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文综地理带解析江苏卷

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文综地理带解析江苏卷
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文综地理带解析江苏卷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江苏卷)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是“护送2008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大本营”图片,图2是浙江“雁荡胜境”图片。读图回答第1题。

1.形成珠峰大本营附近碎屑堆积物和雁荡山陡崖峡谷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侵蚀、流水堆积

B.冰川堆积、流水侵蚀

C.流水堆积、冰川侵蚀

D.冰川侵蚀、风力沉积

2.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的叙述,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全球各地的气温持续上升

B.我国各地的降水量普遍增多

C.全球各地的河湖水位上升

D.我国西部山地冰雪总量减少

图3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对比分析回答3~4题。

3.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围垦

D.过度养殖

4.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图4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此时:

A.是地球上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黄金季节

B.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

C.我国从南向北白昼变短,黑夜变长

D.②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地球最近的大行星

6.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份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图5是“某地地形简图”,M点位于°N。两中学生分别到达P、M点,测量并计算出两点相对高度是288米。读图回答7~9题。

7.两学生测量当地海拔高度,所用最便捷的技术是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8.图中P、Q两点之间的四条小路中起伏最小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9.冬至日正午,M峰顶的影子正好移至P点,则P、M之间的水平距离大约是

米米米米

图6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10~12题。

10.上述“某月”是

月月月月

11.该月份甲地盛行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12.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

A.高温多雨

B.低温少雨

C.温和多雨

D.炎热干燥

13.《中国国家地理》根据富饶的程度、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程度等,评出我国10大“新天府”,苏北平原名列其中。下列叙述中,属于其入选条件的有

①灌溉与泄洪工程建设改善了自然条件

②大面积使用化肥、农药提高了粮食产量

③海平面上升有利于开采利用地下水

④高产稳产农田建设提高了土地生产力

⑤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①④⑤

图7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读图回答14~16题。

14.该流域

A.雨水是河水主要的补给来源

B.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春秋季节

C.径流量随降水量同步增减

D.枯水期流量小,输沙量大

15.该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

D.地面沉降

16.该环境问题易导致下游

A.径流量减少,不易决堤泛滥

B.径流量增多,季节变化减小

C.输沙量大,水库淤积严重

D.流速减慢,利于内河航运

图8为“我国1990~2007年某城市各区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④区土地利用类型应为

A.商业用地

B.工业用地

C.政府机关用地

D.居住用地

18.关于该城市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城市总人口明显减少

B.③区商业服务等级最高、种类最多

滨河带适宜建开放式公园

D.高新技术产业区应建在①区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南退而移动。图9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

示意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图示位置时

A.长江三角洲地区都吹东北风

B.副热带高压南侧洋面处于台风活动期

C.台湾海峡受上升气流影响而多雨

D.华北地区干燥少雨

20.下列诗句描述的降水情景,可能出现在图示时期的是

A.清明时节雨纷纷

B.黄梅时节家家雨

C.雨滴梧桐秋夜长

D.清风细雨湿梅花

某面积较小的岛国为改变淡水供给不足的状况,规划在填海地段建地下水库——将收集的雨水和地表径流,通过灌注并储存于地下含水层,需要时回抽补充地面供水。据此回答

21~22题。

21.提出此项规划,是因为该国

A.用水量大

B.降水丰富

C.干旱少雨

D.污染严重

22.为解决淡水供给不足问题,现阶段该国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A.节约用水

B.国内跨流域调水

C.人工降水

D.循环用水

图10为“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示意图”。人口净迁入区是指迁入人口数大于迁出人口数的区域;反之,为人口净迁出区。读图回答23~24题。

23.关于我国不同地区人口迁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B.西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C.东南沿海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入区

D.东北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出区

24.主要因资源开发而引起人口净迁入的省级行政区有

A.山西

B.江苏

C.新疆

D.黑龙江

图11为“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读图回答25~26题。

25.图中曲线标注的序号与文字说明对应正确的是

A.①—城市人口比重

B.②—第二产业产值比重

C.③—第三产业产值比重

D.④—第一产业产值比重

26.图示曲线反映了

A.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

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一产业

D.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二、综合题:本大题分必做题(第27题~第29题)和选做题(第30题)。共计60分。

27.(13分)图12为“2000~2005年我国三大产业用电量柱状图”,图13为“2003年我国东、中、西部发电量和用电量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大产业用电量增长最多的是第产业,其原因主要是。(2分)

(2)我国东、中、西部电力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是。(3分)

(3)填表简述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缺的对策及其理由。(8分)

对策理由

开源方面

节流方面

区际协调

28.(13分)图14为“甲、乙两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图15为“甲、乙两地年内气温与降水量

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表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及其差异的主要原因(6分):

气候特征相同点不同点

气候特征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

(2)分析甲地的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4分)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3)面对国际粮价上涨,请对乙地所在国提高粮食产量提出建议。(3分)29.(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湖南省被誉为“有色金属之乡”,已探明储量的有色金属有37种,其中锑的储量居世界首位,钨、铋、铅锌储量也很丰富。湖南省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基础较好,株洲有全国规

模大、技术先进的铅锌冶炼厂。

材料二:图16为“湖南省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条件示意图”。

地区主要城市

储量占全省百分比(%)

锑钨锡铅锌铜汞铋

湘东长沙、株洲、湘潭

湘南衡阳、郴州、永州

(1)湖南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特点有、。(2分)(2)湖南省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影响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2分)

(3)分析比较湘东和湘南地区发展有色金属工业的有利条件。(4分)

(4)酸雨是PH值小于的大气降水。湖南省酸雨最严重的城市有等。分析该地区多酸雨的主要人为原因及其防治措施。(6分)

30.选做题:请在A、B、C、D四题中选定两题作答,并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字母后

的方框涂满涂黑。如多做,则按所答的前两题评分。

A.[海洋地理]图17为“黄河三角洲某海岸带环境问题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字母A表示,B表示,C表示。(3分)(2)该海岸带侵蚀后退的最主要原因是(填选项字母)。(2分)

A.过度开采利用地下水

B.入海径流、泥沙量减少

C.大面积围垦滩涂湿地

D.过量排放、倾倒废弃物

(3)苇滩、湿地的生态功能主要有(填选项字母)和。(2分)

A.延缓全球海平面上升

B.容纳、净化污染物

C.增加河流水量

D.保护生物多样性

(4)近年来,经过有效治理,黄河枯水期入海径流量明显增大,简述这对改善该海岸带环

境的作用。(3分)

B.[城乡规划]图18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是,。(2分)(2)目前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属于。M、P、Q中处是高级住宅区。(2分)

(3)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石油化工城应

建在处,理由是。(3分)(4)请简述甲、乙两卫星城建设对该城市发展的意义。(3分)

C.[旅游地理]阅读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图19是“上海市民出游比率等值线图”。出游比率指某地到某旅游目的地的市民占

该地出游市民总数的百分比。

材料二:图20为“某旅游目的地1994~2004年接待游客人次数年内变化图”。

(1)距离上海市500公里范围内的世界遗产有、等。(2分)

(2)上海市民出游比率空间分布的总体特点是。(2分)

(3)上海市民到北京的出游比率达20%以上,高于距上海同距离的其它地区,这主要与北

京地区人文旅游资源和两方面的特征有关。(2分)

(4)图20所示的旅游目的地是(填选项字母)。(2分)

A.深圳锦绣中华

B.北京颐和园

C.苏州周庄

D.阿坝州九寨沟

(5)图20所示目的地游客接待高峰分别在“五一”、“暑假”和“”。2008年我国调整“五一”假日,新增“清明”、“端午”两假日,休假制度调整对该目的地游客接待数量年内变

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2分)

D.[环境保护]图21为“195l~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受沙尘暴影响强度比例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我国北部受沙尘暴影响强度的空间分布特点是。(1分)(2)北京市受沙尘暴影响的强度总体上为度。我国北部的沙尘暴多发生在季,主要因为该季节我国北部地区气候,植被稀少,且常有天气系统活动,风力强劲。(4分)

(3)首钢集团的搬迁使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首钢搬迁所运用的主要环

境管理手段是(填选项字母)。(2分)

A.行政手段

B.法规手段

C.经济手段

D.教育手段

(4)为贯彻“绿色奥运”理念,你认为进一步改善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应采取哪些措施。

(3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o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分必做题(第27题~第29题)和选做题(第30题)。共60分。

27.(13分)

(1)二工业快速发展(工业是用电大户)

(2)东部地区发电量、用电量都大;东部地区用电量大于发电量;中、西部地区发电量大

于用电量

对策理由

开源方面开发新能源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中西部地

区能源丰富;东部地区科技水平高。节流方面降低能耗;调整产业结构

区际协调实施产业转移;能源跨区域调配

28.(13分)

气候特征相同点夏季高温多雨;降水季节变化大

不同点

甲地全年气温高(或乙地气温年较差大或乙地冬温低)

甲地雨季短(或乙地雨季长)

气候特征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受不同季风影响(甲地主要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乙

地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甲地因地形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

29.(14分)

(1)种类多;储量大;分布不均

(2)西部和南部的山区地形

(3)湘东:工业基础较好,科技水平较高;交通便利

湘南:有色金属矿产丰富;水能丰富

(4)长沙(株洲、湘潭、娄底、益阳)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排放的酸性气体多。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降低能耗;达标排放;开展综合利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30.选做题:在A、B、C、D四题中选定两题作答,如多做。则按所答的前两题评分,共计20分

A.[海洋地理](10分)

(1)海水入侵全球变暖海洋污染

(2)B

(3)BD

(4)减轻了淡水变成;延缓海岸侵蚀后退;减轻海洋污染。

B.[城乡规划】(10分)

(1)水运便利,取水方便

(2)集中式或团块式;P

(3)甲位于河流下游;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方向的郊外;水陆交通便利

(4)分担城市职能;缓解城市土地、交通压力;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合

理化发展。

C.[旅游地理](10分)

(1)黄山、苏州古典园林(或皖南古村落、南京明孝陵)

(2)自上海向外逐渐降低(离上海越远,出游市民越少)

(3)品质高多样性

(4)D

(5)国庆节增加新的游客高峰

D.[环境保护](10分)

(1)由西向东逐渐减弱

(2)轻春干燥(少雨)冷锋

(3)A

(4)改善能源结构;控制废气排放;植树造林;加强风沙源地区的生态建设。

2017全国Ⅰ卷文综地理试卷及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统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差异 D.行政管辖不同 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德国海德堡某印刷机公司创始人及其合作者设计了轮转式印刷机,开创了现代印刷业的先河。至1930年,海德堡已成立了6家大的印刷机公司。同时,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也先后在海德堡集聚。产业集聚、挑剔的国内客户以及人力成本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断刺激海德堡印刷机技术革新。据此完成4—5题。 4.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在海德堡集聚,可以节省 A.市场营销成本 B.原料成本 C.劳动力成本 D.设备成本 5.海德堡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 A.产量大 B.价格低 C.款式新 D. 质量优 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6-8 题。 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标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 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 C. 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7.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2020全国Ⅱ卷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 文科地理测试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和本试卷上,并认真核对答题卡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科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框。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试卷共16页。如遇缺页、漏印、自己不清等情况,考试须及时报告监考老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图1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据此完成1~2题。 图1 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 A.水文、地貌、植被B.地貌、水文、植被 C.植被、地貌、水文D.水文、植被、地貌 以地名来出题也算是比较常见的了,去年的天津卷就考过“沽”,问天津的地名带“沽”的怎么越来越少了,各地各年的模拟卷里考过“圳”、“坪”、“峪”、

“阴”等。中国的地名还是很有意思的,有反映自然的,也有反映人文的,山里的地名有时候很文雅,比如邯郸涉县山里的村庄叫达衣岩、西达、连泉,就非常好听;平原上的地名有时候也很接地气,比如东北的二道河子、老母狗地等等。也有的自带一种搞笑功能,比如前几年自驾去漠河的时候,碰到两个村子一个叫宇宙地,一个叫很黑村。“河”“梁”“柳”三个字,对应的是水文、地貌、植被。跟河相关的地名,当地还有叫“滩”叫“湾”的;跟地貌相关的地名,因为当地位于黄土高原边缘,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塬梁峁发育,所以还有叫“台”叫“沟”的。又因为也是位于毛乌素沙地边缘,植被稀少,所以一棵大树也常常成为重要地标,干旱地区红柳和木圣柳比较多,左宗棠去新疆的时候也种了很多柳树,叫左公柳,所以地名有带“柳”的。 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A.风俗习惯改变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 C.人口迁徙频繁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 从图中看出甲地河流多,所以地名中出现“河沟湾”不稀奇,但是乙地河流很少,却也有很多“河沟湾”村,这个题考的跟去年的天津卷相仿,天津卷是说自然环境变了,地名也就跟着变了,这道题是说自然环境变了,但地名还没变,这样的情况其实是更多见的,在各大城市中都有,比如北京的新发地,新发地原名其实是新坟地,最早是埋人的地儿,现在成了农产品批发市场,你再也找不到坟地了,把新坟地改名叫新发地,是为了避讳;同样的还有中关村,原名中官村,中官是太监,古代太监居住的地方,现在改名成了中关村,也是避讳,这个地方你现在也找不到太监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本地没有什么但却叫什么是人口迁移造成的,比如河北的很多村庄和山西同名,山西有的东西河北并没有,原因是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大

全国卷 文综地理卷 讲解与评分细则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广阔 B.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 D.国家政策倾斜 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A.产业结构调整 B.原材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 D.企业竞争加剧 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 1.注意抓住时间,20世纪80年,结合材料“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注意不要错选“市场广阔”,虽然材料中提到“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但是材料中是“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这是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结果,获得了广阔的市场,不是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在20世纪80年代初,珠三角的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政策优势明显,国家政策倾斜使得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佛山瓷业发展的原材料并不充足,20世纪80年代,劳动力素质也不高。

2.材料“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这说明原来佛山陶瓷产业区变成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中心城区,即佛山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原材料和市场需求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企业竞争加剧不是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 考点:工业区位和产业转移。 【名师点睛】该题组文字材料字数不多,但隐含的信息量大,考查学生快速获取与问题相关的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需要学生静下心来思考分析。第1题最容易错选A了,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才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与同期的景德镇相比得出,改革开放政策是佛山有而景德镇不具有的,而开放政策的实施利于引进国外生产线继而发展陶瓷产业。第2题,由文字材料中“佛山的陶瓷主产区划入中心城区范围”,进而联系该地城市发展,地价,劳动成本及治污成本的上升导致产业结构调整,陶瓷产业的外迁。第3题,提取文字信息: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明确景德镇陶瓷产业历史悠久,推理其产业基础好。 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4-6题。 4. 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2018高考全国卷3文综地理试题

2018 高考全国卷 3 文综地理试题 油纸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 油纸伞以竹为骨, 以纸或丝绸为面、刷桐油以增强韧性并防水,但长期置于干燥环境 中易变脆、开裂, 近年来,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据此完成 1 ~ 2 题。 1. 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依赖的主要优势是 A.携带方便 B. 适用地广 C. 文化蕴涵 2. 下列地区中,宜作为油纸伞重点推销市场的是 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 贝加尔湖 (图示 ) 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 加尔湖湖 底沉积物巨厚,可达 8 千米。据此完成 6 ~ 8 题。 A. 欧洲西部 B. 中亚 C. 中东 D. 撒哈拉以南非洲 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国县农 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 种植 自家承包地农民、 本地务工务农兼 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 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 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 但在 中心集镇活力较强, 示意该县居民 点的等级 结构 。 据此完 成 3 题。 3. 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 A. 基础设施较完善 B. 更接近消费市场 C. 资金供应较充裕 D. 更易招养劳动力 4. 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 求, 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 进 中心集镇双栖” 居住模式。 D. 经久耐用 A. 从事商业活动 B. 留守子女上学 C.兼顾务工务农 D. 扩大种田规模 5. 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带领农民脱贫政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 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 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 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 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020全国Ⅰ卷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

202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试 文科地理测试Ⅰ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和本试卷上,并认真核对答题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科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各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框。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试卷共16 页。如遇缺页、漏印、字迹 不清等情况,考生须及时报告监考老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1 小题,每小题4 分,共4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图1 )。据此完成1~3题。 1. 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A.增加耕地面积 B.防治水土流失 C.改善人居环境 D. 提高作物产量 2. 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A.优化农业结构 B.方便田间耕作 C.健全公共服务 D.高耕地肥力 3. 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①居住用地紧张②生态环境胞弱 ③坡耕地比例大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 ②④ 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

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 规划建筑物为高层(7 层以上)和多层(7 层或以下)图 2 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个居住片区,道路,出入口及当地盛行风向。据此完成4~6 题。 4. 下列建筑布局中,适合居住片区的是() C.③ D.④ 居住片区上的建筑布局宜() ②建筑密度小④以多层建筑为主 A .①③.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6. 该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主要为了避开() A.春季盛行风 B. 夏季盛行风 C.秋季盛行风 D. 冬季盛行风 利用大型挖泥船将海底岩石搅碎,并将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造地,成为在海中建设人工岛的主要方式。图3 示意人工岛地下淡水分布。据此完成7~8 题。 7. 参照图3,在造岛物质满足水渗透的前提下,人工岛形成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地下淡水区的条件是() 5.相对居住片区目, ①建筑密度大③以 高层建筑为生

2020全国Ⅰ卷文综地理解析版

2020全国Ⅰ卷文综地理解析版 一、选择题(11小题每题4分,共44分) 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在传统的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图1),据此完成1~3题。 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C) A.耕地面积增加 B.防止水土流失 C.改善人居环境 D.提高作物产量 从大别山区半务工半务农的农民,到长江中下游的村村冒烟,再到黄土高原的治沟造地,我国一直重视农村问题。我国还有6亿人月收入不足1000元,这一大部分人主要就是分布在农村,而且是自然条件较差的农村。所以要想脱贫,就得先解决生态和环境问题。 打坝淤地是治理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本身就关注水土流失,同时淤地也可以增加耕地面积,所以AB两项都不选。治沟造地是在传统的打坝淤地的基础上,实现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所以更重视改善人居环境。 2.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B) A.优化农业结构 B.方便田间耕作 C.健全公共服务 D.提高耕地肥力 优化农业结构和健全公共服务,都不属于生产条件的改善。一曲信天游唱出黄土高原地区的多少沟壑纵横,农民种地不下沟,下沟下半天,道路阻且险。治

沟造地,不仅是治沟,还要修路,叫田水路林村模式,田是造田,水是修渠,路是修路,林是还林,村是宜居。路在第三位,修路之后,不仅方便了人,耕作机械也可以到田,方便了田间耕作。 3.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C ) ①居住用地紧张②生态环境脆弱③坡耕地比例大④农业生产精细耕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治沟的地方,就要有沟的样子,坡耕地比例要大,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生态环境脆弱。 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为高层(7层以上)和多层(7层或以下),图2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个居住片区、道路,出入口及当地盛行风向,据此完成4~6题。 4.下列建筑布局中,适合居住片区II的是 ( B ) A.① B.② C.③ D.④ 材料中重点强调了8个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所有做题都从这8个字上

2020全国文综I卷(地理)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全国I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 一、选择题(11小题每题4分,共44分) 治沟造地是山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在传统的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图1),据此完成1~3题。 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A.耕地面积增加 B.防止水土流失 C.改善人居环境 D.提高作物产量 2.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A.优化农业结构 B.方便田间耕作 C.健全公共服务 D.提高耕地肥力 3.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①居住用地紧张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坡耕地比例大④农业生产精细耕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为高层(7层以上)和多层(7层或以下),图2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个居住片区、道路,出入口及当地盛行风向,据此完成4~6题。 图2 4.下列建筑布局中,适合居住片区II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相对居住片区II,居住片区I的建筑布局宜 ①建筑密度大②建筑密度小 ③以高层建筑为主④以多层建筑为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该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开 A.春季盛行风 B.夏季盛行风 C.秋季盛行风 D.冬季盛行风 利用大型挖泥船将海地岩石搅碎,并将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造地,成为在海中建设人工岛的主要方式。图3示意人工岛地下淡水分布。据此完成7~8题。 7.参照图3,在造岛物质满足水渗透的前提下,人工岛形成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地下淡水区的条件是 ①降水充沛并季节分配均匀②降水充沛且季节集中 ③人工岛足够长④人工岛足够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人工岛的地下淡水一般不作为日常生产生活水源,主要因为其 A.取水难度大 B.开采周期长 C.水质较差 D.储量较少 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成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据此完成9~11题。 9.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 A.幼树 B.中龄结实树 C.老树 D.各树龄组混生 10.推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 A.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稳定 B.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延长 C.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稳定 D.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延长 11.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趋于稳定,原因可能是 A.降水稳定 B.水土流失量稳定 C.土壤肥力稳定 D.岳桦结实线稳定

高考全国1卷文综地理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考全国1卷文综地理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地理试卷 高清重绘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2016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偿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据此完成1~3题。 1.“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村办企业 A.燃料来源分散 B.空间布局分散 C.原料来源分散 D.产品市场分散 2.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 ①弥补劳动力不足②缓解建设用地紧张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④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 A.城乡统筹创新 B.生活方式创新 C.农业发展创新 D.科学技术创新 图1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据此完成4~5题。 4.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 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 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 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 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 5.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 A.人均消费剧增 B.老龄化进程趋缓 C.人均收入剧降 D.劳动力供给过剩 图2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据此完成6~8题。

6.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 A.等高线分布 B.河谷分布 C.山脊线分布 D.山麓分布 7.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 A.原木 B.农产品 C.工业品 D.食材 8.近些年来该区域铁路几乎废气的主要原因是 A.设备陈旧 B. 运速太慢 C.线路过密 D.运输需求太小 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图3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 9.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 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 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 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 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10.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河水流量②支流汇入③沿岸地貌④两岸岩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 A. 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 B.水流增大,流速加快 C. 水位上升,淤积增强 D. 侵蚀加强,河床加深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 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澳大利亚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发达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本土汽车生产主要由美日几家大型汽车品牌公司控制,整车和零部件工厂主要是布局在墨尔本、阿德莱德和吉朗等地(位置见图5)。1974年澳大利亚汽车生产以47.5万辆的产量居世界第10位。1988年澳大利亚政府开始实施取消进口汽车配额限制并大幅降低关税的政策,使世界各地的汽车大量涌入,原本多样化的本土汽车市场进一步细分,每种品牌和车型的车辆需求都较少,汽车生产成本也居高不下。2016年仅以16.1万辆的产量排在世界第32位。2017年10月20日,最后一条汽车生产线在阿德莱德关闭,宣告本土汽车制造成为历史。

2020全国文综地理Ⅲ卷试题解析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Ⅲ卷) 文科地理测试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和本试卷上,并认真核对答题卡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科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框。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试卷共16页。如遇缺页、漏印、自己不清等情况,考试须及时报告监考老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自20世纪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一些国家之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降低甚至取消彼此间部分商品的贸易关税,促进商品的自由贸易。下图示意汽车企业在已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甲、乙两国的产业布局调整。据此完成1~3题。 1.汽车企业将组装厂由甲国转移至乙国的主要目的是 A.创新技术 B.拓展市场 B.扩大规模 D.降低成本 汽车企业真的是比较爱考的题,从日本地震那年的整车生产厂和核心零部件,到澳大利亚的汽车工业,然后再到这组试题。想下原因,因为汽车是复杂产品吧,零部件众多,生产协作要求高,在产业转移中也比较突出,而且不同零部件选择

区位时的要求也不一样,这样就容易出现变化,这是命题材料的一个基本要求,谁都不喜欢平的不是。 签订了自由贸易,就意味着没有了关税,在考虑成本的时候就不用考虑这一块,专门考虑生产上的成本就行。组装属于劳动密集型,由甲转移到乙肯定是为了降低劳动力成本。 也就是说这两个国家一个是较发达的,一个是欠发达的,比如韩朝之间、美墨之间,都是这种情况。 2.该产业布局模式宜发生在邻国之间,主要原因是邻国之间 A.消费习惯相近 B.经济发展水平相近 C.运输费用较低 D.研发成本差异较小 发生在邻国,邻是关键字,邻有什么优势呢?串门方便,端着碗就能上你家吃饭去。从图中看,甲要把大量的零部件运到乙国,然后再把大量的汽车成品运回来,运量大,如果两国离的远,运费支出肯定少不了。甚至为了把运费降到最低,双方还常常把工厂建到国界线上,如开城工业园区,如高考题考的中越之间凭祥的红木家具,如也是高考题的美国墨西哥之间对应的双子城。都是这个道理,当然,开城稍微例点外,三胖如果不高兴了,连自己都敢炸。 3.该产业布局调整导致甲国汽车的 A.进口量增多 B.出口量增多 B.销售量增多 D.生产量增多

2018高考全国三卷文综试卷地理部分

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 油纸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油纸伞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刷桐油以增强韧性并防水,但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近年来,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据此完成 1~2 题。 1.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依赖的主要优势是() A.携带方便 B.适用地广 C.文化蕴涵 D.经久耐用 2.下列地区中,宜作为油纸伞重点推销市场的是( ) A.欧洲西部 B.中亚 C.中东 D.撒哈拉以南非洲 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国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图 1 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 3~5 题。 3.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 A.基础设施较完善 B.更接近消费市场 C.资金供应较充裕 D.更易招养劳动力 4.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 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 A.从事商业活动 B.留守子女上学 C.兼顾务工务农 D.扩大种田规模 5.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政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 是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 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贝加尔湖(图示)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 8 千米。据此完成 6~8 题。 1

2017年高考真题文综地理(全国I卷)word解析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Ⅰ卷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差异D.行政管辖不同 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B.降水 C.光照D.土壤 【答案】1-3:B C A 1.由题中3月25日,杂树中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可知此处植被在冬季时,树叶落完,春季的时候长出新叶,所以此处的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2.同一街道两侧,植被类型不一样,说明当时对街道两侧的景观规划不同。此处都为绿化用地,用地类型相同。 3.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热量。由于常绿灌木叶片较小,对寒冷气候适应能力强,冬季不落叶,所以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

德国海德堡某印刷机公司创始人及其合作者设计了轮转式印刷机,开创了现代印刷业的先河。至1930年,海德堡已成立了6家大的印刷机公司。同时,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也先后在海德堡集聚。产业集聚、挑剔的国内客户以及人力成本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断刺激海德堡印刷机技术革新。据此完成4—5题。4.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先后在海德堡集聚,可以节省 A.市场营销成本B.原料成本C.劳动力成本D.设备成本 5.海德堡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 A.产量大 B.价格低 C.款式新 D. 质量优 【答案】4-5:A D 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好盐层,据此完成6-8题。 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 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 C. 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7.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 坡面 B.洪积扇 C. 河谷 D.湖盆 8. 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 湖盆蒸发量增多 B. 盐湖面积缩小 C. 湖水富养化加重 D. 湖水盐度增大 【答案】6.C 7.A 8.B 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蒸发量和降水量应一致,所以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和降水量数值差不多,约为210毫米。 7.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坡度大,下渗少,地下径流少,说明此处的实际蒸发量最小。 8.大量种植耐旱植物,需要引水灌溉,使入湖水源减少,湖泊的面积缩小。湖泊面积缩小,湖水总量减少,不能影响湖水的富营养化。

2018全国卷1文综地理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 ,例如日本岐阜 某激光加工机组装企业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 ,都将工厂建于地面 10米以下。据此 完成1~3题 1. 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 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 ④减小地面振动影响 B.②③ D.②④ 2. 与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 A.防渗水 B.防噪声 C.防坍塌 D.防地震 3. 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 A.增强保密程度 B. 保证产品品质 C.满足战备需要 D. 集约利用土地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人口的 4. 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 5. 该直辖市是 A.北京市 B. 天津市 ①保持恒温环境 ③降低生产成本 A.①③ C.①④ ---- 户昭人口 住人口 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数量变化.据此完成4-5题. 2006 2007 200H 2009 201D 2011 2012 2013 时 UOIH 20R )年

C.上海市 D. 重庆市

图 2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o、 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o.据此完成6~8题 6. 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 To B. T1 C. T2 D. T3 7. 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 B. T2 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 To 形成时期 8. 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 B. 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 间歇性抬升 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3所示。据此完成9~11题 9、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两条路段 A. 车流量大 B. 平均坡度大 C.雾霾天多 D. 两侧村庄多 10. 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客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 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A.6:00 出发,左侧靠窗 B.8:00 C.10:00 出发,左侧靠窗 D.12:00 11. 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 A.地形 B. 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出发,右侧靠窗 出发,右侧靠窗 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离1#公路 I 纠平均 BliaFkm h' 啲- SH/km

(完整版)2018年全国文综卷3地理答案与解析

2018年全国文综卷3(新课标丙卷)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及详解 (免费版) 油纸伞足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油纸伞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刷桐油以增强韧性并防水,但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近年来。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据此完成1~2题。 1.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依赖的主要优势是 A.携带方便 B.适用地广 C.文化蕴涵 D.经久耐用 2.下列地区中,宜作为油纸伞重点推销市场的是 A.欧洲西部 B.中亚 C.中东D.撒哈拉以南非洲 【答案】1. C 2. A 【解析】 1. 油纸扇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色彩,油纸伞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效能大于实用效能,是一种文化符号,所以与现代钢骨布面扇相比,其具有的文华蕴涵促使走俏国际市场。由于油纸扇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且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因此油纸伞不如现代钢骨布面伞携带方便、适用地广、经久耐用。故选C。 2、欧洲国家与中国有着巨大的文化差异,这使欧洲成为油伞市场的基础;同时欧洲西部属于典型的温度海洋性气候,全年多雨,空气湿润,既有利于油纸伞的销售,又有利于其保存。中亚、中东、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油纸伞市场不大且不利于其保存(易变脆、开裂)。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组需要掌握油纸伞的双重属性——既是伞(有实用功能),又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文化功能)。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依赖的主要优势是其文化蕴涵——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析油纸伞重点推销的市场时,需要把油纸伞的实用功能(防雨)和文化蕴涵(与中国有着巨大的文化差异)结合起来综合考虑。 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国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图1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3~5题。

2020全国Ⅰ卷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试 文科地理测试Ⅰ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和本试卷上,并认真核对答题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科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各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框。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试卷共16 页。如遇缺页、漏印、字迹不清等情况,考生须及时报告监考老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1 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图 1)。据此完成1~3题。 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A.增加耕地面积 B.防治水土流失 C.改善人居环境 D.提高作物产量 2.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A.优化农业结构 B.方便田间耕作 C.健全公共服务 D.高耕地肥力 3.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①居住用地紧张②生态环境胞弱 ③坡耕地比例大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

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为高层(7层以上)和多层(7 层或以下)。图 2 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个居住片区,道路,出入口及当地盛行风向。据此完成4~6题。 4.下列建筑布局中,适合居住片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相对居住片区目,居住片区上的建筑布局宜() ①建筑密度大②建筑密度小 ③以高层建筑为生④以多层建筑为主 A.①③.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6.该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主要为了避开() A.春季盛行风 B.夏季盛行风 C.秋季盛行风 D.冬季盛行风 利用大型挖泥船将海底岩石搅碎,并将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造地,成为在海中建设人工岛的主要方式。图 3示意人工岛地下淡水分布。据此完成7~8题。

2016年高考全国1卷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封前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广阔 B.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 D.国家政策倾斜 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A.产业结构调整 B.原材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 D.企业竞争加剧 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 【答案】1.D 2.A 3.C 【解析】 试题分析: 1.注意抓住时间,20世纪80年,结合材料“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注意不要错选“市场广阔”,虽然材料中提到“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但是材料中是“逐步发展

2018年高考全国文综1卷地理试题及答案

2018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例如,日本歧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据此完成1~3题。 1.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 ①保持恒温环境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③降低生产成本④减少地面振动影响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与歧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 A.防渗水 B.防噪声 C.防坍塌 D.防地震 3.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 A.增强保密程度 B.保证产品品质 C.满足战备需要 D.集约利用土地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1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4~5题。 4.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5.该直辖市是 A.北京市B.天津市C.上海市D.重庆市 图2示意某条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流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粒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6~8题。

6.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 T 0 B .T 1 C .T 2 D .T 3 7.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 .T 3形成时期 B .T 2形成时期 C .T 1形成时期 D .T 0形成时期 8 推测该河流所在区域地壳经历了 A .持续下降 B .持续抬升 C .间歇性下降 D .间歇性抬升 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3所示,据此完成9~11题。 9.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条路段 A .车流量大 B .平均坡度大 C .雾霾天气多 D .两侧村庄多 10.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客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A .6:00出发,左侧靠窗 B .8:00出发,右侧靠窗 C .10:00出发,左侧靠窗 D .12:00出发,右侧靠窗 11.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A .地形 B .纬度位置 C .海陆位置 D .大气环流 二、综合题:共56分。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2020年全国I卷文综地理试题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I卷) 文科综合?地理 第I卷(选择题共44分) 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图1)。据此完成1~3题。 图1 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A.增加耕地面积B.防治水土流失C.改善人居环境D.提高作物产量 2.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A.优化农业结构 B.方便田间耕作C.健全公共服务 D.提高耕地肥力 3.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①居住用地紧张②生态环境脆弱③坡耕地比例大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A.①③B.①④C.②③ D.②④ 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为高层(7层以上)和多层(7层或以下)。图2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个居住片区、道路、出入口及当地盛行风向。据此完成4~6题。 图2 4.下列建筑布局中,适合居住片区II的是

①并列排布②横向错列排布③自由排布④纵向错列排布 A.① B.② C.③D.④ 5.相对居住片区II,居住片区I的建筑布局宜 ①建筑密度大②建筑密度小③以高层建筑为主④以多层建筑为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该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开 A.春季盛行风B.夏季盛行风C.秋季盛行风D.冬季盛行风 利用大型挖泥船将海底岩石搅碎,并将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造地,成为在海中建设人工岛的主要方式。图3示意人工岛地下淡水分布。据此完成7~8题。 图3 7.参照图3,在造岛物质满足水渗透的前提下,人工岛形成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地下淡水区的条件是 ①降水充沛且季节分配均匀②降水充沛且季节集中③人工岛足够长④人工岛足够宽 A.①③ B.①④C.②③D.②④ 8.人工岛的地下淡水一般不作为日常生产生活水源,主要因为其 A.取水难度大 B.开采周期长 C.水质较差D.储量较少 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据此完成9~11题。 9.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 A.幼树 B.中龄结实树 C.老树 D.各树龄组混生 10.推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 A.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稳定B.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延长 C.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稳定 D.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延长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