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会计确认与计量研究

方案-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会计确认与计量研究
方案-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会计确认与计量研究

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会计确认与计量研究

'(一)资产的两重性森林生物样性资产由森林生物资产(包括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和森林生态资产(森林生态效益资产)构成。森林生物资产的最大特点是具有生物转化功能(岳上植,2002.)。生物转化是指导致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质量(遗传价值、密度、成熟期、脂肪层、纤维强度)或数量(重量、立方米、纤维的长度或直径)发生变化的生长、蜕化、生产、繁殖的过程,从转化的机理上看,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主要靠自然力的作用和自身的转化能力实现其再生和转化。林业生产活动只起“催化剂”作用,会经常出现数量不减反增的现象。因此,对于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的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应定期地结合评估,以评估促进核算。

(二)价值的多元性森林生物多样性是森林这一综合地域类型中所呈现出来的生物多样性。一般而言。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其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分为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选择价值和存在价值四类(国家环保局,1998)。直接使用价值是指森林生物多样性直接满足人们生产和消费需要的价值,又可分为直接实物价值和直接非实物服务价值;间接使用价值是指森林生物多样性提供的生态功能的价值;选择价值是指人们为了将来能直接或间接利用森林生物多样性的支付意愿;存在价值是人们为确保森林生物多样性继续存在的支付意愿(张颖,2002)。价值的多元性决定了确认与计量的困难与复杂性。森林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生存与

密切相关,其所体现的价值不仅在于为当代人提供直接使用价值,更重要的是为人类目前及将来所创造的巨大的非直接使用价值,所展现的是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意义。

(三)资产的整体性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是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相互统一的整体。当森林生物多样性作为提供木材、竹材和蘑菇及其它动植物产品来源时,释放的是直接效益,此时属于有形的森林生物资产;当森林生物多样性作为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制氧等森林生态效益资源的时候,释放的是间接环境效益,此时属于无形的森林生态资产,两者的结合点在于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同一载体。森林生态资产不能脱离森林生物资产而独立存在,两者相互依存,其价值的形成、消费和补偿过程密不可分。因此,森林有形资产在其实物量和价值量的增减变动过程中,森林无形资产也相应地发生变动,其所发挥的生态效益地会发生变化。因而在对森林有形资产的价值确认和计量中,也要相应地对森林无形资产的价值及其所产生的效益进行确认与计量。

(四)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是相对稀缺的,这不仅表现在天然存量方面,还表现在生成率方面。同时,地球上生物物种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因而各物种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在绝对意义上是不可替代的。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产生了对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要求,体现在会计上是必须对其进行确认和计量。

(五)产品的公共性和市场的无形性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发挥的生态效益具有典型的外部

性,它超越了进行森林经营活动的林业行业以外的外部影响,即不通过市场机制反映的影响,进而会产生不能全部反映到私人收益中的

收益。公共物品是具有外部经济性的典型例子。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发挥的生态效益主要是一种无形效用,不能贮藏和移动,生产者难以对其控制,即无法迫使受益者偿付了补偿费用后才能享用其生态效用。因此,森林所提供的生态效益服务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同时,由于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中的生态资产一般不存在市场,所以应更多地考虑非市场价值的计价方法,实现对其生态价值的确认和计量。

(一)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的会计确认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的会计确认是指将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作为一项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森林生态效益记入会计载体的过程。会计确认的核心问题是选择合理的会计确认标准。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要能够作为一项资产加以确

认,应当符合资产的确认条件,会计确认从理论上讲要同时满足四项标准:(1)可定义性。我国《企业财务会计

条例》中给出的资产定义为:“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预期会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是资产的最本质特征。森林中拥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如药用、食用、纤维、芳香油等)和野生植物资源(如哺乳类、鸟类和爬行类等)。作为林业经营

来讲,一旦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为其所拥有或控制就能为它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净现金流入。因此,它们符合确认的第一个条件——资产的定义。(2)可计量性。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可以通过现有多种计量属性选择达到对其计量的目的,但是由于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自身的特殊性,其计量比较复杂。同时,对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的科学定价主要通过对其价格评估的基础上进行。从长远来看,随着评估理论和技术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能够做到对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的合理计量。(3)相关性。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能够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能够导致信息使用者决策的差别(于富生等,2000)。显然,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计量所反映的信息,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的实物量和价值量、存量和流量信息,从而会影响到他们为我国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所采取的宏观或微观的经济决策。(4)可靠性。可靠性是指信息使用者可以对会计信息给予充分信赖。“当信息没有重要错误或偏向,并能够如实反映其所拟反映或理当反映的情况而能供使用者作依据时,信息就具备了可靠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2003)。真实反映是可靠性的核心标志。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的计量结果,可从一定程度上真实反映林业经营组织所拥有或控制的森林生物资产和森林生态资产的实物量与价值量,足以使决策者信赖。

(二)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的分类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分类标准有多种,其中最基本的是按存在形态分。按存在形态可将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分为有形的森林生物资产和无形的森林生态资产。森林生物资产是指森林中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栖息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个体基因,包括林木资产、林副产品及以森林为依托生存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因此森林生物资产是一种有形资产。森林生物资产在价值层次上主要表现为物种多样性价值和基因多样性价值,在价值总额中主要表现的是直接使用价值。森林生态资产是指森林生态效益所形成的资产,包括有机物质的生产、的固定、的释放、营养物质循环与贮存、水土保持、净化污染物等。森林生态资产在价值层次上表现的是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价值,在价值总额中表现的主要是间接使用价值和和部分直接使用价值(如旅游观赏价值、科学价值等),此外森林生物多样性所表现出来的选择价值和存在价值,也归属于森林生态资产。

(三)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核算在

中的

从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会计核算的可操作性角度考虑,目前主要可侧重于森林物种多样性价值方面的核算,特别是其中植物和动物多样性价值的核算。虽然森林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但目前人们对每个层次的认识是非常有限的。相对而言,物种多样性最明显也最容易测定。而森林遗传基因多样性多发生在分子水平上,它主要包括染色体的多态性、蛋白质的多态性和核酸的多态性三个方面。就目前人们的研究手段和认识水平看,要做到完全掌握森林中有机体,即动植物和微生物的DNA 中的氨基酸的排列次序及其结构还是比较困难的。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测定比遗传多样性的测定更困难,因为系统的边界都是模糊的。同时,对于物种多样性,也部分受到研究手段和认识水平的限制,对于其中的微生物多样性测定与确定比较困难,所以物种多样性目前主要着重于植物与动物多样性的测定,特别是其中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和脊椎动物。因此,一般来讲,目前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的核算主要是以物种多样性中的植物与动物价值的核算为

代表,暂不考虑基因及生态系统多样性价值的核算。

(一)森林生态效益的概念及特征森林生态效益作为一种间接效益,就是指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内森林生态资产所释放出来的效用。其具有几个重要特征:(1)外在经济性。外在经济性在林业中是最普遍的现象。当森林生物多样性发挥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制氧和保护物种及基因多样性等多种生态效益的时候,这种生态效益却被非林业经营部门乃至全社会无偿地享用,而不必为此付出相应的费用。(2)非减性。森林生物多样性直接效益的发挥,意味着森林生物资产的减少。而森林生态效益的实现,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减少森林生态资产。(3)模糊性。森林生物多样性的直接效益随着木材、蘑菇、动物毛皮等的出售而实现,并可用货币直接计量。但森林生态效益没有物质载体,无法对其效益进行准确的计量,只能通过估计来反映。因此,森林生态效益的确定具有模糊性。'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 其主要特点是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的结构复杂,种群的密度和群落的结构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森林中的植物以乔木为主, 也有灌木和草本。森林中的动物由于在树上容易找到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场所,因而营树栖攀援生活的种类特别多, 如鼠、貉、眼镜猴、长臂猿、避役、树蛙等。与树栖攀援生活相适应,这些动物在形态结构上具有一系列特征,例如, 松鼠等动物具有弯曲而锐利的钩爪,足掌上有发达的足垫;眼镜猴等动物的指(趾)端具有特殊的吸盘; 避役的趾成对合呈螯伏;卷尾猴等动物具有缠绕性的长尾巴,可以缠绕在树枝上, 将身体悬挂起来。由于森林中障碍物多,肉食性动物往往采用伏击的方式进行捕食, 被捕食的动物往往采用隐蔽躲藏的方式来逃脱敌害。由于森林中地下树根密集,土壤很潮湿,不利于动物挖洞和穴居, 因而森林中挖洞和穴居的动物比较少见。森林中的鸟类大都把巢筑在树杈上或树洞里,这显然要比在地面上筑巢安全得多。 特点:动植物种类繁多,种群结构复杂,种群的密度和群落的结构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作用:1 、经济效益:森林生态系统是人类的资源宝库,森林除了能够提供大量木材外,还能生产松香、樟脑、桐油、橡胶等具有很大经济价值的产品。森林中既有大量的食用植物,如枣、柿、栗、猕猴桃、荔枝等,又有很多油料植物,如油茶、油桐、文冠果等,还有丰富的药材资源。 2 、生态效益:它能调节生物圈中氧气与二氧化碳平衡,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有“绿色水库”之称;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 草原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 年降雨量较少。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要少得多,群落结构也不如前者复杂。在不同的季节或年份,降雨量很不均匀,因此,种群密度和群落的结构也常常发生剧烈变化。草原上的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也有少量的灌丛。由于降雨稀少,乔木是非常少见的。与草原上的生活相适应,那里的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行为特点。草原上啮齿目动物特别多,它们几乎都过着地下穴居的生活。昆虫中也有很多种类有挖洞的习性,如蚂蚁、蝼蛄等。不会挖洞的动物( 如爬行动物、鸟类等), 则常常战用啮齿目动物的洞穴。洞穴对于动物防御和逃避敌害、贮存食物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草原上有很多动物具有很强的奔跑能力,如瞪羚、黄羊、高鼻羚羊、跳鼠、野兔、狼、狐、豹、狮等。瞪羚的奔跑速度每小时可达60km ,猎豹的奔跑速度每小时可达90km 。这与草原上地面的平坦开阔、障碍物少是有关的。由于缺水在草原生态系统中,两栖类和水生动物非常少见。 特点: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动植物种类较少,在不同的季节或年份,降雨量很不均匀,种群密度和群落的结构也常常发生剧烈变化。 作用:1 、经济效应:草原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草原生态系统生长着许多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强的牧草,为重要的牲畜放牧场。能生产肉、奶、皮、毛,能提供大量的畜产品,有特有的经济功能。2 、生态效应:草原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生态屏障,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被风沙侵蚀。2000 年10 余次袭击北京的沙尘暴,西部大开发,长江的洪灾等许多重大问题,使我们许多人认识到草地的生态功能其实更为重要、更为突出。 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0 %。整个地球上的海洋是连成一体的,海水具有流动性,因此可以说地球上的全部海洋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大量的生物,它们与陆地上的生物种类大不相同。海洋中的动物大都能够在水中游动。不具备快速奔跑或飞翔的能力。海洋中的植物能够在水中进行光合作用,它们既不具备高大的树干,也没有发达的根系。影响海洋生物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阳光、温度、和盐度等,这一点与陆生生物也有区别。海洋中的植物以浮游植物为主,如硅藻等。浮游植物个体小, 但数量极多,是植食性动物的主要饵料。在浅海区还有很多大型藻类,如海带、裙带菜等。海洋中的动物种类很多。在水深不超过200m 的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概述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概述 摘要:随着人类对生态系统功能不可替代性认识的不断深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介绍了森林生态系统中没有普通意义上的市场的一些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和计算方法,比较系统阐述了森林生态系统各种生态价值评估方法. 1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生态学研究领域, 20 世纪90 年代初期, 国外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主要以案例研究为主,方法主要为旅行价值法和意愿调查法。如日本林野厅[1]于2000年对其国家的森林公益机能进行了经济价值评价,选取的功能指标包括水源涵养等六大类指标。目前国外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内涵、方法等问题的研究各异, 但被普遍认可的是Daliy等人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概念[2]。Daliy 认为,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自然生态系统及其物种所提供的能满足和维持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条件和过程”。在我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起步较晚,欧阳志云等学者认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作用”。以李金昌、孔繁文为代表,对生态系统的评估特别是对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生态价值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而蒋延玲、周广胜等(1999)估算了我国38种主要森林类型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价值。

但在整体的生态服务功能研究中, 自Costanza等人的“全球生态 服务与自然资本的价值估算”一文发表以后[3], 学术界引起极大的轰 动和争议.主要是以Costanza为代表的“生态经济学派”和以Pearce 为代表的“环境经济学派”,围绕该论文的一些观点、计算方法和有关 内容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其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世界生态系统服务功 能价值的可计算性、计量方法和计量中技术处理问题等方面[4~7]。Pearce等人认为,世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可计算性或者说其计算结果没有实际意义;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计量方法上,坚持应该遵 循“货币化”二原则, 即以“支付意愿”表达的“消费者偏好”和边 际分析。Costanza 等人认为,世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作为一个宏观量与GNP一样可以计算,世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计算是一个宏观经 济学问题,而不是一个微观经济学问题,因此不必建立在边际分析之上;计算过程中可以综合采用市场价格、准市场价格、替代成本等各种方法.应该说Pearce等人对Costanza等人的工作的经济学挑剔是深刻有力的。只要生态系统功能价值的计量没有与经济学接轨,它就难以为经济学家 接受并对经济实践产生影响.但是,Costanza等人的一些观点为生态系 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价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8]。 2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综述 面临全球环境问题严重威胁,自然资源有价论的呼声越来越高,所 以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显得尤其重要。首先是改变公众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观,近一步地认知森林的生态地位。对于公众 而言,森林生态系统的经济评价能使他们更容易和准确地了解森林的作

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评价

森林——人类的亲密伙伴 ——评价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价值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价值,包括其分类、作用以及所占比重,论述了生态效益在森林服务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关于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字森林资源生态效益价值 一、森林问题 森林资源是陆地森林生态系统内一切被人类所认识可利用的资源总称,是一种最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包括林地、林木及其空间范围内生长着的的一切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其生存及发挥作用的自然环境因素。尽管概念上包括由森林形成的生态环境条件,但传统的林业只是以木材及林产品生产为中心。因此人们长期忽视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在森林资源低价或无价的政策指导下,对森林资源进行掠夺式的采伐和不当的利用,导致其数量日趋枯竭,质量日益衰减,根据《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2000年至2005年全球年均净减少森林面积730万公顷,有77个国家及地区森林面积呈下降趋势。另外,受毁林开荒、择伐及其他人类活动影响,2000年至2005年全球年均净减少原生林面积702万公顷。 二、森林资源生态效益价值评价的理论基础 (一)劳动价值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认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商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包括物化劳动消耗和活动消耗)来决定的。 (二)效用价值理论:西方经济学认为,价值不过是表示人的欲望同物品满足这种欲望的能力的关系,即人对物品效用的感觉和评价,并认为效用是价值的源泉,是形成价值的必要条件。即 商品价值=商品的边际效用 商品的边际效用可以用支付意愿(WTP willingness-to-pay)来表示,WTP是指人为获得一种效用而自愿支付的货币资金,是人的偏好的自动货币指标。WTP和商品的价格和消费者剩余的关系为: 消费者剩余=WTP—消费者实际支出 从中发现如果消费者剩余可以忽略的话,消费者的实际支出等于WTP,可以用商品的价格作为商品的价值;当消费者实际支出为零时,消费者剩余等于支付意愿,可以用这种方法来

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研究

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研究 【摘要】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全球生态系统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是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阐述了城市森林的概念以及当前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研究评估的方法,以求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提高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改善,满足市民接近和回归自然的渴望,已成为城市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提高绿地生态功能,促进城市绿化的可持续发展则是当今主流的研究方向。 1.城市森林的概念和内涵 城市森林与城市林业的概念主要差异性在于城市林业主要侧重于行业的经营和管理,将城市园林绿化纳入林业经营管理的范畴,是一个多方面的经营管理体系;而城市森林是将城市绿地主要以森林的形式进行构筑和管理,是一个比较狭义的概念[1]。因此,城市森林是建立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借鉴地带性自然森林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以乔木为骨架,以木本植物为主体,艺术地再现地带性群落特征的城市绿地。 2.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2.1生态服务功能的含义 广义上的生态系统服务包括生态系统产品和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2]。一般而言,生态服务功能(Ecosystem services)是指自然生态系统及其物种共同支撑和维持人类生存的条件和过程;它能够比较清晰地描述人类对生命支持系统的依赖性,为人们评价各种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长远影响提供了一种参考,以防止和减少自我毁灭性的经济和社会活动[3]。 2.2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 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生态过程为人类提供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4]。从复合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它不仅包括该系统为人类提供食品、医药和其他工农业生产的原料这内部效益,更重要的是支撑与维持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维持生命物质的生物地化循环与水文循环,维持生物物种与遗传多样性,净化环境,维持大气化学的平衡与稳定的外部公益作用。 3.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主要研究方法

方案-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会计确认与计量研究

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会计确认与计量研究 '(一)资产的两重性森林生物样性资产由森林生物资产(包括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和森林生态资产(森林生态效益资产)构成。森林生物资产的最大特点是具有生物转化功能(岳上植,2002.)。生物转化是指导致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质量(遗传价值、密度、成熟期、脂肪层、纤维强度)或数量(重量、立方米、纤维的长度或直径)发生变化的生长、蜕化、生产、繁殖的过程,从转化的机理上看,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主要靠自然力的作用和自身的转化能力实现其再生和转化。林业生产活动只起“催化剂”作用,会经常出现数量不减反增的现象。因此,对于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的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应定期地结合评估,以评估促进核算。 (二)价值的多元性森林生物多样性是森林这一综合地域类型中所呈现出来的生物多样性。一般而言。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其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分为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选择价值和存在价值四类(国家环保局,1998)。直接使用价值是指森林生物多样性直接满足人们生产和消费需要的价值,又可分为直接实物价值和直接非实物服务价值;间接使用价值是指森林生物多样性提供的生态功能的价值;选择价值是指人们为了将来能直接或间接利用森林生物多样性的支付意愿;存在价值是人们为确保森林生物多样性继续存在的支付意愿(张颖,2002)。价值的多元性决定了确认与计量的困难与复杂性。森林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生存与 密切相关,其所体现的价值不仅在于为当代人提供直接使用价值,更重要的是为人类目前及将来所创造的巨大的非直接使用价值,所展现的是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意义。 (三)资产的整体性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是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相互统一的整体。当森林生物多样性作为提供木材、竹材和蘑菇及其它动植物产品来源时,释放的是直接效益,此时属于有形的森林生物资产;当森林生物多样性作为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制氧等森林生态效益资源的时候,释放的是间接环境效益,此时属于无形的森林生态资产,两者的结合点在于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同一载体。森林生态资产不能脱离森林生物资产而独立存在,两者相互依存,其价值的形成、消费和补偿过程密不可分。因此,森林有形资产在其实物量和价值量的增减变动过程中,森林无形资产也相应地发生变动,其所发挥的生态效益地会发生变化。因而在对森林有形资产的价值确认和计量中,也要相应地对森林无形资产的价值及其所产生的效益进行确认与计量。 (四)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是相对稀缺的,这不仅表现在天然存量方面,还表现在生成率方面。同时,地球上生物物种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因而各物种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在绝对意义上是不可替代的。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产生了对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要求,体现在会计上是必须对其进行确认和计量。 (五)产品的公共性和市场的无形性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发挥的生态效益具有典型的外部 性,它超越了进行森林经营活动的林业行业以外的外部影响,即不通过市场机制反映的影响,进而会产生不能全部反映到私人收益中的 收益。公共物品是具有外部经济性的典型例子。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发挥的生态效益主要是一种无形效用,不能贮藏和移动,生产者难以对其控制,即无法迫使受益者偿付了补偿费用后才能享用其生态效用。因此,森林所提供的生态效益服务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同时,由于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中的生态资产一般不存在市场,所以应更多地考虑非市场价值的计价方法,实现对其生态价值的确认和计量。 (一)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的会计确认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的会计确认是指将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作为一项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森林生态效益记入会计载体的过程。会计确认的核心问题是选择合理的会计确认标准。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要能够作为一项资产加以确

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研究

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研究 首先,明确了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含义、范畴,利用文献资料,总结当前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的三类主要方法:直接市场评估法、替代市场评估法和模拟市场评估法。通过对上述三种方法的探讨,分析当下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方法中有以下三个问题有待解决:(1)没有在评估方法中深入考虑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相对于其他森林生态系统的差异和所具有的独特价值;(2)评价方法大多是静态的,评价结果用途有局限之处;(3)评价结果不统一,可比性有待进一步加强。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 标签: 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 TB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要通过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现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在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唯有把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并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之中,才能实现“美丽中国”的宏伟梦想。当下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在政府的主导下逐渐起步,在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城市生态系统的有效建设和其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不能再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因此,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的运用对城市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独特意义。 1 研究现状 1962年,美国政府在其户外娱乐资源调查报告中首次使用了“城市森林(Urban Forest)”这一名词。城市森林是新兴的研究林学和生态学的交叉研究领域,指一种与自然状态下的森林有所不同的森林形式,它会更多地受到城市影响,也会更多地为城市发展所利用。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森林生态系统维持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功能。生态系统具有多重作用,城市生态系统也不例外。其服务价值不仅包括为居民提供食品、医药和其他工农业原料,更重要的是其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具体体现在改善城市小气候、维持城市及周边CO2与O2的平衡、净化空气、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值得一提的是,它还有人体保健、教育文化、景观游憩等众多独有功能。由此可见,森林生态系统集多种价值于一体,对生态建设和人类社会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方案-森林生态价值的会计确认与计量

森林生态价值的会计确认与计量 '森林生态价值的 确认与计量 一、森林生态价值会计的内涵及特征 最近研究成果,森林生态价值会计的内涵可归纳为:森林生态价值会计是林业会计的一个新兴分支。具体地讲,是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采用多种计量手段和属性,以的可持续 为基本前提,对会计主体的森林生态效益及损失即森林生态的增减变化等资金运动进行确认、计量和 并监督的信息系统,是一项关于森林生态的建设和保护的 活动。 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森林生态价值会计信息系统当然要继承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特征,但鉴于森林生态价值核算的特殊性,森林生态价值会计信息系统也会有自己的特点:(1)森林生态价值会计信息是一种以经济信息为主的综合信息;(2)森林生态价值会计信息的形式是多样的;(3)森林生态价值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4)森林生态价值会计信息系统具有层次性;(5)生态价值会计信息系统具有复合性。 二、森林生态价值的会计确认 会计确认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将某一经济业务确认为某一会计要素的过程。对已发生的经济业务,首先应辨认其是否为会计要素,应予在会计账簿中正式加以记录;其次,对应予进行会计记录的经济业务,要确定其是属于哪一会计要素,如何在会计账簿中加以分类记录。根据这一原则,我们来研究森林生态效益是否属于资产这一会计要素。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从定义上来看,要解决森林生态效益属于资产的问题,首先要明确森林生态效益是一项资源,符合资产的定义,其次还要满足资产的两个确认条件,只有在同时满足二者的情况下,才能将森林生态效益视为资产,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图1) (一)森林生态效益价值符合资产的定义。我们可以从具有代表性的资产的概念来进行判别。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认为:资产是按照公认会计原则确认和计量的企业经济资源。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也认为:资产是一项作为过去活动的结果而为企业所控制的资源,由此所产生的经济利益预计在未来将流入该企业。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指出: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这种观点在认为资产是经济资源的同时,又限定必须是能以货币计量。其优点是把资产的界限与经济学 起来。可以明确资产的经济属性;其缺点是如果货币计量方面存在问题时,就将其从资产范围内排除。如属于效益范围的资产因为不能完整地计量这些效益的价值,就不将其作为资产进行会计核算。对森林生态效益价值来说,由于其价值的不确定性、模糊性以及生态效益的多面性,生态过程和经济过程以及两者之间联系的复杂性,使森林生态价值或生态效益价值估价的难度增加。造成了计量的困难性,因此森林生态效益价值暂时还没有作为资产列为会计核算的对象。但是我们应该明确,其资产性在于其具有取得未来收益能力的潜力,这种潜力是通过对营林业的投资,从而使得森林资源的状况得到改善和生产能力的增强而体现出来的,这种潜力的价值可以认为是资产。因此,森林生态效益价值符合资产的定义,只要解决了确认其价值时存在的技术问题或公认的计量标准等问题,可以对其进行会计核算。 (二)森林生态效益价值符合无形资产标准。森林生态效益价值是否是无形资产?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无形资产》,要求企业在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确认为无形资产:①归属于该无形资产的未来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②该资产的成本能可靠地计量。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确认与计量

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兴起给企业管理带来变革的同时,极大地改变了传统会计的环境,也必然对会计理论带来影响,传统的会计理论中的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将受到冲击,这势必对电子商务的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带来冲击。本文将谈谈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确认与计量。一、电子商务的会计确认会计确认是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辨认和确定会计是否作为会计信息进行正式记录并列入财务报表的过程。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资产等会计要素,不仅表现形式不同于传统的物质资产,也无法用物质资产的方法对其进行会计确认与计量,传统的会计要素理论及相应的计量原则需要发展。(一)数字化商品的会计确认在传统商务活动中,诸如计算机软件、报刊影视产品等是以实物产品形式出现,在会计上作为存货以历史成本原则对其进行确认和计量,进行进、销、存数最金额核算并反映到会计报表上。在电子商务环境中,数字化商品一般是指由数字比特构成的数据库、新闻和信息、书籍、杂志、电视和广播节目、电影、电子游戏、音乐唱片,以及计算机软件等,这些数字产品已超越了资源限制的约束,数量和内容可无限制地复制,按实物产品方式反映资产价值失去意义。在具体会计核算上,这些产品无法反映具体存货数量和金额,只有销售数量和销售额。而且由于采用的销售方式不同,因而销售收入确认的条件与时间也不尽相同,收入与成本的配比原则难以实现。特别应当看到的是,有些数字化商品的收入是视同销售还是视同使用费收入,往往难以准确地界定。(二)电子会计凭证的确认电子商务过程中所产生的原始凭证必然是电子形式的原始凭证。电子会计凭证是会计处理的数据源,其确认就显得十分重要。会计要审核一份企业交易的电子原始数据,就不是简单地像传统会计的审阅纸张式原始凭证那样,因为在纸质的凭证上的签名证实书面材料,会计人员很容易辨识,而对于电子会计凭证,则要考虑到电子原始数据生成的确认,数据存储的管理控制以及传递过程和方法的可靠性。对电子商务中发生交易业务的电子数据审核,除了对一笔业务的不同数据记录之间核对外,还要特别关注业务经办人、批准人、签约人等人员的电子签字以保证有关责任人对业务和相应记录的完整性负责。既然电子签名是未来电子数据的确认标记,当然就包括了电子的原始凭证,因而电子签名对会计原始凭证的作用应当给予承认。会计怎样认证电子签字的有效性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电子签字若是现在大多数会计核算软件中用那种普通的汉字或字母代码填写,就容易产生伪造和舞弊,会计人员就无法辨认这些数据的真伪性。解决签字有效性的做法是采用加密码签字。(三)销售收入的确认现行会计准则对收入实现的条件定义为:(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3)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4)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传统的商品交易是以契约为前提为保证的,才能进行相关销售收入的确认。而在电子商务交易中,一是流通环节中的机构(如商店、贸易公司、批发站等)和程序将大大减少;二是就每一项交易本身而言交易期间大大缩短,并且通常并不存在合同契约之类为确保收入顺利实现而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在当前社会诚信度普遍不高的情况下,企业一般是不敢在无契约的条件下发货,提供服务或劳务。无论是电子商务开始较早的美国,还是把电子商务炒得沸沸扬扬的我国,电子交易的支付方式都局限于信用卡、电子现金等,且交割方式都体现为款到发货。即使部分送货上门的交易,也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实质上仍然体现为现金收讫而后才将所有权转移的特点。传统交易中那种多个环节、多个期间方能完成一次交易,可以先于收到款项而发出商品或提供服务的情况将不复存在。而且出于利益的趋动,互联网公司都乐于将不同交易方式产生的资金流全部记为网上收入。事实上互联网公司获得的仅仅是该等销售收入的一部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电子商务环境下,收入实现确认同时满足现行准则中四个条件几乎已无可能,并且目前并无规则来界定互联网公司的网上收入和网下收入、销售收入和代理收入、真实收入和虚拟收入,这意味着即使是收入这样的简单概念,在网络经济运作模式下也需要重新加以规范。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

第十章森林生态系统经营 第一节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理论 一、有关森林的基本概念 1.森林经营的基本概念 按着起源不同,可把森林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顾名思义,天然林就是由天然更新和演替过程形成的森林,人工林就是由人工更新和培育形成的森林;而天然林又可根据其受干扰的程度的不同分成原始林、过伐林、派生林和次生林,原始林是未经过任何破坏的原生植被,次生林是原始林经受大面积反复的破坏后,在次生裸地上形成的次生植被,过伐林和派生林介于二者之间。虽然所用的词语不同,但是后三者基本属于次生林范畴,所以我们常常把后三者统称为次生林(图10-1)。 原始林 层异龄,上层较稀疏,多为原生群落中过熟阔叶树及干形不良或多少已腐朽的针叶树,林下多具明显的更新层、演替层,原生群落中的主要树种有明显的恢复趋势,生境及林下植被基本与原始林相同。这些林分分布于原始林的外围及次生林的深处,它们恢复到原生群落的类型组有保证,而且速度也最快。对于过伐林的经营措施主要是进行林相整理,即伐去部分劣质林木(包括部分过熟、遗传品质差和严重病虫害的树木),尽快采伐利用上层的过熟木(同时具有解放更新层的作用),给目的树种及其他优良林木的生长和更新创造条件;抚育更新层和演替层,在更新不均匀或更新数量不足的地方进行目的树种的补植,从而改善林分结构、提高现有林分的质量。经过人工经营的林分,仍应保持原有复层异龄混交的结构不变,可以达到更新健康、生产力更高和多种效益的可持续利用。 派生林是在原始林区内,原生群落经人类活动和病虫害、火灾及其它自然灾害影响,使原生群落受到小面积的破坏(如小面积的采伐、开垦或火烧)退化到次生裸地,短期内经过次生演替而复生的次生群落。其组成树种多为喜光、速生的树种。由于面积不大,周围仍由原生的群落存在,整个环境的变化不大,原生群落主要树种的种源比较充足,迹地上为先锋树种所占据。这类林分稳定性低,先锋林分仅能维持一代就为原生群落的优势树种随更替,形成顶极群落。对于这类林分的经营方法是适度间伐其先锋树种,为下层的针叶树透光以及补植针叶树。 次生林与上述二者不同,它是由原始林经受大面积反复的破坏(不合理的采樵、火灾、垦殖、过渡放牧等)后,在次生裸地上经过次生演替而形成的次生群落。次生林的显着特征是经过大面积反复的破坏,引起原生群落的大面积消失,环境条件变化很大,生境旱化的趋势明显。主要由那些传播速度快、繁殖能力强、耐极端生境或者具有抗火能力的树种组成的群落;稳定性低、种间竞争激烈,演替速度较快;树种组成丰富,种类繁多,生长速度快。但是,由于植被的发生明显变化,原生群落的主要优势树种的种源缺乏,如不进行人工诱导,在相当长时期内不可能恢复成原生群落。由于次生林无论生物成分或是环境成分仍保持着原始林的某些特征,或

会计概述: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

会计概述: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 1、题干:利润是与()无关的,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A、所有者利润分配 B、所有者投入资本 C、经济利益流入 D、所有者经济活动 答案:B 解析: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企业的收入减去有关成本与 费用后的差额,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 2、题干:下列符合所有者权益特征的是() A、不论发生什么情况,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B、企业清算时,首先把所有者权益返还给所有者 C、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 D、所有者权益均为企业所有者直接投入的 答案:C 解析: 所有者权益特征:①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派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所 有者权益(选项A);②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 返还给所有者(选项B);③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 选项C。 选项D,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投入的资本,其他综合收益,留存收益等,通常由股本(或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含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其他资 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构成。

3、题干:会计要素是指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和基本分类。 A、经济内容 B、经济特征 C、计量属性 D、质量要求 答案:B 解析:会计要素是指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和基 本分类。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4、题干:下列各项中,不应作为企业资产加以核算和反映的是()。 A、准备出售的机器设备 B、委托加工物资 C、经营租出的设备 D、报废的机器设备 答案:D 解析:选项A,准备出售的机器,并没有说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所以还 是资产。选项B,委托加工的物资,我企业请求别的企业帮忙加工,但是物资 本身还是我企业的资产。选项C,我只是出租给别人用,东西还是我企业的, 所有权也是我企业的。选项D,预期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不 符合资产的定义,所以不作为企业资产核算。 5、【多选】题干: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 A、企业投资人投入的资本 B、留存收益

基于生态效益补偿创新的生态会计核算模式构建

基于生态效益补偿创新的生态会计核算模式构建 作者:曾华锋项卫东祁大化 生态效益补偿实际是付费制度的一种实现形式,而如何确定补偿依据是制约生态效益补偿的瓶颈。森林生态效益的评价是对森林提供的生态服务进行货币计量。它是森林生态效益经济补偿研究的关键,也是制定补偿标准... 生态效益补偿实际是付费制度的一种实现形式,而如何确定补偿依据是制约生态效益补偿的瓶颈。森林生态效益的评价是对森林提供的生态服务进行货币计量。它是森林生态效益经济补偿研究的关键,也是制定补偿标准的主要依据。我国目前采用的补偿方法基本上是根据级别按面积大小确定补偿金额(每亩5~8元),没有充分考虑生态质量的高低。因此需对现有林业会计系统加以改造,设计出一套能提供生态效益价值量的可操作性强的会计核算模式,为按生态质量进行补偿提供数据支持。一、生态效益补偿的困境我国目前采用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方法没有充分考虑生态质量的高低。这种补偿制度导致了两个比较严重的后果:一是相对于个体投入在物品生产中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这种价值认同远远不够,从而导致了经济贫困地区很大程度上由于更多地承担了生态公共产品的生产任务,而其投入的劳动却由于生态价值没有实现,缺少经济收入而越来越贫穷(杨筠,2005);二是按公益林的面积进行补偿而不考虑生态效益发挥的质量,这种“平均”分配的资金实现方式造成了新的分配“不公平”。如果说第一种情况是由于国家财力有限、社会投入不足造成的,目前还

无法解决的话,那么第二种情形只需改变现有分配方式就可以避免。一种有效的途径是建立森林生态效益监测体系和评价体系,尽可能令人信服地进行定量的生态影响评价,作为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基础。假设国家或区域的年生态效益补偿总量为∑Mⅰ,国家或区域的年生态效益测定总量为∑Aⅰ,则某一林业站或自然保护区的补偿费就应为 Aⅰ·∑Mⅰ/∑Aⅰ。现在的任务就变成了对每一林业经营单位生态效益的测量与记录,而目前能动态、连续地计量和传输微观经济体数据的最健全的现存系统是会计核算体系,只需对现有林业会计系统略加改造,设计出一套能提供生态效益价值量的可操作性强的会计核算模式,即可解决按生态质量补偿的问题。二、生态会计核算框架设计(一)生态效益的计量会计计量所解决的问题是已经确认的业务和事项要以多大的数额进入会计信息系统并最终体现在财务报告。会计计量就是对会计确认的结果予以量化的过程。(1)生态效益的计量方法。生态效益的计量更多的依赖生态学的方法加以测定。生态学计量方面,森林固碳价值目前在国际上主要有两种方法,即碳税法和造林成本法;森林的水源涵养量的计量采用森林对降水的蓄存法;森林的保肥价值以不同类型森林每年的土壤侵蚀量及其土壤养分含量,乘以当地上一年底的肥料平均价格计算其土壤保育价值;固土价值可根据因减少土壤流失而产生的减轻河流淤积价值,以挖取每吨泥沙的人工成本来计量;防风价值以森林面积乘以单位面积森林的防风效益来确定;SO2的吸收根据不同森林类型每吨重的年吸收SO2量,年吸收SO2价值为SO2的年吸收量乘以单位SO2的净化成本;年滞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资料

中国森林生态价值评估技术方法研究 北京中林资产评估有限公司 王宏伟、霍振彬、宋力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它不仅为社会提供有形的物质产品,同时也向社会提供良好的生态服务。由于森林所提供的有形产品可以通过市场交换实现其价值, 而其生态功能是无形的, 缺乏成熟的直接可以交换的市场,其价值量化也需要大量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相关数据积累来支持,评估难度大,因此往往被忽视。但由此导致不合理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使得森林结构失调、林分质量下降、森林综合效能下降、生态环境恶化,最终威胁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资产评估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时,缺乏科学的、客观的价值参考依据。 1.国内外研究进展 目前国外有关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的研究已经广泛开展, 包括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概念、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划分、服务价值评估以及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专题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千年评估工作组(MA)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方法开始逐渐成为主流评估方法,这是首次在全球范围内开拓性地对生态系统及其对人类福利的影响进行的多尺度综合评估。 我国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也十分重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中明确了森林经营者有获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权利。在我国相关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管理规定及评估技术规法中也都做出了相关的规定和解释。其后,随着国外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内涵和价值评估方法的引进,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工作在国内陆续展开。 北京中林资产评估有限公司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于05年成立了森林生态系统价值评估研究中心,同相关科研院所合作,将资产评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同国内外的有关科研成果相结合,积极开展森林生态系统价值评估的理论研究和市场实践,得到了有关专家和市场的认可。 我们研究森林生态功能及其服务价值的评估,是在资产评估的范畴内研究的,因此,森林生态功能及其服务首先应该符合资产的定义才能作为资产进行评估的对象,即“资产是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它是特定个体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中所取得或加以控制的”。森林生态功能及其服务价值的评估,首先要确定评估的目的,明确资产评估的范围,是评估存量的森林生态价值,还是评估的森

会计毕业论文森林生态价值会计核算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森林生态价值会计核算与林业可持续 发展 森林生态价值会计核算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毕业论文 、森林生态资产的内涵、特征 (一)森林生态资产的内涵 人们对森林生态资产的认识首先取决于人们对森林资源认识的不断加深和扩展。狭义的森林资源仅指森林本身;广义的森林资源是指围绕森林所形成的从地上到空中的资源整体,包括在这一范围内所形成的所有有形物、无形物质都属于森林资源。因此,森林资源资产的范围也随之扩大,包括林木资产、林地资产、森林景观资产和森林生态资产。 目前,森林生态资产尚无明确定义,存在着不同的解释。一般认为,森林生态资产是指森林生态效益所形成的资产。从会计学专业可以解释为森林生态资产是林业企业由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可以与森林生态资源使用者进行交易的,预期可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森林生态资源。

二)森林生态资产的特征 1、多样性。森林生态资产是森林生态效益形成的,它具 有多样性,包括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制氧、净化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游憇、积累营养物质、森林防护等。 2、外部性。森林生态建设单位、生态保护单位的活动会 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正负两个方面:在森林资源得到保护和建设,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称之为正外部性效果。反之,破坏森林,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环境恶化,这是森林生态资产负外部性表现的结果。 3、公共物品性。森林生态资产不同于一般的普通商品, 具有公共物品性,是指森林所提供的生态效益被社会无偿利用,不用为此支付费用。如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固碳制氧、净化环境等。它不随森林所有权的转移而转移,使森林生态资产更象是一个“公共物品”。 4、计量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由于森林本身的组成、结构、功能以及它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多样性使得森林生态资产这一特殊资产,在会计济学、会计学 计计量上有较大的难度。它的定性、定量是林学、生态学、经 等多 学科的综合研究和运用,在许多领域存在亟待

2019年初级会计第04讲_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1)

第一章会计概述第三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

案例引入 这位是任正非先生,他对新来的菜鸟也想了解一下,所以就对小强说到:看见了吗,这是我辛辛苦苦干了20年的华为大公司,资产上亿了,员工好几万人,我想问问你一个小会计如何给我效力啊?你一个人干得了这么多事情吗,算的清楚吗? 小强自信的说到:老板,看我的吧,我有法宝——我把您单位(奥错了,是咱们单位,哈哈为了拉近关系)所有的事情分成6份,就是我们会计领域的六大要素(所有事情全搞定!360度地毯式无死角核算!) 会计要素

一、会计要素及其确认条件 会计要素是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和基本分类。(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条)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类。其中,前三类属于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后三类属于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在利润表中列示。

【例题·判断题】会计要素为企业财务会计报表构筑了基本框架,因而会计要素也可以成为会计报表要素。() 【答案】√ (一)资产的定义及确认条件 1.资产的定义与特征: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十条) 根据资产的定义,资产具有以下三方面特征: (1)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即资产必须是现实的资产,而不能是预期的资产。 (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3)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例如:企业通过购买、自行制造等方式形成的某项设备、或因销售产品而形成一项的应收账款(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是资产。预计在未来某个时点将要购买的设备,预期的交易或事项,不能确认为资产。 例如,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注意】企业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不属于承租人的资产,属于出租人的资产。 例如:技术已经淘汰的生产线,不能再作为资产,应予以转销。 2.资产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还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十一条)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会计环境对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影响 外文文献译文及原文精品文档18页

Contents Abstract..........................................................................................I Introduction (Ⅱ) Efficient Accounting Systems (1) Chapter 1 Accounting (1) 1.1 The decision of accounting (2) 1.2 The functions of accounting (4) Chapter 2 Accounting environment (7) 2.1 The goal of accountant is the starting point in which accounting environment affects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 (9) 2.2 Accounting assumed reveals close link between accounting and its interdependent external environment (10) 2.3 Accounting standards disclose the request of accounting

environment to accounting information (13) Chapter 3 Accounting system (15) Conclusion (30) References (31) Thanks (32) Efficient Accounting Systems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everything are under certain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ccounting,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actice of human activities is not a cases outside. Accounting environment have the base sense for the smooth conduct of the activities of accounting, while various accounting environmental factors will have isolated impact on total activity of the accounting system. The study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accounting environment system and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various elements in this system made us to be much more realistic in this area of

森林生态系统价值评估

森林生态系统价值评估 生态价值评估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的生态功能及其提供生态服务的能力水平进行评价和价值判断的行为和过程。通过评估可以了解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的固定时点价值,亦可以通过不同时点(不同生态环境状态)间的比较掌握其价值动态变化趋势。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陆地上面积最大、结构最复杂、生物量最大、初级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其特殊功能决定了森林在维持生态安全、维护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中起着决定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而言主要包括: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调节气候、净化大气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游憩等。 森林的价值包括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以及社会价值。森林生态价值是森林价值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开展森林资源价值(包括生态价值)评估,是客观测度林业建设成果、及时把握森林资产的存量及其动态、科学认识森林资源的经济与社会福利贡献等的一个客观评价手段,有利于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为政府和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客观依据,加快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 通过全面的森林价值评估可以: 1、判断林业发展和森林经营的可持续性 林业发展可持续性的实质是资源存量不随时间减少,生态功能不随时间下降。而评估结果则从林地、立木以及生态等资源的存量和流量变化趋势给出裁判,定量地、科学地揭示森林的可持续性。 2、揭示森林对经济的全面贡献 传统上以木材经济总量衡量林业经济的规模,现在扩大到森林的全面价值。描述出森林对于经济发展真实的社会、经济贡献。 3、揭示森林对相关部门的真实贡献 通过评估森林资源的价值,可以揭示森林效益在不同社会部门之间如何分配,区别森林的经济利用和生态利用,区别当地受益、“下游”受益和全球受益,以科学的数据表明评估区森林碳汇服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全球贡献。 4、为建立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市场和生态效益补偿提供依据 碳汇、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等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有助于建立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市场,或者帮助达成生态系统服务的交易。这些评估指标还是政府进行公共财政转移用于森林生态系统服务补偿的科学依据。 5、为林分改造、提高森林质量提供直观依据 林分结构对森林生态服务具有直接影响,通过评估有助于综合考量不同类型林分提供生态服务的能力差异,为提高森林经营水平,促进林分改造、改善森林质量提供较为直观的依据。 6、提升森林的冲突性用途的取向 人类对森林的总量需求与结构性需求(经济需求和生态需求)已经大于供给,森林评估可极其明显地揭示森林经营目标的最优、次优选择。 7、评价非林业政策对森林利用的影响 对森林产生影响的政策主要是宏观经济政策和公共政策。森林资源价值评估的详细统计分析资料,可用于分析这些非林业政策的影响。 8、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