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课题总结

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课题总结
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课题总结

《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课题总结

在我们小学,计算教学可以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由此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

不重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为了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采取多种措施和方法。本次课题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学习的基础。凭心而论,计算的确是枯燥乏味的,要培养学生计算方面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吸引学生。

1、开展计算竞赛活动。对于枯燥无味的计算,学在掌握计算方

法之后,往往会随便应付,造成更多的计算错误。这时,适当开展一些计算竞赛活动,往往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计算的兴趣,达到提高计算准确率的目的。对于计算正确的学生实行奖励大姆指,小小的一个大姆指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2、热情鼓励学生,加强愉快学习的体验。对于学生由于粗心出

错,我们要热情鼓励。首先要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出殷切的希望,促其改正缺点。

二、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本次研究我主要注重以下习惯的培养:

1、认真审题的习惯

对于应用题,大多数学生还能认真审题,但对于计算题,有的学生却提笔就算。加上计算比较单调枯燥,可能引起心理疲劳,这时遇上相似或相近的数字、符号,往往出现运算顺序错误,抄错符号或抄错数。因此,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和运算符号。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分三步走:一要审清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要审清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要审清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然后才动手解题。

2、培养验算的良好习惯。

一些学生认为验算可有可无,其实不然。验算不仅能保证计算正确无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例如,用估算可判断运算结果的合理性;在加法运算中和应大于每一个加数;在减法中,差和减数应都小于被减数等等。作为教师,我们和学生一起编顺口溜:抄题写数立即查;计算时反复查;脱式时上下查;计算完毕整体查。当然,检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一步一回头,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我们学校每位都老师认真抓学生验算的习惯,每一道计算题

都要求学生提高口头说计算过程的方式来验算,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计算能力。

3、养成规范书写的好习惯。

研究中我严格抓学生作业和练习的书写要工整,格式要规范。要求学生列式画线要用尺子。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清楚。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板书竖式,要用尺子。

三、注意培养学生口算能力,打好计算基础,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因此,每位同学都要打好口算基础,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

其次,设定目标堂堂练。要求每节数学课前,安排3-5分钟的口算练习,这样长期进行,持之以恒,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最后,形式变换多种练。学生方面如:自算,自己找口算题(算),互算,同学互相出题算,反复算,通过反复的练习,口算能力自然会提高。教师方面如: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对抗赛”、“接力赛”等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本次研究中我主要抓学生口算能力培养,忽视了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培养,这是今后我要做的主要工作。抓好估算,提高学生自我检验的能力,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当然,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靠一朝一夕能养成的。作为教师,首先自身要对计算法则、定律等运用自如,指导时才能得心应手,提高效果。同时训练应持之以恒,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难见成效的。在计算教学中,做到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要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要把它和目前新课标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等结合起来,避免计算的单一性、枯燥性。我们相信学生计算能力会不断提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