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论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李晓丽

摘要: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在不断推进,经济建设进入了深水区。在国内矛盾凸显,经济矛盾不断激化的环境下,众多的中国经济学家不得不追本溯源,从源头着手,查找问题,对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提出各自的看法。不少学者又开始重心审视起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作为18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奠基人,第一次把以前的经济知识归结为一个统一、完整的体系并加以丰富和发展,为自那以后的经济学界做出表率,为以后的经济学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从古典经济学着手,分析古典经济学的内涵,总结亚当·斯密古典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及其不足之处,最后分析其理论对国内、国外的影响。

关键字:亚当·斯密,古典经济学,对后世的影响

一、导言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在不断推进,经济建设进入了深水区。在国内矛盾凸显,经济矛盾不断激化的环境下,众多的中国经济学家不得不追本溯源,从源头着手,查找问题,对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提出各自的看法。然而,对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到底是宏观调控多一点,还是市场自主调节多一点成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焦点之一。面对这一争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在2010年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暨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颁奖典礼上,大声呼吁经济学家要回到经济学的基本问题,重新解读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不要再相信凯恩斯主义的那些政策。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学者又开始重心审视起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

二、古典经济学的内涵

古典经济是经济史学家们根据时间与观点对经济学说史一个固定时代的划分。古典经济学又称古典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是指大约从1750——1875年这一段政治经济学创立时期内的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外的所有的政治经济学。其起源以大卫·休漠(David Hume)的有关著作出版(1752年)为标志,以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出版(1776年)为奠基。后来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于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不可否认的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结构对后来的经济学家发生了深远影响。古典政治经济学受到过度地膜拜,似乎发展成为了许多后世经济学理论框架的起点和基准线。著名古典经济学家史密斯(Smith),理查德(Richard),马尔萨斯(Malthus),米尔(M ilk)甚至包括马克思(Mark)和凯恩斯(Keynes)撰写的传世之作为当时社会的经济过程描绘了第一幅蓝图。经济学理论自此不断发展,现今流派纷呈,不过,古典经济学却已经构成现代经济学理论趋同化的理论起点。

三、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主要内容

亚当·斯密是18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奠基人。要想分析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观点,我们不得不从他的著作说起。在斯密短暂的一生中,其著作产出并不丰盈,仅真正出版过两本书,即《道德情操论》和《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又称《国富论》)两部著作。虽然后人在斯密去世后又出版了《哲学问题论集》(1793)和《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的讲演》等书,但书中观点都只是其理论代表中的冰山一角。斯密的经济学观点主要体现在《国富

论》当中。在经济学说史上,《国富论》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划时代巨著,它把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后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既是古典派的又是庸俗派的各学说的启发点。是各派经济学说的起点。《国富论》的基本思想是经济自由。全书以国民财富为研究对象,以发展生产力、增加国民财富为主线,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资本主义社会三个阶级的三种收入理论为核心,系统论述了政治经济学的各个范畴,几乎包含了经济科学的各方面内容。主要观点如下所述:

(一)分工、交换和货币理论

1.分工理论

斯密结合其所处时代的生产特点,系统地说明了分工。他把劳动生产率看做财富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并认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最终是由分工引起的。斯密还考察了工场手工业内部分工和社会分工。认为两种分工具有同样作用,都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他们之间的区别只是观察者主观认识上的区别。斯密还分析了分工对工人的不利影响。认为分工唯一不利的结果是使工人终生从事一种简单操作,没有机会发挥才智,是他们边的愚钝无知,所以分工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

2.交换理论

他认为交换是产身分工的原因,分工是交换的结果。人生来就有利己心和交换倾向,在交换过程中,如果一个人专门从事某一种工作所取得的好处,要比自己包揽一切工作取得的好处多,于是就专门从事某一种工作,从而形成了分工。分工程度也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斯密强调交换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交通的发展对分工有促进作用,这在当时是一种创见,具有进步意义。

3.货币理论

他论述了作为交换工具的货币在历史上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它在交换中的作用。他认为货币是在克服物物交换的困难中自发地、客观地产生的。他认为,金属货币本身也是商品,也是劳动的产物,也包含一定的劳动量。货币之所以最终固定在金属上,因为它具有合适的物理属性。斯密探讨了货币的各种职能。在货币各种职能中,斯密认为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主要职能;也探讨了货币的价值尺度,指出:“货币是交易的媒介,又是价值的尺度”。他认为货币的其他职能都是从流通手段中派生出来的。斯密还创造性地探讨了货币流通的规律和纸币流通的规律,赞扬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方便了流通,减少了用。

(二)价值理论

斯密的价值理论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价值理论的最早的系统论述,是其全部经济学说的基础。其价值理论的任务是要解决商品交换所遵循的原则,其基本内容包括价值含义、价值尺度、价值构成和价值规律四个方面。

1.价值含义

斯密从价值一词出发,最先明确地区分了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并提出其概念。他认为价值一词有二个不同的意义,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可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可叫做交换价值。

2.价值尺度

斯密着重研究的是交换价值。斯密指出,①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并认为决定商品价值的是一般社会劳动;②商品价值量是同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成正比;③在一定程度上区分了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认为复杂劳动是倍加的简单劳动。这些为劳动决定价值的理论奠定了基础。

3.价值构成

斯密在研究中发现耗费劳动决定价值和购买劳动决定价值之间存在矛盾,二者量不相等。他认为劳动决定价值论只适用简单商品生产,不适用资本主义社会,故放弃了劳动价值论,转变为收入构成价值论,即商品交换的比例不是由劳动决定,而是有工资、利润、地主三种收入构成。斯密还认为,利润、地租同工资一样,都是商品的生产费用,商品价值就是由生产费用决定,这样他又从三种收入决定价值论发展到生产费用决定价值论。

4.价值规律

斯密认为每个社会和地区的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有一种普通率或平均率,即自然率。他把产品价格分为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他认为,自然价格是中心价格,由于供求关系和竞争的作用,市场价格围绕自然价格上下波动,但市场价格受自然价格的调节而趋向于同自然价格一致。市场价格和自然价格的背离通过资本和劳动的增减可以对生产起到自发的调节作用,使供求相符,并最终是市场价格同自然价格趋向一致。

(三)分配理论

分配理论是斯密全部经济学说的核心。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说史上,斯密第一个正确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分析了三种收入,论述了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式。他从人们的经济地位和取得收入的形式,把国民划分为三大基本阶级:工人阶级、资本家阶级、地主阶级。斯密认为,三个阶级的收入是社会上的基本收入,其他收入如利息等是派生的收入,利润和地租都是对劳动创造的价值的扣除。

1.工资理论

斯密认为,在土地私有和资本积累之前,劳动生产物构成劳动的自然报酬或自然工资;在私有制产生以后,工资只是劳动产品中的一部分了。他还认为工资是劳动创造的商品价值中的第一扣除,然后才是利润和地租。工资既然是劳动的价格,当然有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之分。工资的升降取决于市场上劳动的供求情况。对劳动的需求与国民财富的增长状况密切相关。

2.利润理论

斯密认为,利润是随着资本的出现而产生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特殊的经济范畴。关于利润问题的一大功绩斯密对利润的看法是二重的、自相矛盾的。一方面,从劳动决定价值出发,指出利润是工人创造价值的一部分,是雇主分享的有工人劳动对原材料加工所增加的价值扣除工资后的余额。另一方面,从收入构成价值出发,把“来自运用资本的收入称为利润认为利润是资本的自然报酬,是生产费用的一部分,是商品价值的源泉之一。他认为利润总是同资本量成比例。斯密讲的利润是平均利润。把利息看成是利润的一部分,是派生的收入。

3.地租理论

斯密对地租的研究比较混乱,提出了四种见解:(1)斯密认为,地租是地主凭借土地私有权无偿占有的劳动者创造的那部分收入,是不劳而获的收入;从而进一步认为资本主义地租是为使用土地而支付的价格;此外,他还分析了垄断对地租的作用。(2)从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出发,把地租看作是价值的基本源泉之一,是使用土地的报酬,是地主阶级自然而然的收入。(3)地租是一种垄断价格。(4)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

(四)资本、生产劳动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1.资本理论

斯密把资本看做是使国民财富增加的积极因素之一,他从增加积累、扩大生产的角度,最先系统地考察了资本。他认为资本是用于再生产的那部分“预储资财”,是为取得收入而用于生产的生产资料。他第一次提出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概念,并将资本的范畴扩大到一切经济部门,对考察资本主义再生产中的资本运动有重要意义。他还从价值增殖的角度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本;从资本周转方式不同的角度把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斯密认为资本是扩大社会生产和增加资本主义财富的条件。资本的增加是由于资本家的节俭;资本的减少是由于奢侈与妄为。

2.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

斯密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划分理论同样具有两重性。他认为生产劳动是同资本交换并生产利润的劳动;非生产劳动是同收入交换不生产利润的劳动。这种划分认为:只有为资本家生产利润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而其他一切劳动,即使是对社会有益的,也是非生产劳动。然而,他还认为生产劳动是生产价值的劳动,是物化在商品中的劳动;非生产劳动是不生产价值的劳动,不固定或不物化在特定对象或商品中的劳动。

3.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斯密从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出发,认为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只能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个部分。由三种收入构成的观点,一直被后来许多经济学家所遵循,马克思称之为“斯密教条”。他还认为,全体居民的总收入包括他们土地和劳动的全部年产物。总收入中减去维持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费用,其余供居民自由使用的就是纯收入。

(五)国家、财政和税收理论

1.国家及其职能

斯密在国家和私有财产的起源上与洛克、休谟等人持有本质上相同的看法。斯密原则上反对国家干预经济,认为国家干预私人经济活动,只能阻碍经济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实行经济自由主义才能充分体现“经济人”的利己本性,符合“自然秩序”的要求。根据斯密的观点,国家的职能主要有三项:“第一,保护社会,使其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第二,尽可能保护社会上各个人,使不受社会上任何其他人的侵害或压迫。第三,建设并维持某些公益事业及某些公共设施(其建设与维持绝不是为着任何个人或任何少数人的利益),这种事业与设

施,在由大社会经营时,其利润常补偿所费而有余,但代由个人或少数人经营,就决不能补偿所费。”

2.财政和税收理论

斯密把国家的职能归结为上述三项,从而国家的费用也从这三项分别加以说明,并据此把一国的经济分成了两大部门:私人的部门和公共的部门。前者指各种私人的企业,后者指一国的国防、行政司法和各种公共工程和设施。斯密主张支出节俭的“廉价政府”。他认为,国家所必需的费用须有其合理的收入来源,各项费用应由受益人分别负担,从而有利于社会财富的增长。斯密分析了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和税收的原则。他指出,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和公债。税收的来源不外是工资、利润、地租等三种收入。他认为最适合课税的是地租,同时斯密也不反对向工资和利润课税,只要遵循合理的税收原则。从而,斯密提出了四项税收原则:第一,公平。一国国民都须按各自收入的一定比例或各自能力纳税,做到负担公平。第二,确定。纳税日期、数额、方法都应明确,并且避免随意变更。第三,便利。纳税方法、日期都要顾及纳税人是否方便或容易。第四,经济。赋税征收尽量减少税收费用。

(六)经济自由主义与国际贸易理论

1.经济自由主义

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是以“经济人”的假设为前提的,认为人们的经济活动是出自人的利己本性或人类交换倾向的,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自然地会给全社会带来普遍的利益。他认为财富有其自然发展的顺序或途径,他说:“按照事物的自然趋势,进步社会的资本,首先是大部分投在农业上,其次投在工业上,最后投在国外贸易上。”斯密认为应听任资本和劳动寻找自然的用途,只有这样,社会资本才会迅速地增加。斯密主张经济自由,但他并不反对在特定条件下进行国家干预。

2.国际贸易理论

斯密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是他的分工和交换学说在国与国之间关系上的发展或延伸。斯密第一次明确论述了分工优势原理。他指出各国由于各种原因都可能形成自己一定的优势。有的优势是自然固有的,如气候、土质、矿藏以及其他自然条件等;有的优势是后来获得的,如劳动熟练程度、技术水平等。两种优势都可以使一个国家在某种产品生产上,节约劳动时间,造成成本优势,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价格优势。因此,各个国家都应发挥自己的优势。斯密把分工优势原理又分为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两种。

然而,人无完人,任何理论都有其时空的局限性与理论创造者的思维瓶颈。在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当中,也不乏尔尔。如:斯密的分工理论较为重视分工对技术进步和发展生产的作用,而忽视了分工所引起的社会关系的变革;斯密把机器的发明仅仅归结为分工,在理论上具有历史局限性;他从“人的本性”来考察交换,抛开了交换的历史性和社会性,不能区分简单商品生产者的交换和资本主义商品交换,混同了物物交换和商品交换;斯密还混淆了价值和价值的表现形式,他所说的交换价值,有时是指交换价值,有时是指价值;混淆了利润量与利润率,把利润率的下降说成是利润本身的下降;混同了使用价值和价值,把剩余产品看作是自然的恩恩赐,不了解自然力的参与只会影响使用价值的生产,而与价值无关。诸如此类的片面性的观点还有很多,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在斯密的著作中,也存在着许多相互矛盾的概念和理论。在价值、利润、地租和工资等分析上也常出现双重的或多重的观点和论述,这被称为斯密理论的二重性。如:斯密对作为价值尺度的劳动进行说明时,其解释是二重性的。他认为作为价值尺度的劳动,既是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也是该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或支配的劳动。在阐明工资的性质时,斯密也有两种矛盾的提法:第一,工资是劳动的收入,是劳动生产物或其价值构成的,但它仅仅是劳动生产物或其价值的一部分,是劳动者维持其基本生活、延续后代所必需的收入。第二,工资是劳动的价格或价值,是商品价值的构成部分和源泉之一。斯密理论的这种二重性也提醒着我们,在面对如此丰富的经济理论时,我们应该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四、对后世的影响

(一)国外

1.取其精华

斯密为后人在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为其以后的西方经济学家指明了研究的方向,提供了研究的思路,也为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研究课题。作为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对于现在的资本主义发展仍有着很大的指导作用。

2.但并未去除其糟粕

斯密的古典经济学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例如:他未认识到市场本身的弱点、市场调节也可能导致的资源浪费、经济波动、分配不公等问题;他的自由国际贸易的“地域分工论”,完全从自然、地理条件来考

虑,没有考虑到国际贸易的历史的、社会的条件。他的三种收入决定价值论的观点混淆了价值生产和价值分配、价值决定和价值增殖、普通商品和作为资本同劳动相交换的商品、商品价值和劳动新创造的价值、收入和生产费用。他从三种收入决定价值论发展到生产费用决定价值论,为庸俗经济学的生产费用论敞开了方便之门。

3.误读或选择性的解读

也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西方的一些主流经济学者虽然视亚当·斯密为其思想源头,并奉之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却是根据其主流理论自身需要而对斯密思想采取选择性的解读。对此观点,我很赞同。亚当·斯密确实先是一位伦理学家,后才是一位经济学家。其《国富论》中也经常用一些修辞手法来表述其经济看法。个别经济学家读其观点,把自己的个人猜测理解加入到解读造成了误读。再加上立场不同,政治信仰不同,一些经济学家甚至对斯密的一些观点进行选择性的解读。

(二)国内

1.积极作用

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对我国的理论研究与创新、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政策的制定、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积极作用。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不仅有创新突破的部分,更多的是总结吸取前人的理论进行升华。马克思正是借鉴斯密的理论成果,才正确区分价值与交换价值、价值的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劳动与劳动力等概念。所以,解读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对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不小的助益。亚当·斯密的收入分配理论对我国收入分配政策也有一些启示。我国的生产力相对落后且发展不平衡,必须坚持多种生产要素所有权结构并存的生产结构;在市场经济中,要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或生产要素,必须根据人们的劳动贡献和提供其他生产要素的贡献来支付报酬;国家要明确生产要素所有权的主体以及生产要素所有权主体享有生产要素所有权派生出来的一系列权利。倡导经济自由是亚当·斯密经济理论的中心内容。他的经济自由观对他所处那个时代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今天,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候,斯密的经济自由思想也带给我们一些启示。在我国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中就首次提出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改革方针。

2.消极作用

在国内,“左右之争”一直存在。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不少右派分子为了其立场,愤然高举斯密经济学的大旗,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扭曲、攻击。还有一些肤浅的经济学家大喊着对亚当·斯密进行了深入剖析的同时,也从“斯密教条”中找到了反社会主义的论据,这无疑是让资本主义自由化思想的渗透更加彻底。我们不得不敲起警钟,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切勿抱有崇洋媚外的心理。互相学习固然正确,可各取所需,能辨别是非对错的学习方是王道。

五、结论

亚当·斯密,作为18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奠基人,他第一次把以前的经济知识归结为一个统一、完整的体系并加以丰富和发展,为自那以后的经济学界做出表率,为以后的经济学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他不愧被公认为是经济学宗师。亚当·斯密创立的经济学说,经历300年后,仍然光芒四射,始终成为世界各国发展市场经济的指明灯。亚当·斯密的理论,对当今世界经济学的发展仍然在起着巨大的不可动摇的作用。然而,任何事物我们都要一分为二的看待;任何理论我们也应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运用。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对后世的影响不容忽视,其自身存在的理论缺陷也值得深思。我们应在吸取其精华知识时去其糟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经济学的再一次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维迎.应重新解读亚当·斯密[N].中国保险报,2010年11月22

日(第004期).

[2] 高静波.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回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0(04).

[3] 唐正东.从亚当斯密到马克思的历史概念[J]. 江海学刊,2000

(2).

[4] 林金忠.主流话语是如何炼成的——剖析西方学者对亚当·斯密思

想的选择性解读[J].学术月刊,2012(10)(第44卷).

[5] 王振林.亚当·斯密经济自由思想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启示[J].经济

纵横,1994(4).

[6] 陈孟熙主编.经济学说史教程[M].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3(21世纪经济学教材)

[7] 亚当·斯密.国富论[M].宇琦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1

古典经济学派

五总结和评价(讲稿) 最后我们对这些早期的古典经济学派的思想进行总结和评价。古典经济学派的先驱们关于财富的一致看法是,财富是生产出来的产品,或者更确切的说,是留在人们手上的剩余产品。生产是财富的源泉,劳动才能创造出财富。 我们认为这种观点与重商主义认为金银至上的看法相反,同时也包含了一些重农主义的成分,认为生产是财富的来源。但是,这种对财富的定义范围稍嫌狭窄,没有看到服务的价值,更没有看到其他无形的、各种形式的精神财富的存在。 关于价值观,古典经济学派的早期思想是,货币价值决定于其内在价值,而商品价值是由生产其所耗费的土地和劳动数量决定的,货币也不例外。这种思想已经含有了后来劳动价值论的一些影子,是有一定的进步性的。但是商品的价值应不仅由土地决定,更应由资本决定,资本和劳动,甚至加上后来的技术,构成了商品的价值。 现在我们来阐述一下我们小组关于财富的思考结果,我们认为,财富是指能提高一个国家的生产力、促进社会发展或者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或有形或无形的东西。首先,产品和服务肯定是财富,但是,从更广的层面上来说,我们认为财富还包括人才储备、职业技能、教育、资源、公共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这些各种各样的东西,因为它们都能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好处”或者说效益。在这里我们可以将财富和资产进行比较,它们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财富和资产都能给人们带来收益或者效用,使人们生活变得更好(better off),但是财富最不同于资产的一点是,资产作为会计上的一项条目,是可以量化的,但是财富不能。因为财富有精神和物质之分,很多精神财富,比如技能、诚信精神这些有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是不能对其衡量的。 最后我们对早期的古典经济学派的思想进行评价。首先,这些学说具有的历史进步性在于,它们顺应工业革命的发生,深入探讨了财富的重要来源,和财富生产的主要因素,使人们正确认识到包括工业在内的各行业生产的重要作用,另外,先驱们正确认识到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资本积累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同时,他们也看到发挥社会个体成员的积极性的机制是:发财致富的机会向所有社会成员平等开放的自由竞争市场机制。 但是这些学说仍然不可避免地带有自己的局限性。首先,过度宣扬了自由放任主义和市场机制的作用。自由放任主义作为一项公共政策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问题:经济萧条、垄断、公共物品的攻击、私人行为的外部效应等。这也是为什么出现这些问题时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的原因。但是,从老师所说的中国的四万亿投资的例子可以看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到底应如何和市场经济体制相互配合,使得经济得以平稳的发展,还是需要人们继续去探索的一

斯密的劳动分工论

摘要: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亚当·斯密 中心词:看不见的手分工理论二元劳动价值论 亚当·斯密(1723—1790),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建立者。出生与苏格兰的科卡尔迪,青年时就读于牛津大学。1751—1764年在格拉斯哥大学担任则学教授,并发表了他的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并由此确立了他在学术界的崇高威望。1776年他的《国富论》在全世界引起了很大轰动,被誉为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他一生都在思考着如何增加国民财富,对此他提出了劳动分工理论。 一、看不见的手 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探究》(简称《国富论》)中,他以“人类利己心出发”,以经济自由为中心思想,以国民财富为研究对象,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他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内在关系,但又把资本主义的现象庸俗的加以叙述。他所主张的自由竞争政策,对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曾起过重大作用。 他否决了重农主义者的土地是价值的主要来源的观点,提出了劳动的基本重要性。亚当·斯密(分工理论)重点强调劳动分工会引起生产的大量增长,抨击了阻碍工业发展的一整套腐朽的、武断的政治限制。 《国富论》的中心思想是看起来似乎杂乱无章的自由市场实际上是个自行调整机制,自动倾向于生产社会最迫切需要的货品种类的数量。例如,如果某种需要的产品供应短缺,其价格自然上升,价格上升会使生产商获得较高的利润,由于利润高,其他生产商也想要生产这种产品。生产增加的结果会缓和原来的供应短缺,而且随着各个生产商之间的竞争,供应增长会使商品的价格降到“自然价格”即其生产成本。谁都不是有目的地通过消除短缺来帮助社会,但是问题却解决了。用亚当斯密的话来说,每个人“只想得到自己的利益”,但是又好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牵着去实现一种他根本无意要实现的目的,……他们促进社会的利益,其效果往往比他们真正想要实现的还要好。”(《国富论》,第四卷第二章) 但是如果自由竞争受到阻障,那只“无形的手”就不会把工作做得恰到好处。因而亚当斯密相信自由贸易,为坚决反对高关税而申辩。事实上他坚决反对政府对商业和自由市场的干涉。他声言这样的干涉几乎总要降低经济效率,最终使公众付出较高的代价。亚当斯密虽然没有发明“放任政策”这个术语,但是他为建立这个概念所做的工作比任何其他人都多。 斯密指出:每个人都力图利用好他的资本,并实现最大的价值。一般来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实际上所增进的公共福利是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个人利益。但是,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会使他将资本投入到最又利于社会的用途。在这样的场合,像在其他的场合一样,他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像要达到的目的。通过追逐个人利益,他经常增进社会利益,其效果比他真的想要促成社会利益时反而更好。 斯密从自然秩序思想出发,认为利己是人的本性,追求个人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人们都在追求自身的利益,社会利益如何得到呢?斯密认为,又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发挥作用。这只“看不见的手”不是别的,就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的机制就是自由竞争。 斯密认识到了商品生产者为了把商品卖掉以实现其赚钱的目的,会把他掌握的资源投到商品供不应求、价格高的部门中去;认识到了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积极作用,但他未认识到市场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市场调节也会带来资源浪费、经济波动、分配不公等问题。总之,斯密从其生活的时代背景出发,认为扩大市场范围,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自由放任才能更好的实现国名财富的增长。于此相应,他激励主张限制政府的作用。在它看来,国家的只能只限于保卫本国不受侵犯、保护社会成员的财产和人生安全,以及建设和维护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

亚当斯密与李嘉图的价值理论的联系

亚当斯密与李嘉图的价值理论的联系、区别 亚当斯密的价值理论: 1、区分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的意义,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叫做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或没有;反之,交换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使用价值,甚至或没有” 2、价值的衡量尺度:劳动,以耗费劳动和购买劳动为衡量指标。注意劳动的名义价格和实际价格 3、价值的组成部分:(1)原始社会:获取物品所耗费的劳动; (2)现代经济中:工资、利润、地租是其三个组成部分。 4、产品市场价格与自然价格的区分: 市场价格:市场上实际出卖的价格 自然价格:与工资、利率、地租的自然率水平或平均率相一致的价格。 商品的市场价格,有时高于它的自然价格,有时低于它的自然价格,有时和它的自然价格完全相同。这样,自然价格可以说是中心价格,一切商品价格都不断受其吸引。各种意外的事件,固然有时会把商品价格抬高到这个中心价格之上,有时会把商品价格强抑到这中心价格之下。可是,尽管有各种障碍使得商品价格不能固定在这恒固的中心,但商品价格时时刻刻都向着这个中心。 李嘉图的价值理论: 1、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李嘉图接受斯密的区分,但对二者的关系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使用价值当然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但对交换价值来说却是不可缺少的,交换价值必须以使用价值为前提。 2、交换价值的决定: 商品分为两大类:商品的交换价值只由它们的稀少性决定,这类商品只占较少比例;普通商品的价值决定于商品的劳动时间。 3、关于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 在价值量的决定上,李嘉图注意到劳动的不同性质,区分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直接劳动和间接劳动,直接劳动创造商品价值,间接劳动不能创造价值,只是把原有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 4、李嘉图把资本看作间接劳动(物化劳动),不直接创造价值,而是把原有价值 转移到产品中去 结论:李嘉图认为,交换价值发生变化不是由于利润和工资的这种划分——不是由于资本累积,而是在所有各社会阶段中都只是由于两种原因,一种是所需劳动量的多寡,另一种是资本耐久性的大小,前者绝不会被后者所代替,而只是受后者的限制。 亚当·斯密虽然完全承认以下原理,即取得不同物品所需劳动量之间的比例是能为这些物品的交换提供任何尺度的唯一条件,然而他又把这一原理限于应用在资本累积和土地占有之前的早期原始社会状态中,好像是,在要支付利润和地租时,这两种因素就会与单纯的生产所需的劳动量无涉地对商品的相对价值发生一些影响。” 区别:地租理论 亚当斯密:地租是’为使用土地而支付的价格’,是一种垄断价格,把地租看作成本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又称古典经济学、古典政治经济学。古典经济学理论产生和发展的重心主要在英国和法国。在英国,从威廉.配第(1623-1687年)开始,到大卫.李嘉图(1772-1823)结束;在法国,从布阿吉尔贝尔(1646-1714)开始,到西斯蒙第(1773-1842)结束。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英国的亚当.斯密和法国重农学派的创始人魁奈(1694-1774)。 英国 1.威廉.配第(1623-1687年)。是英国17世纪中后期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一生从事过许多职业,1658年他被选为爱尔兰国会议员。配第勤于收集资料并善于思考,因而留下了许多记录和著作手稿。仅发表的经济学和经济统计学著作就有10多部,内容涉及许多方面。在这些著作中,配第不仅论述了对外贸易和争夺霸权的问题,而且重点探讨了殖民地问题。与其他重商主义者一样,配第十分关注英国的外贸问题,这在其包括《赋税论》(1662年)在内的前期著作中尤为明显。在财富观上,配第仍把货币拥有量视为一国财富的标志,他认为各种物质产品"只 是一时一地的财富",只有金属货币才"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财富",因此"产业的巨大和终极的成果,不是一般财富的充裕,而是金银和珠宝的富足。为此应"尽力生产那些能够从海外赚取并带回货币的商品。" 在对外贸易上,他把对外贸易看作是幸福的源泉,是获取财富和权力的方法。如果进口显著超过出口,则应限制外国商品进口。在配第这里,重商主义的商业及殖民扩张思想更加具体。配第主要通过对爱尔兰的政治解剖,形成了自己一套完整的殖民理论,这种理论对英国

来说具有普遍的意义,因而对17世纪中后期英国的殖民政策和扩张活动,对于第一帝国的建立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2.亚当斯密(1723-1790年)。许多人知道亚当.斯密是从"看不见的手"这句话开始的。不论是马克思还是西方经济学界都毫不怀疑地认为亚当.斯密是古典经济学最杰出的代表。马克思说:"在亚当.斯密那里,政治经济学已发展成为某种整体,它所包括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当代美国最著名的经济学萨缪尔逊说:"我们可以把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的那年看作是现在所学的经济学的诞生之年。"《国富论》出版于1776年,《独立宣言》也发表于这一年,全面地考虑,很难说清楚哪一部文献更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独立宣言》向社会发出了一个全新的呼吁,呼唤社会致力于生活、自由和快乐的追求,而《国富论》则解释了这样的社会是如何运行的。" 从配第到斯密刚好一百年时间,其间英国经济学一直在不断发展,比较有影响的是洛克、诺思、马西、休谟、斯图亚特等。斯密正是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创立了古典经济体系。在斯密之前,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们都着眼于经济政策,不大注意市场经济是如何运行的,而急于对市场进行干预。斯密最伟大的贡献在于他是从弄清市场经济是如何运行的这个复杂问题入手,并获得重大发现,即自行调节的自然秩序(也叫自由市场机制)。这里,我们不得不先分享斯密的一段精辟话语: "每个人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而且,在这样做时正象在许多其他场合一样,他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到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绝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大得多。"--这就是著名的"看不见的手"。当然,斯密的贡献并不仅仅在于此,这只是他找到了开启经

完整word版,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与英国工业革命

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与英国工业革命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部2005级世界史专业谭天宇 内容提要:本文从著名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出发,对英国工业革命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对上升时期的资本主义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 工业革命发端于英国,因为英国首先具备了其物质方面的前提,而且英国也具备了理论上的条件--工业资产阶级为此在经济学领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对英国工业革命前提条件的研究,目前学术界偏重于物质方面,而理论方面的研究相对显得薄弱。本文即从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出发,试图对英国工业革命的理论基础作出粗浅的分析。 一 每当新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诞生的时候,意识形态领域必然会相应产生新的学说为其服务。英国工业革命即如此,英国工业资产阶级为它的产生在经济学领域做了大量理论准备。这种准备是从摧毁重商主义经济学说体系对资本主义发展束缚开始的。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的相当长的时期内,重商主义实际上成为英国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随着工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工业资本逐渐取代商业资本而占据了优势地位,重商主义成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新的经济学说即古典政治经济学应运而生。 最早阐述这种经济理论的学者是威廉·配第等人,他们虽然提出了与重商主义相反的理论, 但并不彻底,系统地进行论述的是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 斯密生活的时代,英国工场手工业已高度发展,正值工业革命前夜。但封建残余仍然存在,束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参与政权、消灭封建残余,巩固地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这种形势要求他们证明资本主义经济的优越性。斯密的研究就是适应这种要求进行的。他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紧紧抓住了18 世纪中叶英国工场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以此为基础,批判地继承了先辈经济学家的成果,创立了完整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说体系,从而在理论上斩断了重商主义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束缚,促进了工业革命的蓬勃进行。 二 斯密认为,国民财富就是工农业生产的商品的总和;为增加国民财富就必须实行自由竞争。 贯穿于《国富论》全书的中心思想就是自由主义思想。 “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构 成这种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或是本国劳动的直接产物,或是利用这类产物从国外够进来的物品。”《国富论》开篇即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论。劳动价值论在英国工业革命的具体内容即 大机器生产的采用方面打下了深深印迹。 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由此出发,斯密把劳动分工作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条件加以系统论述,以此来增加生产,满足工业资产阶级的欲望;而对重商主义的批判、对重农学派有

我眼中的亚当斯密

我眼中的亚当·斯密 最早听说到亚当·斯密,当然是他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和“经纪人”的假设,了解到世人对他有着极高的评价,“经济学之父”“经济学界神一样的地位”。当我深入去了解亚当斯密,去读他的书,去感受他理论的精髓时,我内心也同样的感叹,他真是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影响力贯穿世纪,他为人类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亚当·斯密所处在18世纪的英国,当时的英国在国际上已经取得了经济领先地位,殖民贸易积累了巨额利润,农业资本主义普遍建立起来,国内资产阶级占到了统治地位。 亚当·斯密的学业和职业生涯可谓顺畅,这对于他对经济学的研究起到的助托作用。14岁进入格拉斯哥大学,他完成拉丁语、希腊语、数学和伦理学等课程,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英国牛津大学,结束学业后,成为了爱丁堡大学的讲师,并开始接触讲授一些经济学的课程。在回母校格拉斯哥大学任教期间,他又改授道德哲学。在漫漫的学业和职业生涯里,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也慢慢孕育,开花结果。 提到亚当·斯密,不得不提到他的鸿篇巨著《国富论》,它被称为市场经济的圣经,也正是凭借此书成就了亚当·斯密在经济学界崇高的地位。 《国富论》一书的重点之一便是自由市场,自由市场表面看似混乱而毫无拘束,实际上却是由一双被称为“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将会引导市场生产出正确的产品数量和种类。举例而言,如果产品发生短缺,产品的价格便会高涨,生产这种产品所能得到的利润便会刺激其他人也加入生产,最后便消除了短缺。如果许多产品进入了市场,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将会增加,供给的增加会将产品的价格降低至接近产品的生产成本。即使产品的利润接近于零,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利润刺激也不会消失,因为产品的所有成本也包括了生产者的薪水在内。如果价格降低至零利润后仍继续下跌,生产者将会脱离市场;如果价格高于零利润,生产者将会进入市场。斯密认为人的动机都是自私而贪婪的,自由市场的竞争将能利用这样的人性来降低价格,进而造福整个社会,而提供更多产品和服务仍具有利润的刺激。不过,斯密也对商人保持戒心,并且反对垄断的形成。

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论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李晓丽 摘要: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在不断推进,经济建设进入了深水区。在国内矛盾凸显,经济矛盾不断激化的环境下,众多的中国经济学家不得不追本溯源,从源头着手,查找问题,对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提出各自的看法。不少学者又开始重心审视起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作为18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奠基人,第一次把以前的经济知识归结为一个统一、完整的体系并加以丰富和发展,为自那以后的经济学界做出表率,为以后的经济学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从古典经济学着手,分析古典经济学的内涵,总结亚当·斯密古典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及其不足之处,最后分析其理论对国内、国外的影响。 关键字:亚当·斯密,古典经济学,对后世的影响

一、导言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在不断推进,经济建设进入了深水区。在国内矛盾凸显,经济矛盾不断激化的环境下,众多的中国经济学家不得不追本溯源,从源头着手,查找问题,对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提出各自的看法。然而,对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到底是宏观调控多一点,还是市场自主调节多一点成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焦点之一。面对这一争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在2010年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暨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颁奖典礼上,大声呼吁经济学家要回到经济学的基本问题,重新解读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不要再相信凯恩斯主义的那些政策。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学者又开始重心审视起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 二、古典经济学的内涵 古典经济是经济史学家们根据时间与观点对经济学说史一个固定时代的划分。古典经济学又称古典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是指大约从1750——1875年这一段政治经济学创立时期内的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外的所有的政治经济学。其起源以大卫·休漠(David Hume)的有关著作出版(1752年)为标志,以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出版(1776年)为奠基。后来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于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不可否认的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结构对后来的经济学家发生了深远影响。古典政治经济学受到过度地膜拜,似乎发展成为了许多后世经济学理论框架的起点和基准线。著名古典经济学家史密斯(Smith),理查德(Richard),马尔萨斯(Malthus),米尔(M ilk)甚至包括马克思(Mark)和凯恩斯(Keynes)撰写的传世之作为当时社会的经济过程描绘了第一幅蓝图。经济学理论自此不断发展,现今流派纷呈,不过,古典经济学却已经构成现代经济学理论趋同化的理论起点。 三、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主要内容 亚当·斯密是18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奠基人。要想分析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观点,我们不得不从他的著作说起。在斯密短暂的一生中,其著作产出并不丰盈,仅真正出版过两本书,即《道德情操论》和《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又称《国富论》)两部著作。虽然后人在斯密去世后又出版了《哲学问题论集》(1793)和《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的讲演》等书,但书中观点都只是其理论代表中的冰山一角。斯密的经济学观点主要体现在《国富

古典经济学流派

古典政治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Classical economics) 古典经济学又称古典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一般指英国古典经济学,其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创立者是亚当·斯密,他所著的《国富论》把资本主义经济学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书中批判了重商主义 把对外贸易作为财富唯一源泉的片面观点,斯密把经济研究从流通领域拓展到生产领域。 同时亚当·斯密批判了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片面观点,认为一切物 质生产部门都创造财富。 古典经济学分析了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将其看作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社 会经济活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出自由放任原则;分析了国民财富增长的条件、促进或阻碍国民财富增长的原因。 凯恩斯理论出现以前的经济思想主流学派,由亚当·斯密在1776年开创。主要追 随者包括大卫·李嘉图、托马斯·马尔萨斯和约翰·穆勒。一般说来,该学派相信经济规律(特别如个人利益、竞争)决定着价格和要素报酬,并且相信价格体系是最好的资源配 置办法。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体系。17世纪下半叶产生于英、法两国。主要代表为英国的配第、亚当·斯密和李嘉图,法国的魁奈等。 它反对封建制度,提倡自由放任,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作了初步科学分析,奠定了劳 动价值论的基础,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间利益对立。但把资本主义 看作永恒的生产方式,没有认识其历史的局限性。 古典经济学简介 古典经济学是指大约从1750--1875年这一段政治经济学创立时期内的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外的所有的政治经济学。其起源以大卫·休谟(David Hume)的有关著作出版(1752年)为标志,以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 原因的研究》出版(1776年)为奠基。 亚当·斯密的继承者之一是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 Malthus),他以一部被后人称为人口论的著作而闻名。而在亚当·斯密之后,推动古典政治经济学发 展和作出主要贡献的是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他在继承斯密理论的同时,也批判了斯密的一些观点,从而形成了一种似乎不同于斯密的体系,甚至有人将此称为

亚当斯密的价值理论

价值理论的内容。亚当·斯密坚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在通过深入的论证和概括后,指出所坚持的价值理论是为了解决商品交换的问题,其理论包括:价值的两个意义、价值尺度、价值构成等。 价值的两个意义。他说,“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的意义。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可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可叫做交换价值。”在这里,他明确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这两个概念。 价值尺度。什么是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斯密认为,“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斯密认为价值尺度具有二重性,既是作为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也是购买或支配的劳动。由此,我们认为亚当·斯密的价值论具有两重性,即耗费劳动论和购买(交换来的或购买的)劳动论,甚至是三重性的,即加上一种工资决定论。 关于价值构成,斯密着重探讨了其构成的三个组成部分。在斯密看来,在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权出现之后,商品价值不再决定于耗费劳动,而是决定于购得劳动。因此,商品价值是由资本主义社会三种基本收入构成,即工资、利润、地租。 启示 1、要以科学的态度学习、发展亚当斯密的价值价格理论。 亚当斯密的价值理论既有其优越性,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我国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学习、发展、借鉴不同的价值价格理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的为发展生产力和深化改革服务。 2、要重视价格理论中人的心理因素分析 亚当·斯密在其价格理论中强调心理因素和心理分析的重要性,在当今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中,要重视价格理论中的心理因素分析,比如,差别定价、市场营销等等,不考虑人的需求心理是不行的。 总之,经济理论的优劣不在于经济理论本身,而在于时代的选择。亚当·斯密、马克思、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历史命运已验证了这一论断。今天,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和价格改革的伟大实践正呼唤正确理论的指导。为此,不仅要学习发展马克思的价值价格理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且有必要科学、全面、客观地认识西方经济学的价格理论,吸收其合理成份,为我国的经济改革和价格改革事业服务。

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

一(哲学社会科学版〕于的4年第3期二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一兼评几种课本对斯密分工理论的评述赵惠明 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继承前人的科学成果,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分工理论乙他的分工理论的确存在不少错误, 但仍然具有一定科学性, 对我国当前的“ 四化” 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因此,近几年越来越受到经济学界的重视。不过,对他分工理论的研究尚待深入,有些经济学说史课本对他的分工理论的评述也似育欠妥之处,为此有必要对斯密的分工理论作进一步的研究。 (一)_斯密在分工理论上的重要贡献是他在工场芋工业时期特别强调了分工的作用。马克思指出:? “关于 分工,亚?斯密没有提出任何一个新原理。人们把他着作工场手工业时期集大成的政治经济学家,是因为他特别 强调分工。” (《资本论》第一卷 1 9 75 年版第 3 86 页)斯密把分工着成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的主要途径。他认为一国生产情况的好坏,从而供应情况如何,取决于两个因素:( 1 )是该国的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2 )是该国参加生产劳动的人数相对来说是多少。在二者之间,斯密认为劳动生产率高低起着主要的作用,而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则是分工的结果。他说:“ 劳动生产力最大的增进,以一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商务印书馆 1 9 7 2 年版第 5 页)他认为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是:(一)分工的结果使劳动者终生限于一种单纯的操作,能大大地提高劳动熟练程度,增加他们完成的工作量。(二)分工后生产专一,劳动者能节省很多因转变作业而浪费的时间。(三)分工能引起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做许多人的工作。自前常见的各种经济学说史课本,在介绍斯密论述分工的作用时,或多或少地谈到了上述内容。其实,斯密还广泛地论证了分工的社会意义。斯密力图证明社会进步的程度和国家贫富的差别都是由分工的发展状况决定的。他说未开化的社会,分工极不发展,一个人要独任许多种工作。在进步的社会里生产一个制成品的一9 一劳动却要由许许多多劳动者共同担任。在农业上富国比匕贫国优越的程度不大,这是由于农业的性质使它不易实行分工。而在工业上,富国比贫国要优越得多。这是因为工业易于实行分工,富国建立了分工复杂的具有强大竞争能力的制造业。斯密还论证了分工的发展能使下层人民“ 普遍富裕” 。他说分 工使各行业的产量大增,各劳动者除自身需要的以外,都有大量产物出售,这种大量产物的相互交换,彼此的需要都能得到充分的供给,因此普遍地富裕起来。但是,认他忽视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商品生产者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他们互相倾轧,互相吞并。他更不了解随着资本的积累,无产阶级贫困化。他错误地得出各阶级普遍富裕的结论。抽象地看,斯密似乎把分工的作用夸大到不适当的程度。但是历史地考察,斯密的分工理论不过是一定历史条件的 反映。斯密生活在英国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全盛时期和产业革命前夕。当时生产技术的主要形式是手工生产。 列宁指出:“ 在手工生产基础上,除了以分工的形式,是不能有其他的技术进步的” t (《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人民出版社 1 9 5 7 年版第35 3 页)。机器的采用仅仅是出现于个别部门的个别现象。从整个国民经济来看,机器的作用是次要的,从属的。就当时的历史条件而言,斯密特别强调分工是正确的。斯密论述分工的作用,重点放在社会分工(或称社会内部分工)上,着重阐明社会分工的意义。这一点没有弓!起某些同志的注意。有的政治经济学史课本,仅仅一般地介绍斯密的分工思想,甚至只举出工场手工业内部分工的例子,当提到斯密的社会分工的思想时,那已经是批判他混淆两种分工的界限了。(请参阅《简明政治经济学史》湖南人民出版社 1 9 8 0 年版第7 1 、 72 页)有的经济学说史课本平行地介绍斯密关于工场手工业分工和社会分工的思想,没有指明斯密特别强调的是 社会分工。(请参阅《经济学说史》人民出版社 1 9 7 9 年版第 1 7 6 、 1 7 7 、1 7 5 页)斯密是先考察了工场手工业内部的分工,但这只是借以说明社会分工的意义。他说:“ 为使读者易于理解社会一般业务分工所产生的结 果,我现在来讨论个别制造业分工状况。”(《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商务印书馆 1 9 7 2 年版第 5 页) 斯密把分工区分为两种,一种他称为“小制造业” 或“不重要制造业” ,指的是工场手工业分工,或工厂内部分工。另一种他称为“ 大制造业” 或“ 重要制造业” ,指的是社会内部的分工,或工厂之间的分工、部门之间的分工。他认为社会分工比工场手工业分工更重要,更复杂,而又不易为人们所察觉。斯密把社会分工和工场手工业分工称为大小制造业,说明他只看到了两种分工的相似点和量的差别,而忽视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两种分工的质的区别,因此掩盖了资本主?义社会分工的竞争和无政府状态。亚当?斯密指出了分工的不利后果,他认为分工 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政治经济学. 史纲要》一书对此一概否定,只加一句评语:“ 池错误地认为分工导致了 社会不平等。” 我认为这样作不妥。斯密对分工不利后果的分析,还有可取之点,不容忽视。他说人的天赋差别并不大,造成人们才能上重大差别的是分工的后果。他指出哲学家和挑夫之间的差别,就是职业分工的结果。他说分工的发展,把工人的一生消磨在少数单纯的操作上,他们的智力不能发挥,因而变成最愚钝最无知的人。他还说工人单调的无变化的工作,消毁了他们精神上的勇气,毁坏了他们的肉体土的活动力。为此,他提出国家要实行国一IQ 一民教育。斯密关于资本主义分工造成劳动者愚昧无知,使他们身心遭到摧残的见解,受到马克思的重视。在《资本论》第一卷第十二章第五节的正文里,马克思引证了斯密的这种正确见解,还在附注中作了说明。当

0世界十部经济学名著

世界十部经济学经典著作 1、亚当.斯密《国富论》。斯密此书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最伟大的经济学著作。他的劳动价值论,分工与专业化是经济效率之源的理论,“看不见的手”经济自由主义理论,都睥睨古人,下开百世。对经济学的贡献堪比牛顿对物理学的贡献。 2、李嘉图《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第一卷)。李嘉图是伦敦交易所里成功的投机商人,又能在理论经济学领域做出不朽贡献,真是绝顶的天才。本书中他阐明的比较优势理论是现代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索罗斯在投机之余,也写些《全球资本主义危机》之类的书,不过其理论造诣比之李嘉图,则相距太远。 3、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撇开学理而言,就其改变世界的力量之大,够入选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 4、瓦尔拉斯《纯粹经济学要义》。现代经济学的主观价值(效用)论、边际革命、经济学数理化的转向通过本书而系统化,熊彼特曾赞誉此书为经济学作为严密科学所取得的最高成就。 5、费雪《利息理论》。在我看来,此书是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关于资本理论的研究,在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的地方,他看见的是放弃当前消费而承担未来的不确定性的风险的报酬。张五常认为本书驳倒了《资本论》。 6、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在我看来,尽管被称为宏观经济学的奠基者,他最重要的贡献也许是对个人理性通过自由竞争自然产生社会理性(斯密“看不见的手”理论的核心)这一理论的质疑和批判,只是其建设性的部分即国家干预政策争议很大。 7、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此书关于企业家的“创新”是经济增长之源的理论,已经预见到我们这个知识和信息社会的兴起。熊彼特也许是所有经济学家中知识最渊博的人,读他的《经济分析史》足可印证。 8、萨缪尔逊《经济学》。把一本教科书选为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会遭到很多人的质疑。本书作为最成功和发行量最大的经济学教科书,在把经济学知识标准化、体系化方面的贡献比当代任何一个人都多。就其改变经济学知识的传播和复制方式的力量之大,入选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 9、布坎南《同意的计算》。本书开创的“公共选择”理论,使宪政民主制可以用数理工具定量分析,为经济和政治的制度研究开辟了全新的路径。 10、科斯《企业的性质》。在经济学数学化的年代,科斯的著作甚至连最简单的微积分都不用,就其思考方式和写作方式而论,堪称当代的斯密。他著作很少,但篇篇都是开风气之作,其关注真实世界经济运行的理论取向,是改变主流经济学思考和写作方式的alternative。

经济学科普:新古典派经济学

新古典派经济学 新古典派经济学在经济学中是作为对经济理论的学派名词,在中国,由于翻译上的原因并未能完全对应英语中的学派分类。在一般的经济学文献中,对应于中文的新古典派经济学是两类不同的学派分类。 对应于早期的,俗称第一代新古典派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 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剑桥大学的马歇尔,他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继承了19世纪以来英国庸俗经济学的传统,兼收并蓄,以折衷主义手法把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边际效用论、边际生产力论等融合在一起,建立了一个以完全竞争为前提、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相当完整的经济学体系,这是继密尔之后庸俗经济学观点的第二次大调和、大综合。 马歇尔用均衡价格论代替价值论,并在这个核心的基础上建立各生产要素均衡价格决定其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的分配论。他颂扬自由竞争,主张自由放任,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新古典经济学从19世纪末起至20世纪30年代,一直被西方经济学界奉为典范。 对应于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俗称新古典派经济学第二代(New Classical Economics)。 新古典派经济学(New Classical Economics)是在对以往新古典派经济学(Neoclassical)进行细化,而于1970年代形成的学派。其理论框架由理性预期假说和自然失业率假说组成。该学派主张市场经济能自动解决失业、不景气等问题,而政府主导的稳定政策没有任何效果。在失业和通货膨胀的两难问题不仅在长期,短期也不存在这一点上,与货币主义不同。 该学派有时也因为其对理性预期的注重为特征称之为理性预期学派,但是不能算正式的学派称呼。 新兴古典经济学的理论特色 西方经济学经历20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三次大的革命,已经成为一门蔚为壮观的学科。但它始终未能摆脱其固有的理论思想和理论体系上的致命缺陷。正是这个缺陷构成了新兴古典经济学得以产生和兴起的理论条件与逻辑起点。新兴古典经济学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基本范畴、理论框架、分析范式等方面的开拓性研究取得崭新突破,并以此为基础,对企业成因和经济增长长期动态模型等提出新的学说。新兴古典经济学增强了对现实经济事实的解释力,受到日益广泛的认可,成为西方经济学理论特色的最新反映。 一部西方经济学说史向我们展示的是,源自古希腊以来的经济思想、经济学说和经济理论,不断涌流与分化,不断否定与前进,不断创新与发展,形成了一条奔腾不息的智慧长河与信息洪流,林林总总的流派和交错延绵的学说,彰显着学术的勃勃生机与活力。新兴古典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也许是西方经济学这条智慧长河中最新的泉流、很有希望的一股信息流。作为前沿新学派,新兴古典经济学产生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从一开始它就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积极的评价,产生热烈反响。当然,从学科性质、理论体系与思想渊源上讲,新兴古典经济学仍属西方经济学的范畴,但由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笔者认为,我们应当对新兴古典经济学加以严肃的研究和积极的宣介。第一,它的首创者之一是以杨小凯(Yang)、黄有光(Ng)等为代表的华人或华裔学者,因此,新兴古典经济学被认为是一个有中国背景的新兴经济学前沿学科;第二,更重要的是,它注重对现实经济事实的研究和解释,包括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转型与发展的研究分析,因此,新兴古典经济学有别于某些在抽象和模型化走过了头,一股脑钻进阴冷书斋而远离火热现实的纯理论性或数理化的逻辑推演。也许不用多久,新兴古典经济学就会走进国内大学经济学的讲堂;事实上在1999年,杨小凯就把新兴古典经济

最新习题及参考答案《经济学说史》第六章 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

第六章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 一、填空题 1、斯密的——的出版,标志着政治经济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斯密的研究方法并用了归纳和演绎,这使得他研究方法具有——的特点。 3、斯密在价值尺度问题上提出了——和——两大规定,前者是科学的,后者是错误的。 4、“斯密的教条”认为:——、——、——三种收入决定商品价值。 5、在货币起源问题上,斯密认为货币是适应经交换需要而产生的“——” 6、在剩余价值的分析上,斯密最早把剩余价值的源泉归为——。 7、斯密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正确观点是从劳动的——性出发的得出的结论。 8、根据“斯密的教条”,商品总价值可分解为——,于是不变资本C不翼而飞。 9、在斯密看来,生产资料在——形式上可以归入纯收入,在——形式上则无法归入纯收入。 10、斯密的国内及国际贸易理论中均明显地反映了他的——的思想。 二、名词解释 1、斯密的教条 2、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3、生产性劳动 三、问答题: 1、斯密对于价值提出了几种规定? 2、怎样评价斯密对生产性劳动的双重划分? 3、斯密再生产理论最大的缺陷及其根源是什么? 四、辨析题 1、亚当斯密认为,只有耗费在商品中的劳动才能创造价值。 2、亚当斯密的再生产理论,其根本错误在于对于价值构成的理解。 3、亚当斯密的国际贸易理论体现了他思想中的重商主义残余意识。

第六章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国民财富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 2、二重性 3、耗费劳动创造价值;购买劳动创造价值 4、工资、利润、地租 5、共同衡量标准 6、劳动 7、社会规定 8、V+M 9、价值;实物 10、经济自由主义 二、名词解释 1、斯密的教条: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的价值不再由耗费劳动量决定,而是由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这种购买到的,所能支配的劳动量不仅包括工资,还包括利润和地租,因而,商品的价值是由工资、利润和地租三种收入构成。 2、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斯密从价值的两种意义出发,最先区分了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使用价值指特定的效用,交换价值指占有某物而对他物的购买力。 3、生产性劳动:斯密对生产性劳动有双重见解,一方面认为是创造m的劳动,即直接同资本相交换并为雇主带来利润的劳动;另一方面则认为是能够带来有形商品的劳动。 三、问答题 1、(1)第一种价值规定:商品价值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花费的劳动时间,即耗费劳动决定价值。(正确) (2)第二种价值规定:交换中所能购得的或支配的劳动决定商品价值,即购买劳动决定价值。(错误) (3)第三种价值规定:工资、利润和地租共同构成商品的价值,即收入决定价值。(错误) 2、(1)第一种见解:从劳动的社会规定性出发,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的本质。第二种见解:脱离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单纯从劳动的物质规定性出发得出的结论。 (2)斯密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有着深刻的思想根源:首先,在思想方面,斯密既是重农主义的反对者,又常常不自觉地接受重农主义的观点。其次,在方法论方面,斯密一贯坚持二重性的研究方法。 3、(1)缺陷:根据斯密的教条,他认为生产资料的价值不会单独存在,最终要还原为三种收入,从而把任何商品的价值看作v+m两部分。于是,斯密就把对于不变资本C的说明排斥在外了。 (2)根源:第一,这和斯密对资本积累的错误理解有关,他没有认识到剩余价值是同步追加到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上的。第二,斯密没有劳动二重性理论,混淆了商品的总价值c+v+m与新创造价值v+m.。

第九章 李斯特和旧历史学派:对主流经济学的挑战

第九章对主流经济学的挑战:李斯特与旧历史学派 【本章授课教案】 【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李斯特所处的时代背景及生平简历,掌握李斯特的国家主义经济学的特点。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德国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特点:0.5课时。 第二节李斯特的国家主义经济学说:1课时。 第三节旧历史学派的经济学说:0.5课时。 【重点与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李斯特的经济学说,难点是李斯特的经济学说的国家保护主义特点。 【教学内容的深化与拓宽】 通过对德国经济学说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主流经济学与非主流经济学产生的历史原因。了解国家贸易保护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对立及其现实意义,认清当今新自由主义的实质。 【教学方式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章主要运用课堂讲授方式。 【主要参考书目及网络资源】 课外阅读《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译本)、 韩德强著《碰撞:全球化陷阱与中国现实选择》,经济管理出版社。 https://www.360docs.net/doc/0112183940.html,/75481.html我为什么反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https://www.360docs.net/doc/0112183940.html,/blogger/name/_%BA%AB%B5%C2%C7%BF.html韩德强博客。 【思考题】 1、为什么说李斯特是历史学派的先驱。 2、李斯特对“流行学派”的批判。 3、李斯特如何论证保护关税政策的必要性的。 4、生产力理论述评。 5、李斯特与英国古典学派的理论比较。 6、旧历史学派的历史主义方法述评。 7、旧历史学派的主要观点。 序德国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特点 1、德国从未同时具备过产生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条件,德国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从一产生就是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了相当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了相当大的比重;二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尚未公开化。在德国历史上从未同时具备过这两个条件。 在西欧各国中,德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的发展都远远落后于英法两国。

古典经济学理论及其代表人物

古典经济学理论及其代表人物 西方经济学说史 与 期末考核 古典经济学理论及其代表人物 学院商学院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班级10 级国贸(2) 班学号1002013089 姓名 许洋洋时间2012 年6月8日 摘要 古典经济学又称古典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经历200 多年的 发展,特别是20 世纪三次大的革命,已经成为一门蔚为壮观的学科。其杰出代表 和理论体系的创立者是亚当?斯密,他所著的《国富论》把资本主义经济学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书中批判了重商主义把对外贸易作为财富唯一源泉的片面观点,斯密把经济研究从流通领域拓展到生产领域。同时亚当?斯密批判了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片面观点,认为一切物质生产部门都创造财富。古典经济学分析了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将其看作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社会经济活动; 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出自由放任原则; 分析了国民财富增长的条件、促进或阻碍国民财富增长的原因。 关键字: 古典经济学国民财富增长国家干预自由放任 Abstract After more than 200 years of development, especially the third revolution of the 20th century, classical economy has become a lot spectacular subject. Its distinguished representative, and is the founder of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Adam Smith, his book the wealth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to a complete system of capitalism, critique of mercantilism in one-sided view of foreign trade as the only source of wealth, Smit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