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初步设计地勘外业验收大纲

公路初步设计地勘外业验收大纲
公路初步设计地勘外业验收大纲

公路初步设计地勘外业验收大纲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1、依据《公路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了切实履行政府审查审批职能,审查单位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勘察单位的外业工作进行阶段性验收。地质勘察是设计工作的基础,外业资料是否齐全、准确和满足规范要求直接影响设计质量。

2、为了保证地质勘察质量,提高设计质量,按照省交通厅<<关于成立陕西交通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的通知》(陕交函2006[367]号)和2007年第三十二次专项问题会议纪要要求,根据交通部、建设部、发改委等部委关于勘察设计的有关规定,参照陕西省公路前期工作指导意见和公路工程质量工作要点,特制定了本办法。

3、该办法指出的检查事项,主要是审查单位组织现场核查的事项,未包括勘察单位应进行的所有勘察与调查内容,不能替代勘察单位或建设单位组织的检查验收。

4、该勘察外业验收办法适用于国家高速公路青兰线、十天线陕西境的初步勘察外业验收,其他审查项目的勘察外业验收可参照执行。

第二章验收程序

1、外业验收一般按照勘察单位内部验收、建设单位(或勘察监理单位)验收、政府主管部门验收(或委托验收)的顺序进行。

2、勘察单位验收与建设单位、政府验收不得合并进行,勘察单位内部部门自检和单位验收不得合并进行,建设单位与政府验收可合并进行。

3、勘察单位内部验收通过后,应编写初步勘察外业工作报告送验收单位审阅,验收单位在五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接受验收申请,并拟定验收计划。

4、勘察外业报告应包括项目概况、勘察机构、勘察经过、各专业完成的勘察工作量、设计单位或部门委托工作内容完成情况、勘察初步结论及对各专业设计建议、问题与建议等内容。勘察单位的部门自检报告、监理单位的监理报告应作为勘察外业工作报告的附件。

5、验收工作按审阅勘察外业工作报告、听取勘察单位汇报、查阅勘察调查记录及成果资料,现场核查,验收单位内部讨论与交流,最后提出验收意见的顺序进行。

6、外业验收工作一般应在现场进行,因特殊情况需异地验收时,验收单位应组织现场核查。

7、根据勘察项目特点或工作计划需要,勘察单位与设计单位不是同一单位,设计单位应有接受或验收报告;多家勘察单位同时工作时,应由一家负责汇总并协调相关工作。

8、未进行勘察外业验收或验收未通过,不能向设计单位全面提交地质勘察报告,完成的初步设计文件不安排审查。

第三章总体要求

1、安排初勘的时间和周期合理,勘察工作机构职责明确,人员投入达到了投标文件的承诺,人员级配合理,人员进场、退场安排得当,勘察人月数满足工作量要求。

2、拟定的外业作业方法正确,采用的勘察仪器、设备的技术状况满足勘测规程、规范要求,数量符合项目进度要求。

3、配合总体设计要求,制定了周密、细致的勘察方案,勘察计划具有较强地针对性和操作性,地质勘察与其他专业调查之间,工序衔接妥当,阶段划分合理,分工清晰,责任明确,阶段目标易于控制。

4、调查、测绘、勘探、测试等工作量布设原则正确,重点突出,深度、广度符合勘察规范要求,基本揭示区域工程地质条件,能为拟定工程方案及方案比较提供详实、准确、可靠的基础资料。

5、外业资料收集齐全,各种记录规范、详细,所有勘探作业点实测了坐标、标高,计算了对应路线桩号及横向距离。

6、地质勘察工作严格按照资料收集、调查测绘、勘探试验、内部验收、监理验收、外部验收、报告编制、成果审定(单位内审和咨询单位审查)的程序进行。

7、地质勘察工作应细化勘察单元、增强勘察针对性、提高勘察效益、节约勘察时间,消灭设计与勘察脱节、勘察工作量与勘察目的脱节的现象。

8、定性评价工程场地修筑公路工程的适应性、安全性、稳定性;对生态、水文地质环境产生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9、定量评价岩土体的变形性状及其极限值;岩土体的强度及其稳定性与极限值,包括斜坡和地基的稳定性;岩土体及水体对公路工程的共同作用;岩土后期变化的预估,以及其对工程耐久性的影响;其他各种临界状态的判定;沿线筑路材料的适用性和经济性。

10、通过综合地质勘察,初步查明对路线、桥梁、隧道等参选方案起控制作用的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的类别、范围、性质,评价其对工程的危害程度,提出避开或治理对策的地质依据。

11、查明陡峭山坡、深挖方、斜坡路基、高边坡等路段的稳定性,查明地震基本烈度,鉴定大桥、特大桥和隧道烈度或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第四章公路初勘

一、一般要求

1、应全线进行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调绘范围应满足路线方案比较、工程设计和病害处治的需要,观测点布置、密度符合规范要求,观测点定位精度满足工程需要。

2、勘探点布设应注意微地貌变化,每一地貌单元应有勘探点控制,在地貌突变或异常处和工程关键部位应有勘探点控制。

3、勘探重点是影响路线方案或线位布设的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及重大工程构造物地段;地质简单路段,间隔一定距离应有勘探点控制。

4、地质条件简单的路段勘探,以挖探、简便钻探、触探等简便方法为主;地质条件复杂路段勘探,应尽量采用物探方法,并附以必要的钻探验证。

5、技术性钻孔应布设在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变化大且有代表性的路段,技术性钻孔与一般性钻孔可各按50%控制,宜交互布设。技术性钻孔应提高岩芯采取率,尤其是破碎岩层、软弱夹层、软岩、软土、膨胀土等。

6、测试工作应按不同工程地质单元,选择有代表性的部位进行,以了解沿线土石的物理、力学、化学性质和水质特征。

7、各勘探点应尽量达到不同的勘察目的;各分项工程应进行统计,列出工程位置、调查勘探目的、勘探工作量、勘察结论、工程建议等事项。

二、路线初勘

1、应区分不同地形地貌单元、区分不同的不良地质地段、区分不同的特殊性岩土路段,阐明路线布设的经济合理性、安全可靠性、耐久性,提出对路线方案布设意见或建议。

2、应查明与选择路线方案和确定路线走廊有关的地质问题,如:沿线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特性岩土的类型、性质及分布;大型路基工程场地的地质条件;路基筑路材料的来源;预测可能产生的工程地质病害及其性质和对工程方案的影响。

3、勘察工作应包括各路线比较方案,路线两侧宽度各为150米至200米,特殊路段应扩大勘察范围,以示出影响路线方案的地质现象的周界为原则。

4、路线工程地质图,比例采用1:50000(~1:200000)。工程地质平面图,比例采用1:10000(~1:20000),重点路段另绘制1:2000(~1:10000)。工程地质纵横断面图,水平比例尺用与工程地质平面图相对应,垂直比例尺用1:200~1:2000。

5、观测点数量、间距、密度应符合沿线地质条件和精度要求,测点定位方法正确,定位准确。

三、路基初勘

1、一般路基初勘应查明地基稳定和边坡稳定及设计有关问题,与路线工程地质图一并绘制。勘探点根据复杂情况布设,一般应选择在地形特征点处,平均间距一般为200米至500米。测试点重点布设在土质路段,测试点数量一般为勘探点的一半,野外鉴别并进行常规物理、水理及化学性质和必要的力学试验。

主要内容包括岩石名称、岩性、产状、风化程度;表土类别、名称、密实度、含水量,并试验其塑液限和自由膨胀率;地下及地表水活动情况。

2、高路堤路段应查明在附加荷载作用下,地基沉降和滑移的稳定性,重点调查地层层位、层厚、土质类别、地下水埋深及其分市等情况;确定土的承载能力、抗剪指标和压缩指标;判定在路堤附加荷载作用下,地基沉降和滑移的稳定性;地层中的软弱层要认真查明其层位、厚度和各项物理、力学指标。

测绘工程地质平面图,采用路线平面图,精度采用1:5000。测绘控制横断面,间距200至500米,比例采用1:100~1:200;每个工段不少于2个断面;每个断面勘探点不少于2个。

3、斜坡陡于1:2的陡坡路堤路段,应查明沿斜坡或下卧基岩滑动的可能性。调查覆盖土层的层位、层厚、土类,调查下卧基岩倾斜度、岩性、产状、风化程度,调查地表及地下水情况;确定土层和岩层界面的抗滑、抗剪指标。

测绘工程地质平面图。测绘控制横断面。现场测试物理力学指标。

4、边坡大于20米的深路堑或需要处理的边坡,应调查软弱结构面滑动可能性、判断边坡的稳定性。应对开挖边坡的土层、岩层及软弱结构面滑动的稳定性进行调查;调查边坡岩土组成情况,岩土界面的坡度与倾向、岩石风化程度;调查土质边坡的层位层厚;调查边坡岩层层位、层厚、产状、岩性、软弱夹层及构造面情况,结构面抗剪、抗滑指标;调查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情况,特别是地下水埋深及渗水情况和地表水活动情况。

绘制工程地质平面略图。测绘控制横断面。现场测试物理力学指标,判定岩、土工程等级。

5、支挡工程路段应探明下卧软弱地层的存在及分布。调查承重地基的地层

物理力学指标、地质构造、水文条件;特别要查明有无下卧软弱地层的存在及分布;论证推荐支挡工程方案。绘制工程地质平面图。测绘控制横断面,间距30至50米。

6、河岸防护工程应调查岸坡地质现象、河段水力特征、冲淤变化规律、工程基地地层、岩土组成、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确定临河或沿河需要设置河岸防护或疏导工程的范围。绘制工程地质平面略图。测绘控制横断面,间距为30至50米。

7、改河(改渠)工程应调查原河段的水流、水力特征,冲刷、淤规律,性质、类型及发育阶段;调查改移河段的地形地貌、水文、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改移工程实施后,预测河流两岸及下游冲刷或淤积情况,分析设置防护工程的必要性。绘制工程地质平面略图。测绘控制横断面,间距采用100米。

五、小桥涵初勘

1、重点勘察小桥、涵洞的台、墩地基覆盖层厚度及承载力,基岩埋深、风化程度及承载力。

2、绘制小桥涵轴线及墩台轴线地质纵断面,比例与路基横断面相同。

3、勘探点每个轴线不少于1个,包括露头、挖探、简易钻探、触探和物探。

4、测试利用露头、挖探、简易钻探采样进行,可以是目测或原位测试。

六、互通式立交初勘

1、勘察重点及要求参照相关专业进行。

2、绘制互通式立交工程地质平面图。

3、分路线绘制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七、沿线设施初勘

1、勘察范围包括监控通信分中心、监控通信所、隧道管理站、收费站、检查站、服务区、停车区、养护工区等。

2、除满足公路工程初勘要求外,还应满足房建工程等地勘要求。

第五章桥位初勘

一、桥位选择

1、初勘阶段应对各参选桥位方案进行同等深度的地质勘察,并对建桥适宜性、稳定性、环境协调性等方面做出结论性评价。

2、一般工程地质地区桥位应适应地形、地貌、地物等方面的要求,选在两岸有山嘴或高地、河岸稳定、河沟顺直、便于布置施工场地、便于运输材料的位置,不宜选在上下游有山嘴、石梁、沙州或地下、地面有重要设施干扰的地段。应选在基岩、坚硬土外露或埋藏浅,地质条件简单、地基稳定的区域,不宜选在断层、滑坡、泥石流、岩溶等发育地段。

3、特殊地质地区桥位选择,在满足一般地区要求之后,还应针对泥石流、岩溶、滑坡、沼泽、黄土地区进行专项调查,查明与桥位、桥墩、桥台的关系,查明不良地质现象的特征及其对桥梁可能产生的影响,便于评价工程方案、工程措施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等。

二、调查测绘

1、所有桥位必须进行工程地质调查。

2、桥梁结构或地质条件复杂的应测绘工程地质平面图,比例用1:500~1:2000,上下游各200至500米。

3、特大桥、大桥和复杂的中桥应绘制地质纵断面,水平比例采用1:500~1:2000。

4、测绘桥梁横断面。所有桥台均应测绘,桥墩应测绘控制断面,间距50至100米,比例采用1:100~1:200,每个断面勘探点不少于2个,现场测试物理力学指标,判断岸坡稳定性。

三、工程地质勘探

1、综合勘探

1.1、工程地质勘探应在调绘的基础上,通过物探、钻探、挖探、钎探、原位测试等综合手段进行。

1.2、初步勘探应尽量采用较简单的勘探方法,但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的桥位地质勘察不得单独采用物探方法。

2、物探

2.1、物探包括电探、震探、声波探测、测井、钻孔电视、浅地层剖面仪、无线电波等方法。在地形地物允许时,特大桥、大桥、中桥均应布设物探工作。

2.2、电探测线沿桥轴线至少布设1条,视地质复杂情况增加纵横测线。测线间距10至20厘米,测点间距5至20米。

2.3、震探测线沿桥轴线至少布设1条,视地质复杂情况增加纵横测线。陆上间距20至30米,水上间距50至100米。

2.4、声坡探测发射点和接收点,可选在地面或岩面,也可选在1至2个钻孔中,利用岩体中声波和振幅的变化,判断岩体的完整性,鉴定危岩,监测洞室及边坡应力。一般在有特殊要求或施工图设计时采用。

2.5、测井一般是在钻孔中探测井壁周围地层剖面、基岩节理、裂隙发育、岩石完整性、含水层位置及厚度。一般在有特殊要求或施工图设计时采用。

3、钻探

3.1、钻孔位置一般沿桥梁轴线,结合地貌单元、地质构造、桥墩台等因素布设。

3.2、钻孔数量主要由地质条件、桥梁长度和可参考的资料等因素确定。

特大桥不宜少于5个,桥长在500至1000米的大桥不宜少于4个,桥长为100米至500的大桥不宜少于3个,地质复杂的中桥不宜少于2个,特殊结构的桥梁应适当增加钻孔。

3.3、钻孔深度应根据地质条件和桥型确定,以满足设计要求为前提。

3.4、技术钻孔数量应达到50%以上,各种地层岩芯采取率不宜小于50%。

一般性钻孔也应采取一定的原状样或扰动样品。

3.5、计算冲刷时,除在河床表面取样外,还应在河槽一定深度取样,进行颗粒分析。

3.6、需要水质分析时,应在河中和钻孔中分别取样。

四、原位测试

1、原位测试包括动力触探、静力触探、十字板剪切试验、横压试验、现场荷载试验、现场剪力试验和水文地质测试等,应根据项目特点选用。

2、动力触探包括标准贯入试验和动力锥探试验。条件许可时,均应配合钻孔进行动力触探。

动力锥探适用于卵石、砾石、碎石土层,判断厚度、密实度、基本承载力,以及浅覆盖层、基岩风化层的界限。标准贯入适用用于第四系覆盖层中的砂土、粉砂及一般粘土,用以查明土的强度及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砂土液化等。

3、静力触探适用于砂、粉砂及粘土,查明土层平面分布、估算强度、压缩性,确定侧摩擦阻力和锥尖阻力等。在条件许可时,宜采用静力触探加密地勘资料。

4、十字板剪切试验适用于软土地区,一般在钻孔中测定软土地基的抗剪强度。

5、横压(旁压)试验分为预钻式和自钻式,主要适用于粘性土、粉土,目前已拓展至砂土、软质岩和风化岩,原位测定承载力、横压模量和应力应变的关系。

五、室内试验

1、岩石试验,应安排岩石成分试验、岩石物理性能试验、岩石力学性能试验。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天然、饱和)压缩模量、压缩系数等。

2、细颗粒试验,包括天然密度、含水量,相对密度、液限、塑限、颗粒分析、压缩系数、压缩模量、渗透系数,抗剪(压)强度(块、慢剪),视需要作

有机质和高压缩试验。

3、粗颗粒试验,包括天然密度、含水量,相对密度、颗粒分析、渗透系数,抗剪强度,天然休止角。

4、水质试验,一般简易分析,特殊要求时专项分析。

第六章隧位初勘

一、隧位选择

1、隧道平面和纵面不同位置方案,均应进行同等深度地质勘探工作。

2、一般工程地质地区,隧位应选择山体稳定、山形完整、冲沟较少、山洼切割小、构造简单、地层单一、岩性完整、无软弱夹层、岩层正交的位置,应选择地下水影响小、无有害气体、不含放射性元素、不压占矿藏的隧位。

3、不良地质地段隧位,应避绕不良地质现象,当无法避绕时应减小影响长度,尽量选择正交或影响小、较窄处、影响时间短处通过。

3.1、隧道可从褶曲侧翼、窄破碎带、贫水破碎带、密实稳定岩堆、难溶岩、第四纪堆积少、密实冰碛层、煤系地层短等处通过。

3.2、隧道应远离陡斜坡张裂、崩塌、低洼垭口、地下富水、岩堆基岩面、溶洞、易溶岩、流砂、高瓦斯区、黄土陷穴密集区、冲沟发育、滑坡、泥石流、地下冰、库区充水消水影响区、强震区断层等不良地质病害。

3.3、路线纵面加大洞身与滑坡、错落体、泥石流沟的距离,保持洞顶厚度;同时应使洞身位于比较理想的围岩中。

3.4、傍山偏压隧道不应产生构造复杂、岩体破碎、堆积厚的隧道围岩;沿河傍山隧道应避开山体失稳、滑坡、崩塌、错落、岩堆等不良地质现象,远离冲刷范围。

3.5、便于施工、工程量小、造价低、运营安全,不留隐患或少留隐患。

二、洞口位置选择

1、隧道洞口宜与等高线正交或接近正交,并应避开排水困难的沟谷低洼处。

2、洞口应选在山坡稳定、地质条件较好处,当地形地质条件不利时,应早进洞、晚出洞、不留隐患。

3、隧道洞口选择应为隧道施工、洞外接线、洞内外联络线创造条件,利于环境保护。

4、两隧道口之间的距离应保持较远距离,标高按300年一遇水位校核。

三、调查测绘与资料

1、隧道路线方案工程地质平面图,比例采用1:2000至1:10000。

2、隧道工程地质平面图,比例采用1:1000至1:2000。

3、隧道工程地质纵面图,水平比例采用1:1000至1:2000。

4、隧道洞口工程地质横断面图,比例采用1:200至1:500。

5、隧道洞身地质横断面图,穿过不良地质地段时绘制,水平比例采用1:200至1:500。

6、隧道地区水文地质图,比例采用1:1000至1:5000。

四、工程地质勘探

1、勘探原则

以收集区域地质资料、调查、测绘、遥感信息法、物探为主,以少量钻孔测试为辅。地质条件简单的短隧道可不钻探,洞口条件较差时应布设钻孔,遥感调绘或物探发现洞身存在破碎带或其他不良地质时,宜布设少量钻孔,其余一般不布置钻孔。

2、遥感信息法

应收集利用隧址区域的卫片、航片判译,通过现场检验调绘,初步查明断层、岩性、构造、裂隙等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评价隧道方案的可行性、稳定性、合理性。

3、物探

3.1、分离式隧道原则应沿隧道轴线布设2条物探测线,进出口各布设2条

物探测线。

3.2、复杂隧道应加密测线、测点,或采用多种物探手段综合勘探,以相互印证。不同地质体或构造类型,至少有2条测线,每条测线至少有3个测点。

3.3.深埋隧道应采用地震高分辨反射法,对煤层、矿体、采空区、溶洞、断裂等特殊构造,可选用磁力、重力测量等。

4、钻孔

4.1、解译、调绘、物探工作基本完成之后,发现隧址存在地质疑点、重点、异常点时,应布设钻孔验证。

4.2、中、短隧道可不进行钻探,进出口地质条件较复杂时,宜布设1至2个钻孔。

4.3、长隧道、特长隧道应布设2至3个钻孔,地质条件复杂时应进行加密,钻孔间距可按500米控制。

4.4、水文地质十分复杂的隧道,应提前安排水文地质工作,工程地质钻孔宜与水文地质钻孔合并,必要时可布设水文地质钻孔。

五、原位测试

1、地应力测试

一般在钻孔内采用水压致裂法直接测得地应力,结合构造及岩组分析主应力方向。

2、综合测试

2.1、配合钻孔,岩质隧道采用声波法、震探、放射性测井,测量岩体、岩石纵波速、横波速,而求得围岩动弹性模量、静弹性模量、泊松比等物理、力学指标。

2.2、配合钻孔,土质隧道采用动力触探、静力触探来求得土的密实程度和透水性能,作为补充资料。

3、水文地质测试

一般结合工程地质钻孔进行,终孔后进行井中测流或作为水文地质的观测孔;

当钻孔终孔后发现大量地下水时,可布设专门的水文地质勘探孔或观测孔。应进行抽水或注水试验,求得水文地质参数,预测隧道涌水量,分析水文地质环境影响。

4、岩土物理力学试验

按规范规定内容安排试验。

5、水质分析试验

结合隧道钻孔,从对隧道有影响的含水层内取样1至3组,评价可否满足生活、工程、消防用水。

六、围岩分级

1、应按岩石的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两个基本因素,定性特征和定量的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值,结合进行初步评价。

2、对围岩进行详细分级,应在岩体基本质量分级基础上考虑修正因素的影响,修正岩体基本质量指标。

3、按修正后的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结合岩体的定性特征结合评判,确定围岩的详细分级。

第七章料场初勘

一、勘察要点

1、采用访问、调查、勘探和试验的方法,查明材料的种类类别、产地、质量、数量、开采、运输方式。

2、调查工作应遵循由近及远、逐步扩大和大小兼顾的原则进行。

3、勘察调查的料场,应估算成品率,储量不得小于工程设计量的2倍。

4、料场调查应做出对环境保护、文物或地下遗存保护的评价。

二、勘探试验

1、取样地点每一料场不少于3至5处,每处应注意控制各有用层。

2、桥隧构筑物石料及粗骨料,应做抗压强度、坚固性等试验。

3、桥隧构筑物细骨料应做颗粒分析、含泥量等试验。

4、路基工程粗粒土应颗粒分析、含水量、液限、塑限、密度、击实等试验;细粒土还应增加承载比、有机质含量、易溶盐等试验。

5、路基特殊性岩土应进行专项试验。

6、石质挖方作为路基填料时应与填石路基同样要求。

7、路面粗集料应安排颗粒分析、压碎值、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磨耗、吸水率、磨光值、冲击值、坚固性、软弱颗粒含量、有机质含量;

8、路面细集料应安排颗粒分析、表观密度、含泥量、砂当量、有机质含量、坚固性、三氧化硫含量等试验。

三、施工及运营用水

1、工程用水一般通过调查和目测判断,必要时安排对混凝土的侵蚀性试验。

2、水源可开采量应通过调查、水文地质钻探、水文地质试验和计算得出结论。水库、堰塘、溪沟、泉水应调查测量其流量,并注意季节变化、灌溉引起突变等。

四、采运条件

应调查开采条件和运输条件,绘制相关图表。

第八章不良地质

一、滑坡

1、与路线方案或工程方案有关的滑坡均应有专项勘察报告;在路线走廊范围内的滑坡均应开展调绘工作,必要时应进行物探。

2、应查明滑体与滑床的地层结构、软弱结构面、含水层性质、地下水、滑动特征。应调查滑坡区域地貌、活动历史、气象、水文资料。

3、完成工程地质平面图,比例采用1:500至1:2000;工程地质纵断面,水平比例采用1:100至1:400。

4、大型滑坡应设2至3个地质断面,沿主滑方向布设,每条勘探线的勘探点不少于3个,间距不大于50米,稳定地段应有勘探点。滑坡边缘、滑面埋藏较浅地带应布有挖探,实际揭露滑带并采集滑带原状样。

5、钻孔岩芯除一般要求外,还应描述擦痕、摩擦热变质、烧结状况、变色、滑带厚度等滑坡特征。

6、钻挖探一般应干钻,同时安排试验,粘性土、岩石取原状样;砂、砾、碎石土取不改变成分的扰动样。

7、试验项目一般为相对密度、天然密度、天然含水量、颗粒分析、液限塑限、内摩擦角、粘聚力;无法测定内摩擦角、粘聚力,可采用反算法。

二、崩塌与岩堆

1、应查明岩堆体的地层结构、岩性、细颗粒夹层、含腐殖质夹层、地下水位等。应收集调查崩塌(含坍塌、剥落)岩堆区域地貌、活动历史、气象、水文资料。

2、完成工程地质平面图,比例1:500至1:2000;工程地质纵断面,水平比例采用1:200至1:2000。

3、每个岩堆应至少布设1条勘探线,勘探线的间距不大于50米,每条勘探线的勘探点不少于3个。

4、应安排必要的试验。

三、泥石流

1、应调查泥石流形成或沟谷的流域范围,沟谷内纵坡坡度、物源分布等。分别查明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特征;勘探查明堆积区洪积扇的地层结构、岩

性,流通区残留厚度,形成区固体物质储备厚度等。

2、测绘1:2000~1:10000工程地质平面图;绘制工程地质纵断面,水平比例采用1:2000~1:10000。应同时进行气象水文调查,如:暴雨强度及持续时间等。人为活动调查、泥石流发育历史调查。

3、勘探线一般呈十字布设,纵线沿洪积扇脊部、流通区谷内部布置;横线沿等高线布置;交点宜选在洪积扇重心。各勘探线的勘探点不少于2个;勘探点距不大于50米。

4、安排必要的试验项目。

四、涎流冰

1、查明形成涎流冰的水源、地形、地貌、岩土、植物和气象等因素,以及流冰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2、完成1:2000~1:10000工程地质平面图。

3、勘探线应沿流冰方向布设,每条勘探线可设2~3个钻孔,每条勘探线至少布设1个横断面。勘探孔应布设在地形、地质变化点。

4、完成有关试验。

第九章特殊性岩土初勘

一、黄土

1、应查明黄土物理力学特征,查明湿陷性、节理、裂隙、陷穴、洞穴、冲沟、坍塌、崩塌等分布特征及成因,查明地下水的补给及排泄情况。工程地质平面纵面图可并入路线部分,复杂工点可增加大比例图。

2、路基工程勘探线应结合微地貌单元和黄土地层类型,选择代表性断面布设。黄土塬、宽阔阶地、宽阔洪积扇路段,勘探线沿路中线布设;黄土梁、茆、斜坡路段,勘探线应呈十字型布设;高填方路段横向线应沟低纵向布设。每条勘探线不少于3个勘探点,勘探应采用挖探,或采用轻型钻探;勘探深度一般应穿透湿陷性黄土地层。

3、桥基勘探时,小桥涵以挖探为主,冲沟桥基挖探、钻探相结合,大、中桥应布设钻孔。勘探线、勘探点参见桥梁部分,涵洞勘探点可酌情减少。原状土样间距宜为2~3米。

4、黄土塬区隧道可采用震探与挖、钻探结合,黄土梁茆区可采用电探与挖、钻探结合。每座隧道的勘探点不少于3个;原状土样间距宜为2米。

5、黄土地区应进行的常规试验包括:密度、相对密度、颗粒分析、天然含水量、液限、塑限、湿陷系数、凝聚力、内摩擦角等。

6、深路堑应做抗剪强度(快、慢剪);高填路基土应做扰动土击实试验、直接剪切(快、慢剪)试验,地基原状土应做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固结试验;桥梁地基应做固结试验、直接剪切、无侧限强度试验,桩基应做直接剪切试验;隧道应做固结、直接剪切、渗透试验。

二、膨胀性岩土

1、查明膨胀性岩土的岩性、成因、分布等特性,查明微地貌形态、天然坡度、不良现象,判定膨胀等级,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及运动规律,查明地表水集聚排泄等情况。

2、收集气象资料和当地建筑经验,调查地表胀缩剥落、溜坍、地裂等现象,测绘1:2000~1:5000工程地质图。绘制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3、路基采用钻探、人力钻探和挖探,勘探点每100米至200米1个,每个地貌单元至少有1个勘探点。桥梁勘探应结合墩台位置布设,以钻探为主,其他方法为辅。隧道勘探除隧道要求的钻孔外,应在膨胀性岩土路段布设勘探点,以钻探为主,物探为辅。

4、除常规试验外,还应膨胀指标试验(自由膨胀率、不同应力下的膨胀率、膨胀力、收缩系数)和力学强度试验(压缩、剪切、侵水剪切)。

三、软土

1、查明软土分布范围和物理、力学性能,分析沉降、滑移对路线的影响,

提出路线通过软土区域的建议。

2、调查软土处治经验,核定基本烈度Ⅵ度以上的路段,调查软土周界,调绘1:2000~1:10000工程地质平面图,绘制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3、不同单元均应布置技术性钻孔和其他勘探点。勘探方法采用挖探、钎探、钻探与触探及其他原位测试,适宜时辅以物探,相互验证。钻挖孔每公里1~2个;静力触探每公里不少于3个勘探点测试侧壁阻力等;十字板剪切试验每个勘探单元,安排1个勘探点测试抗剪强度等。

4、钻探一般采用干法钻探,按规定间距薄壁原状取土,采取防震等措施,及时按规范内容安排试验。

陕西交通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二〇〇七年十月二十日

市政道路初步设计说明书(范文)

工程设计证书编号:A222000384 工程编号: 龙湖区龙祥街道夏桂埔社区 “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程 初步设计 二○一八年十一月

目录 1 设计说明书 (1) 1.1 概述 (1) 1.1.1 任务依据 (1) 1.1.2 设计标准 (1) 1.1.3 工程概况 (1) 1.1.4 项目研究过程 (2) 1.1.5 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2) 1.1.6 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2) 1.2 功能定位 (2) 1.2.1 规划情况 (2) 1.2.2 交通量预测 (2) 1.2.3 工程建设意义 (2) 1.3 建设条件 (3) 1.3.1 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3) 1.3.2 工程地质条件 (5) 1.3.3 交通设施现状与规划 (6) 1.3.4 沿线环境敏感区(点)分布及对项目建设的影响 (7) 1.3.5 项目区域内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对项目的影响 (7) 1.3.6 沿线市政管线的现状与规划 (7) 1.3.7 各项(地质、地震、环保、水保等)专项评价、评估结论对项目的影响 .. 7 1.3.8 有关部门对重大问题的意见,沿线居民的要求或建议 (7) 1.3.9 其他 (7) 1.4 工程设计 (7) 1.4.1 设计原则 (7) 1.4.2 设计依据 (8) 1.4.3 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 (9) 1.4.4 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9) 1.4.5 横断面设计 (10) 1.4.6 路基、路面结构设计 (11) 1.4.7 道路附属工程设计 (14) 1.4.8 桥梁、隧道及涵洞设计 (14) 1.4.9 排水工程 (14) 1.4.10 沿线环境保护设施 (15) 1.4.11 近远期结合实施方案 (20) 1.4.12 新技术应用情况及下阶段需要进行的试验研究项目 (20) 1.4.13 设计配合及存在问题与建议 (21) 2 工程概算 (21) 2.1 工程概况 (21) 2.2 编制依据 (21) 2.2.1 工程项目及工程量: (21)

道路工程初步设计说明

1 项目地理位置图 2 概述 2.1 设计依据 10、国家有关政策、交通部及建设部有关公路与城市道路建设的现行标准、规范和规程。 2.2 工程内容简介 2.2.1 工程位置、范围、规模 1、工程位置 Xxx路位于综合产业区西南部,工程起点与xxx相交,终点与xxxx相交,沿线分别与3#路、4#路相交。 2、工程建设范围 根据设计委托书,本工程建设范围包括: (1)道路工程; (2)管网工程; (3)照明工程; 3、工程规模 道路全长5000米,设计速度:40km/h,红线宽度30米。 新建机动车道面积xxxx平方米。 2.2.2 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根据本项目可研报告的批复意见,我院在初步设计过程中认真执行相关批复意见,积极与建设单位配合并沟通,优化设计方案,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并开始外业测量工作,落实了可研报告的批复意见。 2.2.3 测设经过及设计过程简述 根据规划要求,多次进行汇报。并对道路横断面形式、道路结构等进行多方案比较,并进行了方案论证,确定了最终设计方案。此基础上形成了结论性意见。 2.2.4 工程分期建设的计划安排 2010年1月~2010年4月,完成勘察、设计工作; 2010年5月底前,完成征地、拆迁等前期准备工作; 2010年5月开工建设; 2010年5月~2010年8月,完成道路、管网工程的主体施工;2010年8月~2010年10月,完成道路面层施工;完成交通工程施工。 2010年10月建成通车,施工总工期6个月。 具体实施计划,以上级主管部门最后审批意见为准。 2.3 工程场地自然条件 2.3.1 道路现状 拟建地区内,现有骨架路网。 2.3.2 现状交通量及技术标准 根据目前的建设状况,大部分地块尚处在规划阶段,区域内路网还没有形成,现阶段交通主要为xx路沿线与xx沿线产生的交通,随着综合产业区一批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区内交通量将呈几何性增长。 2.3.3 自然条件 1、气候特征 xxx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海岸,地处北半球的中纬度。xxx三面环海,一面连接陆地,形成依山傍水的自然地理环境。本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并具有海洋影响的特点。其主要特征是冬夏风向明显交替,影响整个气候的变化。冬季主要受蒙古及西伯利亚冷高压的控制,多为偏北季风,气温较低,降水少。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盛行东南季风,气温较高,降雨多。春、秋两季则为过渡性变化气候。在季风气候的基础上并受海洋影响的情况下,本区气候总的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空气湿润,降水集中,风力较大。 2、气温、降水、风向 历年年平均温度10.08oС,极端最高温度36.7oС,极端最低温度-25.1oС。 历年年平均总降水量470.9mm;年平均蒸发量1866.5mm。 历年年平均风速4.4-5.4m/s;历年最大风速25m/s;全年最多风向SE、N;最大积雪厚度18cm;土壤标准冻结深度0.7米,最大冻结深度1.01米。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本市基本风压0.50kN/m2,基本雪压0.30kN/m2。 2.3.4 工程地质资料 1、地形、地貌 千山余脉沿境内由东北向西南延伸渐缓,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东北部低山重叠,山峰连绵,河流湍急,谷地狭窄;西北部及西南部丘陵低缓,溪流短小,谷地开阔;沿海岛屿坨礁密布,亦有开阔的海积平原;中部复州河、岚崮河中下游流域,有小范围的平原分

高速公路初步设计勘测外业验收办法

高速公路初步设计勘测外业验收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1、勘测是设计工作的基础,外业资料是否齐全、准确和满足规范要求直接影响设计质量。依据《公路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了切实履行政府审查审批职能,审查单位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勘测设计单位的外业工作进行阶段性验收。 2、为了保证勘测质量,做好审查工作,按照省交通厅<<关于成立陕西交通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的通知》(陕交函2006[367]号)和2007年第三十二次专项问题会议纪要要求,根据交通部、建设部、发改委等部委关于勘测设计的有关规定,参照陕西省公路前期工作指导意见和公路工程质量工作要点,特制定本办法。 3、本办法指出的事项,主要是审查单位应组织现场核查的事项,不包括勘测设计单位应进行的所有勘测内容,不能替代勘测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组织的检查验收。 4、本勘测验收办法适用于国家高速公路青兰线、十天线陕西境的初步设计勘测外业验收,其他审查项目的勘测外业验收可参照执行。 第二章验收程序 1、初设外业验收一般按照勘察设计单位内部验收、建设单位(或设计监理单位)验收、政府主管部门验收(或委托验收)的顺序进行。 2、勘察设计单位验收与建设单位、政府验收不得合并进行,勘察设计单位内部部门自检和单位验收不得合并进行,建设单位与政府验收可合并进行。 3、勘察设计单位内部验收通过后,应编写勘测验收报告送验收单位审阅,验收单位在五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接受验收申请,并拟定验收计划。 4、勘测报告应包括项目概况、勘测机构、勘测经过、各专业完成的勘测工作量、可研批复及评估意见的执行情况、与有关部门的协商情况、总体设计思路、路线方案、各专业工程方案拟定及设计原则、有关附件、问题与建议等内容。设计单位测设部门的自检报告应作为勘测报告的附件。 5、验收工作按以下顺序进行:审阅勘测报告、听取勘测设计单位汇报,现场核查,验收单位分组查阅勘测调查记录及成果资料,验收单位内部讨论与交流,最后提出验收意见。. 6、外业验收工作一般应在现场进行,因特殊情况需异地验收时,验收单位应组织现场核查。 7、根据勘察项目特点或工作计划需要,勘察设计单位可以提出专项验收申请,验收单位也可以要求组织专项验收。 8、未进行初测外业验收、专项验收未通过或初测外业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能全面转入内业设计,完成的初步设计文件不安排审查。 第三章勘测组织安排 1、勘测工作机构职责明确,人员投入充足,各专业外业投入人月数足够,满足设计单位投标文件承诺的工作量。 2、各专业完成的外业测量或调查工作量满足相关规范要求,资料收集齐全,满足设计要求。 3、外业作业方法正确,采用的勘测仪器、设备的技术状况满足勘测规程、规范要求,数量符合项目进度要求。

高速公路交竣工验收程序

附件一(FJ001):公路工程交工验收质量检测评定申请书 交工验收质量检测评定申请书 质量监督局(站、处): 我单位负责建设的工程(合同段、单位、分部工程)经核查具备交工验收条件,根据《江苏省公路工程质量鉴定工作程序及标准》有关规定要求,现申请交工验收质量检测。 附件:1、监理单位评定资料 2、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工作总结 3、建设单位委托的检查检测报告汇总 4、重大设计变更清单 建设单位盖章 年月日

附件二(FJ002):公路工程交工验收质量检测评定申请审查表(BG001) 交工验收质量检测评定申请审查表(BG001) 审核人:日期:

附件三(FJ003):公路工程交工验收质量检测方案 交工验收质量检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二、合同段划分及参建单位 三、质量鉴定要求 四、检测依据及执行标准 五、检测内容、频率和要求 六、检测实施 (一)检测机构资质及有关情况 (二)检测组织架构 (三)检测人员安排 (四)检测时间安排 (五)检测实施步骤 (六)主要仪器设备 (七)现场工作安全保障措施 (八)检测质量保证措施 (九)各单位配合 (十)报告的形成 七、预算工作量 八、检测重点和难点 九、检测工作建议

附件四(FJ004):公路工程交工验收质量检测情况通报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工程质量监督局 交质公〔20**〕号 关于***公路工程*合同段交工验收质量检测情况的通报 (建设单位): 根据(建设单位)申请,省厅质监局于**年*月*日至**年*月*日组织对***公路工程*合同段进行了交工验收质量检测。现将有关质量检测情况通报如下: 一、监督检查依据 (一)《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交公路发[2010]第65号); (二)《关于印发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交公路发[2010]65号); (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四)相关标准、设计文件、合同文件、施工和监理资料等。 二、监督检查结果(详细检测结果见附件) (一)路基工程 1、边坡:检测*点,合格率为*%。 2、排水工程:断面尺寸指标检测*点,合格率为*%;预制块厚度指标检测*点,合格率为*%;垫层厚度指标检测*点,合格率为*%。 3、路基外观:路基防护、排水工程整体情况良好,但是部分段落存

某道路初步设计说明doc

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黄源大桥是连接万载县双桥镇黄源村与河岭村的枢纽工程,是2007年我省公路建设车购税计划(农村公路渡口改造、渡改桥)重点项目。本桥位于锦江上游,河面宽约110米,测时水深约1.8米。黄源渡口南岸为河岭村,渡口北岸为黄源村,为两岸居民来往的主要交通途径,严重影响当地群众的生活,也严重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他们迫切要求改善交通,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该项目的建成,将意味着撤销黄源渡口,对于解决两岸村民的生活、生产的极度不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双桥镇黄源村、河岭村与周边乡镇、乡村的联系,城乡结合规模的进一步扩展必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本项目建设十分必要,是双桥镇黄源村的民心工程,是两岸百姓的民心工程。 二、设计依据和规范 1. 2007年我省公路建设车购税计划(农村公路渡口改造、渡改桥) 2.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3.交通部部颁《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4.交通部部颁《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5.交通部部颁《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6.交通部部颁《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l一2005) 7.黄源大桥工可批复意见 三、采用技术标准 1.设计荷载:公路Ⅱ级 2.桥面宽度:0.50米安全带+6米行车道+0.50米安全带 3.设计洪水频率:1/50 4.桥下通航等级:无 5.设计速度:20km/h 6.引道工程: 公路等级:四级公路 设计速度:20km/h 路面:6米宽、水泥混凝土路面 路基宽度:7m 四、地形、地貌、地质 1、地形、地貌条件 本场地地貌属于冲积阶地,场地较平坦。场地周围为菜地和农田。 2、地层结构与工程地质特征 根据区域地质调查资料表明,本场地区域上部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洪积层,下部为三叠系上统安源群砂岩。 本次勘察揭露的地层由细砂层、砾砂层、砂岩组成。现根据其野外特征将场地各地层的分布及特征描述如下: ①细砂层(Q4al):ZK4有揭露。浅黄色,含有少量泥质,饱和,松散状 态。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 a0 ]为70kPa。揭露厚度0.8m。 ②砾砂层(Q4al):各孔均有揭露。黄色,砾卵含量占40%左右,粒径0.3~5 厘米,最大者在10厘米以上,呈亚圆状态,以石英岩为主,饱和,中密状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交工验收检测方案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交工验收检测方案 2011年7月

目录 一、项目概要 (1) 二、检测依据 (1) 三、检测范围及内容 (1) 1、各分部工程涉及范围 (1) 2、检查内容 (2) 四、抽样 (2) 1.抽样原则 (2) 2.抽样明细 (2) 五、检测分组及配合 (3) 1、检测组织机构 (3) 2、人员分工安排 (5) 3、配合事项 (6) 六、检测计划安排 (7) 七、检测结果判定及异常处理要求 (8) 附件1:质量保证资料检查项目 (9) 附件2:系统功能与技术性能指标 (10) 附件3:检测仪器设备一览表 (18)

一、项目概要 1.项目名称: 2.建设单位: 3.项目监理单位: 4.项目施工单位: 5.系统构成及工程概要: 二、检测依据 1、交通部2004年3号令程竣(交)工《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 2、交通部行业标准JTGF80/2-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二册机电工程》(以下简称《检评标准》); 3、国家标准GB/T10111-2008《随机数的产生及其在产品质量抽样检验中的应用程序》; 4、工程设计文件、招投标、合同文件及变更文件; 5、《检评标准》以外的国家及行业标准、规范。 说明:检测参数主要依据《检评标准》,对《检评标准》以外的项目参考设计文件和其它国家及行业标准。 三、检测范围及内容 本次测试的工作范围为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合同文件及招投标文件中确定的各系统工程。 1、各分部工程涉及范围 监控设施:视频车辆检测器、气象检测器、闭路电视监视系统、可变标志、监控中心设备安装及系统调测、计算机网络、视频事件检测系统、电力监控系统、触摸式查询终端; 通信系统:光电缆线路、光纤数字传输系统、通信电源、通信管道、背景广播系统; 收费系统:出/入口车道设备、收费站设备及软件、收费中心设备及软件、内

道路初步设计说明完整范文

初步设计说明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区位条件 江山市贺村镇距江山市区10公里,浙赣铁路、205国道、46省道穿境而过,是江山市重要的工业基地、浙西商贸重镇。全镇总面积82.3平方公里,辖4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常住人口5.2万人,外来人口2.1万人。2002年11月被衢州市确定为四个经济强镇之一, 2005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镇。贺村镇作为经济强镇,通过几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建材水泥、竹木加工、机电、纺织服装、食品与饲料加工、文体用品等6个主导产业,经济实力在江山市行政区划调整过后的19个乡镇中排名首位。2005年全镇生产总值实现8.7亿元,比上年增45.7%,其中工业增加值7.3亿元,比上年增5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亿元,比上年增55.2%,其中工业投入5.8亿元,比上年增55%;地方财政收入达3239.69万元,比上年增56%。农民人均收入约5000元。 江山市贺村镇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工程选址在贺村镇丰益村银碓山,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贺村镇城镇总体规划的要求。贺村镇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工程建在新205国道边,背靠浙赣铁路,交通条件良好;基地远离居民区,不影响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周围环境适合项目的建设。基地与贺村镇区紧邻,道路、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均已经敷设到区块,可以方便地与贺村镇基础设施网络衔接,也为基地三期的开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配套设施条件。 二、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项目所在地属丘陵平原地,从土壤资源来看,以黄色粘土为主,地层、地质条件好,坡度平缓,适宜项目建设。 2、气候气象 贺村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受地形影响,兼盆地气候的某些特色。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梅雨季节雨量集中。年均气温17.7度,年平均降雨量1658毫米,年无霜期255天,宜于农业生产。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主要灾害性天气有低温和寒流,梅雨及台风。 3、工程地质 沿线地址情况良好,基本属第三期黄土地区。 三、设计内容 本次项目内容为江山市贺村镇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一号路、二号路、三号路基础设施工程设计。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道路工程设计 2、给排水工程设计 3、交通工程设计 4、电力、电信工程设计

外业勘测记录格式使用要求

《公路勘测记录格式》(试行)使用要求院各测设单位: 为统一我院外业勘察工作的技术要求,提高勘测水平和质量,使我院各部门承担的公路工程勘察设计项目外业勘测调查科学、准确,记录格式统一和规范,便于勘测资料的输入审查和存档管理,根据《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和《公路勘测细则》(JTG/T C10-2007)统一编制了院《公路勘测记录格式》(试行),凡我院承担的项目均统一采用该表格,并要求如下: 1、原始记录统一采用A4纸记录。 2、一项完整的公路勘测,勘测记录簿应由以下10类31种记录组成(见附件(公路勘测记录簿目录),该目录不允许改变,提供验收时首先填写该表,无该项内容时应在备注中注明“无”。 3、各专业记录装订后的记录簿由封面一至封面五及该项调查表组成。1)、封面三为校审记录,反映本专业中间检查和自验总结的信息。2)、封面四为总目录,当本专业记录簿多于一本时需要编制,否则,不需编制。 4、院技术审查部外业验收时以装订成册的记录簿为基础进行验收,未签署装订的不予验收。 5、如果项目为老路改建工程,需要对老路情况进行调查,调查记录簿则需增加《老路路基病害调查记录簿》、《老路路面病害调查记录簿》、《老路沿线设施调查记录簿》、《原有桥梁调查记录簿》、《原有涵洞调查记录簿》。

6、采样记录本仍然采用原来采用的记录簿,验收时需将采样记录汇总到“取样试验汇总表”。 7、勘测记录的要求: 1)、原始数据和调查内容应现场记录,字迹应清楚、整齐,不得涂改和转抄。外业手簿应进行编号并不得撕页。 2)、当记录错误时,允许改正的内容应用横道线画去错误的记录,在其上方重新记录正确的数据,并在备注栏中注明原因。 3)、记录簿中所规定的项目应记录齐全,说明及草图应现场完成。4)、测量结束后,应及时整理、检查计算是否正确,成果是否符合限差及技术要求,经复核无误并签署后方能交付使用。 5)、整个测量调查工作结束后,各种记录簿应编目、整理,经主管人员签署检查后,按规定保存、验收和存档。 6)、采用电子设备记录数据时,打印输出的内容应具有可查性。 8、《公路勘测记录格式》(试行)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各单位在使用中若有意见或建议,请与院技术审查部联系,以便及时调整修订。 附件:《公路勘测记录格式》图表电子文件。 技术审查部 2009年3月30日

一级公路初步设计路面说明

5.6路面设计 5.6.1设计依据及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2002年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H20-20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F80/1-2004。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03-86。 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2011。 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 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推荐性标准《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路桥用水性沥青基防水涂料》JT/T535-2015。 1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E60-2008。 1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微表处和稀将封层技术指南》 JTG/TF40-02-2005。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混凝土节水保湿养护膜》JG/T188-2010。 1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 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 5.6.2设计标准 1)公路等级:一级公路。 2)设计行车速度:设计时速60km/h。 3)公路自然区划: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区划,V2四川盆地中湿区。 4)标准轴载:双轮组单轴载100kN 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 5)沥青路面设计年限:15年。 5.6.3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 沥青路面:执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中8.0.1“设计理论与方法”的规定;执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磨光值的技术要求”“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要求”“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技术要求及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检验技术要求”“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的规定。 基层、底基层:执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

公路工程交工验收证书

公路工程交工验收证书 交工验收时间: 合同段交工验收证书第号工程名称:黄山至祁门高速公路合同段名称及编号:施工合同HQLM-01 项目法人:安徽省高等级公路工程建设指挥部设计单位:北京交科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安徽省交通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监理单位:安徽省高等级公路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本合同段主要工程量: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厚度为20cm~面积为641743.62m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度为36cm~面积为591054.99m2、水泥净浆1204589.28m2、透封层575886.96m2、粘层1170138.86m2、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厚度为4cm~面积为660152.65m2、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厚度为6cm~面积为660238.96m2、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厚度为8cm~面积为491888.11m2、桥隧防水层92834.43m2。 本合同段价款原合同 192536301元实际 ,预估,196872544元本合同段工期原合同 2012.5.20-2013.7.20 实际 2012.5.20-2013.7.15 对工程质量、合同执行情况的评价、遗留问题、缺陷的处理意见及有关决定,内容较多时~可用附件, 一、工程质量评价: 1、沥青砼路面工程实体质量和外观质量评价观感质量良好。 2、沥青砼路面的结构尺寸、平整度、厚度、横坡均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 3、各项附属工程及排水工程实体质量和外观质量良好。 4、质量检测资料 施工单位有完整的原始纪录、质量自检资料~数据真实可靠~满足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监理单位签认和抽查检验资料齐全真实~抽检频率满足规范要求~工程施工中的过程控制情况良好~各项施工工序和工艺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监理对工程质量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进行认真的评定~该标段整体工程质量评定合格。

最新市政道路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pdf

市政道路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1 设计说明书 1.1概述 1.1.1 道路地理位置图 示出道路在地区交通网络中的关系及沿线主要建筑物的概略位置。 1.1.2设计依据 设计委托书、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设计)的批复意见、相关评审报告、规划、地形等相关资料。 1.1.3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设计)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如技术标准、规模有重大变化,应予以论证并履行报批手续。 1.1.4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1.5测设经过及设计过程简述 1.1.6需要说明的其它事项 1.2 现状评价及沿线自然地理情况 1.1.1道路现状评价 1.2.2现状交通量及技术评价 交通量、车辆组成、路口交通流量与流向特征及路口、路段饱和度等。 1.2.3沿线基本情况 沿线(控制性)建筑、河流、铁路及地上、地下管线情况。 1.2.4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 如河流设计水位、流速、地下水位、气温、降雨、日照、蒸发量、主导风向、风速等。 1.2.5工程场地自然条件 1.3 工程概况 1.2.1工程地点、范围及规模 1.3.2建设期限、分期修建计划 1.3.3规划简况 着重阐述设计道路、立交在规划路网中的性质、功能、位置、走向,相交道 路的性质、功能。 1.3.4远期交通流量流向的分析,设计小时交通量的确定,荷载等级的确定。 1.3.5主要交叉路口渠化处理方式 如选用立交,需阐明其必要性及选型依据。 1.3.6工程修建的意义 对道路路网的影响,缓减干扰提高车速和服务水平的程度。根据以上内容,

阐明工程修建的意义。 1.4 工程设计 1.4.1方案设计思路 1 对规划思路及各项指标进行说明,阐述对规划的理解,分析项目实施的意义。 2 提出主要技术难点与关键技术问题。 3 结合规划提出优化或更改思路,阐述合理性。 1.4.2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 1 列表说明各方案主要技术指标,包括道路等级、设计年限、设计车速、标 准路幅宽度、最小平曲线半径、最大纵坡、最大坡长、最小坡长、凹曲线凸曲线 半径、停车视距、最小净空、交织段长度、设计荷载、抗震设防标准等。对以上 指标与规范要求进行对比分析。 2 对设计年限、设计荷载、最小净空、抗震等级结合规范进行说明。 3 对因条件限制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所有非强制性技术指标需特别说明。 1.4.3道路平面设计 1 提出平面布置控制因素,包括用地、道路、管线、轨道、隧道、桥梁、文物、其它构筑物、以及工程费用控制等,分析主要控制因素。 2 阐述各方案平面布置情况,结合以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论证各方案设计合理性。 1.4.4道路纵断面设计 1 提出纵断面布置控制因素,包括坡度、控制标高、坡长、挖填土方、排水、等,分析主要控制因素。 2 阐述各方案纵断面布置情况,结合以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论证各方案设计合理性。 1.4.5方案比选 列表对方案的交通功能、占地、工程费用、景观效果、近远期结合情况、技 术要求、工期、拆迁与施工组织等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推荐方案。 1.4.6道路路幅分配 说明道路总宽度以及车行道、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路缘带、中央分隔(绿化)、人行道绿化带宽度分配。结合规划及交通分析论证路幅分配合理性。(结合综合管网布置确定路幅分配) 1.4.7道路路基、路面设计 1 说明道路边坡坡率以及支挡构筑物、桥梁、隧道的确定情况,结合现状地形与地勘分段说明其设计合理性。 2 提出特殊路基处理措施。

交通部《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

《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 交通部2004年第3号令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公路工程进竣(交)工验收工作,保障公路有效安全运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新建和改建的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活动。 第三条公路工程应按本办法进行竣(交)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第四条公路工程验收分为交工验收和竣工验收两个阶段。 交工验收是检查施工合同的执行情况,评价工程质量是否符合技术标准及设计要求,是否可以移交下一阶段施工或者是否满足通车要求,对各参建单位工作进行初步评价。 竣工验收是综合评价工程建设成果,对工程质量、参建单位和建设项目进行综合评价。 第五条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的依据是: (一)批准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批准的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变更设计文件; (三)批准的招标文件及合同文本; (四)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批复、批示文件; (五)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及国家有关部门的相关规定。

第六条交工验收由项目法人负责。 竣工验收由交通主管部门按项目管理权限负责。交通部负责国家、部重点公路工程项目中100公里以上的高速公路、独立特大型桥梁和特长隧道工程的竣工验收工作;其它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确定的相应交通主管部门负责竣工验收工作。 第七条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工作应当做到公正、真实和科学。 第二章交工验收 第八条公路工程(合同段)进行交工验收应具备以下条件:(一)、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已完成; (二)、施工单位按交通部制定的《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相关规定的要求对工程质量自检合格; (三)监理工程师对工程质量的评定合格; (四)质量监督机构按交通部规定的公路工程质量鉴定办法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必要时可委托相应的检测机构承担检测任务),并出具检测意见; (五)竣工文件已按交通部规定的内容编制完成; (六)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已完成本合同段的工作总结。 第九条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各合同段符合交工验收条件后,经监理工程师同意,由施工单位向项目法人提出申请,

某公路外业勘测细则

外业勘测细则 为了确保本公路外业勘察任务的顺利进行,加强质量管理,圆满完成公路勘察设计任务,特接合本公路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段公路的外业勘测细则. 一.基本原则 1.外业勘测必须深入调查研究,事实求是,精心勘测,保证质量,为内业设计提供正确.完整的勘测.调查资料. 2.外业工作开始前各专业组应熟悉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规定,认真研究并确定勘测方法.手段.记录格式.成果提交形式,明确各组分工. 3.各勘测记录手簿应字迹清晰,签署完备,所用符号及记录格式应符合(公路勘测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4.各项外业工作应进行全面的自检并写出自检报告. 二.准备工作 1.项目人员组成并分工 2.测设仪器.设备准备. 3.生活物资准备. 4.初拟测设计划. 三.路线布设 路线布设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现场踏勘,对路线进行总体布局,拟定主要工程措施,确定控制点.绕避点,选择路线通过最佳位置.

2.现场直接定线,应经各项外业测量和有关内业计算后,对路线进行平.纵.横检查,分析路线是否经济.合理,必要时应进行实地移线. 3.交点桩露出地面3cm,转点桩与地面齐平,并进行桩志固定,作好护桩记录,绘制草图. 4.每段路线两端至少应有不小于两个稳固路线交点,有条件时最好埋设砼桩. 四.导线测量 1.水平角观测用J2经纬仪,以测回法测量右角,观测一个测回,光电测距仪测距;两半测回间应变动度盘位置,角值相差40秒内取平均值,距离三次限差在5mm以内取平均值. 2.导线起始边应观测方位角,中间每天观测一次,其方位角较差在2度以内. 五.地形测量 1.路线绘制1/2000的带状地形图,新建的大中桥绘制1/1000的桥位地形图.路线地形图可用横断面测量资料刺点,现场目估勾绘,必要时可采用经纬仪视距测绘.其图幅宽度一般为100~200米,有比较方案时,应加宽图幅. 2.工点地形图图比例宜采用1/500~1/1000,测图范围应根据用图需要确定.其测设方法与精度要求应按(公路路线勘测规程)(JTJ061-85)第二张第三节的规定执行. 六.中线测量 1.中线测量采用钢尺量距,交点间距与交点间的计算距离之差不大于1/200s,中桩桩位允许误差:纵向(s/1000+0.1)m,s为交点或转点至桩位的距离,桩位间距误差小于10cm,中桩横向偏差小于10cm.

高速交工验收细则(最终)

重点公路工程 高速公路段 交工验收实施细则 公路建设管理处 二〇一一年

高速公路社段 交工验收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高速公路段的交工验收工作,确保按期交工通车,根据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交公路发【2010】65号)的规定,特制定本交工验收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高速公路段项目所属的所有单位工程。 第三条本项目所属单位工程均应按本细则的规定进行交工验收,未经验收的或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不得交付使用或移交下一施工阶段。 第四条交工验收是检查施工合同的执行情况,评价工程质量是否符合技术标准及设计要求,是否可以移交下一阶段施工或是否满足通车要求,对各参建单位工作进行初步评价。 第五条工程交工的依据: (一)批准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批准的工程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变更设计文件; (三)批准的招标文件及合同文本; (四)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批复、批示文件; (五)交通运输部颁布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及国、省有关部门的相关规定。 第六条本项目的交工验收由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处(以下简称建管处)负责组织实施。 第七条交工验收工作应当做到公正、真实和科学。 第二章交工验收的条件和程序 第八条交工验收的条件: (一)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已完成,涉及合同内容的变更、补充等各项事宜双方已达成一致或已处理完毕;

(二)施工单位按交通运输部制定的《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F80/1-2004)及相关规定的要求对工程质量自检合格; (三)监理工程师对工程质量的评定合格; (四)质量监督机构按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F80/1-2004)和《公路工程质量鉴定办法》的规定对工程质量进行了检测(质量监督部门的检测报告报交通主管部门); (五)按照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交公路发【2010】65号)文的要求,监理资料、施工资料及科研新技术资料已按照《高速公路段竣工文件编制规定》的规定内容基本编制完成; (六)施工、监理单位已完成了本合同段的工作总结(工作总结格式见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交公路发【2010】65号)附件五)。 第九条各合同段符合交工验收条件后,经监理工程师同意,由施工单位向建管处提出交工申请及交工报告(具体格式见附件2和附件1),建管处收到交工申请后组织有关部门对经核实确实符合交工验收条件的合同段进行验收。 第十条交工验收的工作内容: (一)检查合同执行情况; (二)检查施工单位工程质量自检报告是否按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F80/1-2004)执行,施工总结报告内容是否符合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交公路发【2010】65号)附件五的要求,施工资料是否真实、齐全; (三)检查监理单位质量评定资料是否按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F80/1-2004)执行,监理工作报告内容是否符合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交公路发【2010】65号)附件五的要求,独立抽检资料是否真实、齐全; (四)检查工程实体的外观质量,并对主要指标进行抽查,通过实体工程的抽查,核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包括主要产品质量的抽(检)测报告; (五)核查工程完工数量是否与批准的设计文件相符,是否与工程计量数量一致,工程计量支付资料是否完整;

新重要农村公路外业验收工作程序及内容

新疆重要农村公路勘察设计外业验收工作程序及内容 为加强重要农村公路勘察、设计管理,保证勘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使勘测设计外业验收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程序化,根据新疆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修改制定了《新疆重要农村公路勘察设计外业验收工作程序及内容》,目录如下:一、概述 二、外业勘测验收工作程序 三、勘察、设计工作内容及深度要求(适用于勘察、设计单位) 一)勘察、设计工作汇报基本内容 二)工程地质勘察资料 三)工程测设资料 四、外业验收核查工作内容及要求(适用于外业验收组) 一)勘察资料核查的内容及要求 二)测设资料核查的内容及要求 三)现场核查工作(包括实测实量)内容及要求 四)专业组工作报告 五)验收组形成外业勘测验收鉴定书 六)外业勘测验收人员费用标准 一、概述 一)工程勘测是指根据工程建设要求,对地形、地质及水文等要素进行调查、测量、勘探、测试及综合分析,并提供技术评价与勘察成果资料的活动。 二)工程设计是指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综合性设计及技术经济分析,并提供设计文件的活动。 三)农村公路外业勘测工作包括勘察和测设两部分内容,外业验收是针对这两项工作内容和深度的核查验收。 四)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应按规定要求编制勘察、测设资料,工程勘测工作达不到规定要求,未通过外业验收的项目,不得进行内业设计。 二、外业勘测验收工作程序 一)重要农村公路外业勘测验收工作由各地、州、市交通局主持,参加单位及人员有:地(州、市、县)交通局相关人员(3-6人)、交通厅专家(1-2人)、

公路管理局相关人员(1-2人)、地(州、市)农村公路质量监督办相关人员(1-3人)、咨询单位(勘察、设计各1人)、勘测单位若干人。无关人员不得参与。 二)外业勘测验收期间工作应符合交通厅有关文件规定要求。 三)外业勘测验收前,各地(州、市)交通局应对勘测设计单位提交的勘测资料进行核查,符合外业验收条件时,方可组织外业验收。 四)外业勘测验收工作程序如下 1、外业勘测验收工作第一次会议 1)宣读外业验收文件,明确验收组织机构和人员、验收时间及要求。 2)地(州、市)交通局宣布对提交勘测资料的初步核查意见。 3)学习有关文件,宣布验收纪律。 4)勘测单位进行勘测工作汇报。 5)与会人员提出疑问并由勘测设计单位释疑。 6)验收分组:根据工程难易和工作量大小,可分为路线、平面交叉、路基路面组(包括路线测量、中基平和路基横断面等复测),桥涵及排水防护组和工程地质勘察、筑路材料(试验)组三个专业核查组。 2、各专业核查组展开工作 1)各组收集所需资料,准备好核查工器具,初步查阅提交的勘察和测量资料并做详细记录,明确外业核查工作重点和具体项目、地段等。 2)进行外业核查工作,并记录核查内容。 3)进一步核查勘察、测量资料,计算、整理核查意见。 4)专业组讨论、形成核查工作报告。 3、外业勘测验收工作第二次会议 1)验收组讨论各专业组意见。 2)经充分讨论,形成外业验收核查意见(有关决定和建议),最终形成公路勘测验收鉴定书,召集全体人员宣读项目勘测验收鉴定书。 三、勘察、设计工作内容及深度要求 一)勘察、设计工作汇报基本内容 1、概述:项目的建设意义及在路网中地位和作用,应附项目地理位置图。 1)任务依据:勘察、设计委托书(合同)及会议纪要等。

市政工程初步设计说明

初步设计说明 一、概述 (一)工程概况及设计范围 本项目位于XX市XX工业区内,按《XX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XX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地规划,本次设计道路位于XX工业区芝麻地块,与XX路相交。 随着XX开发区地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负责南城经济开发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地XX南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于2012年7月份委托我单位进行XX南城芝麻地企业专用道路工程设计,设计内容为本道路工程和排水工程地设计。2012年8月业主委托XX市测绘中心进行工程测量,于2012年11月完成工程地形图和横纵断面测量地任务交我单位进行工程初步设计。 XX南城芝麻地企业专用道路工程道路起点在XX路,桩号为K0+000,并向西布线,道路终点与原村庄道路相接,桩号为K0+232.992,路线全长232.992米。路线路福宽度9.0米。与本道路工程同步实施地还有排水管线。 (二)设计依据 1、业主XX南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设计任务委托书; 2、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3、《XX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XX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4、由XX市测绘中心提供地现状地形图及道路横纵断面资料; 5、XX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关于XX南城芝麻地企业专用道路工程项目建议书地批复 文件。X开经【2012】99号。 二、主要技术规范及设计标准 (一)技术规范 本工程设计采用现行国家规范和标准,主要有: 2.1.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2.1.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2.1.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2.1.4《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2.1.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2.1.6《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2.1.7《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2.1.8《公路砼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二)道路设计标准 道路等级:城市支路 设计时速:20 km/h 圆曲线不设超高最小半径:70m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20m 设超高推荐半径:40m 设超高最小半径:20m 平曲线最小长度:40m 圆曲线最小长度:20m 凸型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150m 凹型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150m 竖曲线最小长度:20m 最小坡长:60m 停车视距:20m 设计标准轴载:双轮组单轴载100KN 设计年限:水泥混凝土路面20年 三、道路工程设计 (一)道路平面线形设计 本项目起于XX路(0+0.000),止于村庄道路(0+232.992),东西走向,路线全长232.992米,路线路福宽度为9.0米。 道路平面设计详见道路平面设计图。 道路全线设2处平曲线半径R为:40m、50m。 (二)道路纵断面设计

高速公路交工验收指导意见

景婺黄(常)高速公路项目交工验收 实施(指导)意见 为加强交工验收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参与和配合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质量的鉴定检测,督促各施工、监理单位做好交工验收前各项准备工作,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交工验收组织机构 1、项目办成立交工验收领导小组 组长:谢来发,副组长:邝宏柱、王昭椿、高美根、徐世田、徐青华、邱文东,组员:各处室负责人。 2、各施工、监理单位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二、交工验收实施步骤(工作) 1、施工单位:(1)按合同要求已全面完成施工任务,完成早期缺陷处理;(2)按工程质量评定标准完成对工程质量的自检、自评工作;(3)按交工验收办法和档案编制办法完成工程施工总结和交工资料整理。 2、监理单位:(1)完成对承包人的工程质量、工程数量的验收;(2)完成对承包人的交工资料的签认;(3)按工程质量评定标准完成监理工程师对承包人的工程质量评定;(3)完成监理交工资料的整理和监理工作总结。 3、各承包人向项目办提出交工验收申请报告(正式文件和相关附件) 4、项目办委托和参与质量监督机构对各标段逐一进行

质量鉴定检测,质量监督机构提交质量鉴定意见。 5、项目办组成项目交工验收委员会对项目进行交工验收。 三、施工单位的内外业工作 (一)外业 1、完成工程扫尾工作,完成外业自检工作。 2、处理好早期缺陷和已显的质量问题。 3、统计好未完工程。 4、按设计文件恢复水准点、导线点、中桩。 (二)内业 1、交工文件编制(竣工图、交工资料)。 2、施工总结 (1)工程概况:工程简介、施工设计简介、水文地质情况等 (2)机构设置 (3)施工过程:施工布置、施工步骤及主要施工方法等 (4)重点、关键工程施工措施 (5)施工安全措施 (6)工程质量、进度控制 (7)合同履约情况 (8)质量、安全事故处理 (9)对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的意见或建议(10)施工体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