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体工艺设计

船体工艺设计
船体工艺设计

大型改装船主船体水上对接工艺设计

2009年12月15日

摘要:介绍了74000 DWT自卸式散货船改装过程中采用的先进的主船体水上大合拢工艺。先将新造部分的主船体(包括货舱和艏部)在倾斜船台上进行合拢,端部密封下水,再与旧船部分在水上对接合拢。此种工艺操作难度相对较大,特别是对中调整。突出的优点就是对工厂设备的要求较低(如起吊设备),占用坞期短,制造成本也相应较低。给出了坞内对接的要点和对接过程,对其它船舶对接工作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浮船坞;改装;对接工艺;定位;牵引

0前言

由于单壳油船海难频发,对地区海域造成严重污染,国际海事组织发布禁令,自2005年4月5日起逐步禁止使用单壳油轮运输原油、燃料油、重柴油或润滑油等重油,到2010年底单壳油轮将全部淘汰或改装为散货或双壳油轮等。船舶改装工程项目将会愈来愈多,船舶企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但承担船舶大型改装任务的船厂,由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往往存在不足(设备设施不配套,或船坞紧张等),因此如何合理地利用现

有的条件和设备设施进行船舶改装,充分发挥现有资源和技术优势是问题的关键。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工厂设计工艺的核心竞争力显得十分重要。中国某船舶企业承接了为加拿大改装的74000DWT自卸式散货船。该船是在原单壳油轮的基础上改装成自卸式散货船。改装范围包括,除机舱、艉部和上层建筑部分外,机舱往船首的主船体全部切除后重新制造。工程主要包括船体结构、货物装卸设备、部分管系、泵和电气设备等,同时对机舱进行升级改造和修理。该船在改装过程中采用了目前世界上先进的主船体水上合拢新工艺。

1工艺概述

该船在改装过程中采用了半浮态法对接工艺,制定了先在倾斜船台上将新造部分的主船体进行合拢,端部加临时水密舱壁密封下水方法。旧船部分与浮船坞固定不动,作为基准部分,新造船体在浮态下拉拢到位,使其逐渐坐落坞墩进行对接,在船舶坐墩后进行再次检查、对中,符合标准后,进行全面的焊接和其它机、电、涂装等相应的工程。此种工艺操作难度相对较大,特别是对中调整,目前仅有极少数企业尝试过此种方法。突出的优点就是对工厂设备的要求较低(如起吊设备),占用坞期短,制造成本也相应较低。

2新旧船体简介

74000DWT自卸船改装工程是将原油船的货舱及艏部全部割除,重新制作货舱区和艏部,用保留的机舱、艉

部和上层建筑(机舱局部进行改造升级)与新造的货舱

区和艏部对接成新船,即为74000DWT自卸式散货船。

原单壳油轮长225.5m,型宽32.2m,型深19.0m,载

重67000t。

保留的旧船体和新造船体的主要参数如下:1)保留的旧船体部分的主要尺度:长度42.60m,型深19.00m,重量约6000t;2)新造船体部分的主要尺度:长度202.40m,型宽32.23m,型深20.20m,吃水13.30m,重量约11000t。

由于保留的旧船体部分的重量和新造船体部分的重量,均远远超出了国内船厂起吊设备能力,因此无法采用常

规的船体大合拢方法。为了满足生产需要,经多方研究

和论证,决定采用半浮态对接,即让新造船体部分处于

漂浮状态下与保留的旧船体部分进行对接,到位后抬坞

坐墩,检验合格后进行焊接。

3对接控制要点

因保留的旧船体部分在水中的浮性和稳性不足,无法保持正常浮态,因此采取将旧船体部分与浮船坞刚性固定,移动新造船体部分与旧船体对接。采取半浮态对接前,新造船体部分建造质量一定要满足《中国造船质量标准》(以下称CSQS)的要求,对保留的旧船体部分利用激光经纬仪重新进行测量,找出船体中心线、基线面和大接头处的肋骨线等,并将中心线引到船坞的抬坞甲板上。对接完成后的船体也应满足CSQS的各项要求。

为保证对接成功,主要进行三个方面的控制:1)新造船体部分的船体中心线与旧船体的船体中心线应在同一垂直平面内;2)新造船体部分的基线面与旧船体部分的基线面在同一个平面内;3)对接缝处的肋距误差满足CSQS的要求且对接缝间隙满足焊接要求。

3.1新造船体的船体中心线与旧船体的船体中心线在同一垂直平面内的控制

3.1.1定位装置的设计

为了保证新造船体的船体中心线与旧船的船体中心线在同一垂直平面内,在新造船体艏、艉位置各安装一对定位装置。每对定位装置由定位销和定位槽组成,定位销和定位槽要有一定强度,能够承受外力的作用。定位

槽和定位销的结构尺寸应根据对接时可能的受力大小进行计算,确保它们能够承受对接过程所受的力并且不产生过大的变形,保证新造船体中心线与旧船体中心线的偏差在CSQS允许的范围。同时定位槽口的宽度要比定位销的直径大3mm~5mm,以保证定位销能顺利地在定位槽口中上下滑动。

两对定位装置的安装:1)在新造船体球鼻艏下方安装一定位槽,在抬坞甲板前端安装一定位销(带有定位销座),组成一对。安装定位时,必须保证定位槽的中心线与新造船体中心线在同一垂直面内,定位销的中心线必须与抬坞甲板上的中心线重合;2)在新造船体后端舱壁上安装一定位销,旧船体前端舱壁上安装一定位槽,组成一对。定位槽的中心线必须在旧船体的中纵剖面内;定位销中心线与新造船体中心线在同一垂直面。图1为定位装置的示意图。

图1艏艉定位装置示意图

3.1.2牵引装置的设计

在新造船体的艏部、大接缝附近外板适当位置分别安装一对牵引耳板(左右舷对称安装,共两对),并配卸扣和钢丝绳。在对应位置的坞墙甲板上也安装牵引耳板,并配备牵引葫芦。新造船体进坞后,用牵引葫芦牵引钢丝绳调节新造船体的左右位置,使定位销顺利进入定位槽。牵引装置的牵引能力应根据新造船体在水中可能受到的横向力来确定。横向牵引力示意图如图2 所示。

图2横向牵引示意图

3.2新造前段的船底平面与旧船后段的船底平面在同一个平面内的控制

由于新造船体的重量高达11000t,一般船厂的起吊和顶升设备都无法直接调节其船底水平度。但从理论上来

讲,如果不考虑坞墩受压变形下沉,那么在船舶进坞前将坞墩的上表面调节到同一平面内,新造船体和旧船体坐墩后,新旧船的船底也就可以保持在同一平面内。在实际操作中,可从三个方面着手来保证实际状态接近理论状态。

1)旧船进坞前调节坞墩高度,使其上表面处在同一平面内。考虑到旧船机舱部分的重量较大,船体坐墩后下沉量会大一些,在调整坞墩高度时,这一区域的坞墩高度可比其它区域稍高。另外,如果将坞墩高度全部调平,工作量太大且有一定的难度,可充分利用船体梁是弹性梁这一特点,要求在对接缝前后一定范围内保证高度一致,其它位置适当放宽要求;

2)增加坞墩数量,减小每个坞墩的受力,使坞墩受力均匀,同时减小坞墩压缩变形;

3)尽量采用钢质垫墩上加少量垫木,以减小坞墩下沉量。

3.3对接缝处的肋距误差满足CSQS 的要求且对接缝间隙满足焊接要求的控制

3.3.1大接头处加放余量

控制接缝处的肋距和对接缝间隙的难点在于如何保证端部割缝面与船底中心线垂直。由于新造船体是在倾斜船台上合拢,划线和切割时会产生一定的误差,不能保证割缝面与船底中心线完全垂直。为保证对接处间距和割缝间隙,采取先在新造船体对接缝处保留50mm余量,在第一次对接到位后,根据接缝处的间隙来确定重新修割余量,然后再次沉坞进行对接。

3.3.2纵向位置的调整

分别在新造船体和旧船体的主甲板上靠近大接缝位置安装牵引耳板(左右舷各一对),并配卸扣、钢丝绳和牵引葫芦。新造船体的纵向位置的调整靠安装在旧船甲板上的牵引葫芦牵引新船甲板上的钢丝绳来控制。牵引装置的牵引能力由新造船体在水中可能受到的纵向力来确定。图3为纵向牵引示意图。

3.3.3安装保险装置

控制新造船体纵向位置用的钢丝绳只能承受拉力,无法承受压力,因此对接时新造船体的移动方向必须与水流方向相反,否则需安装保险装置,防止新造船体顺流而下撞向旧船船体。另外,对接到位前,新造船体浮态高于旧船体,当船体存在纵倾时,新船体的外板就可能

嵌入旧船内部,因此需在旧船端部的外板内侧安装阻挡块阻止新造船体嵌入。

图3纵向牵引示意图

4对接前的准备工作

4.1安装辅助水尺

1)新造船体下水前,应分别在船体外板上艏舯艉三处的左右舷安装水尺,为确定新造船体的吃水、控制新造船体的纵倾、横倾提供依据;

2)在保留的旧船体上重新安装水尺,用于确定旧船体的吃水,以便观察旧船体是否出现起浮;

3)在船坞上安装水尺,用于确定船坞的横倾、纵倾和沉深。

4.2辅助计算和测量

1)船坞灌水或排水时,由于自由液面的存在,船坞会产生横摇和纵摇。需预先进行必要的计算,控制其横摇角度和纵摇角度;

2)对接过程中,旧船体后段随船坞一同下沉,由于旧船体后段的重心与浮心的纵向位置不在同一位置,浮态随时会发生改变,产生倾覆,所以沉坞前一定要计算旧船后段的浮态变化,以便控制沉坞深度,既要确保旧船前段和新造船体能顺利出坞和进坞,又要确保旧船后段不起浮;

3)当旧船前后段被割开后,测量旧船甲板处和外底板的变形情况;

4)测量旧船体的螺旋桨处和对接缝处的下沉量;

5)测量旧船进坞后坞体挠度的变化。

4.3对接前船舶所处状态

1)新造船体下水前定位装置和牵引装置安装好,勘划水尺,划出余量线,第一次余量修割完毕;

2)新造船体下水前,后端舱壁密性检验完毕;

3)旧船进坞后,找出船体中心线,安装定位装置、牵引装置,勘划水尺,并在旧船尾部和机舱两侧增设钢管支撑来固定旧船体,保证旧船体的稳性。勘划切割线并割除前体;

4)旧船进坞后,在船坞上安装定位装置和牵引装置、勘划水尺;

5)当上述工作准备就绪后,对新造船体实施下水,并被拖带至浮船坞附近。调节新造船体浮态,使船舶基本处于平浮状态,准备与旧船体对接合拢。

5对接过程控制

1)成立专门的对接过程控制小组,由生产管理、技术、浮坞长和操作人员组成;

2)为确保对接准确、顺利进行,编制专门的操作规程;

3)操作指令由总指挥下达,各部门领导负责协调,避免混乱;

4)船坞下沉,浮出旧船的割除部分。沉坞前,应对旧船的割除部分带缆,防止旧船前部撞上浮船坞;

5)利用拖轮和船坞的绞车拖带新造船体进坞。坞体的吃水应大于抬坞甲板高度、新船吃水高度和艏部定位销高度之和;

6)当新造船体距旧船体距离接近定位销的长度时开始浮坞;

7)当新造船体高出旧船后段1.5m左右时,暂停浮坞。利用横向牵引装置调节新造船体的左右位置,使定位销对准定位槽;

8)继续浮坞,调节主甲板上的纵向牵引装置,拉动新造船体。在浮坞过程中注意控制新造船体的左右位置,确保艏艉定位销顺利进入定位槽。同时注意控制船坞的纵倾和横倾直到完全坐墩;

9)调节主甲板上的牵引葫芦,拉动新造船体与旧船体对接;

10)继续浮坞,直到抬坞甲板浮出水面;

11)根据接缝处的间隙来修割余量,开坡口;

12)然后再次沉坞,利用牵引装置对新船进行微调到位后,对水上部分采取刚性定位对接;

13)再次浮坞,直到抬坞甲板全部浮出水面;

14)对大接缝进行焊接。

对接完毕后,船东船检对船体的中心线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船体的对接精度达到了CSQS要求。

6改装后的船舶状况介绍

改装完成的自卸船总长245m、型宽32.23m、型深20.20m,载重量74000t,属巴拿马型自卸式散货船,安装了加拿大EMS公司设计的世界一流的带式卸货设备,整套设备包括舱底输送、舱内喂料、环带式物料提升以及投料机构,具有全自动、人工、应急等三种操作模式。物料传输臂杆长80m,左右旋转角各95°,臂幅30°,自动卸货速度达到卸煤4000t/h,主要用于北美地区的散货运输,运行状态良好。

7结束语

通过精心设计该船在改装过程中采用了半浮态法对接工艺。生产实践表明,改装相当成功,填补了我国改装大型自卸式散货船的空白,对增强企业在船舶改装领域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其它船舶修理改装和对推动利用浮船坞造船具有较大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船舶建造流程

船舶建造流程 一、船体放样 1.线形放样:分手工放样和机器(计算机)放样,手工放样一般为1:1比例,样台需占用极大面积,需要较大的人力物力,目前较少采用;机器放样又称数学放样,依靠先进技术软件对船体进行放样,数学放样精确性较高,且不占用场地和人力,目前较为广泛的采用机器放样。 2.结构放样、展开:对各结构进行放样、展开,绘制相应的加工样板、样棒。 3.下料草图:绘制相应的下料草图。 二、船体钢材预处理:对钢材表面进行预处理,消除应力。 1.钢材矫正:一般为机械方法,即采用多辊矫夹机、液压机、型钢矫直机等。 2.表面清理:a.机械除锈法,如抛丸除锈法喷丸除锈法等,目前较为广泛采用;b.酸洗除锈法,也叫化学除锈,利用化学反应;c.手工除锈法,用鎯头等工具敲击除锈 三、构件加工 1.边缘加工:剪切、切割等; 2.冷热加工:消除应力、变形等; 3.成型加工:油压床、肋骨冷弯机等。 四、船体装配:船体(部件)装配,把各种构件组合拼接成为各种我们所需的空间形状。 五、船体焊接:把装配后的空间形状通过焊接使之成为永久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六、密性试验:各类密性试验,如着色试验、超声波、X光等。 七、船舶下水:基本成形后下水,设计流水线以下的所有体积均为浸水体积。

1.重力下水:一般方式为船台下水,靠船舶自重及滑动速度下水; 2.浮力下水:一般形式为船坞; 3.机器下水:适用于中小型船舶,通过机器设备拖拉或吊下水。 八、船舶舾装:全面开展舾装系统、系泊系统、机装、电装、管装等方面的工作。 九、船舶试验:系泊试验、倾斜试验,试航(全面测试船舶各项性能)。 十、交船验收。 ~~~~~~~~~~~~~~~~~~~~~~~~~~~~~~~~~~~~~~~~~~~~~~~~~~~~~~~~~~~~~~~~~~~~~~ 船舶建造工艺流程简要介绍 本讲座从管理者的角度,按照“壳舾涂一体化总装造船”现代造船管理模式的要求,结合我国船厂的探索实践,介绍船舶建造在各工艺阶段的组织方式、应注意的问题,同时提供 对施工状态的评价标准。 一、造船生产管理模式的演变由焊接代替铆接建造钢质船,造船生产经历了从传统造船向现代造船的演变,主要推动力是造船技术的发展。传统造船分两个阶段: 1、常规的船体建造和舾装阶段。在固定的造船设施按照先安装龙骨系统、再安装肋骨框、最后装配外板系统等。 2.由于焊接技术的引进,船体实行分段建造;舾装分为两个阶段:分段舾装和船上舾装,即开展予舾装。 现代造船又历经以下阶段: 3、由于成组技术的引进,船体实行分道建造;舾装分为三个阶段: 单元舾装、分段舾装和船上舾装,即开展区域舾装。 4、由于船体建造和舾装、涂装相互结合组织,实现“壳舾涂一体化总装造船”。 5、随着造船技术的不断发展,精益造船、标准造船、数字造船、绿色造船将成为船厂的努力方向。目前国内主要船厂一般处于三级向四级过渡阶段;国内先进船厂已达到四级水平;外高桥船厂、建设中的江南长兴岛造船基地明确提出将精益造船、标准造船、数字造船、绿色造船作为发展目标。

船舶制造技术工程应用能力教学改革探索_朱安庆

第7卷第2期2007年06月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 nal of Jiangsu U niver sity o f Science and T echno lo gy(Social Science Editio n) Vo l 7N o 1 Jun.2007 文章编号:1673-0453(2007)02-0106-03 船舶制造技术工程应用能力教学改革探索 朱安庆,马晓平 (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03) 摘 要:近年来,我国造船总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三,我国的船舶工业提出了要在2015年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并进入世界造船强国行列的目标。这对高素质的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十分迫切的。本文介绍了江苏科技大学在船舶先进制造技术工程应用领域对提高本科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方面所作的有益改革和探索。 关键词:实践教学;工程应用;大学生;船舶制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国内外强劲的市场需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我国的船舶工业必须在扩大造船总量的基础上,取得从量变到质变跳跃式的技术进步。当前,地方乃至全国的船舶工业正处于由传统的造船模式向现代造船模式、由落后的设计制造技术向船舶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转型期,迫切需要大量掌握现代造船理念的工程应用型、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是为我国培养船舶工程方面高级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一直以培养造船企业一线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特色。在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教学中,加强船舶先进制造技术工程应用教学环节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1],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更为合理均衡地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以满足我国造船行业现代造船模式的需要,进一步缩小产、学、研之间的距离。 一、船舶制造技术实践教学环节存在 的问题 (1)以课堂教学为主,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实践教学在低水平徘徊。虽然一直强调要加强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计划中也有所体现,但比例小,资料陈旧,手段落后。实践教学的安排落实难,未能融合到教学环节中去,课程设计体系创新不足,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安排难、效果差,很难达到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2]。因此,出现了许多成绩好但工程应用能力低、不会或者懒于动手、毕业后无法适应实际工作要求的学生。 (2)实践教学环节与具体实际脱节。专业教学的教师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以课程设计为单位,一个教师要指导几十甚至上百个学生,效果可想而知。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与实践工程密切相关的环节由于时间、场地、经费等的限制,只能是走马观花;实践教学环节独立分开设课,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持续性、连贯性较差,毕业设计也仅仅是对有限的几门课程的重复训练、反馈,是建立在模拟任务基础上的简单综合[3]。这种模式很难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目的。 (3)学生在进入专业学习阶段,对本专业的学习要求不甚明确,对学成以后,自己能够达到的专业水准缺乏目标,一直处于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被动状态中,学习缺乏成就感,专业学习兴趣不浓,很难调动学习积极性。 收稿日期:2006-11-02 作者简介:朱安庆(1971-),男,江苏南京人,江苏科技大学实验师,主要从事船舶先进制造技术研究。

船舶建造工艺流程简要介绍知识学习

船舶建造工艺流程简要介绍 一、船舶建造工艺流程层次上的划分为: 1、生产大节点:开工——上船台(铺底)——下水(出坞)——航海试验——完工交船生产大节点在工艺流程中是某工艺阶段的开工期(或上一个节点的完工期),工艺阶段一般说是两个节点间的施工期。生产大节点的期限是编制和执行生产计划的基点,框定了船舶建造各工艺阶段的节拍和生产周期;节点的完成日也是船东向船厂分期付款的交割日。 2、工艺阶段:钢材予处理——号料加工——零、部件装配——分段装焊——船台装焊(合拢)——拉线镗孔——船舶下水——发电机动车——主机动车——系泊试验——航海试验——完工交船 3、以上工艺阶段还可以进一步进行分解。 4、是以上工艺阶段是按船舶建造形象进度划分的,造船工艺流程是并行工程,即船体建造与舾装作业是并行分道组织,涂装作业安排在分道生产线的两个小阶段之间,船体与舾装分道生产线在各阶段接续地汇入壳舾涂一体化生产流程。 二、船舶建造的前期策划 船舶设计建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开工前船厂必须组织前期策划,一是要扫清技术障碍;二是要解决施工难点。 1、必须吃透“技术说明书”(设计规格书)。 技术说明书是船东提出并经双方技术谈判,以相应国际规范及公约为约束的船舶设计建造的技术要求。船厂在新船型特别是高附加值船舶的承接中必须慎重对待:必须搞清重要设备运行的采用标准情况、关键技术的工艺条件要求,特别是要排查出技术说明书中暗藏的技术障碍(不排除某些船东存有恶意意图), 2、对设计工作的组织。 船舶设计工作分三阶段组织进行——初步设计、详细设计、生产设计。初步设计:是从收到船东技术任务书或询价开始,进行船舶总体方案的设计。提供出设计规格说明书、总布置图、舯剖面图、机舱布置图、主要设备厂商表等。详细设计:在初步设计基础上,通过对各个具体技术专业项目,进行系统原理设计计算,绘制关键图纸,解决设计中的技术问题,

船舶建造工艺流程简要介绍

船舶建造工艺流程简要介绍 本讲座从管理者的角度,按照“壳舾涂一体化总装造船”现代造船管理模式的要求,结合我国船厂的探索实践,介绍船舶建造在各工艺阶段的组织方式、应注意的问题,同时提供对施工状态的评价标准。 一、造船生产管理模式的演变由焊接代替铆接建造钢质船,造船生产经历了从传统造船向现代造船的演变,主要推动力是造船技术的发展。传统造船分两个阶段: 1、常规的船体建造和舾装阶段。在固定的造船设施按照先安装龙骨系统、再安装肋骨框、最后装配外板系统等。 2.由于焊接技术的引进,船体实行分段建造;舾装分为两个阶段:分段舾装和船上舾装,即开展预舾装。 现代造船又历经以下阶段: 3、由于成组技术的引进,船体实行分道建造;舾装分为三个阶段: 单元舾装、分段舾装和船上舾装,即开展区域舾装。 4、由于船体建造和舾装、涂装相互结合组织,实现“壳舾涂一体化总装造船”。 5、随着造船技术的不断发展,精益造船、标准造船、数字造船、绿色造船将成为船厂的努力方向。 目前国内主要船厂一般处于三级向四级过渡阶段;国内先进船厂已达到四级水平;外高桥船厂、建设中的江南长兴岛造船基地明确提出将精益造船、标准造船、数字造船、绿色造船作为发展目标。 二、现代造船生产管理模式的特征 1、船体分道建造法。根据成组技术“族制造”的原理制造船体零件、部件和分

段,按工艺流程组建生产线。 2、抛弃了舾装是船体建造后续作业这一旧概念,以精确划分的区域和阶段(单元舾装、分段舾装和船上舾装)控制舾装。 3、实行“管件族制造”,以有效手段制造多品种、小批量产品,获得生产线生产效益。 4、采用产品导向型工程分解。把船舶划分为不同级别的中间产品,并协调的组织分道生产和集成。 三、船舶建造工艺流程 现代造船工艺流程如下简图: 船舶建造工艺流程层次上的划分依据为: 1、生产大节点:开工——上船台(铺底)——下水(出坞)——航海试验——完工交船 生产大节点在工艺流程中是某工艺阶段的开工期(或上一个节点的完工期),工艺阶段一般说是两个节点间的施工期。生产大节点的期限是编制和执行生产计划的基点,框定了船舶建造各工艺阶段的节拍和生产周期;从经营工作看,节点的完成日也是船东向船厂分期付款的交接日。 2、工艺阶段:钢材予处理——号料加工——零、部件装配——分段装焊——船台装焊(合拢)——拉线镗孔——船舶下水——发电机动车——主机动车——系泊试验——航海试验——完工交船 3、以上工艺阶段还可以进一步进行分解。 4、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工艺阶段是按船舶建造形象进度划分的,现代造船工艺流程是并行工程,即船体建造与舾装作业是并行分道组织,涂装作业安排在分道生

船舶建造工艺

船体建造工艺课外习题集 何志标张远双编 班级: 学号: 姓名: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2004年3月1日

1、什么是船体放样?船体放样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叙述用铅锤法作船体基线的工艺过程,要求画出示意简图。 3、叙述在三向光顺的船体型线图的基础上求取光顺的肋骨型线的方法、步骤。 4、图1为某船船首部分的型线图。 (1)求出图中A、B、C、D各点在另外两个投影图上的投影; (2)已知曲线EE在半宽水线图上的投影,试求出其在另外两个投影图上的投影;(3)已知40﹟肋骨位置,在横剖线图上画出40﹟肋骨线。 图1

5、已知某实体长为120mm,图2是按1:1的比例绘制的该实体的横剖线图,请画出其 半宽水线图和纵剖线图,并且在纵剖线图上画出斜剖线,检验型线图是否光顺。 图2

6、已知某船的型宽B=2000mm,梁拱高H=100mm,请选择适当的方法作出其抛物线形 梁拱曲线,用1:10绘制。 7、图3为某船首部甲板边线在纵剖线图上的投影,试用上题的梁拱曲线完成该船首部 甲板边线 5 6 7 8 9 10 图3 8、已知某船主轴中心线在船体中纵剖面上,且与基线平行,其轴线在横剖线图上的投 影如图4所示。设计给出的轴壳半径为R4,轴壳从#9肋骨开始突出,试根据给定的肋距和肋骨型线进行轴壳板的放样。 图4

9、船体纵向结构线放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纵向结构线放样? 10、图5表示了外板纵缝线排列的两种方案,请指出哪一种方案好,为什么? 图5 图7

13、一端连接方管、另一端连接圆管的上方下圆过渡接头的形体表面由四个曲面和四个 请作出其展开图。

造船工艺的主要流程介绍

造船工艺的主要流程介绍 本讲座从管理者的角度,按照“壳舾涂一体化总装造船”现代造船管理模式的要求,结合我国船厂的探索实践,介绍船舶建造在各工艺阶段的组织方式、应注意的问题,同时提供对施工状态的评价标准。 一、造船生产管理模式的演变由焊接代替铆接建造钢质船,造船生产经历了从传统造船向现代造船的演变,主要推动力是造船技术的发展。传统造船分两个阶段:1、常规的船体建造和舾装阶段。在固定的造船设施按照先安装龙骨系统、再安装肋骨框、最后装配外板系统等。 2.由于焊接技术的引进,船体实行分段建造;舾装分为两个阶段:分段舾装和船上舾装,即开展予舾装。 现代造船又历经以下阶段:3、由于成组技术的引进,船体实行分道建造;舾装分为三个阶段:单元舾装、分段舾装和船上舾装,即开展区域舾装。 4、由于船体建造和舾装、涂装相互结合组织,实现“壳舾涂一体化总装造船”。

5、随着造船技术的不断发展,精益造船、标准造船、数字造船、绿色造船将成为船厂的努力方向。 目前国内主要船厂一般处于三级向四级过渡阶段;国内先进船厂已达到四级水平;外高桥船厂、建设中的江南长兴岛造船基地明确提出将精益造船、标准造船、数字造船、绿色造船作为发展目标。 二、现代造船生产管理模式的特征 1、船体分道建造法。根据成组技术“族制造”的原理制造船体零件、部件和分段,按工艺流程组建生产线。 2、抛弃了舾装是船体建造后续作业这一旧概念,以精确划分的区域和阶段(单元舾装、分段舾装和船上舾装)控制舾装。 3、实行“管件族制造”,以有效手段制造多品种、小批量产品,获得生产线生产效益。 4、采用产品导向型工程分解。把船舶划分为不同级别的中

船体整体建造施工工艺设计

船体整体建造施工工艺 A、船体建造程序 一、准备工作: 1、清理打扫水泥船台; 2、船台中心部位涂带状红漆; 3、用激光经纬仪在红漆带上打(画)出中心线并作为永久标记; 4、同时测量并计算出该船台实际倾斜度。 二、排墩 1、在中心线位置排放中心墩; 2、确定墩位前后倾斜度(一般不超过7/1000); 3、墩距不超过2m; 4、确定艏艉中心线,做上记号及标杆,以便以后测量船的直线度,测定轴中心的正确度,即舵筒中心的正确度用; 5、做好中心各墩的高度。 三、样台及放样 样台可用角铁上铺铁板,也可直接铺放在平整地面上,拼好并到好油漆,按型值放样,放样必须准确,否则装配合会有难度。 四、下料 在船台墩排好,材料进场后,底板以下构件及扶强材开始下料,如实肋板、水密补板、边纵桁、舭肘桁等,下料样板尺寸要准,划线明确准确,切割力求光顺、平整、无毛刺,较长平直部位,尽量用半自动机切割,并归堆待用。做好记录。

五、上K桁板 在中心墩排好,测量倾斜度后开始上K桁板,船中先上向首、尾铺开,在上K珩板时,板的对接缝不要在墩子上,K桁板对接缝采用刨边机或半自动切割开坡口后焊前打磨,并要用507焊条。也要注意对接外板缝不能在舱壁或肋部位,最佳位置在距舱壁或肋骨100—150mm以。 在装K桁板同时,着手下双层底的构件,如实肋板、纵桁材,节点肘板,支撑,衬板等。 在装K桁板同时,未装肋板之前,把船肿两边底板A、B、C行板,预先在船台到位,并纵向拼好板缝用自动焊焊好(横向不要焊),此时拍片检查施焊情况。拼板时焊缝两端安装好引、熄弧极。 六、上纵珩,划K板上的中纵桁安装线 K板安装完成后,可上中纵桁,中纵桁下料后,四边坡口,打磨(自动割刀开坡口),用507拼装,与K板必须垂直并固定。 在上主龙筋前除划好主龙筋安装线外,还需划好肋位线,在划肋位线时,一般每道肋位放大1mm~1.5mm,防止焊接收缩面造成船总长缩短。 上中纵桁,按K桁板上的肋距线划肋位线垂直线,K桁斑上肋位线与主龙筋肋位线都是从船中向艏艉进行。 在主龙筋上划肋位线,划线时要与K桁板垂直,并测量是否与K 板纵向倾斜度相同,是否倾斜度不超过7/1000。 七、安装肘板、肋板,旁桁材底板以下构件及扶强材

船体设计实习报告.docx

船体设计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通过实践环节,学习本专业生产技术及关键技术等方面的实际知识,加深对所学基本理论与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理论与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船厂设计公司负责船体套料设计。负责公司的产品船体设计、研发工作。积极配合其他设计专业,不断创新和优化设计方案,确保设计成果可靠、完整、准确。了解和掌握国际国内船体设计发展状况,收集和整理有关信息整理负责船体设计的送审工作、配合其它岗位工作。 实习内容及过程:实习对于我们学习船舶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我们可以在造船厂和修船厂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月,我来到,那里也拥有我国造船企业的大型基地,有很多的大型造船厂、修船厂,为我们实习提供了很方便的场所。通过时间的锻炼,我们进行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进厂到现场实地参观学习,学到了很多有用的造船知识、理论,看到了我国最先进的造船工艺流程和造船方法,也看到了修船业的施工现场操作,亲身体会到我国造船行业和修船行业的蓬勃发展。 实习总结及体会: 船舶工程极为复杂,它由船体工程和舾装工程两部分组成,具有作业面广、工作量大、工种多、安装复杂、设计和建造周期长等特点。如何高质量、高效率、短周期、确保安全地建造船舶是造船工作者长期以来一贯追求的目标。 船舶生产设计(以下简称生产设计)从广义上来说,就是从施工的立场出发,通过设计的形式,考虑高质量、高效率、短周期,并确保安全地解决怎样造船与怎样合理组织造船生产的一种没计。通俗地讲,就是把工人在现场施工中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在设计阶段由技术人员来解决的一种设计。 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我国船舶设计通常划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设计四个阶段。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随着建造出口船舶设计的需要以及造船上艺的发展,生产设计已被认为是船舶设计的组成部分。现在的船舶设计可分为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和生产设计三个阶段。 船体套料是船体设计制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套料过程是船体数据管理的集中体现,直接影响船体制造的钢材利用率,关系着造船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套料数据管理系统的开发,实现了船体套料工作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原材料消耗,缩短了设计周期。本次实习对于总结产品数据管理技术,反思船舶发展现状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实地调研,我分析了当前船体套料流程和存在的问题,针对船体套料自动化的发展要求。现

船舶生产设计

?现代船舶设计可分为:初步设计(合同设计),详细设计,和生产设计三阶段 ?初步设计与详细设计是解决造什么样的船的问题.生产设计则是解决怎样造船和怎样合理组织造船生产的问题。 ?生产设计特点:1生产设计要解决的是“怎样造船”的问题2生产设计将涉及,工艺,管理融为一体3生产设计必将涉及整个生产体系4生产设计将通过事前准备工作而贯穿整个船舶设计过程的始终5生产设计的过程是在图面上“模拟造船”的过程6生产设计的工作图表式现场生产的唯一依据。 生产设计的基本内容:生产设计的事前准备工作、生产设计图纸和管理表的绘制。 ?生产设计包括两部分内容:船体生产设计和舾装生产设计 ?舾装生产设计又分为:船装,机装,和电装生产设计.船装又可分为内装,外装,管装和涂装.内装是以居住舱室为主的室内舾装设计,外装指舱室外全船各层甲板的舾装设计,又称甲板舾装,管装是指除机舱以外的全船性管系舾装,涂装是指全船的除锈处理与涂料涂装设计,包括原材料的预处理 ?生产设计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生产技术准备,计划准备和工程控制准备三项工作 ?原则工艺说明书与船舶建造方针书的区别:1前者在推行生产设计前编制的综合性造船工艺文件后者是在推行生产设计之后编制的2,前者是由船厂设计部门或者是船体车间,在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的同时或之后(在施工设计阶段),从整个船厂,船舶产品的角度,以船体为中心和重点,后者是以船体和舾装为中心和重点 ?船舶建造方针书是以船体为基础,以舾装为中心,以现代化造船技术为主导 ?建造方针书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两部分:一为合同概要,主要技术参数和主要无量,基本方针和部门方针二为附图,附表和综合协调。 ?分段划分的原则:1吊车最大起重原则2原材料最佳利用原则3均衡组织生产原则4船体结构强度合理性原则5施工工艺合理性原则6安全施工原则7扩大分段舾装原则。?船台建造法分为:1塔式建造法2环形总段建造法3岛式建造法4一条半建造法5两段建造法6一线两点建造法。 ?造船网络是网络计划技术在造船工程中的应用,他表示整个造船生产过程各工序之间的先后顺序,衔接关系和作业时间,用以组织造船生产,控制尽可能缩短造船周期。 ?网络图优化和调整:增加劳动力,实行多班制,延长作业时间,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日程计划表:1船厂建造计划线表(在船厂所有船的日程进度)2综合日程表(反应一条船建造总计划)3主日程表(也是一条船,作为各车间进行生产活动的直接依据,包括船台吊装主日程表,船体舾装主日程表和平台周期表)4月计划表(各工作部门生产的依据,某个车间,班组,场地一个月所要做的具体工作的开工日期及完工日期)。 ?分段建造方法:1按基准面:正造法,反造法,卧造法,侧造法2按装配顺序:分离法,放射法,插入法,框架法 ?胎架形式有:平面胎架,曲面胎架(包括斜切胎架),活络胎架 ?生产设计的计划准备包括确定船舶建造的顺序计划,负荷计划和日程计划 ?负荷计划即工程量的测算计划,也就是船厂所具有的生产能力和预想的工作量之间的对比.它主要由船厂生产负荷计划,各阶段负荷计划和分段负荷计划三部分组成, ?船厂生产负荷计划是在订货计划阶段编制的负荷计划,是在生产技术准备中确定建造法时进行编制的, ?日程计划是从船体完工交船日期倒推到加工开始和钢材到厂交货日期为止 ?船厂建造计划线表反映加工开始,分段制造,上船台,下水和交船 ?所谓船体零件是指经号料,加工后可供装配的船体构件.船体部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船体零件装焊成的船体构件.组合件是指零件和部件或者是部件与部件装焊成的船体

(完整版)建造船舶船体焊接工艺

建造船舶船体焊接工艺 一、总则: 1、要求施工者严格按照《焊接规格表》进行施工; 2、船体艏艉外板的对接缝(非自动焊拼板部分)应先焊横向焊缝,后焊纵向焊缝; 3、在建造过程中,先焊对接焊缝,后焊角焊缝; 4、整体建造部分和箱体分段等应从结构的中央向左右和前后逐格对称的进行焊接,由双数 焊工对称施焊; 5、凡超过1m以上的收缩变形量大的长焊缝,应采用分段退焊法或分中分段退焊进行焊接 缝; 6、在焊接过程中,先焊收缩变形量大的焊缝,再焊变形量小的焊缝; 7、边箱分段、内底分段、甲板分段、艏艉分段分层建造,在合拢口两边应留出200~300mm 的外板缝暂不接焊,以利合拢时装配对接,且肋骨、舱壁及平台板等结构靠近合拢口一 边的角焊缝也暂不焊接,等合拢缝焊完后再焊; 8、靠舷侧的内底边板与纵骨、底外板与纵骨至少要留一条纵骨暂不焊接,避免自由边波浪 变形太大,不利于边箱合拢; 9、二层底分段艏艉分段大合拢,边箱分段合拢的对接缝要用低氢型(碱性)焊条或用相同 级别的711、712的CO2焊丝对称焊接,一次性连续焊完; 10、构件、分段、分片等部件各自完工后要自检、互检、报检,把缺陷修补完毕,把合格品 送下一道工序组装,没有拿到合格单的部件不能放到下一道工序组装。 二、焊接材料使用范围的规定 (一)焊接下列船体结构和部件应采用低氢型焊条(碱性焊条)或相同级别的711、712系列的CO2焊丝。 1、船体环型对接焊缝,中桁材对接缝,合拢口处骨材对接焊缝; 2、主机座及其相连接的构件; 3、艏柱、艉柱、艉轴管、美人架等; 4、桅杆座及腹板、带缆桩、导缆孔、锚机座、链闸及其座板等; 5、艉拖沙与外板结构等; 6、上下舵杆与法兰,舵杆套管与船体结构之间的连接。 (二)普通钢结构的焊接用酸性E4303焊条焊接或JM-56系列CO2焊丝焊接; (三)埋弧自动拼板,板厚≥8mm,用Ф4.0mm焊丝焊接,板厚5~8mm,用Ф3.2mm焊

船舶虚拟建造系统

船舶虚拟建造系统 陆畅李勇 (中船重工第714所数字化造船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85) 摘要制造仿真是基于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先进制造技术,是数字化制造的具体体现。船舶虚拟建造系统以船舶的数字模型为核心,在计算机上模拟和评估船舶的建造过程。本文根据我国船舶建造工业的特点,探讨了船舶虚拟建造系统的功能及相应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船舶,虚拟制造,仿真 1 虚拟制造的概念及应用 虚拟制造是实际制造过程在计算机上的映射,即采用计算机仿真与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性能计算机和高速网络的支持下,在计算机上群组协同工作,实现产品设计、工艺规划、加工制造、性能分析、质量检验,以及企业各级过程的管理与控制等产品制造的本质过程,以增强制造过程各级的决策与控制能力。 虚拟制造技术在世界各国制造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比较有影响的有波音777的设计和制造。在船舶建造方面,美国新一代两栖船坞运输舰LPD17,以及正在研制中的驱逐舰DDG1000和航母CVN78都采用了虚拟制造技术。国内造船工业也积极从事船舶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上海交通大学成立了船舶制造仿真研究室,专门从事船舶制造仿真技术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中船重工武昌造船厂多年前引进了大型船舶设计制造集成软件CADDS5,目前已基本实现了船舶的三维生产设计,该厂在船舶建造工艺仿真与验证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目前国内相关文献资料来看,目前很多单位在理论上研究较多,尚未开发出相应的船舶建造全过程的仿真系统。 2 船舶建造的特点 船舶工业是一项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产业。船舶产品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系统,而且大多是少量或单件生产的产品,每艘船都由数以千计甚至上万件的零部件和中间产品,通过离散的但相互联系的各种过程建造而成。 船舶生产周期较长,一般是几个月甚至几年。船舶建造所需的各种零部件通常由许多船舶配套生产商提供,因此船舶的建造与许多企业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任何环节的脱节都有可能导致船舶建造进程的延期。 3 船舶虚拟建造的意义 制造仿真强调在实际投入原材料于产品实现过程之前,完成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的相关分析,以确保制造过程实施的可行性。制造仿真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产品设计、过程设计、工艺规划、生产规划、以及车间控制中的决策与控制水平。进行船舶建造过程的仿真和分析,在船舶设计阶段就模拟出船舶建造的整个过程,能够及早发现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减少建造过程中设计方案的更改,减少建造过程中的延期,合理的规划建造过程,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设备和劳动力的使用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另外,在新技术、新设备采用之前,利用船舶虚拟建造系统模拟出采用这些新技术、新设备后的船舶建造过程,并对建造过程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采用或如何合理应用这些新技术和新设备。 4 船舶虚拟建造系统的功能 船舶虚拟建造系统是实现对船舶建造过程中的人、组织管理、物流、信息流、能量流进行全面的仿真,支持车间和生产线的布置与运行控制、产品实现过程仿真等。船舶虚拟建造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建造工艺规划、建造过程演示和建造过程评估等。 4.1 建造工艺规划 建造工艺规划是进行虚拟建造仿真的首要工作,在具体工艺环节仿真验证的基础上,通过对船舶建造过程的深入分析,建立整体建造过程的流程模型,确定建造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时间节点及所需的资源和设备。 建造工艺规划主要包括: 1)船厂车间的布局,生产设备的布置,人力资源的分配; 2)建造流程的规划; 3)物流控制仿真; 264

现代船舶建造工艺流程-壳舾涂一体化造船模式

现代船舶建造工艺流程 根据现代造船“壳舾涂一体化总装造船”模式,船舶生产经历了传统造船到现代造船的过渡,因为技术的发展和日新月异的创造力与技术革新突破,才达到了目前的造船情况。 传统造船分为两个阶段:1是常规船体建造和舾装阶段,先装龙骨系统,再装肋骨系统,最后装外板系统;2是分段建造,舾装分为2个阶段,分段舾装和船上舾装。 现代造船则由于成组技术的引入,船体实行分道建造,舾装分为3个阶段,单元舾装、分段舾装、船上舾装。由船体建造、舾装、涂装结合工作组成了所谓的“壳舾涂一体化总装造船”。当前造船行业正向着数字造船和绿色造船的方向努力。 一、船舶建造工艺流程层次上的划分为: 1、生产大节点:开工——入坞(上船台搭载)——下水(出坞)——试航——交船 生产大节点在工艺流程中是某工艺阶段的开工期(或上一个节点的完工期),工艺阶段一般说是两个节点间的施工期。生产大节点的期限是编制和执行生产计划的基点,框定了船舶建造各工艺阶段的节拍和生产周期;节点的完成日也是船东向船厂分期付款的交割日。 2、工艺阶段:钢材预处理——号料加工——零、部件装配——分段装焊——坞内装焊(合拢)——拉线镗孔——船舶下水——发电机动车——主机动车——系泊试验——试航试验——交船 3、以上工艺阶段还可以进一步进行分解。 4、是以上工艺阶段是按船舶建造形象进度划分的,造船工艺流程是并行工程,即船体建造与舾装作业是并行分道组织,涂装作业安排在分道生产线的两个小阶段之间,船体与舾装分道生产线在各阶段接续地汇入壳舾涂一体化生产流程。 二、船舶建造的前期策划 船舶设计建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开工前船厂必须组织前期策划,一是要扫清技术障碍;二是要解决施工难点。 1、参透“技术说明书”(设计规格书)。 技术说明书是船东提出并经双方技术谈判,以相应国际规范及公约为约束的船舶设计建造的技术要求。船厂在新船型特别是高附加值船舶的承接中必须慎重对待:必须搞清重要设备运行的采用标准情况、关键技术的工艺条件要求,特别是要排查出技术说明书中暗藏的技术障碍(不排除某些船东存有恶意意图); 2、对设计工作的组织。 船舶设计工作分三阶段组织进行——初步设计、详细设计、生产设计。初步设计:是从收到船东技术任务书或询价开始,进行船舶总体方案的设计。提供出设计规格说明书、总布置图、舯剖面图、机舱布置图、主要设备厂商表等。详细设计:在初步设计基础上,通过对各个具体技术专业项目,进行系统原理设计计算,绘制关键图纸,解决设计中的技术问题,最终确定船舶全部技术性能、船体结构、重要材料设备选型和订货要求等。 生产设计:是在详细设计送审图完成基础上,按工艺阶段、施工区域和组装单元,绘制记入各种工艺技术指示和各种管理数据的工作图、管理表以及提供生产信息文件的设计。

船舶生产设计复习要点

船舶生产设计复习要点 1.船舶生产设计:从广义上来说就是从施工的立场出发,通过设计的形式,考虑高质量、高效率、短周期、并确保安全地解决怎样造船与合理组织造船生产的一种设计。2:50 年代到70 年代船舶设计通常划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设计;现在的船舶设计分为:初步设计、详细设计、生产设计。 3:按工程内容分生产设计包括两个部分:船体生产设计、舾装生产设计(船装、机装、电装生产设计) 4:船体生产设计负责从船体放样开始到加工、装配、船体总装等船体结构施工的一切设计工作,包括型线放样、结构放样、绘制工作图和管理表。 5:船体生产设计工作图表主要有:钢材套料切割图、部件图及零件表、分段图及零件表、船台工作图、分段重量重心表、脚手架作业图、吊环布置图。 6:如果打破专业的界限,从生产设计的顺序或阶段来划分,生产设计基本内容:一是生产设计的事前准备、二是生产设计图纸和管理表的绘制。 7:生产设计的事前准备:生产设计技术准备、计划准备、工程控制准备。 8:管理表:指设绘生产设计工作图过程中所提供的关于工艺流程、材料、设备、半成品的配套、成本控制、工时、物量负荷的平衡和生产日程计划控制等方面工作所需的图表。 9:造船原则工艺说明书:一般是由船厂设计部门或船体车间,在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的同时或之后(在施工设计阶段),从整个船厂和船舶产品的特点,以船体为中心和重点,编制的一份造船工艺综合技术文件。 内容: 1)概述。说明船舶的主要尺度、用途、船体结构特征等; 2)介绍船体主要材料及技术要求; 3) 确定造船方法(是分段建造,还是整体散装等),介绍船体分段的划分情况并作

57000吨散装货船船体建造工艺设计

57000吨散装货船船体建造工艺设计 57000吨级N226散装货船 船体建筑工艺设计 姓名: 学号: 2010年06月11日 前言 造船生产设计是从施工立场动身,通过设计形式,考虑高质量、高效率、短周期、并确保安全、合理组织造船生产的一种设计,它要紧统筹和指导和谐本船从设计开始至交船期间船舶建筑各环节的有关工作。民船的船舶设计过程通常分为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和生产设计。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的大部分工作差不多上由科研院所来完成的,而生产设计一样差不多上由新船的建筑单位来完成。由于各单位的建筑场地、加工设备以及起重能力的不同,即使是同一船舶,不同的建筑单位,它的生产设计也是有所不同的。本讲明书是以广东中远船务有限公司为新船的建筑单位,来阐述船舶生产设计的整个过程。 第一,对新建船舶(即TOXOTIS (特凯迪斯) N226 57000吨级散货船)以及公司的具体情形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新船的船台建筑方案、船体的分

段划分及分段装配原则工艺。本讲明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广东中远船务有限公司设计所及造船分厂的关心和支持,在此深表谢意。 限于本人的知识水平,本讲明书中的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恳请各位老师批判指正。 摘要 本文要紧针对TOXOTIS (特凯迪斯) N226 57000T级散装货船船体生产设计进行论述,从前期船厂生产能力和本船结构形式入手,分不对船舶的分段划分、船体分段的下料、装配顺序、焊接工艺、船体分段的总装过程进行了分析和叙述,提出了有效并适合船厂生产能力的装配、焊接工艺方案,为以后同类船舶的制造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 散装货轮;分段;制作工艺 Bulk carrier;Block;Fabrication technics 目录 广东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生产条件简介 (3) 概述 (4) 分段制造要领 (16)

船体生产设计流程图

船体生产设计流程图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船体生产设计流程图》的内容,具体内容:从近十年中国船舶制造业占世界造船市场份额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船舶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上所占的比重正在明显上升,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造船中心之一。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给大家作为参考,... 从近十年中国船舶制造业占世界造船市场份额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船舶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上所占的比重正在明显上升,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造船中心之一。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船舶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由大到强 据船舶工业协会有关专家介绍,今年以来全球船舶市场需求出现较大变化。从船型看,集装箱船成交量持续上升,其中大型、超大型集装箱船的订造量增长更为迅猛;特种船、海洋工程装备的订造量大幅攀升。全球新船订单的争夺已经呈现出技术、品牌和质量的竞争。 优化提升 "我国要向造船强国目标奋进,不仅要振兴更要调整。"中国船舶工业协会副会长于世春指出,高技术、高附加值、节能环保型船舶已经逐渐成为船东首选,这正是我国调整的方向。 根据《2013-2017年中国船舶制造行业市场需求预测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

分析报告》数据显示,中船重工近年累计承接18万吨好望角型散货船69艘, 30万吨超大型油船69艘。中船集团则向市场推出了7.6万—32万吨系列原油船,1400—8530箱集装箱船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船型。同时,两大集团都已经具备了1.35万箱超大型集装箱船的设计建造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我们在不断向高端进军,日韩企业并没有停下脚步,其高端船舶的技术优势仍然明显。孙波认为,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船型,不仅要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也要求船舶企业全面转变管理方式,发展与之匹配的现代造船模式。中船重工在"十二五"期间将不再搞大的产能投入,而要着力提升"软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精细化管理能力,把产能充分发挥出来,以"精"取胜。 国际新标准 船舶航行过程中,为了调节平衡和吃水深度,都需要在船舱内导入压载水。压载水排放过程中携带的有害水生物会破坏接受水域的生态平衡。为了控制这一问题,国际海事组织通过了《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公约》,要求各类远洋船舶不得晚于2017年安装压载水处理系统,使压载水达到排放标准。 一旦公约生效,若我国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关技术和产品,必然要受国外技术和产品的制约。而青岛双瑞研发成功的压载水处理系统,意味着我国能够凭借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国外在同一起跑线开展竞争。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我国船舶行业要适应国际造船新标准,建立先进造船模式。只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就无法绕开新标准。吃透国际标准、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江苏科技大学研究生部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二OO七年三月二十一日

目录 一江苏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1) 二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方向和课程设置………………… 1.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2.结构工程……………………………………………………………………………… 3.流体力学……………………………………………………………………………… 4.工程力学………………………………………………………………………………三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研究生课程目录汇总表……………………………………四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注:每门课程所在页数参见第页研究生课程目录汇总表)

江苏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江科大校研〔2006〕143号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以适应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对各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和教育部教研〔2000〕1号文以及江苏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现对我校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硕士生)培养方案修订如下: 一、培养目标 我校硕士生培养的总体要求是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以“夯实理论基础,强化综合素质,提高专业技能”为基本出发点,以科学技术研究能力培养为中心,突出硕士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形成我校高层次人才培养特色。具体要求为: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作风。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应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运用该门外国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 3.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 我校硕士生实行学分制,在校学习期限一般为二年半,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其余为学位论文工作时间,在籍年限累计不超过6年(从入学至毕业)。为保证培养质量,硕士生在校攻读时间最短不得少于一年半。 三、课程设置 我校硕士生课程分为A、B、C、D、E五类课程,其中A类为公共学位课,B类为专业基础学位课,C类为专业学位课,D类为专业选修课,E类为公共选修课,另对跨学科录取或以同等学力资格考取的硕士生规定补修课程。除此之外,所有硕士生还需完成文献检索、文献阅读、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和学术活动等必

项目一 制定船舶建造方针

船体生产设计2013年2月22日

项目一 授课班级:11311~11314 授课课题:项目一. 制定船舶建造方针 1、训练项目 根据给定的船舶详细设计的图纸熟读图纸并分析确定该船的建造方法及方针。 在本学期中,将采用大连STX船厂的一套生产设计图纸作为范例进行教学。 训练亚项目 1.1熟读图纸 1.2分段划分 1.3施工要领的编制 1.4编制船舶建造方针书 2、能力目标 1.1能够根据给定的船体详细设计图纸熟读图纸,具备读图能力。 1.2能够根据船舶结构特点与重量分布,进行船体的分段划分 1.3能够根据前面分段划分图,确定每个分段建造的方法及其施工的要领 1.4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在分段划分图及施工要领书的基础上编制出给定船舶建造方针书。 3、支撑知识 1.1船体结构构成与船体制图原理方法、步骤,船舶重量估算方法。 1.2船体分段划分的原理与方法 1.3船体建造工艺方法 1.4船舶建造方针书编制的原理与方法 4、训练方式 1.1给各组发放一套船体详细设计图纸,让学生仔细阅读图纸,并分析船舶结构特点,给定某厂的条件及该船厂所采用的估算办法估算出该船钢材重量。 1.2各组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分段的划分。给定某厂的条件,了解该船厂所采用的分段划分办法,确定分段接缝的位置、余量的位置及大小,绘制分段划分图 1.3组内分工,分别分析各个分段的特点,编制各个分段施工要领并汇总,然后老师讲解,学生修改提交施工要领书。 1.4每个组分别开展分析讨论,初步确定给定船舶的建造方针,老师进行讲解、演示,最后确定船舶建造方针5、项目成果 1.1提供船舶结构分析报告、重量估算表 1.2分段划分图 1.3施工要领书 1.4船舶建造方针书 6、教学组织 1.1 2学时 1.2 4学时 1.3 4学时 1.4 2学时 7、教具、挂图、参考书: 造船生产设计黄广茂主编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造船生产设计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船舶生产设计指导组编国防工业出版社

船舶建造工艺

第一章造船工程概论 1.船舶建造工艺的任务 (1)根据现有技术条件,为造船生产制订优良的工艺方案和工艺方法,以缩短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质量和改善生产条件。 (2)大力研究开发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提高造船工艺水平,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船舶建造的内容 (1)船体建造:船体号料、船体构件加工、中间产品制造、船台总装 (2)舾装工程:主船体和上层建筑以外的机电装置、营运设备、生活设施、各种属具和舱室装饰等。 (3)涂装作业:在船体内外表面和舾装件上,按照技术要求进行除锈和涂敷各种涂料,使金属表面与腐蚀介质隔开,达到防腐蚀处理的目的。 3.船舶制造流程:准备工作,零件加工,中间产品制造,船舶总装,船舶下水,船舶试验,交船与验收 4.造船作业任务分解:将船舶建造这一工程项目划分为若干子项目的工作。 (1)系统导向型任务分解:对船舶按功能系统分解任务。 (2)中间产品导向型任务分解:将最终产品分解为若干中间产品的分类方法称为中间产品导向型任务分解。(成组技术原理、生产作业分类、中间产品特征分类) 5.造船模式的内涵和演变:造船技术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五个有代表性的造船模式 6.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CALS 7.造船生产准备工作内容:设计准备,工艺和计划准备,材料与设备,工厂设施,人员准备(1)设计准备:初步设计(意向书及技术附件、造船合同及附件),详细设计,生产设计(2)工艺和计划准备:工艺准备(准备阶段、加工制作阶段、中间产品组装阶段、船舶总装和船内舾装阶段、船舶下水阶段、码头舾装阶段、船舶试验与交船阶段)、计划准备 第二章船体放样与号料 1.船体放样 定义:即将图纸上以一定缩尺比例绘制的设计图,放大成1:1的实尺图样(或1:10、1:5的比例图样),作为船体构件下料、加工的依据。 目的:设计图放大,将设计图上因比例限制而隐匿的型值误差和曲线(面)不光顺因素予以消除,对型线进行光顺。补充进设计图中尚未完全表示出的内容,并依据放大、光顺的图样求取船体构件的真实形状和几何尺寸。 方法:手工放样:实尺放样(1:1)、比例放样(1:5或1:10)、数学放样(用数学方程定义船体型线或船体型面,建立数学模型,借助计算机完成船体放样) 内容:理论型线放样、肋骨型线放样、船体结构线放样、船体构件展开和提供后续工序所需材料。 2、船体构件号料:依据放样提供的构件样板、草图、样杆和数据,在平直的钢板和型材上划出构件的切割线及加工线等,并在材料上合理地排列各构件图样,以求省料省工的工艺过程。 3、理论型线放样:放样格子线、绘制三个投影面的外轮廓线、绘制三组型线(作横剖线图上的各横剖线、作半宽图上的各水线、作纵剖线图上的各纵剖线) 4、型线光顺: 要求:保持投影一致性,其型值误差不大于±2mm。所有的型线必须都是光顺的。型线修改光顺后,各点型值应尽量接近原设计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