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实施方案1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实施方案1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实施方案1

自考“机电一体化”专业衔接考试《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

实验环节实施方案

一、实验要求

根据《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要求,实验环节应要求完成3个实验项目。考虑到自考课程教学实际情况,结合我院实验室的条件,经任课教师、实验指导教师、教研室主任和我院学术委员会认真讨论,确定开设3个实验项目。实验项目、内容及要求详见我院编制的《传感器》课程实验大纲。

二、实验环境

目前,我院根据编制的《传感器》课程实验大纲,实验环境基本能满足开设的实验项目。实验环境主要设备为:

1、486微机配置

2、ZY13Sens12BB型传感器技术实验仪

三、实验报告要求与成绩评定

学生每完成一个实验项目,要求独立认真的填写实验报告。实验指导教师将根据学生完成实验的态度和表现,结合填写的实验报告评定实验成绩。成绩的评定按百分制评分。

四、实验考试

学生在完成所有实验项目后,再进行一次综合性考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完成的实验项目,综合出3套考试题,由学生任选一套独立完成。教师给出学生实验考试成绩作为最终实验成绩上报。

五、附件

附件1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实验大纲

附件2 实验报告册样式

以上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实验的实施方案,妥否,请贵校批示。

重庆信息工程专修学院

2009年4月14日

附件1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课程负责人:段莉开课学期:本学期

实验类别:专业课程实验类型:应用性实验

实验要求:必修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

课程总学时:15 学时课程总学分: 1分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

实验一 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单臂电桥

一、 实验目的

1、观察了解箔式应变片的结构及粘贴方式。

2、测试应变梁变形的应变输出。

3、比较各桥路间的输出关系。

二、 实验内容

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情况。(用测微头实现)

三、 实验仪器

直流稳压电源、电桥、差动放大器、双平行梁测微头、一片应变片、电压表、主、副电源。

四、 实验原理

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

R Ku R ?=式中

R R

?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K 为应变灵敏系数, l

u l ?=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通过它转换

被测部位受力状态变化、电桥的作用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电桥的输出电压反映了相应的受力状态。对单臂电桥输出电压 14

O EKu

U =

五、 实验注意事项

1、直流稳压电源打到±2V 档,电压表打到2V 档,差动放大增益最大。

2、电桥上端虚线所示的四个电阻实际上并不存在,仅作为一标记,让学生组桥容易。

3、做此实验时应将低频振荡器的幅度旋至最小,以减小其对直流电桥的影响。

六、 实验步骤

1、了解所需单元、部件在实验仪上的所在位置,观察梁上的应变片,应变片为棕色衬底箔式结构小方薄片。上下二片梁的外表面各贴二片受力应变片和一片补偿应变片,测微头在双平行梁前面的支座上,可以上、下、前、后、左、右调节。

2、将差动放大器调零:用连线将差动放大器的正(+)、负(-)、地短接。将差动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电压表的输入插口Vi 相连;开启主、副电源;调节差动放大器的增益到最大位置,然后调整差动放大器的调零旋钮使电压表显示为零,关闭主、副电源,拆去实验连线。

3、根据图1接线。R1、R2、R3为电桥单元的固定电阻。R X =R4为应变片;将稳压电源的切换开关置±4V 档,电压表置20V 档。调节测微头脱离双平行梁,开启主、副电源,调节电桥平衡网络中的W1,使电压表显示为零,然后将电压表置2V 档,再调电桥W1(慢慢地调),使电压表显示为零。

图 1

4、将测微头转动到10mm 刻度附近,安装到双平衡梁的自由端(与自由端磁钢吸合),调节测微头支柱的高度(梁的自由端跟随变化)使电压表显示最小,再旋动测微头,使电压表显示为零(细调零),这时的测微头刻度为零位的相应刻度。

5、往下或往上旋动测微头,使梁的自由端产生位移记下电压表显示的值。建议每旋动测微头一周即ΔX =0.5mm 记一个数值填入下表: 位移(mm ) 0.5 1 1.5 2 2.5 电压(mv )

100

130

160

190

220

6、根据所得结果计算灵敏度S X

=

?(式中X ?为梁的自由端位移变化,V ?为相应电压表显示的电压相应变化)。

7、实验完毕,关闭主、副电源,所有旋钮转到初始位置。

七、 实验报告

在实验报告中填写《实验报告一》,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原始记录(数据、图表、波形等)并结合原始记录进一步理解实验原理。

八、 实验思考题

本实验电路对直流稳压电源和对放大器有何要求?

答:直流电源要稳定;放大器零漂要小。

实验二 热电偶原理及现象

一、实验目的

1、观察了解热电偶的结构。

2、熟悉热电偶的工作特性。

3、学会查阅热电偶分度表。

二、实验内容

通过观察热电偶的现象了解热电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三、预备知识

热电偶的热电势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式:(,)(,)(,)o n n o Eab t t Eab t t Eab t t =+ 其中: t ------热电偶的热端(工作端或称测温端)温度。

tn------热电偶的冷端(自由端即热电势输出端)温度也就是室温。 to------0℃ 1、热端温度为t,冷端温度为室温时热电势。(,)100*2

n E

Eab t t =电压表显示 (100为差动放大器

的放大倍数,2为二个热电偶串联)。

2、热端温度为室温,冷端温度为0℃,铜-康铜的热电势:(,)n o Eab t t :查以下所附的热电偶自由端为0℃时的热电势和温度的关系即铜-康铜热电偶分度表,得到室温(温度计测得)时热电势。

四、实验仪器

+15V 不可调直流稳压电源、差动放大器、电压表、加热器、热电偶、水银温度计(自备)、主、副电源。

五、实验原理

二种不同的金属导体互相焊接成闭合回路时,当两个接点温度不同时回路中就会产生电流,这一现象称为热电效应,产生电流的电动势叫做热电势。通常把两种不同金属的这种组合称为热电偶。

六、实验注意事项

1、电压表切换开关置2V 档,差动放大器增益最大。

2、加热时间不要超过两分钟。

3、温度计探头不要触在应变片上,只要触及应变片附近的梁体即可。

七、实验步骤

1、了解热电偶在实验仪上的位置及符号,实验仪所配的热电偶是由铜-康铜组成的简易热电偶,分度号为T 。实验仪有二个热电偶,它封装在双平行梁的上片梁的上表面(在梁表面中间二根细金属丝焊成的一点,就是热电偶)和下片梁的下表面,二个热电偶串联在一起产生热电势为二者的总和。

2、按图4接线、开启主、副电源,调节差动放大器调零旋钮,使电压表显示零,记录下自备温度计的室温(此时的温度为冷端温度)。

图 4

3、将+15V 直流电源接入加热器的一端,加热器的另一端接地(加热时间不要超过2分钟)。观察电压表显示值的变化,待显示值稳定不变时记录下电压表显示的读数E 。

4、用自备的温度计测出上梁表面热电偶处的温度t 并记录下来。(注意:温度计的测温探头不要触到应变片,只要触及热电偶处附近的梁体即可)。

5、根据热电偶的热电势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式:(,)(,)(,)o n n o Eab t t Eab t t Eab t t =+ 计算热端温度为t ,冷端温度为0℃时的热电势,(,)o Eab t t ,根据计算结果,查分度表得到温度t 。

6、热电偶测得温度值与自备温度计测得温度值相比较。(注意:本实验仪所配的热电偶为简易热电偶、并非标准热电偶,只要了解热电势现象)

7、实验完毕关闭主、副电源,尤其是加热器+15V 电源(自备温度计测出温度后马上拆去+15V

八、实验报告

在实验报告中填写《实验报告四》,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原始记录(数据、图表、波形等)并结合原始记录进一步理解实验原理。

九、实验思考题

1、为什么差动放大器接入热电偶后需再调差放零点?

答:热电偶的自由端与工作端处在室温。

2、即使采用标准热电偶按本实验方法测量温度也会有很大误差,为什么?

答:热电偶测量温度时,其冷端保持温度恒定(冰点温度),热端接触待测物体,此时产生温差电动势。但由于冷端处于室温环境中,热端与冷端温差并非热端与冰点的温差,因此必须加入冷端补偿电路,此时测得的电动势才与摄氏温度一一对应。但由于本实验中冷端温度为室温且没有用冷端补偿器,所以导致测量温度有很大误差。

结论:自由端(冷端)与放大器的连接没有用补偿导线(或者说没有用冷端补偿器)。

实验三 差动变压器的标定

一、实验目的

了解差动变压器测量系统的组成和标定方法。

二、实验内容

学习差动变压器测量系统的组成和标定方法。

三、实验仪器

音频振荡器、差动放大器、差动变压器、移相器、相敏检波器、低通滤波器、测微头、电桥、电压表、示波器、主、副电源。

四、实验原理 差动变压器的输出电压的有效值可以近似用关系式:

表示,式中LP 、RP 为初级线圈电感和损耗电阻,Ui 、ω为激励电压和频率,M1、M2为初级与两次级间互感系数,由关系式可以看出,当初级线圈激励频率太低时,若RP2>ω2LP2,则输出电压Uo 受频率变动影响较大,且灵敏度较低,只有当ω2LP2>>RP2时输出Uo 与ω无关,当然ω过高会使线圈寄生电容增大,对性能稳定不利。

五、实验注意事项

1、如果接着做下一个实验则各旋钮及接线不得变动。

2、差动变压器次级的两个线圈必须接成差动形式(同名端相接)。

3、音频振荡器的信号必须从LV 输出端输出。

六、实验步骤

1、按图12接好线路。

图 12

2、装上振动平台上的测微头,使测微头与振动平台吸合。上下调整使测微头使差动变压器铁芯处于线圈的中段位置。

3、开启主、副电源,利用示波器,调整音频振荡器幅度旋钮,使激励电压的峰峰值为2V 。

4、利用示波器和电压表,调整各调零及平衡电位器,使电压表指示为零。

5、给梁一个较大的位移,调整移相器,使电压表指示为最大,同时可用示波器观察相敏检波器的输出波形。

6、旋转测微头,每隔0.1mm 读数记录实验数据,填入下表,作出V-X 曲线,并求出灵敏度。

2

P

22P i 210L R U )M M (U ω+-ω=

顺时针旋转

逆时针旋转

七、实验报告

在实验报告中填写《实验报告十二》,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原始记录(数据、图表、波形等)并结合原始记录进一步理解实验原理。

八、实验思考题

在实验步骤(5)中,移相器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答:由于机械和电路的原因使两个次级线圈中的感应电势不仅数值不等,相位也存在误差。因相位温差所产生的零点残余电压,无法通过调整衔铁的位移来消除。而移相器的作用是补偿相位温差来提高电路测量的准确性。

测试与传感器技术试题库及答案

测试与传感器技术试题(1)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打A“√”,错误的打B“×”。每小 题2分,共10分) 1.X-Y记录仪可记录任何频率的信号。( B ) 2.分析周期信号的频谱的工具是傅立叶级数。( A ) 3.阻抗变换器的作用是将传感器的高输出阻抗变为低阻抗输出。( A ) 4.瞬态信号的频谱一定是连续的。( A ) 5.系统的不失真测试条件要求测试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均保持恒定。( B )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 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1.信号x(t)=sin(2t+1)+cos(t/3)是( A ) A.周期信号 B.非周期信号 C.瞬态信号 D.随机信号 *2.用共振法确定系统的固有频率时,在有阻尼条件下,( )频率与系统固有频率一致。 A.加速度共振 B.速度共振 C.位移共振 D.自由振动 3.压电式加速度计与测振仪之间可以串接的是( A ) A.电荷放大器 B.A/D转换器 C.相敏检波器 D.滤波器 4.温度误差的线路补偿法是利用电桥( C )实现的。 A.相邻桥臂同变输入电压相加 B.相邻桥臂差变输入电压相减 C.相对桥臂同变输入电压相加 D.相对桥臂差变输入电压相加 5.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中线圈之间的互感M( B ) A.始终保持不变 B.随被测位移的变化而变化 C.不随被测位移的变化而变化 D.随线圈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若位移信号x(t)=Acos(ωt+ψ),则其速度信号的振幅为___AW_____,加速度信号的振幅为 ______AW2__。 2.利用数字频率计测量振动频率时,一般对低频信号测________,高频信号测________。 3.信号的频谱函数可表示为__幅值______频谱和___相位_____频谱。 4.用共振法确定系统的固有频率时,由于测量的振动参数不同,存在着________共振频率, ________共振频率,________共振频率。 5.高频情况下,多采用___压电式____测力传感器来测量激振力,而且在实验前需对测力系统 进行____标定____。 6.当压电式加速度计固定在试件上而承受振动时,质量块产生一可变力作用在压电晶片上, 由于___压电_____效应,在压电晶片两表面上就有___电荷_____产生。 7.阻抗头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___力_____传感器,一部分是_加速度_______传感器。它 是用来测量驱动点__阻抗______的。 8.阻容式积分电路中,输出电压从_电容C_______两端取出,RC称为__积分______时间常数, RC值越大,积分结果越__准确______,但输出信号___越小_____。 9.光线示波器的关键部件是________,通过它,可将按一定规律变化的________信号,转换 成按同样规律变化的________摆动信号,从而记录测量结果。 10.热电偶的热电势由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组成。 @@@11.测试装置所能检测到的输入信号的最小变化量称为_分辨率_______。 12.具有质量为M,刚度为K的振动体的固有频率为________。

临河四中新教育实验实施方案

临河四中新教育实验实施工作方案 开展新教育实验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平台。新教育实验的开展,为教师搭建了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为学生创建了快乐成长的理想乐园,为学校构建了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以“新教育实验”为抓手,根据《临河区教科局推进新教育实验工作的实施意见》,我校正式启动新教育实验,我们将严格按照临河区教科局有关推进新教育实验的文件,认真实施上级新教育实验方案,将新教育实验作为主线,纳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来。为更好的实施新教育实验,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十九大思想为指导,以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核心价值追求,旨在全校范围内更新教育理念、改善教育方法、提升教师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我校教育品质,努力实现“教师的行为方式、学生的生存状态、学校的发展模式、教育的科研范式”四大改变,让新教育实验惠及广大师生,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全面推动全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让我校教育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工作目标 ㈠总体目标:促进学生在健全人格、学有所长基础上的个性化发展,促进教师在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技能基础上的专业化发展,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共同发展,探索学校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理想道路。 ㈡具体目标: 1、营造书香校园。积极营造书香校园阅读氛围,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让师生共沐书香。 2、构筑理想课堂。学习新教育教学理念,探索适合我校的教学模式,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在传授文化知识与学生生活体验之间形成有机联系,并追求个性化的课堂,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以“每周研讨课”为载体,组织开展教师课堂比武以及各类专题教研活动,通过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来提高学科课程的教学质量。 3、每月推进一事。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学校与社会行生活的节律,每月开展一个主题活动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公民意识,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 三、新教育实验领导组:组长:张晓波 副组长:张卫民、汪玉霞、郭彪、 成员;魏建华柴旭晨贾辉马征贺春丽马静王红梅魏婕乔红艳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统筹推进新教育实验工作;研究制定学校实验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开展新教育实验项目课题研究,研究部署新教育实验规划和解决实施中的重大问题;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后答案

第一章课后习题答案 1.什么是传感器?它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解:传感器是一种以一定的精确度把被测量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对应关系的、便于应用的某种物理量的测量装置,能完成检测任务;传感器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转换电路组成。敏感元件是直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物理量;转换元件把敏感元件的输出作为它的输入,转换成电路参量;上述电路参数接入基本转换电路,便可转换成电量输出。2.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动向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解:(1)开发新的敏感、传感材料:在发现力、热、光、磁、气体等物理量都会使半导体硅材料的性能改变,从而制成力敏、热敏、光敏、磁敏和气敏等敏感元件后,寻找发现具有新原理、新效应的敏感元件和传感元件。 (2)开发研制新型传感器及组成新型测试系统 ①MEMS技术要求研制微型传感器。如用于微型侦察机的CCD传感器、用于管道爬壁机器人的力敏、视觉传感器。 ②研制仿生传感器 ③研制海洋探测用传感器 ④研制成分分析用传感器 ⑤研制微弱信号检测传感器 (3)研究新一代的智能化传感器及测试系统:如电子血压计,智能水、电、煤气、热量表。它们的特点是传感器与微型计算机有机结合,构成智能传感器。系统功能最大程度地用软件实现。 (4)传感器发展集成化:固体功能材料的进一步开发和集成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传感器集成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5)多功能与多参数传感器的研究:如同时检测压力、温度和液位的传感器已逐步走向市场。 3.传感器的性能参数反映了传感器的什么关系?静态参数有哪些?各种参数代表什么意义?动态参数有那些?应如何选择? 解:在生产过程和科学实验中,要对各种各样的参数进行检测和控制,就要求传感器能感受被测非电量的变化并将其不失真地变换成相应的电量,这取决于传感器的基本特性,即输出—输入特性。衡量静态特性的重要指标是线性度、灵敏度,迟滞和重复性等。 1)传感器的线性度是指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之间数量关系的线性程度; 2)传感器的灵敏度S是指传感器的输出量增量Δy与引起输出量增量Δy的输入量增量Δx 的比值; 3)传感器的迟滞是指传感器在正(输入量增大)反(输入量减小)行程期间其输出-输入特性曲线不重合的现象;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教案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

项目一 传感器误差与特性分析 任务1 检测结果的数据整理 1.1.1 测量与测量方法 1.检测 2.测量方法 (1)电测法和非电测法 (2)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3)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 (4)接触性测量和非接触性测量 (5)模拟式测量和数字式测量 1.1.2 测量误差及其表示方法 测量误差:测量值与其真值之间的差值 例:某温度计的量程范围为0-500oC ,校验时该表的最大绝对误差为6oC ,试确定其精度等级? 查表1.1,精度等级应定为1.5级 任务1: 现有0.5级的0~300oC 和1.0级0~100oC 的两个温度计,欲测量80oC 的温度,试问选用哪一个温度计好?为什么?在选用仪器时应考虑哪些方面? 实施: 0.5级的0~300oC 的温度计测量时可能出现的最大绝对误差为: 用其测量80oC 可能出现的最大示值相对误差为: ?? ? ? ? ???? ?引用误差示值(标称)相对误差实际相对误差相对误差绝对误差x γγ%.21%100500 6 %100=?= ??= m m m A x γ5 .1)0300(%5.0111=-?==?m m m A x γ

1.0级的0~100oC 的温度计测量时可能出现的最大绝对误差为: 用其测量80oC 可能出现的最大示值相对误差为: 结论:选用1.0级的0~100oC 的温度计较好。选用仪器时,不能单纯追求精度,而是要兼顾精度和量程 1.1.3 测量误差的分类及来源 1.系统误差 2.随机误差 3.粗大误差(疏忽误差、过失误差) 4.缓变误差 任务2 传感器特性分析与传感器选用 1.2.1 传感器的组成及其分类 1.2.2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与指标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指标 1.精密度、准确度和精确度 2.稳定性 1 )0100(%.01222=-?==?m m m A x γ%25.1%10080 1 %10022=?= ??= x x m x γ?? ?动态特性 静态特性

新教育实验晨诵案例精选

新教育实验晨诵案例精选 晨诵:《跌倒》 (一) 今天是来自焦作的访问教师梅素霞老师第一次尝试晨诵。 七点刚过,三位老师已经出现在三(2)班的教室里了,黑板前,梅老师正在一笔一画地认真书写着今天要带给同学们的晨诵诗《跌倒》,这是她和陈美丽老师经过了多次沟通后精心为孩子们挑选的。陈美丽老师正在黑板的左上角写下“祝郝新宇同学生日快乐”,简笔画一支小小的烛光,传递着老师在这个特别的日子对学生特别的祝福。而同样来自焦作的毋老师,正在用相机捕捉这极有意义的时刻。 陆陆续续来到教室后,很多孩子捧起了来自班级自由阅读书架的童书,愉悦地读着。从去年9月份,三(2)班正式开展实验以来,孩子的精神气质已经有了很明显的变化,不脱孩子的天真稚气,但是更显得沉静温和了。这也给实验教师和家长们更多美好的期待,三年后,这些孩子迈出小学校门走向更高一级人生阶梯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呢?再以后,这些童年阅读的书籍,在这些孩子更漫长的人生岁月中,又会成为哪个特定时刻的“预言”和“启示”呢? 正想间,昨天刚刚到的来自新教育新疆奎屯实验区的覃永红老师、来自苏州大学朱老师的两名研究生王莹彤、陈丽玫,还有其他访学王丽娟、高国军、胡琴也都来到了三(2)班,短短的时间里,这些老师们之间也已经形成了专业发展的小小共同体,吃饭、散步等极微小的个人时间中,还经常可以看到他们依然在热烈地讨论着。 (二) “我姓梅,梅花的梅,今天和大家一起晨诵。”简洁的自我介绍中,今天的晨诵开始了。 跌倒 牧也 风,跌倒了 才有了美丽的落叶 云,跌倒了 才有了滋润大地的雨水 太阳跌倒了 才有了静谧的 夜晚 所以 我们不再害怕跌倒 让我们在跌倒时 用最美丽的姿势 站起来 梅老师先让全班学生自由朗读,要求正确、流利,尝试着读出诗中的感情来。 在学生个别交流朗读情况的时候,梅老师特别邀请今天过生日的郝新宇同学第一个为大家朗读,聪明的孩子们都知道其中的原因,他们自发用掌声向郝新宇表示生日的祝福。幸福激动的郝新宇,读起诗来,显得格外的有力量了。(不过在这里我们还是要建议,生日对于每个孩子一年只有一次,尤其是三二班从上学期来,已经形成的良好的班级的生日送诗传统,可能每个孩子都在期盼着自己生日那一天,老师和同学们会为自己送来怎样的诗句?梅老师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

习题一概论p16 1.测试系统一般是怎样构成的? ①传感器将被测物理量转换成以电量为主要形式的电信号; ②信号变换部分是对传感器所送出的信号进行加工; ③显示与记录部分将所测信号变为一种能为人们所理解的形式,以供人们观测和分析。 2.什么是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有几种表示方法? 测量误差:人们在进行各种实际测量时,尽管被测量在理论上存在真值,但由于客观实验条件的限制,被测量的真值实际上是测不到的,因而测量结果只能是真值的近似值,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测量误差。 测量误差有: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 3.测量误差按出现规律可分为几种?它们与准确度与精密度有什么关系? ①按出现规律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 ②准确度表示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的大小。系统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即真一民实际 值符合的程度越高。 精密度表示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大小的程度。随机误差越小,测量值越集中,表示精密度越高。 精确度是测量结果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综合。表示测量结果与真值的一致程度。精确度用来反映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综合影响。精确度越高,表示正确度和精密度越高,意味着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都小。 4.产生系统误差的常见原因有哪些?常用的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有哪些? ①产生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 ●仪器的制造、安装或使用方法不正确; ●环境因素影响(温度、湿度、电源等); ●测量原理中使用近似计算公式;

●测量人员不良读数习惯 ②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 ●发现判断:实验对比、残余误差观察、准则检测 ●减少消除:修正、特殊测量法(替代、差值、误差补偿、对称观察) 5.传感器有哪些几部分组成? 敏感元件、转换元件、转换电路 6.按传感器的工作机理、能量转换方式、输入量及测量原理四种方法,传感器分别是如何分 类的? ①按工作机理分: ●电参数式传感器(如电阻式、电感式和电容式); ●压电式传感器; ●光电式传感器; ●热电式传感器。 ②按能量转换方式分: ●能量控制型传感器(如电阻、电感、电容式) ●能量转换型传感器(如基于压电效应、热电效应传感器) ③按输入量分: 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温度传感器 ④按测量原理分: ●电路参量式传感器(包括电阻式、电感式、电容式) ●电动势式传感器(包括磁电感应式、霍尔式、压电式) ●光电式传感器(包括一般光电式、光栅式、激光式、光电码盘式、光导纤维式) ●半导体式传感器 习题二温度检测p35 7.温度检测主要有哪几种方法及它们是怎样分类的? 温度检测方法分为:接触测量法,非接触测量法。 接触式包括:热膨胀式(如水银、双金属、液体或气体压力); 热电偶; 热电阻(铂电阻、铜电阻、半导体热敏电阻)。

【2019年整理】实验小学新教育实验方案

##实验小学新教育实验方案 新教育实验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标,以“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建设数码社区、构筑理想课堂”为内容,努力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新模式、新方法,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即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 我校于##年12月加入新教育实验。本学期,我校将认真实施上级新教育实验方案,将新教育实验作为主线,纳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通过实验提升师生素养,提高教育质量。 一、主要实验内容: 营造书香校园为主,兼顾其他实验内容。 二、具体方案: (一)目的: 引导全校师生在读书实践活动中,遨游书海,与大师对话,为精神打底;呼吸书香,与经典为友,为人生奠基。从而享受读书的快乐,感受读书的幸福,体味读书新生活。 (二)实验对象:全校师生 (三)面向全体——校园文化大餐 1.指标:通过每周一国旗下讲话等系列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成为学校的风景线。 2.做法:每周一个读书主题,放在周一国旗下讲话中进行,由师生

同台演说。利用红领巾广播站适时播放一些经典名句名篇。“让学校的墙壁说话”,充实学校墙报、黑板报,营造读书氛围。 5.跟进措施: ①建立一支辅导学生读书演讲的导师小组,建立导师制度。 ②对读书活动系统部署,成立读书指导、监督小组。 ③把能积极演讲作为书香个人的一项基本标准,结合开展读书节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④充实完善书香为内容的墙报、黑板报、手抄报。 ⑤结合有关节目、活动,组织演出比赛。 (四)面向学生——让书成为学生的朋友: 1.指标: 诗词:一二年级能熟读背诵比较简单、易理解的古诗40首;三四年级能熟读背诵经典诗词40首;五六年级:熟读背诵有一定难度的经典诗词40首; 童书:一二年级:每生本学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不少于2本;三四年级:每生本学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不少于2本;五六年级:每生本学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不少于3本。 2.做法: ①开发校本课程——《与经典同行》 以年级为单位遴选经典诗文诵读教材,确定必须熟读背诵的篇目。 ②以班级为单位,实行三环递进式阅读:好书推荐——阅读指导课——汇报交流课。开展童书阅读指导,加强对学生读书方法进行指导。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考题及答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考试试题 一、填空:(20分) 1,测量系统的静态特性指标主要有线性度、迟滞、重复性、分辨力、稳定性、温度稳定性、各种抗干扰稳定性等。(2分) 2.霍尔元件灵敏度的物理意义是表示在单位磁感应强度相单位控制 电流时的霍尔电势大小。 4.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是两种导体的接触电势和单一导体的温差 电势组成的,其表达式为Eab (T ,To )=T B A T T B A 0d )(N N ln )T T (e k 0σ-σ?+-。在热电偶温度补偿中补偿导线法(即冷端延长线法)是在连接导线和 热电偶之间,接入延长线,它的作用是将热电偶的参考端移至离热源 较远并且环境温度较稳定的地方,以减小冷端温度变化的影响。 5.压磁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某些铁磁物质在外界机械力作用下,其内部产生机械压力,从而引起极化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正压电效应。相反,某些铁磁物质在外界磁场的作用下会产生机械变形,这种现象 称为负压电效应。(2分) 6. 变气隙式自感传感器,当街铁移动靠近铁芯时,铁芯上的线圈电 感量(①增加②减小③不变)(2分) 7. 仪表的精度等级是用仪表的(① 相对误差 ② 绝对误差 ③ 引用 误差)来表示的(2分) 8. 电容传感器的输入被测量与输出被测量间的关系,除(① 变面积 型 ② 变极距型 ③ 变介电常数型)外是线性的。(2分) 1、变面积式自感传感器,当衔铁移动使磁路中空气缝隙的面积 增大时,铁心上线圈的电感量(①增大,②减小,③不变)。 2、在平行极板电容传感器的输入被测量与输出电容值之间的关 系中,(①变面积型,②变极距型,③变介电常数型)是线性的关系。 3、在变压器式传感器中,原方和副方互感M 的大小与原方线圈 的匝数成(①正比,②反比,③不成比例),与副方线圈的匝数成(① 正比,②反比,③不成比例),与回路中磁阻成(①正比,②反比, ③不成比例)。 4、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总结材料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总结 :王婷婷 学号:14032329 班级:14-11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这学期通过学习《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懂得了很多,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总结。 第一章 概 述 传感器的作用是:传感器是各种信息的感知、采集、转换、传输和处理的功能器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传感器的定义: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传感器的组成:被测量量---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基本转换电路----电量输出 传感器的分类:按被测量对象分类(部系统状态的部信息传感器{位置、速度、力、力矩、温度、导演变化}、外部环境状态的外部信息传感器{接触式[触觉、滑动觉、压觉]、非接触式[视觉、超声测距、激光测距);按工作机理分类(结构型{电容式、电感式}、物性型{霍尔式、压电式});按是否有能量转换分类(能量控制型[有源型]、能量转换型[无源型]);按输出信号的性质分类(开关型[二值型]{接触型[微动、行程、接触开关]、非接触式[光电、接近开关]}、模拟型{电阻型[电位器、电阻应变片],电压、电流型[热电偶、光电电池],电感、电容型[电感、电容式位置传感器]}、数字型{计数型[脉冲或方波信号+计数器]、代码型 [回转编码器、磁尺]})。 传感器的特性主要是指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当输入量为常量,或变化极慢时,称为静态特性;输出量对于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响应特性,这一关系称为动态特性,这一特性取决于传感器本身及输入信号的形式。可以分为接触式环节(以刚性接触形式传递信息)、模拟环节(多数是非刚性传递信息)、数字环节。动态测量输入信号的形式通常采用正弦周期(在频域)信号和阶跃信号(在时域)。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线性度(以一定的拟合直线作基准与校准曲线比较% 100max ??=Y L L δ)、迟滞、重复性、灵敏度(K0=△Y/△X=输出变化量/输入变化量 =k1k2···kn )和灵敏度误差(rs=△K0/K0×100%、稳定性、静态测量不确定性、其他性能参数:温度稳定性、抗干扰稳定性。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传递函数、频率特性(幅频特性、相频特性)、过渡函数。 0阶系统:静态灵敏度;一阶系统:静态灵敏度,时间常数;二阶系统:静态灵敏度,时间常数,阻尼比。 传感器的标定:通过各种试验建立传感器的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的关系,确定传感器在不同使用条件下的误差关系。国家标准测力机允许误差±0.001%,省、部一级计量站允许误差±0.01%,市、企业计量站允许误差±0.1%,三等标准测力机、传感器允许误差±(0.3~0.5)%,工程测试、试验装置、测试用力传感器允许误差±1%。分为静态标定和动态标定。 第二章 位 移 检 测 传 感 器 测量位移常用的传感器有电阻式、电容式、涡流式、压电式、感应同步器式、磁栅式、光电式。参量位移传感器是将被测物理量转化为电参数,即电阻、电容或电感等。发电型位移传感器是将被测物理量转换为电源性参量,如电动势、电荷等。属于能量转换型传感器,这类传感器有磁电型、压电型等。 电位计的电阻元件通常有线绕电阻、薄膜电阻、导塑料(即有机实心电位计)等。电位计结构简单,输出信号大,性能稳定,并容易实现任意函数关系。其缺点是要求输入能量大,电刷与电阻元件之间有干摩擦,容易磨损,产生噪声干扰。 线性电位计的空载特性:x K x l R R R x == ,KR----电位计的电阻灵敏度(Ω/m )。电

中学2020年新教育实验工作计划

中学2020年新教育实验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理念为指导,并将这一理念融入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中去。继续扎实推进新教育儿童课程,努力丰富学生的智力背景;将校本教研的核心落实在课堂,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凭借,提高老师们的实验水平。以精致的学校管理、高效的课堂教学、多样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生命灵动、健康地成长,最大限度地彰显学校的特色品牌。 二、工作目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整体推进新教育实验,开发卓越课程,打造“完美教室”,不断改进学校文化,让每个人都能幸福健康地成长,形成学校的文化特色。 1.以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以“班级故事”“读后感”征文的方式常态化开展儿童课程,润泽孩子的心灵。

3.实施有效教学框架备课、上课,抓主题研讨规范研课、观课、议课,营造教研的学术氛围,构筑理想课堂。 4.确立系统的“每月一事”德育主题。 5.做好新教育开放日活动。 三、具体目标: ①通过读书活动,激发师生尤其是全体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阅读量,培养阅读习惯和习作习惯,结合学校实际,走进海洋文化,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实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②构建高效课堂,以“有效的教,促进高效的学”的理念为指导,通过“学习、实践、交流、合作、反思、改进、提高”的实践策略,提高教师设计、实施、评价、反思教学的能力。努力探索常态教学条件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勇气,张扬学生的个性,奠定学生的自信,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教学方式和策略。 ③通过缔造完美教室,师生一起体验生命的活力,提高生命境界,逐步形成我校的书香特色,不断提升我校的办学品位。 三、具体工作: 1.教师读书活动 教师的学习应立足教师事业发展的原则,结合新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吉祥三宝”——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在全面学习、

春学期实验小学“新教育实验”工作计划方案正式版

Making a comprehensive plan from the target requirements and content, and carrying out activities to complete a certain item, are the guarantee of smooth implementation.春学期实验小学“新教育实验”工作计划方案正式 版

春学期实验小学“新教育实验”工作 计划方案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计划资料适用于对某个事项从目标要求、工作内容、方式方法及工作步骤等做出全面、具体而又明确安排的计划类文书,目的为完成某事项而进行的活动而制定,是能否顺利和成功实施的重要保障和依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初步设想: 1.晨诵、读写绘、有效课堂全面推进,其他项目自主实验。 2.坚持每周研课、每月总结、学期表彰的实验工作制度。 3.组织好新教育全国开放周、县语文学科基地开放活动。 4.做好每学期实验资料的收集归档与展示工作。 5.加强与实验先进学校的经验交流。 具体工作: 1.各实验项目制定学期实验工作计

划,并在全校教师会上交流,发至全校教师。 2.关于教育在线论坛实验记录帖的开设。 ⑴最初实验班继续开设班级实验专帖。提倡其他班级开设专帖。 ⑵各主持人开设实验项目总帖,由主持人负责管理。 ⑶各语文备课组开设晨诵专帖,由备课组长管理。 ⑷读写绘开设低段读写绘专帖,由史桂华老师负责管理。 3.认真组织4月份新教育全国开放周活动。 ⑴活动由新教育研究中心组织,学校

全力配合。 ⑵有关实验老师积极参加开放周展示活动,做到过程到场,反思到位,记录到帖。 ⑶全校老师尽力调课参加开放周培训活动,参与研讨。 4.关于“晨诵”实验项目。 ⑴继续实行“每周一诗”制度。 ⑵鼓励老师们根据自己的特长、班级的情况和学生的特点,灵活地开展晨诵活动。比如:晨诵课时可以在保底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内容的自由选择,等等。 ⑶根据以往上报学校的晨诵时间进行晨诵,方便交流与检查。 ⑷各备课组经商议后,组织有愿望的

(完整版)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试卷及答案

1.属于传感器动态特性指标的是(D ) A 重复性 B 线性度 C 灵敏度 D 固有频率 2 误差分类,下列不属于的是(B ) A 系统误差 B 绝对误差 C 随机误差D粗大误差 3、非线性度是表示校准(B )的程度。 A、接近真值 B、偏离拟合直线 C、正反行程不重合 D、重复性 4、传感器的组成成分中,直接感受被侧物理量的是(B ) A、转换元件 B、敏感元件 C、转换电路 D、放大电路 5、传感器的灵敏度高,表示该传感器(C) A 工作频率宽 B 线性范围宽 C 单位输入量引起的输出量大 D 允许输入量大 6 下列不属于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进行分类的传感器是(B) A 应变式传感器 B 化学型传感器 C 压电式传感器D热电式传感器 7 传感器主要完成两个方面的功能:检测和(D) A 测量B感知 C 信号调节 D 转换 8 回程误差表明的是在(C)期间输出输入特性曲线不重合的程度 A 多次测量 B 同次测量 C 正反行程 D 不同测量 9、仪表的精度等级是用仪表的(C)来表示的。 A 相对误差 B 绝对误差 C 引用误差 D粗大误差 二、判断 1.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被测量时,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或在改变条件时,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2 系统误差可消除,那么随机误差也可消除。(×) 3 对于具体的测量,精密度高的准确度不一定高,准确度高的精密度不一定高,所以精确度高的准确度不一定高(×) 4 平均值就是真值。(×) 5 在n次等精度测量中,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为单次测量的1/n。(×) 6.线性度就是非线性误差.(×) 7.传感器由被测量,敏感元件,转换元件,信号调理转换电路,输出电源组成.(√) 8.传感器的被测量一定就是非电量(×) 9.测量不确定度是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的综合。(√) 10传感器(或测试仪表)在第一次使用前和长时间使用后需要进行标定工作,是为了确定传感器静态特性指标和动态特性参数(√) 二、简答题:(50分) 1、什么是传感器动态特性和静态特性,简述在什么频域条件下只研究静态特性就能够满足通常的需要,而在什么频域条件下一般要研究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答: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是指当输入量随时间变化时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静态特性是指当输入量为常量或变化极慢时传感器输入—输出特性。在时域条件下只研究静态特性就能够满足通常的需要,而在频域条件下一般要研究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2、绘图并说明在使用传感器进行测量时,相对真值、测量值、测量误差、传感器输入、输出特性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框图如下: 测量值是通过直接或间接通过仪表测量出来的数值。 测量误差是指测量结果的测量值与被测量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值。 当测量误差很小时,可以忽略,此时测量值可称为相对真值。

济东中学新教育实验聆听窗外声音方案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济东中学新教育实验聆听窗外声音实施方案 为丰富校内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有素养、善思考、能创新的社会型、复合型人才,同时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扎实开展新教育实验工作,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教育实验”理论为指导,通过举办学习讲座、召开主题报告会、参加社区活动等形式,请进来指导、走出去交流,请进来帮带、走出去实践,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利用社区资源,结合媒体网络资源,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形成多元价值观,从而加强学校内外沟通,感受窗外的世界、引导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为新教育实验注入动力,为师生的生命发展,打造亮丽的精神底色,实现师生教育生活的幸福完整。 二、工作目标 1.扩大学生视野,开阔学生胸襟,提高学生的做人层次与端正求学态度,树立远大理想。 2.拓展教师的视野,开阔教师胸襟;改变和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让教师更自觉、主动、积极地学习,成为一个“有理想、有信念”的人。 3.丰富充实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提升学校文化品位,促进内涵发展。 三、具体内容 (一)教师方面 1.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首先,通过新教育论坛与各种学习交流,聆听同伴

声音,催生教育智慧。其次,通过外出考察学习,聆听校际声音,让他山之石攻玉。再次,通过专业引领,聆听“大师”声音,丰厚知识,提升理念。从而从“窗外”汲取力量,吸纳百家之长,形成自身特色。学校组织工作室负责人和实验教师进行校本培训(每学期5次以上);每位实验教师每学期写1份实验交流材料。 2.聆听来自网络的声音。搜集“大师”、名家的讲座视频、课堂实录,搜集新教育的有关理论、了解其它各实验区的推进状态和实验项目的进展情况。 3.聆听来自学生的声音。与学生同听报告、同写心得,与学生同交流;通过学生日记、与学生的书信、便签等走进孩子内心深处。 4.撰写教育随笔。根据书香校园建设方案,教师每学期同读1本教育理论书籍,教师可在书上添加批注,学校对书籍统一管理并每学期出1期读书心得集。每位实验教师根据实验任务每周要写1篇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或教育案例,交校新教育实验工作室保存,质量较好的由学校工作室挑选上传到新教育实验网站。 (二)学生方面 1.通过阅读聆听窗外声音。结合晨诵、午读、暮省、地方课程或书香校园建设读书活动指导学生阅读,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多读书,读好书”系列活动,给学生创设展示平台,保证读书效果。如开展故事大王会、朗诵会、赏诗会、背古诗擂台赛、阅读手抄报评比和读书摘记评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2.通过看影视作品聆听窗外声音。配合学期重点阅读书籍,观看相应影视作品,以班级为单位选择其中一部进行话剧表演;通过观看爱国影片、专题片等,进行影评、时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 3.通过举办主题报告会聆听窗外声音。 (1)通过各种渠道,请相关单位为学生做专题报告或讲座。如请公安局、派出所同志为师生作法律知识讲座,请医院的护士或者医生为师生作卫生常识讲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试题及答案(已做)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试题 一、填空:(20分) 1,测量系统的静态特性指标主要有线性度、迟滞、重复性、分辨力、稳定性、温度稳定性、各种抗干扰稳定性等。(2分) 2.霍尔元件灵敏度的物理意义是表示在单位磁感应强度相单位控制电流时的霍尔电势大小。 4.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是两种导体的接触电势和单一导体的温差电势组成的,其表达式为Eab (T ,To )=T B A T T B A 0d )(N N ln )T T (e k 0σ-σ?+-。在热电偶温度补偿中补偿导线法(即冷端延长线法)是在连接导线和热电偶之间,接入延长线,它的作用是将热电偶的参考端移至离热源较远并且环境温度较稳定的地方,以减小冷端温度变化的影响。 5.压磁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某些铁磁物质在外界机械力作用下,其内部产生机械压力,从而引起极化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正压电效应。相反,某些铁磁物质在外界磁场的作用下会产生机械变形,这种现象称为负压电效应。(2分) 6. 变气隙式自感传感器,当街铁移动靠近铁芯时,铁芯上的线圈电感量(①增加②减小③不变)(2分) 7. 仪表的精度等级是用仪表的(① 相对误差 ② 绝对误差 ③ 引用误差)来表示的(2分) 8. 电容传感器的输入被测量与输出被测量间的关系,除(① 变面积型 ② 变极距型 ③ 变介电常数型)外是线性的。(2分) 1、变面积式自感传感器,当衔铁移动使磁路中空气缝隙的面积 增大时,铁心上线圈的电感量(①增大,②减小,③不变)。 2、在平行极板电容传感器的输入被测量与输出电容值之间的关 系中,(①变面积型,②变极距型,③变介电常数型)是线性的关系。 3、在变压器式传感器中,原方和副方互感M 的大小与原方线圈 的匝数成(①正比,②反比,③不成比例),与副方线圈的匝数成(①正比,②反比,③不成比例),与回路中磁阻成(①正比,②反比,③不成比例)。 4、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传感器通常由直接响应于被测量的敏感元件

小学新教育实验实施计划方案

户部乡中心小学新教育实验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理念为指导,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新教育实验的校本研究,重点以“创建书香校园”为途径,着力推动新教育实验在我校深入开展,扎实推进新教育学生阶梯阅读课程,努力丰富学生的智力想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使整个校园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 二、实验领导小组 组长:于兆春 副组长:梁运峰 成员:永臣林光锡亮王爱杰涌福 三、实验容及措施 (一)创设环境,让校园弥漫书香。 1、布置教室、校园等环境,设计班级、学校读书标语,通过宣传板报、走廊等贴名人格言、读书明星、好书推荐等,让校园、教室散发出书香气息。 2、加强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建设,定期添置图书,鼓励广大师生每周保证有一定的时间“泡”在图书室中,使之成为师生借书、读书的开放的港湾。

3、开展“人人捐出一本书”活动,开展班际合作交流,构造跨班的、合作的图书馆。 4、开发校本课程,诵读经典。 5、利用新教育儿童阶梯图书,开展“晨诵午读暮省”,构筑和谐的师生阅读生态圈。 6、通过舆论宣传,形成师生读书状况的良好氛围,利用学校、广播室、开设《书香校园》专栏。 (二)保证学生在校阅读时间 1、每天早晨7点40分至8点为晨诵时间,教师指导诵读。 2、每天中午12点半至1点,学校红领巾广播室播放经典。 3、每天中午1点40分至两点为午读时间,学生自由阅读。 4、利用每天晨会的部分时间,以班级为单位,学生展示诵读。 5、利用每节课前预备铃时间,开展课前一首诗活动。 6、每周二、三、五,开展每周一诗背诵活动。 7、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教师指导学生阅读。 (三)家校联手,让读书成为学生生活的必须。 1、利用家长会宣传读书的重要性,对学生人生的影响,端正家长的读书观,赢得家长的支持。 2、给家长写公开信,倡导家校携手,引导学生与经典为伍。 3、推荐新书,建议家长和学生一起来做藏书家,扩大阅读容。

新教育实验行动方案

小学新教育实验行动方案(试行)新教育实验是探索本真教育,思考终极意义,引领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追求的教育活动。开展新教育实验,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平台。为进一步提升办学层次,全力打造教育强区,根据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省市《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施意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如下新教育实验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学生、教师和学校“全面和谐的发展”为根本,坚持“传承与创新、改革与发展”的工作原则,采取“稳步推进、分类实施、全面介入、重点突破”的基本策略,确立“燃烧热情,积极参与;点亮信念,创新创优;奋展勇气,提升质量;温暖心灵,塑创特色”的基本思想,强化“研究兴校、质量立校、品牌强校”的工作要求,积极追寻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提档升级,进位争先。 二、目标任务 积极推进“新生命教育、新公民教育、新父母教育”三项整合性教育项目,组织实施“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实现“学生生存状态、教师行走方式、学校发展模式、教育科研范式”四大改变,逐渐形成“晨诵、午读、暮省”的学生生活方式和“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

的教师发展模式,推动学生生命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学习型组织的构建,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让每个受教育者获得成功的智力、整合的智慧、高尚的德性和丰富的情感。 三、实验板块 (一)营造书香校园 1.书香氛围。学校要进一步打造文化走廊,构筑文化载体,丰富文化视点。在文化环境的建设上,美化景观布点,张贴名人格言,制作读书标语,设置校级图书角和班级“快乐书吧”等等。通过“橱窗文化”“标牌文化”“命名文化”以及“墙壁文化”,让读书成为一种享受,一种校园文化,一种生活状态。 2.读书条件。继续加大投入,切实增加图书的藏量。加强设施建设,有足够的书架、书柜、阅览桌椅以及报刊架。提高图书利用率,设立读书角,阅览室以全开架借阅为主。加强校园网建设,设置相关链接,增设“书香校园”栏目,依托“师生博客”和“教师论坛”,开展新书好书推介、时文美文共读、思想观点交流等活动。 3.读书组织。以学科组为单位,建立教师读书会,培植教师自觉读书。以班级、年级为单位,建立学生读书会,培养学生读书习惯。建立文学社、小记者、广播站、兴趣小组等社团和组织,培育学校读书氛围。组织读书沙龙,促进大阅读和大讨论。 4.阅读机制。根据自身实际,明确频率、数量、节点方面的硬性要求。按照“周月季年”的“四段阅读计划”,诵读古诗,赏析美文,阅读名著佳作。按照“写讲演节”的“四项活动计划”,撰写读书体会,做好读书演讲,组织情景剧表演,举办校园读书节。按照“师生家友”的“四项共读计划”,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试卷及答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试卷及答案 ((((试卷一试卷一试卷一试卷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4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 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和未选均无分。1.下列被测物理量适合于使用红外传感器进行测量的是() A.压力B.力矩C.温度D.厚度 2.属于传感器动态特性指标的是() A.重复性B.线性度C.灵敏度D.固有频率 3.按照工作原理分类,固体图象式传感器属于() A.光电式传感器B.电容式传感器 C.压电式传感器D.磁电式传感器 4.测量范围大的电容式位移传感器的类型为() A.变极板面积型B.变极距型 C.变介质型D.容栅型 5.利用相邻双臂桥检测的应变式传感器,为使其灵敏度高、非线性误差小()A.两个桥臂都应当用大电阻值工作应变片 B.两个桥臂都应当用两个工作应变片串联 C.两个桥臂应当分别用应变量变化相反的工作应变片 D.两个桥臂应当分别用应变量变化相同的工作应变片 6.影响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低频响应能力的是() A.电缆的安装与固定方式B.电缆的长度 C.前置放大器的输出阻抗D.前置放大器的输入阻抗 7.固体半导体摄像元件CCD 是一种() A.PN结光电二极管电路B.PNP 型晶体管集成电路 C.MOS型晶体管开关集成电路D.NPN型晶体管集成电路 8.将电阻R 和电容C 串联后再并联到继电器或电源开关两端所构成的RC吸收电路,其作用是 () A.抑制共模噪声B.抑制差模噪声 C.克服串扰D.消除电火花干扰 9.在采用限定最大偏差法进行数字滤波时,若限定偏差△Y≤0.01,本次采样值为0.315,上次 采样值为0.301,则本次采样值Yn应选为() A.0.301 B.0.303 C.0.308 D.0.315 10.若模/数转换器输出二进制数的位数为10,最大输入信号为2.5V,则该转换器能分辨出的最 小输入电压信号为() A.1.22mV B.2.44mV C.3.66mV D.4.88mV 11.周期信号的自相关函数必为() A.周期偶函数B.非周期偶函数 C.周期奇函数D.非周期奇函数 12.已知函数x(t)的傅里叶变换为X(f),则函数y(t)=2x(3t)的傅里叶变换为()

新教育实验工作计划实验方案

新教育实验工作计划实验方案 一、实验指导思想: 以新教育核心理念“为了一切人,为了人的一切”为指导,将这一理念融入实验的各项行动中去。以“只要行动,就有收获”为理想目标。继续扎实推进“构筑理想课堂”的行动研究,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重点进行新教育儿童课程开发的实验,探索“毛虫与蝴蝶——儿童阶梯性阅读”课题研究,进一步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强化“师生共写随笔”,加大参与新教育实验的强度、力度和深度,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凭借,提高老师们的实验水平。尝试进行“培养卓越口才,建立数码社区”的行动研究。以精细的学校管理、高效的课堂教学、多样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生命灵动。使整个校园成为书香气息芬芳馥郁、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 二、实验板块: (一)理想课堂实践研究 自2013年4月开展新教育实验以来,姚李中心学校一直把“框架备课下的理想课堂”探索作为实验重点,从6月21日姚李中心学校在县首届实验现场会上8节课的展示,可以看出“构筑理想课堂”的行动研究已取得阶段成果,从本学期起开始,“构筑理想课堂”工作室要组织骨干教师进一步充实研究团队,利用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实施“全员参与,全课程覆盖”的新教育实验活动机制,努力探索构建理想课堂的理论与实践,不懈追求理想课堂的“三层六度”研究。“六度”研究: 1、参与度。通过“导学单”有效利用,强化学生课前预习研究,实现学生课堂全面参与、全程参与、有效参与。 2、亲和度。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课堂上教师以一颗理解尊重的心,以一腔宽容宽厚的爱使课堂在人与人的互动中完成。 3、自由度。课堂上要充满着自由轻松的氛围,打造生活化的课堂,凸显人的价值,展现人的生命价值。 4、整合度。课堂上要做到真正的整合知识的智慧,课前教师要深度研读教材,解读教材,发现教材的精髓、精华。对现有的共享资源“导学案”、“导学单”要进行认真研究,选择适合自己学生学习、发展的教学内容,设计适合自己学生需要的学习形式和方式。 5、练习度。课堂上要真正地让孩子练习和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互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 6、延展度。课堂要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与深度延展,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