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分式的加减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分式的加减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分式的加减教案

《分式的加减》教案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同分母的分式的加减法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2.简单的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的运算.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

2.会进行同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和简单的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并能类比分数的加减运算,得出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的运算法则,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其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提高“用数学”的意识.

2.结合已有的数学经验,解决新问题,获得成就感以及克服困难的方法和勇气.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

2.简单的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

教学难点:

当分式的分子是多项式时的分式的减法.

教学过程

1.同分母的加减法

[师]我们首先来着看下面的问题:

想一想:

(1)同分母的分数如何加减?你能举例说明吗?

(2)你认为分母相同的分式应该如何加减?

做一做:

(1)a 1+a

2=____________. (2)22-x x -2

4-x =____________.

(3)12++x x -11+-x x +1

3+-x x =____________. [生]同分母的分数的加减是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例如:

134+133-1317=131734-+=-13

10. 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用式子表示是:

c a ±c b =c

b a ±(其中a 、b 既可以是数,也可以是整式,

c 是含有字母的非零的整式). [师]谁能试着到黑板上板演“做一做”中的三个小题.

[生1]解:(1)a 1+a 2=a 21+=a

3; [生2]解:(2)22-x x -24-x =2

42--x x ; [生3]解:

12++x x -11+-x x +1

3+-x x =1

312+-+--+x x x x =12+-x x . [师]我们一块来讲评一下上面三位同学的运算过程.

[生]第(1)小题是正确的.

第(2)小题没有把结果化简.应该为原式=242--x x =2

)2)(2(--+x x x =x +2. [师]这位同学很仔细.我们学习分式乘除法时就强调运算结果必须是最简的,如果分子、分母中有公因式,一定要把它约去,使分式最简.

[生]第(3)小题,我认为也有错误.

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我觉得(x +1)分母不变,做得对,但三个分式的分子x +2、x -1、x -3相加减应为(x +2)-(x -1)+(x -3).

[师]的确如此,我们知道列代数式时,(x -1)÷(x +1)要写成分式的形式即

1

1+-x x ,因此分数线既有除号的作用,还有括号的作用,即分子、分母应该是一个整体.

[生]老师,是我做错了.第(3)题应为: (3)

12++x x -11+-x x +1

3+-x x =1)3()1()2(+++--+x x x x

=

1

312+-++-+x x x x =1+x x [师]发现问题,及时改正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努力发扬,你一定会取得更大进步.

2.简单的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

想一想

(1)异分母的分数如何加减?

(2)你认为异分母的分式应该如何加减?比如a 3+a

41应如何计算. [生]异分母的分数加减时,可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通分,把异分母的分数加减法化成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

[生]我认为分式有很多地方和分数相类似,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是否也可以通过像分数那样通分,将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化成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

[师]同学们的想法很好!我这儿就有两位同学将异分母的分式加减化成同分母的分式加减.

小明认为,只要把异分母的分式化成同分母的分式,异分母分式的加减问题就变成了同分母分式的加减问题.小亮同意小明的这种看法,但他俩的具体做法不同: 小明:

a 3+a 41=a a a 443??+a

a a ?4 =2412a a +24a a =2413a a =a

413. 小亮:a 3+a 41=443??a +a

41 =a 412+a 41=a 413. 你对这两种做法有何评论?与同伴交流.

[生]我觉得这两种做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把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化成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但我觉得小亮的方法更简单.就像分数运算:

61+41. 如果61+41=464?+646?=244+246=2410=12

5,这样计算就比较麻烦;如果找6和4的最小公倍数12,算起来就很方便,即61+41=262?+343?=122+123=12

5. [生]我认为也是这样,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异分母的分式可以化为同分母的分式,这一过程称为分式的通分.但通分时为了简便,也应该像分数的通分一样,找各个分母的最

小公倍数.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有道理,为了计算简便,异分母分式通分时,通常取最简单的公分母(简称最简公分母)作为它们的公分母.例如

a 3+a 41,a 和4a 的最简公分母是4a .下面我们再来看几个例子.

[例]计算:

(1)a

3+a a 515-;(2)12-x +x x --11 [生]老师,我们组还是联系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的方法,利用分数的性质,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的就可以完成.

[生]我们组也是用了将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转化成同分母相加减的分式运算.

[例]中的第(1)题,一个分母是a ,另一个分母是5a ,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只需将第一个分式a 3化成a 553?=a

515即可. 解:(1)a 3+a a 515-=a 515+a

a 515- =a

a 5)15(15-+=a a 5=51; [生]我们组也已完成了第(2)题.两个分式相加,一个分式的分母是x -1,另一个分式的分母是1-x ,我们注意到了1-x =-(x -1),所以要把x

x --11化成分母为x -1的分式,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得x x --11=)1()1()1()1(-?--?-x x =1

1--x x .所以第(2)题的解法如下: (2)

12-x +x x --11=12-x +1

1--x x =1)1(2--+x x =13--x x [师]同学们能凭借自己的数学经验,将新出现的数学难题处理的有条有理,很了不起. [生]问题一可以出来结果啦.

(1)小丽当走第二条路时,她从甲地到乙地需要的时间为v 1+v 32=v 33+v 32=v 323+=v

35h . (2)小丽走第一条路所用的时间为

v 23h . 作差可知v 35-v 23=v 610-v 69=v 61>0.所以小丽走第一条路花费的时间少,少用v 61h . Ⅲ.应用、升华

1.计算:

(1)

x

b 3-x b ;(2)a 1+a 21;(3)b a a --a b a - 2.计算:m n n m -+2+n m n --m n n -2. Ⅳ.课时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式的加减法,同学们课堂上思维非常活跃,想必收获一定很大. [生]我觉得我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做一做”中犯的错误,在今后做此类题的过程中,一定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生]我的收获是学会用转化的思想将异分母的分式的加减法转化成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

Ⅴ.活动与探究

已知x +y 1=z +x 1=1,求y +z 1的值.

七年级数学下册-分式的基本性质及其运算

分式的基本性质及其运算 【知识点归纳】 知识点一:分式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A ,B 表示两个整数,并且B 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B A 叫做分式,A 为分子,B 为分母。 知识点二:与分式有关的条件 ①分式有意义:分母不为0(0B ≠) ②分式无意义:分母为0(0B =) ③分式值为0:分子为0且分母不为0(?? ?≠=0 B A ) ④分式值为正或大于0:分子分母同号(?? ?>>00B A 或???<<00 B A ) ⑤分式值为负或小于0:分子分母异号(?? ?<>00B A 或???><0 B A ) ⑥分式值为1:分子分母值相等(A=B ) ⑦分式值为-1:分子分母值互为相反数(A+B=0) 知识点三: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字母表示: C B C ??=A B A ,C B C ÷÷=A B A ,其中A 、B 、C 是整式,C ≠0。 拓展:分式的符号法则:分式的分子、分母与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即 B B A B B -- =--=--=A A A 注意:在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时,要注意C ≠0这个限制条件和隐含条件 B ≠0。 知识点四:分式的约分 定义: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 步骤:把分式分子分母因式分解,然后约去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 注意:①分式的分子与分母为单项式时可直接约分,约去分子、分母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然后约去分子分母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 ②分子分母若为多项式,约分时先对分子分母进行因式分解,再约分。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5.1.1相交线 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 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 【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 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 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 (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 (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 【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 ∴∠l=∠3(同角的补角相等). 注意:∠l与∠2互补不是给出的已知条件,而是分析图形得到的;所以括号内不填已知,而填邻补角定义. 或写成:∵∠1=180°-∠2,∠3=180°-∠2(邻补角定义), ∴∠1=∠3(等量代换).

新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完全平方公式》精品表格式教案

《完全平方公式》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内容选自初中数学(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整式的乘除》中的《5.4 整式的乘法》— —完全平方公式。b5E2RGbCAP ㈡ 教材的地位和前后联系:完全平方公式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公式,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 用,解一元二次方程中重要的数学方法“配方法”的基础也是依据完全平方公式的。完全平方公式这一教 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掌握单项式乘法、多项式乘法及平方差公式基础上的拓展,教材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具体到抽象,由直观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猜测、进而论证,最后建立数学模型,逐步培养学生的 逻辑推理能力和建模思想。它在本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前面知识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在将要学习 的分解因式和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重要依据,起着承前起后的作用 p1EanqFDPw ㈢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理解并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能利用模型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优势,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 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并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 学会在与同学的交流中获益。DXDiTa9E3d ㈣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重点: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点及公式的直接运用。 2、难点:① 对公式中字母 a、b 的广泛含义的理解与正确应用。② 正确、灵活地选用模型。 (五)课前准 备:多媒体课件 RTCrpUDGiT 二、教法与学法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主要为了不教,所以为了让学生学有所成,教师尽可能的做到: (1)多媒体辅助教学,将知识形象化、生动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学中逐步设置疑问,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知识全过程。 (3)将数学规律还原成直观模型,由易到难安排例题、练习,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 (4)课堂中,对学生激励为主,表扬为辅,树立其学习的自信心。 同时:学生的学习贯穿在教师的整个教的过程当中,教师教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 让更多的学生都 能参与,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从数学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在整堂课中做到师生互动,学生探究发现学习 为主,教师当好引路人的角色。5PCzVD7HxA 三、教学过程 本堂课教学我分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推导公式(6 分钟) 1、想一想(电脑动画演示) 一块边长为 a 米的正方形实验田, 因需要将其边长增加 b 米, 形成四块实 验田,以种植不同的新品种, (如图所 示) 观察动画,学生抢答: ⑴、四块实验田的面积分别为: 、 、 ; ⑵、两种形式表示实验田的总面积: ① 整体看:边长 的大正方形, S= ; ②部分看:四块面积的和,S= 。 根据面积相等,学生猜测: 由于试验田的总面积 有多种表示方式,学 生通过对比面积的不 同表示,大胆猜测出 公式,并对公式有一 个直观认识。
(a ? b) 2 ? a 2 ? 2ab ? b 2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五章相交线和平行线 教材分析 本章包含相交线、平行线及其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平移等4节内容,前三节主要讨论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重点是垂直和平行关系,第4节是有关平移的内容. 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图形与几何”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本章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首先研究了相交的情形,探究了两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位置和大小关系,给出了邻补角和对顶角概念,得出了“对顶角相等”的结论;垂直作为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形,与它有关的概念和结论是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直接基础,本章对垂直的情形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探索得出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垂线段最短”等结论,并给出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为学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点的坐标打下基础. 对于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的位置关系,教科书首先引入一个基本事实(平行公理),即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平行线的判定和平行线的性质,教科书接下来对命题、命题的构成、真假命题、定理作了简单介绍,使学生初步接触有关形式逻辑概念和术语. 本章在最后一节安排了有关平移的内容.从《课程标准(2011版)》看,图形的变化是“图形几何”领域中一块重要的内容,通过将图形的平移、旋转、折叠等活动,使图形动起来,有助于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发现图形不变的几何性质,因此图形的变换是研究几何问题、发现几何结论的有效工具. 教学重点 1.垂线的概念. 2.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教学难点 逐步深入地让学生学会说理,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课时安排 5.1相交线约4课时 5.2平行线及其判定约2课时 5.3平行线的性质约3课时 5.4平移约1课时 小结约2课时 机动约2课时

新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复习检测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图,已知AB ∥CD ,BC 平分∠ABE ,∠C =34°,则 ∠BED 的度数是( ) A .17° B .34° C .56° D .68° ,第1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 ,第10题图) 2.石墨烯是现在世界上最薄的纳米材料,其理论厚度仅是0.000 000 000 34 m ,这个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正确的是( ) A .3.4×10-9 B .0.34×10-9 C .3.4×10-10 D .3.4×10-11 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a 4+a 2=a 6 B .3a -a =2 C .(a 3)4=a 7 D .a 3·a 2=a 5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2x 2y ·3xy 2=-6x 2y 2 B .(-x -2y )(x +2y )=x 2-4y 2 C .6x 3y 2÷2x 2y =3xy D .(4x 3y 2)2=16x 9y 4 5.如图,有a ,b ,c 三户家用电路接入电表,相邻电路的电线等距排列,则三户所用电线( ) A .a 户最长 B .b 户最长 C .c 户最长 D .三户一样长 6.如图,已知AB ∥CD ,∠AEG =40°,∠CFG =60°,则∠G 等于( ) A .100° B .60° C .40° D .20° 7.如果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x +y =3a , x -y =9a 的解是二元一次方程2x -3y +12=0的一个解,那 么a 的值是( ) A.34 B .-47 C.74 D .-43 8.为了绿化校园,30名学生共种78棵树苗,其中男生每人种3棵,女生每人种2棵,该班男生有x 人,女生有y 人.根据题意,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A.?????x +y =78,3x +2y =30 B.?????x +y =78,2x +3y =30 C.?????x +y =30,2x +3y =78 D.?????x +y =30,3x +2y =78 9.某地为了紧急安置60名灾民,需要搭建可容纳6人或4人的帐篷,若所搭建的帐篷恰好能容纳这60名灾民,则不同的搭建方案有( ) A .4种 B .6种 C .9种 D .11种 10.如图,周长为68 cm 的长方形ABCD 被分成7个相同的小长方形,则小长方形的长为( ) A .10 cm B .12 cm C .14 cm D .16 cm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如图,在高为2米,水平距离为3米的楼梯的表面铺地毯,那么地毯长度至少需要 米. ,第11题图) ,第18题图)

七年级数学下册《分式》测试题及答案.doc

(新课标)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9章 分式检测题 (本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各式中,分式的个数为( ) 3 x y -, 21a x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3a b - ,1 2x y +,1 2x y +, 21 23x x = -+. A.5 B.4 C.3 D.2 2.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c c a b a b =---- B.c c a b a b =- --+ C.c c a b a b =--++ D.c c a b a b -=- --- 3.下列分式是最简分式的是( ) A.1 1m m -- B.3xy y xy - C. 22 x y x y -+ D. 6132m m - 4.将分式2 x x y +中的x 、y 的值同时扩大2倍,则分式的值( ) A.扩大为原来的2倍 B.缩小到原来的2 1 C.保持不 变 D.无法确定 5.若分式1 1 2+-x x 的值为零,那么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值为( )

A.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6.对于下列说法,错误的个数是( ) ①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分式;②当1x ≠时,2111 x x x -=+-成立;③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时,分式33 x x +-的值是零;④ 11a b a a b ÷?=÷=;⑤2a a a x y x y += +;⑥3232x x -?=-. A.6 B.5 C.4 D.3 7.要使分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有意义,则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取值范围是( ) A.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 B.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 C.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 D.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 8.运动会上,八年级(3)班啦啦队买了两种价格的雪糕,其中甲种雪糕共花费40元,乙种雪糕共花费30元,甲种雪糕比乙种雪糕多20根.乙种雪糕价格是甲种雪糕价格的1.5倍,若设甲种雪糕的价格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元,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 A.4030 201.5x x -= B.4030 201.5x x -= C.3040 201.5x x -= D. 3040 20 1.5x x -=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39930

2017-20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数学教案 学校:团陂中学

教学时间 2、25 课题 5.1.1 相交线 课时 1 教学媒体 多媒体、黑板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2、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过程 方法 经历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及性质的探索过程,体会分类思想, 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进一步培养说理能力 情感 态度 激发学生求知欲,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感悟数学学习是一种美的享受. 教学重点 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与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程序及教学内容 一、复习导入 引导语: 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 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 二、自主学习 教师出示一块布片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的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发生了什么变化?进而使什么也发生了变化?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得出: 握紧把手时,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刀刃之间的角相应变小.如果改变用力方向,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大. 三、合作探究 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问题: (1)两条直线相交组成四个角,12∠∠和有怎样的位置关系?13∠∠和呢?

(2)12∠∠和的度数有什么关系?13∠∠和呢? (3)两条直线形成的角在变化的过程中,这个关系还保持吗?为什么? 四、成果展示 ∠1和∠2有一条公共边.....OC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 ,称这两个角互为 。 在上图中,你还能写出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和∠3有一个公共顶点, (有或没有)公共边,但∠1的两边分别是∠2两边的 ,称这两个角互为 。 ∠2的对顶角是__________ 五、巩固练习 例1:如图,直线a 、b 相交,(1)∠ 1=o 40, 求∠2,∠3,∠4的度数。 (2) ∠1:∠2=2:7 ,求各角的度数。 六、课堂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本节课的小结并强调对顶角的概念与对顶角的性质不能混淆: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的性质是确定互为对顶角的两角的数量关系. 七、布置作业 教材练习册 八、板书设计 九、反思与回顾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复习

第一章 平行线 一、三线八角 同位角:∠1与∠5,∠2与∠6,∠3与∠7,∠4与∠8 内错角:∠3与∠5,∠4与∠6 同旁内角:∠4与∠5,∠3与∠6 判断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方法:描线法 注意: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成对的,且每一对角都有一条公共边,在 三线八角的截线上。 二、平行线 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平行或者相交(包括垂直) 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同时垂直于这两条平行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画平行线的方法:一贴、二靠、三推、四画 三、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推论一: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推论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四、图形的平移 平移的性质: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每组对应点的连线平行且相等 平移的距离:对应点连线的长度 画平移后的图形:定方向,画方向,定距离,描点连线 第二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 两边都是整式 两边都是整式 两边都是整式 只有一个未知数 有两个未知数 一共有两个未知数 未知数的指数是一次 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一次 两个一次方程 解:只有一个 解:一般有无数个解 解:一般只有一个解(可能无解或无数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代入法(未知数系数是1或-1) 加减法(相同减,相反加) 注意:有括号或分数,先整理(未知数左边,常数右边)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类型:求两个及两个以上未知数(有几个未知数就需要几层关系) 常见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调配问题,配套问题,利润问题,利率问题,几何问题,集合问题 {{ { { { 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平分线的位置关系 2、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5章分式5.1分式作业设计

5.1 分式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下列各式中,是分式的有() ,,,﹣,,,. A.5个B.4个C.3个D.2个 2.若分式的值为零,则m的取值为() A.m=±1B.m=﹣1 C.m=1 D.m的值不存在 3.使分式的值为零的x的值是() A.x=2 B.x=±2C.x=﹣2 D.x=﹣2或x=﹣1 4.如果分式=2,则=() A.B.C.﹣D. 5.若a2﹣2a﹣3=0,代数式的值是() A.﹣B.C.﹣3 D.3 6.甲、乙两城市之间的高铁全程长1500km,列车运行速度为bkm/h,经过长时间试运行后,铁路部门决定将列车运行速度再提高50km/h,则提速后列车跑完全程可省时()A.h B.h C.h D.h 二.填空题(共5小题) 7.若使代数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8.已知=2,则= . 9.若分式的值为0,则x的值为. 10.上等米每千克售价为x元,次等米每千克售价为y元,取上等米a千克和次等米b千克,

混合后的大米每千克售价为. 11.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每一个公民都应自觉养成节约用水的意识和习惯,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某住宅小区安装了循环用水装置.经测算,原来a天用水b吨,现在这些水可多用4天,现在每天比原来少用水吨. 三.解答题(共4小题) 12.下列各式哪些是分式,哪些是整式? ①;②;③;④;⑤;⑥;⑦2x+;⑧,⑨.13.若无论x为何实数,分式总有意义,求m的取值范围. 14.给定下面一列分式:,…,(其中x≠0) (1)把任意一个分式除以前面一个分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根据你发现的规律,试写出给定的那列分式中的第2013个分式.

2018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5章分式 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2017-2018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第5章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当分式1x -2 没有意义时,x 的值是 ( ) A .2 B .1 C .0 D .-2 2.分式x 2-1x +1 的值为0,则 ( ) A .x =-1 B .x =1 C .x =±1 D .x =0 3.计算1x -1-x x -1 结果是 ( ) A .0 B .1 C .-1 D .x 4.分式方程2x -1=12 的解是 ( ) A .x =3 B .x =4 C .x =5 D .无解 5.分式方程x x -3=x +1x -1 的解为 ( ) A .x =1 B .x =-1 C .x =3 D .x =-3 6.化简? ????x 2-4x 2-4x +4+2-x x +2÷x x -2 ,其结果是 ( ) A .- 8x -2 B.8x -2 C .-8x +2 D.8x +2 7.某厂去年产值为m 万元,今年产值是n 万元(m <n ),则今年的产值比去

年的产值增加的百分比是 ( ) A.m -n n ×100% B.n -m m ×100% C.????n m +1×100% D.n -m 10m ×100% 8.若关于x 的方程m -1x -1-x x -1 =0有增根,则m 的值是 ( ) A .3 B .2 C .1 D .-1 9.已知2x +1(x -3)(x +4)=A x -3+1x +4 ,则A 等于( ) A .-2 B .1 C .2 D .-1 10.李明同学借了一本书,共280页,要在两周借期内读完,当他读到一半时,发现平均每天要多读21页才能在借期内读完,他读前一半时,平均每天读多少页?设读前一半时,平均每天读x 页,则下面所列方程中正确的是( ) A.140x +140x -21 =14 B.140x +140x +21=14 C.280x +280x +21=14 D.10x +10x +21 =14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1.要使分式2x x -3 有意义,则x 须满足的条件为__ _. 12.某商品的进价为x 元,售价为120元,则该商品的利润率可表示为_ __. 13.分式方程2x +1=1x 的解是__ _. 14.计算:????-11a 2b 26c 2x 2÷????-121a 3y 218c 2x 2·????-2ay 59b 2x 3= . 15.分式方程11+x +61-x =3x 2-1 的解为 .

七年级数学下册分式 分式练习浙教版

第5章 分式 5.1 分式 知识点1 分式的概念 如果A ,B 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 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A B 就是分式.分式A B 中,A 叫做分 子,B 叫做分母. [注意] 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分式,不能把原式变形(如约分),而只能根据其原始形式判断.如x 2 x 是分式.π是圆周率,是一个常数,不能看成字母. 1.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1)1x ;(2)-x 2;(3)2xy x +y ; (4)2x -x 3;(5)14(x 2+1). 知识点2 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1)分式A B 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为零,即当B≠0时,分式A B 有意义. (2)分式A B 无意义的条件:分母为零,即当B =0时,分式A B 无意义. 2. 当x 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x x -3;(2)x +1x 2+9;(3)x |x|-2.

探究 一 掌握分式值为零的条件 教材例1(2)的拓展题当x 为何值时,下列分式的值为零? (1)2x -1x +4; (2)x 2 -9x -3 . [归纳总结] 分式A B 的值为零的条件是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即当A =0且B≠0时, 分式A B 的值为零. 探究 二 用分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材例2变式题一辆汽车行驶a 千米用b 小时,它的平均车速为________千米/时; 一列火车行驶a 千米比这辆汽车少用1小时,它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千米/时. [反思] 已知分式x 2 -1x -1的值为0,求x 的值. 解:因为x 2 -1x -1的值为0,所以x 2 -1=0.解得x =±1. 以上的解答正确吗?若不正确,请改正.

七年级数学下册电子教案

第一章 整式的运算 第一节 整式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掌握单项式的有关概念,能准确地说出给定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过程与方法:〗 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单项式的定义;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难点: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Ⅰ.创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 Ⅱ.根据现实情景,讲授新课 1.整式的有关概念: (1)单项式的定义:像1.5V , 28n π ,h r 23 1 π等,都是数与字母的乘积,这样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的概念: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4)多项式的次数: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5)整式的概念: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定义的补充: (1)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2)多项式的项数:多项式中单项式的个数叫做多项式的项数. 3.区别是否整式: 关键:分母中是否含有字母? 4.例题讲解: 例1:下列代数式中,哪些是整式?单项式?多项式? ab +c ,ax 2+bx +c ,-5,π, 2y x -,1 2-x x Ⅲ.做一做 1、单项式、多项式的名称: bc a 32- 是____次_____项式 122 12 ++y y x 是____次_____项式

abc b a c ab -+2223 是____次_____项式 Ⅳ.课时小结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一类代数式?(单项式) 关于单项式,我们又学习了什么?(定义、系数、次数) 2在单项式的定义中,提到了“单独一个数,也叫单项式”,也就是说,以前我们所学过的 有理数,都属于单项式,可见,有理数是特殊的单项式 Ⅴ.课后作业 课本P 5习题1.1:1,2,3。 〖板书设计:〗 VI .教学后记 第二节 整式的加减(1)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 经历及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 〖过程与方法:〗 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整式加减的学习,深入体会代数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它为后面学习方程(组)、不等式及函数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使我们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产生来源于实际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反之,它又服务于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 难点:正确地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及符号的正确处理。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Ⅰ.创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 复习:1、填空:整式包括 和 2、下列各式,是同类项的一组是( ) (A )y x 2 2 2与 231yx (B )n m 22与22m n (C )ab 3 2 与abc Ⅱ.根据现实情景,讲授新课 议一议:P8 在上面的两个问题中,分别涉及到了整式的什么运算?说说你是如何运算的? 进行整式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5章分式5.4分式的加减教案

5.4 分式的加减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同分母的分式的加减法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2.简单的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的运算.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 2.会进行同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和简单的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并能类比分数的加减运算,得出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的运算法则,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其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提高“用数学”的意识. 2.结合已有的数学经验,解决新问题,获得成就感以及克服困难的方法和勇气.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 2.简单的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 教学难点: 当分式的分子是多项式时的分式的减法. 教学过程 1.同分母的加减法 [师]我们首先来着看下面的问题: 想一想: (1)同分母的分数如何加减?你能举例说明吗? (2)你认为分母相同的分式应该如何加减? 做一做: (1)a 1+a 2=____________. (2)22-x x -2 4-x =____________.

(3)12++x x -11+-x x +1 3+-x x =____________. [生]同分母的分数的加减是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例如: 134+133-1317=131734-+=-13 10. 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用式子表示是: c a ±c b =c b a ±(其中a 、b 既可以是数,也可以是整式, c 是含有字母的非零的整式). [师]谁能试着到黑板上板演“做一做”中的三个小题. [生1]解:(1)a 1+a 2=a 21+=a 3; [生2]解:(2)22-x x -24-x =2 42--x x ; [生3]解: 12++x x -11+-x x +1 3+-x x =1 312+-+--+x x x x =12+-x x . [师]我们一块来讲评一下上面三位同学的运算过程. [生]第(1)小题是正确的. 第(2)小题没有把结果化简.应该为原式=242--x x =2 )2)(2(--+x x x =x +2. [师]这位同学很仔细.我们学习分式乘除法时就强调运算结果必须是最简的,如果分子、分母中有公因式,一定要把它约去,使分式最简. [生]第(3)小题,我认为也有错误. 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我觉得(x +1)分母不变,做得对,但三个分式的分子x +2、x -1、x -3相加减应为(x +2)-(x -1)+(x -3). [师]的确如此,我们知道列代数式时,(x -1)÷(x +1)要写成分式的形式即 1 1+-x x ,因此分数线既有除号的作用,还有括号的作用,即分子、分母应该是一个整体. [生]老师,是我做错了.第(3)题应为: (3) 12++x x -11+-x x +1 3+-x x =1)3()1()2(+++--+x x x x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5.1相交线 5.1.1相交线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会识别图形中的对顶角、邻补角. 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重点】 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及应用. 【学习难点】 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情景导入(课件展示图片)

问题: 1.图片中有相交线和平行线吗?若有,请找出来. 2.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的相交线和平行线的例子吗? 学生回答或展示: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模块一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及性质 【自主探究】 先阅读教材P2的内容,然后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1:什么叫邻补角,对顶角? 邻补角定义:有一条公共边,而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 对顶角定义: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而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问题2:对顶角有什么性质?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合作探究】 活动1:教师出示一块布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布过程.学生认真观察剪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与剪刀张开的口的变化,让学生直观地感知: 如果将剪刀的构造看做两条相交的直线,这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问题. 活动2: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形成图中4个角. 思考: (1)∠1和∠2有怎样的位置关系?∠1和∠3呢? (2)分别量一下各个角的度数,∠1和∠2的度数有什么关系?∠1和∠3呢? (3)如果改变图中∠1的大小,上面的关系还成立吗?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形成共识:(1)∠1与∠2有一条公共边OA,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1与∠3有公共顶点O,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2)∠1+∠2=180°,∠1=∠3.

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各章知识点

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各章知识点第一章:平行线与相交线 一、知识结构 ?????? ??? ??? ??? ???????????? ??? ??????????? ?? ?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直线平行的判定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平行线直线平行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平行线与相交线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尺规作图 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相交线:补角、余角、对顶角 二、要点诠释 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与平行。(2)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交平行线。 2.几种特殊关系的角 (1)余角和补角:①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②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2)对顶角:①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所得有公共顶点、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②性质:对顶角相等。 (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两条直线分别与第三条直线相交,构成八个角。 ①在两条直线同一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的旁边的两个角叫同位角。 ②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的两旁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 ③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的同旁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 三、主要内容 (1)平行线的判定: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2)平行线的性质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第二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2.1二元一次方程 含有两个未知数,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2.2二元一次方程组 由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并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同时满足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①消元就是把二元一次方程组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消元的方法是代入,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称为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是: 1.将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变形,使得一个未知数能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 2.用这个代数式代替另一个方程中相应的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一个未知数的值; 3.把这个未知数的值代入代数式,求另一个未知数的值; 4.写出方程组的解。

浙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分式》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

《分式》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 【学习目标】 1. 理解分式的概念,能求出使分式有意义、分式无意义、分式值为0的条件. 2.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式的约分和通分法则. 3.掌握分式的四则运算. 4.结合分式的运算,将指数的讨论范围从正整数扩大到全体整数,构建和发展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 5.结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讨论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掌握这种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方程中的化归思想. 【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405794 分式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要点】 要点一、分式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1.分式 一般地,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A B 叫做分式.其中A 叫做分子,B叫做分母. 要点诠释:分式中的分母表示除数,由于除数不能为0,所以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即 当B≠0时,分式A B 才有意义. 2.分式的基本性质 (M为不等于0的整式). 3.最简分式 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叫做最简分式.如果分子分母有公因式,要进行约分化简. 要点二、分式的运算 1.约分

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去,不改变分式的值,这样的分式变形叫做分式的约分. 2.通分 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使分子和分母同乘适当的整式,不改变分式的值,把异分母的分式化为同分母的分式,这样的分式变形叫做分式的通分. 3.基本运算法则 分式的运算法则与分数的运算法则类似,具体运算法则如下: (1)加减运算 a b a b c c c ±±= ;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2)乘法运算 a c ac b d bd ?=,其中a b c d 、、、是整式,0bd ≠. 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3)除法运算 a c a d ad b d b c bc ÷=?=,其中a b c d 、、、是整式,0bcd ≠. 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4)乘方运算 分式的乘方,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4.零指数 . 5.负整数指数 6.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7.科学记数法 (1)把一个绝对值大于10的数表示成10 n a ?的形式,其中n 是正整数,1||10a ≤< (2)利用10的负整数次幂表示一些绝对值较小的数,即10n a -?的形式,其中n 是正整数,1||10a ≤<.用以上两种形式表示数的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要点三、分式方程 1.分式方程的概念 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2.分式方程的解法 解分式方程的关键是去分母,即方程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 3.分式方程的增根问题

浙教版七年级下数学分式应用题分类练习

分式应用专题 【例题讲解】 一、营销类应用性问题 ★利润问题:利润= - ;利润率 = ÷ . 例1.1某校办工厂将总价值为2000元的甲种原料与总价值为4800元的乙种原料混合后,其平均价比原甲种原料0.5kg少3元,比乙种原料0.5kg多1元,问混合后的单价0.5kg是多少元? 例1.2 A、B两位采购员同去一家饲料公司购买同一种饲料两次,两次饲料的价格有变化,但两位采购员的购货方式不同。其中,采购员A每次购买1000千克,采购员B每次用去800元,而不管购买饲料多少,问选用谁的购货方式合算? 二、工程类应用性问题 工作效率= ÷ =甲的工作效率乙的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通常看作 . 例2.1 某工程由甲、乙两队合做6天完成,厂家需付甲、乙两队共8700元,乙、丙两队合做10天完成,厂家需付乙、丙两队共9500元,甲、丙两队合做5天完成全部工程的 ,厂家需付甲、丙两队共5500元. (1)甲、乙、丙各队单独完成全部工程各需多少天?

(2)若工期要求不超过15天完成全部工程,问由哪个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花钱最少?请说明理由. 例2.2 某工程需在规定日期内完成,若由甲队去做,恰好如期完成;若由乙队去做,要超过规定日期三天完成.现由甲、乙两队合做两天,剩下的工程由乙独做,恰好在规定日期完成,问规定日期是多少天? 三、行程中的应用性问题 ★行程问题:路程= × . 例3.1 甲、乙两地相距828km,一列普通快车与一列直达快车都由甲地开往乙地,直达快车的平均速度是普通快车平均速度的1.5倍.直达快车比普通快车晚出发2h,比普通快车早4h到达乙地,求两车的平均速度. 例3.2 甲、乙两个车站相距96千米,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甲站开出,1小时后快车在慢车前12千米,快车比慢车早40分钟到达乙站,快车和慢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四、轮船顺逆水应用问题 ★航行问题: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例4.1 轮船在顺水中航行30千米的时间与在逆水中航行20千米所用的时间相等,已知水流速度为2千米/时,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例4.2 某人沿一条河顺流游泳l米,然后逆流游回出发点,设此人在静水中的游泳速度为x m/s,水流速度为n m/s,求他来回一趟所需的时间t. 五、浓度应用性问题

新人教版初中7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最新)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改版后)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5.1 相交线 8.1 二元一次方程组 5.2 平行线及其判定 8.2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5.3 平行线的性质 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5.4 平移 8.4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第六章实数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6.1 平方根 9.1 不等式 6.2 立方根 9.2 一元一次不等式 6.3 实数 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7.1 平面直角坐标系 10.1 统计调查 7.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10.2 直方图 10.3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 1

2 课题: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 1.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辨别对顶角与邻补角,培养识图的能力。 【学习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P 1图片及文字,了解本章要学习哪些知识?应学会哪些数学方法?培养哪些良好习惯? , 2.准备一张纸片和一把剪刀,用剪刀将纸片剪开,观察剪纸过程,握紧把手时, 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引发了什么变化? .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将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又发生什么了变化? . 3.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 剪纸过程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问题, 阅读课本P 2内容,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 【合作探究】 1.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例如: (1)∠AOC 和∠BOC 有一条公共边.....OC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 ,称这两个角互 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2)∠AOC 和∠BOD (有或没有)公共边,但∠AOC 的两边分别是∠BOD 两边的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 2.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直线相交 所形成的角 分类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43 2 1O D C B A 3.用语言概括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的两个角叫邻补 _O _D _C _B _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