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学生个别心理辅导的典型案例

智障学生个别心理辅导的典型案例
智障学生个别心理辅导的典型案例

智障儿童生理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生理上的缺陷必然会影响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有一半以上的智障儿童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主要表现在情绪、行为和人格等方面 [1-2] 。许多从事智障教育和研究的教师发现智障儿童的心理问题比正常儿童多见,大脑器质性损伤以及社会、家庭等不良因素的共同作用是促成其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使得他们的身心发展受到了更加严重的阻碍。对从事智障教育的工作者来说,了解、发现智障儿童中出现的心理行为异常并给予及时相应的干预,有利于促进他们身心的良好发展。

笔者在从事多年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实践中,尝试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本文对三个智障学生心理辅导的典型案例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提出了为智障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针对性的建议,为从事智障教育、研究的专业人员和智障儿童家长提供实践参考依据。

1 智障学生个别心理辅导的典型案例

智障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时是单一存在,但大多数是合并存在的,加上智障学生认知水平低下,理解与领悟能力差,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很大的难度。下面分析三个对智障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的典型案例,与大家共同探讨。

1.1 案例 1 唐唐,女, 20 岁,智商 38 ,中度智力残疾。因被教师发现上男厕所、扒男生裤子、看男生隐蔽处由班主任指定前来进行心理辅导。.

主要情况:班主任反映唐唐近一周来喜欢去男厕所看男生小便,被男生发现后不但不回避反而大笑,情绪亢奋,有时在教室里公然去扒男生的裤子看,在同学中造成很不良的影响。

心理辅导的主要问题:性行为异常,情绪问题。

心理辅导方案:唐唐为中度智力缺损,有一定的语言表达与理解能力,但平时不爱说话,合作性差,因此主要采用解释性心理辅导与奖励相结合的方法,尽快消除她的不良行为,以免在学校造成更大的影响。计划每周约谈 3 次,每次 60 分钟。

心理辅导的主要过程:由心理教师对唐唐的行为进行评判和分析,明确告诉她这种行为是错误的、不允许的,是违反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很羞耻。并进一步解释为什么不允许这种行为的发生,告知唐唐男女两性的区别,对她进行性健康教育。同时建议班主任平时看见唐唐此行为应立即给予终止,如果当天没有发生此行为则给予表扬或奖励。在辅导过程中唐唐合作性较差,很少说话,也认识不到自己行为的错误。经过一周的约谈后,唐唐的性行为异常得到控制,但出现了明显的情绪问题,发脾气、无端哭闹、不愿上课、坐在地上不肯起来,教师越劝越严重,大声哭叫;晚上睡眠差,半夜起来活动,影响到其他同学的休息;在心理辅导室也无法安静下来,处于兴奋状态 , 或哭或笑。情绪问题维持几天仍难以控制,与家长取得联系,向家长说明唐唐的情况,建议去医院就诊,配合药物控制情绪。通过观察,唐唐服药半月后情绪逐渐稳定,性行为异常也未再出现。

小结:智障儿童需要层次发展缓慢,达到的水平低,对较高精神文化需求的要求少,而原始的本能需要亢进,性行为异常在智障学生中比较常见。智障学生道德行为规范意识较低,自控力差,特别是年龄较大、智力缺陷重度较重的智障男孩大部分都有玩弄外生殖器的行为,甚至不管场地、时间就公然手淫,令教师很棘手;智障女孩中还发现有“夹腿综合征”的性行为异常 [3] ;喜欢抚摸、亲近异性同学或教师在智障学生中也比较常见。此例中唐唐已成年,开始主要表现为性行为异常,通过心理教师和班主任的干预后得到改善。但由于她生理本能需要而引起的行为问题受到了外界的压制,从而产生了严重的情绪问题,通过心理辅导难以见效,最终借助药物得以改善。此例也说明对于智力水平低下学生的严重情绪行为问题必要时应考虑联合药物来进行控制。

1.2 案例 2 巍巍,男, 14 岁,智商 61 ,轻度智力残疾。因逃学 2 天 1 夜、说谎由班主任指定前来进行心理辅导。.

主要情况:巍巍在自己来学校途中没有搭上校车,外逃,独自在外面度过 2 天 1 夜,被家人回。家人和教师了解其

外逃情况的过程中前后说话不一致,说谎,违拗。

心理辅导的主要问题:品行问题,主要为外逃、说谎。

心理辅导方案:巍巍为轻度智力缺损,在普通学校上过 4 年级,有较好的语言表达、理解与领悟能力,主要采用认知心理辅导的方法。辅导的四个主要任务:争取巍巍的信任与合作;让巍巍能如实讲述 2 天 1

夜的逃学经过与当时的心情;让巍巍自己分析当时的想法与行为的正确性,帮助巍巍能够认识到此行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增强巍巍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计划每周约谈 1-2 次,每次 60 分钟。

心理辅导的主要过程:巍巍在辅导前期表现很不稳定 , 有时合作、说实话,有时则违拗、说谎,有戒备心,当心理教师揭穿他的谎话时则发脾气、拍椅子。问他为什么要逃学,主要是周一早上来学校时没搭上校车,于是想着在外流浪到周五回家(寄宿学校),就谁也不会知道了;问他整件事错在哪里时,则表现很得意,认为自己很了不起,能“瞒天过海”,并自命此次经历为“出游记”,根本不能认识到外逃行为的后果。在心理辅导期间,与巍巍的父亲约谈了一次,了解到巍巍的父母在家对他要求很严格,平时很少沟通,一犯错就打骂伺候,巍巍很怕父母知道他在学校的一些不良表现。与其父沟通,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同时就家庭教养方式问题也与其父进行了探讨,家长表示理解。

经过 10 余次的约谈与接触,渐渐取得巍巍的信任,巍巍的违拗态度明显好转,能如实讲述当时逃学的经过与心情,说当时很着急、心慌,不敢打电话给老师、不敢回家,怕家人知道打骂他;能对自己的一些不正确的想法和行为进行反思,如认为“老师、父母知道了他没来学校,一定会批评他、打他,如果他在外熬到周五回去,学校不会知道、以为他在家里,家人也不会知道、以为他来了学校,这样就可以“瞒天过海”了”,其实这种想法太幼稚了,学校和家人很快就发现他不见了,是不可能隐瞒的。教师还要求巍巍能思考如果下次再遇到同样的情况(如没坐到校车、迷路等)应该如何正确处理,他能自己说出应该给家人、老师打电话,或者寻求交通警察的帮助,这样才不会给关心他的人带来不必要的担心和麻烦。巍巍表示在外逃的时候自己也很害怕,以后再也不逃学了。

小结:品行问题主要是指不符合道德规范及社会准则的行为,如破坏性行为、说谎、逃学、偷窃、欺骗、故意捣乱等,这一般在轻度智障学生中可见,男孩较多。如果不注意正确引导,成年后很容易发展成为反社会行为,行为与整个社会行为规范相背离,甚至做出损害他人生命、财产或社会治安等的违法行为,后果严重。此例中巍巍的逃学行为主要是因为突发事件(没坐上校车)和事发后他的一些错误想法而引发的。智障学生由于认知水平低下,在处理突发事件时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很幼稚和令常人难以理解的,心理.

辅导中要善于挖掘学生不合理的认识与想法,让他们认识到由于自己错误的想法而导致了错误的行为,并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同时要注意培养他们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但智力水平较好的智障学生采用此种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1.3 案例 3 明明,男, 14 岁,智商 49 ,中度智力残疾伴多动障碍。因多动、乱跑、自伤导致右侧颞顶部头皮血肿由班主任指定前来进行心理辅导。

主要情况:明明 4 岁时被发现好动、自笑,智力发展低于同龄正常儿童,家长带他去医院检查,诊断为“大脑发育不全,中度智力低下伴多动障碍”,采用药物治疗,但未按医嘱进行系统服药,常自行停药。明明 6 岁入普小后学习成绩跟不上,在家偷钱、说谎,在学校好动、捣乱,扰乱常规教学秩序而转学接受特殊教育。明明入特校后依然好动,自笑,到处乱跑,不进教室,老师越追越跑得起劲。有时用头去撞墙,此次导致右侧颞顶部头皮血肿。

心理辅导的主要问题:行为问题,主要为多动、乱跑、自笑、自伤。

心理辅导方案:明明因多动、乱跑等各种行为问题的影响,智力测查为中度缺损,但他有一定的语言表达与理解、领悟能力,在老师的提醒下能够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行为,因此主要采用解释性心理辅导、自我暗示与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方法。计划心理辅导每周 1 次,每次 60 分钟;康复训练每周 2 次,每次

60-80 分钟。

心理辅导的主要过程:心理辅导过程中明明主要表现为自笑、好动,自诉心烦,外跑和自笑自己无法控制。与老师接触时皆多问少答,不善于表达内心想法。向明明说明在学校要遵守纪律、注意安全,不可以到处乱跑,而自我伤害只能给自己带来痛苦,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并告知老师是为了要帮助他,他应该学会并努力控制自己的行为,明明表示接受。教给明明自我暗示的方法,要求他不断地提醒自己,在学校不可以到处乱跑、不可以伤害自己,并要求他主动控制自笑,增强自己的意志水平。在辅导和训练过程中发现明明有自笑行为,教师立即给予暗示,要明明进行自我控制。康复训练主要采用感觉统合训练的方法,通过传拍球、滑板爬、大滑板、平衡台游戏、跳床运动、大笼球、独脚椅等项目的训练,改善明明的注意缺陷与多动,并增强其控制能力。

小结:智障儿童大脑发育迟滞,自控能力差,大部分伴有多动、注意力缺陷,上课时在椅子上扭来扭去,手脚不停,不能静坐,注意力容易受外界的干扰,常常还会影响其他学生的课堂学习。有的智障儿童还伴有冲动、攻击行为,表现为易激惹、破坏物品、踢打袭击他人或者辱骂别人;幼小者则表现咬人、咬

物、好打人,以发泄自己的情绪。他们的攻击行为往往找不出明显原因,行为发生突然,常带有破坏性。有些智障学生则内向攻击,表现为自伤,如达不到要求或者愿望受到约束时出现捶胸、打头、咬自己的身体、撞墙等伤害自己的行为,以发泄自己的不满。这种行为如不及时防范,常会给自己或他人身体带来严重伤害,明明就属于此类问题。经过一学期的心理辅导与康复训练,明明学会有意识地主动控制自己的行为,未再出现自伤、外逃现象,偶有自笑,多动行为虽有所改善仍常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与教师及家长协商转介到医院进行药物治疗,控制多动。此例表明需要对智障儿童中的一些较严重的行为问题进行康复训练,但一些由生物学病理基础而导致的行为问题(如多动障碍)仅通过教育与训练收效甚微,必须考虑联合运用医疗手段以促进康复。

2 对智障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2.1 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是主渠道

教育康复是促进智障学生身心发展的最主要手段,要改善智障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注意提高智障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应着重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精神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培养稳定的情绪与健全的人格;要加强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他们道德行为规范意识,从而让他们理性控制自己的行为。

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做几次辅导就能实现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对智障学生尤其应该如此。教师平时在教学中应该考虑这一堂课与什么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关,可以培养智障学生塑造怎样的心理品质。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教师每天大量而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因此一方面要使教师自身的心理更加健康,以减少对学生的心理伤害;另一方面让教师形成自觉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能够让智障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获得心灵的成长。

2.2 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

目前全国已有少部分特殊学校配有专业心理教师,对智障学生而言,专业化的心理辅导是非常必要的。心理教师应与任教教师一起协商智障学生目前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集体心理辅导是对辅导群体中共同存在或常见的心理问题予以分析、讨论,并提出改善与解决的办法。集体心理辅导应采取多种形式,通过一些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调动智障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鼓.

励每一个学生的参与,以达到班级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目的。但集体心理辅导在智力缺陷程度较重的学生群体中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个别心理辅导主要是针对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进行及时疏导。家长、任教教师、心理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发现智障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教师应重视这些问题背后掩藏着的深层次原因,包括智障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特别是一些程度较重的智障学生,情绪、行为问题的发生往往是因为生理的需求未得到满足。教师应以一种更宽松、更接纳、更理解的态度来认识和看待学生和学生的行为,更重视去挖掘这些行为背后的那些基本的生理与心理需要,并给予合理满足。

2.3 行为矫正与康复训练是必要的辅助手段

智障儿童由于认知水平低下,理性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差,对他们进行一般的心理教育与辅导常常很难取得象正常儿童那样满意的效果,有时甚至收效甚微,因此往往还需要借助行为矫正与康复训练的方法。行为矫正可采用奖励法、忽略消退法、暂时隔离法、厌恶疗法、替代疗法等 [4-5] ;专门的康复训练有感觉统合训练、听觉统合训练、多感官训练、认知训练、音乐治疗、美术治疗、书法治疗等,根据智障学生心理问题的具体情况而选择不同的方法或几种方法联合运用。特殊学校应该设置专门的训练室或治疗室,由经过正规培训的专业人员负责对智障学生进行系统地训练与行为矫正。

2.4 正确鉴别各种心理问题,及时转介

智障儿童普遍存在生理上的病理基础,他们的心理问题有时很难找到直接的外界原因。智障儿童中由生物学病理基础引起的较严重的情绪行为问题通过特殊教育与训练一般都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常必须借助药物来辅助治疗。如频繁发生的严重情绪行为异常、严重的攻击与自伤行为、兴奋躁动、多动症、抽动症、神经症性障碍或精神病性障碍等,特别是患有大脑进行性疾病的学生,他们的疾病尚在继续,疾病的存在直接妨碍着他们的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师平

时应细心观察,如果发现可疑情况应及时向家长反映,并到学校心理辅导室进行咨询。心理教师应对智障学生中这些心理问题的性质与程度进行鉴别与区分,哪些是在学校内可以解决的、哪些是需要借助医学帮助的,并提供处理建议,做到早发现、早转介,进行及时的诊断与干预,如药物控制、住院隔离等,以免延误病情、耽误治疗。

3 结语

智障学生由于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要正确认识和看待学生有心理专业人员的指导,对智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在学校校长的重视与领导下,的各种心理问题。.

有全体教师的参与。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多重角色地位,自觉地加入到智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共同促进智障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