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序跋文选译文

第三部分序跋文选译文
第三部分序跋文选译文

第三部分序跋文选译文

一、《备急千金要方》译文

1、夫清浊剖判,上下攸分,三才肇基,五行俶落,万物淳朴,无得而称。

清气与浊气分离,上天与大地分开,天地人三才开始确立,木火土金水开始形成,人类朴实无华,没有什么获得却也称心如意。

2、末俗小人,多行诡诈,依傍圣教,而为欺绐。遂令朝野士庶,咸耻医术之名,多教子弟诵短文、构小策,以求出身之道。

后代的庸医,大多实行骗术,依仗圣人的经纶,而去欺骗病人。于是使得朝廷中的官员和民间的百姓,都认为医术这一名目耻辱,大多教导子女诵读浅陋的文章,写作短小的策对,用来寻求做官的道路。

3、吾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所以青衿之岁,高尚兹典,白首之年,未尝释卷。

我小时候遭受风寒之邪,屡次造访医生,汤药的费用耗尽了家里的财产,所以在求学的年龄,就崇尚医学经典著作,到了老年,

也不曾放下书本。

4、痛夭枉之幽厄,惜堕学之昏愚,乃博采羣经,删裁繁重,务在简易,以为《备急千金要方》一部,凡三十卷。虽不究尽病源,但使留意于兹者,思过半矣。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未可传于士族,庶以贻厥私门。

为意外早死的深重的灾难而悲痛,为不学无术之人的昏庸愚昧而痛惜,于是广泛采集各种医学著作,删减裁除繁杂重复的内容,务求简单明了,编撰成《备急千金要方》一部书,共三十卷。虽然不能彻底探清疾病的缘由,但是可以让研读过这本书的人受益很多。我认为人的生命最为贵重,可说是比千金还贵重。如果一个药方能救治他,那么功德超过千金,所以把它作为书名。这部书不可流传到世家大族,希望把它赠送给平民百姓。

二、《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

1、将欲敛时五福,以敷锡厥庶民,乃

与岐伯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垂法以福万世。

设想聚集这五种福运,用来普遍地赐予百姓,于是与岐伯向上探求天文,向下探究地理,远的取法于外界事物,近的取法于自己,互相提问回答,留下经论来造福万代。

2、惜乎唐令列之医学,付之执技之流,而荐绅先生罕言之,去圣已远,其术晻昧,是以文注纷错,义理混淆。

可惜唐代太仆令王冰把它列入医学的范畴,交付给操作技艺的一类人,官宦们便很少谈论它,距离胜任的时代已经很远,这门技术被湮没,因此文字与注释杂乱,含义文理混淆。

3、臣等承乏典校,伏念旬岁。遂乃搜访中外,裒集众本,寖寻其义,正其讹舛,十得其三四,余不能具。

我们等人充数担任典校的职位,整整考虑一年。于是在朝廷内外寻查探访,汇集各种藏本,仔细地探究经义,校正错误,掌握其中十分之三四,其余不能全部解决。

4、以之治身,可以消患于未兆,施于

有政,可以广生于无穷。恭惟皇帝抚大同之运,拥无疆之休,述先志以奉成,兴微学而永正。则和气可召,灾害不生,陶一世之民,同跻于寿域矣。

用它治身,可以在未显现征兆时就消除祸患;施行到政事,可以延长寿命到无穷。恭敬地祝愿皇帝具有太平盛世的时运,拥有无限美好的福禄,继承先人的遗志来资助成功,振兴衰微的医学并使它永远正确,那么正气就可回复,疾病不会产生,使世人快乐,共同登上长寿的境界。

三、《幼幼新书》序

1、医家方论,其传尚矣,自有书契以来,虽三坟之言,世不得见,而神农《本草》、黄帝《内经》,乃与庖牺氏之八卦绵历今古,烂然如日星昭垂,信乎药石不可阙于人,而医书尤不可废于天下。

医家的方论,它们流传已经很久远了。自从有了文字以来,虽然三坟的言论,世人没有办法见到,然而神农的《本草》、黄帝的

《内经》与伏羲氏的八卦一起延续至今,灿烂的样子如同太阳与星辰光照天下,药物对于人来说不可缺少,而医书对于天下百姓更加不可被废弃,这是确实的。

2、因取古圣贤方论,与夫近世闻人家传,下至医工、技工之禁方,闾巷小夫已试之秘诀,无不曲意寻访,兼收并录。

因此收集古代名医的方论,与那些近代名人的家传医术,一直到普通医生方士的玄秘方剂,民间百姓已经试验过的秘诀,没有不竭尽心意地去探寻造访,一起汇集记录。

3、学士大夫公天下以为心者,几何人哉!平日处念积虑,无非急己而缓人,先亲而后踈,物我异观,私为町畦,其来盖非一日。

把天下为公作为自己心志的学士大夫,有多少人啊!平时处心积虑,没有不是先己而后人,先亲而后疏,对他人与自己采取不同的态度,私自设立界限,这种情况的出现不是一天了。

4、东汉人物如第五伦者,悃愊无哗,质直好义,似若可然也。

东汉人物如第五伦,非常真诚而不虚夸,

品质正直爱好仁义,好像能够这样了。

5、今公之为是书,使天下之为父兄者,举无子弟之戚,少有所养,老有所终。家藏此书,交相授受,庆源无穷,其为利顾不博哉!

如今刘公写成这部书,让天下作为父母兄弟的人,都没有为子弟担心的忧虑,使年幼的人得到抚养,年老的人得到赡养。家中藏有这本书,互相传授学习,那么吉庆的根源就无穷无尽,它产生的好处难道不广大吗?

四、《医方考》自序

1、季世人知医尚矣,习方其简也,穷经其烦也,乃率以方授受,而求经论者无之。舍斯道之奥,宝斯道之粗,安望其术之神良也?

后世了解医学的人众多,知道学习医方简单,探究经论烦杂,于是都用医方来传授、学习,探究经论的人则没有。舍弃医道中奥秘内容,而尊崇医道中的粗浅内容,怎能希

望他的艺术神妙呢?

2、盖以考其方药,考其见证,考其名义,考其事迹,考其变通,考其得失,考其所以然之故,匪徒苟然志方而已。

因为要考证药方,考证病证,考证命名的本义,考证诊治案例,考证加减变化,考证有效无效,考证本末缘由,不仅仅是随意记载医方罢了。

3、或者尚论千古,末张孙而本轩岐,劣羣方而优经论,则孟轲氏所谓“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矣”,安用夫斯籍之赘也?

有的人崇尚上古的经论,以张仲景、孙思邈为末,而以轩辕、岐伯为本,以各种药方为低劣,以医经论述为优异,那么就如同孟轲所说“在圣人门下进出的人,难以同他讲别的好话了”,哪里还用得上我这本多余的书籍呢?

五、《伤科汇纂》自跋

1、天下之物理无穷,人生之见闻有限,往往智尽即以为理止,犹以指测海,指竭而

云水尽者也,夫医何独不然?

天下事物的道理无穷无尽,人生的见闻则有限,往往智力用尽了也就以为道理讲尽了,好比是用手指去测量海水,手指伸尽了就说海水量足了,医学难道不是这样吗?

2、于是乎汲汲焉博采诸家之言,犹以为未足;复求专门之学,踵叩其秘传,既持方而辨药石之醇疵,复指图而审肯綮之中否。

于是孜孜不倦地广泛采集各家之言,还以为不够;再去探求专门的学问,频频询问其中秘密的传授,既拿着方子去辨识药物的优劣,又指着图像而审视是否符合疾病的要害。

3、倘四方淹博之士不以疏愚忽之,惠然悯其所不足,而教其所不知,则医理庶不患其莫究,而闻见将日益广,是又余之厚幸也夫!

倘若四方渊博的人士不因为我的粗疏愚昧而忽视这本书,恩惠地怜悯我书中的不足之处,而教导我所不懂的地方,那么医理方面就或许不用担心我的不能深究,而所闻所见将会日益广博,这又是我的深厚的期望

啊!

晋楚城濮之战原文及翻译

晋楚城濮之战原文及翻译 晋楚城濮之战 宋人使门尹般如晋师告急。公曰:“宋人告急,舍之则绝,告楚不许。我欲战矣,齐、秦未可,若之何,”先轸曰:“使宋舍我而赂齐、秦,藉之告楚。我执曹君而分曹、卫之田以赐宋人。楚爱曹、卫,必不许也。喜赂怒顽,能无战乎,”公 说,执曹伯,分曹、卫之田以畀宋人。 译文:宋国派门尹般到晋军告急。晋文公说:?宋国来报告危急情况~如果丢开 宋国不管,宋国将与我们绝交;如果请楚国退兵,楚国不会答应.我们要是与楚国交战, 齐秦两国不同意,那怎么办呢?先轸说:?让宋国不求我们,而把礼物送给齐、秦~通 过齐、秦两国向楚国请求退兵。同时我们扣留曹国国君~把曹国、卫国的田地分给宋国~楚国舍不得曹、卫~必定不答应齐国和秦国的请求而退兵的。齐国和秦国喜欢宋国的礼物~怒恨楚国不接受调解的顽固态度~能不参战吗,晋文公很高兴~拘 捕了曹共公~把曹国和卫国的田地分给了宋国人。 楚子入居于申,使申叔(楚大夫)去谷(齐地),使子玉去宋,曰:“无从(进逼) 晋师。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天假之年,而除其害。天之所置,其可废乎,《军志》曰:‘允当则归。’又曰:‘知难而退。’又曰:‘有德不可敌。’此三志者,晋之谓矣。” 译文:楚成王进入申城并住下来~让申叔离开谷地~让子玉离开宋国~说:?不要去追逐晋国军队:晋文公在外边~十九年了~而结果得到了晋国。险阻艰难,都尝过了,民情真假~都了解了。上天给与他年寿~同时除去了他的祸害~上天所设置的~难道能废除吗,《军志》说:‘适可而止’。又说:‘知难而退’。又说:‘有德的人不能阻挡’。 三条记载~适用于晋国。?

运命论原文及译文

运命论原文及译文 (原文) 夫治乱,运也;穷达,命也;贵贱?时也。故运之将降,必生圣明之君;圣明之君,必有忠贤之臣。其所以相遇也,不求而自合;其所以相亲也,不介而自亲。唱之而必和,谋之而必从;道合玄同,曲折合符;得失不能疑其志,谗构不能离其交;然后得成功也。其所以得然者,岂徒人事哉?授之者天也,告之者神也,成之者运也! (译文) 平治和混乱都是时运;贫穷和显达都是天命,富贵和卑贱都是际遇。因此时运将要昌隆的时候,必然会产生圣明的君主。而圣明的君主必然会拥有忠贤的臣子。他们之所以能够相遇,这是不用谋求就能自然地交合在一起的;他们之所以能够互相亲近,这是不用介绍就能自然地亲近的。他们倡导的事情必然会得到应和,谋划的事情必然得到服从,在道德上与天地万物混同为一,曲折都合乎符节。得失之祸不能使他们对自己的志向产生疑惑,谗言诬陷不能使他们的交情被离间,然后取得成功。之所以能够如此,所依靠的难道仅仅是人事吗?(不,)那是天上所授与的,那是神灵所告知的,那是时运所成全的。(原文) 夫黄河清而圣人生,里社鸣而圣人出,群龙见而圣人用。故伊尹,有莘氏之媵臣也,而阿衡于商;太公,渭滨之贱老也,而尚父于周。百里奚在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不才于虞而才于秦也。张良受黄石之符,

诵三略之说,以游于群雄,其言也,如以水投石,莫之受也;及其遭汉祖,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非张良之拙说于陈项,而巧言于沛公也。然则张良之言一也,不识其所以合离。合离之由,神明之道也。故彼四贤者,名载于图,事应乎天人,其可格之贤愚哉?孔子曰:「清明在躬,气志如神;嗜欲将至,有开必先;天降时雨,山川出云。」《诗》云:「惟岳降神,生甫及申;惟申及甫,惟周之翰。」运命之谓也。岂惟兴主,乱亡者亦如之焉。幽王之惑褒女也,ビ始于夏庭;曹伯阳之获公孙强也,征发于社宫;叔孙豹之昵竖牛也,祸成于庚宗。吉凶成败,各以数至,咸皆不求而自合,不介而自亲矣。(译文) 黄河水清的时候圣人就会诞生,里社清明的时候圣人就会出现,群龙出现的时候圣人就会被任用。因此,伊尹虽然只是有萃氏家陪嫁的奴隶,却能在商朝担任阿衡的职位。姜太公虽然只是在渭河之滨垂钓的贫贱老头,却能在周朝胜任尚父的高位。百里奚在虞国的时候,虞国不任用他,终致灭亡;在秦国的时候,却能为秦国所任用,从而能使秦国称霸天下,并不是他因为在虞国时没有才能而在秦国时就有才能。张良接受黄石公授给的《符》书,诵读《三略》的学说,并用以之游说于群雄之间,但他叙述出的言论就像如同把水投向石头一样,没有人接受它;等到他遇到了汉高祖,他叙述出的言论却如同把石头投像水中一样,没有不顺从的。并不是因为张良在游说

历史文选期末考点整理.doc

历史文选期末考点整理 一、甲骨文卜辞的构成 前辞、命辞、占辞、验辞 前辞(叙辞):记载占卜的时间和贞人 命辞(贞辞):记载占卜所问的内容 占辞:记载国王看了卜辞后的吉凶判断 验辞:记载验证的结果 二、八卦 亦称经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我国古代的一套带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到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 各卦名称分别为: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 震代表雷,艮(g4n)代表山,巽(xM)代表风,兑代表沼泽。在《易经》里有详细的论述。八卦相传是伏羲所造,后来用于占卜。坊间亦用汉字“三求平未,斗非半米”来记八卦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卦的代表符号由三爻演变而成。 乾兑离震巽坎艮坤 (一)八卦歌诀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 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二)八卦代数 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三)八卦方位 先天八卦: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兑东南,震东北,巽西南,艮西北后天八卦:震东,兑西,离南,坎北,乾西北,坤西南,艮东北,巽东南 (四)八卦所对应的五行: 金?乾、兑乾为天,兑为泽 木.震、巽震为雷,巽为风 土-坤、艮坤为地,艮为山 水-坎坎为水 火-离离为火 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 五行相克:水火金木土 三、尚书真伪之辩 今古文《尚书》,汉代,《尚书》始有今古文之分。西汉文帝时晁错根据济南伏生记诵所整理的28篇《尚书》,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定,称《今文尚书》。汉武帝时,曲阜孔壁中又发现一?种用战国古文字写成的本子,称《古文尚书》,它比《今文尚书》多16篇。此书到西晋末因战乱丢失。东晋初,豫章内史梅瞭所献《古文尚书》,经唐宋明清以来学者考证,实为伪书。 四、尚书今古文之争 汉武帝末年,《古文尚书》献于朝廷。哀帝时*,刘歆校书时■发现,倡议立学官,引起今古文之争,但遭到金文家反对,刘韵的倡议未被采纳。东汉末《古文尚书》散亡。当时的今古文之争纯属地位之争,真伪还无法定论。

十二天突破英汉翻译笔记

一天突破英文中定语从句的翻译(一) 4 英文中的介词可以翻成中文里的方位副词的动词 There is a book on the desk. 桌上有本书。 The teacher came into the classroom with a book and a dog.老师带着一本书和一只狗…… 6 一般8个单词以下定语从句前置,多于8个单词后置。定语从句翻译后置方法中,需要译出关系词。 63 非限制性定语从句需要后置译法,且翻译关系词。 7 循环套用1: 中心词+定语1+定语1的定语2+定语2的定语3+…… 翻译方法看长度: 定语1+2=3 前两者放在一起翻译 定语1=2+3 后两者放在一起翻译 14 循环套用2: 中心词+定语1+定语1的定语2 翻译时:2+1+含有中心词的句子 注: 10 which有时指前面整个句子; 14 有时定语从句远离先行词; where“在那里” 11 prior to(主张多用)=before 11 “其”是中文专门用来表示第三人称的词。 13 定语从句一般不可放在句首 13 被动语态:用“为”代替“被” 英汉差异: 13 英文中多用代词;中文多用名词,不怕重复 15 英文多用长句,不注重标定符号的使用;中文多用断句且多用标点 23 英文多用名词;中文多用动词(动词的过渡) 英译汉: 9 适时断句,避免长句 12 重要的句子在后面翻译,不重要的先翻译 15 适时增加表示逻辑关系的词,使句子更具逻辑性 第二天突破英文中定语从句的翻译(二) 18 并列套用:多个并列定语修饰一个中心词 后置译法,关系词只需译一次 18 本位词&外位词

本位词:这,这样,这些 外位词:被本位词所替代的部分 一般用定语从句的which/of来翻译本位词 ...women in novels were stereotype of lacking any features... 小说中的妇女都是这样一种模式,她们缺少…… This assumption rests on the fallacy of the ... 假设是基于这样一种谬论:…… 19 There are not a few of people. 有不少人。 There are very few people who would not like to do it. 没有多少人愿意做这件事情。 20 abnormally 不正常地;病态地;特别,尤其 21 短句翻译:剥洋葱 先次后主,有逗号 21 中文:事实+评论 英文:评论+事实 22 It is often said that...人们常说 it is believed that...人们相信 It is guessed that...人们猜测 It is thought that...人们认为 It is supposed that...人们推测 It is reported that...据报道 插入语 23 表示观点时,提到句首翻译 27 不表示观点时,保留在原来位置,用破折号连接 23 谓语动词的过渡 英译汉 keep one informed current events keep是过渡词,本身动词性很弱,它的存在是为了informed的存在,因此翻译时直接忽略keep翻译inform 汉译英 中文“副词+动词”——英文“副词变动词,动词变名词” 28 West Bejing人为划分的行政区域,西北京 Western Beijing自然地理意义上的范围,北京的西部 the West of Beijing不在北京范围内,北京的西边 29 一般英文的人名和地名都要求固定中文译法 White 怀特 Watt 瓦特 Walt 沃尔特

中国历史文选宋世风俗翻译 石大曲政编译

《宋史》上说,当官的忠诚和豪义的气概,到了五代的时候,都改变得差不多了;宋朝刚建立时,范质、王溥仍有遗憾。赵匡胤最褒奖韩通,挨下来就是卫融了,用来表达他的意愿。宋真宗、宋仁宗的时候,田锡、王禹偁、范仲淹、欧阳修、唐介众位贤能的人才,在朝廷倡导正直的言论,从此之后,朝廷内外的缙绅,知道用高尚的名节、正直而知耻崇尚对方,完全消除了五代的丑陋的风气。因此靖康之变时,有志之士奋发而起义为皇帝献身,面临危难也不屈服,所在的各地都有这样的人。等到宋朝灭亡,忠义有气节的人士互相指望扶持。啊!我看西汉哀帝和平帝可以被王莽所灭并定都东京,五代可以灭亡变为宋朝,就知道了世上没有不可以改变的风俗了。《周易》《剥》卦上多次说炼丹时,上面的火星灭了,那么又会在下面重燃。 皇帝统治人民的方法,不过就是抑制轻浮的举动,制止竞争的行为。宋朝自从仁宗在位以来四十多年,虽然任用的也许并非是人才,然而风俗纯朴,崇尚品性端正,谈论时代的人士,称这是君子之道发扬。等到了宋神宗统治时,王安石主持朝政,过分奖励谄媚的小人,排除不支持自己的人,邓绾、李定、舒亶、蹇序辰、王子韶这些奸险小人,一时得到提拔重用,而那些士大夫便迎合王安石这些人。钻营禄位的人,趁机抨击他人缺点。到了宋哲宗、宋徽宗时,朋党的祸乱大举窜起,国家的形势一天天变坏,国家的祸患就像已入膏肓的疾病,最终不可治理了。后代的人,只说“农田”、“水利”、“青苗”、“保甲”等法律是百姓的祸害,却不知道改变人心、变更官员的习性,是朝廷的祸患。祸害百姓的,可以在一天之内改变;而祸患朝廷的,历经数百年,它滔滔不绝的势头,一旦触发便不可回头了。李应中说,自从王安石被任用,使人心沉沦,至今自己还没有察觉;人只趋向法令条文而不明白义节,那么势力就会一天天孤立。——他可以说是懂得言论的人了。《诗经》说,“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意为不要教唆人做坏事)。使得仁宗庆历年间官员的风气完全改变而成为宋徽宗崇宁年间那样的,不是王安石教猿爬树的结果吗?

中国历史文选考试大纲

中国历史文选考试大纲 一、字词解释 圩顶:形容人头顶四周高,中间低。圩,洼田四周的埂 礼容:礼制仪容俎豆:古代宴客、朝聘、祭祀用的礼器。俎,置肉的几。豆,盛乾肉一类食物的器皿 要铚:古丧服,束于腰间的麻带。要通腰。又“要经”偻、伛、俯:表尊敬 当世:执政、当政料量平:(做人公正)非常公平。料,称量。 陵轹中国:欺压,干犯。中国,此指中原地区累世:绑人用的绳索,引申为拘禁 崇丧遂哀:趋详之节:走路有节奏的样子 及齐平:平,和解参乘:陪乘和陪乘的人 方贿:土特产属文:擅长写文章领:兼任微(言绝):微妙,深渊 邉豆:礼乐,代指祭祀介胄:披甲戴盔稍:颇,甚事:量词,件 依违:模棱两可,不偏向一方同力:同心协力 罪责:深深自责,责备刻意:克制意欲

志流:志向放荡淫欲舆:参与 偏:偏爱效己:贡献一己之力 济功:成就功业遗尘:遗迹 不期:没有约定(未约定)清称:美誉 师资:,犹师生,师徒了了:聪明伶俐 琢钉戏:一种儿童游戏混混:同“滚滚”,滔滔不绝 正自:只是志存:思念,怀念延誉:传播美名陈结:叙述自己的心意,并与之结交 群下:下属明达君子:开明通达的君子 风声:名望,声望。声誉书迹:文字,文章书翰:书信,文书经略:经营,治理,筹划谋略 折衡之臣:忠勇之臣。折衡:使敌战车后撤,制敌取胜 匡维:匡正维护删:选,节取 浅末:短浅,肤浅恒:平常,平庸之文 浑秽:污秽,污浊龟镜:借鉴往事 良以有焉:是在是有道理啊准:准则

英雄角力:起第:建造府第闲:熟悉蔑不胜: 以老其师:老,使〃〃〃疲劳折书:把书折起来 二、名词解释 史记 1、《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撰。 2、《史记》全书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构成,共一百三十篇。记事上起传说中的皇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 3、《史记》取材广泛,内容丰富。保存了许多珍贵史料 4、A《史记》的注本今存三家:裴骃的《史记集解》八十卷、司马贞的《史记索隐》三十卷、张守节的《史记正义》三十卷。B《史记》的旧版本,以百衲本为最善。此外,中华书局刊印《史记》点校本。 汉书 1、《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东汉班固撰。 2、《汉书》所记上起汉高祖,下终王莽之诛,包括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的史事,共一百篇,其中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 3、《汉书》在体例上继承《史记》,但有所变更;在内容上继承袭入《史记》,但有所增加 4、十志不拘泥于断代 5、《史记》注本有王先谦的《汉书补注》

英语翻译——笔记整理及单词概述

考研翻译重点词汇 Abstract n.摘要,概要,抽象 adj.抽象的,深奥的,理论的 Accelerate vt.&vi.(使)加快,(使)增速, n.接受速成教育的学生 Account (1)看法,认识 (2)解释,说明 Account for 占…(多大)比重; 解释, 说明 Achievement n.成就;成绩;功绩,达到;完成 Acquire vt.得到,养成,vt 获得;招致,学得(知识等),求得,养成(习惯等),捕获, Action n.作用,动[操]作,行动,机械装置[作用],(小说等中的)情节 Activity n.活动,活动的事物,活动性,机能,功能 Actually adv.现实的,实际的;目前的;明确的,有效的 Additional adj.增加的,额外的,另外的 Advance vt.&vi.(使)前进,(使)发展;促进, vt.提出 Advantage n.利益,便利,有利方面,有利条件;优点;优势, (网球等)打成平手(deuce )而延长比赛后一方先得的一分(攻方所得称 advantage in ,守方所得则称 advantage out ) Agree vi.一致;相合同意,赞成约定,允诺,答应,相宜,调和,符合,和睦相处 Almost adv.几乎,差不多,差一点;将近 Amount n.量,数量,数额,总额,总数 vi.合计,共计 An immense amount of … 大量 An amount of … 一些 A certain amount of … 某些 Analogous 与…类似, 与…相似 And 而, 然而 Apply … to … ≈ lie with 存在于,发生于 Approach vt.&vi.接近,走近,靠近; vt.接洽,交涉;着手处理; n.靠近,接近,临近 Appropriate adj.适当的,恰当的; vt.挪用;占用;盗用 Argue vt.&vi.争吵,辩论; vt.坚决主张,提出理由证明,说服,劝说 Arise vi.&link v.呈现;出现;发生; vi.起身,起来,起立 As 译为 (1) 像, 如 ; (2) 作为 As … as (比较的两者要一致) = not so … as 译成:“… 和 … 一样 ” As is mentioned above 如上所述, (如上所示,如图所示---作文可以写) Aspect n.方面,方位,朝向 Assert vt.声称,断言,维护,坚持 Assume vt.假设,认定, 臆断,猜想,假装,担,担任,就职 Attempt n.尝试,企图vt.尝试,企图 Augment vt.增加,提高,扩大; n.增加,提高,扩大 Availability n.可用性,有效性,实用性 Base n.基础,底座,基地,根据地 vt.把…建立在,以…为基础 Behavioral adj.动作的,行为方面的 Big bang 大爆炸理论 Branch n.树枝,枝条,支,分科,分系; vi.出枝,树叉 Breakthrough : 突破 Break prison (监狱)越狱 Break out v. 爆发 Out break: n. 爆发

文选序_原文及译文

文选序_原文及译文 文选序 式观元始,眇觌(音敌,见)玄风,冬穴夏巢之时,茹毛饮血之世,世质民淳,斯文未作。逮乎“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之时义远矣哉~ 译:我看那原始时代的远古风俗,人类处在冬住窟夏居巢、连毛带血吃生肉的时期,世风质朴,民情淳厚,文字文章还没有产生。到了“伏羲氏治理天下的时候,才开始画八卦,造文字,用来代替结绳记事的方法,从此以后文章典籍就应运而生了。”《易经》上说:“观察日月星辰,用来考察四季的变化;观察诗书礼乐,用来教化人民使之有成就。”诗书礼乐的意义真深远广大啊~ 若夫椎轮为大辂(音录,大车)之始,大辂宁有椎轮之质,增冰为积水所成,积水曾微增冰之凛。何哉,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随时变改,难可详悉。 译:椎轮这种简陋的车子是帝王乘坐的大辂的原始模样,但大辂哪有椎轮的质朴,厚厚的冰层是积水凝结而成的,但积水并没有厚冰的寒冷。为什么呢,大概是由于承继那造车之事却增加了文饰,改变了水的本来状态却变得更加寒冷。事物既然有这种现象,文章也应当如此。文章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我们难以全部搞清它的变化规律。 尝试论之曰:《诗序》云:“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日颂。”至于今之作者,异乎古昔。古诗之体,今则全取赋名。荀宋表之于前,贾马继之于末。自兹以降,源流寔(实)繁。

译:让我尝试议论一下这个问题吧:《毛诗序》上说:“《诗经》有六义:第一叫做风,第二叫做赋,第三叫做比,第四叫做兴,第五叫做雅,第六叫做颂。”至于现代的作者,跟古代大不一样。赋本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表现手法,现在却发展成为用“赋”命名的独立文体。荀卿、宋玉率先标明创作赋体,贾谊、司马相如跟在后面继续发扬。从此以后,这类作品源远流长确实繁富。 述邑居则有“凭虚”“亡是”之作,戒畋游则有《长杨》《羽猎》之制。若其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 译:描写城市园囿,有张衡《西京赋》和司马相如《上林赋》这样的作品;劝戒帝王不要沉湎游猎,有扬雄《长杨赋》《羽猎赋》一类的创作。如果论起那些记一事、咏一物,寄兴风云草木和鱼虫禽兽之类的作品,推广扩大其题材,就不能一一尽述了。 又楚人屈原,含忠履洁,君匪从流,臣进逆耳,深思远虑,遂放湘南。耿介之意既伤,壹郁之怀靡诉。临渊有怀沙之志,吟泽有憔悴之容。骚人之文,自兹而作。 译:又有楚国诗人屈原,心怀忠贞,志行清正,因为楚王不是从善如流的国 君,臣下所进献的忠言他听不顺耳,屈原为国家百姓深谋远虑,却反而被放逐在湘水之南。刚直忠正之心已经遭到伤害,抑郁不平的感情无处申诉,面对江水产生投江报国的决心,行吟泽畔面带憔悴的神色。骚人的作品从此兴起了。 诗者,盖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关雎》、《麟趾》,正始之道著;《桑间》、《濮上》,亡国之音表。故风雅(诗经)之道,粲然可观。 译:诗歌,是心志达到一定的程度的表现,感情在内心激荡而表现在语言上。《关雎》、《麟趾》是端正初始之道的表达,《桑间》、《濮上》是亡国之音的流露。所以《诗经》的正道,光彩照人,值得鉴赏。

2018年青岛大学招收硕士生初试自命题考试范围

2018年青岛大学招收硕士生初试自命题考试范围 001马克思主义学院 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参考书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本书编写组,最新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最新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加试用书:《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简史》中央党史研究室编,2001年版,中央党史出版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概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5月版)。030505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书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本书编写组,最新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最近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加试用书:《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简史》中央党史研究室编,2001年版,中央党史出版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概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5月版)。045102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 参考书目:《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及指南》(教育综合科目)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2009年第一版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2版)陈万柏、张耀灿,2007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加试用书:《政治学原理》王慧岩,2006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张雷声、张耀灿,2010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002文学院 045103 学科教学(语文): 参考书目:《中国古代文学史》(四册)袁行霈主编,第3版,2014年5月,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下)朱栋霖主编,第3版,2014年10月,高等教育出版社;《文学基本原理》童庆炳主编,第5版,2015年6月,高等教育出版社。 加试书目:《外国文学史》(上下)郑克鲁,第三版,2015年5月,高等教育出版社;《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王文彦,第二版,2016年6月,高等教育出版社。 050101文艺学: 参考书目:《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修订版,2006年,高等教育出版社;《美学基本原理》刘叔成,修订版,200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 加试用书:《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版次不限,199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版次不限,1998年,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版次不限,1999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外国文学史》郑克鲁,版次不限,1999年,高等教育出版社;《现代汉语》黄伯荣,版次不限,1999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古代汉语》王力,版次不限,1998年,中华书局。 050103汉语言文字学: 参考书目:《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 加试用书:《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古文观止》吴楚材、吴调侯著。 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 参考书目:《文献学概要》杜泽逊,版次2001年,出版时间2013年,中华书局;《中古文学文献学》刘跃进,版次1997年,出版时间1997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古代汉语(校订重排)》,王力,版次1999年,出版时间2008年,中华书局。 加试用书:《中国古代文学史》袁世硕、陈文新,版次第一版,出版时间2016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古代汉语》王力,版次校订重排,出版时间2008年,中华书局。

中国历史文选--名词解释

1、金文:又称“钟鼎文”或“吉金文”,是铸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其内容记录了战争、争讼券书、祖先颂 词、天子册命、结盟誓约等,多为西周和春秋时的铭文,是研究西周春秋的第一手文字资料。其代表有西周的大盂鼎上的铭文,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著作有,罗振玉的《三代吉金文存》、郭沫若的《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 2、《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国别体史书。 3、先秦史籍对后市的影响:第一、保存了丰富的历史资料;第二、形成了比较科学、完整的史书编写体 例;第三、开创了私人修史的先例(如孔子《春秋》);第四、“直笔与曲笔”的写作思想,为后世治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尚书》:是一部综合性的历史文献,它记录了上起尧舜下到春秋中叶的秦穆公期间1400多年的历史, 其内容与甲骨文金文相参而证,是研究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不可多得的史料。其包含的体例有典、训、谟、诰、誓、命,是纪事本末体的萌芽,也开了编年体的先河,其中的《禹贡》关于九州的记载是后世大一统思想的根源。 5、编年体:是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顺序编写的一种史书体裁。其优点是便于比较、了解各史事之间的 关系,使读者对史事发生经过的时间十分清晰;缺点是同一事件发生和延续的时间过长,对历史人物的生平和典志等史事,也无从详其原委。如起居注、实录体等。我国第一部正规的编年体史书是孔子编修的《春秋》,《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完善的编年体通史。 6、孔子编《春秋》时“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并运用“寓褒贬、别善恶、以定名”的春秋笔法。 7、《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一部杰出的编年通史。其记事起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止于后周世宗显德 六年,共1362年。全书采用编年体形式,用翔实的史料完善了编年叙事法,还通过史论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全书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对礼乐、文学、地理也有较详记录,对经济文化等典制基本未涉及。其目的是从政治上总结历代统治经验教训,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一部教科书。后世多有仿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司马光:北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字君实,宋陕州夏县人,谥号“文正”。司马光自幼好学, 二十岁考中进士,他曾立志要编一部编年体史书,总结历代统治经验,于是博览众史书,删削冗长,举辑机要,到宋英宗时,司马光写成战国秦历史共八卷,宋英宗看后十分赞赏,并命他继续写下去。 后来王安石为相,推行变法,司马光反对,受到排挤,遂退居洛阳潜心编史,前后共用19年,《资治通鉴》全书告成。司马光集前世史学之大成,无愧“文正”这一称号。 9、纪传体:即由纪、传(世家)、表、志(书)组成,已记录人物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创始于西汉司马迁 著《史记》。其优点是有大量人物,言事结合,结构完整,典章制度记录全面。缺点是以人物为中心,记事不完整,不便了解人物在事件中起的作用。纪传体被后世历代政府定为正史的主体,二十四史包含了丰富的史料,由于官方编写,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但纪传体的创立,对后世记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0、《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包含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记述了上起 黄帝、下讫汉武帝三千多年间的诸多方面的历史,其内容丰富,堪称为一部体大思精的百科全书。《史记》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让历代学习。其记录的时间、范围广泛,事迹全面,人物丰富,涉及典籍面广,在史料搜集取舍上,为后世树立了典范。司马迁编写《史记》时,尊重史实,秉笔直书,重视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重视用社会经济生活来探索历史发展的原因,这些进步思想对史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1、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人。司马迁出生于史学世家,其父任太 史令多年,他幼年师从董仲舒、孔安国等名师,二十岁开始壮游全国,此间探访历史遗迹,考察风土民情收集了史料。元封三年,司马迁升任太史令,他秉承父亲遗愿,开始准备撰写《史记》。天汉三年,司马迁遭李陵之祸,被捕下狱,处以腐刑。出狱后他任中书令,忍辱负重,发奋撰写《史记》,前后有15年以上时间才写定成书。《史记》成书是一个划时代的创举,司马迁注定名留青史。 12、《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沿用《史记》的纪传体例,并改本纪为纪,改书为志,取消 世家,由纪、表、志、传四部分组成,共一百篇。它为断代史,记载了西汉高祖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

英汉翻译课堂笔记梳理及扩展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and Extensive Knowledge 第一讲(四课时)翻译的历史起源以及各大著名理论和概论 2012/09/18 第一节:翻译起源以及翻译大家(一) 1.1翻译事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最早的佛经翻译是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贵霜帝国大月氏王遣使者伊存来中国口授佛经,博士弟子秦景宪协助使伊存得以记录的《浮图经》。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三次翻译高潮: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和鸦片战争至“五四”的西学翻译。佛经翻译是中国翻译事业的起点。中国的翻译活动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真正称得上语际翻译的活动应该说是始于西汉的哀帝时期的佛经翻译。这一时期的佛经翻译活动还只是民间私人事业到了符秦时代,佛经翻译活动就组织有序了。当时主要的组织者是释道安。因此他主张严格的词对词、句对句(word for word, line for line)的直译。道安在此期间请来了著名的翻译家天竺(即印度)人鸠摩罗什。他翻译了三百多卷佛经文献,如《金刚经》、《法华经》、《十二门论》、《中观论》、《维摩经》等。其译文神情并茂、妙趣盎然,堪称当时的上乘之译作,至今仍被视为我国文学翻译的奠基石。 Representative:唐玄奘(西元600-664年)主要生活在初唐时期,一生共翻译了佛教大小乘经论75部1335卷,共计一千多万;玄奘的译著从数量和品质上都达到了中国佛经翻译史上的高峰;堪称:翻译家中的第一人;其成就主要在于是“新译”的创始人。他提出的著名的“五不翻”原则及“既须求真,又须喻俗”的标准,对我国翻译事业有很大影响。 ↓↓ (所谓“求真”就是指翻译必须忠实于原文内容并保持原文风貌;所谓“须喻俗”,就是指译文语言必须通顺易懂并符合其语言规范。玄奘将“须求真”和“须喻俗”有机地结合,使两者相辅相成,) (所谓“不翻”,不是不翻译,而是指“音译”。玄奘列举了5种应该音译的情况,即“五不翻”。其“五不翻”具体为:(1)秘密之,故不翻。佛经中有许多咒语,有其秘密的意思和作用,应该音译,如“陀罗尼”。(2)含多义,故不翻。即一词多义的梵文,在汉语中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来表达,因此保留原文,只作音译。如“薄伽梵”,在梵文里便有六层意思。(3)此方所无,故不翻。“此方”即“中国”,指在中国文化中没有的事物应该音译。如“阎浮”树,由于产于印度等地,而我国没有这种树,故保留原意。(4)顺于古例,故不翻。指有些约定俗成的词语应该遵循习惯采取音译。例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本来意“指无上正等正觉”,但由于自东汉以来,历代译经家用“音译”翻译,因此保留前人翻译模式,不再翻译成“无上正等正觉”。(5)为生善,故不翻。指具有特殊意义或功能的词语也应当音译。如“般若”虽可意译为智慧,但却是佛教文化中蕴含着特殊意义的一种智慧,一旦把意思直接译出来,则会韵味尽失。“五不翻”原则对我国翻译事业影响极其巨大,直到现在,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 1.2文学翻译阶段及其代表人物 文学翻译阶段大致在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

中考文言文《-文选-序》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序》全文详细翻译 本文是关于中考文言文《序》全文详细翻译,感谢您的阅读! 《文选》序 作者:萧统 我看那原始时代的远古风俗,人类处在冬住窟夏居巢、连毛带血吃生肉的时期,世风质朴,民情淳厚,文字文章还没有产生。到了“伏羲氏治理天下的时候,才开始画八卦,造文字,用来代替结绳记事的方法,从此以后文章典籍就应运而生了。”《易经》上说:“观察日月星辰,用来考察四季的变化;观察诗书礼乐,用来教化人民使之有成就。”诗书礼乐的意义真深远广大啊!椎轮这种简陋的车子是帝王乘坐的大辂的原始模样,但大辂哪有椎轮的质朴?厚厚的冰层是积水凝结而成的,但积水并没有厚冰的寒冷。为什么呢?大概是由于承继那造车之事却增加了文饰,改变了水的本来状态却变得更加寒冷。事物既然有这种现象,文章也应当如此。文章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我们难以全部搞清它的变化规律。 式观元始,眇觌玄风,冬穴夏巢之时,茹毛饮血之世,世质民淳,斯文未作。逮乎“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之时义远矣哉!若夫椎轮为大辂之始,大辂宁有椎轮之质?增冰为积水所成,积水曾微增冰之凛。何哉?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随时变改,难可详悉。 让我尝试议论一下这个问题吧:《毛诗序》上说:“《诗经》有

六义:第一叫做风,第二叫做赋,第三叫做比,第四叫做兴,第五叫做雅,第六叫做颂。”至于现代的作者,跟古代大不一样。赋本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表现手法,现在却发展成为用“赋”命名的独立文体。荀卿、宋玉率先标明创作赋体,贾谊、司马相如跟在后面继续发扬。从此以后,这类作品源远流长确实繁富。描写城市园囿,有张衡《西京赋》和司马相如《上林赋》这样的作品;劝戒帝王不要沉湎游猎,有扬雄《长杨赋》《羽猎赋》一类的创作。如果论起那些记一事、咏一物,寄兴风云草木和鱼虫禽兽之类的作品,推广扩大其题材,就不能一一尽述了。 尝试论之曰:《诗序》云:“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日颂。”至于今之作者,异乎古昔。古诗之体,今则全取赋名。荀宋表之于前,贾马继之于末。自兹以降,源流寔繁。述邑居则有“凭虚”“亡是”之作,戒畋游则有《长杨》《羽猎》之制。若其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 又有楚国诗人屈原,心怀忠贞,志行清正,因为楚王不是从善如流的国君,臣下所进献的忠言他听不顺耳,屈原为国家百姓深谋远虑,却反而被放逐在湘水之南。刚直忠正之心已经遭到伤害,抑郁不平的感情无处申诉,面对江水产生投江报国的决心,行吟泽畔面带憔悴的神色。骚人的作品从此兴起了。 又楚人屈原,含忠履洁,君匪从流,臣进逆耳,深思远虑,遂放湘南。耿介之意既伤,壹郁之怀靡诉。临渊有怀沙之志,吟泽有憔悴

中国历史文选考点总结

中国历史文选考点总结 一、甲骨文 前言简述部分:定义: 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文字,因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而得名,又称为契文(刀刻 文字)。内容主要是商代后期王室占卜的记录,故又称卜辞。最初在河南安阳的殷都废墟中出土,故又称殷墟文字。甲骨文已经脱离图画文字形态,文字构型以象形为基础,辅以形声 和假借字,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汉字,证明了汉字产生在此之前,并使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上溯到商代。 填空重点: 1、甲骨总数在十五万片以上。 2、单个文字大约在五千左右,已被认知的尚不足两千字。 3、一条完整的甲骨卜辞,应包括叙辞、命辞、占辞、验辞。 4、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先公王考》 5、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版的《甲骨文合集》(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中科院出版社)为总结性著作。 课外补充: 1 、1899 (光绪25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甲骨,被称为“甲骨文之父”。 2、甲骨的发现以及殷墟性质的推定导致1928年开始的殷墟发掘,成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开端。 3、甲骨四堂:罗振玉(雪堂)、郭沫若(鼎堂)、王国维(观堂)、董作宾(砚堂)。 4、六书: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二、金文 前言概述部分: 定义: “金文”现代涵义有二,一是指商周(或含秦汉)时期刻铸在铜器上的整篇铭文文献,此义约始于清吴式芬的《捃古录金文》;一是指甲骨文之后的一种字体或书体,此义约始于 容庚的《金文编》。 填空重点: 1、金文内容多反映战争、社会动乱等重大历史事件。 2、容庚《商周彝器通考》、《金文编》。 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 4、金文的学术价值是多方面的,为古文字学研究和先秦史中周代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三、诗经 前言概述部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删订。原本称《诗》经博士后,始称 ,汉武帝立五《诗经》,为儒家经典之一。

笔译笔记整理

英语和汉语的差异 Synthetic vs.Analytic 综合与分析 English is a synthetic language marked with inflections(曲折变化形式),while Chinese is an analytic language without any inflection,which is usually implied in the context or explicitly shown in such words as“着、了、过”etc. Thus encouraged, they made a still bolder plan for the next year. 由于受到这样的鼓励,他们为第二年制订了一个更大胆的计划。 Compact vs.Diffusive 紧凑与松散 English sentences are compact tightly combined with connectives or prepositions,while Chinese is diffused,that is,loose in structure. Now the integrated circuit has reduced by many times the size of the computer of which it forms a part,thus creating a new generation of portable minicomputer.现在集成电路成了计算机的组成部分,使计算机的体积大大缩小,从而产生了新一代的便携式微型计算机。 A notion has taken hold in the US to the effect that the only people who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bring children into the world are those who can afford them.在美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点,说是只有对那些抚养得起子女的人,才应鼓励其生育。 Hypotactic vs.Paratactic 形合与意合 In English.clauses or phrases are coordinated with or subordinated to one another syntactically while in Chinese theY are placed one after another without coordinating connectives.The many colors of a rainbow range from red on the outside to violet on the inside.彩虹有多种颜色,外圈红,内圈紫。 He had a disconcerting habit of expressing contradictory ideas in rapid succession.他有一种令人难堪的习惯:一会儿一个看法,自相矛盾,变化无常。 Complex vs. Simplex 繁复与简单 English sentences are long and complex,while Chinese sentences are short and simple.For example: Many man-made substances are replacing certain natural materials because either the quality of the natural product cannot meet our ever-increasing requirement,or,more often,because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ynthetic substance.which is the common name for man.made materials,have been chosen.and even emphasized,so that it would be Of the greatest use in the fields in which it is to be applied.人造材料通称为合成材料。许多人造材料正在代替某些天然材料,这或者是由于天然物产的数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或者是由于人们选择了合成材料的一些物理性质并加以突出而造成的。因此,合成材料在其应用领域将具有极大的用途。 Impersonal vs.Personal 物称与人称 There are more impersonal structures in English than in Chinese,as shown in the following examples: ·What has happened to you? 你出了什么事儿啦? ·An idea suddenly struck me.我突然想到一个主意。 ·A strange peace canle over her when she was alone 她独处时感到一种特别的安宁。 ·Not a sound reached our ears.我们没有听到任何声音。 ·A great elation overcame them.他们欣喜若狂。 ·The truth finally dawned on her.她最终明白了真相。 Passive vs.Active 被动与主动

江苏省邳州市备考2012高考语文预测试题(7)苏教版

江苏省邳州市备考2012高考语文预测试题(七)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漂泊/剽窃畸形/绮丽歼灭/纤夫 B.散漫/蔓延气概/慷慨舞弊/遮蔽 C.切磋/切实抒怀/枢纽跌宕/荡涤 D.横幅/横祸猥琐/泾渭苍茫/怆然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像我们这些从象牙塔走出来,自认为受过高等教育,所谓“年轻气盛”,由于观念的差异、自身的经验阅历不足,可能会导致和父辈意见相左。 B.这次活动的宗旨是以展现锡剧艺术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为目的,并以此推动地方文化建设,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 C.面对千万户住房困难家庭翘首期盼,如何确保保障房公平分配,不仅牵动着整个社会的神经,更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执政水平。 D.常州的梳篦、留青竹刻、乱针绣,凭借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海内外游客备受青睐的手工艺品。 3.阅读下面的图表,从两个方面概括其中所包含的主要信息。(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纪念“五四”青年节,学校的网站开辟了“五四’回音壁”专栏。请你在上面简短留言,不超过40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力求有文采。(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东染院使种君墓志铭 [宋]范仲淹 君讳世衡,字仲平,国之劳臣也。不幸云亡,其子泣血请铭于予。予尝经略陕西,知君最为详,惧遗其善,不可不从而书之。 初康定元年春,夏戎犯延安,我师不利。君时任鄜州从事,建言:延安东北二百里有故宽州,请因其废垒而兴之,以当寇冲。朝廷从之,以君董役事,与兵民暴露数月,且战且城。然处险无泉,议不可守。凿地百有五十尺,始至于石,工徒拱手曰:“是不可井矣。”君曰:“过石而下,将无泉耶?尔攻其石,屑而出之,凡一畚,偿尔百金。”工复致其力,过石数重,泉果沛发,饮甘而不耗。万人欢呼曰:“神乎!虽虏兵重围,吾无困渴之患矣。”用是复作数井,兵民马牛皆大足。自兹西陲堡障患无泉者皆仿此,大蒙利焉。 既而朝廷署故宽州为青涧域,授君内殿承制,知城事,复就迁供备库副使:旌其劳也。青涧东北一舍而远,距无定河。河之北有虏寨,虏常济河为患。君屡使属羌击之,往必破走。建营田二千顷,岁取其利;募商贾使通其货,或先贷之本,速其流转。乃建白凡城中刍粮钱币,暨军须城守之具,不烦外计,一请自给。使一子专视士卒之疾,调其汤饵,常戒以笞责,期于必瘳,土卒无不感泣。王公尧臣安抚陕西,言君治状。上悦,降诏褒之曰:“边臣若此,朕复何忧!” 庆历二年春,予按巡环州。乃请于朝,愿易君理环。君乃周行境内,入属羌聚落,抚以恩意,如青涧焉。有兀二族受夏戎伪署,君遣人招之,不听。即出兵诛之,死者半,归者半,尽以其地壁牛羊赏诸有功。其僭受伪署者咸股粟请命。由是属羌无复敢贰。 君少尚气节,莅官,能摘恶庇民。青涧与环人,皆画君之像而享事之。及终,史民暨属羌酋长朝夕临柩前者数日。 铭曰:呜呼种君,生于贤门。吾志必立,吾力是陈。捍虏之志,义边之民;夙夜乃职,星霜厥身。生则有涯,死宜不泯。 (选自《范文正公文集》,有删节) [注]①瘳(chou:病愈。②义(少):安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