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构式锚杆挡墙验算

格构式锚杆挡墙验算
格构式锚杆挡墙验算

格构式锚杆挡墙验算

计算项目:格构式锚杆挡墙 1

计算时间:2012-09-14 18:06:47 星期五

执行规范:

[1]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本文简称《边坡规范》

[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本文简称《荷载规范》

[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本文简称《抗震规范》

[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本文简称《混凝土规范》

---------------------------------------------------------------------- [ 简图 ]

----------------------------------------------------------------------

---------------------------------------------------------------------- [ 已知条件 ]

---------------------------------------------------------------------- 1. 基本信息

边坡类型土质边坡边坡等级一级

墙高(m)11.000梁容重(kN/m3)25.00

坡度(1:m)0.300梁砼等级C30

竖梁道数4梁纵筋级别HRB400

├间距(m) 2.000梁箍筋级别HRB335

├截面宽(m)0.300梁钢筋直径(mm)20

└截面高(m)0.300梁as(mm)50

平梁道数5梁抗扭计算ζ值 1.200

├截面宽(m)0.300支座约束弹性

├截面高(m)0.300

├左悬长度(m) 1.300

└右悬长度(m) 1.300

2. 锚杆(索)

锚杆锚杆竖向间入射角自由段锚固段锚固体锚杆预加锚杆刚度号类型距(m)(度)长度(m)长度(m)直径(mm)力(kN)(MN/m)

1 锚杆 1.50010.00 5.007.0013080.00025.09

2 锚杆 2.00010.00 4.507.5013080.00025.09

3 锚杆 2.00010.00 4.507.5013080.00025.09

4 锚杆 2.00010.00 4.5010.5013080.00025.09

5 锚杆 2.00010.00 4.5010.5013080.00044.39

3. 岩土信息

背侧坡线数2面侧坡线数---

背侧坡线水平投影长竖向投影长坡线长坡线仰角荷载数

序号(m)(m)(m)(度)

1 5.0000.000 5.0000.0001

27.0000.0007.0000.0001

坡线荷载荷载类型距离宽度荷载值

序号(m)(m)(kPa,kN/m)

1-1满布均载------10.000

2-1满布均载------70.000

面侧坡线水平投影长竖向投影长坡线长坡线仰角

序号(m)(m)(m)(度)

1------------

2------------

地面上地层数2地面下地层数1

墙后稳定地面角(度)60.000填土与稳定面摩擦角(度)15.000

填土与结构摩擦角(度)10.000

地面上地层厚重度粘聚力内摩擦角摩阻力frb浮重度

地层序号(m)(kN/m3)(kPa)(度)(kPa)(kN/m3)

1 6.50021.500 5.00035.00080.000---

2 4.50019.50034.00015.00040.000---

地面下地层厚重度粘聚力内摩擦角摩阻力frb浮重度地层序号(m)(kN/m3)(kPa)(度)(kPa)(kN/m3) 110.00019.50034.00015.00040.000---

4. 荷载信息

场地环境一般地区土压力计算方法库仑

主动岩土压力增大系数 1.300

有限范围填土土压力ㄨ

岩土压力分布三角形

荷载组合数2

序号组合名称

1组合1

2组合2

(1) 组合1

序号荷载名称荷载类型是否参与分项系数

1挡墙结构自重永久荷载√ 1.200

2墙背侧岩土侧压力永久荷载√ 1.200

3墙背侧地表荷载引起岩土侧压力可变荷载√ 1.200

(2) 组合2

序号荷载名称荷载类型是否参与分项系数

1挡墙结构自重永久荷载√ 1.000

2墙背侧岩土侧压力永久荷载√ 1.000

3墙背侧地表荷载引起岩土侧压力可变荷载√ 1.000

5. 整体稳定

是否计算整体稳定√

稳定计算目标自动搜索最危险滑裂面

条分法的土条宽度(m) 1.000

搜索时的圆心步长(m) 1.000

搜索时的半径步长(m) 1.000

筋带对稳定的作用筋带力沿筋带方向

土条切向分力与滑动方向反向时当下滑力对待

----------------------------------------------------------------------

[ 计算内容 ]

----------------------------------------------------------------------

(1)墙身力系计算

(2)格构梁内力及位移计算

(3)格构梁配筋及裂缝计算

(4)整体稳定验算

(5)锚杆(索)设计计算

----------------------------------------------------------------------

[ 计算结果 ]

----------------------------------------------------------------------

一、【组合1】

(一) 岩土压力计算

(1) 合力

按《边坡规范》公式(6.2.3)计算主动土压力:

Ea=109.160(kN) Ex=108.414(kN) Ey=-12.734(kN) 作用点高度 Zy=3.667(m)

(2) 分布

岩土压力分布见左侧结果图。

(二) 格构梁内力计算

弯矩(kN.m):

背侧最大值: 30.782

背侧最大值所在位置: 梁46(左) 梁49(左)

面侧最大值: -2.192

面侧最大值所在位置: 梁34(中) 梁37(中)

剪力(kN):

最大值: 38.355

最大值所在位置: 梁46(左) 梁49(左)

扭矩(kN.m):

最大值: 1.202

最大值所在位置: 梁34(左) 梁34(中) 梁34(右) 梁37(左) 梁37(中) 梁37(右)

位移(mm):

最大值: 0.004

最大值所在位置: 梁46(右) 梁47(右) 梁48(右) 梁49(右)

锚杆(索)轴向拉力标准值:

道数拉力标准值(kN) 距梁顶垂直距离(m)

1 80.000 1.500

2 80.000 2.000

3 80.000 2.000

4 80.000 2.000

5 113.16

6 2.000

注:

背侧--为挡土侧; 面侧--为非挡土侧

弯矩:面侧受拉为正,背侧受拉为负

剪力:对水平梁,从下向上看,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

对竖向梁,从左向右看,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扭矩:矢量方向同坐标负向为正,反之为负

位移:向面侧为正,向背侧为负

支座反力:与锚杆受拉力方向一致为正,反之为负

(三) 格构梁配筋计算

梁号 1: 跨长:1.300(m),截面:B×H=0.300(m)×0.300(m)

左中右弯矩: 0.00 0.82 2.77 剪力: 0.00 2.18 3.82 扭矩: -0.00 -0.00 -0.00 位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180 180 180 面侧纵筋: 180 180 18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43 343 343 裂缝: 0.00 0.01 0.03

梁号 2: 跨长:2.000(m),截面:B×H=0.300(m)×0.300(m)

左中右弯矩: 4.02 1.51 1.28 剪力: -3.66 -1.37 0.92 扭矩: 0.40 0.40 0.40 位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180 180 180 面侧纵筋: 180 180 18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43 343 343 裂缝: 0.05 0.02 0.02

梁号 3: 跨长:2.000(m),截面:B×H=0.300(m)×0.300(m)

左中右

弯矩: 1.43 0.29 1.43 剪力: -2.29 -0.00 2.29 扭矩: 0.00 0.00 -0.00 位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180 180 180 面侧纵筋: 180 180 18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43 343 343 裂缝: 0.02 0.00 0.02

梁号 4: 跨长:2.000(m),截面:B×H=0.300(m)×0.300(m)

左中右

弯矩: 1.28 1.51 4.02 剪力: -0.92 1.37 3.66 扭矩: -0.40 -0.40 -0.40 位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180 180 180 面侧纵筋: 180 180 18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43 343 343 裂缝: 0.02 0.02 0.05

梁号 5: 跨长:1.300(m),截面:B×H=0.300(m)×0.300(m)

左中右

弯矩: 2.77 0.82 0.00 剪力: -3.82 -2.18 -0.00 扭矩: 0.00 0.00 0.00 位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180 180 180 面侧纵筋: 180 180 18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43 343 343 裂缝: 0.03 0.01 0.00

梁号 6: 跨长:1.300(m),截面:B×H=0.300(m)×0.300(m)

左中右

弯矩: 0.00 2.41 7.89 剪力: 0.00 6.26 10.60

扭矩: -0.00 -0.00 -0.00 位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180 180 180 面侧纵筋: 180 180 18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43 343 343 裂缝: 0.00 0.03 0.16

梁号 7: 跨长:2.000(m),截面:B×H=0.300(m)×0.300(m)

左中右

弯矩: 8.08 2.46 3.20 剪力: -8.81 -2.44 3.93 扭矩: 0.58 0.58 0.58 位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180 180 180 面侧纵筋: 180 180 18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43 343 343 裂缝: 0.17 0.03 0.04

梁号 8: 跨长:2.000(m),截面:B×H=0.300(m)×0.300(m)

左中右

弯矩: 3.23 0.05 3.23 剪力: -6.37 0.00 6.37 扭矩: 0.00 0.00 -0.00 位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180 180 180 面侧纵筋: 180 180 18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43 343 343 裂缝: 0.04 0.00 0.04

梁号 9: 跨长:2.000(m),截面:B×H=0.300(m)×0.300(m)

左中右

弯矩: 3.20 2.46 8.08 剪力: -3.93 2.44 8.81 扭矩: -0.58 -0.58 -0.58 位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180 180 180 面侧纵筋: 180 180 18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43 343 343 裂缝: 0.04 0.03 0.17

梁号 10: 跨长:1.300(m),截面:B×H=0.300(m)×0.300(m)

左中右

弯矩: 7.89 2.41 0.00 剪力: -10.60 -6.26 -0.00 扭矩: 0.00 0.00 0.00 位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180 180 180 面侧纵筋: 180 180 18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43 343 343 裂缝: 0.16 0.03 0.00

梁号 11: 跨长:1.300(m),截面:B×H=0.300(m)×0.300(m)

左中右

弯矩: 0.00 3.88 12.77 剪力: 0.00 10.12 17.24 扭矩: -0.00 -0.00 -0.00 位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180 180 180 面侧纵筋: 180 180 192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43 343 343 裂缝: 0.00 0.05 0.43

梁号 12: 跨长:2.000(m),截面:B×H=0.300(m)×0.300(m)

左中右

弯矩: 12.51 3.65 5.25 剪力: -14.09 -3.63 6.82 扭矩: 0.55 0.55 0.55 位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180 180 180 面侧纵筋: 189 180 18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43 343 343 裂缝: 0.43 0.04 0.06

梁号 13: 跨长:2.000(m),截面:B×H=0.300(m)×0.300(m)

左中右

弯矩: 5.12 -0.11 5.12 剪力: -10.45 0.00 10.45 扭矩: 0.00 0.00 0.00 位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180 180 180 面侧纵筋: 180 180 18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43 343 343 裂缝: 0.06 0.00 0.06

梁号 14: 跨长:2.000(m),截面:B×H=0.300(m)×0.300(m)

左中右

弯矩: 5.25 3.65 12.51 剪力: -6.82 3.63 14.09 扭矩: -0.55 -0.55 -0.55 位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180 180 180 面侧纵筋: 180 180 189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43 343 343 裂缝: 0.06 0.04 0.43

梁号 15: 跨长:1.300(m),截面:B×H=0.300(m)×0.300(m)

左中右

弯矩: 12.77 3.88 0.00 剪力: -17.24 -10.12 -0.00 扭矩: 0.00 0.00 0.00 位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180 180 180 面侧纵筋: 192 180 18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43 343 343 裂缝: 0.43 0.05 0.00

梁号 16: 跨长:1.300(m),截面:B×H=0.300(m)×0.300(m)

左中右

弯矩: 0.00 5.35 17.65 剪力: 0.00 13.98 23.87 扭矩: -0.00 -0.00 -0.00 位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180 180 180 面侧纵筋: 180 180 253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43 343 343 裂缝: 0.00 0.07 0.47

梁号 17: 跨长:2.000(m),截面:B×H=0.300(m)×0.300(m)

左中右

弯矩: 17.01 4.65 6.82 剪力: -19.63 -5.09 9.45 扭矩: 0.11 0.11 0.11 位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180 180 180 面侧纵筋: 245 180 18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43 343 343 裂缝: 0.47 0.06 0.08

梁号 18: 跨长:2.000(m),截面:B×H=0.300(m)×0.300(m)

左中右

弯矩: 6.63 -0.64 6.63 剪力: -14.54 0.00 14.54 扭矩: 0.00 0.00 0.00 位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180 180 180 面侧纵筋: 180 180 18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43 343 343 裂缝: 0.08 0.01 0.08

梁号 19: 跨长:2.000(m),截面:B×H=0.300(m)×0.300(m)

左中右

弯矩: 6.82 4.65 17.01 剪力: -9.45 5.09 19.63 扭矩: -0.11 -0.11 -0.11 位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180 180 180 面侧纵筋: 180 180 245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43 343 343

梁号 20: 跨长:1.300(m),截面:B×H=0.300(m)×0.300(m)

左中右

弯矩: 17.65 5.35 0.00 剪力: -23.87 -13.98 -0.00 扭矩: 0.00 0.00 0.00 位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180 180 180 面侧纵筋: 253 180 18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43 343 343 裂缝: 0.47 0.07 0.00

梁号 21: 跨长:1.300(m),截面:B×H=0.300(m)×0.300(m)

左中右

弯矩: 0.00 5.98 21.68 剪力: 0.00 16.92 31.39 扭矩: -0.00 -0.00 -0.00 位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180 180 180 面侧纵筋: 180 180 304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43 343 343 裂缝: 0.00 0.07 0.49

梁号 22: 跨长:2.000(m),截面:B×H=0.300(m)×0.300(m)

左中右

弯矩: 21.14 4.97 7.42 剪力: -25.48 -6.86 11.76 扭矩: 0.24 0.24 0.24 位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180 180 180 面侧纵筋: 297 180 18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43 343 343 裂缝: 0.49 0.06 0.12

梁号 23: 跨长:2.000(m),截面:B×H=0.300(m)×0.300(m)

左中右

弯矩: 7.57 -1.74 7.57

扭矩: 0.00 0.00 -0.00 位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180 180 180 面侧纵筋: 180 180 18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43 343 343 裂缝: 0.13 0.02 0.13

梁号 24: 跨长:2.000(m),截面:B×H=0.300(m)×0.300(m)

左中右

弯矩: 7.42 4.97 21.14 剪力: -11.76 6.86 25.48 扭矩: -0.24 -0.24 -0.24 位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180 180 180 面侧纵筋: 180 180 297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43 343 343 裂缝: 0.12 0.06 0.49

梁号 25: 跨长:1.300(m),截面:B×H=0.300(m)×0.300(m)

左中右

弯矩: 21.68 5.98 0.00 剪力: -31.39 -16.92 -0.00 扭矩: 0.00 0.00 0.00 位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180 180 180 面侧纵筋: 304 180 18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43 343 343 裂缝: 0.49 0.07 0.00

梁号 26: 跨长:1.566(m),截面:B×H=0.300(m)×0.300(m)

上中下

弯矩: -0.00 -0.01 0.85 剪力: -0.00 0.26 2.24 扭矩: -0.00 -0.00 -0.00 位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180 180 180 面侧纵筋: 180 180 18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43 343 343 裂缝: 0.00 0.00 0.01

梁号 27: 跨长:1.566(m),截面:B×H=0.300(m)×0.300(m)

上中下

弯矩: -0.00 -0.02 0.75 剪力: -0.00 0.21 2.05 扭矩: -0.00 -0.00 -0.00 位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180 180 180 面侧纵筋: 180 180 18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43 343 343 裂缝: 0.00 0.00 0.01

梁号 28: 跨长:1.566(m),截面:B×H=0.300(m)×0.300(m)

上中下

弯矩: -0.00 -0.02 0.75 剪力: -0.00 0.21 2.05 扭矩: 0.00 0.00 0.00 位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180 180 180 面侧纵筋: 180 180 18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43 343 343 裂缝: 0.00 0.00 0.01

梁号 29: 跨长:1.566(m),截面:B×H=0.300(m)×0.300(m)

上中下

弯矩: -0.00 -0.01 0.85 剪力: -0.00 0.26 2.24 扭矩: 0.00 0.00 0.00 位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180 180 180 面侧纵筋: 180 180 18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43 343 343 裂缝: 0.00 0.00 0.01

梁号 30: 跨长:2.088(m),截面:B×H=0.300(m)×0.300(m)

上中下

弯矩: 1.25 -0.98 1.75 剪力: -3.77 -0.13 5.73 扭矩: -1.25 -1.25 -1.25 位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180 180 180 面侧纵筋: 180 180 18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43 343 343 裂缝: 0.02 0.01 0.02

梁号 31: 跨长:2.088(m),截面:B×H=0.300(m)×0.300(m)

上中下

弯矩: 0.36 -1.22 2.15 剪力: -3.14 0.49 6.35 扭矩: -0.15 -0.15 -0.15 位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180 180 180 面侧纵筋: 180 180 18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43 343 343 裂缝: 0.00 0.02 0.03

梁号 32: 跨长:2.088(m),截面:B×H=0.300(m)×0.300(m)

上中下

弯矩: 0.36 -1.22 2.15 剪力: -3.14 0.49 6.35 扭矩: 0.15 0.15 0.15 位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180 180 180 面侧纵筋: 180 180 18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43 343 343 裂缝: 0.00 0.02 0.03

梁号 33: 跨长:2.088(m),截面:B×H=0.300(m)×0.300(m)

上中下

弯矩: 1.25 -0.98 1.75 剪力: -3.77 -0.13 5.73 扭矩: 1.25 1.25 1.25

位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180 180 180 面侧纵筋: 180 180 18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43 343 343 裂缝: 0.02 0.01 0.02

梁号 34: 跨长:2.088(m),截面:B×H=0.300(m)×0.300(m)

上中下

弯矩: 2.33 -2.69 1.89 剪力: -8.67 -0.58 9.73 扭矩: -1.44 -1.44 -1.44 位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180 180 180 面侧纵筋: 180 180 18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43 343 343 裂缝: 0.03 0.03 0.03

梁号 35: 跨长:2.088(m),截面:B×H=0.300(m)×0.300(m)

上中下

弯矩: 1.57 -2.65 2.72 剪力: -7.90 0.18 10.48 扭矩: -0.18 -0.18 -0.18 位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180 180 180 面侧纵筋: 180 180 18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43 343 343 裂缝: 0.02 0.03 0.04

梁号 36: 跨长:2.088(m),截面:B×H=0.300(m)×0.300(m)

上中下

弯矩: 1.57 -2.65 2.72 剪力: -7.90 0.18 10.48 扭矩: 0.18 0.18 0.18 位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180 180 180 面侧纵筋: 180 180 18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43 343 343 裂缝: 0.02 0.03 0.04

梁号 37: 跨长:2.088(m),截面:B×H=0.300(m)×0.300(m)

上中下

弯矩: 2.33 -2.69 1.89 剪力: -8.67 -0.58 9.73 扭矩: 1.44 1.44 1.44 位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180 180 180 面侧纵筋: 180 180 18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43 343 343 裂缝: 0.03 0.03 0.03

梁号 38: 跨长:2.088(m),截面:B×H=0.300(m)×0.300(m)

上中下

弯矩: 2.44 -1.87 8.06 剪力: -10.21 2.32 17.08 扭矩: -1.18 -1.18 -1.18 位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180 180 180 面侧纵筋: 180 180 18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43 343 343 裂缝: 0.03 0.02 0.24

梁号 39: 跨长:2.088(m),截面:B×H=0.300(m)×0.300(m)

上中下

弯矩: 2.17 -1.27 9.52 剪力: -9.37 3.15 17.89 扭矩: -0.05 -0.05 -0.05 位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180 180 180 面侧纵筋: 180 180 18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43 343 343 裂缝: 0.03 0.01 0.34

梁号 40: 跨长:2.088(m),截面:B×H=0.300(m)×0.300(m)

上中下

弯矩: 2.17 -1.27 9.52 剪力: -9.37 3.15 17.89 扭矩: 0.05 0.05 0.05 位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180 180 180 面侧纵筋: 180 180 18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43 343 343 裂缝: 0.03 0.01 0.34

梁号 41: 跨长:2.088(m),截面:B×H=0.300(m)×0.300(m)

上中下

弯矩: 2.44 -1.87 8.06 剪力: -10.21 2.32 17.08 扭矩: 1.18 1.18 1.18 位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180 180 180 面侧纵筋: 180 180 18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43 343 343 裂缝: 0.03 0.02 0.24

梁号 42: 跨长:2.088(m),截面:B×H=0.300(m)×0.300(m)

上中下

弯矩: 8.17 12.99 36.70 剪力: -3.68 13.30 32.50 扭矩: -0.54 -0.54 -0.54 位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180 180 180 面侧纵筋: 180 195 502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43 343 343 裂缝: 0.25 0.47 0.51

梁号 43: 跨长:2.088(m),截面:B×H=0.300(m)×0.300(m)

上中下

弯矩: 9.42 12.82 35.08 剪力: -5.04 11.92 31.11 扭矩: 0.14 0.14 0.14 位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180 180 180

面侧纵筋: 180 193 48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43 343 343 裂缝: 0.34 0.47 0.51

梁号 44: 跨长:2.088(m),截面:B×H=0.300(m)×0.300(m)

上中下

弯矩: 9.42 12.82 35.08 剪力: -5.04 11.92 31.11 扭矩: -0.14 -0.14 -0.14 位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180 180 180 面侧纵筋: 180 193 48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43 343 343 裂缝: 0.34 0.47 0.51

梁号 45: 跨长:2.088(m),截面:B×H=0.300(m)×0.300(m)

上中下

弯矩: 8.17 12.99 36.70 剪力: -3.68 13.30 32.50 扭矩: 0.54 0.54 0.54 位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180 180 180 面侧纵筋: 180 195 502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43 343 343 裂缝: 0.25 0.47 0.51

梁号 46: 跨长:1.566(m),截面:B×H=0.300(m)×0.300(m)

上中下

弯矩: 36.94 9.46 0.00 剪力: -46.03 -23.88 -0.00 扭矩: 0.00 0.00 0.00 位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180 180 180 面侧纵筋: 505 180 18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43 343 343 裂缝: 0.51 0.26 0.00

梁号 47: 跨长:1.566(m),截面:B×H=0.300(m)×0.300(m)

上中下

弯矩: 34.84 8.93 0.00 剪力: -43.41 -22.53 -0.00 扭矩: 0.00 0.00 0.00 位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180 180 180 面侧纵筋: 477 180 18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43 343 343 裂缝: 0.51 0.23 0.00

梁号 48: 跨长:1.566(m),截面:B×H=0.300(m)×0.300(m)

上中下

弯矩: 34.84 8.93 0.00 剪力: -43.41 -22.53 -0.00 扭矩: -0.00 -0.00 -0.00 位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180 180 180 面侧纵筋: 477 180 18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43 343 343 裂缝: 0.51 0.23 0.00

梁号 49: 跨长:1.566(m),截面:B×H=0.300(m)×0.300(m)

上中下

弯矩: 36.94 9.46 0.00 剪力: -46.03 -23.88 -0.00 扭矩: -0.00 -0.00 -0.00 位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180 180 180 面侧纵筋: 505 180 18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43 343 343 裂缝: 0.51 0.26 0.00

裂缝(mm):

最大值: 0.512

最大值所在位置: 梁43(右) 梁44(右) 梁47(左) 梁48(左)

(四) 整体稳定验算

最不利滑动面:

圆心: (-3.30000,-0.50000)

半径 = 10.58965(m)

安全系数 = 1.335

总的下滑力 = 842.597(kN)

总的抗滑力 = 1124.539(kN)

土体部分下滑力 = 842.597(kN)

土体部分抗滑力 = 980.448(kN)

筋带的抗滑力 = 144.090(kN)

整体稳定验算满足: 最小安全系数=1.335 ≥ 1.250

二、【组合2】

(一) 岩土压力计算

(1) 合力

按《边坡规范》公式(6.2.3)计算主动土压力:

Ea=109.160(kN) Ex=108.414(kN) Ey=-12.734(kN) 作用点高度 Zy=3.667(m)

(2) 分布

岩土压力分布见左侧结果图。

(二) 格构梁内力计算

弯矩(kN.m):

背侧最大值: 30.782

背侧最大值所在位置: 梁46(左) 梁49(左)

面侧最大值: -2.192

面侧最大值所在位置: 梁34(中) 梁37(中)

剪力(kN):

最大值: 38.355

最大值所在位置: 梁46(左) 梁49(左)

扭矩(kN.m):

最大值: 1.202

最大值所在位置: 梁34(左) 梁34(中) 梁34(右) 梁37(左) 梁37(中) 梁37(右)

垂直格构式钢筋混凝土挡土墙施工工法

垂直格构式钢筋混凝土挡墙快速施工工法 1前言 随着国家城镇化的大力发展,越来越多的城镇道路建设起来,作为道路的重要附属工程—挡墙也有很大发展,很多轻型美观的钢筋混凝土挡墙代替了笨重的浆砌块石挡墙。格构式钢筋混凝土挡墙是一种高大垂直挡墙,它采用锚杆锚固法稳定。它是在挡墙的正面开了很多格子用于种植花木进行垂直绿化,增加墙后可供绿化、庭院等使用面积,达到立体绿化,美化环境的效果,同时在墙顶形成一个绿化缓冲带,防止坡体的泥石坠落,给予来往行人和车辆以安全感。 城镇道路建设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早日完成施工任务,交工使用是社会各方的共同愿望。垂直垂直格构式挡墙结构比普通重力式挡墙边坡开挖量小,减少对自然坡的破坏;施工简便易行,技术风险低,工期短,造价低;结构与绿化措施相结合,在稳固边坡同时,可以起到绿化恢复边坡环境的作用,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工法特点 2.1 施工简便易行,技术风险低 可遵循自上而下开挖一级加固一级的施工顺序,待上一级锚杆施工完成后开挖下一级边坡;对每一级边坡的施工,还可进行分层和分段施工。这样,大大减少了边坡施工本身对边坡的扰动,避免因施工不当引起的边坡危害。这一点是重力式抗滑挡墙无法比拟的。 2.2 结构轻便,工期短,造价低 由于施工可灵活,采用分级,分层,分段施工,可以同时展开几个施工工作面,有利与缩短工期。在同等条件下,此结构造价最低。 2.3混凝土挡墙的一个很重要的节点处理是沉降缝的处理。依次施工能解决这问题,但工作面少,施工进度慢。本工法提出的方法能很好地解决这个质量和工期的矛盾。 3适用范围 垂直格构式挡墙施工可以直接引用,一般的混凝土挡墙施工和深路堑开挖边坡处理、锚杆施工可以参考引用。 4 工艺原理 垂直格构式挡墙是格构梁和锚固工程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支挡结构,通过钢筋混凝土结构梁将锚杆巨大的锚固力传递给坡体,以改善坡体的应力状态,充分发挥坡体的自稳能力;使格构梁的浅层挡土护坡和锚杆的深层加固相结合的一种联合护坡。 流水施工是将将工程划分为若干施工段,并将施工对象分解为若干个施工过程,按施工

格构式锚杆挡墙验算

格构式锚杆挡墙验算 计算项目:格构式锚杆挡墙 1 计算时间:2012-09-14 18:06:47 星期五 执行规范: [1]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本文简称《边坡规范》 [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本文简称《荷载规范》 [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本文简称《抗震规范》 [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本文简称《混凝土规范》 ---------------------------------------------------------------------- [ 简图 ] ---------------------------------------------------------------------- ---------------------------------------------------------------------- [ 已知条件 ] ---------------------------------------------------------------------- 1. 基本信息 边坡类型土质边坡边坡等级一级 墙高(m)11.000梁容重(kN/m3)25.00 坡度(1:m)0.300梁砼等级C30

竖梁道数4梁纵筋级别HRB400 ├间距(m) 2.000梁箍筋级别HRB335 ├截面宽(m)0.300梁钢筋直径(mm)20 └截面高(m)0.300梁as(mm)50 平梁道数5梁抗扭计算ζ值 1.200 ├截面宽(m)0.300支座约束弹性 ├截面高(m)0.300 ├左悬长度(m) 1.300 └右悬长度(m) 1.300 2. 锚杆(索) 锚杆锚杆竖向间入射角自由段锚固段锚固体锚杆预加锚杆刚度号类型距(m)(度)长度(m)长度(m)直径(mm)力(kN)(MN/m) 1 锚杆 1.50010.00 5.007.0013080.00025.09 2 锚杆 2.00010.00 4.507.5013080.00025.09 3 锚杆 2.00010.00 4.507.5013080.00025.09 4 锚杆 2.00010.00 4.5010.5013080.00025.09 5 锚杆 2.00010.00 4.5010.5013080.00044.39 3. 岩土信息 背侧坡线数2面侧坡线数--- 背侧坡线水平投影长竖向投影长坡线长坡线仰角荷载数 序号(m)(m)(m)(度) 1 5.0000.000 5.0000.0001 27.0000.0007.0000.0001 坡线荷载荷载类型距离宽度荷载值 序号(m)(m)(kPa,kN/m) 1-1满布均载------10.000 2-1满布均载------70.000 面侧坡线水平投影长竖向投影长坡线长坡线仰角 序号(m)(m)(m)(度) 1------------ 2------------ 地面上地层数2地面下地层数1 墙后稳定地面角(度)60.000填土与稳定面摩擦角(度)15.000 填土与结构摩擦角(度)10.000 地面上地层厚重度粘聚力内摩擦角摩阻力frb浮重度

格构式锚杆挡土墙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编制说明 (2) (一)编制依据 (2) (二)编制原则 (2) (三)编制范围 (3) 三、施工安排4精品文档,超值下载 (一)施工顺序及流水段划分 (4) (二)项目组织机构 (4) (三)施工进度安排 (5) 四、施工准备及资源配置计划 (6) (一)技术准备工作 (6) (二)现场准备工作 (6) (三)劳动力配置计划 (7) (四)施工机具配置计划 (7) 五、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 (9) (一)总体施工方案 (9) (二)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 (9) 1、锚杆(索)孔成孔施工 (10) 2、锚杆(索)制作及安装 (12) 3、注浆 (13) 4、钢筋混凝土格构梁施工 (14) 5、锚索张拉与锁定 (15)

6、封锚 (16) 六、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7) (一)安全文明施工保证体系 (17) 1、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组织机构 (17) 2、安全人员配备及管理职责 (17) 3、安全管理制度 (17) (二)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21) 1、组织保证措施 (21) 2、制度保证措施 (22) 3、技术保证措施 (22) 七、质量保证措施 (26) (一)质量保证体系 (26) 1、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26) 2、主要人员及部门职责 (26) (二)质量保证措施 (30) 1、组织保证措施 (30) 2、制度保证措施 (32) 3、技术保证措施 (36) 八、工期保证措施 (39) (一)工期保证体系 (39) (二)工期保证措施 (39) 1、制度保证措施 (39) 2、生产要素保证措施 (40) 3、施工策划保证措施 (41)

今日份边坡挡墙支护施工相关资料推荐!

今日份边坡挡墙支护施工相关资料推荐! 挡、加固与防护措施。常用的支护结构形式有:重力式挡墙、扶壁式挡墙、悬臂式支护、板肋式或格构式锚杆挡墙支护、排桩式锚杆挡墙支护、锚喷支护、坡率法。 重点说明以下几个常用支护的结构形式: 一、重力式挡墙 重力式挡土墙是以挡土墙自身重力来维持挡土墙在土压力作用下的稳定。它是我国目前常用的一种挡土墙。重力式挡土墙可用石砌或混凝土建成,一般都做成简单的梯形。 重力式挡土墙,指的是依靠墙身自重抵抗土体侧压力的挡土墙。重力式挡土墙可用块石、片石、混凝土预制块作为砌体,或采用片石混凝土、混凝土进行整体浇筑。半重力式挡土墙可采用混凝土或少筋混凝土浇筑。重力式挡土墙可用石砌或混凝土建成,一般都做成简单的梯形。它的优点是就地取材,施工方便,经济效果好。所以,重力式挡土墙在我国铁路、公路、水利、港湾、矿山等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深基坑土钉墙加搅拌桩重力挡墙支护施工方案 重力式挡墙结合轻型井点降水基坑支护施工方案

重力式挡墙基坑围护设计方案附计算书及图纸 深基坑开挖水泥土重力式挡墙支护及降水施工方案 浆砌重力式挡土墙施工方案 某道路重力式挡土墙施工方案 毛石混凝土重力式挡墙施工方案 高速公路重力俯斜式挡土墙施工方案 铁路边坡支护重力式挡土墙施工方案 边坡支护重力式挡土墙及土工格栅挡墙施工方案 道路边坡浆砌片石、重力式挡土墙施工方案 小型水闸重力式挡土墙施工方案 重力式挡墙加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计算书 重力式路堑挡墙与衡重式路肩挡土墙施工方案 重力式挡土墙专项施工方案(含图纸)

市政配套工程重力式混凝土挡土墙施工方案 道路工程重力式挡土墙专项施工方案 重力式挡土墙和锚杆框架梁边坡防护专项施工方案 路基工程重力式挡土墙施工方案 经济适用房边坡支护重力式及锚杆挡土墙施工方案 某广场重力式挡土墙高边坡锚杆支护施工方案 水利工程半重力式挡土墙计算书 仰斜式重力式挡土墙计算实例 重力式挡土墙施工工艺及设计 重力式路堑挡墙与衡重式路肩挡土墙施工 重力式挡土墙护坡设计计算书 搅拌桩重力式挡墙加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计算书深基坑复合土钉墙加搅拌桩重力挡墙加双排桩支护

锚杆式挡土墙

锚杆式挡土墙验算[执行标准:通用] 计算项目:锚杆式挡土墙 1 计算时间:2011-08-01 10:47:35 星期一 ------------------------------------------------------------------------ 原始条件: 墙身尺寸: 墙身总高: 8.000(m) 肋柱的宽: 0.400(m) 肋柱的高: 0.400(m) 肋柱的间距: 2.500(m) 挡土板的类型数: 1 板类型号板厚(m) 板宽(m) 板块数 1 0.200 1.000 8 锚杆数: 3 锚杆序号距顶距离(m) 入射角(度) 自由段长度(m) 锚固段长度(m) 1 2.000 15.000 6.000 7.000 2 4.000 15.000 6.000 8.000 3 6.000 15.000 6.000 7.000 钢筋直径: 25(mm) 锚孔直径: 150(mm) 柱底支承条件: 固定 物理参数: 立柱混凝土强度等级: C25 钢筋纵筋合力点到外皮距离: 35(mm) 立柱纵筋级别: HRB335 立柱箍筋级别: HPB235 立柱箍筋间距: 200(mm) 挡土板混凝土强度等级: C25 板纵筋合力点到外皮距离: 35(mm) 挡土板板纵筋级别: HRB335 钢筋容许拉应力: 735000.000(kPa) 砂浆与岩石之间粘聚力标准值: 60.000(kPa)

钢筋与砂浆之间粘聚力标准值: 2100.000(kPa) 挡土墙类型: 抗震区浸水挡土墙 墙后填土内摩擦角: 30.000(度) 墙后填土粘聚力: 0.000(kPa) 墙后填土容重: 19.000(kN/m3) 墙背与墙后填土摩擦角: 15.000(度) 地震烈度: 设计烈度7度 水上地震角: 1.50 水下地震角: 2.50 水平地震系数: 0.10 重要性修正系数: 1.00 综合影响系数: 0.25 水平地震作用沿竖向分布形式: 梯形 墙后填土浮容重: 9.000(kN/m3) 土压力计算方法: 库仑 土压力分布形式: 三角形分布 坡线土柱: 坡面线段数: 1 折线序号水平投影长(m) 竖向投影长(m) 换算土柱数 1 20.000 0.000 1 第1个: 距离0.000(m),宽度20.000(m),高度0.500(m) 地面横坡角度: 80.000(度) 填土对横坡面的摩擦角: 30.000(度) 墙顶标高: 0.000(m) 挡墙内侧常年水位标高: -2.000(m) 挡墙外侧常年水位标高: -8.500(m) 钢筋混凝土配筋计算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注意:内力计算时,库仑土压力分项(安全)系数= 1.200 ===================================================================== 第1 种情况: 一般情况 [土压力计算] 计算高度为8.000(m)处的库仑主动土压力 第1破裂角:10.000(度) Ea=83.107(kN) Ex=80.275(kN) Ey=21.510(kN) 作用点高度Zy=3.106(m) (一) 立柱内力配筋计算 [ 基本信息] 左支座自由右支座固接 跨号跨长(m) 截面宽度(mm) 截面高度(mm) 1 2.000 400 400 2 2.000 400 400 3 2.000 400 400 4 2.000 400 400 [ 计算结果]

锚杆支护体系

锚杆支护体系 1.结构形式 锚杆支护体系由挡土墙结构物与土层锚杆系统两部分组成,如下图1所示。 1—锚杆(索)2—自由段3—锚固段4—锚头5—垫块6—挡土结构 图2-1 灌浆土层锚杆系统的构造示意图 根据挡土结构的不同目前我国常见的锚杆式挡土墙分为肋板式、格构式、排桩式锚杆挡墙。灌浆土层锚杆系统由锚杆(索)、自由段、锚固段及锚头、垫块等组成。 2.支护原理 锚杆是一种新型的受拉杆件,它的一端与工程结构物或挡土墙联接。另一端锚固在地基的土层或岩层中,以承受结构物的上托力、拉拔力、侧倾力或挡土墙的土压力、水压力,从而利用地层的锚固力维持结构物的稳定。 3.计算方法 3.1墙背土压力及分布 (1)墙背土压力的计算:锚杆挡土墙墙面板所受的土压力系由墙后填料及外荷载引起。为简化计算,一般仍按库仑主动土压力公式

计算,然后根据试验资料,乘以增大系数2β(一般为1.0~1.2,)。但是,锚杆挡土墙后一般为岩体,岩体产生的土压力用库仑公式是不够的,根据现场经验,结合岩体的节理、裂隙、岩层的风化程度等合理选用,有条件时亦可用岩石力学分析方法进行核算。分级锚杆挡土墙的土压力可按延长墙背法计算。计算上级各级构件时,视下级墙为稳定结构,可不考虑下级墙对上级墙的影响,墙背摩擦角可用(0.3~0.5)δφ=。 (2)土压力分布:填方锚杆挡土墙和单排锚杆的土层锚杆挡土墙,或挡土墙高度较小,未采用逆作法施工,可近似按库伦土压力理论取为三角形分布;对于岩质边坡以及坚硬、硬塑状粘性土和密实、中密砂土类边坡,当采用逆作法施工的柔性结构的多层锚杆挡墙时,侧压力分布可近似按图2确定,图中hk e 可按式(1)(2)计算: 对于岩质边坡:0.9hk hk E e H = (1) 对于土质边坡:0.875hk hk E e H = (2) 式中:hk e —侧向岩土压力水平分力标准值; hk E —侧向岩土压力合力水平分力标准值; H —挡墙高度。 图2 锚杆挡墙侧压力分布图 3.2 肋柱、锚杆的内力计算

格构式锚杆挡土墙控制要点

格构式锚杆挡土墙控制点 1、锚孔相关参数:1:坡度,锚孔间距6m*;1:坡度,锚孔间距6m*;1:坡度,锚孔间距6m*。1C25孔径90mm,倾角15°;2C25孔径130mm,倾角15°;3C3 2、和孔径150mm,倾角25°。 2、锚杆孔深不应小于设计长度,宜超过设计长度,钻进达到设计深度后,不能立即停钻,要求稳钻1~2分钟,防止孔底达不到设计的锚固直径。 3、锚孔宜一次性钻至设计长度,确保锚固段进入稳定中等风化岩层。 4、钻孔后应将孔清理干净,并用压风机吹干,成孔后及时放置锚杆、灌浆,间隔时间不得大于6天。 5、沿锚杆轴线方向每隔设置一组钢筋定位器,保证锚杆的保护层厚度不低于30mm,锚索每隔~m应设置隔离架。 6、锚固段采用水泥砂浆锚固,自由段进行除锈、刷沥青船底漆、沥青3道、玻纤布缠裹2层防腐,锚杆采用M30砂浆全部封闭。锚杆端头弯锚长度为15d,且沿着框架梁面筋分散开,且弯起点至少50cm不进行防腐处理。 7、锚杆每根钢筋(钢绞线)长度误差不应大于50mm;设计长度相同的锚杆(索),其下料长度应相同,其长度误差不应大于±10mm。 8、锚杆注浆压力,锚索注浆压力。水泥砂浆按实验室提供的配合比(锚杆M30、锚索M35)配料,采用机械拌合,集中供浆,初凝前从孔口处进行二次补浆,保证注浆饱满。 9、注浆时,注浆管出浆口应插入距孔底100~300mm处,浆液自下而上连续灌注,直到孔口溢出浆液或排气管停止排气并满足注浆要求时,可停止注浆。 10、锚杆试验根数为该类型总数的5%,1C25试验荷载值120KN,2C25试验荷载值160KN,3C32试验荷载值300KN,试验荷载值650KN,试验荷载值750KN;锚索锁定荷载350KN。

护坡方式

1、生态护坡 生态护坡,是综合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对斜坡或边坡进行支护,形成由植物或工程和植物组成的综合护坡系统的护坡技术。 2、传统护坡 为保证边坡及其环境的安全,对边坡需采取一定的支挡、加固与防护措施。常用的支护结构型式有: (1)重力式挡墙; (2)扶壁式挡墙; (3)悬臂式挡墙; (4)板肋式或格构式锚杆挡墙支护; (5)排桩式锚杆挡墙支护; (6)锚喷支护; 这些传统的边坡工程,对边坡的处理主要是强调其强度功效,却往往忽视了其对环境的破坏;生态护坡作为岩土工程与环境工程相结合的产物,它兼顾了防护与环境两方面的功效,是一种很有效的护坡、固坡手段。 程建设中。 5、生态护坡类型 (1)人工种草护坡 人工种草护坡,是通过人工在边坡坡面简单播撒草种的一种传统边坡植物防护措施。多用于边坡高度不高、坡度较缓且适宜草类生长的土质路堑和路堤边坡防护工程。 特点:施工简单、造价低兼等。 缺点:由于草籽播撒不均匀,草籽易被 雨水 冲走,种草成活率低等原因,往往达不到满意的边坡防护效果,而造成坡面冲沟,表土流失等边坡病害,导致大量的边坡病害整治、修复工程,使得该技术近年应用较少。 (2)液压喷播植草护坡 液压喷播植草护坡,是国外近十多年新开发的一项边坡植物防护措施,是将草籽、肥料、粘着剂、纸浆、土壤改良剂上、色素等按一定比例在混合箱内配水搅匀,通过机械加压喷射

到边坡坡面而完成植草施工的。 特点:①施工简单、速度快; ②施工质量高,草籽喷播均匀发芽快、整齐一致; ③防护效果好,正常情况下,喷播一个月后坡面植物覆盖率可达70%以上,二个月后形成防护、绿化功能; ④适用性广。目前,国内液压喷播植草护坡在公路、铁路、城市建设等部门边坡防护与绿化工程中使用较多。 缺点:①固土保水能力低,容易形成径流沟和侵蚀; ②施工者容易偷工减料做假,形成表面现象; ③因品种选择不当和混合材料不够,后期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或冲沟。 (3)客土植生植物护坡 客土植生植物护坡,是将保水剂、粘合剂、抗蒸腾剂、团粒剂、植物纤维、泥炭土、腐殖土、缓释复合肥等一类材料制成客土,经过专用机械搅拌后吹附到坡面上,形成一定厚度的客土层,然后将选好的种子同木纤维、粘合剂、保水剂、复合肥、缓释营养液经过喷播机

生态挡土墙加固及修复方案(含锚杆、土钉、格子梁、微型桩、挡墙施工)

道路生态挡土墙加固及修复工程施工方案 二〇一三年十月一日

目录 前言编制说明及工程施工实施目标 .......................................................................................... - 1 - 第1章工程概况 ............................................................................................................................ - 2 - 1.1工程概况. (2) 第2章项目组织管理机构 ............................................................................................................ - 2 - 第3章工程重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 - 2 - 第4章机械设备及人员投入计划 ................................................................................................ - 2 - 4.1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投入计划表.......................................................................................... - 3 - 4.2劳动力投入计划表.............................................................................................................. - 3 - 第5章施工进度计划 .................................................................................................................... - 4 - 第6章施工工艺及方法 ................................................................................................................ - 4 - 6.1格构式锚杆挡墙、土钉墙施工工艺及方法 (4) 6.1.1施工工艺........................................................................................................................... - 4 - 6.1.2技术要求........................................................................................................................... - 5 - 6.2微型桩及钢筋混凝土挡墙施工工艺及方法.. (7) 6.2.1微型桩施工工艺............................................................................................................... - 7 - 6.2.2钢筋混凝土挡墙............................................................................................................... - 8 - 第7章施工保护措施 .................................................................................................................... - 9 - 7.1地下管线保护...................................................................................................................... - 9 - 7.2监测...................................................................................................................................... - 9 -

锚杆支护体系

锚杆支护体系 1?结构形式 锚杆支护体系由挡土墙结构物与土层锚杆系统两部分组成,如下 图1所示。 1—锚杆(索)2—自由段3—锚固段4—锚头5 —垫块6—挡土结构 图2-1灌浆土层锚杆系统的构造示意图 根据挡土结构的不同目前我国常见的锚杆式挡土墙分为肋板式、格构式、排桩式锚杆挡墙。灌浆土层锚杆系统由锚杆(索)、自由段、锚固段及锚头、垫块等组成。 2. 支护原理 锚杆是一种新型的受拉杆件,它的一端与工程结构物或挡土墙联接。另一端锚固在地基的土层或岩层中,以承受结构物的上托力、拉拔力、侧倾力或挡土墙的土压力、水压力,从而利用地层的锚固力维持结构物的稳定。 3. 计算方法 3.1墙背土压力及分布 (1)墙背土压力的计算:锚杆挡土墙墙面板所受的土压力系由墙后填料及外荷载引起。为简化计算,一般仍按库仑主动土压力公式

计算,然后根据试验资料,乘以增大系数 2 (一般为1.0~12)。但是,锚杆挡土墙后一般为岩体,岩体产生的土压力用库仑公式是不够的,根据现场经验,结合岩体的节理、裂隙、岩层的风化程度等合理选用,有条件时亦可用岩石力学分析方法进行核算。分级锚杆挡土墙的土压力可按延长墙背法计算。 计算上级各级构件时,视下级墙为稳定结构,可不 考虑下级墙对上级墙的影响,墙背摩擦角可用(0.3 ~ 0.5)o (2)土压力分布:填方锚杆挡土墙和单排锚杆的土层锚杆挡土 墙,或挡土墙高度较小,未采用逆作法施工,可近似按库伦土压力理论取为三角形分布;对于岩质边坡以及坚硬、硬塑状粘性土和密实、中密砂土类边坡,当采用逆作法施工的柔性结构的多层锚杆挡墙时, 侧压力分布可近似按图2确定,图中e hk可按式(1)(2)计算: 对于岩质边坡:e hk 悬(1) 0.9H 对于土质边坡:e h k Ehk(2) hk0.875H 式中:e hk —侧向岩土压力水平分力标准值; E hk —侧向岩土压力合力水平分力标准值; H —挡墙咼度。 ■*1 图2锚杆挡墙侧压力分布图 3.2肋柱、锚杆的内力计算 岩质边坡以及坚硬、硬塑状粘性土和密实、中密砂土类边坡,锚杆挡墙,立柱和锚杆的水平分力可按下列规定计算:

锚杆式挡土墙

锚杆式挡土墙 锚杆挡土墙是利用锚杆技术形成的一种挡土结构物。锚杆是一种新型的受拉杆件,它的一端与工程结构物联结,另一端通过钻孔、插人锚杆、灌浆、养护等工序锚固在稳定的地层中,以承受土压力对结构物所施加的推力,从而利用锚杆与地层间的锚固力来维持结构物的稳定。锚杆式挡土墙基本概况: 锚杆挡土墙由于锚固地层、施工方法、受力状态以及结构形式等的不同,有各种各样的形式。按墙面的结构形式可分为柱板式锚杆挡土墙和壁板式锚杆挡土墙,如图6-1所示。柱板式锚杆挡土墙是由挡土板、肋柱和锚杆组成,如图6-1a)所示。肋柱是挡土板的支座,锚杆是肋柱的支座,墙后的侧向土压力作用于挡土板上,并通过挡土板传给肋柱,再由肋柱传给锚杆,由锚杆与周围地层之间的锚固力即锚杆抗拔力使之平衡,以维持墙身及墙后土体的稳定。壁板式锚杆挡土墙是由墙面板(壁面板)和锚杆组成,如图6-1b) 所示。墙面板直接与锚杆连接,并以锚杆为支撑,土压力通过墙面板传给锚杆,后者则依靠锚杆与周围地层之间的锚固力(即抗拔力)抵抗土压力,以维持挡土墙的平衡与稳定。目前多用柱板式锚杆挡土墙。 锚杆挡土墙可根据地形设计为单级或多级(如表1—1所示),每级墙的高度不宜大于8m,具体高度应视地质和施工条件而定。在多级墙的上、下两级墙之间应设置平台,平台宽度一般不小于1.5m。平台应用厚度不小于0.15m的。C15混凝土封闭,并设向墙外倾斜的横坡,坡

度为2%。 锚杆式挡土墙基本特点: (1)结构质量轻,使挡土墙的结构轻型化,与重力式挡土墙相比,可以节约大量的圬工和节省工程投资; (2)利于挡土墙的机械化、装配化施工,可以减轻笨重的体力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 (3)不需要开挖大量基坑,能克服不良地基挖基的困难,并利于施工安全。但是锚杆挡土墙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使设计和施工受到一定的限制,如施工工艺要求较高,要有钻孔、灌浆等配套的专用机械设备,且要耗用一定的钢材。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锚杆(索)挡墙支护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30-2002 8锚杆(索)挡墙支护 8.1一般规定 7 . 1 . 1 锚杆挡墙可分为下列型式: 1 根据挡墙的结构型式可分为板肋式锚杆挡墙、格构式锚杆挡 墙和排桩式锚杆挡墙; 2 根据锚杆的类型可分为非预应力锚杆挡墙和预应力锚杆(索)挡墙。 8 . 1 . 2 下列边坡宜采用排桩式锚忏挡墙支护: 1 位于滑坡区或切坡后可能引发滑坡的边坡; 2 切坡后可能沿外倾软弱结构面滑动,破坏后果严重的边坡: 3 高度较大、稳定性较差的土质边坡: 4 边坡塌滑区内有重要建筑物基础的Ⅳ类岩质边坡和土质边坡。 8 . 1 . 3 在施工期稳定性较好的边坡,可采用板肋式或格构式锚杆挡墙。 8 . 1 . 4 对填方锚杆挡墙,在设计和施工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新填 方土体造成的锚杆附加拉应力过大。高度较大的新填方边坡不宜 采用锚杆挡墙方案。 8.2设计计算 8 . 2 . 1 锚杆挡墙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侧向岩土压力计算; 2 挡墙结构内力计算; 3 立柱嵌入深度计算; 4 锚杆计算和构造设计; 5 挡板、立柱(肋柱或排桩)及其基础设计; 6 边坡变形控制设计; 7 整体稳定性分析; 8 施工方案建议和监测要求。 8 . 2 . 2 坡顶无建(构)筑物且不需进行边坡变形控制的锚杆挡墙,其侧向

ah 2 hk 岩土压力可按下式计算: E ' ah = E β ( 8 . 2 . 2) 式中 Е ′ a h ——侧向岩土压力合力水平分力修正值( k N ); E a h ——侧向主动岩土压力合力水平分力设计值( k N ); β 2 ——杆挡墙侧向岩土压力修正系数,应根据岩土类别和锚杆 类型按表 8 . 2 . 2 确定。 表 8 . 2 . 2 锚杆挡墙侧向岩土压力修正系数β 2 锚杆类型岩土类型 非预应力锚杆 预应力锚杆 土层锚杆 自由段为土层 的岩石锚杆 自由段为岩层 的岩石锚杆 自由段为土 层时 自由段为岩 层时 β 2 1 . 1 ~ 1 . 2 1 . 1~ 1 . 2 1 . 0 1 . 2~ 1 . 3 1 . 1 注:当锚杆变形计算值较小时取大值,较大时取小值。 8 . 2 . 3 确定岩土自重产生的锚杆挡墙侧压力分布,应考虑锚杆层数、 挡墙位移大小,支护结构刚度和施工方法等因素,可简化为三角形、梯形或当地经验图形。 8 . 2 . 4 填方式锚杆挡墙和单排锚杆的土层锚杆挡墙的侧压力,可近似按库仑理论取为三角形分布。 8.2.5 对岩质边坡以及坚硬、硬塑状粘土和密实、中密砂土类 图 5 .2 .5 锚杆挡 边坡,当采用逆作法施工的、柔性结构的多层锚杆挡墙时, 墙侧压力分面力(知内数值知用于土质边坡) 侧压力分布可近似按图 8.2.5 确定,图中 e hk 按下式计算: 对岩质边坡: 对岩质边坡: e hk = e = E hk 0.9H E hk ( 8 . 2 . 5 - 1 ) ( 8 . 2 . 5 - 2 ) hk 0.875H 式中 e ——侧向岩土压力水平分力标准值(kN /m 2); E hk ——侧向岩土压力合力水平分力标准值(kN /m ); H ——挡墙高度(m )。 第 41 页

格构式锚杆挡土墙技术交底-锚杆

格构式锚杆挡土墙技术交底-锚杆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 称施工合同编号 单位 (子单位)工程名 称施工单 位 分部工程名称格构式锚杆挡土墙 分项工 程名称 锚杆 交底部 位A-R边坡 交底时 间 2017.2.10

交底内容: 一、技术交底范围 本技术交底适用于格构式锚杆挡土墙。 二、设计情况 车辆段最大挖方边坡高度约95m,最大填方边坡高度约64m。按照设计图纸,格构式格构式锚杆挡土墙适用于挖方段边坡防护。格构式锚杆挡墙锚杆规格分为:1φ25砂浆锚杆、3φ32砂浆锚杆、6Φs15.2压力分散性锚索、8Φs15.2压力分散性锚索等形式,格构梁采用C30混凝土框架结构。 三、开始施工的条件及施工准备工作 1)施工原材料及机具设备必须报验,合格后方可进场使用。 2)材料堆放场地平整,施工用电、用水来源,材料运输路线等做好规划。 技术交底人: 技术员姓名施工工长姓名班组长姓名 监理单位施工单位 监理工程师:技术负责人:

年月日年月 日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 称施工合同编号 单位 (子单位)工程名 称施工单 位 分部工程名称格构式锚杆挡土墙 分项工 程名称 锚杆 交底部 位A-R边坡 交底时 间 2017.2.10

四、施工工艺 1、锚杆成孔施工 (1)坡面修整 锚杆施工前,首先用人工及时按照从上而下分层修坡即开挖一级,防护一级。开挖至锚索格梁边坡时,每层开挖高度为锚杆上下横梁间距大小,严格控制超挖,直至开外至下级平台,然后再开挖格梁基础并施作锚杆。完成每层坡面开外后,若为土质坡,及时用彩条布覆盖,防止雨水冲刷边坡。 (2)锚杆孔测量放线 根据实际坡面,先按设计布置要求,将锚孔位置准确测放在坡面上,并用红油漆在现场施工部位标明锚索开孔位置。对测放并验收合格的锚孔位置进行编号,并用油漆标示在现场坡面上,该编号作为锚索制作编号的依据。 (3)搭设脚手架平台 用钢管按锚孔横排位置,沿坡面坡度搭设双排脚手架工作平台,采用钢管支撑平台架体,支撑钢管纵

浅析板肋式锚杆挡墙在边坡支护中的应用

浅析板肋式锚杆挡墙在边坡支护中的应用 摘要:简要介绍锚杆挡墙的基本原理,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分析板肋式挡墙在边坡支护中的特点及应用条件,针对设计、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难点,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锚杆挡墙,板肋式,临时坡面,施工期稳定 Abstract: 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retaining wall, according to engineering practice experience, analysis of the retaining wall in the slope board rib support features and application conditions of, in view of the design, construction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of the main difficultie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Keywords: anchor retaining wall, board rib type, temporary slope, stable during 1 前言 随着岩土锚固技术的日益发展成熟,锚杆挡墙在边坡支护的应用也越来越为广泛。岩土锚固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锚杆锚索周围坡体的抗剪强度来传递结构物的拉力以保持边坡开挖面的自身稳定,由于锚杆锚索的使用,它可以提供作用于结构物上以承受外荷的抗力;可以使锚固地层产生压应力区并对加固坡体起到加筋作用;可以增强坡体的强度,改善坡体的力学性能;可以使结构与坡体连锁在一起,形成一种共同工作的复合体,使其能有效地承受拉力和剪力。在岩土锚固中通常将锚杆和锚索统称为锚杆。 锚杆挡墙则是利用岩土锚固技术形成的挡土结构物,锚杆的一端与挡墙结构物联接,另一端锚固在稳定的岩土层中,以承受土压力对结构物所施加的推力,从而利用锚杆与地层间的锚固力来维持结构物的稳定。 2 锚杆挡墙特点和常用型式 锚杆挡墙的结构质量轻,抗坡体变形能力强,与重力式挡土墙相比,可节约大量的圬工,对于缺乏石料的地区是很好的选择。稍为不足之处是施工工艺较高,要配套钻孔、灌浆等专有机械设备,且耗费一定的钢材。 锚杆挡墙在边坡支护中的常用型式有板肋式锚杆挡墙、格构式锚杆挡墙和排桩式锚杆挡墙三种。三种锚杆挡墙当中,排桩式锚杆挡墙的施工期稳定性及抗坡体变形能力均为最好,但造价较高;格构式锚杆挡墙造价较低,但抗坡体变形能力稍弱,需垂直支护时应用于稳定性、整体性较好的Ⅰ、Ⅱ类岩石边坡为宜;板

格构式锚杆索挡墙施工组织设计

一、编制说明 1.1 工程概况 台城煤矿炸药库区边坡治理工程总长为108 米,高13.5 米,采用格构式锚杆挡墙支护。 工程质量目标:合格工程安全目标:杜绝死亡事故工程工期目标:50 日历天。 1.2 编制依据《台城煤矿炸药库区边坡治理工程设计施工图》及有关说明《建筑边坡工程技术 规范》(GB50330-2002)《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68-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与本工程有关的现行施工规范、操作规程。 二、主要施工方法 2.1 施工准备 2.1.1 施工技术准备 (1)技术准备工作:熟悉施工图纸,图纸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质量保证计划,编写技术交底、安全交底。编写专项施工方案,落实设备和劳动计划,落实协作单位,对职工进行进场教育和施工安全、防火教育。 (2)现场准备。熟悉现场地形,平整场地,完成附属加工设施,架设临时电网,设置蓄水池,组织各施工机械进场就位,调试材料进场的布置及各种工具,材料埋场。 (3)遵守“施工准备充足,考虑周全,统一指挥协调”的要作思路原则。根据流水段划分安排工序穿插,实行锚索锚杆、格构结构交叉施工、科学管理,精心组织,以达到优质高效高速施工的目的。 熟悉和审查施工图纸,并进行自审,编制和制定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和审定质量保证计划,编制施工预算,各种加工半成品、技术资料的准备和计划申请,做好工程技术交底 工作 2.1.2劳动力组织准备 (1)建立精干的工作队组 根据工程特点和采用的施工组织方式,确定合理的劳动组织,建立相应的专业或混合工作组。 (2)集中施工力量,组织劳动力进场 按照开工日期和劳动力需用计划,组织工人进场,安排职工生活,并进行安全、防火、文明施工等教育。 (3)劳动力需用量计划根据本工程进度、工期要求及流水作业的特点,劳动力要量

锚杆挡墙

锚杆挡墙 本工程采用锚杆挡墙支护,逆作法施工.锚杆挡墙支护按不陡于1:0.6开挖.支护结构上部土层按不陡于1:1放坡. 锚杆采用3根直径为28mm的HRB400螺纹钢制作,间距2.0m*2.5m,锚杆直径130mm,采用M30水泥砂浆灌注.锚杆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0。。锚杆锚固段长为5m。锚筋每200mm采用直径为10mm的定位支架,使锚筋置于锚孔中轴线上。 肋柱尺寸宽*高mm*400mm,肋柱基础嵌入岩层中不少于0.6m,面板厚200mm,于墙顶、中部及底部设连梁各一道400*300mm,肋柱采用独立基础700*700mm,肋柱、梁、板均采用C30砼浇筑。 锚杆挡墙内设置直径为100mmPVC管排水孔,长1m,梅花形布置,间距2。0m*2.5m,外倾5%。排水孔进水侧采用土工布包裹。排水管宜优先设置于裂隙发育、渗水严重的部位。 锚杆挡墙每15~20m设置伸缩缝一道,缝宽20mm,沥青麻丝填塞。坡区排水 坡区排水系统由坡顶截水沟及喷射混凝土内预埋PVC管组成。坡区排水系统接入箱涵开挖边坡排水系统。 截水沟壁厚300mm,过水断面为400mm*30mm(底宽*高)的梯形断面,侧壁按1:1放坡。截水沟采用M7.5浆砌片石砌筑,采用M10砂浆勾缝;沟铺设150mm砂砾石垫层,基底为岩层地段可不铺。275m 高程以上部分削坡后第一排锚杆施工的同时进行坡顶截水沟施工。坡面预埋直径为100mmPVC管作泄水孔,PVC管按5%坡率外倾。

截水沟采用片石标号不低于MU30,所选石料应新鲜、坚硬、耐风化。砌筑用砂浆标号不低于M7.5,勾缝砂浆标号不低于M10。 材料及质量要求 钢筋:本设计图中“Ф、Ф、Ф”分别表示HPB235、HRB335、HRB400钢筋,钢筋必须具备出厂证明,使用前,应对钢筋进行随机抽样,做力学性能试验,满足相应规范要求方可使用。 注浆材要求 水泥 注浆水泥采用普通水泥或硅酸水泥,其强度等级不低于42.5Mpa。 砂 注浆料宜使用中细砂,粒径不应大于2.5mm,含泥量不应大于3%(以重量计),砂中有害物质(如云母、轻物质、有机质、硫化物等)含量应低于1~2%。 水 拌合水宜为饮用水,水中硫酸盐含量不超过0.1%,氯盐含量不超过0.5%,且不得含糖类、悬浮物和有机质。 注浆砂浆配制 采用M30水泥砂浆,灰沙比宜为1:1~1:2(重量比),水灰比宜为0.38~0.5。 混凝土 肋柱、面板及连梁均采用C30混凝土浇筑。浇筑前,应按设计的配合比,做混凝土试块,并做抗压强度试验,其强度设计值满足规范要求

格构式锚杆混凝土护壁施工方案

格构式锚杆混凝土护壁施工方案

XX市XX酒店4#楼 格 构 式 锚 杆 混 凝 土 挡 土 墙 施 工 专 项 方 案 编制人: 审核人: 编制单位:XX基本建设工程公司XXXX酒店项目经理部编制日期:20 年月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3 二、工程慨况-----------------------------------------------------3 三、施工部署--------------------------------------------------3 ~4 四、锚杆施工--------------------------------------------------4 ~7 五、挡土墙施工-----------------------------------------------7~8 六、保证安全措施-----------------------------------------------8 七、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措施----------------------------8~9

格构式锚杆混凝土护壁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施工图纸;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1; 3、《砼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50007--2002; 6、《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8、其他相关规范、标准、现场。 二、工程概况 我施工单位已按施工图进行4#楼房建土方开挖完成。建设单位要求将4#楼建筑物向前平移,建设单位2012年9月30日提供挡土墙格构式锚杆护壁设计变更通知单,挡土墙成型面放坡i=0.3,锚杆垂直间距3000mm,斜面长度3150mm;浇筑商品混凝土,混凝土强度C25,浇筑方式:采用地泵施工作业。 边坡清理,采用人工手持电镐施工。 边坡安全等级二级,设计合理使用年限50年,6°抗震设防,设计边坡治理段406.00--422.800;现场实际须治理段406.000--430.150高度区域。 三、施工部署 1、搭设装饰脚手架 落地式双排钢管脚手架,脚手架高度:406.00m开始搭设,架体高度随挡土墙成型高度+1.2m;每段架体高度详下图,架体搭设面积:3831.00m2。架体拆除后,所以周转材料人工转运至4#楼前道路200m 2、施工临电临水安装 ⑴、在4#楼2级配电箱内接4#楼挡土墙施工场地(居中设置)一个3级户 外箱,箱体600*500;内装防误闸刀一把60A,漏电断路器一个60A、漏电开关4只:2只(CJZ-45A)+1只(CJZ -32A)+1只(CJZ-20A);用途木工圆盘踞,混凝土振动棒、照明、备用。2级箱体至3级箱体配线ZRYJV--4*25+1*16,电缆长度100m; ⑵、移动式配电箱一个,箱体300*400;箱内配置:防误闸刀20A一把、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