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物流文献综述(范例)

农产品物流文献综述(范例)
农产品物流文献综述(范例)

农产品物流文献综述

摘要:农产品物流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本文在介绍国内外物流研究发展状况,总结了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研究现状,并作了评述。

主题词: 物流农产品物流评价

一、背景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农产品流通的市场化水平低、流通成本高,农民没有从流通领域享受到应得的比较利益。由于农产品最终要依赖于流通领域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立,已成为提高农民收入、促进整个农业发展的关键。

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立,必须依赖农产品现代物流。现代物流已成为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目前我国的物流行业已逐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然而,由于我国农业发展的相对落后,致使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严重滞后,不仅大大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已成为我国整个流通体系的瓶颈。我国每年果品产量有7000万吨左右,由于上市组织化低、包装不统一、大多敞篷车运输,果品从采收、运输、批发到消费者手中,大约损失30%。广东每年因水果、蔬菜等鲜活商品腐烂造成的损失达7.5亿元。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左右,超过1/4的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被消耗掉,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美国的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因此,通过研究农产品物流,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将有效地解决农产品流通中的地区封锁与货畅其流的矛盾、农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的矛盾,提高我国农产品的流通速度与效益,从而大大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二、国内外物流的研究综述

1、物流热的兴起

据有关资料记载,物流概念的雏形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叶,1918年英国的利费哈姆勋爵成立了“即时送货股份有限公司”,旨在全国范围内把商品及时送到批发商、零售商以及用户的手中,被誉为有关“物流活动的早期文献记载”。1927年,R.Borsodid《配送时代》一书中首先使用Logistic来定义物流。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对物流进行了定义:“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与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活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战时供应中,首先采用了后勤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这一名词,对军火的运输、补给等进行全面管理。这种后勤管理方法后被引入到商业部门,被人称之为商业后勤(Business Logistics),定义为“包括原材料的流通、产品分配、运输、购买与库存控制、储存、用户服务等业务活动”,其领域统括原材料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上述历史被物流界较普遍地认为是物流的早期阶段。

在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期间,人们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与商品销售有关的物流活动,因此通常采用的仍是Physical Distribution一词,在日本则被称为“流通技术”,后称之为“物的流通”。1986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将Physical Distribution改为Logistics。CLM对Logistics所做的定义是:“以适合于顾客的要求为目的,对原材料、在制品、制成品与其关联的信息,从产业地点到消费地点之间的流通与保管,为求有效率且最大的…对费用的相对效果?而进行计划、执行、控制”。Logistics已突破了商品流通的范围,把物流活动扩大到生产领域,物流已不仅仅从产品出厂开始,而是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直到废旧物品回收等整个物理性的流通过程。物流不但与流通系统维持密切的关系,同时与生产系统也产生了密切的关系。这样,将物流、商流和生产三个方面连接在一起,就能产生更高的效率和效益。

1998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概念做出了符合时代发展特征的最新调整,即物流是供应链程序的一部分,其专注于物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始点到消费点的有效流通和储存的计划、执行(实现)和控制,以满足顾客需求。

我国对物流的研究开始于物资系统,但由于物流概念本身的模糊,因此很多人将物流与物资流通混为一谈,近年来许多学者经过对西方物流的研究,对此进行了深入认识,形成了当前比较一致的定义“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行有机结合”。

因此物流的概念发展随世界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现代物流的概念是在全球化、信息化、一体化发展因此得以提出。随着全球性经济结构调整和跨国企业作用的发挥,世界经济在发达国家的带动下进入了消费多样化、生产柔性化、流通高效化时代。现代物流因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和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出现了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等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形态,物流规模和活动范围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支撑下不断扩大,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方向发展。

物流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美国著名经营学家彼得.德鲁克将物流比做"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道格拉斯.M.兰伯特(Douqlas https://www.360docs.net/doc/0110328873.html,mbert)指出在整个物流活动发生的费用中,在库费用是最大的一部分。早稻田大学教授西泽修所写的《流通费用》一书,把改进物流系统称之为尚待挖掘的"第三利润源泉",他在《主要社会的物流战》一书阐述:"现在的物流费用尤如冰山,大部分潜在海底,可见费用只是露在海面的小部分。"。蒋坚认为现代物流产业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现代物流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源泉,将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产生新的拉动与支持作用,对我国相关产业发展起到促进和协调作用,对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难点问题起到关键性作用.

2001年以来我国兴起了物流,许多科研院所和企业积极开展了物流的研究中。李学伟等对物流的物流的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物流特征如下:服务业的性质,整合特征,与生产经营的不可分性等。姜大立等对我国16个行业的物流管理的特点、政策法规、运作模式、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试图应用物流管理理论,结合行业特流管理实践,探讨行业特流发展趋势,研究行业物流管理方案。杜木恒从市场供求运行的角度,以经济学的需求观、交易费用、寻找费用等经济理论,分析现代物流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以经济学的财富观阐述推动现代物流发展的基本动力因素,进而探讨现代物流业态和物流经营方式的变革。陈清泰等在对美国、日本、欧洲等国现代物流发展进行了充分研究后,认为当前现代物流主要存在以下趋势:1.物流技术高速发展,物流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主要体现为信

息化、自动化、集成化和智能化;2.专业物流形成规模,共同配送成为主导;3.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全球化方向发展;4.电子物流需求强劲,快递业“冲锋陷阵”;5.绿色物流将成为新增长点; 6.物流专业人才需求增长,教育培训体系日趋完善。

2、主要物流理论综述

①企业物流研究

目前关于企业物流理论的研究很多,主要是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等,同时围绕物流主体研究开展了企业自营物流、专业子公司物流、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等。在众多的物流管理理论中,精益物流的研究正在兴起。田宇、朱道立从精益物流的历史背景、内涵、方法等角度全面介绍了精益物流这一崭新的物流管理思潮。精益思想的核心就是以越来越少的投入、较少的人力、较少的设备、较短的时间和较小的场地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同时也越来越接近用户,提供他们确实要的东西。

②区域物流研究

近几年来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的地区,政府部门已经认识到发展现代物流对于优化经济结构、改善投资环境和提高地区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战略意义,并已着手研究和制定有关物流规划与政策。如北京市已经完成了“北京市综合物流系统规划研究”;作为全国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以及航运中心的上海市,在《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把现代物流同生物医药、新材料、环境保护列为上海市四大新兴产业,并编制了《上海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深圳市则把现代物流与高新技术和金融并重,作为跨世纪经济发展目标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并委托美国盖兰德公司作了《深圳现代物流发展策路及交通运输相关政策研究》的咨询报告。

有关专家认为虽然有关区域物流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在我国已经起步,但由于物流理论研究环节的相对滞后,我国区域物流发展还存在许多误区。指出在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初期阶段,为推动区域物流和物流产业约健康发展,应进一步明确区域物流概念体系,从多角度来分析和认识区域物流,深入研究区域物流的增长机理,并增加区域物流政策研究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苗青,白玲,曲鹏飞认为发展现代物流业,对发展区域经济并调整产业和经济结构,培育新一轮经济增长点都具有重要意义。他们提出根据佩鲁的“经济空间”增长极概念,现代物流业属于推进型经济部门,因此要建立我们符合区域增长模式的现代物流,同时认为产业集群有利于现代物流的发展。

李群峰(2002,同济大学)对城市物流系统概念设计及政府在其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论文首先从特例出发,以区位理论为基础介绍了对物流系统所依托的现实基础的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物流系统的初步目标定位。然后以系统工程思想为指导,从物流系统模式、物流需求分析、功能设计、结构设计、运行机制分析五个方面进行了物流系统概念设计。接下来对政府在物流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论证,首先论证了政府特别是地方城市政府应该在物流系统规划中起重要作用的基本观点;然后从管理机构协调、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制度建立、产业政策制定和政府企业战略五个方面明确了政府在物流系统规划和建设中的具体作用。最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阐述了物流系统规划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巨大作用,总结了目前城市纷纷进行物流系统规划的原因。

李兰冰对现代物流业对中心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以经济增长影响因素为切入点,将“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四层次分析法”作为理论工具,探讨现代物流业

对中心城市经济增长四个层次影响因素的具体贡献,进而明确现代物流业对中心城市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具体贡献模式,在此基础上引入了模型,进而形成融入现代物流的中心城市经济增长累积过程模型。

③环保物流、绿色物流及逆向物流研究

张念分析了绿色物流的三大理论基础,并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提出实施绿色物流管理的诸项措施.高本河、魏际刚分析了绿色物流在国外的发展及我国的差距。陈柳钦在《环保物流的理论探讨》中介绍了环保物流的产生有其现实背景和理论基础,认为我国发展环保物流势在必行,政府要发挥政府的引领和导向作用营造宏观环境鼓励环保物流,企业在企业物流的各个环节都要注重环保,形成环保物流,消费者要倡导绿色消费,支持环保物流。

武汉理工大学物流工程系王长琼介绍了逆向物流的概念,分析了逆向物流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及国外的发展概况;从降低原料成本、提高服务价值、提高环境业绩等方面对逆向物流的经济价值进行了分析;最后,对逆向物流管理的基本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绿色物流和环保物流从理论基础和内容来看基本是一致的,主要是适应当前人们要求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而产生的。从逆向物流的内涵看,其目标之一是对最终废弃产品或包装废弃物做出正确的处置,因此前两者有密切关系,但是逆向物流不仅仅是一种环境保护策略,而且是一种节约资源、降低污染,能为企业产生明显经济效益的企业战略。

④物流交易模式研究和电子商务物流

李学伟、曾建平、卢勃等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了物流的交易性质及其交易模式的选择理论。田学军对国外物流服务商的基本类型、物流服务的内容和方式、物流服务关系的建立与管理进行了分析。

三、国内外关于农产品物流研究的现状

目前关于农产品物流和农业物流经常混为一谈,有的专家则努力进行界定。一般认为农业物流是指从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农业生产的组织到农产品加工、储运、分销等,实现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生产者到消费者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流动,农产品物流是指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实现农产品价值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经济活动。具体地说,它包括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活动等一系列环节,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农产品价值增值和组织目标。农产品物流的分类主要按产业链有农业物流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废弃物流,根据农作物的品种又分为粮食作物物流、经济作物物流、畜产品物流、水产品物流、林产品物流和其它农产品物流。因此从概念上来看农产品物流是农业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广东智农通农业网报道,我国农资市场流通市场就有1500亿元的规模。因此农业物流如何发展成为广大学者关心的核心。Arlo Biere 认为农业贸易物流是农业贸易课程中单独的一门课,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使得其非常重要,他并为此设计了教学大纲。姜大立同时从农业行业物流管理的角度,提出农业行业物流管理应通过农资连锁经营配送管理、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和农产品物流管理来开展。并提出了我国4类农业物流运作模式:农资企业的连锁经营模式、订单农业模式、产业化生产模式、农产品批发模式。赵黎明、徐青青对我国区域农业物流体系进行了设计,对区域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功能进行了设定,并进一步研究了大农业物流的产业链结构。王新利研究了农业物流和农业产业化的关系,认

为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忽视了农村物流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作用与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落后。付洪垒、仪秀琴认为农业产业化呼唤物流业向农村的渗透,加速了农村物流的发展。

关于农产品物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认为发展农产品物流不仅能使农民生产的任何产品都实现其价值与使用价值,也可以使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增值,还能降低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他同时认为中国农产品物流具有农产品物流数量大、品种多,农产品物流难度大、农产品物流要求高的特性,要充分重视农产品加工增值物流,要充分重视在农民中培育物流主体,在农村与城市建设物流载体要充分重视在农民中培育物流主体,在农村与城市建设物流载体。王静认为发展农产品物流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之路,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特殊性决定了农产品需要现代物流.

李学工、刘伟芳认为农产品营销需要引入现代物流思想,农产品营销不是简单的生产、初加工、保管、仓储、运输的总结,而是需要借助现代物流及其供应链思想来解决。南京经济学院王遐见认为中国“入世”形势要求国内粮食市场进一步放开,并尽快与贸易自由化的国际粮食市场接轨;与此相适应,必然要调整现

行的粮食产业政策, 加快粮食物流科学化建设;而实现粮食物流科学化的关键,就是运用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两种手段,优化调整粮食经济结构,理顺粮食合理流向, 完善粮食区域产销平衡机制。

Alan McKinnon 对英国食品供应链运输效率进行了分析。俞菊生介绍了日本农产品物流和批发市场。秦代红、刘学以成都市为例,分析了农产品物流当前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快发展农产品物流业、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对策。夏文汇对我过电子商务平台下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进行了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孙剑、李艳军对生产者和中间商为垂直一体化农产品物流体系进行了研究。

罗其友、陶陶在《以功能统筹观重构农业政策》一文中,认我国中远期要从“农业零负担”政策逐步向“农业正支持”政策过渡,最终建成面向农业多功能统筹和农村地域全面持续发展的高效而规范的农业支持政策体系,将农产品物流支持政策与农业资源储育支持政策、农业生产支持政策、农村社会支持政策并列为四大政策体系内容。谢培秀提出加快农业物流需要用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国有粮食企业,培育多种所有制农业物流企业,培育构建现代物流企业,建立提升与之配合的区域性农协组织和农产品经销形态,并以现代物流和市场化运作为基础的粮食安全体系。

四、关于目前研究的评价

1、我国物流研究正在向纵深发展,在企业经营物流理论、区域物流不断完善同时,环保物流、绿色物流及逆向物流研究成为物流研究的热点,物流研究从理论到实践发展迅速。

2、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正在兴起,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关注。由于农产品物流的特殊性,由于农产品物流研究具有复杂性的特点,目前农产品物流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比较贫乏,目前的研究只是分散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目前的农产品物流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产品物流的概念、性质及物流体系建设,还没有从物流理论的角度进地深化研究,有待于深入研究。

3、农产品物流与农业产业化、粮食流通体系改革研究等重大农业发展问题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4、农产品物流如何应用先进的物流理论来研究农业物流是热点。如与可持续发展结合,研究农业环保物流、绿色物流等将有待研究。

5、农产品物流的实证分析研究相对较少,物流主体的培养、农产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生产物流及废弃物流和物流交易模式的实证分析都需要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此处参考文献不标准,参照学校规定的论文撰写规范中的参考文献的写法)

1.物流业:区域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商贸经济.2002年10月16日

2.萧灼基:经济与物流发展密切相关.中国物流网2月25日

3……

…….

智能快递柜文献综述

智能快递柜发展现状与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快递业务出现了爆发式增长。传统的人工配送难以满足行业需求,智能快递柜逐渐兴起。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智能快递柜的发展与应用现状,阐述我国智能快递柜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做预测。 关键词:电子商务;智能快递柜;对比分析;趋势预测 1.引言 2009年开始,阿里集团每年都会举行“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到2015年“双十一”成交额已达到912亿元。除了阿里集团,其他各大电商的成交额也在不断刷新记录。伴随着网络购物交易数额爆增,快递业务量也同步大幅增长,对快递企业在快件的处理和投送上形成很大压力,特别是快递网末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更加突出。改革传统的快递派送模式,改善快递企业服务,智能快递柜的研究与应用越来越受重视。 智能快递柜的研究与应用,不管是对快递企业和客户都有实用意义。对快递企业而言,智能快递柜可降低人力成本,提高配送效率。对收件客户而言,智能快递柜为收件人提供了便利选择,客户可以自提物件,不仅解决了与快递员的时间冲突,而且保护隐私信息。综上,智能快递柜应用前景巨大,具有很好的实用意义。 2.智能快递柜定义与应用现状 2.1智能快递柜定义 智能快递投递箱是一个基于物联网的,能够将物品(快件)进行识别,暂存,监控和管理的设备。与PC服务器一起构成智能快递投递箱系统。PC服务器能够对本系统的各个快递投递箱进行统一化管理(如快递投递箱的信息,快件的信息,用户的信息等),并对各种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处理。快递员将快件送达指定地点后,只需将其存入快递投递箱,系统便自动为用户发送一条短信,包括取件地址和验证码,用户在方便的时间到达该终端前输入验证码即可取出快件。 2.2应用现状 智能快递柜在国外并非新事物,全球有20多个国家(如图1所示)正在使用智能快递

农产品物流文献综述(范例)

农产品物流文献综述 摘要:农产品物流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本文在介绍国内外物流研究发展状况,总结了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研究现状,并作了评述。 主题词: 物流农产品物流评价 一、背景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农产品流通的市场化水平低、流通成本高,农民没有从流通领域享受到应得的比较利益。由于农产品最终要依赖于流通领域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立,已成为提高农民收入、促进整个农业发展的关键。 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立,必须依赖农产品现代物流。现代物流已成为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目前我国的物流行业已逐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然而,由于我国农业发展的相对落后,致使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严重滞后,不仅大大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已成为我国整个流通体系的瓶颈。我国每年果品产量有7000万吨左右,由于上市组织化低、包装不统一、大多敞篷车运输,果品从采收、运输、批发到消费者手中,大约损失30%。广东每年因水果、蔬菜等鲜活商品腐烂造成的损失达7.5亿元。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左右,超过1/4的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被消耗掉,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美国的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因此,通过研究农产品物流,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将有效地解决农产品流通中的地区封锁与货畅其流的矛盾、农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的矛盾,提高我国农产品的流通速度与效益,从而大大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二、国内外物流的研究综述 1、物流热的兴起 据有关资料记载,物流概念的雏形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叶,1918年英国的利费哈姆勋爵成立了“即时送货股份有限公司”,旨在全国范围内把商品及时送到批发商、零售商以及用户的手中,被誉为有关“物流活动的早期文献记载”。1927年,R.Borsodid《配送时代》一书中首先使用Logistic来定义物流。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对物流进行了定义:“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与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活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战时供应中,首先采用了后勤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这一名词,对军火的运输、补给等进行全面管理。这种后勤管理方法后被引入到商业部门,被人称之为商业后勤(Business Logistics),定义为“包括原材料的流通、产品分配、运输、购买与库存控制、储存、用户服务等业务活动”,其领域统括原材料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上述历史被物流界较普遍地认为是物流的早期阶段。

农产品物流的特点及发展路径探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110328873.html, 农产品物流的特点及发展路径探究 作者:刘晓梅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年第04期 [摘要]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农产品的消费观也从过去单一化向多样性和便捷性转变。这种时代的要求和现实的压力使得农产品物流企业的发展越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基于此,本文从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特点出发,阐明了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然后通过对当前农产品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探讨,探究了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路径。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特点;发展路径;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323.7 [文献标识码]A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农产品物流企业搭乘我国市场经济以及现代科技这两趟列车,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我国农产品市场的拓展和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量。但是我们在看到农产品物流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还要看到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较晚,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较为复杂,不仅受到国家制度和管理体制的约束和限制,而且在技术水平以及人才培养和储备等方面都与发达国家的农产品物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我们有必要就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特点与发展路径进行较为深层次的探讨。 1 农产品物流的特点 1.1 农产品物流的规模巨大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地域辽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跨度之大,复杂的地理环境以及多样性的气候特点使得我国的农产品具有产量大、品种繁多的特点。因此我国农产品物流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并且农产品物流关系着我国的国计民生,关系着我国国家经济的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对于农业的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到基础性支撑的作用。 1.2 较高的技术要求 第一,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如季节性、时鲜期短和不易保存等特点,在进行物流运输、包装和仓储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像水果、时蔬以及水产品等都需要运输过程具备较好的冷藏系统。第二,粮食类农产品对于储存的要求也很高,既要占据大量的仓储面积,还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储存,这就使农产品物流储存环节的难度加大。第三,农产品物流运输环节较多,且具有不均衡性的特点,尤其是一些地域跨度较大的农产品运输,不仅需要经过集中运输、分销包装环节,还需要历经集装箱、火车、飞机等交通运输设备的运输,这一复杂的运输过程对以时蔬、水果为主的农产品质量易造成影响。

物流业研究文献综述

物流业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现代物流业作为与社会化大生产紧密结合的复合型产业,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物流枢纽城市作为区域物流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和物流发展的基本载体,对整个区域物流网络的效率作用至关重要。 国外的物流业发展很快,市场成熟度高,理论研究也比较完善。国外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主要从“有利于商品销售”的视角来研究物流。随着20世纪中叶世界经济开始复苏,物流地位显著提高,研究的视角明显扩大,产生出许多新理论、新学说。其中包括:“黑大陆”说、“第三利润源泉”说和“后勤工程”说。当前国际研究热点主要在对环境问题和绿色物流的研究、信息技术和智能化运输系统对全球物流产生的影响等几个方面。 国内物流理论研究始于80年代初,主要是侧重于物流学基本概念。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物流理论研究内容开始转为开展专题性研究,一些学者从管理和技术的角度阐述了物流运行原理和运行模式等,出版了《现代物流学》、《流通经济学》、《物流学及其应用》等颇有影响的理论著作。近期我国物流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物流规划技术问题、供应链理论、物流模式问题等几个方面。 我国对物流枢纽建设的研究,经历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单一运输方式的货运枢纽的建设发展。一些学者分别对于铁路、道路货运枢纽如何实现向物流中心拓展转型进行了研究。(2)综合货运枢纽和物流枢纽建设的发展。以多式联运等理念为基础,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提出综合货运枢纽和物流枢纽的概念。(3)区域、城市

物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4)物流枢纽城市、城市物流系统建设和发展。2006年“十一五规划纲要”在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专节中提出“加强物流基础设施整合,建设大型物流枢纽,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国内许多大城市对“建设大型物流枢纽”的理解是将一些地方的物流中心城市建设为物流枢纽。(5)物流系统的协同与协调。协同化管理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之一、是物流系统效率提升的关键,当前国内外主要从企业、行业、区域物流三个层次进行研究。

应急物流研究综述

收稿日期:2011-04-06 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项目编号:09DZ2250400。 作者简介:应俊(1987-),男,浙江丽水人,上海海事大学科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管理与工程。 Logistics Sci-Tech No.6,2011物流科技2011年第6期摘要:应急物流系统的高效运作能够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因而得到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作者围绕应急物流管理基础理论、应急物流物资筹集、应急物资调运配送、应急物资库存等几个方面的问题系统介绍了国内外有关应急物流的研究现状,并简要介绍了近一两年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关键词:应急物流;突发事件;灾害物流 中图分类号:F252.1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The efficient operation of emergency logistics can reduce the harm caused by emerge-ncy,which received widespread concern among theorists.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research on emergency logistics,centering on several aspects which include basic theory of emer-gency logistics management,emergency logistics supplies raising,transport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emergency supplies,and storage of emergency supplies.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research on emergency logistics in the last two years is given in the end. Key words:emergency logistics;unexpected incidents;disaster logistics 近年来,伴随我国频繁发生大规模突发事件———SARS 、地震、雪灾、恐怖主义,应急物流管理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已引起学术界高度重视,相关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突发事件造成的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必然需要大量的应急物资,以解决或处理伤者救助、灾后重建、卫生防疫、恢复生产、恢复秩序等问题,对应急物流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将系统地介绍国内外应急物流的研究现状。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1应急物流管理基础理论的研究 国外对应急物流的研究起步早,研究文献也非常丰富。Aikens (1985)[1]通过线性规划、0~1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等九种基本形式的选址模型和方法,对应急物流以及配送选址进行了研究。Cart (1992)[2]将应急物流描述为以正确的数量、顺序、地点与时间将应急救援物资运达应急需求点的行为。Vladimir Marianov 和Charles Rovelle (1994)[3]在传统的确定性集合覆盖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到服务设施经常处于服务状态的情况,提出了随机性集合覆盖模型。Suleyman Tufekci 和Wallam A.Wallace (1998)[4]作为权威的应急管理专家指出,应急管理本质上是一个复杂的多目标优化问题,在应急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必须要解决资源的折中利用问题。Antoine G.Hobeika 和Changkyun kim (1998)[5]提出了利用先进的知识模型来支持应急管理(应急管理知识模型),并已经成功地应用到了西班牙的水灾管理中。Masood A. B.,Amr K.Mortagy 和Colnel Ali Alsayed (1998)[6]建立了放射性物品运输的多目标数学模型,该模型涉及运输目的地的确定及运输路线的选择,其中考虑了出现事故时的应急反应问题。S.M.Hong-Minh 等(2000)[7]运用仿真的方法对供应链中的突发性物流进行了研究。Sydney C.K Chu 和Lisa Chu (2000)[8]提出了香港医院的选址及其资源配置模型的框架,其中包括两个方面的优化决策:新医院地址的选择以及旧医院地址的重新分布;资源的配置规划,包括新医院床位数量的设置以及旧医院床位数量的重新设置,他们的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香港的医院管理局。Wlodzimierz (2001)[9]考虑了应急服务设施选址的双目标模型———综合考虑中心点和中位点目标函数,将它转化为λ参数的Cent-dian 单目标模型,并将它转化为Chebyschev λ参数的单目标模型。这种Chebyschev λ参数的单目标模型可以产生所有的Pareto 优化解。同时讨论了如何将λ参数的单目标模型的算法转化为Chebyschev λ参数的单目标模型算法。Luis (2003)[10]在MCLP 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HCLP (hierarchical cowering location problem ),该模型事实上是MCLP 模型的两层推广。Rus -sell (2005)[11]对2004年印度洋地震与海啸爆发后的救援物资供应链进行实证分析,提出救援物资供应链的流程按顺序包括:物资准备→灾害爆发后进行物资评估及救援请求→物资调度和捐赠→货物取得→运输→交付过程中的跟踪记录→存货管理→交付。 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近十年。翟晓敏等(1998)[12]结合辅助应急管理系统(CEMS )研制实例,从系统结构、推理系统、数据库系统、图形系统、继承网络系统等重要方面对实现快速、有效的辅助应急管理系统作了较深入的探讨,为今应急物流研究综述 Review on Emergency Logistics 应 俊(上海海事大学科学研究院,上海200135)YING Jun (School of Science Research,Shanghai Maritime Univ.,Shanghai 200135,China)誗基金项目誗 文章编号:1002-3100(2011)06-0007-04

A公司物流配送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A公司物流配送管理研究 1国外采购管理研究现状 Mike Fogg(2008)在《采购与供应关系管理》一书中提出:电子采购(E-purchasing)的定义为电子采购是指在采购活动的全部流程中运用所有的相关电子技术来提高内外部客户的服务,而且在不同的情况下要使用不同的相关技术和工具。 来自CIPS的专业实践团队给出的电子采购定义为:是指商品和服务的电子购买过程,包括从认定采购需求直到支付采购货款的全部过程,也涵盖了延迟付款这一类活动,例如合同管理,供应商管理与开发等。 Emiko Banfield(2005)在《战略采购管理》一书中认为:战略采购就是指公司和它的供应商之间的联盟,这种联盟的最终目的是使连接采购原料和服务每个环节的整个供应链的总成本最小,处理得当的话。战略采购将打破用户、购买者和供应商之间的传统壁垒,这样公司就能从供应链中取得最大的价值。战略采购的关键成功要素有:提供管理、提供领导能力、使用引导团队、制定变革管理战略、有效使用顾问、利用总成本模型、制定全面沟通计划、提供培训和庆祝成功。超越战略采购:建立公司之间的关系、扩展供应链和创造价值网络。 Michiel R.Leenders在《采购与供应管理》一书中阐明:供应链管理是一种系统方法,全面管理从原材料供应商到工厂、库房再到最终用户的信息、物资和服务的流动。供应链管理代表的是一种强调过程与整合的企业管理思想。 2国内采购管理研究现状 2.1 有关采购管理理论的研究 甘华鸣(2002)在《采购管理速成》中提出:采购管理是指管理采购业务单元,包括支持、审核、优化、批准、实施五个步骤。管理的对象是计划、认证、订单、合同四个环节。徐杰在《市场采购理论与实务》中提出:企业采购管理是指为保障企业物资供应而对企业采购进货所进行的管理活动,是对整个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文献综述知识分享

广西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研究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广西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评述 (一)国外研究动态 国外农产品物流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成果比较丰富。综合国外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文献来看,国外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文献主要有: 1.国外农产品物流的研究现状 美国学者 J.F.Growell 是最早对农产品物流研究的学者,他在 1901 年的有关《农产品流通产业委员会报告》的美国政府报告中首次论述了影响农产品配

送成本的各种因素。J.F.Growell 的研究开辟了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揭开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序幕。 克拉克·韦尔德其后在 1932 年所著的《农产品营销》才引起国外学者对农产品物流研究的重视,文中对农产品营销的集中、运输、储存、融资、风险、标准化等职能作了研究。 目前国外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包括透明化和可追溯性等技术和理论)、冷链物流、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等领域,并日益扩展和深化。 2.国外关于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的研究文献 最早提出了农业“纵向协调”的是Mighell和Jones(1963),认为它是一个组织的创新,纵向协调包括从原材料采购、产品加工、保管储存、中间运输、终端销售等这些活动在内的一系列过程。在此研究基础上,Barkema(1993)又从“消费者需求变化”这个角度强调,他认为食品行业需要通过纵向合作快速了解消费者需求变化,他还认为契约与整合的出现造就了一种新的交流方式,这种交流方式使消费者的需求延着供应链上溯到食物生产者传递的能力得到大大增强。 Boehlje 与 Schrader(1988)两位学者主张将食品供应链的研究重点从市场转移到链条的纵向协调上来,譬如研究链条中纵向整合的一些限制因素,以及实施纵向整合的主体等等。他们主要强调在供应链中要严格控制产品质量、流通程序与经营成本,并对链条进行合理而有效的内部整合以提高供应链的整体运作效率,链条内部各成员之间运用合同、合资或联合来取代传统的市场方式。他们认为与单纯地进行市场开发相比较,将食品链的管理重点放在供应商、生产商及加工商三者之间的关系协调方面更能够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M.F.Stringer 和M.N.hall(2006)结合英国食品标准机构资助项目,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集成食品供应链模型,通过层级分解分析了食品供应链中各个阶段可能发生的故障。 A.J.M.Beulens 等人(2005)提出了提高食品供应链透明度的许多举措,给出了通过供应链网络合作来实现食品安全和透明性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 (二)国内研究动态 关于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我国才刚刚起步,从文献内容看主要集中在对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现状,关于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对策和政策建议,物流模式的类型及其形成机理,还有物流体系建设及优化、物流安全研究等方面。相关研究如下:

关于绿色物流的文献综述

关于绿色物流的文献综述 摘要:绿色物流建立在维护生态环境和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改变一般物流单向作用关系。作为一种新的物流模式,绿色物流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和人类生存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中国实施绿色物流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但中国在快速发展绿色物流中还面临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全面和深刻理解,有助于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从而使中国的物流业尽快和国际接轨。 关键词:绿色物流,可持续发展 Abstract:Green logistics based on maintenance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on the basis of general logistics one-way function relation change. As a new kind of logistics mode, the green logistics requirements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tre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China's green logistics has the urgency and necessity, but China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reen logistics is still faced with some problems, to these questions comprehensive and profound understanding, helps to find a better solution, so that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s soon as possible Keywords: green logistic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引言 高群钦,路克久,陈安宇(2009),根据物流的发展认为传统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在不同程度上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例如,物流资源的利用率底;运输环节中车辆的燃油污染和尾气排放;不可降解的废弃包装材料;流通加工产生边角废料照成的废弃物等[1]。因此,丁东升(2009)认为物流企业必须树立绿色观念,发展能促进经济和消费健康持续发展的现代绿色物流,做到物流去环境共存[2]。 2绿色物流的文献统计 依据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历程,收集2008年至2011年间在专业期刊上发表的涉及绿色物流的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分析总结这些文章中所研究的绿色物流的

运筹学在应急物流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应急物流系统的优化能够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因而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文章在综合近几年我国应急物流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基本理论、系统构建及相关模型几个方面对应急物流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综述,并且可以看出运筹学中的建模思想对应急物流研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运筹学;应急物流;选址―定位 中图分类号:f250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国各地突发事件频发,其中自然灾害的发生的占比非常高,如2010年8月甘肃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2014年7月云南发生洪涝泥石流灾害、2013年3月西藏墨竹工卡县发生山体滑坡灾害、2013年7月甘肃岷县漳县发生6.6级地震灾害、2014年新疆于田发生7.3级地震灾害、2015年9月江西福建等地发生洪涝风雹灾害、2015年8月陕西山阳发生滑坡灾害等。这些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的经济发展甚至会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如何尽快地将赈灾物资送至灾区以减少灾害损失是应急物流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即应急物流lrp问题的研究。应急救援部门必须以最小的成本、最快的时间、合理地选择物资存储点将存储物资科学地安排车辆对受灾点进行物资的配送服务以减少伤亡,提高受灾地区民众的抗灾信心。 当前国内外学者对一般lrp问题的研究比较具体深入,比如min等[1](1998)、nagy等[2](2007)、陈久梅等[3](2014)都做过一般lrp问题的优化研究,当前应急物流的优化问题已经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但是对于应急物流的lrp研究(定位―路径)还相对较少。现有文献主要有两种研究范式:一种是单独研究其中一个问题,即单独研究应急物流中心选址问题或单独研究应急资源调度问题;另外一种是将这两个问题集成起来进行研究。然而应急物流中物流中心点的选择和运输路径安排是直接影响应急物流系统效率的两个关键问题,两者之间相互依赖和影响,有必要结合应急物流的突发性、不确定性、紧急性等特点,从整体系统优化的角度,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故近年来,大部分对于应急物流问题的研究均是对选址―配送这两个问题集成起来进行研究。根据现有的研究,应急物流lrp问题基本可以按照信息是否确定分为以下两类:确定信息下的应急救援问题研究和不确定信息下的应急救援问题研究。 1 确定信息下的应急物流lrp研究 确定性的应急物流lrp问题,通常考虑的问题中信息基本都是确定的,即不存在任何风险因素,并且受灾点的需求是确定的。针对确定性的应急物流lrp问题的研究,张玲[4](2008)考虑到由于灾区范围比较广泛进而灾区存在不同的级别,针对该实际情况,通过对灾区进行分组,并运用场景分析的发放,考虑其资源的布局和选址问题,引入多类0-1变量来表述该优化问题,构建了基于多级别的资源布局多目标规划模型。黄向荣等[5](2009)在考虑食品物流的相关特点和突发事件的突发性、紧急性以及弱经济性等特性的基础上,构建了食品的应急物资分发中心选址决策的评价体系,并且结合蚁群算法(aca)和径向基神经网络(rbfnn)构建了应急物流物资分发点选址决策模型。曾敏刚等[6](2009)针对应急服务应急物资分发点定位以及物资配送路径这两个子问题,引入多个0-1决策变量去表述该优化问题,建立了以最小化总成本为目标的选址―定位模型。葛春景等[7](2011)研究了应急设施选址中的多重覆盖问题,并以在满足需求点的多次覆盖需求和多需求点同时需求的条件下覆盖的人口期望最大为目标,建立了确定性的应急物流优化模型,通过改进的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郑斌、马祖军等[8](2013)针对两级应急物流系统中的中转站选址和上下级进行联运调度的集成优化问题,建立双层规划模型,并根据该模型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混合遗传算法。 通过以上文献梳理可知,在运用运筹学建立应急物流lrp模型过程中,通常引入0-1决策变量去解决应急物资分发点选址问题和车辆物资配送问题,引入三类决策变量,第一类0-1

关于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研究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题目:关于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研究的文献综述 众所周知,农产品出口对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业结构和加快农业发展均有积极的意义。我国农产品出口额已经连续六年保持上升趋势,但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在国家贸易结构和世界贸易结构中仍然处于弱势地位,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强有力的竞争力。我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不强的原因何在,如何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呢? 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更加剧烈,因此如何提高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将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本文将对国内近年来有关于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梳理。文中对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概念,影响因素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进行梳理以及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措施进行简单评价 一、有关竞争力的概念 一国外学者认为: 1.竞争力的内涵。 出口竞争力,就是出口产品在国外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古典经济学认为,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取决于一个国家或地域或地区生产要素:劳动力、资金与自然禀赋等方面具有的相对优势,从亚当·斯密创立比较优势论到大卫·李嘉图相对优势论,还有赫克歇尔一俄林自然禀赋理论都沿袭这一看法;经济历史学家强调经济体制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作用,他们认为有利的制度形式是推动国家或地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从而也必然促进其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2.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长期以来,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异,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异,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他以各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为基础进行分析,认为每个国家或地域都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

农产品物流分析及案例研究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NORTH COLLEGE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现代物流案例分析作业 我国农产品物流研究及案例分析 姓名:杨如川 学号: 1003201115 专业:物流管理 班级:物流1004班 老师:李娇 2013年 1月 4日

摘要 农产品物流一直是物流当中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分支,本文首先介绍了农产品物流相关概念,其次,提到了我国农产品物流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包括成本过高、基础设施不完善、信息化水平低、冷链技术水平落后、市场主体不够完善、标准化程度低、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接下来,主要讲述了为解决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解决方法,包括努力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力度,加强农产品物流冷链、保鲜技术的研究、培育完善我国农产品物流主体、加快农产品物流标准化进程、加强教育与培训等解决方法。然后结合相关案例进行分析以及提出相关对策,最后对本文进行总结,说明我国农产品物流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录 一、农产品物流相关概念 (4) (一)农产品物流的定义 (4) (二)农产品物流的特点 (4) (三)农超对接 (4) (四)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及现状 (4) 二、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中的问题 (5) (一)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过高 (5) (二)我国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 (6) (三)我国农产品物流各环节的信息化水平低 (6) (四)我国农产品物流冷链、保鲜技术水平落后 (7) (五)我国农产品物流市场主体不够成熟 (7) (六)我国农产品物流标准化程度较低 (7) (七)我国农产品物流缺乏专业人才 (7) 三、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对策 (8) (一)努力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 (8) (二)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8) (三)加强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 (8) (四)加强农产品物流冷链、保鲜技术的研究 (9) (五)培育完善我国农产品物流主体 (9) (六)加快农产品物流标准化进程 (9) (七)加强我国农产品物流人才建设 (10) 四、案例分析 (10) 五、结束语 (13) 六、参考文献 (13)

物流文献综述

中国绿色物流发展阻碍与对策研究 文献综述 摘要: 现代绿色物流管理从环境的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形成了一个环境共生的物流管理系统。本文叙述了中国现代物流活动的运输、保管、流通加工、包装、装卸和搬运、配送、信息处理等七大子系统进行分析,找出各自的非绿色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就政府引导、企业自律、消费者需求等方面提出合理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物流管理;非绿色因素;必要性;阻碍;解决方案 一、绿色物流的相关理论分析 (一)、绿色物流的产生的原因 籍丹宁在《我国绿色物流发展初探》中提出,绿色物流的产生,主要来源于现代物流活动中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原因有一下几点: 1 . 运输工具对环境的污染:物流活动的发展离不开交通工具的使用,交通网络的铺设、交通工具的大量使用虽然增加了企业的物流能力,提高了全社会的物流速度,但作为物流的基础设施,这些交通工具的频繁使用对环境产生了诸多的负面影响,包括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等。 2 . 包装对环境的污染:在物流活动中,包装对商品有着重要的作用,内包装可以美化商品,外包装可以保护商品,并且便于流通过程中的装卸和搬运。但很多市场上流行的包装材料需要耗费大量的自然资源,甚至部分包装材料不易降解,长期留在自然界中,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3 . 流通加工对环境的影响:流通加工是为完善商品的使用价值,降低物流成本,在流通领域对商品进行的简单加工。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生产性,会造成一定的物流停滞,不当的加工方式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二)、绿色物流的内涵及其意义 刘辉在《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状况及其路径初探》中提出,绿色物流也称环保物流" 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 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 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 随着环境资源恶化程度的加深"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越大" 因此人们对环境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 需要从环境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 即需要建立一种既维护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改变原来的生产发展与物流( 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 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又能促进经济与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 即向绿色物流的转变)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强调了全局和长远的利益" 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 体现了企业绿色形象" 是一种新的物流管理趋势! 在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下" 建立与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绿色物流体系" 提倡高效节能" 绿色环保的物流活动" 是十分必要而且有重大意义的! 它不仅是物流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保障同时也适应了世界社会发展的潮流" 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 与传统物流方式不同的是

应急物流中物资调运研究综述.

Logistics Sci-Tech 2008.12 收稿日期 :2008-07-10 作者简介 :陈丽群 (1984-, 女 , 福建莆田人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物流科技 2008年第 12期 Logistics Sci-Tech No.12, 2008摘要 :在灾害的救助过程中 , 合理地调运应急物资 , 对有效减轻灾害程度 , 减少灾害影响范围 , 缩短受害持续时间有着特殊的意义。文章通过对应急物流中物资调运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 , 指出相关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 , 并就进一步研究提出展望。关键词 :应急 ; 应急物流 ; 物资调运中图分类号 :F252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2- 3100(200812-0004-03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disaster salvage, one reasonable allocate and transport of emergency supplies is very important to misstate the degree and range of the damage, at the same time it could be help to shorten the time of be hit by the natural adversity.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relevant literatures on material distribution in emergency logistics,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within the field of material distribution in emergency logistics, and then advance prospects of further research. Key words:emergency respons; emergency logistics; material distribution 应急物流中物资调运研究综述

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摘要:随着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的发展,国内外很多学者在对电子商务配送研究的同时,提出了很多不同的理论和观念。本文主要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和整理,整合与电子商务配送模式相关的国内外观点。同时对各种观点的讨论比较,了解电子商务配送的现状,最后结合相关观点,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而指导论文撰写的方向。 关键词:电子商务;配送模式;观点 一、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特别在是近几年来面向终端消费者的网络购物越来越深人入心的今天,电子商务给消费者带来了许多便利和实惠,同时对相应的物流配送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人看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发展,很多学者并致力于相关的研究。对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根据电子商务的特点选择适合的物流配送模式,有助于我们充分发挥物流配送的优势,降低物流成本。在下文中,将会整理出国内外一些学者的观点,了解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况。 二、国内学者的观点 国内许多学者对物流配送模式及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相关领域进行了研究,并阐述了各种观点,通过各种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主要有以下几点:吕晓慧认为,目前在我国,以电子商务为主要业务的企业越来越多,这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但在此过程中,与电子商务相关的物流配送却没有同步发展,必须要尽快解决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瓶颈问题。 谢勇,廖佑莲认为,我国电子商务中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物流配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物流配送服务成本高、效率低、服务体系不完善、不规范,缺乏专业的人才等,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李善伟以电子商务下的网上购物网站为例,分析其物流配送模式,认为网购平台所有者应加快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物流配送质量,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的配送体系,从而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魏斐翡对网上消费者快递服务风险重要度评价与各快递服务指标的满意度、重要性评价、及其差值进行了测评和对比分析,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快递服务质量值得引起重视的几个问题。 2.5小结 通过对各级管理员的划分,使系统的使用方向更加明确。系统各个模块的功能能够基本实现现代物流配送信息的记录和管理,加快物流行业的管理能力。 物流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基本形成了自己的发展空间,但是面对多种挑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才能占有一定的市场,这套面对用户的系统可以充分完善物流行业的管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也提高了企业的管理能力同时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在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3章概要设计 3.1系统设计以及面向用户原则 物流配送信息系统是一种严谨的货物管理系统,其制作质量直接影响用户使用,甚至对物流公司的收益造成影响。内部内容要相对复杂,但是用户操作界面必须简洁,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

物流专业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题目仓储型物流企业发展现状概述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2014届交通运输与物流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仓储型物流企业发展现状概述 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物流行业也在显著发展。尤其是自入市以来,中国物流业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物流市场成为热点之一。各类企业纷纷抢滩物流市场,大量私营、民营、股份制、中外合资物流企业与日剧增。而在整个物流链上,仓储业又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国的仓储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在企业数量、就业人员、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等方面均取得一定成绩,在物流越来越现代化的今天,仓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全社会角度来看,随着物流业的发展,需要流通的货物越来越多,需要流通的速度越来越快,对于存储业现代化的程度的要求,尤其是仓储环境、仓储的使用率、仓储业的空间分布,仓储设施设备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综合文献的基础上进行综述进而为论文写作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仓储;设施设备;优化配置;信息化 1 我国仓储型物流企业现状 目前我国仓储物流的现状是使用率较低、效果不明显、规模不明确、优势不突出,作业条件差,缺乏自我发展能力。大部分仓库设备陈旧落后,商品在库滞留时间长,保管不完,使许多存储设施资源闲置[1]。对提高仓库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认识不足,对于先进的装备不愿意使用,思想理念陈旧落后,仍旧停留在传统的人工作业上。由于外部及其他因素变化,尤其是收发货物的变化、作业量的变化、货物种类的变化,仓库的设备与管理系统没有及时更新,造成原有市场的丢失,以及企业成本的高升[2]。国家缺少对仓储企业的管理,迄今为止,仓储行业未有过夹层面的主管部门,缺少对仓储行业的整体规划,信息渠道和完整的统计体系,致使对全国仓储业的发展,问题和方向心中无数[3、4]。配套设施方面,由于我国物流企业正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渡,一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库设备落后,缺乏相关的担保品处置配套设施。风险管理方面存在:操作风险方面和信用风险方面等问题[5]。综合来看,现代仓储必须做到五化即:规划的标准化,国家应该出台物流规划标准,避免规划的随意和短视。货类的标准化,实现货类的标准化是实现大物流畅通的一个核心基础。信息系统的标准化,政府如果能够牵头建立一个公共信息交互平台,也是促进信息流交互的好办法。设备的标准化, 2

我国应急物流发展的现状

我国应急物流发展的现状 (一)对应急物流的重视程度不够,相应的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欠完善 我国把构建高效、快捷的应急物流提上了日程,但相应的行动还显得十分罕见,与之配套的构建应急物流的法律、法规还十分少,各类应急预案体系还不够系统、全面,且各类预案的可操作性与真实情况有很大的差别,又缺乏足够的经验还没有总结出科学的理论。 (二)缺乏统一的应急物流组织机构,指挥绩效低并且不能充分利用民间非政府组织的力量缺乏统一的领导机构,不能做到统一领导、行动就会给组织救援工作带来难以逾越的阻碍。无组织或组织混乱致使救援人员等待前序应急物资、装备的到达而错失最佳的救援时机,救援延迟。“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可是无数的非政府人员奔赴救灾现场,却没有相应的组织或人员把他们组织起来进行救援工作。 (三)军民结合性不好,专业队伍和救援装备缺乏,派遣程序相对复杂 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军、民都急切的投入到救援工作中,却不能有效地实现两者的结合达到“1+1>2”的效果。如果能有效地集合第三方物流企业积极的投入到灾害救援工作中来,可以有效的实现救援工作中的应急物流。但目前由于缺乏有效的机制,如资质认证、征用补偿等,难以有效调动物流企业投入应急物流建设的积极性,无法发挥管理运营、资源整合和服务运营网络等方面所具有明显的优势。另外承担重大自然灾害救灾任务的主要是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等,缺乏专业的救援队伍,在灾害发生是一般只有航空和管道的受破坏度最小,而空中救援力量的申请和派遣程序过于繁琐。 (四)不能有效与新闻媒体进行有效沟通,致使虚假的、引起恐慌的舆论导向 新闻媒体是社会的耳目和喉舌,不断报道公众关心的热点新闻。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新闻媒体应能充分发挥其主导舆论的强大功能,但新闻记者并非专业人士,对危机的发生及处理带有个人的主观判断,化解危机的专家如果不能有效地与媒体沟通,舆论报道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给一些恐怖分子空隙可乘破坏国家的安定,另外一些不法商贩借机制造舆论致使一些商品工供不应求,给人民增加巨大的不安、恐慌,甚至是动乱和暴力。 (五)不能充分利用现代物流技术,缺乏应急物流“绿色通道”机制 交通网络欠发达,信息网络化程度低不能很好的利用EDI、GPS、GIS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灾害营救工作。信息网络是救援各部进行信息传递、共享、效协调沟通的平台,而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信息传递产生错误,进而致使救援工作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给人员营救、灾害处理带来诸多不必要的麻烦。“绿色通道”是保证应急物资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受灾地区重要保障,然而在2010年的西南抗旱、玉树抗震救灾及舟曲泥石流灾后救援等突发事件中,却相继有多家物流公司致电本报,反映我国仍缺乏救灾绿色通道机制的问题。(六)忽略能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摇篮——大学 大学是培养应急物流人才,进行应急物流研究的地方,可是我们却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对应急物流人才培养、科研的投资力度不够。专门对应急物流进行深入研究,培养专业应急物流人才的高校很少,真难以想象国家重点扶植的、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高校如何为国家、人民培养急需的应急物流人才。 我国应急物流的发展对策 (一)加强应急物流立法,完善应急预案 对现有应急物流法规中的空白、不足之处作进一步的完善,明确自然灾害应对责任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完善应急预案并进行各种应急事件预演。对应急物流研究工作保持高度的重视,保证自然灾害发生后,主要责任主体在第一时间内作出最快速反应。 (二)建立统一的应急组织、管理机构,充分利用非政府民间力量 针对各种应急救援队伍成立专门的管理组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的组织各种救援力量。杜绝出现无人组织或组织不力出现的现象,使各个部门做到有序衔接,各种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