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衰老学说及抗衰老研究概况_赵蓉

中医衰老学说及抗衰老研究概况_赵蓉
中医衰老学说及抗衰老研究概况_赵蓉

[收稿日期]2006-01-06中医衰老学说及抗衰老研究概况

赵 蓉

(天津市大港区中医医院,天津300270)

[中图分类号]R16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06)06-384-02

衰老是指机体发育成熟后,组织器官逐步发生退行性改变,并最终走向老化的过程。目前西医和中医对衰老机制及

抗衰老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果。现就中医衰老学说的研究综述如下。1 中医衰老学说

精气神衰老学说:精、气、神为人之三宝,是生命的根本。中医认为精、气、神三者的状态标志着一个人的健康,如三者虚衰,则是衰老的征象。5太平经6提出/精、气、神0是支配着人体生命的三大元素。5素问#金匮真言论6曰:/夫精者,身之本也。05灵枢#本神篇6记载:/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05灵枢#决气篇6记载:/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0历代医家又对此进行不断充实发挥,丰富了学说内容。5黄帝内经素问集注6说:/神气血脉,皆生于精,故精乃生身之本,能藏其精,则血气内固,邪不外侵。0可见历代医家对人体的精、气、神非常重视,精充、气足、神旺即是健康的标志,如精亏、气虚、神萎则是衰老的征象,从精、气、神三方面的表现,完全可以反映出人体衰老的程度。

肾虚衰老学说:5素问#上古天真论6谓:/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固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0肾为先天之本,人体生长、发育、衰老以至死亡的过程就是肾气逐渐充实、

隆盛、衰少乃至衰竭的过程[1]

脾胃虚弱衰老学说: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在人体活动中起着升降枢纽的作用,肾中的先天精气也依赖于脾胃化生的后天水谷精微的充养。李东垣在5脾胃论6中谓脾胃是化生元气的本源,脾胃损伤必然导致元气不足,而产生各种病变,提出/诸病从脾胃而生0,脾虚则/气促憔悴0、/血气虚弱0等观点,认为脾胃虚弱是导致衰老发生的主要原因。脾胃功能强盛则身体健康而长寿,脾胃虚衰则百病丛生而早衰。

阴阳衰老学说: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6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0中医学认为阴阳之间的变化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据,同时也是生命生长、发育、衰老以至死亡的根本原因。古人认为只有阴阳平衡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如果阴阳平衡被打破则会导致

机体发生疾病、衰老以至死亡。机体衰老的过程也就是阴阳失去平衡,出现偏盛偏衰或阴阳两虚的结果。若进一步发展,阴阳不能相互为用而分离,人的生命活动也就停止了。5素问#生气通天论6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0则是对这种学说的概括与总结

[1]

脏腑经络衰老学说[2]

:5内经6在论述人体衰老的原因时已明确指出,随着年龄的增长五脏虚衰则会导致衰老的发生与发展,并最终引起死亡。5灵枢#天年篇6谓:/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谈。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0首先提出了脏腑虚衰是导致人体衰老、死亡的原因。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之上,对衰老的脏腑虚衰学说又各有发挥,并形成了两种主要观点。

淤血衰老学说:5素问6谓:/使道闭塞不通,,以此养生则殃。0/使道0即血脉,明确指出血脉不通有碍养生长寿。淤血产生后,气血运行受阻,脏腑得不到正常濡养,气化功能受损;同时代谢产物不能排泻,堆积体内,毒害机体,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加速衰老[3]

。2 中医抗衰老研究概况

中药抗衰老研究:1调节免疫功能:研究表明,活血化淤类中药丹参、川芎等能提高大鼠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增强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作用,提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

功能[4]

。复方参七汤能减缓免疫器官的萎缩,提高IL-2水平,对TNF-A 异常升高有抑制作用

[5]

。钟毅

[6]

等用补肾健

脾活血化痰方药经过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显示具有增加机体免疫功能作用。o对抗自由基的研究:杨勇等用四物汤及其各单味药对小鼠自由基代谢及免疫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发现四物汤全方通过调节自由基代谢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而起

到延缓衰老的作用,配伍后表现出较强的药理活性[7]

。?对神经系统的研究:赵伟康

[8]

等研究发现,固真方能明显延缓老

年机体H PTT 轴的功能退化及延缓老年大鼠下丘脑)垂体)

肾上腺)胸腺(H PTQ )轴衰老的作用[9]

。?对生殖系统的研究:生殖功能是反映机体衰老的敏感的指标之一。黄精可显著升高衰老动物脑和性腺组织的端粒酶活性[10]

。杜仲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使生精过程活跃,生精细胞增多,间质细胞增多不明显,生精小管直径改变不明显

[11]

。?对调控衰老基

因的研究:王学美[12]

等观察五子衍宗丸及其拆方对老年肾虚者外周血白细胞线粒体DNA 缺失,减少有缺陷的呼吸链,增强细胞所需的能量,从而达到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延缓衰老的作用。?改善血液流变性的研究:实验表明,人参、黄精、决明子、何首乌、徐长卿、红花均有降血脂或降低血清胆固醇作用。

#

384#

何首乌体外实验能与胆固醇结合,可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病[13]。张华[14]等给102例冠心病患者服补阳还五汤,通过血液化学成分改变,认为抗脂质过氧化和调节载脂蛋白代谢可能是其主要作用机制。

针灸抗衰老的研究:1调节免疫功能:高洪泉[15]等采用碳廓清法测定了针刺对大鼠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老年针刺组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有明显提高。针刺能增强老年大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进而增强了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抗衰老作用,能使老年大鼠肝脏内巨噬细胞在数量上增多,体积上增大,吞噬功能增强。o对抗自由基的研究:我国传统针灸在抗衰老方面能够具有清除自由基、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延缓细胞衰老的作用[16]。高洪泉[17]、关晨霞[18]等实验结果显示针刺能提高脑组织中抗氧化能力、SOD的含量增高。能降低MDA的含量同时能调节脑组织中NO的含量。刘一凡[19]等实验结果显示针刺可从整个抗氧化体系水平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减少自由基代谢产物,从而起到延缓脑老化的作用。?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王旭慧[20]等在实验研究中发现,/补肾0针法可显著提高脑组织内降低的CA神经递质水平。包永欣[21]等探讨针刺风府穴改善铝中毒痴呆小白鼠记忆障碍的机理,结果显示针刺风府穴能明显改善痴呆小白鼠的记忆障碍,且能显著提高脑组织中低下的5-HT、去甲肾上腺素和DA的含量,疗效优于尼莫地平(P<0.05)。?对调控衰老基因的研究:陆明霞[22]等实验结果显示针刺SAMP10的不同俞穴可使异常低表达的基因表达水平不同程度地上调,使异常高表达的基因表达水平不同程度地下调,其变化均趋同于正常老化的S AMRI。陆明霞[23]等研究得出针刺不同俞穴能够明显影响表达水平的基因数目及能引起的基因表达变化程度各有差异,水沟穴作用最强,内关穴和太冲穴稍逊,足三里穴作用次之,肾俞穴作用最弱。?改善血液流变性的研究:黄诚[24]等在老年大鼠/大椎0、/肾俞0施麦粒灸,观察血液流变性、红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等的变化。结果显示,艾灸组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渗透脆性低于老年组,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红细胞变形能力显著高于老年组。3结语

衰老是生物生命过程中的必然规律,机体衰老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到许多研究领域,不仅仅是简单的医学问题。预防和治疗老年病已成为医学领域里的重要课题。中医在抗衰老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较西医的研究与治疗更具特色。中医抗衰老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辨证施治,综合运用,延缓衰老是完全可能的。

[参考文献]

[1]田辉,傅金龙,张卫,周爽.衰老机制及灸法延缓衰老的应

用[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3,(1):12.

[2]邓红,唐方.中药延缓衰老研究概况[J].新中医,2003,

(3)35.

[3]孙睦,高普.自组织理论与中医抗衰老研究[J].中华中西

医杂志,2003,(4):5.

[4]方显明,黄红英.活血化淤中药抗衰老作用的研究[J].中

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5,(6):2.

[5]严祥,贺学强,刘永铭.复方参七汤对D一半乳糖致衰老小

鼠免疫系统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

(1):19.[6]钟毅,孙立.脾肾两虚淤夹理论与衰老机理探讨[J].中医

杂志,2000,41(6):325-328.

[7]杨勇,容蓉,卢兖伟,等.四物汤及其各单味药对小鼠自由

基代谢及免疫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6(4):299-300.

[8]赵伟康,金国琴.固真方对老年大鼠下丘脑-垂体-甲状

腺-胸腺轴作用的研究[J].中医杂志,1997,38(6):363 -365.

[9]赵伟康,金国琴,李文.固真方对老年大鼠海马和下丘脑-

垂体-肾上腺-胸腺轴作用的研究[J].中医杂志,1995, 36(5):300-302.

[10]李友元,杨宇,邓李文,红波,等.黄精煎液对衰老小鼠组

织端粒酶活性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02,26(4): 225-226.

[11]刘东璞,齐亚灵,赵文杰,等.杜仲对D一半乳糖所致衰老

小鼠睾丸的形态学研究[J].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2002, 11(3):245-246.

[12]王学美,富宏,刘庚信,等.五子衍宗丸对男性老年肾虚者

外周血白细胞线粒体缺失及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活力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2):101. [13]徐菏芳.单味制何首乌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观察)))附64

例对照分析[J].浙江中医杂志,1991,26(6):245. [14]张华,马志雄.补阳还五汤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及其作

用机制探讨[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6):353-355.

[15]高洪泉,朱梅,王英,等.针刺老年大鼠/足三里0、/关元0

穴对免疫影响的实验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2,18

(5):52-53.

[16]龚顺波,黄碧玉.针灸抗衰老机理研究概况[J].中医杂

志,2004,8(45):630-632.

[17]高洪泉,王英,韩玉生,等.针刺老年大鼠/足三里0、/关

元0穴对脑SOD、MDA以及NO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1,17(11):47-48.

[18]关晨霞,高希言,梁杰.针灸对亚急性衰老小鼠脑组织中

一氧化氮、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J].针刺研究,2001,26(2):111-113.

[19]刘一凡,石学敏,韩景献,等.针刺对快速老化脑萎缩模型

小鼠脑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2,22

(5):327-330.

[20]王旭慧,董承超,韩景献,等.针刺对快速老化痴呆小白鼠

脑组织CA神经递质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3,22

(1):21-23.

[21]包永欣,吕冠华.针刺对痴呆小鼠记忆障碍和单胺类神经

递质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3,22(7):23-25. [22]陆明霞,于建春,于涛,等.针刺对快速老化模型鼠脑中衰

老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整作用[J].中国针灸,2003,23

(1):48-51.

[23]陆明霞,于建春,于涛,等.针刺单穴对快速老化模型鼠脑

衰老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医杂志,2003,46(6): 424-426.

[24]黄诚,陈汉平,赵粹英,等.艾灸对老年大鼠血液流变性的

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1995,14(3):130-131.

#

385

#

中医学基础学习知识(相互学习知识重点)

中医学基础(相关知识点) 五脏:肝、心、脾、肺、肾 整体观念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中医学基本特点官窍:目、口、鼻、耳、舌 形体:皮、肉、筋、骨、脉 辨证论治1)病、症、证 2)辨证论治辨证 论治 .整体观念:人是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相统一。1)人是有机的整体功能上相互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诊断上以外知内;治疗上整体调整;结构上不可分割;2)人与自然相统一:时间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地域因素对人体的影响症:症状或体征。指疾病的临床表现。 病:疾病的简称。是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变机理、发病规律和转归的完整的病理过程。 证: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特性的概括,包括疾病的原因、部位、性质和邪正关系。 辨证:将四诊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部位、性质和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证。 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适宜的治疗方法。 阴阳的概念:阴阳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阴阳的基本特征 阴阳属性的相对性可变性:事物的阴阳属性随其对立面的变化而变化,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向相反方向转化可分性:阴阳之中可分阴阳 对立制约:对立——阴阳属性相反、相对制约——阴阳相互抑制、约束 阴阳的相互关系互根互用:互根——阴阳互相依存,互为前提。互用——阴阳相互促进 消长平衡:阴阳相互消长、阴阳协调平衡 阴阳相互消长:指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内存在着量的增减和比例大小的变化 阴阳协调平衡:指阴阳双方的消长在一定限度内保持和谐、平衡的状态。 阴阳相互转化:指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条件:“极”、“重”“甚” .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指导疾病的治疗 五行的概念:是指木、火、土、金、水五大类事物及其运动变化。 木曰曲直本义:描述树木枝曲干直的生长状态。引申义:生长,升发,舒畅,条达。 火曰炎上本义:火苗有炎热向上的特点。引申义:温热,升腾。 五行的特性水曰润下本义:水有滋润下行的特性。引申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 土爰稼穑本义:土主管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引申义:生化,承载,受纳。 金曰从革本义:金有顺从变革的特性。①金属的器物可随人的意向改变形状②革土生金。 引申义:沉降,收敛,肃杀。

中医衰老学说及抗衰老研究概况_赵蓉

[收稿日期]2006-01-06中医衰老学说及抗衰老研究概况 赵 蓉 (天津市大港区中医医院,天津300270) [中图分类号]R16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06)06-384-02 衰老是指机体发育成熟后,组织器官逐步发生退行性改变,并最终走向老化的过程。目前西医和中医对衰老机制及 抗衰老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果。现就中医衰老学说的研究综述如下。1 中医衰老学说 精气神衰老学说:精、气、神为人之三宝,是生命的根本。中医认为精、气、神三者的状态标志着一个人的健康,如三者虚衰,则是衰老的征象。5太平经6提出/精、气、神0是支配着人体生命的三大元素。5素问#金匮真言论6曰:/夫精者,身之本也。05灵枢#本神篇6记载:/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05灵枢#决气篇6记载:/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0历代医家又对此进行不断充实发挥,丰富了学说内容。5黄帝内经素问集注6说:/神气血脉,皆生于精,故精乃生身之本,能藏其精,则血气内固,邪不外侵。0可见历代医家对人体的精、气、神非常重视,精充、气足、神旺即是健康的标志,如精亏、气虚、神萎则是衰老的征象,从精、气、神三方面的表现,完全可以反映出人体衰老的程度。 肾虚衰老学说:5素问#上古天真论6谓:/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固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0肾为先天之本,人体生长、发育、衰老以至死亡的过程就是肾气逐渐充实、 隆盛、衰少乃至衰竭的过程[1] 。 脾胃虚弱衰老学说: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在人体活动中起着升降枢纽的作用,肾中的先天精气也依赖于脾胃化生的后天水谷精微的充养。李东垣在5脾胃论6中谓脾胃是化生元气的本源,脾胃损伤必然导致元气不足,而产生各种病变,提出/诸病从脾胃而生0,脾虚则/气促憔悴0、/血气虚弱0等观点,认为脾胃虚弱是导致衰老发生的主要原因。脾胃功能强盛则身体健康而长寿,脾胃虚衰则百病丛生而早衰。 阴阳衰老学说: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6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0中医学认为阴阳之间的变化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据,同时也是生命生长、发育、衰老以至死亡的根本原因。古人认为只有阴阳平衡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如果阴阳平衡被打破则会导致 机体发生疾病、衰老以至死亡。机体衰老的过程也就是阴阳失去平衡,出现偏盛偏衰或阴阳两虚的结果。若进一步发展,阴阳不能相互为用而分离,人的生命活动也就停止了。5素问#生气通天论6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0则是对这种学说的概括与总结 [1] 。 脏腑经络衰老学说[2] :5内经6在论述人体衰老的原因时已明确指出,随着年龄的增长五脏虚衰则会导致衰老的发生与发展,并最终引起死亡。5灵枢#天年篇6谓:/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谈。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0首先提出了脏腑虚衰是导致人体衰老、死亡的原因。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之上,对衰老的脏腑虚衰学说又各有发挥,并形成了两种主要观点。 淤血衰老学说:5素问6谓:/使道闭塞不通,,以此养生则殃。0/使道0即血脉,明确指出血脉不通有碍养生长寿。淤血产生后,气血运行受阻,脏腑得不到正常濡养,气化功能受损;同时代谢产物不能排泻,堆积体内,毒害机体,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加速衰老[3] 。2 中医抗衰老研究概况 中药抗衰老研究:1调节免疫功能:研究表明,活血化淤类中药丹参、川芎等能提高大鼠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增强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作用,提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 功能[4] 。复方参七汤能减缓免疫器官的萎缩,提高IL-2水平,对TNF-A 异常升高有抑制作用 [5] 。钟毅 [6] 等用补肾健 脾活血化痰方药经过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显示具有增加机体免疫功能作用。o对抗自由基的研究:杨勇等用四物汤及其各单味药对小鼠自由基代谢及免疫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发现四物汤全方通过调节自由基代谢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而起 到延缓衰老的作用,配伍后表现出较强的药理活性[7] 。?对神经系统的研究:赵伟康 [8] 等研究发现,固真方能明显延缓老 年机体H PTT 轴的功能退化及延缓老年大鼠下丘脑)垂体) 肾上腺)胸腺(H PTQ )轴衰老的作用[9] 。?对生殖系统的研究:生殖功能是反映机体衰老的敏感的指标之一。黄精可显著升高衰老动物脑和性腺组织的端粒酶活性[10] 。杜仲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使生精过程活跃,生精细胞增多,间质细胞增多不明显,生精小管直径改变不明显 [11] 。?对调控衰老基 因的研究:王学美[12] 等观察五子衍宗丸及其拆方对老年肾虚者外周血白细胞线粒体DNA 缺失,减少有缺陷的呼吸链,增强细胞所需的能量,从而达到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延缓衰老的作用。?改善血液流变性的研究:实验表明,人参、黄精、决明子、何首乌、徐长卿、红花均有降血脂或降低血清胆固醇作用。 # 384#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整理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整理 1、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相融洽的科学知识体系。 2、中医基础体系形成标志,四大经典:《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3、金元四大家:①刘完素(河间)—火热论—寒凉派,《河间六书》 ②李东垣(李杲)—内伤脾胃学说—补土派,《脾胃论》 ③张从正(子和)—病由邪生—攻邪派,《儒门事亲》 ④朱丹溪(震亨)—相火论—滋阴派,《格致余论》 4、温病四大家:①清·叶天士——《温热论》 ②清·吴鞠通——《温病条辨》 ③清·薛生白——《湿热条辨》 ④清·王士雄——《温热经纬》 5、整体——是指联系性、统一性和完整体。 整体观念:认为事物是一个整体,事物内部的各部分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事物和事物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医整体观即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与外界环境(自然界、社会)的统一性。 (1)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①结构上: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事不可分割的(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联系) ②生理上:五脏一体观、形神合一 ③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 ④病理上:相互影响,局部病变与整体病变 ⑤诊断上:察外知内 ⑥治疗上:局部病变与脏腑病变,治未病,五行传变 (2)整体观念·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①生理方面②病理方面 (季节气候变化的影响、昼夜晨昏变化的影响、地方区域变化的影响、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3)整体观念·人与社会环境关系密切 6、辨证论治·病、证、症的区别 症:症状: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观异常感觉和某些病态变化):发热、咳喘。 体征:能被觉察到的客观表现:面黄、目赤、脉数。 证:指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含病因、病位、病性和邪正盛衰变化),是确定治法、处方遣药的依据。 病:是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的过程。如感冒、痢疾。 7、辨证——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证。 8、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9、辨证和论治的关系——辨证是确定治疗方法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辨证的目的和具体实施。通过论治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是否准确。故辨证和论治是疾病诊疗中相互联系而不分割的两个方面。 10、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和阳,既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中医博士入学考试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与复习题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和复习题 (七版教材) 绪论 1.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形成的基础和方法 3.金元四大家的代表人物和学术观点 4.整体观念的概念 5.为什么说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从结构、生理、病理、诊治等方面说明) 6.试从生理、病理两方面说明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7.证、辨证论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概念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1.古代哲学精、气的基本概念 2.精气生万物的机理 3.气的两种存在形式 4.气机与气化的概念及其联系 5.气的中介作用的意义 6.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7.阴阳的基本概念 8.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9.阴阳对立制约与消长、平衡的关系 10.阴阳互根互用的概念及其意义 11.阴阳交感的机理和意义 12.阴阳消长的涵义和形式 13.阴阳转化的内在依据、条件和形式 14.阴阳自和的涵义和意义 15.人体脏腑经络的阴阳划分(二分法与三分法) 16.阴阳偏胜、偏衰和互损的病理变化及其理论基础 17.怎样调整阴阳的偏胜偏衰和互损 18.五行的基本概念 19.五行的特性 20.事物和现象五行归类的理论依据和方法 21.五行相生的概念、次序和母子关系 22.五行相克的概念、次序和所胜、所不胜关系 23.五行制化的概念和规律 24.五行相乘的概念、次序和产生机理 25.五行相侮的概念、次序和产生机理 26.母子相及的涵义 27.以五行学说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28.根据五行生克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29.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30.中和思维和类比思维方法

第二章藏象 1.藏象的基本概念 2.藏象学说的形成 3.藏象学说的特点 4.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5.五脏精气阴阳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6.心主血脉的概念及血液正常循行的基本条件 7.心藏神的概念,心称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的理由 8.心的生理特性 9.心在液为汗的机理 10.肺主呼吸与主一身之气的涵义和关系 11.肺主行水或为水之上源的机理及其临床意义 12.肺朝百脉、主治节的涵义 13.肺为华盖和娇脏的生理病理意义 14.肺气宣发与肃降的概念和体现 15.肺合皮毛的机理和意义 16.脾主运化的涵义和内容 17.脾为后天之本的原理和意义 18.脾主统血的概念和机理 19.脾主四时与脾主长夏的意义 20.脾气主升的主要体现 21.脾喜燥恶湿的临床意义 22.肝主疏泄的概念及其体现 23.肝主藏血的涵义及其生理意义 24.肝为刚脏的生理病理意义 25.肾藏精的涵义 26.肾精与肾气的关系及其生理作用,肾为先天之本 27.肾阴、肾阳的来源和功能 28.肾为五脏阴阳之本的涵义 29.肾主水的概念和机理 30.肾主纳气的概念和机理 31.肾主蛰守位的生理意义 32.肾主骨生髓通脑 33.七冲门的部位及作用 34.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基础 35.胆为六腑之一,又为奇恒之腑之一的道理 36.胆的主要生理功能 37.胃的结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38.小肠的部位和生理功能,“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机理 39.大肠的主要功能及其与此相关的其他脏腑功能 40.三焦的六腑和部位概念 41.六腑三焦及部位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 42.上中下三焦的部位划分及其功能特点 43.脑的主要生理功能 44.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及与此有关的诸因素

十大最经典的抗衰老中药

十大最经典的抗衰老中药 中医对抗衰老早有认识,《黄帝内经》中就有抗衰老的精辟论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以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中药是中医与疾病作斗争、保健强身的武器。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收载365种药物,其中列为“上品”的有100多种。被列为上品的中药,为无毒、有强健身体作用的“补药”。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医又不断发现新的有抗衰老作用中药(本草书称为“轻身延年”)。这里,选取部分经中西医都证实有抗衰老作用的中药做简要介绍。 ◆何首乌 宋代《开宝本草》称之“久服长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现代研究发现,何首乌能够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对神经衰弱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并可调节血清胆固醇,降低血糖,提高肝细胞转化和代谢胆固醇的能力。何首乌还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 ◆黄芪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胃派代表人物李杲认为黄芪“益元气而补三焦”,清代的黄宫绣称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现代研究发现,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 ◆人参 《神农本草经》认为,人参能“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现代研究发现,它还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劳、保肝、调节心血管功能、兴奋造血系统功能等作用。吉林中医研究所霍玉书等用人参果皂甙对50岁以上年龄的人进行抗衰老研究,证实人参果皂甙有“返老还童”的功效。 ◆三七 清代名医赵学敏在他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说:“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称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现代研究发现,三七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与人参有相似之处。其人参总皂甙含量超过人参。三七可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心输出量,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在心血管病防治方面比人参有明显的优势。 ◆剌五加 《本草纲目》称之“久服轻身耐老”,“宁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满车”。现代研究发现,剌五加有抗衰老、抗疲劳(其抗疲劳作用比人参皂甙还强)、强壮作用,还能调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功能,且有抗菌消炎和一定的抗癌作用。 近來,有一種中藥受到歐美日醫學先進國家的矚目,並被列為重要的健康食品,此味中藥就是刺五加;它具有多種藥理作用的化學成分,對於諸多成人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汇总

中医基础理论 一、绪论 1.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黄帝经》 2.中医学论述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著机“医圣”《伤寒杂病论》 3.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典籍《神农本草经》 4.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 5.第一部国家组织方书,处方规著作《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6.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 2)辨证论治 辨证:将四诊所搜集的症状,体征及其他资料,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分析,辨清其原因、性质、部位、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症侯的识病方法。 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二、阴阳五行 1.阴阳: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概括,既可以标识自 然界相互关联而又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又可以标识同一事物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2.阴阳的特性:1)相关性2)普遍性3)相对性4)属性的规定性 3.阴阳的相互关系:1)对立制约[属性相对、相互制约] 2)互根互用[阴阳互藏、阴阳互 根、阴阳互用] 3)消长平衡[此消彼长此长彼消、皆消皆长] 4)相互转化[渐变、突变] 4.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2)解释人体的生理活动 3)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i.阴阳偏胜:阳盛则热,阴胜则寒 ii.阴阳偏衰:阴虚则热,阳虚则寒 iii.阴阳互损 iiii.阴阳转化 4)指导疾病的诊断 5)知道疾病的防治 6)归纳药物的性能 5.五行:对木、火、土、金、水五类事物属性的概括 6.五行的特性: 1)木曰曲直:指树木具有能曲能直的生长特性。引申为凡具有生长、升发、舒畅、条达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其属性可归纳为“木”。 2)火曰炎上:“炎”,有焚烧、灼热之意;“上”,即向上。“炎上”指火在燃烧时具有发光放热、蒸腾上升之象。引申为凡是具有温热、向上、升腾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其属性可归纳 3)土爱稼穑 4)金曰从革 5)水曰润下

十大经典抗衰老药物排行榜

十大经典抗衰老药物排行榜 人类不断发觉能够抗衰老的中西药物,在岁月不断发展中 人类也找到发明了能够行之有效的抗衰老的药物。 (1) 这第一名当然归属于瑞士羊胎素,羊胎素也是瑞士的 国宝级产品。一经问世受到世界各地爱美女士的青睐。其 作用消除所有皱纹羊胎素中蕴含皮肤细胞所必需的各种营 养成分,并加速皮肤细胞的蛋白质、脂肪、肌动蛋白、弹 性蛋白及胶蛋白的大量生产,延缓、消减皱纹及各种衰老 现象。2、恢复肌肤弹性羊胎素具有促进机体和皮肤细胞的 分裂功能,加快新生细胞代替衰老细胞的速度,恢复肌肤 弹性。3、缩小皮肤毛孔羊胎素中含有多种抗衰老养颜因子,改善肤质,细腻肌肤,缩小皮肤毛孔,让肌肤细致无瑕。4.、恢复肌肤光泽羊胎素中浓缩了孕育生命与促进生长所 需的活性物质和营养成分,给衰老的细胞注入生机,恢复 肌肤光泽。其中在瑞士最出名的抗衰老机构也属瑞士奥林 匹克抗衰老中心了。 (2)黄芪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胃派代表人物李杲认为黄 芪“益元气而补三焦”,清代的黄宫绣称黄芪为“补气诸 药之最”。现代研究发现,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 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 (3)人参 《神农本草经》认为,人参能“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现代 研究发现,它还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劳、保肝、调 节心血管功能、兴奋造血系统功能等作用。吉林中医研究 所霍玉书等用人参果皂甙对50岁以上年龄的人进行抗衰老 研究,证实人参果皂甙有“返老还童”的功效。 (4)三七 清代名医赵学敏在他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说:“人 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称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现代研究发现,三七的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与人参有相似之处。其人参总皂甙含 量超过人参。三七可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心输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知识汇总

中医基础理论教材重点知识汇总 绪论 1.中医学理论体系确立:战国至秦汉时期;《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神农本 草经》等医学问世。 2.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寒凉派);张从正(攻邪派);李杲、李东坦(补土派);朱震亨、 朱丹溪(滋阴派) 3.中医学理论体系主要特点就是: 一、整体观念; 二、辨证论治; 4.整体观念:主要体现于: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人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统一 性; 5.辨证论治:就是中医学认识疾病与处理疾病的基本原则; 6.病、证、症的基本概念: ●病,即疾病,就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 调、脏腑组织损伤、生理机能失常或心理活动障碍的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 ●证,即证侯,就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 ●症,即症状与体征就是病与证的基本要素。病的重点就是全过程,而证的重点在现 阶段。 四诊—>病因、病位、病性、病势;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1.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 2.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体质学说) 3.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病因发病病机防治原则)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1.阴阳基本概念:就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2.事物阴阳属性:相对性主要表现三个方面:阴阳属性相互转化;阴阳之中复有阴 阳;比较对象不同; 3.阴阳学说基本内容: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阴阳消长阴阳转化 4.制约太过:“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制约不及:“阳虚则阴盛,阴虚则阳亢”; 5.阴阳互根: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阴阳互用:就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

衰老与抗衰老

衰老与抗衰老 衰老是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退行性变化,表现为细胞数减少,组织弹性降低,脏器萎缩变性,多种生理功能减退,机体的适应能力、抵抗能力、储备能力以及体内外平衡能力减弱,病患容易产生。衰老是生命过程的必然规律。一般认为:衰老是遗传设定的、源于基因,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受内外因素配合作用而表现出来。但生物为什么会衰老?衰老的机理是什么?目前尚未得到很好阐明。 一、衰老学说 衰老问题是当今社会和自然科学研究的重点之一。科学工作者已提出不少有关衰老机理的假说,例如1942年Bjorksten提出大分子物质交联学说、1956年Harman提出自由基学说、1958-60年Failla与Szilard提出射线导致细胞突变学说、1961年Medvdev 与Orgel 提出差错蛋白质学说、1979年Comfort 提出衰老基因调控学说、1980年Miquel等提出线粒体DNA损伤学说、1990年Hardy 提出端粒学说等等。这些学说都只能从某一侧面反映衰老的因或果,很难完全解释衰老的机制。下面只就目前较为流行的端粒学说和自由基学说作简要介绍。 1、端粒学说 端粒(telomere)是线性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区,含有一些双链DNA重复序列,其终端是仅含多个G的单链。端粒单链DNA的结合蛋白类似帽子,起稳定端粒的作用;双链上的结合蛋白有测量端粒长度和调控端粒酶活性的作用。端粒的功能是保护染色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防止染色体末端被酶解或两条染色体的端区融合、丢失或重排。每种生物的端粒都有特定的平均长度,但其总长度与生物体的寿命无关。人的端粒长约10~15 kb。 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复制。由于DNA链的‘不完全复制’,新链5′端留下一段缺隙,端粒因之缩短,但对其上游的结构基因没有影响,从而保证染色体结构基因复制的完整性。人体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平均缩短50~200bp; 当细胞持续分裂端粒缩短至2~4kb时,正常人的双倍体细胞就不能再进行分裂,细胞进入M1期,开始衰老。因而该假说认为:端粒的缩短是使细胞衰老死亡的根源。 端粒酶(telomerase)是合成端粒的一种逆转录酶,活化后能以自身RNA为模版合成端粒DNA并添加到染色体末端。端粒酶由3个亚单位组成:①端粒酶RNA(hTR),②端粒酶相关蛋白(TP1),③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RT);hTR是端粒酶延长端粒的模版,TP1起调节作用,hTRT具转录酶的催化活性。端粒酶能延长端粒DNA富含G的单链,补上新链5′端的缺失;此外它也能修复断裂的染色体末端。 端粒在细胞内是动态地变化着的。端粒的缩短可由端粒酶合成修补;但端粒酶活性高低并不与特定的端粒长度呈正相关。一种细胞内端粒酶活性的高低有无、以及端粒修复的情况,是按细胞遗传特性设定的程序进行调控的。 人体内某些组织的细胞(例如造血干细胞、皮肤基底细胞、生殖母细胞、小肠陷窝细胞、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等)端粒酶活性很高,端粒修复良好,细胞不易衰老。另一些组织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很弱,端粒长度明显随着年龄增大而缩短。许多癌细胞在大量衍生过程中,端粒酶不断快速合成端粒DNA的重复序列,补充到已缩短的端粒上,所以癌细胞端粒的长度维持不变。早老综合症(Werner′s综合症等)的病人,生长阻滞,皮肤、骨骼肌、心血管系统功能退化加速;病人的培养细胞,其端粒比正常个体中者短,端粒DNA修复能力降低。可以看出,端粒长度及端粒酶活性与细胞衰老的确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端粒缩短可能是细胞开

皮肤衰老的原因延缓皮肤衰老的法宝_1

皮肤衰老的原因延缓皮肤衰老的法宝 丝瓜面膜 将丝瓜洗净,刮去蜡质外皮后,榨汁后过滤,加上面粉调匀敷脸,干后洗净即可。 丝瓜含有多种维生素,有较强的漂白效果,可长期使用于各种皮肤或色斑性肌肤,而使皮肤细腻洁白。 红茶抗皱面膜 准备红茶叶、红糖、面粉。制作方法很简单,把两种食材都一起用水煎煮待水温降低之后,放入面粉均匀搅拌成糊状。彻底清洗脸部之后,直接均匀的涂抹在脸部,大约15分钟后用温水洗净便可。 大家都知道在红茶叶含有能抗衰老的成份,坚持使用这道面膜,能够有效的抵抗脸部皱纹的出现。 7款新鲜果蔬自制面膜抗老去皱 慢慢变得衰老,并布满皱纹。分享七款自制果蔬面膜,给肌 肤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抗衰老、除皱纹,让你的皮肤重现紧致嫩滑。 1、鲜石榴面膜 准备该款面膜需要10至15毫升石榴汁和1汤匙酸奶油。将所有材料充分混合后,敷在清洁后的皮肤上,敷用时间不应超过20分钟。敷用完毕后用温水清洁面部。请注意,在制作这款面膜时

一定要使用纯天然的石榴汁。 2、牛油果面膜 取1汤匙淀粉、5-7克鲜榨橄榄油、3-5克酸奶油和牛油果 1个。将所有材料充分打碎混合后,敷在充分清洁过的肌肤上。15-20 分钟后用温水将面部冲洗干净。 3、西葫芦面膜 取四分之一段西葫芦、1茶匙橄榄油、1茶匙淀粉和1个鸡蛋的蛋清。先将蛋清搅拌至起泡沫,再加入橄榄油、淀粉以及磨碎的西葫芦。充分混合后敷在皮肤上,15-20分钟后洗净。 4、蜂蜡面膜 取1块蜂蜡、2汤匙洋葱汁和1茶匙蜂蜜。先融化蜂蜡,待蜂蜡冷却后倒入洋葱汁,与蜂蜜混合。敷15分钟后清洗干净。请注意,在敷用这款面膜时一定不能在眼睛周围涂抹混合物。 5、番茄面膜 取1只中等大小的蕃茄、1汤匙粘土、半茶匙橄榄油。首先用开水稍微烫一下番茄,这样番茄皮比较容易剥掉。然后把番茄切碎,与其余的材料混合后敷在脸上,敷用20分钟后洗净。 6、香蕉面膜 制作这款面膜的材料十分简单。取三分之一个柑橘、1个鸡蛋的蛋清、1汤匙酸奶油和1茶匙蜂蜜。将这些材料与香蕉泥混合,涂抹在清洁过的皮肤上,敷用25分钟后洗净。 7、白桦树叶面膜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表解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表解—哲学基 础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目的要求】 1.掌握古代哲学范畴中精、气的基本概念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2.掌握阴阳的基本概念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3.掌握五行的基本概念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4.了解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5.了解中医学思维方法的主要特点。 【知识点表解】 第一节精气学说 一、古代哲学精与气的基本概念 精:又称精气,是一种充塞于宇宙之中的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元 概念某些情况下,专指气中的精粹部分,是构成人类的本原。(其概念源于“水地说”)气气:指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说(其概念源于“云气说”)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包括人类)都是由精或气构成(西汉时被元气说同化)。 “元气一元论”认为,气是最原始的,是宇宙的唯一本原或本体,万物皆由元气化生。 (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精气的运动变化分为天地阴阳二气:“积阳为天,积阴为地”。 无形:弥散而运动的状态,充 精气的存在形式塞于无垠的宇宙空间。 有形:凝聚而稳定的状态——形散质溃又复归于无形之气。 运动形式:升、降、出、入。 气的运动具有普遍性。 (二)精气的运动与变化含义:是指气的运动产生宇宙各种变化的过程。 气与形之间的转化:“气生形”、“形化气”。 气化形与形之间的转化:如“冰化为水,水化为雾霜雨雪等”。 气与气之间的转化:“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 有形之体自身的不断更新变化:“生长化收藏”、“生长壮老已”等。 “天地一体”。 (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相互感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的生死过程, “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也即气之聚散过程。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对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 (二)对中医学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

抗衰老医学的涵义及发展史

抗衰老医学的涵义及发展史 【文章摘要】衰老是一种自然的过程,依雪抗衰老,是指一些具有抑制、延缓机体衰老过程,可促进整体健康,使机体在遗传因素决定的寿限内保持较好智力和体力。而衰老是人生必经的阶段,纵使你有多么不情愿。皮肤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出现种种问题如皱纹、松弛、色斑、暗哑等。抗衰老是通过补充抗氧化物质来帮助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增加皮肤弹性,同时补充胶原蛋白或者酵素,抗衰老食疗方和抗衰老护肤保养品都可以有效的延缓衰老。 【关键词】抗衰老医学 【中国分类号】R48 【文献标识码】B48 【文章后源】医学美容教育网 衰老是一种自然的过程,依雪抗衰老,是指一些具有抑制、延缓机体衰老过程,可促进整体健康,使机体在遗传因素决定的寿限内保持较好智力和体力。而衰老是人生必经的阶段,纵使你有多么不情愿。 皮肤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出现种种问题如皱纹、松弛、色斑、暗哑等。抗衰老是通过补充抗氧化物质来帮助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增加皮肤弹性,同时补充胶原蛋白或者酵素,抗衰老食疗方和抗衰老护肤保养品都可以有效的延缓衰老。 一、抗衰老医学的涵义 抗衰老医学是一门以人类健康为核心的,旨在延长人类高质量的生命及健康长寿为目标的临床医学学科体系;抗衰老医学严格遵循并应用早期溯源检测(功能、组织、分子、基因四个层面)进行有效诊断、采用主动预防干预疗程、个性化临床治疗及动态监测衰老性功能失

常、功能丧失及患病的高新生命科学技术的快速临床转化的尖端医疗学科。 抗衰老医学是一种全新健康维护及健康促进新模式,具有科学性、循证性、系统性、安全性及有效性,尊重个体差异,以人为本,有的放矢的医学临床学科。 二、抗衰老医学的发展史 抗衰老医学学科自1992年由美国医学研究及临床专家科莱兹博士及高德曼博士共同创建,打破了传统临床医学以“疾病”为核心的体系,建立了临床医学新兴模式-健康医学模式及体系。 抗衰老医疗研究和临床方法着眼于溯本求源,主动预防、逆转与衰老相关的功能紊乱、功能丧失和老化性疾病包括并不限于:心脑血管疾病,癌症,老年痴呆症,糖尿病,骨骼关节退化性疾病,失眠,不孕不育症等等,这些健康问题大多是随着人体老化的生物过程而产生的。 自1992年抗衰老医学学科即抗衰老健康医学体系创建,其范畴包括:全方位超前检测,个性化主动预防临床医学,介入内分泌医学,功能医学,运动医学,医学美学,再生医学,替代医学,中西医整合医学等等:通过早期检测,主动预防,个性定制化治疗,生活方式及营养素个性化配方及监督,高危因素预测及管理以及健康教育和咨询等等以“人类健康生命最大化”为目标的切实可行的临床方案。

微量元素与衰老和抗衰老的研究现状

微量元素与衰老和抗衰老的研究现状 一、选题目的 每个人都充满了对青春常驻、延年益寿的向往,探索健康长寿的努力,在以往的生活实践中,也积累了许多保健知识。在此基础上再了解一些微量元素与健康长寿的知识,就能锦上添花,使我们的生活质量更好。 二、各词解释 1、微量元素 是生物体内十分重要的物质,但在人体内的含量甚微,每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不超过人体的万分之一,目前已知人体内共有60几种微量元素,分布在人体的血液、细胞和体液中。其中公认的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14种,如Fe、Zn、Cu、Se、Mn、Ni、Sr、F、I、Mo、Cr、V、Sn等。所有的微量元素都不能在体内合成,完全依赖从体外摄入。 在人体内发挥着多种主要的生理机能,几乎所有的生命活动都与微量元素有关,它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神经活动、免疫功能、酶及内分泌活性都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研究表明,人体内约有1000种酶,其中70%以上的酶是金属酶,一些微量元素就是这些酶的组成部分或活性基因,一旦相应的微量元素摄入不足,那么,酶的活性就会下降。 在通常情况下,通过吸收、代谢、储存、排泄能够维持在一个较适宜的水平。如果体内缺乏某种微量元素或过量积累或比例失调,就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比如缺Fe……。 2、衰老 生理的衰老现代定义:指生物体在其生命的后期阶段所进行的全身性的多方面的十分复杂的循循渐进退化过程,有四个内涵: (1)、是指成熟期之后所发生的定义; (2)、是指各细胞、组织、器官的衰老程度不尽一致,但都是呈现慢性退行性改变, (3)、指这些改变都是直接或间接的对机体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 (4)、指衰老是进行性的,即徒增令其程度日益严重,是不可逆变化。

皮肤科及皮肤抗衰老方案

皮肤科及皮肤抗衰老方案 皮肤病、皮肤美容、年轻化、抗衰老 一、市场行业分析 目前,我国主要有感染性皮肤病,包括病毒性、细菌性、真菌病等,性传播疾病属于感染性皮肤病;变态反应或免疫相关性皮肤病,包括皮炎、湿疹、特应性皮炎、银屑病、扁平苔藓、血管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等获得性大疱性皮肤病及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等结缔组织病。在我国,皮肤病的发病率很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暴露部位影响美观。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皮肤健康的要求也在提高,从以前的有病不治(传统观念认为皮肤病无大病,无生命危险),到有病即治,再到皮肤美容,是一个不断升级进步的过程。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也是一个人健康与否最直观最外在的表现。现代工业社会带来的环境变化,人与人之间的频繁接触与交流,都使得当今社会皮肤性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皮肤病的治疗和皮肤美容的需求与日俱增。建设与规划好一个的有一定知名度与影响力的皮肤科,不仅能满足当地及周边居民皮肤健康美容的要求,也能带来良好的声誉与社会经济效益。 皮肤病及皮肤抗衰老行业是个朝阳产业,继房地产、旅游业、汽车制造、电子通讯成为中国第五大消费热点。行业特点:投入少、门槛低、收益快、利润空间大、民营资本占绝对优势。 二、项目概述 皮肤病首先要明确诊断对症治疗,西医以临床诊断结合实验室检查为主,以西药、激光、手术等综合治疗,配合中医辨证、中药、针灸、中成药制剂采用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结合先进的设备,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突出中医特色治疗,治疗各种皮肤疾病及性病疗效好。采用中西医结合模式诊疗各种皮肤疾病,并采用从血液入手,消除内毒素,从根本上改变血热、血燥、血毒、湿毒等病理现象,

人体衰老和衰老的预防讲座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浅谈中医养颜抗衰老的思路与方法 ——讲座 讲稿 部系:相关医学系 主讲教师:郝超

浅谈中医养颜抗衰老的思路与方法 郝超 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衰老? 二、衰老的原因是什么? 三、人体衰老的进程如何? 四、怎样预防衰老? 第一讲、什么是衰老 衰老(senescence,aging): 是人体的一种客观规律,当人体成年后,器官和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产生进行性的衰退,直至死亡。 第二讲、衰老的原因是什么? 人体衰老症状与原因分析 第三讲、人体衰老的进程如何? 人体衰老的进程 人体是个有机整体,但每个"零件"走向衰老的过程却有先有后。 50至55岁,皮肤松弛,味觉迟钝。多数女性月经停止,生育能力丧失。胰蛋白酶和胰岛素分泌减少,易患尿崩症。拇指指甲生长缓慢。 55至60岁,脑细胞机能低下。说话声音发颤。肌肉及其他组织退化,体重减轻。但由于新陈代谢低下体内脂肪积蓄,因而体重减少并不明显。而男性精液量减少。 60至70岁,衰老速度相对减慢:身高比青年期降低二至三厘米,味觉更加迟钝,只有青年期功能的30-40%。肺活量较青年期下降50%。60岁的人,肌肉力量只有25岁时的一半。 我们对衰老并不是无能为力的。我们可以积极地从 25 岁起就树立预防意识,利用一切

科学手段,运用先进的医学技术,采取各种抗老防衰的措施,达到延续衰老的作用。 第四讲、衰老的预防 ——身心健康之路 延缓衰老的方法 (一)生活有序 (时序养生) 人类是顺应自然的生物,必须使每个人适应天时、地利变化着的客观规律,才能保持人体的健康。 1.时序养生必须遵循天人合一的大整体观,顺应自然的三大和谐平衡。 子午流注图 2、避免“候”伤 《黄帝内经》强调:“百病之生也,生于风寒暑湿燥火。”可见异常气候与人体疾病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气候为什么会异常? 气候异常的实质是风寒暑湿燥火太过或不及,从而使六气变成六淫,侵犯人体而产生百病。 导致六淫的原因是大自然阴阳失调,所以养生防病的总原则,是根据大自然的阴阳变化调整人体脏腑阴阳。 怎样根据气候养生? 第一,根据阴阳消长转化规律一年四季及一天之内都存在着阴阳消长转化规律,总的原则是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进行养生,不能违背,否则适得其反。如有些中老年人不注意阳气潜藏去练冬泳,违反了冬藏的自然原则,对养生不利,因为易导致阳气耗散太过。 第二,根据阴阳动静规律阳主动、阴主静,动则生阳,静则生阴,所以阳时宜动养,阴时宜静养。 第三,据气机升降规律 上午是气升阶段,晚上是气降之时,同样春夏气升,秋冬气降,升则长阳,降则长阴。所以要养阳的应在上午锻炼,要养阴的,就在傍晚做静摄生。 3、避免“久"伤 《黄帝内经》告诫:劳逸都不能过度。 久视伤血:眼睛看东西过度就会伤心神,因为心主血,所以会伤及血。 久行伤筋:行走过度伤了肝,肝主筋,所以伤及筋。 久立伤骨:久立伤了肾气,肾主骨,所以站久会伤及腰腿骨。因为腰为肾之府。 久卧伤气:肺主气,久卧使肺呼吸受约束以致受到损伤的缘故。 久坐伤肉:久坐则脾运化受到影响,脾主肉,故久坐伤肉。 可见,《黄帝内经》提示过度劳逸都易伤及人体脏腑而生病。 (二) 饮食调理 (膳食养生)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说:“饮食者,人之命脉也”。 民间俗语: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医学有:病从口入。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医院,是厨房;最好的药物,是饮食;最好的疗效,是坚持! 遵循八原则能吃出健康 第一喝什么:多喝水(一天8杯水)、喝汤,少喝烈酒、浓咖啡和含糖包装饮料。水是生命之源,健康之本,水为百药之首。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整理(部分)

六淫致病的共同 特点 概念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风邪1外感性 2季节性 3地域性 4相兼性 5转化性凡致病具有善动不居、轻 扬开泄等特性的外邪。 1、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行、变、动) 2、风性善行而数变; 3、风性主动; 4、风为百病之长。 寒邪凡致病具有寒冷、凝结、 收引特性的外邪。1、寒为阴邪,易伤阳位;(冷) 2、寒性凝滞; 3、寒性收引; 火(热)邪凡致病具有炎热、升腾、 等特性的外邪。1、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热) 2、火热易扰心神; 3、火热邪易伤津耗气; 4、火热易生风动血; 5、火邪易致疮痈。 湿邪凡致病具有重浊、黏滞、 趋下特性的外邪。1、湿为阴邪,易损阳气,阻遏气机;(重、浊、腻) 2、湿性重浊,易趋下、袭阴位; 3、湿性黏滞,易兼他邪。 暑邪凡夏至之后,立秋之前, 致病具有炎热、升散、兼 湿特性的外邪。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外感、季节) 2、暑性升散,扰神伤津耗气; 3、暑多挟湿。 燥邪凡致病具有干燥、收敛等 特性的外邪。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干) 2、燥易伤肺。 凡能破坏人体相对平衡而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即称为病因。疠气的致病特点:疠气的形成和疫病流行的因素: 症状的黏滞性(不爽)1、发病急骤,病情危笃1、气候反常 湿邪致病黏腻停滞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病程的缠绵性(病程长)2、传染性强,易于流行2、环境污染和饮食不洁疠气:3、一气一病,症状相似3、预防隔离工作不力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感病邪。4、社会因素 疫病发生的类型:瘟疫寒疫湿热疫

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 手太阴肺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三阴经手少阴心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三阳经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与脏腑有直接的属络关系。 十二经脉(正经) 足太阴脾经 足三阴经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经脉足阳明胃经 足三阳经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奇经八脉---------十二经脉以外的重要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蹻脉、阳蹻脉。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经络系统十二经别-------从十二经脉别出的经脉。有加强十二经脉中为表里的两经之间联系的作用。 别络-------十二经脉及任、督各分出一支别络,加脾之大络,共十五支。有加强十二经脉表里两经在体表的联系和渗灌气血的作用。 孙络-------最细小的络脉。 络脉浮络-------浮现于体表的络脉。 十二经筋--------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罗与筋骨、关节的体系。有联缀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的作用。 连属组织 十二皮部--------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

抗衰祛除皱纹中药

最经典的抗衰祛除皱纹中药 中医《黄帝内经》中就有抗衰老的精辟论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以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中药是中医与疾病作斗争、保健强身的武器。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收载365种药物,其中列为“上品”的有100多种。被列为上品的中药,为无毒、有强健身体作用的“补药”。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医又不断发现新的有抗衰老作用中药(本草书称为“轻身延年”)。这里,选取部分经中西医都证实有抗衰老作用的中药做简要介绍。 何首乌 宋代《开宝本草》称之“久服长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现代研究发现,何首乌能够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对神经衰弱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并可调节血清胆固醇,降低血糖,提高肝细胞转化和代谢胆固醇的能力。何首乌还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 黄芪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胃派代表人物李杲认为黄芪“益元气而补三焦”,清代的黄宫绣称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现代研究发现,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 人参 《神农本草经》认为,人参能“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现代研究发现,它还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劳、保肝、调节心血管功能、兴奋造血系统功能等作用。吉林中医研究所霍玉书等用人参果皂甙对50岁以上年龄的人进行抗衰老研究,证实人参果皂甙有“返老还童”的功效。 三七 清代名医赵学敏在他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说“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称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现代研究发现,三七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与人参有相似之处。其人参总皂甙含量超过人参。三七可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心输出量,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在心血管病防治方面比人参有明显的优势。 剌五加 《本草纲目》称之“久服轻身耐老”,“宁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满车”。现代研究发现,剌五加有抗衰老、抗疲劳(其抗疲劳作用比人参皂甙还强)、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