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安城市公共艺术形态设置的探讨_以西安浐灞生态园景观雕塑形态为例

对西安城市公共艺术形态设置的探讨_以西安浐灞生态园景观雕塑形态为例
对西安城市公共艺术形态设置的探讨_以西安浐灞生态园景观雕塑形态为例

2008年11月

第24卷第4期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aanx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Nov.2008Vol.24 No.4

收稿日期:2008-09-18

基金项目: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08S21)

作者简介:雷柏林(1973-),男,陕西西安人,西安工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郑建萍(1972-),女,湖北黄陂人,陕西

教育学院艺术设计系副教授。

对西安城市公共艺术形态设置的探讨

———以西安 灞生态园景观雕塑形态为例雷柏林1,郑建萍2

(1.西安工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陕西西安 710032;2.陕西教育学院艺术设计系,陕西西安 710061)

摘 要:为了探讨城市公共艺术形态设置问题,采用理论与实例分析方法,立足西安 灞生态园的现有规划,

指出从生态区景观雕塑规划着眼,应当适度转化大尺度空间营造的距离感,坚持以小空间、细节深化的多元化形态

设置,进一步构筑紧凑的空间形态及实现生态循环最大化,从而强化公众的参与,营造城市文化特色。

关键词:公共艺术;景观雕塑;多元化形态;规划设置; 灞生态园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98X (2008)04-0099-

04

随着城市发展的日趋合理性和人性化,城市公共艺术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在西安城市规划发展的建设中,虽然公共艺术设置的形态对环境和文化有所关注,但公共艺术形态单一、简陋、粗俗以及“同质化”已经成为城市文化建设中的整体倾向性问题。现代的公共艺术绝不是独立形象的简化,当我们来到巴黎、汉堡、纽约、巴塞罗那等城市,无不为它那既有传统文脉又有现代美感的市容所感动,城市公共艺术的成功营造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城市景观雕塑是现代城市的“公共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雕塑不仅仅是因为它有美的、感性的形象,更深的原因是雕塑同时凝结了两种文化,即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合。优秀的城市景观雕塑作品,形象地表现城市人文历史的背景,传承城市的气息风貌与历史文化,增加城市景观的厚度,使得城市公共空间层次丰富起来,以满足大众对幸福生活的环境要求。本文试从城市景观雕塑这种公共艺术的符号进行探索,论证灞生态园景观雕塑形态设置的优化方案。

1 灞生态园区概况及景观雕塑形态设置现状

灞生态区位于西安主城区东侧,包括 河、灞河两河四岸的南北向带形区域;区块内有 河、灞河两条河流汇入渭河;35万亩湿地,是西安市具有多功能的独特自然生态系统,是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全体市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根据西安市 灞河生态区的总体规划,确定了 灞生态区将以其丰富的水资源和绿色资源成为西安的“绿肺”,服务于西安的生态建设,营造亲水、近水的人文环境。

通过前期规划建设,生态区的基本形态已经初具规模,配套设施建设正在进行中,生态区的建成将成为城市文化遗产本身历史特性的延续和弘扬。然而通过现场考察与调研我们发现,需要紧跟总体规划的步伐,实现远景目标还有待于各项文化项目的配套建设,尤其是没有先行雕塑、公共标识等总体视觉系统统筹规划建设,使得过量的大广场、大草坪、景观大道、豪华建筑等容易呈现突出功能主题而忘掉文化责任。

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城市公共艺术被关注与重视的程度不够;二是没有充分考虑生态空间特殊的人文属性,以及将公益性资源快速转换为经济资源,实现城市的增值和创造财富的因素。因此,笔者认为,除了在重视程度和经济上加强外,更需要从城市文化形象塑造的长远发展目标出发,来研究景观雕塑

形态的优化设置,加快城市资源的有效转化,为打造人文西安、生态西安、和谐西安的优秀城市文化形象提供依据。

2 景观雕塑形态规划设置的必要性

灞生态区景观雕塑形态规划设置的必要性取决于其对文化资源和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弘扬的内化,以及城市文化生活的社会需求。

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为当代西安城市文化形象品牌战略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为了彰显西安的文化特色与历史特征,唤起大众的行为意识,激发人们向更快更高的目标迈进,以多元化景观雕塑,将文化城市形象的理念内涵转化成人们容易接受的文化艺术形态是极为必要和重要的举措,有利于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价值,增强城市吸引力。

依托生态区的建设扩展城市职能,积极建设基于社会公平与利益均衡的城市秩序。由于城市再开发避不开功能定位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因此利用公益性公共设施承担城市公共文化职能,化解潜在隐患,减少社会动荡,成为稳固地方文化内核的必要措施。

这是和谐城市形象建设的必然要求。空间景观雕塑的统筹规划与合理布局,分区域、分阶段、分项目、按方法展开论证的景观雕塑作品,使其与生态区环境产生联结和相互作用,使单一的城市面貌和功能发生转变,以人为本的人居环境得以体现,塑造良性市民文化,并培育健康文化心态和文化生活方式。生态园区内景观雕塑的设计、制作和设置,正是以一种无声的语言、永恒的形象、凝固的瞬间和夸张的手法,默不声响地昭示、引导、提醒着人们自觉不自觉地营造和谐西安的良好氛围和美好情景。

新时期的城市文化特色应是整合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文化要素来形成自己的风格,尽可能保持不同时期文化要素的长久共存和合理叠加。因此,多元化景观雕塑规划与设计的方案,应当真正融入到整体性的城市形象规划建设中,形成“和而不同”的优化城市文化形象。

3 景观雕塑形态设置多元化的建议

从大规划着眼,坚持从小空间、细部深化。适度转化大尺度空间营造的距离感,将功能主题的意义分散至各区域空间的人文环境中,彰显文化责任。巧妙合理的规划有机的小空间,在小范围空间中运用多元化景观雕塑作品体现关联性和整体性,构筑紧凑式的空间形态及生态循环最大化,强化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通过景区动线的规划设计,将不同的单体建筑、绿地、广场连接起来,雕塑、壁画、景观、公共设施穿插其中。高大的树木烘托一种半公共的内部庭院空间,调节着建筑周边围合空间的生态环境和微气候,使独栋建筑和绿色景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一种非常独特的本土景观雕塑。所有的建筑、道路、景观、公共艺术作品都导向中心广场,有一种被包围起来的神秘感觉,特意设计的标志性雕塑作品放进建筑中,为仪式、文化、政治和社会活动创造了必需的空间,它形成了城市聚落的核心。

着力营造西安汉唐文化特色。为了避免“同质化”或“文化趋同性”,积极放大区位资源优势,丰富和活化具有典型识别性、文化性的公共艺术形态,将公共艺术的“功能语素”进行转型与重构,向“文化语素”呈现自然过渡,从现代文化的角度注重城市文化遗产的未来。

在合作中设计、在设计中思索———理性创新、景观规划先行、关注细节的精品设计的精神理念应成为优秀景观雕塑设计坚持的优良品质。

4 灞生态园部分区域景观雕塑设计案例

总体设计概念是:一个生态基底、两大主题空间、一系列故事园。

总体精神理念:以“撷拾往昔丰硕果实,播撒明日智慧种子”的虔诚态度审视历史文化、规划设计西安美好未来。

基于 灞生态区规划功能布局及交通组织流线要求,方案通过两大类型主题空间场的围合,利用不同属性空间的划分将功能模块化处理,梳理整体空间关系,完善交通流线组织。同时,强化各功能分区的领域感与场所感,强调形式和功能的统一,在不同的景观节点将景观雕塑的功能价值注入其中。经过化整为零的空间变化和可识别性、精致的雕塑作品共同创造丰富多样的环境,塑造由外而内的独特的空间气质,使游人在

不同尺度的空间中感受关中文化,在充满情趣而理性的空间中购物、消费、休憩、生活。

411 一个地域生态景观的结构

营造自然景观生态基底,使之发挥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包括雨水收集、调节旱涝、水质净化、减灾、提供多样的生物栖息地、审美启智等;然后在这一生态景观基底上,提供丰富多样的休闲游憩场所,创造多种体验空间;这些场所和体验空间通过便捷的步行道路和自行车道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休闲游憩总体空间形态;最后,在这一生态基底和两大主题空间上,点缀多个“景观雕塑”,这可以理解为前期规划建设的生态园的垂直结构,即:生态景观-游憩空间-文化节点,叠加了三类功能:生态、游憩和历史文化。

412 两大主题空间———情感主题空间和行为主题空间

“情感主题”空间以创造相对静态的空间氛围为主基调,强调以空间营造气氛来引导公众在情感上的共鸣。雕塑规划重点在沿水岸边、落差草地中、湿地旁、大体量建筑周边的扩展区域、下沉式广场。雕塑设计主要运用富有文化意蕴的符号和色彩,结合传统材料的特性,着力打造和谐、自然、富有韵律感和细节感的小体量雕塑。

例1.区域空间景观雕塑的多元化语素———漩涡柳林(见图1)

柳树是一种非常普通而身兼历史文化语言的树种,它们或孤独地伫立在麦苗田埂之上,或排列在泥泞不堪的乡间机耕旁,或成带状分布于沼泽湿地。本设计通过漩涡型网状分布的树阵,在一个自然的乡土植被景观背景之上,将这种平凡的树按间距2米列种在一个运用瓷砖和土台堆砌的漩涡中,给它们一个纪念性的场所,传递着灞柳文化的韵味而重显高贵典雅。树阵或漂于水上、或落入繁茂的湿生植物之中、或嵌入草地,无论身处何地,独特的个性都会显露无疑。

例2.区域空间景观雕塑的多元化语素———游弋栈桥(见图2)

把陆地引进水边同时也把水引进陆地,我们试图创造水陆一体的亲水河岸,陆地与水的边界被模糊和柔和化了。栈桥是最亲近自然水体的语素符号,它们静静的触摸水体,随时与水产生共鸣,同时又因抽象化、象征化而具有它独特的文化意义。本设计通过不同形式、不同材质、不同空间氛围的栈桥为基点,其间点缀着自然材质的雕塑,雕塑的倒影映现在水中,令人忘却了边界的存在,使天与地、陆地与水体悄然融合,使得区域空间具有某种神秘、静谧的氛围,颇具东方佛学的禅意,使人感受到自然与人如此贴近。

图1图2

“行为主题”空间以创造相对动态的空间氛围为主基调,强调以公众在行为上的参与性为主导。雕塑规划重点在出入口、商业休闲会所区域、道路节点、文化功能广场、开放性建筑周边的扩展区域。通过适度扩展区域节点的功能范围,使功能主题的意义分散至各动态扩展空间的人文环境中,强化公众动态参与的重要性,提供居民和商业活动更大的发展空间,给市民更多的活动空间美化城市。雕塑设计主要运用富有时代气息的语素和色彩,结合高科技材料带来的现代感,着力打造和谐、自然、富有时代感的中等体量雕塑和雕塑群。

例3.区域空间景观雕塑的多元化语素———随风逐形(见图3)

生态区内的自然山体与人工垒制的高差落错的形态都为“山”提供了艺术和力学的灵感。空间有了高低、远近、深浅、轻重,因此有了断块状的山体雕塑,称“伏丘”和“卧坡”。它是地方性的流露,介乎文化和自然之间的一种景观表达。强化的植被山坡和其它立地条件的变换,使自然的过程和形态得以戏剧性地表现,在人的跨越和穿越中感受戏剧化的体验。

例4.区域空间景观雕塑的多元化语素———雕塑景观屋(见图4)

在自然化的地形和林地、水岸边以及乡土植物所构成的基底之上,分布了若干个抽象的雕塑景观屋,这样的雕塑屋是没有屋顶的半开放空间,融合在自然之中构成了“自然中的城市”肌理。屋子的尺度、色彩和材料,以及屋子中的微景观设计,都传达了空间自身的含意:可探索性或神秘性。它巧妙的引导人们融入生态景观的历程由一个外在者变成了内在者,由探索者变成了拥有者和捍卫者,最终实现了人与环境的亲密接触。

图3图4

413 一系列故事园

利用安静舒适的空间尺度,营造安逸的氛围,增强文化情感的记忆,达到文化体验的目的。城雕艺术紧紧围绕着雕塑景观和建筑和谐共生,轻柔的打造了虚与实、阴和阳、静与动相互联结与共生的城市空间艺术,似乎是述说着传奇的故事抑或是凝神静听,源源不断的释放着人文情怀和自然生活,引导着人们驻足、休憩、解读、聆听,历史文化的脉络清晰的映现在现实生活中,诠释了西安古城历史与未来文化的精神气质。

西安 灞生态区总体规划建设无论从城市文化形象还是其功能意义来说,其在新时期西安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性都是屈指可数的。对生态园公共艺术视觉系统建设的成功与否,会给城市文化品牌形象塑造带来巨大影响。本文通过对生态园中公共艺术系统一个部分的设想,希望对整体城市形象规划与创新有所建树。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李迪华.城市景观之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德]海德格尔.人,诗意地安居[M].郜元宝,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 [瑞]诺伯格.舒尔茨.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施植民,译.台北: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4] [卢]罗伯.克里尔.新城市设计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5] [美]凯文.林奇.城市意向[M].方益萍,何晓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李兆平]

Discussion on the Set of Xi’an City Public Art Form

———T ake the example of Xi’an Chanba E cological Park Landscape Sculpture Form

L EI Bo2lin1,ZHEN G Jian2ping2

(1.School of Art and Media,Xi’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Xi’an710032,China;

2.Department of Art and Design,Shaanxi Institute of Education,Xi’an710061,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et of city public art form based on the current planning of Xi’an Chanba Ecological Park and figures out that the feeling of distance of big size space should be conversed from the plan2 ning of ecological park landscape sculpture to strengthen the importance of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create city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K ey w ords:public art;landscape sculpture;pluralism form;planning set;Chanba Ecological Park

浅析城市景观艺术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浅析城市景观艺术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发表时间:2019-05-09T09:31:18.057Z 来源:《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9月上作者:成梅梅[导读] 城市景观艺术是具备欣赏价值的景观和富有较强表现力、代表城市面貌的景物或城市环境的艺术设计。城市景观艺术是景观学科在专业化、系统化的开展下,因为(广西艺术学院,广西省南宁市 530000)摘要:城市景观艺术是具备欣赏价值的景观和富有较强表现力、代表城市面貌的景物或城市环境的艺术设计。城市景观艺术是景观学科在 专业化、系统化的开展下,因为设计的多样、细化而衍生的分支学科,目前已有的教学课程、实践工程,但有关景观艺术的系统而深化的研究还不足。文章探讨了城市景观研究的意义。关键词:城市;景观艺术;设计研究 引言 人类生活的空间环境是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有着千丝万缕联络的社会生活场景。城市是人类聚居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模式,是物质世界和精神要素的综合反映体。城市景观的艺术化处理的方式即城市景观艺术设计,它是改善人类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生活品质,创造理想生活的一种有效手段。能够这样认为:城市景观艺术设计是一种旨在改变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设计和引导社会和人的行为模式,创造适宜人类生存的艺术化的环境的设计创造活动。城市景观艺术设计所触及的物质领域主要指经过人类发明或革新而构成的城市建筑实体之外的公共空间部分。同时,城市景观艺术设计也是时间与空间艺术的综合表现体,其对象触及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的各个领域,具备多领域交叉、渗透的特点。 1、对城市景观艺术设计的理解 广义的城市景观是一个城市或某一个空间的综合特征,包括景观各要素的相互关系、结构特征、功能特征、文化特征、人的视觉感受及物质生活空间,以及人在“景”中实现“观”的感知的过程和结果。狭义的城市景观指城市中具有观赏价值的景观和富有较强表现力,代表城市风貌的景物或者城市环境的景观艺术设计,强调人们视觉能感受到得城市空间的美学特征。城市设计中的城市景观艺术设计是狭义的理解,艺术设计中的景观概念是从视觉艺术以及风景园林学科中“风景”、“景观”的概念发展而来,指具有审美意义的城市环境及含有审美的视觉体验,与地理学、生态学中的“景观”概念不同。地理学中“景观”是地形的同义语,用来描述地壳的地质、地理和地貌特征,地理学主要是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他们在空间的分布于时间上的眼花。景观生态学是用系统论和控制论的观点,把景观作为生态系统的载体,通过土地利用和管理活动,对大地的属性作为目标和变量进行研究的科学,其目的是创造合理的景观生态格局,保护合乎生态原则的环境空间。 2、城市景观艺术设计的含义与内容 2.1城市景观艺术设计的含义 城市景观是具备一定人口规模的聚落的自然景观要素与人文景观要素的总和。它是由城市范围内的自然系统与人工的建(构)筑物、道路及其构成的空间景象,是物质空间与社会文化互动,以及多种复杂因素互动所显现出得表象,它具有丰富的内涵。 城市景观艺术设计就是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合理地建设景观空间结构,使廊道、嵌块体育基质等景观要素的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合理,使信息流、物质流与能量流畅通,使景观不仅符合生态学原理,而且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而适于人类聚居。 2.2城市景观艺术设计的内容 城市景观是经济实体、社会实体和自然实体的统一,他兼有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态系统的属性,因此,城市景观艺术设计除了收集和调查城市景观的基础资料,对城市进行景观生态分析与评价的基础工作外,其建设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景观敏感去的保护建设、生态绿地空间建设和城市外貌与建筑景观建设。 3、现代城市景观艺术设计 (1)城市中心设计,现代城市中心往往与商业中心联系在一起,同时也是一些重要建筑物的集聚地,所以城市中心景观设计从某种角度来讲,是反映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准,由于该区域地理位置的经济价值原因,它的环境空间尺度一般都不会太大,再加上该区的人口密度,是超越常规的,这就给景观设计增添了许多问题。 (2)林荫道设计,林荫道在传统城市规划中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具有吸尘,隔音,净化空气质量,遮阳,抗风等作用,而且林荫道自身的形态空问也是一条美丽的风景线。它两边对应的植物所形成的强烈的透视效果具有戏剧性特色。 (3)城市开放空间设计,我们指的城市开放空间主要是大型开放空间,例如:公园,广场等,它是当地政府作为社会福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类公共开放空间最好是放在城市的中心地带,并用交通网络与各个区域尤其是居民区联系起来。 (4)社区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它指社区内各建筑之间的公共空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城市居民接触最多的户外环境,也是我们景观设计的重要区域。对于这样的区域,我们的设计不仅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还需要满足审美、经济等要求。 4、城市景观艺术设计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和园林设计的关系 城市景观艺术设计是继城市设计之后又一个学科交叉的专业设计领域。作为中多学科共同研究创造的人类城市文明,只有通过人类的感知和认同才能获得存在的意义。有关研究表明,在人们的感知活动中,85%的信息来源于视觉的感知活动。城市景观艺术设计从视觉规律下手,探寻城市景观形象的设计方法,意在对城市景观空间形象进行艺术整合,以确立一定的秩序,建立良好的空间视觉环境,反映城市的地域精神、文化内涵和美学取向;同时重视环境对人的行为和心理的影响,把握思维的运动视觉规律,创造舒适宜人的场所。 城市景观艺术设计研究范围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及园林设计有着许多交叉的领域和融合的方面,它包涵了城市中一切可见的空间、景物、形象和事物……作为一种综合空间艺术,与上述学科专业相比,其设计要素更为多样,设计手段更加具有整合性,许多独立于城市空间、建筑、园林等传统设计要素外的附属物,如户外广告媒体形态、城市设施、公共艺术等、也均属其列。 5、研究的意义

低碳理念下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低碳理念下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摘要:对城市景观进行设计不但能够有效提升城市的形象,还能够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城市景观质量的好坏,跟城市的景观设计有着密切的关联,而为了有效实现城市景观跟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运用低碳理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低碳理念;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1 公共空间景观的概述 城市公共空间一般是指城市内的建筑物之间以及公众能够到达的任意外部环境的空间形式总和,从过去的街道、集市以及码头到后来的社区、公园以及各种购物中心步行街等,城市中较为开放的空间都属于城市的公共空间的范畴。 2低碳理念下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2.1生态可持续性 人类社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最为基本的一个条件就在于资源能够得到可持续的利用,以及能够保持着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人们要在可持续性条件中对自身的生活方式进行不断地调整,制定相应的排放标准。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向大自然索取资源时,要确保其在环境和资源的实际承载范围内,这也是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建设城市公共景观时,则要对人类的生产生活跟地球的自然环境之间进行平衡。建设更为科学系统的生态景观,以便能够对资源进行保护,确保资源的再生,并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2坚持以人为本 城市中设置公共空间主要是为了能够供人们休息娱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低碳理念下进行城市景观的设计时,要优先充分地考虑到周边的自然环境因素,明确周边自然环境因素的使用价值以及建筑物建设的目的,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更具现代化的低碳景观。现阶段,较多的城市公共广场在建设设计时,更多的是关注时尚,地面通常会使用面积较大的硬质铺装的方式,极大地减少了绿化的面积,而长此以往,对地面进行维护和修理的也需要投入较多的成本,并且有些街道会使用较多的景观灯具,一味地追求奢华的排场,使得能源的消耗大大地增加,而实际的使用价值却很低,而这些做法一般都跟公共空间的功能性相背离。 2.3因地制宜 进行景观造景选材时,要注重对那些低碳材料的选择,与此同时还要积极采用并研发更多的可持续再生的新能源,以便能够更好地解决碳排放的问题,积极地倡导变废为宝的理念,从而有效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再生。选择植物种植时,要注重容易成活,并且易于维护的植物,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减少城市景观中的高成本建筑,走低成本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设计低碳景观初期,应对地域地貌的自然属性进行充分的尊重,对城市的空间的自然资源充分地利用,对原有特色景观以及建筑物在使用时,尽可能地减少或者避免对原来地形的破坏和对自然资源的损耗。 2.4与自然、文化背景相协调 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城市的文化背景,以便充分展现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审美观,因而在设计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时,要创造一

环境艺术设计外文翻译—城市景观设计中的生态规划

城市景观设计中的生态规划 Ecological planning in the urban landscape design 城市景观设计中的生态规划 Ecological planning in the urban landscape design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urban landscape from the relation of the following three concepts: the landscape, the city and the ecology.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how the landscape influences the city's living environment.The landscape is a stigma in the land, which 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human,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ere exists some subtle relationship among landscape, city and humanized design. key word:Urban landscape、Living environment、Humanization I. City and The Landscape (1) Overview of Landscape Design Landscape design, first, is a people's thinking activity, performed as an art activity.Diversified thoughts formed complex diverse landscape art style. Contemporary landscape design apparently see is the diversity of the landscape forms,in fact its essence is to keep the closing up to the natural order system, reflected the more respect for human beings, more in-depth perspective of the nature of human's reality and need, not to try to conquer the nature.it is not even imitating natural, but produce a sense of belonging. Landscape is not only a phenomenon but the human visual scene. So the earliest landscape implications is actually city scene. Landscape design and creation is actually to build the city. (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scape and Urban City is a product of human soci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the most complex type. It is vulnerable to the artificial and natur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f interference. In recent decades, with worldwide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the urban population intensive, heavy traffic, resource shortage, environment pollution and ecology deterioration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of the human society. In the current environment condition in our country, the problem is very serious. and in some urban areas, the pollution has quite serious, and greatly influenced and restrict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Landscape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man, man and nature. This is, in fact, a kind of human living process. Living process is actually with the powers of nature and the interaction process, in order to obtain harmonious process. The landscape is

浅析城市景观建设中的公共艺术论文

浅析城市景观建设中的公共艺术论文 浅析城市景观建设中的公共艺术全文如下: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推动着传统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 交融和碰撞,公共艺术从西方被引入并得到新的发展。在城市景观建设当中,公共艺术作 为一种广泛的艺术形式进入中国艺术研究的视野。因此,在探讨公共艺术在我国城市景观 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时,我们应当首先明晰公共艺术的概念内涵和特征并聚焦研究对象。 一、公共艺术的概念及转变 一公共艺术的定义 公共艺术一开始是为了适应人类文明的进步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的。城市的大 量出现、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人们对周边的生活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公共艺术应运而生。总的来说,这时的公共艺术是“艺术家运用某种材料创造的、以城市开放空间为背景、具有一定形式结构的、满足公众审美需要的艺术作品。”①公共艺术被视为有别于私人物 品的公共建筑形式被分离出来,成为新型艺术样态。 二公共艺术内涵在新时期下的转变 在新时期,城市公共艺术的内涵变得越来越宽泛。公共艺术被扩大到指代一切满足公 众艺术需求的、在公共空间环境的艺术作品。这里的公共空间环境不仅包括城市的实体空 间环境,更重要的是还包括虚拟信息网络环境。公共艺术逐渐成为大众对现代城市发展和 生活质量意识的重要反映。 在当代中国,城市公共艺术伴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更加注重公共艺术的开放度、 自由度、互动性。公共艺术从原来的以创作者为主体的角度开始转向更加注重社会公众的 参与,从实体空间的单纯物质展示向实体空间与虚拟网络空间并存的趋势发展。许多公共 艺术的形式“混搭”现象日趋流行,作品的艺术符号和元素携手“跨界”,核心价值更加 强调以人为本,目的是在我们生存的城市空间中创造新的生机和活力。公共艺术不再是单 纯为鉴赏而创作的艺术作品,而是一种与人共进的生活意识。 二、公共艺术的特征分析 公共艺术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和范畴,并且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和类别。城市公共艺术 相对于美术画展、私人藏品而言,具有它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性质和特点。 一场域性 是城市在长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受到地理环境、分布形态、民俗文化等自然或社 会因素的影响所形成的场合氛围。公共艺术具有场域性意味着公共艺术在城市景观建设当 中无论设计、规划和实施都必须考虑它的场域性。在城市景观建设中,公共艺术的场域性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身边环境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大,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参与度高的公共空间日渐成为人们的迫切需求。如何增加公共空间的参与性与艺术性,通过景观提升空间活力与价值,使之真正成为市民的活动舞台和城市形象的展示窗口。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定义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public open space,指城市中室外的、对所有市民开放的、提供除基础设施外一定的活动设施、承载各类公共活动并以承载生活性公共活动为主的场所空间。公共开放空间是整个城市的共享空间,在城市内部使用不具有权利限制,每个人的使用是平等的,它是整个社会的公共资源;再则,这种公共性还体现在对自然界各种生物的开放上,达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公共空间还体现了社会的公正与宽容;这种具有包容性的"公共空间",是汇聚着城市的文化特质、包容着多样的社会生活和体现着自由精神的场所。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现状 二十世纪后半叶,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引起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向城市集聚。同时,中国的城市景观也发生了令世界为之惊异的迅速而巨大的变化。而国内关于城市公共空 间的制度安排及相关技术方法、理念,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从而造成城市公共空间存在一定的不足。 1功能单一,尺度失调 早期的城市公共空间,出发点往往是为了满足某种单一功能的需要而建设的。这种宏大叙事风格的城市形象,导致许多巨大尺度,夏日暴晒,冬日无遮挡,空旷无物,耗资巨大而生硬的大而无当的荒废的广场、城市大道等空间的出现。单一功能的设

计,导致空间难以得到有充分的利用,人们很难在公共空间获得良好的体验,从而造成了资源与空间的巨大浪费。 (2空间各组成部分间缺乏有机联系 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建设由于受时间和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每一块场地都作为各自独立的一块区域,缺少对于各个空间的功能、流线、周边限制条件、人的行为规律以及建设成本和维护等各种复杂因素的综合考虑和分析,尤其是将人的行为活动作为一个连续的、相互影响的因素,考虑到空间设计之中。 (3配套不足、缺少人文关怀 许多公共空间忽略了对空间环境品质的塑造,规模、尺度等方面缺乏合理地把握,使得空间布局不合理,功能单一,休息、游戏、信息服务及景观等公用设施考虑甚少,不适应居民的行为需求。从表面上看, 城市也许变美了,但城市的机能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居民也不能有效地享用公共空间。 当人们忙于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同时,却失去了生存之根本,丧失了场所,城市空间系统变得机械,大地景观失去了温情和生活的气息,从而也失去了自身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失去了社区参与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 景观艺术提升空间活力 1.令人舒适的空间尺度 在尺度适宜的城市和建筑中,窄窄的街道、小巧的空间、建筑物和建筑细部、空间中活动的人群都可以在咫尺之间深切的体会到。这些城市和空间令人感到温馨和亲切宜人。反之,那些有着巨大空间、宽广的街道和高楼大厦的城市则使人觉得冷漠无情。在许多传统的市政公园和绿地中,空间尺度却让人感到不适,宽阔的路面和大尺度的广场拉大了人们之间的距离,降低了相互沟通交流的亲切感。根据知觉

对西安城市公共艺术形态设置的探讨_以西安浐灞生态园景观雕塑形态为例

2008年11月 第24卷第4期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aanx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Nov.2008Vol.24 No.4 收稿日期:2008-09-18 基金项目: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08S21) 作者简介:雷柏林(1973-),男,陕西西安人,西安工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郑建萍(1972-),女,湖北黄陂人,陕西 教育学院艺术设计系副教授。 对西安城市公共艺术形态设置的探讨 ———以西安 灞生态园景观雕塑形态为例雷柏林1,郑建萍2 (1.西安工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陕西西安 710032;2.陕西教育学院艺术设计系,陕西西安 710061) 摘 要:为了探讨城市公共艺术形态设置问题,采用理论与实例分析方法,立足西安 灞生态园的现有规划, 指出从生态区景观雕塑规划着眼,应当适度转化大尺度空间营造的距离感,坚持以小空间、细节深化的多元化形态 设置,进一步构筑紧凑的空间形态及实现生态循环最大化,从而强化公众的参与,营造城市文化特色。 关键词:公共艺术;景观雕塑;多元化形态;规划设置; 灞生态园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98X (2008)04-0099- 04 随着城市发展的日趋合理性和人性化,城市公共艺术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在西安城市规划发展的建设中,虽然公共艺术设置的形态对环境和文化有所关注,但公共艺术形态单一、简陋、粗俗以及“同质化”已经成为城市文化建设中的整体倾向性问题。现代的公共艺术绝不是独立形象的简化,当我们来到巴黎、汉堡、纽约、巴塞罗那等城市,无不为它那既有传统文脉又有现代美感的市容所感动,城市公共艺术的成功营造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城市景观雕塑是现代城市的“公共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雕塑不仅仅是因为它有美的、感性的形象,更深的原因是雕塑同时凝结了两种文化,即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合。优秀的城市景观雕塑作品,形象地表现城市人文历史的背景,传承城市的气息风貌与历史文化,增加城市景观的厚度,使得城市公共空间层次丰富起来,以满足大众对幸福生活的环境要求。本文试从城市景观雕塑这种公共艺术的符号进行探索,论证灞生态园景观雕塑形态设置的优化方案。 1 灞生态园区概况及景观雕塑形态设置现状 灞生态区位于西安主城区东侧,包括 河、灞河两河四岸的南北向带形区域;区块内有 河、灞河两条河流汇入渭河;35万亩湿地,是西安市具有多功能的独特自然生态系统,是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全体市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根据西安市 灞河生态区的总体规划,确定了 灞生态区将以其丰富的水资源和绿色资源成为西安的“绿肺”,服务于西安的生态建设,营造亲水、近水的人文环境。 通过前期规划建设,生态区的基本形态已经初具规模,配套设施建设正在进行中,生态区的建成将成为城市文化遗产本身历史特性的延续和弘扬。然而通过现场考察与调研我们发现,需要紧跟总体规划的步伐,实现远景目标还有待于各项文化项目的配套建设,尤其是没有先行雕塑、公共标识等总体视觉系统统筹规划建设,使得过量的大广场、大草坪、景观大道、豪华建筑等容易呈现突出功能主题而忘掉文化责任。 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城市公共艺术被关注与重视的程度不够;二是没有充分考虑生态空间特殊的人文属性,以及将公益性资源快速转换为经济资源,实现城市的增值和创造财富的因素。因此,笔者认为,除了在重视程度和经济上加强外,更需要从城市文化形象塑造的长远发展目标出发,来研究景观雕塑

浅谈城市与公共艺术的关系

浅谈城市与公共艺术的关系 ——有感于巴塞罗那的公共艺术何谓公共艺术?城市的公共艺术有着怎样的历史?城市与公共艺术又有着如何的关系呢?近日我借对巴塞罗那——一个被誉为“开放空间的雕塑美术馆”的城市的浅薄研究来谈谈这些问题。 何谓公共艺术? 公共艺术的概念是来自于英文的“Public Art”一词,这是一个由“公共”和“艺术”连接起来的复合词。从表面意思上看,一切开放空间里能让人欣赏、参与或使用的雕塑品、艺术活动和公共设施,都可称之为公共艺术。在“公共艺术”这词未出现之前,人们把艺术在公共空间中形成的艺术语言指为“公有空间的艺术”。广义的公共艺术,指私人、机构空间之外的一切艺术创作与环境美化活动;狭义的公共艺术,指设置在公有空间中的能符合大众心意的视觉艺术。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程,公共艺术的定义已不再局限于陈列在公共空间中的雕塑、景观、公共设施之类,它渐渐发展成为一种人类一切生活状态下的文化现象,具有了以城市为舞台、以人的交往需求为核心而展开的对空间的体验、对审美的获取,以及对形态、意象的亲历和审美活动。 因此,公共艺术除了具有特殊的艺术价值外,更重要的文化价值是在于它的“公共性”。其文化价值的核心包含以艺术的介入改变公众价值、以艺术为媒介建构或反省人与环境的新关系,它不仅超越物质符号本身、提供隐蔽的教化功能,关键的是经由人、公共艺术、环境、时间的综合感知,批判、质疑或提出新的文化价值与思考。 城市的公共艺术有着怎样的历史? "一切伟大的文化都是市镇文化,这是一件结论性的事实……世界历史是市民的历史,这就是‘世界历史’的真正标准,这种标准把它非常鲜明地同人类史区分开来了。民族、国家、政治、宗教,各种艺术以及各种科学都以人类的一种重要现象,市镇,为基础。"德国历史哲学家斯宾格勒这样说。 人是城市生活的主体,公共艺术是城市的的艺术,与城市的生活密切相关。随着科技和经济的日益发展,城市的建设已不能只满足于人们的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城市也是人类文化和世俗感情的集散地,它的真正魅力在于良好的生活设施和丰富的文化活动。于是,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情感上的愉悦。所以,在全球城市化的浪潮中,许多国家与政府渐渐重视起文化艺术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在西方,城市的“公共艺术”更多的指向一个有西方发达国家发展演变的、强调艺术的公益性和文化福利,通过国家、城市权力和立法机制建置而产生的文化政策。其实,从最早的城市美丽运动开始,西方就对城市文化建设和美学风格有所追求了,到后来的“百分比艺术”的出现,再直到现在得几乎每一座欧洲的主要城市,公共艺术已经成为承载历史文化建设的标志了,因此公共艺术被亲切地称之为“城市名片”。 纵观欧洲的历史传统,公共艺术最早的体现方式是依附在建筑上的装饰艺术,近现代城市美化运动和城市文化与公众文化的新需求则促进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和演变。因其建筑与雕塑一直是不可分割的孪生兄弟,“建筑物艺术”的政策也由来已久。例如,德国魏玛共和时期,魏玛政府宣布让艺术家参与公共建筑物的创作,并且通过公共建筑计划帮助自由创作的艺术家有机会从事建筑物雕塑和壁画创作;德国汉堡市“建筑物艺术”的设置与执行也具有悠久的传统,汉堡市的建筑物、城市规划和户外艺术成为其城市发展的形象需求。接着,城市美化运动兴起,最为显著的城市就是巴塞罗那,1860年的《赛尔达规划案》、1880年

城市景观设计中的波普艺术

城市景观设计中的波普艺术 发表时间:2019-09-02T15:27:52.963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11期作者:张少熙 [导读] 本文通过对波普艺术的特征、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和受波普艺术影响的一些作品的分析,谈一下城市景观设计中的波普艺术。 南充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南充市 637000 摘要:波普艺术让艺术和生活不在有界限,波普艺术让更多的人了解艺术,也让艺术变的商业化。本文通过对波普艺术的特征、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和受波普艺术影响的一些作品的分析,谈一下城市景观设计中的波普艺术。 关键词: 波普艺术;城市景观设计;通俗化 现代景观设计得益于现代艺术,现代艺术为现代景观的发展提供营养供其成长。之前很少有专业的景观设计师,他们一般都是一些建筑家和画家。绘画影响着景观设计是因为绘画自身的色彩、线条什么的能够轻松的被转化成平面设计图。由此就可联想到波普艺术为园林中的景观设计师提供的一些借鉴,让设计师从波普教育中的通俗、大众、叛逆、创新、还有大胆和惊世骇俗的特点中汲取灵感,从而完成他们的园林作品。 1 波普艺术的起源由来 波普艺术出生于二十世纪中期的英国,这个时期的英国刚经历完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这个时代背景造就了波普艺术的离经叛道、世俗化、大众化的特色。波普艺术这个名字的来源是大众媒体对于“大众艺术”的一种比较方便的称呼。很多人甚至包括我之前都以为波普艺术是由大众文化创造的,其实不然,这两个是一个概念,大众艺术就是波普艺术。还有一种说法是,大众文化是群众的文化,波普文化则是借用了大众文化的一些形式,本质上是属于知识分子的文化。 2 波普艺术对城市景观设计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还有一些现代化技术的普遍化,这些都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波普艺术的发展,波普艺术也不止广泛的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还在电影、时装、文化、包括我们的城市景观的设计中都被广泛的运用着。。 3 受波普艺术影响的城市景观中的主题公园 第一次出现与波普艺术结合的主题游乐园是机械游乐园,这是我们城市设计中的一个非常大的创新,就是在有着特定主题的游乐园中,把代表着现实世界的波普艺术与代表着虚拟世界的主题公园结合在一起,把园林艺术应用与我们的娱乐当中。这样的设计特色就是具有了明显的商业性和大众化。这种设计主要就是把一些非本地的文化和特色用转移和复制的方法与这个主题公园相结合,以一些夸张的色彩和尺度给游园者以强烈的冲击感,这种模式仿佛与古典园林有些相似,不同的是古典园林追求一种完美和统一的效果,而与波普艺术结合的主题公园则是包罗万象的,是世界文化的荟萃体,复杂而又简单,给游园者一种不一样的感觉。 与波普艺术结合的主题公园中迪士尼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虽然迪士尼并不是这种设计的首例,可却是当中发展较好,规模较大的一个主题公园,。迪士尼乐园是在1955年建立的,从建园开始迪士尼就以其充满梦幻、魔法、刺激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4 波普艺术的艺术特征 波普艺术最大的特征就是它的不世俗,也就是它具有反叛性,并且波普艺术的表达方式也不像传统的其他艺术一样,波普艺术的表达是十分抽象的,并且以其个性化,叛逆化的特点和精神而被当做一种高贵的精神艺术被人推崇和学习。虽然说波普艺术具有大众化的特点,可真正来看,最终能够获得胜利的还是在艺术界而非在公众那里。在创新方面波普艺术则利用其抽象的表达主义与一些新的形式,材料和不同的主题相结合,把当下流行的一些元素,和一些典型的商业文化的形象和我们城市中的日常常见的一些东西加到利用波普艺术设计的景观园林设计中。波普艺术所采用的的这种创新的方法就非常鲜明的反映了现在这个商业化社会的特点。另外,波普艺术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其夸张性和大胆性。在城市的景观设计中,波普艺术家往往喜欢把一些非常艳丽的色彩不加修饰的直接应用,以一种非常夸张的方式去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从而达到其的宣传效果。例如常见的是在设计中改变其本质所包含的意义,在其身上附加另一个意义,使之有了一种经典的纪念意义,从而在人心中留下不一样的感觉。 5受波普艺术影响的城市景观园林设计师作品实 运用波普艺术创造的景观园林设计具有跟波普艺术一样的特点,通俗化、来源于大众,也服务于大众,它的景观设计给大众一种亲切,易懂,不晦涩,十分容易欣赏到其美的特点。设计者往往通过一种夸张的局部描写法起到一种画龙点睛的效果,让参观者眼前一亮,留下深刻的印象。随着对波普艺术的深入了解,我们也不难发现作用了其波普艺术所设计的作品的叛逆精神,和对主流观念的对立,带给人们以思想和心灵上的强烈冲击。 5.1 玛莎.施瓦茨的作品玛莎.施瓦茨的作品特点就是她喜欢运用一些不常见的,特殊的材料去创作其设计,另外她的作品的表达方式也是让一般人难以理解的,以下是其创作作品的一些特点:第一,利用数学中的几何形状。第二,对于当地文化特色的充分利用。第三,在景观设计中经常尝试一些大胆的组合形状。第四,不适用昂贵的材料,通常使用的都是廉价而又易见的材料。第五,一般不使用真正的植物,相反而是用假的去代替真的。第六,把传统艺术中的特点通过一些手法在表现出来。第七,对垂直面和水平面有着特殊的关注。她认为园林设计的一个表现和建造跟人们的视觉冲突也是分不开的,此外在一件作品的完成中的这个过程也是一个欣赏过程,所以应该从一个景观的设计建立之初就让人们去欣赏其特殊的美。 在施瓦茨的眼中,园林不仅仅是是一座建筑,一座园子,一处风景的设计,它更是我们身边的常见的建筑,像一座小房子,我们的公交站牌,我们的停车场等。另外对于材料来说,她认为便宜,廉价的材料也未必不能表达出想要的效果,而今后,这种选择也将会普遍化,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施瓦茨对于色彩的运用也是十分的大胆和熟练,纵观她的景观作品不难发现,一大特点就是引人注目的鲜艳的色彩运用,大概是受其童年时的影响,她的作品大都给人一种天马行空的感觉,同时又总是有其让人意想不到的亮点。 5.2查尔斯.穆尔的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在新奥尔良市的边缘就是意大利居民居住的集中地区就是查尔斯.穆尔的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的所在地。这个地方常见的就是一些玻璃盒子和一些很老的商店。广场的中央是开放区,一侧是祭台,在祭台两侧有一些仿罗马的柱子,然后祭台的下面就是一些形状各异的台阶了,再往前有一片浅浅的小水池,在小水池中有一副用石头组成的意大利地图。看起来这个广场好像是典型的意大利风格,可是设计者却又加入

浅析公共艺术在风景园林作品中的作用

浅析公共艺术在风景园林作品中的作用 Humble Analyses of the role of public art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works 陈雪娟CHEN Xue-juan 2010305110161 摘要:公共艺术是风景园林作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品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风景园林作品的水平,甚至该地区的发展水平。优秀的公共艺术不仅能在造型上标新立异,成为风景园林作品独特的标志,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公众参与,体现人性化和人文关怀,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地传承地域文化并彰显当代信息化社会时代特征。 关键词:公共艺术;风景园林作品;环境品质;公众参与;地域文化;时代特征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par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works, public art, to an extent, represents the leve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works, and eve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trict. Excellent public art can not only be regard as a unique symb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works because of its incredible form, but also can maximize the promotion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manifest the human nature and humanistic care. The most important is that public art can effectively heritage culture and context and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 of contemporary era. Key Words:Public art; Landscape architecture works; Environmental quality; Public participation; Regional culture; Age characteristics 1 研究背景 2012年10月,在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年度会议“艺术与风景园林论坛”中,苏珊·维勒(Susan Weiler)提出“公共艺术是重要的”。她回顾了起源于费城(Philadelphia)的美国公共艺术的发展历程,指出公共艺术将会一直保持重要地位,并坚信风景园林师将引领并协助公共艺术的创作与实施。 1.1 公共艺术的概念 公共艺术源自美国,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国内很多学者对于“公共艺术”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研究要点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研究 景观的发展经历了一场平民化和大众化的历程,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作为契机,一直是景观设计学科的研究热点。从"点"到"线"构成的空间体系来研究公共开放空间的景观整合,以期对城市景观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1 景观的大众化 1.1 景观 “景观”一词,约于16 世纪与17 世纪之交,由荷兰语Landschap 作为描述自然景色特别是田园景色的绘画术语引入英语,演变成现代英语的Landscape 一词。该词被赋予了“自然风光的一景或一处景色”的新内涵,即由当初的对风景画的欣赏转为对现实风景的欣赏。19 世纪中叶,通过地理学家的使用,德语Landschaf t 在土地规划和区域规划领域获得了新的意义。后来,从“地域综合体”的概念出发,多学科参与研究的领域Landscape Architect ure (景观学)逐渐形成。在景观学科中,景观设计师基于城市公园规划的实践经验,开始了公园、公园路、城市公园系统、城镇规划等不同尺度的土地利用和规划实践[122 ] 。 1. 2 景观设计的社会改革———创造为大众共享的空间 西方景观学专业作为社会改革的内容之一,出现于美国19 世纪中期。建于1858 年,由被称为“美国景观学之父”的Frederick Law Olmsted 和英国建筑师Calvert Vaux 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标志着城市公园运动的开始。在这之前景观设计对象主要是乡村墓园和花园设计,这些项目工程倾向于小尺度的、主要为少数人服务的、更大部分关注美学的独立工作。随着现代工业主义的第一次爆发,以及外来移民的大量增加,美国的城市迅速繁衍和增长,而公园设计理念正适应了这样的时代需求[3 ] 。公园形式要求以一种更复杂的方式结合社会、政治、环境、技术和美学等设计更大规模的场所,服务更多的人。纽约中央公园是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公园,也是第一个真正为大众服务的公园。 “公园运动”为城市居民带来了出入便利、安全清新的集中绿地。然而,它们还只是由建筑群密集包围着的一块块十分脆弱的沙漠绿洲。1876 年,Olmsted 提出了波士顿公园系统方案,得到高度评价,并被任命为负责整个公园系统建设的景观师。1878 年,公园系统开始建设,其结合地形地貌,以线性空间连接城市公园,并形成不规则的图形,意欲向外延伸,深入城市生活[ 4 ] 。Olmsted 在美国发起的城市公园运动和公园系统的建立,倡导保障各个阶层、尤其是城市工人阶级和穷人,在心理、生理、社会和经济利益和谐发展。城市开放空间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大众而不是贵族。从形式上说,它是从贵族专享和特权中解放出来的一种景观,为大众创造一种宁静的休闲场所,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人们可以在这里放松,交往,它反应了大众价值观。 自此,景观的发展经历了一场平民化和大众化的历程,现代景观应平等地呈现给所有的市民。景观作为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空间而存在,景观场所的本质是人们的生活区域,符合公众休闲的基本需求和一定的文化需求。其实践表现为景观设计,其契机主要是为市民创造公共的开放空间。现代景观设计趋向于创造人与环境的新关系,促成公共空间与交流空间的出现,在景观中倡导公共精神的建立。 2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p ublic open space)指城市中室外的、对所有市民开放的、提供除基础设施外一定的活动设施、承载各类公共活动并以承载生活性公共活动为主的场所空间 [5 ] 。公共开放空间是整个城市的共享空间,在城市内部使用不具有权利限制,每个人的使用是平等的,它是整个社会的公共资源;再则,这种公共性还体现在对自然界各种生物的开放上,达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公共空间还体现了社会的公正与宽容;这种具有包容性的“公共空间”,是汇聚着城市的文化特质、包容着多样的社会生活和体现着自由精神的场所。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一个空间系统,由各种类型的空间构成。按空间形式可分为:①点状空间,即以点的形式分布于城市中,如广场、公园、绿地等;②线性空间,即沿某个轴向呈线性分布,如步行轴、绿化轴、滨水绿带等。 2.1 点状空间景观设计 点状空间是公共开放空间体系布局形式中的一种空间形态,这里主要指诸如广场、公园、街头绿地、社区绿地等具有向心形态的外部空间。 2.1.1重视空间的可达性

研究论文:城市公共艺术景观设计研究

71180 艺术理论论文 城市公共艺术景观设计研究 城市公共艺术景观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它是一门为人民服务的艺术形式。在视觉焦点和特定景观环境下,保证其设计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和合理性。本文对城市公共艺术景观的设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希望能够对打造符合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公共艺术景观设计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一、现阶段的城市公共艺术景观情况分析 城市是作为市民生活聚集的地方存在的,针对于城市社会中多元化生态的发展状况,是会影响城市公共景观设计的艺术风格的,而这个影响是从多方面产生的。以现代城市的建筑为例,城市的雕塑、色彩和服务设施等,都是表达城市公共艺术景观设计的而语言表现形式。他们能够彰显出一个城市的特点以及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使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一个城市的公共艺术景观是作为城市形式的载体存在的,现代城市形式载体即城市公共景观形象,它能够从根本上体现出一个城市的价

值。游客们去不同的国家旅游无非就去到这个国家的某个城市进行观光,了解这个城市的文化特色以及景观特征等。优秀的城市公共艺术景观可以向游客表达出一个城市的文化特色,使游客的视野更加开阔,同时实现艺术景观创新的理念。 但是现阶段我国在城市公共艺术景观的设计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包括景观设计与社会时代和发展不符,城市公共景观的设计往往缺乏科学的规划,而有一部分的景观建设不够细致,设计方案缺少城市地区文化特点,使整个公共艺术景观设计缺乏个性,市民也不能感受到景观的亲切感,继而城市的审美度也大幅度降低,与城市景观建设的最初目标相违背。基于此,我们对现代城市公共景观的设计要有一定的规划性,体现其艺术性与公共性,但是不能绝对的将艺术性和公共性混为一谈,景观设计者应该对其侧重点进行比对,在对艺术审美价值进行高度赋予的同时,尽可能的去表现其景观设计的公共艺术内涵,从而使两者形成一种和谐和协调的状态。对于比较粗糙的景观建设一定要从各个方面细致起来,与当地城市文化进行结合,打造出符合该城市的公共艺术景观,使市民能够充分对该城市的公共艺术景观进行审美与享受。 二、城市公共艺术景观设计的表现形式介绍

浅谈城市公共艺术对城市文化的表达

浅谈城市公共艺术对城市文化的表达 城市文化的构建是一个时代性的课题,在城市中的各种公共艺术作品则生动的反映了其城市的历史积淀和发展。在当代的城市发展中,城市公共艺术与更大的社会文化语言紧密相连,反映出更加复杂而多元的内涵。本文简要阐述了城市公共艺术对城市文化的表达和营造,以期待与我们启示。 城市发展与文化的凝聚 城市文化是一个抽象概念,他存在于人们发现自然,改造社会、自我的活动中,共同创造的言语行为和办事方式、组织构成、道德规则,以及由该活动所演变出的艺术成果、风俗习惯和心理状态等。是一个城市精神力量高度集中的体现。它在确定和指引城市发展走向这一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与其他文化相比,城市文化具有下列突出的特点: 1.开放性与创造力 城市中,知识技术等发明积累的速度,文化的创造和变革都远高于乡村社会。原有文化的阻力相对较弱,这也方便了不同文化因素在地区间的传播和交融。 2.多变性与互动性

城市具有物质资源和文化资源高度集中和快速流动的特点,在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上也易于产生革新,致使城乡互动、地区交流日益频繁。与村镇等其他地区相比,更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遗失与生俱来的生动特色。 3.高度集约化的生产力和激烈的竞争 由于城市具有相对较高的生产力和科技水平,人们摆脱了长时间和高强度的手工生产劳动,有充足的时间从事其他活动。各种知识和人才融汇到城市的发展建设中,从而产生了激烈的竞争。 城市公共艺术 公共艺术指在开放性的公共空间中,以艺术的方式创作与之相应的环境设施,并以某种形式为载体,服务于市民大众。它一般设置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在装饰环境的同时,促进社会民主观念的发展。公共艺术作品被认为面向更广大观众,能够普遍被理解。因此,城市公共艺术需具备下列特性。 首先,城市公共艺术是开放性的艺术。称为公共艺术的作品要符合空间的要求,适应人的发展需要,同时顺应时代审美;展现当代城市精神和风貌,并与周围环境空间形成交流与互动。 其次,城市公共艺术要通俗易懂。不同国家和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