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第10课时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案(精编).doc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第10课时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案(精编).doc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第10课时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案(精编).doc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七单元导学指导案

(一)、教学例11。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看图。

爷爷去商场买电器,买了一台大电视机和一台电冰箱。

(板书:电视机1000元,电冰箱2000元)

2、你能根据图片信息,提出有关数学问题吗?怎样列式?怎样计算?

(1)爷爷买一台电视和一台冰箱一共花多少元?

(2)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

(3)买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多少钱?

3、想一想:要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用自己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新课,探究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算法。

1、根据上面的情况,选择一个你想解决的问题写在课堂练习本上,根据问题列出相应

的算式。

2、学生尝试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花多少钱?

各自小组交流后进行汇报。

板书算式:1000+2000=()。

怎样计算呢?

学生独立计算,同桌交流算法,反馈。

几种可能如下:

A、1000是1个千,2000是2个千。

()个千加()个千是()个千,()个千也就是()。

B、由1+2=3,想出1000+2000=3000。

C、方法的优化,你喜欢哪种方法?

那么,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

买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多少钱?

先自己独立想一想,再进行小组交流,讲明白你的想法,听懂他人的想法,选择你想计算的算式。

2、组织学生进行汇报,教师板书算式:2000-1000=()

5想一想:计算方法跟加法计算相似,()个千减()个千还剩下()个千,也就是()。

(三)、教学例12。

1、组织口算活动。

出示50、80、130这一组数,分别想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将算式写在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优秀教案》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3单元教案 xx小学2017春季学期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学段目标(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教学计划(2017—2018学年)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00以内加减法试题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试题 一、知识整理: 1.我知道了用竖式计算时()要对齐,先从()位算起;当个位相加满十时要向()进一;当个位不够减时,向()位退一;笔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时,要从()到(),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 2.当个位相加得10,要在个位写()。 1.口算、 65+37= 61+29= 63+26= 83+17= 57+10= 3+50= 7+12= 69+19= 49+20= 20+13= 9+85= 27+24= 23+13= 37+58= 6+76= 34+41= 45+37= 35+62= 37+31= 19+30= 30+38= 37+17= 39+52= 85+7= 94—32= 83—32= 26—10= 54—15= 19—3= 75—58= 54—48= 80—48= 83—47= 60—47= 85—48= 67—3= 67—4= 55—8= 17—10= 61—7= 98—59= 61—34= 33—5= 40—26= 98—11= 61—6= 77—35= 60—12= 96—37= 77—21= 56—5= 92—76= 53—53= 41—21= 80—67= 54—22= 19—8= 58—54= 69—10= 56—23= 90—3= 86—43= 72—19= 80—41= 2.竖式计算、 37+46—54= 81—32—27= 42—34+57= 37+(34—30)=28+35+23= 76+18—55= 72—(44—14)= 1 9+32+39= 46+29—37= 44—32+68= 78—24+39=64+20-6=27+46—54= 61—12—27= 52—34+47= 44—27+16=60-49+28= 15—6+36= 73—40+20= 20+6—7=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全)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课本1页至第3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题;练习一中的第1至第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度的方法。教学难点: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米尺、学生尺、长短两枝不同的铅笔、宽1厘米白纸条若干条、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两枝长短明显不同的铅笔,然后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些?哪枝短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物体有长有短。 教师再提问:谁能说一说我们的数学课本的短边有多长? 让学生用带来的学具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 通过以上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指出:今天我们来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量米”做单位。 二、新授 1、教学例1 (1)认识米尺。 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用来量物体长度的尺子。 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尺子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教师介绍0刻度线 尺子的左端从0刻度开始表示起点(这叫尺的0刻度) 在尺子上找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呢?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2教学例2 (1)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张纸条,估计一下大约有多长?想知道它的长度是多少,用什么量? (2) 教师拿出放大的米尺,讲讲如何量纸条的长度。 三、练习 1、让学生量一量课前准备好的纸条,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量的。 2、完成课本练习一第1至3题。

[1]二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1·100以内加减法

解决问题1·100以内的加减法 一、两种方法计算: 1.猴妈妈一共摘了50颗花生,分给哥哥22颗,分给弟弟18颗,猴妈 妈自己还剩下多少颗花生? 2.面包房做了54个面包,第一组买了22个,第二组买了8个,还剩 多少个? 3.三个小组一共收集了94个矿泉水瓶,第一组收集了34个,第二组 收集了29个,第三组收集了多少个? 4.小军和小丽要做50个灯笼,小军做了21个,小丽做了18个,他们 还要做多少个? 5.故事书有74页,小丽第一天看了20页,第二天看了23页,还剩多 少页没有看? 6.羊圈里原来有58只羊,先走了6只,又走了7只,现在还有多少只? 7.学校买来75本图书,分给低年级25本,中年级28本,其余的分给 高年级,高年级分得多少本图书? 二、年龄问题: 1.爸爸今年41岁,儿子今年12岁,20年后父亲比儿子大几岁? 2.妈妈今年33岁,女儿今年6岁,15年后妈妈比女儿大几岁? 3.小明今年8岁,爸爸今年35岁。爸爸50岁时,小明多少岁? 1 / 8

4.小芳今年13岁,爸爸今年42岁,爸爸51岁时,小芳几岁? 5.小东今年6岁,妈妈今年30岁。小东12岁时,妈妈多少岁? 6.小宁今年12岁,妈妈今年38岁,当小芳和妈妈现在一样大时,妈 妈有几岁? 7.小明今年7岁,爸爸今年31岁,当小明和爸爸现在一样大时,爸爸 有几岁? 8.爸爸今年35岁,小明今年8岁,15年后,爸爸比小明大多少岁? 三、增加减少问题 1. 书架上有57本书,借走29本,还剩多少本?又买来20本,现在有 多少本? 2. 车上有42人,到东门车站下了17人,又上车9人,现在车上有多 少人? 3. 汽车里有41人,中途有13人上车,9人下车,车上现在还有多少人? 4. 商店原有饮料48瓶,卖出48瓶后又进了40瓶,商店现有饮料多少 瓶? 5. 原来有22人看戏,来了13人,又走了9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6. 男生有22人,女生有21人,其中有16人参加比赛,还有多少人没 参加? 2 / 8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加减乘除混合练习

A 1)6×3= 2) 5+58= 3) 24÷3= 4)3700-370= 5) 8500-5500= 6) 58-36= 7) 4×8= 8)8×9+21= 9)8×9+21= 10)420+80= 11) 4×3÷2= 12)4600+4700= 13)27÷3+6= 14)9×9= 15)280+450= 16)27÷9= 17)43-30= 18)8÷1= 19)420+80= 20)64-8= b 21)96-42= 22)730-190= 23)78+15= 24) 27-3= 25)81÷9= 26)8÷2= 27)3200+5100= 28)12÷4+18= 29)32÷8= 30)25÷5+36= 31)64-8= 32)64÷8= 33)7000+3000= 34)8÷4+48= 35)4×8—4= 36)430+1000= 37)280+450= 38)64÷8= 39)4×8-5= 40)1800-900= c 41) 96-42= 42)49÷7+7= 43)5+58= 44)4900-1800= 45)12÷4+18= 46)58-36= 47)64-8= 48)21÷3= 49)42÷7= 50)35÷7= 51)1200-400= 52)280+450= 53)1200-400= 54)9×9= 55)43-30= 56) 83-20= 57)24÷3= 58)42÷7= 59)54÷9= 60)36÷6=

d 61) 8÷1= 62)280+450= 63)14÷7= 64)6×5+37= 65)72÷9= 66)42+13= 67)53+8= 68)5×7= 69)24+8= 70)8÷4×3= 71)80-44= 72)800+900= 73)42÷7= 74)58-36= 75)6×3= 76)35÷7= 77)34+9= 78)64-8= 79)4×8= 80)7÷7= e 81)21÷3= 82)3700-370= 83)800+900= 84)53+8= 85)800+900= 86)54÷9= 87)24÷3= 88)25÷5+36= 89)6×5+37= 90)280+450= 91)42÷7= 92)64÷8= 93)84+7= 94)4×9= 95)64÷8= 96)72÷9= 97)56÷7-3= 98)6×3= 99)8÷2= 100)34+9=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案设计(全册)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进度

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总复习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5、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6、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7、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四、情感态度: 1、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3、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4、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家的信心。 5、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6、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学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看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有的内容,都不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不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思考过程。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6、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练习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练习题 一、填空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80-()=26 ()+13=26 ()-12=30 22+()=30 2、在○里填上“>、<、=”。 21+29 40 53-23 53-25 51-29 32 34+25 25+43 3、□里最大能填几。 57- >30 25>18+ 4、买一台计算器要29元,一个地球仪12元,买这两样东西大约要()元,如果有50元,大约还剩()元。 二、直接写得数。 1、8+48= 12+60= 86-50= 93-40+22= 49-30= 27-9= 9+72= 65+13+20= 2、用竖式计算。 77-29= 49+38= 48+29-39= 80-21+39= 三、解决问题。 1、张老师买篮球用了42元,买排球用了39元,他大约用了多少元?

2、一件裤子46元,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多24元,一件上衣多少元? 3、小华买一辆玩具汽车用了23元,买一架玩具飞机29元,买一架玩具飞机比买一辆玩具汽车多多少元? 4、学校买来75本图书,分给低年级25本,中年级28本,其余的分给高年级,高年级分得多少本图书? 5、学校合唱队原来有42人。有9名同学毕业了,又新加入了13人。学校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6、一瓶花生油要58元,一排牛奶37元,妈妈有100元,买这两件物品,够吗? 7、

8、 1、我会在计数器上画线表示出结果,并填空。(6分) 2、 4 6 想: 个位( )减( )不够减,从十位退( ), - 2 7 个位( )减( )等于( ), ( ) 十位( )减( )减( )等于( ). 3、 3 6 想: 个位( )加( )得( ),向()位进1 + 2 7 个位写()。 ( )

小学二年级数学加减混合500道

69 - 31 + 49 = 16 + 51 - 12 = 57 - 37 - 17 = 15 + 18 + 52 = 67 + 32 - 58 = 85 + 11 + 2 = 86 - 81 - 2 = 19 - 18 - 1 = 73 + 15 - 26 = 25 - 18 - 4 = 87 - 48 - 14 = 29 - 24 + 42 = 74 - 22 + 24 = 27 + 41 + 12 = 74 + 20 - 37 = 16 - 14 - 2 = 17 + 25 - 29 = 32 + 65 + 2 = 14 - 12 - 1 = 58 - 27 - 24 = 54 + 45 - 61 = 84 + 15 - 93 = 86 - 29 + 12 = 35 - 24 + 51 = 43 - 12 - 25 = 78 + 20 - 48 = 40 + 56 + 2 = 33 + 54 - 54 = 71 + 20 - 82 = 39 + 49 - 13 = 30 - 18 - 12 = 32 - 30 + 25 = 55 - 11 + 36 = 56 - 35 + 68 = 76 - 42 + 44 = 31 + 52 - 67 = 45 - 32 + 23 = 43 - 34 + 65 = 74 + 22 + 2 = 48 + 13 - 58 = 53 + 44 - 25 = 64 + 12 + 16 = 42 + 35 + 22 = 80 - 23 - 20 = 73 - 33 - 21 = 39 - 39 + 85 = 58 + 41 + 1 = 37 + 39 - 47 = 35 + 21 - 48 = 41 + 19 - 40 = 54 + 36 - 40 = 32 + 66 + 2 = 35 + 32 + 30 = 79 - 77 + 15 = 43 - 17 + 24 = 88 + 11 + 1 = 33 + 29 + 26 = 26 + 54 - 40 = 42 - 28 - 12 = 22 + 21 + 41 = 55 - 39 - 12 = 31 + 59 - 90 = 67 + 13 - 60 = 86 + 14 - 60 = 82 + 15 - 96 = 81 - 15 + 21 = 38 - 20 + 23 = 44 + 49 - 72 = 73 + 16 - 46 = 85 - 37 - 48 = 88 + 11 + 1 = 15 + 34 + 50 = 65 - 61 + 51 = 53 - 33 + 48 = 70 + 30 - 67 = 76 + 21 + 1 = 58 + 25 - 60 = 52 - 34 + 66 = 65 - 25 + 12 = 86 - 50 + 60 = 23 + 56 + 12 = 72 + 25 - 75 = 29 + 54 + 17 = 85 + 14 + 1 = 49 - 38 + 67 = 42 - 23 - 13 = 19 + 73 - 14 = 20 + 23 + 25 = 71 - 63 + 76 = 21 + 38 + 18 = 58 + 42 - 67 = 21 + 24 + 54 = 55 - 25 - 12 = 71 + 28 + 1 = 72 - 55 + 79 = 84 + 13 - 79 = 37 - 30 + 40 = 60 + 38 - 39 = 33 - 15 - 14 = 74 - 42 - 30 = 30 + 13 - 27 = 21 + 34 + 45 = 14 - 12 + 84 = 67 - 24 + 57 = 53 + 24 - 37 = 19 + 76 - 85 = 15 + 24 - 25 = 43 - 23 - 13 = 57 + 14 + 13 = 72 - 64 + 50 = 66 - 23 + 31 = 36 - 25 - 8 = 56 + 37 + 4 = 23 - 22 + 48 = 61 - 29 - 21 = 58 + 17 + 13 = 79 - 56 - 13 = 62 - 35 - 21 = 19 - 17 + 16 = 67 - 59 + 70 = 58 + 37 + 2 = 16 + 62 - 69 = 43 - 16 - 18 = 88 + 12 - 85 = 60 + 23 + 17 = 28 - 23 + 42 = 28 + 26 + 31 = 84 + 12 + 2 = 29 - 24 - 4 = 20 + 61 + 19 = 14 - 13 - 1 = 53 - 26 + 46 = 70 + 24 + 2 = 23 - 17 + 16 = 81 - 78 - 2 = 61 - 29 + 67 = 84 + 13 - 27 = 41 - 27 + 19 = 79 + 18 + 3 = 84 - 50 - 23 = 53 - 40 - 11 = 54 - 50 - 2 = 32 + 26 - 40 = 55 + 23 + 21 = 59 + 37 - 16 = 28 - 18 - 10 = 24 - 22 + 52 = 55 - 28 - 16 = 84 - 52 - 21 = 40 + 36 + 14 = 22 + 70 - 32 = 77 + 22 - 50 = 73 - 65 - 7 = 50 - 36 + 24 = 61 + 39 - 33 = 32 - 12 + 46 = 37 - 25 - 12 = 86 + 11 + 1 = 32 - 21 - 6 = 83 - 21 + 27 = 71 - 70 + 67 = 38 - 20 - 15 = 81 - 32 - 27 = 21 - 13 - 6 = 83 + 15 - 69 = 79 - 54 - 24 = 28 + 52 + 18 = 78 - 23 - 29 = 23 - 15 - 8 = 36 + 47 + 13 = 37 + 33 + 13 = 45 + 48 - 71 = 29 - 12 + 76 = 17 - 15 - 2 = 45 - 18 - 25 = 59 - 32 + 50 = 60 - 31 - 25 = 36 - 12 - 16 = 29 - 20 + 45 = 32 + 30 + 29 = 16 + 57 + 27 = 55 + 22 - 76 = 18 - 13 - 2 = 43 - 34 + 87 = 29 + 67 + 4 = 15 - 14 + 58 = 88 + 11 + 1 = 39 - 17 + 41 = 19 + 78 + 1 = 75 - 42 - 24 = 65 - 18 + 15 = 47 + 37 - 83 = 36 + 22 + 17 = 82 + 17 + 1 = 16 + 20 + 39 = 54 + 14 + 12 = 45 + 35 + 11 = 44 - 21 + 60 = 70 - 24 + 36 = 15 + 36 - 34 = 62 - 18 - 19 = 24 - 24 + 30 = 52 - 35 + 47 = 38 - 37 - 1 = 46 + 12 + 42 = 40 - 19 - 21 = 29 + 29 - 12 = 14 + 51 + 16 = 56 - 55 + 41 = 58 - 46 - 11 = 25 - 18 - 4 = 66 - 38 - 22 = 51 - 25 + 71 = 16 - 13 + 60 = 86 - 39 - 45 = 45 + 30 - 75 = 23 - 15 + 84 = 79 + 11 - 11 = 88 - 61 - 11 = 63 - 37 - 20 =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 下册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分析 内容及简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约3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2例1 数据收集整理(一)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 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课件出示红、黄、蓝、白)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1)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

二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口算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口算题56-36-15= 67-60+56= 85-50+29= 42-32+24= 55+38-19= 15+24+22= 69+24-19= 93-56+27= 23+32+12= 42+24-19= 75+17-87= 35-16+18= 42-29+26= 74-68+17= 64-17+12= 68-36-18= 24+58-17= 53-39+27= 43+28-23= 56+17+8=

63-25+17= 73+24-18= 56-27+36= 74+18+8= 83-49+17= 83+37-18= 46+27-18= 42+59-18= 53-35+17= 63+34-13= 64-45+36= 32+19+36= 60-37+8= 72+26-13= 52-37-13= 54-35+36= 89-37-23= 51-39+17= 52-27+36= 63-27-13=

61-26-23= 48+23-17= 57-48+36= 54+29-17= 62+19-18= 47+19+36= 42-17+41= 86-54+16= 54+28-13= 27+36-17= 65-36-18= 54-45+23= 35+27-23= 84-48+17= 40-29+36= 48+48-23= 60+25-17= 72-45+17= 46-38+8= 56-28-17=

72-37-23= 53+28-18= 96-59-18= 75+17-33= 54+37-32= 59+19-17= 55-47+22= 73+29-45= 56-27-17= 12+59-23= 98-56-18= 35+17-13= 60-38-13= 36-25+17= 86-58-13= 42-16+36= 42-19+17= 75-59-18= 24+38+36= 42-23-17=

二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混合练习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混合练习题93-56+35= 23+32-19= 56+28-60= 21+82-60= 36+34-14= 73+12-71= 21+82-60= 44-5+12= 72-45+32= 54-21-18= 67-47+22= 21+82+17= 83-27+10= 54+21-18= 65-33-18= 68-65-3= 54-52+17= 88-51-24= 76-63+1=

63+18+11= 65+15-47= 77-34+55= 43-29+13= 35-28-28= 77-38+42= 60-34+35= 17+27-10= 55+38-15= 54-41+36= 99-88+77= 75+15-30= 92-26+11= 42-37+54= 77-64+22= 12+29-19= 69+10-36= 27+12-28= 67+27-37=33-17+15= 75-36+10=

72-54+12=65-39-15= 62-18+24= 54+21+18= 53-29+19= 35+12-28= 86-12-15= 57-33+31= 36-27+9= 77-19-16= 88-34+18= 85-36+27= 12+79-62= 51-27+28= 51-42+53= 77-65-6= 71-52+36= 75-24+26= 75+24-23= 32+45-38= 81-45+36=

24-16+40= 63+12-42= 53-37+15= 63-23+28= 48-26+18= 56-18+36= 44-23+40= 56-17-13= 78-13-23=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

第1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1)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和练习一的第1、2小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过程与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呢? 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生:可以在全校的同学们中调查一下,还可以在组内进行调查。 师:你们真聪明!刚才你们说的调查,其实也就是进行统计。(揭示课题:统计)要统计出最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最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二、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 1.收集数据。 师: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 师:要想知道最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 生自由发言。 师:我们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作记号等很多方式来收集数据,但是这些方式中举手既快速又简捷,下面我们就用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

请听规则: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每当老师说出一种颜色时,最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好吗? 师:一个人能选两种颜色或不选吗?为什么? 师:是呀,收集数据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说你只能选择一次。那好,现在我们开始举手调查。 2.整理数据。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举手这种方式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了,老师也知道了,但是负责订做校服的人员还不知道,那该怎么办呢? 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真会想办法。那我们现在再举一次手,在这张表中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好吗?(出示统计表) 最喜欢红色的请举手,请一个学生数出人数,教师记录在统计表中。采用同样的方式统计其余三种颜色的数据。 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将统计后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仔细观察统计表。 师:你看懂什么? 4.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师:是的,这张统计表的第一行表示的是同学们最喜欢的各种颜色,第二行表示的是最喜欢的每种颜色的人数。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下面就请大家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解决下面的问题。 (1)全班共有()人。 生:要想知道全班有多少人,应该把最喜欢这四种颜色的人数全部合起来,即:9+6+15+8=38(人),所以全班共有38人。 师:你真聪明,谁能解决第二个问题? (2)最喜欢()色的人数最多。

二年级数学上册 加法教案 新人教版

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 课本P12---P13例1、例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投影出示P11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全班汇报发现。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学生说想法及理由。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 2、完成P12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教学例2。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尝试用多种算法计算。 4、完成P13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三、练习,实践应用 1、练习二第1题交流算法并汇报。 2、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 课本P14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第8页主题图。问: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3。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2、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3、小结。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进位加法。 4、完成练习二第3题学生看图,了解题意,或是摆小棒帮助理解。再列竖式计算。学生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5、总结算法。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总结: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人教版二年级下学期数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学期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一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 课本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专项练习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专项练习 41. 在方框中填上合适的数字。 总数量卖出还剩 苹果250 145 ______ 梨______ 212 98 桃105 88 ______ 橘子200 ______ 105 33. 还剩多少页没看? 4. 林林家离轮滑场372米,军军家离轮滑场539米,他们两家和轮滑场都在同一条笔直的马路上,林林家到军军家有多远? 5. 被减数是901,差是698,减数是多少?()

A .223 B .213 C .203 6. 击鼓传花。 7. 击鼓传花。 8. 一年级修补多少本图书?() A .85 B .186 C .185 9. 把每条线上三个数连加的和填在□里. 410. 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384+63= 800-198= 503-305= 411. 牛牛在做一道减法题时,把减数241看成了142,得到的差是296,正确

的差是多少? 12. 填写下表。 313.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400-86= 108-99= 708-329= 201-182= 314. 一批西瓜,第一天卖出总数的一半,第二天卖出238个,还剩下217个。这批西瓜原来有多少个? 315. 填一填。 104=99+______ 705=699+______ 902=899+______ 16. 计算 17. 用竖式计算。 ①44-39= ②63-55= ③100-58=

18. 根据育才小学六个年级为地霉灾区捐款的情况回答问题. 年级一二三四五六捐款/金额237 276 386 412 538 565 19. 植树造林,美化家园。 (1)二(2)班植了多少棵树? (2)两个班一共植树多少棵? 20. 算式医院, 21. 解决问题。 (1)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 (2)养鸡场有公鸡525只,母鸡比公鸡多128只,有多少只母鸡? 22. 814-567= A .357 B .247 C .347 23. 丰收的果园。 (1)广柑运走了56筐,还剩多少筐?

小学二年级数学口算加减乘除

二年级口算题 姓名:时间: 1×1+1= 2×2+2= 3×4+10= 4×4+5= 3×4+8= 5×1+9= 4×2+6= 5×3+9= 5×4+7= 3×6+6= 2×9+9= 5×4+7= 1×1+2= 1×1+3= 2×3+2= 2×4+2= 2×7+2= 3×5+3= 3×6+4= 6×3+3= 6×4+3= 6×5+3= 6×2+8= 4×5+5= 4×6+5= 4×2+9= 4×5+8= 5×3+6= 5×5+6= 5×4+7= 5×9+6= 1×9+2= 1×8+3= 1×7+6= 3×9+3= 3×4+10= 3×6+4= 2×8+4= 2×7+8= 2×6+9= 24÷4= 7+63= 9×4+6= 5+36÷6= 9×7+3= 56÷8= 28+6= 25+23= 12+35= 27+71= 46+33= 40÷8= 21+15= 36+22= 59+18= 72+24= 7×5= 36+4= 30÷5= 63÷9= 64÷8= 38+16= 45÷5= 7÷1=

①二年级()班 姓名:______________成绩: _________________ 45+5= 1÷1= 5×5= 72÷8= 9÷9= 24÷8= 14÷7= 6÷1= 15÷3= 3×6÷2= 4÷2= 6×2= 6÷2= 10÷5= 70–52= 49÷7= 10÷2= 54÷6= 20÷4= 4×9÷6= 21÷3= 3×6= 9÷3= 90-45= 24÷4= 15÷5= 27÷9= 9×9= 72÷9= 3×4÷2= 36÷4= 5÷5= 56+41= 56÷7= 16÷2= 42÷6= 18÷2= 5×1= 45-39= 3×6÷3= 24÷6= 56÷7= 36÷6= 24÷3= 4×5= 27÷3= 8÷4= 56÷8= 36÷9= 3×6÷6=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