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类型: (公共课限选课)

总学时:80 理论学时: 58 实践学时: 22

学分数:5

适用专业: 护理、护理(助产)、护理(英语)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一门专科护理学。服务对象为身心处于不断发展中的小儿。

其任务是使学生对《儿科护理学》有完整的认识,并掌握必要的技能。不仅对小儿疾病进行护理,还包括开展优生优育、提高儿童保健和疾病的防治质量,为减少发病率、降低死亡率,增强儿童体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提供综合性、广泛性的护理。

(二)课程基本理念

1.构建《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发展平台。按照“拓展基础,强化能力,注重应用”的原则,为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打好坚实的基础。注重知识的新颖性及前卫意识,为学生提供发展平台。

2.设置《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合理内容。教学内容分为基础部分和拓展部分。确定以坚持“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拓展“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应性”为原则。《儿科护理学》课程要重新科学地审视儿科护理“三基”的内涵,基础部分在理论与方法上都应是最基本的,在医院和社区临床护理的应用中都应是最广泛的。要确保学生学习必需的知识,提高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由此来打造既能体现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儿科护理学》课程具有的基本特点,又能适合时代进步所要求学生必备的儿科护理基本知识。成为学生获得学习专业护理课程、专业护理技能和职业就业能力的工具。拓展部分为适应学生进一步升华提供必要的准备,使学生了解《儿科护理学》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体会《儿科护理学》的文化价值,构建可供不同学生得到个性发展的有效平台。

3.关注《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学习进程,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理论联系实际和启发性教学原则,促进师生互动。以模块教学取代传统教学,通过理论讲授、课堂练习、案例讨论、实验实践、临床见习与实习等手段完成教学目标。

4.体现《儿科护理学》课程现代文化氛围,要反映当代《儿科护理学》方面的新进展、新知识、新理念。

5.注重《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进程中新科学、新技术的使用。充分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多

媒体整合、网络、课件等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6.实施《儿科护理学》课程有效的学习评价方法。通过提问、作业、实验报告、案例讨论、理论考试、技能考核等进行综合评价。

(三)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儿科护理学》课程的教学规律及儿童护理临床实践的特点,将《儿科护理学》分解成7个侧重点不同的模块,各模块既保持相对独立性,又保持连续性,按教学规律循序渐进,使《儿科护理学》教学具有阶段性的重点,保证《儿科护理学》课程之内涵覆盖全过程,贯穿教学始终。

1.本课程在第6、7学期开设,课程总课时数为80学时,其中理论58学时、实验20学时、机

动2学时,学分5分。

2.《儿科护理学》课程框架及学时分配如下表所示。

《儿科护理学》教学时间分配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运用整体护理程序的方法,解决儿童及其家属的健康问题,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儿科护理的基本概念培养应用型的高等护理专科人员,掌握现代护理模式,全方位地体现以病儿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2.运用儿科护理的基本知识在对病儿实施程序护理的同时,对其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等能够有正确的认识,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有用之才。

(二)技能教学目标

1.对于实践课的操作内容要求动手比例达85%以上。

2.对于临床实习课内容要求掌握护理程序。

(三)素质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员能强化专业理念,热爱儿科护理工作。

2.对儿童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有为护理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把握儿科护士的素质及角色要求,努力塑造一名合格的职业护士。

4.运用儿科护理知识开展健康指导、卫生咨询、预防儿科常见疾病。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掌握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措施。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依据五年制护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按照“拓展基础,强化能力,注重应用”的原则。实施模块教学,共设置7个模块:模块一,基础知识;模块二,基础护理;模块三,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模块四,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模块五,各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模块六,感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模块七,危重症患儿的护理。

(一)必修内容与要求

模块一:基础知识

知识目标:了解儿科护理范畴、工作任务、学习方法,熟悉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掌握各年龄期小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及影响因素,综合评价生长发育状况。熟悉小儿对能量、营养素的需要。掌握母乳喂养、人工喂养的方法。

技能目标:能够担负儿科护士的角色及素质要求。能掌握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发育规律,为小儿进行测量。能运用生长发育知识对案例进行综合评价。能讲述小儿对能量、营养素的需要;能讲述母乳喂养的优点并指导母乳喂养;能指导人工喂养。

情感态度目标:热爱儿科护理工作,对儿童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把握儿科护士的素质及角色要求。大力宣传科学喂养知识,担负儿科护士健康教育责任。

绪论

教学目标

1.了解儿科护理的任务、范围、发展与展望。

2.熟悉儿科护理的特点。

3.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各期特点

工作任务

1.能够担负儿科护士的角色要求。

2.能够适应儿科护士的素质要求。

生长发育

教学目标

1.了解小儿神经心理,感知觉、运动功能、言语能力的发育。

2.熟悉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影响因素。

3.熟悉小儿心理发展过程和特征。

4.掌握体格生长发育规律,常用指标、计算公式。

工作任务

1.掌握体格生长常用指标、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2.能运用生长发育知识对案例进行综合评价。

实践:生长发育-小儿生长发育;小儿体格测量方法

营养与喂养

教学目标

1.说出小儿对能量的需要。

2.说出小儿对营养素的需要。

3.了解儿童的膳食。

4.熟悉辅助食品的添加。

5.掌握母乳喂养、人工喂养。

工作任务

1.能讲述能量与营养素的需要。

2.能指导母乳喂养、人工喂养。

实践:营养与喂养-婴幼儿营养与喂养;母乳喂养与婴儿生长发育

[说明与建议]

1.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是小儿年龄分期、生长发育、小儿营养喂养。

2.建议理论讲授为主辅以相关教具、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教学。并通过实验实习、加强操作训练强化教学效果。

模块二:基础护理

知识目标:熟悉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的护理特点。了解几种主要生物制品的特点,掌握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熟悉儿科医疗机构组织特点,掌握儿科病房护理管理特点,掌握与小儿沟通的方法与技巧。掌握体重、身长(高)测量方法和约束法、哺喂法。

技能目标:能与小儿及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能够对各年龄期小儿给予正确的护理,能参加各年龄期小儿的预防接种、能掌握给药方法。能熟练掌握体重、身长(高)的测量、约束法、配乳、乳瓶喂乳、滴管喂乳、鼻饲、换尿布、臀红和头皮静脉、颈静脉、股静脉穿刺的护理操作技术。

情感态度目标:对儿童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要按照规范要求一丝不苟认真练习。护理过程中要体现人文关爱,动作要轻柔、快捷。

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

教学目标

1.掌握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的护理。

2.熟悉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的护理。

3.了解几种主要生物制品的特点。

4.熟悉计划免疫及获得性免疫。

5.掌握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

工作任务

1.能掌握各年龄期儿童护理的特点开展健康指导。

2.能参加各项儿童预防接种。

[说明与建议]

1.建议理论讲授为主辅以相关教具、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教学。

2.儿童保健实验(参观幼儿园或电教片)。

住院患儿的护理

教学目标

1.熟悉儿科医疗机构组织特点

2.掌握儿科病房护理管理特点

3.掌握与小儿沟通的方法与技巧

4.了解各年龄期小儿用药特点。

5.熟悉药物的选用、药物剂量计算及给药方法。

6.说出体重、身长(高)的测量、约束法、配乳法、乳瓶喂乳、滴管喂乳、鼻饲喂养、换尿布及臀红护理目的、用物准备。

7.掌握体重、身长(高)的测量、约束法、配乳法、乳瓶喂乳、滴管喂乳、鼻饲喂养、换尿布及臀红护理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工作任务

1.能与小儿及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

2. 能完成体重、身长(高)的测量、约束法、配乳法、乳瓶喂乳、滴管喂乳、鼻饲喂养、换尿布及臀红护理的技术操作。

实践:住院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技术操作;儿科医疗诊断技术操作

[说明与建议]

1.小儿液体疗法编排在小儿腹泻章节之后。

2.儿科医疗机构及护理管理、协助诊断的技术、协助治疗的技术与《基础护理》内容重复,或作为自学内容。

3.儿科护理技术操作应能独立完成。

模块三: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知识目标:叙述正常新生儿及早产儿生理特点及护理,熟悉新生儿哺乳方法、沐浴方法及脐部护理。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

技能目标:学会新生儿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能熟练应用新生儿室的常用仪器。

情感态度目标:要珍视生命、爱护生命。在护理操作中坚守慎独精神,工作严肃认真,动作

轻柔谨慎,体现对新生儿关心和爱护。

新生儿的护理

学习目标

1.熟悉新生儿定义、新生儿分类方法,掌握根据胎龄、体重分类标准。掌握高危儿概念。熟悉足月新生儿、早产儿的外貌特点、生理特点及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掌握正常足月新生儿、早产儿的护理措施,熟悉母乳喂养的方法,掌握母乳喂养的优点、注意事项。熟悉人工喂养食品种类,掌握牛乳喂养方法。

2.熟悉配乳、乳瓶喂乳、滴管喂乳、鼻饲的目的及用物准备,掌握其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熟悉更换尿布、沐浴(盆浴)臀红护理的目的及用物准备,熟练掌握其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了解换血疗法的方法、指征、准备及注意事项。

工作任务

1.能够熟练进行配乳及乳瓶喂乳。

2.能进行母乳喂养指导。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对患病新生儿的家长进行健康教育。

3.能熟练进行新生儿沐浴(盆浴)臀红护理、更换尿布,抚触新生儿。

4.学会使用温箱、光照疗法、抚触新生儿。

5.能对危重患儿进行监护并配合医生进行新生儿窒息的抢救。

实践: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特点及护理;新生儿重症监护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学习目标

1.了解新生儿疾病(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预期结果。熟悉(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概念、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掌握(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护理评估要点、常用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主要护理措施和护理评价。其中重点讲解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工作任务

1.能熟练完成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各项护理技术操作。

2.能运用已学知识对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进行健康指导。

[说明与建议]

1.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是早产儿护理及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护理。

2.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护理的实践可视情况按排(医院见习、电教片、案例讨论)。

模块四: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知识目标:了解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小儿单纯性肥胖症、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疾病概要及治疗原则。熟悉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小儿单纯性肥胖症、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护理评估、健康史、身心状况、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掌握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小儿单纯性肥胖症、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护理诊断与医护合作性问题、预期结果,并熟练掌握护理措施。

技能目标:能熟练执行并完成各种营养性疾病的护理措施。

情感态度目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大力宣传科学喂养知识,了解患儿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与心理感受,给予心理支持。在护理患儿过程中,应凸现关心、细心和爱心。

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教学目标

1.了解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小儿单纯性肥胖症、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疾病概要及治疗原则。

2.熟悉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小儿单纯性肥胖症、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护理评估、健康史、身心状况、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3.掌握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小儿单纯性肥胖症、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护理诊断与医护合作性问题、预期结果和护理措施。

工作任务

1.能熟练完成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小儿单纯性肥胖症、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 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各项护理技术操作。

2.能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健康指导。

实践: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婴幼儿保健

[说明与建议]

1.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是维生素D缺乏症患儿的护理。

2.营养缺乏性疾病患儿的护理的实践可视情况按排(医院见习、电教片、案例讨论)。

模块五:各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知识目标:了解小儿各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熟悉各系统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熟悉各系

统疾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原则。掌握各系统疾病的护理诊断与医护合作性问题、护理措施。促进儿童保健和疾病的防治质量,减少发病率、降低死亡率,增强儿童体质。

技能目标:能够达到儿科护士的角色及素质要求。能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临床实践,能把握各系统疾病患儿的整体护理,能娴熟运用各项护理操作技术完成护理措施。能运用医护知识对病儿及家属进行卫生指导。

情感态度目标:对患儿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不分亲疏,不分贵贱,一视同仁。护理工作中态度要和蔼,语气要亲切,要充分展示人文关爱。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教学目标

1.了解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特点

2.熟悉小儿消化系统生理特点

3.了解口腔炎、腹泻的疾病概要及治疗原则。

4.熟悉口腔炎、腹泻的护理评估(健康史、身心状况、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5.掌握口腔炎、腹泻的护理诊断与医护合作性问题及预期结果。

6.熟练掌握口腔炎、腹泻的护理措施。

7.了解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8.熟悉小儿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特点

9.掌握小儿液体疗法常用溶液及其配制

10.掌握小儿腹泻液体疗法的护理

工作任务

1.能熟练完成口腔炎、腹泻的各项护理技术操作。

2.能完成小儿液体疗法的护理技术操作。

3.能运用已学知识对口腔炎、腹泻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指导。

实践: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小儿腹泻;小儿液体疗法

[说明与建议]

1.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是腹泻患儿的护理

2.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实践可视情况按排(医院见习、电教片、案例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教学目标

1.了解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特点

2.熟悉小儿呼吸系统生理特点、免疫特点

3.了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的疾病概要及治疗原则。

4.熟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的护理评估(健康史、身心状况、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5.掌握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的护理诊断与医护合作性问题及预期结果。

6.熟练掌握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的护理措施。

工作任务

1.能熟练完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的各项护理技术操作。

2.能运用已学知识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指导。

实践: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小儿肺炎;小儿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

[说明与建议]

1.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是肺炎患儿的护理。

2.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实践可视情况按排(医院见习、电教片、案例讨论)。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教学目标

1.了解心脏胚胎发育。

2.熟悉胎儿血液循环和出生后的改变。

3.掌握正常各年龄小儿心脏、血管、心率、血压的特点。

4.了解先天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的疾病概要及治疗原则。

5.熟悉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评估(健康史、身心状况、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6.掌握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及预期结果。

7.熟练掌握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措施。

工作任务

1.能熟练完成先天性心脏病的各项护理技术操作。

2.能运用已学知识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指导。

[说明与建议]

1.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

2.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实践可视情况按排(医院见习、电教片、案例讨论)。

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教学目标

1.了解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特点

2.熟悉小儿泌尿系统生理特点和小儿排尿及尿液特点

3.了解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泌尿道感染的疾病概要及治疗原则。

4.熟悉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泌尿道感染的护理评估(健康史、身心状况、实验室

及其他检查)

5.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泌尿道感染的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及预期结果。

6.熟练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泌尿道感染的护理措施。

工作任务

1.能熟练完成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泌尿道感染的各项护理技术操作。

2.能运用已学知识对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泌尿道感染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指导。

实践: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急性肾小球肾炎

[说明与建议]

1.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是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

2.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实践可视情况按排(医院见习、电教片、案例讨论)。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教学目标

1.了解小儿胚胎期造血和血液特点。

2.熟悉小儿出生后造血特点。

3.掌握小儿贫血的定义、分度和药物治疗。

4.熟悉小儿贫血的分类、治疗目的和非药物治疗。

5.了解小儿贫血的发病机制和并发症。

6.了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疾病概要及治疗原则。

7.熟悉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护理评估(健康史、身心状况、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8.掌握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及预期结果。

9.熟练掌握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护理措施。

工作任务

1.能熟练完成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各项护理技术操作。

2.能运用已学知识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指导。

实践: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说明与建议]

1.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是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2.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实践可视情况按排(医院见习、电教片、案例讨论)。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教学目标

1.了解小儿神经系统的一般检查、头颅和脊柱检查和运动检查

2.掌握小儿神经系统的反射检查

3.了解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脑炎的疾病概要及治疗原则。

4.熟悉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护理评估(健康史、身心状况、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5.掌握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及预期结果。

6.熟练掌握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护理措施。

工作任务

1.能熟练完成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各项护理技术操作。

2.能运用已学知识对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指导。

[说明与建议]

1.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是小儿化脓性脑膜炎。

2.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实践可视情况按排(医院见习、电教片、案例讨论)。

模块六:感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知识目标:了解小儿感染性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熟悉各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特点。掌握各感染性疾病的护理诊断与医护合作性问题、护理措施。促进儿童保健和感染性疾病的防治质量,减少发病率、降低死亡率,增强儿童体质。

技能目标:能够达到小儿传染科护士的角色及素质要求。能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临床实践,能把握传染病病儿的整体护理,能娴熟运用传染病的各项护理操作技术完成护理措施。能运用传染病的医护知识对病儿及家属进行卫生指导。

情感态度目标:对儿童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不分亲疏,不分贵贱,一视同仁。护理工作中既要严格执行传染病的消毒隔离措施,对病儿及家属要态度和蔼,语气亲切,要充分展示人文关爱。

教学目标

1.了解传染病的预诊制度、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报告疫情制度。

2.熟悉传染病的病情的观察、如何做好日常生活护理、对症护理、心理护理和卫生宣教工作。

3.了解麻疹、水痘、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结核性脑膜炎的疾病概要、流行病学特征及治疗原则。

4.熟悉麻疹、水痘、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评估(健康史、身心状况、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5.掌握麻疹、水痘、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及预期结果。

6.熟练掌握麻疹、水痘、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措施。

工作任务

1.能熟练完成麻疹、水痘、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结核性脑膜炎的各项护理技术操作。

2.能运用已学知识对麻疹、水痘、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结核性脑膜炎病儿及家属进行健康指导。

实践:感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小儿出疹性传染病

[说明与建议]

1.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是麻疹、水痘、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结核性脑膜炎。

2.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实践可视情况按排(医院见习、电教片、案例讨论)。

模块七:危重症患儿的护理

知识目标:了解小儿常见危重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熟悉各危重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特点。掌握各危重症的护理诊断与医护合作性问题、护理措施。促进危重症的防治质量,减少发病率、提高救治率、降低死亡率、减少伤残率,增强儿童体质。

技能目标:能够达到儿科急症护士的角色及素质要求。能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临床实践,能配合医师对危重症患儿进行救护,能把握各危重症患儿的整体护理,能娴熟运用各项危重症护理操作技术,完成护理措施。运用医护知识对家属进行卫生指导。

情感态度目标:对危重症患儿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不分亲疏,不分贵贱,一视同仁。护理工作中态度要和蔼,语气要亲切,要充分展示人文关爱。

教学目标

1.了解小儿惊厥、急性颅内压增高、急性呼吸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抢救原则。

2.熟悉小儿惊厥、急性颅内压增高、急性呼吸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护理评估(健康史、身心状况、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3.掌握小儿惊厥、急性颅内压增高、急性呼吸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及预期结果。

4.熟练掌握小儿惊厥、急性颅内压增高、急性呼吸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护理措施。

工作任务

1.能熟练完成小儿惊厥、急性颅内压增高、急性呼吸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各项护理技术操作。

2.能运用已学知识对小儿惊厥、急性颅内压增高、急性呼吸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的家属进行健康指导。

实践:危重症患儿的护理-小儿心肺复苏术

[说明与建议]

1.本章教学内容通过理论讲授、多媒体课件进行。

2.常见危重症患儿的护理实践可视情况按排(医院见习、电教片、案例讨论)。

拓展部分

1.青春期发育及健康问题

2.小儿膳食安排

3.儿科基础护理

4.儿科常见症状的护理

5.新生儿重症监护

6.新生儿肺炎

7.新生儿破伤风

8.锌缺乏症

9.急性白血病

10.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11.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12.儿童类风湿病

13.过敏性紫癜

14.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

15.21-三体综合征

16.苯丙酮尿症

17.寄生虫病

18.急性中毒、急性肾衰竭、心跳呼吸暂停

[说明与建议]

拓展部分的内容可作为选学模块放在最后0.5学年教学,也可作为自学内容。

四、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材编写建议

1.《儿科护理学》教材内容的选取以人的生命周期为轴心,以五年制高职专科生的培养目标为依据,突出教材的“五性”,以“必需”和“够用”为原则,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以护理诊断为核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理论,体现护理专业教材的特色,突出热爱科学、关爱生命,以适应儿童护理教学和临床需要。

2.《儿科护理学》教材内容的编排力求做到条理性、逻辑性、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实施模块编排,既保证教材的连贯性、统一性又具有相对陡独立性,使教者易教,学者易学,读者易读。

3.《儿科护理学》教材内容编写参考书

(1)卫生部规划教材: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儿科学》第六版,杨锡强、易著文主编人卫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

(2)卫生部规划教材: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儿科护理学》第二版,朱延力主编人卫出版社(3)卫生部规划教材:五年一贯制护理专业教材《儿科护理学》第二版,人卫出版社

(4)高职高专教育改革教材《儿童护理》王野坪主编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二)教学建议

1.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国家执业护士资格考试考纲为教学大纲,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原则,采取灵活、丰富、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在教学进程中坚持“必需”、“够用”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紧贴临床,采取理论讲授、课堂讨论相结合,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远程教学、直观教学,以达资源共享。

3.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儿科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采取集中讲学、分组讨论、课堂实验和集中临床见习为手段,不断强化、巩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教学效果。

(三)评价建议

坚持教学互动,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全面综合客观评价教学环节的全过程,不断改革创新,努力提高教学水准,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采取分层次、分模块进行考核,通过传统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操作考核为主,同时结合平时学习成绩、学习表现、学习时间、完成作业、完成实验报告的情况综合评分。考试考核过程中坚持公平、公正,要严格考试、考核过程,为临床护理输送合格护理人员。具体方法为:

1.定性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职业仪表、职业态度、职业情感等内容,采用口头评价、书面评语的形式。

2.定量评价:

(1)知识评价:笔试仍是考评的重要形式。主要评价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识记、熟悉和掌握的情况。可依照国家护士执业考试要求编制考试卷及评分标准或其他试卷形式。

(2)技能评价:制定三级技能评价标准。①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规范化评价,重点反馈学生对每项护理技能操作程序掌握的情况。此类评价可由学生自评和任课教师进行考核;②临床实习前模拟情景考核,重点反馈整体护理的综合应用能力。③毕业实习中、后期由医院和学校配合进行

个案考核,重点评价整体护理技能的临床个体化应用及延伸。

(3)素质评价:①制定系统具体的素质教学目标。在制定知识、技能教学目标的同时根据教学内容制定素质教学目标,素质教学目标包括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态度;服务理念与工作态度;敬业精神与职业道德及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等。使学生做到学有方向,干有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护理工作,具有高度责任心,对病人表现出关心、同情、爱护和尊重。②以考核手段强化态度目标。在护理知识和技能考核都加入5-10%的态度分。理论考试主要依据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课堂上能否积极思考、作业的完成情况及考试成绩等方面给予评定态度分;操作考试则主要依据平时操作练习的态度和积极性、操作中对病人的人文关爱及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综合评定态度分,以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注重素质教学目标的培养和实施。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1.为方便学生强化儿科护理学习及专业护理技能训练,可编写配套的《儿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儿科护理学操作手册》,方便学生在课后练习、临床见习或实习时参考。

2.精选相关国家执业护士资格考试题集为辅导教材。

3.根据教学内容及特点,购买或制作必需的示教模型、设备、挂图、录像片、投影片、多媒体课件。建设和儿童护理实践“零距离”的护理实训中心,以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模拟操作和教师有效教学。

五、其他说明

1.本课程标准应用于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

2.本课程标准对任课教师有全面的要求。要更新教育理念和观念;要提高理论水平和现场教学能力;要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要拓宽自身的知识面;要塑造和练就全科教师的能力。

3.积极探索教学的新方法、新技能。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以及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教师有效教学的要求,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课件,进一步设计和制作教学中必需的教具、学具、挂图、录像片、投影片等。

附:案例

案例一:

军军,男,10个月。因呕吐﹑腹泻3天,发热1天入院。3天前因不洁饮食起病,每日呕吐5~6次,量少,非喷射状,为胃内容物;每日大便10余次,为稀黄水便,有少许粘液,无脓血,无腥臭,呈蛋花汤样。1天前病情加重,发热,呕吐频繁,腹泻20余次,伴尿少。体检:T 38℃,P 135次/分,R 40次/分,体重7kg,精神萎靡,皮肤黏膜极干燥,前囟、眼窝深陷,哭无泪,口唇樱红。呼吸深而快,四肢厥冷,皮肤发花。辅助检查:血白细胞总数正常;粪便稀黄色,白

细胞少许,脂肪球++。初步诊断:病毒性肠炎重度脱水、代谢性酸中毒(中度)。作为护理人员,请给出:

1.护理诊断与医护合作性问题。

2.护理措施。

3.第一日的液体疗法。

案例二:

江江,男,11个月,因哭闹、多汗、夜惊一个月来院就诊。体格检查:发育尚可,前囟2 cm ×1.5 cm,有枕秃,乳牙未出,胸部有肋骨串珠,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肋缘外翻,肝肋下2 cm,质软,脾未触及,轻度膝外翻。查血钙正常下限、血磷降低、碱性磷酸酶升高。初步诊断: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作为护理人员,请给出:

1.护理诊断与医护合作性问题。

2.护理措施。

3.对病儿家属如何进行卫生健康指导。

儿科护理学完整版.pdf

儿科护理学完整版 一、填空题 1. 儿童生长发育的顺序: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2. 营养不良患儿饮食调整的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饮食,直至恢复正常。 3. 营养性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分期: 初期(早期)、活动期(激期)、恢复期、后遗症期。 4. 儿童总的能量消耗包括 基础代谢率、食物的热力作用、生长发育(小儿特有)、活动、排泄及摄食消 耗 6 个方面。 5. 法洛四联征: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 6. 生理性黄疸:足月儿和早产儿于生后 2—3 天内出现黄疸, 4—5 天达高峰,足月儿一般在10—14 天内消退,早产儿可延至3—4 周。 7. 临床上常见的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类型: 消瘦型营养不良(能量缺乏)、水肿型营养不良(蛋白质缺乏)、消瘦—水肿型营养不良。 8. 化脓性脑膜炎生命体征的变化:体温升高、血压升高、脉搏变慢、呼吸深慢且不规则。 9. 颅内压增高的典型临床表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 10. 脑膜刺激征:颈强直、Kernig 征、Brudzinski 征阳性。 二、选择题 1. 胎儿期保健以孕母保健为重点,新生儿保健重点放在生后第 1 周。 2. 新生儿或婴儿母乳喂养后取右侧卧位,头位略高,以利于胃排空,避免因溢乳而引起窒息。 3. 儿童年龄分期、各期特点及保健 (1)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娩出止为胎儿期; (2)新生儿期: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 天称新生儿期; 22—胎龄满28 周至出生后7 足天,称围生期。新生儿期的保健措施主要为合理喂养与保暖(温度保持在 24℃,湿度55%); (3)婴儿期:出生后到 1 周岁为婴儿期;生长发育最为迅速,出现第一个生长高峰,消化和吸收能力未 完善,易腹泻和营养不良, 故应合理喂养;从胎盘获得的免疫球蛋白逐渐消失,后天免疫力尚未产生,易 患感染性疾病, 故应按时免疫接种; (4)幼儿期:自满 1 周岁到 3 周岁为幼儿期;神经系统发育迅速,能独立行走,但对危险的识别能力和 自我保护能力不足,容易发生意外; 5 岁以下儿童主要死亡原因是意外窒息(初生1—3 个月内婴儿易发生窒息, 1—5 岁婴幼儿易发生异物进入机体,呼吸道异物多见于学龄期儿童); 18 个月左右可能出现生理性厌食,应鼓励其自己进食,不要惩罚幼儿。 (5)学龄前期:自满 3 周岁到6—7 岁为学龄前期; 7)青春期:以性发育为标志进入青春期;此期儿童体格生长再次加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同时生 6)学龄期:自6—7 岁到进入青春期前为学龄期,此期易出现上学的不适应性; 殖系统发育加速并趋于成熟。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指导手册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 实验指导 (供医学检验专业五年制本科使用)

遵义医学院医学检验系组编 2005年12月 第一章血细胞形态(示教) 概念:是指血细胞经瑞氏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 第一节血细胞多媒体示教2学时 了解:初步认识各种血细胞外形及核的形态、胞浆着色情况、核染色质结构的不同点。 第二节正常血细胞形态(显微镜下示教)4学时 了解:初步认识粒细胞系、红细胞系、淋巴细胞系、单核细胞系、浆细胞系、巨核细胞系的各阶段细胞形态学特征,并画出每一台显微镜下的细胞图像。 (一)粒细胞系统 1.原始粒细胞(myeloblast):10~18μm,胞体圆或类圆形,核占细胞的2/3以上,居中或略偏位,核染色质呈细颗粒状排列均匀,核仁2~5个、较小、清楚;胞浆量少,染天蓝色,有透明感,无颗粒。 2. 早幼粒细胞(promyelocyte):12~20μm,较原粒细胞大,核染色质较原粒细胞粗糙,染色质颗粒开始有聚集,核仁可见或消失;胞浆染淡蓝色、蓝色或深蓝色,含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紫红色颗粒(即非特异性颗粒)。 3.中幼粒细胞(myelocyte) ①中性中幼粒(neutrophilic myelocyte):10~18μm,胞核椭圆形或一侧开始扁平,可有凹陷,其凹陷处约占细胞的2/3~1/2,核染色质聚集呈索块状,核仁隐约可见或消失;胞浆量多,染淡红或少数区域略偏蓝,含大小一致的红色颗粒、即特异性颗粒(致少有一个区域)。 ②嗜酸性中幼粒(eosinophilic):15~20μm:核与中性中幼粒相似;胞浆内充满粗大而均匀、排列紧密的橘红色特异性嗜酸性颗粒。 ③嗜碱性中幼粒(basphilic):10~15μm,核圆形或椭圆形、但常常轮廓不清,核染色质较模糊;胞浆内及核上含有排列零乱、大小不等数量不多的紫黑色嗜碱性颗粒。 4、晚幼粒细胞(metamyelocyte)

初中英语新课标解读

初中英语新课标解读 初中英语新课标是以素质教育和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宗旨,旨在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力求帮助学生转变单纯的接受式学习方式,掌握自主式、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使其成为懂得如何处理问题的学习者。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课标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 从课程性质上说,义务阶段的英语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质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发展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沟通的能力。英语课程的工具性确定了课程目标的技能目标,即每堂课都要凸显出听说读写的重要性,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与他人沟通,所以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对英语的听说读写做到融会贯通。英语课程的工具性还确定了课程目标的语言目标,学生通过课堂需要掌握的语言知识包含有语音知识、词汇、基本的语法,功能和日常的话题。对于每个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语言知识又有不同的要求。就人文性而言,通过英语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英语课程的人文性确定了英语课程的情感态度目标、学习策略目标和文化意识目标。情感态度目标是指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祖国意识、合作精神、自信意志以及兴趣动机。文化意识目标是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文化理解以及文化知识。学习策略是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交际策略、资源策略、调控策略以及认知策略。 通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我们可以了解到英语课程总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对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学习形成

儿科护理学1

1.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护理,一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科学。 2.胎儿期(fetal period)从精子和卵子结合新生命开始到小儿出生。 3.新生儿期(neonatal period)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至生后28天止。出生不满7天的阶段称新生儿早期。 4.围生期(perinatal period)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又称围产期,包括胎儿晚期,分娩过程,新生儿早期,期间的胎儿和新生儿称围生儿。 5.婴儿期(infant period)出生后到满1周岁之前 6.幼儿期(toddler’s age)1周岁后到满3岁之前 7.学龄前期(preschool age)3周岁后到6-7岁入小学前 8.学龄期(school age)从入小学起(6-7岁)到进入青春期前 9.青春期(adolescence)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 10.生长(growth)一般指小儿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可测其量的改变 11.发育(development)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完善和功能上的成熟,为质的改变 12.生理性体重下降:(physiological weight loss)出生后第一周内,由于摄入不足,水分丧失及排除胎粪,体重可暂时性下降3﹪-9﹪约在生后3-4日达到最低点,以后逐渐回升,长于第7-10日恢复到出生时的水平,这一过程称生理性体重下降 13.骨龄(bone age)通过X线检查不同年龄小儿长骨骨骺端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数目,形态变化,并将其标准化,称骨龄 14.计划免疫(planned immunization)指给易感者接种特异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产生相应的免疫能力,预防相应传染病15.被动免疫(passive immunization)未接受主动免疫的易感者在接触传染源后,被给予相应的抗体,而立即获得免疫力 16.免疫程序:是指接种疫苗的先后顺序及要求 17.足月儿(full-term infant)指胎龄满37周至未满42周(260-293d)的新生儿 18.早产儿(pre-term infant)指胎龄<37周(<259d)的新生儿 19.过期产儿(post-term infant)胎龄≥42周(≥294d)的新生儿 20.正常出生体重儿(normal birth weight neonate)出生体重为2500-4000g的新生儿 21.低出生体重儿(low birth weight neonate LBW)指出生体重<2500g者,其中体重<1500g称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1000g称超低出生

儿科护理学重点整理

精品文档 儿科护理重点整理 第二章 1.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⑴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出生后头三个月出现第一个生长高峰,至青春期又出现第二个高峰; ⑵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神经系统发育的较早,生殖系统最晚,淋巴系统则先快后回缩; ⑶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高级到低级,由简单到复杂; ⑷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第三章: 1、简述青春期少年保健的主要内容:(试题里有,但书上没画重点) 1)营养保健:青春期生长发育较快。需要增加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摄入,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2)良好的个人卫生,充足的睡眠,以及体格锻炼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 3)继续防止急性传染病以及沙眼、龋齿、近视眼、寄生虫和脊柱弯曲等疾患 4)预防运动创伤、车祸、溺水,以及打架斗殴造成的意外伤害。家长。学校和保健人员都有责任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 第四章 1、简述母乳喂养的优点 :(1)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2)增加婴儿的免疫力(3)简便、卫生、经济:母乳温度适宜,不易污染,经济方便,随要随哺(4)增进母婴情感交流:婴儿安全感、信任;心理与社会适应性的发展;建立亲密的母子关系(5)哺乳对母亲有利:产生催乳素、抑制排卵。 2、母乳喂养的禁忌症 母亲感染HIV,患有严重疾病如活动下肺结核、糖尿病、严重心脏病等应停止哺乳。乙型肝炎并非哺乳禁忌。半乳糖血症的婴儿禁忌母乳喂养。 3、婴儿辅食的添加原则 1)时间:一般在小儿4-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 2)方式: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逐渐过渡到固体食物。 3)质量:单独制作,保证质量,不能以成人食品代替 4)要求:患病期间不添加新的辅食。添加辅食后观察小儿大便情况。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4、人工喂养的注意事项: 1)选用适宜的奶嘴2)测试乳液的温度3)避免空气吸入4)加强奶具卫生5)及时调整奶量 第五章 1、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识记内容) (一)体液的总量和分布:年龄越小,体液总量相对越多(间质液比例高) (二)体液的电解质组成与成人相似 (三)水代谢的特点

临床血液学与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临床血液学与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临床血液学与检验 英文名称:clinical hematology and inspection 课程类型:专业课必修考试 总学时:122 学分:6.5 理论课学时:58 实验课学时:64 适用对象: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临床血液学检验是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实验性学科,随着分子生物学、物理学、电子学等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检验技术促进了预防医学及临床医学不断前进。临床血液学检验是应用血细胞生理学、血液生化学、血液免疫学、遗传血液学、血液流变学、实验血液学等学科的科学方法,检查造血微环境、造血细胞、骨髓细胞及血栓与止血的各种凝血因子等。因此,临床血液学与检验是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检验学的实验方法为手段、以临床血液病为工作对象,创造了一个理论-检验-疾病相互结合、紧密联系的新体系。是医学科学中不可缺少的应用学科,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专业课之一。 通过临床血液学检验的学习,要求学生在理论上弄清实验原理,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各类造血细胞的生理、病理形态与各类常见血液病的临床基础及检验技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临床培养有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及具有初步科研工作能力的医学检验医师。 在临床血液学检验教学中重点讲授造血检验、细胞形态学、细胞组织化学染色、各类贫血、白血病、出凝血疾病等疾病的检查原理、操作方法、评价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等。 二、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血液学检验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验、考试等。其中课堂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及细胞形态的图示以启发式方法教学。实验是教师在实验室里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实验标本、挂图、图谱等,并结合电化教学、多媒体实验教学、要求学生细胞绘图等手段,强化记忆,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早到医学检验室轮流进行实习,更好地配合理论教学。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篇绪论

上海市初中阶段英语课程标准的解读

上海市初中阶段英语课程标准的解读 一.总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 较为熟练的语言技能,比较丰富的语言知识,学习过程的体验,良好的英语交际能力;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乐于接受世界优秀文化的开放意识; 持久的学习积极性,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1.基本素材 Changes and development (变化与发展) Cities and countries (城市和国家) Cultures and customs (文化与习俗) Earth and space (地球与太空) Famous people (名人) Features (人与事物的特征) Food and drinks (饮食) Historical events (历史事件) Holidays and festivals (假日与节日) Illness and festivals (疾病与健康) Interests and hobbies (兴趣与爱好) Jobs and employment (工作与就业) Literature and art (文学与艺术) Man and nature

Mass media Natural world Neighbourhood and surroundings Personal information Public plac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bjects Recreation and sports Social communication Social relationships Transportation Trips and journeys 2.呈现形式Advertisements Chants Dialogues Fables Famous sayings Guides Letters News Notes Passages Plays Poems Proverbs Reports Songs Stories Surveys 3.功能意念 Ability and inability Advice Agreement and disagreement Apology Arguing Blame Boredom Certainty and uncertainty Comparison Complaint Concern Confidence Congratulations

《儿科护理学》

《儿科护理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娩出止为胎儿期。 2、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主要由受寒引起,其临床特征是低体温和多功能 损伤,严重者出现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和水肿,又称新生儿硬肿症。 3、哮喘持续状态:哮喘严重发作,经合理应用缓解药物后任有严重或进行性 呼吸性困难者,称为哮喘持续状态。 4、尿崩症:是一种由于患儿完全或部分丧失尿浓缩功能,临床以多饮、多尿、 排除低比重尿为特征的综合征。 5、21-三体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或Down综合征,是常染色体畸变疾病, 主要临床特征是特殊面容、身体和智力发育差,并可伴发多发畸形。 二、填空题 1、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包括以儿童及其家庭为中心、实施身心整体护理、减少创伤和疼痛、遵守法律和伦理道德规范。 2、婴儿期是指(出生后到一周岁),此期的特点是生长发育(最迅速),2-12岁小儿体重计算公式体重(Kg)=年龄x2+7(或8),身高计算公式身高(cm)=年龄x7+77。 3、小儿运动发育遵循一定的规律,一般2个月抬头,7个月翻身,8个月坐,9个月爬,12个月站。 4、计划免疫方式包括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常用制剂包括菌苗、疫苗和类毒素。 5、Apgar评分是简易的临床上评价新生儿窒息程度的方法,8—10 分为正常,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 6、佝偻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引起的,头部症状有方颅,四肢症状有“X”性腿或“O”性腿。 7、小儿腹泻根据其发病机制可以分为渗透性腹泻、分泌性腹泻、和渗出 性腹泻、肠道功能异常性腹泻4种类型。 8、治疗哮喘首选糖皮质激素,惊厥持续状态首选地西泮,新生儿除破伤风外的惊厥首选苯巴比妥。 9、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除皮肤紫癜外,有关节肿痛、腹痛、和便血、血尿、蛋白尿等。 三、选择题 1、正常小儿前囟闭合时间是( c ) A、6个月 B、6个月至1岁 C、1岁至1岁半D、1岁半至2岁E、3岁 2、新生儿应接种的疫苗是( c )

临床血液学及检验试题和答案(最新整理)

临床血液学及检验试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以下每一道考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相关专业知识) 1.POX染色呈阴性反应的细胞是 A.M3的早幼粒细胞 B.中性分叶粒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单核细胞 E.淋巴细胞 答案:E 2.过氧化物酶染色呈强阳性的细胞是 A.嗜酸性粒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 D.淋巴细胞 E.浆细胞 答案:A 3.只能在血小板中生成的是 A.血小板第三因子 B.血小板第四因子 C.纤维蛋白原 D.胶原酶 E.纤维连接蛋白 答案:B

4.正常成人骨髓涂片特异性酯酶染色呈阳性的细胞是 A.中性粒杆状核细胞 B.单核细胞 C.早幼粒细胞 D.晚幼红细胞 E.原始淋巴细胞 答案:C 5.下列哪项胞内异常不可能出现于红细胞 A.Russel小体 B.Cabot环 C.Howell-Jolly小体 D.嗜碱性点彩 E.变性珠蛋白小体 答案:A 6.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血象特点是 A.白细胞分类以原始、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 B.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央淡染区扩大 C.白细胞计数一定高于正常 D.血小板散在、少见 E.白细胞分类以中幼粒以下阶段细胞明显增多为主 答案:E 7.临床上类白血病反应最常见于 A.严重感染

B.恶性肿瘤骨转移 C.有机磷农药或一氧化碳中毒 D.急性溶血或出血 E.外伤或大面积烧伤 答案:A 8.下列关于冷凝集素综合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体主要为IgM B.0~4℃凝集反应最强 C.慢性型以血管内溶血为主 D.溶血不需补体参与 E.多见于女性 答案:D  9.下列不是造血祖细胞的主要特征的是 A.具有高度增殖能力 B.高度的自我更新能力 C.弱表达CD34 D.对称性有丝分裂 E.具有定向分化能力 答案:B 10.下列细胞因子中对造血细胞起负向调控作用的是 A.干细胞因子

儿科护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3-2014 学年度儿科护理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40 分) 1. 乳牙出齐的年龄是( ) A 、生后4 -6个月 B 、8个月-1岁 C 、1-1.5岁 D 、 2-2.5 岁 2. 肺炎患儿的护理措施是( ) A 、疏通呼吸道 B 、正确输氧 C 、维持正常体温 D 、以 上都是 3.麻疹疫苗初种的年龄是 ) A 、 6 个月 B 、 8 个月 C 、 10 个月 D 、 12 个 月 4. 完全断奶的时间是( ) A 、 8-10 个月 B 、 10-12 个月 C 、 12-18 个月 D 、 18-24 个月 5. 肺炎患儿的护理诊断不正确的是( ) 水患儿 7. 新生儿寒冷损伤 综合征最关键的护理措施是( ) 1 0 .正常足月新生儿开始喂母乳的时间是( ) 后半小时 A 、活动无耐力 B 、气体交换受损 C 、清理呼吸道无效 6. 前囟门隆起最常见于( A 、 Vit D 缺乏性佝偻病 D 、体温过高 ) B 、甲低患儿 C 、颅压增高 D 、脱 A 、复温 B 、合理喂养 C 、预防感染 D 、密切观察病情 8.5 岁小儿的体重是( ) A 、 12kg B 、 14kg 18kg 9.婴儿停用洋地黄药物的指征是( A 、心率V 120次/分 分 C 、心率V 80次/分 C 、 16kg D 、 ) B 、心率V 100次/ D 、心率V 60次/分 A 、生后2小时 B 、生后1.5小时 C 、生后1小时 D 、生

11. 重型腹泻不同于轻型腹泻最主要的是() A、大便性质 B、腹泻次数 C、感染中毒症状 D、水电解质紊乱程度 12. 对于生理性黄疸描述错误的是( A 、生后24 小时出现 3~4 周) C、血清胆红素w 221umol/L 情况正常 13. 添加辅食不正确的是() A、2 个月加鱼肝油滴剂 C、4 个月加动物血 14. 蓝光灯照射不正确的方法是( A、床温度预热至30~32 C C 、全身裸露,充分暴露身体各部位温 1 次 15. 衡量小儿营养状况最重要的指标是 A、头围 B、胸围 16. 不符合腹泻患儿护理诊断的是( A 、有效呼吸受损 C 、皮肤完整性受损 17. 小儿体格发育最快的时期是( A、婴儿期 B、幼儿期青春期 18. 不是肺炎并心衰的临床表现的是( A、两眼上翻,前囟门隆起 烦躁 C、心率增快,〉16-180次/分 19. 低钙致惊厥时正确的护理方法是( A、补VitD —补钙 C、止痉—补VitD —补钙 —补VitD B、7-14 天消失(早产儿 D 、除轻度黄疸外一切 B、3个月加瘦肉末 D、5个月加蛋黄 ) B、灯管距患儿皮肤33-50cm D、每2-4小时测体温,箱 ) C 、身长 D 、体重 ) B、腹泻 D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 C、学龄前期 D、 ) B、极度呼吸困难, D、肝脏增大 ) B、补钙—补VitD D 、止痉—补钙 ) C、22~24 C D、

儿科护理学简答题1

1.简述前囟的临床意义。 (1)前囟早闭或过小见于小头畸形; (2)晚闭或过大见于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脑积水; (3)前囟饱满提示颅内压增高; (4)前囟凹陷见于脱水或极度营养不良。 2.简述胸围的测量方法。 (1)小儿取卧位或立位,两手自然平放或下垂; (2)测量者将软尺0点固定于一侧乳头下缘; (3)将软尺紧贴皮肤,经背部两侧肩胛骨下缘回至0点; (4)取平静呼、吸气时的平均值。 3.简述婴儿出暖箱的条件。 (1)体重达2000克左右或以上,体温正常者; (2)暖箱不加热的情况下,室温维持在24℃~26℃,患儿体温保持正常者;(3)在暖箱内生活了1个月以上,体重虽不到2000克,但一般情况良好者。4.简述对光疗患儿护理时的注意事项 (1)保证水分及营养供给; (2)严密观察病情; (3)保持灯管及反射板清洁,记录灯管使用时间; (4)光疗箱的维护与保养。 5.简述Apgar评分标准包括的体征。 (1)皮肤颜色; (2)心率; (3)刺激后的反应; (4)肌张力; (5)呼吸。 6.简述新生儿窒息复苏方案 (1)A 清理呼吸道; (2)B 建立呼吸; (3)C 维持正常循环; (4)D 药物治疗; (5)E 评估。 7.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1)胆红素生成较多; (2)肝功能不成熟; (3)肠肝循环增加。 4.(1)出现时间; (2)黄疸程度; (3)黄疸进展情况; (4)持续时间; (5)结合胆红素的浓度。 8.试述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区别 (1)出现时间; (2)黄疸程度; (3)黄疸进展情况; (4)持续时间;

(5)结合胆红素的浓度。 9.试述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 (1)早期症状、体征不明显,缺乏典型症状; (2)黄疸; (3)肝脾大; (4)出血倾向; (5)休克征象; (6)并发症。 10.试述母乳喂养的优点。 (1)营养丰富,比例合适; (2)增强婴儿免疫力; (3)有利于婴儿脑的发育; (4)良好的心理-社会反应; (5)喂哺简便; (6)对母亲有利。 11.简述添加辅食的原则。 (1)由少到多; (2)由稀到稠; (3)由细到粗; (4)由一种到多种。 12.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有哪些? (1)日光照射不足; (2)维生素D摄入不足; (3)生长发育迅速; (4)疾病和药物的影响; 13.简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初期的临床表现。 (1)多于3个月左右开始发病; (2)神经精神症状; (3)枕秃。 14.如何给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 (1)介绍佝偻病的预防及护理知识; (2)多晒太阳; (3)补充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 (4)预防感染; (5)防止骨骼畸形; (6)后遗症的护理; (7)预防维生素中毒。 15.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有哪些临床表现? (1)呼吸突然加快,>60次/分; (2)心率突然增快,婴儿>180次/分,幼儿>160次/分; (3)突然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面色苍白或发灰,指(趾)甲微血管充盈时间延长; (4)心音低钝,奔马律,颈静脉怒张; (5)肝迅速增大; (6)尿少或无尿,颜面眼睑或下肢浮肿;

临床血液学检验重点

第十章白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 二、名词解释 1. 白血病: 2. 急性白血病: 3..急性白血病复发: 4. 部分缓解: 5. 微量残留白血病: 6. 柴捆细胞: 7. 非红系计数:。 8. 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 9. MICM分型: 10. FAB分型: 11.Ph染色体 12.全髓白血病 13.无效性红细胞生成 14.尿本-周蛋白 15.类白血病反应 16.R-S细胞 17.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 18、M蛋白 19、重链病 20、类脂质沉积病 21、血清β2-微球蛋白 三、问答题 1. FAB分型中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三种亚型的形态特点各如何?

2.我国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标准(1986年天津会议)是什么? 3.急性白血病的完全缓解标准是什么? 4.根据细胞系列将急性白血病分为哪两大类?细胞免疫分型时所用的一线单抗和二线单抗各有哪些? 5.M3的实验室检查主要特点有哪些? 6.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的诊断要点。 7.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期及其标准。 8.简述霍奇金氏淋巴瘤诊断时需要进行的检查及其鉴别诊断。 9.试述国内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标准。 10.试述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与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鉴别要点。 11.什么叫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其程度如何区分? 答案 二、名词解释 1.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恶性变的一种恶性肿瘤,其特点为骨髓中有不能控制的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分化成 熟障碍、调亡减少,同时浸润其他组织和脏器,并进入外周血中。主要临床表现有四大症状即贫血、发烧、出血及浸润。 2.指起病急、病程短,未经治疗其自然病程一般少于6个月的白血病,其骨髓髓中以原始及幼稚白血病细胞增生为主。 3.指以下三项中的任何一项即为复发,①骨髓中原粒细胞Ⅰ型+Ⅱ型(或原单核细胞+幼单细胞或原淋巴细胞+幼淋细胞)>5%且<20%,经过有效的抗白血病治疗一个疗程后仍为达到骨髓完全缓解;②骨髓原粒细胞Ⅰ型+Ⅱ型(或原单核细胞+幼单细胞或原淋巴细胞+幼淋细胞)>20%;③骨髓外有白血病细胞浸润者。 4.原粒细胞Ⅰ型+Ⅱ型(原单核细胞+幼单核或原淋巴细胞+幼淋巴细胞)>5%~≤20%或临床、血象中有一项未达到完全缓解标准者。 5.是指白血病患者经过化疗或骨髓移植后,达到临床和血液学完全缓解,但体内仍残留微量白血病细胞(估计约106~8个)的状态。 6.细胞胞浆中有多条棒状小体,从形态上似柴捆,呈束状交叉排列,因而得名,柴捆细胞主要见于M3。

版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一、提出英语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与2001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新版《课程标准》更清晰地阐述了英语课程的目的,即在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整体国民素质,促进科技创新和跨文化人才的培养。也就是说英语课程不再是单纯的工具性课程,而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课程。英语学习不再是简单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还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为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二、提倡采用重在语言运用的多种教学模式 新版《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将原来的“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改写为“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这无疑是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各种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的教学活动,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也是对除任务型教学方法之外的其它教学途径与方法的包容和认可,对广大一线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新路的肯定。 三、明确音标教学的基础地位 新版《课程标准》在五级知识目标里,将原来的“根据读音拼写单词和短语”改为“根据读音规则和音标拼读单词”。这一修订明确了音标教学在初中阶段的定位,使课改以来一直困扰教师的“初中英语到底要不要教音标”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音标教学获得了足够的重视对学生语言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有极大帮助。 四、语法教学内容有所调整 新版《课程标准》在语法项目表中对五级的要求也做了调整。调整后的语法项目难度降低了,要求更清晰了。如被动语态中只要求学生掌握含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的被动语态,非谓语动词中只要求掌握动词不定式做宾语、宾语补足语、目的状语的用法,而定语从句则只要求“能辨认出带有由that, which, who引导的限定性定语从句,并能理解句子意思”。这些对教师把握教

(完整版)《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类型: (公共课限选课) 总学时:80 理论学时: 58 实践学时: 22 学分数:5 适用专业: 护理、护理(助产)、护理(英语)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一门专科护理学。服务对象为身心处于不断发展中的小儿。 其任务是使学生对《儿科护理学》有完整的认识,并掌握必要的技能。不仅对小儿疾病进行护理,还包括开展优生优育、提高儿童保健和疾病的防治质量,为减少发病率、降低死亡率,增强儿童体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提供综合性、广泛性的护理。 (二)课程基本理念 1.构建《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发展平台。按照“拓展基础,强化能力,注重应用”的原则,为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打好坚实的基础。注重知识的新颖性及前卫意识,为学生提供发展平台。 2.设置《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合理内容。教学内容分为基础部分和拓展部分。确定以坚持“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拓展“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应性”为原则。《儿科护理学》课程要重新科学地审视儿科护理“三基”的内涵,基础部分在理论与方法上都应是最基本的,在医院和社区临床护理的应用中都应是最广泛的。要确保学生学习必需的知识,提高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由此来打造既能体现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儿科护理学》课程具有的基本特点,又能适合时代进步所要求学生必备的儿科护理基本知识。成为学生获得学习专业护理课程、专业护理技能和职业就业能力的工具。拓展部分为适应学生进一步升华提供必要的准备,使学生了解《儿科护理学》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体会《儿科护理学》的文化价值,构建可供不同学生得到个性发展的有效平台。 3.关注《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学习进程,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理论联系实际和启发性教学原则,促进师生互动。以模块教学取代传统教学,通过理论讲授、课堂练习、案例讨论、实验实践、临床见习与实习等手段完成教学目标。 4.体现《儿科护理学》课程现代文化氛围,要反映当代《儿科护理学》方面的新进展、新知识、新理念。 5.注重《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进程中新科学、新技术的使用。充分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多

儿科护理学试题库及答案大全(一)

全国儿科护理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新生儿的呼吸频率是() A.18~20次/分B.22~28次/分 C.30~38次/分D.40~45次/分2.由于新生儿胃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发育较差,故较容易发生()A.恶心B.溢乳 C.便秘D.呃逆 3.足月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消退的时间约为() A.出生后5天B.出生后8天 C.出生后14天D.出生后30天 4.新生儿硬肿症患儿最先出现硬肿的部位是() A.面颊B.上肢 C.臀部D.小腿 5.营养不良患儿皮下脂肪最先减少的部位是() A.腹部B.躯干 C.面部D.四肢 6.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激期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方颅B.枕秃 C.肋膈沟D.“O”形腿 7.腹泻患儿发生低血钾时,一般不出现的症状是() A.全身乏力B.哭声低下,吃奶无力 C.肌张力增强D.腹胀8.婴幼儿易患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分泌型IgA低下B纤毛运动功能差 C气管、支气管相对狭窄 D气道阻力较成人小 9.引起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常见病毒是() A.呼吸道合胞病毒B.腺病毒 C.流感病毒D.柯萨奇病毒10.光照疗法主要用于辅助治疗()

A.新生儿肺透明膜病B.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C.新生儿破伤风 D.新生儿败血症 11.新生儿特殊的生理状态不包括() A.阴道流血B.乳腺增大 C.“马牙”D.生理性贫血 12.小儿断奶时间应在生后() A.4~6个月B.6~8个月 C.10~12个月D.18~24个月 13.小儿开始添加辅食的时间是() A.生后2~3个月B.生后4~6个月 C.生后6~8个月D.生后10~12个月14.给小儿喂药时,不正确的做法是() A.将片剂碾成粉末后再喂 B.服粉末剂药物时可加少量糖水 C.喂药时将患儿抱起或头略抬高 D.用拇、食指捏住患儿鼻孔,促其张口15.6~12个月的患儿对住院的主要反应是出现() A.分离性焦虑B.退化现象 C对身体完整性遭到破坏的惧怕 D皮肤饥饿感16.可能出现水冲脉和枪击音的先心病是() A.法洛四联症B.房间隔缺损 C.室间隔缺损D.动脉导管未闭17.急性肾炎水肿多始于() A.腹部B.下肢 C.踝部D.眼睑 18.小儿出生后主要的造血部位是() A.肝脏B.淋巴 C.骨髓D.脾脏 19.尿崩症患儿尿的变化特点是() A.尿渗透压<200mmol/L B.尿渗透压>200mmol/L C.尿绝对密度在1.001~1.005之间D.血尿 20.典型麻疹最先出疹部位是()

临床血液学及检验试题和答案知识讲解

临床血液学及检验试 题和答案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 临床血液学及检验 试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以下每一道考题有A 、B 、C 、D 、E 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相关专业知识) 1.POX 染色呈阴性反应的细胞是 A.M3的早幼粒细胞 B.中性分叶粒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单核细胞 E.淋巴细胞 答案:E 2.过氧化物酶染色呈强阳性的细胞是 A.嗜酸性粒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 D.淋巴细胞 E.浆细胞 答案:A 3.只能在血小板中生成的是 A.血小板第三因子 B.血小板第四因子 C.纤维蛋白原 D.胶原酶 E.纤维连接蛋白 答案:B 4.正常成人骨髓涂片特异性酯酶染色呈阳性的细胞是 A.中性粒杆状核细胞 B.单核细胞 C.早幼粒细胞 D.晚幼红细胞 E.原始淋巴细胞 答案:C 5.下列哪项胞内异常不可能出现于红细胞 A.Russel 小体 B.Cabot 环 C.Howell-Jolly 小体 D.嗜碱性点彩 E.变性珠蛋白小体 答案:A 6.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血象特点是 A.白细胞分类以原始、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 B.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央淡染区扩大 C.白细胞计数一定高于正常 D.血小板散在、少见 E.白细胞分类以中幼粒以下阶段细胞明显增多为主 答案:E 7.临床上类白血病反应最常见于 A.严重感染 B.恶性肿瘤骨转移 C.有机磷农药或一氧化碳中毒 D.急性溶血或出血 E.外伤或大面积烧伤 答案:A 8.下列关于冷凝集素综合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体主要为IgM B.0~4℃凝集反应最强 C.慢性型以血管内溶血为主 D.溶血不需补体参与 E.多见于女性 答案:D 9.下列不是造血祖细胞的主要特征的是 A.具有高度增殖能力 B.高度的自我更新能力 C.弱表达CD34 D.对称性有丝分裂 E.具有定向分化能力 答案:B 10.下列细胞因子中对造血细胞起负向调控作用的是 A.干细胞因子 B.TGF-β C.IL-11 D.IL-3 E.TPO 答案:B 11.在人类产生血细胞的过程中,各类血细胞形成的顺序是 A.粒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巨核细胞→单核细胞 B.红细胞→粒细胞→巨核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C.巨核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红细胞 D.红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巨核细胞→单核细胞 E.淋巴细胞→粒细胞→红细胞→巨核细胞→单核细胞 答案:B 12.关于红细胞系统的发育特点,以下正确的是 A.原始红细胞胞浆内有特异性颗粒 B.早幼红细胞核染色质粗糙、密集、结块 C.早幼红细胞胞浆量一般较少,染色呈嗜酸性 D.中幼红细胞胞浆含量丰富,染色呈嗜多色性 E.晚幼红细胞核染色质粗糙、呈网状 答案:D 13.临床上骨髓增生程度,通常的表示方式为 A.粒细胞:成熟红细胞 B.有核细胞:全部血细胞 C.有核细胞:成熟红细胞 D.粒细胞:有核红细胞 E.有核红细胞:全部血细胞 答案:C 14.T 和B 淋巴细胞接触抗原后再繁殖的场所是 A.肝和淋巴结 B.脾和淋巴结 C.骨髓 D.淋巴结 E.胸腺 答案:B 15.CFU-GM 增加见于下列何种疾病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C.急性白血病 D.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答案:E 16.在人类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的造血活动始于 A.胚胎第12周 B.胚胎第10周 C.胚胎第8周 D.胚胎第6周 E.胚胎第3~4周 答案:E 17.红细胞破坏后,受何者吞噬 A.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B.单核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脾 E.肝 答案:A 18.红细胞起源于 A.原始红细胞 B.肝脏 C.骨髓造血干细胞 D.巨噬细胞 E.早幼红细胞 答案:C 19.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常引起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失血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 E.巨幼细胞贫血 答案:E 20.一般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 A.正常色素性贫血 B.低色素性贫血 C.高色素性贫血 D.嗜多色性贫血 E.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答案:A 临床血液学检验考试题 一、选择题 A 型题(每题1分,共10分) 1、 带3蛋白是红细胞膜中含量最多的一种 (D ) A 、 锚蛋白 B 、 收缩蛋白 C 、肌动蛋白 D 、 跨膜糖蛋白 E 肌球蛋白 2、影响DNA 合成的常见因素 ( E ) A 、丙酮酸激酶缺乏 B 、铁缺乏 C 、维生素C 缺乏

最新儿科护理学试题及答案

儿科护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早产儿: 2、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3、生理性黄疸: 4、新生儿败血症: 5、肾病综合征: 6、心肺复苏术: 7、生理性体重下降: 二、单项选择 1.小儿前囟闭合的时间约为出生后() A、4—6个月 B、6—8个月 C、8—10个月 D、1—1.5岁 E、2—2.5岁 2.正常2周岁小儿,其体重约为出生体重的() A、1倍 B、2倍 C、3倍 D、4倍 E、5倍 3.在等渗失水补液时,需补液体的张力为() A、2/3张 B、1/2张 C、1/3张 D、1/5张 E、以上都不是 4.正常小儿断母乳适宜年龄是() A、20个月 B、18个月 C、10—12个月 D、1—1.5岁 E、2—2.5岁 5、出生后2个月内的小儿应接种的疫苗是 A卡介苗B、乙型脑炎疫苗C、麻疹减毒活疫苗D、脊髓灰质炎疫苗E、白、百、破疫苗6.等渗性脱水时,血清钠的浓度是() A、80-100mmol/L B、100-130mmol/L C、130-150mmol/L D、150-180mmol/L E、180-200mmol/L 7.小儿乳牙总数的推算方法是() A、月龄减4-6 B、月龄减2-3 C、月龄减7-8 D、月龄减4-8 E、月龄减8 8.婴幼儿最常见的贫血是() A、生理性贫血 B、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C、溶血型贫血 D、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E、营养性感染性贫血 9 . 小儿生长发育顺序的规律,下列哪项正确 A、先下后上 B、由远到近 C、由细到粗 D、先慢后快 E、由简单到复杂 10.小儿营养不良时,皮下脂肪最先减少的部位是() A、胸部 B、面部 C、腹部 D、腰部 E、大腿 11.口服铁剂的给药时间最佳选择是() A、饭前 B、两餐之间 C、进餐时 D、睡前 E、随意 12.急性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A、高血压、血尿、蛋白尿 B、蛋白尿、高血压、浮肿 C、浮肿、高血压、血尿

儿科护理学专

儿科护理学(专) 重症佝偻病伴消化功能紊乱的患儿,用维生素D治疗后多久可以改为预防量口服 ? D. 4个月 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不包括 ? E. 运动 正常小儿前囟闭合的时间为 ? B. 1~1.5岁 临床上作为胎儿娩出后有无生存能力界限的时间为 ? D. 胎龄28周 正常小儿1岁时出牙数目约为 ? A. 2颗 婴幼儿灌肠液的温度一般为 ? E. 39oC ~41oC 新生儿重症监护的对象不包括 ? B. 胎龄<36周的患儿 某小儿体重为9.6kg,身长为75cm,头围46cm,估计其年龄为 ? B. 10个月 正常小儿出生时体重为3kg,5个月时体重最接近 ? C. 6kg 不符合儿科临床特点的一项为 ? D. 小儿生长发育不成熟,后遗症较成人多 Ⅱ度营养不良是指体重低于正常的 ? D. 25~40% 8个月小儿,体重为7kg,用5%糖牛奶喂养时,该小儿每日应供应的能量最接近于

? D. 850Kcal 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为 ? B. 低渗性脱水时,细胞外液呈现低渗状态,口渴不明显 急性肾炎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 E. 蛋白尿 2:3:1含钠液配置方法是 ? B. 1.4%碳酸氢钠两份,5%葡萄糖三份, 0.9%NaCl一份 儿童上部量等于下部量的年龄是 ? D. 12岁 佝偻病患儿出现鞍状颅的年龄是 ? B. 3个月 小儿接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时间为 ? D. 3、4、5 早产儿,日龄1天,有窒息史,生后1天出现烦躁不安,脑性尖叫,应考虑为 ? C. 新生儿颅内出血 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疾病为 ? B. 疱疹性咽峡炎 8个月小儿,体重为7kg,用5%糖牛奶喂养时,该小儿每日应供应的能量最接近于 ? A. 700Kcal 临床上作为胎儿娩出后有无生存能力界限的时间为 ? D. 胎龄28周 新生儿心肺复苏的特点是 ? D. 按压深度为2~3cm 引起病毒性心肌炎最常见的病原体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