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

·临床研究·

临床护理路径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

龚美英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8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

护理,

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产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 <0.05),健康知识掌握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剖宫产产妇,能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升健康知识掌握水平,是目前较佳的一种护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

剖宫产;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质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

doi :10.3969/j.issn.1672-9676.2012.19.004

剖宫产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分娩方式,是解决难产儿、巨大儿的一个重要手术方案。随着我国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剖宫产分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且剖宫产手术技术已相当成熟。但剖宫产毕竟为有创性手术,其护理工作相当繁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护理的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护理路径是近年来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它是通过制定标准的护理流程,而使护理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从而使护理工作更加科学、有效

[1]

。我科对49例剖宫产产妇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在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的同时,提升了护理质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1月 2012年1月在我院行剖

宫产分娩产妇98例做为研究对象,全部产妇均为足月单胎择期剖宫产产妇,

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分娩。本次研究均排除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内科疾病产妇。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将98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本次研究分组及护理方案均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全部产妇均在知情自愿的情况下签署手术及护理知情同意书,观察组产妇年龄24 32岁,平均(25.15?3.38)

岁。孕36 42周,平均(38.56?1.52)周。初产妇36例,经产妇13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3 33岁,平均(25.45?3.53)岁。孕37 42周,平均(38.42?1.61)周。初产妇35例,经产妇14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孕次、手术及麻醉方法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如指导产妇产前检查、产后注意事项、饮食指导、健康教育等。

1.2.2

观察组

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表格进行系统化护理,以

护理时间为纵轴,以护理内容为横轴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程序化的护理方案,护理路径表格由护士长和多名资深护士联合制定,并根据护理人员在护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不断改进与完善。护理实施时,将制定好的临床护理路径表格发放给产妇1份,

护理工作人员1份,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表格内容实施护理,对已执行的护理操作和未能执行的护理操作做不同标记,

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详细记录,并反馈给护士长,以便对护理表格作出调整,为下一步护理工作奠定基础。护理期间由护士长进行监督,并进行随机检查和评价。具体临床路径见表1。

表1

择期剖宫产产妇临床护理路径表

时间

护理内容

第1d (入院日)首先向产妇介绍医院环境与设施、住院医师、责任护士等相关情况,并告知家属探视事项;帮助产妇完善各

种检查;术前准备,如更衣、备皮、心理护理,胃肠道准备(禁饮、禁食)等第2d (手术日)

由责任护士将产妇护送至手术室,并与手术护士交接,术后严密观察母婴生命体征,观察产妇阴道出血情况,并给予相应措施;给予产妇肌内注射缩宫素;观察新生儿情况,并常规注射乙肝疫苗及卡介苗;指导产

妇进行母乳喂养,

尽量做到早吸吮、早开奶;给予产妇心理安慰与疏导,并指导其饮食及活动第3d 密切观察产妇腹部切口情况、阴道出血情况;给予产妇乳房护理并进行母乳喂养宣教,观察母乳分泌情况;

指导其下床活动;排气后给予半流质类食物;做好会阴护理;对新生儿进行脐部护理及抚触

第4d 观察产妇腹部切口情况;指导产妇进行活动;母乳喂养宣教;对新生儿进行抚触与护理;观察产妇乳房及泌乳情况,并教会产妇挤奶;会阴部护理第5d 观察产妇腹部切口情况、宫底高度及阴道出血情况;指导产妇合理饮食;指导产妇活动;给予乳房护理,取

新生儿足跟血送检、

筛查第6 8d

观察产妇恢复情况;指导其正确的母乳喂养方式;心理护理

第9d (出院日)

指导产妇出院后饮食、活动、避孕、个人卫生及性生活等相关情况,告知婴儿的护理常识、预防接种等相关事项

作者单位:335300江西省资溪县人民医院龚美英: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

01·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年第9卷第19期(上半月版)

计划性剖宫产

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 (2009版) 一、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ICD-9-CM-3:74.1手术编码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骨盆及软产道异常; 2.胎儿因素; 3.羊水过少; 4.头盆不称; 5.高龄初产妇; 6.慢性胎儿窘迫; 7.有影响阴道分娩的各种合并症; 8.孕妇及家属要求。 (四)标准住院日为9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ICD-9-CM-3:74.1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编码者; 2.孕妇患有其他疾病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2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尿常规; 2.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孕期未作的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七)选择用药。 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抗菌药物选择第一代头孢类; 3.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断脐后使用。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2天。 1.麻醉方式:硬膜外或腰硬联合; 2.手术方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3.术中用药:缩宫素10-20μ,抗菌药物; 4.输血:必要时输血;

5.新生儿处理:断脐、保暖、清理呼吸道等常规处理。 (九)术后住院恢复≤7 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 2.术后用药:抗菌药物,缩宫药物; 3.预防性抗菌药物:第一代头孢类,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 (十)出院标准。 1.一般状况良好,体温正常; 2.血、尿常规基本正常; 3.切口愈合良好; 4.少量阴道出血。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孕妇原因延期手术; 2.子宫复旧不良,并发阴道流血过多; 3.并发产褥感染; 4.切口延期愈合。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最新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指导各科室更好开展临床路径工作,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等文件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各科室临床路径工作依据此制度执行。 第二章临床路径的组织管理 第三条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院长和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分别任正、副主任及各临床及医技科室主任、相关职能科室主任及专家委员会成员任成员。 第四条管理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 (一)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 (二)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四)审核临床路径文本; (五)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 (六)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第五条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由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医务部、护理部、财务部)主任任成员。指导评价小组日常工作由医务部负责。 第六条指导评价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一)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二)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三)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四)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第七条各科室成立实施小组,由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护理长任副组长,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任成员。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 (二)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会同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财务部等制订临床路径文本; (三)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 (四)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第八条各科室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临床科室科秘书担任。个案管理员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实施小组与管理委员会、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联络; (二)牵头临床路径文本的起草工作; (三)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四)根据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定期汇总、分析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修订的建议,并向实施小组报告。 第三章临床路径的选择与制订

剖宫产术后护理常规与术后护理体会

剖宫产术后护理常规与术后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6-07-18T15:33:37.55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1期作者:刘玉华 [导读] 剖宫产术后优质护理有利于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人民医院 554200 摘要:目的对比剖宫产术后护理常规与术后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75例,对照组产妇常规术后护理,研究组产妇使用优质术后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的护理结果;结果在两组产妇的护理结果方面,研究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优质护理有利于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关键词:剖宫产;护理常规;优质护理;护理满意度 近年来我国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剖宫产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相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剖宫产率>40%[1]。剖官产过程当中孕妇会出现一定疼痛感,从而出现抑郁以及焦虑等消极情绪,影响产妇的术后泌乳以及康复。因此做好剖宫产的术后护理有重要价值。尤其是随着产妇保护意识的提高以及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人员也需要不断提高护理质量[2]。我院在剖宫产产妇术后护理过程当中应用优质护理,取得理想的结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50例,年龄26-35岁,平均年龄27.1±1.2岁,其中初产妇105例,经产妇45例;孕周36-41周,平均孕周38.1±0.5周。所有产妇均属于单胎剖宫产,排除合并有严重妊娠并发症产妇。将15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75例,两组产妇在年龄、产次以及孕周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产妇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术后护理,剖宫产前2d护理人员对产妇进行尿常规、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心电图以及血糖等方面的检查,同时筛查感染性疾病,确保无影响剖宫产的指征,并做好剖宫产准备。术后为产妇应用头孢曲松钠以及头胞塞噻肟钠预防感染[3]。 1.2.2研究组产妇护理方法。研究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在产妇术后及时提供护理,充分了解她们的术中状况,以认真的态度同产妇进行沟通交流,鼓励她们配合护理工作[4]。护理人员要向产妇介绍术后需要注意事项同时说明原因,随时询问她们的疼痛感觉并观察其情绪,鼓励产妇表达心中感受,针对性提供不良情绪的疏导,鼓励她们克服疼痛。通过心理护理确保产妇精神放松,有利于身体恢复以及乳汁分泌。 第二,疼痛护理。在麻醉作用消失之后,护理人员要观察产妇疼痛状况并进行评估。针对产妇的情况采用相应的镇痛方法,例如播放柔和舒缓的音乐分散她们的注意力,或通过轻按产妇伤口附近的皮肤让她们获得舒适感受,还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使用自控泵镇痛以及药物止痛。疼痛护理的措施需要征求产妇的意见,让产妇体会到被尊重的感觉[5]。 第三,体位护理。术后护理人员要协助产妇处取平卧位休息,6h之后协助产妇进行翻身运动,以产妇的感觉舒适作为原则,调节产妇的具体体位。可以在在产妇的背部以及两腿间垫软枕,从而帮助产妇侧卧位或者翻身,减轻疼痛并保持舒适的体位。 第四,康复锻炼。因手术创伤及母乳喂养,身体能量消耗大,要增加营养,合理安排膳食。护理人员要指导产妇在术后进行翻身以及下床活动,让她们克服疼痛障碍,强化术后的康复锻炼,从而顺利实现产后生理功能恢复。 第五,并发症护理。我们应向剖宫产术后产妇宣教麻醉消失后上下肢肌肉可做收放动作,术后6 h就可在床上多做翻身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尿路感染;促进肠蠕动,防止肠粘连。护理人员要根据剖宫产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为产妇提供针对性护理干预,为产妇介绍并发症对于预后的影响,确保产妇能够积极配合护理措施。 1.3统计学方法 将所检测的数据用统计学专业软件数据包SPSS18.0进行分析,以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两组产妇的护理结果方面,研究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3结论 护理学见舒适定义为没有病痛折磨并且心情愉悦的体验状态,破坏这一状态的因素都会导致舒适。随着护理学理念的转变,找出不舒适的影响因素,并且在避免影响病情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减轻甚至消除产妇的不舒适是护理的主要目标之一。剖宫产术后的产妇生活需要他人协助,并且往往会担心母乳喂养、新生儿状况以及切口疤痕等,从而有着比较沉重的心理压力。再加上产妇长时间处于相同的体位,容易出现腰酸背痛,导致焦虑、失眠等,严重情况下甚至拒绝检查与护理。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主动安慰产妇,让产妇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以及满足感,照顾关注新生儿,从而最大限度忘记伤口以及宫缩疼痛等,确保产妇处于理想的身心状态。母乳可以说是婴儿的最好饮料与食品,哺乳过程可以增进母子的感情,加速婴儿智力以及心理发育。但是剖宫产术后产妇手术刀口疼痛以及体位不适,会影响到早吸吮以及母乳喂养。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为产妇提供母乳喂养指导以及乳房护理,早期实现婴儿的有效吸吮,刺激乳汁的分泌,避免产妇乳房胀痛以及婴儿吸吮困难,最终显著改进母乳喂养成功率,让产妇体会到喂奶满足感。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在剖宫产术后还需要帮助产

剖宫产术后60例护理体会

剖宫产术后60例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对剖宫产术后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 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剖宫产产妇60例其临床护理资料予以回顾分析。结果:通过为产妇实施全面的剖宫产术后护理,所有60例的生命体征平稳,刀口 愈合良好,没有脂肪液化等并发症的发生,并且给予所有产妇关于新生儿母乳喂 养的指导,确保母乳喂养成功,保护母婴安全。结论:在剖宫产术后的护理过程中,积极为患者实施基础护理、体位护理、饮食护理、尿管护理、疼痛护理、心 理护理等各方面的护理工作,对于产妇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4-0262-02 难产是临床上产科常见的问题,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手段就是剖宫产,近年来,我国的剖宫产数量逐年上升,若不能及时做好剖宫产术后的护理工作,很容 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对产妇的预后及母乳的喂养产生严重影响,本文就主要对 我院2013 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80例剖宫产产妇的术后护理体会予以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剖宫产产妇 80例,产妇的年龄处于22岁到41岁之间,孕周为35到42周,所有患者都是在持续硬膜外麻醉的情况下开展剖宫产术,手术后都应用镇痛泵,并实施母婴同室 管理。 1.2 护理方法 1.2.1 基础护理 手术之后,要做好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工作,尤其是术后的6到8小时,依 据患者的病情每隔半小时或者是一个小时,要为患者测一次呼吸、脉搏与血压, 并要每天为患者测量4次体温,并做好记录,手术之后的1到2天,由于存在吸 收热,患者的体温通常在38℃左右,如果患者的体温持续升高应该立即通知医生 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另一方面,需要严密观察患者的阴道出血及子宫收缩情况, 通常情况下,患者术后宫底应该是在脐平,或者是脐以下,如果患者的宫底在脐 上或者是更高,应当注意患者是否存在子宫收缩不良,应该及时报告医生做出相 应的处理[1]。 1.2.2 体位护理 手术之后要让患者保持平卧位,若患者存在呕吐反应,应该将患者的头偏向 一侧,防止呕吐物呛入气管引起窒息,并建议患者开展早期的翻身活动,通常情 况下,在手术之后的2到4小时就可以翻身,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舒适感, 对于静脉回流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手术过24小时之后可以帮助产妇下床活动,这不仅有利于减轻盆腔粘连,帮助体力的恢复,对于排出恶露也具有积极的 作用,还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对于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作 用[2]。 1.2.3 饮食护理 通常需要在手术之后禁食6个小时,6个小时之后,患者在进少量水之后,

产科剖宫产临床路径

产科剖宫产护理临床路径

相关知识点: 1.剖宫产术后:剖腹产就是在麻醉情况下切开产妇的腹壁及子宫壁,从子宫中取出胎儿及胎儿附属物,然后将子宫壁及腹壁各层组织缝合的一种手术。它是解除孕妇及胎儿危急状态的有效方法。 2.剖腹产指征:(1)头盆不称者:因骨盆狭窄或畸形骨盆,产道阻塞(如肿物、发育畸形)。或因巨大胎儿、臀先露、肩先露等异常胎位。(2)相对性头盆不称及产力异常:子宫收缩乏力,发生滞产经处理无效者。(3)妊娠合并及并发症:妊娠合并心脏病、重度子痫前期及其子痫、胎盘早剥、前置胎盘。 (4)过期妊娠儿、珍贵儿、早产儿、临产后出现胎儿窘迫情况等。 3.什么是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1)胎产式是指胎儿身体纵轴与母亲身体纵轴之间的关系称胎产式。(2)胎先露是指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位称为胎先露。(3)胎方位是指胎儿先露部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称为胎方位,简称胎位。 4.剖宫产手术方式:(1)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下腹部正中切口或下腹横切口。临床广泛应用此法。(2)子宫体部剖宫产术:子宫体正中做纵形切口。仅适用于急于娩出胎儿或胎盘前置不能做子宫下段剖宫产术。(3)腹膜外剖宫产术:对宫腔有感染者尤为适用。 5.恶露观察:产妇分娩后随子宫蜕膜特别是胎盘附着物处蜕膜的脱落,含有血液,坏死蜕膜等组织经阴道排出称为恶露。 (1)红色恶露:量多,色鲜红,故名。含有大量血液(又名血性恶露),还有小血块及坏死的蜕膜组织。镜下尖多量红细胞、坏死蜕膜及少量胎膜。血性恶露持续3-4天,出血逐渐减少,浆液增加,转变为浆液恶露。

(2)浆性恶露:色淡红含多量浆液。镜下少量红细胞及白细胞,较多的坏死蜕膜组织,宫颈黏液,宫腔渗出液,且有细菌。浆液恶露持续10天左右,浆液逐渐减少,白细胞增多,恶露变为白色恶露。 (3)白色恶露:粘稠,色泽较白。含大量白细胞,坏死组织蜕膜,表皮细胞及细菌等。白色恶露持续3周干净。 正常恶露有血腥味,持续4-6周,总量约250ml-500ml。若子宫复旧不全或宫腔内残留胎盘、多量胎膜或合并感染时,恶露增多,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延长并有臭味。 6.子宫复旧和宫缩痛:(1)子宫复旧:胎盘娩出后,子宫收缩呈圆形,宫底即刻降至脐下一横指,产后1日略上升至脐平,以后每日下降1-2cm,产后10日降至盆腔内。产后哺乳吸允乳头反射性地引起宫缩素分泌增加,故子宫下降速度较不哺乳者为快。 (2)宫缩痛:产后子宫收缩引起的疼痛,称为宫缩痛。经产妇宫缩痛较初产妇明显,哺乳者较不哺乳者明显。宫缩痛一般可承受,多在产后1-2日出现,持续2-3日自然消失,不需特殊用药,也可酌情给予镇痛剂。 7.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所引起,是正常新生儿在生长过程中的一种生理现象。黄疸是由于体内胆红素的增高引起皮肤、黏膜或其他器官黄染的现象,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2~3d出现黄疸,于4~5d最明显,足月儿在生后10~14d消退;早产儿约有80%生后出现黄疸,可持续3~4周消退。生理性黄疸不伴有其他症状,小儿精神、反应好,个别新生儿吃奶稍差。 8.促进乳汁分泌的方法:(1)早吸吮、勤吸吮。(2)按需哺乳。(3)夜间哺乳。(4)母亲与婴儿同步休息,保持愉快的心情。(5)进食下奶食物。 9.剖宫产产后护理:(1)少用止痛药物:一般在术后数小时,产妇的伤口开始出现疼痛。为了让产妇能很好地休息,医生在手术当天或当天夜里会用一些止痛药物。当然,在此之后最好不要再用止痛药物,因为它会影响产妇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影响肠蠕动功能的恢复。所以,产妇要做好一定的思想准备,对疼痛做些忍耐。(2)术后多翻身:由于剖腹产手术对肠道的刺激,以及受麻醉药的影响,产妇在产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肠胀气,会感到腹胀。如果多做翻身动作,则会使麻痹的肠肌蠕动功能恢复得更快,肠道内的气体就会尽早排出,可以解除腹胀。(3)宜取半卧位:采取半卧位,同时配合多翻身,就可以促使恶露排出,促进子宫复旧。(4)尽力排尿:在手术前后,产妇会留置导尿管。导尿管一般在术后24~48小时、待膀胱肌肉恢复收缩排尿功能后拔掉。拔管后,产妇要尽量努力自行解小便,否则,再保留导尿管容易引起尿路感染。只要体力允许,在导尿管拔除后尽早下床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量,这样不仅可促进肠蠕动和子宫复旧,还可避免术后肠粘连及血栓性静脉炎形成。 10. 剖宫产术后健康指导:(1)饮食:术后六个小时,产妇可以吃清淡的流质食物,如蛋汤、米汤,切忌进牛奶、豆浆、大量蔗糖等胀气食品;待排气后,则可进半流质食物,如稀粥、汤面、馄饨等;以后再恢复普通产妇饮食。(2)卫生:剖腹产产妇除了和顺产的产妇一样,要勤刷牙,洗脸,勤换衣,每天清洗外阴 1-2次以外,还要注意保持腹部切口的清洁。(3)产后同房:在产褥期内,是绝对禁止同房的。产褥期以后,也就是产后42天后,产妇恶露已经干净,可以逐渐恢复性生活,但要采取适当的避孕措施,防止再次怀孕做人流术而使子宫疤痕破裂,引起子宫穿孔。常用的避孕方法可以是工具避孕。哺乳期禁用避孕药物。剖腹产后6个月可以考虑放置宫内节育环。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及实施方案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 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降低医疗费用,指导我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成立我院临床路径工作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院长和分管医疗工作的院领导分别担任正、副主任,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临床专家任成员,负责临床路径的全面管理工作。 二、成立我院临床路径工作指导评价小组。指导评价小组由分管医疗工作的院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负责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进行督导、检查、评比、考核并提供技术指导。 三、成立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各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由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任成员,负责本科室临床路径的具体实施及管理工作。 四、各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各科室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师担任。 五、临床路径工作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对临床路径实施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质量改进建议。 六、各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每月上旬召开本科室临床路径月度总结评估会议。 '

七、建立多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医院相关科室和行政后勤部门要全力保障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实施,对医院临床路径工作指导评价小组和各临床科室提出的有关工作事项应优先办理。 八、建立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对临床路径管理实时监测。 九、奖惩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纳入医疗质量检查考核体系,与医院绩效考核挂钩。医院每月对各科室临床路径开展情况(包括开展例数、费用对比、数据上报、持续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评比,对开展临床路径工作好的科室或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开展临床路径工作不力的科室或个人,医院将视情况提出批评、处罚意见,重点追究有关科室主任的责任。 附: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 二O一五年九月十六日

剖宫产术后观察和护理体会

剖宫产术后观察和护理体会 摘要】剖宫产是在麻醉情况下切开腹壁及子宫壁,从子宫中取出胎儿及胎儿附 属物,然后将子宫壁及腹壁各层组织缝合。是产科较大的手术,有出血、感染和 损伤周围脏器的危险。因此,加强剖宫产患者的术后观察和护理非常重要。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观察;护理【中图分类号】RD3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6-332-01 剖宫产与阴道分娩不同,是在麻醉情况下切开腹壁及子宫壁,从子宫中取出 胎儿及胎儿附属物,然后将子宫壁及腹壁各层组织缝合。 是产科较大的手术,有出血、感染和损伤周围脏器的危险。同时,剖宫产也 是产科最常见的手术,是解除孕妇及胎儿危机状态的有效方法。然而剖宫产毕竟 是较大的手术,易发生并发症。因此,加强剖宫产患者的术后观察和护理非常重要。现将对剖宫产患者的术后观察和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产妇回病房后立即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注 意保暖,防治呼吸道感染。接尿管固定床旁,勿折压,观察尿液性状、颜色,正 确记录尿量。观察输液是否通畅,有无脱落,打折,漏液。术后6 小时密切观察 产妇呼吸、血压、脉搏、神志、子宫收缩情况,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术后1-2 天产妇体温稍有升高,一般不超过38℃,属正常术后吸收热,无需特殊处理,嘱 其多饮水,注意休息即可。如术后持续高热,应考虑是否有切口感染及乳腺炎的 发生,应加强抗生素控制感染。 2.观察阴道出血及子宫收缩情况:一般情况下产妇术后宫底平脐或脐下。如 宫底脐上或更高,应考虑子宫出血或膀胱处于充盈状态影响子宫收缩,要给予正 确处理。可遵医嘱给予静脉点滴缩宫素,按摩子宫,应用止血剂,防止因子宫收 缩乏力而导致阴道大出血的情况。 3.腹部切口护理产妇回病房后即刻置腹带,以减轻切口压力。术后数小时内 切口疼痛最为剧烈,指导产妇学会缓解疼痛的方法:如何,让产妇多看看自己的 小宝宝,让其感受到做母亲的自豪和欣慰,疼痛剧烈时可给予药物止痛,一般术 后24 小时疼痛减轻。疼痛能忍受的将产妇置于舒适体位,产妇咳嗽、恶心、呕 吐时嘱咐其压住伤口两侧,防止缝线断裂。坚持无菌换药原则,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避免受潮湿摩擦等刺激。 观察切口有无红肿、渗液、渗血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4.术后体位护理术后多翻身尽早床上活动,剖宫产术大多采用连续硬膜外麻 醉或腰麻术后6-12 小时内去枕平卧位后可取半卧位,协助产妇每2 小时翻身一次,由于手术对肠道的刺激及受麻醉药的影响,剖宫产术后的产妇都有不同程度的肠 胀气,因而发生腹胀。多做翻身动作可使麻痹的肠蠕动功能恢复的更快,尽早排 气而解除腹胀,防止肠粘连,并使腹肌松弛,减轻切口疼痛,同时有利于恶露的 排出,防止恶露淤积宫腔内引起感染,影响子宫复旧。 还可预防褥疮的发生,又利于静脉回流,防止血栓形成。应鼓励产妇咳嗽排痰,有利于肺扩张和分泌物排出。 5.心理护理大部分孕妇对剖宫产缺乏正确认识,应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剖宫 产术后产妇卧床生活不能自理,惧怕切口疼痛,对新生儿照顾以及母乳喂养缺乏 经验,使产妇产生心理负担,加上长时间卧床,产妇出现腰酸背痛、焦虑、失眠等,给产妇造成很大心理压力。护士应针对病人的不同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护理 措施,主动进行宣教,安慰患者,增加产妇自信心,消除产妇的紧张情绪和顾虑,

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2019年版)

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 (2019 年版) 一、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ICD-9-CM-3: 74.1)手术编码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49(10):721-724]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49(10):721-724] 1. 慢性胎儿窘迫。 2. 头盆不称。 3. 胎位异常。 4. 孕妇存在严重合并症和并发症。 5. 骨盆及产道异常,无法经阴道分娩。 6. 瘢痕子宫。 7. 前置胎盘及前置血管。 8. 双胎或多胎妊娠。

9. 孕妇要求的剖宫产。 10. 妊娠巨大儿者。 11. 外阴疾病。 12. 生殖道严重的感染性疾病。 13. 妊娠合并肿瘤。 (四)标准住院日为9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ICD-9-CM-3:74.1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编码者。 2. 孕妇患有其他疾病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2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尿常规。 2. 凝血功能、肝肾功能、交叉配血 3. 感染性疾病筛查(孕期未筛查的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 4. 心电图、胎心监护 5. 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七)选择用药 1. 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

号)执行,剖宫产(□类切口)的抗菌药物为预防性用药。 2. 抗菌药物选择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类。 3?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手术前30?120分钟,也可在断脐后使用。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 天 1. 麻醉方式:硬膜外或腰硬联合麻醉。 2. 手术方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3?术中用药:缩宫素10?20U,抗菌药物。 4. 输血:必要时输血。 5. 新生儿处理:断脐、保暖、清理呼吸道等常规处理。 (九)术后住院恢复W 7天 1. 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 2. 术后用药:抗菌药物,缩宫药物。 3. 预防性抗菌药物: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类,术后72 小时内停止使用。 (十)出院标准 1. 一般状况良好,体温正常。 2. 血常规基本正常。 3. 切口愈合良好。 4. 子宫复旧良好,恶露正常。

80例脑出血病人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的应用效果

作者单位:050800石家庄市正定县人民医院(邢贵平),香河县人民医院(窦建虹)邢贵平:女,大专,主管护师,护士长 80例脑出血病人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的应用效果 邢贵平 窦建虹 摘 要 目的:建立完善的脑出血病人的临床护理路径,缩短病人住院时间,降低病人住院费用,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法:随机 将脑出血病人160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 对照组采用整体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护理。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脑出血病人中,可缩短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工作效率和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脑出血;效果 doi :10.3969/j.issn.1672-9676.2012.22.015 临床护理路径(CNP )是以病人为中心,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 [1] ,该模式针对确诊的病例,以病人为中心,优化入 院到出院诊治流程, 缩短康复时间,减少资源浪费,使病人获得最佳的照顾质量。我科于2010年引进临床路径表这一管理工具,病人住院天数明显缩短,医疗费用下降,医护人员服务质量和病人满意度均有较大幅度提高。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2010年5月 2011年12月,我科收治脑出 血病人1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按临床路径对病人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整体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病人均经CT 或MRI 证实, 经临床医师及病史确认为初发者且神志清楚。排除以下条件:既往脑出血病史;意识障碍和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者;严重心、肝、肾、肺并发症者。1.2方法 1.2.1 临床路径的制定 科室成立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 师、 责任护士组成的临床路径小组。整合一套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护理路径表, 内容包括入院检查、入院宣教(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健康教育)、出院指导、功能锻炼。1.2.2 临床路径的实施 责任护士从入院安排床位开始即 对住院病人进行全面评估,观察组病人给予临床路径护理,采用CNP 制定的表格式病例, 及时记录病情变化,对已打勾的内容进行签名, 而未打勾的内容下一阶段要引起重视。责任护士每次交接班时对病人进行护理评估。护理过程中要及时与病人和家属沟通、 交流,取得配合。每天护士长、主管护师、责任护士同时进行查房,检查病人情况和护理措施的落实。针对发生的问题及时纠正,如路径实施过程中发生变异,值班护士要详细记录,全科交班,依据具体情况修订护理计划,记录护理偏差,出院前要评价护理措施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护士长要监督执行情况。而对照组病人按照整体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即传统的医疗方法进行护理。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病人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天 数、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满意度。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1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 两独立样本的χ2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 检验,等级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Wilcoxon 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2结 果 2.1 两组病人平均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情况比 较(表1) 表1两组病人平均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组别观察组 对照组统计量P 值 例数平均住院费用(元,x ?s )平均住院天数(d ,x ?s )并发症发生(例) 80 2967?13610.5?1.0780 4641?24113.85?3.01654.10671)9.47521)4.11302)<0.05 <0.05 0.0426 注:1)为t'值, 2)为χ2值2.2两组病人满意度情况比较(表2) 表2 两组病人满意度情况比较(例)组别 观察组对照组u 值P 值 例数满意较满意不满意80781180 60 173 4.0697<0.001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针对特定的病人何时做何种检查;何时给予何种治疗, 病程到达何种程度;何时出院等目标进行详细说明和记录。护理人员要评价每天的护理效果,明确了自己的职责,并提醒病人和家属怎么做 [2] 。这样,护理就有计划 性、 预见性、效果性、针对性,减少差错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满足了病人需求,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护士有更多的时间留在病人身边,鼓励病人主动参与医疗护理过程,改善护患关系,满足病人的知情权,为护理质量管理提供了有效途径,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本次研究证明,通过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观察组病人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满意度明显提高。 · 92·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年第9卷第22期(下半月版)

2016年最新急诊剖宫产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急诊剖宫(2016年版) 一、急诊剖宫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ICD-9-CM-3:(74.10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和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2014版) 1.胎儿因素:急性胎儿窘迫 2.产程因素: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活跃期停滞和胎 头下降停滞 (四)标准住院日为5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ICD-9-CM-3:74.1001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编码者; 2.孕妇患有其他疾病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急诊血常规+血型、生化全套; 2.急诊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孕期近期未作的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七)选择用药。 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抗菌药物选择第二代头孢类; 3.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断脐后使用。 (八)手术日为入院当天。 1.麻醉方式:硬膜外或腰硬联合; 2.手术方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3.术中用药:缩宫素10-20μ,抗菌药物; 4.输血:必要时输血; 5.新生儿处理:断脐、保暖、清理呼吸道等常规处理。 (九)术后住院恢复≤6 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 2.术后用药:抗菌药物,缩宫药物;

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

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 省妇幼2014版 一、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ICD-9-CM-3:74.1手术编码者(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 1.骨盆及软产道异常; 2.胎儿因素; 3.羊水过少; 4.头盆不称; 5.高龄初产妇; 6.慢性胎儿窘迫; 7.有影响阴道分娩的各种合并症; 8.孕妇及家属要求。 (四)标准住院日为5-9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ICD-9-CM-3:74.1子宫下段剖 宫产术手术编码者; 2.孕妇患有其他疾病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 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2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尿常规、血型; 2.凝血功能六项; 3.感染性疾病筛查(孕期未作的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肝肾功能、宫颈分泌物(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细菌、脲原 体)培养,空腹血糖、血脂7项、胰岛素;24小时尿蛋白, (孕期未做的)血红蛋白分析、G6PD检测。 5.彩超+生物物理评分+估计胎儿体重+心电图。 6.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七)选择用药。 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抗菌药物 3.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断脐后使用。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2天。 1.麻醉方式:硬膜外或腰硬联合; 2.手术方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3.术中用药:缩宫素20单位,抗菌药物; 4.输血:必要时输血;

临床路径管理记录本1

临床路径管理记录本 科室: 年份: 封丘县人民医院

临床路径管理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职责: (一)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 (二)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并同药剂、检验及财务等部门共同制定临床路径的文本; (三)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 (四)参与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科室实施路径疾病病种:

封丘县人民医院临床科室临床路径实施流程 各科室: 临床路径一般应当按照以下流程实施(流程图附后): 一、患者住院后病房经治医师首先对患者时行检诊。经治医师对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路径的准入评估,并将评估结果报告个案管理员及科主任。 二、符合准入标准的,在《临床路径登记本》中登记,经治医师按照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在长期医嘱中下达“进入临床路径”医嘱,根据医师版临床路径表开具诊疗项目,向患者介绍住院期间为其提供诊疗服务的计划,并将评估结果和实施方案通知相关护理组。护士在病房护士工作站录入“进入临床路径”医嘱。(注:“进入临床路径”该条医嘱不收费) 三、相关护理组对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进行评估,根据医嘱和相应的护理版临床路径为病人实施整体化护理,包括入院宣教(环境、制度等)、健康教育、正确执行医嘱、病情观察、护理措施的落实等。 四、经治医师会同个案管理员根据当天诊疗项目完成情况及病情的变化,对当日的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并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医师版临床路径表,不能空项。医师版临床路径表中的诊疗项目完成后,执行(负责)人应当在相应的签名栏签名。相关护理组完成护士版临床路径表。如果患者中途退出临床路径,经治医师和相关护理临床路径的原因。 五、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出院时,经治医师要在《临床路径登记本》中逐项登记该患者信息,有无变异等,中途退出临床路径的患者信息也要登记,并注明退出原因。

剖宫产术后临床护理体会

剖宫产术后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两种不同护理方式对剖宫产术后护理的效果,探讨剖宫产后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0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100例产妇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結两种不同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以及泌乳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48h泌乳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产妇剖宫产手术后的护理措施中,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改善产妇术后状态,缩短术后产妇的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以及泌乳时间,改善产妇术后恢复状况。 标签:妇产科;剖宫产;产后护理 在剖宫产手术中,产妇的术后恢复更加重要,使产妇尽快从手术中恢复,对母婴均有极大的好处,能够显著降低剖宫产手术给产妇和婴儿带来的不适。因此进行有效的产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优质的产后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产妇术后状态,有效的保障母婴术后的健康[1]。本研究回顾性总结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0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100例产妇的临床病例资料,将所有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总结两种不同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00例,将上述1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年龄为22~35岁,平均年龄为26.5岁,产妇孕周为37~42w,平均孕周为38.8w;对照组50例,年龄为23~36岁,平均年龄为25.3岁,产妇孕周为36~42w,平均孕周为39.1w。所有产妇无其他合并疾病。两组产妇的一般情况以及产后出血等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组产妇采取传统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护理措施如下:依照产妇剖宫产手术常规护理标准,严密监视产妇的子宫收缩情况和生命体征、腹部切口情况以及阴道出血情况,待产妇肛门开始排气后进行,在手术后1d后拔管,适当进行下地活动,按照医嘱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2]。观察组产妇在上述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主要措施如下:①加强健康教育,有专业的医护工作者对产妇进行讲解,对产妇进行生产知识接受和心理疏导,讲解产妇在每个阶段的准备和应对、如何与医护工作人员进行配合,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等;②在剖宫产手术后6h,协助或鼓励产妇进行适量的床上活动,2h左右翻一次身,8h后进行半坐卧位,促进产妇胃肠蠕动,术后6h适当进食流食,禁食糖、油等胀气食物,患者肛门排气后恢复普通进食,同时向产妇及家属讲解合理进食的好处,取得产妇和家属的配合;③手术后12h拔管,拔管前协助产妇进行多次膀胱功能训练,密切注意产妇拔管后排尿情况,帮助产妇排尿和下地活动。④在产妇完成剖宫产手术后,加强对产妇的心理护理,缓解产妇由于手术以及引流管

剖宫产临床路径

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首选治疗方案为拟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者(手术编码ICD-9-CM-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1.骨盆及软产道异常; 2.胎儿巨大; 3.羊水过少; 4.头盆不称; 5.高龄初产妇; 6.胎儿窘迫; 7.有影响阴道分娩的各种合并症; 8.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是首选治疗方案符合ICD-9-CM-3:手术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 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1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凝血常规; 3.其它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七、选择用药:抗生素第一代头孢类,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断脐后30分钟。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2天 1.麻醉:硬膜外或腰硬联合; 2.手术内置物:无 3.术中用药:缩宫素及其他必需用药 4.输血:必要时 九、术后住院恢复5-7天 1.术后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必要时); 2.术后用药:促子宫收缩药物 3.预防性抗菌药物:第一代头孢类(静脉用),术后72小时内停止静脉抗 生素。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1.一般状况好,体温正常; 2.伤口无红肿; 3.阴道出血少。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患者原因入院后5-6日手术; 2.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3.新生儿黄疸转入儿科,母亲等待新生儿出院而留院; 4.术后出现发热及出血等并发症需要治疗和住院观察,导致住院时间延

剖宫产术后观察和护理体会

剖宫产术后观察和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5-07-13T14:43:04.700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6期供稿作者:侯荣徐莹 [导读] 剖宫产与阴道分娩不同,是在麻醉情况下切开腹壁及子宫壁,从子宫中取出胎儿及胎儿附属物,然后将子宫壁及腹壁各层组织缝合。 侯荣徐莹乌苏市人民医院新疆乌苏 【摘要】剖宫产是在麻醉情况下切开腹壁及子宫壁,从子宫中取出胎儿及胎儿附属物,然后将子宫壁及腹壁各层组织缝合。是产科较大的手术,有出血、感染和损伤周围脏器的危险。因此,加强剖宫产患者的术后观察和护理非常重要。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观察;护理【中图分类号】RD3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6-332-01 剖宫产与阴道分娩不同,是在麻醉情况下切开腹壁及子宫壁,从子宫中取出胎儿及胎儿附属物,然后将子宫壁及腹壁各层组织缝合。 是产科较大的手术,有出血、感染和损伤周围脏器的危险。同时,剖宫产也是产科最常见的手术,是解除孕妇及胎儿危机状态的有效方法。然而剖宫产毕竟是较大的手术,易发生并发症。因此,加强剖宫产患者的术后观察和护理非常重要。现将对剖宫产患者的术后观察和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产妇回病房后立即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注意保暖,防治呼吸道感染。接尿管固定床旁,勿折压,观察尿液性状、颜色,正确记录尿量。观察输液是否通畅,有无脱落,打折,漏液。术后6 小时密切观察产妇呼吸、血压、脉搏、神志、子宫收缩情况,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术后1-2 天产妇体温稍有升高,一般不超过38℃,属正常术后吸收热,无需特殊处理,嘱其多饮水,注意休息即可。如术后持续高热,应考虑是否有切口感染及乳腺炎的发生,应加强抗生素控制感染。 2.观察阴道出血及子宫收缩情况:一般情况下产妇术后宫底平脐或脐下。如宫底脐上或更高,应考虑子宫出血或膀胱处于充盈状态影响子宫收缩,要给予正确处理。可遵医嘱给予静脉点滴缩宫素,按摩子宫,应用止血剂,防止因子宫收缩乏力而导致阴道大出血的情况。 3.腹部切口护理产妇回病房后即刻置腹带,以减轻切口压力。术后数小时内切口疼痛最为剧烈,指导产妇学会缓解疼痛的方法:如何,让产妇多看看自己的小宝宝,让其感受到做母亲的自豪和欣慰,疼痛剧烈时可给予药物止痛,一般术后24 小时疼痛减轻。疼痛能忍受的将产妇置于舒适体位,产妇咳嗽、恶心、呕吐时嘱咐其压住伤口两侧,防止缝线断裂。坚持无菌换药原则,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避免受潮湿摩擦等刺激。 观察切口有无红肿、渗液、渗血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4.术后体位护理术后多翻身尽早床上活动,剖宫产术大多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腰麻术后6-12 小时内去枕平卧位后可取半卧位,协助产妇每2 小时翻身一次,由于手术对肠道的刺激及受麻醉药的影响,剖宫产术后的产妇都有不同程度的肠胀气,因而发生腹胀。多做翻身动作可使麻痹的肠蠕动功能恢复的更快,尽早排气而解除腹胀,防止肠粘连,并使腹肌松弛,减轻切口疼痛,同时有利于恶露的排出,防止恶露淤积宫腔内引起感染,影响子宫复旧。 还可预防褥疮的发生,又利于静脉回流,防止血栓形成。应鼓励产妇咳嗽排痰,有利于肺扩张和分泌物排出。 5.心理护理大部分孕妇对剖宫产缺乏正确认识,应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剖宫产术后产妇卧床生活不能自理,惧怕切口疼痛,对新生儿照顾以及母乳喂养缺乏经验,使产妇产生心理负担,加上长时间卧床,产妇出现腰酸背痛、焦虑、失眠等,给产妇造成很大心理压力。护士应针对病人的不同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主动进行宣教,安慰患者,增加产妇自信心,消除产妇的紧张情绪和顾虑,使其在心理上获得满足及安全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顺利度过术后恢复期,达到母子身心健康的目的。 6.会阴、乳房、皮肤护理(1)会阴护理:术后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卫生垫,内衣裤,每日用碘伏液冲洗外阴,每日两次。(2)乳房护理:保持乳房清洁,每次哺乳前用温水擦洗乳头,做到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按需哺乳,并热敷乳房,教会产妇乳房按摩的方法,使乳汁排出通畅,防止乳腺炎的发生。(3)皮肤的护理: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而发生褥疮,产褥期产妇身体虚弱出汗较多,应保持床单清洁,经常更换干净衣裤,一次性消毒会阴垫。护士应加强宣教,协助产妇翻身及侧卧位,并给予骨隆突处轻轻按摩。 7.饮食护理:剖宫产术后因麻醉药敏未消失,为避免咳嗽、呕吐等,一般禁食6 小时后进少量流食,如米汤、鸡汤,以后根据情况进半流质,排气、排便后给予普食,产妇早进食,不仅促进肠蠕动恢复,还为产妇早期泌乳提供了营养储备。饮食以高蛋白的平衡饮食,多吃汤类,如:鱼汤,骨头汤。 8.哺乳指导:产妇回病房30 分钟内,帮助产妇让新生儿早吸吮,以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并刺激乳汁的分泌。母婴同室可使产妇精神上得到安慰,减轻术后不适,尽早起床活动。产妇乳涨时指导并协助哺乳,帮助产妇尽早排空乳汁,以防乳腺炎的发生。做好母乳喂养的宣教工作,告知母乳喂养的优点和重要性,指导产妇新生儿的一些生理特点及护理注意事项。 9.出院宣教出院后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坚持母乳喂养6 个月,注意观察恶露情况,产后42 天到当地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后检查,产褥期内禁止性生活及采取避孕措施。 参考文献:[1]孙金辉,孙学亮,乔秀亭,孔庆霞,李丽,白东清.提高《鱼类学》实验教学质量方法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2(07)[2]于红亚.剖腹产产后出血患者护理观察30 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09[3]张小新,伍杏梅,莫信爱.健康教育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恢复效果的分析[J].临床护理杂志.2012(05)[4]周凤阁,窦丽.剖宫产术巡回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2(06)[5]张来蓉.剖宫产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的临床观察[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01)[6]台瑞新,董喜玲.剖宫产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3(03)[7]康天香.16 例剖宫产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5(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