方法,在大学开设比较文学导论课程,是目前急待进行的工作。同时,他又希望有志

于比较文学研究的同志努力加深文学修养和理论修养,实际去从事于具体的比较研究,

而不要停留在谈论比较文学的必要性和一般原理上。正象哈利·列文(Harry Levin)所说

那样,Nuncage:是时候了,去实际地把文学作比较吧。

一九八一年六月

张隆溪

浅谈对语言学的认识

浅谈对语言学的认识 语言学如同它研究的对象——人类语言那样普通显现,没有什么特别艰涩的,这是大多普通人在第一感观中的认识。这样可以说是将语言学简单而且表面化,这是肤浅的理解,如此这样,就无法深刻的探索得语言学的本质。 那为什么大家会如此的认识而且还很固执的笃信自己的判断 呢?这是因为视野,大众只是看到了语言在自己存在的时代,自己生活的群体间的交流。也就因为视野决定了对语言格局的把握,决定了对语言区间的把握。 语言的区间存在多样性,有历史的区间,有地域的区间,特别还有未来的区间,而种种区间间有距离,有距离也就构成了交流的障碍。单从语言讲,它是用来沟通人类情感的,它是人类感情、思想、智慧的载体,而一种天然的距离阻隔了今日与历史的对话,本土与异域的交流,今天与未来的传承,那么语言学作为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就为消除这种障碍构筑彼此对接的轨道,以一种平台使他们交流畅通。交流才是语言的本质,交流流畅是语言学的功能所在。 我们若只认识到语言学在人类语言交流的本质职能,也无法深刻的理解语言学,而只是使语言学平面化,不能使其主动影响社会交流的功能,也就削减了它的职能。我们还要在语言发展的轨迹上,以一种科学态度审视,揭示其本质。 语言不仅是讲述客观事实,而更重要的是那是人类情感表达的载体。语言在传递中发生了变化,如遗失现象,还特别的是反义现象,

这些特点也就是语言学存在的意义,那么情感就为语言的发展的隐性动力,而情感抉择是人类价值观,世界观的外征,是自我意识的展示。这就是我们依语言的表现特征探知一个时期一个人群的情感特征,从而解读他们的心理。

语言的发展当然不只在主观因素,还有众多客观因素,而客观因素的共同特征就是:语言的不通存在,他们彼此要在碰撞中融合。例如我们中国语言,我们普通话是以北方语调为基础,而就在北方语言区上也依然存在历史进程中传递下来亦然消失的语言的痕迹,特别表现在口语上,更具体讲如陕西人说“快”它不是一个字,而是一连串的“音读”我们即就是用音标也无法注明。 语言学作为研究人类语言的学科,在不同历史环境下其研究的主体也发生变化,最早期以研究古代文献和书面语为主,由此,在教育部发达历史环境下,以此沟通学习者与先贤们智慧、情感上的共鸣。而今天,我们语言学则以当代语言和口语为主,为何?因为今天教育的发达普及,群体间拉近了沟通交流的重心,那么彼此重合度高了,而促使这一切发生的一个原因就是全球一体化,文化碰撞成为了一种必然,而彼此的抵触融合在所难免。我们的语言体系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从而引进了音标,此为国际通用。还有在文化融合中我们自己的主观努力的结果,也是彼此有借鉴。如字体我们由过去繁体字表象功能更强,而简化字叙述性更强。而音标的引入,还有我们语言教育的一种取向,使我们汉语与英语这两种语言体系有彼此影响。用音标字母表示词语,而且还有讲汉语总是掺杂英文单词,这已是

比较文学相关的论文例文

比较文学相关论文参考例文 比较文学大致可分为法国的影响比较文学、美国的平行比较文学、俄苏的类比比较文学和中国的阐发比较文学等四大派别。下文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比较文学相关论文参考例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比较文学相关论文参考例文篇1 浅析比较文学的源流 摘要:1829年,法国学者阿?福?维尔曼首次提出了“比较文学”这一术语,自此,开始了比较文学的研究。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是法国学派,法国学派以一整套理论、方法和操作模式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相当坚实的基础。由于其局限性,法国学派的弊端日益凸显,由此美国学派登场。美国学派以平行研究的方式对作品、现象加以比较分析,探讨并发现其内在联系、共同规律和民族独特性等。 关键词:比较文学 ;研究;源流 一、引言 1829年,法国学者阿?福?维尔曼首次提出了“比较文学”这一术语。1886年英国学者波斯奈特出版《比较文学》一书,该书对文学的本质、相对性、发展的原理、比较研究等许多问题作了精辟的阐述,并从氏族文学、城市文学、世界文学、

国家文学等角度出发,对文学与社会的关系作了比较考察,堪称比较文学的先驱。标志着比较文学已真正成为一门学科。 二、比较文学发展的源流 比较文学是一门研究跨越国界和超越同一文化背景的文学思潮、流派、运动、作家、作品以及和文学发展有关的各种现象的学问。作为一门学科,它和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一样,都是文学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纵观全世界比较文学发展史,我们可以追溯当今比较文学发展的源流。 1、法国学派 按照学者们通常的看法,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是由法国学派所奠定的“影响研究”。法国学派是形成最早、影响较大的一个学派。法国学派的先驱者,如基内、维尔曼和安培等人的讲座和课程,戴克斯特(J.Texte)的第一本专著《让-雅克?卢梭和文学世界主义之起源》为比较文学作为学科的发展并成为大学体制性的课程作出了很好的铺垫。 这一阶段是法国学派的形成初期,它以个体的、创造性的思考和写作为特点,学派、学科意识和学术方向并不是十分明确的。巴登斯贝格曾在《比较文学杂志》中撰写了著名发刊词“比较文学的名与实”。他批判性地总结了学界的观

四川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17年真题

2017年四川大学914中国文学考研真题 ~~~~~~~~~~~~~~~~~~~~~~~~~~~~~~~ 一、填空(1×10=10分) _______年9日,《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从第二卷起,易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开始。 _______说,“要是有人问道,第一个‘十年’中反映着小市民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的是哪一位作家的作品呢?我的回答是叶绍钧!” _______称赞《女神》“真不愧为时代底一个肖子。” 七月选说_______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老舍”这一篇名是1926年8月起在________上发表长篇讽刺小说《老张的哲学》开始使用的。 《二月》的作者是________。 《九十九度中》的作者是________。 周克芹的代表作是________。 田汉建国后创作的戏剧________,塑造了一位敢于为人民鼓舞欢呼的艺术典型。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选自小说________。 二、现代文学名词解释(4×5=20分) 曹七巧 人的文学 曾树生 高晓声 好一计鞭子 三、问答题(15×2=30分) 鲁迅去世于今已八十年了,你如何看待他在新闻学方面的创作实践及影响,请列举其三种文学体裁,分别以具体作品为例 海外有学者说“没有晚清,何来五四?”你如何看待这一说法,晚清文学与五四新文学究竟有无必然联系?请练习史实略加分析。 四、古代文学名词解释(4×5=20分) 春秋笔法 沧浪诗话 说话 笔记 夷坚志 五、简答(10×3=30分) 试述公安派的文学理论。 试评宋人以才学为诗 试析六朝文笔之辩。

浅谈什么是比较文学及其性质

浅谈什么是比较文学及其性质 比较文学一词最早出现于法国学者诺埃尔和拉普拉斯合编的《比较文学教程》一书中,但该书未涉及它的方法和理论。它的流行得益于法国文学批评家维尔曼教授,而比较文学真正作为专业术语被普遍接受是在1865年以后。故而,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肇始于19世纪30年代,正式产生于70、80年代,在20世纪达到繁荣。 学术界关于比较文学的研究有很多,而对于什么是比较文学更是众说纷纭。我国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曾说“比较文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则专指跨越国界和语言界限的文学比较。”季羡林教授也说“什么叫比较文学,顾名思义,比较文学就是把不同国家的文学拿来加以比较,这可以说是狭义的比较文学。广义的比较文学是把文学同其他学科来比较,包括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甚至自然学科在内。” 中国比较文学界泰斗乐黛云教授为比较文学定义是“比较文学是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文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它是历史地比较研究两种以上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相互关系的学科。比较文学不同于各民族文学,也不同于总体文学。它不研究一种有自己在内的传承关系的民族文学,也不探讨全世界各民族文学共同存在的最普遍的根本规律。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也不同于一般文学研究中的比较方法。后者是认识文学现象时所采用的一种途径和方法;前者则有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目的、范围,有自己独立的发展历史和独立的研究方法。” 总之,比较文学是一门运用比较方法研究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

家之间文学以及文学和其他艺术形式,其他意识形态关系的社会学科,它是文学研究的一支。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自己特殊的本质。其基本性质表现为:跨越性、比较性、文学性、开放性。 跨越性是比较文学首要的质的规定性。比较文学是一种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由此可见,比较文学跨越了四个界限,即:民族、语言、文化、学科。因此,跨越性是比较文学的区别性特征之一。 比较性是比较文学最基本的学理范畴,也是比较文学的基本性质之一。比较和类比思维是人类思维中最基本的形态和方法,并不为比较文学所独有。但对于比较文学而言,比较却是它须臾不可或缺的手段和方法,是它的基本立足点,更是一种强烈的自觉意识。在比较文学中,比较文学作为思维方式,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方法论上的意义,不再是普通学科研究中的比较手段,而是世界文学和全球化时代的一种思维方式用于比较文学研究的产物。 文学性是比较文学的又一性质。文学性是比较文学最本质的规定性。它决定学科的性质和类属,即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的一种。这样,就把比较文学同比较文化、比较哲学、比较教育学和比较宗教学等研究区别开来。因此,作为一种文学研究,比较文学的文学性应该是不言而喻的。 开放性是比较文学的最根本的特征。任何文学作品的存在和发展都不是孤立的,它必然与一定的自然、社会、历史、文化等各种因素

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后现代理论与比较文学)【圣才出品】

第1章后现代理论与比较文学 1.1 复习笔记 一、后现代理论与非文学化、泛文化化 (一)解构派理论对比较文学的消解 从根本上说,解构派理论对比较文学的消解来自对文学和文学研究的消解。 1.文学观念的发生和变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1)长期以来,无论中外,文学的涵盖面都是非常宽泛的。 (2)文学这一相对独立的领域像别的领域一样,近几十年来受到后结构主义思潮的巨大冲击。一种情形是从对语言本身的怀疑导致对文学的否定。 (3)语言是有缺陷的,它不足以表达人类最精妙、最深沉的感情,甚至无法说明一朵花的神秘,因此,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也就是虚幻的。 (4)文学自身的失落,文学和非文学的界限丧失,导致文学研究也失去了存在的前提。于是种种“超批评”大量涌现。 2.文学的非文学化 (1)文学自身本质特征的丧失; (2)文学边界向文化领域无限延伸,文学研究被文化研究取代的倾向。 3.文学的“泛文化化” (1)文学的“泛文化化”的含义“文学边界向文化领域无限延伸,文学研究被文化研究取代的倾向。

(2)文学泛文化化的原因 ①与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相关的符号学、叙事学把文学研究变成语言学研究 它们过分注重语言本身的问题,而往往忽视文学的审美特征,把文学文本等同于任何一种文本,这样,文学文本就有了文化文本的性质。在这种情况下,文学研究被语言学研究取代。 ②新历史主义对后结构主义等思潮非历史化倾向的反拨 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历史主义是对后结构主义等思潮非历史化倾向的反拨,但在如何对待历史的问题上却不可避免地接受了后结构主义的影响。新历史主义不仅颠覆旧历史主义关于历史真实、确定性等观念,而且采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把整个人类文化作为研究对象。新历史主义的创造者是葛林伯雷。 ③女性主义是从女性角度出发的一种理论 女性主义早期阶段较多关注文学,但后期则逐渐转向文化的各个领域。新马克思主义继承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其关注的焦点始终在社会文化层面上,因此二者对文学的巨大影响也必然导致文学研究向文化领域转移。 (二)比较文学研究中的非文学化和泛文化化倾向 1.比较文学研究中的非文学化和泛文化化倾向的原因 (1)比较文学本来就是一门跨民族文学、跨学科、跨文化的学问,其研究领域似乎比任何一门人文学科都要大。由于比较文学自身理论的不完善,加上解构大潮的冲击,它的研究近年来迅速向更大的领域扩展,研究的重心已经转移到文化的层面。 (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比较文学主要是影响研究,六七十年代的比较文学主要是平行研究,八九十年代的比较文学则主要是文化研究了。

浅谈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浅谈网络流行语的特征

浅谈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浅谈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浅谈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浅谈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论文关键词网络流行语特征 论文摘要网络流行语是网络社会这个虚拟的世界中最流行的用语,它不同于现实中的语言,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本文主要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网络流行语,讨论其不同于现实语言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0引言窗体底端 所谓社会语言学,“它是语言学的重要分支之一,顾名思义,就是研究语言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①从一门语言诞生之日起,它就不再是孤立着的,而是同社会密切相关的,并随着社会的前进而不断变化发展。而我国是一个拥有4.2亿网民的国家,由网络所构成的虚拟社会日渐庞大,在这个网络社会使用的网络流行语也自然而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仅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分析,总结出其不同于现实语言的一些区别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形成的原因。 1特征 (1)从语言全民性的角度来看,有些网络流行语体现了汉语普通话里的谐音现象。“语言作为最重要的社会交际工具,属于社会的所有成员。语言既不是由社会的某些集团或个人创造的,也不由某些集团和个人所专用;语言对于社会的全体成员来说是共同的,是各种社会集团通用的交流沟通的工具。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语言的全民性。”②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每个汉族人都有使用普通话的权利。在网络社会同样如此,网络社会也是一个巨大的统一的语言社群。只有使用普通话才不会引起交际障碍。有些网络流行语甚至直接利用普通话中相谐音的词汇。例如“豆你玩”“蒜你狠”等词,都是利用谐音的方式反映了菜价普遍上涨的客观事实,也反映了这种现象对老百姓正常生活的不良影响。这种故意改变“能指”与“所指”对应关系的方式,既生动形象又不乏力度,最重要的是这种谐音所有人都听得懂,这也是它能够快速传播和流行的基本条件,反映了语言的全民性。 (2)从语言地域变体的角度来看,有些网络流行语直接受方言的影响。所谓地域变体,简单说就是指不同地区的方言。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交流是通过有声语言,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方言中可能读音不同,但书面文字还是相同的,例如“鞋子”在有的方言中读成“孩子”,但书面语写出来都是“鞋子”这两个字。而在网络交际中,语言没有声音,全部由文字所代替。但网民来自全国各地,出于自身习惯,他们常常会根据自己方言的读音来书写词汇,这就创造出了若干个没有任何关联的语素拼凑起来的新词。 例如有的人把“非常”写成“灰常”,这说明这个地区的人h和f不分;有的人把“感觉”写成“赶脚”,这出自湖南一带的方言。久而久之,这些词就成了网络流行语,

比较文学概论讲义

比较文学概论讲义 孙丹 第一章发展论 第一节全球化与比较文学多元化语境 1、广为流行的全球化概念着重描述的是一个历史过程,在些过程中各种社会因素和关系在空间上不断扩展,人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以及社会力量的作用表现出洲际(或区域之间)的特点。全球化的特征在于其共时性,具体而言就是空间上的世界压缩和地域联结。 2、比较文学将从一种国际的视域研究所有的文学,在研究中有意识地把一切文学创作与经验作为一个整体。在这种观念中,这种文学就与独立于语言学、人种学和政治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完全相等(雷纳·韦勒克)。 3、文化全球化的论题涉及到文化帝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即全球化与本土化),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文化同质与文化多元等关切到文化自身的讨论。 4、大众文化:特指进入到后工业社会时兴起于城市的,以全球化的现代(电子)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能复制的,以市场消费为导向的,引导大众潜藏的思想意识的当代文化形态。 5、多元文化主义强调的是种族上、文化上有差异的族群的独特品质,其观点的基础是文化相对主义和历史主义。全球地方化:即所有全球范围的思想和产品都必须适应当地环境的方式,而那种洞悉全球与本土的辩证关系的思想遂被称作全球地方主义。 第二节西方比较文学发展史的渊源 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欧洲,其标志是学科理论和方法的逐渐确立,学术团体和一批专业研究队伍的涌现,以及专业学术著作和专业刊物的出版。

线索:古罗马文学模仿古希腊文学——中世纪欧洲的文化共同体以及后期各民族文学差异的对比,晚期文艺复兴运动——近代法国启蒙运动使各民族之间的接触更加活跃:伏尔泰、莱辛——格林兄弟(童话、神话)——斯达尔夫人《论德国》——歌德“世界文学”——1866英波斯奈特《比较文学》;1877德科赫《比较文学杂志》;1895法戴克斯特《让·雅克·卢梭和文学世界主义之起源》;1897比较文学常设讲座“文艺复兴以来法国文学对日耳曼文学的影响”等。 2、学科发展历程:早期,法巴尔登斯伯格、梵·第根(《比较文学论》)、伽列,注重影响研究。 1954年“国际比较文学协会”(ICIA)诞生。 1955年第一届国际比较文学大会在威尼斯召开。 1958年第二届国际比较文学大会在美国教堂山召开。标志比较文学的研究中心从欧洲转移到美国。 耶鲁大学教授雷纳·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危机》,指出未明确课题与方法。 (法)艾田伯《比较不是理由》;(美)勃洛克《比较文学的新动向》,强调“人文主义”。 (美)亨利·雷马克《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能》(1961),确立了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在比较文学中的地位。 (荷)佛克马《比较文学和新范式》(1981),反驳雷马克,强调方法论。 ()韦斯坦因《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向哪里去?》 (美)伯恩海默《跨世纪的比较文学》:一是放弃欧洲中心论,二是研究重心由文学转向其他话语形式。 (法)艾田伯《比较不是理由》、《中国之欧洲》。

新版海南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经验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

备考的时候唯一心愿就是上岸之后也可以写一篇经验贴,来和学弟学妹们分享这一年多的复习经验和教训。 我在去年这个时候也跟大家要一样在网上找着各种各样的复习经验贴,给我的帮助也很多,所以希望我的经验也可以给你们带来一定帮助,但是每个人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都不相同,所以大家还是要多借鉴别人的经验,然后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坚持到底! 时间确实很快,痛也快乐着吧。 我准备考研的时间也许不是很长,希望大家不要学我,毕竟考研的竞争压力是越来越大,提前准备还是有优势的,另外就是时间线只针对本人,大家可以结合实际制定自己的考研规划。 在开始的时候我还是要说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就是你要想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考研,想明白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你是靠自我驱动,是有坚定的信心发自内心的想要考上研究生,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内心煎熬,在复习的过程中知道自己不断的靠近自己的梦想。 好了说了一些鸡汤,下面咱们说一下正经东西吧,本文三大部分:英语+政治+专业课,字数比较多,文末分享了真题和资料,大家可自行下载。 海南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初试科目为: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14)文艺理论基础(含西方文艺理论、中国古代文 (880)比较文学基础 参考书目为:

《文艺理论基础》 1.《比较文学》陈惇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乐黛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钱理群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十三讲》吴晓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本)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先说一下我的英语单词复习策略 1、单词 背单词很重要,一定要背单词,而且要反复背!!!你只要每天背1-2个小时,不要去纠结记住记不住的问题,你要做的就是不断的背,时间久了自然就记住了。 考察英语单词的题目表面上看难度不大,但5500个考研单词,量算是非常多了。我们可以将其区分为三类:高频核心词、基础词和生僻词,分别从各自的特点掌握。 (1)高频核心词 单词书可以用《木糖英语单词闪电版》,真题用书是《木糖英语真题手译》里面的单词都是从历年考研英语中根据考试频率来编写的。 核心,顾名思义重中之重。对于这类词汇,一方面我们可以用分类记忆法,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用比较记忆法。 分类记忆法,这种方法指的是把同类词汇收集在一起同时记忆。将同类词汇放在一起记忆,当遇到其中一个词时,头脑中出现的就是一组词,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增强了我们写作用词的准确度和自由度。例如:damp,wet,dank,

2019厦门大学考研701语言文学基础与861语言学复习全析(真题答案)

2019厦门大学考研701语言文学基础与861语言学 复习全析(真题答案) 《2019年厦门大学考研701语言文学基础复习全析(含历年真题答案,共四册)》由群贤厦大考研网依托多年丰富的教学辅导经验,组织教学研发团队与厦门大学优秀研究生合作整理。全书内容紧凑权威细致,编排结构科学合理,为参加2019厦门大学考研同学量身定做的必备专业课资料。 《2019年厦门大学考研701语言文学基础复习全析》全书编排根据厦门大学考研参考书目: 黄伯荣《现代汉语》 王力《古代汉语》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朱栋霖《中国现当代文学史1917-1997》(上、下册) 李明滨主编:《世界文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资料将结合提供的往年厦大考研真题内容,帮助报考厦门大学考研的同学通过厦大教材章节框架分解、配套的课后/经典习题讲解及相关985、211名校考研真题与解答,帮助考生梳理指定教材的各章节内容,深入理解核心重难点知识,把握考试要求与考题命题特征。

通过研读演练本书,达到把握教材重点知识点、适应多样化的专业课考研命题方式、提高备考针对性、提升复习效率与答题技巧的目的。同时,透过测试演练,以便查缺补漏,为初试高分奠定坚实基础。 适用院系: 中文系: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 台湾研究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台湾研究(台湾文学方向) 海外教育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适用科目: 701语言文学基础 内容详情 本书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内容: Part 1 - 考试重难点与笔记: 通过总结和梳理李明滨《世界文学简史》、朱栋霖《中国现当代文学史1917-1997》、《现代汉语》(黄伯荣增订五版)、《古代汉语》(王力校订重排本)、《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第三版)各章节复习和考试的重难点,建构教材宏观思维及核心知识框架,浓缩精华内容,令考生对各章节内容考察情况一目了然,从而明确复习方向,提高复习效率。该部分通过归纳各章节要点及复习注意事项,令考生提前预知章节内容,并指导考生把握各章节复习的侧重点。

外国语言学研究浅析

外国语言学研究浅析 发表时间:2019-01-09T14:51:10.547Z 来源:《青年生活》2018年第11期作者:何嘉熹[导读] 近几年来,世界经济发展快速,国家交流日益争增多。外国语言学的研究显得更为重要。 摘要:近几年来,世界经济发展快速,国家交流日益争增多。外国语言学的研究显得更为重要。本文中提出我国外国语言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并提出在进行外国语言学研究的过程当中要以充实理论研究,提高实践研究价值为原则,同时也要立足整体,拒绝片面化的研究,并与汉语学的研究学者多沟通交流的建议,以期能够助力我国外国语言学的研究工作。 关键词:外国语言研究;语言体系;语言理论 一、研究的意义 如今社会快速发展,各个国家无论在商业上还是文化上融合的层次越来越深入。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国际交流与合作离不开沟通,而沟通离不开语言。所以从实践意义上来讲,做好外国语言学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从理论意义上来讲,外国语言学的研究有利于溯源历史发展的进程以及为后来学者留下语言学理论的研究痕迹。 二、外国语言学研究现状分析 语言学研究体系在我国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汉语也就是我们的母语语言体系的研究,第二类是外国语言学的研究体系。这两类研究目前在我国尚无交集或者交集较少[1],研究汉语体系理论的专家很少或基本不会涉足外语体系的理论研究,反之亦然,研究外语体系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也基本不会涉足汉语体系理论研究。这两个体系基本是两个独立的体系,同时两个体系的理论研究人员也基本属于独立的体系机构。 三、外国语言研究出现的问题探讨 3.1 外国语言研究方法片面化 语言体系理论本身就是一体的,虽然不同语言体系产生的历史及环境不同,但是语言的功能是一致的,都是起到表达和交流的作用。但是在外国语言学研究的现状分析里面可以看到,各个专家学者把汉语理论体系与外国语言体系完全独立开来,当成两个完全不相关的语言体系来研究,那么在某种层面上就限制了外国语言理论的研究,同时也限制了汉语理论体系的探究工作。这样就会造成我们在语言理论体验研究方面缺乏全面思考问题的角度,造成理论研究趋于片面化。 3.2 外国语言研究内容缺乏高瞻远瞩 做理论研究,一定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探索更多的未知领域。在科研领域,所谓的巨人肩膀就是指不同学者的已有的研究内容,学术是根据大量的文献阅读及学习从而掌握当今外国语言研究的方向及基本思路,然后经过文献梳理去提出之后语言理论的研究方向。同样外国语言研究需要高瞻远瞩,不能一直研究已经很成熟的理论知识,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新的观点和新的研究角度。 3.3 外国语言研究缺乏实践支撑 虽然外国语言研究不像工程研究那样能够很快的应用到实践中去,但是外国语言的研究依然不能脱离实践的基础[2]。研究工作最重要的作用是服务于人类实践的发展,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与桥梁。目前我国外国语言研究大多脱离实际,做一些看似高大上实质对实践没有指导意义的研究工作,那么就失去了学术研究最基本的意义。语言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沟通工具,如果没有实践的研究意义,那么也就没有研究的必要性。 3.4 脱离语言环境的研究 每种语言体系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语言的使用环境,我国外语研究工作最容易忽视的就是该项语言产生的背景及语言环境。比如我国的汉语研究,有这样一句古话“十里不同音”,相隔十里远的距离,也就是五公里的距离都会产生不同的发音体系,这跟语言产生的背景及环境有很大的关系,那么外语也是这样的,不同的环境会造成不同的发音,甚至同一个词汇也有不同的意义。而我们的外语研究工作大都在研究普适性的理论体系,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语言的多样性研究。 四、我国外国语言研究的几点建议 根据之前的分析,我国外国语言研究存在研究角度片面化,理论研究缺乏高瞻远瞩又脱离实际应用基础以及脱离实际语言应用环境的问题。在这一章将根据这些问题来探讨一下我国外国语言研究在之后的研究工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4.1充实理论研究,立足实践应用 学术研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做到“顶天立地”[3],所谓的“顶天立地”就是在做学术研究的过程中既要具有高瞻远瞩的理论研究目光,能够在理论上去充实现有的研究体系,把握最新的研究方向。同时也要立足于实践应用,能够将相应的理论研究成果落实到实践当中去。那么,外国语言研究也是如此,在外国语言研究过程中,所谓的“顶天”就是新的语言体系的发掘和探索,新的语言研究方法的探索以及新的外国语言研究方向的把握。所谓的“立地”是指是否能够助力与现实的语言交流与沟通,还有是否能够应用于外国语的教学实践当中去。充实理论知识研究,立足实践应用是外国语言研究学者研究的原则。 4.2 立足整体,拒绝片面化研究 在之前的内容当中提到,我国把外国语言研究跟汉语语言研究完全独立开来,这种现象会导致语言体系的研究趋于片面化。语言体系的构建本身具有很多的相似性,都与语言产生的环境与背景,历史的发展与延续有很大的关系。那么完全独立的研究就阻碍了不同语言体系之间的相互借鉴与相互融通工作,而且还容易导致研究时不能把研究的视角放的更加的全面。所以在之后的研究工作中,可以多进行一些不同语言体系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的交流活动[4]。把不同的语言研究体系放到一起研究,去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拓展外国语言研究的思路与研究角度。 五、结论 综上所述,外国语言研究工作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但我国外国语研究工作存在研究片面化,研究角度不够全面以及脱离实践价值等问题。因此,在之后的外国语言研究工作中要与汉语语言的研究工作的学者相互交流,同时还需要在做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外国语言研究的实践价值。

比较文学论文范文精选范文2篇

比较文学论文范文精选范文2篇 比较文学论文范文一:瑶族文学植入比较文学教学思路 [摘要]比较文学课程的教学,离不开丰富的跨文化、跨语言、跨区域的实例。将当代广东瑶族文学植入比较文学的教学中,既能形成较有岭南特色的少数民族比较文学教学,又能彰显教学改革实践中比较文学课程的民族文化资源整合特色。本文就此展开教学实例研究,以期实现比较文学特色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比较文学教学;瑶族文学;实例研究 比较文学课程是当代高校中文系课程中较为重要的一环。比较文学相对其他分门别类的文学课程而言,其最鲜明的课程特色是跨文化、跨语言、跨国别、跨区域,这一课程特色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的通识指向,区域特色资源整合利用到比较文学的教学之中,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广东高校的比较文学教学中,将瑶族文学植入比较文学的课程实践,有着广泛的学科基础和地缘优势。从教学对象来看,学生中的少数民族学生群体,大多来自广东省连南、乳源等瑶族自治县的瑶族学生,其对民族文学加入教学内容的接受也更为清晰。因此在比较文学课程中,结合少数民族文学、尤其是当代瑶族文学与文化的内容,是可行而且必要的。本文试图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全方位展示比较文学教学与当代广东瑶族文学相结合的教学实例研究。 一、教学目标

无论在以文学文科为主的高等院校,还是师范类高等院校,以及综合类普通本科院校,比较文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始终有着通识教育的帽子。因此教学目的并非功利,也并不明确具体。本人在教授比较文学的课程中,既经历过作为选修课的比较文学教学,也经历过作为必修课的比较文学教学。中文专业本科和中文师范专业本科的课程设置有所不同,虽然都有比较文学的课程,但前者是作为必修课程设置,而后者是作为选修课程设置,因此教学目标也因课程设置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本人曾经参考了部分高校比较文学教学的实例,力图克服学生因教学目标不甚明确而产生的学习难题。比较文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反馈该如何看待这门学科的意见。不仅是教材五花八门,而且类似于古代文学教学纲要的材料也良莠不齐。由于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的疑虑随比较文学课程设置之初就存在。本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力求培养学生对于文学的比较意识,对于不同文化的宽容接受,以及在日后科研过程中较为敏感的思维方式。相对于集中讲解枯燥理论和单纯灌输西方文化的单调性,本人发现,从区域特色出发,加入少数民族文学文化的内容,显然更能提高学生对于比较文学的兴趣和学习的效率。在参考其他民族类院校比较文学的课程中,本人发现,以罗庆春教授为主导的西南民族大学的比较文学课程研究较有特色。西南民族大学在比较文学教学中,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置于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中与外国文学进行比较研究,特别是与境外少数族裔文学如拉美文学、印第安文学、黑人文学、亚洲各国文学等的比较研究,致力于通过对民族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推动中外文化的平等对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复试试题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复试试题 09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复试过程 1.关于英语 英语不难,有的同学只是做了一下自我介绍就ok了。也有的同学被问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喜欢哪个方向?为什么喜欢这个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西方文学方向的同学被老师问到一些名作的英文书名,比如,《野性的呼唤》等。 2.抽题目回答问题。 一般有十分钟的准备时间,题目涉及比较文学,西方文学,东方文学。我所知道的题目有: 比较文学的实证研究是否还有必要?为什么? 简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小说理论。 (1)关于维吉尔的《埃涅阿斯记》,并与《荷马史诗》比较。 (2)关于王国维的。 (3)关于《红字》中的加尔文教,以及比较文学中是否可以研究文学与宗教的关系,为什么? (4)关于《雪国》的。 (5)有人认为《源氏物语》是一部贵族没落史,有人认为它是男女情爱史,你更赞成哪种看法?为什么? (6)对汉文学、域外文学等一些名词的区分。 (7)简爱与伯莎是不是简爱一个人的两个方面?为什么?

总共十四道题,每人有一次重选的机会,但不会重复,我就想起了这九道。 3.老师提问 一般都是问你喜欢的作家作品,你自己先说,再根据你说的内容提问相关知识 4.今年的形势 今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在文学类专业中复试分最高,353分。复试的时候,从一个北师本校的学生那里了解到以下信息:今年总共保送了8个,要从参加复试的14人中选取9个,其中这复试的14人中有两个是来自北师文学院。 2008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复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希腊化”时期 2、大学才子派 3、《茨冈》 4、威塞克斯小说 5、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6、《第二十二条军规》 7、《万叶集》 8、《戈丹》 二、简答题: 1、托尔斯泰小说的艺术特点。 2、加缪《局外人》的思想艺术特征。 3、卡夫卡《变形记》的艺术特点。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复习资料 1、比较文学的定义是什么 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2、简要谈谈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是比较文学得以存在的立身之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同源性。在以同源性为突出特征的影响研究的可比性中影响的种类、影响的途径和接受的实证性方式就成为法国学派比较文学具体的研究内容。除此以外的一切比较文学研究由于缺乏同源性法国学派均否认其属于比较文学。由于在法国学派那里可比性已被人为限制到很小的领域内显而易见这并不是比较文学可比性的全部。 2变异性。出自同源的文学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传播与交流中在语言翻译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文本层面、文化层面产生了文化过滤、误读与“创造性叛逆”产生了形象的变异与接受的变异甚至发生“他国化”式的蜕变这些都是变异学关注的要点在这里差异性成为可比性的核心内容。 3类同性。比较文学发展到以平行研究为特征的美国学派时影响研究的束缚便得以突破。可比性的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类同性和综合性作为平行研究可比性的特征凸现出来。平行研究的对象是彼此毫无直接影响和亲缘联系的不同国家或民族间的文学。因此类同性所指的是没有任何关联的不同国家的文学之间在风格、结构、内容、形式、流派、情节、技巧、手法、情调、形象、主题、思潮乃至文学规律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相似和契合之处。而综合性则是立足于文学以文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比较的一种交叉关系。因此平行研究的可比性就在于类同性与综合性。 4异质性与互补性。异质性与互补性的可比性主要是从跨文明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的角度来说的因为法、美学派均属于同一欧洲文化体系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而随着比较文学发展到以跨文明研究为基本特征的第三阶段异质性作为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又凸现出来。在跨越异质文化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如果忽略文化异质性的存在比较文学研究势必会出现简单的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的比较前者使得中国文学成为西方观念的注脚本而后者则是一种浅层次的“XY”式的比附。因此在跨文明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异质性”是其可比性的根本特征。但“异质性”必须与“互补性”相联系起来。换句话说研究异质性是为了达到互补性。异质性的内容包括文明原生性、独立性只有明确意识到这种特征的存在东西方对话才能得以进行东西方文学才能实现互补。由于多元性是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观念由此才能在中西比较文学及东方文明之间如中国与印度等文学比较研究中使被比较的对象互为参照从浅层次的同异比较向深层次的文化探源发展为实现交互性和总体性奠定基础。交互性则是在上述基础上对被比较的对象进行互释、互证、互补式研究这样最终才能达到总体性。由互补性而达到的总体性原则可以说是对比较文学发展的最高层次的探索也可说是对比较文学诞生初衷的最彻底回归。 上述四类可比性有时是交织在一起的在具体比较研究中不应机械地强行分割开来。 3、什么叫流传学试分析它的特征及研究范围。 流传学也称誉舆学是传统的影响研究模式之一。1931年法国比较文学学者梵第根首先将它引入了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使之成为比较文学实践中的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基本方法。它的主要特点就是从给予影响的放送者出发去研究作为终点的接受者的“他者“情况包括文学流派、潮流、作家及文本等在他国的际遇、影响及被接受的情况。 就本质而言流传学是“实证性”的“文学关系”研究。因此其特征表现为研究方法具有实证性研究对象是文Ч叵怠J紫攘鞔а芯康摹拔难Ч叵怠笔嵌嘣难Ч叵怠h蟮诟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名称: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代码:050108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要求学生通过两年的系统学习,掌握比较文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在全球化视野中了解中外文学的历史和现状,熟悉有关作家和作品,熟练运用一门外语阅读和翻译文献资料,撰写有关研究论文。本专业旨在培养能胜任高等学校、科研机构、文化管理、文化产业部门、新闻出版单位、国际文化交流机构工作,知识面宽,适应性强的高素质人才。 二、研究方向: 1,比较文学理论与方法 2,中外文学-诗学比较 3,国际文化交流 三、培养模式及学习年限: 全日制、2年。 四、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 必须修满28个学分,其中公共课程7学分,学位必修课程8学分,学位选修课10学分;教学和科研训练2学分,前沿讲座1学分。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课程说明 第一部分专业必修课 课程编号:07002201 课程名称:西方文论 学分:2 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旨在加深研究生对西方文学观念的理解,探究西方文学生发的原理,熟悉西方文学创作的特点,掌握西方文学批评的特点,为他们撰写学位论文奠定西方文学理论的知识结构,也为他们今后准确而熟练的翻译实践和提升经验的理论深造做出思想方法的理论铺垫。这是了解西方文学何以如此的理论通道,也是翻译、借鉴西方文学思想的一条必由之路。 使用教材:张秉真、章安祺、杨慧林著:《西方文艺理论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 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古希腊文艺理论; 2,古罗马文艺理论; 3,基督教文艺理论; 4,文艺复兴时代及其理论; 5,17世纪古典主义文艺理论; 6,启蒙主义文艺理论; 7,德国古典主义美学; 8,19世纪浪漫主义文艺理论;

简述比较文学的定义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雏形发展到今天,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和其他学科一样,它也有自己的本体定义、性质、研究对象与范围、研究方法与意义。自从将比较文学视为一种文学研究起,学术界对比较文学的定义始终存在着见仁见智、难分轩轾的争议。但是,比较文学作为一门严肃的学科,仍要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 比较文学的定义必然要包括学科的目标、实质、方法、对象等,又要求简明扼要。比较文学是一门以探究人类文学共同规律和民族文学特色为宗旨,以跨文化研究为实质的文学研究。它以对话作为方法论基础,对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之间的历史事实关系、美学价值关系以及学科交叉关系进行汇总的研究。 第一,比较文学以探究人类文学共同规律和民族文学特色为宗旨。 作为比较文学的宗旨是任何其他形式的文学研究所不能取代的。一般的国别文学研究,可以在本文化体系内探索文学演变规律,看到民族文学的独特性,但达不到寻求人类文学共同规律的目的。而且其民族文学特色没有其他民族文学的参照比较,也是自说自话,特色更无从谈起。而一般的文学理论研究,研究的只是文学的普遍性规律,以忽略各自民族文学的独特性为特点。只有在比较文学研究中,通过跨文化的文学比较,对人类文学的共同规律和民族文学特色两方面进行研究。在比较文学研究中,这两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互为表里,互相依存,两者不容分割。 第二,跨文化研究是比较文学的实质 不少人定义比较文学时,用跨国界、跨语言、跨民族、跨学科等来界定,但跨文化才是实质。它是确定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的根本依据,跨国界、跨民族、跨学科都不是根本依据。蒙藏民间文学没有跨国界,但这是比较文学;英美文学没有跨语言,但这是比较文学;印度祖先与伊朗祖先都是雅利安人,虽没有跨越民族,但他们的古代文学比较却是比较文学研究。这里的跨文化研究有两层含义,一是跨越文学所属的文化体系,一是跨学科。 第三,比较文学以对话作为基础。 这里强调比较文学研究在方法论上的沟通平等的意识,不同文学传统之间的对话,这是比较文学得以存在的前提。 第四,比较文学对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之间的历史事实关系、美学价值关系以及学科交叉关系进行汇通的研究。 这里概括的指明了比较文学研究的三种主要类型,即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特别强调这里指出的汇通研究,这里的汇通,强调的是对研究的两方或多方都要具有整体的贯通的理解和把握,不是就事论事作局部的、表面的对比比较。这里强调的既是一种研究观点,又是一种高素养要求。

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当代的发展方向

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当代的发展方向 摘要: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贯彻落实“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办学理念。调整课程体系,将原有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培养知识型人才为主的教学模式,调整为以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主的能力型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 关键词:审美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写作能力;应用性 Abstract: Because of the requirement of the social development, the conception of transferring knowledge into capability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the process of specialist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program. To adjust curriculum system is to transfer the original teaching mode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which is paying attention to cultivating knowledgeable wits into focusing on the capabilities of literary appreciation, language communication and writing. So as to improve the applicability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program. Key Words: the capability of appreciation; the capability of language communication; the capability of writing; applicability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十分悠久,但是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对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需求不断增大,对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汉语言文学的传统模式 2O世纪8O年代中期以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按照适应计划经济时代对汉语人才的需要制定的,比较切合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发展、人才配置方式和市场的实际需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开设课程有:文学概论、写作、文学作品导读、现代汉语、古代汉语、逻辑学、语言学概论、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美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学术思想通史、西方哲学概论、高等数学、英美文选、科学概论、史学专题、科研论文阅读与写作,共19门。 课程的设置基于培养目标。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培养目标极不明确的专业,它培养的学生所从事的职业,涉及新闻、广告、出版、广播、影视、戏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