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结构文献综述

组合结构文献综述
组合结构文献综述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

题目:组合梁与现浇结构中钢筋混凝土梁分析对比

学校:辽宁工业大学

院(系):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学号:100501061

学生姓名:柴高炯

指导老师:田傲霜

摘要:为了分析对比组合梁与钢筋混凝土梁在设计计算上的异同,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论述,分别为:受弯承载力、受剪承载力、弯剪相关性以及裂缝和挠度计算。每一方面又在设计理论、基本假定、判别条件、计算公式和应力应变图进行分析比较。

关键词:组合梁、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承载力、受剪承载力、弯剪相关性、裂缝计算和挠度计算

1.受弯承载力

在设计理论上,组合梁和现浇结构中钢筋混凝土梁都可视为T形截面梁。但是对于组合梁是通过连接件达到与混凝土板的有效连接,连接件用以抵抗钢梁和混凝土板之间的相对滑移,使它们的弯曲变形协调,则在弯矩作用下的截面的应变接近平截面假定,这样,混凝土板和钢梁之间就构成了一个具有公共中和轴的组合截面;对于现浇结构中的钢筋混凝土梁,由于是通过一次性整体现浇而成,钢筋混凝土板和梁之间天然连接,协同受力。

在基本假定上,共同的假定有:1)截面应保持不变;2)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强度;3)混凝土受压的应力与应变关系曲线按下列规定取用:当时(上升段)

当时(水平段)

式中,参数、和的取值如下,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对于钢筋混凝土梁有另外两条假定,分别是:纵向受拉钢筋的极限拉应变取为0.01;纵向钢筋的应力取钢筋应变与其弹性模量的乘积,但其值应符合下列要求:。对于组合梁对应的为钢梁的要求。

与钢筋混凝土梁相比,组合梁按照结算方法不同仍有不同的假定,在弹性受弯承载力计算时的基本假定还有:1)在正弯矩作用下,不考虑混凝土板中的钢筋作用;2)中间支座两侧负弯矩区混凝土板受拉开裂区段的长度,各为该跨的0.15

倍,在确定截面刚度时,只计入该区段的钢筋,不计入该区段的混凝土板。塑性受弯承载力计算时,对于有混凝土板托的组合梁,不考虑混凝土板托的作用。

另外,施工方法对组合梁的受力性能有重要影响,施工时钢梁下不设置临时支撑的组合梁,计算分析时应分两个阶段考虑:在施工阶段,即在混凝土板强度达到75%的设计强度之前,钢梁自重、混凝土板的自重和施工荷载由钢梁单独承受,并按《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计算;在使用阶段,即当混凝土板的强度达到75%的设计强度后,用弹性分析方法计算承载力时,使用荷载和第二阶段增加的恒载由组合截面承受,钢梁的应力和挠度应与前一阶段的应力和挠度叠加;用塑性理论分析时,则全部荷载均由组合截面承受。当施工阶段在钢梁下设置临时支撑时,撤去支撑前钢梁不产生挠度,可以近似认为钢梁在施工阶段不产生应力,因此不必进行施工阶段的验算。在使用阶段,即撤去临时支撑后,全部的恒载和使用荷载均由组合截面承受。

而对于现浇结构钢筋混凝土梁施工时都有临时支撑。

组合梁和现浇结构钢筋混凝土梁的应力应变图相似。

混凝土梁在计算时要求满足:。对于组合梁,按弹性方法设计时,对于钢梁部分

对于混凝土部分

对于纵向受拉钢筋

式中为荷载效应设计值在钢梁截面内不利点处引起的正应力,受拉为正;

为荷载效应设计值在混凝土板截面内不利点处引起的正应力,受拉为正;

为荷载效应设计值引起的纵向受拉钢筋的应力;

为钢梁的抗拉、抗压和抗弯强度设计值;

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为纵向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按塑性方法设计时,组合梁的受弯承载力的极限状态方程为:

式中为弯矩设计值;为截面受弯承载力。

组合梁和钢筋混凝土梁计算原理类似,但是具体计算公式相差甚大。

组合梁和钢筋混凝土梁的应力应变图都分为受压和受拉两部分,但是在简化

计算时,对于钢筋混凝土梁受拉区、受压区以及相连区是相连的,对于组合梁由于有压型钢板,应力不连续。

2.受剪承载力

在设计理论上,组合梁和现浇结构的钢筋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都是由计算和构造来满足,但是对于组合梁而言,剪力由钢梁承受,而钢筋混凝土梁的剪力通过箍筋来承受。另外,对于组合梁的受剪承载力要分为混凝土抗剪和钢梁抗剪两部分,而对于钢筋混凝土梁是混凝土抗剪和箍筋抗剪两部分。

在基本假定方面,组合梁和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剪承载力设计都沿用进行受弯承载力的假定,故异同见受弯承载力关于基本假定的分析对比。

组合梁的受剪承载力分析按照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分别阐述。按弹性理论设计时,对于钢梁部分,剪应力的极限状态方程为:

式中为组合截面钢梁部分在竖向剪力设计值作用下验算点处的剪应力;

为钢材的抗剪强度设计值。

按塑性理论设计时,对承受正弯矩的组合梁截面或承受负弯矩且

的组合梁截面,其竖向受剪承载力的极限状态方程可写为

式中为竖向剪力设计值;为截面的竖向受剪承载力。

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剪承载力极限状态方程为

式中为竖向剪力设计值;为截面的竖向受剪承载力。

由以上极限状态方程容易看出,钢筋混凝土梁的极限状态方程和组合梁按塑性理论设计时的极限状态方程是相同的,区别于按组合梁按弹性理论设计时的极限状态方程。

由于组合梁和钢筋混凝土梁的材料形式的区别,在计算公式上也有较大差异,组合梁的计算公式相对繁琐。

3.弯剪相关性

钢筋混凝土梁对弯矩和剪力的相关影响没有专门的要求。在弯矩和剪力的共同作用下,剪力对组合梁的受弯承载力有不利的影响。对简支组合梁来说,考虑

到在一般情况下值不会很大,因此,我国规范对弯矩和剪力的相关影响没有提出专门的要求。对于连续组合梁的负弯矩区,由于弯矩和剪力均达到最大,考虑弯矩的相关影响就显得比较重要。但实验表明,中间支座截面混凝土板内因为有纵向钢筋的存在,其竖向受剪承载力有可能高于钢梁腹板的极限抗剪能力。受剪承载力提高的程度取决于纵向钢筋拉力与钢梁拉力的比值,在值较大的情况下,组合梁的竖向承载力可提高35%左右。根据试验结果,只要纵筋拉力与钢梁拉力的比值,可以分别按纯弯和纯剪进行设计。

4.裂缝和挠度计算

对于组合梁和钢筋混凝土梁的裂缝与挠度验算都是对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

验算。对于组合梁不论在承载力极限状态内力分析时采用弹性分析法还是塑性分析法,正常使用状态的内力分析均应采用弹性分析法。

对于组合梁和钢筋混凝土梁,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要求,裂缝宽度应满足

式中为标准荷载作用下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的最大裂缝宽度;

为《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的允许最大裂缝宽度。

但是关于挠度的验算不同

对于组合梁

式中为标准荷载作用下组合梁的跨中挠度;

为《钢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的挠度允许值;

对于钢筋混凝土梁

式中为挠度限值,《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的允许最大挠度;

为根据最小刚度原则采用的刚度B进行计算的挠度,当跨间为同号弯矩时

式中是梁的计算跨度。

是与荷载形式、支撑条件有关的挠度系数;

为弯矩的标准组合值。

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文献综述

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1.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筑物越来越普遍.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相比较具有承载力大、结构自重轻、抗震性能好、建造的工业化程度高等优点;与钢结构相比又具有造价低、材料来源广泛、耐火性好、结构刚度大、使用维修费用低等优点。因此,在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多层框架最常用的结构型式。近年来,世界各地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的发展很快,应用很多。 一般框架结构是由楼板、梁、柱及基础4种承重构件组成的,由主梁、柱与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各平面框架再由连续梁连接起来而形成的空间结构体系。文献[1]认为,在合理的高度和层数的情况下,框架结构能够提供较大的建筑空间,其平面布置比较的灵活,可适合多种工艺与使用功能的要求。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方案设计,二是结构分析,三是构件设计,四是绘施工图。结构分析和构件设计是结构设计中的计算阶段,在现代,已由电子计算机承担这一工作,常采用PKPM建模计算。但是,结构的计算并不能代替结构的设计。文献[2]中认为:良好的结构设计的重要前提,应该是合理组织与综合解决结构的传力系统、传力方式,良好的结构方案是良好结构设计的重要前提。2.关于框架结构设计文献回顾 2.1框架结构的优缺点 框架结构体系是由横梁与柱子连接而成.梁柱连接处(称为节点)一般为刚性连接,有时为便于施工和其他构造要求,也可以将部分节点做成铰接或者半铰接.柱支座一般为固定支座,必要时也可以设计成铰支座.框架结构可以分为现浇整体式,装配式,现浇装配式. 文献[3]中提到:框架结构的布置灵活,容易满足建筑功能和生工艺的多种要求.同时,经过合理设计,框架结构可以具有较好的延性和抗震性能.但是,框架结构承受水平力(如风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的能力较小.当层树较多或水平力较大时,水平位移较大,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往往由于变形过大而引起非结构构件(如填充墙)的破坏.因此,为了满足承载力和侧向刚度的要求,柱子的截面往往较大,既耗费建筑材料,又减少使用面积.这就使框架结构的建筑高度受到一定的限制.目前,框架结构一般用于多层建筑和不考虑抗震设防,层数较少的的高层建筑(比如,层数为10层或高度为30米以下) 2.3框架结构的布置 多层框架结构的平面布置形式非常的灵活,文献[4]中将框架结构按照承重方式的不同分为以下三类:(1)横向框架承重方案,以框架横梁作为楼盖的主梁,楼面荷载主要由横向框架承担.由于横向框架数往往较少,主梁沿横向布置有利于增强房屋的横向刚度.同时,主梁沿横向布置还有利于建筑物的通风和采光.但由于主梁截面尺寸较大,当房屋需要大空间时,净空较小,且不利于布置纵向管道. (2)纵向框架承重方案以框架纵梁作为楼盖的主梁,楼面荷载由框架纵梁承担.由于横梁截面尺寸较小,有

焊接结构文献综述

焊接结构文献综述 前言:结构可靠性问题是焊接结构安全使用的关键,而疲劳断裂可靠性又是可靠性问题 中最为敏感和突出的部分,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有效的研究,取得了丰硕 的成果,但近年来概率断裂力学和相应的概率损伤分析技术的成形和发展则对结构疲劳 断裂可靠性的研究注入了新的生命力,特别是计算机模拟方法为可靠性分析节约了大量 的人力和物力。 1.从结构可靠性问题提起 固体力学及其相关疲劳断裂力学、实验力学的发展,始终和结构的可靠度问题相联系在 一起,它们用于保证设计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使之不发生静强度、动强度 、环境强度、疲劳强度、疲劳断裂等各种形式的破坏,并保证结构不因变形而降低功能 或功能失效。早期的强度准则通常是确定性的,它的结论只有“是”、“否”两种,即 结构“会发生破坏(失效)”或“不发生破坏(失效)”。给出这种结论的前提条件是 结构所受的载荷及工作条件是确定的,对应的材料特性和结构特性也

是确定的,然而, 实际上某种结构型号的各个具体结构的材料特性、几何形状、尺寸大小加工、装配状况 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所受载荷与工作条件也不尽相同,因此,这些因素均是不确定性的 、随机的。我们要回答的问题应该是“结构在整个使用过程中不发生破坏(失效)的可 能性有多大”。这就是结构可靠性问题。定义整个结构不发生破坏(失效)的概率为可 靠度,研究结构可靠性的目的就是确定结构的可靠性问题。多年来大量工程经验说明, 疲劳断裂就是结构破坏或失效的最重要的形式,因而对结构疲劳断裂可靠性程度的研究 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而且是近二三十您来固体力学领域最活跃的研究方向之一,也是工 程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2.疲劳可靠性理论、结构安全寿命准则 由于结构在使用过程中承受的载荷基本上属于随时间变化的交变载荷,而结构不同程度 地存在着毛刺、圆角、轴肩等几何不连续部位以及机加工、焊接,热加工工艺等因素造 成的应力集中,使得结构主要以疲劳断裂的形式失效。因而疲劳断裂

文献综述写作常用的句型结构

文献综述写作常用的句型结构 一、文献综述特征 1. 一般字数控制在 4000-6000 字左右,大约 8-15 页; 2. 以评述为主,不可罗列文献; 3. 基本格式通常包括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语和参考文献等几个部分; 4. 中文参考 15-20 篇,英文参考 20 篇左右,文献要新,50%-80%最好为 3 年内的文献。 5. 如果文献综述是为开题报告作准备,整篇文章建议为漏斗状结构,即“有什么研究进展,问题是什么,怎么找方向”。 二按照文献综述的结构顺序分析常用句型 1 题目 1.1 如果文章为结果论文标题格式 a) Effect of (因素) on(观测项目)in(研究对象)Progress b)(观测对象)in (研究对象) Progress c)无固定格式 1.2 如果文章为方法论文标题格式 d)Methods for … Progress 2 摘要常用句型归纳了…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指出了…及其…研究的主要进展讨论了…的类型、影响因素、过程机理和描述方法在此基础上,对…规律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3 关键词略 4 前言 4.1 内容:问题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4.2 常用句式…是…的重要研究内容过去研究主要集中在… (深度上)… (广度上)… (有争论的问题)… 鉴于…的工作将对今后…研究意义以及…的现实应用意义作者就…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综述 5 正文 5.1 综述材料来源广泛,因此段落结构格式非常重要,举例如下表;第一句第二 句第三句第四句第五句第六句主题句陈述理论 1 研究支持 1 陈述理论 2 研究支持 2 略主题句研究支持 1 研究支持 2 研究支持 3 略例外情况研究意义主题句研究支持 1 说明理论 1 略主题句 5.2 纵横结合式写法写历史背景采用纵式写法,围绕某一专题,按时间先后顺序或专题本身发展层次,对其历史演变、目前状况、趋向预测作纵向描述;写目前状况采用横式写法,对某一专题在国际和国内的各个方面,如各派观点、各家之言、各种方法、各自成就等加以描述和比较。通过横向对比,既可以分辨出各种观点、见解、方法、成果的优劣利弊,又可以看出国际水平、国内水平和本单位水平,从而找到了差距。 5.3 相关研究不必您身边的论文好秘书:您的原始资料与构思,我按您的意思整理成优秀论文论著,并安排出版发表,扣1550116010 、766085044自信我会是您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论文好秘书全部列举,每一个主题举 2-5 个有代表意义的研究。 5.3 常用句式了解…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对认识…有重要的意义…的特征可用…来描述,其中常用的有… 由于…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研究者通过…来描述各因素对…的影响影响…的因素很多,下面就…进行论述…不仅取决于…,而且受到…的制约…与…有关…是…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研究表明… 产生…的原因有… 6 结语一般为展望结

框架结构文献综述

浅谈我国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1.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筑物越来越普遍.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相比较具有承 载力大、结构自重轻、抗震性能好、建造的工业化程度高等优点;与钢结构相比又具有造价低、材料来源广泛、耐火性好、结构刚度大、使用维修费用低等优点。因此,在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多层框架最常用的结构型式。近年来,世界各地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的发展很快,应用很多。 一般框架结构是由楼板、梁、柱及基础4种承重构件组成的,由主梁、柱与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各平面框架再由连续梁连接起来而形成的空间结构体系。文献[1]认为,在合理的高度和层数的情况下,框架结构能够提供较大的建筑空间,其平面布置比较的灵活,可适合多种工艺与使用功能的要求。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方案设计,二是结构分析,三是构件设计,四是绘施工图。结构分析和构件设计是结构设计中的计算阶段,在现代,已由电子计算机承担这一工作,常采用PKPM建模计算。但是,结构的计算并不能代替结构的设计。文献[2]中认为:良好的结构设计的重要前提,应该是合理组织与综合解决结构的传力系统、传力方式,良好的结构方案是良好结构设计的重要前提。 2.关于框架结构设计文献回顾 2.1框架结构的优缺点 框架结构体系是由横梁与柱子连接而成.梁柱连接处(称为节点)一般为刚性连接,有时为便于施工和其他构 造要求,也可以将部分节点做成铰接或者半铰接.柱支座一般为固定支座,必要时也可以设计成铰支座.框架结构可以分为现浇整体式,装配式,现浇装配式. 文献[3]中提到:框架结构的布置灵活,容易满足建筑功能和生工艺的多种要求.同时,经过合理设计,框架结构 可以具有较好的延性和抗震性能.但是,框架结构承受水平力(如风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的能力较小.当层树 较多或水平力较大时,水平位移较大,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往往由于变形过大而引起非结构构件(如填充墙)的 破坏.因此,为了满足承载力和侧向刚度的要求,柱子的截面往往较大,既耗费建筑材料,又减少使用面积.这就 使框架结构的建筑高度受到一定的限制.目前,框架结构一般用于多层建筑和不考虑抗震设防,层数较少的的高层建筑(比如,层数为10层或高度为30米以下) 2.3框架结构的布置 多层框架结构的平面布置形式非常的灵活,文献[4]中将框架结构按照承重方式的不同分为以下三类:(1)横向框架承重方案,以框架横梁作为楼盖的主梁,楼面荷载主要由横向框架承担.由于横向框架数往往较少,主梁沿横向布置有利于增强房屋的横向刚度.同时,主梁沿横向布置还有利于建筑物的通风和采光.但由于主梁截面尺寸较大,当房屋需要大空间时,净空较小,且不利于布置纵向管道.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文献综 述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XXXXXXXXX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题目:宿舍楼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 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目的,介绍有关概念、综述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或争论焦点) 我选的毕业设计类型为XX市易联科技网络有限公司职工宿舍楼的设计,选用这种具有强代表性、高实用性、中下档次的宿舍楼为我设计题目,是出于三方面的考虑: 1、宿舍楼建筑是工民建中,数量较多,又非常有代表性的建筑,宿舍楼的设计中需要的知识涵盖了本校土木工程专业所有设置的学科知识。 2、低档次宿舍楼的用料比较常规,结构规整,计算比较简单而易于计算。 3、这是我第一次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实际工程的设计,在知识上有许多地方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在实践方面又毫无实践经验。 综合以上三方面因素考虑,为了既能达到工程实际的要求,又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可能多的得到应用,我特意把本次宿舍楼的设计定为中小企业的实际工程。这样,只要通过努力,我相信以自己现有的能力,我一定能保质保量的完成本次毕业设计。 二、主题部分(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 根据业主的相关要求,本拟建工程为想XX市易联科技网络有限公司职工宿舍楼,预设计总建筑面积为,层数为6层的框架结构宿舍楼。本工程的±标高由现场确定,基础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我在在设计中将主要会用到先前学习过的《工程图学》、《工程CAD》、《房屋建筑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砼与砌体结构设计原理》、《结构抗震》、《高层建筑结构》这几门课程的知识,须完成的建筑和结构一系列的设计图纸。主要的图纸任务如下:

文献综述的基本结构

文献综述写作结构加句型 一文献综述特征 1.一般字数控制在4000-6000字左右,大约8-15页; 2.以评述为主,不可罗列文献; 3.基本格式通常包括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语和参考文献等几个部分; 4.中文参考15-20篇,英文参考20篇左右,文献要新,50%-80%最好为3年内的文献。 5.如果文献综述是为开题报告作准备,整篇文章建议为漏斗状结构,即“有什么研究进展,问题是什么,怎么找方向”。 二按照文献综述的结构顺序分析常用句型 1 题目 1.1 如果文章为结果论文 标题格式 a) Effect of (因素) on(观测项目)in(研究对象)Progress b)(观测对象)in (研究对象) Progress c)无固定格式 1.2 如果文章为方法论文 标题格式 d) Methods for … Progress 2 摘要常用句型 归纳了…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指出了…及其…研究的主要进展 讨论了…的类型、影响因素、过程机理和描述方法 在此基础上,对…规律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3 关键词 略 4 前言 4.1 内容: 问题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 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4.2 常用句式 …是…的重要研究内容 过去研究主要集中在… (深度上)… (广度上)… (有争论的问题)… 鉴于…的工作将对今后…研究意义以及…的现实应用意义 作者就…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综述 5 正文 5.1 综述材料来源广泛,因此段落结构格式非常重要,举例如下表; 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第四句第五句第六句 主题句陈述理论1 研究支持1 陈述理论2 研究支持2 略 主题句研究支持1 研究支持2 研究支持3 略例外情况 研究意义主题句研究支持1 说明理论1 略主题句 5.2 纵横结合式写法 写历史背景采用纵式写法,围绕某一专题,按时间先后顺序或专题本身发展层次,对其历史演变、目前状况、趋向预测作纵向描述;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文献综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文献综述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1.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进步、建筑要求的提升,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建筑造型和建筑功能要求日趋多样化,无论是工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日益增多,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其界面高度小自重轻,刚度大,承载能力强、延性好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国工程中,特别是桥梁结构、高层建筑及大跨度结构等领域,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框架结构具有建筑平面布置灵活、自重轻等优点,可以形成较大的使用空间,易于满足多功能的使用要求,因此,框架结构在结构设计中应用甚广。为了增强结构的抗震能力,框架结构在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 2.现行主要研究 2.1预应力装配框架结构 后浇整体节点与现浇节点具有相同的抗震能力;钢纤维混凝土对减少节点区箍筋用量有益,但对节点强度、延性和耗能的提高作用不明显。与现浇混凝土节点相比,预应力装配节点在大变形后强度和刚度的衰减及残余变形都小;节点恢复能力强;预制混凝土无粘结预应力拼接节点耗能较小,损伤、强度损失和残余变形也较小。装配节点力学性能受具体构造影响很大,过去进行的研究也较少,一般说,焊接节点整体性好,强度、耗能、延性等方面均可达到现浇节点水平;螺栓连接节点刚度弱,变形能力大,整体性较差。因此,这一类节点连接如应用于抗震区,需做专门抗震设计。 2.2地震破坏 钢筋混凝土在地震破坏过程中瞬态震动周期逐步延长,地震动的低频成分是加剧结构破坏的主要因素,峰值和持时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瞬态振型的变化与结构的破坏部位直接相关。结构破坏过程中,瞬态振型参与系数变化不大。结构瞬态振动周期

高等教育现代化文献综述

高等教育现代化文献综述 为了响应面向2030年的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经济形势下高等教育生存环境的一系列变化,因此如何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是我们每个人面临的问题。日本、美国和英国等国没有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概念,也没有关于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直接和具体表述。同时,有研究发现OECD国家仅有高等教育发展的概念,并无表征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指标体系,其衡量高等教育发展的指标体系包括四个一级指标,分别是教育机构的产出和学习的影响、教育投入(经济和人力资本)、教育的机会参与和发展、学习环境和教育组织。从中可以看出,强调学生的发展或许是发达国家追求教育现代化的一个倾向。近代以来,现代化被视为国际社会以西欧及北美地区发达国家近现代以来形成的价值为目标,追求社会更文明、文化更繁荣、经济更发达、科技更先进、生活更富足的发展过程。现代化概念尚不清晰且未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这可能是学者们加以专门研究的原因,具体到高等教育现代化亦然。因此,对高等教育现代化进行文献研究很有必要。 一、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内涵 探讨高等教育现代化首先要解决什么是高等教育现代化,针对这一问题,我国有多位学者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任莉莉认为,高等教育现代化是指“与传统农业经济和专制政体相适应的传统高等教育向工业经济乃至知识经济和民主政治相适应的现代化高等教育转型的过程,也可以指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在规模、形式、结构、体制等方面达到发达国家的一个动态阶段发展水平的加速发展过程。高等教育现代化也表明高教育从传统向现代化,从较低水平向先进水平发展之后的一种状态和结果”[1]。眭依凡在梳理了现代化一词的历史后,并结合高等教育的概念,指出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以国际高等教育最高水平、最先进状态为参照的目标体系和追求,是具有时空局限性的相对概念,反映未来某阶段或现实高等教育发展的最高水平及其综合实力的最强状态[2]。该学者还阐述了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六个主要构成要素,包括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高等教育的高质量、高等教育的善治结构、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高等教育的信息化、高等教育的学习化社会。毛会想认为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要有自己的特色,主要表现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个性化和民主化,接受国际先进国家的高等教育理念,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教师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同时也加强自身的知识素质的提高,不断充实自己,学校根据自身的运行特点,采取合理的运行管理模式和学生的培养模式,大学去行政化,大学具有它的独立性[3]。史静寰等人指出,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理念;多样化、可持续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基本道路;鼓励创新、合作开放是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动力;提高质量、促进公平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任务[4]。张海生认为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不仅要关照人的

文献综述结构与参考文献书写格式

一、撰写文献综述结构 (一)摘要、关键词 (二)正文 (1)正文结构: 前言主题结语三部分 前言或简介:包括问题的提出,背景,动机等; 主题: 参考文献的由来及主要观点及主要技术路线等;各种观点的评价及技术发展趋势; 结语: 值得关注的热点问题或目前本领域的空白;; (三)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格式:格式与期刊文献引用一致!! 总之,毕业设计的文献综述应找准,找全与毕业设计题目相关的文献,并对文献中的观点\方法\原理\材料\器件进行归纳总结并形成文字材料即可,不要写成说明书!!! 二、参考文献书写格式: 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著录格式及示例如下: a. 普通图书(包括教材等)、会议论文集、资料汇编、学位论文、报告(包括科研报告、技术报告、调查报告、考察报告等)、参考工具书(包括手册、百科全书、字典、图集等) [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任选)[文献类型标志].其他责任者(任选).版本项(任选).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当整体引用时不注). [1] 戴龙基,蔡蓉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M].4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79-80. [2]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 and https://www.360docs.net/doc/0116946428.html,s of Persons:national usages for entry in catalogues [M].3rd ed. London:IFLA International Office for UBC,1997. [3] 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4]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5]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6] U.S. Departement of transportation 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Guidelines for handling excavated acid-producing materials,PB 91-194001[R].Springfield:U.S.Department of Commerce National Information Service,1990.

框架结构的文献综述

【内容摘要】:框架结构是由梁和柱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主梁、柱和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各平 面框架再由联系梁连接起来而形成框架体系。随着建筑业的发展,目前多层和高层建筑逐渐增多。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充分利用其使用空间,满足了使用者在使用上的不同要求。因此,框架结构房屋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青睐。 【关键词】:框架结构、混凝土、应力、抗震、框架梁 一、引言 框架结构是指由梁和柱刚接而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由梁和柱组成框架结构共同承受使用过程中 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由楼板、梁、柱及基础四种承重构件组成的。 由主梁、柱与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各平面框架再由 连续梁连接起来形成空间结构体系。 该结构形式,可形成较大的内部空间,能灵活的布置建筑平面,并具有传力明确、延性、抗震 性和整体性好的优点,因此,无论是在工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中,框架结构都是一种常用的结构 形式。 二、主题部分 1.框架结构的概念 框架结构是指由梁和柱以钢筋相连接而成,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由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使用 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框架结构的房屋墙体不承重,仅起到围护和分隔作用, 一般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空心砖或多孔砖、浮石、蛭石、陶粒等轻质板材砌筑或 装配而成。 框架结构又称构架式结构。房屋的框架按跨数分有单跨、多跨;按层数分有单层、多层;按立面 构成分为对称、不对称;按所用材料分为钢框架、混凝土框架、胶合木结构框架或钢与钢筋混凝土混合 框架等。其中最常用的是混凝土框架(现浇整体式、装配式、装配整体式,也可根据需要 施加预应力,主要是对梁或板)、钢框架。装配式、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和钢框架适合大规模 工业化施工,效率较高,工程质量较好。 2.框架结构的优缺点 (1)框架结构的主要优点: 空间分隔灵活,自重轻,有利于抗震,节省材料;具有可以较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优点, 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易于标准化、定型化,便于采用装配 整体式结构,以缩短施工工期;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时,结构的整体性、刚度较好,设计处理好 也能达到较好的抗震效果,而且可以把梁或柱浇注成各种需要的截面形状。 (2)框架结构的缺点为:

基于BS结构的美容美发系统-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一:开发背景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Internet技术的崛起,使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变化。Internet使信息获取、信息交换、信息发布延伸到世界各地。人们的认知方式正朝着工具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美容是人类为实现美的目标而采取的有效措施,人类漫长的美容实践,不但催生了美容产业,而且孕育了美容经济学。人们对于美的强烈需求,无疑为美容产业提供了最为广大的市场空间。美容产业技术和资金门槛并不高;同时一对一甚至多对一服务,劳动力超密集,这与绝大多数劳动者的经济条件和综合素质完全对应。因此,不仅是典型的人性经济,更是典型的民本经济。可以说,我国的美容产业是完全竞争的成长型产业,是产业链长、内涵丰富、供求弹性强的朝阳产业。 但是随着美容院管理的不断变化,除了产品外,管理是美容院关注的另一大热点。既当老板又兼财务和美容师、人情大于制度的家庭作坊式管理方法,显然已不能适应现代美容院的发展需求。那么,许多技术出身的美容院老板如何来补上这一课呢?进入21世纪,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管理有了许多新的手段,如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而本课题正是出于利用计算机技术有助于美容院方便管理这一目的孕育而生的。 二:目前信息系统的状况 MIS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不仅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了自己的MIS,一些中小企业也不例外,普遍建立了公用数据网络,如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等,尤其是近年来Internet的飞速发展,Intranet 技术得到应用,为企业MIS提供了良好的支持环境。 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改变了整个信息管理的面貌,使信息管理从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发展到以网络为中心,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原有人工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管理需要。企业迫切需要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内部网,提供集团各部门、各子公司与社会上各种网络之间的信息通讯与处理的专用网络。目前的信息管理系统基本上都是采用基于国际流行的Client/Server 及Browser/Server体系结构,辅以先进的Internet/Intranet信息服务模式,实现文字处理、电子邮件、公文流转,文件传输与管理等功能。 但是以C/S结构的信息管理系统,基本上只适用于局域网。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移动办公和分布式办公越来越普及,这需要我们的系统具有扩展性。这种方式远程访问需要专门的技术,同时要对系统进行专门的设计来处理分布式的数据。客户端需要安装专用的客户端软件。首先涉及到安装的工作量,其次任何一台电脑出问题,如病毒、硬件损坏,都需要进行安装或维护。特别是有很多分部或专卖店的情况,不是工作量的问题,而是路程的问题。还有,系统软件升级时,每一台客户机需要重新安装,其维护和升级成本非常高。 而B/S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操作而不用安装任何专门的软件。只要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就能使用,客户端零维护。系统的扩展非常容易,只要能上网,再由系统管理员分配一个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使用了。相对于C/S(客户机/服务器)模式,B/S结构对用户的技术要求比较低,对前端机的配置要求也较低,而且界面丰富,客户端维护量小、程序分发简单、更新维护方便。它容易跨平台布置,容易在局域网与广域网之间进行协调,尤其适宜信息发布类应用。 三:对开发工具选择的各种观点 我国的软件开发已经逐步从原来的手工作坊式发展到了软件工程的阶段。同时,软件开发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已从“算法+数据结构=程序”逐步发展到了“设计模式+对象组件+开发工具=程序”。开发工具的选择,已经成为软件开发成功的要素之一。 俗话说的好“欲善其事先利其器”。开发工具的选择主要决定于两个因素:所开发系统的最终用户和开发人员。最终用户需求是一切软件的来源和归宿,也是影响开发工具的决定性因素;开发人员的爱好、习惯、经验也影响着开发工具的选择。严格的软件工程管理和开发人员的技术水平是软件开发成功的关键。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开发工具的比较没有绝对的标准。评价一种开发工具,不仅要看它对设计模

文献综述写作结构加句型(总结实用篇)

文献综述写作结构加句型(总结实用篇) 一文献综述特征 1.一般字数控制在4000-6000字左右,大约8-15页; 2.以评述为主,不可罗列文献; 3.基本格式通常包括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语和参考文献等几个部分; 4.中文参考15-20篇,英文参考20篇左右,文献要新,50%-80%最好为3年内的文献。 5.如果文献综述是为开题报告作准备,整篇文章建议为漏斗状结构,即“有什么研究进展,问题是什么,怎么找方向”。 二按照文献综述的结构顺序分析常用句型 1 题目 1.1 如果文章为结果论文 标题格式a)Effect of (因素)on(观测项目)in(研究对象)Progress b)(观测对象)in (研究对象)Progress c)无固定格式 1.2 如果文章为方法论文 标题格式d)Methods for …Progress 2 摘要常用句型 归纳了…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指出了…及其…研究的主要进展 讨论了…的类型、影响因素、过程机理和描述方法 在此基础上,对…规律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3 关键词 略

4 前言 4.1 内容: 问题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 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4.2 常用句式 …是…的重要研究内容 过去研究主要集中在… (深度上)… (广度上)… (有争论的问题)… 鉴于…的工作将对今后…研究意义以及…的现实应用意义 作者就…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综述 5 正文 5.1 综述材料来源广泛,因此段落结构格式非常重要,举例如下表; 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第四句第五句第六句 主题句陈述理论1 研究支持1 陈述理论2 研究支持2 略 主题句研究支持1 研究支持2 研究支持3 略例外情况 研究意义主题句研究支持1 说明理论1 略主题句 5.2 纵横结合式写法 写历史背景采用纵式写法,围绕某一专题,按时间先后顺序或专题本身发展层次,对其历史演变、目前状况、趋向预测作纵向描述; 写目前状况采用横式写法,对某一专题在国际和国内的各个方面,如各派观点、各家之言、各种方法、各自成就等加以描述和比较。通过横向对比,既可以分辨出各种观点、见解、方法、成果的优劣利弊,又可以看出国际水平、国内水平和本单位水平,从而找到了差距。 5.3 相关研究不必全部列举,每一个主题举2-5个有代表意义的研究。 5.3 常用句式

文献综述写法及结构教学提纲

文献综述写法及结构

文献综述写法及结构、常用句型 文献综述的结构顺序分析常用句型 1 1.1 如果文章为结果论文:标题格式: a) Effect of(因素) on(观测项目) in(研究对象)Progress b)(观测对象)in(研究对象) Progress c)无固定格式 1.2 如果文章为方法论文:标题格式 d)Methods for … Progress 2 摘要 常用句型:归纳了…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指出了…及其…研究的主要进展;讨论了…的类型、影响因素、过程机理和描述方法;在此基础上,对…规律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3 关键词 4 前言 4.1 内容: 问题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4.2 常用句式: …是…的重要研究内容;过去研究主要集中在… ;(深度上)… ;(广度上)… ;(有争论的问题)… ;祖国强大,需要我们每个人努力…;鉴于…的工作将对今后…研究意义以及…的现实应用意义;作者就…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综述。 5 正文 5.1 综述材料来源广泛,因此段落结构格式非常重要,举例如下表; 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第四句第五句第六句 主题句陈述理论1 研究支持1 陈述理论2 研究支持2 略 主题句研究支持1研究支持2 研究支持3 略例外情况 研究意义主题句研究支持1 说明理论1 略主题句 5.2 纵横结合式写法

写历史背景采用纵式写法,围绕某一专题,按时间先后顺序或专题本身发展层次,对其历史演变、目前状况、趋向预测作纵向描述; 写目前状况采用横式写法,对某一专题在国际和国内的各个方面,如各派观点、各家之言、各种方法、各自成就等加以描述和比较。 通过横向对比,既可以分辨出各种观点、见解、方法、成果的优劣利弊,又可以看出国际水平、国内水平和本单位水平,从而找到了差距。 5.3 相关研究不必全部列举,每一个主题举2-5个有代表意义的研究。 5.3 常用句式: 了解…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对认识…有重要的意义;…的特征可用…来描述,其中常用的有… ;由于…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研究者通过…来描述各因素对…的影响;影响…的因素很多,下面就…进行论述;…不仅取决于…,而且受到…的制约;…与…有关;…是…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研究表明… ;产生…的原因有… ; 6 结语:一般为展望结构,如果是开题报告前的文献综述,需要把想做什么阐述清楚 文献综述的写法 摘要阐述了文献综述的目的与作用,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如何撰写好文献综述的概念、框架以及步骤。指出了写作文献综述一般常犯的错误,并推荐介绍了文献综述的四个基本步骤:概述(归类)、摘要、批判、建议。 文献综述在硕士、博士论文写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论文中的一个重要章节。文献综述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论文的成功与否。 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指在全面搜集、阅读大量的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所研究的问题(学科、专题)在一定时期内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综”即收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述”即结合作者的观点和实践经验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其目的并不是将可能找到的文章列出,而是要在辨别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论文来综合与评估这些资料。一个成功的文献综述,能够以其系统的分析评价和有根据的趋势预测,为新课题的确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论证。 一、文献综述的作用与目的 文献综述要针对某个研究主题,就目前学术界的成果加以探究。文献综述旨在整合此研究主题的特定领域中已经被思考过与研究过的信息,并将此议题上的权威学者所作的努力进行系统地展现、归纳和评述。在决定论文研究题目之前,通常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是:研究所属的领域或者其它领域,对这个问

怎么写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Literautre Review)是科研论文中重要的文体之一。它以作者对各种文献资料的整理、归纳、分析和比较为基础,就某个专题的历史背景、前人的工作、研究现状、争论的焦点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综合、总结和评论。通过阅读文献综述,科研工作者可花费较少的时间获得较多的关于某一专题系统而具体的信息,了解其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它的学术水平和价值受到特别的重视。文献综述往往被收集在专业期刊的Review栏目中,常见的有Survey, Advances, Progress, Recent Advances,Update 和Annual Re view等。 根据写作目的和内容的侧重点,文献综述大致可以分为动态性综述(developmen tal review)、成就性综述(result review)和争鸣性综述(contentious revie w)。按时间来划分,文献综述又可分为回顾性综述(retrospective review)和前瞻性综述(prospective review)。根据作者的参与情况,文献综述还可分为归纳性综述(inductive review)和评论性综述(critical review)。文献综述的分类并非绝对,在实际写作中,往往是各种类型综合在一起。一篇结构完整的文献综述应由六个部分组成:标题与作者(title and author)、摘要与关键词(abstra ct and key words)、引言(introduction)、述评(review)、结论(conclusion)和参考文献(references)。与研究论文相比,文献综述的篇章结构比较自由,但其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是引言、述评和结论。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几个部分的特点及其写作方法。 2.1 引言(Introduction) 引言是文献综述正文的开始部分,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提出问题;二是介绍综述的范围和内容。提出问题时,作者要给出定义性解释、交代研究背景、简单介绍不同文献的看法和分歧所在并介绍该文献的写作目的;介绍该综述的范围和主要内容时,作者应使用简明扼要的语句加以概括。引言部分通常为200~300词。

框架教学楼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框架结构教学楼设计文献综述 作者:邸**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004) 摘要:从抗震能力、地基基础、梁和板、构造柱、消防几个不同的方面简单介绍框架结构教学楼设计。 1、引言 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前的最后学习和综合训练的阶段,是知识深化、拓宽、教学的重要过程,是学生学习、研究和实践的全面总结,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全面检验,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阶段。通过毕业设计,培养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和社交能力,培养了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和事业心、责任感。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顺利完成所承担的建设任务奠定基础。 2、研究现状 多层及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大致有混合结构体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筒体结构体系、巨型结构体系。混合结构的承重墙体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而加厚,不仅耗费大量材料,也减少了使用面积。框架结构体系是由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及基础为主框架,加上楼板、填充墙、屋盖组成的结构形式。框架形成可灵活布置的建筑空间,使用较方便。但是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水平作用使得框架底部梁柱构件的弯矩和剪力显著增加,从而导致梁柱截面尺寸和配筋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将给建筑平面布置和空间处理带来困难,影响建筑空间的正常使用,在材料用量和造价方面也趋于不合理,因此在使用上层数受到限制。正是因为如此原因,框架结构适用于办公楼、教学楼、商场、住宅等建筑。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作为一种常用的结构形式, 具有如下优点: (1)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分割方便。 (2)整体性、抗震性能好。 (3)传力路线明确。 (4)墙体采用轻质填充材料时,结构自重小。 (5)承重构件与围护构件有明确分工。 本设计是多层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本设计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2.1抗震能力的设计 地震具有随机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要准确预测建筑物所遭遇的地震的特性和参数,目前是很难做到的。而建筑物本身又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在遭受地震作用后其破坏机理和破坏过程十分复杂。且在结构分析方面,由于未能充分考虑结构的空间作用、非弹性性质、材料时效、阻尼变化等多种因素,也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结构工程抗震问题不能完全依赖“计算设计”解决。应立足于工程抗震基本理论及长期工程抗震经验总结的工程抗震基本概念,从“概念设计”的角度着眼于结构的总体地震反应,按照结构的破坏过程,灵活运用抗震设计准则,全面合理地解决结构设计中的基本问题,既注意总体布置上的大原则,又顾及到关键部位的细节构造,从根本上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选择有利场地。造成建筑物震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场地条件是其中之一。由于场地因素引起的震害往往特别严重,而且有些情况仅仅依靠工程措施来弥补是很困难的。因此,选择工程场址时,应进行详细勘察,搞清地形、地质情况,挑选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尽可能避开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任何情况下均不得在抗震危险地段上建造可能引起人员伤亡或较大经济损失的建筑物。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一般是指位于开阔平坦地带的坚硬场地土或密实均匀中硬场地土。建造于这类场地上的建筑一般不会发生由于地基失效导致的震害,从而可从根本上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就地形而言,一般是指条状突出的山嘴、孤立的山包和山梁的顶部、高差较大的台地边缘、非岩质的陡坡、河岸和边坡的边缘;就场地土质而言,一般是指软弱土、易液化土、故河道、断层破碎带、暗埋塘浜沟谷或半挖半填地基等,以及在平面分布上成因、岩性、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地段。2.采用合理的建筑平立面。建筑物的动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文献综述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筑物越来越普遍。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相比较具有承载力大、结构自重轻、抗震性能好、建造的工业化程度高等优点;与钢结构相比又具有造价低、材料来源广泛、耐火性好、结构刚度大、使用维修费用低等优点。因此,在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多层框架最常用的结构型式。近年来,世界各地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的发展很快,应用很多。一般框架结构是由楼板、梁、柱及基础4种承重构件组成的,由主梁、柱与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各平面框架再由连续梁连接起来而形成的空间结构体系。在合理的高度和层数的情况下,框架结构能够提供较大的建筑空间,其平面布置比较的灵活,可适合多种工艺与使用功能的要求。下面介绍下框架结构的基本信息及一些常见的问题[1]。 1.文献综述正文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由楼板、梁、柱及基础四种承重构件组成的。由主梁、柱与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各平面框架再由连续梁连接起来形成空间结构体系。高层建筑采用框架结构体系时,框架梁应纵横向布置,形成双向抗侧力构件,使之具有较强的空间整体性,以承受任意方向的侧向力。框架结构具有建筑平面布置灵活、造型活泼等优点,可以形成较大的使用空间,易于满足多功能的使用要求。在结构受力性能方面,框架结构属于柔性结构,自振周期较长,地震反应较小,经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具有较好的延性性能[2]。其缺点就是整体侧向刚度较小,在强烈地震作用下侧向变形较大,容易使填充墙产生裂缝,并引起建筑装修、玻璃幕墙等非结构构件的破坏。不仅地震中危及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而且震后的修复工作和费用也很大[3]。同时当建筑层数较多或荷载较大时,要求框架柱截面尺寸较大,既减少了建筑使用面积,又会给室内办公用品或家具的布置带来不便,因此这种结构一般用于非地震区或层数较少的低烈度高层建筑。另外框架结构的承载力较低,它的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楼层越高,水平位移越慢,高层框架在纵横两个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这时,现浇楼面也作为梁共同工作的构件,装配整体式楼面的作用则不考虑,框架结构的墙体是填充墙,起围护和分隔作用。

建筑设计参考文献综述要点

文献综述 建筑设计参考文献综述: [1]《房屋建筑学》,邢双军主编 建筑学作为一门内容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它沙及到建筑功能、工程技术、建筑经济、建筑艺术以及环境规划等许多方面的问题。般说来,建筑物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一定的艺术形象,它必然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并且总是受科学技术、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的深刻影响*建筑物—一作为人们亲手创造的人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耗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它除了具行满足物质功能的使用要求外,其空间组合和建筑形象又常会赋予人们以精神上的感受。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0.1 为了防止和减少建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筑: 1 9层及9层以下的居住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居住建筑); 2 建筑高度小于等于 24.0m 的公共建筑; 3 建筑高度大于 24.0m 的单层公共建筑; 4 地下、半地下建筑(包括建筑附属的地下室、半地下室); 5 厂房; 6 仓库; 7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 8 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 9 可燃材料堆场; 10 城市交通隧道。 注:1 建筑高度的计算:当为坡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檐口的高度;当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 的平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屋面面层的高度;当同一座建筑物有多种屋面形式时,建筑

高度应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局部突出屋顶的瞭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 施、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可不计入建筑高度内。 2 建筑层数的计算:建筑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小于等于 1.5m者,建筑底部设置的高度不超过 2.2m的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以及建筑屋顶 上突出的局部设备用房、出屋面 的楼梯间等,可不计入建筑层数内。住宅顶部为两层一套的跃层,可按 1层计,其它部位的跃层以及顶部 多于 2层一套的跃层,应计入层数。 1.0.3 本规范不适用于炸药厂房(仓库)、花炮厂房(仓库)的建筑防火设计。 人民防空工程、石油和天然气工程、石油化工企业、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等的建筑防火设计,当有专门的国家现行标准时,宜从其规定。 1.0.4 建筑防火设计应遵循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5 建筑防火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10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含条文说明),本标准是房屋建筑制图的基本规定,适用于总图、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空调、电气等各专业制图。 1.0.1 为了统一房屋建筑制图规则,保证制图质量,提高制图效率,做到图面清晰、简明,符合设计、施工、存档的要求,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是房屋建筑制图的基本规定,适用于总图、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空调、电气等各专业制图。 1.0.3 本标准适用于下列制图方式绘制的图样: 1 手工制图; 2 计算机制图。 1.0.4 本标准适用于各专业下列工程制图: 1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各阶段设计图、竣工图; 2 原有建筑物、构筑物和总平面的实测图; 3 通用设计图、标准设计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