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政府融资平台调研

无锡市政府融资平台调研
无锡市政府融资平台调研

参阅文件

第35期

中国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二○○九年十二月七日

关于政府投融资平台信贷支持情况的调研与思考

无锡分行吴永东

今年以来,在国家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的带动下,各地掀起了一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热潮。与此同时,商业银行信贷投放也屡创“天量”,而其中大部分投向了政府投融资平台。以无锡为例,至10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5331亿元,增幅44.50%,无论是绝对增量还是增幅均创历年新高,且新增贷款中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已成为信贷投放的主要对象。针对这一情况,为确保新增贷款质量,有效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我们就此进行

-1-

了相关调研。

一、无锡地区经济发展状况

无锡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中心城市之一,区位优势显著,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随着近几年的高速发展,经济基础日益雄厚,财政实力不断增强。2005-2008年度地区生产总值从2805亿元提高到4420亿元,年平均增幅16.38%;财政收入从421.8亿元提高到909.16亿元,年平均增幅29.3%;一般预算收入从181.7亿元提高到365.43亿元,年平均增幅26.41%。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总额、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均高于全省和苏南平均水平,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列苏南五市第一,已进入全国综合竞争力十强城市行列。

二、无锡政府投融资平台基本情况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2009年6月末无锡全市各金融机构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1072.86亿元(不包括国家开发银行等外地金融机构对无锡地区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贷款),比年初增长542.8亿元,增幅102.4%,占全市各金融机构上半年贷款增量的43.35%,其中:项目贷款719.39亿元,流动资金贷款232.02亿元,银团贷款122.54亿元。

1.按投融资平台的级别分类:市级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余额564.29亿元,比年初增加294.9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34.38亿元;县区级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余额508.58亿元,比年初增加247.8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97.46亿元。

2.按贷款投向分类:城市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类贷款余额

-2-

657.28亿元,比年初增加332.8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87.18亿元;土地储备类贷款余额151.31亿元,比年初增加69.2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82.73亿元;开发区类贷款余额133.37亿元,比年初增加54.0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1.71亿元;其他类贷款余额130.9亿元,比年初增加86.6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00.22亿元。

3.按贷款期限分类:1年(含1年)以下贷款余额196.18亿元,比年初增加75.2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06.72亿元;1-3年(含3年)贷款余额235.15亿元,比年初增加110.7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28.25亿元;3-5年(含5年)贷款余额287.27亿元,比年初增加185.0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91.90亿元;5年以上贷款余额354.26亿元,比年初增加171.8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04.97亿元。

4.按贷款质量分类:政府投融资平台正常类贷款余额1053.85亿元,比年初增加542.51亿元,同比增加623.06亿元,占比98.23%;关注类贷款余额19.01亿元,比年初增加8.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8.78亿元,占比1.77%;次级类贷款余额比年初减少7.9亿元,无不良贷款余额。

三、无锡分行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的基本情况

至今年10月末,我行有贷款余额的各类政府投融资平台共计45家,审批金额148.42亿元,已实施金额136.33亿元(其中2009年实施金额65.98亿元),已累计收回金额15.08亿元,贷款余额124.74亿元,比年初增加51.45亿元,占当年贷款增量的

-3-

32.74%,其中项目贷款余额112.89亿元、流动资金贷款11.85亿元。

(一)从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的增长节奏分析:2007年末该类贷款余额71.36亿元,其中项目贷款65.45亿元,流动资金贷款5.91亿元;2008年6月末该类贷款余额70.63亿元,其中项目贷款60.92亿元,流动资金贷款9.71亿元;2008年末该类贷款余额73.29亿元,其中项目贷款64.58亿元,流动资金贷款8.71亿元;2008年年内贷款增量仅为1.93亿元。今年以来,我行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增长较快,10月末该类贷款增量达到51.45亿元,增幅为70.2%,该类贷款占贷款总余额的17.91%,比年初提高4.32个百分点。同时,该类贷款中项目贷款占比达93.67%。

(二)按投融资平台的级别分析:10月末,市级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余额42.27亿元,比年初和去年同期6月末均增加13.9亿元;县区级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余额82.47亿元,比年初增加37.15亿元,比去年6月末增加40.21亿元;镇级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余额0.4亿元,比年初和去年6月末均增加0.4亿元。

(三)按担保方式分析:8月末,抵押担保贷款余额78.06亿元,占比64.38%;质押担保贷款余额9.41亿元,占比7.76%;保证担保贷款余额33.78亿元,占比27.86%。

从我行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担保的实际效力分析,抵押担保的抵押物绝大部分为土地使用权以及部分房产,较易变现处臵,担保能力较强,该类担保占比较高的区域为崇安区(100%抵押担保)、南长区(100%抵押担保)和锡山区(抵押方式贷款占比

-4-

96.47%);质押担保方式贷款主要集中在无锡建设发展投资公司3.16亿贷款和无锡市新区经济发展集团总公司6.25亿贷款,以借款人拥有的土地受益权、对政府的应收账款及政府对京沪高速铁路有限公司股权的质押,保障程度相对较高;保证担保方式占比较高的区域为滨湖区(53.33%)、新区(44.35%)、江阴市(31.35%)和无锡市本级(30.3%)。

(四)从贷款的期限分布分析:我行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基本以中长期贷款为主。今年10月末,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余额124.74亿元,其中1年内到期贷款余额1.36亿元,占比1.13%;1-3年到期的贷款余额57.27亿元,占比47.49%;3-5年到期的贷款余额37.79亿元,占比31.34%;5年以上到期的贷款24.17亿元,占比20.04%。

(五)从贷款质量分析:10月末,政府投融资平台正常类贷款余额114.84亿元,比年初增加51.45亿元,占比92.06%;关注类贷款余额9.9亿元,比年初增加7.9亿元,占比7.94%;次级类贷款余额比年初减少7.9亿元,无不良贷款余额。

(六)从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的后续需求分析:我行年内到期贷款1.29亿元,明年到期贷款35.58亿元,而10月末已批尚未投放的贷款为26.02亿,目前各支行正在接触及上报过程中的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项目近40个,贷款需求量约为115亿元。

四、当前政府类贷款面临的风险分析

总体上看,无锡分行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贷款总量适度、比例相对合理、担保结构相对优化、信贷运作比较规范、资产质量总

-5-

体较好。

(一)信贷主体选择相对较好。尽可能选择有经营性现金流或政府明确具体还款来源的企业,同时也将承贷主体的现有融资规模作为介入条件。目前我行有11家经营性投资项目主体,贷款余额40.03亿元、占比33%。同时在区域的选择上也主要介入市本级、江阴、宜兴及新区,10月末上述四个区域贷款余额89.47亿元,占71.73%。

(二)信贷投放总量基本适度。我行政府平台贷款的总量124.74亿元,占全市全部政府类贷款余额的8.22%。2009年我行政府类贷款增幅为70.2%,低于全市政府类贷款的平均增幅(79.76%)。我行对政府贷款保持较好的理性控制或风险意识,贷款介入加强贷前尽职调查评估及审查,不盲目迎合地方政府平台的融资需求。

(三)信贷担保方式相对优化。我行政府贷款担保风险较低,政府类贷款抵质率为72.14%,全市平均为48.56%。我行对政府平台信贷运作时都尽可能要求政府提供具有良好变现潜力的资产,对担保单位也尽可能按省行的担保管理细则要求进行调查及筛选,尽可能增加第二还款来源以降低信贷风险。

(四)信贷风险管理有待加强。从今年以来对政府类的检查情况看,发现在信贷管理中仍存在部分行在用信方案和限制性条款未严格落实而发放贷款、管理要求未落实,资金落实不力等问题,这将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下阶段,我行对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拟实行适度增加、总量

-6-

控制、优选区域、平台优选、精选项目的策略。

但与此同时,从宏观看,政府类贷款的一些风险隐患也有所显现。

(一)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急剧增加,贷款集中度风险显现。由于国家宏观政策的导向,地方政府实施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导致了地方政府对贷款的旺盛需求;同时,在货币政策相对宽松,流动性相对充足,而实体经济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放款意愿增强。金融机构之间无序竞争、降低准入门槛、同一平台或项目多头授信和多头放款的现象时有出现。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政府投融资平台平均贷款达到15亿元,其中单一的融资平台最高融资额度已超过200亿元。

(二)地方投融资平台财务不透明,还贷能力监测和贷后管理难度增大。当前财政预算体系采用省直管县的模式,地级市对辖内县(市)的财力和负债情况并没有直接的管理权,一级财政对应一级负债。理论上,县(市)只要有财力,就能负债,地市一级政府也很难掌握县(市)融资或负债总量。近期地方政府融资额度高企,财务信息不透明,造成政府还贷能力评估比较困难,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借国家政策之机加大投资,负债率大幅提升,未来偿债风险加大。而政府融资平台的还贷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收支状况,且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以及经济复苏的状况存在较大不确定因素,政府未来几年的财政收入增长也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

(三)过多依赖政府信用,有效抵质押不足。从有关部门对

-7-

今年6月末无锡地区金融机构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中项目贷款还款来源的调查来看,只有10%-20%的贷款是依靠项目自身收入或是土地出让、租金收入等来偿还,70%以上是依靠政府财政性资金作为还款来源。虽然多数贷款落实了担保抵押措施,但是其担保多为融资平台间的相互担保或连环担保;抵押的土地大多数是划拨用地,有些还是毛地。抵押物价值实现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而收费权质押多为政府收益性项目的收费,项目收益直接归地方财政收入,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并设有归集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费收入不能直接进入银行的质押账户,因此担保、质押的有效性难以保证。政府承诺用于还款的财政资金,银行同样难以对其形成有效的约束和监管,担保往往落不到实处,银行贷款过多依赖的仍为地方政府的信用。

(四)部分承贷主体与资金使用主体不一致,贷款挪用风险较大。地方政府成立的投融资平台,投融资主体有事业单位、企业法人、临时机构,还有常设部门等。由于依托政府,大多属于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在市场化投融资中“借、用、管、还”的责任主体不清晰,借的人不用,用的人不还,管理存在多头现象,一旦发生风险,银行债权难以落实。同时,由于政府融资平台关联复杂且多头授信、超额授信情况普遍,导致单家银行很难掌握其整体资金运作信息,加之有些银行在项目贷款的发放和支付中不能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操作,银行贷款被挪用易发生且较难发现,因此一些政府投融资平台以贷款调剂使用的方式,将融资项目进行合规包装,向银行反复融资,扩大资金来源。

-8-

五、加强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风险防范的建议

(一)合理确定政府投融资平台的信贷政策导向。目前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贷款风险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融资业务的门槛在不断提高。建议上级行对后续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确定信贷政策导向。一是不宜采取“一刀切”方式停止其融资业务。二对各区域总量控制是必须的,按该地区的可支配财力来掌握贷款总量。三是确定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例,并允许政府投融资贷款每年有一个适度的增长,建议最高比例一般控制在20%左右。同时对经济发达、融资规模与经济实力相当的地区按25%进行掌握。四是加强行业和项目细分,进一步缩小客户范围,强调项目本身的自偿能力,对于经营性项目、地方政府重点项目和自有资产抵质押的项目要优先给予信贷支持。控制县级平台的一般城建公用项目。五是实行分类指导、区分对待的原则。对经济基础较好、履约能力较强、信誉好、银政合作关系优的区域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六是适度加大乡镇融资平台的信贷支持力度,对发达地区的骨干乡镇或中心乡镇,适度介入一些现金流预期较好、抵押或保证落实的市政项目,以增强我行区域市场竞争力及经营活力

(二)切实加强对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的管理。一是严格执行信贷“三查”制度,在贷前调查中,对政府负债能力和项目可行性进行充分评估论证,摸清摸细真实情况,防止政府过度负债风险和超授信风险;在贷款审查时,严格审查建设项目的合法性、合规性、可行性和还款来源的可靠性,防止自有资金不足项目、

-9-

重复包装项目、批件不完备项目和还款来源无保障项目;在贷后检查中,密切关注项目进度和资金运用状况,分期发放贷款,及时监控,一旦发现风险失控因素,及时核实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化解风险,并做好风险预警工作。二是针对当前金融机构贷款向政府投融资平台集中的情况,建立重点项目、借款人的通报、监测制度和风险提示制度,根据各区域经济水平设定相应的合理债务安全线和风险指标范围,对政府投融资贷款风险较大的地区和项目进行重点监控。三是切实加强信贷资金使用监管,严格执行大额资金使用审批制,并做好后续跟踪工作,确保专款专用。

(三)加强银行同业间的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信息沟通与业务合作。充分利用银行监管部门的客户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和人民银行的信贷征询系统,了解和掌握融资平台的贷款情况。对多家金融机构参与同一项目且资金较大的,可采用银团贷款方式对其融资,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信息共享,防止对项目的重复超额贷款和对单个平台的超额用信。同时,可按照授信额度、实际风险敞口大小,由风险敞口最大的金融机构牵头,主抓对该平台公司贷款资金用途和资金流向的跟踪检查,并把相关信息及时通报相关金融机构,抄送监管部门,由监管部门通过适当形式在同业间共享信息。

(四)加强政府对投融资平台负债的管理,提高地方政府债务透明度。一是参照城投债发行流程,加强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评级管理。评级机构对于地方政府的财政分析要整体了解其预算

-10-

内外资金;对于当地的各类财政支出与收益的估算,要力图准确,为评级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二是建议各级地方人大进行相应的立法,对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债务规模、范围、原则等作出规定,并将其纳入政府预算核算,对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效益要纳入官员政绩考核,进行后评价。三是呼吁有条件或地方投融资平台负债较高地区的政府部门尽快牵头建立一套包括偿债率、债务负担率等内容的地主政府债务融资预警系统,并根据地方经济水平设定相应的合理债务安全线和风险指标范围。四是建议政府部门理顺融资平台的职责,对有经营收益,参与或部分参与市场运作的企业,督促其尽快按照公司治理的要求,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切实解决责任主体不清晰问题。

本期印发:总行、各市分行、省分行营业部

-11-

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转型发展

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转型发展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转型发展 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夏秀兰 ? 【摘要】投融资平台公司自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实施迅速崛起后,承载了巨大的融资压力,其隐藏的债务风险、带来的社会矛盾以及肩负的历史使命迫使其转型升级,本文从政府层面和平台公司自身建设层面提出了转型发展建议。 一、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产生和崛起 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地方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越来越大,加之城市建设对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的正面激励,更是提升了地方政府搞建设的热情。然而,市政建设投资却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一是分税制改革以来,财权层层上收,地方财政的财力增长远跟不上其所承担事务的资金需求量的增长;二是《预防法》又明确规定地方各级预算除特殊情况外不列赤字。地方政府急需资金与政府财政明显吃紧矛盾突出,于是,地方政府采取“表外负债”的方式进行隐性融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应运而生。 2002年以来,以重庆、上海为代表产生了一批融资平台公司,他们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发挥了良好作用,解决了一些重大项目的融资难题。在这种背景下,融资平台公司

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2008年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实施后达到高峰,尤其是2009年,呈爆发性增长,据初步统计,金融危机爆发及积极财政政策方向拟定后成立了近5000个平台公司。 从平台公司产生的效果看,确实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平台公司不仅撬动了银行贷款,同时还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较有成效地解决了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资金瓶颈问题。特别是在2009年应对金融危机的进程中,面对外需下滑、消费需求短期乏力的局面,平台公司带动的基础设施投资为扩大内需提供了强大动力,为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转型的必然性 尽管平台公司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其承载的压力、带来的风险、引起的社会矛盾早已引起广泛关注,问题不容小觑。一是融资能力下降。市容改善、城市发展外加政绩考核等因素使各级地方政府要不停地进行城市投资,平台公司是实施的主要载体之一,承担的融资压力愈来愈大,而这些项目大部分为公益性项目,短期内却无明显的经济效益,投入产出严重失衡;大多数平台公司经过几年的折腾,负债率偏高,财务状况不理想,继续融资的能力明显下降。二是过度依赖土地。土地出让收入被称为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弥补了许多城

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转型发展

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转型发展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夏秀兰 【摘要】投融资平台公司自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实施迅速崛起后,承载了巨大的融资压力,其隐藏的债务风险、带来的社会矛盾以及肩负的历史使命迫使其转型升级,本文从政府层面和平台公司自身建设层面提出了转型发展建议。 一、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产生和崛起 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地方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越来越大,加之城市建设对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的正面激励,更是提升了地方政府搞建设的热情。然而,市政建设投资却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一是分税制改革以来,财权层层上收,地方财政的财力增长远跟不上其所承担事务的资金需求量的增长;二是《预防法》又明确规定地方各级预算除特殊情况外不列赤字。地方政府急需资金与政府财政明显吃紧矛盾突出,于是,地方政府采取“表外负债”的方式进行隐性融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应运而生。 2002年以来,以重庆、上海为代表产生了一批融资平台公司,他们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发挥了良好作用,解决了一些重大项目的融资难题。在这种背景下,融资平台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2008年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实施后达到高峰,尤其是2009年,呈爆发性增长,据初步统计,金融危机爆发及积极财政政策方向拟定后成立了近5000个平台公司。

从平台公司产生的效果看,确实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平台公司不仅撬动了银行贷款,同时还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较有成效地解决了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资金瓶颈问题。特别是在2009年应对金融危机的进程中,面对外需下滑、消费需求短期乏力的局面,平台公司带动的基础设施投资为扩大内需提供了强大动力,为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转型的必然性 尽管平台公司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其承载的压力、带来的风险、引起的社会矛盾早已引起广泛关注,问题不容小觑。一是融资能力下降。市容改善、城市发展外加政绩考核等因素使各级地方政府要不停地进行城市投资,平台公司是实施的主要载体之一,承担的融资压力愈来愈大,而这些项目大部分为公益性项目,短期内却无明显的经济效益,投入产出严重失衡;大多数平台公司经过几年的折腾,负债率偏高,财务状况不理想,继续融资的能力明显下降。二是过度依赖土地。土地出让收入被称为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弥补了许多城市建设资金的缺口。但土地储备属于资金密集型业务,收购资金主要依赖银行,土地出让受制于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性,此外,有些收购的土地还需要完成整治,增加储备风险和成本。在房地产市场起伏不定的情况下,以土地出让金作为还贷资金主要来源的“时间换空间”模式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风险显而易见。三是引发社会问题。土地是平台公司最重要的资产之一,这些土地往往是城市周边居民用地或老企业土地,涉及拆迁安置、旧城改造、老企业搬迁等问题,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处理不好,可能导致群众上访等

关于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几点建议

关于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几点建议 200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拓宽中央政府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融资渠道”。为此,一些地方政府借鉴外地成功的经验,对原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改革,开始建设新模式的投融资平台,在运作过程中拓展了巨大融资空间。 一、新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运作 (一)新平台建设的出发点。地方政府搭建新型融资平台,其目的就是要抢抓此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发挥国有资本对市场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激活政府资源的资本属性,盘活存量国有资产,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筹资渠道多样化、投资决策科学化、投资管理规范化、经营运作市场化,建立制度完善、运作规范的投融资体系和融资、投资、建设、管理、偿债一体化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投融资由部门各自负责向政府集中主导转变、由行政决策向市场选择转变、由政府举债向资本运作转变、由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由无偿投入向有偿回报转变。 (二)新平台的主要职能。一是统一化的政府融资平台。新型投融资平台通过整合政府优质资源,利用市场化手段,通过多种渠道为政府募集资金,以落实重大项目的配套资金、补充基础

设施建设资金,实现政府的投资引导意图。二是市场化的国资管理平台。新型投融资平台作为国有公司及国有资产的管理平台,利用市场化手段对下属公司以及划入的经营性资产进行整合调整,推动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实现国有资本有序进退,推进优质资产向优势企业集中、向价值链的高端集中、向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延伸,实现国有资产布局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三是政策性的产业投资平台。新型投融资平台作为政府的产业投资平台,代表政府出资,根据地方产业政策进行产业投资,一方面可以开拓投资资金来源,顺利实现政策意图;另一方面采用市场化方式进行运作管理,有利于提高投资效率。四是先导性的创业引导平台。新型投融资平台作为政府先导性的创业引导平台,将发挥政府资金的种子资本作用,以国有资本先期投入引导战略投资者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更好地利用股权、基金等市场化手段与其他机构进行资金合作,通过资本经营服务、培育和辅导创业企业成长,发展一批与区域核心产业关联度高、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好、技术含量高的新项目、新企业。 二、新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效应评估 新型投融资平台作为地方政府强化宏观调控能力,合理配置资源,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平台,对充分发挥地方政府投融资所具有的政策性效应和诱导效应,促进经济增长及经济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由于这些平台公司自成立时

国有平台公司转型发展的方向、路径和风险

国有平台公司转型发展的方向、路径和风险 一、转型发展的动因 (一) 政策变动倒逼平台转型 随着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快速发展,政府部门日益认识到加强监管的重要性。为此从2010年开始,国务院、银监会、财政部等相继出台多个重要文件,以此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运作管理。 2014年国办发43号文发布及新预算法的实施,宣告以地方政府信用支持、以政府投融资平台作为主要城建融资渠道的传统城建投融资体制的终结。43号中明确提出建立规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赋予地方政府适度举债权限,剥离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政府融资职能。各地政府城建投融资平台的融资和生存压力明显加大,转型发展迫在眉睫。平台公司转型,即是政策不利变动的改革倒逼,也是在国有资产改革背景下平台朝着市场化、可持续发展的自我救赎。 (二) 城市发展需要平台转型 国发43号文件出台至今,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本身以及相关金融机构等对平台公司的发展前途和命运的关注热度不减。就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政策的滞后效应,以及现实中诸如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下降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政府投融资平台在短期完全剥离政府融资职能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平台公司在很长一段时间将仍然是一个区域推进城市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重要载体。无论转型前后,还是转型过程中,也不论不同阶段采取何种投融资模式,平台公司的投融资职能都始终存在且为当地政府的城建和经济发展服务。因此,各级地方政府

都应该对平台公司的发展和转型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大力的支持。 目前来看,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政府性融资职能逐渐剥离,平台公司本身的传统融资难以得以延续发展。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提升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城市发展阶段已经由重建设向重运营转变,城市运营、城市管理是未来平台公司发展的重大机遇和挑战,政府投融资平台传统职能中的城市运营和国资管理的职能会不断加强,平台公司的转型发展过程亦要往这个方向倾斜。 (三)公司生存发展需要平台转型 过去一度的重建设轻运营、重融资轻管理的运作模式导致政府投融资平台缺乏自身现金流创造机制。政策倒逼以及政策倒逼下的政府政策和资源支持的减少,要求政府投融资平台必须进行部体制机制的变革和市场化转型。现金流是企业的生命线,尤其是对亟需实现市场化转型的平台公司而言。打造现金流,寻找赢利点,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战,平台公司转型势在必行。 二、转型发展方向 定位:城市综合运营解决方案提供商 职能:结合当地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需要,城投作为地方政府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事业投资建设最重要的主体,其首要任务是推动城市建设发展。在继续做好政府投融资、建设等公益性及准公益性职能的同时,结合地区资源禀赋,拓展经营城市职能,打造现金流业务板块。同时提升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实现由过去的“融资导向”向“经营导向”的转变,由传统的“资产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的通 知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租赁融资外汇 【发文字号】川府办发电[2010]88号 【发布部门】四川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0.12.16 【实施日期】2010.12.1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的通知 (川府办发电[2010]88号2010年12月16日)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10〕19号)和《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相关事项的通知》(财预〔2010〕412号)精神,省政府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川府发电〔2010〕61号),各地按要求进行了认真清理和核实,全省清理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联席会议进行了审核。为切实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结合清理核实中发现的问题,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妥善处理原有融资项目 (一)分类处置在建项目。对原计划由融资平台公司承担融资的在建项目,应根据不同情况妥善安排后续资金,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偿还的公益性项目,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不得再继续通过融资平台公司融资,应通过财政预算、地方政府债券等渠道,或采取项目股权转让、经营权转让等市场化方式引导社会资金解决后续建设资金问题。主要依靠自身收益偿还的公益性项目和非公益性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环境保护政策、信贷审慎管理规定及宏观调控政策等要求的,要将其纳入第四类融资平台公司,继续按照协议提供贷款,推进项目建设;不符合上述要求的要限期清理整改,审批(核准、备案)手续不完备的应尽快补充完善相关手续,地方越权审批的须重新报有权审批部门审批。整改后达到要求的应继续按协议提供贷款,仍然达不到要求的要停止项目建设并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对从融资平台公司中剥离出来的项目和按照规范要求撤并或重组的融资平台公司的项目,应重新明确项目偿债来源和管理责任,制订妥善的处置方案。 (二)认真研究过渡办法。在清理规范融资平台公司过程中以及后续融资渠道建立前,对列入各级政府投资计划的在建项目,各级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和贷款银行应协商制定妥善过渡办法。后续融资暂有困难的在建项目可协商办理融资贷款,避免资金链断裂。对公路建设、土地储备等法律和国务院规定可以融资的项目以及灾后恢复重建、城市轨道交通和其他经国务院核准审批的重大项目,可继续执行既定融资计划。 (三)明确债务偿还责任。对融资平台公司存量债务,相关责任主体要按照协议

中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评级省级级、县级排名一览表

中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展省级、市级、县级排名一览表11派精英社群2018-12-30 表1:中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省级排名一览表 排名公司名称得分 评 级 所属省(直辖市/自治区) 1 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40.45 AA A 北京 2 甘肃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 团有限公司39.74 AA A 甘肃省 3 安徽省投资集团控股有限公 司39.36 AA A 安徽省 4 浙江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 司38.6 AA A 浙江省 5 上海城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38.59 AA A 上海 6 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 司38.53 AA A 云南省 7 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38.42 AA A 天津 8 云南省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 限公司37.92 AA A 云南省 9 青海交通投资有限公司37.91 AA + 青海省 1 0 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股份有 限公司 37.86 AA + 浙江省 1山东省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37.79 AA山东省

1 2 上海城投(集团)有限公司37.77 AA A 上海 1 3 湖南省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总 公司 37.29 AA A 湖南省 1 4 河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 公司 37.18 AA A 河北省 1 5 甘肃省电力投资集团有限责 任公司 37.01 AA + 甘肃省 1 6 上海世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36.97 AA A 上海 1 7 广东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36.73 AA A 广东省 1 8 四川川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36.72 AA A 四川省 1 9 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 限公司 36.68 AA + 广西壮族自治区 2 0 湖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36.64 AA + 湖南省 2 1 山东省鲁信投资控股集团有 限公司 36.58 AA A 山东省 2 2 甘肃省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 限公司 36.57 AA A 甘肃省 2 3 绿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36.4 AA + 上海 2 4 北京京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36.35 AA A 北京 2江苏宁沪高速公路股份有限36.22 AA江苏省

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转型发展

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转型发展 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夏秀兰 【摘要】投融资平台公司自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实施迅速崛起后,承载了巨大的融资压力,其隐藏的债务风险、带来的社会矛盾以及肩负的历史使命迫使其转型升级,本文从政府层面和平台公司自身建设层面提出了转型发展建议。 一、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产生和崛起 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地方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越来越大,加之城市建设对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的正面激励,更是提升了地方政府搞建设的热情。然而,市政建设投资却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一是分税制改革以来,财权层层上收,地方财政的财力增长远跟不上其所承担事务的资金需求量的增长;二是《预防法》又明确规定地方各级预算除特殊情况外不列赤字。地方政府急需资金与政府财政明显吃紧矛盾突出,于是,地方政府采取“表外负债”的方式进行隐性融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应运而生。 2002年以来,以重庆、上海为代表产生了一批融资平台公司,他们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发挥了良好作用,解决了一些重大项目的融资难题。在这种背景下,融资平台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2008年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实施后达到高峰,尤其是2009年,呈爆发性增长,据初步统计,金融

危机爆发及积极财政政策方向拟定后成立了近5000个平台公司。 从平台公司产生的效果看,确实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平台公司不仅撬动了银行贷款,同时还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较有成效地解决了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资金瓶颈问题。特别是在2009年应对金融危机的进程中,面对外需下滑、消费需求短期乏力的局面,平台公司带动的基础设施投资为扩大内需提供了强大动力,为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转型的必然性 尽管平台公司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其承载的压力、带来的风险、引起的社会矛盾早已引起广泛关注,问题不容小觑。一是融资能力下降。市容改善、城市发展外加政绩考核等因素使各级地方政府要不停地进行城市投资,平台公司是实施的主要载体之一,承担的融资压力愈来愈大,而这些项目大部分为公益性项目,短期内却无明显的经济效益,投入产出严重失衡;大多数平台公司经过几年的折腾,负债率偏高,财务状况不理想,继续融资的能力明显下降。二是过度依赖土地。土地出让收入被称为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弥补了许多城市建设资金的缺口。但土地储备属于资金密集型业务,收购资金主要依赖银行,土地出让受制于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性,此外,有些收购的土地还需

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转型发展

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转型发展

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转型发展 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夏秀兰 【摘要】投融资平台公司自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实施迅速崛起后,承载了巨大的融资压力,其隐藏的债务风险、带来的社会矛盾以及肩负的历史使命迫使其转型升级,本文从政府层面和平台公司自身建设层面提出了转型发展建议。 一、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产生和崛起 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地方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越来越大,加之城市建设对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的正面激励,更是提升了地方政府搞建设的热情。然而,市政建设投资却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一是分税制改革以来,财权层层上收,地方财政的财力增长远跟不上其所承担事务的资金需求量的增长;二是《预防法》又明确规定地方各级预算除特殊情况外不列赤字。地方政府急需资金与政府财政明显吃紧矛盾突出,于是,地方政府采取“表外负债”的方式进行隐性融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应运而生。 2002年以来,以重庆、上海为代表产生了一批融资平台公司,他们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发挥了良好作用,解决了一些重大项目的融资难题。在这种背景下,融资平台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2008年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实施后达到高峰,尤其是2009年,呈爆发性增长,据初步统计,金融

要完成整治,增加储备风险和成本。在房地产市场起伏不定的情况下,以土地出让金作为还贷资金主要来源的“时间换空间”模式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风险显而易见。三是引发社会问题。土地是平台公司最重要的资产之一,这些土地往往是城市周边居民用地或老企业土地,涉及拆迁安置、旧城改造、老企业搬迁等问题,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处理不好,可能导致群众上访等社会问题。而土地出让不断涌现“地王”,政府从中获得巨额差价,让本已对高房价极度不满的人更加怨声载道。 一方面,我国的城市化率还在以每年超过1%的速度快速增长,据测算,这样的城市化进程每年市政建设投入需3500亿-5000亿元,而当前地方财政只能安排约1000亿元左右,资金缺口巨大,在地方财政状况无法实质性改善的情况下,各级平台公司还要继续发挥其应有的社会职能。另一方面,国家相关部委高度重视平台公司发展问题,相继出台国发〔2010〕19号、国土资发〔2012〕162号和财预〔2012〕463号等文件,要求地方各级政府规范平台公司的融资行为,帮助地方政府逐渐摆脱依赖土地财政的怪病。 三、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发展建议 平台公司的产生和发展与地方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转型发展必然同时要依赖于地方政府的支持和自身的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上海模式分析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上海模式: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并举 ——赛迪投资顾问发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展战略与资本运作研究(2012)》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立足于服务区域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其基本职能在于为当地经济提供投融资支持。上海市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依托区域经济资源,以平台自身发展为主体,以制度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政府推动和市场机制两种作用,完成为区域经济提供投融资支持的基本使命。一方面夯实自身基础,提高多种运营模式的熟练程度,另一方面又要寻求外部支持,通过资本运作吸收外部资源,完成公司资本的整合优化。内外兼修,寻求自身做大做强,同时与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上海模式: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运营模式:政府引导,实行公司化运作模式,走产业化发展道路。主体定位明晰,确立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投资主体地位,建立城市建设基金会,实施城建资金统一管理和市场运作。投资项目多元化,除承担政府的公益性项目之外,还有自己专长的实业投资,因而在政府的补贴收入之外还能获取其他的稳定收益。 项目管理:采取“政府—城投公司—工程管理公司”三级管理模式,权责分明。政府通过授权城投公司组建相应的项目法人公司,通过市场竞争方式选择工程管理公司。项目法人与工程管理公司签订委托合同,由工程管理公司承担自前期准备至工程竣工期间的项目管理工作,上海城投公司负责实施的政府工程采取代建制和总承包建设模式。

使命成绩:完善城市硬件升级,保障城市运营。上海城投,是政府性的投融资主体、重大项目建设主体和城市安全运营主体。自成立以来,已为上海城市建设累计筹措资金3000多亿元,并承担着全市约1700万市民的饮水安全保障,70%以上生活垃圾、近50%工业危险废物处置以及310公里的公路桥隧运营。既体现公益性质,承担了大量政府公益性设施的建设运营任务,服务和改善民生;又按照市场规律,对接资本市场,并将市场经营的盈利部分反哺公益性项目获得良性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上海“城投模式”。 资本运作:创新投融资体制,为上海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持续“造血”和“输血”。努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融资成本,在全国城投公司中率先发行了企业债券,率先引用保险债权计划。2008年,上海城投实施了上市公司“城投控股”的重组,通过经营性资产分阶段整体上市,实现了上海城投经营性业务和公益性业务的分开管理、分开核算。重组后的城投控股以环保、地产和创投业务为核心,稳步开创市场之路。经过重组后的城投控股不但每年为城投总公司节约了2.8亿元补贴资金,大幅减少了关联交易,还通过市场化经营,年均提供6亿元以上的利润,在提升城投总公司融资能力的同时,也为反哺公益项目提供了支撑。 图1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并购重组流程图 资料来源:赛迪投资顾问整理,2012.10 典型案例:城投控股——适时重组,通过企业间置换优化资本结构

城投公司转型发展的核心关注点

城投公司转型发展的核心关注点 现代集团管理咨询事业部王蓬城市建设、城市经营是中国经济发展浓墨重彩的篇章,在这个过程中,城投公司发挥了统筹运作的重要作用。但随着债务风险的凸显,城投公司亟需通过转型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近期国家针对城投公司的政策和“十三五规划”的启动,为城投公司转型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期,结合城投公司的运营现状及对国家政策形势的研判,本文就未来城投公司发展方向进行阐述,并提出了转型发展的核心关注点。 一、城投公司的运行现状 1、城投公司在艰辛履职中孕育自身生命力,为发展转型打下基础 地方投融资平台是地方政府为筹集地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所设立的国有独资企业,主要业务是项目融资,并延伸到项目建设和运营。目前大部分平台虽侧重公益类项目,但部分平台在承担项目融资和建设职能的同时,还积极发展竞争性业务,主动或被动布局产业投资,且已具有一定的产业投资和经营能力。 2、高风险已成为关注点,亟需厘清政企关系,重新功能定位 由于城投公司业务具有特殊性,大多数公司缺乏稳定的收益,主要依靠政府补贴勉强负担银行利息,不具备独立偿债能力,财务风险较大。且很多公司所投资的项目尚处于建设期,未来几年还需大规模资金投入。总的来说,大部分城投公司基本处于“依靠政府财政和融资维持平衡”、“借新账还旧账”的状态,财务风险显着高于普通国企。未来城投公司应通过理清政企关系,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行为,完善企业内部治理机制,使城投公司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 3、城投公司已成为“国资集聚地”,是国资国企改革的核心抓手

城投公司地方投融资平台资产已非常庞大,占地方国有企业资产的比重总体过半,个别省市甚至达到80%以上。截至2013年6月底,按财政部公布的2013年地方国资%的平均负债率计算,地方投融资平台总资产约为万亿元,占同期万亿元地方国资总额的比重为%。 二、城投公司转型发展定位及诉求 1、城投公司发展定位 过去城投公司以落实政府重大专项任务为基本职能,核心功能就是筹集项目建设资金。国发43号文标志着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提出地方政府融资渠道放宽,同时将不得再通过投融资平台举债。尽管地方投融资平台作为实体企业仍可承担政府重大项目建设,但替政府举债的核心功能将改变,“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名称也将退出历史舞台,地方投融资平台迫切需要全面改革。 基于国家政策要求、地方政府诉求和企业自身发展需要,未来投融资平台应加快向带有融资性质的一般性国有企业转型,由融资平台向城市产业经营实体转型,整合资源、打造城市运营服务商将成为城投公司未来发展的新定位。 2、城投公司未来发展的新属性 (1)市场化。在政府主导与市场化经营的关系中,市场化将是主基调。如何“发挥市场的主导性作用”,如何做到政企分开,深化改革,推动现代企业管理机制的形成,推动政府购买服务机制的建立,将是新的调整和发展方向。 (2)统筹性。城投公司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执行者,将发挥资源整合、统筹管理作用。同时,城投公司积淀和聚合了大量资产、资本和国有企业股权,是政府经营城市的重要抓手,在转型中需要城投公司发挥高位统筹管理作用。 (3)实体化。国家对城投公司的管理趋于严格,城投公司的“政府背书”被斩断,公司持续融资需要更强的实力、更高水平的经营管理能力。另外,城投公司需重组资源资产,“剥离”和“整合”两手操作,提高资产的有效性,同时,积极介入经营性业务,实现城投公司的实体化。

当前形势下地方政府及平台公司融资简要分析

当前形势下地方政府及平台公司融资简要分析 一.地方政府融资分析 地方政府融资分析我引入了财政学里的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以下简称地方财政收入)这个概念,地方财政收入指地方所诉区域内每个财政年度收入总和,包括地方本级收入、中央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由省、县或市的财政收入组成。此处为方便理解我将地方财政收入的组成部分整理成了图表的形式。 从上图表可看出,地方财政收入如无重大因素影响,均趋向于一个稳定值。如以成都市的历年财政收入数据统计可知,2017年,成都市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75.5亿元,同口径增长11.3%。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759.6亿元,增长10.3%。2018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24.2 亿元,同口径增长9.4%。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837.5亿元,同口径增长9.7%。

地方政府从融资结构上分为: 1.直接融资:这类融资主要以地方政府及相关平台公司为融资主体获得的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 2.间接融资:这类融资主要通过银行、保险公司和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而获得的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3.项目融资:这类融资主要利用政府各种特定资源,为达到政府特定目的,采用各种市场手段而获得的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的资金。 4.非项目融资:这类融资主要运用资产动作手段吸引社会各类资金的融资方式。 结合以上4种融资方式,项目融资及非项目融资2种融资模式主要由隶属于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的融资平台公司来进行投融资管理,在此主要分析前两种融资模式的主要特征及相应的融资工具。 直接融资最直接的金融工具体现为地方政府债。地方政府发债有两种模式,第一种为地方政府财政部门直接发债;第二种为中央发行国债,再转贷给地方政府用。地方政府债券通常按照资金的用途还分为一般债券(普通债券)和专项债券(收益债券)。 在此,有必要区分下一般债及专项债: 1.用途不同 虽然二者都是用于国家建设,参与政府资金周转,但一般债

新常态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探析

新常态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探析 伴随着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地方政府性债务不断累积,投融资平台债务透明度低、违规担保、缺乏监督、政企不分等多方面问题不断出现。因此,必须尽快实现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转型发展。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未来的转型要逐步实现市场化、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要着力以投融资平台转型实现投融资模式的创新,从而破解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投融资难题,实现投融资平台健康发展。 标签: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投融资体制改革;转型发展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是我国过去一段时期内财税和投融资体制与城镇化发展不匹配的情况下,政府成立的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提供融资支持的实体。在2008年金融危机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双重背景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迅速发展,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不断增长,其风险也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重点关注,伴随着国家在财税、金融、国有企业和投融资体制等领域改革的不断推进,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改革转型迫在眉睫。 一、新常态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的紧迫性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是我国经济发展特定阶段的产物,在扩大内需、加快城镇化进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也存在着严重的体制机制缺陷,而且其无序发展使得地方政府性债务不断累积,不仅影响了其功能作用的有效发挥,也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潜在风险。在我国迈入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发展质量不断升级的宏观背景下,地方投融资平台作用的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1.经营模式存在问题,制约地方投融资平台健康发展 由于其产生的体制背景有着种种问题,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一直存在着体制缺陷。尤其是近年来,其经营发展中的问题日益突出,使得风险不断累积,融资能力明显下降。一方面是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内部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地方投融资平台一般是政府独资组建,政府完全掌握人事、财务和投融资的决策权,缺乏现代化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层的治理架构,同时投融资平台由于其公司的性质,不受公共财政的监督体系的监管,因此既缺乏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又缺乏自身的经营约束和市场监督,多头借款、盲目负债、违规挪用等问题普遍存在。另一方面是偿付债务比例高、透明度低。根据国家审计署的审计结果,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0.89万亿元中,7170个融资平台公司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4.08万亿元,占地方政府债务总额的37%。这些债务多数未纳入财 政预算管理,融资业务透明度很低,还存在举债主体混乱、担保违规、成本高昂、风险集中的问题。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最新政策法规汇编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最新政策法规汇编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10〕19号文)的定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指由地方政府或其部门、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承担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 作为中国特殊的财政和政府融资体制下的产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伴随中国经济特别是基础建设事业的发展,经历了2000年前的蹒跚起步阶段、2009年前的缓慢上升阶段、2009年开始的迅猛增长阶段、2013年进入的调整发展阶段,最终在《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文)后不可避免的迎来了淡出转型阶段。 编者梳理了近年来相关的政策文件,供读者参考。 说明:1、汇编文件截止于2014年12月10日;2、限于水平,疏漏难免,望读者不吝批评指正;3、编者力求但无法保证汇编文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因此本汇编仅供参考,请读者甄别使用;4、本汇编欢迎转发,请保留作者署名,谢谢! 一、国务院发布: 1、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10〕19号)及答记者问、解读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13〕107号) 3、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 4、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4〕45号) 二、部委联合行文: 1、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相关事项的通知》(财预〔2010〕412号)

地方政府平台融资项目的风险分析要点

时间:2013-10-21 作者:王雅琼来源:用益信托网 〖写在前面的话〗其实从今年年初开始,我就萌生了对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地方政府平台融资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进行梳理,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尽职调查,尽可能准确地判断项目的风险程度。然而在梳理的过程中,我开始对这项工作的意义产生怀疑,由于平台公司的主营业务基本都是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及其他相关业务,所谓经营性现金流最终来源还是当地财政。对于这种背靠财政的平台公司,常规的风险分析方式,如通过测算现金流、设置抵质押率等方式真的适用吗?如果对当地财政状况进行分析,又面临相关资料不全,而能找到的资料的真实性也无从查证的问题。而一个地方的平台公司又不止一个,交易对手的再融资能力和协调财政资金的能力对于项目的安全性也是十分重要的,这又怎么判断呢?想得多了,我越发觉得无从下手,一度得出了“地方经济形势的好坏决定平台公司还款能力”这样一个非常正确但是毫无疑义是废话的结论。诚然,经济上行期就像一路直奔6000点的股市,随便选个股票跟风就能赚钱,而在经济平稳运行尤其是下行期,如何遴选项目并客观进行风险评估就越发重要。如果直接将特定项目的风险指标与当地财政甚至中国大范围的经济形势挂钩,而不对其本身进行特定的风险分析,无异于缘木求鱼。在此要感谢@证券小兵和各位热心的群友,正是大家热火朝天的讨论才使我理清了思路。谨以此文分享,不成熟之处还望指点。

时间:2013-10-21 作者:王雅琼来源:用益信托网 一、当地财政状况 (2) (一)政府财政收入情况 (2) (二)政府财务支出和负债情况 (3) (三)估算财政偿债压力 (4) (四)考虑意外因素影响 (5) 二、平台公司的综合实力 (5) (一)平台公司的股东结构。 (5) (二)平台公司的资产结构 (6) (三)金融机构负债和民间融资 (8) 三、项目交易结构 (9) (一)应收账款投资附加回购 (10) (二)股权投资附加回购 (11) (三)各类收益权投资附加回购 (12) 四、担保措施 (13) (一)大型国企担保 (13) (二)实物抵押——土地和房产 (13) (三)应收账款质押 (15) 五、结语 (15) 本文所指地方政府平台的共同点在于其大部分经营收入均直接或间接来源于财政,包括财政直接补贴和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获得作为对价支付的财政资金,如因承建当地基础设施项目而获得的投资成本返还等。也就是说,地方政府平台的最终还款来源均为当地的财政资金。 自2011年开始,银监会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实行名单制管理,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统计上报符合要求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名单,并动态调整。同时银监会对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名单内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放贷款等融资行为提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何去何从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何去何从 近年来,面对不断膨胀的地方债务规模以及由此带来的地方财政压力,监管层不断加强对地方债务的管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43号文)的出台是一个重要的标志,该文围绕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明确举债主体、规范举债方式、严格举债程序等措施,建立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新框架,旨在解决地方政府债务“借”、“管”、“还”的问题。财政部于2017年5月5日和5月28日分别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财预〔2017〕50号)和《关于坚决制止地方以政府购买服务名义违法违规融资的通知》(财预〔2017〕87号),以负面清单的方式从地方融资平台、PPP和产业基金、政府购买服务、融资担保等方面对当前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出现的种种乱象进行了全方位的覆盖,对这些违法违规融资乱象进行封堵,以化解地方政府或有负债风险。50号文、87号文虽然针对的是地方违规违法举债,但实质上仍是对43号文精神的延续,在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基础上完成对地方政府投融资模式的重构。在这个大趋势、大变化之下,实力较弱的平台公司短期融资来源受到了较大影响,而且其未来业务前景和发展空间已显得不太明朗,转型是势在必行。 近十年来,作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和先锋队,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在推进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由高速向高质量转变过程中,对融资平台而言,单纯依赖过去的传统手段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融资、建设和发展要求,这需要我们更加注重融资平台的资产质量和经营能力,需要加速培育具有成长性、经营性的核心业务和新兴产业。融资平台在未来转型中需要时刻以十九大精神为总纲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导向,贯彻新发展理念,依靠创新驱动,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不断调整转型发展思路,从构建城市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寻找新的突破口,并重点在拓展和延伸城市运营和服务的产业链上下功夫,朝着打造城市产业生态圈的方向努力,最终发挥好城市资源运作平台和产业投资引领的作用。唯有如此,融资平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作为我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特殊产物,面对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我们看到,它的使命才刚刚开始,还远未结束。融资平台的转型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改革方向。然而,在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十九大报告准确的定义为“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总书记指出,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融资平台路径选择 业务转型路径选择 1、产业地产 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三种类型的产业地产开发模式,即以产业物业开发租售为主的地产开发商模式,以PPP为主的产业新城开发商模式以及以双轮驱动为主的产业投资商模式,每类商业模式均有内在的资本运作逻辑和开发能力要求。第一阶段借力而为,以自身掌握的城市资源优势,与产业地产开发领域的领先企业合作,提升产业地产开发能力与开发水平。第二阶段自力更生,待自身产品开发、产业服务、产业招商能力得到有力提升,围绕地区重点发展产

行研城投公司发展趋势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管理运营转型之学习小结 一、历史沉淀,推动转型 (一) 行业发展走到转型的十字路口 1. 萌芽期(80 年代-94 年)。80 年代广东“借钱修路,收费还贷”,87 年上海“九 事公司”应运而生,92 年上海成立了城市建设开发总公司,开创政府借助平台公 司实施市场化融资的先河。 2. 探索成长期(94 年-97 年)。94 年分税制打破利益分配格局,地方政府事权财权 不匹配,各地纷纷成立建设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机构,统一规划和领导市政建 设。 3. 全面发展期(97 年-08 年)。97 年金融危机爆发,平台公司发挥投融资职能,满 足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同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投资体制近期改革方 案》后,许多地方政府纷纷创建了国有独资的城投公司。2003 年起,政府强化 公共服务职能,财力需求上升,“经营城市,经营土地”的理念给城投公司成长的 沃土。 4. 高速发展期(08 年-10 年)。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中国政府推出“4 万亿计划“,平台迈入高速增长期。2009 年初中国人民银行与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 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有 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拓宽中央 政府的配套资金融资渠道”,对地方政府投融资行为给予了肯定。到2010 年末, 全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已达到8700 多家。 5. 规范建设期(10 年-14 年)。2010 年19 号文分类别对平台公司提出了要求,在 债务处置、运作合规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范。紧接着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在债务核算、债券发行、贷款风险管理、土地储备与融资行为等方面提出深入 规范的标准,管控风险。 6. 转型提升期(14 年-至今)。2014 年43 号文要求平台公司剥离政府融资职能, 长期以来,平台公司作为政府主体意志的延伸与实现工具,存在的融资渠道单 一,负债率较高等问题都已经积累到了爆发阶段,增质提效迫在眉睫。 (二) 企业遭遇成长中的问题 由于不同地区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平台公司的发展水平也相应有所差异。经济发 达地区的城投公司在业务运作,内部管理方面走在前端。从看待一个企业的角度评估城投公司,大多数还处于学步期、青春期的高成长阶段,这一阶段的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张带来资金流平衡的压力,专业化多元化带来管理滞后的压力。资金流的有效运转、管理的有效控制、职权体系的明确划分等管理主题将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关键。 二、内忧外“患”,激发变革 (一) 由外而内,压力传导 1. 政策环境趋于规范化,平台公司生存环境发生改变,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调整推 动转型进程。 2. 债务风险一度引发平台公司存废之间的争议,新预算法的颁布更是将平台公司推 向风口浪尖,但实际上由于地方政府举债空间有限,平台公司仍有立足之地。 3. 为释放新新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拉动内需,新型城镇化仍然是平台公司转型的 重要驱动力,2015 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6%,即便达到2020 年60%的城镇化 率,相比发达国家70-80%的标准仍有上升潜力。同时国家倡导从土地的城镇化 走向人的城镇化,对平台公司城市服务供应商等角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 由内而外,动态平衡1. 平台公司自身发展中存在困惑,抱有自身成长愿望。从近一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