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模式的比较

教学设计模式的比较
教学设计模式的比较

两种传统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型的比较和启示

【摘要】本文根据ADDIE模式就迪克-凯瑞和史密斯-雷根两个教学系统设计模型进行比较,就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估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两个模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指出他们各自的局限性和有待于发展的地方,从而加深对传统教学系统模式的理解和学习。

【关键词】迪克-凯瑞史密斯-雷根教学设计模型 ADDIE

概述

模式是再现显示的一种理论化的简约形式。教学系统设计模式是在教学系统设计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套程序化的步骤,其实质是说明做什么,怎么样去做,而不是为什么要这样做。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指出了以什么样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教学系统的设计,是关于设计过程的理论。

虽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数百种不同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产生,但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还具备一些共同的属性。从构成要素来看,所有的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都包括学习者、目标、策略、评价(乌美娜);从涉及的步骤来看,所有的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都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评价设计;从其理论基础和实施方法来看,分为三大类: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模式(何克抗,1998)。

我们认为,传统ID模式的发展确实经历过两代,而且每一代都有自己的鲜明标志。第一代ID模式的主要标志是:在学习理论方面它是以行为主义的联结学习(即刺激-反应)作为其理论基础,第二代ID模式的主要标志则是以认知学习理论(特别是奥苏贝尔的认知学习理论)作为其主要的理论基础。这是因为,在传统ID的四种理论基础中,除学习理论之外的其余三种(即系统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在所有ID模式中的体现都是差不多一样的,即这三种理论对所有ID模式的影响基本相同,只有学习理论在不同ID模式中的体现才有显著的差异。因此只有以学习理论作为ID模式发展的“分代原则”才是真正抓住了事物的本质。

“迪克—凯利模式“是I D 1的代表性模式, 由W. D i c k和L .C a r e y 于 1 9 7 8年提出,见图1 。这一模式最大特点是最接近教师们的实际教学,即在课程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条件下,研究如何传递教学信息,系统性强,步骤和环节环环相扣,易于操作。I D 2的代表性模式首推“史密斯-雷根模式“,由P . L . S m i t h和T . J . R a g a n于 1 9 9 3年提出,见图 2 。该模式较好地实现了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的结合, 充分地体现了“联结-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因此该模式在国际上有较大的影响。实际上史密斯-雷根模式是迪克-凯瑞模式的基础上, 进一步考虑认知学习理论对教学内容组织的重要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二者各有特点, 又有继承和创新。

一、介绍ADDIE模式

A( A n a l y s i s ) 、D( D e s i g n )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 、I ( I m p l em e n t a t i o n ) 、E ( E v a l u a t i o n ) 模式, 也即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估模式。

分析阶段主要是确定学什么的过程,主要是确定问题,识别问题的来源和可能的解决方法;设计阶段是确定如何学的过程,如确定目标、教学计划;开发阶段是创作和生产材料的过程,如开发流程图、计划;实施阶段是在现实过程中设置项目的过程, 包括教师培训、尝试、实际教学的交付;评估阶段是确定教学的合适程度的过程,包括评估毕业生、修正行为、衡量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该模式是一般的目的模式,在创建教学产品上最有效, 在程序设计上也是最适合的。

二、两种教学系统设计模式的介绍

1、迪克-凯瑞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该模式坚持系统观的哲学理念,目的是可以看到教学过程中所有的成分所起的重要作用,因为教学的整个过程也是相当于一个系统,每一个环节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各个环节之间必须有效的互动合作,才能产生理想的效果。

2、斯密斯-雷根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该模式是在第一代教学设计中有相当影响的"狄克-柯瑞模式"的基础上,吸取了加涅在"学习者特征分析"环节中注意对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进行认知分析的优点,并进一步考虑认知学习理论对教学内容组织的重要影响而发展起来的。由于该模式较好地实现了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的结合,较充分地体现了“联结-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并且T.J.Ragan本人又曾是美国AECT理论研究部主席,是当代著名的教育技术与教育心理学家,因此该模式在国际上有较大的影响。

三、两种教学设计模式的比较

1、相同点

(1)两个模型都由三部分组成。由图1可见,迪克-凯瑞模式可以划分为三个模块(在图1中三个模块用两条垂直虚线隔开)。与图2比较不难看出,图1中的左、中、右三模块正好与图2的上、中、下三模块相当,而且各模块中方框的内容也大致相同.依次为分析、设计和评价。

(2)模块中的大部分概念也相同。如学习任务分析(包括教学目标分析和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环境分析、编写测验项目、教学资料的选择与开发、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其含义在I D 1和I D 2中都基本相同。

2、不同点

(1)分析模块。在图1中把“教学分析”与“确定学生初始行为及特征”(即“学习者特征分析”)分成两部分,并把二者分析的结果用更具体的“绩效目标”表述;而在图1中则把“学习者特征分析”和“学习任务分析”(包括“教学目标分析”和“教学内容分析”两部分)都归入“教学分析”模块中,并对这一模块补充了“学习环境分析”框,与此同时,还取消了图1中较为具体、琐细的“绩

效目标”表述框。显然,这一改进不仅使图1的“教学分析”模块内容更充实,而且在结构上也显得更为简洁、合理

(2)设计模块。在图1中有关教学策略部分只笼统地提到要“开发教学策略”,至于开发哪一类教学策略并未说明;而在图2中则明确指出应设计三类教学策略:

●教学组织策略:指有关教学内容应按何种方式组织、次序应如何排列以及具体教学活动应如何安排(即如何作出教学处方)的策略;

●教学内容传递策略:为实现教学内容由教师向学生的有效传递,应仔细考虑教学媒体的选用和教学的交互方式。传递策略就是有关教学媒体的选择、使用以及学生如何分组(个别化、双人组、小组或是班级授课等不同交互方式)的策略;

●教学资源管理策略:在上面两种策略已经确定的前提下,如何对教学资源进行计划与分配的策略。

在上述三类策略中,由于“教学组织策略”涉及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为了使学生能最快地理解和接受各种复杂的新知识、新概念,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有关策略的制定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和认知特点),所以对这一模块的扩充就不仅仅是对以前教学系统设计模型在内容上的补充,而是将使该模型在性质上发生改变——由纯粹的行为主义联结学习理论发展为“联结—认知”学习理论。

(3)评价模块。在图1中对教学的“修改”并未放在评价模块中,这是不合理的,因为修改必须以评价所得到的反馈为依据;在图2中对此作了调整,不仅把“修改教学”框置于教学评价模块中而且是在“形成性评价”之后,这一改进就使图2的模式显得更为科学。

图2.史密斯-雷根的教学设计模型

除了以上三点差别以外,图1和图2的其余部分基本相同。各方框中所涉及的概念,除“组织策略”部分以外,其余都是在ID1的许多教材或专著中反复论述过的,因而都是人们所熟知的。例如学习任务分析(包括教学目标分析和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环境分析、编写测验项目(即编写出用于衡量学生能否达到教学目标所要求能力的测验项目)、教学资料的选择与开发(或教学资料的编写与制作)、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等。所有这些概念在ID1和ID2中都基本相同,唯一有差别的是“学习者特征分析”,在ID1中学习者特征分析仅仅考虑学习者的学习基础和知识水平,而在ID2中除此以外,还应考虑学习者的认知特点与认知能力。

四、两种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存在的不足

1、二者均是以“系统方法”作为指导,但系统的方法强调必须把握整体,而实际中所有的教学设计模式在这一方面还存有很大的问题,设计与现实活动之间的存在差距,特别是前端分析中,问题可能极为复杂且须考察的面很广,这给系统方法的运用带来很大困难。

2、“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形式”。模式本身简化了很多细节, 而实践中这些细节可能对设计教学有很大的作用和影响,由于教师对情境的感知、对问题的理解、所采取的设计解决问题的方式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动态性,而设计结果则是在这种动态性中派生出来的, 因此设计的结果也就包含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模式运用中会存在着机械与僵化现象。

五、这两种教学系统设计给我们的启示

这两种教学模式对我们的教学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但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应该考虑到当时的教育状况和教学水平以及学科要求。

这两种教学设计模型仅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原理性模型,在教学实际应用中要注意结合具体使用情况加以灵活运用。模型都分为 10个模块,但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是对每一个部分都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在一个单元的教学中,技能分析只在单元开始前进行,每一节课只是应用其中一个部分。任何教学设计模型都是以一定的学习理论为指导的,学习理论是教学设计活动的出发点和灵魂,不同的学习理论决定了不同的教学思想。从学习理论的发展来看 , 我们已经有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不同的对学习的看法,根据人们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本质认识的不同,我们在选择具体教学策略上也应有所区别。

在使用这两个模型感到最大的问题是时间不够用,没有充分时间按照模型所提供的步骤一步步进行。大家也知道模型提供的方法比较科学,但寻找相关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材料、准备教学内容、实施评价反馈等等,都要花费大量时间。该模型一个比较大的特点是,每一步都要形成相关书面材料或图表,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只是在头脑中形成大致想法,在实际操作上并不会划分的那么细。在对学习者的评价反馈部分,我们也是采取了较一般的形式,甚至简略或省略了这一步。这些都是在现实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教学设计这些步骤太繁琐,不符合我们的操作习惯,这就要求我们要开发出适合我们现实操作需要的教学设计模式;另一方面,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我们的实际操作太依赖经验,这样势必会导致主观因素太多,使教学设计缺乏可操作性和移植性。

六、结束语

现在教学发展趋势已逐渐从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向以探索、发现、协作、解决问题为主的创新教学模式。尤其是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出现,使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和重视建构主义对教学设计的影响。然而,由于受经济发展、教学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素质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在当前一段时间里,传统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还是我国各级教学领域首选的模式。结合上述分析,我们觉得在教学实践应用中应思考和注意以下几点:

1 、重视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应用。虽然传统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具有种种自身所无法克服的局限性, 但由于长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 广大教师进行的是经验式的教学设计大都以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

教学上的许多决策都是凭教师个人的经验和意向做出。“教学设计”这个概念, 尽管对广大教师来说并不完全陌生。但理论的滞后导致了人们普遍把“教学设计”看成一份好的教案, 再加上评点而已。因此,应加大推广运用的力度, 宣传它的鲜明特色,重视教学活动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各环节,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 解决教学问题, 完成教学任务, 取得最优教学效果。

2 、教学过程设计的实践操作体系包括教学分析、策略设计和教学评价三个部分, 应该强调主题明确,简明扼要,从实际出发,使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例如可设计一系列类似“教学分析—课程教学设计表”“策略设计—课堂教学设计表”,“教学评价—教学效果分析评价表”等的表格来明确主题,突出操控性。

3 、教学设计必须重点考虑提供环境和学习线索这两个方面。环境是保障学习活动正常发生的外部条件,线索是帮助学习者经历不同学习阶段到内部指引,两者关系相互协作,缺一不可。这意味着真正的教学设计应该是互动式的,然而在根据教学选择设计模式中考虑的大多是设计者对环境的关注,而缺乏内部指引。

4 、完善已有模式,创造新的模式。对于任何模式教师都不应照搬硬套,而应在所处的真实复杂的教学情境中创造性地运用。优秀的教师应该是那些既善于从成功的设计模式中获得指导,又不做模式的奴隶,他们的教学设计实践应该是一个理性与创造性、科学与艺术融合的过程。同时我们还应该根据新的理论、技术等的进展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创造开发有自己特色的模式。

参考文献:

1.[美 ] Walter Dick,[美 ] LouCarey, [美 ] J ames O.Carey著 ,汪琼译.教学系统设计[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4 .

2.[美 ]加涅著,皮连生等译. 教学设计原理[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

3.何克抗编著. 教学系统设计[M ].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

4.乌美娜主编. 教学设计[M ].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

5.W. D i c k , L . C a r e y , J . O . C a r e y . 教学系统化设计 (第五版) [ 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 0 0 4 .

6.孙可平. 现代教学设计纲要[ M] . 西安: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 1 9 9 8.

7.郑葳. 第一代教学设计理论的局限[ J ] . 外国教育研究, 1 9 9 9 ~ 2 .

8.皮连生. 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 M] . 北京: 高等教育出

版社, 2 0 0 0 .

9.李龙. 教学过程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J ] . 电化教育研究,1 9 9 9 ~ 4 .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常见的量)教案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设计教案 主题:《常见的量》 学习目标: 1、复习梳理元、角、分,年、月、日,克、千克、吨等常见的单位,进一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感受并认识它的具体意义。 2、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养成积极主动的思维习惯和灵活处理问题的方法。 合作理由:1、善用学生喜欢争强好胜的心理,让他们通过小组内比一比、说一说,使枯燥的复习课能更生动有趣。2、计量单位较多,一个学生很难把全部整理出来,在小组内指定专人负责记录,便于整理。3、小组内能互相检查练习情况,通过练习和检查,加强知识的运用。 教学设计: 活动一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欲望 出示课件:(学生“小明”的日记:2月29日晴早晨7:00我听到小闹钟的铃声,便从长20厘米宽12厘米的床上爬起来,马上穿衣、洗脸、刷牙,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20小时。想起不能迟到,我赶紧端起一杯300L的牛奶一饮而尽,又吃了一个200千克的面包。然后就背起了3000千克重的书包,我从抽屉里拿了5角钱冲出了家门,因为今天要买一支5分的铅笔,还有今天爸爸生日,要买生日礼物!走了300千米的路程,来到了56平方分米的教室,开始了20小时早读。上午第三节课,体育课上老师带来了一只450吨重的足球让我们进行踢球比赛,好玩极了。) 师:谁来读一读“小明”的日记。 指名学生读。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说一说。 生1:时间写错了,走了20小时太夸张。 生2:5分买不了一支铅笔,应该是5角。 生3:足球怎么可能2吨重呢? 师:同学们观察还真是仔细,你觉得小明为什么出现这些错误? 师:我们学习就应该细心、认真、一丝不苟,把知识学活。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要接触到各种量,并且进行各种量的计量。计量单位时刻都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小学里面学习的一些常见的量。(板书课题:常见的量) 【设计意图: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借助“小明的日记”情境导入,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主意力,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同时,分析了小明在计量单位上所造成的错误的原因,让学生感悟到学习常见的单位重要性。自然地引出课题:常见的量。】 二.观察、感知、实现知识认识的深化 师:在这篇日记中出现了那些单位? 生1:厘米。 生2:千克,吨。 生3:分,角。 师:同学们观察真仔细,其实刚才讲的是属于那些计量单位,有同学知道吗?生1:长度单位,时间单位。 生2:还有质量单位。 师:说的好,计量单位除了质量单位、时间单位、货币单位;还有面积单位、长度单位等。 师:那么这些计量单位除了小明日记上提到的,还有那些呢?请在小组内的同学说说,并记录在整理表上。(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归纳)

教学设计的三种模式及区别

从理论基础和实施方法来分类,可以将众多的教学设计模式分为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和“教学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模式三大类。 三种模式的区别: 以“教”为主即围绕着教师的“教”,该类教学设计不仅是包括了教学设计需要考虑的一些重要要素,而且它也是一个可扩展,可变通的基础模式,它能够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在原有基本要素的基础上可以不断地改进,生成出各种各类的教学设计模式,为教师灵活应用提供了方便的参考模式。 何克抗教授在1998年提出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他在深入分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研究所出现的忽视教学目标分析、忽视教师主导作用以及过分强调学习环境设计而忽略自主学习设计等偏向后,提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是在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和接受式学习,并重视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而它的劣势在于不易发挥学生的探究性和主动性,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容易将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正是针对以教为主教学设计的不足之处提出来的,它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建构主义的学习和教学理论,其优点是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培育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等多种能力,也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发展创新思维的理想环境。其主要劣势在于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不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处理不当甚至有偏离教学目标的危险。 三者流程图: 1、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 图1 2、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一)基本理念 ①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世界。积极探究化学奥秘,形成 持续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和日常生活的密 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③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设计思想 本课题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与社会的发展也不可分割。在教学设计中,密切注意联系社会实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中探索新知识,变枯燥为生动,把学习作为一种享受;另一方面,课程设计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大量的实物、录像、图片,让学生去感知、体验、对比,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本课题设计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介绍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掌握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方法;第二课时介绍粗盐的提纯以及复分解反应。 本课时介绍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以及碳酸根和 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本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用视频资料介绍学生熟悉的物质一一氯化钠的制取过程,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用丰富的表现形式保证学生的视听结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活动,展现化学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采用学生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展示自己所了解到的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一些性质和用途。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让学生体会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联,真正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通过学生探究实验,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增强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使学生切实感受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参与意识,体现合作性学习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从而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最后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上网查询为我国制碱工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侯德榜先生的事迹,将化学知识 的学习和爱国主义教育融为一体。 二、教案设计 课题生活中常见的盐 授课人梁红肖何 学校重庆市第九十五初级中学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常见的量》教案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常见的 量》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是对学过的时间、人民币和质量单位进行全面的复习,并结合实例让学生体会这些单位的大小,同时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1.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 结合教材提供的情境,对学过的时间单位和质量单位进行回顾,同时对时间单位之间和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系统地复习,加深学生的记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2.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列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对所学的计量单位有具体的感性认识,从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整理复习 1.结合具体情境,回顾常见的量。 师:同学们,在2019年伦敦奥运会上,中国的两位运动小将叶诗文和周璐璐分别在游泳和举重项目中取得了出色的

成绩。请看大屏幕: 2019年伦敦奥运会上,16岁的叶诗文在女子400米混合泳决赛中,以4分28秒43的成绩夺得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周璐璐在女子75千克以上级举重决赛中,以333千克的总成绩打破了世界纪录,摘得金牌。 师:请同学们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面的问题。 (1)上面的信息中有哪些量?哪些是质量单位?哪些是时间 单位? (2)举例说明4分大约有多长,300千克大约有多重。 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 师: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人民币和质量的单位?举例说一说。 学生互相交流后汇报。 预设 生1:我知道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和时、分、秒。 (师进行提问,与学生共同复习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及时、分、秒之间的进率等知识) 生2:我知道的人民币单位有元、角、分,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吨。 (师进行引导,总结元、角、分的相关知识及克、千克、吨之间的进率等知识) (学过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秒:1时=60分,1分=60秒;

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盐的名称、化学式、俗名以及主要用途。 2、学会对盐进行分类。 3、掌握盐的化学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对盐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增强了对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和灵活应用能力,初步形成较系统的知识网络,感受到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盐的化学性质。 2、难点:对盐进行分类。 三、学情分析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化学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化学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这一要求,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关注: (1)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 从学生学习过程中反映的情况看,还存在如下几个问题:基础不扎实、知识不系统、应用不灵活,再加上学生基础相对比较薄弱,这些因素都直接制约着学生今后化学学习的提高与发展。因此,本节课教学,应采取巩固完善、系统提高、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学生在回忆、比较、归纳等过程中形成有关盐的化学性质内容的学习思路和方法。 (2)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形象感悟和系统归纳是学好本课题的重要方法。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提高对知识的理解感悟;采用不同的习题练习方式,从不同角度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归纳与综合应用能力,开阔学生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系统建构能力。 (3)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

本节课所需的知识是将已学的内容进行归纳、延伸,所以,对基础知识应 让基础较差的学生交流回答,并给予相应的肯定评价,提高他们化学学习的自 信心;对具有一定综合难度的问题,让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鼓励他们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形成善于争鸣的学习氛围,积极引导他们合作 交流、合作探究。使各类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能有所收获、提高和发 展。 四、教学过程 1、课题引入 教师讲小故事:从前有一个国王,他很喜欢吃糖,于是他就问他的厨师说:” 这个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好吃?”厨师说:”这个世界上最好吃的是盐.”国王很生气,于是把厨师关了起来,同时命令全国人民只能吃糖,不准吃盐.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他的国民个个都愁眉苦脸的,而且有很多人出现了不同的症状.于是他不得不取消了这项命令. 学生:盐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盐。 教师分析:食盐只是盐中的一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盐。(板书课题) 2、自主学习 教师:桌子上放着四种固体,现在,我们就以这四种盐为例来探究盐的性质。首先,请大家观察这些盐的颜色和状态,完成表格内容。 学生:观察并填写表格内容。 教师:现在,请大家阅读课本243-244页内容,完善表格中的俗名与用途。 学生:阅读课本并完善表格内容。 教师:探究完物理性质,接下来来探究常见盐的化学性质。结合前面所学内容可得:(引导学生分析) (1)盐+酸新盐+新酸 (2)盐+碱新盐+新碱 (3)盐+盐两种新盐 (4)盐+金属新盐+新金属

教学设计基本模式及其特点

现代教学设计的本质特征 发展性,生态性,生成性,差异性,开放性和反思性等是 一、发展性 教学由知识性功能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性功能转变。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如何实现知识学习与促进发展的良性互动和双赢呢?第一,从知识的维度看,知识应按其内在逻辑组成由简单到复杂的知识结构链,使学生具有发现、认知、形成结构的方法和能力。第二,从教师的维度看,教师应激活书本知识,并对其进行个性化解读和诠释。教学如果没有创造性,也会影响学生的发展。第三,从学生的维度看,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建构、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学生应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第四,从教学活动的维度看,要遵照教学的基本规律,并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发展,避免教学过程中的急功近利等现象发生。 二、生态性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观认为,教师、学生、教学媒介以及环境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诸因素相互之间犹如一条生态链,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和谐的学习的共同体,通过彼此间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从而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教学过程既非教师中心或学生中心,亦非以人为中心或以物为中心而要实现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充分互动与交往。教师的主导作用,媒体的辅助作用更多的表现在创设一种有趣有味的鲜活情境,引领学生主动地思考和探索,使学生处于最大限度地动手,动口,动眼,动脑的主体激活状态 三、生成性 众所周知,传统教学设计过分强调预设与控制,上课就是执行教案,师生教学最理想的状况就是完成教案中既定的任务,而不是,节外生枝,而基于生成性理念的当代课程与教学实践表明,课程不再仅仅是那种预先设定好的内容如教材,预定的文本等,教学也不再仅仅是预设的活动,而是师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对话,互动并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活动,教学设计存在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教学设计要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创设自由发挥和互动的机会例如,教师在设计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时,应运用教学机智,不断捕捉,判断,筛选,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激发蝴蝶效应,一个问题解决了,教师再引导,激发出新的问题,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探究,不断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

数学《常见的量》复习课教案

常见的量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复习梳理元、角、分,年、月、日,克、千克、吨等常见的单位,进一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感受并认识它的具体意义。 (2)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展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激发学生积极学生的热情。 (3)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养成积极主动的思维习惯和灵活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运用相关量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欲望 出示课件:(学生“小马虎”的日记:2月29日晴早晨6:30我被急促的闹钟铃声惊醒,便从长20厘米宽12厘米的床上爬起来,马上穿衣、洗脸、刷牙,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20小时。想起不能迟到,我赶紧端起一杯300L的牛奶一饮而尽,又吃了一个200千克的面包。两个煎鸡蛋。然后就背起了2000千克重的书包,吃过早餐,我从抽屉里拿了5角钱冲出了家门,因为今天是爸爸生日,要买生日礼物呢!走了300千米的路程,来到了56平方分米的教室,开始了20小时早读,上午上了三节课,体育课上老师带来了一只200千克重的足球,我一脚踢出了10厘米,踢得真过瘾!)师:谁来读一读“小马虎”的日记。 指名学生读。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说一说。 师:同学们观察还真是仔细,你觉得小马虎为什么出现这些错误? 师:我们学习就应该细心、认真、一丝不苟,把知识学活。其实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接触到各种量,并且进行各种量的计量。计量单位时刻都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小学里面学习的一些常见的量。(板书课题:常见的量) 二.观察、感知、实现知识认识的深化 师:在这篇日记中有哪些计量单位? 师:在这篇日记中的单位属于哪几类计量单位? 师: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时间单位、货币单位;面积单位、长度单位。还有哪些? 师:同学们回答的老师听不明白,请在小组内的同学说说,并记录在整理表上。(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归纳) 师生共同梳理:

几种常见的教学设计模式及其比较

几种常见的教学设计模式及其比较 教学设计理论是在其他相关学科理论如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理论等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进一步扩展到实践应用的领域,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许多教学设计专家把教学设计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形成一系列过程设计模式。这些模式一方面综合了理论与技术等各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简化了复杂的教学理论以及教学过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因此,设计过程模式也成为教学设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教学设计观念把教学设计过程看作纯粹是个人经验的产物,缺少一定的理论基础。现代教学设计模式则已经跳出这种传统框架,反映了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状况,重点不再限于描述教学设计的具体步骤,而成为连接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之间的桥梁,其主要功能是便于教学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教学设计在实践上大致经历了四个不同阶段,体现了不同的教学理念。第一阶段把教学设计看成是应用科学。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认为任何学习的结果都是由一系列预先设置的学习目标所导致,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学习分解成各种类型的行为目标,根据这些行为目标选择适当的媒体和方法,为教学提供一种可行的教学序列。其倡导者大多是心理学家,如斯金纳、梅格、加涅等。第二阶段倾向于用美学的方法对教学进行设计,重视美学形式对学生的影响,强调用美学效果吸引学习者的兴趣。其倡导者是一些富有创造性的媒体制造者。这一阶段人们已经认识到教学中学习者情感尤其是兴趣的发展。第三阶段教学设计侧重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主张教学设计不应该根据预先确定的目标制定机械的教学步骤,因为学习并不都是像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描述的那样可以通过简单的刺激-反应过程进行。学习应通过学习者自行探究和解决问题而进行,因而强调设计的探究、协作和创造性。这种教学设计过程确立了更为复杂的学习目标,以使学习者成为可以解决问题的探究者。第四阶段,教学设计强调学习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教学设计者和教师们逐渐意识到学习往往是个人的事情,学习是否成功与学习者先前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有关,而且学生获取知识和经验的范围不断增加和扩展,更新和变化的速度也大大加快。教学设计目的不再是建立一系列学习步骤,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和世界。教学设计者和教师分别变成了学习背景的设计者和说明者。 以上可以看出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总的发展趋势是由原来的单一的应用科学形式转向了多样性的综合化形式。但不论怎样变化,教学设计过程都必须清楚地解决四个基本问题,一是学习者的特点是什么?二是教学的目标是什么?三是教学资源和教学策略是什么?四是怎样评价和修改?对这四个基本问题的处理和展开发生不同,就形成了众多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1.迪克—凯瑞的系统教学设计模式 迪克—凯瑞(W. Dick & L. Carey)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最为突出,是典型的基于行为主义的教学系统开发模式,该模式从确定教学目标开始,到终结性评价

教学设计的主要模式

教学设计的主要模式 模式内容 布鲁纳 1、发现学习:就是不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 习者,而是由学习者通过一系列发现行为发现并 获得学习内容的过程。这种学习的基本特征是, 第一,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究性;第二,注重知觉 思维;第三,注重内部动机;第四,注重信息的 灵活提取。 2、布鲁纳认为,发现行为具有如下价值:第一,一切真知都是学习者自己发现的,发现行为因而 成为教育追求的目标。第二,发现行为有助于直 觉思维能力的发展。第三,发现行为有助于引起 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和自信心。第四,发现行为 有助于记忆的保持。由此可以看出布鲁纳的假设 的基本精神是:使学习内容或学习内容的某方面 适合儿童的能力和智力发展特征。 3、布鲁纳用“表征”或“表征系统”来表述儿 童认知发展的特征。表征或形象表征是人们直觉 和认识世界的一套形式或规则。布鲁纳认为,儿 童的认知发展不是刺激与反应结合的渐次复杂化 的量的连续过程,而是由结构上迥异的三类表征 系统及其相互作用构成的质的飞跃过程。这三类 表征系统分别是:行为表征、图像表征和符号表征。 奥苏伯尔奥苏伯尔的教学设计模式是以其学习论为基础 的。就强调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来讲,他和布鲁 纳的主张有相同之处,但就促进认知结构发展的 途径以及由此引出的教学观来讲,奥苏伯尔与布 鲁纳又有所不同,二者恰恰形成对照、互补的关 系。 1、学习观:根据学习的性质,把学生的学习分 为两类,即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机械学习的心 理机制是联想,而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同化。 同化是指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要学习的新观念 的互相作用。根据学习的性质,把学生的学习分 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在接受学习中,学习的 主要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 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则在于,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的,而不是接受教材或教 师所给予的现成结论。 2、讲解式教学奥苏伯尔所提倡的讲解式教学, 旨在促成学生有意义的学习以及认知结构的发

《常见的量》.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常见的量》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数与代数第三节(第48 页) 【设计思路】 本节课采用日记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接下来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对小学所学的计量单位进行分类整理,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回顾计量单位中常见的单位及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最后让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作相应的引导补充,即本节课的重点。要检验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设计练习题中,通过修改“小马虎”的日记、填写单位、判断闰年和平年及做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使学生们进一步掌握知识,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最后以续写小马虎的日记为作业结束本节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经历自主梳理常用计量单位的过程中,进一步弄清各种量的计量单位及进率,明确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提高自主复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生活化的复习应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选择一些典型的复习题材,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领略数学的独特魅力。 4、现代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教学活泼、有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能运用计量单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学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法:故事导入、引导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朋友,他叫“小马虎”,请看小马虎同学写的这篇数学日记。(请一名同学读日记) (课件出示“小马虎”的日记)今天是20XX年2月29日,早上从睡梦中 醒来已经七点钟了,我立刻从床上爬起来,马上穿衣、洗脸、刷牙,不知不 觉中已经过了20小时。该吃饭了,我端起一杯300L的牛奶一饮而尽,又吃了200 千克面包和一个煎鸡蛋。吃过早餐,我从抽屉里拿了9 角钱冲出了家门,因为今天是爸爸生日,要买生日礼物呢! (这时其余同学听着发笑)师:你们笑什么?说一说。生:许多单位用的不恰当,如穿衣、洗脸、刷牙不可能用20小时。生:300L的牛奶根本喝不完。 ,, (发言谈自己观察到的结果)师:同学们观察还真是仔细,你觉得小马虎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错误?生:粗心,对知识的掌握是一知半解。师:我们学习数学就应该细心、认真、一丝不苟,把知识学活。其实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接触到各种量,并且进行各种量的计量。计量单位时刻都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小学里面学习的一些常见的量。 (板书课题:常见的量)【设计意图: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借助“小马虎的日记”情境导入,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主意力,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同时,分析了小马虎在计量单位上所造成的错误的原因,让学生感悟到学习常见的单位重要性。自然地引出课题:常见的量。】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计量单位的分类师:同学们,看看小马虎的日记中用到哪些计量单位?生:千克、小时、年、月、日、时;师:除了这些计量单位我们还学过哪些计量单位?(学生回答的比较散)师:大家说了那么多的计量单位,如果我们把这些计量单位全搁在一块, 想一想会有什么感觉?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分类、有序、系统地进行整理)师:对了,如果我们把这些计量单位分类,并有序地进行整理,使它们系统化,那就便于我们记忆和运用了。 师:想一想,我们学过的计量单位可以分为几类?分别是什么? (学生举手回答)生:时间单位、质量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 人民币单位师:这些计量单位中有哪些常见的单位呢?它们之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归类常见的计量单位,并说出相邻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归纳整理) 【设计意图: 以日记为线索,学生从日记中找到许多常见的量,用这样的形式来整理“常见的量”的知知识,对知识的梳理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2、讨论、整理六类计量单位中的常见单位及单位之间的进率 (1)小组合作讨论,整理计量单位 (2)汇报交流讨论结果。 (一)时间单位。 (1)常见单位:世纪、年、月、日、时、分、秒。 (2)进率:1世纪=100年 1 年=12个月 1 年=365天(闰年366天) 有31 日的月份是:1,3,5,7,8,10,12

教学设计简介——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

教学设计简介一一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 关于教学设计过程,目前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理论模式。 但是,可以从各种理 论模式中抽取出一些基本组成部分,见下表,女口: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目标的阐明、学习者分析、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以及教 学设计成果的评价。这七个基本组成部分可以构成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 如 图所示。从这七个基本组成部分中还可以进一步抽取出以下四个最基本的环节 (或要素):分析教学对象、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开展教学评价。各 种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都是在这四个基本要素(学习者、目标、策略、评价)的 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所形成的构架上建立的。 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基本组成部分 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描述了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四 个阶段,即前端分析阶段、学习目标的阐明与目标测试题的编制阶段、 设计教学 方案阶段和评价与修改方案阶段。 (一)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 前端分析是美国学者哈利斯(HarlessJ .)在1968年提出的一个概念,指 的是在教学设计过程开始的时候,先分析若干直接影响教学设计但又不属于具体 设计事项的问题,主要指学习需要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和学习者特征分析。 现在 前端分析已成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需要分析就是通过内部参照分析或外部参照分析等方法, 找出学习者的 现状和期望之间的差距,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并确定问题的性质,形成 教学设计项目的总目标,为教学设计的其他步骤打好基础。 序号模式的共同特征要素 ! I : -1 学习需要分析 问题分析,确定问题,分析、确定目的 F *—T * r' 2 学习内容分析 内容的详细说明,教学分析,任务分析 [ ------ i ----------------------------- 3 学习目标的阐明 i —' : 4 模式中出现的用词 …目标的详细说明,陈述目标;确定目标:…缩写行为…ij 目标 : 学习者分析 学习策略的制定 :5 :6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 :7 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 J 教学对象分析、预测,学习者寝能力评定 安 排.教.学活动,说.明方法.,策略.的确定. 教 学资源选择,媒体决策,教学材料开发 : 试验原形,分析结果,形成评价,总结性评价,行 ……为评价,反馈分析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生活中常见的盐——课题(一)教案设计 执教:江夏区法泗中学王文涛 一、教案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②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③初步了解复分解反应;④学会初步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产,生活,从而进一步理解“化学—生活”的理念。 2、过程与方法:①培养学生通过自己熟悉的方式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发展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②通过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触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③能够将所学知识类化、迁移和拓展,做到学以致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②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能透过表面现象挖掘事物具有共性的本质原因;③学会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周围的物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案重点: ①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三、教案难点: 学生通过探究学习,能主动地初步出归纳出碳酸根离子的检验的方法。四、教案准备: 生理盐水注射液稀盐酸食盐水槽大理石五、教案方法: 多媒体教案讲授法 六、教案过程预设: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前活动:“图片欣赏——石笋和钟乳石” 日常生活中的食盐——盐类——《生活中常见的盐》。(实物展示) 2、学生自学:氯化钠部分。总结氯化钠的用途和来源。 A、用途:

①医疗上:配制生理盐水、用盐水消毒和漱口等。 ②农业上:用NaCl溶液来选种。 ③食品业:用食盐腌渍蔬菜、鱼、肉、蛋等,使这些食品风味独特,还延长保质期。 1 / 7 ④工业上: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合成各种有用的化工产品。 ⑤交通上:将NaCl撒在雪上,可使路面积雪消融,减少事故的发生。 B、来源:自然界中的海水、盐湖、盐井、盐矿中蕴藏有大量的氯化钠。 3、通过对氯化钠广泛的用途引入盐这类物质。 ①知道盐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②通过列举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其他盐类,初步建立起化学盐类的概念; ③提出化学对盐的定义: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④学生举一些盐的例子,并说出其组成。尝试对举出的盐进行简单分类。 4、由盐的介绍将内容迁移到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盐》,了解盐类是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一类离子化合物。 A、碳酸钙; B、碳酸钠; C、碳酸氢钠; 5、小结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相关知识和内容。 序名化学俗用 1氯化 碳酸2 3碳酸钠碳酸氢钠4 6、盐的水溶液是否一定显碱性? 指出酸的水溶液显酸性;碱的水溶液显碱性;盐的水溶液不一定显中性;

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

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上可以看出,教学设计过程包括很多环节,涉及到诸多要素,其中目标、学生、策略和评价是构成教学设计的四大基本要素。 问题一 一个完整的教案包括什么?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要以目标为核心 在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中,目的的设计是为了优化实现预期的目标,因此在看到备课题材时必须明确“要到哪里去”的问题。你接下来设计的师生的活动、教学的流程,媒体的设计与选择、教学策略的确定及其应用,都要围绕实现教学目标来进行,又都要受到教学目标的制约。 问题二: 备课目标的要求是什么? 普通的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行为与创新 ■课时安排 ■教学方法与手段 信息技术的学习可以采取项目引导、任务驱动、主题活动等形式,选取体验学习、模仿学习、游戏学习、探究学习、实验学习、设计学习、问题解决学习等方式进行个人的、小组的、集体的以及多种形式相互融合的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导向以策略为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其行为和情感变化反映出来,学习最终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因此教学设计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分析,在分析学习者一般学习规律的基础上,了解学生需求、初始能力、接受能力、个别差异等,对学习的外部环境与刺激及其内部学习过程发生和进行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加以统筹分析,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 学情 教学策略是指在具体条件下,为实现预期目标所采用的途径和方法,也就是在明确“要到哪里去”后,解决“怎么到哪里去”的问题。教学策略包括教学组织策略、教学内容传递策略和教学资源管理策略三类。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结构程序策划、教学媒体材料设计与开发等,均属于教学策略的范畴。在教学设计视野中,教学策略是教学过程的综合解决方案,是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必须作为教学设计的重点。 教学设计要以反馈评价为调控 反馈评价是系统科学的重要方法。“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个系统只有不断地更新完善,才能保持持久的生命力。教学评价就是将学生的反应输出状态与预期目标相比较,看看“有没有到那里去”。它通过确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科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教学反馈信息进行

《常见的量》教学设计

《常见的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领孩子们复习梳理时间、质量、人民币等常见的量及量的单位,进一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换算。 2、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思维导图”整理知识的方法。 重难点: 目标1、目标2 《常见的量》学习单 2015年2月29日星期日晴 19:45的闹铃声把我从清晨的美梦中惊醒,一想到今天是爸爸的生日,我立刻从床上爬起来,穿衣、洗脸、刷牙,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20小时。一看表,已经8:05了,该吃饭了,我端起一杯牛奶一饮而尽,又吃了250千克的面包,两个煎鸡蛋。吃过早餐,我从抽屉里拿了5角钱冲出了家门,坐上一辆载重6千克的公共汽车去给爸爸买生日礼物。 试一试: 1、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的,那一年是()年(平、闰),那一年有()天。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那一年是是()年,那一年的二月份有()天。 2、我们下午3:10上课,用24时计时法应记作:(),21:30睡觉,用12时记时法应记作:() 3、20小时=()天 1.2时=()分 1.5时=()时()分 4、一场足球赛,从19:45开始,21:15结束,这场足球赛进行了()时()分 5、小红的体重约45()一辆货车重25() 一辆货车和小明共重25吨45千克,到底是()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这节课,老师首先与大家分享一篇有趣的数学日记(播放课件),快读一读,发现它怎么有趣了?

生…… 师:为什么会闹出笑话呀? 师:是呀,在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量,而且要进行量的计量,计量单位就扮演的重要的角色,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我们学过的常见的量(板书:常见的量)(设计意图:让同学从生活的例子中感受量的重要性,体会复习这节课的必要性) 二、自我检测,发现问题 1、同学们自主修改日记中错误的计量单位。 2、出示正确答案(课件出示) 师:请同学对照老师的答案,用红色笔勾画出自己出错的地方,但不要着急修改,因为你还没有找到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检测和检查,让同学们自己发现自己知识存在的问题) …… 师:有出错的同学,不要懊恼,我们就是来做复习的。通过检测,你就发现你自己哪个知识没有掌握好。没有出错的同学也不要沾沾自喜,因为每个出错的地方都联系到好多好多知识。那接下来,我们就进行“刨根问底”式的寻找病因。 三、寻找病因,整理知识 (一)年月日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设计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青铜峡市第五中学学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②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③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④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①学会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②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分析整理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②了解前人的实际,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①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 ②酸、碱、盐的反应——复分解反应。 ③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 ①分析粗盐提纯实验的误差。 ②归纳复分解反应及条件。 教学方法: 联系实际→对比区分→归纳总结→实验探究。 教学用具: 仪器:托盘天平、烧杯、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杯、漏斗、滤纸、蒸发皿、酒精灯、试管、带导管的塞子、剪刀、药匙、滴管、火柴。 药品:粗盐、碳酸钠、碳酸氢钠、盐酸、澄清的石灰水。 教学课时:共两课时:第一课时:氯化钠及实验探究。 第二课时: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巩固: 〔提问〕:什么是盐? 〔回答〕:在水溶液里能离解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盐。 〔追问〕:与我们生活中说的盐是一回事吗? 〔讨论〕:学生回答,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70页。 〔介绍〕:化学中的盐,除了食盐外还有好多种,如:硫酸铜、硝酸钾、亚硝酸钠等,我国曾发生过多次将工业用盐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 中毒事件。 〔过渡〕:生活中的盐除食盐以外,常见的还有:碳酸钠、碳酸氢钠、石等。 本节课我们先来探讨有关食盐的知识。

第二节 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第二节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一、认知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 (一)基本特征:所有认知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的共同特征是基于学生的 认知发展进行教学设计,其要旨在于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 (二)代表模式:20世纪50、60年代崛起于世界各地的“新教学论”的教 学设计模式,其中包括布鲁纳的教学设计模式、以瓦根舍因为代表的范例教学设计模式、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设计模式;70年代加涅的教学设计模式、奥苏贝尔的教学设计模式。 1.布鲁纳的教学设计模式 ①发现学习:就是不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是由学习者通过一系列发现行为发现并获得学习内容的过程。 这种学习的基本特征是,第一,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究性;第二,注重知觉思维;第三,注重内部动机;第四,注重信息的灵活提取。 ②布鲁纳认为,发现行为具有如下价值:第一,一切真知都是学习者自己发现的,发现行为因而成为教育追求的目标。第二,发现行为有助于直觉思维能力的发展。第三,发现行为有助于引起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和自信心。第四,发现行为有助于记忆的保持。由此可以看出布鲁纳的假设的基本精神是:使学习内容或学习内容的某方面适合儿童的能力和智力发展特征。 ③布鲁纳用“表征”或“表征系统”来表述儿童认知发展的特征。表征或形象表征是人们直觉和认识世界的一套形式或规则。布鲁纳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不是刺激与反应结合的渐次复杂化的量的连续过程,而是由结构上迥异的三类表征系统及其相互作用构成的质的飞跃过程。这三类表征系统分别是:行为表征、图像表征和符号表征。 2.奥苏伯尔的教学设计模式 奥苏伯尔的教学设计模式是以其学习论为基础的。就强调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来讲,他和布鲁纳的主张有相同之处,但就促进认知结构发展的途径以及由此引出的教学观来讲,奥苏伯尔与布鲁纳又有所不同,二者恰恰形成对照、互补的关系。 ①学习观:

常见的量教学设计

《常见的量》教学设计 执教:富水镇中心小学陈锋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48页常见的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质量、时间、人民币、长度、面积、体积(容积)常用的单位,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不同的单位,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境选择合适的单位。 2、掌握相邻单位之间的单位换算。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意识到单位即数量中的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情境整理常见的量及量的单位,体会各个量的具体意义,并结合实际解决常见的量的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常见的量”的复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各种常见的量及其之间的进率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量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具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 学生:复习量的知识,预习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组织教学: 午饭时,我听到老师们的议论,心里特别高兴。同学们想知道老师们在议论什么吗? 老师们在议论中午同学们的表现呢。表扬六年级第一小组的同学,上课纪律好,回答问题积极,课堂气氛活跃,大家敢不敢跟第一小组的同学比一比? 我相信,大家一定比他们做的还要好! 2.谈话导入: 我想了解同学们的一些具体情况,谁愿意把你的告诉大家?[幻灯片2] (1)你能告诉老师你的出生日期吗? (2)、你能告诉老师你有多重吗? (3)、你一个星期大约要花多少零花钱? 我还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 (4)、你能估一估教室长几米,宽几米,高几米吗?教室占地面积约多少平方米?容积约多少立方米? 师:找一找,上面的对话中有哪些量?有哪些计量单位? [幻灯片3]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时间单位、质量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容)积单位、货币单位。 回答上述问题时不带单位行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是啊,回答上述问题时不带单位就不能把问题回答清楚,生活中单位运用不正确还会闹出笑话。可见量在生活中非常重要,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常见的量》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一课时教案-最新教育文档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一课时氯化钠及粗盐提纯 【核心素养】 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盐——氯化钠的学习,系统地学习了盐的有关知识,以及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氯化钠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教学重点】 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 分析粗盐提纯实验的误差。 【教学方法】 联系实际,对比区分,归纳总结,实验探究。 【课前准备】 学生完成教师发布的课前预习任务,教师通过预习反馈,了解学生的薄弱点。【法制渗透】 《贵州省食盐管理条例》 【教学过程】 展示一个小视频引入 [复习]什么叫盐? [回答]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追问]生活中的盐常指的是哪种物质?[回答]食盐(主要成分是NaCl)。 [追问]食盐与盐是什么关系? [回答]盐是一类物质的总称,食盐属于这类物质中的一种。 [介绍]化学中的盐,除了食盐外,还有好多种,如:硫酸铜、氯化镁、硝酸钠、亚硝酸钠,我国曾发生过多次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 [过渡]生活中的盐除食盐外,常见的还有:碳酸钠、碳酸氢钠,大理石等。本节

课我们先来探讨有关食盐的知识。 [板书]一、氯化钠 [提问]如何书写氯化钠的化学式? [学生]NaCl、俗名为食盐。 [板书]1.化学式:NaCl,俗名:食盐。 [设问]食盐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物质,它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非常密切。那么通过大家的预习及生活经验,说一说食盐在生活中都有哪些用途? [板书]2.食盐的用途 [学生发言]如:1.食盐是一种重要的调味品。 2.医疗上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3.农业上可以用氯化钠溶液来选种。4.食盐可以用来腌渍蔬菜、鱼、肉、蛋等,腌制成各种风味独特的食品。 5.公路上的积雪也可以用氯化钠来消除。(教师给学生的发言予以鼓励) [介绍](通过播放录像,向学生展示NaCl的生理作用) 人体内所含的氯化钠大部分以离子形式存在于体液中,钠离子对维持细胞内外正常的水分分布和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起主要作用;氯离子是胃液的主要成分,具有促生盐酸、帮助消化和增进食欲的作用。人们每天都要摄入一些食盐来补充由于出汗、排尿等而排出的氯化钠,以满足人体的正常需要。 [教师补充]除了以上用途外,食盐还有很多用途。如:1.清晨起来喝一杯淡盐开水,可治大便不通。 2.用盐水洗头可减少头发脱落。3.茄子根加点盐水洗脚,可治脚气病。4.皮肤被热水烫了,用盐水洗一下可以减轻疼痛。5.演讲、作报告、唱歌前喝点淡盐水,可避免喉干嗓哑。 6.洗衣服时加点盐,能有效防止褪色。7.把胡萝卜咂成糊状,拌上盐,可以擦衣服上的血迹。 8.炸东西时,在油里放点盐,油不外溅。 [过渡]食盐有这么重要的用途,我们是否有必要了解它在自然界的存在及制取情况呢? [设问]食盐在自然界中存在于哪些地方呢? [学生发言] [介绍](播放录像,提高学生兴趣) 氯化钠在自然界的分布很广,海水、盐湖、盐井、盐矿中都蕴藏着大量的食盐。人们通过晾晒海水或者煮盐井水、盐湖水等,可以蒸发除去其水分,得到含有较多杂质的氯化钠晶体——粗盐。将粗盐再次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