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动物生化复习资料--研究生

高级动物生化复习资料--研究生
高级动物生化复习资料--研究生

1. 蛋白质一级结构、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结构域、三级结构、四级结构,肽平面、Rossman折叠、Bohr效应的概念、分叉进化。

(1)一级结构:指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2)二级结构:指多肽链主链上原子的局部空间排列状态。

(3)超二级结构:在蛋白质结构中有一些二级结构的组合物,充当三级结构的构件。

(4)结构域:蛋白质三维结构中存在着易于鉴别的具有重要的功能球状亚结构,1973年温特劳弗尔(Wetlaufer)将蛋白质中的这种亚结构称为结构域。

(5)三级结构:指二级结构和非二级结构在空间进一步盘曲折叠,形成包括主、侧链原子在内的专一性三维排布。。

(6)四级结构:四级结构就是指蛋白质分子中亚基在空间排列状态、亚基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接触部位的布局。

(7)肽平面:肽键具有部分双键的性质(约40%),不能自由旋转,所以肽键是一个刚性平面,称为肽平面(酰胺平面)。(8)Rossman折叠:蛋白质中常常还有两组βαβ组合成的一种更为复杂的超二级结构,这种结构称为Rossman折叠,它包括两个相邻的βαβ单元,即βαβαβ,有时还有ββααββ结构,这是βXβ单元的特殊形式。

(7)Bohr效应:H+ 浓度或pH的变化可以影响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合力。在肺组织中,CO2分压低、H+ 浓度低、pH较高的情况下,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合力增加,所以易与氧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但在周围组织中,CO2分压高、H+ 浓度高、pH较低的情况下,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合力降低,所以氧合血红蛋白易释放出氧成为脱氧血红蛋白。这就是Bohr效应。

(8)分叉进化:这种从一个共同祖先蛋白质发展出另一种新蛋白质的现象称为分叉进化。

2试举两例说明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与生物功能具的密切的关系,特别是蛋白质与其它生物大分子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作用方式都是由氨基酸顺序决定的。

牛的催产素和抗利尿素的结构相似,都是环八肽,但有两个氨基酸不同。羧基端第3个氨基酸和第8个氨基酸,前者是异亮氨酸和亮氨酸,后者是苯丙氨酸和精氨酸,导致两者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和催化活性。催产素主要是促进子宫收缩的催产作用,但同时也具有微弱的抗利尿活性;抗利尿素的主要作用是抗利尿和增血压,但也具有微弱的催产活性。

正常人血红蛋白β链从N-端开始第6位氨基酸是谷氨酸,当此氨基酸被缬氨酸取代时,将导致镰刀型贫血病。谷氨酸的侧链是带有负电荷的亲水羧基,而缬氨酸的侧链是不带电荷的疏水基团。当谷氨酸被缬氨酸取代后使Hb的表面电荷性质发生了改变,于是等电点改变,溶解度降低和不正常聚合增加,以致红细胞收缩变形而成为镰刀状,且输氧能力下降,细胞脆弱,容易溶血,严重的可导致死亡。这正是我们所说的分子病中的一种,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具有遗传性。

3 目前已知的蛋白质的超二级结构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

1. 卷曲的卷曲α-螺旋其特征是两股(或三股)右手α-螺旋彼此沿一个轴缠绕在一起,形成一个左手的超螺旋,两股右手α-螺旋之间的作用角大约为18°,超螺旋的重复距离为14nm。

2. βXβ单元(β-片-β单元)在多肽链的两股平行β-折叠中间以X连接起来,称为βXβ单元。在βXβ单元中,如果中间的连接为不规则的卷曲,就称之为βcβ单元;如果中间的连接是α-螺旋,就称为βαβ单元;如果中间连接为另一β结构,则称为βββ单元。

3.β-迂回在蛋白质中有些β-折叠层是由3个或更多相邻的反平行β-折叠形成,它们中间以短链(大多数为β-转角)连接。1980年斯查尔(Schulz)称之为β-迂回。

4.β-折叠桶蛋白质中的β-折叠层可以进一步折叠成桶状结构,1982年理查德森(Richandson)将其称为β-折叠桶,简称β-桶。β-折叠桶由β-折叠片形成。一条长的反平行的β-折叠片全部地或部分地卷成一个桶状。

5.α-螺旋-转角-α-螺旋

4、简述血红蛋白的结构特征及其在结合氧的过程中的变化

血红蛋白是由四个亚基聚合成的四聚体,在四聚体中,四个亚基成D2正四面体分布,即四个亚基分布在正四面体的四个角上。

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时,其分子构象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主要的变化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脱氧血红蛋白中Fe的配位数为5,其中4个来自卟啉环的N,另一个来自近侧组氨酸(F8)的第三位N。此时配位场较弱,Fe(Ⅱ)与卟啉环的四个N是通过电价配位键连接的,Fe(Ⅱ)采取高自旋结构,具有4个不成对电子,分布在4个轨道上,因此原子半径大,突出在卟啉环的中央空穴之外,与卟啉环平面保持0.06nm的距离。血红蛋白氧合后,Fe

的配位数为6,O2是第六个配位体。分子氧使总配位场增强,此时,Fe(Ⅱ)是通过共价配位键与卟啉环的N结合的,Fe(Ⅱ)采取低自旋结构,4个不成对电子被挤到两个轨道内,原子半径比脱氧时缩小,于是能进入卟啉环平面的中央孔穴中,移动0.06nm的距离。这一移动通过与铁结合的组氨酸(F8)残基牵动残基所在的肽链。进而影响了亚基间的相互接触,以致整个分子的四级结构发生了变化。②F8组氨酸的位移引起亚基三级结构的微小变化,螺旋F向H移动,使二者之间的间隙缩小,将“袋穴”内的HC2Tyr排挤出去。HC2Tyr的移动,拉断了维系脱氧血红蛋白四级结构的某些盐键。③两个β亚基间的空隙变小,挤出DPG分子,使DPG分子与两个β亚基间形成的盐键全部断裂④盐键的断裂,引起β亚基的构象变化,排出了β链67位(E11)Val的侧链对氧结合部位的空间障碍,使β亚基能够顺利的与氧结合。氧合时一个二聚体相对于另一个二聚体旋转15o,C2对称轴自身倾斜7.5o。⑤血红蛋白氧合时,其亚基间的相对位置发生相当剧烈地变化。血红蛋白可以看作是αβ二聚体的二聚体(即可以看作是α1β1和α2β2的聚合)。氧合时α1β1(或α2β2)接触区结构变化不大,但两个二聚体之间发生了相对位移,使两个β亚基之间的距离彼此靠近。血红蛋白由T态(紧张态)变为R态(松弛态)。即血红蛋白由对氧的低亲合力型构象变成了对氧的高并合力型构象。5简述H+、CO2、DPG对Hb结合O2的影响。

1. H+ 浓度或pH的变化可以影响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合力。在肺组织中,CO2分压低、H+ 浓度低、pH较高的情况下,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合力增加,所以易与氧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但在周围组织中,CO2分压高、H+ 浓度高、pH较低的情况下,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合力降低,所以氧合血红蛋白易释放出氧成为脱氧血红蛋白。这就是Bohr效应。由此可见,H+ 具有促进HbO2释放O2的作用。HHb+ + O2 HbO2 + H+

2. CO2对Hb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与血红蛋白起作用,即与血红蛋白各肽链的N-末端NH2结合成氨甲酰血红蛋白。一般认为CO2与Hb的直接结合对CO2的运输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更重要的作用可能还是降低血红蛋白对O2 的亲合力,这一作用可初步解释为:带负电荷的氨甲酰基(Hb—NH—COO-)与一个带荷正电的基团形成盐键,起到降低氧亲合力的作用,有利于HbO2释放O2。二是间接地通过H+ 参与Bohr效应。

3. 目前认为,脱氧血红蛋白分子中,在两个β亚基间有一空隙恰好容纳一个DPG分子,一分子DPG能与两个β亚基空隙处的一系列正电荷形成盐键,使脱氧血红蛋白的构象更为稳定,所以能降低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合力。氧合时两个β亚基相互靠近,空隙变小,DPG被排挤出去,氧亲合力也随之增加。

综上所述,H+、CO2、DPG均能使血红蛋白四聚体稳定于脱氧构象,造成血红蛋白分子对氧亲合力下降,从而有利于氧合血红蛋白在组织中释放氧。

6. 解释:复制子、单向复制、双向复制、滚动环式复制、D--环式复制、GT--AG规律、Shine—Delgarno序列。

1、复制子:一般把生物体的单个复制单位称为复制子。

2、单向等速复制:从复制起点开始,复制叉只向一侧延伸。(双向等速复制:从复制起点开始解链,形成两个复制叉(或称生长点),分别向两侧推进)

3、双向对称等速复制:从复制起点开始解链,形成两个复制叉(或称生长点),分别向两侧推进,且两条链同时进行复制。

4、滚动环式复制:滚环型复制是单向复制的特殊方式。在酶的作用下,将其正链从专一的复制原点上切开,游离出3ˊ端和5ˊ端,其5ˊ端被从双链环中置换出来并为单链DNA结合蛋白所覆盖,而3ˊ末端则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下以负链为模板不断延长。单链的延伸与双链环状DNA的绕轴旋转同步进行。

5、D-环式复制:D-环型(D-loop)复制不对称复制的一种方式。双链环在固定点解开进行复制,但两条链的复制是高度不对称的,一条链先复制,另一条保持单链而被取代,等一条链复制到一定程度,露出另一条链的复制起始点时,另一条链才开始复制。

7、夹子装置器:γ亚基是一种依赖DNA的A TP酶,两个γ亚基与另外4个亚基构成γ复合体(γ2δδ? χψ),其主要功能是帮助β亚基夹住DNA,故称为夹子装置器。

8、引发体:在合成DNA之前,首先要合成一段RNA引物,合成RNA引物的过程称为引发。这一过程是由引物酶来完成的,该酶和另外6种蛋白质(DnaB、DnaC、n、n′、n″和i)相互作用组装成引发体。

9、GT-AG规律:真核生物所有编码蛋白质的核结构基因都含有内含子,所有内含子的5′端和3′端均含有特殊的保存守序列,其5′端均为GT,3′端均为AG,称之为GT-AG规律(但此规律不适合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内含子)。

10、Shine-Delgarno序列:在mRNA 5′端距离起始密码子上游约10个核苷酸的地方有一段富含嘌呤的序列。

11、转录活化:

细胞质的转录因子接受来自细胞膜并逐渐传递进来的信号之后通过磷酸化或脱磷酸化作用而被火化,然后从细胞质进入细胞

核与相应的dna框结合。12、切除修复:所谓切除修复是指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将DNA分子中受损伤部分切除,并以完整的那条链为模板,合成出切去的部分,然后使DNA分子恢复正常结构的过程。

13、重组修复:复制时复制酶系统在损伤部位无法通过碱基配对合成子代DNA链,但它可以跳过损伤部位继续进行复制,结果就在子代链上留下缺口。这种遗传信息有缺损的子代DNA分子可通过遗传重组而加以弥补,即从完整的母链上将相应核苷酸序列片段移至子代链缺口处,然后用再合成的序列补上母链的空缺。

14、SOS反应:许多能造成DNA损伤和抑制复制的事件均能引起一系列复杂的诱导效应,称为应急反应,采用国际通用的紧急呼救信号“SOS”来表示。

15、多核糖体:当采用温和条件小心地从细胞中分离核糖体时,可以得到3~4个成串的甚至上百个成串的核糖体,称为多核糖体(或多核蛋白体)。

16、同工tRNA:一般说来,一个氨基酸总是由一个或几个tRNA所转运,我们将转运同一氨基酸的不同tRNA称为同工tRNA (同工受体)。

17、校正tRNA:校正tRNA分为无义突变的校正tRNA和错义突变的校正tRNA。无义突变的校正tRNA可通过改变反密码子来校正无义突变。错义突变的校正tRNA可通过反密码子的改变,将正确的氨基酸加到肽链中,合成出正常的蛋白质。18、无义突变:在蛋白质的结构基因中,一个核苷酸的改变可能使代表某个氨基酸的密码子变成终止密码子(UAG、UGA、UAA),使蛋白质合成提前终止,合成比正常肽链短的无功能的或无意义的多肽,这种突变称为无义突变。

19、错义突变:错义突变是由于结构基因中一个核苷酸的突变使一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变成了另一种氨基酸的密码子,从而合成无功能或活性明显降低的多肽,这种突变称为错义突变。

20、蛋白质内含子: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科学家们发现了两类新的内含子,一类是蛋白质内含子,其DNA分子上内含子和外显子一起被转达录和翻译,产生一条含有内含子氨基酸序列的多肽链,然后从多肽链中切除与内含子对应的氨基酸序列,再把与外显子对应的氨基酸序列连接起来,成为有功能的蛋白质,这是一种蛋白质剪接过程。剪接的位点信号可能是由蛋白质内含子的氨基酸序列提供的,剪接可能是自我催化的过程。

21、翻译内含子:mRNA中存在与内含子对应的核苷酸序列,在翻译过程中这种序列被“跳跃”过去,因此产生的多肽链不含与内含子对应的氨基酸序列。

7、简述B—DNA的结构、比较说明A—DNA和Z—DNA的结构特征

1.两条反方向平行的脱氧多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缠绕成右手螺旋型。

2.嘌吟与嘧啶位于双螺旋的内侧,碱基的平面与中心轴垂直。磷酸与核糖在双螺旋的外侧,彼此通过3′,5′磷酸二酯键相连接,形成DNA分子的骨架,戊糖环的平面与中心轴平行。

3.双螺旋上有两条螺纹沟,一条较深,一条较浅。较深的称为大沟,宽为1.2nm,深度为0.85nm。较浅的沟称为小沟,宽度为0.6nm,深度为0.75nm。

4.双螺旋的直径为2.0nm,两个相邻的碱基之间堆积距离为0.34nm,两个核苷酸之间的夹角为36°。因此,沿中心轴每旋转一周需要10个核苷酸。螺距为3.4nm。

5.两条核苷酸链彼此依靠碱基之间的氢键相连系而结合在一起。根据分子模型计算,只有一条链上的嘌呤与另一条上的嘧啶相匹配,其距离才正好与双螺旋的直径相吻合。碱基构象的研究结果表明,A只能与T配对,可形成两个氢键,G只能与C 配对,可形成三个氢键,所以G、C之间的连接较为稳定。上述碱基之间的配对规律称为碱基配对原则或碱基互补原则。A-DNA亦是由两条反方向的多核苷酸链缠绕成的右手螺旋,但是螺旋体较宽,直径为2.55nm,碱基对与中心轴之间有20°的倾角。

Z-DNA不是右手螺旋,而是左手螺旋。所以这种DNA称为左旋DNA。Z-DNA较B-DNA细一些,直径为1.84nm,其磷酸基在多核苷酸骨架上的分布呈“Z”字型,因此而得名。

8、简要说明核酸的紫外吸收、凝胶电泳等性质及其在研究中的应用

①检测样品是否纯品。紫外法检测样品是否纯品时,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读出260nm和280nm处的OD值,从OD260/OD280的比值即可判断样品的纯度。纯的DNA OD260/OD280应为1.8,纯的RNA应为2.0,样品中如果含有杂蛋白或苯酚,OD260/OD280比值即明显降低。

②定量测定小量纯的DNA和RNA。不纯的样品不能用紫外吸收法作定量分析。对纯的样品只要读出260nm处的OD值即可算出含量。通常1 OD值相当于50μg/ml双螺旋DNA,相当于40μg/ml单链DNA或RNA,相当于20μg/ml寡聚核苷酸。这个方法快速,又相当准确,而且不会浪费样品。

DNA分子的大小不同,在直流电场中的泳动速度不同;DNA的构象不同,泳动速度也不同。一般说来,分子量小,泳动快,分子量大,泳动慢。一般情况下超螺旋DNA的迁移率最快,其次是线形DNA,开环形DNA最慢。所以,①可用凝胶电泳法分离纯化不同构象的DNA;②可分离分子量大小不同的DNA;③可测定DNA样品的分子量; ④可大体上判断出样品的浓度。

9、什么是核酸的杂交,简要说明Southern印迹法的过程

将不同来源的DNA放在同一试管里,经热变性后,慢慢冷却,让其复性。若这些异源DNA在某些区域有相同序列,在复性时,则形成杂交DNA分子。DNA与互补的RNA之间也可以发生杂交。

Southern印迹法的简要过程:

将DNA样品经限制性内切酶降解后,用琼脂糖凝胶进行电泳分离。将胶片浸泡在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变性,将变性的DNA 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硝酸纤维素膜只吸附变性的DNA),在80℃烘烤4~6小时,就可使DNA牢固地吸附在硝酸纤维素膜上。然后与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变性后的DNA探针进行杂交,杂交需要在较高的盐浓度和适当的温度下(一般68℃)进行数小时或十余小时,通过洗涤除去未杂交的标记物,将硝酸纤维膜烘干后进行放射自显影,在乳胶片上就可清楚地显示出杂交DNA所在的位置。除DNA外,RNA也可作探针。

10 比较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DNA复制的异同

(1)真核生物有多个复制起始位点,而原核只有一个起始位点。

(2)真核生物复制一旦启动,在完成本次复制前,不能在再启动新的复制,而原核复制起始位点可以连续开始新的复制,特别是快速繁殖的细胞。

(3)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复制调控不同。

(4)原核的DNA聚合酶III复制时形成二聚体复合物,而真核的聚合酶保持分离状态。

(5)真核生物的聚合酶没有5'-3'外切酶活性,需要一种叫FEN1的蛋白切除5'端引物,原核的DNA聚合酶I具有5'-3'外切酶活性。

11 比较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RNA转录的异同

相同点:无论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RNA的转录需要适当的DNA为模板,以四种核糖核苷三磷酸(NTP)为底物从5′端到3′端合成RNA。Mg2+能促进RNA的聚合反应。另外,RNA的转录不需要引物。

不同点:①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只有一种,而真核生物有三种,分别为RNA聚合酶Ⅰ、Ⅱ、Ⅲ(分别转录rRNA、mRNA、tRNA和小分子RNA)。②原核生物的启动子有两个保守序列:位于-10的Pribriow框(一个6bp的保守序列TA TAA T)和位于-35的识别序列(一个6bp的保守序列TTGACA)。真核生物的启动子有三类,分别由RNA聚合酶Ⅰ、Ⅱ、Ⅲ进行转录,真核细胞的RNA酶需要借助转录因子和辅助转录因子才能形成转录起始复合物,转录mRNA的聚合酶Ⅱ的启动子通常有三个保守区:-25—-35的TA TA框(7bp的TAAA(T)AA(T)序列,DNA开始解链和决定转录起点位置)、在-75的CAA T 框(一个9bp的共有序列GGT(C)CAA TCT,与RNA聚合酶的结合)和GC框(共有序列GGGCGG,转录因子结合部位)。

③原核生物主要通过操纵子对RNA转录进行调节,以负调节为主;而真核生物的调控较为复杂,存在大量的顺式元件和反式因子,以正调节为主。另外,真核生物的RNA转录还存在染色质水平上的调节。

④原核生物的mRNA一般在转录的同时就可以进行翻译,不需要加工;真核生物的mRNA在转录结束后,还要经过5’端加冒、3’端的多聚腺苷酸化和剪接才能成为成熟的mRNA。

12、试述密码子的基本特性。

1.密码子是无标点符号的,即两个密码子之间没有任何起标点符号作用的碱基将它们隔开。因此,要正确阅读密码子就必须按一定的读码框架,从一个正确的起点开始,一个不漏的挨着读下去,直至碰到终止信号为止。若插入或删去一个碱基,就会使这一点以后的读码发生错误,这种情况叫做移码。由于移码引起的突变称为移码突变。

2.一般情况下密码子是不重叠的。目前已经证明,在大多数生物中的读码规则是不重叠的,但少数大肠杆菌噬菌体(如Qβ、R17)的RNA基因组中,部分基因的密码子是重叠的。

3.密码子的简并性。大多数氨基酸都可以有几组密码子,如UUA、UUG、CUU、CUA、CUG和CUC 6组密码子都编码亮氨酸,这种现象就称为密码子的简并。可以编码相同氨基酸的密码子称为同义密码子。密码子的简并性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它可以减少有害突变。

4.密码子的前两位碱基专一性大,第三位碱基专一性小,密码子的简并性往往只涉及第三位碱基。如丙氨酸有四组密码子:GCU、GCC、GCA、GCG,头两个碱基相同,都是GC,第三全碱基就不同了。Crick对密码子的这一特性给予一个专门的术语,称为“摆动性”。当第三个碱基发生突变时,仍有可能翻译出正确的氨基酸来,从而使合成的多肽链仍具有生物学活性。

5.密码子是近乎完全通用的。所谓密码子的通用性是指各种高等和低等的生物在多大程度上可共用同一套密码子。较早时,曾认为密码子是完全通用的。但近年来的一些发现对密码子的通用性提出了挑战,因为线粒体中的密码子显然违背了遗传密码的通用性。

所以,结论应该是遗传密码并非是绝对通用的,而是近于完全通用。

13、简述原核生物mRNA的结构特点

1.半衰期短现在一般认为,转录开始1min后,mRNA的降解也就开始了。这就是说,一个mRNA的5′端可能已经开始降解,而其3′端部分仍在合成或被翻译。

2.许多原核生物mRNA是以多顺反子的形式存在的。细菌的一条mRNA可以编码一个或多个蛋白质,我们把只编码一个蛋白质的mRNA称为单顺反子mRNA,把编码多个蛋白质的mRNA称为多顺反子mRNA。多顺反子mRNA是一组相邻或重叠基因的转录产物,这样的一组基因被称为一个操纵子,是生物体内的一个遗传单位。

3.其他特征

①AUG(有时GUG,甚至UUG)作为起始密码子。

②在AUG上游7—12个核苷酸处有一段被称为SD序列(Shine-Dalgarno sequence)的保守区:5′-AGGAGG-3′这段序列可与核糖体小亚基中16SrRNA 3′端序列:3′-UCCUCC-5′反向互补,因此人们认为它在mRNA与核糖体小亚基的结合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③细菌mRNA 5′端无帽子结构,3′端不存在或只有较短的poly(A)结构,通常没有修饰碱基。

14、简述真核生物mRNA的结构特点

真核生物mRNA结构上的最大特征是5′端帽子结构和3′端的poly(A)结构。

1.真核生物mRNA的5′端都有一个帽子结构

①保护mRNA免受核酸酶的破坏。细胞中有许多核酸酶,负责水解mRNA。如果没有5′端帽子结构,有可能使mRNA在完成转录之前或到达功能位点之前就被破坏。

②被蛋白质合成的起始因子所识别,使mRNA与核糖体小亚基结合并开始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2.绝大多数真核生物mRNA的3′端具有poly(A)尾巴

①它是m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所必需的成分。

②它大大提高了mRNA在细胞质中的稳定性。

15、生物膜名词:

1、分相:在生理温度下,膜脂双分子层中有相当一部分表现为流体态(液晶态),但另一部分由于各种因素而表现为固体态(结晶态)。从膜平面看,便显示出分相现象。

2、相变:当温度降至相变温度时,流动的液晶态可转变为不流动的结晶态,在一定条件下,结晶态也可以转变为液晶态,将液晶态和结晶态的相互转变称之为相变。

3、单向运输:小分子的跨膜运输大都是通过专一性运输蛋白的作用来实现的。如果只是运输一种分子由膜的一侧到另一侧,称为单向运输。

4、协同运输(同向协同运输、反向协同运输,与第8题重复):如果一种物质的运输与另一种物质的运输相关且方向相同,称为同向协同运输,方向相反则称为反向协同运输,这二者又统称为协同运输。

5、移动性:指运输体或其结合被运输物质的部位在运输过程中,或由于通过膜的来回穿梭运动,或由于通过膜平面的旋转运动改变它在膜内的定向,可以使物质从膜的一侧运输到另一侧。

6、离子载体:离子载体是一类可溶于脂质双层的疏水性小分子物质,它增加脂双层对离子的透性。

7、通道载体(配体-闸门通道、电压-闸门通道):通道载体是横跨于膜上的多肽或者蛋白质载体。载体在膜内有较确定的方向,并且形成一个对被运送物质具有立体构型的亲水性孔道。孔道在识别被运送物质并作出反应时才瞬时打开,让被运送物质通过膜。

9、基团运输:一般来说,物质过膜运送时不需要经过化学修饰,但有些糖在通过细胞膜时需要进行磷酸化反应加入一个磷酸基团,以糖—磷酸的形式才能通过膜,称为基团运输。

10、外排作用:细胞内物质先被囊泡裹入形成分泌泡,然后与细胞质膜接触、融合并向外释放被裹入的物质,这个过程称为外排作用。

11、内吞作用:细胞从外界摄入的大分子物质或者颗粒,逐渐被质膜的一小部分包围,内陷,其后从质膜上脱落下来而形成含有摄入物质的细胞内囊泡的过程,称为内吞作用。

12、信号肽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分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像细胞质中一般蛋白质一样,系在自由核糖体上开始的,但在肽链的N—端首先合成的是由20个左右的氨基酸组成的、决定着肽链去向的“信号肽”。信号肽假说主要的特点在于蛋白质合成与跨膜运送是同步进行的,称为“伴随翻译的运送。

13、前导肽:信号肽的一种,位于成熟蛋白的N端,引导蛋白穿膜,当前体蛋白过膜时,前导肽被一种或两种多肽酶所水解,前体蛋白转变为成熟蛋白质

14、EF-手图像:在二级结构中Ca2+的结合位点由这个蛋白质的E(α螺旋)区和F(α螺旋)区以及结合Ca2+的泡区构成,它们的相对位置就好像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夹着一个吸Ca2+区那样。Robert 等人称这种螺旋区—泡区—螺旋区结构为EF手图象。

16维持生物膜结构的作用力有哪几种?这些作用力对膜结构与形状有何影响?

一般认为生物膜中分子间主要有三种类型的力起作用:静电力、疏水力和范德华力。

(一)、静电力静电力是存在于一切极性和带电荷基团之间的吸引和排斥作用。膜两侧的脂质和蛋白质的亲水基团通过静电力的相互吸引可形成稳定的结构。静电力在膜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中也很重要,膜中疏水区的介电常数较低,它可使蛋白分子的极性部分之间形成强烈的静电力。

(二)、疏水力疏水力对维持膜结构起着主要的作用。蛋白质分子具有非极性基团的氨基酸侧链和脂质双层的疏水脂肪酸链都有不与水接触或者说避开水的强烈倾向,因而使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趋近的力,称为疏水作用力。疏水力依赖于水的存在。在生物膜中,脂质的脂肪酸链和蛋白质分子的非极性面出于避开水的原因,排列在膜的内部;而脂质的极性端和蛋白质的极性部分或带电荷的基团则有与水接触的强烈倾向,定位于膜的两个表面,所以疏水力就成为决定膜总体结构的主要因素。(三)、范德华力范德华力倾向于使膜中的分子尽可能的彼此靠近。由于这种作用力存在于所有原子对之间,所以它们在膜结构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它和疏水力有相互补充的作用。在水相中,影响膜结构稳定的力可能来自两个方面:与膜平面平行作用的力和垂直作用的力。这两方面的力都是由疏水力和亲水力这两种相反作用力的总和形成的。垂直于膜平面的亲水力主要倾向于把磷脂的极性基团拉向于水相;相反疏水力则倾向于把磷脂分子的碳氢链拉向脂质的中心部分以避开水相。这两种相反的作用力呈动态平衡,因而磷脂分子经常处于不断轻微伸出和缩入膜双分子层的状态中,表现为膜平面的波形振荡运动。另一方面,与脂质双层平行方向也有两种相反作用力,一是疏水力和范德华力都使磷脂的脂肪酸链互相靠近并排斥水分子,二是极性端之间的排斥或吸引使磷脂分子彼此分开或靠近。这两种相反作用的结果,使每个组分经常可以彼此互相侧向置换。同样,膜中的兼性蛋白质也是这样,以疏水力和亲水力与脂质分子相互作用。由于脂质双分子层经常处于轻微的收缩--扩张的周期运动,因而蛋白质也不断表现出伸出和缩入脂质双分子层的轻微波动

17简述生物膜的流动性,膜流动性有何生理意义:

膜的流动性也可称之为运动性,包括膜脂和膜蛋白的运动状态。流动性是生物膜结构的主要特征。膜脂合适的流动性是膜蛋白表现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

膜脂运动的几种方式:

①磷脂烃链围绕C—C旋转而导致异构化运动。

②磷脂分子围绕与膜平面相垂直的轴左右摆动。

③磷脂分子围绕与膜平面相垂直的轴作旋转运动。

④磷脂分子在膜内作侧向扩散或侧向移动。

⑤磷脂分子在脂质双层中作翻转运动。

膜蛋白的运动性具有膜蛋白的侧向扩散和膜蛋白旋转扩散,且前者比后者更容易实现。

18、小分子物质主动运输主动运输是物质从低浓度的一侧跨膜转运到高浓度的一侧,即逆浓度梯度的转运过程。主动运输的主要特点是:①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的转运过程。②需要转运载体。转运载体则是膜蛋白。③需要提供能量。

④有专一性。⑤有饱和动力学特征。⑥有方向性。⑦选择性抑制。

19、G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所有的G蛋白都是膜蛋白,都是由α、β、γ三个亚基组成,其中β和γ通常紧密结合为βγ二聚体,对所有G蛋白都是相同的,差别仅存在于α亚基上,不同的G蛋白α亚基不同。α亚基上有鸟苷酸结合位点和GTP酶活性,可与GDP或GTP结合,所以G蛋白有两种形式,GDP形式为无活性状态,GTP形式为有活性状态,两种形式之间可以互变。

作用特点:Gα-GDP与βγ二聚体有很高的亲合力,可结合为无活性形式(Gβγα-GDP)。无激素时,几乎所有的G蛋白都处于无活性的GDP形式;当激素结合到受体上时,GTP取代GDP,使G蛋白转变成有活性形式(Gα-GTP),即激素—受体复合物使得结合状态的GDP从G蛋白上释放出来,而使GTP进入Gα亚基的结合位点,Gα-GTP与βγ二聚体的亲合力低,从βγ亚基上解离出来成为活性形式,然后Gα-GTP作用于细胞内的效应蛋白(酶)。在Gα-GTP 完成传达信息的任务之后,由于它本身具有GTP酶活性,可使GTP水解成GDP和Pi,Gα-GDP又与βγ二聚体结合,恢复G蛋白的无活性状态。G蛋白对于效应酶(如腺苷酸环化酶)的作用可以有激活和抑制两种情形,激活腺苷酸环化酶的G蛋白为Gs蛋白,抑制腺苷酸环化酶的G蛋白是Gi蛋白。与G蛋白相偶联的受体通常是一条肽链形成的过膜蛋白,有七段α—螺旋往返于质膜的脂质双层,如β—肾上腺素的受体。

20、cAMP信号转导系统的过程及作用:凡有cAMP的细胞,都有一类催化蛋白质磷酸化反应的酶,称为蛋白激酶A(PKA),cAMP通过蛋白激酶A发挥它的作用。蛋白激酶A的无活性形式含有两种亚基,一种是催化亚基(C),另一种是调节亚基(R),调节亚基抑制催化亚基。蛋白激酶的变构调节物就是cAMP。当cAMP结合到调节亚基上时,就使无活性的催化亚基—调节亚基复合物解离,产生有活性的自由的催化亚基和cAMP—调节亚基复合物。也就是说cAMP消除了酶活性的抑制物(调节亚基)。有活性的催化亚基一方面使磷酸化酶激酶磷酸化而具有活性,后者再激活磷酸化酶使糖原分解;另一方面使糖原合成酶磷酸化而失去活性,使糖原合成停止,最终导致血糖浓度升高。

21、磷酸肌醇型号转导系统的两个细胞内信号物质是怎样形成的,他们的作用是什么?

当激素与细胞膜受体结合时,活化细胞膜上的受体,活化的受体激活G蛋白,通过G蛋白将信息传递到结合在细胞膜上的磷酸肌醇酶使其活化。磷酸肌醇酶又称为磷脂酶C或磷酸肌醇磷酸二酯酶。它能催化磷酯酰肌醇-4,5-二磷酸(PIP2)水解,生成两个细胞内信号物质(第二信使):肌醇-1,4,5-三磷酸(IP3)和二酰基甘油(DAG或DG)。IP3的作用是打开细胞内膜结构上的Ca2+通道,使Ca2+释放到细胞质中。DAG激活蛋白激酶C(PKC)。活性蛋白激酶C可使许多种靶蛋白中丝氨酸残基和苏氨酸残基上的羟基磷酸化,从而改变这些靶蛋白的生物活性,使其活化或者失活

生物化学试题及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蛋白质多肽链形成α-螺旋时,主要靠哪种次级键维持() A:疏水键;B:肽键: C:氢键;D:二硫键。 2、在蛋白质三级结构中基团分布为()。A:疏水基团趋于外部,亲水基团趋于内部;B:疏水基团趋于内部,亲水基团趋于外部;C:疏水基团与亲水基团随机分布; D:疏水基团与亲水基团相间分布。 3、双链DNA的Tm较高是由于下列哪组核苷酸含量较高所致() A:A+G;B:C+T: C:A+T;D:G+C。 4、DNA复性的重要标志是()。 A:溶解度降低; B:溶液粘度降低; C:紫外吸收增大; D:紫外吸收降低。 5、酶加快反应速度的原因是()。 A:升高反应活化能; B:降低反应活化能; C:降低反应物的能量水平; D:升高反应物的能量水平。 6、非竟争性抑制剂对酶促反应动力学的影响是()。 A:Km增大,Vm变小; B:Km减小,Vm变小; C:Km不变,Vm变小; D:Km与Vm无变化。 7、电子经FADH2呼吸链交给氧生成水时释放的能量,偶联产生的ATP数为() A:1;B:2;C:3;D:4。8、不属于呼吸链组分的是() A:Cytb;B:CoQ;C:Cytaa3;D:CO2。 9、催化直链淀粉转化为支链淀粉的是()A:R酶;B:D酶; C:Q酶;D:α—1,6糖苷酶 10、三羧酸循环过程叙述不正确的是()。A:循环一周可产生3个NADH、1个FADH2、1个GTP; B:可使乙酰CoA彻底氧化; C:有两步底物水平磷酸化; D:有4—6碳的羧酸。 11、生物体内脂肪酸氧化的主要途径是()。A:α—氧化;B:β—氧化; C:ω—氧化;D:过氧化。12、脂肪酸从头合成途径不具有的特点是()A:利用乙酰CoA作为活化底物; B:生成16碳脂肪酸; C:需要脂肪酸合成本科系催化; D:在细胞质中进行。 13、转氨酶的辅酶是() A:FAD;B:NADP+; C:NAD+;D:磷酸吡哆醛。 14、氨基酸分解的主要途径是()。 A:氧化脱氨基作用;B:裂解作用; C:脱氨基作用;D:水解作用。 15、合成嘌呤环的氨基酸是()。 A:甘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 B:甘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酰胺; C:甘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 D:蛋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酸。 16、植物体的嘌呤降解物是以()形式输送到细嫩组织的。 A:尿酸;B:尿囊酸; C:乙醛酸;D:尿素。 17、DNA复制方式为()。 A:全保留复制; B:半保留复制; C:混合型复制; D:随机复制。 18、DNA复制时不需要下列那种酶()。 A:DNA聚合酶; B:引物酶; C:DNA连接酶; D:RNA聚合酶。 19、细胞内编码20种氨基酸密码子总数为()A:16;B:64;C:20;D:61。20、mRNA在蛋白质合成重要性在于携带有()A:遗传密码; B:氨基酸; C:识别密码子的结构; D:各种蛋白质因子的结合部位。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蛋白质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导电性最()。 2、米氏常数值大时,酶与底物的()小;酶作用于不同底物,其米氏常数(),其中米氏常数值最小的称为()。 3、生物氧化是()在细胞中(),同时产生()的过程。 4、麦芽糖是()水解的中间产物。它是

临床生化检验习题3

1.酶免疫分析的基本技术组成为( A B C E ) 生化检验习题 第一章 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基本技术与管理 一、A 型选择题 1. 在荧光 定量分析法中,下列哪种不是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 A. 荧光物质的浓度 B .溶剂的性质 C .荧光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 D .温度 E .溶液的pH 值 2. 琼脂糖凝胶电泳用的巴比妥缓冲液 可以把血清蛋白质分成五条区带, 由 正极向负极数起它们的顺序是( ) A. 白蛋白、P -球蛋白、 B. 白蛋白、 C. 白蛋白、 D . a 1-球蛋白、a 2-球蛋白、P -球蛋白、 E .白蛋白、P -球蛋白、 3. 在区 带电泳中,能产生电荷效应和分子筛效应的固体支持介质有 () A .醋酸纤维素薄膜、纤维素、淀粉 B .纤维素、淀粉、琼脂糖 C .硅胶、琼脂糖、聚丙烯酰胺凝胶 D .淀粉、琼脂糖、聚丙烯酰胺 凝胶 E .醋酸纤维素薄膜、硅胶、纤维素 4 .利用流动相中的离子能与固定相进行可逆的交换性质来分离离子型化合 物 的方法是( ) A .凝胶层析法 B .吸附层析法 C .分配层析法 D .亲和层析法 E .离子交换层析法 5.通过在波片或硅片上制作各种微泵、阀、微电泳以及微流路,将生化分 析功能浓缩固化在生物芯片上称( ) A .基因芯片 B .蛋白质芯片 C .细胞芯片 D .组织芯片 实验室 6 .离心机砖头的旋转速度为20000 Y/min 的离心为( ) A .低速离心 B .平衡离心 C .高速离心 D .超速离心 密度离心 7.标本条码下有10个阿拉伯数字,其中第4?5位表示() ?-球蛋白 -球蛋白 -球蛋白 、白 蛋白 2-球蛋白 a 2-球蛋白、 2-球蛋白、P -球蛋白、 丫 -球蛋白、P 丫 -球蛋白、 a 1-球蛋 白、 a 1-球蛋白、a a 1-球蛋白、a 2-球蛋 a 1-球蛋白、丫 -球蛋白、a E .芯片 E .等

贝克曼(比较详细)

[化学发光]美国Beckman公司UniCel DxI800免疫分析仪 迎接PG级超微量检测时代的来临 免疫定量分析的发展历程 1960年代以前人工免疫检测阶段 1960-70年代非标记免疫发展阶段放射标记免疫发展阶段 1970-80年代免疫分析新项目不断产生临床应用领域迅速拓展荧光免疫发展阶 段 1980-90年代免疫检测逐渐常规化检测原理发展阶段化学发光,电化学发光1990-2000年标记免疫检测原理日臻成熟优化系统均衡,清洗分离手技术的发展2000-2003年免疫自动化发展阶段;进一步吸收大生化检测的自动化技术成就,采用系统叠加的方式以寻求更快的检测速度 免疫分析技术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是临检领域继生化全自动分析时期的又一个标志性的重要阶段。其推动力源自一些大型实验室在免疫检测应用方面的进一步拓展和规模化,对免疫分析系统的检测速度、自动化和智能化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智能化方面 提高了系统流程管理的智能化程度,将系统的自动化性能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智能化阶段,并进一步强化了全方位的系统监控功能,保证了自动化的可控性。 自动化方面 进一步完善系统的自动化性能,加强系统的简便性、灵活性和前赡性,例如多种的进样方式、尽可能简洁的日常保养程序等,并提高了与轨道自动化的顺应性。 系统化方面 改变了原有检测仪器将系统进行简单并连组合以提高检测速度的做法,在继承原有分系统的独立性优点的基础上,采用同一套分析和探测系统,保证系统的整体性和结果的统一性。 UniCel TM DxI 800 展现自动化非凡成就引领智能免疫时代 DxI 800智能化整系统运行,突破分系统简单组合的传统方式,采用分立一体化整系统的专利设计

生化复习资料

1.谷光氨肽(GSP)有哪些氨基酸组成?活性基团是什么?该活性基团有哪些重要作用?(69页) (1)由谷氨酸、半胱氨酸、甘氨酸组成。 (2)活性基团:巯基(—SH)、r-谷氨酰键。 (3)巯基是最重要的基团可参与机体内多种重要的生化反应,因其具有还原性,可作为体内重要还原剂保护酶蛋白巯基不被破坏。还具有噬核特性,能阻断外源的一些毒物或药物与DNA、RNA或蛋白质结合,从而保护机体免遭毒物损害。 2.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包括哪些?其中a—螺旋属于那级结构,并简述其结构特点?(74页)(1)包括二、三、四级结构。 (2)a—螺旋属于二级结构;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的主链骨架中若干肽单位,各自沿一定的轴盘旋或折叠,并以氢键为主要的次级键而形成有规则的构象,如a螺旋、B折叠和B折角等。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一般不涉及氨基酸残基侧链的构象。 3.Tm是什么?与什么因素有关?(130页) (1)Tm:通常把DNA在热变性过程中紫外吸收值达到最大值的1/2时的温度成为“熔点”或溶解温度Tm表示。 (2)与DNA分子的大小及所含碱基中的C+G有关,C+G比例高,Tm值越高。还受介质中离子强度的影响,离子强度较高时,DNA的Tm值也较高。 4.什么是DNA的变性?引起变性的因素有哪些?(130页) (1)在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氢键断裂,DNA双链解开成两条单链的过程称为变性。(2)变性的因素:加热、过量的强酸或强碱、有机溶剂、尿素和酰胺等。 5.边加热双螺旋DNA溶液至95度,边观察溶液对260nm处紫外光吸收值的变化,会发现怎样的现象?如果将温度迅速降至40度,溶液对紫外光的吸收又会如何变化?对上述两种现象进行解释?(129、130、131页) (1)现象1:在260nm处紫外吸收值增大。 现象2:紫外吸收值与现象1相比下降。 (2)解释:由于将溶液加热到95度时DNA发生变性导致一些性质发生改变,某些颜色反应增强尤其是在260nm处的紫外吸收增强。将热变性的DNA骤然冷却至低温时,DNA 不可能复性,而在缓慢冷却时才可以复性。 6、什么是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举例说明酶的竞争性抑制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课本P156、157、158、159) 答: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竞争性抑制是较常见的可逆抑制。它是指抑制剂(I)和底物(S)对游离酶(E)的结合有竞争作用,互相排斥,酶分子结合S就不能结合I,结合I就不能结合S。这种情况往往是抑制剂和底物争夺同一结合位置。还有些因素也可以造成两者和酶的结合互相排斥。 应用: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增加底物琥珀酸的浓度,抑制作用即降低,甚至消除;磺胺类药物也是典型的竞争性抑制剂;竞争性抑制原理是药物设计的根据之一,如抗癌药阿拉伯糖胞苷、6-氟尿嘧啶等都是利用这一原理而设计出来的。

生化分离技术 考试复习题库(含详细答案)

《生化分离》考试复习题库 一、选择题 1.下列不是超临界萃取工艺的方法是()。 A 等温法 B 等压法 C 吸附法 D 交换法 2.影响絮凝效果的因素有很多,但不包括()。 A 絮凝剂的浓度 B 溶液pH值 C 溶液含氧量 D 搅拌速度和时间 3.葡聚糖凝胶色谱属于排阻色谱,在化合物分离中,先被洗脱下来的为()。 A 杂质 B 小分子化合物 C 大分子化合物 D 两者同时下来 4.当向蛋白质纯溶液中加入中性盐时,蛋白质溶解度()。 A 增大 B 减小 C 先增大,后减小

D 先减小,后增大 5.下列不能提高发酵液过滤效率的措施是()。 A 增大滤过面积 B 降低料液温度 C 加压或减压 D 加入助滤剂 6.下列方法中,哪项不属于改善发酵液过滤特性的方法 A 调节等电点 B 降低温度 C 添加表面活性物质 D 添加助滤剂 7.助滤剂应具有以下性质() A 颗粒均匀、柔软、可压缩 B 颗粒均匀、坚硬、不可压缩 C 粒度分布广、坚硬、不可压缩 D 颗粒均匀、可压缩、易变形 8.在发酵液中除去杂蛋白质的方法,不包括() A 沉淀法 B 变性法 C 吸附法 D 萃取法 9.下列关于速率区带离心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样品可被分离成一系列的样品组分区带 B 离心前需于离心管内先装入正密度梯度介质 C 离心时间越长越好 D 一般应用在物质大小相异而密度相同的情况 10.助滤剂是一种不可压缩的多孔微粒,它能使滤饼疏松,滤速增大。以下不属于助滤剂的是() A 氯化钙 B 纤维素 C 炭粒 D 硅藻土 11.细胞破碎的方法可分为机械法和非机械法两大类,下列不属于机械法的是() A 加入金属螯合剂 B 高压匀浆法 C 超声破碎法 D 珠磨法 12.萃取操作是利用原料液中各组分()的差异实现分离的操作。 A 溶剂中的溶解度 B 沸点 C 挥发度 D 密度 13.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原理为:

临床生化检验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抗凝剂:应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去或抑制血液中的某些凝血因子,阻止血液凝固,称为抗凝。阻止血液凝固的化学试剂称为抗凝剂。 2、决定性方法:准确度最高,系统误差最小;经过详细研究未发现产生误差的原因,其测定结果与―真值‖最为接近的方法。主要有重量分析法、中子活化法、同位素稀释-质谱分析法(ID-MS)等。 3、参考方法:是指准确度与精密度已经被充分证实,且经公认的权威机构(国家主管部门、相关学术团体和国际性组织等)颁布的方法。这类方法干扰因素少,系统误差很小,有适当的灵敏度、特异度、较宽的分析范围并且线性良好,重复测定中的随机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4、常规方法:具有足够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特异度,有适当的分析范围,经济实用,其性能指标符合临床或其它目的的需要的方法。 5、标准品:它的一种或几种物理或化学性质已经充分确定,可用以校正仪器和某种测定方法的物质。 6、一级标准品:已经确定的稳定而均一的物质,其数值已由决定性方法确定或由高度准确的若干方法确定,所含杂质已经定量。主要用于校正决定性方法,评价和校正参考方法以及为―二级标准品‖定值。 7、二级标准品:这类标准品可以是纯溶液(水或有机溶剂的溶液),也可以存在于相似基质中。可由实验室自己配制或为商品,其中有关物质的量由参考方法定值或用一级标准品比较而确定。主要用于常规方法的标化和控制物的定值。 8、控制物:控制物用于常规质量控制,以控制病人标本的测定误差。有定值血清和未定值血清两种。控制物不能用于标定仪器或方法。 9、实验误差:简称误差,是量值的给出值与其客观真值之差。 10、系统误差:是指一系列测定值对真值存在同一倾向的偏差。它具有单向性,而没有随机性,常有一定的大小和方向;一般由恒定的因素引起,并在一定条件下多次测定中重复出现。当找到引起误差的原因,采取一定措施即可纠正,消除系统误差能提高测定的准确度。 11、随机误差:是指在实际工作中,多次重复测定某一物质时引起的误差。误差没有一定的大小和方向,可正可负,数据呈正态分布;具有不可预测性,不可避免,但可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分析步骤越多,造成这种误差的机会越多;随测定次数增加,其算术均数就越接近于真值。 12、精密度:是表示测定结果中随机误差大小程度的指标。它表示同一标本在一定条件下多次重复测定所得到的一系列单次测定值的符合程度。 13、准确度:是指测定结果与真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偏差和偏差系数表示。 14、特异度:即专一性,是指在特定实验条件下分析试剂只对待测物质起反应,而不与其它结构相似的非被测物质发生反应。分析方法特异度越高,则测定结果越准确。 15、干扰:是指标本中某些非被测物质本身不与分析试剂反应,但以其它形式使待测物测定值偏高或偏低的现象,这些非被测物质称为干扰物。 16、检测能力:即检测限度或检出限,是指能与适当的―空白‖读数相区别的待测物的最小值。 17、回收试验:回收是指候选方法准确测定加入常规分析标本的纯分析物的能力,用回收率表示。回收试验的目的是检测候选方法的比例系统误差。 18、回收率:回收试验中测得的回收浓度占加入浓度的百分比例。 19、允许分析误差:表示95%标本的允许误差限度,或95%的病人标本其误差应小于这个限 20、参考值:从按若干标准规定的参考人群中选定一定数量的参考个体,通过检测所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求得均值(X)和标准差(s),均值(X)即为参考值。 21、参考范围:从按若干标准规定的参考人群中选定一定数量的参考个体,通过检测所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求得均值(X)和标准差(s),上述结果的95%的分布区间(X±2s)即为参考范围。 22、医学决定水平:为对临床病人的诊疗具有医学判断作用的临界分析物浓度。 23、金标准:是指通过活检、尸检、外科手术、随访等所做出的决定性诊断。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贝克曼奥林帕斯AU介绍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贝克曼AU2700 生化分析仪是根据光电比色原理来测量体液中某种特定化学成分的仪器。它属于光学式分析仪器,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即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基于不同分子结构的物质对电磁辐射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方法,属于分子吸收光谱分析。单色器将光源分成单色光,特定波长的单色光通过盛有样品的比色池,光电转化器将透射光转换为电信号后送入信号处理系统进行分析。 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发展来看,以进样个反应方式分为连续流动式、离心式和分立式三大类。目前分立式技术成熟,全面取代连续流动式和离心式成为主流。分立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能以样本为单位检测,因此使用灵活,客服了离心式的大部分缺陷,并随着技术的进步,分立式的测试速度和稳定性都有较大的提高。我院新引进的贝克曼AU2700测试速度是五年前引进的德林Dimension max的3倍多,而且测试成本低,故障率低,自动化程度高,易保养。其诸多优势得益于其优秀的设计和先进的技术的引入。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由加样和试剂系统、比色系统、清洗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组成。 一加样和试剂系统一套加样和试剂系统由一根样品探针,两个试剂探针,三个注射器,三个阀门,三个加样臂,试剂仓与转盘和样本传送装置组成。普通生化仪只有一套,二AU2700有两套,为达到1600个测试/小时提供了硬件保障。同时应用最新的数字加样系统和数字光路系统,加样更精确更精细,最小加样量可达1μL,步进达到0.1μL,最低反应容量仅120μL,减小了试剂用量,而且可以用国产试剂,ISE电解质分析电极寿命长,无需保养,从而极大的减少了测试成本,间接增加了医院收入。自动跟踪微量采样技术根据吸样量大小自动跟踪液面而下降,从而减少探针吸附,降低携带污染。为适应临床需要,AU2700

生化复习资料

生化复习资料(一) 1糖蛋白:由糖同蛋白质以共价键连接而成的结合蛋白质。 2、糖胺聚糖:含己糖胺和糖醛酸的杂多糖,是由多个二糖单位形成的长链多聚糖。 3、糖苷键:一个单糖或糖链还原端半缩醛上的羟基与另一个分子的羟基、胺基或巯基之间缩合形成的缩醛键或缩酮键。 4、等电点:在适当的酸碱度时,氨基酸的氨基和羧基的解离度可能完全相等。净电荷为零,在电场中既不向阳极移动,也不向阴极移动,成为两性离子。这时氨基酸所处溶液中的PH 就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8、酶活性中心:酶分子中能同底物结合并起催化反应的空间部位。由自由部位和催化部位组成。 9、核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是生物催化剂.10、辅酶:作为酶的辅因子的有机分子,本身无催化作用,但一般在酶促反应中有传递电子、原子或某些功能基团的作用。 11、辅基:酶的辅因子或结合蛋白质的非蛋白部分。12、糖异生: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 或糖原的过程。 13、氧化磷酸化:指生物氧化的过程中伴随着ADP磷化成ATP的作用。有代谢物连接的磷酸化和呼吸链连接的磷酸化两种类型。14、底物水平磷酸化:(也称代谢物连接的氧化磷酸 化)代谢物脱氢后,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使无机磷酸酯化。15、顺反子:通过顺反试 验所确定的遗传单元,本质上与一个基因相同,可编码一种多肽链。16、信号假说:分泌 蛋白质N端系列作为信号肽,指导分泌性蛋白质到内质网膜上合成,在蛋白质合成结束之前被切除。 17、化学渗透学说:在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质子在线粒体内膜内外两侧的浓度梯度所产生的化学电位差是合成ATP的基本动力。 18、酶原激活:有的酶在分泌时是无活性的酶原,需要经某种酶或酸将其分子作适当的改变或切去一部分才能呈现活性。 21.转录:转录(Tran scription )是遗传信息从DNA到RNA的转移。即以双链DNA中的一条链为模板,A、U、G、C4种核苷三磷酸为原料,在RNA聚合酶催化下合成RNA的过程。22. 酶原激活:某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时没有活性,这些没有活性的酶的前身称为酶原(zymoge n),使酶原转变为有活性酶的作用称为酶原激活23?酶的活性中心:酶分子中能与底物结合并起催化作用的空间部位,酶活性部位是由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所组成。 24. 3 -氧化作用:又称为脂肪酸的B -氧化(B -oxidation ):指脂肪酸活化为脂酰CoA,脂酰 CoA进入线粒体基质后,在脂肪酸3 -氧化多酶复合体的催化下,依次进行脱氢、水化、再

生化考试复习题汇总及答案整理

核酸化学及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1.正向遗传学:通过研究突变表型确定突变基因的经典遗传学方法。 2.核小体组蛋白修饰:组成核小体组蛋白,其多肽链的N末端游离于核小体之外,常被化学基团修饰,修饰类型包括: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和泛素化,修饰之后会改变染色质的结构和活性。 3.位点特异性重组:位点特异性重组是遗传重组的一类。这类重组依赖于小范围同源序列的联会,重组只发生在同源短序列的范围之内,需要位点特异性的蛋白质分子参与催化。 4.转座机制:转座酶上两个不同亚基结合在转座子的特定序列上,两个亚基靠在一起形成有活性的二聚体,切下转座子,转座酶-转座子复合物结合到靶DNA上,通过转座酶的催化将转座子整合到新位点上。 5.基因敲除:利用DNA同源重组原理,用设计的外源同源DNA与受体细胞基因组中序列相同或相近的靶基因发生重组,从而将外源DNA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基因组中,产生精确的基因突变,完成基因敲除。 6.Sanger双脱氧终止法:核酸模板在核酸聚合酶、引物、四种单脱氧碱基存在的条件下复制或转录时,如果在四管反应系统中分别按比例引入四种双脱氧碱基,若双脱氧碱基掺入链端,该链便停止延长,若单脱氧碱基掺入链端,该链便可继续延伸。如此每管反应体系中便合成了以共同引物为5’端,以双脱氧碱基为3’端的一系列长度不等的核酸片段。反应终止后,分四个泳道进行电泳,以分离长短不一的核酸片段(长度相邻者仅差一个碱基),根据片段3’的双脱氧碱基,便可依次阅读合成片段的碱基排列顺序。 7.荧光实时PCR技术原理 探针法:TaqMan探针是一小段可以与靶DNA序列中间部位结合的单链DNA,它的5’和3’端分别带有一个荧光基团,这两个荧光基团由于距离过近,相互发生淬灭,不产生绿色荧光。PCR反应开始后,靶DNA变性,产生单链DNA,TaqMan探针结合到与之配对的靶DNA序列上,之后被Taq DNA聚合酶切除降解,从而解除荧光淬灭,荧光基团在激发光下发出荧光,最后可根据荧光强度计算靶DNA的数量。染料法:荧光染料(如SYBR GreenⅠ)能与双链DNA发生非序列特异性结合,并激发出绿色荧光。PCR反应开始后,随着DNA的不断延伸,结合到DNA上的荧光染料也相应增加,被激发产生的荧光也相应增加,可根据荧光强度计算初始模板的数量。 8.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技术原理 将荧光蛋白在某些特定的位点切开,形成不发荧光的N片段和C片段。这2个片段在细胞内共表达或体外混合时,不能自发地组装成完整的荧光蛋白,不能产生荧光。但是,当这2个荧光蛋白的片段分别连接到一组有相互作用的目标蛋白上,在细胞内共表达或体外混合这两个目标蛋白时,由于目标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荧光蛋白的2个片段在空间上互相靠近互补,重新构建成完整的具有活性的荧光蛋白分子,并在该荧光蛋白的激发光激发下,发射荧光。 简言之,如果目标蛋白质之间有相互作用,则在激发光的激发下,产生该荧光蛋白的荧光。反之,若目标蛋白质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则不能被激发产生荧光。 二.问答题: 1.怎样将一个基因克隆到pET32a载体上;原核表达后,怎样纯化该蛋白? 2.通过哪几种方法可以获得cDNA的全长?简述其原理。 (一)已知序列信息 1.同源序列法:根据基因家族各成员间保守氨基酸序列设计简并引物,利用简并引物进行RT-PCR扩增,得到该基因的部分cDNA序列,然后再利用RACE(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获得cDNA全长。 2.功能克隆法:cDNA文库;基因组文库 (二)未知序列信息: 1.基于基因组DNA的克隆:是在鉴定已知基因的功能后,进而分离目标基因的一种方法。

贝克曼dxc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操作规程

1.目的:规范贝克曼DXC600操作 2.适用范围:贝克曼DXC600检测过程 3.支持性文件:《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编写要求》(WS/T227-2002) 4.操作规程: Ⅰ仪器开机程序 1.开机运行 开机检查MC部分试剂量是否充足,真空压力,水压,空气压力是否处在正常范围。 注意事项:日程维护保养(详见贝克曼保养手册) 例:每日保养工作:开机前用70%酒精擦洗试剂针和搅拌针。 2.安装试剂 a.首先检查试剂状态。在主菜单选定Rgts/Cal。 b.安装试剂 从主菜单选择Rgts/Cal,显示试剂状态屏幕 ↓ 点击试剂名称旁的Pos(1,2,3……),选定试剂放置的位置 ↓ 按F1 Load键,打开试剂舱闸门 ↓ 放入试剂,扫描试剂条码,关闭试剂舱闸门 ↓ 仪器自动检测试剂液面、较准日期等,并显示相应信息。 注意事项: a.AST、ALT、CK试剂需预处理:步骤将C孔试剂全部加打入A孔然后充分混匀。b.TBIL试剂需预处理:将C孔试剂吸取200微升到B孔然后充分混匀。 Ⅱ样品前运行程序 1.清除昨天的测试结果:

选Sample ↓ 选Clear F7 ↓ 输入昨天的日/月/年 ↓ 确定,即清除样品结果 2.冲洗仪器管道: 选Utils ↓ 选Prime F1 ↓ Prime all,清洗5次 Ⅲ仪器校准程序 定标: 选择Rgts/Cal,显示试剂状态屏幕 ↓ 点击试剂名称旁的Pos(1,2,3……),选择需要定标的项目 ↓ 按F7 Assign,选择定标液的类型,并输入试剂架号及位置 ↓ Cancel退出保存,放入定标液架,RUN。 注意事项: a.注有“*”的试剂都需要定标 b.K、Na、Cl、Ca离子项目每隔24小时需要定标一次。 C.贝克曼原装试剂校准周期严格参照贝克曼试剂说明书规定。 *如有项目校准失败必须查找分析原因并要快速解决问题* Ⅳ生化室内质控 取贝克曼高低两个浓度水平质控品,室温放置10-20分钟,摇匀后进行测定,随后将质控值输入质控分析软件进行质控分析。要质控在控后才能开机检测病人标本。 每天做二次质控,开机运行后做一次,中午仪器运行时再做一次。 注意事项: 如有项目失控首先要根该项目的失控类型判断是系统误差还是随机误差引起的,再查找失控原因,解决问题,最后必需重做质控在控后才能做该项目。 Ⅴ样本运行程序

动物生物化学 期末复习资料 超准

生化复习资料 考试: 名:10个(三、四) 选:10个(不含1、6、11、12) 3章重点维生素的载体、作用,嘌呤、嘧啶合成区别,核糖作用,一碳基团载体,ACP,载体蛋白,乙酰辅酶A缩化酶,生物素 填:20空(1、2、8) 简答:3个(1、6、7、8) 简述:3个(9、10、11、12) 血糖来源和去路,葡萄糖6-磷酸的交叉途径 实验与计算:(1、7) 一、名词解释 1、肽键:是一分子氨基酸的羧基与另一分子氨基酸的氨基脱水缩合而成的酰胺键(-CO-NH-),称为肽键。是蛋白质结构中的主要化学键(主键) 2、盐析: 3、酶的活性中心:在一级结构上可能相距甚远,甚至位于不同肽链上的基团,通过肽链的盘绕、折叠而在空间构象上相互靠近,形成的具有一定的构象,直接参与酶促反应的区域。又称酶活性部位 4、米氏常数:是反应最大速度一半时所对应的底物浓度,即当v = 1/2Vm时,Km = S 意义:Km越大,说明E和S之间的亲和力越小,ES复合物越不稳定。米氏常数Km对于酶是特征性的。每一种酶对于它的一种底物只有一个米氏常数。 5、氧化磷酸化:是在电子传递过程中进行偶联磷酸化,又叫做电子传递水平的磷酸化。 6、底物水平磷酸化:是直接由底物分子中的高能键转变成A TP末端高能磷酸键叫做底物水平的磷酸化。 7、呼吸链:线粒体能将代谢物脱下的成对氢原子(2H)通过多种酶和辅酶的链锁反应体系逐步传递,最后与激活的氧结合为水,由于该过程利用氧气与细胞呼吸有关,所以将这一传递体系叫做呼吸链。 8、生物氧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CO2和水释放能量的总过程叫做生物氧化。 9、葡萄糖异生作用:由非糖前体物质合成葡萄糖的过程。 10、戊糖磷酸通路:指机体某些组织以6-磷酸葡萄糖为起始物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催化下形成6-磷酸葡萄糖酸进而代谢生成磷酸戊糖为中间代谢物的过程。 11、激素敏感激酶: 12、酮体:脂肪酸在肝脏中氧化分解所生成的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三种中间代谢产物,统称为酮体。 13、饲料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把原来营养价值较低的不同的蛋白质饲料混合使用,可能提高其营养价值和利用率。 14、氮平衡:是反映动物摄入氮和排除氮之间的关系以衡量机体蛋白质代谢概况的指标。 15、从头合成途径:利用氨基酸等作为原料合成 16、补救合成途径:利用体内游离的碱基或核苷合成

生物化学复习题及答案

生物化学复习 一、单选题: 1. 能出现在蛋白质分子中的下列氨基酸,哪一种没有遗传密码E.羟脯氢酸 2.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A.L-α-氨基酸 3. 蛋白质所形成的胶体颗粒,在下列哪种条件下不稳定C.溶液PH值等于PI 4. 下列关于对谷胱甘肽的叙述中,哪一个说法是错误的C.是一种酸性肽 5. 核酸对紫外线的吸收是由哪一结构所产生的C.嘌呤、嘧啶环上的共轭双键 6. 核酸分子中储存、传递遗传信息的关键部分是B.碱基序列 7. 镰刀型红细胞患者血红蛋白β-链第六位上B.缬氨酸取代谷氨酸 8. 酶加快化学反应速度的根本在于它E.能大大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9. 临床上常用辅助治疗婴儿惊厥和妊娠呕吐的维生素是C.维生素B6 10. 缺乏下列哪种维生素可造成神经组织中的丙酮酸和乳酸堆积D. 维生素B1 11. 关于蛋白质分子三级结构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B.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都具有生物学活性 12.下列哪种因素不能使蛋白质变性E.盐析 13. 蛋白质与氨基酸都具有A A.两性 B.双缩脲胍 C.胶体性 D.沉淀作用 E.所列都具有 14. 天然蛋白质中不存在的氨基酸是C A.甲硫氨酸 B.胱氨酸 C.羟脯氨酸 D.同型半胱氨酸 E.精氨酸 15. 镰刀型红细胞患者血红蛋白β-链第六位上B A.赖氨酸取代谷氨酸 B.缬氨酸取代谷氨酸 C.丙氨酸取代谷氨酸 D.蛋氨酸取代谷氨酸 E.苯丙氨酸取代谷氨酸 16. 关于竞争性抑制剂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D A.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的结构相似 B.抑制作用的强弱取决与抑制剂浓度与底物浓度的相对比例 C.抑制作用能用增加底物的办法消除 D.在底物浓度不变情况下,抑制剂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才能起到抑制作用 E.能与底物竞争同一酶的活性中心 17. 下列关于酶的活性中心的叙述正确的是A A.所有的酶都有活性中心 B.所有酶的活性中心都含有辅酶 C.酶的必须基团都位于活性中心之内 D.所有抑制剂都作用于酶的活性中心 E.所有酶的活性中心都含有金属离子 18. 下列关于酶的变构调节,错误的是C A.受变构调节的酶称为变构酶 B.变构酶多是关键酶(如限速酶),催化的反应常是不可逆反应 C.变构酶催化的反应,其反应动力学是符合米-曼氏方程的 D.变构调节是快速调节 E.变构调节不引起酶的构型变化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试卷及答案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考试试题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临床化学 2、前带效应 3、色素原底物 4、溯源性 5、酶的比活性 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 、翻译下列英文缩写(英译汉):IFCC 的中文全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文简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CCLS 的中文全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NPP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AMS 为_____________。AChE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RM 为________________。质量保证中的 VIS 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十几个步骤简化为样本采集、样本分析、质量控制、解释报告等四个步骤的过程称为病人身边检验 (床边检验),其英文缩写为_____________ 。(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的英文缩写为_________ 。美国临床化学协会的英文缩写为_____________。 3、最早对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做出开创性研究的我国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__。 4、NCCLS的精密度评价试验中,规定合乎要求的批内不精密度CV范围为_______________,批间不精密 度CV变异范围为_______________,其中的EA来源于_______________的规定标准。 三、单选(每小题1分,共30分) 1、连续监测法测定酶活性的吸光度读数次数应不少于()次 A、2 B、3 C、4 D、7 2、测定待测酶Ex的酶偶联反应A??E?x→B??E?a→C ??Ei→D 之中,关于零级 反应、一级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三个酶催化的都是零级反应 B、Ex和Ea催化的是零级反应,Ei催化一级反应 C、Ex催化的是零级反应,Ea和Ei催化一级反应 D、三个酶催化的都是一级反应 3、测定代谢物Ax的酶偶联反应A B C D Ea Ea Ei x ???→ ???→ ??→ 1 2 之中,关于零级反应、一级反应的描述正 确的是() A、三个酶催化的都是零级反应 B、Ea1和Ea2催化的是零级反应,Ei催化一级反应 得分 阅卷人 得分 阅卷人 得分 阅卷人

生物化学复习题

生物化学复习题(供医学、中医药学参考) 糖类化学 1.以下哪个是碳水化合物?A A.二羟丙酮 2.以下哪个单糖是酮糖?B B.果糖 3.葡萄糖有几个手性碳原子?D D.5 4.葡萄糖的构型是由它的几号碳原子决定的?E E.5 5.在溶液中,以下哪个糖没有半缩醛结构?B B.二羟丙酮 6.以下哪个不是还原糖?E E.蔗糖 7.班氏试剂是由硫酸铜、碳酸钠和柠檬酸钠配制而成的一种深蓝色溶液,临床常用该试剂检验尿糖,其中与葡萄糖反应的成分是E E.铜离子 8.如图,假设Haworth式为的糖,其对应的Fischer投影式是D 9.DNA中的脱氧核糖是D D.D-呋喃糖 10.RNA中的核糖是E E.β-呋喃核糖 11.可用于鉴别葡萄糖和果糖的试剂是D D.费林试剂 12.人类不能利用纤维素,而食草动物能消化它,因为食草动物肠道有C C.水解β-1,4-糖苷键的酶 13.含有果糖的分子是E E.蔗糖 14.葡萄糖哪个体内反应产物积聚在糖尿病患者的晶状体中,易引起白内障?B B.葡糖醛酸 15.下列分子中没有糖苷键的是D D.葡萄糖 16.蔗糖中的果糖是D D.β-呋喃果糖 17.以下不是还原糖的是E E.蔗糖 18.遇碘显蓝色的糖是C C.淀粉 蛋白质化学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蛋白质一般结构内容的是C C、多肽链中主肽链的空间走向,如--螺旋 1.下列哪种氨基酸是酸性氨基酸?A A.天冬氨酸 2.构成天然蛋白质的氨基酸B B.除甘氨酸外,均为L-构型 3.天然蛋白质中不存在的氨基酸是A A.瓜氨酸 4.在中性条件下大部分氨基酸以什么形式存在?E E.兼性离子 5.维持蛋白质分子二级结构的化学键是C C.氢键 6.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特征是E E.由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组成 7.蛋白质分子中两个半胱氨酸残基间可形成C C.二硫键 8.变性蛋白质的主要特点是D D.生活学活性丧失 9.关于酶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C C.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10.关于酶的辅基的正确叙述是E E.一般不能用透析或超滤的方法与酶蛋白分开 11.人类缺乏维生素C时可引起B B.坏血病 12.磺胺类药物的类似物是C C.四氢叶酸 13.下列关于非竞争性抑制作用的论述,正确的是E E.抑制剂既能与酶结合,又能与酶-底物复合物结合 14.在对各种关键酶的化学修饰调节中,最常见的方式为A A.磷酸化 15.下列哪种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在肝病患者血清中的含量最高C C.LDH5 16.关于糖酵解的正确描述是B B.在细胞质中进行 17.下列叙述中哪项有误C C、蛋白质变性过程中空间结构和一级结构被破坏,因而丧失了原有生物活性

生物化学期末复习题------答案

生物化学(一)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核酶;全酶;维生素;氨基酸;中心法则;结构域;锌指蛋白;第二信使;α-磷酸甘油穿梭;底物水平磷酸化;呼吸链; G蛋白;波尔效应(Bohr effect);葡萄糖异生;可立氏循环(Cori cycle) 1.全酶:脱辅酶与辅因子结合后所形成的复合物称为全酶,即全酶=脱辅酶+辅因子。 2.维生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但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须 由食物提供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3.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元。 4.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了遗传 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5.结构域:又称motif(模块),在二级结构及超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多肽链进一步卷 曲折叠,组装成几个相对独立,近似球形的三维实体。 6.锌指蛋白:DNA结合蛋白中2个His,2个Cys结合一个Zn. 7.第二信使:指在第一信使同其膜受体结合最早在新报内侧或胞浆中出现,仅在细胞内 部起作用的信号分子,能启动或调节细胞内稍晚出现的反应信号应答。 8.α-磷酸甘油穿梭:该穿梭机制主要在脑及骨骼肌中,它是借助于α-磷酸甘油与磷酸 二羟丙酮之间的氧化还原转移还原当量,使线粒体外来自NADH的还原当量进入线粒体的呼吸链氧化。 9.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转换为产物的同时,伴随着ADP的磷酸化形成ATP. 10.呼吸链:电子从NADH到O2的传递所经历的途径形象地被称为电子链,也称呼吸链。 11.G蛋白:是一个界面蛋白,处于细胞膜内侧,α,β,γ3个亚基组成. 12.波尔效应:增加CO2的浓度,降低PH能显著提高血红蛋白亚基间的协同效应,降低

完整word临床生化检验习题3汇总推荐文档

生化检验习题 第一章 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基本技术与管理 一、A 型选择题 1. 在荧光定量分析法中,下列哪种不是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 A .荧光物质的浓度 B .溶剂的性质 C .荧光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 D .温度 E .溶液的pH 值 2. 琼脂糖凝胶电泳用 pH8.6的巴比妥缓冲液可以把血清蛋白质分成五条区带, 由正极 向负极数起它们的顺序是( ) A .白蛋白、 B -球蛋白、a 1-球蛋白、a 2-球蛋白、丫 -球蛋白 C. 白蛋白、a 1-球蛋白、a 2-球蛋白、丫 -球蛋白、B -球蛋白 D . a 1-球蛋白、a 2-球蛋白、B -球蛋白、丫 -球蛋白、白蛋白 E .白蛋白、B -球蛋白、a 1-球蛋白、丫 -球蛋白、a 2-球蛋白 3. 在区带电泳 中,能产生电荷效应和分子筛效应的固体支持介质有( ) A .醋酸纤维素薄膜、纤维素、淀粉 B .纤维素、淀粉、琼脂糖 C .硅胶、琼脂糖、聚丙烯酰胺凝胶 D .淀粉、琼脂糖、聚丙烯酰胺凝胶 E .醋酸纤维素薄膜、硅胶、纤维素 4. 利用流动相中的离子能与固定相进行可逆的交换性质来分离离子型化合物的方法是 固化在生物芯片上称( ) A .基因芯片 B .蛋白质芯片 C .细胞芯片 D .组织芯片 E .芯片实验室 6. 离心机砖头的旋转速度为 20000 丫 /min 的离心为( ) A .低速离心 B .平衡离心 C .高速离心 D .超速离心 E .等密度离心 7. 标本条码下有10个阿拉伯数字,其中第 4?5位表示( ) A .标本号 B .标本类型 C .组合号 D .月份 E .日期 & 由实验室自己配置或为商品, 其中有关物质的量由参考方法定值的标准品为 () A .一级标准品 B . 二级标准品 C .控制物 D .参考物 E .原级参考物 9. 经过详细的研究,没有发现产生误差的原因或在某些方面不够明确的方法为 () A .决定性方法 B .推荐方法 C . 参考方法 D .常规方法 E .对比方法 10 .测定恒定误差的试验是( ) A . 重复性试验 B .回收试验 C . 线性试验 D .干扰试验 E . 检测能力试验 二 X 型选择题 1. 酶免疫分析的基本技术组成为( A B C E ) A .应有高活性的酶和高质量的酶标抗体 B .最佳固相载体和抗体包被技术 C .最佳酶作用的底物 D .通过电场来精确控制整个分析过程 E .检测放大系统及再生技术 2. 免疫比浊测定应注意的事项为( ABCD E ) A .凝胶层析法 B .吸附层析法 E .离子交换层析法 5. 通过在波片或硅片上制作各种微泵、 C .分配层析法 D .亲和层析法 阀、微电泳以及微流路, 将生化分析功能浓缩

贝克曼流水线PP的介绍

自动化流水线 所属系列:贝克曼 PP 实验室自动化产品 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的实验室自动化系统是目前市场上唯一具有完备的前处理和后处理系统的生产厂家,完整的自动化流水线和相应的信息系统拥有全世界唯一符合NCCLS实验室自动化系统全部标准的荣耀。在美国实验室自动化产品市场中占有率第一,达到了55%(第二名仅为27%,CAP TODAY,2008年3月)。自从1994年第一条自动化流水线安装以来,贝克曼库尔特公司为临床实验室提供了最全面、最有质量保证的产品和服务。 贝克曼库尔特流水线采用创新的整体解决方案,使流程简单化、自动化,消除“瓶颈”,提高效率,保证质量,为临床提供及时、可靠、稳定的检测结果。使临床实验室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简而言之,可从以下方面获得最大的收益: λ简化测试步骤,消除耗时、易出错的人工操作 λ降低潜在标本识别错误 λ有效的进行人力资源分配 λ缩短出报告时间(TAT),减少可变因素为临床提供最及时的检测结果 λ对当今信息技术完美应用 λ提供新的测试参数和可扩展的测试项目菜单 λ将各种新的特点如真正的随机任选上样,自动重检和折返测试,以及自动数据解释

进行完美结合 λ提高检测的连续性和可靠性,获得最高的生产效率 λ消除操作中的出错机会,提高病人安全性,减少医疗纠纷 λ提高管理质量,同时增加实验人员的生物安全性 整体特点: 完整性系统性: 具有完整的自动化流水线和相应的信息系统,是目前市场上唯一具有完备的前处理和后处理系统的生产厂家。 灵活性:根据实验室布局、场地进行各种方式的连接,达到最大化的美观和实用。并可随着发展的需要进行扩充。 智能化:在线和离线两种操作模式。急诊样品随时插入、优先分析。实现智能化自动重检、追加、反射项目的检测。 完善的售前、售后服务:从流程的分析、设计,仪器的配置、安装、调试,流水线的使用、培训,到售后维护保养、评估。贝克曼库尔特将提供全程一系列的高品质服务。 实验室自动化给您带来…… 您的管理目标是顺畅的工作流程, 缩短样品周转时间(TAT)医生更快速的得到更准确的检测报告, 提高工作人员的效率。 下图表明使用我司的实验室自动化产品将简化70%的操作步骤,对改善检验科的工作流程产生了超乎想象的影响力。 简化无效步骤加强增值步骤 无效率的步骤:等待 " 1.传送 " 2.常规步骤--样品收集、分类、离心、开盖、上样、存储样品 增值步骤:严格评价结果λ " 1.检查--样品外观 " 2.判断--复检、REFLEX检测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生化及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15天15题) 一、变性蛋白质的性质改变 ①结晶及生物活性丧失是蛋白质变性的主要特征。 ②硫水侧链基团外露。 ③理化性质改变,溶解度隆低、沉淀,粘度增加,分子伸展。 ④生理化学性质改变。分子结构伸展松散,易被蛋白酶水解。 蛋白质一、二、三、四级结构;折叠、—螺旋 二、B型双螺旋DNA的结构特点 1.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昔酸链围绕一个“中心轴”形成右手双螺旋结构,螺旋表面有一条大沟和小沟;2磷酸和脱氧核糖在外侧,通过3' ,5' -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DNA的骨架,与中心轴平行。碱基位于内侧,与中心轴垂直;3-两条链间存在碱基互补:A与T或G与C配对 形成氢键,称为碱基互补原则(A与T为两个氢键,G与C为三个氢键); 4.螺旋的稳定因素为碱基堆集力和氢键; 5.螺旋的直径为2nm,螺距为3.4nm,相邻碱基对的 距离为0.34何,相邻两个核苜酸的夹角为36度。 DNA变性(复性)、增色(减色)效应 三、酶催化作用特点 —般特点(同普通的催化剂):1、只催化热力学上允许的化学反应(G<0);2、降低活化能,但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3、加快化学反应速度,但催化剂本身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 特殊之处:1?催化具有高效性;2.高度的专一性(只能催化一种底物或一定结构的底物) 3?易失活;4?催化活性受到调节和控制;5.催化活性与辅助因子有关(全酶=酶蛋白+辅助因子) 维生素;酶促反应速度;抑制剂;酶原 四、生物氧化的特点 1?反应条件温和。 2?生物氧化并非代谢物与氧直接结合,而是以脱氢为主的逐步反应。 3?生物氧化是逐步进行的,能量释放也是逐步的,一部分生成ATP。 4?终产物C02为有机物氧化成有机酸进而脱竣生成。 呼吸链;氧化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解偶联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