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创新设计_半自动晾衣架

机械原理创新设计_半自动晾衣架
机械原理创新设计_半自动晾衣架

机械原理创新设计

说明书

设计题目:半自动晾衣架

目录

绪论 (3)

1. 课题的选定和要求 (3)

2. 课程设计目的 (3)

方案设计 (3)

1. 方案一 (4)

2. 方案二 (5)

几个重要的参数

1. 绪论

1.1 课题的选定和要求。

1.1.1 课题的选定

晾晒衣服是频繁而单调的工作。衣物的沉重、晾架的高度以及衣物在天气变化时的容易受到损坏和弄脏,这些问题一直烦扰着家庭主妇们。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晾衣架,其目的在于缓解举手晾衣的麻烦,避免天气带来的危害并充分利用阳光。但其实在很多方面并没有完全自动化甚至符合生活需求,只是适当的减少了工作量。以前,晾衣架最简单的一种是一根竹竿固定或悬挂在屋顶板下、窗外等地方;现在的居民很多是在天花板下焊接一根铁管作为晾衣架的挂具,晾衣服时,必须将衣服一件一件地穿上衣架,再用杈子将衣服挂在铁管上,工作效率低,又不方便,时常将衣服掉地弄脏,而且还不能充分利用阳光。即便近期出现的自动晾衣架,大多也只能通过升降来简化凉衣服的工作量,还不能同时实现升降并且伸缩屋内外这两方面的功能。针对以上提出的现象,经过研究调查,本人决定选择半自动晾衣架作为课题,设计可以同时实现升降和在屋内外伸缩的晾衣架。

1.1.2 课题要求

(1)晾衣架能自动升降以缓解举手晾衣的麻烦;

(2)晾衣架能自动伸出和缩回,既充分利用了阳光,减少事故隐患,又不影响整个小区的总体美观;

(3)足够的承载力;

(4)操作方便,省力。

1.2 课程设计目的

1)使学生初步了解机械设计的全过程,得到根据功能需要拟定机械运动方案的训练,初步具备的机构选型、组合和确定运动方案的能力;

2)以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为切入点,把机械原理课程各章的理论和方法融会贯通起来,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理论知识;

3)使学生掌握机械运动方案设计的内容,方法,步骤,并对动力分析与设计有一个较完整的概念;

4)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算,绘图以及运用计算机和技术资料的能力;

5)通过编写说明书,培养学生表达,归纳,总结的能力;

6)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方案设计

2.1 方案一

2.1.1 方案一结构示意图通过研究设计,绘制出方案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1A 和

B。

图2-1A 方案一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1B 方案一运动结构示意图

2.1.2方案一组成结构

如图2-1A所示,A图中两个运动结构为对称结构,其运动结构如图2-1B所示。由这两个图可以看出,该运动机构由6个运动构件组成,其他为附属运动装

置。构件1固定于天花板上,构件2垂直于天花板位于窗户两侧,对称的构件 6 相连接,用于悬挂衣物。挂于固定杆1和2上的是固定挂钩1和2,用于固定滑块3和5的位置,通过把手1和2来控制两个固定挂钩。

2.1.3方案一的工作原理

通过把手2将固定挂钩2固定于固定杆2上,固定挂钩2的设计弯度较大,使固定杆与挂钩的相对移动较小,从而使滑块5不能在构件6上滑动;下拉把手1使滑块3在构件2上向下滑动,构件6随之绕构件1转动,同时实现晾衣杆的升降和内外移动,此时,可以挂上衣物,接着抬起把手1使滑块3向上移动,通过构件4带动构件6撑起晾衣杆,移动把手1将固定挂钩1挂于固定杆1上,使滑块3在垂直方向上得到固定,从而使构件6始终保持水平。由于构件6的转动幅度有限,很大程度上不能完全满足用户使衣物内外移动的需求,使用滑块 5 来实现衣物在个人需要内的内外移动。利用把手2取下固定挂钩2,解除对滑块5的约

束,前后推动把手2,实现晾衣杆的内外移动。当滑块5移动过程中,会带动构件4,此时滑块3在构件2上的移动收到约束,将会使得构件2产生摇杆运动,由于构件2位于两侧,无论从美观上还是空间上都没有不利影响。

2.1.4小结

本设计方案通过较低的把手设计缓解了举手晾衣的麻烦,通过两个滑块和固定挂钩实现了晾衣杆升降和内外伸缩,既充分利用了阳光,减少事故隐患,又不影响整个小区的总体美观,在设计中将利用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以及机械原理的相关知识对各材料的尺寸等参数进行计算,使其具有足够的承受力,整个操作过程方便,省力。总体来讲,基本满足了设计要求,但是,为了使人能够用最小的力通过把手撑起晾衣架,将把手设计在中间,使得室内的美观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且,在不晾晒衣物时,使用阳台也不是很方便。因此,本人决定在方案一基础上进行改进,设计方案二。

2.2方案二

2.2.1方案二结构示意图

根据方案一中的基本思路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得到方案二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2A和B。

图2-2A 方案二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2B方案二运动结构示意图

2.2.2方案二组成结构

如图2-2A和B,相对方案一而言,原本固定的把手1和2被改造成了运动的结构,与把手1和2相连接的滑块7和滑块9可以在构件8和构件10上往返运动。其他结构与方案一相同,即该运动机构由6个运动构件组成,其他为附属运动装置。构件1固定于天花板上,构件2垂直于天花板位于窗户两侧,对称的构件6相连接,用于悬挂衣物。挂于固定杆1和2上的是固定挂钩1和2,用于固定滑块3和5的位置,通过把手1和2来控制两个固定挂钩。

2.2.3方案二的工作原理

本方案中所设计的晾衣架在未使用时,将把手1和2放置于窗户的两侧任意一侧均可,即可解决室内美观问题和晾晒衣物或使用阳台使所造成的不便。当需要晾晒衣物使用到把手时,手动将把手1和2通过滑块7和9在构件8和10上的滑动使其位于中间位置,从而达到省力的效果。其他工作过程同方案一,即通过把手2将固定挂钩2固定于固定杆2 上,固定挂钩2的设计弯度较大,使固定杆与挂钩的相对移动较小,从而使滑块5不能在构件6上滑动;下拉把手1使滑块3在构件2上向下滑动,构件6随之绕构件1转动,同时实现晾衣杆的升降和内外移动,此时,可以挂上衣物,接着抬起把手1使滑块3向上移动,通过构件4带动构件6撑起晾衣杆,移动把手1将固定挂钩1挂于固定杆1上,使滑块3 在垂直方向上得到固定,从而使构件6始终保持水平。由于构件6的转动幅度有限,很大程度上不能完全满足用户使衣物内外移动的需求,使用滑块5来实现衣

物在个人需要内的内外移动。利用把手2取下固定挂钩2,解除对滑块5的约束,前后推动把手2,实现晾衣杆的内外移动。

2.2.4小结

本方案不仅能满足设计要求,并且还能使室内美观并使用方便,是最佳设计方案。因此,最终设计方案为本方案。

3. 几个重要参数

3.1实际尺寸

本方案设计中,将阳台宽度定为3米,晾衣杆长度略小,设定为2.7米,设房屋高度为2.8米,图2-2B中所示构件2长度为2.5米,出于有便充分接受阳光以及小区美观的考虑,将构件6的长度定为2米,屋内0.5米,向外1.5 米, 无论房屋楼层高低,均可充分接受到阳光。构件8和10的长度与晾衣杆长度相等,均为2.7米,由于随滑块滑动,没有固定高度。两个固定杆略低于天花板,长度为阳台宽度3米,高2.5米。现将各尺寸列于下表3-1 o

表3-1 设计方案结构尺寸

3.2自由度

根据公式F=3n-2PI-Ph,得出自由度F为1,满足运动条件。

3.3受力

利用把手与滑块固定,当位于构件8和10的中间位置时,根据材料力学受力分析可知撑起衣物的力气减半,达到省力的效果,事半功倍。

模板机械原理课程设计.doc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说明书 设计题目菠萝削皮机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号 设计者 学号 MDA14060 完成时间 2016年

目录 1.1、设计题目 1.2、机械系统的方案拟定 1.2.1、工作原理确定 1.2.2、执行构件及其运动设计 1.2.3、原动机的选择 1.2.4、执行构件的运动协调性(运动循环图)设计 1.2.5、机构选型及组合 1.2.6、方案评价及优选 1.3、相关机构的尺度综合 1.4、课程设计体会及建议 1.5、主要参考文献

一.题目 菠萝是人们普遍喜爱的一种热带水果。菠萝虽好吃,但皮难削。由于菠萝的皮为花苞片状的硬皮,并呈现螺旋状的排列,而且每个花苞片上面都有一个较深的“果眼”或“黑芯”。通常,人们手工削菠萝皮的做法:一种是用锋利的水果刀先削去菠萝上的全部花苞片硬皮,然后再逐个挖去菠萝上残留的全部“果眼”;另一种是利用特制的U 型刀沿着菠萝花苞片和“果眼”排列的螺旋方向挖出一条深“沟”,连皮带“眼”一块去掉,需逐条螺旋线方向挖“沟”才能完成。所以手工削皮不仅费时费力,不安全,不卫生,而且对菠萝果肉的浪费也较大。虽目前市面上有一些水果削皮机的产品,但都不适合于菠萝水果削皮的需要。因此,为了满足家庭、酒店、水果店或果贩使用,现 需设计一种手动式或电动菠萝削皮装置。 菠萝表面的花苞片及“果眼”的分布形状如 图所示。菠萝通常呈现对称性的左右螺旋线排列, 左右螺旋线的螺旋线的螺旋升角均约为40°,每 条螺旋线上的果眼数为7-12个,每个菠萝的螺旋 线数为8条,而菠萝的高度与其直径之比为1.5左右,其高度一般在170mm——280mm范围之内。 二.机械系统的设计方案及拟定 根据我们的观察,发现在日常生活中,人工削菠萝的“果眼”都是通过专门刀具按一定角度一次一条的削。经过我的研究,发现可以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详细

目录 一、设计题目 (2) 1、牛头刨床的机构运动简图 (2) 2、工作原理 (2) 二、原始数据 (3) 三、机构的设计与分析 (4) 1、齿轮机构的设计 (4) 2、凸轮机构的设计 (10) 3、导杆机构的设计 (16) 四、设计过程中用到的方法和原理 (26) 1、设计过程中用到的方法 (26) 2、设计过程中用到的原理 (26) 五、参考文献 (27) 六、小结 (28)

一、设计题目 ——牛头刨床传动机构 1、牛头刨床的机构运动简图 2、工作原理 牛头刨床是对工件进行平面切削加工的一种通用机床,其传动部分由电动机经 带传动和齿轮传动z 0—z 1 、z 1 、—z 2 ,带动曲柄2作等角速回转。刨床工作时,由导 杆机构2、3、4、5、6带动刨刀作往复运动,刨头右行时,刨刀进行切削,称为工 作行程;刨头左行时,刨刀不进行切削,称为空回行程,刨刀每切削完一次,利用 空回行程的时间,固结在曲柄O 2 轴上的凸轮7通过四杆机构8、9、10与棘轮11和棘爪12带动螺旋机构(图中未画),使工作台连同工件作一次进给运动,以便刨刀继续切削。

二、原始数据 设计数据分别见表1、表2、表3. 表1 齿轮机构设计数据 设计内容齿轮机构设计 符号n01d01 d02 z0 z1 z1’m01 m1’2n2 单位r/min mm mm mm mm r/min 方案Ⅰ1440 100 300 20 40 10 3.5 8 60 方案Ⅱ1440 100 300 16 40 13 4 10 64 方案Ⅲ1440 100 300 19 50 15 3.5 8 72 表2 凸轮机构设计数据 设计内容凸轮机构设计 符号L O2O4 L O4D φ[α]δ02 δ0 δ01δ0/ r0 r r 摆杆运动规 律单位mm mm °°°°°°mm mm 方案Ⅰ150 130 18 45 205 75 10 70 85 15 等加速等减 速 方案Ⅱ165 150 15 45 210 70 10 70 95 20 余弦加速度方案Ⅲ160 140 18 45 215 75 0 70 90 18 正弦加速度方案Ⅳ155 135 20 45 205 70 10 75 90 20 五次多项式 表3 导杆机构设计数据 设计内容导杆机构尺度综合和运动分析 符号K n2L O2A H L BC 单位r/min mm 方案Ⅰ 1.46 60 110 320 0.25L O3B 方案Ⅱ 1.39 64 90 290 0.3L O3B 方案Ⅲ 1.42 72 115 410 0.36L O3B 表4 机构位置分配表 位置号位置 组 号 学生号 A B C D 1 1 3 6 8/ 10 2 5 8 10 7/ 1/ 4 7 8 10 1 5 7/ 9 12 2 1/ 4 7 8 11 1 3 6 8/ 11 2 5 7/ 9 11 1/ 3 6 8/ 11 3 2 5 7/ 9 12 1/ 4 7 9 12 1 3 6 8/ 12 2 4 7 8 10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牛头刨床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牛头刨床(1)待续 2008-11-21 02:13 目录 一、概述 §1.1、课程设计的题目---------------------------------------2 §1.2.、课程设计的任务和目的-----------------------------2 §1.3、课程设计的要求---------------------------------------3 §1.4、课程设计的数据---------------------------------------3 二、运动分析及程序 §2.1、拆分杆组------------------------------------------------4 §2.2、方案分析------------------------------------------------4 §2.3、程序编写过程------------------------------------------5 §2.4、程序说明------------------------------------------------6 §2.5、C语言编程及结果------------------------------------6 §2.6、位移,速度,加速度图------------------------------10 三、各运动方案的分析与评价 §3.1 方案一的运动分析和评价--------------------------12 §3.2 方案二的运动分析和评价--------------------------13 §3.3 方案三的运动分析和评价--------------------------15 §3.4 方案四的运动分析和评价--------------------------16 四、小结--------------------------------------- 19 五、参考文献---------------------------------20 一、概述 §1.1.课程设计的题目 此次课程设计的题目是:牛头刨床的主传动结构的设计. §1.2.课程设计的任务和目的 1)任务: 1 牛头刨床的机构选型、运动方案的确定; 2 导杆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3 导杆机构进行动态静力分析; 根据要求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设计4到5种牛头刨床的主传动机构,使其可以满足牛头刨床的传动需要。 2)目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掌握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能力的技术基础课程,它是机械原理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其目的是以机械原理课程的学习为基础,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与本课程有关的具体机械所涉及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熟悉机械系统设计的步骤及方法,其中包括选型、运动方案的确定、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和整体设计等,并进一步提高计算、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以及查阅和使用文献的综合能力。 §1.3.课程设计的要求 牛头刨床的主传动的从动机构是刨头,在设计主传动机构时,要满足所设计的机构要能使牛头刨床正常的运转,同时设计的主传动机构的行程要有急回运动的特性,以及很好的动力特性。尽量是设计的结构简单,实用,能很好的实现传动功能。 §1.4.课程设计的数据 方案导杆机构的运动分析导杆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机械系统设计大作业

《机械系统设计》 课程大作业—I 棒料校直机功能原理设计 院(系) 专业 学生 学号 班号 2015年4月

棒料校直机功能原理设计 1 设置棒料校直机功能原理设计的目的 功能原理设计是机械系统设计的最初环节,主要是针对产品的主要功能提出一些原理性构思,也就是针对产品的功能进行原理性设计! 针对某一产品的主要功能,设计人员在进行了大量相关资料查阅之后,应设计出几种不同的功能原理方案来,以便从中选出较理想的一个为下一步总体设计奠定基础。针对产品主要功能而进行的功能原理设计这一步,在整个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一个好的功能原理设计应既有创新构思,同时又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因此,在培养学生的机械系统设计能力时,不仅要注重机构和结构设计的培养和训练,而且更应注重功能原理设计的培养和训练。由于功能原理设计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工作内容,因此,本大作业将主要针对功能原理设计进行。 2棒料校直机功能原理设计目的 棒料校直是机械零件加工前的一道准备工序。若棒料弯曲,就要用大棒料才能加工出一个小零件,如图1所示,这种加工方式材料利用率不高,经济性差。故在加工零件前需将棒料校直。 图1 待校直的弯曲棒料

3 设计数据与要求 请根据以下设计数据,进行棒料校直机的功能原理设计。 1) 棒料材料:需校直的棒料材料为45钢 2) 工作环境及环保要求:室内工作,希望冲击振动小、噪声小; 3) 工作寿命:使用期限为10年,每年工作300天,每天工作16小时; 4) 设备保养维护要求:每半年作一次保养,大修期为3年。 5) 棒料校直机原始设计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棒料校直机原始设计数据 4棒料校直机功能原理设计过程 功能原理方案设计的任务是:针对某一确定的功能要求,去寻求一些物理效应并借助某些作用原理来求得一些实现该功能目标的解法原理来;或者说,功能原理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构思能实现功能目标的新的解法原理。这一步设计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尽可能多地提出创新构思上,从而使思维尽量“发散”,以力求提出较多的解法供比较和优选。此时,对构件的具体结构、材料和制造工艺等则不一定要有成熟的考虑,故只需用简图或示意图的形式 5 棒料校直机功能原理设计要求 1) 用黑箱法寻找总功能的转换关系,给出棒料校直机的黑箱图; 2) 对棒料校直机进行总功能分解,绘制“技术过程流程图”和“总功能分解图”; 3) 建立棒料校直机的“功能结构图” 4) 寻找原理解法和原理解组合。 6 设计参考资料 教材中第二章机械系统总体设计中“露天矿开采挖掘机的原理方案设计” 7 作业成绩及其与本门课程总成绩的关系 满分4分,记入100分的总课程成绩。 根据表1任选一组进行设计。

机械创新设计案例

机械创新设计案例 我们知道,目前,机械产品的国际竞争非常激烈,要保持和发展我国机械产品在机械市场中的份额,关键靠的就是创新。我们要摆脱现在在机械创新设计上的落后局面,就要我国机械人才的创新设计能力。 机械创新设计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困难的实践性较强的研究课题。要进行机械创新设计要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充分获取适用的知识;二是要使用符合创新设计思维并能激发创新思维的设计系统。设计过程充满了矛盾,所获取的知识应有助于矛盾的迅速解决,这就要求知识获取工具紧密集成到设计过程中,因此要统一研究知识获取工具与设计系统。另外,人类的创新设计思维模式是在长期的成功设计经验中总结形成的,因此设计系统必需符合创新设计思维规律。 案例一:新型内燃机的开发实例 一般圆柱凸轮机构是将凸轮的回转运动变为从动杆的往复运动,而此处利用反动作,即当活塞往复运动时,通过连杆端部的滑块在凸轮槽中滑动而推动凸轮转动,经输出轴输出转矩。活塞往复两次,凸轮旋转360°。系统中没有飞轮,控制回转运动平稳。 这种无曲轴式活塞发动机若将圆柱凸轮安装在发动机的中心部位,可在其周围设置多个气缸,制成多缸发动机。通过改变圆柱凸轮的凸轮轮廓形状可以改变输出轴的转速,达到减速增矩的目的。这种凸轮式无曲轴发动机已用于船舶、重型机械、建筑机械等行业。 旋转式发动机与传统的往复式发动机相比,在输出功率相同时,

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噪声低、旋转速度范围大以及结构简单等优点,但在实用化生产的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随着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出现更多新型的内燃机和动力机械。人们总是在发现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取得进步。而在开发设计过程中敢于突破,善于运用类比、组合、替代等创新技法,认真进行科学分析,将会使人们得到更多创新的、进步的、高级的产品。 案例二:圆柱凸轮数控铣削装置的创新设计实例 圆柱凸轮作为一种机械传动控制部件,具有结构紧凑、工作可靠等突出优点,但其加工制作比较困难。东北大学东软集团生产的医用全身CT扫描机,有一对复杂的圆柱凸轮,过去一直采用手工加工,不仅制造精度低,而且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成本高。为此,负责机械加工的东北大学机械厂提出要研制一种精度较高、操作方便、成本较低的圆柱凸轮加工装置。圆柱凸轮数控铣削装置包括工作台直线运动坐标轴和工件回转运动坐标轴,在加工圆柱凸轮时,本装置根据数控加工程序控制工件作旋转进给运动和直线进给运动,通过普通立式铣床工作台的垂直运动进行切深调整,这样就可以实现一条凸轮曲线槽的连续自动化加工。 案例一图

哈工大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设计题目:产品包装生产线(方案1) 院系:机电学院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一、绪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习了机械原理之后的实践项目,通过老师和书本的传授,我们了解了机构的结构,掌握了机构的简化方式与运动规律,理论知识需要与实践相结合,这便是课程设计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独立完成一个简单机构的设计,计算各机构的尺寸,同时还需要编写符合规范的设计说明书,正确绘制相关图纸。 通过这个项目,我们应学会如何收集与分析资料,如何正确阅读与书写说明书,如何利用现代化的设备辅助工作。这种真正动手动脑的设计有效的增强我们对该课程的理解与领会,同时培养了我们的创新能力,为以后机械设计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题目 产品包装生产线使用功能描述 图中所示,输送线1上为小包装产品,其尺寸为长?宽?高=600?200?200,小包装产品送至A处达到2包时,被送到下一个工位进行包装。原动机转速为1430rpm,每分钟向下一工位可以分别输送14,22,30件小包装产品。 产品包装生产线(方案一)功能简图 三、设计机械系统运动循环图 由设计题目可以看出,推动产品在输送线1上运动的是执行构件1,在A处把产品推到下一工位的是执行构件2,这两个执行构件的运动协调关系如图所示。 ?1?1 执行构件一 执行构件二 ?01?02 运动循环图

图中?1 是执行构件1的工作周期,?01 是执行构件2的工作周期,?02是执行构件2的动作周期。因此,执行构件1是做连续往复运动,执行构件2是间歇运动,执行构件2的工作周期?01 是执行构件1的工作周期T1的2倍。执行构件2的动作周期?02则只有执行构件1的工作周期T1的二分之一左右。 四、 设计机械系统运动功能系统图 根据分析,驱动执行构件1工作的执行机构应该具有的运动功能如图所示。运动功能单元把一个连续的单向传动转换为连续的往复运动,主动件每转动一周,从动件(执行构件1)往复运动一次,主动件转速分别为14,22,30rpm 14,22,30rpm 执行机构1的运动功能 由于电动机的转速为1430rpm ,为了在执行机构1的主动件上分别得到14、22、30rpm 的转速,则由电动机到执行机构1之间的总传动比i z 有3种,分别为 i z1= 141430 =102.14 i z2=221430=65.00 i z3=30 1430=47.67 总传动比由定传动比i c 和变传动比i v 两部分构成,即 i z1=i c i v1 i z2=i c i v2 i z3=i c i v3 3种总传动比中i z1最大,i z3最小。由于定传动比i c 是常数,因此,3种变传动比中i v1最大,i v3最小。为满足最大传动比不超过4,选择i v1 =4 。 定传动比为 i c = v1 z1i i =4102.14=25.54 变传动比为 i v2= c z2i i =54.2565=2.55 i v3= c z3i i =54 .2547.67=1.87 传动系统的有级变速功能单元如图所示。 i=4,2.55,1.87 有级变速运动功能单元

机械原理创新设计_半自动晾衣架

机械原理创新设计 说明书 设计题目:半自动晾衣架

目录 绪论 (3) 1. 课题的选定和要求 (3) 2. 课程设计目的 (3) 方案设计 (3) 1. 方案一 (4) 2. 方案二 (5) 几个重要的参数 1. 绪论 1.1 课题的选定和要求。 1.1.1 课题的选定 晾晒衣服是频繁而单调的工作。衣物的沉重、晾架的高度以及衣物在天气变化时的容易受到损坏和弄脏,这些问题一直烦扰着家庭主妇们。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晾衣架,其目的在于缓解举手晾衣的麻烦,避免天气带来的危害并充分利用阳光。但其实在很多方面并没有完全自动化甚至符合生活需求,只是适当的减少了工作量。以前,晾衣架最简单的一种是一根竹竿固定或悬挂在屋顶板下、窗外等地方;现在的居民很多是在天花板下焊接一根铁管作为晾衣架的挂具,晾衣服时,必须将衣服一件一件地穿上衣架,再用杈子将衣服挂在铁管上,工作效率低,又不方便,时常将衣服掉地弄脏,而且还不能充分利用阳光。即便近期出现的自动晾衣架,大多也只能通过升降来简化凉衣服的工作量,还不能同时实现升降并且伸缩屋内外这两方面的功能。针对以上提出的现象,经过研究调查,本人决定选择半自动晾衣架作为课题,设计可以同时实现升降和在屋内外伸缩的晾衣架。 1.1.2 课题要求 (1)晾衣架能自动升降以缓解举手晾衣的麻烦;

(2)晾衣架能自动伸出和缩回,既充分利用了阳光,减少事故隐患,又不影响整个小区的总体美观; (3)足够的承载力; (4)操作方便,省力。 1.2 课程设计目的 1)使学生初步了解机械设计的全过程,得到根据功能需要拟定机械运动方案的训练,初步具备的机构选型、组合和确定运动方案的能力; 2)以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为切入点,把机械原理课程各章的理论和方法融会贯通起来,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理论知识; 3)使学生掌握机械运动方案设计的内容,方法,步骤,并对动力分析与设计有一个较完整的概念; 4)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算,绘图以及运用计算机和技术资料的能力; 5)通过编写说明书,培养学生表达,归纳,总结的能力; 6)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方案设计 2.1 方案一 2.1.1 方案一结构示意图通过研究设计,绘制出方案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1A 和 B。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半自动钻床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的编写要求 机械设计系(2010) 一、设计说明书的内容 设计说明书的内容应根据设计任务的要求而定,一般来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目录(标题和页次); (2)设计题目(设计条件和要求); (3)全部原始数据; (4)机械运动设计方案的拟定,(设计思路的说明,所选用机构的工作原理及运动特性)机构的组合方式,进行方案分析与评价; (5)机械运动循环图; (6)机械运动简图; (7)采用的设计方法及其原理的简要说明; (8)设计计算过程、公式和结果。若有计算机程序,则应画出程序框图,写出各子程序名称和功能; (9)用表格列出计算结果,并绘制出主要的运动曲线图; (10)对计算结果的分析讨论,作出概括性的结论; (11)列出主要的参考资料。 二、注意事项 (1)设计说明书用钢笔、中性笔书写,采用统一的课程设计用纸; (2)对自成单元的内容应有大小标题,做到层次分明醒目突出;全部图表应统一编号。 (3)编写说明书时应做到条理清楚、叙述简明、重点突出、计算正确、文句通顺、书写整洁; (4)所用的公式和数据应注册来源(参考资料的编号和页次); (5)全部计算中所用的符号和脚注必须前后一致、不能混淆; (6)绘制机械运动简图时应采用规定的符号,按比例作图; (7)对计算结果应有简明的结论。如果实际所取的数值与计算结果有较大 差异,应作必要的解释,说明原因; (8)说明书编写完毕后应加上封面,装订成册,并装入课程设计专用袋

目录 设计任务书-----------------------------------------------------2 1.设计工作原理--------------------------------------------------4 2.功能分解图,执行机构动作分解图-----------------------6 3.运动方案的选择与比较---------------------------------------9 4.机构运动总体方案图(机构运动简图)-----------------10 5.工作循环图------------------------------------------------------16 6.执行机构设计过程及尺寸计算------------------------------18 7.凸轮设计分段图.轮廓图.设计结果---------------------21 8.机构运动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流程------------------------25 9.程序清单(主程序和子程序)------------------------------26 10.十一运行结果及运动线图------------------------------------31 11.设计总结----------------------------------------------------------32 12 参考资料----------------------------------------------------------33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半自动钻床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半自动钻床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成员: 指导教师: 日期:

一、设计要求 一、设计题目及原始数据 设计加工所示工件ф12mm孔的半自动钻床。进刀机构负责动力头的升降,送料机构将被加工工件推入加工位置,并由定位机构使被加工工件可靠固定。 半自动钻床设计数据参看下表。 半自动钻床凸轮设计数据表 方案号 进料机构 工作行程 mm 定位机构 工作行程 mm 动力头 工作行程 mm 电动机转速 r/mm 工作节拍 (生产率) 件/min C3020109601 二、设计方案提示 1.钻头由动力头驱动,设计者只需考虑动力头的进刀(升降)运动。 2. 除动力头升降机构外,还需要设计送料机构、定位机构。各机构运动循环要求见下表。 机构运动循环要求表 凸轮轴转角10o20o30o45o60o75o90o105o~270o300o360o送料快进休止快退休止 定位休止快进休止快退休止 进刀休止快进快进快退休止 3. 可采用凸轮轴的方法分配协调各机构运动。

三、设计任务 1.半自动钻床至少包括凸轮机构、齿轮机构在内的三种机构; 2.设计传动系统并确定其传动比分配,并在图纸上画出传动系统图; 3. 图纸上画出半自动钻床的机构运动方案简图和运动循环图; 4.凸轮机构的设计计算。按各凸轮机构的工作要求,自选从动件的运动规律,确定基圆半径,校核最大压力角与最小曲率半径。对盘状凸轮要用电算法计算出理论廓线、实际廓线值。画出从动件运动规律线图及凸轮廓线图; 5.设计计算其他机构; 6.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7.学生可进一步完成:凸轮的数控加工,半自动钻床的计算机演示验证等。

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牛头刨床 设计日期:20011年07 月09 日 目录 1.设计题目 (3)

2. 牛头刨床机构简介 (3) 3.机构简介与设计数据 (4) 4. 设计内容 (5) 5. 体会心得 (15) 6. 参考资料 (16) 附图1:导杆机构的运动分析与动态静力分析 附图2:摆动从计动件凸轮机构的设计 附图3:牛头刨床飞轮转动惯量的确定 1设计题目:牛头刨床 1.)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在空回程时刨刀快速退回,即要有急会运动,行程速比系数在1.4左右。 2.)为了提高刨刀的使用寿命和工件的表面加工质量,在工作行程时,刨刀要速度平稳,切削阶段刨刀应近似匀速运动。 3.)曲柄转速在60r/min,刨刀的行程H在300mm左右为好,切削阻力约为7000N,其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2、牛头刨床机构简介 牛头刨床是一种用于平面切削加工的机床,如图4-1。电动机经皮带和齿轮传动,带动曲柄2和固结在其上的凸轮8。刨床工作时,由导杆机构2-3-4-5-6带动刨头6和刨刀7作往复运动。刨头右行时,刨刀进行切削,称工作行程,此时要求速度较低并且均匀,以减少电动机容量和提高切削质量,刨头左行时,刨刀不切削,称空回行程,此时要求速度较高,以提高生产率。为此刨床采用有急回作用的导杆机构。刨刀每切削完一次,利用空回行程的时间,凸轮8通过四杆机构1-9-10-11与棘轮带动螺旋机构(图中未画),使工作台连同工件作一次进给运动,以便刨刀继续切削。刨头在工作行程中,受到很大的切削阻力(在切削的前后各有一段约5H的空刀距离,见图4-1,b),而空回行程中则没有切削阻力。因此刨头在整个运动循环中,受力变化是很大的,这就影响了主轴的匀速运转,故需安装飞轮来减小主轴的速度波动,以提高切削质量和减小电动机容量。 3、机构简介与设计数据 3.1.机构简介 牛头刨床是一种用于平面切削加工的机床。电动机经皮带和齿轮传动,带动曲柄2和固 结在其上的凸轮8。刨床工作时,由导杆机构2-3-4-5-6带动刨头6和刨刀7作往复运动。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自动打印机

目录设计任务书 (2) 原动机的选择 (5) 传动机构的选择与比较 (7) 执行机构的选择与比较 (9) 机构系统运动方案的拟定与比较 (10) 机构系统的运动循环图 (16) 机构功能分解图与动作分解图 (20) 机构的设计 (22) 机构的运动简图 (26) 必要的计算公式与有关调用子程序 (27) 程序图 (33) 参考文献·································· 一、设计任务书 (1)、功能要求及工艺动动作分解 ○1总功能要求 在产品上打印记号

○2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分解 自动打印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及工艺动作如图(1)所示,该系统有电机驱动主轴上的执行机构,完成打印任务。<1>首先是由送料曲柄滑块机构1连续旋转运动,带动连杆2旋转,再经滑块3往复移动,把工件6送到指定的位置<2>而此时凸轮8已由远休止运动到近休止,摆杆7与凸轮保持接触,并摆动一个角度?,从而带动摆杆5也转动?角,到打印工件所需位置<3>紧接着是打印印头动作完成打印。 (2)、原始数据和数据要求 ○1实现送料,凸轮,打印头等运动机构由一个电动机带动,通过一系列的减速机构,传动机构使该机构具有80r/min的打印速度。 ○2电动机功率P=0.8kw,转速n=980r/min.电机安放在整个装置的正下位置。 ○3根据打印产品的要求:长100-150mm,宽70-100mm,高30-50mm.因此须在此范围内满足要求设计如前一页图。 ○4并且要求打印设计,满足产品的重量在5-10N之间 ○5曲柄滑块由最左端向右运动过程中遇到如图(1)所示的送料桶中落下的工件并把它推到指定的打印位置,其中滑块的两极限位置间距为89mm。 ○6印头摆角为4°,印头工作行程与返回行程分别由凸轮的回程角φ 和升程角φ0=70o决定。 1=120o (3)、运动方案构思提示 ○1实现送料机构-夹紧功能的机构可以采用凸轮机构或有一定停歇时间的连杆机构。当送料,夹紧机构的执行件将产品送到指定位置,执行机构停

机械创新设计心得(精选多篇)

机械创新设计心得(精选多篇) 第一篇:机械创新设计心得 有幸参加本次博亚杯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不管是在准备过程中还是在比赛过程中,都学到了许多在平时的学习中所学不到和感受不到的东西。 参加比赛是对一个人各方面能力的全面锻炼。这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得到的经验对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都很重要。总结自己团队的成败得失吸取成功团队的宝贵经验,个人觉得一个团队要取得成功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首先需要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在拥有必要的基本知识技能外还需要能够统筹全局,充分调动整个团队的积极性,发挥每个团队成员的长处,挖掘每个成员的潜能。这需要他能够准确把握宏观的方向也要注意很小的细节问题。 二,一个团结奋进的团队,不仅是个人能力有限,在思维的灵活、见识的广度、上个人都是无法和团队相比拟的。一个团结的团队会有不竭的动力,团员间互相鼓励保证了团队的旺盛的斗志。团员间相互交流相互理解使整个比赛过程更加协调。

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以及不灭的斗志。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说的容易但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很多时候在最需要坚持时,我们往往忘记了这句话。生活最怕没有目标,做一件事,参加一个比赛亦如此。没有一个明确而有强烈的目标很难取得比赛的成功。 四、各方面的支持。来自自己的内心,来自学校,来自老师。 比赛表面上是一件件参赛作品的比较,实质是思维和思想的比拼。在比赛中能够使自己在思想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思维习惯上得到改善则是最大的收获。创新,一个不曾间断过的话题,但怎么做到创新,怎么才能有一个创新型的思维却很少有人做到。 另外,在比赛过程中和其他学校学生的交流,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看到了现状。从对比中看到了自己的情况,对自己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上也有很大的帮助,给自己今后在一些事情上的选择上提供了借鉴。 机械创新设计心得(2): 大三花了将近半年的时间去搞第三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作品,本来比赛早就完成了,开学还将所有的比赛花费的发票递交了上去,最后学校还要我们写一篇比赛心得,

长江大学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专业班级机械**** 班级序号** 学生姓名*** 2012 —2013 学年第2 学期 长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一、原始数据: 二、往复泵传动方案设计: (1)齿轮设计采用压力角为20°的直齿圆柱齿轮,根据相关资料查得:齿轮的最小齿数不得小于17, 否则会发生根切,且直齿圆柱齿轮的传动比一般在 3-6,最大不会超过8 (2)齿轮传动的基本简图:

(3)传动比的具体分配方案: 依题意有:n1=1300r/min,n4=115r/min I14=(-1)m Z2Z3Z4/Z1Z2Z3=Z4/Z1=n1/n4=1300/115=260/23 因为传动比大于8,所以应采取如图分级传动,在此,取齿轮1的齿数为23,则齿轮4的齿数为260,具体传动比分配如下: I12=Z2/Z1=5=n1/n2→Z2=115,n2=260r/min 2和3在同一根轴上,则有:n3=n2=260r/min I34=Z4/Z3==n3/n=2.261→Z3=115,n4=115r/min 综上所述:传动比的分配方案为,I12=5,I34=2.261 三、曲柄滑块机构的设计(使用到VB) 如图所示:点B运动到B1、B2位置是曲柄滑块机构运动的两极限位置,当点B运动到B3位置(B3在A点正下方),压力角α取最大值。 由几何关系有: Sin(αmax)=( L AB+e)/ L BC (L AB+ L BC)2-e2={[( L BC - L AB)2-e2]1/2+s}2

整理得: L BC=( L AB+e)/ sin(αmax) L BC=[(4S2L AB2-4S2e2- S4)/(16L AB2-4S2)]1/2 VB程序编写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Const PI = 3.141592 e = 20 s = 305 a = 56 Text1 = Val(Text2) * Sin(a * PI / 180) - e Text2 = Sqr((4 * s * s * Val(Text1) * Val(Text1) - 4 * s * s * e * e - s * s * s * s) / (16 * Val(Text1) *

机械原理创新设计实习报告

机械原理机构创新设计实习报告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2011(1) 姓名:陶才万 学号:111404010059 同组成员:谭文奇谢光营 实习成绩: 指导教师:武权乔玉鹏 实习时间: 2013年6月 贵州师范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2013年6月

一、实习目的 1.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已有理论和技能解决问题。 2. 在实践中形成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及掌握本专业的相关理论。 3. 以实践巩固理论,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运用。 二、实习任务 学生自己设计一简单机构,并在实习工作台上实现机构的运动,并照下机构的运动情况。 三、原理与设备 1.原理:利用杆件间的相互传动,实现机构的原本目标。 2设备:CQJP—D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台(参看“CQJP—D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台组件清单”) 1)齿轮:模数2,压力角20°,齿数为28、35、42、56,中心距组合为:63、70、77、84、91、98; 2)凸轮:基圆半径20㎜,升回型,从动件行程为30㎜; 3)齿条:模数2,压力角20°,单根齿条全长为400㎜; 4)槽轮:4槽槽轮; 5)拨盘:可形成两销拨盘或单销拨盘; 6)主动轴:轴端带有一平键,有圆头和扁头两种结构型式(可构成回转或移动副); 7)从动轴:轴端无平键,有圆头和扁头两种结构型式(可构成回转副或移动副); 8)移动副:轴端带扁头结构形式(可构成移动副);

9)转动副轴(或滑块):用于两构件形成转动副或移动副; 10)复合铰链Ⅰ(或滑块):用于三构件形成复合转动副或形成转动副+移动副; 11)复合铰链Ⅱ:用于四构件形成复合转动副; 12)主动滑块插件:插入主动滑块座孔中,使主动运动为往复直线运动; 13)主动滑块座:装入直线电机齿条轴上形成往复直线运动; 14)活动铰链座Ⅰ:用于在滑块导向杆(或连杆)以及连杆的任意位置形成转动——移动副; 15)活动铰链座Ⅱ:用于在滑块导向杆(或连杆)以及连杆的任意位置形成转动副或移动副; 16)滑块导向杆(或连杆); 17)连杆Ⅰ:有六种长度不等的连杆; 18)连杆Ⅱ:可形成三个回转副的连杆; 19)压紧螺栓:规格M5,使连杆与转动副轴固紧,无相对转动且无轴向窜动; 20)带垫片螺栓:规格M5,防止连杆与转动副轴的轴向分离,连杆与转动副轴能相对转动; 21)层面限位套:限定不同层面间的平面运动构件距离,防止运动构件之间的干涉; 22)紧固垫片:限制轴的回转; 23)高副锁紧弹簧:保证凸轮与从动件间的高副接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半自动钻床说明书

目录 设计任务书-----------------------------------------------------2 1.设计工作原理--------------------------------------------------4 2.功能分解图,执行机构动作分解图-----------------------6 3.运动方案的选择与比较---------------------------------------9 4.机构运动总体方案图(机构运动简图)-----------------10 5.工作循环图------------------------------------------------------16 6.执行机构设计过程及尺寸计算------------------------------18 7.凸轮设计分段图.轮廓图.设计结果---------------------21 8.机构运动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流程------------------------25 9.程序清单(主程序和子程序)------------------------------26 10.十一运行结果及运动线图------------------------------------31 11.设计总结----------------------------------------------------------32 12 参考资料----------------------------------------------------------33

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及原始数据 设计加工所示工件ф12mm 孔的半自动钻床。进刀机构负责动力头的升降,送料机构将被加工工件推入加工位置,并由定位机构使被加工工件可靠固定。 二、设计要求及方案提示 要求设计该半自动钻床的送料、定位、及进刀的整体传动系统。其中: 1.钻头由动力头驱动,设计者只需考虑动力头的进刀(升降)运动。 2. 除动力头升降机构外,还需要设计送料机构、定位机构。各机构运动循环要求见下表。 3. 可采用凸轮轴的方法分配协调各机构运动。 机构运动循环要求表 10 o 20o 30o 45o 60o 75o 90o 105o~270o 300o 360o 送料 快进 休止 快退 休止

打孔机的结构原理设计(机械系统设计大作业)

机械系统设计 课程作业 打孔机的设计) 一、设计任务书. (1) 二、确定总共能(黑箱) (3) 三、确定工艺原理 (3) (一)机构的工作原理: (3) (二)原动机的选择原理 (3)

(三)传动机构的选择和工作原理 (4) 四、工艺路线图 (5) 五、功能分解(功能树) (5) 六、确定每种功能方案,形态学矩阵 (6) 七、系统边界 (8) 八、方案评价 (8) 九、画出方案简图 (9) 十、总体布局图 (11) 十一、主要参数确定 (12) 十二、循环图 (17) 一、设计任务书

表1

、确定总共能(黑箱) ~220V 噪声 发热 图1 三、确定工艺原理 (一)机构的工作原理: 该系统由电机驱动,通过变速传动将电机的 1450r/min 降到 主轴的2r/min ,与传动轴相连的各机构控制送料,定位,和 进刀等工 艺动作,最后由凸轮机 通过齿轮传动带动齿条上下 平稳地运动,这样动力头也就能带动刀具平稳地上下移动从 而保证了较高的加工质量。 (二)原动机的选择原理 (1)原动机的分类 原动机的种类按其输入能量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 A. —次原动机 此类原动机是把自然界的能源直接转变为机械能,称为一 次原动机。 属于此类原动机的有柴油机,汽油机,汽轮机 和燃汽机等。 B.二次原动机 此类原动机是将发电机等能机所产生的各种形态的能量转 变为机械能,称为二次原动机。 属于此类原动机的有电动机, 液压马达,气压马达,汽缸和液压缸等。 (2) 选择原动机时需考虑的因素: 1:考虑现场能源的供应情况。 2:考虑原动机的机械特性和工作制度与工作相匹配。 3:考虑工作机对原动机提出的启动,过载,运转平稳等方 面的要求。 被加工工件 黑箱 有孔的工件

机械创新设计心得(精选多篇)

机械创新设计心得(精选多篇) 有幸参加本次“博亚杯”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不管是在准备过程中还是在比赛过程中,都学到了许多在平时的学习中所学不到和感受不到的东西。 参加比赛是对一个人各方面能力的全面锻炼。这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得到的经验对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都很重要。总结自己团队的成败得失吸取成功团队的宝贵经验,个人觉得一个团队要取得成功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首先需要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在拥有必要的基本知识技能外还需要能够统筹全局,充分调动整个团队的积极性,发挥每个团队成员的长处,挖掘每个成员的潜能。这需要他能够准确把握宏观的方向也要注意很小的细节问题。 二,一个团结奋进的团队,不仅是个人能力有限,在思维的灵活、见识的广度、上个人都是无法和团队相比拟的。一个团结的团队会有不竭的动力,团员间互相鼓励保证了团队的旺盛的斗志。团员间相互交流相互理解使整个比赛过程更加协调。 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以及不灭的斗志。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说的容易但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很多时候在最需要坚持时,我们往往忘记了这句话。生活最怕没有目标,做一件事,参加一个比赛亦如此。没有一个明确而有

强烈的目标很难取得比赛的成功。 四、各方面的支持。来自自己的内心,来自学校,来自老师。 比赛表面上是一件件参赛作品的比较,实质是思维和思想的比拼。在比赛中能够使自己在思想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思维习惯上得到改善则是最大的收获。创新,一个不曾间断过的话题,但怎么做到创新,怎么才能有一个创新型的思维却很少有人做到。 另外,在比赛过程中和其他学校学生的交流,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看到了现状。从对比中看到了自己的情况,对自己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上也有很大的帮助,给自己今后在一些事情上的选择上提供了借鉴。 机械创新设计心得: 大三花了将近半年的时间去搞第三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作品,本来比赛早就完成了,开学还将所有的比赛花费的发票递交了上去,最后学校还要我们写一篇比赛心得,今晚花了两个钟的时间写下了下来这篇比赛心得,真的有点长,转发到自己的博客上,见证下自己曾经的步伐。 转眼间,大三过去了,在大三的第一个学期的最后几天,我们的参赛作品——绿色环保自动吸尘黑板擦通过了答辩,最后得到了学校老师,领导的肯定,成为其中的一个立项项目,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

自卸车倾卸机构创新设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自卸车倾卸机构创新设计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班级: 组员: 指导教师: 二〇一三年一月四日

摘要 摘要 我们组选择自卸车倾卸机构的创新设计作为课程设计的题目.为了完成课程设计,我们首先查找了关于自卸车倾卸机构的发展史,了解了自卸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然后我们查找了关于自卸的国内外专利,并分析其机构,画出机构简图.知道了自卸车有各种不同的机构,并了解了现在常用的自卸机构以及自卸机构未来的发展趋势. 为了创新设计,我们现场对常见自卸车的自卸机构拍照.分析机构,并进行了运动链的一般化,数综合,特定化和具体化等一系列过程.最后得出27个可能的机构简图.在进行比较时,我们选择了一个不是当前流行类型的机构简图作为自己的创新设计.按对自卸车较为常见的要求:车斗最大倾角,机构纵深,液压缸伸缩距离,结构合理等,我们设计了创新机构的尺寸.在用inventor对其进行运动仿真后,发现结构运动平稳.然后我们又用matlab对机构进行建模,仿真.得出机构的角速度,角加速度等图形.发现机构角速度变化幅度不大,符合仿真动画,满足实际要求,因此,我们确定了我们的创新设计符合要求并将其作为最终的课程设计的方案.

ABSRTACT Abstract Our group chooses dump truck dumping mechanism innovation design as curriculum design questions. In order to complete the course design, we first look for the dump truck dumping mechanism about the history of the dump truck,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course and present situation. Then we find about dumping domestic and foreign patents, and analyzes the mechanism, draw the mechanism diagram. Know the dump truck, there are all kinds of different organizations, and to understand the present commonly used self-discharging institutions and self-discharging mechanism the future trend of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creative design, our site to the common dumper's self-discharging mechanism photos. Body analysis and the kinematic chain of generalization, several comprehensive, specialization and shape and a series of process that. At last, we give 27 possible mechanism diagrams. In comparison, we chose a not current popular type of mechanism diagram as their innovative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more common to dump truck, car bucket maximum Angle of inclination, the agency depth, hydraulic cylinder expansion distance, reasonable structure and so on, we design the innovation organization in the size of the inventor. The motion simulation, found that the smooth movement structure. Then we use MATLAB to mechanism modeling, simulation. Draw mechanism of angular velocity, angular acceleration and angular velocity change graphics. Find institutions range is not too much, in line with the simulation animation, meet the practical requirements, therefore, we determine our innovative design meet the requirements as their final course design schem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