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指导书

微生物实验指导书
微生物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其对微生物一般形态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及其各部分的作用。

2.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方法。

3.通过低倍镜、高倍镜观察藻类、酵母培养液和新鲜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一般形态。

二、实验原理

普通光学显微镜由机械部分和光学部分组成。

图1-1 双目生物显微镜

1.机械部分:

(1)镜筒:位于镜臂上端的空心圆筒,是光线的通道。镜筒的上端可插入目镜,下面与转换器相连。

(2)转换器:位于镜筒下端,是一个可以旋转的圆盘。有3~4个孔,用于安装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

(3)载物台:载物台是放置标本的方块平台,中央有透光孔,载物台上面有玻片夹持器,侧面有移动手轮,可纵向和横向移动标本。

(4)调焦手轮:包括粗调手轮和微调手轮,可使载物台上下升降,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

2.光学部分:

(1)目镜:放在镜筒上,配有10倍(10×)、16倍(16×)两种。

(2)物镜:装在转换器的孔上,有低倍镜(4、10)、高倍镜(40)和油镜(100),是显微镜中最主要的部分。各种镜头上都刻有放大倍数和数值孔径(A

N )及所要求盖玻片厚度等主要参数。物镜的性能由数值孔径决定,并且还依赖于物镜的分辨率。

(3)聚光器:由聚光镜和孔径光阑组成。聚光镜的作用是把光线聚集在标本上,增强照明度。孔径光阑是用来调节对比度的,使物镜和聚光器的数值孔径相符合。当孔径光阑开启到物镜出瞳的70~80%时,就可以得到足够对比度的良好图象。如果开得太大,超过物镜的数值孔径,就会产生光斑;如果开得太小,则分辨率下降,降低物像的清晰度。

(4)电光源:在显微镜的下部,提供观察标本时所用光源。

三、实验器材

1.普通光学显微镜(双目生物显微镜)

2.载玻片、盖玻片若干

3.玻璃棒、滴管

4.滤纸、擦镜纸

5.藻类、酵母培养液,新鲜活性污泥

四、实验方法

1.低倍镜的操作

(1)首先把目镜放入镜筒上,将物镜(4、10、40、100)旋紧在转换器上。

(2)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玻片夹持器挟紧。并用移动手轮移动所要观察的目的物到圆孔的正中央。

(3)打开电源开关,调整聚光器,使光路对准载物台中央的光孔,光亮度要适宜。

(4)旋动转换器,将10倍物镜对准光孔。

(5)用粗调焦手轮使物镜与标本距离至最小,同时要侧脸观察,以免压坏标本玻片或损坏物镜。

(6)调节瞳距。

(7)眼睛接近目镜观察,左(右)手用移动手轮轻轻移动玻片夹持器,右(左)手用粗调焦手轮将载物台下移(向内旋转调焦手轮),如果见到目的物,但不是十分清楚,再用细调焦手轮调节,至目的物清晰为止。

(8)如果粗调焦手轮旋得太快,超过焦点,必须从第(5)步重调,不要在正视目镜的情况下调粗调手轮,防止没有把握的旋转使物镜与载玻片相撞碰坏。

注:观察时两眼同时睁开,双眼不感觉疲劳。

2.高倍镜的操作

(1)使用高倍镜前,先用低倍镜观察(操作方法同低倍镜的操作)。

(2)旋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40)观察,如果高倍镜触及载玻片应立即停止旋动,说明原来低倍镜观察没有调准焦距,目的物没有找到,须用低倍镜重新调节。如果调节正确,换用高倍镜时基本可以看到目的物,如果模糊,用微调焦手轮稍微调节一下就清晰可见。

3.微生物形态观察

取一干净的载玻片,用滴管或玻璃棒在培养液内沾一滴菌液,用干净的盖玻片覆盖在滴液上(注意不要有气泡)即成标本片,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记录微生物的形态特征。

四、实验记录及结果

表1-1微生物的形态观察记录

项目放大倍数

低倍镜观察

高倍镜观察

五、思考题

1.镜检标本时,为什么要先用低倍物镜观察?

2.画一个细胞结构的示意图。

实验二微生物的计数(酵母菌的显微镜直接计数)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并掌握常用的血球计数板的构造。

2.学会一般的显微镜直接计数方法。

二、实验原理

测定微生物数量方法很多,通常采用的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和平板计数法。

镜检计数法适用于各种含单细胞菌体的纯培养悬浮液,如有杂菌或杂质常不易分辨。菌体较大的酵母菌或霉菌孢子可采用血球计数板;一般细菌则采用彼得罗夫·霍泽(Petroff Hausser)细菌计数板。两种计数板的原理和部件相同,只是细菌计数板较薄,可以使用油镜观察。而血球计数板较厚,不能使用油镜,故细菌不易看清。

血球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厚载玻片,载玻片上有4条槽而构成3个平台。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间又被一短横槽分隔成两半,每个半边上面各有一个方格网(图2-1)。每个方格网共分9大格,其中间的一大格(称为计数室)常被用作微生物的计数。计数室的刻度有两种:一种是大方格分为16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25个小方格;另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25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但是不管计数室是哪一种构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每个大方格都由400个小方格组成(图2-2)。

每个大方格边长为1mm,则每一大方格的面积为1mm2,每个小方格的面积为1/400mm2,盖上盖玻片后,盖玻片与计数室底部之间的间隙为0.1mm,所以每个计数室(大方格)的体积为0.1mm3。使用血球计数板直接计数时,先要测定每个小方格(或中方格)中微生物的数量,再换算成每毫升菌液(或每克样品)中微生物细胞的数量。

图2-1 血球计数扳的构造

a.平面图(中间平台分为两半,各刻有一个方格网))图2-2 血球计数板计数网的分区和分格

b.侧面图(中间平台与盖玻片之间有0.1毫米的间隙)

三、实验器材

1.双目生物显微镜1台 2.血球计数板1块 3.新鲜酵母培养液

4.盖玻片、擦镜纸、滤纸

四、实验方法

1.取洁净的血球计数板一块。 2.将酵母菌液摇匀,用滴管吸取少许,将菌液直接滴加在计数室上,然后加盖盖玻片(勿使产生气泡)。

3.静置约5分钟,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计数室后,再转换高倍镜观察计数。

4.计数时用16中格的计数板,按对角线方位,取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的4个中格(即100小格)的酵母菌数。如果是25中格计数板,除数上述四格外,还需数中央1中格的酵母菌数(即80小格)。由于菌体在计数室中处于不同的空间位置,要在不同的焦距下才能看到,因而观察时必须不断调节微调手轮,方能数到全部菌体,防止遗漏。如菌体位于中格的双线上,计数时则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以减少误差。

5.凡酵母菌的芽体达到母细胞大小一半时,即可作为两个菌体计算。每个样品重复分数2次,取其平均值,按下述公式计算出每毫升菌液所含酵母菌细胞数。

每毫升菌液含菌数=

80

80小格内总数

×400×10×1000×(稀释倍数)

6.血球计数板用后,在水龙头上用水柱冲洗干净,切勿用硬物洗刷或抹擦,以免损坏网格刻度。洗净后自行晾干。

表2-1实验记录

项目 计次

各 中 格 菌 数

每毫升菌液总菌数 1

2 3 4 5 1 2 平 均

—— ——

——

——

——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按上面的公式求出每毫升菌液总菌数和平均值,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实验三微生物的大小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几大类微生物实际大小的概念

2.掌握测量微生物的大小(长×宽)的一般技术

二、实验原理

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也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由于菌体很小,只能在显微镜下来测量。用于测量微生物细胞大小的工具有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圆形玻片,其中央刻有精确等分的刻度。测量时,将其放在目镜中的隔板上来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由于不同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不同,同一显微镜在不同的目镜、物镜组合下,其放大倍数也不相同,而目镜测微尺是放在目镜的隔板上,每格实际表示的长度不随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的放大而放大,仅与目镜的放大倍数有关,只要目镜不变,它就是定值。而显微镜下的细胞物象是经过了物镜、目镜两次放大成象后才进入视野的。即目镜测微尺上刻度的放大比例与显微镜下细胞的放大比例不同,只是代表相对长度,所以使用前须用置于镜台上的镜台测微尺校正,以求得在一定放大倍数下实际测量时的每格长度。

三、实验器材

1.双目生物显微镜1台

2.目镜测微尺1个

3.镜台测微尺1个

4.载玻片、盖玻片、滤纸

5.酵母、绿藻培养液,新鲜活性污泥

6.玻璃棒、滴管

四、实验方法

1.目镜测微尺的校正

把目镜上的透镜旋下,将目镜测微尺的刻度朝下轻轻地装入目镜的隔板上,把镜台测微尺置于载物台上,使刻度朝上。镜台测微尺是一与载玻片大小相同的玻璃片,中央有一个圆形的盖玻片,中央刻有1mm长的标尺,等分为100格,每格为0.01mm即为10 um。先用低倍镜观察,对准焦距,视野中看清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后,然后转换成高倍镜,同时转动目镜,使目镜测微尺与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平行,移动移动手轮,使两尺重叠,再使两尺的“0”刻度完全重合,定位后,仔细寻找两尺第二个完全重合的刻度。计数两重合刻度之间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和镜台测微尺的格数。因为镜台测微尺的刻度每格长10微米,所以由下列公式可以算出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长度:

表3-1目镜测微尺校正记录

项目实验数目镜测微尺格数

(A)

镜台测微尺格数

(B)

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

μm

1

2

平均————————

A

B

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10μm

注:当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或物镜时,必须重新校正目镜测微尺每一格所代表的长度。

2.微生物个体大小的测量 校正好目镜测微尺后,取出镜台测微尺放回盒内 ,放回原处。此时不要再随意变动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微生物个体大小的测定只能在这特定的情况下进行。

取一干净的载玻片滴一滴水样,盖上盖玻片,首先使用低倍镜找到目的物,然后转换成高倍镜进行测量,用目镜测微尺测出微生物长、宽各占几格(不足一格的部分估计到小数点后一位数),测出的格数乘上目镜测微尺每格代表的长度,即等于该微生物的大小,记录,寻找同类生物个体测量3次,求出平均值。

表3-2 微生物个体大小测量记录

单位:μm

项 目 次 数

1 2 3 平 均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求出所观察的微生物个体大小的平均值,讨论与理论值的误差原因。

实验四培养基的制备及灭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玻璃器皿的洗涤和灭菌前的准备工作。

2.掌握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3.掌握高压蒸汽灭菌技术。

二、实验原理

培养基是按照微生物生长发育的需要,用不同组分的营养物质调制而成的营养基质。人工制备培养基的目的,在于给微生物创造一个良好的营养条件。把一定的培养基放入一定的器皿中,就提供了人工繁殖微生物的环境和场所。自然界中,微生物种类繁多,由于微生物具有不同的营养类型,对营养物质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加之实验和研究上的目的不同,所以培养基在组成原料上也各有差异。但是,不同种类和不同组成的培养基中,均应含有满足微生物生长发育的水分、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素以及某些特需的微量元素等。此外,培养基还应具有适宜的酸碱度(pH值)和一定缓冲能力及一定的氧化还原电位和合适的渗透压。

根据制备培养基对所选用的营养物质的来源,可将培养基分为天然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三类。按照培养基的形态可将培养基分为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根据培养基使用目的,可将培养基分为选择培养基、加富培养基及鉴别培养基等。

固体培养基是在液体培养基中添加凝固剂制成的,常用的凝固剂有琼脂、明胶和硅酸钠,其中以琼脂最为常用,其主要成份为多糖类物质,性质较稳定,一般微生物不能分解,故用凝固剂而不致引起化学成份变化。琼脂在95℃的热水中才开始融化,融化后的琼脂冷却到45℃才重新凝固。因此用琼脂制成的固体培养基在一般微生物的培养温度范围内(25℃-37℃)不会融化而保持固体状态。

灭菌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来杀死或除去物品上或环境中的所有微生物。消毒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死物体上绝大部分微生物(主要是病原微生物和有害微生物)。消毒实际上是部分灭菌。

在微生物实验、生产和科研工作中,需要进行纯培养,不能有任何杂菌,因此,对所用器材、培养基要进行严格灭菌,对工作场所进行消毒,以保证工作顺利进行。

三、实验器材

1.培养皿(Ф90mm)5套

2.试管(15×150mm)5支,(18×180mm)2支,试管架

3.吸量管(10mL)2支,(1mL)8支

4.锥形瓶(250mL)3个

5.烧杯(500mL)1个,50mL1个

6.吸耳球,玻璃棒,滴管

7.纱布、脱脂棉、报纸、精密pH试纸

8.漏斗、漏斗架

9.10% NaOH溶液、10% HCl溶液

10.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琼脂、蒸馏水

11.高压蒸气灭菌器

12.电热恒温培养箱

13.天平、电炉、镊子、牛角勺

四、实验方法

1.玻璃器皿的洗涤和包装

(1)洗涤

玻璃器皿在使用前必须洗涤干净。培养皿、试管、锥形瓶等可用洗衣粉加去污粉洗刷并用自来水冲净。移液管先用洗液浸泡,再用自来水冲洗干净。洗刷干净的玻璃器皿自然晾干或放入干燥箱中烘干,备用。

(2)包装

①培养皿由一底一盖组成一套,用包装纸将5套培养皿包好。

②移液管的吸端用细铁丝将少许棉花塞入构成1~1.5cm长的棉塞,将塞好棉花的移液管的尖端,放在4~5cm宽的长纸条的一端,移液管与纸条约成30o夹角,折叠包装纸包住移液管的尖端,左手将移液管压紧,在桌面上向前搓转,纸条螺旋式包在移液管外面,余下的纸头折叠打结。按实验需要,可单只包装或多只包装,待灭菌。

③用棉塞将试管管口和锥形瓶瓶口部塞住

棉塞的制作:按试管口和锥形瓶瓶口大小估计用棉量,将棉花铺成中心厚,周围逐渐变薄的圆型,对折后卷成卷,一手握粗端,将细端塞入试管或锥形瓶口内,棉塞不宜过松或过紧,用手提棉塞,管、瓶不掉下为准。棉塞四周应紧贴管壁,不能有皱折,以防空气中的微生物沿棉塞皱折侵入。棉塞插入2/3,其余留在管口外,便于拔塞。试管、锥形瓶塞好棉塞后,用包装纸包好,放在灭菌桶内待灭菌。

2.培养基的配制

(1)培养基配方

牛肉膏:1g;蛋白胨:2g;氯化钠:1g;琼脂:4g;蒸馏水:200mL;pH:7.4~7.6 (2)操作方法

①取一个500mL的烧杯,装入200mL的蒸馏水。

②用天平依次称取配方中各成分,放入水中加热溶解,待琼脂完全融化后停止加热,补足蒸发损失的水量。用10﹪NaOH或10﹪HCl调节pH至7.4~7.6。

③分装试管,将培养基分装2支试管中,其余倒入250mL的锥形瓶中,分别塞上棉塞,包扎好待灭菌。

3-1 培养基的分装装置与棉塞

A:培养基的分装图

B:棉塞的做法

1:正确;2:管内太短,外部太长;3:整个棉塞太松;4:管内太紧,外部太短松

3.灭菌

灭菌的方法:灭菌的方法很多,一般可分为加热、过滤、照射和使用化学药品等方法。加热灭菌是最主要的,加热灭菌法有两种: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高压蒸汽灭菌比干热灭菌优越,因为湿热的穿透力和热导传导都比干热强。湿热时微生物吸收高温水分,菌体蛋白很容易凝固变性,所以湿热灭菌效果好。湿热灭菌的温度一般是在121℃灭菌15-30分钟,而干热灭菌的温度则是160℃灭菌2小时才能达到湿热灭菌121℃的同样效果。

①干热灭菌法

培养皿、移液管及其它玻璃器皿可用干热灭菌。现将已包装好的上述物品放入干燥箱中,将温度调至160℃后维持2小时,关掉加热开关,待温度降至50℃左右,将物品取出。

注:灭菌时温度不得超过170℃,以免包装纸烧焦。灭菌好的器皿应保存好,切勿弄破包装纸,否则会染菌。

②高压蒸汽灭菌法

此法使用高压蒸汽灭菌器,微生物实验所需的一些器皿、器具、培养基(不耐高温者除外)等都可用此法灭菌。

③灭菌的操作过程

实验室中常用的高压蒸汽灭菌锅有立式、卧式和手提式等几种。本实验介绍手提式高压蒸汽灭菌器的使用方法。

手提式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使用操作方法:

1.首先将内层灭菌桶取出,再向外层锅内加入适量的水,使水面与三角搁架相平为宜。

2.放回灭菌桶,并装入待灭菌物品。注意不要装得太挤,以免防碍蒸汽流通而影响灭菌效果。三角烧瓶与试管口端均不要与桶壁接触,以免冷凝水淋湿包口的纸而透入棉塞。

3.加盖,并将盖上的排气软管插入内层灭菌桶的排气槽内。再以两两对称的方式同时旋紧相对的两个螺栓,使螺栓松紧一致,勿使漏气。

4.用电加热,并同时打开排气阀,使水沸腾以排除灭菌器内的冷空气。待冷空气完全排尽后,关上排气阀,让锅内的温度随蒸汽压力增加而逐渐上升。当锅内压力升到所需压力时,控制热源,维持压力至所需时间。本实验用1.05kg/cm2,121℃,20分钟灭菌。

5.灭菌所需时间到后,切断电源,让灭菌锅内温度自然下降,当压力表的压力降至0时,打开排气阀,旋松螺栓,打开盖子,取出灭菌物品。如果压力未降到0时,打开排气阀,就会因锅内压力突然下降,使容器内的培养基由于内外压力不平衡而冲出烧瓶口或试管口,造成棉塞沾染培养基而发生污染。

6.将取出的灭菌培养基放入电热恒温培养箱于温度37℃下培养24小时,经检查若无杂菌生长,即可待用。

注:每次使用高压蒸汽灭菌器前,认真察看灭菌器内的水位是否合适。

五、思考题

1.培养基根据什么原理配制成的?基础培养基中不同的成分各起到什么作用?

2.说明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的优越性。

实验五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过程中细菌菌落总数(CFU)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细菌总数指标的意义。

2.掌握稀释平板法。

3.掌握细菌菌落总数的计数方法。

二、实验原理

细菌种类很多,有各自的生理特性,必须用适合他们生长的培养基才能将他们培养出来。但在实际工作中不易做到,通常用一种适合大多数细菌生长的培养基培养腐生性细菌,以它的菌落总数表明有机物污染程度。

活性污泥菌含量(细菌总数)是微生物指标,是许多行业运行管理的重要参数之一。在给水工程中,细菌总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微生物污染程度。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泥混合菌浓度及进出水的细菌总数直接反映了活性污泥活性的好坏和水质的变化情况。在实际测定中,通常用适合大多数异养细菌生长的营养琼脂培养基进行培养,以24h、37℃恒温培养产生的菌落总数进行计算。

三、实验器材

1.培养皿(Ф90mm)5套(已灭菌)

2.试管(15×150mm)5支(已灭菌)、试管架

3.吸量管(10mL)2支、(1mL)8支)(已灭菌)

4.锥形瓶(250mL)1个(已灭菌)

5.营养琼脂培养基1瓶(已灭菌)

6.无菌水(200mL)1瓶

7.烧杯(100mL)1个

8.酒精灯

9.吸耳球

四、实验方法

1.稀释水样

将1瓶90mL和5管9mL的无菌水排列好,按10-1、10-2、10-3、10-4、10-5、10-6依次编号,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10mL的无菌移液管吸取10 mL水样置于第一瓶90mL无菌水(内含玻璃珠)中,将移液管吹洗3次,用手摇10分钟将颗粒状样品打散。即为10-1浓度的菌液。用1mL的无菌移液管吸取1 mL10-1浓度的菌液于一9mL无菌水中,将移液管吹洗3次,摇匀即为10-2浓度菌液。同样方法,依次稀释到10-6。

注:视水体污染程度定稀释倍数,取在平板上能长出30~300个菌落的水样稀释倍数。

2.接种

用无菌移液管吸取3个适宜浓度的稀释液1mL加入无菌培养皿内,并倾注约15 mL已融化且冷却至45℃左右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并立即旋摇平皿(顺时针或逆时针),使菌液和培养基充分混匀,冷凝后即成平板,翻转平皿,使底面朝上,置于37℃恒温培养箱培养。

3.计菌落数

将培养24h的平板取出计菌落数。

五、菌落计数及报告方法

用肉眼观察,计平板上的细菌菌落数,也可用菌落计数器计数,记下同一浓度的三个平

板的菌落总数,计算平均值,再乘以稀释倍数得出1mL水样中细菌菌落总数。各种不同情况的计算方法如下:

1.首先选择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者进行计算,当只有一个稀释度的平均菌落符合此范围时,则以该平均菌落数乘其稀释倍数报告之(表5-1例1)。

2.若有两个稀释度的平均菌落均在30~300之间,则按两者之菌落总数的比值来决定,若其比值小于2,则报告两者的平均数;若其比值大于2,则报告其中较小的菌落总数(表5-1例2及例3)。

3.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大于300,则应按稀释度最高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表5-1例4)。

4.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小于30,则应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表5-1例5)。

5.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不在30~300之间,则以最接近300或30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表5-1例6)。

6.再求同稀释度的平均数时,若其中一个平板上有较大片状菌落生长时,则不宜采用,而应以无片状菌落生长的平板作为该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若片状菌落约为平板的一半,而另一半平板上菌落数分布很均匀,则可按半平板上的菌落计数,然后乘以2作为整个平板的菌落数。

7.菌落计数的报告,菌落数在100以内时按实有数报告,大于100时,采用二位有效数字,在二位有效数字后面的位数,以四舍五入方法计算。为缩短数字后面的零数,可用10的指数来表示(表5-1报告方式栏)。在报告菌落数为“无法计数”时,应注明水样的稀释倍数。

表4-1 稀释度选择及菌落总数报告方式

例次不同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

两个稀释度

菌落数之比

菌落总数/CFU·mL-1 报告方式/CFU·mL-1 10-1 10-2 10-3

1 2 3 4 5 6 1365

2760

2890

无法计算

27

无法计算

164

295

271

4650

11

305

20

46

60

513

5

12

1.6

2.2

16400

37750

27100

513000

270

30500

16000或1.6×104

38000或3.8×104

27000或2.7×104

510000或5.1×105

270或2.7×102

31000或3.1×104

六、思考题

1.测定水中细菌总数有什么实际意义?

2.根据我国饮用水水质标准,讨论这次的检验结果。

微生物实验室管理作业指导书

微生物实验室管理作业指导书 1.目的 确保微生物室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以便准确完成常规微生物分析实验,以对生产环境、设备的清洗消毒和人员卫生进行有效的监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微生物实验室人员、环境卫生、设备、试剂、培养基及常规操作的各项要求及管理。 3.职责 3.1 微生物检验员负责具体工作的执行。 3.2 微生物领班负责监督本文件的有效执行。 4.定义 无 5. 程序 5.1 人员 5.1.1 微生物操作人员需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并具备微生物操作的基本技能,如倒平板、菌落计数、无菌操作等。 5.1.2 应确保微生物操作人员接受足够的微生物专业培训,以保证其能独立地进行操作、准确地完成测试,并保存好记录。 5.2 环境 5.2.1 微生物操作室配备超净工作台,每班落菌检测,从开始到结束;结束做一个空白对照。 5.2.2 微生物操作室的墙壁、地板、天花板光滑平整、易于清洁消毒。

5.2.3 工作区域里有方便使用电源、抽滤系统,便于取用培养基和实验用品。 5.2.4 有适当的通风条件,在空调处安装空气过滤器,确保空气质量达到10,000级,平时关闭门窗,尽量减少空气对流引起的扬尘。 5.2.5 微生物操作辅助区域有足够的空间处理样品,存放培养基、玻璃器皿和小型仪器设备;有空间安装固定的仪器设备(如培养箱,水浴锅,冰箱)等。每周用清水清洗,并用75%的酒精或0.1%新洁尔灭消毒培养箱、冰箱。每三天或脏时清洁并换水浴锅及灭菌锅内的RO水。用于存放样品的冰箱严禁存放私人物品。工作区域要有充足的灯光,光强不小于300lux。 5.2.6 在进行实验前无菌室和超净工作台必须打开紫外灯消毒30分钟。实验完成后及时整理和清洁台面。 5.2.7 实验室必须考虑实验室内外环境污染的可能性,并进行有效的监控。监控的方法如下: 1)每周对微生物室环境进行监控,测试方法参见《浮游微生物的测试》、《薄膜过滤法的微生物的测试》,记录于《微生物室环境周检测维护报告》。 2)每周用尘埃粒子测定仪测定微生物室空气的尘埃粒子数,应使无菌室达到万级标准;超净工作台达到百级标准,记录于《微生物室空气粒子检测报告》。超过标准时则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加强清洁频率/更换过滤器等。记录于《微生物室设备维护履历表》。 3)每半年更换紫外灯管,以确保紫外灯的杀菌效果记录于《微生物室设备维护履历表》。 5.3 卫生 5.3.1 实验室内物品摆放整齐,摆放标准参见《QA实验室5S要求》。试剂

电工学实验指导书汇总Word版

电工学实验指导书 武汉纺织大学 实验一直流电路实验 (1)

实验二正弦交流电路的串联谐振 (4) 实验三功率因数的提高 (6) 实验四三相电路实验 (9) 实验五微分积分电路实验 (12) 实验六三相异步电动机单向旋转控制 (14) 实验七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 (16) 实验八单相桥式整流和稳压电路 (18) 实验九单管交流放大电路 (19) 实验十一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24) 实验十二组合逻辑电路 (26) 实验十三移位寄存器 (29) 实验十四十进制计数器 (33)

实验一直流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验证基尔霍夫定律 2.研究线性电路的叠加原理 3.等效电源参数的测定 二、实验原理: 1.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理论中最重要的定律之一,它阐明了电路整体结构必须遵守的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有两条即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 电流定律:在任一时刻,流入电路中任一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之和,换句话来说就是在任一时刻,流入到电路中任一节点的电流的代数和为零,即∑I=0。 电压定律:在任一时刻,沿任一闭合回路的循行方向,回路中各段电压降的代数和等于零,即 ∑U=0。 2.叠加原理:n个电源在某线性电路共同作用时,它们在电路中任一支路中产生的电流或在任意两点间所产生的电压降等于这些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部分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降的代数和。三、仪器设备及选用组件箱: 1.直流稳压电源 GDS----02 GDS----03 2.常规负载 GDS----06 3.直流电压表和直流电流表 GDS----10 四、实验步骤: 1.验证基尔霍夫定律 按图1—1接线,(U S1、U S2分别由GDS---02,GDS---03提供)调节U SI=3V,U S2=10V,然后分别用电流表测取表1—1中各待测参数,并填入表格中。 2.研究线性电路的叠加原理 ⑴将U S2从上述电路中退出,并用导线将c、d间短接,接入U S1,仍保持3V,测得各项电流,电压,把所测数据填入表1—2中;

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最新资料,目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第一部分:化验室手册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二、实验室设施与环境 三、化验仪器药品的管理控制 四、检验样品的管理 五、化验室记录清单 第二部分实验室检验规程 一、概况 (一)质量方针及目标 (二)执行标准 (三)人员构成情况 (四)主要监视和测量装置情况 (五)主要检验项目及周期 二、职责和权限 三、工作要求 四、考核制度

(一)考核表 (二)工作分工表 (三)记录 五、安全操作规程 (一)防火 (二)灭火 (三)防爆 (四)防毒 (五)防风 六、设备仪器操作规程 (1)722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 (2)分析天平操作规程 (3)PH计操作规程 (4)冰箱操作规程 (5)干燥箱操作规程 (6)水浴锅操作规程 (7)浊度仪操作规程 (8)蒸馏水操作规程 (9)超声波洗涤操作规程 (10)显微镜操作规程 七、溶液配制及标定 (1)氢氧化钠溶液配制及标定

(2)盐酸溶液配制及标定

(3)硫酸溶液配制及标定 (4)硫代硫酸钠溶液配制及标定 (5)碘溶液配制及标定 (6)x 溶液配制及标定(9)配置溶液的一般要求八.样品试验方法 第三部分食品安全管理 一、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制度 二、食品安全检查制度 三、原料采购制度 四、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五、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制度 六、仓库卫生岗位责任制第四部分检验的基本知识 一、食品检验的基础知识 二、检验试剂的要求 三、检验器皿的要求 四、检验的一般步骤 五、检验的一般要求 六、实验室安全防护知识 七、实验室安全用电知识

企业标准QB/LHH6406□□口□口 第六部分检验方法 第七部分校验仪器记录 化验室手册 引言 吴忠兰花花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 年10 月,占地164 亩,检验科化验室面积2058 平方米,微生物、理化实验室现有技术人员4 名,微生物实验室负责生产加工环境、原辅材料购进、使用,生产各环节半成品、成品的微生物监测,严格按照化验规划化验,确保达标,理化实验室负责理化指标(食品添加剂、营养成份)的检测,确保公司的“猛豹“合格率达到100% , 编制说明 检验科化验室作为吴忠兰花花实业有限公司的检验机构,在控制原料质量、产品质量及生产车间卫生状况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了使化验的各个环节更加规范,化验结果的准确性更强,特制定本手册。 本手册详细阐述了化验室的各项职责,系统而完善地明确了化验室各项工作的控制程序及具体操作规范。化验室全体工作人员必须认真遵照执行。 一、组织结构及职责 1、化验室组织结构图 主任、副主任、化验员 2、化验人员

环境生物学-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 1)环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扰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科学。 2)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3)优先污染物: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称之为优先污染物。 4)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就是生物的合成作用和矿化作用所引起的污染物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过程。 5)生物运转:是指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 6)生物浓缩:是指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是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浓缩,生物学富集。 7)生物积累:是指生物在其整个代谢活跃期通过吸收、吸附、吞噬等各种过程,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以至随着生长发育,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积累。 8)生物放大:指在生态系统中,由于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及生物为食物,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机体中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放大。 9)靶器官:污染物进入机体后,对各器官并不产生同样的毒作用,而只对部分器官产生直接毒作用,这些器官称为靶器官。 10)生物测试:指系统的利用生物的反应测定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或环境因素单独或联合存在时,所导致的影响或危害。 11)毒性:是指有毒物质接触或进入机体后,引起生物体的易感部位产生有害作用的能力。 12)最大无作用剂量:指化学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按一定的检测方法或观察指标,不能观察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13)最小有作用剂量:是指能使机体发生某种异常变化所需的最小剂量,即能使机体开始出现毒性反应的最低剂量。 14)急性毒性试验:是研究化学物质大剂量一次染毒或24小时内多次染毒动物所引起的毒性试验。其目的是在短期内了解该物质的毒性大小和特点,并为进一步开展其他毒性试验提供设计依据。 15)亚慢性毒性试验:是在相当于生物周期1-30——1-20时间内使动物每日或反复多次受试物的毒性试验。其目的是为进一步对受试物的主要毒作用、靶器官和最大无作用剂量或中毒阈剂量作出评估。 16)慢性毒性试验:是指以低剂量外来化合物,长期与实验动物接触,观察其对试验动物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实验。通过慢性毒性试验,可确定最大无作用剂量,为制定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和最高容许浓度提供毒理学依据。17)蓄积毒性试验:低于中毒阈剂量的外来化合物,反复多次的与机体持续接触,经一定时间后使机体出现明显的中毒表现,即为蓄积毒性试验。 18)BOD:是指在20摄氏度条件下,微生物好氧分解水样(废水或受污染

微生物实验指导书(1)范文

《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细菌革兰氏染色法及细菌特殊结构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2.学习并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 在油镜下观察细菌几种基本形态 4.掌握细菌革兰氏染色法 (二)实验原理 1.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油镜的工作原理 现代普通光学显微镜利用目镜和物镜两组透镜系统来放大成像,故又常被称为复式显微镜。它们由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在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中,物镜的性能最为关键,它直接影响着显微镜的分辨率。而在普通光学显微镜通常配置的几种物镜中,油镜的放大倍数最大,对微生物学研究最为重要。与其他物镜相比,油镜的使用比较特殊,需在载玻片与镜头之间加滴镜油,这主要有如下二方面的原因: 1. 增加照明亮度 油镜的放大倍数可达100 Χ,放大倍数这样大的镜头,焦距很短,直径很小,但所需要的光照强度却最大。从承载标本的玻片透过来的光线,因介质密度不同(从玻片进入空气,再进入镜头),有些光线会因折射或全反射,不能进入镜头,致使在使用油镜时会因射入的光线较少,物像显现不清。所以为了不使通过的光线有所损失,在使用油镜时须在油镜与玻片之间加入与玻璃的折射率(n=1.55 )相仿的油镜(通常用香柏油,其折射率n=1.5 2)。 2. 增加显微镜的分辨率 显微镜的分辨率或分辨力(resolution or resolving power) 是指显微镜能辨别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的能力。从物理学角度看,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受光的干涉现象及所用物镜性能的限制,分辨力D可表示为:D=λ/2N.A,式中λ= 光波波长;NA= 物镜的数值孔径值。 光学显微镜的光源不可能超出可见光的波长范围(0.4--0.7 μ m ),而数值孔径值则取决于物镜的镜口角和玻片与镜头间介质的折射率,可表示为: NA=n × sin α 式中α为光线最大入射角的半数。它取决于物镜的直径和焦距,一般来说在实际应用中最大只能达到120 O ,而n 为介质折射率。由于香柏油的折射率(1.52 )比空气及水的折射率(分别为1.0 和1.33 )要高,因此以香柏油作为镜头于玻片之间介质的油镜所

水力学(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汇总

水力学(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 编著:刘凡 河北工程大学

目录 1、静水压强实验--------------------------------------------------------3-5页 2 平面静水总压力实验-------------------------------------------- - 6-9页 3、文丘里流量计实验------------------------------------------------10-12页 4、雷诺实验------------------------------------------------------------12-14页 5、管道沿程水头损失实验-----------------------------------------15-16页 6、局部管道水头损失实验----------------------------------------17-19页 7、流线演示实验-----------------------------------------------------20-21页 8、伯努利实验---------------------------------------------------------20-21页 9、涡流系列演示实验------------------------------------------------22-24页

实验一 静水压强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加深对水静力学基本方程物理意义的理解,验证静止液体中,不同点对于 同一基准面的测压管水头为常数(即z+ p C g ρ=) 。 2、学习利用U 形管测量液体(油)的密度。 3、建立液体表面压强0p >a p ,0p

(完整版)实验室仪器操作规程

数显式压力试验机操作规程 一、使用前应先检查油箱内的油液是否充足,可查看右侧面油标, 如不足,则应打开后箱板向油箱内添加,至液面在油标处为宜。 二、检查各油管接头和紧固件是否有松动,如有松动则拧紧。检 查防尘罩应完整无损。检查电气接地、保险熔丝等安全防护措施是否有效。 三、首次使用时,检查油路和电路是否运行正常。 参数设置,选择合适的测量范围、显示方式和加荷方式。四、将试件表面擦拭干净,检查外观有无明显缺陷,如有必须更 换无损试件。 五、按下启动按扭,手柄放在“上升”位置,调控送油旋钮,按 需要速率平稳进行加荷试验,至试件被压碎,负荷下降。随即关闭送油,手柄放在“下降”的位置,使油液迅速流回油箱。 六、试验结束时,按面板上“打印”键,打印机即可打印输出该 次的试验报告。 七、操作中禁止将手等人体任何部分置于上下压板之间,并注意 试件破碎时碎片崩出伤人;试后随即清除破碎试块,以待下次试验。当不再做试验时,要打开回油阀,关闭送油阀,切断电源。

万能材料试验机操作规程 一、开机预热,检查设备运行状态。 二、根据试样和需要,选用相应的变形、负荷测量范围和显示方 式。 三、根据试样形状及尺寸,把相应的钳口装入上下钳口座内。 四、开动油泵拧开送油阀使试台上升10mm,然后关闭送油阀,如 果试台 已在升起位置时,则不必先开动油泵送油。 五、按动钳口夹紧按扭,将试样的一端夹在上钳口中(必须给电 磁阀送电); 六、开动电动机,将下钳口升降到适当高度,将试件另一端夹在 下钳口中(须注意试样放置在轴线上)。 七、在试样上安装引伸计(注意:引伸计一定要夹好)。 八、调整变形显示为“零”。 九、按试验要求的加荷速度,缓慢的拧开送油阀进行加荷试验(加 荷时电磁阀应在无电状态)。 十、油缸升起后加荷前应按负荷和位移清零。 十一、根据需要,在特征点出现后取下引伸计。 十二、试样断裂后,卸载。 十三、取下断裂后的试样。 十四、注意加载过程中不能离人、不能超载,注意设备、人身安全。

环境生物学(考试)

一、名词解释: 1.优先污染物P26 :在众多的污染物中筛选出的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的污染物,称之为优先污染物或称为优先控制污染物。 2.污染物的迁移P28: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位置的移动及其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 3.生物污染P59:生物污染是指对人和生物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虫等病原体和变应原等污染水、气、土壤和食品,影响生物产量和质量,危害人类健康,这种污染称为生物污染。 4.环境激素P87:环境中存在一些天然物质或人工合成的环境污染物具有动物和人体激素的活性,这些物质能干扰和破坏野生动物和人体内分泌功能,导致野生动物繁殖障碍,甚至能诱发人类重大疾病。这些物质被称为环境激素,或外源性雌激素,或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5.生物迁移P29:污染物通过生物的吸收、代谢、生长、死亡等过程所实现的迁移,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迁移形式。 6.污染物的转化P34: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形态或转变成另一种物质的过程称为污染物的转化。 7.生物转化P43:生物转化指外源化合物进入生物机体后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下的代谢变化过程。 8.生物转运P38:是指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 9.生物浓缩P51:指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浓缩,生物学富集。 ! 10.生物积累P51:指生物在其整个代谢活跃期间通过吸收、吸附、吞食等各种过程,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些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以致随着生长发育,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积累。 11.生物放大P52:指在生态系统中,由于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级生物为食物,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在生物机体中浓度随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又称为生物学放大。 12.生物测试P95:指系统地利用生物的反应测定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或环境因素单独或联合存在时所导致的影响或危害。 13.半数致死浓度(LC50)P100:指能引起一群动物的50%死亡的最低剂量或浓度。 14.半数效应浓度(EC50)P101:指引起50%受试生物的某种效应变化的浓度。通常指非死亡效应。 15.剂量—效应(反应)关系P100: 剂量-效应关系:不同剂量的化学物质在个体或群体中表现来的量效应大小之间的关系。 剂量-反应关系:不同剂量的化学物质与其引起的质效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16.生物监测P140:生物监测是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阐明环境污染状况,从生物学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 17.指示生物P157:指示生物是指环境中对某些物质(包括进入环境中的污染物)能产生各种反应或信息而被用来监测和评价环境的现状和变化的生物。(不考) \ 18.环境生物技术P306:就是应用于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过程的生物技术体系,包括对环境污染效应的认识、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污染的生物处理技术等。 19.生物强化技术P333:生物强化技术(Bioaugmentation)或生物增强技术就是为了提高废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而向该系统中投加从自然界中筛选的优势种群并通过基因组合技术

(仅供参考)9203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

9203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用于指导药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药品微生物的检验结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样品中微生物可能分布不均匀、微生物检验方法的误差较大等。因此,在药品微生物检验中,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必须使用经验证的检测方法并严格按照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要求进行检验。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员、培养基、试剂、菌种、环境、设备、样品、检验方法、污染废弃物处理、检测结果质量保证和检测过程质量控制、实验记录、结果的判断和检测报告、文件等。 人员 从事药品微生物试验工作的人员应具备微生物学或相近专业知识的教育背景。 实验人员应依据所在岗位和职责接受相应的培训,在确认他们可以承担某一试验前,他们不能独立从事该项微生物试验。应保证所有人员在上岗前接受胜任工作所必需的设备操作、微生物检验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如无菌操作、培养基制备、消毒、灭菌、注平板、菌落计数、菌种的转种、传代和保藏、微生物检查方法和鉴定基本技术等,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实验人员应经过实验室生物安全方面的培训,保证自身安全,防止微生物在实验室内部污染。 实验室应制定所有级别实验人员的继续教育计划,保证知识与技能不断的更新。 检验人员必须熟悉相关检测方法、程序、检测目的和结果评价。微生物实验室的管理者其专业技能和经验水平应与他们的职责范围相符,如:管理技能、实验室安全、试验安排、预算、实验研究、实验结果的评估和数据偏差的调查、技术报告书写等。 实验室应通过参加内部质量控制、能力验证或使用标准菌株等方法客观评估检验人员的能力,必要时对其进行再培训并重新评估。当使用一种非经常使用的方法或技术时,有必要在检测前确认微生物检测人员的操作技能。

水力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供参考)

水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 实验二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能量方程(伯诺利方程)实验 实验三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动量定律实验 实验四毕托管测速实验 实验五雷诺实验 实验六文丘里流量计实验 实验七沿程水头损失实验 实验八局部阻力实验 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 实验原理 在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或 (1.1) 式中:z被测点在基准面的相对位置高度; p被测点的静水压强,用相对压强表示,以下同; p0水箱中液面的表面压强; γ液体容重; h被测点的液体深度。 另对装有水油(图1.2及图1.3)U型测管,应用等压面可得油的比重S0有下列关系: (1.2) 据此可用仪器(不用另外尺)直接测得S0。 实验分析与讨论

1.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 测压管水头指,即静水力学实验仪显示的测管液面至基准面的垂直高度。测压管水头线指测压管液面的连线。实验直接观察可知,同一静止液面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一根水平线。 2.当P B<0时,试根据记录数据,确定水箱内的真空区域。 ,相应容器的真空区域包括以下三部分: (1)过测压管2液面作一水平面,由等压面原理知,相对测压管2及水箱内的水体而言,该水平面为等压面,均为大气压强,故该平面以上由密封的水、气所占的空间区域,均为真空区域。 (2)同理,过箱顶小水杯的液面作一水平面,测压管4中,该平面以上的水体亦为真空区域。 (3)在测压管5中,自水面向下深度某一段水柱亦为真空区。这段高度与测压管2液面低于水箱液面的高度相等,亦与测压管4液面高于小水杯液面高度相等。 3.若再备一根直尺,试采用另外最简便的方法测定γ0。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直尺分别测量水箱内通大气情况下,管5油水界面至水面和油水界面至油面的垂直高度h和h0,由式,从而求得γ0。 4.如测压管太细,对测压管液面的读数将有何影响? 设被测液体为水,测压管太细,测压管液面因毛细现象而升高,造成测量误差,毛细高度由下式计算 式中,为表面张力系数;为液体的容量;d为测压管的内径;h为毛细升高。常温(t=20℃)的水,=7.28dyn/mm,=0.98dyn/mm。水与玻璃的浸润角很小,可认为cosθ=1.0。于是有 (h、d单位为mm)

实验室仪器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实验室仪器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1、目的 对检测用设备在两次检定之间的技术指标进行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 本中心主要或重要检测仪器设备、现场检测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 3、职责 3.1质量负责人负责编制年度期间核查计划。 3.2项目负责人具体实施期间核查,检测室负责人负责对核查结果进行确认。 3.3质量监督员负责督促完成期间核查计划。 4、期间核查时机 仪器的期间核查时间间隔一般在仪器的检定或校准周期内进行1~2次核查为宜,当出现以下情况应考虑实施期间核查。 4.1因使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如温度、湿度变化较大,有可能影响仪器的准确性; 4.2在检测过程中,发现可疑数据,对仪器设备提出怀疑时; 4.3遇到重要的检测,如发生重大水质污染事故或委托用户对检测结果有争议时。 5、期间核查方法

5.1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核查,标准物质包括各种标准样品,如pH计、电导率仪等采用定值溶液进行核查。使用标准物质核查时应注意所用的标准物质的量值能够溯源,并且有效。 5.2使用仪器附带设备核查,仪器带有的自动校准系统可以用来核查。如电子天平自带的标准工作砝码能够自动校准。 5.3仪器设备之间的比对,实验室中有多台相同或类似的仪器设备,可以同另一台相同或更高精度的仪器设备进行比对。 5.4使用不同检测方法进行比对,如溶解氧仪采用碘量法进行比对。 5.5对保留样品量值重新测量,只要保留的样品性能稳定,可以用来作为期间核查的核查标准。如对无校准源的放射性检测仪器使用特定的样品。 5.6检测标准方法、技术规定中有关要求和方法,可以直接作为期间核查的方法。 5.7期间核查可以参照仪器设备检定规程操作,采用其中需要核查的部分(常用仪器设备检定规程见表1)。如果没有该类仪器设备的检定规程,还可以参照类似仪器设备的检定规程。 表1

环境生物学考试内容 修复的

绪论 1.三个环境的概念,尤其是“环境科学”中的“科学” 一般工具书中定义的“环境”是指人以外的客观事物,将环境作为一种人以外的客观存在来加以定义,如新华字典中定义为:周围的一切事物。 环境科学术语的“环境”的中心事物是“人”,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是“人类生存的环境”,在此基础上定义: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 生态学中“环境”研究的中心事物是“生物”,则环境是以整个生物界的生命为主体,是“生物生存的环境”,可定义: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2.“环境”具有相对性,在不同的学科中含义不同,主体的改变往往导致环境概念含义的不同。人类是环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环境在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同时,人类也在不断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故人类和环境密切联系,相互作用。 3.环境问题:主要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其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与环境矛盾激化的产物。其实质是由于人类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对其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了破坏作用,导致人与其生存环境的不协调。 重大环境问题 (1)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等)覆盖在地球表层,它们能吸收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同时吸收地球发出的长波红外辐射,因而可以像玻璃温室一样使地球保持与积蓄热量,引起地球表面温度上升,发生所谓的“温室效应” 危害::(1)海平面上升(2)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3)加剧洪涝、干旱等气候灾害(4)影响人类健康 (2)臭氧层的破坏:臭氧层的减少是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尤其是氯原子能催化抽样的分解,因而打破了臭氧的自然平衡。(到达平流层的氯主要是人们排放的氯氟烷烃CFC和含溴卤代烷烃,如应用在冷冻机、电冰箱及高级电子元件做清洁剂的弗利昂,均对臭氧层产生威胁)危害:1)使皮肤癌和白内障患者增加,损坏人的免疫力,使传染病的发病率增加。(2)破坏生态系统,植物减产,减少动物寿命,水生系统破坏;(3)引起新的环境问题。 (3)酸雨:酸雨是有于大气中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在强光照射下,进行光化学作用,并和水汽结合而形成。主要成分为硫酸和硝酸。这些强酸在雨水中解离,是雨雪的pH下降,一般将小于5.6的雨称为酸雨 危害:酸雨能直接伤害植物,导致农作物明显减产。也能引起土壤性质改变,主要是使土壤酸化,影响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抑制硝化菌、固氮菌等的活动,是有机物的分解、固氮过程减弱,因而土壤肥力降低,生物生产力明显下降。 (4)有毒物质污染:有毒物质是指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有毒害作用的物质排放到环境中而引起的危害。 环境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类:野外调查和试验、实验室试验、模拟研究 4.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调节人类社会活动与环境的关系。要真正实现这种调节必须具备下列条件:掌握自然生态规律,通晓环境变化过程,能预测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影响,运用规律去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 第一章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 1.环境污染分类: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污染物性质——生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

9203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用于指导药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涉及生物安全的操作,应符合相应国家、行业、地方的标准和规定等。 药品微生物的检验结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样品中微生物可能分布不均匀、微生物检验方法的误差较大等。因此,在药品微生物检验中,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必须使用经验证的检测方法并严格按照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要求进行检验。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员、培养基、试剂、菌种、设施和环境条件、设备、样品、检验方法、污染废弃物处理、检测结果质量保证和检测过程质量控制结果有效性的保证、实验记录、结果的判断和检测报告、文件等。 人员 微生物实验室应设置质量负责人、技术管理者、检验人员、生物安全责任人、生物安全监督员、菌种管理员及相关设备和材料管理员等岗位,可通过一人多岗设置。 从事药品微生物试验工作的人员应具备微生物学或相近专业知识的教育背景。 检验人员必须熟悉相关检测方法、程序、检测目的和结果评价。微生物实验室的管理者其专业技能和经验水平应与他们的职责范围相符,如:管理技能、实验室安全、试验安排、预算、实验研究、实验结果的评估和数据偏差的调查、技术报告书写等。 实验人员上岗前应依据所在岗位和职责接受相应的培训,在确认他们可以承担某一试验前,他们不能独立从事该项微生物试验。应保证所有人员在上岗前接受培训内容包括胜任工作所必需的设备操作、微生物检验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如无菌操作、培养基制备、消毒、灭菌、注平板、菌落计数、菌种的转种、传代和保藏、洁净区域的微生物监测、微生物检查方法和鉴定基本技术等,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实验人员应经过实验室生物安全方面的培训,熟悉生物安全操作知识和消毒

水力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伯努利方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验证流体恒定总流的能量方程; 2.通过对动水力学诸多水力现象的实验分析研讨,进一步掌握有压管流中动水力学的能量转换特征; 3.掌握流速、流量、压强等动水力学水力要素的实验测量技能。 二、实验属性 综合性试验。本实验涉及的《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知识是综合性的。内容有: 流体力学相似性原理和因次分析、流体力学连续性方程、能量方程及动量方程等。 1、自循环供水器; 2、实验台; 3、可控硅无级调速器; 4、溢流板; 5、稳水孔板; 6、恒压水箱; 7、测压计; 8、滑动测量尺; 9、测压管; 10、实验管道;11、测压点;12、毕托管;13、实验流量调节阀 四、实验要求 实验前应预习实验报告。 实验开始前,待一切实验准备工作就绪后,报告指导教师。在启动设备之前,必须经指导教师检查认可。 实验结束时,实验数据要经指导教师审阅、签字,并整理好实验现场后,按要求在实验记录本上填写有关内容,方可离去,严禁将实验室的任何物品带走。

实验完成后应按学校对实验报告的格式、纸张要求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描述应清楚、肯定,语言通顺,用语专业、准确;结构严谨、层次清晰。实验报告数据观察细致,记录及时、准确、真实,外文、符号、公式准确,使用统一规定的名词和符号。 实验报告的内容要求: 1.实验名称; 2. 实验目的; 3.实验原理; 4. 实验装置; 5.实验步骤; 6. 实验原始数据; 7.实验数据处理及结果; 8.思考题分析。 五、实验原理 在实验管路中沿管内水流方向取n 个过水断面。可以列出进口断面(1)至另一断面(i )的能量方程(i=1,2,3,……,n ) )1(22111 122i w i i i i h g v a p Z g v a p Z -+++=++γγ 取1a =2a =……n a =1选好基准面,从已设置的各断面的测压管中读出γ p Z + 值,测出 通过管路的流量,即可计算出断面平均流速v 及g av 22 ,从而即可得到各断面测管水头和总 水头。 六、实验步骤 1、熟悉实验设备,分清哪些测管是普通测压管,哪些是毕托管测压管,以及两者功能的区别。 2、打开开关供水,使水箱充水,待水箱溢流,检查调节阀关闭后所有测压管水面是否平齐。如不平则需要查明故障原因(例连接管受阻、漏气或夹气泡等)并加以排除,直至调平。 3、开阀13,观察思考: 1) 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 2) 位置水头、压强水头之间的相互关系; 3) 测点(2)、(3)测管水头同否?为什么? 4) 测点(10)、(11)测管水头是否不同?为什么? 5) 当流量增加或减少时测管水头如何变化? 4、调节阀13开度,待流量稳定后,测记各测压管液面读数,同时测记实验流量(毕

环境生物学复习试题1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5个,10分) 光化学烟雾: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叫做光化学烟雾。 氧化应激(OS)是指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失衡,倾向于氧化,导致中性粒细胞炎性浸润,蛋白酶分泌增加,产生大量氧化中间产物。氧化应激是由自由基(活性氧自由基(ROS)和活性氮自由基RNS)在体内产生的一种负面作用,并被认为是导致组织损伤、衰老和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共代谢作用:只有在初级能源物质存在时微生物才能进行有机物的生物降解过程。 硝化作用:是好氧条件下在无机化能硝化细菌作用下氨被氧化成硝酸盐的过程。 生物转化:指污染物进入生物机体后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下, 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并形成一些分解产物或衍生物的代谢变化过程。 氧垂曲线:在河流受到大量有机物污染时,由于有机物这种氧化分解作用,水体溶解氧发生变化,随着污染源到河流下游一定距离内,溶解氧由高到低,再到原来溶解氧水平,可绘制成一条溶解氧下降曲线,称之为氧垂曲线。 固定化酶:通过物理吸附法或化学键合法将水溶性酶和固态的不溶性载体相结合,使酶变成不溶与水但仍保催化活性的衍生物。 BOD5 每日容许摄入量(ADI)最高容许浓度(MAC)PM2.5 混合功能氧化(MFO)相Ⅰ反应相Ⅱ反应污泥负荷(Ls)污泥沉降比(SV) 二、填空(每空1分,共约40分) 1.土壤中,硫酸盐在硫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下,将硫酸盐还原成硫化氢。 2.污染物经完整皮肤吸收,脂/水分配系数接近的化合物最容易经皮肤吸收。 3.微宇宙法是研究污染物在生物、、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水平上的生物效应的一种方法。标准化水生微宙的实验容器为L。 4.大肠菌群是较好的水质粪便污染的指示菌,其检验方法有和两种。 5.MFO代谢有机化合物,转化成低毒易溶的代谢产物排出体外,但有的则变成高毒甚至致癌物。 6.劣质磷肥,除含大量重金属外,三氯乙醛的含量也很高;氯乙醛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迅速转为,其毒性大于三氯乙醛。 7.排泄主要途径是,随尿排出;其次是经通过消化道,随粪便排出,挥发性化学物还可经呼吸道,随呼出气排出。 8.对于能发生生物浓缩的外源性物质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 难以生物降解(2) 具有亲脂性。 9.铅被机体吸收后90%沉积在骨骼中;有机氯农药蓄积在脂肪组织中。 10.生物对环境的污染效应有①病原微生物的危害,能使人动物及植物致病;②水体富营养化;③污染生物的代谢产物,使其他生物中毒,食品污染等。 11.评价微生物污染状况的指标可用细菌总数和链球菌总数;测定大气污染的细菌总数的方法有:沉降平皿法;吸收管法;撞击平皿法;滤膜法。 12.一定剂量的化学物质A和B分别引起某动物15%和40%的死亡率,经A和B同时作用于100只活的动物,若A和B具有独立作用,那么将死亡只;若A和B具有相加作用,那么将死亡只。 13.为了探明环境污染物对机体是否有蓄积毒作用,致畸、致突变、致癌等作用,随着毒理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指导书

实验须知 普通微生物学实验课的目的是,训练学生掌握微生物学最基本的操作技能;了解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加深理解课堂讲授的某些微生物学理论。同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养成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树立勤俭节约、爱护公物的作风。 为了上好微生物学实验课,并保证安全,特提出如下注意事项: 1.每次实验前必须对实验内容进行充分预习,以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方法,做到心中有数,思路清楚。 2.认真、及时做好实验记录,对于当时不能得到结果而需要连续观察的实验,则需记下每次观察的现象和结果,以便分析。 3.实验室内应保持整洁,勿高声谈话和随便走动,保持室内安静。 4.实验时小心仔细,全部操作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万一遇有盛菌试管或瓶不慎打破、皮肤破伤或菌液吸入口中等意外情况发生时,应立即报告指导老师,及时处理,切勿隐瞒。 5.实验过程中,切勿使乙醇、乙醚、丙酮等易燃药品接近火焰。如遇火险,应先关掉火源,再用湿布或沙土掩盖灭火。必要时用灭火器。 6.使用显微镜或其他贵重仪器时,要求细心操作,特别爱护。对消耗材料和药品等要力求节约,用毕后仍放回原处。 7.每次实验完毕后,必须把所有仪器抹净放妥,将实验室收拾整齐,擦净桌面,如有菌液污染桌面或其他地方时,可用3%来苏尔液或5%石碳酸液覆盖0.5小时后擦去,如系芽孢杆菌,应适当延长消毒时间。凡带菌之工具(如吸管、玻璃刮棒等)在洗涤前需浸泡在3%来苏尔液中进行消毒。 8.每次实验需进行培养的材料,应标明姓名、组别及处理方法,放于教师指定的仪器内培养。实验室中的菌种和物品等,未经教师许可,不得携出室外。 9.每次实验的结果,应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填入报告表中,力求简明准确,认真回答思考题,并及时汇交教师批阅。 10.实验结束后,整理桌面,物归原处,留人打扫室内卫生。 11.离实验室前,将手洗净,注意关闭火、煤气、灯、水管等。

土木水力学实验指导书

《流体力学》 实验指导书 流体力学实验室编 适用专业:土木 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2015年04 月 目录

目录 (i) 实验一静水压强实验 (1) 实验二能量方程演示实验 (3) 实验三文丘里流量计 (4) 实验四动量方程演示实验 (11) 实验五水流流态实验 (12) 实验六沿程阻力水头损失实验 (14) 实验七局部水头损失实验 (18) 实验八旋涡演示实验 (24) 实验九水跃演示实验 (25) 实验十流谱与流线演示实验 (25) 实验一静水压强实验 一、实验目的: 2

3 1、测定静止液体内任意一点的静水压强 2、在重力作用下静止液体中任何一点的势能都相等 3、测定酒精的重度γ值 二、实验原理: 1、根据水静力学基本方程:P=P 0+γh 式中:P —液体中任意一点的压强,(Pa ); P 0—表面压强,(Pa ); γ —液体的重度,(9800N/m 3); h —对应计算的液体淹没深度,(cm )。 2、势能公式: γ γ B B A A p p + Z =+ Z 式中:Z —位置水头;γ p —压强水头。 三、实验装置: 如图 图一 ①放气阀;②密闭容器;③直尺;④针管;⑤阀门 四、实验步骤: 1.读取A 、B 两点的刻度B A ??、 2.打开容器上的阀门①。容器内表面压强P 0= P a ,各测压管液面齐平 3.关闭阀门①,打开阀门⑤,用针管向容器②内输水,此时P 0﹥P a ,关

4 闭阀门⑤,读各测压管液面标高▽1,▽2,……▽7 记入表中,P 0﹥P a 做三次 4.打开阀门①使容器内表面压强P 0= P a ,检查各测压管液面是否齐平, 否则重新排气 5.关闭①打开⑤,用针管抽出容器内的水,容器表面压强P 0﹤P a ,改变 容器中的水位重复三次,每次将各测压管液面位置读数记入表中。 五、注意事项 1.读取测压管水位时,视线必须和液面同在一个水平面上,避免产生误 差。 2.用针管向容器内注水或抽水时要缓慢进行,以免损坏针管。 3.如发现各测压管水位不断改变,说明容器或测压管有漏气,需要修理。 六、记录表格和计算参考表(以厘米计) 6 +++++=654321 平均 γγγγγγγ''''''' 思考题:

实验室仪器操作规程范文

实验室仪器操作规 程

数显式压力试验机操作规程 一、使用前应先检查油箱内的油液是否充分,可查看右侧面油 标,如不足,则应打开后箱板向油箱内添加,至液面在油标处为宜。 二、检查各油管接头和紧固件是否有松动,如有松动则拧紧。 检查防尘罩应完整无损。检查电气接地、保险熔丝等安全防护措施是否有效。 三、首次使用时,检查油路和电路是否运行正常。 参数设置,选择合适的测量范围、显示方式和加荷方式。 四、将试件表面擦拭干净,检查外观有无明显缺陷,如有必须 更换无损试件。 五、按下启动按扭,手柄放在“上升”位置,调控送油旋钮, 按需要速率平稳进行加荷试验,至试件被压碎,负荷下降。随即关闭送油,手柄放在“下降”的位置,使油液迅速流回油箱。 六、试验结束时,按面板上“打印”键,打印机即可打印输出 该次的试验报告。 七、操作中禁止将手等人体任何部分置于上下压板之间,并注 意试件破碎时碎片崩出伤人;试后随即清除破碎试块,以待下次试验。当不再做试验时,要打开回油阀,关闭送油阀,切断电源。

万能材料试验机操作规程 一、开机预热,检查设备运行状态。 二、根据试样和需要,选用相应的变形、负荷测量范围和显示 方式。 三、根据试样形状及尺寸,把相应的钳口装入上下钳口座内。 四、开动油泵拧开送油阀使试台上升10mm,然后关闭送油 阀,如果试台 已在升起位置时,则不必先开动油泵送油。 五、按动钳口夹紧按扭,将试样的一端夹在上钳口中(必须给 电磁阀送电); 六、开动电动机,将下钳口升降到适当高度,将试件另一端夹 在下钳口中(须注意试样放置在轴线上)。 七、在试样上安装引伸计(注意:引伸计一定要夹好)。 八、调整变形显示为“零”。 九、按试验要求的加荷速度,缓慢的拧开送油阀进行加荷试验 (加荷时电磁阀应在无电状态)。 十、油缸升起后加荷前应按负荷和位移清零。 十一、根据需要,在特征点出现后取下引伸计。 十二、试样断裂后,卸载。 十三、取下断裂后的试样。 十四、注意加载过程中不能离人、不能超载,注意设备、人身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