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规范

GPS规范
GPS规范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表3-1

最简异步环或附和路线的边数的规定表3-2

GPS 测量各等级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

表3-4

下面各项限差规定中使用的σ())((22bd a +=σ采用外业测量时使用的GPS 接收机的标称精度,计算时边长d 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同步环闭合差限差(对于4站以上同步观测时段,在处理完各边观测值后,应检查一切可能的三边环闭合差)

σω53x ≤

, σω53y ≤, σω53z ≤, σω5

3

≤ 同步环只计算三边同步环,ω—环闭合差,2

2

2

z y x ωωωω++=

异步环闭合差或附合路线坐标差限差ω及坐标分量闭合差应满足下列要求

σωn 3x ≤, σωn 3y ≤, σωn 3z ≤, σωn 33≤

n —独立环的边数,ω—环闭合差,22

2z y x ωωωω++=

重复基线限差

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ds ,同一基线不同时段较差应满足 σ23ds ≤(σ按照实际边长

计算)

三维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的改正数(X V ?,Y V ?,Z V ?)绝对值应满足下列要求

σ?3V X ≤,σ?3V Y ≤,σ?3V Z ≤

))((22bd a +=σ d 按照基线边长计

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的改正数与经过剔除粗差后的无约束平差结果的同一基线,相应改正数较差的绝对值应满足下列要求(C 、D 、E 级网平差后,其精度应符合表3-1规定,国家三、四等大地控制网的B 、C 、D 级,其相对精度应分别不低于1×10-7、1×10-6、1×10-5。)

σ?2dV X ≤,σ?2dV Y ≤,σ?2dV Z ≤

))((22bd a +=σ d 按照基线边长计算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规范》CJJ/T 73—2010

GPS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表1-1

注:边长小于200米时,边长中误差≤2cm。二、三、四等网相邻点最小边长不宜小于平均边长的1/2,最长边长不宜超过平均边长的2倍。一、二级网最大边长可在平均边长的基础上放宽1倍。

异步环或附和线路边数的规定表1-2

GPS接收机的选用表1-3

GPS 测量各等级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 表1-4

各项限差规定 σ())((22bd a +=σ采用表1-1加乘常数) 同步环闭合差限差

σω53x ≤

, σω53y ≤, σω53z ≤, σω5

3

≤ 同步环只计算三边同步环,))((22bd a +=σ,d 按照该等级平均边长计算,ω—环闭合差,

22

2z y x ωωωω++=

异步环闭合差限差

σωn 2x ≤, σωn 2y ≤, σωn 2z ≤, σωn 32≤

n —独立环的边数,d 按照该等级平均边长计算,))((22bd a +=σ,ω—环闭合差,

222z y x ωωωω++=

重复基线限差

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ds ,同一基线不同时段较差应满足 σ23ds ≤(σ按照实际边长

计算)

三维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的改正数(X V ?,Y V ?,Z V ?)绝对值应满足下列要求

σ?3V X ≤,σ?3V Y ≤,σ?3V Z ≤

))((22bd a +=σ

d 按照基线边长计算

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的改正数与经过剔除粗差后的无约束平差结果的同一基线相应改正数较差

应满足下列要求(或者进行已知点检查,已知点点位变化相对于约束点的边长相对中误差不应低于表1-1规定的上一等级控制网中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σ?2dV X ≤,σ?2dV Y ≤,σ?2dV Z ≤

))((22bd a +=σ

d 按照基线边长计算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GPS 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2-1

控制网测量中误差m ≤σ

??

?

???=

n WW N 31m ,N 为控制网中异步环的个数,n 为异步环边数,W 为异步环全长闭合差。 GPS 测量各等级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

表2-2

各项限差规定σ ())((2

2

bd a +=σ采用表2-1加乘常数) 同步环闭合差限差

σω5n x ≤

, σω5n y ≤, σω5n z ≤, σω5

n 3≤ n —同步环的边数,))((22bd a +=σ,d 按照该等级平均边长计算,ω—环闭合差,

22

2z y x ωωωω++=

异步环闭合差限差

σωn 2x ≤, σωn 2y ≤, σωn 2z ≤, σωn 32≤

n —独立环的边数,d 按照该等级平均边长计算,))((22bd a +=σ,ω—环闭合差,

22

2z y x ωωωω++=

重复基线限差

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ds ,同一基线不同时段较差应满足 σ23ds ≤(σ按照实际边长

计算)

三维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的改正数(X V ?,Y V ?,Z V ?)绝对值应满足下列要求

σ?3V X ≤,σ?3V Y ≤,σ?3V Z ≤

))((22bd a +=σ

d 按照基线边长计算

约束平差中,控制网的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应满足表2-1中相应等级的规定。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表3-1

最简异步环或附和路线的边数的规定表3-2

GPS 测量各等级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

表3-4

下面各项限差规定中使用的σ())((22bd a +=σ采用外业测量时使用的GPS 接收机的标称精度,计算时边长d 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同步环闭合差限差(对于4站以上同步观测时段,在处理完各边观测值后,应检查一切可能的三边环闭合差)

σω53x ≤

, σω53y ≤, σω53z ≤, σω5

3

≤ 同步环只计算三边同步环,ω—环闭合差,2

2

2

z y x ωωωω++=

异步环闭合差或附合路线坐标差限差ω及坐标分量闭合差应满足下列要求

σωn 3x ≤, σωn 3y ≤, σωn 3z ≤, σωn 33≤

n —独立环的边数,ω—环闭合差,22

2z y x ωωωω++=

重复基线限差

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ds ,同一基线不同时段较差应满足 σ23ds ≤(σ按照实际边长

计算)

三维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的改正数(X V ?,Y V ?,Z V ?)绝对值应满足下列要求

σ?3V X ≤,σ?3V Y ≤,σ?3V Z ≤

))((22bd a +=σ d 按照基线边长计

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的改正数与经过剔除粗差后的无约束平差结果的同一基线,相应改正数较差的绝对值应满足下列要求(C 、D 、E 级网平差后,其精度应符合表3-1规定,国家三、四等大地控制网的B 、C 、D 级,其相对精度应分别不低于1×10-7、1×10-6、1×10-5。)

σ?2dV X ≤,σ?2dV Y ≤,σ?2dV Z ≤

))((22bd a +=σ d 按照基线边长计算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几何公差 最大实体要求(MMR)、最小实体要

I C S01.100.20 J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T16671 2018 代替G B/T16671 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 P S)几何公差最大实体要求(MM R)二最小实体 要求(L M R)和可逆要求(R P R) G e o m e t r i c a l p r o d u c t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s(G P S) G e o m e t r i c a l t o l e r a n c i n g M a x i m u m m a t e r i a l r e q u i r e m e n t(MM R),l e a s tm a t e r i a l r e q u i r e m e n t(L M R)a n d r e c i p r o c i t y r e q u i r e m e n t(R P R) (I S O2692:2014,MO D) 2018-09-17发布2019-04-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前言 本标准按照G B/T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三 本标准代替G B/T16671 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 P S)几何公差最大实体要求二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与G B/T16671 2009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为术语和定义增加引用文件信息与进一步诠释; 增加本标准适用的尺寸要素的范围限定三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 S O2692:2014‘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 P S)几何公差最大实体要求(MM R)二最小实体要求(L M R)和可逆要求(R P R)“三 本标准与I S O2692:2014相比存在技术性差异,这些差异涉及的条款已通过在其外侧页边空白位置的垂直单线(︱)进行了标示三相应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关于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做了具有技术性差异的调整,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调整的情 况集中反映在第2章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中,具体调整如下: ?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G B/T1182 2018代替I S O1101:2012三 本标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资料性附录C中,将原标准使用的I S O14638:1995的矩阵模型改为I S O14638:2015的新矩阵模型三 本标准由全国产品几何技术规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 A C/T C240)提出并归口三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二观致汽车有限公司二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二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二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二郑州大学二奥曼克(上海)咨询有限公司二西安交通大学二戴克伊(北京)技术有限公司二海克斯康测量技术(青岛)有限公司二卡尔蔡司(上海)管理有限公司二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明翠新二沈潇俊二邱晨曦二周江奇二张琳娜二滕丽静二徐明洋二郑鹏二俞吉长二景蔚萱二龙东飞二王慧珍二韩定中二胡敏二朱悦三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 B/T16671 1996二G B/T16671 2009三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技术产品文件中表面结构的表示法 一、概述 实体表面是实体与周围介质的分界面。作为客观实体一部分的表面,有许多特征,其微观几何特征称为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的三维状态)。 1、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对机器使用性能的影响 2、表面粗糙度参数的发展 表面粗糙度参数最初只有Ra一个,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机械加工精度的提高,对表面的特定功能要求越来越多,对表面粗糙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与长度、角度、形状和位置等不同,不同的表面功能需要不同的测量参数。因此,目前表面粗糙度的参数有20多个,ISO的表面粗糙度标准有23个。用于各种不同表面性能的控制。例如:最大峰谷类参数对零件的过盈装配影响很大,最大峰谷类参数和截距参数对表面外观光泽影响很大,而Tp等综合参数对运动部件的摩擦磨损影响很大。同时为了确定有效的评定表面轮廓,滤波技术也在不断的改进,从2-RC(模拟)发展到相位校准滤波器,再到高斯滤波器,目前正在研究B样条函数滤波器。表面粗糙度的评定也在从二维轮廓向三维表面发展。 为此表面粗糙度的符号标注与数值表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GB/T131正是为了适应这个变化而制定的,可以说这是一整套全新的标注方式。这个标注依据了ISO1302-2002标准,并考虑到我国表面粗糙度测量技术的现实,加入了我国特有的一些条款,体现了中国特色。GB/T131是所有表面粗糙度标准的起点,不了解这个标准,其他表面粗糙度标准就无从谈起,也难以读懂。 二、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标准的附录H) GB/T 131—2006《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技术产品文件中表面结构的表示法》(简

称新标准)是遵循1996和1997年以来发布的(GPS)表面结构系列标准,等同采用ISO 1302﹕2002《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技术产品文件中表面结构的表示法》而制定的。 新标准与旧标准相比,技术内容上有很大变化。如标准中的某些标注示例已全部重新解释。这些变化的重要性和影响如下: 1)重新定义了表面结构测量仪器(GB/T 6062—2002《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廓法接触(触针)式仪器的标称特性》);带导头的仪器不再是标准仪器。表面结构参数的“真值”由绝对测量仪器确定。 2)采用了不同的滤波特征(GB/T 18777—2002《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廓法相位修正滤波器的计量特性》,数字相位修正高斯滤波器)定义了新的滤波器。原来的2RC模拟滤波器不再是标准滤波器。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变化,高斯滤波器在实际中应用了很多年,对于绝大多数的表面,这两种滤波器所导致的测量值的差异小于5%~10%。然而在某些极特殊的情况下,与2RC滤波器相比,高斯滤波器的测量值可能会小37%以上。 3)除已有的R轮廓或粗糙度轮廓外,还定义了两个新的表面结构轮廓W轮廓(波纹度轮廓)和 P轮廓(原始轮廓)。三个表面结构轮廓构成几乎所有表面结构参数的基础。 4)表面结构(三种轮廓)现在通过一个传输带定义(短波和长波滤波器),而不是仅通过一个“截止滤波器”(长波滤波器)来定义。 绝大多数情况下,尤其是用于光滑表面时,使用传输带(而不是只使用截止波长值)会导致测量值的微弱减小。传输带的优点是测量不确定度大为减少、测头半径的影响和不同仪器的差别大为降低。 5)表面结构参数标注的写法已经改变。参数代号现在为大小写斜体(如Ra和Rz),下角标如R a和R z不再使用。 6)几乎所有的表面结构代号和参数名称已经改变(GB/T 3505—2000《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廓法表面结构的术语、定义及参数》)。如,原来的表面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线性和角度尺寸与公差标注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线性和角度尺 寸与公差标注 篇一:机械制图-尺寸公差标注 第八节尺寸公差与配合注法(gb/t4458.5-20xx) 公差是反映对制造零件精度要求的,配合是反映相配零件之间存在的间隙或过盈情况的,即互相结合的松紧关系。所以,标注公差与配合是图样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机械图样中尺寸公差与配合公差的标注 方法,适用于机械图样中尺寸公差(线性尺寸公差和角度尺 寸公差)与配合的标注方法。本标准从20xx年12月1日实施,并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t4458.5-1984《机械制图尺寸公差与配合注法》。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线性和角度尺寸与公差标注) 一、基本要求 1、公差带的代号及公差等级的代号等要符合gb/t1800《极限与配合基础》的规定。 2、字体的写法应符合gb/t14691-1993《技术制图字体》的规定。

3、尺寸注法要符合gb/t4458.4-20xx《机械制图尺寸注法》的规定。 二、在零件图上的公差注法 (一)线性尺寸公差的注法 在图样中标注线性尺寸公差的方法,常用的有标注公差带代号、标注极限偏差、同时标注公差带代号和极限偏差等三种形式。 1、标注公差带代号 随着公差与配合标准化工作的进展,对于采用标准公差的尺寸,可以直接标注公差带代号,这对于用量规(公差带的代号往往就是量规的代号)检验的场合十分简便。标注公差带代号对公差等级和配合性质的概念都比较明确,在图样中标注也简单。但缺点是具体的尺寸极限偏差不能直接看出。 (注意:当采用公差带代号标注线性尺寸的公差时,公差带的代号应注在基本尺寸的右边,如图2-160、图2-161)。 图2-160注写公差带代号的公差注法(一)图2-161注写公差带代号的公差注法(二) 2、标注极限偏差 在基本尺寸后标注极限偏差的方法,尺寸的实际大小比较直观,为单件、小批生产所欢迎。至于标注极限偏差的具体方法,现说明如下: ①极限偏差数字的高度:gb/t4458.5-20xx仍规定极限

滚动轴承 机制套圈滚针轴承 外形尺寸、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和

I C S21.100.20 J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T5801 2020 代替G B/T5801 2006 滚动轴承机制套圈滚针轴承外形尺寸二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 P S)和公差值 R o l l i n g b e a r i n g s N e e d l e r o l l e r b e a r i n g sw i t hm a c h i n e d r i n g s B o u n d a r y d i m e n s i o n s,g e o m e t r i c a l p r o d u c t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s(G P S)a n d t o l e r a n c e v a l u e s (I S O1206:2018,MO D) 2020-11-19发布2021-09-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目 次 前言Ⅲ 引言Ⅳ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符号1 5 公称外形尺寸和倒角尺寸4 6 公差8 6.1 总则8 6.2 成套轴承和无内圈轴承公差8 7 径向游隙10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无内圈滚针轴承轴滚道公差11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G B /T5801 2006中的符号和术语与本文件中说明的关系12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特殊系列滚针轴承外形尺寸13 参考文献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 B/T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三 本标准代替G B/T5801 2006‘滚动轴承48二49和69尺寸系列滚针轴承外形尺寸和公差“,与G B/T5801 2006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应用了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 P S)体系(见第4章); 扩大了49尺寸系列滚针轴承的尺寸范围(见表3,2006年版的表2); 增加了59尺寸系列和特殊系列滚针轴承的尺寸(见表4二附录C); 修改了无内圈滚针轴承的轴滚道公差(见附录A,2006年版的附录A) 增加了G B/T5801 2006中的符号和术语与本文件中说明的关系(见附录B)三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 S O1206:2018‘滚动轴承机制套圈滚针轴承外形尺寸二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 P S)和公差值“三 本标准与I S O1206:2018的技术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关于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做了具有技术性差异的调整,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调整的情况集中反映在第2章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中,具体调整如下: ?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G B/T1182代替I S O1101(见第3章); ?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 B/T6930代替I S O5593(见第3章); ?增加引用了G B/T273.3(见第5章); ?增加引用了G B/T274(见第5章); ?增加引用了G B/T4604.1(见第7章); ?增加引用了G B/T7811 2015(见表1)三 将滚针轴承特殊系列尺寸作为资料性附录三特殊系列滚针轴承产量较小,且型号易与其他系列滚针轴承混淆,因此作为附录仅供用户参考三 在表2~表5以及表C.1二C.2中增加了轴承型号,以方便用户选型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三 本标准由全国滚动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 A C/T C98)归口三 本标准起草单位:洛阳轴承研究所有限公司二舍弗勒(中国)有限公司二苏州轴承厂股份有限公司二襄阳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二浙江德沃轴承有限公司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博文二温朝杰二李祎文二周彩虹二严卫国二蒋祯天宇二王慧娟二王玉良三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 B5801 1986二G B/T5801 1994二G B/T5801 2006三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数字摄影三坐标测量系统的验收检测和复检

I C S17.040.30 J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T34890 2017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 P S) 数字摄影三坐标测量系统的 验收检测和复检检测 G e o m e t r i c a l p r o d u c t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G P S) A c c e p t a n c e a n d r e v e r i f i c a t i o n t e s t s f o r d i g i t a l p h o t o g r a m m e t r y 3Dc o o r d i n a t em e a s u r i n g s y s t e m 2017-11-01发布2018-05-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 P S) 数字摄影三坐标测量系统的 验收检测和复检检测 G B/T34890 2017 *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29)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网址:w w w.s p c.o r g.c n 服务热线:400-168-0010 2017年11月第一版 * 书号:155066四1-5832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 B/T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三 本标准由全国产品几何技术规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 A C/T C240)提出并归口三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几何量计量站二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二郑州辰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二郑州大学二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段玲二石小兵二黄桂平二李亚男二王伟峰二邓水平二张进二郑鹏二朱悦三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SAC/TC240“全国产品尺寸和几何技术规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第一届标委会工作总结 (1999年~2004年) 王欣玲李晓沛 自1999年8月成立对口ISO/TC213的国内标委会SAC/TC240“全国产品尺寸和几何技术规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至今已满五年。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体委员的共同努力下,标委会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在原标委会工作的基础上,标准体系有了新的发展和技术上的突破,现正在为满足我国制造业和国际贸易竞争的需求进一步的向前发展。 一.年会情况 五年来已成功召开了5次全会,审查通过了34项国标。 二.标准制修订工作情况 为提高标准制定工作的效率和保证标准质量,标委会将建全电子通讯系统,并在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网站上建立了网页。逐步实现标准网上征求意见,通过电子信箱与委员进行联系,以增加制定过程的透明度和加快制定速度。5年来共完成标准制、修订项目46项(其中3项按计划2005年完成)国家标准计划项目完成率100%。 1.已颁布的标准20项:

2.2003年完成,已上报待批的标准14项:

3.已完成未报批或正在制修订的标准12项: 三.参与ISO标准化工作情况 1.参加ISO/TC213会议 11次组团出席ISO会议,共有37人次参加会议:

2.投票情况 根据ISO/TC213文件分发电子化的要求,2000年配置了电脑及上网设施。ISO文件除ISO 正式标准外,均通过网上接收。对需要投票的文件进行了分发和征求意见工作。投票文件将通过电子系统广泛征求有关委员和专家的意见,保证及时充分反映我国的意见,行使P成员国的权利和义务。 五年来标委会共投票125项次,总投票率达99.5%: 3.参与ISO标准的制定 ●我国派专家参加了ISO/TC213的7个工作组(WG)和1个咨询组(AG): WG2、WG4、WG5、WG10、WG12、WG15、WG16和AG9。 ●负责两项国际标准的制订: 1)ISO/DTS 16610 - 21 (GPS) Filtration: Part 21: Linear profile filters: Gaussian Filter “ (GPS)滤波器:第21部分:线性轮廓滤波器:高斯滤波 器>” 2)ISO/TC213/WG16N35《GPS——表面特征软件量规》 ●跟踪参与6项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1)ISO/WG16015-1 GPS——机械零件的统计公差——第1部分:术语、符号和图样表示

几何技术规范(GPS)_08_GB T 1184_ GB T 1804 一般公差 未注公差的公差_上海大学_李明

几何技术规范(GPS)GB/T 1804-1996和GB/T 1804-2000 一般公差 李明教授 GPS Geometrical Product Specification and Verification GD&T 2013.10 上海大学李明(robotlib@https://www.360docs.net/doc/0110868300.html,) 使用一般公差的好处 简化制图图面清晰易读可高效地进行信息交换 节省图样设计时间。设计人员不必逐一考虑或计算公差值,只需了解某要素在功能上是否允许采用大于或等于一般公差的公差值 图样明确了哪些要素可由一般工艺水平保证,可简化检验要求,有助于质量管理 突出了图样上注出公差的尺寸这些尺寸大多是重要的且需要控制的引起加工与检验时重视和作出计划安排 由于签订合同前就已经知道工厂通常车间精度买方和供方间能更方便地进行订货谈判同时图样表示完整也可避免交货时买方和供方间的争论 由于签订合同前就已经知道工厂通常车间精度买方和供方间能更方便地进行订货谈判同时图样表示完整也可避免交货时买方和供方间的争论 只有特定车间的通常车间精度可靠地满足等于或小于所采用的一般公差条件时,才能完全体现上述这些好处。因此车间应做到 ?测量评估车间的通常车间精度 ?只接受一般公差等于或大于通常车间精度的图样 上海大学李明(robotlib@https://www.360docs.net/doc/0110868300.html,) 2

上海大学 李明 (robotlib@https://www.360docs.net/doc/0110868300.html,) 3 GB/T 1804-2000( eqv ISO 2768-1:1989) 一般公差 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 1184-1996( eqv ISO 2768-2:1989) 一般公差 形状和位置公差 未注公差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公差) 上海大学 李明 (robotlib@https://www.360docs.net/doc/0110868300.html,) 4 GB/T 1804-2000( eqv ISO 2768-1:1989) 规定了未标出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一般公差的公差等级和极限偏差数值 适用于金属切削加工的尺寸,也适用于一般的冲压加工的尺寸。非金属材料和其他工艺方法加工的尺寸可参照采用 适用于下列未注公差的尺寸: a) 线性尺寸(如外尺寸,内尺寸,阶 梯尺寸,直径,半径,距离,倒圆半径和倒角高度等) b) 角度尺寸,包括通常不注出角度 值的尺寸,例如直角(90°)。 GB/T 1184提到的或等多边形的角度除外。 c) 机加工组装件的线性和角度尺寸。 不适用于下列尺寸: b) 括号内的参考尺寸 a) 其他一般公差标准涉及的线性和角度尺寸 c) 矩形框格内的理论正确尺寸 一般公差 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通用概念 第3部分:被测要素(标准状态:现行)

I C S17.040.40 J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T24637.3 2020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 P S)通用概念 第3部分:被测要素 G e o m e t r i c a l p r o d u c t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s(G P S) G e n e r a l c o n c e p t s P a r t3:T o l e r a n c e d f e a t u r e s (I S O17450-3:2016,MO D) 2020-04-28发布2020-1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目 次 前言Ⅲ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一般原则2 5 建立几何要素的缺省规则4 5.1 概述4 5.2 组成要素4 5.3 中心要素7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与G P S 矩阵模型的关系15 参考文献16

前 言 G B /T24637‘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 P S ) 通用概念“ 分为4个部分: 第1部分:几何规范和检验的模型; 第2部分:基本原则二规范二操作集和不确定度; 第3部分:被测要素; 第4部分:几何特征的G P S 偏差量化三 本部分为G B /T24637的第3部分三 本部分按照G B /T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三 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 S O17450-3:20161)‘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 P S ) 通用概念 第3 部分:被测要素“三1) 本部分修改采用的I S O17450-3:2016取消并替代了I S O14660-2:1999(G B /T18780.2 2003)三本部分与I S O17450-3:2016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关于规范性引用文件,本部分做了具有技术性差异的调整,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调整的情 况集中反映在第2章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中,具体调整如下: ? 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G B /T24637.1代替了I S O 17450-1; ? 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G B /T38760代替了I S O22432; ? 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G B /T38761代替了I S O25378三本部分由全国产品几何技术规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 A C /T C240 )提出并归口三本部分起草单位:郑州恩普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二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二中国航发西安航空发动机 有限公司二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二哈尔滨工业大学三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明翠新二李军伟二张丽二黄景志二瞿潮庆二张琳娜二朱悦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