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综合练习1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综合练习1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综合练习1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

总分120分120分钟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题3分)

1.在四边形ABCD中,∠A=60°,∠ABC=∠ADC=90°,BC=2,CD=11,自D作DH⊥AB于H,则DH的长是()A.7.5 B.7 C.6.5 D.5.5

2.下列说法:①矩形是轴对称图形,两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②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③有两个角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④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⑤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其中,正确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3.不能判断四边形ABCD是矩形的是(0为对角线的交点)()

A.AB=CD,AD=BC,∠A=90°B.OA=OB=OC=OD

C.ABCD,AC=BD D.ABCD,OA=OC,OB=OD

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AC⊥BD,添加适当的条件使四边形ABCD成为菱形.下列添加的条件不正确的是()

A.AB∥CD B.AD=BC C.BD=AC D.BO=DO

5.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菱形的条件是()

A.对角线AC平分对角线BD,且AC⊥BD

B.对角线AC平分对角线BD,且∠A=∠C

C.对角线AC平分对角线BD,且平分∠A和∠C

D.对角线AC平分∠A和∠C,且∠A=∠C

6.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中有两个一条边长为1的平行四边形.则它们的公共部分(即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D.小于或等于1

7.矩形各内角的平分线能围成一个()

A.矩形 B.菱形 C.等腰梯形 D.正方形

8.如果一个平行四边形要成为正方形,需增加的条件是()

A.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 B.对角线互相垂直

C.对角线相等D.对角线互相平分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题3分)

9.如图,凸五边形ABCDE中,∠A=∠B=120°,EA=AB=BC=2,CD=DE=4,则它的面积为_________ .

10.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设有下列条件:①AB=AD;②∠DAB=90°;③AO=CO,BO=DO;

④矩形ABCD;⑤菱形ABCD,⑥正方形ABCD,则在下列推理不成立的是_________

A、①④?⑥;

B、①③?⑤;

C、①②?⑥;

D、②③?④11._________ 的矩形是正方形,_________ 的菱形是正方形.

12.若四边形ABCD是矩形,请补充条件_________ (写一个即可),使矩形ABCD是正方形.

13.如图,在△ABC中,点D在BC上过点D分别作AB、AC的平行线,分别交AC、AB于点E、F

①如果要得到矩形AEDF,那么△ABC应具备条件:_________ ;

②如果要得到菱形AEDF,那么△ABC应具备条件:_________ .

14.在矩形ABCD中,M为AD边的中点,P为BC上一点,PE⊥MC,PF⊥MB,当AB、BC满足条件_________ 时,四边形PEMF为矩形.

三.解答题(共11小题)

15.(6分)如图所示,顺次延长正方形ABCD的各边AB,BC,CD,DA至E,F,G,H,且使BE=CF=DG=AH.求证: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

16.(6分)已知:如图,△ABC中,D是BC上任意一点,DE∥AC,DF∥AB.

①试说明四边形AED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②连接AD,当AD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EDF为菱形,为什么?

③在②的条件下,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EDF为正方形,不说明理由.

17.(6分)已知:如图,△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高,AE是△BAC的外角平分线,DE∥AB交AE 于点E,求证:四边形ADCE是矩形.

18.(6分)已知:如图,M为?ABCD的AD边上的中点,且MB=MC,

求证:?ABCD是矩形.

19.(6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ADC=90°,∠C=45°,BC=4,AD=2.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20.(8分)如图,∠CAE是△ABC的外角,AD平分∠EAC,且AD∥BC.过点C作CG⊥AD,垂足为G,AF是BC边上的中线,连接FG.

(1)求证:AC=FG.

(2)当AC⊥FG时,△ABC应是怎样的三角形?为什么?

21.(8分)如图,E是等边△ABC的BC边上一点,以AE为边作等边△AEF,连接CF,在CF延长线取一点D,使∠DAF=∠EFC.试判断四边形ABCD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22.(8分)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0,BE∥AC,EC∥BD,BE、EC相交于点E.试说明:四边形OBEC是菱形.

23.(8分)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CE∥BD,DE∥AC,若AC=4,判断四边形CODE 的形状,并计算其周长.

24.(8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BD的垂直平分线MN与AD相交于点M,与BD相交于点O,与BC相交于N,连接MN,DN.

(1)求证:四边形BMDN是菱形;

(2)若AB=6,BC=8,求MD的长.

25.(8分)如图所示,有四个动点P,Q,E,F分别从正方形ABCD的四个顶点出发,沿着AB,BC,CD,DA以同样速度向B,C,D,A各点移动.

(1)试判断四边形PQEF是否是正方形,并证明;

(2)PE是否总过某一定点,并说明理由.

第十九章矩形,菱形与正方形章末测试(一)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在四边形ABCD中,∠A=60°,∠ABC=∠ADC=90°,BC=2,CD=11,自D作DH⊥AB于H,则DH的长是()A.7.5 B.7 C.6.5 D.5.5

考点:矩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

专题:几何综合题.

分析:过C作DH的垂线CE交DH于E,证明四边形BCEH是矩形.所以求出HE的长;再求出

∠DCE=30°,又因为CD=11,所以求出DE,进而求出DH的长.

解答:解:过C作DH的垂线CE交DH于E,

∵DH⊥AB,CB⊥AB,

∴CB∥DH又CE⊥DH,

∴四边形BCEH是矩形.

∵HE=BC=2,在Rt△AHD中,∠A=60°,

∴∠ADH=30°,

又∵∠ADC=90°

∴∠CDE=60°,

∴∠DCE=30°,

∴在Rt△CED中,DE=CD=5.5,

∴DH=2+5.5=7.5.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30°的锐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以及勾股定理的运用.

2.下列说法:①矩形是轴对称图形,两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②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③有两个角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④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⑤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其中,正确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考点:矩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直接利用矩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求解即可求得答案.

解答:解:①矩形是轴对称图形,两组对边的中点的连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故错误;

②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故错误;

③有两个邻角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故错误;

④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正确;

⑤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此题难度不大,注意熟记定理是解此题的关键.

3.不能判断四边形ABCD是矩形的是(0为对角线的交点)()

A.AB=CD,AD=BC,∠A=90° B. OA=OB=OC=OD

C.ABCD,AC=BD D.ABCD,OA=OC,OB=OD

考点:矩形的判定.

分析:矩形的判定定理有: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3)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据此判断.

解答:解:A、由“AB=CD,AD=BC”可以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又∠BAD=90°,则根据“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可以判定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可以判定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ABCD得到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根据AC=BD,利用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只能得到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矩形的判定定理,但考生应注意的是由矩形的判定引申出来的各图形的判定.难度一般.

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AC⊥BD,添加适当的条件使四边形ABCD成为菱形.下列添加的条件不正确的是()

A.AB∥CD B.AD=BC C.BD=AC D.B O=DO

考点:菱形的判定.

分析:通过菱形的判定定理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项根据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这一定理可以推出四边形ABCD为菱形,故本选项错误,

B项根据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这一定理可以推出四边形ABCD为菱形,故本选项错误,

C项根据题意还可以推出四边形ABCD为等腰梯形,故本选项正确,

D项根据题意可以推出Rt△AOD≌Rt△COB,即可推出OA=OC,再根据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这一定理推出四边形ABCD为菱形,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择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菱形的判定,关键在于熟练掌握菱形的判定定理.

5.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菱形的条件是()

A.对角线AC平分对角线BD,且AC⊥BD

B.对角线AC平分对角线BD,且∠A=∠C

C.对角线AC平分对角线BD,且平分∠A和∠C

D.对角线AC平分∠A和∠C,且∠A=∠C

考点:菱形的判定.

专题:推理填空题.

分析:菱形的判定方法有三种:①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②四边相等;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据此判断即可.

解答:解:A、C的反例如图,AC垂直平分BD,但AO≠OC;

B只能确定为平行四边形.

故选D.

点评:主要考查了菱形的判定.菱形的特性: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中有两个一条边长为1的平行四边形.则它们的公共部分(即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D.小于或等于1

考点:菱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利用割补法得出阴影部分面积为四边形EFMN的面积,进而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EG <1,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如图所示:作EN∥AB,FM∥CD,过点E作EG⊥MN于点G,

可得阴影部分面等于四边形EFMN的面积,

则四边形EFMN是平行四边形,且EN=FM=1,

∵EN=1,

∴EG<1,

∴它们的公共部分(即阴影部分)的面积小于1.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平行四边形面积求法,得出阴影部分面等于四边形EFMN的面积是解题关键.

7.矩形各内角的平分线能围成一个()

A.矩形B.菱形C.等腰梯形D.正方形

考点:正方形的判定;矩形的性质.

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性质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解:矩形的四个角平分线将矩形的四个角分成8个45°的角,因此形成的四边形每个角是90°

又知两条角平分线与矩形的一边构成等腰直角三角形,

所以这个四边形邻边相等,根据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得到该四边形是正方形.

故选:D.

点评:此题是考查正方形的判别方法,判别一个四边形为正方形主要根据正方形的概念,途经有两种:①先说明它是矩形,再说明有一组邻边相等;②先说明它是菱形,再说明它有一个角为直角

8.如果一个平行四边形要成为正方形,需增加的条件是()

A.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B.对角线互相垂直 C.对角线相等D.对角线互相平分

考点:正方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分析:根据正方形的判定: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解答:解:A、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而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同时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性质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故本选项正确;

B、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而非正方形,故本选项错误;

C、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故本选项错误;

D、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都互相平分,这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判定: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二.填空题(共6小题)

9.如图,凸五边形ABCDE中,∠A=∠B=120°,EA=AB=BC=2,CD=DE=4,则它的面积为7 .

考点:菱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计算题.

分析:作辅助线延长EA,BC相交于点F,CG⊥EF于G,BH⊥EF于H,因为∠EAB=∠CBA=120°,可得∠FAB=∠FBA=60°,可得△FAB为等边三角形,容易证明四边形EFCD是菱形,所以S ABCDE=S CDEF﹣S△ABF

由此即可求解.

解答:解:如图,延长EA,BC相交于点F,CG⊥EF于G,BH⊥EF于H,

因为∠EAB=∠CBA=120°,

所以∠FAB=∠FBA=60°,

所以△FAB为等边三角形,

AF=FB=AB=2,

所以CD=DE=EF=FC=4,

所以四边形EFCD是菱形,

所以S ABCDE=S CDEF﹣S△ABF

点评:本题考查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的位置关系是互相垂直,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称轴上的任何一点到两个对应点之间的距离相等,对应的角、线段都相等.

10.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设有下列条件:①AB=AD;②∠DAB=90°;③AO=CO,BO=DO;

④矩形ABCD;⑤菱形ABCD,⑥正方形ABCD,则在下列推理不成立的是 C

A、①④?⑥;

B、①③?⑤;

C、①②?⑥;

D、②③?④

考点: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判定与性质;矩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

分析:根据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定理,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再由邻边相等,得出是菱形,和一个角为直角得出是正方形,根据已知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从而得到最后的答案.解答:解:A、由①④得,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故正确;

B、由③得,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由①,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故正确;

C、由①②不能判断四边形是正方形;

D、由③得,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由②,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故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用到的知识点是: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定理,如: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且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平分且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灵活掌握这些判定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

1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有一个角为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考点:正方形的判定.

分析:根据正方形的判定定理(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有一个角为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求解即可求得答案.

解答:解: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有一个角为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故答案为:有一组邻边相等,有一个角为直角.

点评:此题考查了正方形的判定.此题比较简单,注意熟记定理是解此题的关键.

12.若四边形ABCD是矩形,请补充条件此题答案不唯一,如AC⊥BD或AB=AD等(写一个即可),使矩形ABCD是正方形.

考点:正方形的判定.

专题:开放型.

分析:由四边形ABCD是矩形,根据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或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即可求得答案.

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

∴当AC⊥BD或AB=AD时,矩形ABCD是正方形.

故答案为:此题答案不唯一,如AC⊥BD或AB=AD等.

点评:此题考查了正方形的判定.此题比较简单,注意熟记定理是解此题的关键.

13.如图,在△ABC中,点D在BC上过点D分别作AB、AC的平行线,分别交AC、AB于点E、F

①如果要得到矩形AEDF,那么△ABC应具备条件:∠BAC=90°;

②如果要得到菱形AEDF,那么△ABC应具备条件:AD平分∠BAC.

考点:菱形的判定;矩形的判定.

分析:已知DE∥AB,DF∥AC,则有四边形AEDF是平行四边形.①因为有一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可添加条件:∠BAC=90°;

②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可添加条件:AD平分∠BAC.

解答:解:∵DE∥AB,DF∥AC,AF、AE分别在AB、AC上

∴DE∥AF,DF∥AE

∴四边形AEDF是平行四边形

①∵∠BAC=90°

∴四边形AEDF是矩形;

②∵AD是△ABC的角平分线,

∴∠DAE=∠DAF

∴∠ADE=∠DAE

∴AE=DE

∴?AEDF是菱形.

故答案为∠BAC=90°,AD平分∠BAC.

点评:本题考查菱形和矩形的判定.本题是开放题,可以针对各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给出条件,再证明结论.答案可以有多种,主要条件明确,说法有理即可.

14.在矩形ABCD中,M为AD边的中点,P为BC上一点,PE⊥MC,PF⊥MB,当AB、BC满足条件AB=BC 时,四边形PEMF为矩形.

考点:矩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矩形的性质和判定,欲证明四边形PEMF为矩形,只需证明∠BMC=90°,易得AB=BC时能满足∠BMC=90°的条件.

解答:解:AB=BC时,四边形PEMF是矩形.

∵在矩形ABCD中,M为AD边的中点,AB=BC,

∴AB=DC=AM=MD,∠A=∠D=90°,

∴∠ABM=∠MCD=45°,

∴∠BMC=90°,

又∵PE⊥MC,PF⊥MB,

∴∠PFM=∠PEM=90°,

∴四边形PEMF是矩形.

点评:此题考查了矩形的判定和性质的综合应用,是一开放型试题,是中考命题的热点.

三.解答题(共11小题)

15.如图所示,顺次延长正方形ABCD的各边AB,BC,CD,DA至E,F,G,H,且使BE=CF=DG=AH.

求证: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

考点:正方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证明题.

分析:此题先根据正方形ABCD的性质,可证△AEH≌△CGF≌△DHG(SAS),得四边形EFGH为菱形,再求一个角是直角从而证明它是正方形.

解答: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BC=CD=DA,∠EBF=∠HAE=∠GDH=∠FC G,

又∵BE=CF=DG=AH,

∴CG=DH=AE=BF

∴△AEH≌△CGF≌△DHG,

∴EF=FG=GH=HE,∠EFB=∠HEA,

∴四边形EFGH为菱形,

∵∠EFB+∠FEB=90°,∠EFB=∠HEA,

∴∠FEB+∠HEA=90°,

∴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判定方法:一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16.已知:如图,△ABC中,D是BC上任意一点,DE∥AC,DF∥AB.

①试说明四边形AED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②连接AD,当AD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EDF为菱形,为什么?

③在②的条件下,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EDF为正方形,不说明理由.

考点:正方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

分析:①根据DE∥AC,DF∥AB可判断四边形AEDF为平行四边形;

②由四边形AEDF为菱形,能得出AD为∠BAC的平分线即可;

③由四边形AEDF为正方形,得∠BAC=90°,即当△ABC是以BC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即可.

解答:解:①∵DE∥AC,DF∥AB,

∴四边形AEDF为平行四边形;

②∵四边形AEDF为菱形,

∴AD平分∠B AC,

则AD平分∠BAC时,四边形AEDF为菱形;

③由四边形AEDF为正方形,∴∠BAC=90°,

∴△ABC是以BC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矩形的性质.

17.已知:如图,△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高,AE是△BAC的外角平分线,DE∥AB交AE于点E,求证:四边形ADCE是矩形.

考点:矩形的判定.

分析:首先利用外角性质得出∠B=∠ACB=∠FAE=∠EAC,进而得到AE∥CD,即可求出四边形AEDB 是平行四边形,再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出四边形ADCE是平行四边形,即可求出四边形ADCE是矩形.解答:

证明:∵AB=AC,

∴∠B=∠ACB,

∵AE是∠BAC的外角平分线,

∴∠FAE=∠EAC,

∵∠B+∠ACB=∠FAE+∠EAC,

∴∠B=∠ACB=∠FAE=∠EAC,

∴AE∥CD,

又∵DE∥AB,

∴四边形AEDB是平行四边形,

∴AE平行且等于BD,

又∵BD=DC,∴AE平行且等于DC,

故四边形ADCE是平行四边形,

又∵∠ADC=90°,

∴平行四边形ADCE是矩形.

即四边形ADCE是矩形.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矩形的判定,灵活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得出四边形AEDB是平行四边形是解题关键.

18.已知:如图,M为?ABCD的AD边上的中点,且MB=MC,

求证:?ABCD是矩形.

考点:矩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专题:证明题.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可知△ABM≌△DCM,可知∠A+∠D=180°,所以是矩形.解答: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M=DM,MB=MC,

∴△ABM≌△DCM.

∴∠A=∠D.

∵AB∥CD,

∴∠A+∠D=180°.

∴∠A=90°.

∴?ABCD是矩形.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判定,即有一个角是90度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19.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ADC=90°,∠C=45°,BC=4,AD=2.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考点:矩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

分析:如上图所示,延长AB,延长DC,相交于E点.△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D=DE=2,则可以求出△ADE的面积;∠C=∠AED=45度,所以△CB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E=CB=4厘米,则可以求出△CBE 的面积;那么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差.

解答:解:延长AB,延长DC,相交于E点,得到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DE和△CBE,

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

DE=AD=2,

BE=CB=4,

那么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

4×4÷2﹣2×2÷2

=8﹣2

=6.

答: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6.

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运用,解题的关键是作延长线,找到交点,组成新图形,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0.如图,∠CAE是△ABC的外角,AD平分∠EAC,且AD∥BC.过点C作CG⊥AD,垂足为G,AF是BC边上的中线,连接FG.

(1)求证:AC=FG.

(2)当AC⊥FG时,△ABC应是怎样的三角形?为什么?

考点:矩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

专题:证明题.

分析:先根据题意推理出四边形AFCG是矩形,然后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对角线相等;由第一问的结论和AC⊥FG得到四边形AFCG是正方形,然后即可得到△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解答:(1)证明:∵AD平分∠EAC,且AD∥BC,

∴∠ABC=∠EAD=∠CAD=∠ACB,

∴AB=AC;

AF是BC边上的中线,

∴AF⊥BC,

∵CG⊥AD,AD∥BC,

∴AF∥CG,

∴四边形AFCG是平行四边形,

∵∠AFC=90°,

∴四边形AFCG是矩形;

∴AC=FG.

(2)解:当AC⊥FG时,△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

∵四边形AFCG是矩形,

∴四边形AFCG是正方形,∠ACB=45°,

∵AB=AC,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点评:该题目考查了矩形的判定和性质、正方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知识点比较多,注意解答的思路要清晰.

21.如图,E是等边△ABC的BC边上一点,以AE为边作等边△AEF,连接CF,在CF延长线取一点D,使∠DAF=∠EFC.试判断四边形ABCD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考点:菱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专题:证明题.

分析:在已知条件中求证全等三角形,即△BAE≌△CAF,△AEC≌△AFD,从而得到△ACD和△ABC 都是等边三角形,故可根据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判定.

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

证明:在△ABE、△ACF中

∵AB=AC,AE=AF

∠BAE=60°﹣∠EAC,∠CAF=60°﹣∠EAC

∴∠BAE=∠CAF

∴△BAE≌△CAF

∵∠CFA=∠CFE+∠EFA=∠CFE+60°

∠BEA=∠ECA+∠EAC=∠EAC+60°

∴∠EAC=∠CFE

∵∠DAF=∠CFE

∴∠EAC=∠DAF

∵AE=AF,∠AEC=∠AFD

∴△AEC≌△AFD

∴AC=AD,且∠D=∠ACE=60°

∴△ACD和△ABC都是等边三角形

∴四边形ABCD是菱形.

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学会在已知条件中多次证明三角形全等,寻求角边的转化,从而求证结论.

22.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0,BE∥AC,EC∥BD,BE、EC相交于点E.试说明:四边形OBEC是菱形.

考点:菱形的判定;矩形的性质.

专题:证明题.

分析:在矩形ABCD中,可得OB=OC,由BE∥AC,EC∥BD,所以四边形OBEC是平行四边形,两个条件合在一起,可得出其为菱形.

解答:证明:在矩形ABCD中,AC=BD,∴OB=OC,

∵BE∥AC,EC∥BD,

∴四边形OBEC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OBEC是菱形.

点评:熟练掌握菱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23.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CE∥BD,DE∥AC,若AC=4,判断四边形CODE的形状,并计算其周长.

考点:菱形的判定与性质;矩形的性质.

分析:首先由CE∥BD,DE∥AC,可证得四边形CODE是平行四边形,又由四边形ABCD是矩形,根据矩形的性质,易得OC=OD=2,即可判定四边形CODE是菱形,继而求得答案.

解答:解:∵CE∥BD,DE∥A C,

∴四边形CODE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ABCD是矩形,

∴AC=BD=4,OA=OC,OB=OD,

∴OD=OC=AC=2,

∴四边形CODE是菱形,

∴四边形CODE的周长为:4OC=4×2=8.

故答案为:8.

点评:此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矩形的性质.此题难度不大,注意证得四边形CODE是菱形是解此题的关键.

24.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BD的垂直平分线MN与AD相交于点M,与BD相交于点O,与BC相交于N,连接MN,DN.

(1)求证:四边形BMDN是菱形;

(2)若AB=6,BC=8,求MD的长.

考点:菱形的判定与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矩形的性质.

分析:(1)根据矩形性质求出AD∥BC,推出∠MDO=∠NBO,∠DMO=∠BNO,证△DMO≌△BNO,推出OM=ON,得出平行四边形BMDN,推出菱形BMDN;

(2)根据菱形性质求出DM=BM,在Rt△AMB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出BM2=AM2+AB2,推出x2=(8﹣x)2+62,求出即可.

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

∴AD∥BC,∠A=90°,

∴∠MDO=∠NBO,∠DMO=∠BNO,

在△DMO和△BNO中,

∴△DMO≌△BNO(ASA),

∴OM=ON,

∵OB=OD,

∴四边形BMDN是平行四边形,

∵MN⊥BD,

∴平行四边形BMDN是菱形.

(2)解:∵四边形BMDN是菱形,

∴MB=MD,

设MD长为x,则MB=DM=x,

在Rt△AMB中,BM2=AM2+AB2

即x2=(8﹣x)2+62,

解得:x=.

答:MD长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点的应用.注意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5.如图所示,有四个动点P,Q,E,F分别从正方形ABCD的四个顶点出发,沿着AB,BC,CD,DA以同样速度向B,C,D,A各点移动.

(1)试判断四边形PQEF是否是正方形,并证明;

(2)PE是否总过某一定点,并说明理由.

考点: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动点型.

分析:(1)正方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故可根据正方形的定义证明四边形PQEF是否使正方形.

(2)证PE是否过定点时,可连接AC,证明四边形APCE为平行四边形,即可证明PE过定点.

解答:解:(1)在正方形ABCD中,AP=BQ=CE=DF,AB=BC=CD=DA,

∴BP=QC=ED=FA.

又∵∠BAD=∠B=∠BCD=∠D=90°,

∴△AFP≌△BPQ≌△CQE≌△DEF.

∴FP=PQ=QE=EF,∠APF=∠PQB.

∴四边形PQEF是菱形,

∵∠FPQ=90°,

∴四边形PQEF为正方形.

(2)连接AC交PE于O,

∵AP平行且等于EC,

∴四边形APCE为平行四边形.

∵O为对角线AC的中点,

∴对角线PE总过AC的中点.

点评:在证明过程中,应了解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为使问题简单化,在证明过程中,可适当加入辅助线.

2017-2018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2017-2018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第二十一章 二次根式 一、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把形如)0(≥a a 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 ” 表 示二次根号。 2.最简二次根式:若二次根式满足:①被开方数不含分母;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3.化简: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1)如果被开方数是分数(包括小数)或分式,先利用商的算数平方根的性质把它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利用分母有理化进行化简。(2)如果被开方数是整数或整式,先将他分解因数或因式,然后把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出来。 4.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5.代数式:运用基本运算符号,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起来的式子,叫代数式。 6.二次根式的性质 (1))0()(2≥=a a a )0(≥a a (2)==a a 2 )0(<-a a

(3))0,0(≥≥?=b a b a ab (乘法) (4))0,0(≥≥=b a b a b a (除法) 二、二次根式混合运算 1.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被开方数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2.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与实数中的运算顺序一样,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或先去括号)。 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一、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 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0(02≠=++a c bx ax ,其中2ax 叫做二 次项,a 叫做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叫做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 二、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1.降次: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不管用什么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都是要一元二次方程降次) 2、直接开平方法 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叫做 直接开平方法。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 2 =b 或b a x =+2)(的一元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综合练习1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 总分120分120分钟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题3分) 1.在四边形ABCD中,∠A=60°,∠ABC=∠ADC=90°,BC=2,CD=11,自D作DH⊥AB于H,则DH的长是()A.7.5 B.7 C.6.5 D.5.5 2.下列说法:①矩形是轴对称图形,两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②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③有两个角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④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⑤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其中,正确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3.不能判断四边形ABCD是矩形的是(0为对角线的交点)() A.AB=CD,AD=BC,∠A=90°B.OA=OB=OC=OD C.ABCD,AC=BD D.ABCD,OA=OC,OB=OD 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AC⊥BD,添加适当的条件使四边形ABCD成为菱形.下列添加的条件不正确的是() A.AB∥CD B.AD=BC C.BD=AC D.BO=DO 5.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菱形的条件是() A.对角线AC平分对角线BD,且AC⊥BD B.对角线AC平分对角线BD,且∠A=∠C C.对角线AC平分对角线BD,且平分∠A和∠C D.对角线AC平分∠A和∠C,且∠A=∠C 6.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中有两个一条边长为1的平行四边形.则它们的公共部分(即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D.小于或等于1 7.矩形各内角的平分线能围成一个() A.矩形 B.菱形 C.等腰梯形 D.正方形 8.如果一个平行四边形要成为正方形,需增加的条件是() A.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 B.对角线互相垂直 C.对角线相等D.对角线互相平分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题3分) 9.如图,凸五边形ABCDE中,∠A=∠B=120°,EA=AB=BC=2,CD=DE=4,则它的面积为_________ . 10.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设有下列条件:①AB=AD;②∠DAB=90°;③AO=CO,BO=DO; ④矩形ABCD;⑤菱形ABCD,⑥正方形ABCD,则在下列推理不成立的是_________ A、①④?⑥; B、①③?⑤; C、①②?⑥; D、②③?④11._________ 的矩形是正方形,_________ 的菱形是正方形.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21.1 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注意一下几点: 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③是整式方程。 知识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般形式:ax2 + bx + c = 0(a ≠ 0).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知识点三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方程的解的定义是解方程过程中验根的依据。 21.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21.2.1 配方法 知识点一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如果方程的一边可以化成含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另一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开平方。一般地,对于形如x2=a(a≥0)的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解得x1=a,x2=a . (2)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2=p或(mx+a)2=p(m≠0)形式的方程,如果p≥0,就可以利用直接开平方法。 (3)用直接开平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要正确运用平方根的性质,即正数的平方

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4)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①移项;②使二次项系数或含有未知数的式子的平方项的系数为1;③两边直接开平方,使原方程变为两个一元二次方程; ④解一元一次方程,求出原方程的根。 知识点二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的目的是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配方法的一般步骤可以总结为:一移、二除、三配、四开。 (1)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⑵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 ⑶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⑷若等号 右边为非负数,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 21.2.2 公式法 知识点一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一般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如果b2-4ac≥0,那么方程的两个 根为x= a ac b b 2 4 2 - ± - ,这个公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利用求根公式,我们可以由一元二方程的系数a,b,c的值直接求得方程的解,这种解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2)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就是用配方法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过程。 (3)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具体步骤: ①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x+c=0(a≠0),一般a化为正值②确定公式中a,b,c 的值,注意符号; ③求出b2-4ac的值;④若b2-4ac≥0,则把a,b,c和b-4ac的值代入公式即可求解,

练习题(九年级数学上第一章)

一、填空题 1.一般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0),当b 2 -4ac≥0时,它的根是__ ___ 当b-4ac<0时,方程___ ______. 2.方程ax 2+bx+c=0(a≠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有____ ____ ,?若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有_____ ____,若方程无解,则有__________. 3.用公式法解方程x 2 = -8x-15,其中b 2-4ac= _______,x 1=_____,x 2=________. 4.已知一个矩形的长比宽多2cm ,其面积为8cm 2,则此长方形的周长为________. 5.用公式法解方程4y 2=12y+3,得到 6.不解方程,判断方程:①x 2+3x+7=0;②x 2+4=0;③x 2+x-1=0中,有实数根的方程有 个 7.当x=_____ __时,代数式13 x +与2214x x +-的值互为相反数. 8.若方程x-4x+a=0的两根之差为0,则a 的值为________. 二、利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 (1)220x -+= (2) 012632=--x x (3)x=4x 2+2 (4)-3x 2+22x -24=0 (5)2x (x -3)=x -3 (6) 3x 2+5(2x+1)=0 三、填空题(每小题5分,计35分) 1、()()023112 =++++-m x m x m ,当m=________时,方程为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当m__________时,方程为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 2、方程02=-x x 的一次项系数是___________,常数项是__________ 3、方程062=--x x 的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x 的方程0132 =+-x x _____实数根.(注:填写“有”或“没有”) 5、方程12=-px x 的根的判别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已知一元二次方程0132=-+-m x x .(提示:用根的判别式)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元二次方程 易错点: a≠0 和a=0 方程两个根的取舍 知识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注意一下几点: 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③是整式方程。 知识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般形式:ax2 + bx + c = 0(a ≠0).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知识点三: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方程的解的定义是解方程过程中验根的依据。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配方法 / 知识点一: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如果方程的一边可以化成含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另一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开平方。一般地,对于形如x2=a(a≥0)的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解得x1=a,x2=a -. (2)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2=p或(mx+a)2=p(m≠0)形式的方程,如果p≥0,就可以利用直接开平方法。 (3)用直接开平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要正确运用平方根的性质,即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4)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①移项;②使二次项系数或含有未知数的式子的平方项的系数为1;③两边直接开平方,使原方程变为两个一元二次方程;④解一元一次方程,求出原方程的根。 知识点二: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的目的是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配方法的一般步骤可以总结为:一移、二除、三配、四开。 (1)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 (2)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 (3)) (4)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 (5)若等号右边为非负数,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 公式法 知识点一: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一般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如果b2-4ac≥0,那么方程的两个根为 x= a ac b b 2 4 2 - ± - ,这个公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利用求根公式,我们可以由一元二方程的系数a,b,c的值直接求得方程的解,这种解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2)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就是用配方法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 0)的过程。

新北师大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归纳.(优选)

新北师大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平行四边形 ....., .....的定义:两线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顶点连成的线段叫做它的对角线 ...。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边相等,邻边之和等于周长的一半 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对角线互相平分,共有4对全等的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若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则其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两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 离相等。这个距离称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 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菱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四条边都相等, 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每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都是对称轴。 菱形被对角线分成了4个面积相等的直角三角形,所以菱形的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菱形的判别方法: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 ..。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矩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对称轴是对边中点的连线所在的直线※矩形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根据定义)。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相等且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 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利用对角线相等且平分) 3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正方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 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四条对称轴。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正方形常用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正方形、矩形、菱形和平行边形四者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鹏翔教图3 ※梯形定义: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一条腰和底垂直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对角线相等。 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测试题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 第一章 证明(二)复习题一、选择题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 75°,则其顶角为()A.36° B.45° C.60° D.72° 2、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a ,则其斜边上的高为( )A.a 23 B.a 2 C.2a D.a 42 3、如图,△ABC 中,AB=BD=AC ,AD=CD ,则∠ADB 的度数是( )A.36° B.45° C.60° D.72°(第3题图) (第4题图) 4、如图,△ABC 中,AB=AC ,∠A=36°,CD 、BE 是△ABC 的角平分线,CD 、BE 相交于点O ,则图中等腰三角形有( )A.6个 B.7个 C.8个 D.9个 5.逆命题“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的原命题是( )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二、填空题 6、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 3cm 、6cm ,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cm. 7、如果等腰三角形的有一个角是 80°,那么顶角是度;8、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 4,腰上的高为2,则此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9、在△ABC 中,AB=AC ,∠A=50°,AB 的垂直平分线DE 交AC 于点D ,垂足为E ,则∠DBC 的度数是. 10、△ABC 中,∠C=90°,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若DC=7,则D 到AB 的距离是 . 11、如图,在Rt △ABC 中,∠B=90°,∠A=40°,AC 的垂直平分线 MN 与AB 交于D 点,则∠BCD 的度数为. 12、如图,∠AOP=∠BOP=15°,PC ∥OA ,PD ⊥OA ,若PC=4,则PD 的长为 13、已知,如图,O 是△ABC 的∠ABC 、∠ACB 的角平分线的交点, OD ∥AB 交BC 于D ,OE ∥AC 交BC 于E ,若BC = 10 cm ,则△ODE 的周长 14、在△ABC 和△ADC 中,下列论断:①AB=AD ;②∠BAC=∠DAC ;③BC=DC ,把其中两个论断作为条件,另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一个真命题: 15、在△ABC 中,边AB 、BC 、AC 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 P ,则PA 、PB 、PC 的大小关系是 . 三、解答题 16、如图,AD ⊥CD ,AB=10,BC=20,∠A=∠C=30°,求AD 、CD 的长. 17、如图,在 Rt △ABC 中,∠C=90°,沿过B 点的一直线 BE 折叠这个三角形,使点C 与AB 边上的一点D 重合。当∠A 满足什么条件时,点D 恰好为AB 的中点?写出一个你认为适当的条件,并利用此条件证明 D 为AB 的中点. 18、已知:如图,△ ABC 中,AB=AC ,∠A=120°. (1)用直尺和圆规作AB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 BC 、AB 于点M 、N(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 (2)猜想CM 与BM 之间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19、如图,求作一点P 使PC=PD ,并且使点P 到∠AOB 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0、已知:如图,∠A=∠D=90°,AC=BD.求证:OB=OC ; · D B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全书教案》 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 教材内容 1.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除;最简二次根式.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次根式是在学完了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反比例正函数》、第十八章《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等内容的基础之上继续学习的,它也是今后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2a≥02=a(a≥0(a≥0). (3(a≥0,b≥0; a≥0,b>0a≥0,b>0). (4)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灵活运用它们对二次根式进行加减. 2.过程与方法 (1)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分析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概念.?再对概念的内涵进行分析,得出几个重要结论,并运用这些重要结论进行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2)用具体数据探究规律,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并运用规定进行计算. (3)利用逆向思维,?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的逆向等式并运用它进行化简.(4)通过分析前面的计算和化简结果,抓住它们的共同特点,?给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来对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达到对二次根式进行计算和化简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规定准确计算和化简的严谨的科学精神,经过探索二次根式的重要结论,二次根式的乘除规定,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1a≥0a≥0)2=a(a≥0); (a≥0)?及其运用. 2.二次根式乘除法的规定及其运用. 3.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4.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 1a≥0)2=a(a≥0(a≥0)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各章知识点汇总

最新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第三章概率的进一步认识 第四章图形的相似 第五章投影与视图 第六章反比例函数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 1.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菱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四条边都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每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都是对称轴. ※菱形的判别方法: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1.2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 .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 ※矩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是轴对称

图形,有两条对称轴) ※矩形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根据定义).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1.3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正方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 ※正方形常用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正方形、矩形、菱形和平行边形四者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梯形定义: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 ※ 鹏翔教图3

※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对角线相等. 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2.1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2.2 ...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2.3 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2.4 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2.5 一元二次方程的跟与系数的关系 2.6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且都可以化为02=++c bx ax (a 、b 、c 为 常数,a ≠0)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 ※把02=++c bx ax (a 、b 、c 为常数,a ≠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 为二次项系数;b 为一次项系数;c 为常数项.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①配方法 <即将其变为0)(2 =+m x 的形式> ②公式法 a ac b b x 242-±-= (注意在找abc 时须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③分解因式法 把方程的一边变成0,另一边变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来求解.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公式汇总

第二十一章 二次根式 1、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在实数范围内,负数没有平方根。 2、一般地,我们把形如 (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称为二次根号。 3、a (a ≥0)是一个非负数.当a 为带分数是,要把a 改写成假分数,即53 22要写成 53 8 4、二次根式的性质:(a )2=a (a ≥0), 2 a =a (a ≥0) 5、用基本运算符号(基本运算符号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的式子,我们称这样的式子为代数式。 6、二次根式的乘法规定:a ×b =ab (a ≥0,b ≥0) 7、二次根式的除法规定:b a =b a (a ≥0, b >0) 8、最简二次根式条件:①被开方数不含字母;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9、二次根式加减法法则: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10、同类二次根式即指被开方数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 11、平方差公式:a 2-b 2=(a+b)(a-b) 完全平方公式:(a ±b )2=a 2±2ab+b 2 12、二次根式除法没有分配率,任何非零数的零次幂都是1,(ab )m =a m b m 第二十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1、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 2 +bx+c=0(a ≠0),其中ax 2 是二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bx 是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 3、 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方程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4、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1) 直接开方法:如果方程能化成x 2 =p 或(mx+n )2 =p(p ≥0)的形式,那么可得x=p ± 或mx+n=p ± (2) 配方法:步骤:第一步,把方程化成一般形式(二次项系数是1);第二步,把常 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第三步,配方,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第四步,把方程左边写成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的形式,即(x-k )2 =h(h ≥0);第五步,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 (3) 公式法:Δ=b 2-4ac 叫做方程ax 2 +bx+c=0(a ≠0)根的判别式。当Δ>0时,方程 ax 2 +bx+c=0(a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Δ=0时,方程ax 2 +bx+c=0(a ≠0)有两个相

(完整)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综合练习题及答案(2)

慧学云教育 九 年 级 数 学 试 题(图形与证明二) 一.选择题 1、顺次连接任意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一定是( ) A 平行四边形 B 菱形 C 矩形 D 正方形 2、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金华,风光秀丽,花木葱茏.某广场上一个形状是平行四边形的花坛(如图),分别种有红、黄、蓝、绿、橙、紫6种颜色的花.如果有AB EF DC ∥∥, BC GH AD ∥∥,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红花、绿花种植面积一定相等 B .绿花、黄花种植面积一定相等 C .红花、蓝花种植面积一定相等 D .蓝花、紫花种植面积一定相等 3.如图,直线1l ∥2l ,若155,265∠=?∠=?,则3∠ A 50? B 55? C 60? D 65? 4、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50°,则顶角为( A .50° B .100° C .80° D .65° 5、如图1,□ABCD 的周长是28㎝,△ABC 的周长是22㎝,则AC 的长为 ( ) A .14㎝ B .12㎝ C .10㎝ D .8㎝ 1 2 6、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 A.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B.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C.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D.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7、已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和8,则菱形的周长为( ) A .20 B .30 C .40 D .10 8、如图2,在菱形ABCD 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 A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B .AC ⊥BD D C B A A F C D B E 3

C .△AB D 是等边三角形 D .∠CAB =∠CAD 9、如图3,在ABC △中,点E D F ,,分别在边AB ,BC ,CA 上,且DE CA ∥,DF BA ∥. 下列四个判断中,不正确... 的是 ( ) A.四边形AEDF 是平行四边形 B.如果90BAC ∠=o ,那么四边形AEDF 是矩形 C.如果AD 平分BAC ∠,那么四边形AEDF 是菱形 D.如果AD BC ⊥且AB AC =,那么四边形AEDF 是正方形 10.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点E 在AB 边上,四边形EFGB 也为正方形, 设△AFC 的面积为S ,则 ( ) A .S=2 B .S=4 C .S=2.4 D .S 与BE 长度有关 二.填空题 11.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 =14cm,BC =16cm,则此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 _____cm. 12.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的夹角为60 0,较短的边长为12cm,则对角线长为 cm. 13.如下图(1),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CE AB ⊥, E 为垂足.如果125A =o ∠,则BCE =∠ 14.在四边形ABCD 中,已知AB ∥CD ,请补充一个条件: ,使得四 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15.如图2,将一张等腰直角三角形纸片沿中位线剪开可以拼成不同形状的四边形,请写 出其中一种四边形的名称 。 1 2 3 16.如图3,矩形ABCD 沿着AE 折叠,使D 点落在BC 边上的F 点处,如果ο 60=∠BAF ,则DAE ∠ = 度. 二、解答题 17.已知:如图,OA 平分∠BAC ,且AB=AC 求证:∠1=∠2 A E B C D 21O C A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二十三章旋转 23.1 图形的旋转(1) 教学内容 1.什么叫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 2.什么叫旋转的对应点? 教学目标 了解旋转及其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的概念,了解旋转对应点的概念及其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复习平移、轴对称的有关概念及性质,从生活中的数学开始,经历观察,产生概念,应用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重点:旋转及对应点的有关概念及其应用. 2.难点与关键:从活生生的数学中抽出概念.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面各题. 1.将如图所示的四边形ABCD平移,使点B的对应点为点D,作出平移后的图形.2.如图,已知△ABC和直线L,请你画出△ABC关于L的对称图形△A′B′C′. 3.圆是轴对称图形吗?等腰三角形呢?你还能指出其它的吗? (口述)老师点评并总结: (1)平移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2)如何画一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对称轴)?的对称图形并口述它既有的一些性质. (3)什么叫轴对称图形? 二、探索新知 我们前面已经复习平移等有关内容,生活中是否还有其它运动变化呢?回答是肯定的,下面我们就来研究. 1.请同学们看讲台上的大时钟,有什么在不停地转动?旋绕什么点呢??从现在到下课时钟转了多少度?分针转了多少度?秒针转了多少度? (口答)老师点评:时针、分针、秒针在不停地转动,它们都绕时针的中心.?如果从现在到下课时针转了_______度,分针转了_______度,秒针转了______度. 2.再看我自制的好像风车风轮的玩具,它可以不停地转动.如何转到新的位置?(老师点评略)3.第1、2两题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共同特点是如果我们把时针、风车风轮当成一个图形,那么这些图形都可以绕着某一固定点转动一定的角度. 像这样,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教案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 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一章小结与思考——特殊四边形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对特殊四边形知识的小结与梳理,进一步掌握特殊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进一步感受公理化思想. 2.通过证明进一步掌握综合法的证明格式,学会分析和综合的思考方法。 3.进一步感受探索活动中体现的归纳、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应用 三.学习过程 (一)热身训练 1.平行四边形ABCD中,如果∠A=55°,那么∠C的度数是() A.45° B.55° C.125° D.145° 2.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下列结论中不.正确 ..的是() A.当AB=BC时,它是菱形 B.当AC⊥BD时,它是菱形 C.当∠ABC=900时,它是矩形 D.当AC=BD时,它是正方形 3.若等腰梯形的一个底角等于600,它的两底分别为3cm和5cm,则它的周长为___________cm. 4.菱形边长为13,对角线AC长为10,则它的面积是。 (二)知识回顾 1.特殊四边形的关系 下图表示了一些特殊的四边形在某种条件 ....下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果①,②两个条件分别是: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②有且只有一组对边平行。请你说说其他6个数字序号所相对应的条件. 2

2.特殊四边形的性质 (1)回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在相应的空格内打“√”.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对边平行 对边相等 四边相等 对角相等 4个角是直角 对角线互相平分 对角线相等 对角线互相垂直 两条对角线平分两组对角 (2)等腰梯形的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特殊四边形的判定 四边形判定方法 平行四边形 矩形 菱形 正方形 等腰梯形 (三)典例分析 例1.已知:四边形ABCD中,AB∥CD,要使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需添 加一个条件:,并说明你的理由。 3

部编人教版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21-22章 第21章二次根式 学生已经学过整式与分式,知道用式子可以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与数量关系有关的问题还会遇到二次根式。“二次根式” 一章就来认识这种式子,探索它的性质,掌握它的运算。 在这一章,首先让学生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掌握以下重要结论: 注:关于二次根式的运算,由于二次根式的乘除相对于二次根式的加减来说更易于掌握,教科书先安排二次根式的乘除,再安排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除”一节的内容有两条发展的线索。一条是用具体计算的例子体会二次根式乘除法则的合理性,并运用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进行运算;一条是由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得到并运用它们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二次根式的加减”一节先安排二次根式加减的内容,再安排二次根式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内容。在本节中,注意类比整式运算的有关内容。例如,让学生比较二次根式的加减与整式的加减,又如,通过例题说明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多项式乘法法则和乘法公式仍然适用。这些处理有助于学生掌握本节内容。 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 学生已经掌握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时还会遇到一种新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章就来认识这种方程,讨论这种方程的解法,并运用这种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章首先通过雕像设计、制作方盒、排球比赛等问题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然后让学生通过数值代入的方法找出某些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加以体会,并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

“22.2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节介绍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三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在介绍配方法时,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形如的方程。这样的方程可以化为更为简单的形如的方程,由平方根的概念,可以得到这个方程的解。进而举例说明如何解形如的方程。然后举例说明一元二次方程可以化为形如的方程,引出配方法。最后安排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学了“公式法”以后,学生对这个内容会有进一步的理解。 (2)在介绍公式法时,首先借助配方法讨论方程的解法,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然后安排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有两个相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由此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三种情况。 (3)在介绍因式分解法时,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易于用因式分解法的一元二次方程,引出因式分解法。然后安排运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最后对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三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进行小结。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一节安排了四个探究栏目,分别探究传播、成本下降率、面积、匀变速运动等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23-24章 第23章旋转 学生已经认识了平移、轴对称,探索了它们的性质,并运用它们进行图案设计。本书中图形变换又增添了一名新成员――旋转。“旋转”一章就来认识这种变换,探索它的性质。在此基础上,认识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23.1旋转”一节首先通过实例介绍旋转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探究旋转的性质。在此基础上,通过例题说明作一个图形旋转后的图形的方法。最后举例说明用旋转可以进行图案设计。 “23.2中心对称”一节首先通过实例介绍中心对称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探究中心对称的性质。在此基础上,通过例题说明作与一个图形成中心对称的图形的方法。这些内容之后,通过线段、平行四边形引出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最后介绍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关系,以及利用这一关系作与一个图形成中心对称的图形的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 一、二次根式 1. 二次根式:把形如 a (a 0) 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表示二次根号。 2. 最简二次根式:若二次根式满足:①被开方数不含分母;②被开方数中 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3. 化简: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1)如果被开方数是分数(包括小数)或分式,先利用商的算数平方根的性质把它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利用分 母有理化进行化简。(2)如果被开方数是整数或整式,先将他分解因数或因式,然后把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出来。 4. 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5. 代数式:运用基本运算符号,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起来的式子,叫代 数式。 6. 二次根式的性质 (1)((2) a )2 a 2 a(a a 0) a(a a(a 0) 0) (3)ab a ? a a ( a b( a 0, b 0,b 0) ( 乘法) 0) (4) b b( 除法) 二、二次根式混合运算 1. 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被开方数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2 2.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与实数中的运算顺序一样,先乘方,再乘除,最后 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或先去括号) 。 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一、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 含有一个未知数 ( 一元) ,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2( 二次) 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x 2 bx c 0(a 0) ,其中 ax 2 叫做二次项, a 叫做二次项系数; bx 叫做一次项, b 叫做一次项系数; c 叫做常数项。 二、降次 ---- 解一元二次方程 1. 降次: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 ( 不管用什么方法 解一元二次方程,都是要一元二次方程降次 ) 2、直接开平方法 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方 法。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 x =b 或 ( x a) 2 b 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平方 根的定义可知, x a 是 b 的平方根,当 b 0 时, x a b , x a b , 当 b<0 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3、配方法:配方法的理论根据是完全平方公式 a 2 2ab b 2 (a b)2 ,把 公式中的 a 看做未知数 x ,并用 x 代替,则有 x 2bx b 2 (x b) 2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①移项、②配方 ( 写成平方形式 ) 、③用 直接开方法降次、④解两个一元一次方程、⑤判断 2 个根是不是实数根。 4、公式法:公式法是用 求根公式,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 一元二次方程 ax 2 bx c 0(a 0) 的求根公式: x b b 4 ac ( b 2 4 ac 0 ) 当b 2 2 a 4ac >0 时,方程有两个实数根。 。 2 2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上 第一章反比例函数 (一)反比例函数 1.()可以写成()的形式,注意自变量x的指数为,在解决有关自变量指数问题时应特别注意系数这一限制条件; 2.()也可以写成xy=k的形式,用它可以迅速地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的k,从而 得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函数解析式:() 2.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图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时,应注意自变量x的取值不能为0,且x应对称取点(关于原点对称). (1)图象的形状:双曲线越大,图象的弯曲度越小,曲线越平直.越小,图象的弯曲度越大. (2)图象的位置和性质:自变量,函数图象与x轴、y轴无交点,两条坐标轴是双曲线的渐近线.当时,图象的两支分别位于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时,图象的两支分别位于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3)对称性:图象关于原点对称,若(a,b)在双曲线的一支上,(,)在双曲线的另一支上.图象关于直线对称,即若(a,b)在双曲线的一支上,则(,)和(,)在

双曲线的另一支上. 4.k的几何意义: 如图1,设点P(a,b)是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作PA⊥x轴于A点,PB⊥y轴于B点,则矩形PBOA的面积是(三角形PAO和三角形 PBO的面积都是).如图2,由双曲线的对称性可知,P关于原点的对称点Q也在双曲线上,作QC⊥PA的延长线于C,则有三角形PQC的面积为 . 图1 图2 5.说明: (1)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是断开的,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时,要将两个分支分别讨论,不能一概 而论.(2)直线与双曲线的关系:当时,两图象没有交点;当时, 两图象必有两个交点,且这两个交点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三)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1、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1)待定系数法;(2)根据实际意义列函数解析式. 2、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联系. 3、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一)一元二次方程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分母不含未知数),且都可以化为20 ax bx c ++=(a、b、c为常数, a≠0)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2、把20 ax bx c ++=(a、b、c为常数,a≠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a为二次项系数;b为一次项系数;c为常数项(包括符号)。 (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直接开平方法:如果方程化成的形式,那么可得; 如果方程能化成 (p≥0)的形式,那么进而得出方程的根。 2、配方法:配方式 基本步骤:①把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②将二次项系数化成1;③把常数项移到方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全 册 教 案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 21. 1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ax2+bx+c=0(a≠0),分清二次项及其系数、一次项及其系数与常数项等概念. 2.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概念,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通过丰富的实例,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体会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情感态度 使学生经历类比一元一次方程得到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过程,减少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ax2+bx+c=0(a≠0)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等概念,并能用这些概念解决简单问题. 难点:一元二次方程及其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系数的识别. 教学设计 活动一:创设情境 1.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2.指出下面哪些方程是已学过的方程?分别是什么方程? (1)3x+4=1;(2)6x-5y=7;(3)4 3x- 5 y=0;(4) 1 5y=5;(5)x 2-70x+825=0;(6)7+ 3 y-2=4;(7)x(x+5)=150;(8) 4x 5- y 3=0. 3.什么是“元”?什么是“次”? 活动二: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的学习 自学教材第2~3页,思考教师所提下列问题:

1.问题1中列方程的等量关系是________,所列方程为________,化简后为________. 2.问题2中列方程的等量关系是________,为什么要乘1 2?所列方程为________,化简后为________. 3.观察上面化简后的方程,会发现:等号两边都是________,只含有________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________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4.任何一个方程都要化成它的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________(a ≠________).为什么? 5.说出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在确定各个系数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设问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排除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理解的障碍,让学生体会到一元二次方程也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同时,通过设问也给学生学习探究搭建了交流平台. 活动三:尝试练习 1.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 (1)3x +2=5y -3;(2)x 2=4;(3)3x 2-5 x =0;(4)x 2-4=(x +2)2;(5)ax 2+bx +c =0. 2.方程2x 2=3(x -6)化为一般形式后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分别为( ) A .2,3,-6 B .2,-3,18 C .2,-3,6 D .2,3,6 (答案:1.略;2.B.) 活动四:知识拓展 例 关于x 的方程(m +1)x |m|+1+3x =6,当m =________时,该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 分析:要使(m +1)x |m|+1+3x =6为一元二次方程,除了考虑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还要想到m +1≠0.解题过程略. 活动五: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 课堂小结: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是什么?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三个要素:(1)整式;(2)方程整理后含有一个未知数;(3)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二次.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什么?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